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6574A -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6574A
CN102486574A CN2011103915704A CN201110391570A CN102486574A CN 102486574 A CN102486574 A CN 102486574A CN 2011103915704 A CN2011103915704 A CN 2011103915704A CN 201110391570 A CN201110391570 A CN 201110391570A CN 102486574 A CN102486574 A CN 1024865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ens
light
scanning apparatus
scan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915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86574B (zh
Inventor
牧野英世
石川聪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86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65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865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65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2Scanning systems using multifaceted mirrors
    • G02B26/125Details of the optical system between the polygonal mirror and the image pla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 G02B27/0031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for scanning purpo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3Align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4Manual alignment, e.g. micromanipula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36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 G03G15/04045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for exposing image information provided otherwise than by direct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to the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e.g. digital copi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2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 G02B3/06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non-spherical faces with cylindrical or toric fa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G03G15/043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by introducing an optical element in the optical path, e.g. a filt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作为光学元件的长透镜(51)的上面为推压部侧(51d),在该推压部侧(51d)设有玻璃板(51b),通过作为第二推压部件的上面推压弹簧(49),向着下方推压长透镜(51)。限制部(47)与透镜架的架本体(43)形成为一体,支持部侧即下面的透镜中央部由作为限制部(47)上面的、即碰接部件的限制部上面(47a)支持。弹簧板形成的固定部件(80)被插入/安装在平面部(47c)和长透镜(51)的支持部侧的上面(51c)之间,以便夹入限制部(47)和长透镜(51)的突起部(46)。提供能抑制因光学元件的形状误差或组装误差为起因的偏移、能补正扫描线的弯曲、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能有效抑制色偏移的光扫描装置。

Description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像载置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的光扫描装置,以及具有该光扫描装置的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绘图器、具有上述装置中至少一个的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光扫描装置中,因零件偏差或组装方法等,或各部件间的表面粗糙度不同引起的摩擦力等的偏差,透镜上下压力平衡崩溃,如其图7所示,产生长透镜51的透镜中央部和限制部47的限制部上面47a不相接的场合。
若因在那里产生微小间隙而使得调节螺钉44的推压量可变,则有时因其应力,透镜位置微小偏移,弯曲状态因冲击而偏移,或在调整中发生大的偏移。用几十微米的精度调节,解消该偏移很重要。
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光扫描装置中,如其图8(实施例3)所示,调整螺钉62配置在透镜长度方向的三处(中央部和两端部)。在实施例7(图12)中,调整螺钉设为一处,不能得到与实施例3同等的调整功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332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66762号公报
在这种光扫描装置中,为了根据弹簧或透镜的状况,实际朝着调整方向施加笔直的应力,需要与此相应的零件精度及组装精度。
由于不合适地施加应力,螺钉压入调整不能直线地变化,或在希望沿推压方向密接处产生浮起,发生如上所述偏移。
另外,使得多个弹簧等弹性体挠曲的组装很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抑制因光学元件的形状误差或组装误差为起因的调整偏移、补正扫描线的弯曲、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能有效抑制发生色偏移的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1)一种光扫描装置,包括:
光源;
光偏转手段,使得来自该光源的照射光偏转扫描;
光学元件,使得来自该光偏转手段的照射光成像在被扫描面上;以及
保持部件,保持该光学元件;
关于上述被扫描面上的与副扫描方向对应的方向,上述保持部件具有弯曲调节手段,用于调节上述光学元件的弯曲状态;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件设有第一推压部件以及第二推压部件,关于上述被扫描面上的与副扫描方向对应的方向,上述第一推压部件相对上述光学元件从支持部侧施加压力,上述第二推压部件从与该支持部侧对向的推压部侧施加压力;
关于入射到上述光学元件的照射光的扫描方向,在该光学元件的大致中央部分,设有将上述光学元件固定在上述支持部侧的固定部件。
(2)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件为粘接剂。
(3)在上述技术方案(2)所述的光扫描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粘接剂由紫外线硬化性树脂构成。
(4)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件为螺钉部件。
(5)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件在与上述副扫描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截面呈U字状形状,通过压入安装,以弹性力保持上述保持部件和上述光学元件。
(6)在上述技术方案(5)所述的光扫描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件具有突起部,上述固定部件的相对上述光学元件的推压部分为点接触。
(7)在上述技术方案(6)所述的光扫描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部呈球面状。
(8)在上述技术方案(5)-(7)任一个所述的光扫描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扫描装置进一步设有脱落阻止手段,该脱落阻止手段支持使得上述固定部件和上述保持部件不脱落。
(9)在上述技术方案(1)-(8)任一个所述的光扫描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弯曲调节手段配置在除上述大致中央部分的多处。
(10)在上述技术方案(1)-(9)任一个所述的光扫描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推压部件和上述弯曲调节手段的沿上述扫描方向的位置大致相同。
(11)在上述技术方案(1)-(10)任一个所述的光扫描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推压部件可相对上述保持部件装卸,在卸下该第一推压部件状态下,可安装固定调整用支持部件,代替该第一推压部件,支持使得与上述副扫描方向对应的方向的上述光学元件的光轴位置相对上述保持部件在上述扫描方向成为相同距离。
(12)在上述技术方案(1)-(11)任一个所述的光扫描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学元件为上述扫描方向成为长度方向的长透镜。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光扫描装置使得扫描光照射像载置体的表面,形成潜像,通过使得该潜像显影得到图像,最终将上述图像转移到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光扫描装置,使用上述技术方案(1)-(12)任一个记载的光扫描装置。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能以简单结构以及简单操作密接固定光学元件及其保持部件,抑制在两部件间产生间隙,能防止对于因光学元件的形状误差或组装误差为起因的扫描线的弯曲补正的坏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本发明第一实施形态涉及的光扫描装置的D方向的斜上方看的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2是从表示固定部件的安装方向的B方向斜上方看的立体图。
图3是安装固定部件的状态的扫描方向中央部的截面图。
图4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5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各成像工位的概要构成图。
图6是光扫描装置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7是从透镜单元的D方向的斜上方看的立体图。
图8是从透镜单元的D方向的斜上方看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从透镜单元的D方向看的概要截面图。
图10是从安装回转轴支持弹簧的透镜单元的D方向的斜上方看的立体图。
图11表示从D方向看的透镜单元的回转调整构成,其中,(a)是透镜单元整体的概要正面图,(b)是单元回转轴附近的概要放大图。
图12表示第二实施形态的固定部件,是从D方向的斜上方看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其中,(a)表示用于装入作为固定部件的粘结剂的凹部,(b)表示装入粘结剂的状态。
图13表示第三实施形态的固定部件,是表示光学元件定位在保持部件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14表示第四实施形态的光学元件的定位构成,是从D方向看的概要截面图,其中,(a)表示通过固定调整用支持部件的临时固定状态,(b)表示固定后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成要素,种类,组合,位置,形状,数量,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参照图1-图11说明第一实施形态。
先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彩色对应的打印机构成的概要以及动作。
在此,作为打印机,例举说明所谓中间转印方式的串列型图像形成装置,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4所示,打印机100设有装置本体1和可从装置本体1拉出的供纸盒2。在装置本体1的中央部,设有用于形成黄色(Y)、青色(C)、品红色(M)、黑色(K)的各色调色剂像(可视像)的成像工位3Y、3C、3M、3K。
下面,各符号后的添加字符Y、C、M、K分别表示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用部件。
图5是表示成像工位3Y、3C、3M、3K之一构成的概略图。
各成像工位3Y、3C、3M、3K所使用的调色剂的色不同,基本构成相同,因此,在图5中省略表示色的添加字符Y、C、M、K,进行说明。如图4和图5所示,成像工位3设有朝图示箭头S方向回转的作为潜像载置体的鼓状感光体10。
感光体10由铝制圆筒状基体以及覆盖圆筒状基体表面的例如OPC(有机光半导体)感光层构成。成像工位3在感光体10周围,设有使得感光体10表面带电的充电装置11,使得形成在感光体10的潜像显影的作为显影手段的显影装置12。
再有,还设有清洁装置13,清洁一次转印后残留在感光体10上的残留调色剂。
如图4所示,在成像工位3Y、3C、3M、3K的下方,设有能将写入光L照射在感光体10Y、10C、10M、10K的光扫描装置4。在成像工位3Y、3C、3M、3K的上方,设有中间转印单元5,其包括中间转印带20,用于转印形成在各感光体10Y、10C、10M、10K上的调色剂图像。
又,设有定影单元6,其将转印在中间转印带20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作为记录材料的转印纸P上。
在装置本体1上部,配置收纳黄色(Y)、青色(C)、品红色(M)、黑色(K)的各色调色剂的调色剂瓶7Y、7C、7M、7K。
调色剂瓶7Y、7C、7M、7K通过打开形成在装置本体1上部的排纸盘8,能从装置本体1卸下或向装置本体1装入。
光扫描装置4从作为光源的激光二极管发射写入光(激光)L,通过多面镜等使得所述写入光L偏转,对感光体10Y、10C、10M、10K表面一边扫描一边照射。
将在后文详细说明光扫描装置4。
中间转印单元5的中间转印带20架设在驱动辊21,张力辊22,以及从动辊23上,在所定时间朝着图示逆时钟方向被驱动回转。
中间转印单元5设有将形成在各感光体10的调色剂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20的一次转印辊24。
中间转印单元5设有二次转印辊25和带清洁装置26,所述二次转印辊25将转印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在转印纸P上,所述带清洁装置26清除没有转印在转印纸P而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
下面,说明在打印机100中得到彩色图像的工序。
首先,在各色的成像工位3,通过充电装置11使得感光体10均一带电。此后,通过光扫描装置4,根据图像信息的激光L扫描曝光,在各感光体10Y、10C、10M、10K的表面形成潜像。
显影装置12的显影辊15朝着图示箭头T方向(参照图5)回转,感光体10上的潜像通过载置在所述显影辊15上的各色调色剂显影,作为调色剂像,被可视像化。
感光体10上的调色剂像通过各一次转印辊24的作用,顺序叠合转印在朝着逆时钟回转的中间转印带20上。
这时的各色成像动作从中间转印带20的移动方向上游侧向着下游侧,错开时间实行,使得该调色剂像叠合在中间转印带20的相同位置转印。
一次转印结束后的感光体10由清洁装置13的清洁刮板13a清洁其表面,备做下一次形成图像。
充填在调色剂瓶7Y、7C、7M、7K的调色剂根据需要,通过没有图示的运送路径向各成像工位3Y、3C、3M、3K的显影装置12Y、12C、12M、12K补给所定量。
供纸盒2内的转印纸P通过配设在供纸盒2附近的供纸辊27运送到装置本体1内,到达定位辊对28。
二次转印辊25夹着中间转印带20与张力辊22对向,形成二次转印部,通过定位辊对28以所定时间向二次转印部运送。在二次转印部中,形成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在转印纸P上。
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纸P通过定影装置6定影图像,通过排出辊对29排出到排纸盘8。
与感光体10相同,残留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由与中间转印带20接触的带清洁装置26清除。
下面,说明上述光扫描装置4的构成。
图6是用于说明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光扫描装置4的立体图。
在图6中,表示光学元件组90M和光学元件组90C,所述光学元件组90M使得来自作为光源的LD单元70M的激光成像在形成品红色调色剂像的感光体10M上,所述光学元件组90C使得来自作为光源的LD单元70C的激光成像在形成青色调色剂像的感光体10C上。
在从品红色的LD单元70M到感光体10M的光路,以及从青色的LD单元70C到感光体10C的光路中,共用作为光偏转手段的多面镜900。
在图4中,关于图示省略的黄色及黑色的光路,作为光变更手段,既可以共用多面镜900,也可以通过另外设置的多面镜使得来自光源的激光偏转扫描。
在图6中,从LD单元70M到感光体10M的用于形成品红色的调色剂像的激光光路和从LD单元70C到感光体10C的用于形成青色的调色剂像的激光光路构成通用,因此,在此省略表示对应色的M及C进行说明。在光扫描装置4中,设有第一光源71和第二光源72的LD单元70发出的激光成像在作为像载置体的感光体10的表面。
在从LD单元70到感光体10的光路上,设有由作为光偏转手段的多面镜900,第一扫描透镜91,第二扫描透镜92,作为第三扫描透镜的长透镜51,第一折返反光镜,第二折返反光镜94等构成的光学元件组90。
LD单元70设有的第一光源71和第二光源72可以使用发出单一光束的半导体激光元件,或发出多光束的半导体激光阵列元件。
第一扫描透镜91,第二扫描透镜92,以及作为第三扫描透镜的长透镜51系长透镜,由多面镜900扫描入射的激光L的扫描方向成为长度方向。
如图6所示,光扫描装置4的光学系统由多个光学元件构成,难以没有误差地制造上述全部光学元件,难以没有误差地组装在光扫描装置4的框体,难以没有制造误差地制造光扫描装置4。
并且,由于光学元件的制造误差及组装误差的积累,有时发生激光L对感光体10表面上扫描的扫描线不是直线状而成为曲线状的扫描线弯曲。
另外,在误差积累中,有时发生感光体10表面上的扫描线成为不与感光体10回转轴平行而是倾斜状态的扫描线倾斜。
在光扫描装置4中,在作为第三扫描透镜的长透镜51中,通过进行各种调节,补正扫描线弯曲和扫描线倾斜。
图7是作为光学元件单元的透镜单元200的立体说明图,该透镜单元200包括作为光学元件的长透镜51以及用于保持长透镜51的作为保持部件的透镜架40。图8是图7所示透镜单元200的立体分解说明图。
图7中箭头A方向是入射到长透镜51的激光L由多面镜900扫描的方向,在本实施形态中,定义为“扫描方向”。
又,在本实施形态中,将透过长透镜51的激光L的与光轴大致平行的方向定义为“光轴方向”。
图7中箭头B方向是光轴方向的一方向,在本实施形态中,定义为后述的固定部件80的“安装方向”。
图7中箭头C方向是与扫描方向及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且为与感光体10上的副扫描方向对应的方向,在本实施形态中,定义为“副扫描方向”。
如图6所示,品红色的长透镜51M和青色的长透镜51C安装朝向互相相反,但是,结构本身相同,因此,关于长透镜51说明,省略表示对应色的M及C进行说明。
如图7和图8所示,长透镜51保持在透镜架40。
详细地说,透镜架40由架本体43和作为推压部侧的顶板42构成,所述架本体43载置长透镜51,从下方支持长透镜51,主扫描方向成为长度方向,所述顶板42从上方夹入载置在架本体43的长透镜51,成为推压部侧。
在长透镜51的作为扫描方向(箭头A方向)的中央部的透镜中央部,设有突起部46,用于相对透镜架40的扫描方向的对位。
在长透镜51的作为扫描方向端部的透镜两端部,设有突出片41,用于相对透镜架40的光轴方向的对位。
架本体43的C方向的下面43a作为支持部侧,在其中央部,设有限制部47,该限制部47包括与长透镜51的突起部46嵌合的槽部47b。
长透镜51相对透镜架40的扫描方向的位置由突起部46和限制部47的槽部47b的嵌合限制,因此,两者的基准面预先以高精度加工。
通过这种构成,进行架本体中央部和透镜中央部的扫描方向的定位,由长透镜51的突起部46和限制部47的槽部47b构成中央部定位手段。
长透镜51的透镜中央部由限制部47上面即作为碰接部件的限制部上面47a支持。
限制部上面47a与长透镜51的下面相接,是透镜架40内的形成长透镜51的C方向的位置基准的基准面。因此,限制部上面47a的位置设定为比槽部47b的底面高若干的位置。
在架本体43的限制部47的扫描方向两侧,分别固定板簧状的下面推压弹簧45,其是从长透镜51的下面向上方作用弹性力的弹性部件,作为向推压部侧推压的第一推压部件。
下面推压弹簧45以下面推压部45a与长透镜51的下面接触,将长透镜51朝上方推压。
顶板42在通过长透镜51与架本体43的限制部47对向的位置,固定朝支持部侧推压的作为第二推压部件的板簧状的上面推压弹簧49,其是从长透镜51的上面使得弹性力朝下方作用的中央部弹性部件。
上面推压弹簧49在上面推压部49a与长透镜51的上面接触,将长透镜51朝下方推压。
在顶板42的上面推压弹簧49的扫描方向两侧,且在夹着长透镜51与二个下面推压弹簧45的下面推压部45a对向的位置,分别设有作为弯曲调节手段的调节螺钉44。关于调节螺钉44将在后文详述。
使用树脂制部件作为长透镜51场合,若用金属制调节螺钉44直接推压,则调节螺钉44的前端部埋没在长透镜51的上面,存在损伤长透镜51的危险。
对此,在本实施形态中使用的长透镜51构成为将比树脂制的透镜本体51a硬度高的玻璃板51b作为滑动部件,设在透镜本体51a的上面,调节螺钉44的前端部推压玻璃板51b的上面。
由此,能防止调节螺钉44的前端部埋没在长透镜51。
图9是从图7中箭头D方向看使用图7和图8说明的透镜单元200的模式图。
如图9所示,长透镜51通过上面推压弹簧49、调节螺钉44、限制部上面47a、以及下面推压弹簧45保持在透镜架40。
在透镜架40中,限制部47作为碰接部件,其限制部上面47a从作为副扫描方向一方的下方相对透镜中央部碰接。
另一方面,上面推压弹簧49作为中央部弹性部件,和限制部上面47a夹着长透镜51,对于透镜中央部的对向位置,向着限制部上面47a侧,即向着下方作用弹性力,推压长透镜51。
上面推压弹簧49固定在顶板42,限制部47是架本体43的一部分,因此,上面推压弹簧49及限制部47构成为固定在透镜架40。
长透镜51的透镜中央部受上面推压弹簧49朝下方推压,与限制部47的限制部上面47a碰接,相对透镜架40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被固定。
在这种透镜架40中,由上面推压弹簧49和限制部上面47a构成光学元件中央部固定手段。
这样,通过上面推压弹簧49和限制部上面47a能固定长透镜51的透镜中央部的相对透镜架40的副扫描方向的位置。
因此,能抑制从LD单元70照射的激光通过位置相对长透镜51的副扫描方向的中心位置偏移。
相对长透镜51的透镜中央部,在扫描方向两侧,有弯曲调节部,通过调节螺钉44和下面推压弹簧45朝副扫描方向施加力。
即,长透镜51的由调节螺钉44和下面推压弹簧45夹持部成为弯曲调节部。
在透镜架40中,设在顶板42的调节螺钉44作为推压部件,从作为副扫描方向一方的上方,在其前端部相对长透镜51的弯曲调节部推压。
另一方面,下面推压弹簧45作为弹性部件,和调节螺钉44夹着长透镜51,相对弯曲调节部的对向位置,向着调节螺钉44侧即向着上方作用弹性力,推压长透镜51。
通过使得二个调节螺钉44回转,能使得透镜架40的相对顶板42的前端部的副扫描方向位置变位。
若使得调节螺钉44回转,调节螺钉44的前端部向着下方调节,则弯曲调节部因调节螺钉44朝下方被推压,下面推压弹簧45压缩(下面推压部45a下降),弯曲调节部朝下方变位。
若使得调节螺钉44回转,调节螺钉44的前端部向着上方调节,则下面推压弹簧45朝上推压弯曲调节部,下面推压弹簧45伸长(下面推压部45a上升),弯曲调节部朝上方变位。
如图9所示,长透镜51的中央部固定,沿着长透镜51的扫描方向,二个弯曲调节部的外侧成为自由端。
因此,若弯曲调节部位于透镜中央部下方,则作为长透镜51的沿扫描方向端部的光学元件端部即透镜端部也成为位于透镜中央部下方的状态。
同样,若弯曲调节部位于透镜中央部上方,则透镜端部也成为位于透镜中央部上方的状态。
即,如图9所示,通过调节使得二个调节螺钉44的前端部朝下方变位,使得弯曲调节部朝下方变位,透镜端部也朝下方变位,长透镜51从直线状的状态成为朝上凸的弯曲状态。
同样,通过调节使得二个调节螺钉44的前端部朝上方变位,使得弯曲调节部朝上方变位,透镜端部也朝上方变位,长透镜51从直线状的状态成为朝下凸的弯曲状态。
在这种透镜架40中,由作为固定手段的上面推压弹簧49和限制部上面47a,以及作为二组的变位量调节手段的调节螺钉44和下面推压弹簧45构成弯曲调节手段。
调节螺钉44和下面推压弹簧45的配置并不局限于图9所示配置,可以比图9所示配置靠近透镜中央部侧,也可以靠近透镜端部侧。
这样,通过二组的变位量调节手段的调节螺钉44和下面推压弹簧45,能使得透镜端部位置相对透镜中央部位置,在副扫描方向的两方向即上下方向变位。
因此,能使得长透镜51的弯曲状态朝着其上下某个方向调节为凸状态。
如参照图9所述,在透镜单元200中,能使得长透镜51的弯曲状态朝着其上下某个方向调节为凸状态,且能抑制从LD单元70照射的激光通过的位置相对长透镜51的上下方向的中心位置偏移。
下面,说明在透镜单元200的扫描线弯曲的补正。在此,关于使得与品红色图像对应的激光透过的长透镜51M,在副扫描方向,感光体10M的表面移动方向下游侧和长透镜51M的上方对应。
长透镜51M在直线状的状态下,对感光体10M进行扫描的扫描线在表面移动方向成为凸的扫描线弯曲发生场合,拧松二个调节螺钉44M,将长透镜51M的形状调节为朝下凸。
由此,能使得感光体10M上的扫描线接近直线,根据调节螺钉44M的调节状态,调节使得扫描线成为直线状,补正扫描线弯曲。
这时,使得与青色图像对应的激光透过的长透镜51C,在副扫描方向,感光体10C的表面移动方向和长透镜51C的下方对应。
这是由于品红色长透镜51M和青色长透镜51C的安装方向互相相反的缘故。
长透镜51C在直线状的状态下,对感光体10C进行扫描的扫描线在表面移动方向成为凸的扫描线弯曲发生场合,拧紧二个调节螺钉44C,将长透镜51C的形状调节为朝上凸。
由此,能使得感光体10C上的扫描线接近直线,根据调节螺钉44C的调节状态,调节使得扫描线成为直线状,补正扫描线弯曲。
透镜单元200能分别调节二个调节螺钉44对长透镜51的推压量。即,能调节仅仅使得图9中长透镜51的右侧端部或左侧端部上下变位。
感光体10上的扫描线弯曲不仅在感光体10的表面移动方向产生凸或朝逆方向凸的弯曲,而且还产生扫描线方向一端侧在表面移动方向成为降低状态的扫描线弯曲。
对于这种扫描线弯曲,通过仅仅使得与成为扫描线降低状态的端部对应侧的长透镜51的透镜端部朝上方或下方变位,能补正扫描线弯曲。
在激光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如图4所示打印机100那样,四个感光体10配列在转印纸P的运送方向,在与各感光体10对应的多个扫描光学系统中同时曝光,形成潜像,在使用各不相同色的显影剂的显影装置12使得上述潜像可视像化后,将上述可视像顺序叠合转印在同一转印纸P上,得到彩色图像,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以往存在以下那样的问题。
即,在图4所示那样的四鼓串列方式中,顺序叠合转印在转印纸P上,形成多色图像,因此,在与各色对应的扫描光学系统分别有误差,扫描线弯曲不同场合,在四色间产生色偏移。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形态的打印机1000的激光单元200中,在四鼓串列方式中,即使各色扫描线弯曲不同,通过调节各色扫描线弯曲,能使得弯曲状态方向一致,抑制四色间的色偏移,使其变小。
下面,说明扫描线倾斜的调节。
图10和图11是表示将透镜单元200载置在作为光扫描装置4的框体的壳体400状态的说明图。在图10中省略壳体400,图11(a)是载置在壳体400的透镜单元200整体的说明图,图11(b)是作为图11(a)的透镜单元的回转中心轴的单元回转轴48附近的放大说明图。
如图11(a)所示,在作为保持部件的透镜架40的架本体43,固定单元回转轴48,当使得透镜架40回转,调节透镜架40相对作为光扫描装置4框体的壳体400的姿势时,该单元回转轴48成为回转中心。支持单元回转轴48的支持台66与壳体400形成为一体,通过将单元回转轴48嵌入设在支持台66的V字槽66a,进行扫描方向定位。
在使得单元回转轴48嵌入V字槽66a的状态下,如图11(b)所示,通过支持弹簧固定螺钉35a将作为支持弹性部件的支持弹簧35固定在壳体400。由此,支持弹簧35将固定在透镜架40的单元回转轴48朝着支持台66侧赋能。即,支持弹簧35对于单元回转轴48朝下方作用弹性力。由此,单元回转轴48的下侧由V字槽66a定位,单元回转轴48的上侧由支持弹簧35定位,透镜架40相对支持台66稳定地被支持。
光扫描装置4设有作为驱动手段的驱动电机56,其相对壳体400使得以单元回转轴48为中心回转。驱动电机56是步进电机。在透镜单元200的扫描方向的一端设有动力传递片59,接受来自驱动电机56的动力的传递,来自驱动电机56的动力通过驱动齿轮55传递到动力传递片59。
通过驱动上述驱动电机56,以单元回转轴48作为回转中心,使得透镜单元200回转,透镜单元200相对光扫描装置4的姿势变化。并且,作为控制手段的控制部300通过控制驱动电机56的驱动,能调节感光体10上扫描线的倾斜,能补正扫描线倾斜。
这样,本实施形态的光扫描装置4作为扫描线倾斜补正手段,包括支持台,支持弹簧35,控制部300。
光扫描装置4如图11所示,支持弹簧35相对成为透镜架40的回转中心的单元回转轴48作用弹性力。由此,作为支持弹簧35,即使使用弹性力大者,因弹性力引起的绕单元回转轴48的转矩也不太大。因此,当调节透镜架40相对壳体400的姿势时,能降低支持弹簧35影响。
由此,作为支持弹簧35,即使使用弹性力大的弹性体,当通过驱动电机56进行姿势调节时,也几乎不增大驱动转矩负载,能精度良好地调节透镜架40相对壳体400的姿势。
由此,既能提高透镜架40相对光扫描装置4的壳体400的支持稳定性,又能提高扫描线倾斜补正精度。
下面,说明透镜单元200的扫描线倾斜补正。
轴向的单元回转轴48与光学系统的长透镜51的光轴方向大致平行,以单元回转轴48作为回转中心,使得透镜单元200回转,通过调节长透镜51相对壳体400的姿势,能调节感光体10上扫描线的倾斜。
在形成在透镜架40的架本体43的限制部47,设有成为透镜单元200的回转动作的回转中心的单元回转轴48。又,设在长透镜51的突出片41被压入固定在壳体400的二个定位销50之间,进行长透镜51相对光扫描装置4的壳体400的光轴方向的定位(参照图7)。
通过V字槽66a以及单元回转轴48进行壳体400和透镜架40的扫描方向的定位,通过突起部46以及槽部47b进行长透镜51和透镜架40的扫描方向的定位,因此,进行壳体400和长透镜51的扫描方向的定位。由此,能实现激光L的光轴通过长透镜51的扫描方向的中心的结构。
设有没有图示的倾斜检测手段,从形成在感光体10上或中间转印带20上的调色剂插入图案(patch)检测倾斜,根据与倾斜检测手段检测到的扫描线的位置偏移量对应的倾斜,驱动上述驱动电机56,由此,实行扫描线倾斜补正。
因部件偏差或组装关系等,或各部件间的表面粗糙度不同,引起摩擦力偏差,透镜上下的压力平衡崩塌,有时发生长透镜51的透镜中央部和限制部47的限制部上面47a不相接场合。
这种场合,在那里产生微小间隙,因此,若为了调节扫描线弯曲,使得调节螺钉44的推压量可变,则因其应力不同,透镜位置发生微小偏移。
上面推压弹簧49从透镜本体51a的上面推压,因此,若施加大的压力,则透镜本体51a在其载荷点歪曲,发生激光束位置变化,或使得特性劣化。因此所施加的压力受限制,如上所述,发生长透镜51的透镜中央部和限制部47的限制部上面47a不相接的状态。
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光扫描装置4具有抑制这种间隙发生的结构。以下作具体说明。
图1是副扫描方向的截面呈U字形状的固定部件80的立体图。固定部件80的材质为不锈钢板或磷青铜板,铍铜板等弹簧用金属。
固定部件80包括由弯曲平面构成的上压部80a,垂直部80b,作为下压部的由平面构成的支点部80c,作为脱落阻止手段的挂钩部80d,上述弹簧板形成一体。
上压部80a由基片80a-1及推压片80a-2构成,所述基片80a-1以从垂直部80b的上端朝下方倾斜状态延伸,所述推压片80a-2从基片80a-1前端大致水平延伸,在推压片80a-2的扫描方向(A方向)的大致中央部,通过冲压加工形成具有球面状的接触部的突起部80e。
支点部80c的安装方向的前端部,为了得到扫描方向的稳定的支持状态(配合),形成为凹状,各前端部80c-1朝下方弯曲,以便顺利地进行相对透镜单元200的安装。
通过切入、折曲,挂钩部80d形成为一体。
图2是表示相对架本体43以及载置在架本体43的长透镜51、欲从安装方向安装固定部件80状态的立体图,图3表示长透镜51的扫描方向中央部的截面图。
如图3所示,长透镜51的透镜中央部由作为限制部47上面即碰接部件的限制部上面47a支持。
固定部件80被插入/安装在设在架本体43的平面部47c和长透镜51的支持部侧的上面51c之间,以便夹入限制部47和长透镜51的突起部46。固定部件80的突起部80e和支点部80c之间的尺寸设定为比平面部47c和长透镜51的支持部侧的上面51c之间的尺寸小。
由此,突起部80e与支持部侧的上面51c接触,支点部80c与平面部47c接触,长透镜51和限制部上面47a因固定部件80的赋能力即弹性引起的回复力可靠地相接。
在长透镜51的上面的推压部侧51d,设有上述玻璃板51b,通过上面推压弹簧49向着下方推压长透镜51。
上面推压弹簧49只要是带来应力的弹簧,压缩螺旋弹簧也可以,但是,从占有空间及低成本化等考虑,优选实施例那样的板簧形状。
突起部80e至少前端部呈球面形状,因此,相对长透镜51的支持部侧的上面51c,成为点接触。由此,固定部件80产生的应力集中在一点,因此,能将稳定压力施加在长透镜51。
在本实施形态中,突起部80e形成为一体,但是,也可以作为另一体构成,例如,突起部设为树脂制。这种场合,可以通过突起部材质或表面处理等,使得推压部分的摩擦系数适当变化。
突起部80e形成在与长透镜51的光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对应的部位。由此,固定部件80产生的应力的转矩成为难以在长透镜51发生的位置关系,因此,解消了长透镜51因转矩变化的主要原因。
下面,说明固定部件80的脱落阻止手段。
如上所述,固定部件80沿着光轴方向从箭头方向插入,挂钩部80d从支点部80c朝下方突出0.8-1.2mm左右。
在单元回转轴48形成比轴的直径小1mm左右的槽部48a,当插入固定部件80时,挂钩部80d收纳在槽部48a内固定。
于是,朝着与箭头逆方向,起着脱落阻止作用,因此,即使受到冲击或振动等,固定部件80也不会从透镜架40脱落。
可以在固定部件80和透镜架40之间起着脱落阻止作用,因此,只要是构成透镜架40处,不管什么部分,都可以设置脱落阻止手段。脱落阻止手段并不限定于本实施形态。
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固定部件80构成U字状,因此,能通过一次操作(单按式)安装,同时能防止光学元件位置偏移。
在具有脱落阻止手段的构成中,即使施加冲击力也能确实使得光学元件完全与保持部件密接,能防止光学元件位置偏移。
参照图12说明第二实施形态。与上述实施形态相同部分用相同符号表示,只要没有特别必要,构成上功能上的说明省略,仅仅说明主要部分(以下其他实施形态也相同)。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以弹性力保持固定,在本实施形态中,技术特征为通过粘接剂密接固定。
如图12(a)所示,在限制部上面47a形成矩形的凹部47d,作为C方向深度的凹下量α设为0.1-0.3mm左右。该凹部47d如图12(b)所示,形成粘接层82,作为由粘接剂形成的固定部件,若粘接层82变厚,则因温湿度等环境变化引起粘接层发生变化,根据试验/经验决定凹下量α。
在本实施形态中,凹部47d仅仅设在一处,但是,为了确保粘接强度或为了使得粘接层变位分散,也可以将粘接层82设在若干处。
作为粘接剂优选紫外线硬化性树脂,可以列举例如Three Bond公司制的TB3031,住友3M制的UVZ108C等。
在长透镜51中,材料为透明材料,容易照射用于硬化紫外线。硬化时,涂布紫外线硬化性树脂规定量后,使用没有图示的工夹具等沿着副扫描方向一边加压,使得长透镜51下面与限制部上面47a相接,一边照射紫外线,使得树脂硬化进行固定。硬化后,卸下上述工夹具,完成用粘接剂密接固定长透镜51和架本体43的组件。
参照图13说明第三实施形态。
在本实施形态中,技术特征为使用螺钉部件作为固定部件。在限制部上面47a形成螺孔47e,作为固定部件的螺钉部件84拧入该螺孔47e,在长透镜51的支持部侧的上面51c,形成螺钉通孔51e。
将长透镜51载置在架本体43定位后,通过拧紧螺钉部件84,密接固定长透镜51的透镜中央部和限制部47的限制部上面47a。螺钉部件84可以使用细纹螺钉,例如螺距为0.5mm以下,拧紧时也可以进行转矩管理,使得密接程度偏差小。
参照图14说明第四实施形态。
在本实施形态中,其目的在于,高精度地临时固定用固定部件固定前的长透镜51的位置,提高固定后的位置精度。
在架本体43的下面43a,形成开口43c,与上面推压弹簧49相同,从架本体43外部固定作为推压部件的下面推压弹簧45,用于发挥其功能。
在通过上述各实施形态中说明的固定部件固定结束后,如图14(b)所示,用小螺钉或轴套等紧固手段86从架本体43的下面43a安装作为可装卸的推压部件的下面推压弹簧45。
在通过固定部件固定前,卸下所述下面推压弹簧45,如图14(a)所示,安装固定调整用支持部件88,代替下面推压弹簧45。
在固定调整用支持部件88形成基准面89,当安装在架本体43时,透镜中央部与限制部上面47a密接,长透镜51的下面和架本体43的下面43a的距离在扫描方向相同。
即,长透镜51在主扫描方向以三处支持结构,在副扫描方向以相同姿势被定位。在该状态下,通过上述粘接剂等固定部件密接固定。固定后,卸下固定调整用支持部件88,安装下面推压弹簧45。
由此,长透镜51从初始定位在理想状态。
在粘接剂构成中,操作简单,尤其,当通过紫外线硬化性树脂作为粘接剂时,通过紫外线照射在短时间里能密接固定,且能防止光学元件位置偏移。
在可安装固定调整用支持部件的构成中,固定光学元件时,能密接固定,使得光学元件姿势相对保持部件在主扫描方向成为相同距离,因此,能防止光学元件位置偏移。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光扫描装置,包括:
光源;
光偏转手段,使得来自该光源的照射光偏转扫描;
光学元件,使得来自该光偏转手段的照射光成像在被扫描面上;以及
保持部件,保持该光学元件;
关于上述被扫描面上的与副扫描方向对应的方向,上述保持部件具有弯曲调节手段,用于调节上述光学元件的弯曲状态;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件设有第一推压部件以及第二推压部件,关于上述被扫描面上的与副扫描方向对应的方向,上述第一推压部件相对上述光学元件从支持部侧施加压力,上述第二推压部件从与该支持部侧对向的推压部侧施加压力;
关于入射到上述光学元件的照射光的扫描方向,在该光学元件的大致中央部分,设有将上述光学元件固定在上述支持部侧的固定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件为粘接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粘接剂由紫外线硬化性树脂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件为螺钉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件在与上述副扫描方向对应的方向的截面呈U字状形状,通过压入安装,以弹性力保持上述保持部件和上述光学元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件具有突起部,上述固定部件的相对上述光学元件的推压部分为点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部呈球面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扫描装置进一步设有脱落阻止手段,该脱落阻止手段支持使得上述固定部件和上述保持部件不脱落。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个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弯曲调节手段配置在除上述大致中央部分的多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个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推压部件和上述弯曲调节手段的沿上述扫描方向的位置大致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个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推压部件可相对上述保持部件装卸,在卸下该第一推压部件状态下,可安装固定调整用支持部件,代替该第一推压部件,支持使得与上述副扫描方向对应的方向的上述光学元件的光轴位置相对上述保持部件在上述扫描方向成为相同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个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学元件为上述扫描方向成为长度方向的长透镜。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光扫描装置使得扫描光照射像载置体的表面,形成潜像,通过使得该潜像显影得到图像,最终将上述图像转移到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光扫描装置,使用权利要求1-12中任一个记载的光扫描装置。
CN201110391570.4A 2010-12-01 2011-11-25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865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68626 2010-12-01
JP2010268626 2010-12-01
JP2011-239263 2011-10-31
JP2011239263A JP5895451B2 (ja) 2010-12-01 2011-10-31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6574A true CN102486574A (zh) 2012-06-06
CN102486574B CN102486574B (zh) 2015-11-25

Family

ID=46152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9157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86574B (zh) 2010-12-01 2011-11-25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43167B2 (zh)
JP (1) JP5895451B2 (zh)
CN (1) CN1024865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99964B2 (ja) * 2012-01-26 2016-04-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書込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70295287A1 (en) * 2016-04-08 2017-10-12 Canon Components, Inc.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ensor unit and reading apparatus
JP6946983B2 (ja) 2017-11-30 2021-10-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位置検出装置、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位置検出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33197A (ja) * 2007-03-16 2008-10-02 Ricoh Co Ltd 光学素子ユニット、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443556B2 (en) * 2005-03-17 2008-10-28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826116B2 (en) * 2006-03-03 2010-11-02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44125B2 (ja) * 2004-02-17 2011-08-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長尺光学素子の保持機構、光走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99819A (ja) * 2004-10-18 2005-04-14 Ricoh Co Ltd 光走査装置
JP2006301447A (ja) * 2005-04-22 2006-11-02 Ricoh Co Ltd 走査線曲がり測定装置及び光走査装置
JP2007065500A (ja) 2005-09-01 2007-03-15 Ricoh Co Ltd 光学素子の保持機構とこれを備えた光走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76460A (ja) * 2006-09-19 2008-04-03 Ricoh Co Ltd 光走査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16548A (ja) * 2007-03-02 2008-09-18 Ricoh Co Ltd 光学素子保持装置、光学素子ユニット、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15373B2 (ja) * 2007-03-16 2011-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53401A (ja) * 2007-08-27 2009-03-12 Ricoh Co Ltd 長尺光学素子の保持機構、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57524B2 (ja) * 2008-02-28 2013-03-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49155A (ja) * 2008-08-25 2010-03-04 Ricoh Co Ltd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6031B2 (ja) * 2009-02-12 2014-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43556B2 (en) * 2005-03-17 2008-10-28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826116B2 (en) * 2006-03-03 2010-11-02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233197A (ja) * 2007-03-16 2008-10-02 Ricoh Co Ltd 光学素子ユニット、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95451B2 (ja) 2016-03-30
JP2012133325A (ja) 2012-07-12
US8743167B2 (en) 2014-06-03
US20120141168A1 (en) 2012-06-07
CN102486574B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47478B2 (en) Light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169457B2 (en) Light source apparatus, optical-beam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830574B2 (en) Light scanning apparatus
CN100582864C (zh) 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1373268B (zh) 光扫描装置及包括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EP2458414B1 (en) Polygon mirror assembly, light scanning unit employing polygon mirror assembly,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061119B2 (en) Light scanning apparatus
CN101676112B (zh) 光学扫描装置
CN102486574A (zh)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5196733B2 (ja) 光学走査装置
US20130176606A1 (en) Light scann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102262294B (zh) 光扫描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US20070053042A1 (en) Scanning optical device
JP5153586B2 (ja) 光学走査装置
US7777775B2 (en) Optical beam scann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96524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optical print head, and process cartridge with plates for positioning image bearing member and developing member
JP4340558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16315B2 (ja) 光源装置、光ビーム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光源調整方法
JP5407245B2 (ja) 保持機構、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05061A (ja) 光源装置、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35537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4253109A (zh) 光学扫描设备和图像形成装置
JPH08286134A (ja) 光走査装置
JP2013254208A (ja) 光源装置、光ビーム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光源調整方法
JP2015157446A (ja) 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