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03539A -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黄秋葵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黄秋葵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03539A
CN101703539A CN200910234673A CN200910234673A CN101703539A CN 101703539 A CN101703539 A CN 101703539A CN 200910234673 A CN200910234673 A CN 200910234673A CN 200910234673 A CN200910234673 A CN 200910234673A CN 101703539 A CN101703539 A CN 1017035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raction
carbon dioxide
abelmoschus esculentus
okra
supercritical carb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34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露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102346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70353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03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035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黄秋葵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黄秋葵果实或种籽为原料,将其粉碎;将粉碎后的黄秋葵果实或种籽置于超临界萃取装置的萃取罐中,加入重量为黄秋葵果实或种籽重量的1~2倍的水,静态浸泡20~50分钟,然后滤去水;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萃取剂,在压力30~40Mpa,温度为35~50℃的条件下进行萃取;将萃取后的溶液送入分离釜,在压力4~8Mpa,温度35~50℃的条件下进行分离。本发明方法具有低能耗、操作简单、萃取条件温和、参数易控等优点,并且该方法对黄秋葵提取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杂质成分少。

Description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黄秋葵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黄秋葵有效成分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黄秋葵有效成分的方法。
背景技术
黄秋葵,学名Hibiscus esulentus,又名补肾草、植物伟哥。为锦葵科秋葵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热带地区,在欧洲、中东、印度及东南亚等亚热带地区也有广泛栽培,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非洲、美国、日本等)指定为运动员的首选蔬菜、也是老年人保健蔬菜,且被称为“植物伟哥”,日本人称之为“绿色人参”,近几年引入我国。
现在,我国南北方各地均有黄秋葵的分布与栽培,种植较多的有北京、广东、上海、山东、江苏、浙江、海南、云南、安徽、福建、台湾等省市,特别是在台湾,种植已有一定规模。
黄秋葵素有蔬菜王之称,其嫩果(荚)肉质柔嫩、润滑,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可炒食、煮食、凉拌、作汤,也可加工泡菜、罐头。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昌平县专门种植三百亩黄秋葵作为特供蔬菜专供奥运会,受到中外运动员的欢迎。常食黄秋葵有健胃、润肠、保肝、强肾等功效,还能美容养颜、滋润皮肤、延缓衰老。
黄秋葵最迷人的卖点是其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微量元素,在医治男性勃起功能性障碍中具有明显的活跃性腺的生物活性,可使神经细胞分泌一氧化氮,从而使男性提升性功能,因而许多国家把它作为男性补肾壮阳的补品而食用。
黄秋葵保健品对肌肉微血管的活化作用,能让肌肉对营养的吸收和肌酸(肌肉排放的垃圾)的释放增长3倍左右,让人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对皮肤微血管的活化同样让皮肤更方便的吸收营养排出毒素,会减少皮肤松弛,增加紧绷,带来意想不到的面部年轻效果。对男性中枢神经和男性器官微血管的活化效果最为惊人,直接导致男性中枢神经变得更加发达,男性器官的神经微血管更密集,活化后会使男性控制力突飞猛进。
根据中国保健科技学会保健专业委员会专家验证,黄秋葵是最强的植物抗氧化剂,能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美容养颜,调节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不仅如此,黄秋葵更具有健胃、润肠、保肝、补肾、强精等功效,可以起到有病防病,无病健身的作用。由黄秋葵开发的生物保健品绝非传统意义上的补肾养生产品,而是广谱性的系列保健产品,可适用于各类人群,市场十分广阔,是造福于人类社会的营养健康专属产品。
目前,已有将黄秋葵经提取制成保健品的报道,但是现有的提取方法还局限在水煮、过滤、冷冻、干燥等老工艺上(如CN1823855A,CN1931202A),这种工艺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不足之处如下:
一、有效成分的破坏。因为该工艺的第一步要用水煮,高温必然破坏某些不能承受高温的活性物质。
二、该工艺需要大量的水和化学溶剂,不仅耗费宝贵的能源,而且造成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三、用该工艺提取的有效物质纯度不高,有些元素无法通过该工艺提取,这就造成资源的浪费及效能的偏低.
四、由于该工艺需要化学溶剂,因此,在产品中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溶剂残留,因而也就有一定的有害物质。
至今尚未有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在黄秋葵中提取有效成分方法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提取工艺的不足,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黄秋葵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低能耗、操作简单、萃取条件温和、参数易控等优点,并且该方法对黄秋葵提取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杂质成分少。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黄秋葵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黄秋葵果实或种籽为原料,将其粉碎;
(2)将粉碎后的黄秋葵果实或种籽置于超临界萃取装置的萃取罐中,加入重量为黄秋葵果实或种籽重量的1~2倍的水,在压力9~25Mpa,温度35~40℃下,静态浸泡20~50分钟,然后滤去水;
(3)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萃取剂,在压力30~40Mpa,温度为35~50℃的条件下进行萃取;
(4)将萃取后的溶液送入分离釜,在压力4~8Mpa,温度35~50℃的条件下进行分离。
步骤(1)中,将黄秋葵果实或种籽粉碎至粒度为60~80目。
有益效果:本发明方法与现有工艺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一、可以在接近室温(35-40℃)及CO2气体笼罩下进行提取,有效地防止了热敏性物质的氧化和逸散。因此,在萃取物中保持着药用植物的全部成分,而且能把高沸点,低挥发度、易热解的物质在其沸点温度以下萃取出来;
二、使用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是最干净的提取方法,由于全过程不用有机溶剂,因此萃取物绝无溶剂残留,同时也防止了提取过程对人体的毒害和对环境的污染,是100%的纯天然;
三、萃取和分离合二为一,当饱含溶解物的CO2流经分离器时,由于压力下降使得CO2与萃取物迅速成为两相(气液分离)而立即分开,不仅萃取效率高而且能耗较少,节约成本;
四、CO2是一种不活泼的气体,萃取过程不发生化学反应,且属于不燃性气体,无味、无臭、无毒,故安全性好;
五、CO2价格便宜,纯度高,容易取得,且在生产过程中循环使用,从而降低成本;
六、压力和温度都可以成为调节萃取过程的参数。通过改变温度或压力达到萃取目的。因此工艺简单易掌握,而且萃取速度快。
七、通过本发明方法萃取的黄秋葵有效成分中,杂质含量较小。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的物料配比、工艺条件及其结果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超临界萃取装置购自于江苏华安科研仪器有限公司,型号为HA420-40-96。
实施例1:
以黄秋葵种籽为原料,将其粉碎至60~80目。将粉碎后的黄秋葵种籽约30公斤置于超临界萃取装置的萃取罐中,加入重量为黄秋葵种籽重量的2倍的水,在压力20Mpa,温度35℃下,静态浸泡30分钟,然后滤去水分。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萃取剂,在压力35Mpa,温度为40℃的条件下进行萃取。将萃取后的溶液送入分离釜,在压力5Mpa,温度35℃的条件下进行分离。CO2流速为180kg/h,整个萃取时间为1.5~2小时。提取液经干燥后得到黄秋葵浸膏约17.4公斤(即黄秋葵有效成分),提取率达58%,其中黄酮成分含量为3.76%(w/w),维生素E含量为0.2%(w/w),维生素B含量为2.06%(w/w),钾含量为9.5%(w/w),钙含量为4.5%(w/w),磷含量为6.5%(w/w),镁含量为2.9%(w/w)。
实施例2:
以黄秋葵种籽为原料,将其粉碎至60~80目。将粉碎后的黄秋葵种籽约30公斤置于超临界萃取装置的萃取罐中,加入重量为黄秋葵种籽重量的2倍的水,在压力9Mpa,温度45℃下,静态浸泡50分钟,然后滤去水分。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萃取剂,在压力40Mpa,温度为35℃的条件下进行萃取。将萃取后的溶液送入分离釜,在压力8Mpa,温度35℃的条件下进行分离。CO2流速为200kg/h,整个萃取时间为1.5~2小时。提取液经干燥后得到黄秋葵浸膏约18.1公斤(即黄秋葵有效成分),提取率达60.3%,其中黄酮成分含量为3.84%(w/w),维生素E含量为0.3%(w/w),维生素B含量为2.01%(w/w),钾含量为9.7%(w/w),钙含量为4.1%(w/w),磷含量为6.4%(w/w),镁含量为2.3%(w/w)。
实施例3:
以黄秋葵嫩果为原料,将其粉碎至60~80目。将粉碎后的黄秋葵嫩果约30公斤置于超临界萃取装置的萃取罐中,加入重量为黄秋葵嫩果重量的2倍的水,在压力25Mpa,温度35℃下,静态浸泡20分钟。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萃取剂,在压力30Mpa,温度为50℃的条件下进行萃取。将萃取后的溶液送入分离釜,在压力4Mpa,温度50℃的条件下进行分离。CO2流速为200kg/h,整个萃取时间为1.5~2小时。提取液经干燥后得到黄秋葵浸膏约5.2公斤(即黄秋葵有效成分),提取率达17.3%,其中黄酮成分含量为3.81%(w/w),维生素E含量为0.2%(w/w),维生素B含量为1.98%(w/w),钾含量为9.3%(w/w),钙含量为4.5%(w/w),磷含量为6.4%(w/w),镁含量为2.0%(w/w)。

Claims (2)

1.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黄秋葵的方法,其特征在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以黄秋葵果实或种籽为原料,将其粉碎;
(2)将粉碎后的黄秋葵果实或种籽置于超临界萃取装置的萃取罐中,加入重量为黄秋葵果实或种籽重量的1~2倍的水,在压力9~25Mpa,温度35~40℃下,静态浸泡20~50分钟,然后滤去水;
(3)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萃取剂,在压力30~40Mpa,温度为35~50℃的条件下进行萃取;
(4)将萃取后的溶液送入分离釜,在压力4~8Mpa,温度35~50℃的条件下进行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黄秋葵的方法,其特征在在于步骤(1)中,将黄秋葵果实或种籽粉碎至粒度为60~80目。
CN200910234673A 2009-11-26 2009-11-26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黄秋葵的方法 Pending CN10170353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34673A CN101703539A (zh) 2009-11-26 2009-11-26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黄秋葵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34673A CN101703539A (zh) 2009-11-26 2009-11-26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黄秋葵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03539A true CN101703539A (zh) 2010-05-12

Family

ID=42373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34673A Pending CN101703539A (zh) 2009-11-26 2009-11-26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黄秋葵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703539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3654A (zh) * 2013-01-05 2013-04-03 湖南奇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黄秋葵籽油及其提取方法
CN103054041A (zh) * 2013-01-20 2013-04-24 湖南奇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黄秋葵提取物干粉的制备工艺
CN103919088A (zh) * 2014-04-25 2014-07-16 江苏广源食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泡菜制备方法
CN104489552A (zh) * 2015-01-09 2015-04-08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黄秋葵果粉的制备方法
CN104256249B (zh) * 2014-08-21 2016-05-11 陈树杰 一种黄秋葵麦芽糖浆健胃食品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3654A (zh) * 2013-01-05 2013-04-03 湖南奇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黄秋葵籽油及其提取方法
CN103054041A (zh) * 2013-01-20 2013-04-24 湖南奇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黄秋葵提取物干粉的制备工艺
CN103919088A (zh) * 2014-04-25 2014-07-16 江苏广源食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泡菜制备方法
CN104256249B (zh) * 2014-08-21 2016-05-11 陈树杰 一种黄秋葵麦芽糖浆健胃食品
CN104489552A (zh) * 2015-01-09 2015-04-08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黄秋葵果粉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06821B (zh) 一种保健山茶油
CN104041896A (zh) 一种药食同源植物浓缩汁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33433A (zh) 一种超临界萃取沙棘油的方法
CN102061220B (zh) 一种基于亚临界水和溶剂法的双阶段提取制备洋葱功能成分的方法
CN101703539A (zh) 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黄秋葵的方法
CN103005438A (zh) 一种沙姜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965198A (zh) 一种提取加工薰衣草精油的方法
CN103651974A (zh) 一种降血糖保健油
CN103432562A (zh) 一种从生姜中提取生姜多酚的方法
CN103480178B (zh) 一种亚临界水提取雪菊中活性成分的方法
CN104098641A (zh) 一种从罗汉果中提取罗汉果甙v的方法
CN1935000A (zh) 黑豆茶制备方法
CN102994309B (zh) 银杏高粱酒及银杏高粱健身酒
CN103621688A (zh) 一种具有活血强身健美功效的米糠油
CN102198169A (zh) 一种用迷迭香、葛根、百合制作的解酒护肝产品及工艺
CN100998626A (zh) 一种朝鲜蓟叶浸膏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CN104547286A (zh) 一种沉香叶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CN103689119A (zh) 一种具有益肾固精安神功效的保健芝麻油
CN104522822A (zh) 一种红枣和葛根有效成份的混合提取工艺
CN104770489A (zh) 一种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68214A (zh) 一种百香果壳提取物制备方法
CN108419977A (zh) 一种解酒护肝的水飞蓟油固态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61361A (zh) 一种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超临界提取工艺
CN100510041C (zh) 高含量共轭不饱和三烯酸石榴籽油的制备方法
CN103897800A (zh) 采用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小麦胚芽油的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