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1736B - 光盘判别方法及光盘判别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判别方法及光盘判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1736B
CN101641736B CN2008800093189A CN200880009318A CN101641736B CN 101641736 B CN101641736 B CN 101641736B CN 2008800093189 A CN2008800093189 A CN 2008800093189A CN 200880009318 A CN200880009318 A CN 200880009318A CN 101641736 B CN101641736 B CN 1016417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disc
laser beam
light
incident angl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93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41736A (zh
Inventor
中原宏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41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1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41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173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0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 G11B19/12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e.g. switching from recording to reproducing by sensing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or on records, e.g. diameter end mar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6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adapted for scanning different types of carrier, e.g. CD & DVD

Abstract

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判别光盘的种类的光盘判别方法及光盘判别装置,使来自光束产生部的激光光束(L1)照射光盘(2),同时由驱动单元改变激光光束(L1)相对光盘(2)的入射角(β),由光检测器(5)检测来自光盘(2)的记录轨道的激光光束(L1)的衍射光(L2),检测与检测到衍射光(L2)时的入射角(β)对应的值,根据检测到的值来判别光盘的种类。

Description

光盘判别方法及光盘判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光盘装置中采用的光盘判别方法及光盘判别装置,该光盘装置能够向多种光盘进行信息的读取和/或写入,所述多种光盘的形成于光盘的信息记录面上的螺旋状记录轨道的轨道间距不同。 
背景技术
已经存在能够向CD(光盘:compact disc)、DVD(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和BD(蓝色激光光盘:Blu-ray disc)这3种光盘进行信息的读取和/或写入的光盘装置。CD的轨道间距为1.6μm,容量为650MB,在向CD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时,使用波长约为0.78μm的红外激光、数值孔径(NA)为0.45的物镜。另外,DVD的轨道间距为0.74μm,容量为4.7GB,在向DVD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时,使用波长约为0.65μm的红色激光、NA为0.6的物镜。另外,BD的轨道间距为0.32μm,容量为25GB,在向BD中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现时,使用波长约为0.405μm的蓝色激光、NA为0.85的物镜。 
在对应多种光盘的光盘装置中,必须判别所插入的光盘的种类,并进行对应于所插入的光盘的光盘装置的设定。作为以往的光盘装置有采用下述方法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利用被分割为两部分的感光元件或两个独立的感光元件检测照射到光盘的激光光束的衍射光的衍射角,根据该检测结果来判别光盘的种类。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54348号公报(0030段~0040段,图6~图11)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光盘装置中,为了判别多种光盘,需要被分割为两部分的感光元件或两个感光元件,所以具有光盘装置的结构变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判别光盘的种类的光盘判别方法及光盘判别装置。 
本发明的光盘判别方法是判别载入光盘装置中的光盘的种类的光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光盘判别方法包括:向所述光盘照射来自光束产生单元的激光光束,同时由入射角变更单元改变所述激光光束相对所述光盘的入射角的步骤;在由光检测单元检测到来自所述光盘的记录轨道的所述激光光束的衍射光时,由入射角检测单元检测与所述入射角对应的值的步骤;以及根据检测到的所述值来判别所述光盘的种类的步骤。 
另外,本发明的光盘判别装置是判别载入光盘装置中的光盘的种类的光盘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盘判别装置具有:光束产生单元,其产生照射所述光盘的激光光束;入射角变更单元,其改变所述激光光束相对所述光盘的入射角;光检测单元;入射角检测单元,其检测与所述入射角对应的值;以及控制单元,其使所述激光光束照射所述光盘,同时由所述入射角变更单元改变所述激光光束相对所述光盘的入射角,根据与由所述光检测单元检测到来自所述光盘的记录轨道的所述激光光束的衍射光时的所述入射角对应的值,来判别所述光盘的种类。 
根据本发明的光盘判别方法或光盘判别装置,具有通过能够使光检测单元的数量为一个的简单的结构,能够判别载入光盘装置中的光盘的种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简要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光盘判别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再现专用型光盘的平面形状和记录轨道的图。 
图3是表示可写入型光盘的平面形状和记录轨道的图。 
图4(a)~(c)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盘判别装置的入射角变更动作即移动底盘的转动动作的图。 
图5(a)~(c)是表示由实施方式1的光盘判别装置向CD照射激光光束并变更入射角时的二次衍射光的路径变化的图。 
图6(a)~(c)是表示由实施方式1的光盘判别装置向DVD照射激光光束并变更入射角时的一次衍射光的路径变化的图。 
图7是表示由实施方式1的光盘判别装置向CD照射激光光束并变更入射角时的一次衍射光和二次衍射光的方向的计算结果的图。 
图8是表示由实施方式1的光盘判别装置向DVD照射激光光束并变更入射角时的一次衍射光的方向的计算结果的图。 
图9是表示由实施方式1的光盘判别装置检测衍射光的电路的图。 
图10是表示由实施方式1的光盘判别装置对CD、DVD和BD进行判定动作时的比较器输出的图。 
图11是简要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光盘判别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由实施方式2的光盘判别装置向光盘照射的激光光束和衍射光的图。 
图13是表示由实施方式2的光盘判别装置向CD照射激光光束并变更入射角时的一次衍射光和二次衍射光的方向的计算结果的图。 
图14是表示由实施方式2的光盘判别装置向DVD照射激光光束并变更入射角时的一次衍射光的方向的计算结果的图。 
图15是表示由实施方式2的光盘判别装置对CD、DVD和BD进行判定动作时的比较器输出的图。 
图16是简要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光盘判别装置的光束产生部的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7是简要表示实施方式3的光束产生部的结构的另一示例的立体图。 
图18是简要表示实施方式3的光束产生部的结构的另一示例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1盘托架;2光盘;2a CD;2b DVD;3光束产生部;3a半导体激光器;3b准直透镜;5光检测器;8与移动底盘平行的平面或部件;11移动底盘;12主轴电机;13转台;14光学头;15螺旋进给轴;16支承轴(旋转轴);21记录轨道形成部;22中央孔;23光盘的凹坑;24光盘的记录标记;17驱动单元;18角度变更单元;19控制单元;30、40、50光束产生器或光学头;31壳体部;32物镜支承部;33物镜;34开口;41壳体部;42物镜支承部;43物镜;44滑板;45开口;51第1壳体部;52第2壳体部;53物镜;54开口;55驱动机构;56引导机构;61电阻器;62比较器;63判别部;L1激光光束;L2衍射光;L31来自CD的一次衍射光;L32来自CD的二次衍射光;L41来自DVD的一次衍射光;SP光斑;T轨道;TP轨道间距;XD光盘径向;β入射角(倾斜角);θ衍射角;θr入射光与衍射光所成的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简要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光盘判别装置(对实施方式1的光盘判别方法进行实施的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光盘判别装置具有:光束产生部(光束产生单元)3,其向安装在光盘装置的盘托架1上的光盘2照射激光光束L1;和光检测器(光检测单元)5,其检测来自被激光光束L1照射的光盘2的衍射光L2。光束产生部3包括产生激光光束L1的半导体激光器3a、和准直透镜3b。 
安装在光盘装置的盘托架1上的光盘2例如是CD、DVD或BD。从半导体激光器3a射出的激光光束L1通过准直透镜3b成为平行光,该平行光从光盘2的下侧向光盘2的信息记录面入射。入射到光盘2上的激光光束L1产生衍射光L2。并且,半导体激光器3a和光检测器5配置在与移动底盘11平行的平面8上。固定有半导体激光器3a和光检测器5的部件不限于平面状。固定有半导体激光器3a和光检测器5的部件例如在后面叙述的图4(a)所示的光学头14内。 
并且,半导体激光器3a和光检测器5沿着图1中利用单点划线XD示出的光盘2的半径方向配置。并且,在实施方式1中,光检测器5的感光面一个即可。 
图2是表示再现专用型光盘的平面形状和记录轨道的图。图2所示的再现专用型光盘2的外径是DO,中央孔22的直径是DC,在记录轨道形成部21内以轨道间距TP形成有凹坑23的列即螺旋状的记录轨道25。 
图3是表示可写入型光盘的平面形状和记录轨道的图。图3所示的可写入型(追记型或可改写型)光盘的外径是DO,中央孔22的直径是DC,在记录轨道形成部21内以轨道间距TP形成有被写入了记录标记24的螺旋状的记录轨道26。 
作为轨道间距不同的光盘2,有外径DO相同的CD、DVD、BD等。CD的记录轨道形成部21的螺旋状的记录轨道的轨道间距TP是1.6μm。DVD的记录轨道形成部21的螺旋状的记录轨道的轨道间距TP是0.74μm。BD的记录轨道形成部21的螺旋状的记录轨道的轨道间距TP是0.32μm。 
图4(a)~(c)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光盘判别装置的入射角变更动作即移动底盘11的转动动作的图。在图4(a)~(c)中,如图1所示,光盘2被放置在盘托架1上,并被送入到光盘装置内部(即,被装载的状态)。 
如图4(a)所示,光盘装置具有:主轴电机12,其用于使移动底盘11上的光盘2旋转;转台13,其用于放置光盘12,以便将主轴电机12的旋转传递给光盘2。并且,光盘装置具有进行对旋转的光盘2的记录或再现的光学头14、和支承光学头14的螺旋进给轴15。被放置在盘托架1上、并被送入到光盘装置内部的光盘2,通过按照图4(a)、(b)、(c)的顺序进行的移动底盘11的转动动作,如图4(c)所示被放置在转台13上。 
图1所示的光束产生部3和光检测器5例如配置在光学头14内。并且,光束产生部3也可以采用设于光学头14内的用于对光盘进行信息的读取或写入的光学系统。 
如图4(a)所示,在光盘2放置在转台13上之前,转台13以从图4(a)所示状态升起到图4(b)所示状态、再升起到图4(c)所示状态的方式转动,以便把光盘2放置在转台3上。该转台13的动作是通过使移动底盘11以旋转轴(支承轴)16为中心、借助驱动单元17的驱动力使其旋转而实现的,把从图4(a)所示状态到图4(c)所示状态的动作称为“转台上升动作”。并且,把此时的移动底盘11的旋转角(倾斜角的变化)设为β。 
在实施方式1的光盘判别装置中,转台上升动作是向光盘2照射激光光束L1、同时变更激光光束L1相对光盘2的入射角(等于β)的入射角变更动作,图4(a)中的标号18表示入射角变更单元。在实施方式1的光盘判别装置中,向光盘2照射激光光束L1,同时由入射角变更单元18改变激光光束L1相对光盘2的入射角β(也是移动底盘11或图1所示的平面8的倾斜角)。并且,在进行该入射角变更动作时,由光检测器5检测与在检测到来自光盘2的记录轨道的激光光束L1的衍射光L2时的入射角β对应的值。并且,根据与检测到的入射角β对应的值,判别光盘2的种类。该判别由图4(a)的控制单元19中包含的判别单元进行。并且,入射角变更单元18具有作为入射角检测单元的功能,根据与移动底盘11的转动角β对应的值、例如电机的转速等,来检测与转动角对应的值。 
图5(a)~(c)是表示由实施方式1的光盘判别装置向CD照射激光光束L1并变更入射角β时的二次衍射光L32的路径变化的图。并且,图6(a)~(c)是表示由实施方式1的光盘判别装置向DVD照射激光光束并变更入射角β时的一次衍射光L41的路径变化的图。其中,激光光束L1是平行光,波长是0.650μm。图5(a)~(c)所示的状态分别对应于图4(a)~(c)所示的状态。并且,图6(a)~(c)所示的状态分别对应于图4(a)~(c)所示的状态。另外,在图5(a)~(c)和图6(a)~(c)中,β是入射光的入射角,θ是衍射角,θr是入射光与衍射光形成的夹角,θr=θ+β。 
在实施方式1中,在作为光盘2的CD被放置在盘托架1上、并被插入到盘装置内部后,使移动底盘11上升,从图5(a)所示的状态(β =β1、θr=θrc1)经过图5(b)所示的状态(β=β2<β1、θr=θrc2<θrc1),成为图5(c)所示的状态(β=β3=0、θr=θrc3<θrc2)。并且,在图5(a)所示的状态(β=β1、θr=θrc1)下,二次衍射光L32不入射到光检测器5上,在图5(b)所示的状态(β=β2<β1、θr=θrc2<θrc1)下,二次衍射光L32入射到光检测器5,在图5(c)所示的状态(β=β3=0、θr=θrc3<θrc2)下,二次衍射光L32不再入射到光检测器5。 
并且,在实施方式1中,在作为光盘2的DVD被放置在盘托架1上、并被插入到盘装置内部后,使移动底盘11上升,从图6(a)所示的状态(β=β1、θr=θrd1)经过图6(b)所示的状态(β=β2<β1、θr=θrd2<θrd1),成为图6(c)所示的状态(β=β3=0、θr=θrd3<θrd2)。并且,在图6(a)所示的状态(β=β1、θr=θrd1)下,一次衍射光L41不入射到光检测器5,在图6(b)所示的状态(β=β2<β1、θr=θrd2<θrd1)下,一次衍射光L41不入射到光检测器5,在图6(c)所示的状态(β=β3=0、θr=θrd3<θrd2)下,一次衍射光L41入射到光检测器5。 
图7是表示由实施方式1的光盘判别装置向CD照射激光光束并变更入射角β时的一次衍射光L31和二次衍射光L32的方向的计算结果的图。并且,图8是表示由实施方式1的光盘判别装置向DVD照射激光光束并变更入射角β时的一次衍射光L41的方向的计算结果的图。 
在实施方式1中,光盘判别装置在转台上升动作过程中动作。在转台上升动作开始时,如图4(a)所示,移动底盘11的倾斜角度β为β1,所以如图5(a)所示,配置于盘托架1上的光盘2和来自光束产生部3的激光光束L1的入射角β也是β1。入射到光盘2的记录轨道形成部21的激光光束L1在记录轨道形成部21中的入射位置处受到以轨道间距TP形成的记录轨道25的列的衍射作用,并由反射层FR反射。反射后的衍射光L2(在光盘是CD时为二次衍射光L32,在光盘是DVD时为一次衍射光L41)相对来自光束产生部3的激光光束L1逆向行进,衍射光L2在包括光盘2的半径方向XD的直线在内的与光盘盘面垂直的面内,沿呈衍射角θ的方向行进。在把λ设为激光光束的波长,把n设为衍射的次数时,轨道间距TP、衍射角θ及旋转角β(入射角β)的关系利用下式1表示。 
TP·(sinθ-sinβ)=n·λ    式1 
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λ=0.650μm的激光光束L1。设定λ=0.650μm,计算利用式1表示的θ。由于在与移动底盘11平行的平面8上配置光检测器5,所以把与该平面垂直的激光光束L1作为基准来定义θr。在光盘2是CD时,相对旋转角β的θr如图7所示。作为衍射光产生一次衍射光L31和二次衍射光L32,不产生三次以上的衍射光。在光盘2是DVD时,相对旋转角β的θr如图8所示。作为衍射光只产生一次衍射光L41。在光盘2是BD时,相对旋转角β的θr没有解,即在BD时不产生衍射光。 
在β=0°时,来自光束产生部3的激光光束L1从光盘2的下方以垂直状态入射到图2或图3所示的光盘2中的记录轨道形成部21上,在记录轨道形成部21中的入射位置处形成光斑SP。 
用于检测CD的二次衍射光L32和DVD的一次衍射光L41的一个光检测器5,被固定在与移动底盘11平行的平面8(例如图4(a)的光学头14内)上,在β=0°时DVD的一次衍射光L41来到,而且相比光斑SP处于光盘的内周侧。这可以根据图8的计算结果求得配置在 
Figure G2008800093189D00081
的方向。 
通过进行这种设定,在来自光束产生部3的激光光束L1入射到CD上时,得到CD的二次衍射光L32在 
Figure G2008800093189D00082
时(图5(b)时)到达光检测器5的状态。并且,在来自光束产生部3的激光光束L1入射到DVD上时,得到DVD的一次衍射光L41在 
Figure G2008800093189D00083
时(图6(c)时)到达光检测器5的状态。并且,在来自光束产生部3的激光光束L1入射到BD上时,由于不产生衍射光,所以光不会到达光检测器5。 
在以上说明的光盘判别装置中,能够利用一个光检测器5检测来自光束产生部3的激光光束L1入射到CD上时的二次衍射光L32、和来自光束产生部3的激光光束入射到DVD上时的一次衍射光L41。进行检测的光检测器5如图9所示,例如由从电源部+B通过电阻器61被提供动作电压的光电晶体管50构成。并且,由光电晶体管50检测来自光束产生部3的激光光束L1入射到CD上时的二次衍射光L32、和来自光束产生部3的激光光束L1入射到DVD上时的一次衍射光L41得到的检测输出信号 S,输出给图9中的比较器62。 
比较器62对检测输出信号S和基准电压+ref进行比较,从而把有无衍射光L32或L41作为信号SC输出。在来自光束产生部3的激光光束L1入射到CD上时的二次衍射光L32、和来自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光光束L1入射到DVD上时的一次衍射光L41入射到光电晶体管50时的检测信号S,是比+B低的电位。入射的衍射光L2的光量越多,检测信号S的电位越接近接地电位。比较器62将检测信号S的电位与基准电压+ref进行比较,如果检测信号S的电位比基准电压+ref低,则输出作为比较器62的输出SC的HI。并且,将检测信号S的电位与基准电压+ref进行比较,如果检测信号S的电位比基准电压+ref高,则输出作为比较器62的输出SC的LOW。接着,判别部63监视从转台上升动作开始到结束的比较器62的输出SC,并进行光盘判别。 
图10是表示由实施方式1的光盘判别装置对CD、DVD和BD进行判别动作时的比较器输出SC的图。图10表示安装在盘托架1上的光盘2为CD时和DVD时和BD时的、从转台上升动作开始到结束的比较器62的输出SC。关于来自光束产生部3的激光光束L1入射到CD上时的二次衍射光L32,在 
Figure G2008800093189D00091
时,把比较器62的输出SC暂且设为HI(高电平),然后在β<2.5°时,比较器62的输出SC返回LOW(低电平)。关于来自光束产生部3的激光光束L1入射到DVD上时的一次衍射光L41,在 
Figure G2008800093189D00092
时,把比较器62的输出SC设为HI,并原样保持HI。在来自光束产生部3的激光光束L1入射到BD上时,由于不产生衍射光,所以比较器62的输出SC在从转台上升动作开始到结束一直为LOW。判别部63监视比较结果信号SC,在从转台上升动作开始到结束为止,在状态按照LOW、HI、LOW的顺序变化时,判别为CD,并输出判别部输出信号SD。SD使用两个信号线,作为2比特的信号,例如对CD按照LOW、LOW的顺序输出。并且,判别部63监视比较器62的输出SC,在从转台上升动作开始到结束为止,在状态按照LOW、HI的顺序变化时,判别为DVD,并输出判别部输出信号SD。SD使用两个信号线,作为2比特的信号,例如对于DVD表述为LOW、HI。并且,判别部63监视SC, 在从转台上升动作开始到结束为止,在持续LOW的状态时,判别为BD,并输出判别部输出信号SD。SD使用两个信号线,作为2比特的信号,例如对于BD表述为HI、HI。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实施方式1的光盘判别方法或光盘判别装置,在将光盘2放置在盘托架1上并载入光盘2时,能够自动判别光盘2是CD、DVD还是BD,该判别结果作为判别部输出SD被输出,并转入与所判别的光盘的种类对应的动作。并且,在将光盘放置在转台上的转台的上升动作结束时,能够完成光盘的判别,所以不会延长光盘的再现动作或记录动作开始前的等待时间。 
并且,根据实施方式1的光盘判别方法或光盘判别装置,由于只设置一台光检测器,所以能够简化结构。 
实施方式2 
图11是简要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光盘判别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在图11中,对和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或对应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实施方式2的光盘判别装置把光检测器5配置在光束产生部3的半径方向XD的外侧,而且使光束产生部3和光检测器5与半径方向XD平行地排列,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的光盘判别装置不同。 
图12是表示由实施方式2的光盘判别装置向光盘照射的激光光束L1和衍射光L2的图。实施方式2的光盘判别装置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进行转台上升动作时动作。在进行转台上升动作时,移动底盘11的倾斜角是β,所以如图12所示,激光光束L1相对配置在盘托架1上的光盘2的入射角是与倾斜角相等的β。入射到光盘2中的记录轨道形成部21上的激光光束L1在记录轨道形成部21中的入射位置处受到以轨道间距TP形成的记录轨道25的列的衍射作用,并由反射层FR反射。反射后的衍射光L2以相对来自光束产生部3的激光光束L1逆向行进的状态返回,衍射光L2在包括将光盘2沿其半径方向切开的XD在内的与光盘的盘面垂直的平面中,沿呈衍射角θ的方向行进。在实施方式2中,衍射角θ作为旋转角β的函数,利用下式2表示。λ表示激光光束的波长,n表示衍射的次数。 
TP·(sinθ+sinβ)=n·λ    式2 
图13是表示由实施方式2的光盘判别装置向CD照射激光光束并变更入射角β时的一次衍射光和二次衍射光的方向的计算结果的图。并且,图14是表示由实施方式2的光盘判别装置向DVD照射激光光束并变更入射角β时的一次衍射光的方向的计算结果的图。 
在实施方式2中,使用λ=0.650μm的激光光束L1。设定λ=0.650μm,计算利用函数表示的θ。由于在与移动底盘11平行的平面8(其伴随移动底盘11的转动而转动,并与移动底盘11保持平行)上配置光检测器5,所以把与该平面垂直的激光光束L1作为基准来定义θr。在光盘2是CD时,相对旋转角β的θr如图13所示。衍射光L2产生一次衍射光和二次衍射光,不产生三次以上的衍射光。在光盘2是DVD时,相对旋转角β的θr如图14所示。衍射光L2只产生一次衍射光。在光盘2是BD时,相对旋转角β的θr没有解,即在BD时不产生衍射光。 
用于检测CD的二次衍射光和DVD的一次衍射光的一个光检测器5被固定在与移动底盘11平行的平面8上,配置在β=0°时CD的二次衍射光来到,而且相比光斑SP处于光盘的外周侧的位置。这可以根据图14的计算结果求得配置在 
Figure G2008800093189D00111
的方向。 
通过进行这种设定,在来自光束产生部3的激光光束L1入射到CD上时,得到CD的二次衍射光在 时到达光检测器5的状态,并且,在来自光束产生部3的激光光束L1入射到DVD上时,得到DVD的一次衍射光在 
Figure G2008800093189D00113
时到达光检测器的状态,并且,在来自光束产生部3的激光光束L1入射到BD上时,由于不产生衍射光,所以光不会到达光检测器5。 
如前面所述,检测来自光束产生部3的激光光束L1入射到CD上时的二次衍射光、和来自光束产生部3的激光光束L1入射到DVD上时的一次衍射光的光检测器5,按照图9所示构成。 
图9所示的判别部63监视比较器输出信号SC,在从转台上升动作开始到结束为止,在状态按照LOW、HI的顺序变化时,识别为CD,并输出表示光盘是CD的判别部输出信号SD。并且,判别部63监视比较 器输出信号SC,在从转台上升动作开始到结束为止,在状态按照LOW、HI、LOW的顺序变化时,判别为DVD,并输出表示光盘是DVD的判别部输出信号SD。并且,判别部63监视比较器输出信号SC,在从转台上升动作开始到结束为止,在持续LOW的状态时,判别为BD,并输出表示光盘是BD的判别部输出信号SD。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光盘判别装置的一例,在将光盘2安装在盘托架1上时,能够自动判别光盘是CD、DVD还是BD,该判别结果利用判别部输出SD表示。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除上述情况之外的内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和2中,说明了光盘判别装置的光束产生部3与光盘装置的光学头的半导体激光器不同的结构,但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光盘判别装置的光束产生部3利用光学头的半导体激光器的情况。 
图16是简要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光盘判别装置的光束产生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6所示的光束产生部30使光学头具有作为光束产生部的功能。光束产生部30具有壳体部31、物镜支承部32和物镜33,在壳体部31设有取出光束用的开口34。在壳体部31的内部设有:半导体激光器(未图示);使通过物镜33射出的激光光束分支的光学部件(例如光束分离器)(未图示);以及使分支后的激光光束反射并从开口34射出的反射镜(未图示)。 
图17是简要表示实施方式3的光盘判别装置的光束产生部的其他结构的立体图。图17所示的光束产生部40使光学头具有作为光束产生部的功能。光束产生部40具有壳体部41、物镜支承部42、物镜43、设有物镜43的滑板44、和设于滑板44的取出光束用的开口45。在壳体部41的内部设有:半导体激光器(未图示);以及使滑板44沿着物镜支承部42滑动的机构(未图示)。并且,在进行光盘判别动作时,使滑板44移动以使开口45位于自半导体激光器(未图示)起的光路中,在从光盘进行信息的读取或将信息写入光盘时,使滑板44移动以使物镜43位于自 半导体激光器起的光路中。 
图18是简要表示实施方式3的光盘判别装置的光束产生部的另一结构的立体图。图18所示的光束产生部50使光学头具有作为光束产生部的功能。光束产生部50具有第1壳体部51、具有开口54的第2壳体部52、设于第2壳体部52的物镜53、和用于使第2壳体部52滑动的驱动机构55,该驱动机构55由永久磁铁56和设于第2壳体部52的电磁线圈(未图示)构成。并且,在进行光盘判别动作时,使第2壳体部52移动以使开口54位于自半导体激光器(未图示)起的光路中,在从光盘进行信息的读取或将信息写入光盘时,使第2壳体部52移动以使物镜53位于自半导体激光器(未图示)起的光路中。 
在实施方式3的光盘判别装置中,光盘判别装置的结构采用光学头的结构,与相对光学头独立地设置光盘判别装置时相比,能够减少装置的构成部件。 
另外,在实施方式3中,除上述情况之外的内容与上述实施方式1或2相同。 

Claims (28)

1.一种光盘判别方法,其用于判别载入光盘装置中的光盘的种类,其特征在于,该光盘判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所述光盘照射来自光束产生单元的激光光束,同时由入射角变更单元改变所述激光光束相对所述光盘的入射角的步骤;
在由光检测单元检测到来自所述光盘的记录轨道的所述激光光束的衍射光时,由入射角检测单元检测与所述入射角对应的值的步骤;以及
根据检测到的所述值来判别所述光盘的种类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改变所述激光光束的入射角的动作是由驱动单元使支承单元进行转动的动作,所述支承单元支承所述光束产生单元和所述光检测单元,
与所述入射角对应的值是所述支承单元的倾斜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光束是平行光。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光束的波长是0.650μ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光盘判别方法还包括由设于所述支承单元的径向移动单元使所述光束产生单元和所述光检测单元沿所述光盘的径向移动的步骤。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束产生单元和所述光检测单元配置为沿所载入的所述光盘的半径方向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检测单元的感光面是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检测单元被配置在,当所述光盘的轨道间距是1.6μm、且入射到所述光盘上的所述激光光束的入射角是大于0°的预定角度时,所述激光光束的衍射光中的二次衍射光入射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检测单元的位置位于,在所述光盘的轨道间距是0.74μm、且入射到所述光盘上的所述激光光束的入射角是0°时,所述激光光束的衍射光中的一次衍射光入射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检测单元被配置在,当所述光盘的轨道间距是0.74μm、且入射到所述光盘上的所述激光光束的入射角是大于0°的预定角度时,所述激光光束的衍射光中的一次衍射光入射的位置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检测单元的位置位于:在所述光盘的轨道间距是1.6μm、且入射到所述光盘上的所述激光光束的入射角是0°时,所述激光光束的衍射光中的二次衍射光入射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来自所述光束产生单元的激光光束照射所述光盘的动作,是使所述光盘装置的光学头光学系统的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光光束分支并入射到所述光盘上的动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来自所述光束产生单元的激光光束照射所述光盘的动作,是使物镜移动到来自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光光束的光路之外,并使所述光盘装置的光学头光学系统的所述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光光束入射到所述光盘上的动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判别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来自所述光束产生单元的激光光束照射所述光盘的动作,是通过使设有物镜的壳体滑动,由此使所述物镜移动到来自光源的激光光束的光路之外,并使来自所述光源的激光光束从所述壳体的孔中输出的动作。
15.一种光盘判别装置,其判别载入光盘装置中的光盘的种类,其特征在于,该光盘判别装置具有:
光束产生单元,其产生照射所述光盘的激光光束;
入射角变更单元,其改变所述激光光束相对所述光盘的入射角;
光检测单元;
入射角检测单元,其检测与所述入射角对应的值;以及
控制单元,其使所述激光光束照射所述光盘,同时由所述入射角变更单元改变所述激光光束相对所述光盘的入射角,根据与由所述光检测单元检测到来自所述光盘的记录轨道的所述激光光束的衍射光时的所述入射角对应的值,来判别所述光盘的种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盘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射角变更单元具有:
支承所述光束产生单元和所述光检测单元的支承单元;以及
使所述支承单元转动的驱动单元,
改变所述激光光束的入射角的动作是由所述驱动单元使所述支承单元转动的动作,
与所述入射角对应的值是所述支承单元的倾斜角。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盘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光束是平行光。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光束的波长是0.650μm。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盘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单元具有径向移动单元,其使所述光束产生单元和所述光检测单元沿所述光盘的径向移动。
20.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束产生单元和所述光检测单元配置为,沿所载入的所述光盘的半径方向排列。
21.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检测单元的感光面是一个。
22.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检测单元被配置在,当所述光盘的轨道间距是1.6μm、且入射到所述光盘上的所述激光光束的入射角是大于0°的预定角度时,所述激光光束的衍射光中的二次衍射光入射的位置处。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盘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盘的轨道间距是0.74μm、且入射到所述光盘上的所述激光光束的入射角是0°时,所述光检测单元的位置是所述激光光束的衍射光中的一次衍射光入射的位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检测单元被配置在,当所述光盘的轨道间距是0.74μm、且入射到所述光盘上的所述激光光束的入射角是大于0°的预定角度时,所述激光光束的衍射光中的一次衍射光入射的位置处。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盘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检测单元的位置位于,在所述光盘的轨道间距是1.6μm、且入射到所述光盘上的所述激光光束的入射角是0°时,所述激光光束的衍射光中的二次衍射光入射的位置。
26.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束产生单元具有:
所述光盘装置的光学头光学系统;以及
分支单元,其使由所述光学头光学系统的半导体激光器产生的激光光束分支。
27.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束产生单元具有:
半导体激光器;
壳体;
物镜;
物镜支承单元,其以所述物镜能够相对所述壳体滑动的方式来支承所述物镜;以及
通过使所述物镜支承单元滑动,由此使所述物镜移动到来自所述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光光束的光路之外的单元。
2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盘判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束产生单元具有:
半导体激光器;
具有孔的壳体;
设于所述壳体上的物镜;以及
通过使所述壳体滑动,由此使所述物镜移动到来自所述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光光束的光路之外,并使来自光源的激光光束从所述壳体的所述孔中输出的单元。
CN2008800093189A 2007-03-23 2008-03-13 光盘判别方法及光盘判别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417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5736/2007 2007-03-23
JP2007075736 2007-03-23
PCT/JP2008/054585 WO2008117671A1 (ja) 2007-03-23 2008-03-13 光ディスク判別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判別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1736A CN101641736A (zh) 2010-02-03
CN101641736B true CN101641736B (zh) 2011-06-15

Family

ID=39788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931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41736B (zh) 2007-03-23 2008-03-13 光盘判别方法及光盘判别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64930B2 (zh)
JP (1) JP4884526B2 (zh)
CN (1) CN101641736B (zh)
WO (1) WO200811767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10744B2 (ja) * 2009-03-03 2014-10-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判別方法、光ディスク搬送装置、光ディスク装置、光ディスク検査装置及び光ピックアップ検査装置
US11223746B2 (en) 2018-02-13 2022-01-1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elect print mode configur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62516B2 (ja) * 1990-04-20 1999-10-12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JP2895893B2 (ja) * 1989-12-26 1999-05-2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光学式再生装置
JPH087529Y2 (ja) * 1990-04-14 1996-03-04 日本コロムビア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559348B2 (ja) * 1992-09-30 1996-12-04 日本コロムビア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のトラックピッチ判別装置
JPH06119638A (ja) 1992-10-05 1994-04-28 Sony Corp ディスク判別装置
JPH0732742U (ja) * 1993-11-19 1995-06-16 日本コロムビア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判別装置
JPH10154348A (ja) 1996-11-20 1998-06-09 Omron Corp 光電検出センサ
JP3444144B2 (ja) * 1997-05-07 2003-09-0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反射型光電センサ及び光ディスク検知装置
US6291829B1 (en) * 1999-03-05 2001-09-18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dentification of recording medium in a printer
JP4164430B2 (ja) * 2002-10-29 2008-10-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識別装置、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識別方法
TWI260013B (en) * 2003-12-04 2006-08-11 Mediatek Inc Optical incidence auto-adjusting system
JP2008004187A (ja) * 2006-06-23 2008-01-10 Nec Corp 光ディスク識別装置、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光ディスク識別方法
JP4986599B2 (ja) * 2006-12-18 2012-07-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平3-198225A 1991.08.29
JP特开平10-312566A 1998.11.24
JP特开平6-318323A 1994.11.1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64930B2 (en) 2012-09-11
WO2008117671A1 (ja) 2008-10-02
CN101641736A (zh) 2010-02-03
US20100085854A1 (en) 2010-04-08
JPWO2008117671A1 (ja) 2010-07-15
JP4884526B2 (ja) 2012-0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23095C (zh) 光盘设备
JPH02501517A (ja) 多数カード記録システム
CN101393755B (zh) 光信息再生方法、光信息再生装置以及光信息记录介质
CN101641736B (zh) 光盘判别方法及光盘判别装置
TWI235999B (en) Optical disk device
CN1981331A (zh)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及光盘记录再现装置的光盘判别方法
TWI242195B (en) Optical disk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2087867B (zh) 光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驱动装置及光记录介质驱动方法
CN100587818C (zh) 光盘再生方法以及光盘再生装置
US6940805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ross-talk and jitter reduction in multi-beam optical disks
JPH08329517A (ja) 光学式情報記録または再生装置
CN100501844C (zh) 盘驱动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1681634A (zh) 全息记录/再现设备
CN101154402B (zh) 盘驱动设备和用于调整聚焦偏移和球面象差校正值的方法
CN101681642B (zh) 光学头装置以及光盘装置
JPH0836827A (ja)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における光ディスクの判別装置
CN1122994C (zh) 记录和/或重放盘状记录介质的装置
CN103329202A (zh) 光拾取装置及光盘装置
CN102087860A (zh) 记录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906669A (zh) 光盘记录方法以及光盘记录和读取设备
CN1180423C (zh) 转速调节方法
JPH056278B2 (zh)
JPS62140250A (ja) 光デイスク装置
CN103493136A (zh) 光盘装置
JP4168538B2 (ja) フィードバックサーボ回路、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