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5103A - 电梯轿厢 - Google Patents

电梯轿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5103A
CN101525103A CN 200910004577 CN200910004577A CN101525103A CN 101525103 A CN101525103 A CN 101525103A CN 200910004577 CN200910004577 CN 200910004577 CN 200910004577 A CN200910004577 A CN 200910004577A CN 101525103 A CN101525103 A CN 1015251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oor
cantilever
opening
c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00457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25103B (zh
Inventor
�原和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25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51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251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51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电梯轿厢(1)的隔音装置(51a、51b)具有弹性部件(55)和保持部件(56)。弹性部件具有固定在门(37a、37b)的侧部(53)的基部(61)和作为自由端部并沿着关门方向与入口柱(33a、33b)的折回部(42)的端部(42a)相对的悬臂部(62),在关门时悬臂部与折回部的端部压接,密闭门(37a、37b)与入口柱之间的缝隙(S)。保持部件(56)具有将弹性部件固定在门上的固定部(65)、配置在相对于固定部的轿厢室(22)侧并且相对于固定部向开门方向倾斜设置的悬臂姿势部(66),即使在开门时也可以将弹性部件的悬臂部保持相对于基部向开门方向弯曲的姿势。

Description

电梯轿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有隔音装置的电梯轿厢。
背景技术
在电梯上设置有提高隔音性的隔音装置。在日本国特开2005-8287号公报中,公开了在门上设置有侧部遮蔽部件的电梯的层站门装置。该侧部遮蔽部件安装在门的门收纳箱侧的侧部,在关门时触在层站出入口的入口柱的上面而与入口柱紧密贴合,遮蔽门与入口柱之间的缝隙。
在日本国特开2005-126231号公报中,公开了提高电梯门厅与升降路之间的气密性的防灾装置。该防灾装置具有安装在门的门收纳箱侧的侧部的密闭部件。该密闭部件具有与入口柱的侧端部相对地延伸的悬臂(lip)部,在关门时,通过该悬臂部与入口柱的侧端部接触而密闭门与入口柱之间的缝隙。
另外,电梯轿厢具有轿厢框、配置在该轿厢框内的轿厢室、悬架在轿厢框上的多个门。轿厢室的底部例如通过防振橡胶等弹性支持。因此例如在乘客负载为偏负载的情况下,由于防振橡胶的弯曲而使轿厢室倾斜。例如,在轿厢室向与门相反的方向倾斜时,门与轿厢室的入口柱之间的缝隙增大。
在利用日本国特开2005-8287号公报记载的侧部隔音部件的情况下,在门与入口柱之间的缝隙增大时,在该侧部隔音部件与入口柱之间产生缝隙,有损隔音性。若为了即使门与入口柱之间的缝隙扩大也不产生侧部隔音部件与入口柱之间的缝隙,增大入口框与侧部隔音部件的重叠量,则门与入口柱之间的阻力增大,正常时门的开关变得困难。
另外,在利用日本国特开2005-126231号公报记载的密闭装置的情况下,作为密闭装置的轨道空间需要大的空间。轨道空间是指在门的开关中为了使密闭装置不与其他部件干涉而设置在密闭装置的通过路径的周围的富裕的空间,例如形成在安装于轿厢室的门侧的盖部件与门之间。
再次,如日本国特开2005-126231号公报的记载,与入口柱的侧端部相对地延伸出的悬臂部在门的开关中由于为没有外力的作用的自然姿势,因此为从门向轿厢室侧突出很大的状态。因此,为了避免该突出得很大的悬臂部,需要确保大的轨道空间,限制了轿厢室的构成的自由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其具有即使在轿厢室倾斜时也可以维持隔音性并且可以将开关门时隔音装置的轨道空间抑制得较小的隔音装置。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梯轿厢,具有,轿厢框;配置在上述轿厢框内并且底部被弹性支持的轿厢室;悬架在上述轿厢框上的门;以及设置在上述轿厢室和上述门之间的隔音装置,上述轿厢室具有与上述门相对的入口柱,该入口柱具有规定轿厢出入口的侧缘部的主体部、从该主体部的上述门侧的端部平行于上述门地延伸的折回部,上述隔音装置具有弹性部件和保持部件,上述弹性部件具有固定在上述门的开门侧的侧部的基部、作为自由端部并沿着关门方向与上述折回部的端部相对的悬臂部,在关门时,上述悬臂部压接于上述折回部的端部,上述悬臂部相对于上述基部向开门方向弯曲,并且,密闭上述门与上述入口柱之间的缝隙,上述保持部件具有将上述弹性部件的基部固定在上述门的侧部的固定部、相对于上述固定部配置在上述轿厢室侧并且相对于上述固定部朝向开门方向倾斜设置的悬臂姿势部,在开门时,也将上述弹性部件的悬臂部相对于上述基部保持为向开门方向弯曲的姿势。
通过本发明,即使在轿厢室倾斜时也可以维持隔音性并且可以将开关门时隔音装置的轨道空间抑制得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模式的表示实施方式的电梯整体的截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梯轿厢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电梯轿厢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隔音装置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弹性部件的动作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图2所示的轿厢室的动作的侧面图;
图7是表示图2所示的轿厢室的动作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电梯轿厢的隔音部件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9是表示电梯轿厢的隔音部件的一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1进行说明。图1概略地表示了设置有电梯轿厢1的电梯2的整体。如图1所示,电梯2具有分别配置在升降路3内的电梯轿厢1和配重5。在升降路3内,引导电梯轿厢1的导轨6和引导配重5的导轨(未图示)分别在垂直方向上延伸设置。
升降路3的上方设置有机械室8。该机械室8中设置有卷升机9,并且,设置有例如控制电梯2的整体的控制装置10。卷升机9具有主绳轮12和旋转驱动该主绳轮12的电动机13。该主绳轮12上卷挂有主绳索14。在该主绳索14的一端悬吊有电梯轿厢1。另外,在主绳索14的另一端,悬吊有配重5。由此,通过驱动卷升机9,使得电梯轿厢1以及配重5相互向相反方向进行升降动作。
图2表示电梯轿厢1的整体。在图2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轿厢门装置。如图2所示,电梯轿厢1是利用者乘用并在升降路3内移动的轿厢,具有轿厢框21、配置在该轿厢框21内的轿厢室22以及轿厢门装置23(参照图3)。
如图2所示轿厢框21具有各自为钢材的上梁25、下梁26以及一对竖框27、28,并且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框状。在该轿厢21上固定有可以载置轿厢室22的地面承受框29。
在该地面承受框29的四角部设置有例如防振橡胶那样的防振体30,该防振体30上载置有轿厢室22。也就是说,通过防振体30弹性支持轿厢室22的底部。由此,轿厢室22相对于轿厢框21可以在垂直方向上位移。所以,通过具有未图示的负载检测装置,可以基于轿厢室22的下沉量检测出轿厢室22内的负载。
如图2所示,轿厢室22形成为利用者可以乘用的箱形,并且具有用于利用者进出该轿厢室22内的轿厢出入口32。轿厢出入口由三面框35限定,该三面框35具有沿着垂直方向延伸的一对入口柱33a、33b(即竖框)和跨该入口柱33a、33b的上端部之间的上框部件34。
如图3所示,门装置23为开关轿厢出入口32的门装置,例如具有两开方式的一对门37a、37b。该门37a、37b悬架在轿厢框21上。门装置23具有例如在轿厢出入口32的上方向轿厢出入口32的开口方向延伸的门轨(未图示)。门37a、37b各自具有车轮,并且该车轮吊挂在上述门轨上。
如图3所示,轿厢22的入口柱33a、33b与门37a、37b相对并且分别具有主体部41和折回部42。本体部41从轿厢22的内部向门37a、37b延伸,规定轿厢出入口32的侧缘部。折回部42从本体部41的门37a、37b侧的端部朝向开门方向与门37a、37b平行地延伸,并且与门37a、37b相对。
本发明中的“开门方向”是指相对于轿厢出入口32的中心、在开门时门37a、37b移动的方向(图3中为A方向)。另外,本发明的“关门方向”是指相对于轿厢出入口32的中心、在关门时门37a、37b移动的方向(图3中为B方向)。
如图3所示,轿厢室22具有设置在该轿厢出入口32的左右侧方向的壁板44。壁板44从入口柱33a、33b的轿厢室22内侧的端部与门37a、37b平行地延伸。壁板44从轿厢室22的内部露出并且规定轿厢室22的内部空间。在一个壁板44上设置有目的地操作盘45。例如,在设置有该目的地操作盘45的壁板44上,从轿厢室22的外侧安装有盖部件46。该盖部件46在开门时与门37a相对。盖部件46形成在其与壁板44之间收容目的地操作盘45或轿厢内相机的收容部47。
如图3所示,在轿厢室22和门37a、37b之间,设置有堵塞轿厢室22的入口柱33a、33b与门37a、37b之间的缝隙S的隔音装置51a、51b。隔音装置51a、51b例如跨越入口柱33a、33b的整个高度地设置。该左右一对隔音装置51a、51b具有相互大致相同的结构以及功能,因此下面以一个隔音装置51a为代表进行详细说明。
图4表示门37a的关门时的隔音装置51a。如图4所示,隔音装置51a具有设置在门37a的开门侧的侧部53上的弹性部件55和保持该弹性部件55的保持部件56。另外,“开门侧”是指开门方向一侧(图4中的左侧)。“关门侧”是指关门方向一侧(图4中的右侧)。
弹性部件55具有固定端部即基部61和自由端部即悬臂部62。基部61固定在门37a的开门侧的侧部53(即侧面)。悬臂部62从基部61朝向轿厢室22而延伸,沿着关门方向与轿厢室22的折回部42的端部42a相对。弹性部件55在自然状态下形成为例如基部61与悬臂部62笔直延伸的姿势,但是由于保持部件56的作用而成为沿着后述的保持部件56的形状的姿势。
如图4所示,在关门时,悬臂部62从关门方向与折回部42的端部42a压接。由此,悬臂部62相对于基部61弯曲而朝向开门方向倾斜。通过悬臂部62与折回部42的端部42a接触,弹性部件55密闭门37a和入口柱33a之间的缝隙。
如图4以及图5所示,保持部件56固定弹性部件55并且在开门时也保持弹性部件55弯曲的姿势使其朝向与关门时大致相同的方向倾斜。具体地,保持部件56具有固定部65和悬臂姿势部66。固定部65将弹性部件55的基部61固定在门37a的侧部53。另外在图5中,为了便于说明,省略了保持部件56的说明。
如图4所示,悬臂姿势部66相对于固定部65设置在轿厢室22侧,并且,设置为相对于固定部65朝向开门方向倾斜。即,悬臂姿势部66具有相对于固定部65朝向开门方向的倾斜角度θ。悬臂姿势部66与弹性部件55的悬臂部62和基部61的边界部分相对。
弹性部件55通过该保持部件56的作用,即使在开门时悬臂部62也相对于基部61保持朝向开门方向弯曲的姿势。即,如图5所示,在开门时,弹性部件55的悬臂部62保持为相对于基部61以倾斜角度θ弯曲的状态。该倾斜角度θ设定为比关门时悬臂部62相对于基部61的倾斜角度小。
对保持部件56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保持部件56具有协动而挟持弹性部件55的第一以及第二部件71、72。第一部件71从关门侧与弹性部件55接触。第二部件72从开门侧与弹性部件55接触。即,第一部件71介于弹性部件55和门37a之间。
如图4所示,第一部件71具有沿着门37a的侧部53的平坦的中央部分71a、相对于该中央部分71a从轿厢室22侧的端部倾斜延伸的倾斜部分71b以及设置在相对于中央部分71a与倾斜部分71b相反侧的挂止部分71c。另外,第二部件72具有与第一部分71的中央部分71a平行地延伸的第一部分72a、从该第一部分72a的轿厢室22侧的端部向开门方向抬起的第二部分72b。
第一部分71的中央部分71a和第二部件72的第一部分72a协动而构成保持部分56的固定部65。即,弹性部分55的基部61由第一部件71的中央部分71a和第二部分72的第一部分72a挟持,第一部件71的中央部分71a和第二部件72的第一部分72a通过例如螺栓那样的紧固部件74安装在门37a的侧部53而固定。
第一部件71的倾斜部分71b构成悬臂姿势部66的一部分。如图4所示,倾斜部分71b例如在门37a的厚度方向上,具有不超出门37a的外观面76程度的大小。即,倾斜部分71b的前端在门37a的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与门37a的外观面76大致相同的线上。另外,本发明中的“门的厚度方向”是指从门37a朝向轿厢室22的内部的方向(图4中的C方向)。另外,“门的外观面”是指露出于轿厢出入口32的面板面。
另外,第二部件72的第二部分72b构成悬臂姿势部66的一部分。第二部分72b在对应于弹性部分55的悬臂部62和基部61的边界部分的位置上,相对于第一部分72a垂直地抬起。由此,第二部分72b几乎与弹性部分55不接触。
即,与第一部分71相比,第二部分72形成为在悬臂姿势部66在固定部65侧短。由此,与第一部分71相比第二部件72在悬臂姿势部66上对弹性部分55的约束小。即,弹性部分55的悬臂部62相对于基部61可以以比倾斜角度θ大的角度向开门方向自由地弯曲。
如图4所示,第一部分71的挂止部分71c具有作为约束保持部分56的位置的限位器的功能。即,挂止部分71c设置在该保持部分56中的与悬臂姿势部66相反侧并且朝向关门方向弯曲,可以挂在门37a的外侧的表面77。该挂止部分71c挂在门37a的表面77时,约束保持部分56的门37a的厚度方向的位置。
如图5所示,入口柱的折回尺寸81(即入口柱33a的折回部42的宽度尺寸)由(1)悬臂姿势部66的倾斜角度θ(参照图4);(2)门37a的厚度方向的悬臂姿势部66的位置82(参照图4):以及(3)将悬臂部62压接在入口柱33a的折回部42的端部42a的压接量83来决定。
如图4所示,“压接量”是指在轿厢室22不具有倾斜的状态下悬臂部62的前端与折回部42的端部42a之间的长度。该压接量考虑了,门中心相对于轿厢出入口32的偏移造成的入口柱33a的折回部42的端部42a与门37a的台阶84(参照图3)的扩大即台阶增加量85、轿厢室22的倾斜造成的入口柱33a与门37a之间的缝隙S的扩大即缝隙增加量86(参照图7)。
换而言之,上述压接量为即使在轿厢室22的倾斜为最大时也可以确保悬臂部62的前端部62a与折回部42的端部42a持续接触的充裕的尺寸。折回部42超过了从悬臂姿势部66的倾斜角度θ、门37a的厚度方向上的悬臂姿势部66的位置82以及压接在折回部42的端部42a的悬臂部62的压接量83导出的该折回部42的最少必要尺寸而向开门方向延伸。“最小必要尺寸”是指可以确保上述压接量83的最小折回尺寸81。
另外,如图5所示,在盖部件46和门37a之间,形成了弹性部件55在开门时通过的轨道空间87。轨道空间87是设置在隔音装置51a的通过路径的周围的富裕的空间,以使在门37a开关中隔音装置51a不与其它部件干涉。轨道空间87由从入口柱33a的折回部42到轿厢22侧的进深尺寸88进行定义。即,轨道空间87相当于折回部42和盖部件46之间的缝隙在开门方向上延伸的区域。
将折回部42与门37a之间的缝隙S和从开门时的折回部42到悬臂部62沿门37a的厚度方向的突出量89加在一起的尺寸以上的距离,作为盖部件46与门37a之间的弹性部件55的轨道空间而空出。
下面对电梯轿厢1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在轿厢室22内的乘客负载为偏负载的情况下,由支持轿厢室22的底部的防振体30的弯曲,轿厢室22相对于门37a向分开方向倾斜,轿厢室22从门37a离开缝隙增加量86。此时如图7所示,入口柱33a的折回部42从门37a离开缝隙增加量86。
在此,本实施方式中的隔音装置51a具有含有向折回部42的侧方延伸的悬臂部62的弹性部件55。该弹性部件55上具有比较大的长度,其中预先包含了作为“压接量”的用于吸收上述缝隙增加量86的富裕的尺寸。因此,在轿厢室22倾斜时,悬臂部62改变倾斜而追随轿厢室22的位移,保持入口柱33a、33b和门37a、37b之间的缝隙S的密闭状态。
图5表示了开门时的隔音装置51a的状态。如图5所示,由保持部件56保持的弹性部件55在开门时并不是笔直延伸,而是维持悬臂部62相对于基部61向开门方向弯曲的姿势。
通过这样构成的电梯轿厢1,即使由于偏负载造成轿厢室22倾斜,隔音装置51a也不会从入口柱33a的折回部42分离,可以维持隔音性。另外通过该电梯轿厢1,可以将门37a开闭时隔音装置51a的轨道空间87抑制得较小。
图8表示具有关门时触在入口柱33a的折回部42的弹性部件101的隔音装置102。在这样的隔音装置102中,在轿厢22倾斜入口柱33a从门37a分离时,吸收缝隙增加量86是有限度的。即,若轿厢室22的倾斜较大,则在入口柱33a和门37a之间产生隔音装置51a不能覆盖的缝隙,有隔音性降低的可能。
如果,为了不产生上述缝隙而使入口柱33a的折回部42与弹性部件101的重叠量103增大,则入口柱33a与门37a之间的阻力增大,使得门37a不容易开关。
图9表示了含有相对于入口柱33a的折回部42的端部42a延伸出的悬臂部111的弹性部分112。这样的悬臂部111由于在开门时为不受外力的作用的自然姿势,因此,成为从折回部42朝向轿厢室22侧具有大的突出量114的状态。因此,为了避免该突出得大的悬臂部111,需要具有大的进深尺寸113a的轨道空间113。
若盖部件46突出于门37a侧,则轨道空间113变浅,弹性部件112的向轿厢室22侧的突出量必须减小。但是弹性部件112的突出量减小后,由于轿厢室22的倾斜的大小导致不能完全覆盖入口柱33a和门37a之间的缝隙S。所以,需要抑制盖部件46的突出尺寸。这样,必须将目的地操作盘45和轿厢内相机作为特殊品,而也有可能使成本增大。
另外,也考虑到由于减小了隔音装置的朝向轿厢室22侧的突出尺寸,而减小了入口柱33a的折回部42的端部42a与门37a的侧部53的台阶,这样存在有入口柱33a的强度不足的倾向。考虑在入口柱33a的里侧利用加强部件,但是这样也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隔音装置51a的弹性部分55,具有固定在门37a的侧部53的基部61、作为自由端部并沿关门方向与折回部42的端部42a相对的悬臂部62,在关门时,悬臂部62压接于折回部42的端部,密闭门37a与入口柱33a之间的缝隙S。由此,通过上述的说明,在轿厢室22倾斜时,悬臂部62改变倾斜而追随轿厢室22的位移,可以保持入口柱33a、33b与门37a、37b之间的缝隙S的密闭状态。另外,这样的弹性部件55不会导致入口柱33a与门37a之间的阻力的增加。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隔音装置51a的保持部件56,具有将弹性部件55的基部61固定在门37a的侧部53的固定部65以及相对于固定部65配置在轿厢室22侧、并且相对于固定部65向开门方向倾斜设置的悬臂姿势部66。由此,在开门时,弹性部件55的悬臂部62保持相对于基部61保持向开门方向弯曲的姿势。所以,悬臂部62即使在开门时也不会朝向轿厢室22侧大地突出,即,避开该悬臂部62的轨道空间87较小就可以。
若折回部42超过了从悬臂姿势部66的倾斜角度θ、门37a的厚度方向上的悬臂姿势部66的位置82以及压接在折回部42的端部42a的悬臂部62的压接量83导出的该折回部42的最小必要尺寸而向开门方向延伸,则大大确保了该程度的富裕量,即使在轿厢室22倾斜时也可以切实地保持悬臂部62与折回部42之间的接触。
若保持部件56具有从关门侧接触弹性部件55的第一部件77、从开门侧接触弹性部件55的第二部件72,与第一部件71相比上述第二部件72在上述悬臂姿势部66在固定部65侧形成得短,则在上述悬臂姿势部66上悬臂部62的朝向开门方向的约束小或者几乎没有,因此在入口柱33a的折回部42的端部42a不会过分地压接悬臂部62。由此,可以使门37a、37b的开关阻力极小,弹性部件55的更换周期变长。
若盖部件46与门37a之间空出了折回部42与门37a之间的缝隙S加上开门时悬臂部62从折回部42沿门37a的厚度方向的突出量89的尺寸以上的距离,则可以切实地避免悬臂部62与盖部件46之间的干涉。
保持部件56具有挂在门37a上用于约束该保持部件56的门37a的厚度方向的位置的限位器(即挂止部分71c),因此可以在安装时得到合适的悬臂部62的突出尺寸。另外,可以避免悬臂部62与轿厢室22或盖部件46的干涉,可以抑制弹性部件55的劣化。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1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实施阶段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对构成要素进行变形而具体化。

Claims (5)

1、一种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具有:
轿厢框(21);
配置在上述轿厢框(21)内并且底部被弹性支持的轿厢室(22);
悬架在上述轿厢框(21)上的门(37a、37b);以及
设置在上述轿厢室(22)和上述门(37a、37b)之间的隔音装置(51a、51b),
上述轿厢室(22)具有与上述门(37a、37b)相对的入口柱(33a、33b),该入口柱(33a、33b)具有规定轿厢出入口(32)的侧缘部的主体部(41)、从该主体部(41)的上述门(37a、37b)侧的端部平行于上述门(37a、37b)地延伸的折回部(42),
上述隔音装置(51a、51b)具有弹性部件(55)和保持部件(56),
上述弹性部件(55)具有固定在上述门(37a、37b)的开门侧的侧部(53)的基部(61)、作为自由端部并沿着关门方向与上述折回部(42)的端部(42a)相对的悬臂部(62),在关门时,上述悬臂部(62)压接于上述折回部(42)的端部(42a),上述悬臂部(62)相对于上述基部(61)向开门方向弯曲,并且,密闭上述门(37a、37b)与上述入口柱(33a、33b)之间的缝隙(S),
上述保持部件(56)具有将上述弹性部件(55)的基部(61)固定在上述门(37a、37b)的侧部(53)的固定部(65)、相对于上述固定部(65)配置在上述轿厢室(22)侧并且相对于上述固定部(65)朝向开门方向倾斜设置的悬臂姿势部(66),在开门时,也将上述弹性部件(55)的悬臂部(62)相对于上述基部(61)保持为向开门方向弯曲的姿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上述折回部(42)超过了从上述悬臂姿势部(66)的倾斜角度(θ)、上述门(37a、37b)的厚度方向上的上述悬臂姿势部(66)的位置(82)以及与压接于该折回部(42)的端部(42a)的上述悬臂部(62)的压接量(83)导出的该折回部(42)的最小必要尺寸,而在开门方向上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件(56)具有从关门侧接触上述弹性部件(55)的第一部件(71)、从开门侧接触上述弹性部件(55)的第二部件(72),与上述第一部件(71)相比,上述第二部件(72)在上述悬臂姿势部(66)在上述固定部(65)侧形成得短,与上述第一部件(71)相比,上述第二部件(72)在上述悬臂姿势部(66)对上述弹性部件(55)的约束小。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具有安装在上述轿厢室(22)、开门时与上述门(37a、37b)相对的盖部件(46),
该盖部件(46)与上述门(37a、37b)之间,将从上述折回部(42)与上述门(37a、37b)之间的缝隙(S)、开门时上述悬臂部(62)从上述折回部(42)沿着上述门(37a、37b)的厚度方向的突出量(89)加在一起的尺寸以上的距离,作为上述弹性部件(55)的轨道空间(87)而空出。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
上述保持部件(56)具有限位器(71c),上述限位器(71c)设置在上述悬臂姿势部(66)的相反侧,挂在上述门(37a、37b)的外侧的表面(77),约束该保持部件(56)的上述门(37a、37b)的厚度方向的位置。
CN2009100045779A 2008-03-06 2009-03-06 电梯轿厢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51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56799A JP5142102B2 (ja) 2008-03-06 2008-03-06 エレベータかご
JP056799/2008 2008-03-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5103A true CN101525103A (zh) 2009-09-09
CN101525103B CN101525103B (zh) 2012-02-22

Family

ID=41093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457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5103B (zh) 2008-03-06 2009-03-06 电梯轿厢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142102B2 (zh)
CN (1) CN10152510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1222A (zh) * 2014-12-26 2016-07-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轿厢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76107B2 (ja) * 2015-10-30 2019-02-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16435B2 (ja) * 2003-05-14 2010-02-17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ドアの密閉装置
JP4514442B2 (ja) * 2003-05-30 2010-07-2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防災装置
JP4322579B2 (ja) * 2003-07-28 2009-09-02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ドアの密閉装置
JP4458810B2 (ja) * 2003-10-28 2010-04-28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ドアの改修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1222A (zh) * 2014-12-26 2016-07-0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轿厢
CN105731222B (zh) * 2014-12-26 2018-01-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轿厢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208958A (ja) 2009-09-17
CN101525103B (zh) 2012-02-22
JP5142102B2 (ja) 2013-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5103B (zh) 电梯轿厢
JP5569595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ドア装置
JP2009249155A (ja) エレベータの戸開閉装置
CN102730505B (zh) 电梯
JP7481203B2 (ja) ウインドレギュレータ
JP4866849B2 (ja)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のかご案内装置
WO2004106213A1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JP2004262602A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
JP5077014B2 (ja) エレベータロープ振れ止め装置
JP6693838B2 (ja) ガバナロープ振れ止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エレベーター
JP2014047066A (ja) エレベータ用ドア装置
JP494603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コンペンチェーンガイド装置
JP7071910B2 (ja) 長尺物振れ抑制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5520085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ドア装置
JP2019123610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3783136B2 (ja) 昇降装置
JP7402963B1 (ja) 小荷物専用昇降機
JPH06156953A (ja) エレベータ用ドア装置
JP6726409B2 (ja) エレベータ
WO2019180935A1 (ja)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
JP2006137574A (ja) エレベータの敷居隙間遮蔽装置
JP6301436B1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ドア装置
JP4481199B2 (ja) 免震建物用エレベータ装置
KR20240016465A (ko) 엘리베이터 승강장문 이탈방지장치
JP583688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22

Termination date: 2015030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