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7363A - 摄像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摄像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7363A
CN101677363A CN200910173583A CN200910173583A CN101677363A CN 101677363 A CN101677363 A CN 101677363A CN 200910173583 A CN200910173583 A CN 200910173583A CN 200910173583 A CN200910173583 A CN 200910173583A CN 101677363 A CN101677363 A CN 1016773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rsion lens
image
inner housing
image taking
optica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35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7363B (zh
Inventor
折口阳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77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7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73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736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 G03B17/561Support related camera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18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 G08B13/189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 G08B13/194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mage scanning and comparing systems
    • G08B13/196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mage scanning and comparing systems using television cameras
    • G08B13/19617Surveillance camera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8B13/19619Details of casing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18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 G08B13/189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 G08B13/194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mage scanning and comparing systems
    • G08B13/196Actuation by interference with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Actuation by intruding sources of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using passive radiation detection systems using image scanning and comparing systems using television cameras
    • G08B13/19617Surveillance camera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8B13/19626Surveillance camera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ptical details, e.g. lenses, mirrors or multiple lenses
    • G08B13/19628Surveillance camera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ptical details, e.g. lenses, mirrors or multiple lenses of wide angled cameras and camera groups, e.g. omni-directional cameras, fish eye, single units having multiple cameras achieving a wide angle vie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49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photographic apparatus, e.g. a photographic printer or a proj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49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photographic apparatus, e.g. a photographic printer or a projector
    • H04N1/00251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photographic apparatus, e.g. a photographic printer or a projector with an apparatus for taking photographic images, e.g. a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5Control of camera direction for changing a field of view, e.g. pan, tilt or based on tracking of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1/00Still video camer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84Digital still camer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摄像机设备,包括:基座;外壳体,其以可绕经过基座的第一假想轴线转动的方式设置在基座上;内壳体,其以可绕在与第一假想轴线相交的平面上延伸的第二假想轴线转动的方式设置在外壳体上;摄像机部分,其被结合在内壳体内,并具有图像拍摄光学系统;第一驱动部分,其用于使外壳体转动;第二驱动部分,其用于使内壳体转动;以及转换镜头,其被支撑在外壳体上;通过第二驱动部分使内壳体在转换镜头使用位置和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之间转动,在转换镜头使用位置,图像拍摄光学系统的光轴与转换镜头的光轴对准,在所述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内,图像拍摄光学系统的光路偏离转换镜头。

Description

摄像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机设备。
背景技术
安装到建筑物或房间的天花板或墙壁的所谓摇摄-倾斜摄像机(pan-tiltcamera)的摄像机设备是公知的,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07-110472中揭示。
所述的这种摄像机设备通过线缆连接到控制台,控制台安装在与安装摄像机设备的位置间隔开的位置处。
来自控制台的操作命令通过线缆供应到摄像机设备,使得执行摇摄移动(即,水平转动)、倾斜移动(即,上下摆动)或变焦移动。此外,由摄像机设备拍摄的图像的图像数据通过线缆供应到监视器设备,使得图像显示在监视器设备上。
此外,对于在上述的这种摄像机设备中设置的图像拍摄光学系统,需要实现利用广角端附近的更大视角的图像拍摄和利用远距摄像端附近的更小视角的图像拍摄,以在图像拍摄时实现使用便利性的提高。换言之,要求增大变焦比。
但是,在设计图像拍摄光学系统时,存在对提高变焦比的大小的限制。
因此,通过手动操作将转换镜头安装在图像拍摄光学系统上,以减小或增大图像拍摄光学系统的视场的角度。
还提出了一种摄像机设备,其包括使用所谓鱼眼镜头的超广角镜头的图像拍摄光学系统,以及使用标准变焦比的变焦镜头的另一图像拍摄光学系统。
发明内容
但是,为了将转换镜头安装在图像拍摄光学系统上,需要手动操作,并且这在意图实现操作性的增强方面是不利的。
此外,在设置两个图像拍摄光学系统的情况下,需要两个用于拍摄图像信号的信号图像处理部分。因此,存在带来摄像机设备的尺寸增大、复杂化以及成本升高的缺点。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摄像机设备,其能够用简单构造实现高的变焦比,并在使用便利性方面更优。
根据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机设备,包括:基座;外壳体,其以可绕经过所述基座的第一假想轴线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基座上;内壳体,其以可绕在与所述第一假想轴线相交的平面上延伸的第二假想轴线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上;以及摄像机部分,其被结合在所述内壳体内,并具有图像拍摄光学系统。摄像机设备还包括:第一驱动部分,其用于使所述外壳体转动;第二驱动部分,其用于使所述内壳体转动;以及转换镜头,其被支撑在所述外壳体上。通过所述第二驱动部分使所述内壳体在转换镜头使用位置和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之间转动,在所述转换镜头使用位置,所述图像拍摄光学系统的光轴与所述转换镜头的光轴对准,在所述所述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内,所述图像拍摄光学系统的光路偏离所述转换镜头。
在该摄像机设备中,如果内壳体转动直到其位于其中图像拍摄光学系统的光轴与转换镜头的光轴对准的转换镜头使用位置,则可以使用转换镜头来执行图像拍摄。另一方面,如果内壳体转动直到位于其中图像拍摄光学系统的光路偏离转换镜头的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则可以仅使用图像拍摄光学系统来执行图像拍摄。
因此,该摄像机设备的优点在于能够以简单构造实现高变焦比,并且使用方便性更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摄像机设备的摄像机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在摄像机系统中使用的远程控制器的平面图;
图3和4分别是在图2的箭头A和B的方向上观察时的视图;
图5是摄像机设备的立体图;
图6是摄像机设备的正视图;
图7和8分别是在图6的箭头A和B的方向上观察时的视图;
图9是在图7的箭头C的方向上观察时的视图;
图10是摄像机设备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后分割体被移除的摄像机设备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摄像机设备的基座、外壳体和内壳体的立体图;
图13是摄像机设备的外壳体、基座和引线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摄像机设备的第一和第二驱动部分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摄像机设备的控制系统的构造的框图;
图16是图示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的摄像机设备的侧视图;
图17是图示转换镜头使用范围的摄像机设备的侧视图;
图18是图示当使用远程控制器来远程控制摄像机设备时摄像机设备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摄像机设备的侧视图;
图20是在由图19的箭头C所表示的方向上观察的视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摄像机设备的侧视图;
图22是在由图21的箭头A所表示的方向上观察的视图;
图23是在遮光器处于关闭状态下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摄像机设备的侧视图;
图24是相似视图,但示出了如图23所示的摄像机设备在遮光器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的视图;
图2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摄像机设备的构造的框图;并且
图26A和26B以及27A和27B是图示图25的摄像机设备的触摸面板的操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现在,将在以下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首先参考图1,示出了包括本发明所应用到的摄像机设备的摄像机系统。摄像机设备10连接到监视器12和远程控制器14,使得其受到远程控制。摄像机设备10、监视器12和远程控制器14构成摄像机系统100。
监视器12接收由摄像机设备10拍摄并从摄像机设备10通过线缆2供应到其的视频信号,以在其显示屏1202上显示图像。
远程控制器14将操作信号通过另一线缆4供应到摄像机设备10,以远程控制摄像机设备10。
图2至4中具体示出了远程控制器14。参考图2至4,远程控制器14包括多个操作构件,其包括多个操作旋钮1402、多个操作开关1404、和操纵杆1406。
如果操作构件中的任一者被操作,则远程控制器14将相应的操作信号供应到摄像机设备10。
这里,操作构件中的任一者的操作是任意操作旋钮1402的旋转操作,任意操作开关1404的按压操作,或者操纵杆1406的旋转操作和/或摆动操作。
现在,将参考图5至18描述摄像机设备10。
首先参考图5,摄像机设备10包括基座16、外壳体18、内壳体20、摄像机部分22、第一驱动部分24(图14)、第二驱动部分26(图12)和转换镜头28(图10)。
外壳体18以可绕经过基座16的第一假想轴线L1转动的方式被支撑在基座16上。
内壳体20以可绕第二假想轴线L2转动的方式被安装在外壳体18的上部的内侧,第二假想轴线L2在与第一假想轴线L1相交的平面(在本实施例中,在与第一假想轴线L1垂直的平面)上延伸。
摄像机部分22被容纳在内壳体20内。
摄像机设备10在例如其基座16的底面1610安装到诸如桌子上面或天花板面之类的安装面的情况下进行使用。在此情况下,第一假想轴线L1在竖直方向上延伸,而第二假想轴线L2在水平方向上延伸。
(基座16)
参考图10,基座16包括平坦的基座主体1602和底板1604。基座主体1602具有高度、尺寸大于高度的左右方向的宽度、以及尺寸大于宽度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底板1604通过螺钉N1安装到基座主体1602的下面,并形成基座16的底面1610。
橡胶撑脚1612设置在基座16的底面1610的四个角部处。
现在参考图9,包括视频端子1702、通信端子1704和电力供应输入端子1706在内的多个连接端子设置在基座16的后面上。
视频端子1702通过线缆2连接到监视器12(图1),以将视频信号供应到监视器12。
通信端子1704通过线缆4连接到远程控制器14(图1),以基于预定的接口规格来将控制信号传输到远程控制器14和从远程控制器14传输控制信号。
电力供应输入端子1706通过未示出的电力供应线缆接收dc电力供应。
(外壳体18)
参考图7,外壳体18包括:与基座16相对的基座部分18A、从基座部分18A的相对的左侧和右侧直立的一对左右侧部分18B、以及用于将左右侧部分18B的后面彼此连接的后部分18C。
参考图10,在本实施例中,基座部分18A、左右侧部分18B和后部分18C的上部一体化以形成前分割体30。
同时,后部分18C的除了上部以外的其余部分被形成为后分割体32。
换言之,外壳体18由前分割体30和后分割体32两个构件构成。
参考图11,外壳体18安装到框架34,使得其布置在基座16上。
参考图13,框架34通过轴承机构35以绕第一假想轴线L1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基座16上。
参考图12,框架34包括在基座16上延伸的基板部分3402、以及从基板部分3402的相对侧直立的一对侧板部分3404。
参考图10、11和12,外壳体18通过螺钉N2和N3安装到框架34,使得外壳体18用其基座部分18A覆盖基板部分3402,用左右侧部分18B覆盖相对侧的侧板部分3404,并用其后部分18C覆盖相对侧的侧板部分3404之间的后部。
(内壳体20)
参考图10,内壳体20由两个构件构成,包括与基座16相对的上分割体36,以及与基座16的相反一侧相对的下分割体38。
内壳体20通过未示出的螺钉安装到摄像机部分22,使得内壳体20用其上分割体36在框架34的左右侧板部分3404之间覆盖摄像机部分22的上部,用其下分割体38覆盖摄像机部分22的下部。
具体而言,内壳体20安装到如图12所示的摄像机部分22,使得内壳体20布置在外壳体18的左右侧部分18B的上部之间。换言之,摄像机部分22结合在内壳体20内,并被内壳体20覆盖,并且内壳体20与摄像机部分22一体地移动。
参考图6,内壳体20具有形成在其中的开口2002,使得当内壳体20安装到摄像机部分22时,摄像机部分22的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通过开口2002暴露于外部。开口2002位于左右侧部分18B之间的中央。
(摄像机部分22)
参考图12,摄像机部分22布置在框架34的左右侧板部分3404之间,并在其相对的端部处以绕第二假想轴线L2可转动的方式连接在左右侧板部分3404上。
参考图15,摄像机部分22包括:用于捕捉图像拍摄对象的图像的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以及用于拍摄由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引入的图像拍摄对象的图像以产生拍摄图像信号的图像拍摄装置42。
物镜4002(图12)位于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最靠近图像拍摄对象的一侧。
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包括:用于移动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聚焦镜头以执行聚焦移动的聚焦机构44,以及用于移动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变焦镜头以执行变焦移动的变焦机构46。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具有1至20倍的变焦比。
此外,摄像机部分22包括用于执行对拍摄图像信号的预定信号处理以产生视频信号的信号处理部分48。
(第一驱动部分24)
参考图14,第一驱动部分24使框架34相对于基座16绕第一假想轴线L1转动,以使基座16绕第一假想轴线L1转动,即,使基座16在摇摄方向上转动。
第一驱动部分24例如包括:第一电动机2402、用于将第一电动机2402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框架34的未示出的传动机构等。包括齿轮机构或环带在内的各种现有公知的机构可以适用于如所述的传动机构。
构成第一驱动部分24的第一电动机2402和传动机构容纳在基座16的内部。
(第二驱动部分26)
参考图14,第二驱动部分26使摄像机部分22相对于框架34绕第二假想轴线L2转动,以使内壳体20绕第二假想轴线L2转动,即,使摄像机部分22在倾斜方向上转动。
第二驱动部分26例如包括第二电动机2602、用于将第二电动机2602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摄像机部分22的传动机构2604(图12)等。包括齿轮机构(包括蜗杆和涡轮)和环带等在内的各种现有公知的机构可以适用于传动机构2604。
构成第二驱动部分26的第二电动机2602和传动机构2604容纳在内壳体20的内部。
(控制系统)
现在,描述摄像机设备10的控制系统。
参考图15,视频信号产生部分50、驱动控制部分52、第一电动机驱动部分54、第二电动机驱动部分56、控制部分58、接口60等设置在基座16上。
视频信号产生部分50对从信号处理部分48供应到视频信号产生部分50的视频信号执行各种信号处理以产生预定格式的视频信号。
此外,在实施例中,因为转换镜头28是超广角的镜头,即,鱼眼镜头,所以当使用转换镜头28时拍摄的图像失真。因此,视频信号产生部分50执行校正该失真的图像处理,使得在监视器12上显示清晰的图像。
驱动控制部分52将驱动信号供应到聚焦机构44和变焦机构46,使得聚焦机构44和变焦机构46可以操作。
第一电动机驱动部分54将驱动信号供应到第一电动机2402,以执行第一电动机2402的转动控制。
第二电动机驱动部分56将驱动信号供应到第二电动机2602,以执行第二电动机2602的转动控制。
控制部分58根据从远程控制器14通过接口60供应到其的控制信号,来控制视频信号产生部分50、驱动控制部分52、第一电动机驱动部分54和第二电动机驱动部分56。
具体而言,控制部分58根据从远程控制器14供应到其的与视频图像相关的控制指令,来控制视频信号产生部分50,以执行视频信号供应的开始和停止,以及用于视频信号的各种工作处理。
此外,控制部分58根据从远程控制器14供应到其的与聚焦操作或变焦操作相关的控制指令,来控制驱动控制部分52。
此外,控制部分58根据从远程控制器14供应到其的与摇摄移动或倾斜移动相关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第一电动机驱动部分54和第二电动机驱动部分56。
接口60根据预定的通信协议来执行控制部分58和远程控制器14之间的通信控制。
从视频信号产生部分50供应的视频信号被提供给监视器12。
引线62在摄像机部分22和基座16之间传输视频信号、驱动信号、电力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和14所示,引线62由柔性线缆形成。
(转换镜头28)
参考图7、9、10和11,转换镜头28设置在后分割体32的上部。
转换镜头28在布置于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前方的情况下起作用。
转换镜头28将包括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和转换镜头28的光学系统的焦距相对于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单独的焦距朝向广角端一侧或摄远端一侧改变。换言之,转换镜头28改变仅包括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学系统的变焦比和视角。
在本实施例中,广角转换镜头被用作转换镜头28。更具体而言,具有0.24倍的光学放大倍数和屏幕的对角线所对的角度为180度的超广角镜头(即,鱼眼镜头)被用作转换镜头28。
因为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变焦比如上所述为1至20倍,所以其中使用转换镜头28的整个光学系统的变焦比是0.24至约4倍。
转换镜头28被设置为,当摄像机部分22与内壳体20一起绕第二假想轴线L2转动,直到内壳体20位于转换镜头使用位置时,转换镜头28的中心与摄像机部分22的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轴对准。
在本实施例中,转换镜头28的光轴与第一假想轴线L1和第二假想轴线L2两者均垂直地延伸。
因此,通过第二驱动部分26(图12)进行的内壳体20的转动在如图17所示的转换镜头使用位置和如图16所示的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之间进行。
(使用方法)
现在,描述使用远程控制器14来远程控制摄像机设备10的使用方法。
应该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远程控制器14的操作开关1404中的一个形成为用于使转换镜头28在使用状态和非使用状态之间切换的转换镜头切换开关1420。
因此,如果转换镜头切换开关1420打开,则远程控制器14将使用转换镜头的控制指令传输到摄像机设备10。另一方面,如果转换镜头切换开关1420关闭,则远程控制器14将不使用转换镜头的控制指令传输到摄像机设备10,
但是,如果操纵杆1406被操作以在图2中的X方向上(即,在左右方向上)摆动,则远程控制器14将使外壳体18绕第一假想轴线L1转动的控制指令(即,摇摄方向转动指令)传输到摄像机设备10。
另一方面,如果操纵杆1406被操作以在图2中的Y方向上(即,在前后方向上)摆动,则远程控制器14将使内壳体20绕第二假想轴线L2转动的控制指令(即,倾斜方向转动指令)传输到摄像机设备10。
此外,如果操纵杆1406被操作以在向左方向上转动,则远程控制器14将增大变焦比(即,朝向摄远端一侧改变焦距)的控制指令(即,摄远指令)传输到摄像机设备10。
但是,如果操纵杆1406被操作以在向右方向上转动,则远程控制器14将减小变焦比(即,朝向广角端一侧改变焦距)的控制指令(即,广角指令)传输到摄像机设备10。
参考图18,如果可以向摄像机设备10供应电力,则控制部分58在步骤S 10执行初始操作和基准位置设定操作。
初始操作是在准备开始摄像机设备10操作中将摄像机设备10的部件初始化的操作。例如,作为初始操作,控制部分58通过驱动控制部分52控制聚焦机构44和变焦机构46,以分别将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焦点位置和变焦比设定为预先确定的基准位置和基准变焦比。
第一基准位置设定操作是通过由控制部分58对第一驱动部分24和第二驱动部分26的控制将外壳体18和内壳体20定位到第一基准位置的操作。
具体而言,第一基准位置是如图7和8所示其中内壳体20在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内并且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轴指向基座16的前方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基准位置,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轴在与第一假想轴线L1垂直的平面上延伸。
当内壳体20在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内时,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路从转换镜头28和外壳体18偏离,并且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焦距变为除了转换镜头28之外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单独的焦距。换言之,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变焦比和视角由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单独的变焦比和视角给定。
然后,在步骤S12,控制部分58判断是否从远程控制器14接收到使用转换镜头28的控制指令。
如果在步骤S12得到的判断结果是否定的“N”(否),则控制部分58分别根据响应于操纵杆1406的操作从远程控制器14供应到控制部分58的摇摄方向转动指令和倾斜方向转动指令来控制第一驱动部分24和第二驱动部分26。因此,在步骤S14,如图16所示,外壳体18和内壳体20分别绕第一假想轴线L1和第二假想轴线L2转动,以执行摇摄操作和倾斜操作。
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在其中内壳体20位于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内的状态下,外壳体18在350度的范围绕第一假想轴线L1转动。更具体而言,外壳体18在从第一基准位置在向左方向和向右方向中的每个方向上在175度的范围转动。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内壳体20在从第一基准位置向下30度的范围和从第一基准位置向上90度的范围转动。
注意,虽然内壳体20绕第二假想轴线L2的范围或转动不受具体限制,内壳体20可以转动到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物镜4002与外壳体18的基座部分18A相对的位置,或换言之,从第一位置向下转动90度。
通过上述构造,因为用基座部分18A覆盖物镜4002,所以物镜4002可以受到有利的保护避免灰尘等。
如果在步骤S12的判断结果是肯定的“Y”(是),则在步骤S16,控制部分58执行第二基准位置设定操作。
第二基准位置设定操作是通过由控制部分58对第一驱动部分24和第二驱动部分26的控制将外壳体18和内壳体20定位在第二基准位置的操作。
具体而言,第二基准位置是其中内壳体20采取转换镜头使用位置并且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轴指向基座16的前方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轴在与第一假想轴线L1垂直的平面上延伸。
此外,当内壳体20从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旋转移动到转换镜头使用位置时,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轴也绕第二假想轴线L2转动。
在此过程中,不存在图像拍摄对象的天花板或天空的图像被暂时地拍摄,因此对于用户而言担心的是除了图像拍摄对象的图像之外的不需要的图像被显示在监视器12上。
为了防止如上所述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在步骤S18,当内壳体20从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以转动方式移动到转换镜头使用位置时,控制部分58控制视频信号产生部分50的视频信号以在监视器12上显示切换屏幕。
作为如上所述的这种切换屏幕,监视器12的整个屏幕可以显示均匀色彩,例如,蓝色、白色或黑色。
也可以在控制部分58从远程控制器14接收到使用转换镜头28的控制指令的时间点,将当时拍摄的图像存储到存储器中,并作为切换屏幕图像显示在监视器12上。
通过如上所述显示这种切换屏幕图像,用户不需要如上所述观察这种不需要的图像,这在实现使用感受的改善方面是有利的。
然后,当内壳体20以转动方式移动到转换镜头使用位置时,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轴与转换镜头28的光轴对准,并且包括转换镜头28和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在内的光学系统的变焦比向广角端一侧或摄远端一侧改变(在本实施例中,向广角端一侧改变)。
控制部分58根据响应于操纵杆1406的操作从远程控制器14供应到控制部分58的摇摄方向转动指令来控制第一驱动部分24。因此,在步骤S20,如图17所示,外壳体18绕第一假想轴线L1转动以执行摇摄操作。
注意,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转换镜头28不能在绕第二假想轴线L2的方向上移动,但是因为转换镜头28的视角为180度,所以摄像机设备10能够没有任何问题地在宽范围上拍摄图像。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内壳体20定位在转换镜头使用位置的情况下,外壳体18在绕第一假想轴线L1的350度的范围转动。更具体而言,外壳体18从第二基准位置在向左方向和向右方向中的每个方向上的175度的范围转动。
然后,在步骤S22,控制部分58判断从远程控制器14是否接收到不使用转换镜头28的控制指令。
如果在步骤S22的判断结果是否定的“N”,则处理返回到步骤S20。
但是,如果在步骤S22的判断结果是肯定的“Y”,则在步骤S24,与步骤S10相似地,控制部分58控制第一驱动部分24和第二驱动部分26以采取其中内壳体20定位在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中并且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轴指向基座16的前方的第一基准位置。
此时,当内壳体20以转动的方式从转换镜头使用位置移动到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内时,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轴也绕第二假想轴线L2转动。
在此过程中,不存在图像拍摄对象的天花板或天空的图像被暂时地拍摄,因此对于用户而言担心的是除了图像拍摄对象的图像之外的不需要的图像被显示在监视器12上。
因此,与步骤S18相似,在步骤S26,当内壳体20从转换镜头使用位置以转动方式移动到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内时,控制部分58控制视频信号产生部分50的视频信号以在监视器12上显示切换屏幕。
通过如上所述显示这种切换屏幕图像,用户不需要如上所述观察这种不需要的图像,这在实现使用感受的改善方面是有利的。
然后,处理返回到步骤S14以执行相似的操作。
注意,在本实施例中,视频信号产生部分50和控制部分58构成了用于当内壳体20在转换镜头使用位置和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之间以转动方式移动时产生使切换屏幕图像显示在监视器12上的视频信号的切换图像信号产生装置。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摄像机设备10中,通过使内壳体20转动到其中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轴与转换镜头28的光轴对准的转换镜头使用位置,能够执行使用转换镜头28的图像拍摄。
此外,通过使内壳体20转动到其中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路从转换镜头28偏离的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中,能够执行仅使用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图像拍摄。
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第一驱动部分24和第二驱动部分26来执行除了包括转换镜头之外还包括图像拍摄光学系统的光学系统的图像拍摄,这与其中如现有技术那样通过手动操作安装转换镜头的可选情况相比,有利于实现可操作性的改善。
此外,因为仅需要一个图像拍摄光学系统,并且此外仅需要一个用于所拍摄图像信号的信号处理部分,所以与其中如现有技术那样设置两个图像拍摄光学系统的可选情况相比,本摄像机设备有利于实现小型化、简单化和成本降低。
因此,可以用简单构造实现高变焦比,并且能够有利地提供使用方便的摄像机设备。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因为转换镜头28固定到外壳体18,所以能够实现用于驱动外壳体18和内壳体20的第一驱动部分24和第二驱动部分26的驱动力的减小,这有利于节省能源。此外,与其中如现有技术那样将转换镜头安装在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前方的可选构造相比,本实施例能够排除以下需要。即,在对安装转换镜头时的重量和未安装转换镜头时的重量之间的差进行考虑的情况下,需要在与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相反一侧内壳体20的内部的第二假想轴线L2的后侧上添加用于平衡的部件。此外,在对由于重心的波动引起停止位置的精度的离散进行考虑的情况下,设计第一驱动部分24和第二驱动部分26的需要。这有利于确保设计上的自由度。
(第二实施例)
现在,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的摄像机设备10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包括多个转换镜头28。
参照图19和图20,转换镜头28紧固到外壳体19。
实际上,多个(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三个)转换镜头28以在内壳体20的转动方向上彼此间隔的关系设置在外壳体18上。
因此,内壳体20具有多个转换镜头使用位置,在每个所述转换镜头使用位置,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轴和转换镜头28的光轴彼此对准。
利用第二实施例的摄像机设备10,不仅实现了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机设备10相似的效果,而且转换镜头28的光轴绕第二假想轴线L2的方向可以彼此不同,这有利于扩大在绕第二假想轴线L2的方向上的图像拍摄范围。
因此,在具有小于180度视角的转换镜头被用于转换镜头28的情况下,在绕第二假想轴线L2的方向上的图像拍摄范围能够更有利地扩大。注意,转换镜头28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四个,或者更多个。
(第三实施例)
现在,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的摄像机设备10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转换镜头28是可动的。
参考图21和22,长槽64沿内壳体20的转动方向形成在外壳体18中。
转换镜头28以可沿长槽64移动的方式被支撑在外壳体18上的长槽64中。
一对凸缘66设置在转换镜头28的相对侧部分上。
当内壳体20位于转换镜头使用位置时,转换镜头28处于其光轴位于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轴上的初始位置处。
一对偏压构件68在凸缘66和外壳体18之间延伸,以通常将转换镜头28朝向初始位置偏压。
设置一对配合部分70,用于在其中内壳体20位于转换镜头使用位置且转换镜头28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使内壳体20和转换镜头28彼此配合,使得内壳体20和转换镜头28能够彼此一体地转动。
配合部分70的每个都包括作为电致动器的电磁线圈72。
电磁线圈72安装到内壳体20,并具有销7202,在内壳体20位于转换镜头使用位置且转换镜头28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销7202突起以与对应的凸缘66的孔6602配合。
具体而言,通过在其中内壳体20位于转换镜头使用位置且转换镜头28位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使电磁线圈72操作,内壳体20和转换镜头28通过销7202彼此配合以一体转动。
然后,在此状态下,通过使内壳体20转动,转换镜头28的光轴的方向可以与第二实施例类似绕第二假想轴线L2改变。
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够连续改变转换镜头28的光轴的方向。
注意,如果通过电磁线圈72的操作将销7202从凸缘66的孔6602移除,则通过偏压构件68的作用使转换镜头28返回到初始位置。
因此,在具有小于180度视角的转换镜头用于转换镜头28时,能够有利地扩大在绕第二假想轴线L2的方向上的图像拍摄范围。
尤其在转换镜头28是摄远转换镜头(其将除了包括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之外还包括转换镜头28的光学系统的焦距朝向摄远端一侧改变)的情况下,能够有利地扩大在绕第二假想轴线L2的方向上的图像拍摄范围。
(第四实施例)
现在,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第四实施例的摄像机设备10使用用于保护转换镜头28的遮光器。
参考图23和24,外壳体18包括用于覆盖转换镜头28的遮光器74。
遮光器74可以使用各种现有公知的构件来形成,例如,由以相对于彼此可滑动的方式连接的多个板构件,或者波纹管形式的构件。
如图23所示,遮光器74在其在内壳体20的转动方向上展开的状态下采取其中其覆盖转换镜头28的关闭状态。
遮光器74在其下端处安装到外壳体18,并在其上端处通过未示出的偏压构件朝向关闭状态偏压。
当内壳体20从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转动到转换镜头使用位置时,遮光器74的上端与内壳体20中的突起76配合,使得遮光器74置于打开状态,并且转换镜头28被壳体20揭开。
利用上述构造,在使用转换镜头28时,可以没有任何麻烦地使用转换镜头28,但是当不使用转换镜头28时,可以保护转换镜头28避免灰尘等。
(第五实施例)
现在,描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
在第五实施例中,由触摸面板来远程控制摄像机设备10。具体而言,由摄像机设备10拍摄的图像显示在监视器12上,并且用手指或触摸笔触摸显示在监视器12上的图像,以使摄像机设备10执行变焦放大操作。
参考图25、26A和26B,在第五实施例中,触摸面板78以覆盖监视器12的显示屏1202的方式设置。
触摸面板78在用手指或触摸笔触摸其表面时产生表示显示屏1202上的位置或区域的检测信号,并将检测信号通过接口60供应到控制部分58。
控制部分58根据从视频信号产生部分50供应到监视器12的视频信号以及从触摸面板78供应的检测信号来指定和识别监视器12的显示屏1202上指定的位置或区域。
首先,描述其中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是能够执行变焦操作的光学系统且转换镜头28是广角转换镜头的情况。
假定利用转换镜头28拍摄较宽范围的图像,并且如图26A所示多个图像拍摄对象3显示在显示屏1202上。
在此情况下,利用触摸笔描绘触摸面板78,使得从图像拍摄对象3中选择的一个图像拍摄对象3的部分或区域被包围。
因此,控制部分58根据触摸面板78的检测信号控制并驱动第一驱动部分24和第二驱动部分26,以使内壳体20移动到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内,并使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轴指向所选择的图像拍摄对象3。然后,控制聚焦机构44和变焦机构46以通过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单独放大图像拍摄对象3。
因此,如图26B所示,图像拍摄对象3以放大的比例被显示在显示屏1202的中央。
现在,描述其中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是能够执行变焦操作的光学系统而转换镜头28是摄远转换镜头并被构造为如第三实施例那样与内壳体20一起移动的另一情况。
假定如图27A所示,由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单独拍摄的图像拍摄对象3的图像显示在显示屏1202上。
在此情况下,利用触摸笔描绘触摸面板78,使得图像拍摄对象3内的特定部分或区域4被包围。
因此,控制部分58根据触摸面板78的检测信号控制并驱动第一驱动部分24和第二驱动部分26,以使内壳体20移动到转换镜头使用位置,并使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的光轴指向所选择的部分4。然后,控制部分58控制聚焦机构44和变焦机构46以仅使用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变焦放大所选择的图像拍摄对象3。
因此,如图27B所示,所选择的部分4以放大的比例被显示在显示屏1202的中央。
换言之,控制部分58构成了变焦放大装置,用于在由触摸面板78产生了由于在监视器12的显示屏1202上提供的触摸面板78的操作的结果而指定显示屏1202上显示的图像的部分或区域的检测信号时,利用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或利用图像拍摄光学系统40和转换镜头28以放大的比例拍摄与指定的图像的位置或区域相对应的图像拍摄对象的图像。
变焦放大装置根据检测信号来控制第一驱动部分24和第二驱动部分26,以使内壳体20位于转换镜头使用位置或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
利用本实施例的摄像机设备10,能够通过简单操作使期望的图像拍摄对象3或者图像拍摄对象3的期望部分4以变焦放大状态(即,放大状态)显示,这有利于提高使用方便性。
本申请包含于2008年9月18日递交给日本专利局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2008-238992相关的主题,其整个内容通过引用而被包含于此。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只要在权利要求或其等同方案的范围内,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换。

Claims (8)

1.一种摄像机设备,包括:
基座;
外壳体,其以可绕经过所述基座的第一假想轴线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内壳体,其以可绕在与所述第一假想轴线相交的平面上延伸的第二假想轴线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上;
摄像机部分,其被结合在所述内壳体内,并具有图像拍摄光学系统;
第一驱动部分,其用于使所述外壳体转动;
第二驱动部分,其用于使所述内壳体转动;以及
转换镜头,其被支撑在所述外壳体上;
通过所述第二驱动部分使所述内壳体在转换镜头使用位置和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之间转动,在所述转换镜头使用位置,所述图像拍摄光学系统的光轴与所述转换镜头的光轴对准,在所述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内,所述图像拍摄光学系统的光路偏离所述转换镜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设备,其中,多个所述转换镜头以在所述内壳体的转动方向上彼此间隔的关系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设备,其中,所述转换镜头以可在所述内壳体的转动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撑在所述外壳体上,并且在所述内壳体位于所述转换镜头使用位置时位于初始位置,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转换镜头的光轴位于所述图像拍摄光学系统的光轴上;
所述摄像机设备还包括:
偏压构件,其用于将所述转换镜头朝向所述初始位置偏压;以及
配合部分,其用于在所述内壳体位于所述转换镜头使用位置且所述转换镜头位于所述初始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内壳体和所述转换镜头彼此配合以一体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机设备,其中,所述配合部分包括电致动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设备,还包括:
遮光器,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上以用于覆盖所述转换镜头;以及
偏压构件,其用于将所述遮光器偏压到其中所述遮光器覆盖所述转换镜头的关闭状态;
当所述内壳体从所述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转动到所述转换镜头使用位置时,所述遮光器与所述内壳体配合,使得所述遮光器置于其中所述转换镜头通过所述内壳体打开的打开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设备,其中,所述图像拍摄光学系统包括变焦机构,所述变焦机构包括变焦镜头,所述变焦镜头移动以连续改变图像拍摄对象的图像的放大倍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设备,还包括:
图像拍摄元件,其用于拍摄由所述图像拍摄光学系统引入的图像拍摄对象的图像;
视频信号产生部分,其用于基于从所述图像拍摄元件供应的所拍摄的图像信号来产生视频信号,并将所述视频信号供应到监视器,使得图像显示在所述监视器上;以及
切换视频信号产生装置,其用于当所述内壳体以转动方式在所述转换镜头使用位置和所述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之间移动时产生用于使所述监视器显示切换屏幕图像的视频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设备,还包括:
图像拍摄元件,其用于拍摄由所述图像拍摄光学系统引入的图像拍摄对象的图像;
视频信号产生部分,其用于基于从所述图像拍摄元件供应的所拍摄的图像信号来产生视频信号,并将所述视频信号供应到监视器,使得图像显示在所述监视器上;以及
变焦放大装置,其在由设置在所述监视器的显示屏上的触摸面板产生响应于所述触摸面板的操作来指定所述监视器的所述显示屏上显示的图像的位置或区域的检测信号时操作,以通过所述图像拍摄光学系统或者通过所述图像拍摄光学系统和所述转换镜头以放大的关系拍摄与所指定的所述图像的位置或区域对应的图像拍摄对象;
所述变焦放大装置响应于所述检测信号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部分和所述第二驱动部分,以使所述内壳体位于所述转换镜头使用位置或所述转换镜头非使用范围。
CN2009101735837A 2008-09-18 2009-09-17 摄像机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73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38992A JP4645712B2 (ja) 2008-09-18 2008-09-18 カメラ装置
JP2008-238992 2008-09-18
JP2008238992 2008-09-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7363A true CN101677363A (zh) 2010-03-24
CN101677363B CN101677363B (zh) 2013-01-02

Family

ID=42006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358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7363B (zh) 2008-09-18 2009-09-17 摄像机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38365B2 (zh)
JP (1) JP4645712B2 (zh)
CN (1) CN10167736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9713A (zh) * 2016-10-24 2018-05-01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
CN109157071A (zh) * 2018-10-31 2019-01-08 贵州师范大学 一种博物馆用古生物化石标本展示台及其使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02425B2 (ja) * 2009-04-27 2013-06-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映像監視システム
CN101867711B (zh) * 2010-05-26 2011-11-23 泉州市东南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网络摄像机
DK2844560T3 (da) 2013-03-31 2019-08-05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Nyttelastmonteringsplatform
CN103336534A (zh) * 2013-06-07 2013-10-02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监控终端的触摸屏上进行云台摄像机控制的方法
EP3139239B1 (en) 2014-04-30 2019-01-16 SZ DJI Osmo Technology Co., Ltd. Control apparatus, cradle head using same, and cradle head control method
KR102370374B1 (ko) * 2015-08-04 2022-03-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상 장치 모듈, 이를 채용한 사용자 단말 장치 및 사용자 단말 장치의 작동 방법
WO2017096602A1 (zh) * 2015-12-10 2017-06-1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驱动装置、云台、拍摄设备和飞行器以及可移动设备
CN105979130B (zh) * 2016-06-29 2021-10-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云台结构和摄像模组
US11445105B2 (en) * 2019-04-01 2022-09-13 Grass Valley Canada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ngle-handed seamless camera control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90084A (ja) * 1988-01-25 1989-07-31 Victor Co Of Japan Ltd 撮像装置
US5003385A (en) * 1988-08-24 1991-03-2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tereoscopic television system
US5752096A (en) * 1991-02-14 1998-05-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featuring a single drive source and a plurality of selectable drive transmission mechanisms
US5557358A (en) * 1991-10-11 1996-09-17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Camera having an electronic viewfinder for displaying an object image under different photographic conditions
JP3248241B2 (ja) * 1992-05-15 2002-0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ファインダー装置
JP2883265B2 (ja) * 1993-09-24 1999-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H0870398A (ja) * 1994-08-26 1996-03-12 Canon Inc 画像入力装置
JPH08220587A (ja) * 1995-02-13 1996-08-30 Nikon Corp 電子カメラ
JP2000041165A (ja) * 1998-07-23 2000-02-08 Canon Inc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02271679A (ja) * 2001-03-13 2002-09-20 Denso Corp 移動体通信装置
JP2003110895A (ja) * 2001-09-28 2003-04-1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機能を有する携帯型情報端末機器
US7477308B2 (en) * 2003-03-14 2009-01-13 Fujifilm Corporation Digital camera having collapsable lens barrel
JP4211973B2 (ja) * 2003-04-25 2009-01-21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カメラ付携帯端末装置
KR100957581B1 (ko) * 2003-09-29 2010-05-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2005227715A (ja) * 2004-02-16 2005-08-25 Sony Corp レンズユニットのアダプタ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KR100703534B1 (ko) * 2005-03-09 2007-04-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의 세레이션 장치
JP2007110472A (ja) * 2005-10-14 2007-04-26 Sony Corp 監視カメラの取り付け装置および監視カメラ装置
JP4896885B2 (ja) * 2005-11-04 2012-03-1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カメラ
WO2007077704A1 (ja) * 2005-12-19 2007-07-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カメラ
WO2007091684A1 (ja) * 2006-02-10 2007-08-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レンズ鏡筒、撮像装置、レンズ鏡筒の検査方法および製造方法
US20110141340A1 (en) * 2007-05-07 2011-06-16 Naoto Yumiki Interchangeable lens and camera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8294813B2 (en) * 2007-07-23 2012-10-23 Panasonic Corporation Imaging device with a scene discriminator
JP2010263254A (ja) * 2007-08-29 2010-11-18 Panasonic Corp 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カメラ本体
JP5527955B2 (ja) * 2008-09-09 2014-06-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9713A (zh) * 2016-10-24 2018-05-01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
CN107979713B (zh) * 2016-10-24 2023-06-0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
CN109157071A (zh) * 2018-10-31 2019-01-08 贵州师范大学 一种博物馆用古生物化石标本展示台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638365B2 (en) 2014-01-28
JP4645712B2 (ja) 2011-03-09
CN101677363B (zh) 2013-01-02
JP2010074476A (ja) 2010-04-02
US20100066831A1 (en) 2010-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7363B (zh) 摄像机设备
US10341567B2 (en)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CN106462036B (zh) 使用无视差假影的折叠式光学器件的多相机系统
CN101677362B (zh) 电子设备
EP1793270B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5793367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both an image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image
US7530747B2 (en) Mobile device with a digital camera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JP6808529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090109325A1 (en) Portable device and image pickup device
US20170078535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108322641B (zh) 摄像控制设备、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WO2018020966A1 (ja) 電子ビューファインダ用アダプタ及びカメラ並びに電子ビューファインダ
CN105959534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JP5534856B2 (ja)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KR20090045117A (ko) 휴대용 장치 및 촬상 장치
JP4210818B2 (ja) カメラ
JP2002185987A (ja) 映像調整装置
JP2018107712A (ja) 撮像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8078463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設定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15484401A (zh)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记录介质
JP5293282B2 (ja) デジタルカメラの撮影方法及びデジタルカメラ
JP2015154223A (ja) 撮影装置
JP2014116881A (ja) 書画カメラ、書画カメラの制御方法
JP6736391B2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20115672A (ja) 電子機器及び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

Termination date: 2015091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