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4866B - 输送设备和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输送设备和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74866B CN101574866B CN2009101376783A CN200910137678A CN101574866B CN 101574866 B CN101574866 B CN 101574866B CN 2009101376783 A CN2009101376783 A CN 2009101376783A CN 200910137678 A CN200910137678 A CN 200910137678A CN 101574866 B CN101574866 B CN 1015748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et material
- bar
- recording medium
- transport path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103—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for the sheet feeding s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5—Detecting means for copy material, e.g. for detecting or sensing presence of copy material or its leading or trailing en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1—Printing on disk-shaped media, e.g. CDs
Landscapes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输送设备和记录设备。该输送设备包括:杆,其与沿着输送路径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的记录介质接触而摆动;传感器,其检测杆的摆动;移动单元,其用于从使杆从允许该杆与输送路径中的记录介质接触的位置向杆从输送路径退避的位置移动;引导单元,其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引导单元位于第二位置时,引导单元将沿与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的记录介质引导到输送路径;以及传递单元,其用于经由至少一个构件的运动将引导单元的移动传递到移动单元,以使引导单元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移动与杆向使该杆从输送路径退避的位置的移动连动,由移动单元进行杆的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设备和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如打印机等记录设备通常不仅广泛应用于在普通纸上记录文字,而且广泛应用于在照片专用纸上记录摄影图像。特别地,对于喷墨打印机,墨滴的尺寸逐渐减小,使得图像品质等于或者优于银盐照片的图像品质。从而,需要用于输送记录介质的高精度输送技术,并且使用包括例如涂覆有磨石的金属轴的高精度辊作为输送辊。此外,由设置在输送辊的轴上的码盘和编码器传感器精确且快速地控制直流马达的转动量。这使得实现高精度且快速的输送。
此外,为了管理相对于记录介质的记录位置,设置用于检测被输送的片材的前端和后端位置的纸端检测单元;该纸端检测单元由光学传感器和遮蔽该传感器的光接收和发射路径的杆组成。当片材与杆接触时,杆绕其转动轴枢转运动。然后,杆的一部分打开或者遮蔽光学传感器的光路,从而检测片材的端部。纸端检测单元被构造成能够检测从输送辊的上游侧进给的所有宽度尺寸的片材的端部(前端和后端)。
随着最近的记录设备提供改进的图像品质,日益要求能够在各种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作为例子,要求能够在表面可以进行喷墨记录的如CD(光盘)或者DVD(数字化视频光盘)等盘状记录介质(下文中被称为“盘状介质”)上进行记录。盘状介质具有与喷墨记录面相反定位的本来的数据记录面。数据记录面容易从外部被损坏。从而,由于可能的损坏,盘状介质不能被独立地设置在记录设备中。因此,基本上需要在使用专用托盘的承载器上输送盘状介质。此外,近年来已经研制出具有与承载器的形状相同的形状的特殊记录介质。为了进行记录,可以在堆叠有专用托盘的引导件上堆叠该记录介质。
盘状介质和专用托盘的刚性比如纸等片材的刚性高。从而,难以从自动进纸器(下文中被称为“ASF”)进给盘状介质;该自动进纸器在使片材弯曲的同时以任意角度进给片材,而不是相对于输送辊水平地进给片材。从而,用于盘状介质的记录设备包括专用供给口。通常,为了简化用户操作,经常在记录设备的前侧设置盘状介质所专用的供给口。此外,为了减小记录设备的尺寸,将盘状介质所专用的托盘引导到供给口的引导件通常具有两个位置,即供给位置和收容位置,而不是总是位于供给位置。
在这种记录设备中,为了减小由附着在杆上的片材或者杆的摆动引起的检测误差,如下构造PE传感器杆(纸端检测传感器杆)。也就是说,杆的顶端的形状和位置被构造成沿片材输送方向与片材的抵接部形成锐角。通常考虑来自ASF的片材的进给方向来设定PE传感器杆的角度。当PE传感器杆位于盘状介质输送路径中时,如果将托盘插入通过如上所述的形成在记录设备的前面的仅用于盘状介质的供给口,则托盘可能与PE传感器杆干涉。从而,可能损坏PE传感器杆。
从而,在传统技术中,如图8和图9所示,PE传感器杆(纸端检测传感器杆)321离开用于盘状介质托盘的输送路径地定位,以防止托盘与PE传感器杆321干涉。
在图8和图9中,第一片材A是能够从记录设备的ASF(图中未示出)输送的具有最小宽度尺寸的记录介质。第二片材B是能够从记录设备的ASF输送的具有最大宽度尺寸的记录介质。进给辊28向记录设备的记录部进给堆叠在ASF上的片材。辊橡胶281被安装在进给辊28的一部分上。PE传感器32被安装到机架(图中未示出)。PE传感器杆321遮蔽和打开传感器的光接收部和光发射部,于是能够检测片材的端部。输送辊36与从上方受到偏压的夹送辊37一起形成辊隙部,以输送记录介质。在其上安装有记录头的滑架5的沿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排出辊40。排出辊40与相对的棘轮(图中未示出)一起形成辊隙部,以输送后端已经通过由输送辊36和夹送辊37形成的辊隙部的记录介质,以将该记录介质排出到记录设备的外部。托盘引导件1001从记录设备的前方向主体的内部进给盘状介质所专用的托盘1003。托盘1003的形状被形成为与盘状介质1002接合,并且托盘1003包括位于其顶面上的反射板1004,以检测托盘1003的位置。如图8和图9所示,PE传感器杆321的检测部(杆部)和托盘1003的端部被配置成在考虑部件的尺寸公差以及输送期间托盘1003稍微倾斜的可能性的情况下在检测部与端部之间设定任意距离dL。
作为另一传统例子,已经提出如下构造:利用退避所专用的或者还用于其它驱动目的的马达或者螺线管使PE传感器杆从记录介质输送路径退避。图10是示出该传统例子的构造的立体图。如图10所示,夹送辊37与输送辊(图中未示出)相对,以夹持和输送片材。夹送辊保持件30保持夹送辊。用附图标记321表示PE传感器杆。提升凸轮1011使夹送辊保持件和PE传感器杆从输送路径退避预定量。提升齿轮1012与凸轮1011同轴地结合。分别用附图标记86和85表示中间辊和盒输送马达。此外,分别用附图标记851和852表示多个驱动齿轮列和行星齿轮列。中间辊86将从位于记录设备的底面上的盒(图中未示出)进给的记录介质输送到记录部。
图11A至图11C是示出图10所示的传统构造中的退避操作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1A示出了通常的记录操作待机状态。在图11A所示的状态下,使盒进给马达85转动。然后,经由行星齿轮列852将驱动传递到提升齿轮1012。通常驱动盒输送马达85以从盒进给记录介质。响应盘状介质输送命令来选择盒输送马达85的转动方向,或者由如离合器等单元沿退避操作的方向驱动盒输送马达85。当例如检测到托盘引导件1001被设定在光盘插入位置或者响应来自打印机驱动器的指令时给出输送指令。
当提升齿轮1012转动时,使与提升齿轮1012同轴的提升凸轮1011转动以使夹送辊保持件30和PE传感器杆321枢转运动。从而,如图11B所示,PE传感器杆321从用于托盘1003的输送路径退避。这里,进行如下操作:将托盘1003设置在托盘引导件1001上,以将托盘1003插入到记录设备中或者经由排出辊40将托盘1003引入记录设备中。在该情况下,如图11C所示,PE传感器杆321已经从用于托盘1003的输送路径退避。从而,能够在防止托盘1003与PE传感器杆321干涉的同时将托盘1003进给到记录设备主体中。在日本特开2007-70105号公报中公开了这种传统构造。
作为另一传统例子,已经提出如下构造:与记录介质和记录头之间的距离(间隙)的调整连动地使PE传感器杆从记录介质输送路径退避。其上安装有记录头的滑架被支撑在引导轴上,从而能够沿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扫描记录介质。所提出的构造被构造成能够与用作上下操作引导轴用间隙调整单元的杆的操作连动地使PE传感器杆从记录介质输送路径退避,。在日本特开2003-94740号公报中公开了这种构造。
然而,在如图8或图9所示的传统例子中的PE传感器杆位于记录介质输送路径外的构造中,记录设备的宽度尺寸取决于PE传感器杆的位置而不利地比传统记录设备的宽度尺寸大。
如图12A所示,由具有相应的最大宽度尺寸的片材B的宽度、在片材B上进行记录的记录头7的加速和减速距离S101以及记录头7中的喷嘴的配置来确定记录设备的尺寸。通常在记录头7以恒定速度进行扫描的恒定速度区域S102中进行记录操作。从而,总距离(S101+S102+S101)对应于移动记录头7所需的最小距离。
如图12A所示,如果在如单页纸(cut sheet)等片材B的最大宽度区域内输送盘状介质1002,则由具有最大宽度尺寸的片材B来确定记录设备的尺寸。然而,如图12B所示,如果超过对应于片材B的最大宽度的区域输送盘状介质1002,则记录头7的恒定速度区域是S103。从而,记录头7的恒定速度区域增加了dx=(S103-S102),由此,记录设备的尺寸增加了dx。从而,在PE传感器杆位于记录介质输送路径外的构造中,记录设备的尺寸可能取决于用于盘状介质1002的输送路径而不利地增大。
此外,如图13所示,在PE传感器杆321位于记录介质输送路径中的构造中,如在日本特开2007-70105号公报中的情况那样,可以采用使PE传感器杆321从记录介质输送路径退避的配置。然而,在该情况下,设备成本可能不利地增加。这是因为需要设置专用马达来驱动PE传感器杆321。另外,如果现有的马达也用于驱动PE传感器杆321,则需要复杂的顺序,从而使得难以适当地操作PE传感器杆321。例如,如果利用托盘引导件的开闭作为触发来开始退避操作,则不利地是不能使PE传感器杆321从记录介质输送路径快速地退避。此外,在通过驱动马达使PE传感器杆321退避的构造中,当切断电源时,不能使PE传感器杆321退避。从而,当在该状态下将托盘1003插入到设备中时,可能不利地损坏PE传感器杆321。
此外,如日本特开2003-94740号公报的情况那样,在与间隙调整单元连动地使PE传感器杆退避的构造中,同时进行间隙调整和PE传感器杆的退避。这不利地使构造复杂。另外,不利地是需要检测用户是否调整了间隙的检测单元。
发明内容
从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记录设备,该记录设备被简单构造成无需如马达等驱动单元就能够使传感器杆(检测单元)从记录介质输送路径退避。
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的记录设备包括:输送单元,其构成输送路径,沿着该输送路径输送其上将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检测单元,其用于检测沿着输送路径输送的记录介质的端部;以及引导单元,其位于输送路径的沿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该引导单元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引导单元引导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输送到输送路径的记录介质。该记录设备还包括移动单元,该移动单元与引导单元的移动连动地使检测单元移动到检测单元进入输送路径的位置和检测单元从输送路径退避的位置,并且该移动单元被构造成:当引导单元位于第一位置时,将检测单元置于检测单元进入输送路径的位置,当引导单元位于第二位置时,将检测单元置于检测单元从输送路径退避的位置。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记录设备,该记录设备被简单构造成无需如马达等驱动单元就能够使检测单元从记录介质输送路径退避。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典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的记录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的记录设备的机械部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的记录设备的剖视图。
图4A、图4B和图4C是示出PE传感器杆如何检测片材的端部的图。
图5是示出使PE传感器杆移动的连杆机构的立体图。
图6A和图6B是示意性示出图5所示的连杆机构的剖视图。
图7A、图7B、图7C和图7D是示出盘的托盘引导件的姿势与P E传感器杆的姿势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传统记录设备中的PE传感器杆和用于盘状介质托盘的输送路径之间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9是示出传统记录设备中的PE传感器杆和用于盘状介质托盘的输送路径之间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10是示出使PE传感器杆从记录介质输送路径退避的传统记录设备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11A、图11B和图11C是示出图10所示的传统构造中的退避操作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12A和图12B是示出传统记录设备中的片材和盘状介质输送路径的图。
图13是示出PE传感器杆位于记录介质输送路径中的传统记录设备的构造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1至图3说明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的记录设备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的记录设备的机械部的立体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的记录设备的剖视图。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记录设备包括进给部、输送部、滑架部、片材排出部、U形转弯和自动双面输送部、清洁部以及外装电气部。下面将顺序并且分开地说明这些部分。
(A)进给部
进给部2包括其上堆叠片材P的压板21、进给片材P的进给辊28、使片材P与其它片材P分离的分离辊241以及使片材P返回到堆叠部的复位杆;压板21、进给辊28、分离辊241和复位杆都被安装到基部(base)。
保持堆叠的片材P的进给托盘26被安装到基部或者外装部。进给托盘26是多段式并且使用时被拉出。
进给辊28的形状为具有圆弧截面的棒状。靠近片材基准设置一块进给辊橡胶,以允许进给片材P。由与设置在进给部2中的清洁部共用的马达(下文中被称为“AP马达”)经由驱动传递齿轮和行星齿轮来传递施加到进给辊28的驱动力。
可动侧部引导件23被可动地设置在压板21上,以调整片材P的堆叠位置。压板21可绕与基部结合的转动轴转动。由压板弹簧(图中未示出)对压板21施加朝向进给辊28的偏置力。分离板被设置在压板21的与进给辊28相对的区域中;分离板由具有大摩擦系数的材料制成,以防止片材P的双重进给。压板21被构造成能够经由压板凸轮与进给辊28抵靠和分离。
基部还包括分离辊保持件,使片材P与其它片材P分离的分离辊241被安装到该分离辊保持件。分离辊保持件可绕设置在基部上的转动轴转动。由分离辊弹簧对分离辊保持件施加朝向进给辊28的偏置力。离合器弹簧被安装到分离辊241。从而,至少预定量的载荷使得分离辊保持件的安装了分离辊241的部分转动。分离辊241被构造成能够经由分离辊释放轴和控制凸轮与进给辊28抵靠和分离。由ASF传感器检测压板21、复位杆和分离辊241的位置。
此外,使片材P返回到堆叠位置的复位杆被可转动地安装到基部。由复位杆弹簧对复位杆施加沿解除方向的偏置力。为了使片材P返回,由控制凸轮使复位杆转动。
在通常的待机状态下,由压板凸轮释放压板21。由控制凸轮释放分离辊241。复位杆使片材P返回并位于堆叠位置,使得复位杆闭合堆叠口,从而防止在堆叠期间片材P朝向内部移动。在该状态下,驱动马达以开始进给。首先,分离辊241与进给辊28抵接。接着,释放复位杆以使压板21与进给辊28抵接。在该状态下,开始片材P的进给。由设置在基部上的前段分离部来限制片材P。仅预定数量的片材P被进给到由进给辊28和分离辊241形成的辊隙部。由辊隙部使仅最上面的片材P与其它片材分离并且输送该最上面的片材P。
当片材P到达输送辊36和夹送辊37时,如下所述,由压板凸轮释放压板21。此外,由控制凸轮释放分离辊241。由控制凸轮使复位杆返回到堆叠位置。此时,能够使已经到达由进给辊28和分离辊241形成的辊隙部的片材P返回到堆叠位置。
(B)输送部
输送部被安装到由弯曲金属片制成的机架11。输送部包括PE传感器32和沿输送路径输送片材P的输送辊36。输送辊36包括表面涂有陶瓷粒子的金属轴。输送辊36被安装到机架11,且由轴承支撑输送辊36的轴的两端的金属部。输送辊拉伸弹簧被设置在轴承与输送辊36之间,以在转动期间施加载荷,从而使输送稳定。
输送部包括抵靠输送辊36从而从动于输送辊36的多个夹送辊37。由夹送辊保持件保持夹送辊37并且由夹送辊弹簧对夹送辊37施加朝向输送辊36的偏置力。从而,产生输送片材P的力。在该情况下,夹送辊保持件的转动轴被安装到机架11的轴承并且绕轴承转动。此外,台板34和引导片材P的纸引导挡板33被布置在输送片材P的输送部的入口处。此外,夹送辊保持件30包括将片材P的前端或者后端的检测传达到PE传感器(纸端检测传感器)32的P E传感器杆(纸端检测传感器杆)321。PE传感器杆321具有位于输送路径的上方的摆动中心。台板34被安装并定位在机架11上。纸引导挡板33被装配到输送辊36并且能够绕滑动轴承部摆动。纸引导挡板33被定位成抵靠机架11。
在上述构造中,进给到输送部的片材P被引导到夹送辊保持件和纸引导挡板33。然后,片材P被进给到输送辊36和夹送辊37的辊对(图4A)。PE传感器杆321包括:遮蔽部321a,其防止来自PE传感器32的光发射部的光到达光接收部;以及抵接部321b,其能够与沿输送路径输送的记录介质接触。抵接部321b以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向下倾斜的方式位于输送路径中。当沿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P的前端与抵接部321b抵接时,PE传感器杆321绕支撑轴枢转运动,而使抵接部321b移动到从输送路径退避的位置。然后,遮蔽部321a开放PE传感器32的光接收部和光发射部。如上所述,PE传感器32和PE传感器杆321检测沿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P的前端,以确定片材P上的记录位置(参见图4B)。此外,输送马达使辊对36、37转动,以在台板34上输送片材P。当片材P的后端通过抵接部321b时,PE传感器杆321绕支撑轴枢转运动,使抵接部321b进入到输送路径中。然后,遮蔽部321a遮蔽PE传感器32的光接收部和光发射部。如上所述,由PE传感器32和PE传感器杆321检测片材P的后端(参见图4C)。形成输送基准面的肋被形成在台板34上。该肋允许管理台板与记录头之间的间隙,并且与稍后说明的片材排出部一起控制片材P的褶皱(corrugation),从而防止褶皱程度增加。
经由设置在输送辊36的轴上的皮带轮由同步带将由直流马达构成的输送马达的转动力传递到输送辊36。在输送辊36的轴上设置码盘362,以检测输送辊36的输送量,以150至360lpi(每英寸的行数)的间距在该码盘362上形成标记。读取该标记的编码器传感器在邻近码盘362的位置被安装到机架11。
基于图像信息形成图像的记录头位于输送辊36的沿片材P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记录头是其上安装有分开的、可更换的彩色储墨器的喷墨记录头。记录头能够由加热器来加热墨。热在墨中产生膜沸腾,从而使气泡生长或者收缩。从而,产生压力变化,以允许墨通过记录头中的喷嘴被喷出。结果,在片材P上形成图像。此时,由台板34支撑片材P,以将从记录头中的喷嘴到片材P的记录面的距离保持为预定值。
此外,设置台板吸收体344,该台板吸收体344吸收在整面记录(无边界记录)时从片材P的端部渗出的墨。台板吸收体344被设置在与记录头7的喷墨口相对的台板34上。由台板吸收体344吸收从片材P的四边端部渗出的所有墨。
(C)滑架部
滑架部包括安装有记录头7的滑架50。由引导轴52和导轨支撑滑架50,该引导轴52允许沿与片材P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往复扫描,该导轨保持滑架50的后端以维持记录头与片材P之间的间隙。引导轴52被安装到机架11。导轨与机架11形成为一体。
由安装到机架11的滑架马达54经由同步带541驱动滑架50。同步带541被拉伸并且由惰轮542支撑。同步带541经由由橡胶制成的阻尼器与滑架50组合,以衰减滑架马达54的振动,从而减小图像不均匀。为了检测滑架50的位置,与同步带541平行地设置编码带561,以150至300lpi的间距在该编码带561上形成标记。读取该标记的编码器传感器被设置在安装于滑架50的滑架基板上。滑架基板还包括与记录头电连接用的触点。滑架50还包括从电路基板向记录头传递头信号的柔性基板57。
为了将记录头固定到滑架50,滑架50包括用于将记录头压向滑架50的抵接部并且将记录头固定在该抵接部的加压单元。加压单元被安装在头设定杆51上。当该头设定杆51被设定成绕转动支撑点转动时,加压单元作用于记录头。
偏心凸轮被设置在引导轴52的两端。由清洁部的主凸轮经由齿轮列将驱动力传递到偏心凸轮。从而,能够提升和降低引导轴52。这还使得滑架50被提升和降低,从而甚至对于具有不同厚度的片材P也形成最佳间隙。
此外,自动定位(registration)传感器被安装到滑架50,以自动校正从记录头喷出的墨在记录片材P上的着落位置的可能偏移。自动定位传感器是反射型光学传感器。自动定位传感器使用发光元件发光,并且接收来自记录片材P上的预定记录图案的反射光。从而,能够确定最佳定位值。
在上述构造中,为了在片材P上形成图像,辊对36、37将片材P输送到将形成图像的行位置(沿片材P输送方向的位置)。同时,滑架马达54使滑架50移动到将形成图像的列位置(与片材P输送方向垂直的位置),使得记录头与图像形成位置相对。其后,如上所述,响应来自电路基板的信号,记录头向片材P喷出墨以形成图像。
(D)片材排出部
片材排出部包括:两个片材排出辊40和41;棘轮42,其在预定压力下抵靠片材排出辊40、41并且能够与片材排出辊40和41连动地转动;以及齿轮列,其将驱动从输送辊传递到片材排出辊40和41。
片材排出辊40和41被安装到台板34。多个橡胶部被设置在位于片材P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一片材排出辊40的金属轴上。来自输送辊36的驱动力经由中间齿轮作用在与第一片材排出辊40直接联接的片材排出辊齿轮上,以驱动第一片材排出辊40。此外,设置在第一片材排出辊40的上游侧的第二片材排出辊41由树脂制成。经由另一中间齿轮将驱动力从第一片材排出辊40传递到第二片材排出辊41。另外,码盘被设置在第一片材排出辊40的轴上,以检测第一片材排出辊40的输送量,以150至360lpi的间距在该码盘上形成标记。读取该标记的编码器传感器403在邻近码盘的位置被安装到机架11。
棘轮42包括不锈钢薄板,在该不锈钢薄板的周围设置有多个突出形状并且该不锈钢薄板与树脂部形成为一体。棘轮42被安装到棘轮保持件43。为棒状盘簧的棘轮弹簧允许棘轮42被安装到棘轮保持件43并且压片材排出辊40和41。棘轮42提供两种可能功能中的一种。对于其中一种功能,棘轮42被设置在与片材排出辊40和41的橡胶部或者弹性体部对应的位置,以主要产生输送片材P所需的力。对于另一功能,棘轮42被设置在不存在片材排出辊40和41的橡胶部或者弹性体部的位置,以主要抑制进行记录时片材P的浮动。
在上述构造中,由滑架部在其上形成了图像的片材P被夹持在第一片材排出辊41与棘轮42之间的辊隙处。然后,片材P被输送并且排出到片材排出托盘46。片材排出托盘46适于被收容在前盖95中。使用时,拉出片材排出托盘。片材排出托盘46的形状形成为具有随着距其前端的距离减小而增加的高度且片材排出托盘46的两端比中间高,从而改进排出的片材P的堆叠性并且防止刮擦被记录面。
(E)U形转弯-自动双面部
片材P被收容在设置于记录设备的前面的盒中。为了使片材P被分开进给,盒包括压板,在该压板上堆叠片材P并且使该压板与进给辊821抵接。进给辊821、分离辊、复位杆和加压-控制单元被安装到主体的UT基部;进给辊821进给片材P,分离辊使片材P与其它片材P分离,复位杆使片材P返回到堆叠位置,加压-控制单元使片材P压靠压板。
盒具有两段的收缩构造。可以使用哪段取决于片材P的尺寸。当片材P具有小尺寸或者不使用盒时,可以使盒收缩或者使盒收容在主体的外装部中。
进给辊821的形状形成为具有圆弧截面的棒状。靠近片材基准设置一块进给辊橡胶,以允许进给片材P。由设置在U形转弯-自动双面部中的U形转弯-自动双面马达经由驱动传递齿轮和行星齿轮传递施加到进给辊821的驱动力。
可动的侧部引导件被可动地设置在压板上,以调整片材P的堆叠位置。压板可绕与盒结合的转动轴转动。由设置在UT基部上并且由压板弹簧组成的加压-控制单元对压板施加朝向进给辊821的偏置力。分离板被设置在压板的与进给辊821相对的区域中;分离板由具有大摩擦系数的材料制成,以防止片材P的可能的双重进给。压板被构造成能够经由压板凸轮与进给辊821抵靠和分离。
UT基部还包括分离辊保持件,使片材P与其它片材P分离的分离辊被安装到该分离辊保持件。分离辊保持件可绕设置在分离基部83上的转动轴转动。由分离辊弹簧对分离辊保持件施加朝向进给辊821的偏置力。离合器弹簧被安装到分离辊。从而,至少预定量的载荷使得分离辊保持件的安装有分离辊的部分转动。分离辊被构造成能够经由分离辊释放轴和控制凸轮与进给辊821抵靠和分离。由UT传感器检测压板、复位杆和分离辊的位置。
使片材P返回到堆叠位置的复位杆被可转动地安装到UT基部。由复位杆弹簧对复位杆施加沿解除方向的偏置力。为了使片材P返回,由控制凸轮使复位杆转动。
在通常的待机状态下,由压板凸轮释放压板。由控制凸轮释放分离辊。复位杆使片材P返回并且位于堆叠位置,使得复位杆闭合堆叠口,以防止堆叠期间片材P向内部移动。在该状态下,驱动马达以开始进给。首先,分离辊与进给辊821抵接。然后,释放复位杆,以使压板与进给辊821抵接。在该状态下,开始片材P的进给。由设置在UT基部上的前段调整部限制片材P。仅预定数量的片材P被进给到由进给辊821和分离辊形成的辊隙部。由辊隙部使仅最上面的片材P与其它片材分离并且输送该最上面的片材P。
当被分离和输送的片材P到达稍后说明的第一U形转弯中间辊86和U形转弯夹送辊861时,由压板凸轮释放压板。此外,由控制凸轮释放分离辊。由控制凸轮使复位杆返回到堆叠位置。此时,能够使已经到达由进给辊821和分离辊形成的辊隙部的片材P返回到堆叠位置。
第一U形转弯中间辊86和第二U形转弯中间辊87被配置在进给部的下游侧,以输送被进给的片材。辊86和87中的每一方均包括由芯金属制成的金属轴,橡胶硬度是40°至80°的EPDM被安装到该芯金属的四至六个位置。夹持片材P的U形转弯夹送辊861和871在与橡胶部对应的位置处被安装到弹簧轴。对U形转弯夹送辊861和871施加朝向第一U形转弯中间辊86和第二U形转弯中间辊87的偏置力。此外,为了形成输送路径,构造形成内侧的内侧引导件881和形成外侧的外侧引导件882。
上述进给部和纸路径的汇合点由挡板形成,以使得各路径平滑地接合。当记录片材P的前端被进给到上述输送辊36和夹送辊37时,该前端与停止的辊对的辊隙抵接。然后,进行定位操作。
使其上进行了记录的片材P通过输送辊36与夹送辊37之间。在自动双面记录期间,片材P的后端再次被夹在输送辊36和夹送辊37之间并且然后被输送。
再次进给的片材P被夹在双面辊891与夹送辊之间并且被输送。然后,由引导件引导并输送片材P。双面纸输送路径被构造成在超出预定输送量的位置与上述U形转弯输送纸路径接合。从而,纸路径的随后部分的构造和效果与上述的内容相同。
(F)清洁部
清洁部包括清洁记录头的泵60、抑制记录头干燥的盖61和清洁记录头的位于喷嘴周边附近的面部分的刮板62。
(G)外装部
上述单元被组合到机架11,以构成记录设备的机械部。外装部被安装成覆盖机械部的周围。外装部主要包括下壳体99、上壳体98、进口盖97、连接器盖、前盖95和侧盖93。
前盖95被构造成使得片材排出托盘46能够被收容在前盖95中并且当不使用该设备时前盖95闭合片材排出口。可以由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检测前盖95是打开还是闭合。
进口盖97被安装到上壳体98,使得进口盖97可枢转运动。在上壳体98的顶面的一部分形成开口。在开口的位置处,能够用新的储墨器和记录头来更换储墨器和记录头。此外,在上壳体98上设置门开关杆(door switch lever)、LED引导件982以及键开关983;门开关杆允许检测进口盖97是打开还是闭合,LED引导件982传递并显示来自LED的光,键开关983作用于设备中的基板上的开关。进给托盘26也被可枢转运动地安装到上壳体98。当不使用进给部时,进给托盘26能够被收容而作为进给部的盖。
(连杆机构)
现在,将参照图5至图7D详细地说明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使得PE传感器杆321与盘状介质供给引导件的姿势连动地进入到盘状介质输送路径中或者从盘状介质输送路径退避。
图5是示出连杆机构的立体图。可以在托盘引导件1001上堆叠托盘。托盘引导件1001能够呈收容位置(闭合位置;第一位置)和托盘被堆叠在托盘引导件1001上的堆叠位置(打开位置;第二位置)。托盘引导件1001被构造成能够引导支撑盘状记录介质(盘状介质)的托盘1003。托盘引导件1001还被构造成能够在托盘引导件1001上堆叠和引导片状记录介质(片材)。
图6A和图6B是示意性示出图5所示的连杆机构的剖视图。图6A示出了托盘引导件位于闭合位置(第一位置)。图6B示出了托盘引导件位于打开位置(第二位置)。
图6A示出了由连杆基部1025可转动地支撑作为传递单元的第一连杆构件1021。由弹簧1022对第一连杆构件1021施加偏置力,使得第一连杆构件1021的一端部邻近托盘引导件1001地定位。作为移动单元的第二连杆构件1023被支撑为可绕转动轴转动。由弹簧1024对第二连杆构件1023施加偏置力,使得第二连杆构件1023的操作端部1023a邻近第一连杆构件1021的另一端部地定位。由第一连杆构件1021的另一端部推第二连杆构件1023的操作端部1023a,以使第二连杆构件1023绕转动轴枢转运动。然后,第二连杆构件1023与PE传感器杆321接合。然后,第二连杆构件1023沿相同方向进一步枢转运动。然后,PE传感器杆321与第二连杆构件1023一起运动。然后,PE传感器杆321的抵接部321b从记录介质输送路径退避。如图6A所示,夹送辊弹簧31对夹送辊37施加朝向输送辊36的偏置力。在图6A中,夹送辊弹簧31是压缩弹簧。然而,夹送辊弹簧31也可以是扭力盘簧等。当用户使托盘引导件1001向堆叠位置移动时,该移动经由第一连杆构件的运动被传递到第二连杆构件。也就是说,托盘引导件1001的底部推第一连杆构件1021的一端部。第一连杆构件1021枢转运动,使第一连杆构件1021的另一端部与第二连杆构件1023抵接,从而使第二连杆构件1023枢转运动。
图6B示出了用户操作托盘引导件1001,使得托盘引导件1001从收容位置枢转运动到堆叠位置。在该情况下,记录设备能够使托盘1003插入到记录介质输送路径中。在该状态下,托盘引导件1001与第一连杆构件1021的一端部抵接,从而使第一连杆构件1021绕连杆基部1025的转动轴转动。然后,第一连杆构件1021的另一端部与第二连杆构件1023的操作端部1023a抵接,从而使第二连杆构件1023绕转动轴枢转运动。此外,PE传感器杆321与第二连杆构件1023的枢转运动连动地运动,从而使PE传感器杆321的抵接部321b从记录介质输送路径退避。
图7A至图7D是示出托盘引导件的姿势与PE传感器杆的姿势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7A示出了在如纸或者塑料片等片材P上进行记录的通常的记录操作的待机位置。在该位置中,PE传感器杆321的抵接部321b进入由夹送辊保持件30和纸引导件33形成的记录介质输送路径。托盘引导件1001位于与收容位置对应的闭合位置(第一位置)。在该位置,托盘引导件1001避免与通常的记录操作期间排出的片材P干涉。
图7B示出了跟随图7A所示的状态并且使托盘引导件1001移动到与将托盘1003堆叠在托盘引导件1001上的堆叠位置对应的打开位置的状态。在该情况下,参照图6A和图6B说明的第一和第二连杆构件(图7A至图7D未示出)使得PE传感器杆321的抵接部321b从记录介质输送路径退避。
图7C示出了跟随图7B所示的状态并且将其上安装有盘状介质的托盘1003经由托盘引导件1001从记录设备的片材排出侧(主体的前侧)插入到记录介质输送路径中的状态。在图7C所示的状态下,托盘1003通过片材排出辊40与棘轮42之间的辊隙部。
图7D示出了跟随图7C所示的状态并且向记录设备的内部进一步插入托盘1003的状态。在图7D所示的状态下,托盘1003的前端通过输送辊36与夹送辊37之间的辊隙部。此时,PE传感器杆321的抵接部321b从输送路径退避,从而防止托盘1003与PE传感器杆321接触。从而,可以将托盘1003进一步插入到记录设备中。然后,通过读取托盘上的反射板的位置,可以确定盘状介质的位置。结果,记录头能够在盘状介质上进行记录。
如上所述,根据该典型实施方式的构造,用户使用设置在记录设备的前表面上的托盘引导件1001来操作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将托盘引导件1001和PE传感器杆321连接在一起。然后,在托盘引导件1001被定位成能够在记录设备中设置托盘1003的状态下,PE传感器杆321的抵接部321b能够从记录介质输送路径退避。此外,在托盘引导件1001位于收容位置的状态下,PE传感器杆321的抵接部321b能够进入记录介质输送路径,以保持PE传感器杆321能够检测片材P的端部的姿势。
伴随着用户对托盘引导件1001的操作,机械地进行使PE传感器杆321的抵接部321b从输送路径退避的操作和使PE传感器杆321的抵接部321b进入输送路径的操作。从而,即使在切断记录设备的电源的状态下,只要托盘引导件1001位于打开位置,就能够防止PE传感器杆321在托盘1003被插入记录设备中时被损坏。
此外,根据该典型实施方式的连杆机构能够在与片材P的最大宽度对应的区域内输送托盘1003,同时使PE传感器杆321的抵接部321b位于片材P输送路径中。从而,该典型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记录设备,该记录设备能够在无需增加记录设备的尺寸的情况下在盘状介质上进行记录。
在该典型实施方式中,传递单元是第一连杆构件1021。然而,传递单元可以是多个连杆构件的组合。作为可选方案,可以不使用连杆构件,而是使用齿轮列、带、钢丝或者其组合。
虽然已参照典型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方式。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将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7)
1.一种输送设备,其包括:
杆,其与沿着输送路径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的记录介质接触而摆动;
传感器,其检测所述杆的摆动;
移动单元,其用于使所述杆从允许所述杆与所述输送路径中的记录介质接触的位置向使所述杆从所述输送路径退避的位置移动;
引导单元,其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所述引导单元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引导单元将沿与所述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输送的记录介质引导到所述输送路径;以及
传递单元,其用于将所述引导单元的移动传递到所述移动单元,其中,当所述引导单元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时,所述引导单元推所述传递单元,使得所述传递单元移动而推所述移动单元并使所述移动单元移动,
当所述传递单元使所述移动单元移动时,所述移动单元推所述杆,使得所述杆从所述输送路径退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单元包括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包括多个连杆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光接收部和光发射部,并且设置于所述杆的遮蔽部防止来自所述光发射部的光到达所述光接收部,以检测所述杆的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包括位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上方的摆动中心,使得所述杆与沿所述输送方向输送的记录介质接触而摆动,并且所述杆朝向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向下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允许所述引导单元引导用于支撑盘状记录介质的托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允许所述引导单元引导片状记录介质。
7.一种记录设备,其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设备以及用于在由所述输送设备输送的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记录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122343A JP2009269725A (ja) | 2008-05-08 | 2008-05-08 | 記録装置 |
JP2008-122343 | 2008-05-08 | ||
JP2008122343 | 2008-05-0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74866A CN101574866A (zh) | 2009-11-11 |
CN101574866B true CN101574866B (zh) | 2012-02-08 |
Family
ID=40825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3767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4866B (zh) | 2008-05-08 | 2009-05-07 | 输送设备和记录设备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094180B2 (zh) |
EP (1) | EP2116383B1 (zh) |
JP (1) | JP2009269725A (zh) |
KR (1) | KR101124918B1 (zh) |
CN (1) | CN101574866B (zh) |
AT (1) | ATE544606T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707859B2 (ja) * | 2010-10-28 | 2015-04-3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5459202B2 (ja) * | 2010-12-28 | 2014-04-0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13039709A (ja) * | 2011-08-15 | 2013-02-28 | Seiko Epson Corp | 媒体送り装置の制御方法、媒体送り装置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
JP5921138B2 (ja) * | 2011-10-21 | 2016-05-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ト装置及びシートの乾燥装置 |
DE112012006218T5 (de) | 2012-04-10 | 2015-01-15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Führung für Druckmedien |
JP5979035B2 (ja) * | 2013-02-18 | 2016-08-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6194727B2 (ja) * | 2013-09-30 | 2017-09-1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メディアトレイ |
CN103616527B (zh) * | 2013-11-25 | 2016-08-17 | 深圳市锦瑞电子有限公司 | 电解质分析仪 |
JP6397268B2 (ja) | 2014-08-25 | 2018-09-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
JP7031361B2 (ja) * | 2018-02-23 | 2022-03-0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WO2019203843A1 (en) * | 2018-04-20 | 2019-10-2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rint devices |
JP2022101142A (ja) * | 2020-12-24 | 2022-07-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2022161498A (ja) * | 2021-04-09 | 2022-10-2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190857A2 (en) * | 2000-09-25 | 2002-03-2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Tray for transferring recording media,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
EP1510352B1 (en) * | 2003-08-29 | 2006-10-0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cording apparatu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11369A (ja) | 1986-07-02 | 1988-01-1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紙送り装置 |
JPH03288745A (ja) * | 1990-04-06 | 1991-12-18 | Canon Inc | 画像記録装置 |
US5988809A (en) | 1991-09-12 | 1999-11-2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cording apparatus with system for stacking , supplying and guiding recording media |
DE69226971T2 (de) | 1991-12-20 | 1999-05-12 | Seiko Epson Corp., Tokio/Tokyo | Druckvorrichtung |
JP3397460B2 (ja) | 1993-09-01 | 2003-04-1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3495804B2 (ja) | 1994-01-25 | 2004-02-0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媒体搬送機構および該機構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3437319B2 (ja) | 1994-04-05 | 2003-08-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方法 |
JP3374608B2 (ja) | 1994-08-04 | 2003-02-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該情報処理装置に装着可能なヘッド部材 |
JP3359205B2 (ja) | 1994-11-25 | 2002-12-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US5918873A (en) * | 1995-03-30 | 1999-07-06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heet supplying apparatus which regulates tip end of sheet by first and second abutment means |
US6027211A (en) | 1995-07-14 | 2000-02-2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
JP3642541B2 (ja) * | 1996-07-04 | 2005-04-27 |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の記録紙ガイド装置 |
JP3466919B2 (ja) * | 1998-05-29 | 2003-11-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
US6869176B2 (en) | 2001-09-07 | 2005-03-22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floating prevention member |
JP2003094740A (ja) * | 2001-09-26 | 2003-04-03 | Seiko Epson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3724428B2 (ja) | 2002-01-23 | 2005-12-0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媒体搬送用トレイ、位置決め用アダプタ、記録装置 |
JP4027185B2 (ja) | 2002-08-30 | 2007-12-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4164422B2 (ja) * | 2003-08-29 | 2008-10-1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7137698B2 (en) | 2003-09-10 | 2006-11-2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
JP3741220B2 (ja) | 2003-09-10 | 2006-02-0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
JP2006076118A (ja) | 2004-09-09 | 2006-03-23 | Seiko Epson Corp | 被記録媒体検出装置、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
JP2006212797A (ja) * | 2005-02-01 | 2006-08-17 | Canon Inc | 記録装置 |
JP4579801B2 (ja) | 2005-09-09 | 2010-11-1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 |
-
2008
- 2008-05-08 JP JP2008122343A patent/JP2009269725A/ja active Pending
-
2009
- 2009-04-15 US US12/424,258 patent/US8094180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4-22 AT AT09005658T patent/ATE544606T1/de active
- 2009-04-22 EP EP09005658A patent/EP2116383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9-05-07 CN CN2009101376783A patent/CN10157486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5-07 KR KR1020090039635A patent/KR10112491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190857A2 (en) * | 2000-09-25 | 2002-03-2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Tray for transferring recording media,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
EP1510352B1 (en) * | 2003-08-29 | 2006-10-04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Recording apparatu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090278905A1 (en) | 2009-11-12 |
CN101574866A (zh) | 2009-11-11 |
ATE544606T1 (de) | 2012-02-15 |
EP2116383A2 (en) | 2009-11-11 |
JP2009269725A (ja) | 2009-11-19 |
KR101124918B1 (ko) | 2012-03-27 |
EP2116383B1 (en) | 2012-02-08 |
US8094180B2 (en) | 2012-01-10 |
EP2116383A3 (en) | 2010-04-21 |
KR20090117630A (ko) | 2009-1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74866B (zh) | 输送设备和记录设备 | |
US9840095B2 (en) | Image recording device | |
JP4386202B2 (ja) |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 |
US20060268089A1 (en)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
CN100396581C (zh) | 记录材料导向装置及记录设备 | |
JP4455430B2 (ja) | シート給送装置 | |
CN101445004B (zh) | 记录设备 | |
JP593887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0560376C (zh) | 记录装置 | |
CN100567105C (zh) | 用于被输送物体的供给器及具有该供给器的图像记录设备 | |
US6634745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2126628A (zh) | 馈纸器和结合该馈纸器的图像形成设备 | |
US8790026B2 (en)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
CN1410281A (zh) | 图像读取记录装置 | |
JPH08143208A (ja) | 印刷装置 | |
JP4095472B2 (ja) | 記録装置 | |
JPH08310051A (ja) | 記録装置 | |
JP2008068492A (ja) | 記録装置 | |
JP3738819B2 (ja) | 給紙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 |
US7828283B2 (en) | Sheet feed method and apparatus including pivotally mounted pick arm | |
JP4701157B2 (ja) | 記録装置 | |
JP2011057354A (ja) |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 | |
JPH0299358A (ja) | 記録装置 | |
JPH09183546A (ja) | シート材排出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 |
JP200404243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記録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50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