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0713A - 打印标签编辑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打印标签编辑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70713A
CN101670713A CN200910170567A CN200910170567A CN101670713A CN 101670713 A CN101670713 A CN 101670713A CN 200910170567 A CN200910170567 A CN 200910170567A CN 200910170567 A CN200910170567 A CN 200910170567A CN 101670713 A CN101670713 A CN 1016707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erence position
target area
divergent
convergent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0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70713B (zh
Inventor
田中元规
河合美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670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0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707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707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10Text processing
    • G06F40/103Formatting, i.e. changing of presentation of docu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Recor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or Printing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一种打印标签编辑设备,包括:操作部分(118b),该操作部分用于使操作者能够编辑将要由打印头(23)打印在覆盖膜(103)上以产生打印标签的打印内容;以及显示部分(118a),该显示部分配置成显示将要由打印头(23)打印在覆盖膜(103)上的打印图形;其中基于目标区域(So)的预设位置决定目标区域(So)是否具有的相对于可打印区域(Sp)的第一基准位置,该目标区域(So)包括打印头(23)在覆盖膜(103)上的可打印区域(Sp)内的打印目标;以及在通过操作部分(118b)进行扩大和缩小打印目标的缩放操作的情况下,基于第一基准位置缩放和重置目标区域(So)。

Description

打印标签编辑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操作者能够编辑用于产生打印标签的打印接受带的打印内容的打印标签编辑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使操作者能够在打印广告资料、目录等时编辑打印内容的打印编辑设备。在这种打印编辑设备中,包括打印目标的目标区域设置在可打印区域内所要求的位置,打印目标包括文本、图像等,由此使操作者能够编辑打印内容。
例如JP,A,2003-241359中描述了一种这样的打印编辑设备。在该打印编辑设备中,在编辑打印内容期间,当目标区域经受放大或缩小目标尺寸的缩放操作时,可手动设置目标区域(目标)相对于其它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由于该设置,当在目标区域上进行缩放操作时,如果操作者没有进行任何特别操作,则目标区域与其它目标之间的关系成为设置的位置关系。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已知通过将印记打印在打印接受带上并将该带切割成预定长度来产生打印标签。通过将标签粘贴到目标物体上来使用这种打印标签。在产生这种打印标签期间,打印标签编辑设备也可用于将包括打印目标的目标区域设置在可打印区域内所要求的位置,从而能够编辑打印内容,与上述类似。
这里,当要使用打印标签编辑设备编辑打印内容且操作者已根据某些类型的基准(例如,左对齐、右对齐、上对齐、下对齐、左上对齐、左下对齐、右上对齐、右下对齐)将目标区域设置在可打印区域内并在目标区域上进行缩放操作时,在目标区域和其它目标(这里是可打印区域)之间发生相对位置关系的变化,造成以上位置设置的移位。在这种情况下,在缩放操作后需要重置已经变化的目标区域的位置,需要操作者的额外操作工作。
这里,上述现有技术可设想应用于打印标签编辑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能够预先设置目标区域相对于可打印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由此即使在目标区域上进行缩放操作时也能够防止该位置关系的任何变化。但是,在该情况下,操作者需要预先手动设置目标区域与可打印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没有充分减少工作量。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操作者的操作工作量并改善用户友好性的打印标签编辑设备。
用于实现上述目标的本发明是一种打印标签编辑设备,其包括:操作装置,该操作装置用于使操作者能够编辑将要由打印装置打印在打印接受带上以产生打印标签的打印内容;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配制成用于显示将要由所述打印装置打印在所述打印接受带上的打印图形;基准位置确定装置,该基准位置确定装置用于基于目标区域的预设位置确定目标区域在可打印区域内的第一基准位置是否存在,该目标区域包括打印装置在打印接受带上的可打印区域内的打印目标;以及目标重置装置,该目标重置装置用于在已经通过基准位置确定装置确定存在第一基准位置且已经通过操作装置进行放大或缩小打印目标的缩放操作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第一基准位置作为标准来缩放和重置目标区域。
在本发明中,在产生打印标签时,操作者可使用操作装置来编辑用于打印接受带的打印内容,并通过显示装置的显示检查将要由打印装置打印的打印图形。此时,由于打印目标区域已设置在打印接受带的可打印区域内,操作者可使用操作装置进行缩放(放大或缩小)该打印目标的编辑。在该情况下,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基准位置确定装置确定目标区域是否包括用于基于目标区域的位置相对于可打印区域缩放该目标区域的第一基准位置,该目标区域包括在可打印区域内的打印目标。然后,在决定目标区域包括第一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目标重置装置重置目标区域,从而基于第一基准位置根据操作者使用操作装置进行的打印目标的缩放操作来缩放目标区域。
由于该布置,在目标区域在可打印区域内的初始位置设置类似于基于操作者设置的某种类型基准的设置的情况下,能够自动进行符合该基准并根据操作者的意图形式的缩放。于是,操作者不再需要如使用与操作者的意图冲突的基准位置进行缩放的情况那样在缩放之后纠正目标区域的位置,由此减少操作者的操作工作量并改善用户友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标签制造系统的系统结构图,该系统包括本实施例的打印标签编辑设备。
图2是示出标签产生装置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标签产生设备的盒子装载部分的详细结构的放大平面图。
图4是示出该实施例的标签产生装置的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5是示出在设置与操作者设置的位置设置基准不对应的情况下PC的显示部分的显示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在设置与操作者设置的位置设置基准对应的情况下该实施例的PC的显示部分的显示内容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当产生打印标签时由PC的控制电路执行的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步骤S100的自动基准位置设立过程的详细内容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步骤S200的手动基准位置设立过程的详细内容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在操作者已将目标区域设置在可打印区域左上处的情况下进行缩放操作时,PC的显示部分的显示内容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在操作者已将目标区域设置在可打印区域右下处的情况下进行缩放操作时,PC的显示部分的显示内容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在操作者已将目标区域设置成相对于可打印区域向左对齐的情况下进行缩放操作时,PC的显示部分的显示内容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在操作者已将目标区域设置成相对于可打印区域向上部对齐的情况下进行缩放操作时,PC的显示部分的显示内容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在操作者已将目标区域既不设置在可打印区域角部也不设置在直线上的情况下进行缩放操作时,PC的显示部分的显示内容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15是示出在其中打印标签的中心位置可定义为第一基准位置的改型中,在操作者已将目标区域设置在可打印区域中心位置的情况下进行缩放操作时,PC的显示部分的显示内容的实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使用图1来描述标签制造系统的系统结构,该系统包括本实施例的打印标签编辑设备。
在图1中,标签制造系统LS包括构造成产生打印标签L的标签产生装置1,以及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线NW连接到标签产生设备1并能够编辑由标签产生设备1产生的打印标签L的打印内容的PC118。PC118包括操作部分118b,操作部分118b是由操作者使用来编辑将要由打印头23打印到用于产生打印标签L的覆盖膜103(参照稍后描述的图3)上的打印内容的键盘或鼠标,且显示部分118a是构造成显示用于覆盖膜103的打印头23的打印图像的液晶显示器等。
如图2所示,标签产生设备1根据来自PC118的操作使用基带101来产生打印标签L。标签产生装置1包括装置主体2和开/关盖子3,该装置主体2具有基本六面体(基本立方体)形状的外壳200,该开/关盖子3设置在装置主体2的顶面上以自由开/关(或拆卸)。
装置主体2的外壳200包括前壁10,该前壁10位于装置的前部(图2中的左前侧),且包括用于构造成将在装置主体2内产生的打印标签T放出的标签放出口11、以及设置在前壁10的标签放出口11下方且具有被转动支承的底边的前盖12。
前盖12包括按压部分13,该部分设计成在从上方按压该按压部分13时向前松开该前盖12。还有,在前壁10的一边缘上设有使标签产生装置1通电/断电的电源按钮14。在该电源按钮14下方,设置了切割器驱动按钮90,该切割器驱动按钮90构造成根据操作者执行的手动操作来驱动设置在设备主体2内的切割机构15(参见图3,这将在后面描述)。
开/闭盖子3由设备主体2在图2右后侧的边缘处的轴可转动地支承,并始终通过诸如弹簧等之类的偏置件沿打开方向偏置。然后通过按压设备主体2的上表面上邻近打开/关闭盖3设置的开/关按钮4,并通过偏置件的作用松开而使打开/关闭盖3并将设备主体2解锁。此外,在打开/关闭盖3的中心侧边区域设置有由透明盖覆盖的检视窗5。
如图3所示,盒子7包括外壳7A、设置在外壳7A内且条状基带101绕其卷绕的第一卷102(实际上是螺旋形的,但在图中简单地显示成同心圆形)、具有与基带101基本相同宽度且透明覆盖膜103绕其卷绕的第二卷104(实际上是螺旋形的,但在图中简单地显示成同心圆形)、构造成供给墨带105(热转印带,然而在打印接受带是热敏带时它是不需要的)的墨带供给侧卷211、构造成在打印之后收卷墨带105的墨带收卷辊106、以及可转动地支承在盒子7的放带部分30附近的馈送辊27。
馈送辊27构造成通过施加压力将基带101和覆盖膜103彼此粘贴,并输送该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而该标签带109因此沿如图3中箭头A所示的方向形成(即,也用作压力辊)。
第一卷102具有围绕卷轴件102a卷绕的基带101。在该实例中基带101具有四层结构(见图3中的局部放大图),包括:由适当粘合材料制成的粘合层101a、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制成的有色基膜101b、由适当的粘合材料制成的粘合层101c、以及剥离片101d。基带101的四层以从卷绕到内部的一侧(图3中的右侧)朝向与相反侧对应的那侧(图3中的左侧)的顺序设置。
在基膜101b的前侧(图3中的右侧)上形成稍后其上粘结覆盖膜103的粘合层101a。在基膜101b的背侧(图3中的左侧)通过粘合层101c还粘结有剥离片101d。
注意,当打印标签L作为最终的标签状产品粘贴至预定的物体或类似物时,剥去剥离片101d,由此通过粘合剂层101c将打印标签L粘贴到该物体或类似物。
第二卷104具有围绕卷轴件104a卷绕的覆盖膜103。从第二卷104送出的覆盖膜103通过打印头23压抵由墨带供应侧卷211和墨带卷收辊106驱动的墨带105,墨带供应侧卷211和墨带卷收辊106设置在覆盖膜103的背侧(即,覆盖膜103的将要粘贴到基带101上的一侧)内,使墨带105与覆盖膜103的背侧紧密接触。
墨带收卷辊106和馈送辊27通过馈送电动机119(参见图4,这将在下面进行描述)的驱动力而共同转动地驱动,该馈送电动机119是例如设置在每个盒子7外侧的脉冲电动机,通过齿轮传动装置来传动到墨带收卷辊驱动轴107和馈送辊驱动轴108。打印头23设置在沿覆盖膜103馈送方向相对于馈送辊27的上游。
盒子7的外壳7A包括被检测部分190(例如,波纹状识别符),盒子传感器81设置在对应于盒子固定器6的被检测部分190的位置。该盒子传感器81检测与盒子7类型相关的盒子信息,并将盒子传感器81的检测信号输入控制电路110(参见图4,稍后进行描述),从而使控制电路110能获取盒子信息。盒子信息包括诸如盒子7的基带101(覆盖膜103)的带宽的信息。
所用的检测传感器81例如是可执行诸如机械开关的机械检测的传感器、执行光学检测的传感器、或执行磁性检测的传感器。注意,盒子的RFID电路元件可以设置在盒子7的外壳7A内,RFID标记信息可以使用包括读取功能的检测传感器经由无线通讯来读取。
在上述的结构中,从第一卷102馈送出来的基带101供给至馈送辊27。从第二卷104送出的覆盖膜103又通过打印头23压抵由墨带供应侧卷211和墨带卷收辊106驱动的墨带105,墨带供应侧卷211和墨带卷收辊106设置在覆盖膜103的背侧(即,覆盖膜103的将要粘贴到基带101上的一侧)内,使墨带105与覆盖膜103的背侧紧密接触。
然后,当盒子7装入盒子固定器6时,覆盖膜103和墨带105夹在打印头23和压纸辊26之间,而基带101和覆盖膜103夹在馈送辊27和压力辊28之间。接着,分别沿着图3中的箭头B和箭头C所示的方向,通过从馈送电动机119提供的驱动力同步转动地驱动墨带收卷辊106和馈送辊27,此外,带馈送辊驱动轴108、压力辊28和压纸辊26通过传动机构(未示出)彼此连接。由于这种设置,在驱动带馈送辊驱动轴108时,馈送辊27、压力辊28、以及压纸卷轴26转动,由此如上所述将基带101从第一卷101送出并到馈送辊27。另一方面,将覆盖膜103从第二卷104送出,且打印头23的多个加热元件由打印头驱动电路120(参见图4,稍后进行描述)供电。于是,执行对应于覆盖膜103的背面的打印。然后,基带101和已打印的覆盖膜103通过馈送辊27和压力辊28彼此粘贴,以形成单个带子,由此形成带有印记的标记标签带109,然后将该带有打印内容的标记标签带109馈送出盒子7之外。接着,驱动墨带收卷辊驱动轴107以将墨带105收卷到墨带收卷辊106上,该墨带105已被用来将印记打印在覆盖膜103上。
然后自动地或通过切割器驱动按钮90(参见图2)通过切割机构15来切割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从而产生打印标签L。从标签放出口11放出打印标签L。
通过使用图4来描述标签产生设备1的控制系统。
在图4中,控制电路110设置在标签产生设备1的控制板(未示出)上。
在控制电路110上,设有构造成控制各装置的CPU111、通过数据总线112连接至该CPU111的输入/输出接口113、CGROM114、ROM115和116以及RAM117。
ROM116存储有:打印驱动控制程序,其配置成根据来自PC118的操作输入信号读取打印缓冲器的数据并驱动打印头23和馈送电动机119;切割驱动控制程序,其配置成当完成打印时驱动馈送电动机119从而将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输送到切割位置,从而通过切割机构15驱动切割器电动机43切割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带放出程序,其配置成输送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并从强行地将切割后的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即打印标签L)从放出口11放出;以及控制标签产生设备1所需要的其它各种程序。CPU111根据存储在ROM116中的各种程序执行各种操作。
RAM117设有文本存储器117A、打印缓冲器117B、参数存储区域117E等。文本存储器117A存储有从PC118输入的文件数据。打印缓冲器117B存储用于打印多个字符、符号等的多个光点图形作为点图形数据,且打印头23根据存储在该打印缓冲器117B中的点图形数据打印点。参数存储区域117E存储有各种操作数据等。
输入/输出接口113分别连接到:PC118、用于驱动打印头23的打印驱动电路120、用于驱动馈送电动机118的馈送电动机驱动电路121、用于驱动切割电动机43的切割电动机驱动电路122、切割驱动按钮90、以及盒子传感器81。
在这种在其中心具有控制电路110的控制系统中,当通过PC118输入字符数据和类似数据时,文本(文本数据)依次存储在文本存储器117A中,打印头23由驱动电路120来驱动,且根据一行打印点来可选择地加热驱动各加热元件以便打印存储在打印缓冲器117B内的点图形数据,同时馈送电动机119同步地通过驱动电路121控制带子的馈送。
包括上述基本构造的标签制造系统LS的本实施例的最大特征在于,在生产打印标签L时用PC118编辑打印内容时,且可打印区域Sp(参见稍后描述的图5)的初始目标区域So(参见稍后描述的图5)的位置设置类似于根据操作者设置的某些类型的基准(诸如左对齐基准、右对齐基准、上对齐基准、下对齐基准、左上对齐基准、左下对齐基准、右上对齐基准、右下对齐基准等)的设置时,能够以符合该基准的方式并根据操作者的意图自动地缩放目标区域So。下面作详细描述。
如图5所示,包括作为打印目标的文字“样本”的目标区域So设置在用于打印头23在覆盖膜103上的可打印区域Sp内。这里,示出打印文本的情况作为实例,但也可使用诸如照片或图片的图像,或者诸如条形码的图示作为打印目标。
此时,发生以下问题。即,由于打印目标区域So设置在覆盖膜103的可打印区域Sp内,操作者有时使用操作部分118b进行缩放(放大或缩小)该打印区域So的编辑。通常,预设目标区域So相对于可打印区域Sp的基准位置。然后,在进行缩放操作时,根据该基准位置进行与目标区域So的缩放有关的重置。
在图5所示的实例中,在包括目标区域So的外边缘的各基准位置(左上Lu、左中Lm、左下Ld、中上Mu、中下Md、右上Ru、右中Rm以及右下Rd)中,基准位置设为左上基准点Lu(图中由黑色方框表示)。因此,如图5A所示,当操作者将目标区域So布置在可打印区域Sp的左下处并缩放(在该实例中为缩小)打印目标区域So时,根据左上基准点Lu进行与目标区域So的缩放有关的重置。于是,如图5B所示目标区域So相对于可打印区域Sp的布置移位,致使不能进行操作者所想要形式,即目标布置在左下处的缩放。于是,操作者需要在缩放之后纠正目标区域So的位置,这增加操作者的操作工作量。
相应地,在图6A所示的本实施例中,当操作者将目标区域So布置在可打印区域Sp的左下处时,基准位置自动地设置成目标区域So的左下基准点Ld(图中由黑色方框表示)。于是,如图6B所示,根据左下基准点Ld进行与目标区域So的缩放有关的重置,由此在保持目标区域So相对于可打印区域Sp布置在左下的同时缩放(在该实例中为缩小)目标区域So。这样,自动执行操作者想要形式,即目标布置在左下的缩放,由此不再需要操作者在缩放之后纠正目标区域So的位置,并又减少操作工作量。下面作以上的详细描述。
通过使用图7描述由PC118的控制电路130(未示出)执行的控制内容。根据预定控制程序由以上控制电路130执行该控制内容。预先将控制程序包括在PC118的基本OS中,并还可分别在OS以及其它应用上启动。此外,例如,记录在可由计算机读取的诸如磁盘和存储器的适当记录介质内的控制程序安装在PC118的存储器(未示出)内或海量存储设备(未示出)内,且随后PC118的控制电路130在读取程序之后开始该程序。此时,如上所述,记录在能够由计算机读取的记录介质内的控制程序可从网络下载,且也可安装在PC118的存储器或海量存储设备内。例如当操作者输入合适的操作以指令系统开始标签编辑时,控制电路130就开始该流程。
首先,在步骤S5中,通过通讯线路NW输入由标签产生设备1的盒子传感器81探测并由控制电路110获取的盒子信息。盒子信息包括诸如装载的盒子7的基带101(覆盖膜103)的带宽的信息,如上所述。
在步骤S10中,控制电路130根据获取的盒子信息(带宽)向显示部分118a输出显示信号,显示打印标签L的图像(参照图10等,稍后进行描述)。该显示包括打印标签L的外边缘、可打印区域Sp(是打印头23在覆盖膜103上的可打印区域)、以及目标区域So(包括诸如文本、图像、条形码等的打印目标)。此时,根据带宽预先设置可打印区域Sp的大小,并以该设置的大小显示可打印区域Sp。或者,设置目标区域So的大小的初始值,并以该初始设置大小显示目标区域So。以下描述打印目标为文本的情况作为实例。
在步骤S15中,控制电路130例如根据是否已经从操作部分118b输入标签产生启动指令的操作信号,来确定操作者的打印内容编辑是否已经完成。在编辑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决定不满足条件,流程前进至步骤S20。
在步骤S20中,控制电路130输入由操作者通过操作部分118b输入的文本信息。
在步骤S25中,控制电路130根据步骤S20中输入的文本信息定义目标区域So。即,在操作者输入大量文本的情况下目标区域So相对增加(例如伸长),且在操作者输入少量文本的情况下,相对减小。
在步骤S30中,控制电路130根据来自操作部分118b的输入信号确定操作者是否已经执行用于放大或缩小作为打印目标的文本的缩放操作。该缩放操作包括使用操作部分118b进行的垂直或水平放大和缩小文本(包括目标区域So)的操作,或改变文本字体(字体、字型、大小等)的操作。此外,当打印目标不是文本而是上述诸如照片或图片的图形或者诸如条形码的图示时,缩放操作包括沿垂直和水平方向放大和缩小图形或图示的操作。在尚未完成缩放操作的情况下,决定不满足条件,流程直接前进至前面的步骤S10。另一方面,如果实施了缩放操作,则决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35。
在步骤S35中,控制电路130确定模式是自动设置模式还是手动设置模式,在自动设置模式中自动设置目标区域So的基准位置并根据自动设置基准位置缩放和重置目标区域So,在手动设置模式中根据经由操作部分118b通过手动操作设置的基准位置缩放和重置目标区域So。由操作者预先设置用于产生标签的模式。在选择自动设置模式的情况下,决定满足条件,流程前进至步骤S100。
在步骤S100中,控制电路130执行自动基准位置设立处理,该处理用于根据目标区域So在可打印区域Sp内的位置自动设置用于缩放目标区域So的基准位置(稍后参照图8进行描述)。流程然后前进至步骤S36,这将在后面描述。
另一方面,在步骤S35中选择手动设置模式的情况下,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至步骤S200,在步骤S200中控制电路130执行手动基准位置设立过程,该过程用于手动设置用于缩放目标区域So的基准位置(稍后参照图9进行描述)。接着,流程前进至步骤S36。
在步骤S36中,控制电路130根据步骤S100或步骤S200中设置的基准位置缩放和重置目标区域So。然后,流程返回到前面的步骤S10。
在通过重复步骤S10至S35、步骤S100或步骤S200以及步骤S36完成打印内容的编辑时,在步骤S15中决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至下一步骤S40。
在步骤S40中,控制电路130根据步骤S100或步骤S200中设置的目标区域So设置切割位置。切割位置是用于由上述切割机构15切割基带101来制造打印标签L,并设置在对由步骤S100或步骤S200设置的目标区域So的后端位置增加预定的边缘长度的位置。接着,流程前进至下一步骤S45。
在步骤S45中,控制电路130形成诸如上述步骤中设置的诸如切割位置之类的设置信息、以及包括由操作者编辑的打印数据的标签产生信息。然后,通过通讯线路NW将形成的标签产生信息发送到标签产生设备1的控制电路110。这样,流程结束。
尽管以上已经结合根据目标区域So设置切割位置,即打印标签L的标签长度可根据目标区域So的位置和所输入文本的大小改变的示例性场景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且标签长度可以是固定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可预先设置标签长度(或准备多个预先设置的多个标签长度,从而使操作者可从中选择一长度),并可在步骤S40中根据固定长度与目标区域So无关设置切割位置。
使用图8来描述步骤S100的自动基准位置设立过程的详细内容。
在步骤S110中,控制电路130基于包括预先设置的打印目标的目标区域So在覆盖膜103的打印头23的可打印区域Sp内的位置确定是否存在有目标区域So的在可打印区域Sp的第一基准位置。这里,在目标区域So的角部位置(任何角部;等同于前述图5中所示基准点Lu、Ld、Ru和Rd)与可打印区域Sp的特定角部(在标签长度可变的情况下为左上角或左下角,或者在标签长度是前述固定长度的情况下为任何角)匹配的情况下,第一基准位置自动定义为目标区域So的角部。该情况中的“匹配”并不限于目标区域So的角部位置与可打印区域Sp的角部位置完全匹配,而是包括目标区域So的角部位置与可打印区域Sp的角部位置之间的距离在预定第一阈值(预先设置为适当的值)内的情况。
或者,在包括目标区域So的外边缘的边线(任何侧)与包括可打印区域Sp的外边缘的特定边线(在标签长度可变的情况下为左侧、上侧或下侧,或者在标签长度是前述固定长度的情况下为四侧中的任一侧)匹配的情况下,第一基准位置自动定义为目标区域So的边线。该情况中的“匹配”并不限于包括目标区域So的外边缘的边线位置与包括可打印区域Sp的外边缘的边线位置完全匹配,而是包括包括目标区域So的外边缘的边线位置与包括可打印区域Sp的外边缘的边线位置之间的距离在预定第二阈值(预先设置为适当的值)内的情况。
在不存在第一基准位置的情况下,即目标区域So的角部与可打印区域Sp的角部不匹配的情况下,包括目标区域So的外边缘的边线与包括可打印区域Sp的外边缘的边线不匹配,决定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至步骤S120。
在步骤S120中,控制电路130将缩放目标区域So时用作基础的基准位置设置为第二基准位置。这里,第二基准位置由操作者通过操作部分118b手动设置的基准位置,与第一基准位置的决定是独立的。第二基准位置可设置为前述图5中所示上述基准位置(左上Lu、左中Lm、中上Mu、左下Ld、中下Md、右上Ru、右中Rm以及右下Rd)。在操作者尚未手动设置第二基准位置的情况下,目标区域So的左上角(等同于图5中所示的基准位置Lu)设置为第二基准位置的初始设置。接着,例程结束。
另一方面,在S110步骤中存在第一基准位置的情况下,即目标区域So的角部与可打印区域Sp的角部匹配或包括目标区域So的外边缘的边线与包括可打印区域Sp的外边缘的边线匹配的情况下,决定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至步骤S130。
在步骤S130中,控制电路130确定第一基准位置是否是目标区域So的角部(换言之,目标区域So的角部是否与可打印区域Sp的角部匹配)。在第一基准位置是目标区域So的角部的情况下,满足条件,流程前进至步骤S140。
在步骤S140中,控制电路130将用作缩放目标区域So的基础的基准位置设置为到作为第一基准位置的目标区域So的角部,与第二基准位置的设置无关。接着,例程结束。
另一方面,在步骤S130中第一基准位置不是目标区域So的角部的情况下(即,第一基准位置是包括目标区域So的外边缘的边线的情况下),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150。
在步骤S150中,控制电路130将缩放目标区域So时用作基础的基准位置设置为第三基准位置。这里,在第一基准位置是包括目标区域So的外边缘的边线时,第三基准位置是根据第一基准位置和第二基准位置设置的基准位置。具体地说,例如在第一基准位置是包括目标区域So的左侧的边线且第二基准位置由操作者设置为右下角(等同于图5中所示的基准点Rd)的情况下,第三基准位置设置为左下角(等同于图5所示的基准点Ld),该左下角是目标区域So的左侧的下侧上的基准点(参见稍后描述的图12)。具体地说,例如在第一基准位置是包括目标区域So的左侧的边线且第二基准位置类似地由操作者设置为右下角(等同于图5中所示的基准点Rd)的情况下,第三基准位置设置为右上角(等同于图5所示的基准点Ru),该右上角是目标区域So的左侧的下侧上的基准点(参见稍后描述的图13)。接着,例程结束。
使用图9来描述步骤S200的手动基准位置设立过程的详细内容。
在步骤S210中,与步骤S120类似,控制电路130将缩放目标区域So时用作基础的基准位置设置为由操作者手动设置的第二基准位置。这里,不像上述自动基准位置设立过程,基准位置总是设置成手动设置第二位置,与目标区域So的角部与可打印区域Sp的角部是否匹配,或者包括目标区域So的外边缘的边线与包括可打印区域Sp的外边缘的边线是否匹配无关。接着,例程结束。
接着,图10至图14分别示出操作者缩放目标区域So时PC118的显示部分118a的显示实例,这是通过诸如上述控制过程执行的。这些图10至14是自动设置目标区域So的基准位置的自动设置模式情况下的显示实例。
使用图10来描述操作者将目标区域So布置在可打印区域Sp的左上处情况下的显示实例。如图10A所示,因为目标区域So的左上角的位置(等同于图中的基准位置Lu)与可打印区域Sp的左上角的位置匹配,所以将目标区域So的左上角定义为第一基准位置(由图中的黑色方框表示;在如图中所示定义基准位置后该方框在实际显示中可能显示为白色或可以变成不同的颜色;此后亦然)。因此,在图8中步骤S110和S130中满足条件,且在步骤S140中将基准位置自动设置成作为第一基准位置的目标区域So的左上角。于是,如图10B所示,根据左上基准点Lu进行与目标区域So的缩放(在该实例中是缩小)有关的重置(参见图7中的步骤S36)时,在保持目标区域So相对于可打印区域Sp布置在左上处的同时缩放(在该实例中为缩小)该目标区域So。
使用图11来描述标签长度为上述固定长度的情况下的显示实例。如图11所示,包括其右端的整个打印标签L显示在PC118的显示部分118a上。在该实例中,操作者已将目标区域So布置在可打印区域Sp的右下处。如图11A所示,因为目标区域So的右下角的位置(等同于图中的基准位置Rd)与可打印区域Sp的右下角的位置匹配,所以将目标区域So的右下角定义为第一基准位置(由图中的黑色方框表示)。因此,在图8中步骤S110和S130中满足条件,且在步骤S140中将基准位置自动设置成作为第一基准位置的目标区域So的右下角。于是,如图11B所示,根据右下基准点Rd进行与目标区域So的缩放(在该实例中是缩小)有关的重置时,在保持目标区域So相对于可打印区域Sp布置在右下处的同时缩放(在该实例中为缩小)该目标区域So。
使用图12来描述操作者将目标区域So布置成其与可打印区域Sp左对齐情况下的显示实例。如图12A所示,因为包括目标区域So的外边缘的左侧的边线SoL与包括可打印区域Sp的外边缘的左侧的边线SpL匹配,所以包括目标区域So的左侧的边线SoL定义为第一基准位置。因此,在图8的步骤S110中满足条件,而在步骤S130中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150。此时,在该实例中,由于通过操作者进行手动操作(在图中由用对角线划阴影的方框表示),将右下角(等同于图中的基准点Rd)设置为第二基准点。因此,在步骤S150中,将作为目标区域So左侧的边线SoL的下侧上基准点的左下角(等同于图中的基准点Ld)定义为第三基准点(图中由黑色方框表示),并自动将该基准位置设置为目标区域So的左下角,该位置是第三基准位置。于是,如图12B所示,根据左下基准点Ld进行与目标区域So的缩放(在该实例中是缩小)有关的重置(参见图7中的步骤S36)时,在保持目标区域So相对于可打印区域Sp左对齐的同时缩放(在该实例中为缩小)该目标区域So。
使用图13来描述操作者将目标区域So布置成其与可打印区域Sp上部对齐情况下的显示实例。如图13A所示,因为包括目标区域So的外边缘的上侧的边线SoU与包括可打印区域Sp的外边缘的上侧的边线SpU匹配,所以包括目标区域So的上侧的边线SoU定义为第一基准位置。因此,在图8的步骤S110中满足条件,而在步骤S130中不满足条件,且流程前进到步骤S150。此时,在该实例中,由于通过操作者进行手动操作(在图中由用对角线划阴影的方框表示),将右下角(等同于图中的基准点Rd)设置为第二基准点,与上文类似。因此,在步骤S150中,将作为目标区域So上侧的边线SoU的右侧上基准点的右上角(等同于图中的基准点Ru)定义为第三基准点(图中由黑色方框表示),并自动将该基准位置设置为目标区域So的左下角,这是第三基准位置。于是,如图13B所示,根据右上基准点Ru进行与目标区域So的缩放(在该实例中是放大)有关的重置(参见图7中的步骤S36),在保持目标区域So相对于可打印区域Sp上部对齐的同时缩放(在该实例中为放大)该目标区域So。
使用图14来描述尚未定义第一基准位置,即操作者未将目标区域So布置在可打印区域Sp的角部处或边线上情况下的显示实例。如图14A所示,在该实例中,由于操作者将目标区域So设置在可打印区域Sp的中心处,所以目标区域So的所有角部都不与可打印区域Sp的角部匹配,且包括目标区域So的外边缘的所有边线都不与包括可打印区域Sp的外边缘的边线匹配。因此,由于未定义第一基准位置,所以在图8的步骤S110中不满足条件,且在步骤S120中自动将基准位置设置成第二基准位置。在该实例中,操作者尚未手动设置第二基准位置,且因此目标区域So的左上角(等同于图中的基准位置Lu)的初始设置成为第二基准位置(图中由黑色方框表示)。于是,如图14B所示,根据左上角进行与目标区域So的缩放(在该实例中是缩小)有关的重置,根据基准点Lu缩放(在该实例中为缩小)该目标区域So。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产生打印标签L时,操作者可使用PC118的操作部分118b编辑用于覆盖膜103的打印内容,并然后通过显示部分118a的显示确认将要由打印头23打印的打印图形。此时,由于作为打印目标的文本已设置在覆盖膜103的可打印区域Sp内,操作者有时使用操作部分118b进行缩放(放大或缩小)该文本的编辑操作。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例中,PC118的控制电路130确定目标区域So是否包括用于根据目标区域So的位置相对于可打印区域Sp缩放目标区域So的第一基准位置,该目标区域包括可打印区域Sp内的文本。然后,在决定目标区域So包括第一基准位置的情况下,控制电路130进行重置,从而基于第一基准位置根据操作者使用操作部分118b进行的打印目标的缩放操作来缩放目标区域So。
由于该布置,在目标区域So在可打印区域Sp内的初始位置设置类似于由操作者基于某些类型的基准的设置(例如,左对齐基准、右对齐基准、上对齐基准、下对齐基准、左上对齐基准、左下对齐基准、右上对齐基准或右下对齐基准)类似的情况下,能够自动执行符合该基准并根据操作者的意图形式的缩放。于是,操作者不再需要如使用与操作者的意图冲突的基准位置进行缩放的情况那样在缩放之后纠正目标区域So的位置,由此减少操作者的操作工作量并改善用户友好性。
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缩放操作包括使用操作部分118b进行的垂直或水平放大和缩小文本(包括目标区域So)的操作,或改变文本字体(字体、字型、大小等)的操作。由于该布置,当打印目标是文本且沿垂直或水平方向放大或缩小文本或改变文本字体时,相应地基于第一基准位置执行目标区域So的缩放。此外,当打印目标诸如照片或图片的图形或者诸如条形码的图示时,缩放操作包括沿垂直和水平方向放大和缩小图形或图示的操作。由于该布置,当打印目标是图示或图形且沿垂直或水平方向放大或缩小图示或图形时,相应地基于第一基准位置执行目标区域So的缩放。
此外,尤其是在本实施例中,在目标区域So的角部位置与可打印区域Sp的特定角部的位置匹配时,将目标区域So的角部定义为第一基准位置。由于该布置,在目标区域So在可打印区域Sp内的初始位置设置类似于将特定角部设置为基准的操作者设置(左上基准、右上基准、左下基准、右下基准等)类似的情况下,能够执行符合该基准并根据操作者的意图形式的缩放。于是,可减少操作者的操作工作量,由此增进用户友好性。
此外,尤其是在本实施例中,在目标区域So的角部位置与可打印区域Sp的特定角部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在预定第一阈值内的情况下,目标区域So的角部定义为第一基准位置。由于该布置,即使由于操作者等的操作误差各角部不完全匹配的情况下,也可靠地类似于操作者的基准意图,能够执行根据该意图形式的缩放。
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该构造使得能够使用PC118的操作部分118b独立于第一基准位置的决定设置用于目标区域So在可打印区域Sp进行缩放的第二基准位置。由于该布置,可通过操作者预先进行的手动操作来设置用于缩放目标区域So的基准位置。
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PC118包括能够将模式切换到自动设置模式或手动设置模式的配置,在自动设置模式中基于自动设置的基准位置(第一基准位置、第二基准位置或第三基准位置)缩放和重置目标区域So,在手动设置模式中基于由操作部分118b设置的第二基准位置缩放和重置目标区域So。由于该布置,根据应用和需要切换模式,能够分别用于基准位置设置较佳地基于操作者的手动操作的情况和基准位置设置较佳地基于自动设置的情况。于是,可进一步提高用户友好性。
此外,尤其在本实施例中,在将包括目标区域So的外边缘的边线定义为第一基准位置时,利用基于自动设置的第一基准位置和基于操作者进行的手动操作的第二基准位置设置第三基准位置,并基于第三基准位置执行缩放。由于该布置,可实现更可靠地反映操作者意图的缩放。
此外,尤其是在本实施例中,在包括目标区域So的外边缘的边线的位置SoL或SoU与包括可打印区域Sp的外边缘的特定边线SpL或SpU的边线之间的距离在预定第二阈值内的情况下,将该目标区域So的边线定义为第一基准位置。
由于该布置,在目标区域So在可打印区域Sp内的初始位置设置类似于将特定边线设置为基准的操作者设置(左对齐基准、右对齐基准、上对齐基准、下对齐基准等)类似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将该特定边线设置为用于设置缩放目标区域So时所使用的最终第三基准位置的中间阶段第一基准位置。由于该布置,即使由于操作者等的操作误差各边线不完全匹配的情况下,也可靠地类似于操作者的基准意图,能够根据该意图形式设置第一基准位置。因而,能够执行符合该基准并根据操作者意图形式的缩放。于是,可减少操作者的操作工作量,由此增进用户友好性。
注意,除了以上实施例之外,可以根据本实施例作出各种改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范围。下面将关于这些改型作出描述。
(1)在将标签的中心设置为第一基准位置时
尽管在以上实施例中,配置能够仅将目标区域So的各角(四个角)或包括目标区域So的外边缘的边线(四侧)定义为第一基准位置,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且也可将打印标签L的中心位置定义为第一基准位置。当然,该改型适合标签长度是上述固定长度的情况。
使用图15来描述示出本改型中当操作者已进行目标区域So上缩放操作时PC118的显示部分118a的显示的实例的示意图。如图15A所示,操作者已将目标区域So布置在可打印区域Sp的中心处。由于该布置,因为目标区域So的中心位置(等同于图中的基准点Mm)与可打印区域Sp的中心位置匹配时,将目标区域So的中心定义为第一基准位置。然后,将基准位置自动设置为目标区域So的中心,该中心为第一基准位置。于是,如图15B所示,根据中心基准点Mm进行与目标区域So的缩放(在该实例中是缩小)有关的重置时,在保持目标区域So相对于可打印区域Sp布置在中心处的同时缩放(在该实例中为缩小)该目标区域So。
注意,类似于以上实施例的本改型并不限于目标区域So的中心位置与可打印区域Sp的中心位置完全匹配的情况,而是较佳地包括两者之间的距离在预定阈值(预先设置为适当的值)内的情况作为匹配情况。
根据该改型,能够根据操作者想要的目标区域So的中心对齐基准的意图执行符合该中心对齐基准的缩放。于是,类似于以上实施例,可减少操作者的操作工作量,由此增进用户友好性。
(2)其它
尽管在上文中,使用作为与标签产生设备1独立单元的PC118作为打印标签编辑设备,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编辑屏和操作部分可与标签产生设备1为一体,且该一体单元可用作打印标签编辑设备。
此外,尽管以上已经与示例性场景联系起来进行描述,在该场景中,由切割机构15切割的带有印记的标签带109,以形成打印标签L,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即,在从卷中馈送出来的带子上连续设置了预先分隔成与标签相对应的预定尺寸的标签架(所谓的冲切标签)的情况下,本发明也可应用到标签不被切割机构15切割,而是在带子从标签放出口11放出之后,仅仅从带子上剥去标签架(其上已经实施了相应打印的标签架),从而形成打印标签L的情况。
尽管以上采用在与基带101分开的覆盖膜103上实施打印、然后使两者彼此粘结在一起的方法(所谓的层叠方法),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其中在设置到基带(热敏带等)的打印接受带层(热敏层等)上进行打印的方法(所谓的不进行粘结的非层叠型)。
此外,尽管以上与示例性场景联系起来进行描述,在该场景中,基带101围绕卷轴件102a而卷绕形成第一卷102,却该第一卷102设置在盒子7内,且因此基带101从盒子7馈送出来,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作出如下的布置。即,较长长度或矩形的带或片(包括在从卷中供给之后被切割成适当长度的带子)堆叠(例如,平放并分层为盘形)在预定的外壳部分中,以形成盒子。然后将盒子安装到设置在标签产生设备上的盒子固定器。然后,从外壳部分供给或馈送带或片,并且进行打印或写入以产生打印标签L。
此外,也可采用以下构造:上述的卷直接可拆卸地装入标签产生设备侧;或者长的、扁平纸状或条状带或片一次一片地从标签产生设备外侧通过预定的馈送机构移动,并且供给至标签产生设备之内。此外,卷的结构并不限于可与标签产生设备的主体拆卸开的类型(诸如盒子7),而是第一卷102可设置成不可与设备主体侧拆卸开的所谓安装型或一体型。在这些情况中的每一种情况下,也可实现相同的优点。
注意,以上诸如图4的各图中所示的箭头表示信号流的示例,但信号流方向并不限于此。
还要注意,本发明并不限于图7、图8、图9等的流程图中所示的程序,且可对其进行程序添加和删除以及次序改变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此外,除了先前所述之外,还可适当组合利用根据相应实施例和示例性改型的方法。

Claims (20)

1.一种打印标签编辑设备(118),包括:
操作装置(118b),所述操作装置用于使操作者能够编辑将要由打印装置(23)打印在打印接受带(103)上以产生打印标签的打印内容;
显示装置(118a),所述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将要由所述打印装置(23)打印在所述打印接受带(103)上的打印图形;
基准位置确定装置(S110),所述基准位置确定装置用于基于目标区域(So)的预设位置来确定所述目标区域(So)在可打印区域(Sp)内的第一基准位置是否存在,所述目标区域(So)包括所述打印装置(23)在所述打印接受带(103)上的所述可打印区域(Sp)内的打印目标;以及
目标重置装置(S36),所述目标重置装置用于在已经通过所述基准位置确定装置(S110)确定存在所述第一基准位置且已经通过所述操作装置(118b)进行放大或缩小所述打印目标的缩放操作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所述第一基准位置作为标准来缩放和重置所述目标区域(So)。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标签编辑设备(118),还包括缩放确定装置(S30),所述缩放确定装置用于确定是否通过所述操作装置(118b)进行了所述打印目标的所述缩放操作;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重置装置(S36)在所述基准位置确定装置(S110)已经确定存在所述第一基准位置且所述缩放确定装置(S30)已经确定进行了所述缩放操作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所述第一基准位置作为标准来缩放和重置所述目标区域(So)。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标签编辑设备(118),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目标是文本;以及
所述缩放确定装置(S30)作为所述缩放操作确定是否已通过所述操作装置(118b)沿垂直或水平方向放大或缩小了所述文本,或者是否已改变了字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标签编辑设备(118),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目标是图示或图形;以及
所述缩放确定装置(S30)作为所述缩放操作确定是否已通过所述操作装置(118b)沿垂直或水平方向放大或缩小了所述图示或所述图形。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标签编辑设备(118),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目标区域(So)的角部位置与所述可打印区域(Sp)的特定角部(Lu、Ld、Ru、Rd)的位置匹配的情况下,所述基准位置确定装置(S110)将所述目标区域(So)的角部定义为所述第一基准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标签编辑设备(118),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目标区域(So)的角部位置与所述可打印区域(Sp)的特定角部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在预定第一阈值内的情况下,所述基准位置确定装置(S110)将所述目标区域(So)的角部定义为所述第一基准位置。
7.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标签编辑设备(118),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装置(118b)配置成独立于对通过所述基准位置确定装置(S110)确定的所述第一基准位置的决定而设置所述目标区域(So)在所述可打印区域(Sp)内进行缩放的第二基准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标签编辑设备(118),其特征在于,以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选择性地进行编辑,所述目标重置装置(S36)通过使用由所述基准位置确定装置(S110)确定的所述第一基准位置作为标准以所述第一模式缩放和重置所述目标区域(So),所述目标重置装置(S36)通过使用由所述操作装置(118b)设置的所述第二基准位置作为标准以所述第二模式缩放和重置所述目标区域(So)。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印标签编辑设备(118),其特征在于:
在包括所述目标区域(So)的外边缘的边线与包括所述可打印区域(Sp)的外边缘的特定边线匹配的情况下,所述基准位置确定装置(S110)将包括所述目标区域(So)的外边缘的所述边线定义为所述第一基准位置;以及
所述目标重置装置(S36)在所述基准位置确定装置(S110)已将包括所述目标区域(So)的外边缘的所述边线定义为所述第一基准位置且所述操作装置(118b)已经设置所述第二基准位置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第三基准位置作为标准来缩放和重置所述目标区域(So),所述第三基准位置基于所述第一基准位置和所述第二基准位置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标签编辑设备(118),其特征在于:
在包括所述目标区域(So)的外边缘的边线与包括所述可打印区域(Sp)的外边缘的特定边线之间的距离在预定第二阈值内的情况下,所述基准位置确定装置(S110)将包括所述目标区域(So)的外边缘的所述边线定义为所述第一基准位置。
11.一种能够由计算机读取的记录介质,所述记录介质记录供计算装置(130)执行步骤的程序,所述计算装置(130)包括在具有操作装置(118b)的打印标签编辑设备(118)内,所述操作装置(118b)用于使操作者能够编辑将要由打印标签产生设备(1)的打印装置(23)打印在打印接受带(103)上的打印内容,所述步骤包括:
基准位置确定步骤(S110),所述基准位置确定步骤用于基于目标区域(So)的预设位置来确定所述目标区域(So)在可打印区域(Sp)内的第一基准位置是否存在,所述目标区域(So)包括所述打印装置(23)在所述打印接受带(103)上的所述可打印区域(Sp)内的打印目标;以及
目标重置步骤(S36),所述目标重置步骤用于在已经通过所述基准位置确定步骤(S110)确定存在所述第一基准位置且已经通过所述操作装置(118b)进行放大或缩小所述打印目标的缩放操作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所述第一基准位置作为标准来缩放和重置所述目标区域(So)。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记录介质,所述步骤还包括缩放确定步骤(S30),所述缩放确定步骤用于确定是否通过所述操作装置(118b)进行了所述打印目标的所述缩放操作;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重置装置(S36)在所述基准位置确定步骤(S110)中已经确定存在所述第一基准位置且在所述缩放确定步骤(S30)中已经确定进行了所述缩放操作的情况下通过使用所述第一基准位置作为标准来缩放和重置所述目标区域(So)。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目标是文本;以及
在所述缩放确定步骤(S30)中作为所述缩放操作确定是否已通过所述操作装置(118b)沿垂直或水平方向放大或缩小了所述文本,或者是否已改变了字体。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印目标是图示或图形;以及
在所述缩放确定步骤(S30)中作为所述缩放操作确定是否已通过所述操作装置(118b)沿垂直或水平方向放大或缩小了所述图示或所述图形。
15.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目标区域(So)的角部位置与所述可打印区域(Sp)的特定角部(Lu、Ld、Ru、Rd)的位置匹配的情况下,在所述基准位置确定步骤(S110)中将所述目标区域(So)的角部定义为所述第一基准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目标区域(So)的角部位置与所述可打印区域(Sp)的特定角部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在预定第一阈值内的情况下,在所述基准位置确定步骤(S110)中将所述目标区域(So)的角部定义为所述第一基准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使所述操作装置(118b)能够独立于对在所述基准位置确定步骤(S110)中确定的所述第一基准位置的决定而设置所述目标区域(So)在所述可打印区域(Sp)内进行缩放的第二基准位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还包括使操作者能够以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选择性地进行编辑的步骤,在所述目标重置步骤(S36)中通过使用在所述基准位置确定步骤(S110)中确定的所述第一基准位置作为标准以所述第一模式缩放和重置所述目标区域(So),在所述目标重置步骤(S36)中通过使用由所述操作装置(118b)设置的所述第二基准位置作为标准以所述第二模式缩放和重置所述目标区域(So)。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在包括所述目标区域(So)的外边缘的边线与包括所述可打印区域(Sp)的外边缘的特定边线匹配的情况下,在所述基准位置确定步骤(S110)中将包括所述目标区域(So)的外边缘的所述边线定义为所述第一基准位置;以及
在所述目标重置步骤(S36)中,在所述基准位置确定步骤(S110)中已将包括所述目标区域(So)的外边缘的所述边线定义为所述第一基准位置且所述操作装置(118b)已经设置所述第二基准位置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第三基准位置作为标准来缩放和重置所述目标区域(So),所述第三基准位置基于所述第一基准位置和所述第二基准位置设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在包括所述目标区域(So)的外边缘的边线与包括所述可打印区域(Sp)的外边缘的特定边线之间的距离在预定第二阈值内的情况下,在所述基准位置确定步骤(S110)中将包括所述目标区域(So)的外边缘的所述边线定义为所述第一基准位置。
CN200910170567.2A 2008-09-10 2009-09-10 打印标签编辑设备 Active CN1016707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32315 2008-09-10
JP2008232315A JP4582359B2 (ja) 2008-09-10 2008-09-10 印刷ラベル編集装置
JP2008232315 2008-09-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70713A true CN101670713A (zh) 2010-03-17
CN101670713B CN101670713B (zh) 2015-11-25

Family

ID=41786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0567.2A Active CN101670713B (zh) 2008-09-10 2009-09-10 打印标签编辑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67091B2 (zh)
EP (1) EP2172848A3 (zh)
JP (1) JP4582359B2 (zh)
CN (1) CN101670713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9469A (zh) * 2010-07-21 2012-02-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3345738A (zh) * 2013-06-04 2013-10-09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感兴趣区域的对象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543968A (zh) * 2012-06-21 2014-01-29 桑福德有限合伙公司 标签打印设备
CN104063190A (zh) * 2013-03-19 2014-09-24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数据处理装置、具有该处理装置的打印装置及数据处理方法
CN110091630A (zh) * 2018-01-31 2019-08-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编辑设备、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和打印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65041B (zh) * 2011-08-31 2014-12-2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双面粘合剂带、带盒和双面粘合剂带的生产方法
JP7206896B2 (ja) * 2018-12-24 2023-01-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ム、端末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8019A (ja) * 1992-07-13 1994-02-10 Ricoh Co Ltd 複写装置
US20060103667A1 (en) * 2004-10-28 2006-05-18 Universal-Ad. Ltd.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code for automatic reize of product oriented advertisements
CN1828581A (zh) * 2006-04-14 2006-09-06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文字内容适应矩形文字框的排版方法
EP1804173A1 (en) * 2004-09-28 2007-07-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abel creation apparatus and program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41411A3 (en) 1983-11-04 1988-06-08 Kroy Inc. Lettering apparatus
JP2565047B2 (ja) * 1991-12-26 1996-12-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印刷装置
CA2107746A1 (en) 1992-10-06 1994-04-07 Masahiko Nunokawa Tape printing device and tape cartridge used therein
JPH0793308A (ja) * 1993-09-27 1995-04-07 Brother Ind Ltd 文書処理装置
US6088027A (en) 1998-01-08 2000-07-11 Macromedi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reen object manipulation
EP1089163B1 (en) * 1999-09-30 2003-04-2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Data processing for arranging text and image data on a substrate
JP2001278517A (ja) 2000-03-31 2001-10-10 Brother Ind Ltd ロールシートの残量検出装置及びロールシートの残量検出方法
US7168038B2 (en) 2001-08-01 2007-01-23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caling and repositioning drawings
JP2003241359A (ja) 2001-12-13 2003-08-27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レイアウト処理装置、レイアウト処理方法、および記録媒体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US7339598B2 (en) * 2003-07-11 2008-03-04 Vistaprint Technologie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product design
US7675528B2 (en) * 2003-11-14 2010-03-09 Vistaprint Technologies Limited Image cropping system and method
JP2005224944A (ja) * 2004-01-13 2005-08-25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2005203851A (ja) * 2004-01-13 2005-07-28 Murata Mach Ltd 画像読取装置
US7843466B2 (en) 2005-07-29 2010-11-30 Vistaprint Technologies Limited Automated image framing
JP2007094806A (ja) * 2005-09-29 2007-04-12 Victor Co Of Japan Ltd 画像表示方法、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
JP4793000B2 (ja) * 2006-02-01 2011-10-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データ編集装置及び印刷データ編集プログラム
US8166390B2 (en) 2006-02-15 2012-04-24 Microsoft Corporation Figure sizing and positioning on dynamic pages
JP2008080588A (ja) * 2006-09-27 2008-04-10 Brother Ind Ltd 2次元コード印刷装置
US8971667B2 (en) 2006-10-23 2015-03-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igital image auto-resizing
JP2008273026A (ja) * 2007-04-27 2008-11-13 Brother Ind Ltd ラベル編集装置及びラベル作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8019A (ja) * 1992-07-13 1994-02-10 Ricoh Co Ltd 複写装置
EP1804173A1 (en) * 2004-09-28 2007-07-04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abel creation apparatus and program
US20060103667A1 (en) * 2004-10-28 2006-05-18 Universal-Ad. Ltd. Method, system and computer readable code for automatic reize of product oriented advertisements
CN1828581A (zh) * 2006-04-14 2006-09-06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文字内容适应矩形文字框的排版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9469A (zh) * 2010-07-21 2012-02-0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2339469B (zh) * 2010-07-21 2015-11-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3543968A (zh) * 2012-06-21 2014-01-29 桑福德有限合伙公司 标签打印设备
CN104063190A (zh) * 2013-03-19 2014-09-24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数据处理装置、具有该处理装置的打印装置及数据处理方法
CN104063190B (zh) * 2013-03-19 2017-06-30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数据处理装置、打印装置、数据处理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3345738A (zh) * 2013-06-04 2013-10-09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感兴趣区域的对象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3345738B (zh) * 2013-06-04 2016-08-17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感兴趣区域的对象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0091630A (zh) * 2018-01-31 2019-08-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编辑设备、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和打印设备
CN110091630B (zh) * 2018-01-31 2021-10-2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编辑设备、非暂时性存储介质和打印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060919A1 (en) 2010-03-11
JP2010066983A (ja) 2010-03-25
CN101670713B (zh) 2015-11-25
EP2172848A2 (en) 2010-04-07
JP4582359B2 (ja) 2010-11-17
EP2172848A3 (en) 2011-06-22
US8467091B2 (en) 2013-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0713B (zh) 打印标签编辑设备
JP5319657B2 (ja) テーププリント装置
US10093089B2 (en) Printed matter producing device
JP5392542B2 (ja) テープ印刷装置、切断印を有した印刷物の作成方法、切断印を有した印刷物の作成プログラムが記憶された記憶媒体
CN1549980B (zh) 文本编辑设备和文本编辑方法
JP2019130891A (ja) 編集装置、編集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装置
US8894307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control program for printing apparatus
JP6183778B2 (ja) ラベル作成用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ラベル作成用処理方法
US20220169045A1 (en) Printer, control method of printer,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JP7354618B2 (ja) 印刷制御装置
US2006013458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braille information, process sheet,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JP4056241B2 (ja) テープ印字装置
JP5240512B2 (ja) テープ印刷装置
JP2010214787A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JP2014188728A (ja) 印刷装置
JP5212825B2 (ja) 印字ラベル作成装置
JP2010184356A (ja) テープ印刷装置、分割ラベルの作成方法、分割ラベルの作成プログラムが記憶された記憶媒体
JP3587181B2 (ja) テープ状ラベル作成装置
JP7486053B2 (ja) 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装置
JP5212726B2 (ja) テープ印刷装置、ラベルの作成方法、ラベルの作成プログラムが記憶された記憶媒体
JP3254653B2 (ja) テープ印刷装置
JP2008126648A (ja) 印字装置及び印字方法
JP2014184601A (ja) 印刷装置、該印刷装置における印刷方法、および、該印刷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23034827A (ja) プログラム
JP2010064274A (ja) テープ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