CN101746112A - 基板支承装置以及丝网印刷机 - Google Patents

基板支承装置以及丝网印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46112A
CN101746112A CN200910262450A CN200910262450A CN101746112A CN 101746112 A CN101746112 A CN 101746112A CN 200910262450 A CN200910262450 A CN 200910262450A CN 200910262450 A CN200910262450 A CN 200910262450A CN 101746112 A CN101746112 A CN 1017461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lcrum post
support
hole
pars intermedia
substrat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62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46112B (zh
Inventor
西登
日根野一弘
小松龙一
富泽喜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High Tech Instrum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High Tech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High Tech Instrum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High Tech Instrument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461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61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461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461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5/00Screen printers
    • B41F15/14Details
    • B41F15/16Printing tables
    • B41F15/18Supports for workpie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5/00Screen printers
    • B41F15/14Details
    • B41F15/44Squeegees or doctors
    • B41F15/46Squeegees or doctors with two or more operativ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1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 H05K3/1216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thick film techniques, e.g. print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or similar techniques for applying conductive paste or ink patterns by screen printing or stencil prin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creen Printer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Printed Wir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板支承装置以及一种丝网印刷机。消除由操作者进行的销插拔操作、在基板支承装置自动地进行销的选择,并且,极力缩短选择销所需的时间,并避免印刷机的印刷运行缓慢。设置有:支承支承销(52)的支承部件(51);升降支承销的上部以及下部空气供给通路(58)、(59);相对于支承销能够相对移动,并从下方支承处于上升状态的支承销(52)的支承销基座(81);能够在上下方向移动,下降并推入要求的支承销的推入装置(87)。

Description

基板支承装置以及丝网印刷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支承印刷基板的多个支承销的基板支承装置,以及在基板支承装置的支承销所支承的印刷基板上通过移动涂刷器来涂敷丝网上的涂敷剂的丝网印刷机。
背景技术
这种丝网印刷机已被如专利文献1等所公开,其包括:大致水平配置的θ轴基座;能够旋转的轴支承所述θ轴基座的中心轴以使该θ轴基座在大致水平的平面内旋转的轴承;自由滑动地支承所述θ轴基座的下面的缘部的多个θ轴基座支承机构,设置在所述θ轴基座上的基板的支承机构,位于该支承机构的上部的拾取机构(基板支承装置)由板和安装在形成于该板上的多个孔中的任一个的多个销构成。
在上述拾取机构中,有必要根据每个印刷基板的机型改变销的位置,例如,当操作者对板进行销的插拔操作时会产生操作变繁杂的问题。尤其是在操作对象的销数为多个时,会产生不仅操作变得更加繁杂,而且操作需要的时间变得更长,印刷机的印刷运行变慢的问题。
并且,专利文献2等记载了为了极力解决上述的操作者进行的销插拔操作的问题、或者用于极力解决操作时间的问题用的作为支承销的悬挂销的设定机构。该设定机构,包括:印刷基板悬挂部,其按规定的间隔沿XY方向在贯通孔上二维配置上下移动并且能够突出地收容的下支承销;选择部,其在X方向配置按照控制信号驱动并使悬挂销突出的选择销;设定部,其介于印刷基板悬挂部与选择部之间,并在Y方向以对应于全部悬挂销的方式多个配置在X方向一列的配置悬挂销和选择销能够抵接地形成的贯通孔的设定板;驱动部,其在Y方向按规定间隔一起驱动悬挂部和设定部;设定板驱动部,其在X方向驱动设定板,设置悬挂销的突出以及非突出。
专利文献1、特开2000-2111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5-335800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设定印刷基板的悬挂销的机构尤其在操作对象的销的数量为多个时,会产生在Y方向按规定的间隔一起驱动悬挂部和所述设定部的次数变多、设定所需时间也变长、印刷机的印刷变慢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消除操作者进行的销的插拔操作、自动地进行销的选择,并且,极力缩短选择销所需的时间、避免印刷机的印刷缓慢。
因而,第一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具有支承印刷基板的多个支承销的基板支承装置,其包括:支承所述支承销的支持部件;升降所述支承销的升降装置;相对于所述支承销能够相对移动,并从下方支承处于上升状态的所述支承销的基座;能够在上下方向移动,下降并将所需要的所述支承销推入所述支承部件内的推入装置。
第二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具有支承印刷基板的多个支承销的基板支承装置,包括:在上下方向有间隔地形成支承所述支承销的多个支承孔的支持部件;同时升降多个所述支承销的升降装置;设置在支承部件之上,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承销移动,并从下方支承处于上升状态的所述支承销的基座;能够在水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移动,下降并将所需要的所述支承销推入所述支承孔内的推入装置。
第三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具有支承印刷基板的多个支承销的基板支承装置,包括:在上下方向有间隔地形成支承所述支承销的多个支承孔的支持部件;同时升降多个所述支承销的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之上,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在水平方向上相对移动并向所述支承销接近,且同时从下方支承处于上升状态的所述支承销的支承部的基座;能够在水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移动,下降并将所需要的所述支承销推入所述支承孔内的推入装置。
第四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具有支承印刷基板的多个支承销的基板支承装置,包括:支承部件,其在水平方向能够自由滑动地被设置,在上下方向上有间隔地形成支承所述支承销的多个支承孔,所述支承孔由形成在所述支承部件的上部并能够上下自由滑动地支承所述支承销的上部孔和形成在该上部孔之下且比所述上部孔的截面面积大的下部孔构成,空气供给通路与该下部孔的上部和下部连通;滑动部,其设置在下部且在所述下部孔内上下滑动;支承销,其包括形成在该滑动部之上且比该滑动部截面面积小并在与所述下部孔的侧壁之间形成空间,并且通过上升在所述上部孔内滑动并收容的下中间部和形成在该下中间部之上、截面面积比所述下中间部小的中间部,形成在该中间部之上且与所述下中间部截面形状相同的上中间部,形成在该上中间部之上且截面面积比所述上中间部小的延伸部;基座,其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之上,并且形成有多个贯通孔,该基座具有升降部和支承部,所述升降部对应于所述支承销而形成且与所述上中间部相对应,所述支承部从该升降部连续地形成且所述支承销在上升的状态下支承所述上中间部的下端;推入头部,其在水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能够移动,下降并将所需要的所述支承销推入所述支承孔内的推入装置。
第五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丝网印刷机,其具有:支承印刷基板的多个支承销;形成图形孔的丝网;通过移动经由所述图形孔使所述丝网上的涂敷剂涂敷在印刷基板上的涂刷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板支承装置。该基板支承装置包括:支承所述支承销的支承部件;升降所述支承销的升降装置;相对于所述支承销能够相对移动,并从下方支承处于上升状态的所述支承销的基座;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下降并将所需要的所述支承销推入所述支承孔内的推入装置。
第六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丝网印刷机,其具有:支承印刷基板的多个支承销;形成图形孔的丝网;通过移动经由所述图形孔使所述丝网上的涂敷剂涂敷在印刷基板上的涂刷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板支承装置。该基板支承装置包括:在上下方向上有间隔地形成支承所述支承销的多个支承孔的支承部件;同时升降多个所述支承销的升降装置;设置在支承部件之上,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承销移动,并从下方支承处于上升状态的所述支承销的基座;能够沿水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移动,下降并将所需要的所述支承销推入所述支承孔内的推入装置。
第七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丝网印刷机,其具有:支承印刷基板的多个支承销;形成图形孔的丝网;通过移动经由所述图形孔使所述丝网上的涂敷剂涂敷在印刷基板上的涂刷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板支承装置。该基板支承装置包括:在上下方向上有间隔地形成支承所述支承销的多个支承孔的支承部件;同时升降多个所述支承销的升降装置;设置在支承部件之上,能够沿水平方向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相对移动,并向所述支承销靠近,并从下方同时支承处于上升状态的所述支承销的支承部的基座;能够沿水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移动,下降并将所需要的所述支承销推入所述支承孔内的推入装置。
第八发明为技术方案3或7记载的基板支承装置或丝网印刷机,如技术方案3或7所述的基板支承装置或丝网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销的下部设置与所述支承孔的侧壁接触的垫圈,所述支承孔的下部和上部的任一方具有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源。
第九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丝网印刷机,其具有:支承印刷基板的多个支承销;形成图形孔的丝网;通过移动经由所述图形孔使所述丝网上的涂敷剂涂敷在印刷基板上的涂刷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板支承装置。该基板支承装置包括:支承部件,其在水平方向能够自由滑动地被设置,支承所述支承销的多个支承孔在上下方向上有间隔地被形成,所述支承孔由形成在所述支承部件的上部并能够上下自由滑动地支承所述支承销的上部孔和形成在该上部孔之下且比所述上部孔的截面面积大的下部孔构成,空气供给通路与该下部孔的上部和下部连通;支承销,其包括设置在下部且在所述下部孔内上下自由滑动的滑动部、形成在该滑动部之上且比滑动部的截面面积小且与下部孔的侧壁之间形成空间并通过上升在所述上部孔内滑动并收容的下中间部、形成在该下中间部之上且截面面积比所述下中间部小的中央部、形成在该中央部之上且与所述下中间部的截面面积相等的上中间部、形成在该上中间部之上且截面面积比所述上中间部小而变细的延伸部的;基座,其设置在支承部件之上,并且形成有多个贯通孔,该基座具有升降部和支承部,所述升降部对应于所述支承销而形成且与所述上中间部对应于,所述支承部从该升降部连续地形成且所述支承销在上升的状态下支承所述上中间部的下端;推入头部,其在水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能够移动,下降并将所需要的所述支承销推入所述支承孔内的推入装置。
第十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4或9所述的基板支承装置或丝网印刷机中,在所述支承销的滑动部设置与所述下部孔内壁相接的垫圈。
第十一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4或9所述的基板支承装置或丝网印刷机中,所述支承部件以及所述基座被多个所述支承销的每一个分割成多个,所述上升部或所述空气供给通路设置在被分割的各支承部件上。
第十二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11记载的基板支承装置或丝网印刷机中,在所述基座之上,设置对应于所述支承销并形成有贯通孔的板。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能够消除操作者进行的销插拔操作、自动地在基板支承装置进行销的选择,并且,极力缩短选择销所需时间,避免印刷机的印刷缓慢。
附图说明
图1是丝网印刷机的主视图;
图2是丝网印刷机的有关部分的右视图;
图3是基板支承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4是基板支承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基板支承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6是基板支承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7是基板支承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8是基板支承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9是基板支承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10是基板支承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11是基板支承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12是其他实施例的基板支承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图13是其他实施例的基板支承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符号说明
1         丝网印刷机
24        基板支承装置
51        支承部件
52a~b    支承销
53        支承孔
60a~b    电磁阀(升降装置)
65        细径部
81        支承基座
85        板
87        推入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丝网印刷机的有关部分的主视图。图2表示丝网印刷机的有关部分的右视图。
如图1所示,所述丝网印刷机1包括:设置在基台11上的基板支承台12;配置在该基板支承台12的上方的丝网支承部13;配置在基板支承台12和丝网支承部13之间、并对在由基板支承台12支承的印刷基板P的对角线位置附带的基板识别符号KM进行拍摄的第一摄像部14;配置在丝网支承部13的上方、并对在由丝网支承部13支承的丝网S上附带的丝网识别符号进行拍摄的第二摄像部15;配置在丝网S上方的一对印刷头部16A、16B(参考图2);向基板支承台12上供给基板P的供给输送带17;从基板支承台12上排出基板P的排出输送带18;放映第一以及第二摄像部14、15拍摄的图像的后述的监视器47(未图示)。
所述基板支承台12包括:用于沿在水平方向延伸的X轴方向(参考图2)移动的第一移动机构21;设置在该第一移动机构21上用于在水平面内旋转的旋转机构22;设置在该旋转机构22上用于沿垂直方向延伸的Z轴方向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构23;设置在该第二移动机构(下面称为部件基座(ブロツクベ一ス))23上、并包括后述的多个支承销和支承这些支承销的部件(ブロツク)等的基板支承装置24;设置在该基板支承装置24的上面、沿X轴方向搬运基板P的搬运机构(未图示)。
所述丝网支承机构13包括:支承丝网S的下面的周缘部的丝网支承框架25;配置在该丝网支承框架25的上方,并使丝网S压接在丝网支承框架25上的缸26、26;用于沿在水平方向延伸的Y轴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27。
所述第一摄像机构14包括:基板识别相机28;使该基板识别相机28沿X轴以及Y轴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29;向基板支承台12上的基板P照射光的照明装置(未图示)。并且,第二摄像机构15包括:丝网识别相机31;使该相机31沿X轴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32;向基板支承台12上的基板P照射光的照明装置(未图示),相机31通过印刷头部16A、16B的移动机构34沿Y轴方向移动。
另外,如图2所示,印刷头部16A、16B有间隔地配置在Y轴方向,在下端部分别安装涂刷器33A、33B,通过所述移动机构34同时在Y轴方向移动,且通过垂直移动机构35A、35B分别各自在Z轴方向移动。并且,在印刷头部16A、16B向图2的左方向移动时,右侧的印刷头16A下降且涂刷器33A在丝网S上滑动,向图3的右方向移动时,左侧的印刷头16B下降且涂刷器33B在丝网S上滑动。因此,印刷头16A、16B的一次往返移动能够进行两次印刷处理。
下面,基于图3以及图4对上述的基板支承装置24进行详细说明。
51是支承部件(支持ブロツク),在该支承部件51上在上下方向多行(图1以及图2中的X方向)、多列(图2中的Y方向)地、等间隔地形成分别支承销52的多个支承孔53。并且,各支承孔53由形成在所述支承部件51的上部并上下自由滑动地支承所述支承销52的上部孔54和形成在该上部孔54之下且截面面积比上部孔54大的下部孔55构成。并且,支承部件51连通在各行分别连通下部孔55的上部和下部的上部空气供给通路56以及下部空气供给通路57。上部空气供给通路56以及下部空气供给通路57分别连通上部吸入通路58以及下部吸入通路59。在支承部件51的侧面,各上部吸入通路58以及下部吸入通路59的空气入口与排列安装在每行支承孔53的、例如、中心开口(センタ一オ一プン)的5孔电磁阀等的电磁阀60a~60g连接。
并且,在支承部件51与部件基座23之间设置多处线性导向(リニアガイド)23a,支承部件51在水平方向(图3中的X方向)自由滑动地支承在部件基座23上。在部件基座23上,在电磁阀60a~60g的附近形成连接孔61,该连接孔61的下部孔与未图示的空气供给源连接的空气供给管62连接,在定位孔61的上部孔配管连接各电磁阀60a~60g。
在部件基座23上设置用于使支承部件沿X方向(图4的箭头方向)移动的驱动缸63,驱动缸63的杆63a与相对于电磁阀60a~60g支承部件51的侧面连接。
支承销52的截面为圆形,在其下部形成直径最大且在所述下部孔55内上下滑动的滑动部64。在该滑动部64之下形成直径比滑动部64小的突出部64a,在其上方形成直径比滑动部64小的细径部65。细径部65包括:其直径比上部孔54的直径略小且通过支承销52的上升而大致收容在上部孔54内的下中间部66;形成在该下中间部66上,直径比下中间部66小的中央部(细径)67;形成在该中央部67上,且截面形状与下中间部66相等的上中间部68。并且,在使支承销52下降的状态下,在细径部65和下部孔55的侧壁之间形成空间70。
并且,在细径部65上形成更向上方延伸、直径与中央部67相等、截面面积比上中间部68小的延伸部71。在该延伸部71上形成比延伸部71直径大的上端部72。
上述的滑动部64、细径部65、延伸部71以及上端部72被例如、一体地形成,在滑动部64的外周侧面的整个周面上形成槽75,在槽75上安装垫圈76。例如,垫圈76的截面形状为向下方开放的U形,滑动部64,即、向支承销52的下方移动时的阻力比向上方移动时的阻力大。
81是在支承部件51上,且与支承部件51有间隔地设置的支承销基座。与各支承销52对应地形成多行、多列贯通孔82。贯通孔82的截面为圆形,包括:直径大且能够升降上中间部68的升降部83;从该升降部83连续形成且在支承销52处于上升的状态下支承上中间部68的下端的直径小的支承部84。另外,在图4中省略了所有贯通孔的记载。
并且,在支承销基座81的上方设置了用于防尘埃的板85,对应于支承销52在板85上形成多个孔86。板85通过未图示的连接机构与支承部件51连接,随着支承部件51的移动与支承部件51同时移动。
并且,如图7所示,在支承部件51的上方设置作为能够在XY方向、例如,水平方向移动的推入装置,例如、作为缸的推入头87,在推入头部上设置在上下方向能够移动,下降且将预先设置的支承销52推入所述支承孔53内的杆88。
下面,基于图3~12对对应印刷的基板设定各支承销52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在图5~图12中,为了区分图示的各支承销,从最左边的支承销依次为52a、52b以及52c,并且,与图3以及图4相同的机构采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首先,在开始由各支承销52a、52b或52c进行的基板支承的设定前的初始状态下,各支承销52a、52b以及52c均在下降位置,滑动部64位于下部孔55的下部,突出部64a与下部孔55的底部抵接,细径部65位于除去上中间部68的上部的下部孔55内,在支承销52a、52b以及52c与下部孔55的侧壁之间形成空间70。并且,中间部68的上部位于上部孔54内。贯通孔82位于上部孔54的上方,延伸部71贯通贯通孔82,上端部72位于板85的孔86。在这样的初始状态下,一旦未图示的CPU等控制装置向电磁阀60a~60g发出一个开始信号,电磁阀60a~60g就动作。并且,如箭头所示,经由例如电磁阀60a,从空气供给源向空气对应的行的下部空气供给通路57发送,并从下方向各滑动部64施加压力,各支承销52a、52b以及52c上升。
其结果,如图6所示,滑动部64的上面与下部孔55的上面抵接,各支承销52a、52b以及52c停止在上升的最高位置。此时,下中间部66大致收容在上部孔54内,各支承销52a、52b以及52c被支承部件51的上部支承,并且,中央部67位于对应于贯通孔82的位置。并且,通过各支承销52a、52b以及52c的滑动部64的垫圈76防止支承孔53内的空气泄漏,并且,即使下部空气供给通路57的空气供给停止,通过垫圈76和支承孔53的侧壁之间的摩擦,各支承销52a、52b以及52c也能被维持在上升位置(参考图3)。
并且,如上所述,垫圈76的截面形状为向下方开放的U形,向滑动部64的下方移动时的阻力比向上方移动时的阻力大,因此,能够极度缩小使各支承销52a、52b以及52c上升时的空气压力,并且,在上升状态下能够进一步可靠地维持各支承销52a、52b以及52c。
其次,如图7所示,下部空气供给通路57停止供给空气时,向不必支承预先设定的印刷基板的支承销(下面称为不需支承销)52b的上方移动的推入头87的杆88下降。
这样,由于杆88的下降其下端与支承销52b的上端部72相接,支承销52b下降并如图8所示被推入支承部件51以及支承销基座81。之后,推入头87向预先设定的其他的不需支承销的上方移动,同样将不需支承销推入支承部件51以及支承销基座81。推入支承销时,下部空气供给通路57通过电磁阀向大气开放,支承销被推入时,下部孔55内的空气被挤出至外部,能够顺畅地推入支承销。
如图9的箭头90所示,一旦全部的不需支承销的压入动作完成,杆88上升,其状态被维持。并且,支承印刷基板时使用的、图示的支承销52a以及52c等被维持在上升状态。其次,驱动缸63动作且杆63a延伸,支承部件51以及板85均逐渐向箭头91以及92的方向移动。伴随着该移动,支承销52a以及52c的中央部67,即、在印刷基板的支承中使用的支承销的中央部67从贯通孔82的升降部83向支承部84移动。并且,支承销52b的延伸部71,即、在印刷基板的支承中使用的支承销的延伸部71也从升降部83向支承部84移动。
这样,在支承销52a、52b以及52c等中,在支承销52a、52b以及52c上升的状态或下降的状态下,对应支承部84形成直径小的中央部67以及延伸部71,因此,在各支承销上升的状态以及下降的状态的任一状态下,通过支承部件51的移动能够使各支承销的中央部67以及延伸部71从升降部83向支承部84移动。
如图10的箭头93所示,一旦支承部件51以及板85的移动完成,接着,电磁阀60a~60g动作,经由电磁阀60a~60g空气从空气供给源流入上部空气供给通路56。因而,作为通过空气压力使用的支承销的支承销52a以及52c等大致同时略微下降,如图10所示,上中间部68的下端与支承基座81的支承部84的周围上面抵接,并被支承在该位置。此时,支承销52a以及52c等的使用的支承销的中央部67也可以与支承部84嵌合。
使用的支承销52a以及52c等的上中间部68的下端与支承基座81的支承部84的周围上面相接,并被支承在该位置,因此,利用支承基座能使使用的包括支承销52a以及52c的各支承销全部定位于相同高度的位置。并且,不使用的支承销52b等略微下降,突出部64a与下部孔55的底面抵接并被支承定位。
这样,将支承销52a以及52c等设定在印刷基板的支承位置时,即、定位时,使用驱动机构使各支承销同时上升或下降并定位,因此,能够极度缩短支承销设定所需时间。
并且,在各电磁阀60b~60g对应的每行上,对于各支承销,相同地进行上述支承销的设定。在各行的支承销中,支承印刷基板中使用的支承销被定位并设定。
其结果,将支承销52a以及52c等的使用的支承销设定在印刷基板的支承位置时,操作者不必进行操作就能够设定必要的支承销。并且,即使设定多个的支承销时,也能够极度缩短设定所需时间。
之后,在支承印刷基板中使用的支承销52a以及52c等、以及不使用的支承销52b等处于被分别定位情况下,能够进行如上所述的向印刷基板进行的印刷运行。
之后,一旦例如多部件印刷基板的印刷结束且印刷运行结束,接着,对应进行印刷的印刷基板进行设定支承销的工具转换步骤。
在该工具转换步骤中,首先,驱动缸63动作且杆63a被拉入,支承部件51以及板85均逐渐向箭头94以及95移动。如图11所示,随着此移动,支承销52a、52b以及52c,即、全部的支承销位于贯通孔82。接着,如箭头94所示,经由电磁阀60a~60g空气流入下部空气供给通路57。其结果,全部的支承销52a、52b以及52c...上升。
如图11所示,其结果,支承销52a、52b以及52c,即、全部的支承销的中央部向对应于贯通孔82的升降部83的位置移动。
图11所示的各支承销52a、52b以及52c以及支承部件51、支承销基座81以及板85的位置关系是,与图6所示的状态相同地、以后,与上述支承销设定时相同地进行使用的支承销的设定。
并且,根据印刷的印刷基板的大小,控制进行开关控制的电磁阀60a~60g,与支承的印刷基板无关的电磁阀能够不进行动作,这样能够避免向支承部件51白白供给空气,或支承销无用地升降。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支承销的设定方法进行说明。
图12以及图13是印刷机的局部剖面图,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构造采用同样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图12表示包括把持头78的印刷机的支承销设定时的初始状态,与压入头87相同地、把持头78能够沿XY方向,例如、水平方向移动,并且,通过未图示的升降机构能够升降,在该把持头78的下部设置在水平方向移动的一对把持爪79、80。并且,各支承销52a、52b以及52c的延伸部71比上述实施例的支承销略长,延伸部71的上部以及上端部72从板85向上方突出。
如图12所示,在下降状态下,如箭头95所示,位于在印刷基板的支承中使用的支承销52b的上方的把持头78的把持爪79、80在接近的水平方向移动。并且,在利用把持爪79、80的下端将支承销52b的上端部72卡合后,如图14的箭头96所示,把持头78上升至规定的高度位置,并拉起支承销52b。其结果,支承销52b的中央部67位于升降部83。相同地、对于印刷基板的支承中使用的其他的支承销,也拉起把持头。
其次,与图9所示的状态相同地、支承部件51以及板85向箭头91以及92所示的方向移动,之后,与上述实施例的图9至图10所示的设定时的动作相同地、使用的支承销被定位并设定。
这样,在使用把持头78情况下,能够进一步简化设定使用的支承销的动作。
如上所述,对本申请的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基于上述说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进行各种代替例、修改或变形,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本发明包含前述的各种代替例、修改或变形。

Claims (12)

1.一种具有支承印刷基板的多个支承销的基板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承所述支承销的支承部件;
升降所述支承销的升降装置;
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承销进行相对移动,并从下方支承处于上升状态的所述支承销的基座;
在上下方向能够移动,下降并将所需要的所述支承销推入所述支承部件内的推入装置。
2.一种具有支承印刷基板的多个支承销的基板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上下方向上有间隔地形成支承所述支承销的多个支承孔的支承部件;
同时升降多个所述支承销的升降装置;
设置在支承部件之上,且相对于所述支承销能够移动,从下方支承处于上升状态的所述支承销的基座;
能够沿水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移动,下降并将所需要的所述支承销推入所述支承孔内的推入装置。
3.一种具有支承印刷基板的多个支承销的基板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上下方向上有间隔地形成支承所述支承销的多个支承孔的支承部件;
同时升降多个所述支承销的升降装置;
设置在支承部件之上,能够沿水平方向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相对移动,并向所述支承销靠近,并从下方同时支承处于上升状态的所述支承销的支承部的基座;
能够沿水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移动,下降并将所需要的所述支承销推入所述支承孔内的推入装置。
4.一种具有支承印刷基板的多个支承销的基板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承部件,其在水平方向能够自由滑动地被设置,在上下方向上有间隔地形成支承所述支承销的多个支承孔,所述支承孔由形成在所述支承部件的上部并能够上下自由滑动地支承所述支承销的上部孔和形成在该上部孔之下且比所述上部孔的截面面积大的下部孔构成,空气供给通路与该下部孔的上部和下部连通;
支承销,其包括:设置在下部且在所述下部孔内上下自由滑动的滑动部、形成在该滑动部之上且比滑动部的截面面积小且与所述下部孔的侧壁之间形成空间并通过上升而在所述上部孔内滑动并收容的下中间部、形成在该下中间部之上且截面面积比所述下中间部小的中央部、形成在该中央部之上且与所述下中间部的截面面积相等的上中间部、形成在该上中间部之上且截面面积比所述上中间部小而变细的延伸部;
基座,其形成在支承部件之上,并且形成有多个贯通孔,该基座具有升降部和支承部,所述升降部对应于所述支承销而形成并且与所述上中间部相对应,所述支承部从该升降部连续地形成且所述支承销在上升的状态下支承所述上中间部的下端;
推入头部,其在水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能够移动,下降并将所需要的所述支承销推入所述支承孔内的推入装置。
5.一种丝网印刷机,其具有:支承印刷基板的多个支承销;形成图形孔的丝网;通过移动经由所述图形孔使所述丝网上的涂敷剂涂敷在印刷基板上的涂刷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板支承装置,该基板支承装置包括:
支承所述支承销的支承部件;
升降所述支承销的升降装置;
相对于所述支承销能够相对移动,并从下方支承处于上升状态的所述支承销的基座;
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下降并将所需要的所述支承销推入所述支承孔内的推入装置。
6.一种丝网印刷机,其具有:支承印刷基板的多个支承销;形成图形孔的丝网;通过移动经由所述图形孔使所述丝网上的涂敷剂涂敷在印刷基板上的涂刷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板支承装置,该基板支承装置包括:
在上下方向上有间隔地形成支承所述支承销的多个支承孔的支承部件;
同时升降多个所述支承销的升降装置;
设置在支承部件之上,且相对于所述支承销能够移动,并从下方支承处于上升状态的所述支承销的基座;
能够沿水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移动,下降并将所需要的所述支承销推入所述支承孔内的推入装置。
7.一种丝网印刷机,其具有:支承印刷基板的多个支承销;形成图形孔的丝网;通过移动经由所述图形孔使所述丝网上的涂敷剂涂敷在印刷基板上的涂刷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板支承装置,该基板支承装置包括:
在上下方向上有间隔地形成支承所述支承销的多个支承孔的支承部件;
同时升降多个所述支承销的升降装置;
设置在支承部件之上,能够沿水平方向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相对移动,并向所述支承销靠近,并从下方同时支承处于上升状态的所述支承销的支承部的基座;
能够沿水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移动,下降并将所需要的所述支承销推入所述支承孔内的推入装置。
8.如权利要求3或7所述的基板支承装置或丝网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销的下部设置与所述支承孔的侧壁接触的垫圈,所述支承孔的下部和上部的任一方具有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源。
9.一种丝网印刷机,其具有:支承印刷基板的多个支承销;形成图形孔的丝网;通过移动经由所述图形孔使所述丝网上的涂敷剂涂敷在印刷基板上的涂刷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基板支承装置,该基板支承装置包括:
支承部件,其在水平方向能够自由滑动地被设置,支承所述支承销的多个支承孔在上下方向上有间隔地被形成,所述支承孔由形成在所述支承部件的上部并能够上下自由滑动地支承所述支承销的上部孔和形成在该上部孔之下且比所述上部孔的截面面积大的下部孔构成,空气供给通路与该下部孔的上部和下部连通;
支承销,其包括设置在下部且在所述下部孔内上下自由滑动的滑动部、形成在该滑动部之上且比滑动部的截面面积小且与所述下部孔的侧壁之间形成空间并通过上升在所述上部孔内滑动并收容的下中间部、形成在该下中间部之上且截面面积比所述下中间部小的中央部、形成在该中央部之上且与所述下中间部的截面面积相等的上中间部、形成在该上中间部之上且截面面积比所述上中间部小而变细的延伸部;
基座,其设置在支承部件之上,并且形成有多个贯通孔,该基座具有升降部和支承部,所述升降部对应于所述支承销而形成并且与所述上中间部相对应,所述支承部从该升降部连续地形成且所述支承销在上升的状态下支承所述上中间部的下端;
推入头部,其在水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能够移动,下降并将所需要的所述支承销推入所述支承孔内的推入装置。
10.如权利要求4或9所述的基板支承装置或丝网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销的滑动部设置有与所述下部孔内壁相接的垫圈。
11.如权利要求4或9所述的基板支承装置或丝网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件以及所述基座被多个所述支承销分割成多块,所述升降部或所述空气供给通路设置在被分割的各支承部件上。
12.如权利要求1至11所述的基板支承装置或丝网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之上,设置对应于所述支承销并形成有贯通孔的板。
CN2009102624507A 2008-12-18 2009-12-18 基板支承装置以及丝网印刷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461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3008/08 2008-12-18
JP2008323008A JP2010143085A (ja) 2008-12-18 2008-12-18 基板支持装置及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46112A true CN101746112A (zh) 2010-06-23
CN101746112B CN101746112B (zh) 2012-06-27

Family

ID=42238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6245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746112B (zh) 2008-12-18 2009-12-18 基板支承装置以及丝网印刷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2213454A3 (zh)
JP (1) JP2010143085A (zh)
CN (1) CN10174611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0054A (zh) * 2011-12-01 2013-06-05 上海广联电子有限公司 基板支承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74637A (ja) * 2010-09-29 2012-04-12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支持ピンの段取り替え方法
JP5941398B2 (ja) * 2012-11-13 2016-06-29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バックアップピンの検査方法
US20160348233A1 (en) * 2015-05-29 2016-12-01 Applied Materials, Inc. Grounding of conductive mask for deposition processes
JP6546697B2 (ja) * 2016-04-26 2019-07-17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基板サポート装置、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塗布装置、表面実装機、及び、バックアップピン段取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35800A (ja) 1992-05-30 1993-12-17 Sony Corp プリント基板下受けピン設定装置
JPH0722793A (ja) * 1993-06-30 1995-01-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基板保持装置
JPH0722794A (ja) * 1993-06-30 1995-01-24 Taiho Seiki Co Ltd 板状部材の支持装置
US6202999B1 (en) * 1997-02-14 2001-03-20 Dek Printing Machines Ltd. Workpiece support device
US6029966A (en) * 1998-10-13 2000-02-29 Hertz; Allen D. Flexible, self conforming, workpiece support system
JP4322340B2 (ja) 1999-01-21 2009-08-26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JP4378896B2 (ja) * 2001-05-10 2009-12-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基板の下受け方法
JP4573692B2 (ja) * 2005-04-13 2010-11-0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基板支持装置および基板支持方法
JP4793987B2 (ja) * 2006-03-15 2011-10-12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及び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
JP4881712B2 (ja) * 2006-12-18 2012-02-2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バックアップピンのセッティング作業用治具、基板支持装置、表面実装機、クリーム半田印刷装置、基板検査装置及びバックアップピンのセッティング方法
JP4869999B2 (ja) * 2007-03-22 2012-02-08 株式会社コガネイ ワーク支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0054A (zh) * 2011-12-01 2013-06-05 上海广联电子有限公司 基板支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13454A2 (en) 2010-08-04
JP2010143085A (ja) 2010-07-01
CN101746112B (zh) 2012-06-27
EP2213454A3 (en) 2012-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6112B (zh) 基板支承装置以及丝网印刷机
WO2014122926A1 (ja) ペースト供給装置、スクリーン印刷機、ペースト供給方法及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JP2008087890A (ja) 基板搬送方法及び基板搬送装置
CN105810474B (zh) 限位开关组装机的第三组装机构
KR100449955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레일 조립기의 소재 이송방법 및 장치
CN111015165A (zh) 上下壳体精密装配装置
CN111341952A (zh) 电池盖帽组装机
CN216624839U (zh)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pin组装线
JP2002335098A (ja) 電子部品実装用装置における基板の下受け装置および下受けピンモジュールならびに基板の下受け方法
KR200427032Y1 (ko) 라벨 부착 장치
JP3915194B2 (ja) ダイクッション上昇方法及び装置
KR101349740B1 (ko) 표시장치용 샤시를 위한 부분 도색 장치
JP2016179579A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ペーストポット及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CN219967891U (zh) 一种卡钳装配机构
JP2007150073A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及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JP6194481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及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CN111924471A (zh) 一种产品输送线
JP2005230883A (ja) 自動プレス装置
CN116598236B (zh) 一种晶粒分选方法与分选系统
CN211378385U (zh) 用于pcb板粘贴遮光纸的自动热压机
JP3149796B2 (ja)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JP5517784B2 (ja) 支持ピンの配置データ作成装置
KR100681953B1 (ko) 이송장치의 헤드 위치조절장치
JP2012129334A (ja) 部品実装装置及び部品実装装置の吸着ツール
KR101133786B1 (ko) 트레이를 이용한 마킹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7

Termination date: 201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