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8853B -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98853B CN101598853B CN2009101415913A CN200910141591A CN101598853B CN 101598853 B CN101598853 B CN 101598853B CN 2009101415913 A CN2009101415913 A CN 2009101415913A CN 200910141591 A CN200910141591 A CN 200910141591A CN 101598853 B CN101598853 B CN 10159885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ing component
- light source
- light
- scanning apparatus
- scre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3—Align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2—Scanning systems using multifaceted mirr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扫描装置,该装置不但能够取消使用安装光源的保持体,以减少零件数量,便于交换光源,同时还可以在光源安装之后在转动方向上对光源进行调整。该光扫描装置的结构特征具体在于,将光源LDA(51C)沿光轴方向接触到第一框架的面设置为定位面(754),用于在光轴方向上对LDA(51C)进行定位。定位面(754)对LDA(51C)定位后,按压部件(110)的按压面(112)朝定位方向按压LDA(51C),按压部件(110)和定位面(754)夹持LDA(51C),并将LDA(51C)固定到第一框架上。该第一框架中收藏了柱面透镜、准直透镜、偏向扫描装置的多面镜扫描器等光学元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光扫描装置一般是在潜像载置体的感光体上偏向扫描对应图像信息的写入光,照射后在感光体上形成潜像,该潜像经显影后获得图像。在偏向扫描写入光的光扫描装置中,通常用激光二极管(LD)等光源发射光束,该光束通过准直透镜或光圈形成为预定形状后入射到多面反射镜上。入射到多面反射镜上的光束经多面反射镜偏向扫描,在感光体表面成像。
关于上述光扫描装置中的光源,如专利文献1(JP特许第3681555号公报)所公开的方式为将其压入固定到保持体等上的光源装配部中。
但是,压入并固定到光源装配部中的光源如果发生初始不良需要拆卸时,很难从光源装配部取出该光源,如果不是平直取出,则会造成光源装配部发生破损,因此光源交换操作困难。
另外,作为光源的激光二极管(LD),其发散角度在纵向和横向不同,发射椭圆形光束。因此,通过光圈的光束为了形成所需形状,需要椭圆形光束的长径部分与光圈狭缝方向一致。但是,压入固定到光源装配部中的光源在压入固定后不能转动光源。这样,在椭圆形光束中的长径部分与光圈狭缝方向不一致时,无法转动光源使椭圆形光束的长径部分与光圈狭缝方向变为一致,因而通过光圈的光束无法成为所要求的形状。
进而,对于利用具有多个作为光源的发光点、并且这些发光点被排列成点阵形状的激光二极管点阵(LDA)的多数扫描方式光扫描装置,为了使光束间隔达到所需间隔,需要在光源装配部中装配光源时决定转动方向位置。然而,压入固定到光源装配部中的光源在压入固定后无法转动,为此,对于在压入之前沿转动方向转动光源,使光源朝转动方向偏转,而后压入固定到光源装配部中的情况,因无法在装配后转动光源进行调整,因此会发生不能使光束间隔成为所需间隔的故障。
如专利文献1所述,将光源安装到保持体中,并将保持体安装为可相对光学框架转动,此时,虽然可以通过相对光学框架转动保持体,将光束间隔调整为所需间隔,并将通过光圈的光束调整为所需形状,但却会增加保持体等零件数量,致使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其目的在于,削减装设光源的保持体以减少零件数量,便于交换光源,而且可在装配后在转动方向进行调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1)光扫描装置,其中包括:至少一个光源,用于发射光束对扫描对象进行光扫描;光学元件,用于将光源发射的光束形成为预定形状;偏向扫描装置,用于偏向扫描该光束,光学框架,其中收藏了光学元件和偏向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部件:至少一个定位部,位于光学框架之中,用于在光轴方向对光源进行定位;按压部件,用于向定位部方向对经定位部定位了的光源进行按压,该按压部件与定位部夹持光源,将该光源固定在光学框架上;固定部件,用于结合按压部件和光学框架。
(2)根据(1)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部件具有螺丝,按压部件通过该螺丝与光学框架相结合。
(3)根据(2)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部件还具有调整部件,位于螺丝与按压部件之间,在结合按压部件时,在螺丝与调整部件之间以及按压部件与调整部件之间的双方中,至少有一方在转动方向发生滑动。
(4)根据(1)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部件具有弹簧部件,该弹簧部件将按压部件按压到光学框架上,使该按压部件在该光学框架上固定。
(5)根据(1)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按压部件中具有:至少一个接触并按压光源的按压面、以及在光学框架上进行安装的安装面,固定按压部件时,至少在按压部件周围发生弹性变形。
(6)根据(1)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按压面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与安装面平行。
(7)根据(5)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相同平面上设置多个按压面,该按压面数量位两个或三个。
(8)根据(7)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按压面与光源的接触面积相同。
(9)根据(1)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按压部件按压光源中与发射光束一侧相反的表面。
(10)根据(1)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按压部件设置于光源和用于控制光源的控制基板之间。
(11)根据(1)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部为垂直于光轴方向并位于相同平面上的多个定位面,该定位面数量为两个或三个。
(12)根据(11)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面在相同平面上所具有的个数与位于相同平面上的按压面个数相同,按压面与定位面对向,其间夹持光源。
(13)根据(1)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光学框架中面对固定于该光学框架上的按压部件端部的部位上,设置沿光轴方向下陷的陷入部。
(14)根据(1)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按压部件中具有在光学框架上进行安装的安装面,该安装面的端部形成为曲面。
(15)根据(1)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定位部、以及由各个定位部定位的多个光源,按压部件按压多个光源。
(16)根据(1)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按压部件定位装置,用于在按压部件固定到光学框架之前,对该按压部件在转动方向进行定位。
(17)根据(16)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按压部件定位装置具备设于光学框架上的结合凸部、以及设于按压部件上用于与该结合凸部相结合的结合孔。
(18)根据(16)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按压部件定位装置包括:第一结合凸部,与按压部件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一方端面上在其长度方向中间部分以外的部分相接触;以及,第二结合凸部,与按压部件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另一方端面上在其长度方向中间部分以外的部分相接触。
(19)根据(18)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按压部件在该按压部件长度方向中间部分按压光源,第一结合凸部以及第二结合凸部与按压部件,在比按压部件中的固定部件结合部位更加接近长度方向端部的部位相结合。
(20)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包括:潜像载置体,用于载置潜像;光扫描装置,通过对潜像载置体进行光扫描,在该潜像载置体表面形成潜像;显影装置,用于对该潜像载置体所载置的潜像进行显影;以及,光扫描装置,其包括以下部件:至少一个光源,用于发射光束对扫描对象进行光扫描;光学元件,用于将光源发射的光束形成为预定形状;偏向扫描装置,用于偏向扫描该光束,光学框架,其中收藏了光学元件和偏向扫描装置;至少一个定位部,位于光学框架之中,用于在光轴方向对光源进行定位;按压部件,用于向定位部方向对经定位部定位了的光源进行按压,该按压部件与定位部夹持光源,将该光源固定在光学框架上;以及,固定部件,用于结合按压部件和光学框架。
上述本发明的效果在于,因用按押部件和定位部夹持并固定光源,因此只需从装置上拆下按押部件,便可解消光源的夹持力,便于从装置上拆卸光源。与压入固定光源的部件相比,本发明相对容易进行光源交换。
而且,由于光源仅用定位部件和按押部件夹持,因此只要降低按压力便可降低光源的夹持力,转动光源。为此本发明可在光源装配后转动光源,以进行光束间隔调整或调整光源发射的光束的形状。
再者,由于本发明可转动直接装设在光学框架上的光源,因此与保持体在安装了光源后再可转动地安装到光学框架上的结构相比,本发明减少了零件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述打印机制像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是显示光写入单元结构的截面图。
图4是第一框架的俯视图。
图5是第一框架的斜视图。
图6是在第二框架上安装了第一框架的示意图。
图7是第一框架中光源安装面周围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按压部件的斜视图。
图9是用螺丝将LDA安装到第一框架之前的示意图。
图10是用螺丝将LDA固定到第一框架上的示意图。
图11是用按压部件的按压面对LDA进行按压的示意图。
图12是在固定于第一框架上的LDA上安装控制基板的示意图。
图13是以相等间隔在圆周周向三个部位设置定位基准面的示意图。
图14是定位基准面与按压面相对,其间夹持LDA台座部的示意图。
图15是按压面与台座部之间或贯穿孔与供电部之间设置绝缘部件的实施状态的示意图。
图16是按压部件长度方向端部受光源安装面阻搁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7是在光源安装面的长度方向外侧端部对面部位形成陷入部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8是按压部件的按压面长度方向端部形成曲面形状的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19是螺丝结合时作用于按压部件上的转动方向作用力使得LDA发生转动的示意图。
图20是按压部件定位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1是按压部件定位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2是在螺丝顶部与按压部件之间设置调整部件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3是用一个按压部件按压两个光源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4是用弹簧部件固定按压部件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5是黑白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一例将本发明用于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打印机时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虽然采用中间转印方式的所谓行式图像形成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实行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概略结构图。
该打印机100具备打印装置主机1和可从该装置主机1中拉出的供纸盒2。装置主机1的中间具有用于形成黄色(Y)、青色(C)、洋红色(M)、黑色(K)各种颜色调色剂(可视像)的制像单元3Y、3C、3M、3K。在以下各个标记中的Y、C、M、K分别表示用于黄色、青色、洋红色、黑色的部件。
图2是黄色(Y)制像单元概略结构示意图。其他制像单元与此相同。
如图1和图2所示,制像单元3Y、3C、3M、3K具有按箭头方向A转动的潜像载置体即鼓状感光体10Y、10C、10M、10K。感光体10Y、10C、10M、10K由直径40mm的铝制圆筒状基体、以及覆盖于该基体表面的例如OPC(有机半导体)感光层构成。各个制像单元3Y、3C、3M、3K中,围绕感光体10Y、10C、10M、10K周围设有:充电装置11Y、11C、11M、11K,用于对感光体充电使感光体带电;显影装置12Y、12C、12M、12K,用于对感光体上形成的潜像显影;清洁装置13Y、13C、13M、13K,用于清洁感光体上的残留调色剂。各个制像单元3Y、3C、3M、3K下方设有光写入单元4,即作为光写入装置的光扫描装置,用于向感光体10Y、10C、10M、10K发射写入光L。各个制像单元3Y、3C、3M、3K上方,设有中间转印单元5,其中具备中间转印带20,用于将各个制像单元3Y、3C、3M、3K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还设有定影单元6,用于对记录媒体即转印纸上从中间转印带上转印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另外,装置主机1上部还设有调色剂罐7Y、7C、7M、7K,用于存放黄色(Y)、青色(C)、洋红色(M)、黑色(K)各色调色剂。打开装置主机1上部形成的排纸盘8,便可将该调色剂罐7Y、7C、7M、7K从装置主机1上拆卸。
上述光写入单元4中,光源的激光二极管发射的写入光(激光)L经多面反射镜偏向后,在感光体10Y、10C、10M、10K上扫描照射。关于光写入单元4将在后面详述。
上述中间转印单元5中的中间转印带20绕设于驱动辊21、张力辊22、以及从动辊23上,并在预定时间受到驱动而按反时针方向转动。另外,中间转印单元5具有以次转印辊24Y、24C、24M、24K,用于将感光体10Y、10C、10M、10K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中间转印单元5中还具有二次转印辊25,用于将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纸P上;以及带清洁装置26,用于清洁未转印到转印纸P上而留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
接着说明上述打印机100中形成彩色图像的工序。
首先,制像单元3Y、3C、3M、3K中,感光体10Y、10C、10M、10K经充电装置11Y、11C、11M、11K充电后其表面均匀带电,而后,光写入单元4根据图像信息发射激光光束L,感光体10Y、10C、10M、10K经该激光光束L扫描曝光在表面形成潜像。该感光体10Y、10C、10M、10K上的潜像通过显影装置12Y、12C、12M、12K的显影辊15Y、15C、15M、15K上所载置的调色剂显影,形成可视调色剂像。该感光体10Y、10C、10M、10K上的调色剂像受一次转印辊24Y、24C、24M、24K作用依次重叠转印到按反时针转动的中间转印带20上。此时,为了使所述调色剂像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的相同位置,各色的制像动作为从中间转印带20的上流向下流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实行转印。一次转印结束后感光体10Y、10C、10M、10K通过清洁装置13Y、13C、13M、13K的清洁刮板13A清洁其表面,以备下一次图像成形。此外,根据需要调色剂罐7Y、7C、7M、7K中装填的调色剂经由未图示输送通道以预定的两补充到各个制像单元3Y、3C、3M、3K的显影装置12Y、12C、12M、12K中。
另一方面,上述供纸盒2中的转印纸P通过设于供纸盒2附近的供纸辊27送往装置主机1,而后,在预定时间由一对定位辊28送至二次转印部。随后,在二次转印部,中间转印带20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纸P上。经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纸P,通过定影单元6进行图像定影,而后由排出辊29排出到排纸盘8中。中间转印带20上残留的转印残留调色剂与感光体10上的残留调色剂相同,由接触中间转印带20的带清洁装置26清洁去除。
下面说明上述光写入单元4的结构。
图3是显示上述光写入单元4概略结构的截面图。
图4是第一框架70要部俯视图。图5是第一框架70的斜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光写入单元4由以下构成,即:第一框架,用于收藏设置于光源即激光二极管点阵(LDA)至fθ透镜43a、43b之间光路上的光学系零件;以及,第二框架60,用于收藏设置于fθ透镜43a、43b至感光体之间光路上的光学系零件。
本实施方式的光写入单元使用LDA,并采用同时使用多束光束扫描感光体表面的多数光束扫描方式。采用多束光束扫描方式可加快图像形成速度。
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光学框架的第一框架70中收藏了以下部件:即,准直透镜52A、52B,为用于将光源LDA51A、51B、51C、51D发射的光束形成为所需形状的光学元件;柱面透镜53A、53B;多面镜扫描器140,即偏向扫描装置;fθ透镜43A、43B,相当于扫描透镜,用于将激光扫描的等角运动改变为等速直线运动。
如图5所示,将在以后详述的LDA51A、51B、51C、51D分别安装在位于第一框架70端部的光源安装面75A、75B上所设的光源安装孔76A、76B、76C(未图示)、76D中。
图5中仅显示了LDA51C在第一框架70上的安装状态。
多面镜扫描器140由两个正多角柱形的多面反射镜(转动偏向器)41A、41B、以及多面镜驱动马达(驱动装置)144、和用于控制多面镜驱动马达144驱动并装载了电子元件的电路基板141构成。多面镜扫描器140用螺丝固定在多面镜扫描器收藏部73中,从而结合在第一框架70上,该多面镜扫描器收藏部73周围围绕设置了多面镜扫描器收藏壁74。
fθ透镜43A、43B安装在第一框架70的扫描透镜收藏部中。准直透镜52A、52B、以及柱面透镜53A、53B分别安装于第一框架70中从LDA51A、51B、51C、51D至多面反射镜41A、41B的光路上。另外,第一框架70的多面镜扫描器收藏壁74上设有防音玻璃49A、49B。
如图6所示,第一框架70安装在第二框架60上。而如图3所示,第二框架60上除了设有第一框架70以外,还安装了:反射镜44A、44B、44C、44D、46A、46B、46C、46D、47A、47B、47C、47D,用以将激光光束引导到感光体10Y、10C、10M、10K上;长透镜50A、50B、50C、50D,用于补偿多面反射镜41A、41B的光学面角度误差(optical face tangleerror);以及未图示同步检测装置等。图3中的标记La、Lb、Lc、Ld分别表示射向感光体10Y、10C、10M、10K的写入光光路。
从LDA51A~D发射的光束从准直透镜52A(52B)中透射后,通过设于第一框架70上的未图示光圈形成为一定形状,而后透射柱面透镜53A,在副扫描方向(相当于感光体表面的移动方向)上聚光。接着,受多面镜驱动马达144驱动,具有正六面体结构的多面反射镜41A(41B)进行高速转动,上述光束由该多面反射镜41A(41B)的六个侧面所形成的镜面中的任一镜面反射,偏向主扫描方向(相当于感光体表面的轴线方向)。而后,该通过多面反射镜41A(41B)以一定角速度偏向主扫描方向的光束,依次通过:将该光束沿偏向方向的移动速度转换为等速的fθ透镜43A(43B)、反射镜、用于补偿光学面误差的长透镜、以及密闭光扫描装置的防尘玻璃,到达未图示感光体表面。
接着,说明LDA的第一框架70的装配。在以下的说明中因LDA51A、LDA51B、LDA51D的装配方法均与LDA51C相同,因此仅对LDA51C进行说明。
图7是第一框架70光源安装面周围的概略结构示意图。图8是按压部件110的斜视图。图9是用螺丝在第一框架70上装设LDA51C的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LDA51C中包括发光部512、台座部513、供电部511等。其中,台座部513的外径大于发光部512的外径,台座部513中位于发光部一侧的表面为用于光轴方向定位的基准面513A。供电部511从台座部513发光部一侧相反表面开始延伸,连接到下述控制基板等上,向发光部512中排列成点阵状的未图示发光元件供电。
第一框架70的光源安装面75B上设有光源安装孔76C、螺丝孔752。光源安装孔76C包括发光部插入部753以及台座部插入部755,其中,发光部插入部753的直径稍大于LDA51C的发光部512直径,台座部插入部755的直径稍大于LDA51C的台座部513的直径。位于该台座部插入部755与发光部插入部752之间并垂直于光轴方向的面为决定LDA51C在光轴方向位置的定位部即定位面754。台座部插入部755光轴方向的长度比台座部513光轴方向的长度短,当LDA51C由定位面754定位时,台座部513中的一部分从光源安装面75B上突出。
用于按压LDA51C的按压部件110为长方形板状部件,用金属板弯曲加工成形或树脂注射成型形成。按压部件110的大致中心部分设有用于LDA51C的供电部511贯穿的贯穿孔114。在围绕该贯穿孔114的同一平面内,以相等间隔沿圆周方向设有三处按压面112,该按压面112与LDA51C台座部的基准面513A的相反表面相接触,用于将LDA51C向定位面754一侧按压(参见图8)。各个按压面112形状相同且垂直于光轴方向,用以在光轴方向上良好地按压LDA51C。
上述按压面112长度方向外侧具有安装面111,其中设置用于贯穿螺丝的螺丝贯穿孔113。
在光轴方向上,按压面112比安装面111远离第一框架70,因而按压面112与安装面111在光轴方向出于不同位置,但该安装面111平行于按压面112。
图9是显示了LDA51C用螺丝固定在第一框架70上之前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所示,LDA51C的发光部512插入发光部插入部753中,台座部513插入台座部插入部755,定位基准面513A与定位面754相接触。由此,LDA51C在光轴方向上得以定位。另外,因发光部插入部752的直径若干大于LDA51C发光部512的直径,台座部插入部755的直径若干大于LDA51C台座部513的直径,因此,LDA51C插入光源安装孔76C后可以转动。
接着,将LDA51C的供电部511贯穿按压部件110的贯穿孔114,并使按压面112与台座部513定位基准面相反一侧的表面相接触。此时,按压面112在光轴方向凹入内部,比安装面111更加远离光源安装面75B,将台座部513嵌入该凹部中,以使得按压面112得以可靠地接触台座部513的定位基准面相反一侧表面。
LDA51C中,当经定位部754定位后,台座部513的一部分从光源安装面75B上突出,因而如图9所示,按压部件110的按压面112接触到台座部513的定位基准面相反一侧表面时,按压部件110的安装面111接触到光源安装面75B时,在按压部件110安装面111与光源安装面75B之间便形成了间隙。
随后,在按压部件110的安装面111与第一框架70的光源安装面75B之间形成间隙的状态下,在按压部件110的螺丝贯穿孔113中插入螺丝120,上紧光源安装面75B螺丝孔752中的螺丝120,直到按压部件110的安装面111紧贴光源安装面75,从而将按压部件110连接在第一框架70上。如图10所示,按压面112周围发生弹性变形。其结果,按压面112受反作用力作用,以使得按压面112被压向LDA51C的定位面754一侧。这样,LDA51C的台座部513受按压面112和定位部754夹持,LDA51C便装设到了第一框架70上。
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部件110的安装面111平行于按压面112,因此在固定按压部件110时,通过固定部件(螺丝)向按压部件110施加按压LDA51C方向的作用力。其结果,只须固定按压部件110而不需要复杂的结构,便可向LDA51C施加按压力,以低成本的结构实现了对LDA51C施加按压力。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面112与安装面111在光轴方向所处位置不同,因而能够在光轴方向良好地按压LDA51C,提高了LDA51C在光轴方向的按压力。
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如果按压面112和安装面111处于相同平面内,当按压部件110固定后在按压面周围发生弹性变形时,按压面112中的一部分会从台座部512上浮。其结果,LDA51C按压方向相对光轴方向倾斜,LDA51C在光轴方向的按压作用力变小。
对此,如果按压面112和安装面111处于不同平面内,当按压部件110固定后在按压面周围发生弹性变形时,按压面112和安装面111之间的连接部分会发生弹性变形,抑止按压面112从台座部定位基准面上浮起。其结果为能够沿光轴方向按压LDA51C。而且,由于连接部也发生弹性变形,因此,该连接部的恢复作用力也施加于按压面上,其结果使得LDA51C在光轴方向上的按压力得以增大。
本实施方式中在同一平面上设置三处按压面,从圆周周向三处部位按压LDA51C。而围绕整个圆周设置环状按压面,则有可能因按压面的平面度等引起LDA51C按压力出现偏差,从而无法有效夹持LDA51C。对此,如图11所示,以相等间隔在圆周周向设置三处按压面,便可以三点在圆周方向均等地按压LDA51C。而且,与环状按压面需要提高整个周向平面度相比,三处按压面只须提高该三处按压面的平面度精度,有利于提高平面度精度。上述中虽然将按压面设置为三个,但用两个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按压面形状相同,因此各个按压面与LDA51C的接触面积相同,从而LDA51C得以受到均等按压。
本实施方式使用LDA51C,并采用同时用扫描多束光束扫描感光体表面的多束光束扫描方式。此时,如果LDA51C的各个发光点位置偏离预定位置,则光束间隔与预定间隔之间发生差异,形成比实际缩小或拉长了的图像。
如专利文献1所述,形成压入固定LDA51C结构时,为了使光束间隔可以调整,将LDA51C装设在与第一框架分开的作为其他部件的光源单元上,而该光源单元必须能够相对第一框架转动。为此造成了零件数量增加、装置成本上升。
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源安装孔76C的发光部插入孔752直径稍大于LDA51C发光部512直径,并且光源安装孔76C的台座部插入部755直径稍大于台座部513直径,由此可在光源安装孔76C内部转动LDA51C。而且,LDA51C仅通过定位面754和按压部件110的按压面112夹持在光轴方向固定,只要松动螺丝,减小LDA51C的夹持力,便可在光源安装孔76C内转动LDA51C。为此,如果LDA51C的各个发光点位置偏离预定位置而使得光束间隔与预定的间隔之间发生差异时,可以在松动螺丝减小LDA51C的夹持力的状态下,在光源安装孔76C内转动LDA51C,调整光束间隔。这样能够十分容易地对光束间隔进行调整。而且,第一框架70上直接装设LDA51C时也能够调整光束间隔,以此削减零件数量,减小装置成本。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部件110按压与光源发射光束一侧相反表面,便于LDA51C的装卸。
以下进行详细叙述。如果第一框架70上的定位面754与LDA51C的台座部513中位于供电部511一侧的表面相接触,且按压部件110按压LDA51C的台座部513中位于发光部512一侧表面,则从第一框架70内侧方向将LDA51C插入光源安装孔76C。而且,需要从第一框架70内侧方向用螺丝固定按压部件110。在这种情况下,当LDA51C插入光源安装孔76C时,可能发生如供电部511前端碰触第一框架内部的透镜致使透镜受到损伤。与此相同,装设按压部件110时,也可能发生按压部件110或螺丝120或螺丝刀等碰触到透镜,从而使透镜受到损伤。这样,为了不损伤第一框架70内部的透镜等零件,需要小心安装LDA51C等,LDA51C的装设操作性能变差。再有,在螺丝120上安置螺丝刀时,因第一框架70中的零件妨碍,LDA51C等的安装操作以及光束调整操作等也会发生困难。
对此,如果定位面754与LDA51C的台座部513中位于发光部512一侧的表面相接触,且按压部件110按压LDA51C的台座部513中位于供电部511一侧表面,则可从第一框架70外侧装设LDA51C和按压部件110。这样防止了第一框架70内的透镜等零件受到损伤。而且,在螺丝120上安置螺丝刀时,不会受到第一框架70中的零件妨碍,便于进行LDA51C等的装设操作以及光束调整操作等。
当然,出于某种理由,无法从第一框架70外侧装设LDA51C和按压部件110时,也可以构成为第一框架70中的定位面754与LDA51C的台座部中位于供电部511一侧表面相接触,且按压部件110按压LDA51C台座部513的发光部512一侧的表面。
本实施方式将按押部件110用螺丝固定在第一框架70上,这与用粘结剂固定按押部件110相比,更加容易安装卸按押部件110,便于交换LDA51C。而且,只要松动螺丝120便可调整光束间隔。
接着,在第一框架70上固定了LDA51C后,如图12所示,在LDA51C的供电部上安装用于控制LDA51C的控制基板130。控制基板130用未图示螺丝等固定在第一框架70上。安装了控制基板130后,按押部件110被设置在LDA51C和控制基板130之间的狭窄间隙内。这样,在第二框架60上安装第一框架70时,如有部件碰到按押部件110等,便能够避免LDA51C所受夹持力下降或作用于LDA51C上的按压力发生偏离以致使LDA51C发生转动。其结果为避免了因发光点位置偏离预定位置而需要再次调整光束间隔等问题的发生。
还可以在控制基板130中面对固定按押部件110的螺丝120的部位设置贯穿孔,以让螺丝刀贯穿。这样便于螺丝刀到达固定按押部的螺丝120,方便了松动螺丝120以进行光束间隔的调整操作。另外,按押部件110的拆卸也容易进行,方便了LDA51C的交换。
如图13所示,还可在相同平面上设置三个定位面754,在圆周方向三个部位对LDA51C定位。而如果围绕整个圆周设置环状定位面,则可能出于定位面的平面度不等等原因,使得LDA51C被安装成相对所需姿势倾斜。对此,以相等间隔沿圆周周向设置三处定位面,便可用三点对LDA51C定位。因此,与环状定位面需要提高整个周向平面度相比,在三个部位的设置定位面时只须提高该三处定位面的平面度精度,有利于提高平面度精度。上述中虽然将定位面设置为三个,但用两个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对于定位面754,优选将其构成为定位面754数量与按压面112的数量相同,而且如图14所示,定位面754(图中以锁线表示)夹持LDA51C的台座部513并面对按压面112。这样,定位面754便可受到按压面112在光轴方向的按压力作用,可靠地夹持并固定LDA51C。
按压部件110优选以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这是因为LDA51C的供电部511贯穿按压部件110,例如,当松动螺丝120在LDA51C发光的状态下调整光束间隔或光量时,如果发生手碰到按压部件110等,贯穿孔114内周(按压面112中位于供电部511对面的面)有可能接触供电部511。其结果,如果按压部件110用导电性材料形成,则可能发生供电部511漏电。而且在LDA51C中,如果台座部513未使用达到达到接地程度的材料而按压部件110却以导电性材料形成时,按压面112上有可能通过漏电流。进而,在减小与控制基板130之间间隙时,控制基板130与按压部件110之间发生部分接触,而此时如果按压部件110用导电性材料形成,则按压部件110上可能通过漏电流。因此,用绝缘性部件构成按压部件110可以避免按压部件110上发生漏电。
然而,如果需要一定的按压力用以保持LDA51C,必须使用铝或铁等导电性材料时,可在按压面112或贯穿孔114内周(按压面112中位于供电部对面的面)上涂覆绝缘性材料,或如图15所示,在按压面112与台座部513之间以及贯穿孔114内周和供电部511之间设置橡胶等绝缘性部件,还可以在LDA51C与按压部件110之间设置绝缘性材料。
当LDA51C的台座部513达到接地程度时,可以仅在贯穿孔114内周涂覆绝缘材料,或在贯穿孔114内周与供电部511之间设置绝缘性部件。
对于按压部件110中可能在安装控制基板130时与控制基板130之间发生接触的部分,涂覆绝缘材料或贴附橡胶等绝缘性部件。
采用上述结构,可以确保按压部件110用于保持LDA51C所需要的按压力和绝缘性能。
如图16所示,在用螺丝固定按压部件110’时,按压部件110’成为弯曲形状。其中,长度方向中间部分与光源安装面75B’之间距离最大,安装面111’长度方向外侧端部(图中以锁线围绕得A部分)与光源安装面75B’之间距离最小。因此,按压部件110’的安装面111紧贴光源安装面75B’,进一步用螺丝120’将按压部件110’压往光源安装面75B’一侧,从而使得安装面111’长度方向外侧端部相对光源安装面75B’形成角度来接触光源安装面75B’。这样,安装面111’长度方向外侧端部相对光源安装面75B’形成角度来接触光源安装面75B’,使得安装面111’长度方向外侧端部搁在光源安装面75B’上而无法变形成为所需形状,从而可能造成不能对LDA51C’进行均等按压,或达不到所需按压力。尤其是,当用受转矩管理的螺丝刀连接螺丝120’时,按压部件110’不变形成为所需形状,无法均等按压LDA51C’或得不到所需按压力的可能性增大。
进而,安装面111’长度方向外侧端部刮削光源安装部75B’,该被削落碎渣可能附着到光写入单元内的反射镜或透镜上造成异常图像,或可能附着到LDA51C’的供电部511’上引起发生电路故障。
对此,如图17所示,优选在光源安装面75B中位于安装面111长度方向外侧端部对面的部位形成下陷的陷入部756,使安装面111长度方向外侧端部与光源安装面75B之间形成非接触。
如图17所示,在光源安装面75B中设置陷入部756,可在用螺丝120将按压部件110压向光源安装面75B时,安装面111长度方向外侧端部不会受光源安装面75B阻搁,安装面111长度方向外侧端部顺利地沿图中的方向B移动,从而,按压部件110发生变形,使安装面111紧贴光源安装面75B,均等按压LDA51C,而且,可获得所需按压力。进而,不会发生因安装面111长度方向外侧端部刮削光源安装部75B造成的异常图像,或刮落的碎渣附着到LDA51C的供电部511上引起发生电路故障。
如图18所示,安装面111长度方向外侧端部可呈曲面形状。由此,即使安装部111长度方向外侧端部与光源安装面75B相接触,也不会发生安装面111长度方向外侧端部受光源安装面75B阻搁,从而按压部件110顺利发生变形,使得安装面111紧贴光源安装面75B,均等按压LDA51C,而且,可获得所需按压力。进而,不会发生发生安装面111长度方向外侧端部被光源安装部75B刮削,不会发生该刮削的碎渣吸附在透镜等上造成的异常图像,或附着到LDA51C的供电部511上引起发生电路故障。
另外还可以在安装面111长度方向外侧端部或光源安装面75B中与安装面111长度方向外端接触部位贴附摩擦系数低的部件等,用以抑止安装面111长度方向外侧端部受到阻搁。
如图19所示,由于采用螺丝120连接按压部件110,因此在按压部件110中产生了转动方向的力,按压部件110会在转动方向发生若干转动。如果按压部件110转动,则受按压部件110按压的LDA51C也转动,从而有可能使光束间隔发生偏离。
为此,如图20所示,优选设置按压部件定位装置,用以对固定到第一框架70上之前的按压部件110C进行转动方向上的定位。
如图20所示的按压部件定位装置由从光源安装面75B上突出的圆柱形第一结合凸部757A和第二结合凸部757B、以及设于按压部件110上与第二结合凸部757B结合的结合长孔116和与第一结合凸部757A结合的结合圆孔117构成。
结合长孔116和结合圆孔117在长度方向上位于螺丝贯穿孔113的外侧。该结合孔116、117的短边方向长度与第一、第二结合凸部757A、757B的直径大致相同。因此,当结合长孔116与第二结合凸部757B、结合圆孔117与第一结合凸部757A结合时,结合长孔116与第二结合凸部757B、结合圆孔117与第一结合凸部757A在短边方向的结合不存在间隙。为此,按压部件110在转动方向被定位,用螺丝120连接时按压部件110即使受到转动方向的作用力作用,也不会发生转动。这样,LDA51C便不会在用螺丝连接时发生转动,从而避免了LDA安装后光束间隔与所需的间隔之间出现差异。
结合圆孔117与第一结合凸部757A之间时嵌合,因此不仅在转动方向上,而且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进行定位。
按压部件110C因是以与螺丝120的结合位置为中心进行转动,结合位置越接近按压LDA51C的按压位置,LDA51C所受的转动作用力就越小。而且,结合圆孔117与第二结合凸部757B、以及结合长孔116与第一结合凸部757A之间的结合位置越是远离螺丝120的结合位置,结合圆孔117与第一结合凸部757A、以及结合长孔116与第二结合凸部757B之间在短边方向存在间隙时的按压部件110的转动量越可以获得减少。
从上述可知,按压部件110C的结合长孔116和结合圆孔117在长度方向被设于螺丝贯穿孔113以外。这样可以使结合位置接近LDA51C的按压位置,尽量减小LDA51C上所受的转动力。而且,还可将结合长孔116与第一结合凸部757A之间的结合位置设在远离结合圆孔117邻接的螺丝120结合位置。因此,当按压部件110C以邻接结合圆孔117的螺丝120结合位置为中心进行转动时,按压部件110C在转动方向的动作可通过结合长孔116与第一结合凸部757A之间的结合来进行良好的控制。而结合圆孔117与第二结合凸部757B之间的结合位置设在远离与结合长孔116邻接的螺丝120的结合位置,当按压部件110C以邻接结合长孔116的螺丝120结合位置为中心进行转动时,按压部件110C在转动方向的动作可通过结合圆孔117与第一结合凸部757B之间的结合来进行良好的控制。
还可以如图21所示,仅在设于第一框架70中光源安装面75B上的圆柱形第一结合凸部757A和第二结合凸部757B中形成定位装置,第一结合凸部757A与按压部件110D在长度方向延伸的一端端部上表面相接触,而第二结合凸部757B与按压部件110D在长度方向延伸的一端端部下表面相接触。此时,第一、第二结合凸部757A、757B的结合位置也处于长度方向上螺丝结合位置的外侧。第一结合凸部757A是接触按压部件110D端部的上表面还是端部下表面,则根据螺丝结合时按压部件的转动方向决定。另外,在上下方向从第一结合凸部757A下方端部到第二结合凸部757B上方端部的距离,与按压部件110D短边方向的长度基本相同。
上述图21所示的结构中也能够用第一、第二结合凸部757A、757B来限制按压部件110D的转动,抑止螺丝120连接时作用于LDA51C上的转动力。而且,在按压部件110D长度方向,第一、第二结合凸部757A、757B的结合位置位于螺丝120连接位置的外侧,因而能够使螺丝120的连接位置接近按压LDA51C的按压位置,进一步抑止螺丝120连接时作用于LDA51C上的转动力。
另外还可以在按压部件110D端部上方表面接触第一结合凸部757A的部位、以及按压部件110D端部下方表面接触第二结合凸部757B的部位,分别设置结合漕,并将结合突起与这些结合漕相结合。
进而,如图22所示,还可在螺丝120顶部与按压部件110E之间设置调整部件118。如此在螺丝120顶部与按压部件110之间设置调整部件118,可向按压部件110仅施加光轴方向的作用力,抑止上紧螺丝时发生在螺丝顶部与按压部件110之间的打滑,或抑止按压部件与调整部件118之间的打滑,或抑止螺丝的转动力被传往按压部件110。
调整部件118优选与螺丝120顶部摩擦系数较小的部件,可以使用平垫圈等。通过使用摩擦系数较小的部件,该调整部件118与螺丝顶部之间可在螺丝连接时产生良好的滑动,抑止施加于调整部件118上的转动力,进而防止了按压部件110E发生轻微的转动。
通过减小调整部件118与按压部件110E之间的摩擦系数,使按压部件110E与调整部件118之间产生滑动,尽可能阻止向按压部件110E施加转动力。由此,用按压部件110E固定的LDA51C能够以良好精度保持最初设置位置,获得所期望的光学性能。
如图23所示,还可以用一个按压部件110F夹持LDA51C和LDA51D,其中LDA51D被插入到位于插入了LDA51C的光源安装孔76C正下方的光源安装孔76D中。与此相同,光源安装孔76B位于插入了LDA51A的光源安装孔76A正下方,对于插入该光源安装孔76B中的LDA51B、以及LDA51A也可以用一个按压部件夹持。
如上所述,用一个按压部件按压多个LDA51,减少了零件数量,有利于降低成本,而且还能够削减组装工序,减少制造费用。
以上通过螺丝120连接将按压部件110固定在光源安装面75B上,对此,还可以如图24所示,用弹簧部件121在光源安装面75B上固定按压部件110G。利用上述结构,按压部件110G受弹簧部件121的按压力作用发生变形,使安装面111紧贴在光源安装面75B上,并且按压面112周围发生弹性变形。因此,上述结构也能够用按压部件1106的按压面112良好按压LDA51C,并用定位面754和按压面112夹持LDA51C。
当需要转动LDA51C以调整光束间隔时,在光源安装面75B与弹簧部件121之间设置衬垫物,以减小施加于按压部件110上的按压力,降低对于LDA51C的夹持力,便于转动LDA51C,有利于光束间隔的调整。
上述例举了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应用进行说明,本发明也可以用于如图25所示的黑白图像形成装置之中。
以上针对用LDA作为光源,并且用多束光束同时扫描感光体表面的多束光束扫描方式的光写入单元进行了说明。除此之外,本发明同样可以用于以具有一个发光点的激光二极管(LD)作为光源,用单光束对感光体表面进行扫描的扫描方式光写入单元。该LD用第一框架的定位面和按压部件的按压面夹持并固定,该结构与压入固定的结构相比,便于对LD进行交换。
LD因发散角度在纵向和横向不同而发射椭圆形光束。为了使通过光圈的光束形成为所要求的形状,需要椭圆形光束的长径部分与光圈狭缝方向一致。为此将LD在其转动方向定位后安装到第一框架中。但是,出于某原因安装到第一框架上的LD有可能在转动方向发生偏离。对此,需要松动将按压部件固定到第一框架上的螺丝,减小LD的夹持力。这样需要在LD装设于第一框架上的状态下转动LD,将LD发生的椭圆形光束的长径部分调整为与光圈狭缝方向一致。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通过光源LDA发射光束对扫描对象物的感光体进行光扫描的光扫描装置即光写入装置,该光写入装置包括通过LDA沿光轴方向的接触而对LDA在光轴方向定位的定位部即定位面、以及将LDA沿光轴方向按压的按压部件,并用该按压部件和定位面夹持固定LDA。利用上述结构,只要从装置上拆卸按压部件,便可解消LDA的夹持力,简单地从装置上拆卸LDA,因而,与压入固定LDA的结构相比,本结构便于对LDA进行交换。
对于LDA,因仅用定位面和按压部件进行夹持,因此减小按压部件的压力,便可减小LDA的夹持力,转动LDA。因此可在LDA安装后,转动LDA以调整光束间隔或调整LDA发射的光束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框架中收藏了用于将LDA发射的光束形成为所需形状的光学元件即柱面透镜或准直透镜、以及进行光束偏向扫描的偏向扫描装置即多面镜扫描器。LDA定位并固定在上述第一框架上。这样,与将LDA定位并固定在光源单元等其他部件上后再将光源单元固定到第一宽体上的结构相比,直接在第一框架上定位并固定LDA的结构可减少零件数量,降低装置成本。
本实施方式用螺丝将按压部件结合到具有定位面的部件即第一框架上。该结构便于从第一框架上装卸按压部件,与用粘结剂固定按压部件的结构相比,更加便于进行LDA的交换。而且,上述结构只要松动螺丝减小按压部件对LDA的按压力,便可转动LDA。这样便能够在LDA保持在第一框架上的状态下转动LDA,并调整光束间隔或调整LDA发射的光束形状。
本实施方式还可以用弹簧部件将按压部件向第一框架按压以固定在第一框架上。只要解消弹簧部件向按压部件施加的按压力,便能够拆卸按压部件,与用粘结剂固定按压部件的结构相比,利用弹簧部件的结构更加便于进行LDA的交换。而且,通过减小弹簧部件向按压部件施加的压力,减小按压部件按压LDA的压力,转动LDA。这样便能够在LDA保持在第一框架上的状态下转动LDA,并调整光束间隔或调整LDA发射的光束形状。
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部件具有接触并按压LDA的按压面、以及在第一框架上进行安装安装面,按压部件被固定后,至少在按压面周围发生弹性变形。这样,按压面上的反作用力作用于LDA,向光轴方向按压LDA。其结果为能够获得充分的用于固定LDA的夹持力。
本实施方式中,因光轴方向上按压面位置和安装面位置不同,从而使得在按压面周围发生弹性变形时能够避免按压面从LDA上浮起,良好地在光轴方向上对LDA进行按压。而且,在按压面与安装面相接触的部位也发生弹性变形,提高了施加于LDA上的沿光轴方向的压力。
本实施方式中的按压部件的安装面平行于按压面,固定按压部件时,用于固定的固定部件(螺丝)向按压部件施加按压LDA方向的压力。其结果为,不需要任何复杂结构而只要固定按压部件,便可向LDA施加压力,这样有利于采用廉价的结构向LDA施加按压力。
按压面垂直于光轴方向,沿光轴方向按压LDA,这样可得到充分的固定LDA的压力。
本实施方式在同一个平面上设置两个或三个按压面,这样的结构与用一个按压面按压整个LDA的结构相比,减少了按压LDA的表面积,减少了需要提高平面度精度的面积,有利于降低均等按压LDA结构的制造成本。
而且,各个按压面与LDA的接触面积相同,这样能够均等按压LDA可靠地夹持并固定LDA。
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部件被构成为用与LDA发射光束的面相反的面来进行按压,这样便于从第一框架外侧安装或拆卸按压部件以及LDA,方便LDA交换。
本实施方式的按压部件采用绝缘材料,防止了LDA中发生漏电流流往按压部件。
另外,在按压部件和LDA之间设置绝缘材料,也能够防止LDA中发生漏电流流往按压部件。
本实施方式将按压部件设置在LDA与控制LDA的控制基板之间,这样,当在第二框架上设置第一框架等时,便能够用控制基板阻挡其他部件碰触按压部件,避免了在第二框架上安装第一框架等时发生LDA转动以致需要重新调整光束间隔。
本实施方式在同一平面上设置两个或三个定位面,这样的结构与用一个定位面接触整个LDA的结构相比,减少了对LDA进行定位的的表面积,减少了需要提高平面度精度的面积,有利于以低成本制造光轴方向上对LDA进行定位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面位于夹持LDA的定位面的对面,便于向按压面施加沿光轴方向的压力,有利于获得用于固定LDA的充分的夹持力。
本实施方式在面对第一框架按压部件端部的部位设置沿光轴方向下陷的陷入部,这样在第一框架上固定按压部件时,按压部件的端部便不会碰到第一框架,并顺利地让按压部件发生变形。而且还能够防止按压部件端部刮削第一框架,解消因刮落的碎渣引起的故障,如碎渣附着到透镜上等引起异常图像,或附着到LDA供电部上引起电路故障。
将安装面端部形成为曲面,也能够解消安装面端部受第一框架阻搁,有利于按压部件发生变形。而且还能够防止按压部件端部刮削第一框架,解消因刮落的碎渣引起的故障,如碎渣附着到透镜上等引起异常图像,或附着到LDA供电部上引起电路故障。
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部件对定位面上经定位后的多个光源进行按压,这样的结构与用一个按压部件按压一个光源的结构相比,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装置成本,而且削减了组装工序。
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按压部件定位装置,用于对固定到第一框架之前的按压部件在转动方向进行定位,这样,用螺丝在第一框架上固定按压部件时,即使螺丝的转动力传到按压部件上,受到按压部件定位装置限制的按压部件也无法转动,从而抑止了按压部件在固定时发生转动,并抑止了受按压部件按压的LDA发生转动,防止了因固定按压部件而使光束间隔偏离所需间隔。
上述按压部件定位装置由第一结合凸部和第二结合凸部构成,第一结合凸部接触按压部件在长度方向中间以外的一方端面,具体为上方端面,第二结合凸部构成接触按压部件在长度方向中间以外的另一方端面,具体为下方端面。按压部件在固定后如果发生转动,则会因按压部件上方端面以及下方端面碰到第一结合凸部以及第二结合凸部,从而使该按压部件转动受到阻止。
上述按压部件定位装置还可以由设于第一框架上的结合凸部、以及设于按压部件上用于与结合凸部相结合的结合孔构成。该结构同样可以在按压部件固定后发生转动时,因按压部件的结合孔碰到结合凸部,而使得按压部件转动受阻。
在上述结构中,结合凸部与按压部件相结合的位置位于按压部件中螺丝结合位置的外侧,因而能够使得位于按压部件长度中间的LDA按压位置接近螺丝结合位置。减小螺丝所产生的作用于LDA上的转动力,抑止LDA转动。
本实施方式在螺丝与按压部件之间设置调整部件,这样,结合按压部件时,螺丝与调整部件之间以及按压部件与调整部件之间的双方中,至少有一方在转动方向发生滑动,从而抑止了螺丝的转动力传到按压部件,进而抑止了按压部件转动、以及受按压部件按压的LDA的转动,防止了因固定按压部件而使光束间隔偏离预定间隔。
上述调整部件采用平垫圈。这样,在结合按压部件时,螺丝与调整部件之间以及按压部件与调整部件之间能够在转动方向上发生良好的滑动,从而有效地抑止了螺丝的转动力传到按压部件上。
本实施方式采用半导体激光的LDA作为光源,可使得光束在感光体上进行有效的扫描。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采用光写入单元,能够获得不发生拉长或缩短的良好的图像。
Claims (14)
1.光扫描装置,其中包括:
至少一个光源,所述光源为激光二极管点阵,用于发射光束对扫描对象进行光扫描,所述激光二极管点阵包括发光部和台座部,所述台座部中位于所述发光部一侧的表面为用于光轴方向定位的基准面;
光学元件,用于将所述激光二极管点阵发射的光束形成为预定形状;
偏向扫描装置,用于偏向扫描该光束,光学框架,其中收藏了所述光学元件和所述偏向扫描装置,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部件:
至少一个定位部,位于所述光学框架之中,用于在光轴方向对所述激光二极管点阵进行定位;
按压部件,用于向所述定位部方向对经所述定位部定位了的所述光源用于在光轴方向对所述激光二极管点阵进行按压;
固定部件,具有螺丝,用于结合所述按压部件和所述光学框架;
所述按压部件为长方形板状部件,
所述按压部件的中心部分设有用于使所述激光二极管点阵的供电部贯穿的贯穿孔,
在围绕所述贯穿孔的同一平面内至少设有一个按压面,所述按压面与所述激光二极管点阵的台座部的基准面的相反表面相接触,用于将所述激光二极管点阵向所述定位部一侧按压,
在所述按压面的长度方向外侧具有安装面,其中设置用于贯穿螺丝的螺丝贯穿孔,
当所述激光二极管点阵经所述定位部定位后,所述激光二极管点阵的所述台座部的一部分从所述光学框架的光源安装面上突出,
所述按压部件的所述按压面接触到所述激光二极管点阵的台座部的定位基准面相反一侧表面时,所述按压部件的所述安装面接触到所述光源安装面时,所述按压部件的所述安装面与所述光源安装面之间形成间隙,
在所述按压部件的所述安装面与所述光学框架的所述光源安装面之间形成间隙的状态下,将螺丝经由所述按压部件的所述螺丝贯穿孔中插入到所述光源安装面的螺丝孔中并上紧,以使所述按压部件连接在所述光学框架上,此时,所述按压面周围发生弹性变形,以使得所述按压面被压向所述激光二极管点阵的所述定位部一侧,所述激光二极管点阵的所述台座部受所述按压面和所述定位部夹持,以使所述激光二极管点阵被装设到所述光学框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还具有调整部件,位于所述螺丝与所述按压部件之间,在结合所述按压部件时,在所述螺丝与所述调整部件之间以及所述按压部件与所述调整部件之间的双方中,至少有一方在转动方向发生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具有弹簧部件,该弹簧部件将所述按压部件按压到所述光学框架上,使该按压部件在该光学框架上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面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与所述安装面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相同平面上设置多个按压面,该按压面数量为两个或三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按压面与所述光源的接触面积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件设置于所述光源和用于控制所述光源的控制基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垂直于光轴方向并位于相同平面上的多个定位面,该定位面数量为两个或三个。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面在相同平面上所具有的个数与位于相同平面上的所述按压面个数相同,所述按压面与所述定位面对向,其间夹持所述光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学框架中面对所述固定于该光学框架上的按压部件端部的部位上,设置沿光轴方向下陷的陷入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安装面的端部形成为曲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定位部、以及由各个定位部定位的多个光源,所述按压部件按压所述多个光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按压部件定位装置,用于在所述按压部件固定到所述光学框架之前,对该按压部件在转动方向进行定位。
14.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包括:
潜像载置体,用于载置潜像;
光扫描装置,通过对潜像载置体进行光扫描,在该潜像载置体表面形成潜像;
显影装置,用于对该潜像载置体所载置的潜像进行显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144532A JP2009294238A (ja) | 2008-06-02 | 2008-06-02 |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144532 | 2008-06-02 | ||
JP2008144532 | 2008-06-0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98853A CN101598853A (zh) | 2009-12-09 |
CN101598853B true CN101598853B (zh) | 2012-09-12 |
Family
ID=41379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4159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98853B (zh) | 2008-06-02 | 2009-06-01 |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330786B2 (zh) |
JP (1) | JP2009294238A (zh) |
CN (1) | CN10159885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40472B2 (ja) * | 2009-06-03 | 2013-07-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光源ユニット、光走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4636209B1 (ja) * | 2010-02-05 | 2011-02-23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光走査装置の製造方法 |
US8542263B2 (en) * | 2010-03-15 | 2013-09-24 | Fuji Xerox Co., Ltd. | Mounting structure of a mounted component, light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2065199B (zh) * | 2010-06-24 | 2012-10-24 |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 辅助扫描的固定装置及应用其的扫描仪 |
JP5397328B2 (ja) * | 2010-06-28 | 2014-01-2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569804B2 (ja) * | 2010-09-13 | 2014-08-1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光源装置、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903894B2 (ja) | 2012-01-06 | 2016-04-1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915898B2 (ja) * | 2012-03-26 | 2016-05-1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露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229302B2 (ja) * | 2012-11-27 | 2017-11-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850892B2 (ja) * | 2013-08-30 | 2016-02-03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TWI528099B (zh) | 2014-09-01 | 2016-04-01 |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元件調整裝置及使用其之投影機 |
JP6435805B2 (ja) | 2014-11-20 | 2018-12-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筐体構造、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520174B2 (ja) | 2015-02-10 | 2019-05-2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筐体構造、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421753B2 (ja) | 2020-04-10 | 2024-01-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12088765B2 (en) | 2022-03-22 | 2024-09-10 | Ricoh Company, Ltd. | Casing structure, optical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05469A (zh) * | 2003-09-24 | 2005-04-13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975505A (zh) * | 2005-11-30 | 2007-06-06 | 株式会社理光 |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38524A (ja) * | 1987-11-26 | 1989-05-31 | Ricoh Co Ltd | レーザ光走査光学装置 |
JPH04216514A (ja) * | 1990-12-17 | 1992-08-06 | Ricoh Co Ltd | レーザー光発生装置 |
JPH04296708A (ja) * | 1991-03-26 | 1992-10-21 | Ricoh Co Ltd | 光源位置調整装置とその調整方法 |
JPH0662562U (ja) * | 1993-02-03 | 1994-09-02 |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光学系の光源部構造 |
JP3413308B2 (ja) * | 1995-02-20 | 2003-06-0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光走査装置の光源装置 |
JPH09179048A (ja) * | 1995-12-27 | 1997-07-11 | Minolta Co Ltd | マルチビーム走査光学装置およびレーザ光源装置 |
JP3451467B2 (ja) | 1996-06-14 | 2003-09-29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2ビーム走査用光源装置 |
JPH10250145A (ja) | 1997-03-14 | 1998-09-22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H11227249A (ja) * | 1998-02-16 | 1999-08-24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US6611249B1 (en) * | 1998-07-22 | 2003-08-26 | Silicon Graphic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wide aspect ratio flat panel display monitor independent white-balance adjustment and gamma correction capabilities |
JP3681555B2 (ja) | 1998-09-28 | 2005-08-1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光走査装置 |
JP2000347124A (ja) * | 1999-06-09 | 2000-12-15 | Canon Inc | 光源装置および光偏向走査装置 |
JP2001228418A (ja) * | 1999-12-08 | 2001-08-24 | Ricoh Co Ltd | マルチビーム光源ユニットの調整方法、その調整装置、その光源ユニットの組立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3929664B2 (ja) * | 1999-12-08 | 2007-06-1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マルチビーム光源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調整方法、位置決め用治具、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3098464A (ja) * | 2001-09-21 | 2003-04-03 | Ricoh Co Ltd | 光源装置とそれを有する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3853318B2 (ja) * | 2002-03-19 | 2006-12-06 |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 光プリンタヘッド |
JP4125057B2 (ja) * | 2002-07-03 | 2008-07-2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走査光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7256813B2 (en) * | 2002-12-12 | 2007-08-14 | Ricoh Company, Limited | Optical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04309902A (ja) * | 2003-04-09 | 2004-11-04 | Ricoh Co Ltd | 光源装置・光走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4225838B2 (ja) | 2003-06-03 | 2009-02-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レーザ書き込み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559058B2 (ja) * | 2003-11-07 | 2010-10-06 | リコー光学株式会社 | 光源ユニットの光軸設定方法および光源ユニット、光走査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653473B2 (ja) * | 2004-08-06 | 2011-03-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光走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
JP4855693B2 (ja) * | 2005-02-21 | 2012-01-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663517B2 (ja) | 2005-12-28 | 2011-04-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光書込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ハウジングの成形方法 |
JP4815367B2 (ja) | 2007-03-09 | 2011-11-1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049674B2 (ja) | 2007-07-02 | 2012-10-1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181593B2 (ja) * | 2007-09-14 | 2013-04-10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08
- 2008-06-02 JP JP2008144532A patent/JP2009294238A/ja active Pending
-
2009
- 2009-05-29 US US12/457,045 patent/US8330786B2/en active Active
- 2009-06-01 CN CN2009101415913A patent/CN10159885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05469A (zh) * | 2003-09-24 | 2005-04-13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975505A (zh) * | 2005-11-30 | 2007-06-06 | 株式会社理光 |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2007-50540A 2007.03.0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9294238A (ja) | 2009-12-17 |
US8330786B2 (en) | 2012-12-11 |
CN101598853A (zh) | 2009-12-09 |
US20090295899A1 (en) | 2009-1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98853B (zh) |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US8610753B2 (en) | Optical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 |
US6813052B2 (en) | Optical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 |
EP1780566B1 (en) | Light-orientation adjusting unit, optical writing unit having light-orientation adjust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optical writing unit | |
CN104360480A (zh) | 光学扫描设备 | |
US7184185B2 (en) | Image-forming device and scanning unit for use therein | |
CN101256284A (zh) |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EP1481810B1 (en) |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forming capable of preventing image quality deterioration induced by heat from an optical deflector | |
US8189251B2 (en) | Optical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CN102566043A (zh) | 多角镜组件、采用多角镜组件的光扫描单元和图像形成装置 | |
EP2875957B1 (en) | Multibeam light source unit, method of adjusting the same, light scanning unit, and electrophotography typ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4922790B2 (ja) |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KR100611306B1 (ko) | 광주사장치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 |
CN1495561A (zh) | 激光扫描单元及采用其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 |
US8928709B2 (en) | Optical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 |
JP2006079052A (ja) |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2262294B (zh) | 光扫描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 |
CN102486574B (zh) |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873465A (zh) | 激光扫描单元和具有该单元的成像装置 | |
US8711195B2 (en) | Optical writ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 |
JP2009258449A (ja) |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4340558B2 (ja) |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0516971C (zh) | 光束扫描装置及图像形成设备 | |
CN101373368A (zh) | 采用光路变更部件的处理盒的间隔测定方法以及用该测定方法测定的处理盒 | |
JP2006150836A (ja) | 光書込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2 Termination date: 2019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