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68459A - 具有改良的接触表面的烹饪用器具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改良的接触表面的烹饪用器具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68459A
CN101668459A CN200880013788A CN200880013788A CN101668459A CN 101668459 A CN101668459 A CN 101668459A CN 200880013788 A CN200880013788 A CN 200880013788A CN 200880013788 A CN200880013788 A CN 200880013788A CN 101668459 A CN101668459 A CN 1016684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inserts
zone
contact surface
di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13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若色兰·博纳尔
克里斯托夫·让德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B SA
Original Assignee
SEB S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B SA filed Critical SEB SA
Publication of CN101668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684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2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e.g. heavy bottoms with copper inlay or with insulating in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okers (AREA)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 Frying-Pans Or Fry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烹饪用器具包括局部地定出所述器具的底部的金属盘,其中所述盘镶衬有附加的嵌件(1a),所述嵌件用比所述金属盘的金属更硬的金属制成,并且通常利用定义出公/母式接合部(231,310)的孔或齿而接附至所述盘。环绕所述嵌件(1a)的开孔或开齿区域(231)的是外围接触表面区域(25),其设置成更低、为连续实心体、采取冠状形状、并且以所述更硬的金属制成。所述嵌件以平板状或帽状的形式被嵌入到所述盘中。

Description

具有改良的接触表面的烹饪用器具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烹饪用器具,该烹饪用器具的底部在其下外表面处具有至少一个附加的金属嵌件,该金属嵌件至少部分地覆盖该底部。该器具(包括其底部)通常由软金属(例如铝)构成。本发明还涉及制造这种器具和/或其具有附加的金属嵌件的底部的方法。
在本申请中,术语“金属”包括金属和金属合金。
从EP-A-0960667可知一种烹饪用器具,其包括:
-金属锅(盘),其局部地定出该器具的下底部,其中所述盘(锅)沿垂直于该底部的截面具有开齿(toothed)区域,
-以及至少一个附加的底部嵌件,该底部嵌件镶衬在所述金属盘的下面,且至少局部地位于器具底部的位置,该嵌件具有可见的下表面,该嵌件使用比金属盘的金属更硬的金属制成,且部分性地具有至少一个穿孔区域或开齿区域,该区域通过公/母匹配接合部而与所述金属盘的开齿区域相接附。
“齿”指的是金属板的压折或拉伸部分,其定出形成在底部之下的多个衬垫,从而当它们被放在支撑物上时实现断续式支撑。
这些“齿”或衬垫,像可能在嵌件中做出的孔一样,通常沿着同心圆排布。
如果嵌件被穿孔,则使用金属盘的软金属填充孔。
有这样一些不同的缺点可被注意到:
-嵌件/“软”底部接附在本质上与紧固或夹卡(crimping)相似(像被镶嵌的石头一样),
-这种接附是不完善的;在下表面中,容纳嵌件的软底部需被预拉伸,
-孔可能未完全被填充,
-如果软填充材料从附加的嵌件的下平面伸出,则与例如玻璃陶瓷板的接触将会有刮擦玻璃陶瓷板的风险(特别是当软材料是铝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所有或部分这些缺点。另一个目的是避免出现与制造方法或使用有关的不完善性,或避免在软金属/附加的嵌件界面处出现另外的异物,避免进一步引起在脆弱表面上的刮擦的风险和/或避免出现表面接触缺陷。
实际上,当器具被放置时,具有不完善性冒有如下风险:导致产生稳定性缺陷和/或软金属在支撑物上的沉积的缺陷。
而且,在硬金属嵌件具有允许器具经适当发生器通过感应而被加热的功能的情况下,穿过嵌件的孔的数目越大,通过感应来加热的效率受到削弱的风险也将越大。
为了至少限制所有或部分这些缺点,且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根据一个特点,本发明提出将环绕在附加的底部嵌件的穿孔区域或开齿区域周围的区域设置得更低,从而定出用更硬金属制成的外围连续实心冠状接触表面。
因此,有利地提供的是,该接触表面区域围绕所述公/母匹配接合部覆盖盘的底部,且具有下表面,下表面的全部或部分相对于所述穿孔区域或开齿区域的下限和/或所述金属盘的开齿区域的下限来说至少稍微更低。这样,被施加在支撑元件上的烹饪用器具的压力(支撑)将集中在那里。
而且,要推荐的是,所述“外围接触表面区域”,沿着连接底部中心和底部的外围边缘的直线,应当具有比将两个连续的齿分开的最短距离(d1)大的宽度(下文为L)。
下文还提出了两种制造方法。至少在附加的嵌件包含穿孔的情况下,它们可被用来获得前述器具。作为补充或作为选择,使用这些方法已可制造特别是用于烹饪用器具的底部。
一旦获得了这种加强的、稳定的且不是非常有破坏性的底部,即可制造器具的剩余部分。为此,本文提出继续使软金属的原材块体在压力下形变直到形成器具的侧壁。
现将在以下作为非限制性实施例给出的实施方式中介绍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细节。
通过应用本发明,考虑到了进一步改善器具底部的热学性质和力学性质的可能性,包括在要被附加的涂层的感应加热或高温烘焙过程中改善,或进一步在重复的热冲击过程中改善,该涂层例如是通常被提供在特别是底部的内表面的抗粘涂层(脱离问题、起泡)。
在以下用于支持实施例的附图中:
图1显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烹饪用器具的垂直于底部的截面示意图,
图2和图3分别更宽广地显示本发明的器具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实施方式的相同视图;其中的部件、区域、装置......使用了与在图1中的标记相同的标记在图上标出,但分别被提供有符号(’)和引号(”),
图4显示具有至少一个局部开齿底部的替代性器具的相同截面图,
图5a、5b、5c和图6a、6b、6c显示应用可被用在本发明范围内的两种制造方法的步骤,
图7显示图2的仰视图,
图8显示图1的器具的实际上弯曲的底部。
在本说明书中,任何通常包括至少一个把手和一个容纳要被加热或烹调的配制品的(凹形的)盘的烹调用产品都被称为“烹饪用器具”。盘的底部是敏感部分,因为它最受来自合适来源的热的影响。煎锅、炖锅......都是跟此相关的。
在图1-3中,烹饪用器具1、1’、1”包括硬金属部分1a、1a’、1a”和软金属部分1b、1b’、1b”。这两个部分被组装在器具下方,以形成性能得到增强的底部。
部分1a、1a’、1a”可为不锈钢制成,部分1b、1b’、1b”可为铝制成。
部分1b、1b’、1b”优选为如图所示的单件,并具有横向底壁21、21’、21”,侧壁3、3’、3”由该横向底壁往上伸展。它具有凹形的盘状。
底壁的至少一个部分在其下面镶衬有硬金属部分1a、1a’、1a”,该硬金属部分呈现为穿孔的底部嵌件。
在图1中,嵌件1a具有由接触表面区域25环绕的中心区域23,烹饪用器具1可通过接触表面区域25而支承在支撑物上。接触表面区域25是连续实心的(即,此处无任何孔)并且是冠状的。
中心区域23由孔230完全横越(cross),孔230被配合填充有底壁21的软金属以便于装配。这些孔在一个或多个区域中规则分布或不规则分布,通常是沿着几个半径分布,这些半径可以是同中心的,并且开始于接近金属板1a的中心处(关于这点可参见图2和图3)。
因此,提供了可见的下表面11a的嵌件1a在图1中以截面图显示出至少一个穿孔区域231,该穿孔区域231通过公/母匹配接合而与金属盘1b的开齿区域210配装在一起。
围绕区域210的全部或部分的是连续的实心区域211,该区域211的下面覆盖或镶衬有外围接触表面区域25。
为了使器具1施加在其支撑元件上的压力向着接触表面区域25集中,接触表面区域25具有这样的下表面,该下表面的全部或部分相对于区域231和区域210的最低点(1)至少稍微更低(d)。因此,应当理解的是,图1、2、3中的器具底部的图示是以放大比例示出的,且实际上不具有平坦的下表面(例如在图1中的11a),而是具有弯曲的或凹进的表面,以保证得到如在图8的、接触表面区域25之下的位置(在图8中弯曲部被夸大)。
例如,如果孔230未被完全填充以底壁21的软金属,则防护高度(d)相对于穿孔区域231的单独下端界限来说将会增加。
在图8中,连接底部中心和底部的外围边缘27的直线被标记为25a。
沿着该直线(即,沿着垂直于底部并含有该直线的截面),外围接触表面区域25具有比将区域210的两个连续齿210a、210b分开的最短距离(d1)大的宽度(L)。
优选地,该宽度(L)将大于或等于金属盘的外齿(210c’)的内限12和内齿(210a’)的外限11之间的宽度(L’),外齿(210c’)和内齿(210a’)由至少一个第三齿(210b’)分开;即,通常为约7mm,参见图2。
这样就可以实现支承/接附/感应生成的折衷(induction yieldcompromise)。
为了保证防护高度(d),从而相对它(它们)将底部的所述下表面11a的至少一部分(此处为外围接触表面区域25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得更低,穿孔区域231(此处为从中心直到其接触表面区域25的整个底部金属板)沿着弯曲的下表面100a延伸,下表面100a是向下凹的(此处与l相重叠)。
为了将部分1a、1a’、1a”与1b、1b’、1b”最好地连接在一起,有利的是,附加的底部嵌件在区域29、29’、29”中也被接合(嵌入)到金属盘中,该区域29、29’、29”远离接触表面区域25和所述更靠中心的公/母匹配接合部(例如图1中的210a、231和图3中的210”、231”),并从它们回退(set back)设置。
有利的是,匹配公/母匹配接合部的这个区域(例如29)位于接触表面区域(例如25)的外围之外和被接触表面区域覆盖的盘的表面(例如211)之外。
在图1中,区域29接纳了接附部31向盘1b的接附,接附部31外围地延伸接触表面区域25,与嵌件1a构成单件,并界定出相对此区域25回退设置的边缘。
该边缘31在外部围绕区域25,区域25连接有加强压折部33,该边缘31具有使用盘1b的金属配合填充的孔310,从而实现前述的匹配区域29的公/母匹配接合。
压折部33以一定角度向外倾斜。
在图2和图3中,烹饪用器具因而也具有与外围接触表面区域25’、25”和附加的底部嵌件1a’、1a”构成单件的接附部31’、31”,附加的底部嵌件1a’、1a”可具有与嵌件1a相同的前述特征-具有底部21’、21”的盘1b’、1b”对应于具有底部21的盘1b-只是接附部31’、31”为部分1a’、1a”界定出凸起的外围边缘35’、35”,在那里有公/母匹配接合部用于将该部分保持在金属盘的底部1b’、1b”中(下方),保持的区域因而回退位于所述接触表面区域25’、25”之后。
在图2中,用于保持的公/母匹配接合部29’包括孔310’,该孔310’穿过接附部31’并被配合填充有盘的金属。孔310’位于弯曲部(此处在半径中)。
在图1和图2中,凸出的外围部分35、35’仅被嵌入盘的边界,因而是完全可见的。在图1中,该部分在其底部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连接边缘35’和区域25’并被孔310’穿过。在图1中,所述凸起部分35界定出穿孔的外侧外围边缘31。
在图3中,压折的弯曲外围边缘35”的末端在盘1b”中,因而它被嵌入、接合在其中。
在对应用本发明有用的、但不是不可缺少的特征中,将被注意到的是:
-区域25、25’、25”可能至少是球状平坦的,
-该实心接触表面区域是连续的冠状物;该冠状物可有几个部分,
-连续实心区域可包围盘1b、1b’、1b”的开齿区域210、210’、210”,
-接附部31、31’、31”与嵌件构成单件,接触表面区域同样与嵌件构成单件;否则,接附部可被用来接附接触表面区域,例如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嵌件的中心部分被进一步地嵌入,但这使制造复杂化,
-附加的嵌件1a、1a’、1a”可不包括穿孔区域231、231’、231”-或者只有一个或多个这样的区域-但是,作为替代或补充,包括至少一个如图4所示的开齿的公/母式接合区域,
-底部金属板的穿孔区域或开齿区域和/或下方覆盖有该金属板的金属盘的开齿区域,沿着弯曲的下表面(向下凹的)延伸;关于该特征,可提供肩部(例如向下压折部)。
在图4中,241d显示出与盘10b的开齿区域210d配合的嵌件10a的开齿的公/母匹配接合区域,该嵌件在盘10b的下方被变平,其接触表面区域25d较低。这在接附方面表现得较不好,但有益于感应。
更特别地提出两种制造方法以获得所图示的烹饪用器具,或至少一个用于该器具的底部。实际上,稍后将说明的是,一方面可单独获得底部,另一方面特别是在获得底部之后可生产器具的剩余部分。
下文中,嵌件1a、1a’或1a”是单件,且是穿孔的而不是开齿的,对开齿型解决方案的修改(参见例如图4)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能力范围内的,孔的填充随后可被齿间的台阶的填充来代替。可预期到同时具有穿孔解决方案和开齿解决方案。
这已根据在图5a和图5b中图示的第一种方法被详细说明,其中执行了以下的步骤:
第一步一方面开始于非预加工的原材块体37(轻金属,或者是轻合金),另一方面开始于所需得到的嵌件。
该嵌件已经是穿孔的(和/或开齿的),如前所述,它必须是这样的。
让我们认为这是图3的嵌件1a”。通常(参见图5a),最初具有凹形的嵌件(被称为冒状物),嵌件使用比块体37的金属或金属合金更硬的金属或金属合金制成,且在其中心部分具有通孔230”。这些孔被沿着与实心区域25”连续的半径并围绕该半径定位,实心区域25”的宽度(L)大于将该中心部分的孔的两个平均连续半径分开的最短距离(d1)。因此,实心区域在其周边上由凸起的外围边缘35”形成边界。
该凹形的金属板和块体随后在压力下被彼此相对地施压(见图5b),直到:
-通过迫使金属或软合金填充凹进处41和金属板的所述孔230”,金属或软合金在压力下(通过按压)被向后推,金属板的凸起的外围边缘通过将其末端嵌入块体中而接合(被嵌入)到块体材料中,这在图3中也看到,并且
-因此,所述实心区域25”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中心部分的孔的最低点被设置得至少稍微更低(d),以产生所获得组件的预期的支撑用实心外围接触表面区域。
通常,如图5a所示,如果外围边缘35”最初是垂直的,当在压力下对冒状物和块体施压时,外围边缘35”可能向内和/或向外变形,它将相对嵌件的中心部分以一定角度被定位(图5b)。这可增强接附性。
根据在图6a、6b中图示的第二种方法,另一方面该方法将按以下进行以特别地获得图1和图2的解决方案。
让我们设想我们试图获得图1的解决方案:我们再一次一方面开始于非预加工的原材块体37(轻金属,或者是轻合金),另一方面开始于所所需得到的嵌件。
嵌件已被穿孔(或开齿),如前所述,它必须是这样的。此时,它仍然是平坦金属板的状态,或者已经如图6a那样稍微弯曲因而具有前述空腔,以提供所寻求的更低位置(d)(如已说明的,具有相同用途的外围肩部形状也可通过推理而被预计到)。中心部分的孔230可沿着与实心区域25连续的半径(因而围绕半径)被定位,实心区域的宽度(L)大于(d1)。此处,该区域25本身在其周边上被孔310环绕,孔310可规则分布,并且所有的孔都沿着相同的半径分布。但是区域25可仅被孔310不规则地环绕。
如前所述,该金属板和块体37随后将在压力下被彼此相对地施压(往往通过挤压)(参见图6b),直到:
-软金属(合金)在压力下被从块体向后推,通过变形迫使它让所述金属板1a嵌入在表面并填充(所有的)它的孔,
-通过在嵌件中产生压折部33,金属板在所述实心区域的外围被朝着块体压折(因而在区域25的外围和外边缘250之间),该压折部相对中心部分23以一定角度被定位且产生边缘31,边缘31在外部围绕它,因而像整个嵌件一样被接合到块体37的边界中(也参见图1),
-因而所述实心区域25的前述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也相对于中心部分的孔230的最低点被设置得至少稍微更低,如已经说明的,以产生所寻求的接触表面区域降低。
有利的是,压折部33被产生在所述区域25和外围孔310之间,因而后者位于边缘的位置。
根据图2的替代形式,凸起的外侧外围边缘35’将仅被压折一次,以被嵌入到块体的边界中,位于连接圆弧中的外围孔310’有利于良好的接附,而不妨碍支撑。
图5a、5b和图6a、6b还图示出:施加在每个嵌件和块体37之间的压力自然地导致该块体的变形,该块体最终呈现出底部(此处为21或21’)的形状。
如图所示,除该步骤之外进一步提供的是,块体在压力下的变形将被有利地持续,直到形成侧壁(图5c中的3和图6c中的3”),因而与底部形成单件。
关于前述在被保持的嵌件与块体37之间的压力施加,块体37将优选被进行冷精压,冷精压的压力可达到2000吨。为通过在凹模和冲模之间冲压而制造作好准备,包括对于边缘(skirt)形成以轻金属制成的侧壁。或者,可以采取变薄旋压以制造侧壁。
关于用于嵌件接合的拉伸部的高度,有利的是,它将至少等于该嵌件的厚度。
关于制造接触表面区域使得其下表面在底部的剩余部分的下方,一旦制造出具有例如直接是弯曲形状的嵌件(或金属板),或稍后在嵌件和软金属块体之间产生压力的过程中,或者甚至当器具的侧壁被形成时,或者甚至在后续重做的时候,通过施加在该底部上的压力,底部可嵌入嵌件中。已知有不同的技术。
而且,如果嵌件是穿孔的,关于所制造的公/母匹配接合部的类型,如在EP-A-688525中教导的,特别可以采用具有唇部的孔。
还将回想到的是,本发明包括具有穿孔区域和开齿区域的嵌件解决方案。
在图7中,涉及图2的半个截面图(截面II-II)的仰视图,显示孔或中心孔210’与宽度为L的未穿孔外围接触表面25’和最外部的补充接附孔310’呈同中心构造。附加的更硬的嵌件1a’的外围在35’处中断,软底部1b出现在35’和37之间的外围冠状物的位置和填充孔(210’、310’)的位置。

Claims (18)

1.一种烹饪用器具(1、1’、1”),包括:
-局部地定出所述器具的下底部的金属盘(1b、1b’、1b”、10b),其中所述盘沿着垂直于该底部的截面具有开齿区域(210、210”、210d),
-以及至少一个镶衬在所述金属盘下的附加的底部嵌件(1a、1a’、1a”、10a),其至少局部地位于器具底部的位置中,所述嵌件具有可见的下表面,所述嵌件用比所述金属盘的金属更硬的金属制成,并且沿着所述截面具有至少一个开齿区域(231、231”、241d),该开齿区域(231、231”、241d)通过公/母匹配接合部(230、2330”、210a、210a’)而与所述金属盘的开齿区域(210、210”、210d)接附,用所述更硬的金属制成的冠状的连续实心外围接触表面区域(25,25’,25”,25d)环绕开齿区域(231、231”、241d)被设置得较低,其特征在于,沿着连接底部的中心和所述底部的外围边缘(27)的直线(25a),所述外围接触表面区域(25、25’、25”、25d)的宽度(L)大于将两个连续齿(210、210”、210d)分开的最短距离(d1)。
2.一种烹饪用器具(1、1’、1”),包括:
-局部地界定出所述器具的下底部的金属盘(1b、1b’、1b”、10b),其中所述盘沿着垂直于该底部的截面具有开齿区域(210、210”、210d),
-以及至少一个镶衬在所述金属盘下的附加的底部嵌件(1a、1a’、1a”、10a),其至少局部地位于器具底部的位置中,所述嵌件具有可见的下表面,所述嵌件用比金属盘的金属更硬的金属制成,并且沿着所述截面具有至少一个穿孔区域(231、231”、241d),该穿孔区域(231、231”、241d)通过公/母匹配接合部(230、230”、210a、210a’)而与所述金属盘的开齿区域(210、210”、210d)接附,用所述更硬的金属制成的冠状的连续实心外围接触表面区域(25,25’,25”,25d)环绕所述穿孔区域(231、231”、241d)设置,其特征在于,沿着连接底部的中心和所述底部的外围边缘(27)的直线(25a),所述外围接触表面区域(25、25’、25”、25d)设置的较低且其宽度(L)大于将两个连续齿(210、210”、210d)分开的最短距离(d1)。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烹饪用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接触表面区域(25、25’、25”、25d)与所述附加的底部嵌件(1a、1a’、1a”、10a)构成单件。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烹饪用器具,其特征在于,用硬金属制成的所述嵌件(1a,1a’,1a”,10a)适合于通过感应加热器具。
5.如权利要求3或3和4所述的烹饪用器具,其特征在于,在位于与所述外围接触表面区域(25、25’、25”、25d)和所述公/母匹配接合部(230、230”、210a、210a’)隔开一段距离并且从它们回退的区域中,所述附加的底部嵌件被局部地嵌入(29、29’、29”)所述金属盘(1b)中。
6.如权利要求3或3和4所述的烹饪用器具,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外围接触表面区域(25、25’、25”、25d)的外围和由其覆盖的盘的表面以外、并与所述公/母匹配接合部(230、230”、210a、210’)隔开一段距离并且从其回退的区域中,所述附加的底部嵌件被补充性地局部嵌入(29、29’、29”)所述金属盘中。
7.如权利要求3或3和4至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烹饪用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接触表面区域(25、25’、25d)延伸以利用和附加的底部嵌件(1a、1a’、10a)构成单件的接附部分(31、31’)外围地接附至所述金属盘,所述接附部分定出相对于所述外围接触表面区域(25、25’、25d)回退设置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具有用金属盘(1b、1b’、10b)的金属配合填充的孔(310、31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用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外围部(31’)仅嵌入到盘(1b’)的边界中,并且在其底部具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被使用金属盘的金属配合填充的孔(310’)穿过。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用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外围部定出外部外围边缘(31),其中孔(310)被金属盘(1b)的金属配合填充。
10.如权利要求3或3和4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烹饪用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接触表面区域(25”)延伸以利用和附加的底部嵌件(1a”)构成单件的接附部分(31”)外围地接附至所述金属盘(1b”),所述接附部分定出压折边缘(35”),压折边缘的末端嵌入在所述块体的材料中,并且所述压折边缘相对于嵌件的中心部分以一定角度定位(参见图5b和图5c)。
11.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烹饪用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接触表面区域(25、25’、25”、25d)沿着垂直于所述底部并含有连接该底部中心与其外围边缘(27)的直线的所述截面所具有的宽度(L)大于或等于金属盘的齿(210)的外齿(210c’)的内限和内齿(210a’)的外限之间的宽度(L’),所述外齿(210c’)和内齿(210a’)被至少一个第三齿(210b’)分开。
12.一种适合用来获得如权利要求2或2和3至11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烹饪用器具的制造方法,所述器具的金属嵌件(1a、1a’、1a”、10a)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穿孔区域(231、231”、241d),或至少一个烹饪用器具底部,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提供用轻金属或轻金属合金制成的未穿孔的原材块体(37),
-提供用比所述块体更硬的金属或金属合金制成的凹形嵌件(1a”),该嵌件在其中心部分具有横越它的孔(230”),所述孔沿着连续的半径定位,围绕这些孔的实心区域(25”)沿着连接嵌件(1a)的中心和其外围(27)的直线(25a)所具有的宽度(L)大于将该中心部分的两个连续的孔的半径(230”)分开的最短距离,所述实心区域(25”)的边界由凸起的外围边缘(35”)界定,
-在压力下使凹形的金属板与所述块体彼此相对地施压,直到:
*在压力的推动下迫使所述块体(37)的金属或软合金填充所述嵌件的凹进处和所述孔(230”),所述嵌件的凸起的外围边缘(35”)接合到所述块体的材料中,同时其末端也嵌入到其中,以及
*所述实心区域(25”)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1b,1b’,1b”)相对于中心部分的孔(230”)的最低点被设置得稍微更低,从而产生实心的外围接触表面区域(25”),由此使放在支撑元件上的所获得组件的支撑获得集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压过程中,所述凸起的外围边缘(35”)发生变形且相对该嵌件(1a)的中心部分(231”)以一定角度被定位。
14.一种适合用来获得权利要求2或2和3至11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烹饪用器具(1,1’)的制造方法,所述器具的金属嵌件(1a,1a’)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穿孔区域(23,231),或至少一个烹饪用器具底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用轻金属或轻金属合金制成的未穿孔的原材块体(37),
-提供用比所述块体更硬的金属或金属合金制成的板状嵌件(1a,1a’),该嵌件在其中心部分具有横越它的孔(230),所述孔沿着连续的半径定位,围绕这些孔的实心区域(25,25’)沿着连接该板的中心和其外围的直线所具有的宽度大于将该中心部分的两个连续的孔的半径(230)分开的最短距离,该实心区域本身至少局部地被外围孔(310,31)环绕,
-在压力下使嵌件与所述块体(37)彼此相对地施压,直到:
*所述板在所述实心区域(25,25’)的外围被朝着所述块体(37)压折,
*在压力下推动所述块体的金属或软合金,迫使所述嵌件(1a,1a’)通过填充该嵌件的所述孔而接合入所述块体的边界中,
*所述实心区域(25,25’)的下表面(11a)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中心部分(23,231)的孔(230)的最低点被设置得至少稍微更低,从而产生实心的外围接触表面区域(25,25’),由此使放在支撑元件上的所获得组件的支撑获得集中。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产生的压折部(33)位于所述实心接触表面区域(25)和所述外围孔(310)之间,从而产生凸起的外部外围边缘(31),该凸起的外部外围边缘(31)被接合到所形成的块体的边界中。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折部(33)的产生使得所述外围孔(310,31)位于所述压折部的弯曲部。
17.如权利要求12至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块体(37)在压力下的变形被持续,直到生成带有其外侧被所述嵌件(1a,1a,1a”)镶衬的部分的单件式侧壁(3,3’,3”)。
18.如权利要求12至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嵌件被提供成使得其在所述实心区域(25,25’,25”)的下表面(11a)一侧具有向下凹的弯曲表面(100a)。
CN200880013788A 2007-04-27 2008-04-23 具有改良的接触表面的烹饪用器具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16684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703110A FR2915359B1 (fr) 2007-04-27 2007-04-27 Article culinaire a portee peripheriqu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FR0703110 2007-04-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68459A true CN101668459A (zh) 2010-03-10

Family

ID=39015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13788A Pending CN101668459A (zh) 2007-04-27 2008-04-23 具有改良的接触表面的烹饪用器具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2142053A1 (zh)
JP (1) JP2010524617A (zh)
KR (1) KR20100017416A (zh)
CN (1) CN101668459A (zh)
AU (1) AU2008257251A1 (zh)
FR (1) FR2915359B1 (zh)
RU (1) RU2458616C2 (zh)
WO (1) WO200814592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4899A (zh) * 2010-07-09 2012-02-01 Seb公司 带有v形或u形凹部的烹饪用具
CN103517657A (zh) * 2011-05-10 2014-01-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煮饭器和煮饭器用锅
CN110710858A (zh) * 2018-07-11 2020-01-21 Seb公司 烹饪容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MI20120987A1 (it) * 2012-06-07 2013-12-08 Barazzoni Spa Contenitore di cottura in alluminio con piattello o disco di fondo riportato in materiale ferroso
ITVR20130039A1 (it) * 2013-02-14 2014-08-15 Marin Visino S N C Fondo supplementare atto ad essere fissato alla superficie esterna del fondo di un recipien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70389U (ja) * 1983-04-28 1984-11-14 有限会社南田総業 調理容器
US4544818A (en) * 1982-07-29 1985-10-01 Asahi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ooking utensil for induction cooking apparatus
JPS59146619A (ja) * 1983-02-10 1984-08-22 有限会社南田総業 調理容器
JPS611293U (ja) * 1984-06-08 1986-01-07 立山アルミニウム工業株式会社 電磁調理器用鍋
JPS6123292U (ja) * 1984-07-17 1986-02-12 立山アルミニウム工業株式会社 電磁調理器用鍋
JPS6337752Y2 (zh) * 1984-11-08 1988-10-05
JPH0642393B2 (ja) * 1990-02-28 1994-06-01 株式会社イケダ 電磁調理器用鍋類及びその製造法
JPH05130935A (ja) * 1991-11-12 1993-05-28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用容器及び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
FR2711051B1 (fr) * 1993-10-13 1995-12-29 Seb Sa Récipient de cuisson à déformation de fond maîtrisée.
JP2753448B2 (ja) * 1994-07-19 1998-05-20 東芝ホームテクノ株式会社 電磁誘導加熱式調理器の調理容器
JPH08124664A (ja) * 1994-10-24 1996-05-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用の被加熱調理具
JP3758201B2 (ja) * 1995-05-09 2006-03-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用の被加熱調理具
JPH09108850A (ja) * 1995-10-13 1997-04-28 Kobe Steel Ltd 電磁調理器用容器の鍛造圧接方法
JPH09220627A (ja) * 1996-02-15 1997-08-26 Showa Alum Corp 異種金属接合部材
RU2098995C1 (ru) * 1996-03-12 1997-12-20 Григорий Юрьевич Валов Посуда для термической обработки пищевых продуктов под гнетом
KR0174213B1 (ko) * 1996-05-03 1999-02-18 유재형 유도 가열 조리 용기 및 그 제조 방법
EP1052055A1 (en) * 1999-05-04 2000-11-15 Società Italiana Pentole S.p.A.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ooking vessels and vessel obtained according to such process
EP1282476B1 (en) * 2000-05-19 2004-07-28 Società Italiana Pentole S.p.A. Proces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cooking vessels
JP3592670B2 (ja) * 2001-07-04 2004-11-24 アルコ工業株式会社 調理具およびその調理具の製造方法
JP3782082B2 (ja) * 2003-02-13 2006-06-07 株式会社タイエイジャパン 調理用容器の製造方法
FR2888486B1 (fr) * 2005-07-12 2007-10-19 Ekono Sarl Ustensile de cuisson comportant un recipient forme par superposition d'aluminium et d'acier inoxydable et un fond encastre dans ledit recipient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34899A (zh) * 2010-07-09 2012-02-01 Seb公司 带有v形或u形凹部的烹饪用具
CN102334899B (zh) * 2010-07-09 2015-11-25 Seb公司 带有v形或u形凹部的烹饪用具
CN103517657A (zh) * 2011-05-10 2014-01-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煮饭器和煮饭器用锅
CN103517657B (zh) * 2011-05-10 2016-01-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煮饭器和煮饭器用锅
CN110710858A (zh) * 2018-07-11 2020-01-21 Seb公司 烹饪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458616C2 (ru) 2012-08-20
EP2142053A1 (fr) 2010-01-13
KR20100017416A (ko) 2010-02-16
RU2009143922A (ru) 2011-06-10
FR2915359A1 (fr) 2008-10-31
WO2008145927A1 (fr) 2008-12-04
FR2915359B1 (fr) 2012-08-10
JP2010524617A (ja) 2010-07-22
AU2008257251A1 (en) 2008-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8459A (zh) 具有改良的接触表面的烹饪用器具及其制造方法
KR100239874B1 (ko) 조리 용기를 제조하는 방법
AU2005213203B2 (en) Double wall cooking vessel
US7761971B2 (en) Cookware with flat interior surface
EP1541072B1 (en) Cooking utensil comprising an induction-heating base
RU2121901C1 (ru) Способ формовки кухонной посуды из нержавеющей стали с декорированным основанием и кухонная посуда, полученная этим способом
WO2006008587A1 (en) Cooking vessel with multiply ringed bottom surface
CN105702643A (zh) 热传递结构
AU645211B2 (en)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ooking utensil
JP2010088868A (ja) フェライト系ステンレス鋼の底部およびフェライト系またはオーステナイト系ステンレス鋼のボウルを有する食物調理機器
KR20130016104A (ko) 제어된 변형을 가지는 조리 용기를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이 방법으로 얻어진 용기
EP2105071B1 (en) Induction heated cooking utensi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050204928A1 (en) Cooking utensil the covering of which comprise an ornamental piece and corresponding production method
US20090127267A1 (en) Cooking utensil
EP3214983B1 (en) Cooking vessel for induction hobs and a method for making the cooking vessel
JP2001321269A (ja) 電磁調理用調理器具の製造方法
AU644746B2 (en)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ooking utensil
CN1440252A (zh) 烹调容器
CN1172574A (zh) 具有散热板的加热元件及该装置的装配方法
JP3758974B2 (ja) 調理用容器の製造方法
KR100543538B1 (ko) 유도가열기용 조리기구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040086900A (ko) 전기솥의 내솥용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2334899B (zh) 带有v形或u形凹部的烹饪用具
KR20060115507A (ko) 솥 형태를 갖는 조리용기
CN115413925A (zh) 锅具及电磁炉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00310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