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82690A - 复眼照相机模块 - Google Patents
复眼照相机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82690A CN101682690A CN200980000150A CN200980000150A CN101682690A CN 101682690 A CN101682690 A CN 101682690A CN 200980000150 A CN200980000150 A CN 200980000150A CN 200980000150 A CN200980000150 A CN 200980000150A CN 101682690 A CN101682690 A CN 1016826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aperture portion
- aperture
- mentioned
- camera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740 moulding (composite fa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09 image seg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5—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arranged along a single direction only, e.g. lenticular sheet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3/00—Measuring distances in line of sight; Optical rangefinders
- G01C3/02—Details
- G01C3/06—Use of electric means to obtain final indication
- G01C3/08—Use of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C3/085—Use of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with electronic parallax measurement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40—Extracting pixel data from image sensors by controlling scanning circuits, e.g. by modifying the number of pixels sampled or to be sampled
- H04N25/41—Extracting pixel data from a plurality of image sensors simultaneously picking up an image, e.g. for increasing the field of view by combining the outputs of a plurality of sens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Cameras In General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Measurement Of Optical Distance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眼照相机模块,其包括:具有在同一平面上设置的多个透镜的透镜阵列;包括将通过上述多个透镜形成的多个被拍摄体的图像以一一对应的关系投影的多个摄影区域、并将被投影的多个图像分别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影部;和具有与上述多个透镜以一一对应的关系对应的多个光圈,并相对于上述透镜阵列,位于与上述摄影部相反一侧的光圈部。构成上述透镜阵列的材料的线膨胀率与构成光圈部的材料的线膨胀率之差的绝对值为0.7×10-5/℃以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多个摄影光学透镜拍摄图像的复眼照相机模块。
背景技术
在数码摄影机或数码照相机这样的摄影装置中,通过利用透镜将被拍摄体图像成像在CCD或CMOS等摄影元件上,从而将被拍摄体图像转换为二维图像信息。近年来,提出了以下的技术方案:通过使用多个透镜,获取多个被拍摄体图像的二维图像,从所获得的图像信息中测定距被拍摄体图像的距离的信息。
专利文献1中就公开了这种对距被拍摄体图像的距离进行测定的复眼照相机模块的一个例子。图10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复眼照相机模块的分解立体图。该复眼照相机模块从被拍摄体图像一侧开始依次设置有:光圈部件111、透镜阵列112、遮光块113、光学滤光器阵列114、摄影元件116。透镜阵列112具有多个透镜112a。光圈部件111在与透镜阵列112的各透镜的光轴一致的位置上分别具有光圈。光学滤光器阵列114在与透镜阵列112的各透镜对应的每一区域,具有分光特性不同的多个光学滤光器,并覆盖了摄影元件116的受光面。遮光块113在与透镜阵列112的相邻的透镜之间的边界,即光学滤光器阵列114的相邻的光学滤光器之间的边界一致的位置上,具有遮光壁113a。摄影元件116搭载在半导体基板115上。在半导体基板115上安装有驱动电路117和信号处理电路118。
根据这样构成的照相机模块,可以获得具有视差的图像。视差量是使用被称为块匹配(block matching)的方法,通过在参照图像7-2内搜索与标准图像7-1的任意的块最相似的块而计算出来的,根据视差量计算出距被拍摄体图像的距离。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3-143459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复眼照相机模块中,若周围的环境温度发生变化,则透镜阵列的各透镜的焦距或作为透镜的光轴之间的长度的基线长度也发生变化。这样一来,测定距离的精确度变差。关于这一课题的解决方法,专利文献1中没有任何记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解决这种现有的技术课题的小型且低成本的复眼照相机模块,其即使在周围的环境温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能确保测定距离的精确度。
本发明的复眼照相机模块,包括:具有在同一平面上设置的多个透镜的透镜阵列;包括将通过上述多个透镜形成的多个被拍摄体的图像以一一对应的关系投影的多个摄影区域、并将被投影的多个图像分别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影部;和具有与上述多个透镜以一一对应的关系对应的多个光圈,并相对于上述透镜阵列,位于与上述摄影部相反一侧的光圈部。构成上述透镜阵列的材料的线膨胀率与构成光圈部的材料的线膨胀率之差的绝对值为0.7×10-5/℃以下。
在某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构成上述透镜阵列的材料的线膨胀率与构成光圈部的材料的线膨胀率之差的绝对值为0.35×10-5/℃以下。
在某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构成上述透镜阵列的材料的线膨胀率与构成光圈部的材料的线膨胀率之差的绝对值为0.2×10-5/℃以下。
在某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圈部具有限制视角的遮光罩部。
在某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圈部与上述透镜阵列以互相抵接的方式进行定位,以使上述光圈部的各光圈的中心与上述各透镜的光轴一致。
在某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圈部具有可以独立地调整上述多个光圈的各自位置的结构。
在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中,复眼照相机模块还具有支撑上述光圈部和上述摄影部的镜筒,上述透镜阵列和上述光圈部通过相对于与上述各透镜的光轴垂直的面上的上述透镜阵列的中心,以对称的方式设置的第1粘结剂被相互固定;上述镜筒和上述光圈部通过相对于与上述各透镜的光轴垂直的面上的上述透镜阵列的中心以对称的方式设置的第2粘结剂被相互固定。
本发明的复眼照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中,该复眼照相机模块包括:具有在同一平面上设置的多个透镜的透镜阵列;包括将通过上述多个透镜形成的多个被拍摄体图像以一一对应的关系投影的多个摄影区域、并将被投影的多个图像分别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影部;和具有与上述多个透镜以一一对应的关系对应的多个光圈,并相对于上述透镜阵列,位于与上述摄影部相反一侧的光圈部。构成上述透镜阵列的材料的线膨胀率与构成光圈部的材料的线膨胀率之差的绝对值为0.7×10-5/℃以下。上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的工序:使与上述光圈部的上述各透镜的光轴平行的面、和与上述透镜模块的上述各透镜的光轴平行的面相抵接,在该状态下,将上述光圈部和上述透镜模块通过第1粘结剂进行接合,以使上述光圈的各光圈的中心位于上述各透镜的光轴上。
在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中,通过相对于与上述各透镜的光轴垂直的面上的上述透镜阵列的中心以对称的方式设置上述第1粘结剂,来固定上述透镜阵列和上述光圈部。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透镜阵列的材料与光圈部的材料的线膨胀率差设定在0.7×10-5/℃以下,仅仅考虑与构成复眼照相机模块的材料的环境温度相应的膨胀量或收缩量,就可以抑制很难修正的透镜的光轴与光圈的中心的偏芯量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并且也可以抑制视差量的变化。因此,即使环境温度变化,也能维持高的测定距离的精确度。即使是基线长度短的小型复眼照相机模块,也可以提高距离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复眼照相机模块的实施方式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复眼照相机模块中的由光圈部以及透镜阵列构成的单元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单元的正面图。
图4是图2的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说明在图1的复眼照相机模块中计算距离的原理的图。
图6是表示光圈的中心相对于透镜的光轴发生偏芯的情况下的图像高度与视差变化率的关系的图表。
图7是表示光圈的中心相对于透镜的光轴发生偏芯的情况下的图像高度和视差变化率的关系的其他的图表。
图8(a)表示将透镜阵列与光圈模块进行接合的粘结剂的位置;(b)表示将光圈部与镜筒进行接合的粘结剂的位置;(c)为表示(a)和(b)中所示的粘结剂的位置的剖视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复眼照相机模块中使用的光圈部的其他方式的侧面剖视图。
图10为表示以往的复眼照相机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光圈部
2a,2b 光圈
3a,3b 遮光罩
4 透镜阵列
4a,4b 透镜
5 镜筒
6 摄影部
6a,6b 摄影区域
7 光学滤光器
8 遮光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复眼照相机模块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复眼照相机模块的主要构成的侧面剖视图。复眼照相机模块具有:光圈部1、透镜阵列4、镜筒5、摄影部6。
透镜阵列4具有在同一个平面上配置的2个透镜4a、4b,通过树脂成型等一体地构成。光圈部1位于透镜阵列4的被拍摄体一侧。光圈部1具有与透镜4a、4b以一一对应的关系对应的光圈2a、2b。光圈2a、2b有开口,并对射入到透镜4a、4b的光的量进行限制。确定透镜阵列4与光圈部1的位置,以使光圈2a、2b的中心2ap、2bp与透镜4a、4b的光轴4ap、4bp一致,并通过接合透镜阵列4和光圈部1,构成了单元。这里所说的中心2ap、2bp与光轴4ap、4bp一致,不仅是指对于中心2ap、2bp的光轴4ap、4bp的偏芯量严格地为0μm的情况,而是指大约在5μm以下的情况。
图2是由透镜阵列4以及光学光圈部1构成的单元的侧面剖视图,图3是光圈部1一侧,也就是从被拍摄体侧看到的单元的正面图。另外,图4是从透镜阵列4一侧看到的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如这些图所示,光学部1还具有遮光罩部3a、3b,以防止向透镜4a、4b射入斜光。在光圈部1中,由于光圈部2a、2b与遮光罩3a、3b一体构成,因此可以谋求削减部件个数,降低成本。光圈部1也是通过树脂成型等一体构成的。下面,如详细说明所示,构成透镜阵列4的材料的线膨胀率与构成光圈部1的材料的线膨胀率之差的绝对值为0.7×10-5/℃以下。
如图1所示,镜筒5将由上述光圈部1以及透镜阵列4构成的单元支撑在一端附近并固定。摄影部6被支撑并固定在镜筒5的另外一端附近。摄影部6具有摄影区域6a、6b,摄影区域6a、6b分别包含被二维排列在2个方向上的多个像素。摄影部6既可以包括CCD等的2个摄影传感器,2个摄影传感器分别具有摄影区域6a、6b;也可以由1个摄影传感器构成,1个摄影区域包含摄影区域6a、6b。
对透镜阵列4进行了配置,以使通过透镜4a、4b形成的2个被拍摄体的图像与摄影部6的摄影区域6a、6b以一一对应的关系被投影。摄影部6位于相对于透镜阵列4与光圈部1相反一侧的位置上。为了不使2个被拍摄体的图像分别入射到不对应的摄影区域6a或6b上,在透镜阵列4与摄影部6之间的透镜4a与透镜4b的光路之间设置遮光壁8。
来自被拍摄体的光通过光圈2a、2b,分别独自地通过透镜4a、4b而成像,并被投影到摄影区域6a、6b上。摄影部6根据光的强度,将在摄影区域6a、6b上形成的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由于只透过所规定波长的光,所以也可以在透镜阵列4与摄影部6之间设置光学滤光器7。并且,为了防止杂散光射入摄影区域6a、6b,也可以在光学滤光器7的附近设置遮光膜9。
从摄影部6输出的电信号被实施各种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例如,可以使用摄影区域6a、6b拍摄的2个图像,求得图像之间的视差量,测定距被拍摄体的距离。这些处理可以使用数字信号处理器(图中没有显示)等来进行。
下面,参照图5对使用各摄影图像来测定距对象物体的距离的原理进行说明。
将摄影区域6a的图像作为标准图像,将6a的图像分割为例如由32×32像素构成的多个像素块。然后,在另外的作为参照图像的摄影区域6b的图像内,搜索并锁定与摄影区域6a的某个像素块有关的区域。这就是被称为块匹配的方法。并且,根据锁定的像素块匹配之间的视差,计算出距被拍摄体的距离。
将从透镜4a、4b到被拍摄体的距离设为L[mm],透镜4a、4b具有同一光学特性,焦距设为f[mm]。另外,将透镜4a、4b的透镜间隔(光轴间距)即基线长度设为D[mm],将通过块匹配计算出的像素块的相对偏差量即视差量设为z[像素],将摄影元件的像素间距设为p[mm/像素]。可以使用下列(式1)求得距被摄影体的距离L。
(式1)
像这样,通过使用(式1),可以从拍摄到的1组图像测定距被拍摄体的距离。
在本发明中,将构成透镜阵列4的材料的线膨胀率与构成光圈部1的材料的线膨胀率之差的绝对值设为0.7×10-5/℃以下,以便即使周围环境温度发生变化,也可以保持很高的距离测定精确度。以下对该理由进行说明。
在具有如图1所示的构成的复眼照相机模块中,特别是在透镜阵列4由树脂构成的情况下,若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的,则透镜阵列4的体积按照树脂的线膨胀率所决定的比例,随着环境温度发生变化。其结果是,随着环境温度的不同,作为透镜4a,4b的光轴之间的长度的基线长度D或伸或缩,测定的距离的结果中所包含的误差变大。另外,若环境温度变化,则透镜阵列4的折射率也发生变化,透镜的焦距f发生变化。因此,测定的距离的结果中所包含的误差变大。
如果构成透镜阵列4的树脂的线膨胀率为已知,则关于相对于环境温度变化的基线长度D的变化等,可以通过检测环境温度,来推测出由于环境温度的不同而发生了膨胀或收缩的真正的基线长度D,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对环境温度的影响进行了修正的正确的测定距离。
例如,在复眼照相机模块被搭载在汽车上的情况下,周围的环境温度很少会保持为恒定,周围的环境温度时时刻刻会发生变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正确地测定距被拍摄体图像的距离,进行上述根据周围的环境温度的变化的修正是很重要的。
像这样,针对透镜阵列4的体积变化等的变动因素,可以通过检测出周围环境温度变化来进行修正。但是,复眼照相机模块中的环境温度的变化带来的影响不仅仅产生于透镜阵列4中。本发明人通过详细的研究发现:光圈2a、2b的中心2ap、2bp与对应的透镜4a、4b的光轴4ap、4bp的偏差,也就是说,偏芯是使测定距离中所包含的误差变大的原因。
但是,即使检测出环境温度,这种偏芯也不是容易修正的。因为:若产生光圈2a、2b的中心2ap、2bp与对应的透镜4a、4b的光轴4ap、4bp的偏芯,则根据被拍摄体的图像高度的不同,视差量也不同,该变化相对于图像高度是非线性的。因此,根据图像高度来修正视差量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如果由于周围的环境温度变化,光圈2a、2b的中心2ap、2bp与对应的透镜4a、4b的光轴4ap、4bp的偏芯量发生变化,则视差量也要进一步发生变化。因此,根据环境温度或图像高度来修正视差量变得更加困难。
以下,对于光圈的中心与透镜的光轴的偏差会对图像高度和视差量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进行说明。
图6显示了:在分4个阶段使透镜4a、4b的光轴4ap、4bp和与其对应的光圈2a、2b的中心2ap、2bp的偏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关于相对于图像高度的视差量的变化的分析结果。分析是将基线长度设为2.6mm,焦距设为2.6mm,将被拍摄体置于距透镜4a、4b有3000mm远的距离的情况下,通过主光线追踪来进行的。在图6中,横轴显示了将最大图像高度设为100时的图像高度,纵轴显示了相对于正确的视差量的视差量的变化率。用虚线表示的条件1示出在没有偏芯的正常的位置的图像高度与视差量变化率的关系。另外,用实线表示的条件2示出相对于透镜4a、4b的光轴,光圈2a、2b的中心2ap、2bp在基线方向上位移了5μm的情况下的图像高度与视差量的变化率的关系。另外,用双点划线所表示的条件3示出相对于透镜4a、4b的光轴,光圈2a、2b的中心2ap、2bp在基线方向上位移了12.3μm的情况下的图像高度与视差量的变化率的关系。另外,用单点划线所表示的条件4示出相对于透镜4a、4b的光轴,光圈2a、2b的中心2ap、2bp在基线方向上位移了7.3μm的情况下的图像高度与视差量的变化率的关系。
如图6中虚线(条件1)所示,在透镜4a、4b的光轴4ap、4bp与光圈2a、2b的中心2ap、2bp之间不生成偏芯的情况下,与图像高度无关,视差量的变化率为零。也就是说,示出了如果没有偏芯,则与图像高度无关,测定距离中不会产生误差。
与此相对,如图6中的实线(条件2)所示,在偏芯为5μm的情况下,随着图像高度不同,视差量的变化率非线性地变化。图中虽没有显示,但在相同的偏芯的条件下,改变被拍摄体距离来同样地进行了由于偏芯引起的视差量的变化率的分析后发现:很难推导出使被拍摄体距离发生变化时的变化程度与相对于各图像高度的视差量的变化的程度的关系。因此,通过检测出环境温度,对由光圈2a、2b的中心2ap、2bp与透镜4a、4b的光轴4ap、4bp的偏芯所导致的测定距离的误差进行修正是极其困难的。
另外,关于条件2的偏芯,可以设想到:其是在室温下组装复眼照相机模块之后随即发生的,起因是光圈部1的各光圈2a、2b之间的间距偏差、或透镜陈列4的透镜4a、4b之间的间距偏差,是组装初期的光圈的中心与透镜的光轴的偏芯。
条件3(双点划线)对应于下列情况:透镜阵列4的线膨胀率与光圈部1的线膨胀率之间存在差异,且从条件2的状态开始,周围的环境温度发生变化,从而偏芯量在基线方向上增加了7.3μm。相当于与偏芯为0时相比发生了12.3μm的偏芯的情况。另外,7.3μm的偏芯相当于下列情况下产生的偏芯量:作为构成透镜阵列4的材料,使用线膨胀率7.0×10-5/℃的环烯聚合物系,作为构成光圈部件的材料,使用线膨胀系数为2.3×10-5/℃的铝,并且温度变化为60℃。从图6可以明显看出:环境温度发生变化,且偏芯量变得越大,则视差量的变化率就越大,其结果是测定距离的误差也增大。
另外,条件4(单点划线)对应下列情况:透镜阵列4的线膨胀率与光圈部1的线膨胀率之间有差异,且从条件1的状态开始,周围环境变化,从而偏芯量在基线方向上增加了7.3μm。
在图6中,由双点划线所示可知:图像高度的视差量的变化率为非线性,且即使根据周围的环境温度计算出光圈的中心与透镜的光轴的偏芯量,也由于根据图像高度的不同,视差量的变化有很大的不同,因而修正测量距离非常困难。也就是说,即使环境温度一次性地变化,也极难找出与环境温度变化前后的各图像高度的视差量的变化率的关系。
由图6中单点划线所示可知:偏芯量越小,视差量的变化率也越小。但是,变化率相对于图像高度不是恒定的。因此,与条件3的情况相同,极难找出与环境温度变化前后的各图像高度的视差量的变化率的关系。也就是说,使用成为偏芯的原因的构成透镜以及光圈的透镜阵列4和光圈部1的线膨胀率,实际上无法根据环境温度而正确地修正偏芯量的变化。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复眼照相机模块中,为了在环境温度即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不增大光圈的中心与透镜的光轴的偏芯量,将光圈部1和透镜阵列4的材料的线膨胀率设为大致相同。也就是说,采取了以下构成:为确保必要的测定距离精确度,并不是针对环境温度变化,推测偏芯量来修正测定距离,而是即使环境温度发生变化,透镜的光轴与光圈的中心的偏芯量也在恒定的范围内。
作为透镜阵列4以及光圈部1的具体材料,例如,在透镜阵列中使用了环烯聚合物系的树脂的情况下,其线膨胀率为7.0×10-5/℃;在光圈部1中使用了聚碳酸酯的情况下,其膨胀率为6.8×10-5/℃。因此,两种材料的线膨胀率几乎一致。除了这些组合以外,也可以进行其他适当的选择。例如,可以通过在ABS中分散玻璃,来调整线膨胀率。
图7表示:使透镜4a、4b的光轴4ap、4bp和与其对应的光圈2a、2b的中心2ap、2bp的偏离即偏芯,分3个阶段进行变化时,对图像高度的视差量变化的分析结果。分析是将基线长度设为2.6mm,将被摄影体放在距离3000mm的位置,通过主光线追踪来进行的。在图7中,横轴表示将最大图像高度设为100时的图像高度,纵轴表示相对于正确的视差量的视差量的变化率。虚线是将透镜阵列4的线膨胀率设为7.0×10-5/℃,光圈部1的线膨胀系数设为6.8×10-5/℃,温度变化量设为60℃的情况下的数值(条件5)。另外,实线是将透镜阵列4的线膨胀率设为7.0×10-5/℃,光圈部1的线膨胀系数设为6.65×10-5/℃,温度变化量设为60℃的情况下的数值(条件6)。再有,双点划线是将透镜阵列4的线膨胀率设为7.0×10-5/℃,光圈部件的线膨胀系数设为6.3×10-5/℃,温度变化量设为60℃的情况下的数值(条件7)。条件5、6、7的线膨胀率之差分别为0.2×10-5/℃、0.35×10-5/℃、0.7×10-5/℃。
通过比较图7和图6可以明显看出,通过将透镜阵列4的线膨胀率与光圈部1的线膨胀率之差的绝对值设在所规定的值以下,从而抑制了透镜的光轴与光圈的中心的偏芯量的变化,因此大幅度地抑制了视差量的变化。另外可知,视差的变化量几乎与图像高度无关。
由图7可知,为将测定精确度设在0.3%以下,也就是说,将视差变化率设在0.3%以下,需要将透镜阵列4的线膨胀率与光圈部1的线膨胀率之差的绝对值设在0.7×10-5/℃以下。进一步,为了将测定精确度(视差变化率)设定在0.2%以下,需要将透镜阵列4的线膨胀率与光圈部1的线膨胀率之差的绝对值设在0.35×10-5/℃以下。为了将测定精确度(视差变化率)进一步设定在0.1%以下,需要将透镜阵列4的线膨胀率与光圈部1的线膨胀率之差的绝对值设在0.2×10-5/℃以下。因此,透镜阵列4的线膨胀率与光圈部1的线膨胀率之差的绝对值优选在0.7×10-5/℃以下,更优选在0.35×10-5/℃以下。如果透镜阵列4的线膨胀率与光圈部1的线膨胀率之差的绝对值在0.2×10-5/℃以下,则几乎可以排除由于环境温度变化而导致的透镜的光轴与光圈的中心的偏芯量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复眼照相机模块,通过将透镜阵列的材料和光圈部的材料的线膨胀率差设在0.7×10-5/℃以下,只需要考虑构成复眼照相机模块的材料的随环境温度变化的膨胀量或收缩量,就可以抑制难以修正的透镜光轴与光圈中心的偏芯量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问题,也可以抑制视差量的变化。因此,可以飞跃性地提高距离的测定精确度。
另外,从图6的表中可知,如果透镜光轴与光圈中心的偏芯量不是严格地为0,则根据图像高度,视差量的变化率会产生差异。但是,通过如上所述,将透镜阵列4的线膨胀率与光圈部1的线膨胀率之差的绝对值设在所规定的值以下,就能够抑制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偏芯量的变动,因此就不会发生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导致的视差量的变化率发生变动的情况。因此,即使在组装复眼照相机模块时,透镜光轴与光圈中心的偏芯量不是严格地为0,也可以抑制这种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导致的视差变化率的变动,从而可以提高距离的测定精确度。
另外,像这样,通过将透镜阵列4的线膨胀率与光圈部1的线膨胀率之差的绝对值设在所规定的值以下,不论环境温度如何变化,都可以将由透镜4a、4b的光轴4ap、4bp和与其对应的光圈2a、2b的中心2ap、2bp的偏离即偏芯所引起的测量误差的影响抑制到最小。不过,由此,就不能够抑制相对于环境温度变化的基线长度D的变化。因此,如上所述,优选根据环境温度变化,使用构成透镜阵列4的材料的线膨胀率来求得基线长度D的变化量,并根据基线长度D的变化量来修正视差量。由此,不论环境温度如何变化,都可以进行高精确度的测量。
另外,根据上述构成,虽然可以抑制由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导致的偏芯量的变化,但是为了减小偏芯量的初期值本身,不仅需要将透镜阵列4和光圈部1的线膨胀率设为大致相同,而且尽量减小组装时的偏芯量也很重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复眼照相机模块中,为了使光圈部1的光圈中心与透镜的光轴达到一致,将光圈部1与透镜阵列4相抵接来定位,并将光圈部1与透镜阵列4接合。下面,连同这一点,对复眼照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在由光圈部1以及透镜阵列4构成的单元中,在配置了透镜阵列4的透镜4a、4b的平面上平行地取x轴以及y轴,在透镜阵列4的厚度方向上取z轴。光圈部1与透镜4a、4b的光轴平行,在x轴以及y轴上分别具有平行的基准面1x以及基准面1y,透镜阵列4与透镜4a、4b的光轴平行,在x轴以及y轴上分别具有平行的基准面4x以及基准面4y。
在制造复眼照相机模块时,首先,准备加工成所规定形状的光圈部1、透镜阵列4、镜筒5以及摄影部6。然后,将光圈部与透镜阵列4接合,制作单元。此时,如图4所示,为使光圈部1的光圈2a、2b的中心2ap、2bp与透镜阵列4的透镜4a、4b的光轴4ap、4bp达到一致,使光圈部1的基准面1x与透镜阵列4的基准面4x相抵接,另外,使光圈部1的基准面1y与透镜阵列4的基准面4y相抵接。由此,透镜阵列4就处在相对于光圈部1而决定了位置的状态。
然后,如图8(a)以及(c)所示,在透镜阵列4处于相对于光圈部1而决定了位置的状态下,在透镜阵列4与光圈部1之间配置粘结剂(第1粘结剂)10a。此时,粘结剂10a所配置的位置、区域以及量,相对于配置了透镜阵列4的透镜4a、4b的平面,或者(垂直于透镜4a、4b的光轴的平面)的中心C1为对称。在本实施方式中,y方向上的粘结剂10a的位置、区域以及量相对于中心C1上下对称,另外,x方向上的粘结剂10a的位置、区域以及量相对于中心C1左右对称。然后,一直到粘结剂10a固化为止,使透镜阵列4相对于光圈部1保持在位置被决定了的状态。由此,透镜阵列4和光圈部1互相接合,构成单元。另外,可以将偏芯量控制在各部件的加工公差内。
然后,将该单元与镜筒5接合。如图8(b)以及(c)所示,将单元插入镜筒5,在使与光圈部1和镜筒5的透镜4a、4b平行的面、和与镜筒5的透镜4a、4b平行的面相抵接而进行了定位之后,在镜筒5与单元的光圈部1之间配置粘结剂(第2粘结剂)10b。此时,粘结剂10b所配置的位置、区域以及量,相对于配置了单元的透镜4a、4b的平面(垂直于透镜4a、4b的光轴的平面)的中心C2成对称。在本实施方式中,y方向上的粘结剂10b的位置、区域以及量相对于中心C2成上下对称,另外,x方向上的粘结剂10b的位置、区域以及量相对于中心C2成左右对称。然后,一直到粘结剂10b固化为止,使单元相对于镜筒5保持在位置被决定了的状态。由此,光圈部1和镜筒5被接合,且光圈部1、透镜阵列4以及镜筒5一体地被接合。
这样,通过相对于中心C1或C2,对称地配置粘结剂的涂敷区域以及涂敷量,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粘结剂的膨胀、收缩的应力上下对称并且左右对称地施加给透镜阵列4、光圈部1以及镜筒5,透镜阵列4、光圈部1以及镜筒5的组件以部件的中心为基准发生膨胀、收缩。因此,可以精确度高地推测出各光学系统的光轴的位置变化,可以进行高精确度的温度补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圈部1具有一体的光圈2a、2b。在光圈部1上以很高的精确度形成了光圈2a、2b的情况下,由于是一体的结构,所以用一个部件就可以完成对透镜阵列4的位置对准,具有组装简便的优点。但是,在光圈部2a、2b的中心间隔没有按照所规定的精确度配置的情况下,或者虽然光圈2a、2b精确度很好地形成在光圈部1上,但是在透镜阵列4上的透镜4a、4b的位置精确度不高的情况下,光圈部1也可以具备对光圈2a、2b的各自位置能进行独立的调整的结构,以使透镜4a、4b的光轴与光圈2a、2b的中心分别达到一致。
图9是表示具备这种结构的光圈部1以及透镜阵列4的单元的剖视结构。如图9所示,光圈部1包括具有光圈2a的第1光圈部1a和具有光圈2b的第2光圈部1b。将光圈部1分成2份,通过使这2份可以各自独立移动,从而可以对光圈部1a进行并进或旋转的调整来进行定位,以达到相对于透镜阵列4的透镜4a,透镜4a的光轴4ap与光圈2a的中心2ap一致。优选在透镜4a的光轴4ap与光圈2a的中心2ap一致的状态下,使与透镜阵列4的透镜4a的光轴平行的面4af和与第1光圈部1a的透镜4a的光轴平行的面1af相抵接,来进行定位。
同样,可以对光圈部1b进行并进或旋转的调整来进行定位,以达到相对于透镜阵列4的透镜4b,使透镜4b的光轴4bp与光圈2b的中心2bp一致。优选在透镜4b的光轴4bp与光圈2b的中心2bp一致的状态下,使与透镜阵列4的透镜4b的光轴平行的面4bf和于第2光圈部1b的透镜4a的光轴平行的面1bf相抵接,来进行定位。
在进行了这种定位的状态下,可以使用粘结剂将透镜阵列4与第1光圈部1a以及第2光圈部1b接合。由此,可以进行用于降低相对于各自的透镜光轴的光圈中心位置的偏芯量的调整。其结果是,即使是在多个透镜一体构成的透镜阵列中,也可以毫无限制地将各自的透镜光轴与光圈中心的偏芯量设置为0,这样就能够确保测定距离的精确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透镜阵列4虽然具有2个透镜4a、4b,但是具有3个或3个以上的透镜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光学滤光器7设置在透镜阵列4的附近,但也可以在摄影部6上,按每个像素配置光学滤光器7。
另外,构成光圈部1的树脂材料需要具备遮光性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但为达到这个目的也可以在构成光圈部1的树脂材料中添加3%以上的碳来确保遮光性。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复眼照相机模块,作为车载用途的距离测定装置或三维图像的摄影装置是非常有用的。
Claims (9)
1.一种复眼照相机模块,包括:
透镜阵列,其具有在同一平面上设置的多个透镜;
摄影部,其包括将通过上述多个透镜形成的多个被拍摄体的图像以一一对应的关系投影的多个摄影区域、并将被投影的多个图像分别转换为电信号;和
光圈部,其具有与上述多个透镜以一一对应的关系对应的多个光圈,并相对于上述透镜阵列,位于与上述摄影部相反一侧,
构成上述透镜阵列的材料的线膨胀率与构成光圈部的材料的线膨胀率之差的绝对值为0.7×10-5/℃以下。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复眼照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透镜阵列的材料的线膨胀率与构成光圈部的材料的线膨胀率之差的绝对值为0.35×10-5/℃以下。
3.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复眼照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
构成上述透镜阵列的材料的线膨胀率与构成光圈部的材料的线膨胀率之差的绝对值为0.2×10-5/℃以下。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复眼照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圈部具有限制视角的遮光罩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复眼照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圈部与上述透镜阵列以互相抵接的方式进行定位,以使上述光圈部的各光圈的中心与上述各透镜的光轴一致。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复眼照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圈部具有可以独立地调整上述多个光圈的各自位置的结构。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复眼照相机模块,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支撑上述光圈部和上述摄影部的镜筒,
上述透镜阵列和上述光圈部通过第1粘结剂被相互固定,所述第1粘结剂相对于与上述各透镜的光轴垂直的面上的上述透镜阵列的中心以对称的方式被设置;
上述镜筒和上述光圈部通过第2粘结剂被相互固定,所述第2粘结剂相对于与上述各透镜的光轴垂直的面上的上述透镜阵列的中心以对称的方式被设置。
8.一种复眼照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
该复眼照相机模块包括:
透镜阵列,其具有在同一平面上设置的多个透镜;
摄影部,其包括将通过上述多个透镜形成的多个被拍摄体图像以一一对应的关系投影的多个摄影区域、并将被投影的多个图像分别转换为电信号;和
光圈部,其具有与上述多个透镜以一一对应的关系对应的多个光圈,并相对于上述透镜阵列,位于与上述摄影部相反一侧,
构成上述透镜阵列的材料的线膨胀率与构成光圈部的材料的线膨胀率之差的绝对值为0.7×10-5/℃以下,
上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的工序:使与上述光圈部的上述各透镜的光轴平行的面、和与上述透镜模块的上述各透镜的光轴平行的面相抵接,在该状态下,将上述光圈部和上述透镜模块通过第1粘结剂进行接合,以使上述光圈的各光圈的中心位于上述各透镜的光轴上。
9.如权利要求8记载的复眼照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相对于与上述各透镜的光轴垂直的面上的上述透镜阵列的中心以对称的方式设置上述第1粘结剂,来固定上述透镜阵列和上述光圈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04002/2008 | 2008-01-11 | ||
JP2008004002 | 2008-01-11 | ||
PCT/JP2009/000067 WO2009087974A1 (ja) | 2008-01-11 | 2009-01-09 | 複眼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82690A true CN101682690A (zh) | 2010-03-24 |
CN101682690B CN101682690B (zh) | 2012-05-30 |
Family
ID=40853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80000150XA Active CN101682690B (zh) | 2008-01-11 | 2009-01-09 | 复眼照相机模块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00053414A1 (zh) |
JP (1) | JP4378434B2 (zh) |
CN (1) | CN101682690B (zh) |
WO (1) | WO2009087974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76709A (zh) * | 2013-01-16 | 2013-05-01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阵列照相机 |
CN103155543A (zh) * | 2010-10-01 | 2013-06-12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成像设备 |
CN108156343A (zh) * | 2016-11-30 | 2018-06-12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读取模块、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108780263A (zh) * | 2016-03-11 | 2018-11-09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摄像装置 |
CN109274785A (zh) * | 2017-07-17 | 2019-01-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设备 |
JP2019513239A (ja) * | 2016-03-14 | 2019-05-23 | フラウンホーファー−ゲゼルシャフト・ツール・フェルデルング・デル・アンゲヴァンテン・フォルシュング・アインゲトラーゲネル・フェライン | 多開口撮像デバイス、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物体領域を取り込む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04406B (zh) * | 2009-12-15 | 2013-08-01 |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 影像擷取裝置 |
US20130100342A1 (en) * | 2009-12-15 | 2013-04-25 | Lite-On Technology Corp. | Image capturing device |
JP5776173B2 (ja) | 2010-03-01 | 2015-09-0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撮像装置及び距離測定装置 |
JP2011221506A (ja) * | 2010-03-26 | 2011-11-04 | Panasonic Corp | 撮像装置 |
CN103562768A (zh) * | 2011-06-01 | 2014-02-05 |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 复眼单元 |
CN102298818B (zh) * | 2011-08-18 | 2013-07-10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双目摄像火灾探测与定位装置及其火灾定位方法 |
WO2013145821A1 (ja) * | 2012-03-28 | 2013-10-0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撮像素子及び撮像装置 |
US9282228B2 (en) | 2013-01-05 | 2016-03-08 | The Lightco Inc. | Camera methods and apparatus using optical chain modules which alter the direction of received light |
JP5781110B2 (ja) | 2013-03-05 | 2015-09-16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半導体レーザ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WO2015001992A1 (ja) * | 2013-07-05 | 2015-01-08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複眼撮像装置 |
JP6056696B2 (ja) * | 2013-07-18 | 2017-01-11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光学装置 |
US9374514B2 (en) | 2013-10-18 | 2016-06-21 | The Lightco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ing to a camera including multiple optical chains |
US9851527B2 (en) | 2013-10-18 | 2017-12-26 | Light Lab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apturing and/or combining images |
US9197816B2 (en) | 2013-10-18 | 2015-11-24 | The Lightco Inc. | Zoom rel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
US9467627B2 (en) | 2013-10-26 | 2016-10-11 | The Lightco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se with multiple optical chains |
US9736365B2 (en) | 2013-10-26 | 2017-08-15 | Light Labs Inc. | Zoom rel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
US9426365B2 (en) | 2013-11-01 | 2016-08-23 | The Lightco Inc. | Image stabilization rel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
US9554031B2 (en) | 2013-12-31 | 2017-01-24 | Light Labs Inc. | Camera focusing rel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
US20150244949A1 (en) | 2014-02-21 | 2015-08-27 | Rajiv Laroia | Illumin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
US9979878B2 (en) | 2014-02-21 | 2018-05-22 | Light Labs Inc. | Intuitive camera user interface methods and apparatus |
CN104049334A (zh) * | 2014-07-03 | 2014-09-17 | 南昌欧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摄像模组 |
EP3164831A4 (en) | 2014-07-04 | 2018-02-14 | Light Lab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ing to detection and/or indicating a dirty lens condition |
US10110794B2 (en) | 2014-07-09 | 2018-10-23 | Light Labs Inc. | Camera device including multiple optical chains and related methods |
US9912865B2 (en) | 2014-10-17 | 2018-03-06 | Light Lab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burst modes of camera operation |
JP6140670B2 (ja) * | 2014-11-17 | 2017-05-31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半導体レー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EP3235243A4 (en) | 2014-12-17 | 2018-06-20 | Light Lab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nd using camera devices |
US9609234B1 (en) * | 2014-12-24 | 2017-03-28 | Vecna Technologies, Inc. | Camera module and operating method |
US9544503B2 (en) | 2014-12-30 | 2017-01-10 | Light Labs Inc. | Exposure control methods and apparatus |
JP2015128193A (ja) * | 2015-04-06 | 2015-07-09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半導体レーザモジュール |
US9824427B2 (en) | 2015-04-15 | 2017-11-21 | Light Lab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sharp image |
US10091447B2 (en) | 2015-04-17 | 2018-10-02 | Light Lab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ing readout of multiple image sensors |
US10075651B2 (en) | 2015-04-17 | 2018-09-11 | Light Lab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apturing images using multiple camera modules in an efficient manner |
US9967535B2 (en) | 2015-04-17 | 2018-05-08 | Light Lab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noise in images |
US9857584B2 (en) | 2015-04-17 | 2018-01-02 | Light Labs Inc. | Camera device methods, apparatus and components |
US9930233B2 (en) | 2015-04-22 | 2018-03-27 | Light Labs Inc. | Filter mount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and related camera apparatus |
US10129483B2 (en) | 2015-06-23 | 2018-11-13 | Light Lab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zoom using one or more moveable camera modules |
US10491806B2 (en) | 2015-08-03 | 2019-11-26 | Light Labs Inc. | Camera device control rel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
US10365480B2 (en) | 2015-08-27 | 2019-07-30 | Light Lab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nd/or using camera 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light redirection devices |
US9749549B2 (en) | 2015-10-06 | 2017-08-29 | Light Lab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selective blurring of one or more image portions |
US10225445B2 (en) | 2015-12-18 | 2019-03-05 | Light Lab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camera lens or viewing point indicator |
US10003738B2 (en) | 2015-12-18 | 2018-06-19 | Light Lab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or indicating a blocked sensor or camera module |
US10690495B2 (en) * | 2016-03-14 | 2020-06-2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anging apparatus and moving object capable of high-accuracy ranging |
US10306218B2 (en) | 2016-03-22 | 2019-05-28 | Light Labs Inc. | Camera calib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
US9948832B2 (en) | 2016-06-22 | 2018-04-17 | Light Lab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ized image capture in a device including optical chains with different orientations |
CN113478504B (zh) * | 2021-08-02 | 2024-09-13 | 北京蓝色星河软件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双目仿生汇聚摄像机及仿生机器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281351A (ja) * | 1998-01-28 | 1999-10-15 | Fuji Electric Co Ltd | 測距装置 |
JP2001036776A (ja) * | 1999-07-15 | 2001-02-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撮像装置 |
US6635941B2 (en) * | 2001-03-21 | 2003-10-2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tructure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improved reliability |
JP2003143459A (ja) * | 2001-11-02 | 2003-05-16 | Canon Inc | 複眼撮像系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装置 |
JPWO2005003820A1 (ja) * | 2003-07-08 | 2006-08-17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ビーム整形光学装置、光ヘッド及び光情報媒体駆動装置 |
US8049806B2 (en) * | 2004-09-27 | 2011-11-01 | Digitaloptics Corporation East | Thin camera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JP2006122338A (ja) * | 2004-10-28 | 2006-05-18 | Aruze Corp | 遊技機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20070102622A1 (en) * | 2005-07-01 | 2007-05-10 | Olsen Richard I | Apparatus for multiple camera device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
US20070086769A1 (en) * | 2005-10-14 | 2007-04-19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Image taking apparatus |
JP4492533B2 (ja) * | 2005-12-27 | 2010-06-30 |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 複眼撮像装置 |
WO2007083579A1 (ja) * | 2006-01-20 | 2007-07-2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複眼方式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WO2007123064A1 (ja) * | 2006-04-21 | 2007-11-01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複眼方式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JP2009164654A (ja) * | 2006-04-24 | 2009-07-23 | Panasonic Corp | 複眼方式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
JP2007295141A (ja) * | 2006-04-24 | 2007-11-0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撮像装置 |
JP2007298873A (ja) * | 2006-05-02 | 2007-11-15 | Pentax Corp | 樹脂製レンズの固定方法 |
TW201100900A (en) * | 2009-06-30 | 2011-01-01 |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 Lens holder for stacked lens module and th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
-
2009
- 2009-01-09 CN CN200980000150XA patent/CN101682690B/zh active Active
- 2009-01-09 WO PCT/JP2009/000067 patent/WO200908797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1-09 JP JP2009525817A patent/JP4378434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1-09 US US12/598,096 patent/US2010005341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55543A (zh) * | 2010-10-01 | 2013-06-12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成像设备 |
CN103076709A (zh) * | 2013-01-16 | 2013-05-01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阵列照相机 |
CN103076709B (zh) * | 2013-01-16 | 2016-06-29 |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阵列照相机 |
CN108780263A (zh) * | 2016-03-11 | 2018-11-09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摄像装置 |
US10823935B2 (en) | 2016-03-11 | 2020-11-03 | Fujifilm Corporation | Imaging device |
JP2019513239A (ja) * | 2016-03-14 | 2019-05-23 | フラウンホーファー−ゲゼルシャフト・ツール・フェルデルング・デル・アンゲヴァンテン・フォルシュング・アインゲトラーゲネル・フェライン | 多開口撮像デバイス、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物体領域を取り込む方法 |
CN108156343A (zh) * | 2016-11-30 | 2018-06-12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读取模块、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108156343B (zh) * | 2016-11-30 | 2019-11-22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读取模块、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CN109274785A (zh) * | 2017-07-17 | 2019-01-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09087974A1 (ja) | 2011-05-26 |
CN101682690B (zh) | 2012-05-30 |
WO2009087974A1 (ja) | 2009-07-16 |
US20100053414A1 (en) | 2010-03-04 |
JP4378434B2 (ja) | 2009-1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82690B (zh) | 复眼照相机模块 | |
JP5549230B2 (ja) | 測距装置、測距用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 |
JP5440903B2 (ja) | 撮像装置とステレオカメラ装置及び車外監視装置 | |
CN108369369B (zh) | 摄像装置 | |
JP2008286527A (ja) | 複眼測距装置 | |
CN102576140A (zh) | 透镜组装方法、透镜组装体以及具备透镜组装体的摄像装置 | |
JPH067219B2 (ja) | カメラの焦点検出装置 | |
CN111457859B (zh) | 3d测量装置对齐标定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JP2009216600A (ja) | 距離測定装置 | |
JP2012154825A (ja) | 撮像モジュール | |
CN101918793B (zh) | 测距装置 | |
CN102436056A (zh) | 测距装置、透镜系统以及摄影装置 | |
JP3595117B2 (ja) | アレイ素子検査方法およびアレイ素子検査装置 | |
JPH09184971A (ja) | 外光式自動焦点合わせ機能を有するカメラ | |
US6584282B2 (en) | Finder optical system and camera having the system | |
JP2013044893A (ja) | 複眼撮像装置及び距離画像取得装置 | |
JP2880821B2 (ja) | 測距用光学モジュール | |
JP6060482B2 (ja) | 測距装置、測距システム、測距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視差補正方法 | |
JP2007256319A (ja) |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光軸調整方法 | |
JPH09318867A (ja) | カメラの測距装置 | |
JP2000352663A (ja) | 測距装置 | |
JP2014056085A (ja) | 撮像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測距装置 | |
EP2500690B1 (en) | Range finder and imaging device | |
JPH02120712A (ja) | 焦点検出装置 | |
JP2009192882A (ja) | 焦点検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