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90929B - 马达组件 - Google Patents
马达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90929B CN101490929B CN2007800264563A CN200780026456A CN101490929B CN 101490929 B CN101490929 B CN 101490929B CN 2007800264563 A CN2007800264563 A CN 2007800264563A CN 200780026456 A CN200780026456 A CN 200780026456A CN 101490929 B CN101490929 B CN 10149092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tor
- housing
- terminal board
- bindiny mechanism
- service c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27455 bi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9739 b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00976 Electrical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80 den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66 varnis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6/00—Machines with more than one rotor or stat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1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generators driven by combustion engines
- B60L50/16—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generators driven by combustion engines with provision for separate direct mechanical propuls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4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capaci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1—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by batteries charged by engine-driven generators, e.g. series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10/00—Converter types
- B60L2210/40—DC to AC convert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20/00—Electrical machine types; Structures or applications thereof
- B60L2220/50—Structural details of electrical machin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第一和第二连接机构(570a、570b)分别电连接从同一方向(前方)延伸设置的供电电缆(550a、550b)和沿供电电缆的延伸方向相邻配置的第一和第二电动机(MGf、MGr)。第一电动机(MGf)的第一连接机构(570a)设置在外周部,并且第二电动机(MGr)的第二连接机构(570b)设置在电动机之间的空间中。两个连接机构(570a、570b)位于容纳第一电动机(MGf)的第一壳体(600)和容纳第二电动机(MGr)的第二壳体(700)的接合面(810)的两侧,因此可以使第一连接机构(570a)成为第一壳体(600)侧的构成部件,使第二连接机构(570b)成为第二壳体(700)侧的构成部件。由此,能够防止旋转轴方向上的尺寸增大,并且提高了电动机的组装作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组件,更具体地说涉及包括沿转子旋转轴方向相邻配置的多个电动机的马达组件。
背景技术
正在开发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等以电动机(在本申请中,电动机包括马达和电动发电机。以下相同。)为动力源的车辆。在这些车辆中,为了从外部环境保护电动机或者为了将电动机与变速器一体地容纳并密封其工作油(ATF),一般采用将电动机容纳在框体(壳体)内的构造。另一方面,由于电动机的电源配置在该框体外,因此需要用于电连接框体内的电动机与该电源的机构。
例如,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4-120961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下构造:将使外壳(壳体)内的电动机与电力电缆导通的连接部设置在于轴线(转子旋转轴)方向上离开电动机的线圈端部的位置处,由此在不受电动机的线圈的位置制约的情况下设定该连接部的配置位置,尽可能地减小了外径。
另外,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229755号公报(专利文献2)公开了以下内容:在用于连接被清漆处理后的马达绕线与供电电缆的端子台设置在转子旋转轴方向侧的电动机侧面的构成中,通过在马达绕线顶端部设置可挠部件,利用可挠部件的变形向吸收了部件公差的端子台进行组装。并且,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151660号公报(专利文献3)公开了以下端子台的构成:为了尽量地减小电动机的配置空间,将用于连接马达绕线与供电电缆的端子台设置在转子旋转轴方向侧的电动机侧面,并且与电动机的壳体外周面相比将该端子台配置在内周侧。
并且,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0208782号说明书(专利文献4)公开了以下构造:通过设置在罩体上的开口部来连接混合变速器的电动发电机和来自变速器罩体外部的配线。
作为电动发电机的一个方式,有如专利文献1那样包括多个电动机而构成的方式。在这样的构成中,为了抑制马达组件整体的尺寸,如何配置电动机与外部的电源之间的连接构造、具体地说即上述电力电缆(供电电缆)与各电动机的定子线圈绕线之间的连接机构成为了重要的问题。
尤其是在使各电动机的旋转轴方向一致、并且沿转子旋转轴相邻排列多个电动机的构成中,需要研究从一般集中配置在一处的多个电动机的电源出发相对于多个电动机从同一侧配置的供电电缆的连接机构。
关于这一点,专利文献1公开了按照离开线圈端部而设置两个电动机的端子台的方式来构成上述连接机构。但是,在这样的构成中,马达组件的转子旋转轴方向上的长度增大,有可能会导致安装性恶化。另外,由于是在同一框体内容纳两个电动机的构成,因此难以并行地组装各电动机,从而有可能由于组装作业的复杂化和长期化而导致生产率降低。另外,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完全没有考虑相邻配置多个电动机的构成。
并且,对于电力电缆和电动机的连接构造,如果如专利文献4那样在罩体(壳体)上设置开口部,则有可能导致用于密封的部件的数量增加或由于密封性降低而产生漏油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包括沿旋转轴方向相邻配置的多个电动机的马达组件中能够防止旋转轴方向上的尺寸增大并同时提高了组装作业性的供电电缆与电动机之间的连接机构的构成方式。
本发明的马达组件包括:在转子旋转轴方向上相邻配置的第一电动机和第二电动机、用于容纳第一电动机的第一壳体、用于容纳第二电动机的第二壳体、接合单元、第一连接机构、以及第二连接机构。接合单元构成为接合分别容纳有第一电动机和第二电动机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连接机构构成为电连接第一供电电缆和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供电电缆用于向第一电动机供电。第二连接机构构成为电连接第二供电电缆和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供电电缆用于向第二电动机供电。第一供电电缆和第二供电电缆从转子旋转轴方向的同一侧配置。并且,使用第一电动机的外周的空间来设置第一连接机构,使用相邻的第一电动机与第二电动机之间的空间来设置第二连接机构。
在上述马达组件中,对于在转子旋转轴方向上相邻配置的第一电动机和第二电动机与相对于这些电动机从同一侧(转子旋转轴方向上)延伸设置的供电电缆的各自之间的连接机构来说,在一个电动机的外周设置另一个的连接机构,并且利用两个电动机之间的空间来设置另一个的连接机构,因此抑制了第一电动机与第二电动机之间的距离,因而能够在接合面的两侧设置连接机构。由此,能够防止马达组件的在旋转轴方向上的尺寸增大并同时由于能够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接合之前独立地进行各连接机构与各电动机之间的连接作业而提高了组装作业性。
优选的是,第一连接机构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第二连接机构设置在第二壳体上。
由此,当独立地进行向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组装第一电动机和第二电动机的作业时,能够进行电连接各马达与各连接机构的作业,并且当进行之后的两个壳体的接合作业时,能够进行电连接各供电电缆与各连接机构的作业。结果,能够提高包括供电电缆与电动机之间的连接在内的马达组件的组装作业的生产率。
更加优选的是,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形成有连通了被接合在一起的两个壳体的内部的内部空间,并且该接合面构成为没有凹凸的平面的形状。
由此,能够提高被接合在一起的两个壳体内的空间的密封性。例如,能够防止填充在该内部空间中的工作油(例如,ATF:AutomaticTransmission Fluid,自动变速器油)等的泄漏。
另外,优选的是,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端子台和第一固定部件。端子台构成为当将第一供电电缆连接到了第一连接机构上时与第一供电电缆导通。第一固定部件构成为通过将第一电动机的线圈末端的引线连结到端子台上而电连接端子台和引线。并且,引线在沿与转子旋转轴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的状态下连结到端子台上。
由此,能够缩小第一连接机构的在旋转轴方向上的必要的空间。
更加优选的是,第一壳体具有从第一电动机的外周面向外侧延伸的形状,并且具有设置了通孔的壁面部,端子台沿转子旋转轴方向贯穿所述通孔。并且,端子台包括第一连结部和第二连结部。第一连结部在比壁面部靠近第一壳体的内部的位置与引线连结,第二连结部在第一壳体的外部与第一供电电缆连结。
通过这样的构成,可以从第一壳体的外部向已经安装在第一壳体上的端子台上连结供电电缆。因此,可以在接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而完成了马达组件的组装之后独立地设置连接供电电缆与马达组件的工序。结果,在马达组件组装完之后,能够分开搬运马达组件和供电电缆,因此与在供电电缆和马达组件连结在一起的状态下将两者一体地进行搬运的情况相比,能够保护供电电缆。并且,可以在不在壳体上设置开口部(维修孔)的情况下将供电电缆连接在端子台上,因此能够避免用于密封的部件的数量增加或者由于密封性降低而导致漏油。
或者,更加优选的是,端子台构成为当以沿转子旋转轴方向的方向进行观察时从与通过第一固定部件将引线连结到该端子台上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安装到第一壳体上。
由此,在将第一电动机组装到第一壳体上之后,能够在不使第一电动机和第一壳体翻转的情况下通过来自同一方向的作业来进行端子台向第一壳体的安装作业和引线与端子台的连接作业。
尤其是在这样的构成中,第一连接机构还包括第二固定部件,该第二固定部件构成为通过将第一供电电缆固定到端子台上而电连接第一供电电缆和端子台。并且,第二固定部件在第二连结部中从垂直于转子旋转轴方向的方向将第一供电电缆固定到端子台上。
由此,即使在第一壳体的直径沿转子旋转轴方向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从垂直于转子旋转轴方向的方向来确保作业空间,从而容易进行将第一供电电缆连结到端子台上的作业。即,提高了作业性。
或者,端子台具有沿转子旋转轴方向从通孔向第一壳体的外部突出的凸部,第一供电电缆具有与凸部相对应的凹形状的连接部。并且,凸部在第二连结部中与连接部的凹形状相嵌合。
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将供电电缆和端子台的凸部大致配置在同一轴上,因此能够使连结部分的径向上的尺寸紧凑化,并且对于供电电缆的连接部来说,可以不进行模制成形(一体成形)而通过安装橡胶圈等来进行密封,因此实现了低成本化。
或者,端子台包括第一端子台单元和第二端子台单元。第一端子台单元被配置成沿转子旋转轴方向贯穿通孔,并且具有所述第一连结部。第二端子台单元在第一壳体的外部与第一端子台单元连结,并且具有第二连结部。
由此,当对应于各种机型来设计马达组件时,通过将第二端子台单元用作接合器并设计成各种形状,能够使供电电缆或供电电缆和第一端子台单元这两者的设计通用化,从而能够通过各机型之间的部件的通用化来降低成本。
并且,端子台还包括用于将第二端子台单元固定到第一端子台单元上的固定单元。
由此,无需将第二端子台单元从第一壳体外安装到第一壳体上,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使第一端子台单元和第二端子台单元一体化而构成端子台的作业。另外,由于不需要用于将固定部件(螺栓等)安装到第一壳体上的攻丝加工,因此提高了壳体的易加工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包括沿旋转轴方向相邻配置的多个电动机的马达组件中设置能够防止旋转轴方向上的尺寸增大并同时提高了组装作业性的供电电缆与电动机之间的连接机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马达组件的安装示例而表示的混合动力汽车的构成的简要框图;
图2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前方侧电动机与供电电缆之间的连接机构的配置的、沿图1中的II-II线的简要截面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后方侧电动机与供电电缆之间的连接机构的配置的、沿图1中的III-III线的简要截面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连接机构的配置和构造的、沿图2中的IV-IV线的截面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连接机构的配置和构造的、沿图3中的V-V线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第一比较例中的马达组件的连接机构的配置的简要示图;
图7是表示第二比较例中的马达组件的连接机构的配置的简要示图;
图8是表示与图6和图7相比较的、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马达组件的连接部的配置的简要示图;
图9是从外周侧观察图6~图8所示的马达组件中的壳体间接合面的示意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马达组件的组装工序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马达组件的连接机构的第一例的简要示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马达组件的连接机构的第二例的简要示图;
图13是从XIII方向观察图12的构造时的平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马达组件的连接机构的第三例的简要示图;
图15是从XV方向观察图14的构造时的平面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马达组件的连接机构的第四例的简要示图;
图17是从XVII方向观察图14的构造时的平面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马达组件的连接机构的第五例的简要示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马达组件的连接机构的第六例的简要示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马达组件的连接机构的第七例的简要示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马达组件的连接机构的第八例的简要示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马达组件的连接机构的第九例的简要示图;
图23是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马达组件的组装工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图中的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且不重复相关的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马达组件的安装示例而表示的混合动力汽车的构成的简要框图。在图1中表示了向在轴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相邻配置有两个电动机(电动发电机)的FR(Front-engine Rear-Drive,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式混合动力汽车进行安装的安装示例。
参照图1,FR式混合动力汽车500包括底盘510。在底盘510上设置有配置发动机515的发动机舱520、以及与该发动机舱520相连的通道530。并且,在底盘510的四角安装有前轮511a和后轮511b。
发动机舱520是位于前轮511a之间并容纳发动机515的空间。另外,图1例示了发动机515的长轴朝向行进方向配置的所谓“纵置”型发动机,但是对发动机515的形式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直列、V型、以及水平相对等各种通常使用的形式。并且,作为发动机515,不仅可以是汽油发动机,也可以是柴油发动机。另外,也可以是以其他气体为燃料的发动机。
混合动力汽车500还包括作为驱动单元的传动轴514和电动机MGf、MGr。电动机MGf和MGr分别容纳在壳体600和700中,在转子旋转轴方向(车辆前后方向)上相邻配置。电动机MGf和MGr在代表性的情况下由三相交流电动机构成。
使用被设置成与发动机舱520相连的通道530来配置传动轴514和电动机MGf、MGr。换言之,通道530是为了容纳电动机MGf、MGr、以及传动轴514而通过使底盘510变形而形成的空间。
容纳电动机MGf的壳体600和容纳电动机MGr的壳体700通过接合面810而接合,构成包括电动机MGf和MGr的马达组件。在该马达组件中,构成为能够在电动机MGf、MGr的转子输出轴、发动机515的输出轴(未图示)、以及传动轴514之间传递输出的变速器(副变速器(splitter)用的行星机构等)配置在一体地接合的壳体600、700的内部空间中。例如,设置了与专利文献1(图1)相同的机构。
例如,来自电动机MGr的输出经由传动轴514、差速齿轮513、以及车轴512被传递给后轮511b。在混合动力汽车500中,发动机515设置在车辆的前方,但是发动机的位置不限于该部分,也可以设置在车辆的中央部分。
用于向电动机MGr、MGf供应电力的逆变器516a、516b配置在发动机舱520内的区域中。逆变器516a、516b将来自由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电双层电容器等构成的直流电源的直流电力转换成按照动作指令来驱动电动机MGr、MGf的交流电力。另外,电动机MGr、MGf也可以由兼具发电机的功能的电动发电机构成,在该情况下逆变器516a、516b将电动机MGr、MGf的发电电力(交流电力)转换成供应给可充电的直流电源的直流电力。
为了使电源构成紧凑化,逆变器516a、516b优选一体地(在代表性的情况下为在同一单元内)配置。逆变器516a、516b的配置位置不限于图1所例示的位置,也可以配置在发动机515的右侧或与发动机515配置在同一轴上。或者,逆变器516a、516b也可以相对于电动机MGf、MGr配置在车辆后方侧。
因此,用于连接逆变器516a、516b与电动机MGf、MGr的供电电缆550a、550b在发动机舱520内和通道530内相对于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相邻配置的电动机MGf、MGr从同一侧(在图1的例子中为车辆前方侧)延伸设置。对于供电电缆550a、550b来说,只要能够确保电连接的话也可以置换为由平板状的金属部件构成的汇流条等。
在供电电缆550a、550b的顶端设置有连接部560a、560b。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由两个电动机MGf、MGr构成的电动发电机,但是也可以设置有三个以上的电动机。
图2是用于说明前方侧的电动机MGf和供电电缆550a的连接机构的配置的、沿图1中的II-II线的截面图。
参照图2,底盘510的突出的部分为通道530。由于通道530被设置成突出的形状,因此具有提高底盘510的强度的作用。在图2中省略了关于壳体600内部的截面构造的图示。
使用比壳体600的容纳电动机MGr的容纳部分的外周面靠外侧的空间来设置电动机MGf和连接部560a的连接机构570a。供电电缆550a的连接部560a与电动机MGf的定子线圈绕线602通过连接机构570a电连接。考虑到来自车辆下部的飞石等,将连接机构570a配置在上方侧。
同样地,图3是用于说明后方侧的电动机MGr和供电电缆550b的连接机构的配置的、沿图1中的III-III线的截面图。在图3中也省略了关于壳体700内部的截面构造的图示。
参照图3,电动机MGr的定子线圈绕线702和连接部560b的连接机构570b设置在比壳体700的容纳电动机MGr的容纳部分的外周面靠内侧的位置处。如后面将详细说明的那样,使用相邻配置的电动机MGf与MGr之间的空间来设置连接机构570b。
考虑到供电电缆550a、550b的配置,优选的是:将连接机构570b配置于在壳体600、700的周向上观察时与连接部560a不同的位置,并且与连接机构570a相同地配置在上方侧的范围内。
接着,更详细地说明连接机构570a、570b的配置和构造。
图4是用于说明连接机构570a的配置和构造的、沿图2中的IV-IV线的截面图。
参照图4,电动机MGf包括容纳在壳体600中的定子610和转子640。定子610具有由层积钢板构成的定子铁心620和卷绕在定子铁心620上的定子线圈绕线。从定子线圈绕线的线圈末端625引出引线630。
转子640具有转子芯645,该转子芯645由通过末端板648被固定的层积钢板构成。未图示的永久磁铁插入到贯穿转子芯645的磁铁孔647中。转子640与转子输出轴680连接。通过经由供电电缆550a供应的交流电力使定子610产生旋转磁场,由此伴随着以转子旋转轴900为中心的转子640的旋转而产生转子输出轴680的旋转力。
电动机MGr与电动机MGf同样地构成,包括容纳在壳体700中的定子710和转子740。定子710具有由层积钢板构成的定子铁心720和卷绕在定子铁心720上的定子线圈绕线(以标号725来表示线圈末端)。转子740具有转子芯745,该转子芯745由通过末端板748被固定的层积钢板构成。未图示的永久磁铁插入到贯穿转子芯745的磁铁孔747中。转子740与转子输出轴780连接。通过经由供电电缆550b供应的交流电力使定子710产生旋转磁场,由此伴随着以转子旋转轴900为中心的转子740的旋转而产生转子输出轴780的旋转力。
壳体600和700通过接合部件805(在代表性的情况下为螺栓)一体地接合。壳体600、700内的中空部通过两个壳体的接合而形成连通两个壳体的一体的内部空间。如图所示,在该内部空间中,电动机MGf、MGr在沿转子旋转轴900的方向上(以下也简称为“旋转轴方向”)相邻配置。并且,使用内部空间中的除了电动机MGf、MGr的配置区域以外的空间(例如区域820)来配置用于将转子输出轴680和/或780的旋转力传递给输出轴800(与传动轴514连结)的齿轮等。由于在上述内部空间中填充有工作油(ATF),因此要求沿周向形成为环状的壳体600与壳体700的接合面810能够确保用于防止工作油泄漏的密封性。
连接机构570a具有:端子箱650,设置在比壳体600的容纳电动机MGf的容纳部分的外周面靠外侧的位置处;端子台660,由导体构成;以及固定部件665。端子台660设置在端子箱650的内部,并且构成为可以通过未图示的嵌合构造和固定部件与供电电缆550a的连接部560a电连接。即,端子台660构成为当连接部560a(供电电缆550a)连接到连接机构570a上时与供电电缆550a导通。
固定部件665由螺栓和螺母的组等构成,连结引线630与端子台660以使引线630与端子台660电连接。即,固定部件665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固定部件”。尤其是,根据需要使引线630弯曲而使其在与旋转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设置并连接在该交叉方向上延伸的引线630与端子台660,由此能够缩小连接机构570a的在旋转轴方向上的尺寸。
图5是用于说明连接机构570b的配置和构造的、沿图3中的V-V线的截面图。
参照图5,连接机构570b具有:端子箱750,利用电动机MGf、MGr之间的旋转轴方向上的空间设置在比壳体700的容纳电动机MGr的容纳部分的外周面靠内侧的位置处;端子台760,由导体构成;以及固定部件765。端子台760设置在端子箱750的内部,并且构成为可以通过未图示的嵌合构造和固定部件与供电电缆550b的连接部560b电连接。即,端子台760构成为当连接部560b(供电电缆550b)连接到连接机构570b上时与供电电缆550b导通。
固定部件765与固定部件665同样地构成,连结引线730与端子台760以使线圈末端725的引线730与端子台760电连接。与连接机构570a相同,通过根据需要使引线730弯曲,使引线730在与旋转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状态下与端子台760连接。
接着,比较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组件和比较例的马达组件的连接部(连接机构)的配置。
图6和图7表示了连接机构570a、570b这两者设置在电动机MGf、MGr之间的空间(旋转轴方向)中的马达组件的连接机构的配置。
参照图6,在各连接机构570a、570b中,需要旋转轴方向上的从线圈末端625、725到连接点(固定部件665、765)的绝缘距离Da与从连接点(固定部件665、765)到接合面810的必要距离Db之和(Da+Db)的尺寸。必要距离Db对应于为了在端子箱650、750设置部的剩余部位605、705确保密封性所需要的壁厚尺寸。
在图6所示的第一比较例中,由于将各连接机构570a、570b配置在旋转轴方向上的不同的位置处,因此为了配置连接机构570a、570b而需要的电动机MGf、MGr的空间在旋转轴方向上增大(至少需要2×(Da+Db))。但是,在第一比较例中,在连接机构570a、570b之间,接合面810的位置(旋转轴方向上)相同,因此如图9的(a)所示,壳体600和700的整体的接合面810能够形成为不含凹凸的单一的平面,因此能够确保内部空间的密封性。
在图7所示的第二比较例中,各连接机构570a、570b在电动机MGf、MGr之间的空间中配置在旋转轴方向上的相同的位置处,因此能够缩小电动机MGf、MGr的在旋转轴方向上的空间(至少需要(Da+Db))。
但是,在第二比较例中,在连接机构570a、570b之间,接合面810的位置(在旋转轴方向上)错开。因此,如图9的(b)所示,壳体600和700的整体的接合面810产生凹凸,从而无法使接合面810成为单一的平面。因此,难以确保内部空间的密封性。
如果在图7的构成中为了使接合面810成为没有凹凸的单一的平面,则需要使连接机构570a、570b这两者成为壳体600、700中的某一壳体侧的部件。在该情况下,在向壳体600组装电动机MGf的组装作业和向壳体700组装电动机MGr的组装作业中,无法进行连接机构570a、570b与电动机MGr、MGf(引线630、730)的连接作业,因此当进行接合壳体600和700的组装作业时,需要在一个连接机构中进行与连接部560a、560b的连接作业和与电动机MGr、MGf(引线630、730)的连接作业这两者。由此,担心组装作业会变得复杂化并且长期化。
图8表示了与图6和图7相比较的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组件的连接部(连接机构)的配置。
参照图8,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组件中,相对于从同一方向(前方)延伸设置的供电电缆550a、550b,将沿供电电缆的延伸方向相邻配置的电动机MGf、MGr中的一个电动机MGf的连接机构570a设置在外周部,将另一个电动机MGr的连接机构570b设置在电动机MGf、MGr之间的空间中。
由此,与图7(第二比较例)相比,能够抑制电动机MGf、MGr之间的空间在旋转轴方向上增大。另外,如图9(c)所示,由于使壳体600和700的整体的接合面810形成为不含凹凸的单一的平面,因此能够确保内部空间的密封性。
并且,可以将连接机构570a作为壳体600侧的构成部件,并且将连接机构570b作为壳体700侧的构成部件。
结果,在图10所示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马达组件的组装工序中,能够在向壳体600组装电动机MGf的工序P100中完成将电动机MGf的线圈末端625(引线630)连接到连接机构570a的端子台660上的作业。并且,能够在向壳体700组装电动机MGr的工序P110中完成将电动机MGr的线圈末端725(引线730)连接到连接机构570b的端子台760上的作业。
因此,在接合壳体600、700的工序P120中,在各连接机构570a、570b中仅进行与电缆连接器(连接部560a、560b)的连接作业即可,无需进行与电动机MGf、MGr的连接作业。结果,各工序P100~P120中的作业不会复杂化,从而能够提高组装工序的生产率。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组件中,对于在旋转轴方向上相邻配置的电动机MGf、MGr与从同一侧(旋转轴方向上)延伸设置的供电电缆550a、550b的各自之间的连接机构570a、570b来说,由于抑制了电动机之间的空间(旋转轴方向上的距离),因此能够分别在接合面810的两侧设置连接机构570a、570b。由此,可以在壳体600、700接合之前(即向各壳体安装电动机时)独立地进行连接机构570a和电动机MGf的连接作业、以及连接机构570b和电动机MGr的连接作业,因此能够提高组装作业性。并且,由于能够使容纳各电动机MGf、MGr的壳体600、700的接合面810成为不形成凹凸的单一面,因此能够提高两个壳体内的空间的密封性。如上所述,能够防止马达组件的在旋转轴方向上的尺寸增大并同时确保壳体间接合面的密封性、提高组装作业性。
在图8的构成中,对于后方的电动机MGf的连接机构570b,也可以考虑与连接机构570a相同地设置在外周侧的构成。但是,在该情况下,为了缩小马达组件的在旋转轴方向上的尺寸,需要使连接机构570a、570b这两者成为壳体600、700中的某一壳体侧的部件。如上所述,在这样的构成中,当进行接合壳体600和700的组装作业时,需要在一个连接机构中进行与连接部560a、560b的连接作业和与电动机MGr、MGf(引线630、730)的连接作业,因此担心组装作业会变得复杂化并且长期化。
(变形例)
接着,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说明用于使供电电缆550a、550b的连接工序成为与马达组件的组装工序不同的工序的连接机构570a的构造示例。
如果这样的构造,则当在工厂之间等搬运组装后的马达组件时,能够分开搬运供电电缆和马达组件,因此与在供电电缆和马达组件连接在一起的状态下进行搬运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供电电缆与其他部件接触、摩擦等而导致损伤的可能性。
由图5可知,在连接机构570b中,供电电缆550b的连接部560b可以通过螺栓等固定部件762从壳体700的外侧与安装在壳体700上的状态下的端子台760中的与壳体700一体化的部分连结。即,相对于壳体600和壳体700被接合在一起的组装后的马达组件,供电电缆550b可以从壳体外部安装到连接机构570b上。因此,连接机构570b构成为能够使供电电缆550b的连接工序成为与马达组件的组装工序不同的工序。
另一方面,在图4所示的连接机构570a中,供电电缆550a和连接部560a需要在马达组件的组装工序内(具体地说即图10的工序P120)进行连接,因此无法使供电电缆550a的连接工序成为与马达组件的组装工序不同的工序。
因此,在以下的图11~图22中,依次说明能够使供电电缆550a的连接工序成为与马达组件的组装工序不同的工序的连接机构570a的构成示例。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马达组件的连接机构的第一例的简要示图。
参照图11,连接机构570a具有安装在通孔604中的端子台660,该通孔604设置在壳体600中的壁面部601上。壁面部601是构成壳体600的壁面中的、具有从电动机MGf的外周面沿转子径向向外侧延伸的形状的壁面。并且,端子台660沿转子旋转轴方向贯穿通孔604而从前方侧安装在壳体600上。端子台660的与壳体600接触的接触面由绝缘部件(树脂部)构成,在其内部设置有用于电连接供电电缆550a与引线630的导体部662。
另外,省略了关于图4的端子台660和图5的端子台760的详细的图示,但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而确认性地说明与壳体600、700接触的接触面由绝缘部件构成这一点。
端子台660包括:连结部661a,通过固定部件665与引线630连结;以及连结部661b,通过固定部件666与连接部560a连结。通过连结部661a和661b使引线630、导体部662、以及连接部560a电连接,由此使供电电缆500a与电动机MGf电连接。
如图所示,连结部661a设置在壳体600的内部,连结部661b设置在壳体600的内部。在连结部661b中,固定部件666沿转子旋转轴方向从前方侧进行安装。即,连结部661a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连结部”,连结部661b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连结部”。
通过这样的构成,在图11所示的连接机构570a中,可以从壳体600的外部向已经安装在壳体600上的端子台660上连结供电电缆550a。因此,可以在马达组件的组装完成后设置从马达组件的外部连接供电电缆的工序。即,可以使供电电缆550a的连接工序成为与马达组件的组装工序不同的工序。
并且,可以在不在壳体600上设置开口部(维修孔)的情况下将供电电缆550a与端子台660连接在一起,因此能够避免用于密封的部件的数量增加或者由于密封性降低而导致漏油。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马达组件的连接机构的第二例的简要示图。图13是从XIII方向观察图12的机构的平面图。
参照图12,连接机构570a与图11的构成示例同样地具有安装在通孔604中的端子台660,该通孔604设置在壳体600中的壁面部601上。在图12的构成中,端子台660沿转子旋转轴方向贯穿通孔604而从后方侧安装在壳体600上。
端子台660包括:连结部661a,在壳体600的内部与引线630连结;以及连结部661b,在壳体600的外部与连接部560a连结。
通过这样的构成,与图11所示的连接机构570a相同,可以从壳体600的外部向已经安装在壳体600上的端子台660上连结供电电缆550a。结果,可以使供电电缆550a的连接工序成为与马达组件的组装工序不同的工序。
另外,由图13可知,图12所示的连接机构570a构成为能够一并地进行三相的供电电缆与引线之间的连接。因此,在连接机构570a中连结部661a和661b针对每相设置并共计设置有各三个。与此相对,图11等所示的仅与一相对应的连接机构570a代表性地表示了三相同样地设置的构成中的一相。
另外,在图12和图13所示的连接机构570a中,当以转子旋转轴方向来进行观察时,将端子台660安装在壳体600上时的作业方向与将引线630安装在端子台660上时的作业方向同样地为从后方侧的方向。即,在向壳体600上安装了电动机MGf后,可以在不使壳体600和电动机MGf翻转的情况下通过以转子旋转轴方向观察时为从同一方向进行的作业来进行端子台660向壳体600的安装作业和引线630与端子台660的连接作业,因此提高了作业性。
另外,在图12的连接机构570a中,可以沿径向、即垂直于转子旋转轴方向来安装固定部件666。因此,对于直径随着向前方侧行进而变大的壳体600,无需进行难以确保作业空间的、沿转子旋转轴方向的安装作业,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安装固定部件666的作业。即,固定部件666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固定部件”。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马达组件的连接机构的第三例的简要示图。图15是从XV方向观察图14的机构时的平面图。
参照图14,连接机构570a与图11、图12的构成示例同样地具有安装在通孔604中的端子台660,该通孔604设置在壳体600中的壁面部601上。另外,端子台660包括:连结部661a,在壳体600的内部与引线630连结;以及连结部661b,在壳体600的外部与连接部560a连结。
因此,与图11所示的连接机构570a相同,可以从壳体600的外部向已经安装在壳体600上的端子台660上连结供电电缆550a。结果,可以使供电电缆550a的连接工序成为与马达组件的组装工序不同的工序,并且无需在壳体600上设置开口部(维修孔)。另外,由于能够垂直于转子旋转轴方向来安装固定部件666,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安装固定部件666的作业。
在图14的构成中,端子台660沿转子旋转轴方向从前方侧安装到通孔604中。
另外,由图15可知,图14所示的连接机构570a与图12同样地构成为能够一并地进行三相的供电电缆与引线之间的连接。尤其是在图14的连接机构570a中,使连结部661b的在转子旋转轴上的位置相同。结果,由图15与图13的比较可知,能够使三相的供电电缆550a为相同的长度,因此能够通过部件的通用化来实现低成本化。
并且,在端子台660中,在树脂部与导体部之间存在有安装O型环等密封部件910的空间,因此可以在不通过树脂等对端子台660的导体部662进行模制(一体成形)的情况下确保密封性。因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马达组件的连接机构的第四例的简要示图。图17是从XVII方向观察图16的机构时的平面图。
参照图16,连接机构570a与图11、图12、图14的构成示例同样地具有安装在通孔604中的端子台660,该通孔604设置在壳体600的壁面部601上。并且,端子台660包括:连结部661a,在壳体600的内部与引线630连结;以及连结部661b,在壳体600的外部与连接部560a连结。
因此,与图11、图12、图14所示的连接机构570a相同,可以从壳体600的外部向已经安装在壳体600上的端子台660上连结供电电缆550a。结果,可以使供电电缆550a的连接工序成为与马达组件的组装工序不同的工序,并且无需在壳体600上设置开口部(维修孔)。另外,与图14等相同,在连结部661b中垂直于转子旋转轴方向来安装固定部件666,因此容易进行其安装作业。
并且,与图12、图14相同,能够一并地进行三相的供电电缆与引线之间的连接。但是,连结部661b被设置成沿转子旋转轴方向排列。即,各相的供电电缆550a的连接部560a被配置成在图16a的纸面铅垂方向上从纸面背侧向表侧延伸,并通过连结部661b与导体部662连结。另外,与图12相同,将端子台660安装在壳体600上时的作业方向与将引线630安装在端子台660上时的作业方向相同(后方侧),因此提高了作业性。
如图17所示,在图16的连接机构570a中,通过固定部件665来连结引线630的连结部661a也是三相一并地设置。在各相的连结部661a之间设置有绝缘部件915。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马达组件的连接机构的第五例的简要示图。
参照图18,连接机构570a与图11、图12、图14、图16的构成示例同样地具有安装在通孔604中的端子台660,该通孔604设置在壳体600的壁面部601上,并且端子台660包括:连结部661a,在壳体600的内部与引线630连结;以及连结部661b,在壳体600的外部与连接部560a连结。
由此,与图11、图12、图14、图16所示的连接机构570a相同,可以从壳体600的外部向已经安装在壳体600上的端子台660上连结供电电缆550a。结果,可以使供电电缆550a的连接工序成为与马达组件的组装工序不同的工序,并且无需在壳体600上设置开口部(维修孔)。
另外,与图12相同,将端子台660安装在壳体600上时的作业方向与将引线630安装在端子台660上时的作业方向相同(后方侧),因此提高了作业性。并且,与图14等相同,在连结部661b中垂直于转子旋转轴方向来安装固定部件666,因此容易进行其安装作业。
并且,端子台660在连结部661b侧的部位上具有沿转子旋转轴方向从通孔604向壳体600的外侧突出的凸部663。并且,连接部560a的顶端部分具有与凸部663相对应的凹部563。并且,在连结部661a中,在凹部563与凸部663相嵌合的状态下通过垂直于转子旋转轴方向而安装的固定部件666使连接部560a连结到端子台660上。
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将连接部560a和端子台660大致配置在同一轴上。由此,能够使连结部661b的径向上的尺寸紧凑,并且对于连接部560a来说,由于能够通过橡胶圈等密封部件920来确保密封性,因此不需要通过树脂等来进行模制(一体成形),从而能够实现低成本化。
另外,在图18中省略了图示,但是与图14相同,端子台660在树脂部与导体部之间具有安装密封部件的空间,因此能够在不通过树脂等对端子台660的导体部662进行模制(一体成形)的情况下确保密封性。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马达组件的连接机构的第六例的简要示图。
参照图19,连接机构570a具有由端子台单元660(1)和660(2)构成的端子台660。端子台单元660(1)与图11、图12、图14、图16的端子台660同样地被安装在通孔604中,该通孔604设置在壳体600的壁面部601上。并且,端子台单元660(1)包括:连结部661a,在壳体600的内部与引线630连结;以及连结部661b,在壳体600的外部与连接部560a连结。由绝缘部件构成的端子台单元660(2)通过固定部件667被固定在壳体600上。
并且,在连结部661b中,连接部560a在与端子台单元660(1)的间隙部分中经由端子台单元660(2)被安装到端子台660上。即,端子台单元660(2)具有在将连接部560a安装在端子台单元660(1)上时如同填埋端子台单元660(1)与连接部560a之间的间隙那样的接合器的形状。
因此,对于图19的连接机构570a来说,也可以从壳体600的外部经由端子台单元660(2)向已经通过马达组件的组装工序安装在壳体600上的端子台单元660(1)和660(2)上连结供电电缆550a。结果,与图11、图12、图14、图16、图18所示的连接机构570a相同,可以使供电电缆550a的连接工序成为与马达组件的组装工序不同的工序,并且无需在壳体600上设置开口部(维修孔)。另外,由于端子台单元660(1)从后方侧安装到壳体600上,因此提高了其作业性。
并且,在通过将端子台单元660(2)用作接合器而将连接机构570a用于多种机型的情况下,在至少使供电电缆550a和连接部560a的形状通用化的基础上针对每个机型将端子台单元660(2)设计成各种形状,由此能够实现各机型之间的部件的通用化。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马达组件的连接机构的第七例的简要示图。
参照图20,连接机构570a与图19同样地具有由端子台单元660(1)和660(2)构成的端子台660。端子台单元660(1)与图19同样地被安装在通孔604中,该通孔604设置在壳体600的壁面部601上,并且端子台单元660(1)包括:连结部661a,在壳体600的内部与引线630连结;以及连结部661b,在壳体600的外部与连接部560a连结。
因此,对于图20的连接机构570a来说,也可以与图19所示的连接机构570a同样地从壳体600的外部经由端子台单元660(2)向已经通过马达组件的组装工序安装在壳体600上的端子台单元660(1)和660(2)上连结供电电缆550a。
结果,可以使供电电缆550a的连接工序成为与马达组件的组装工序不同的工序,并且无需在壳体600上设置开口部(维修孔)。另外,由于端子台单元660(1)从后方侧安装到壳体600上,因此提高了其作业性。
并且,在使端子台单元660(2)作为用于吸收机型之间的形状差异的接合器而发挥作用并由此使连接机构570a适用于多机型的情况下,能够至少使供电电缆550a和连接部560a的形状通用化。
并且,在图20的构成中,端子台单元660(2)以覆盖端子台单元660(1)的形状而设置,并通过固定部件667、668被固定在壳体600上。并且,由于能够通过密封部件930对端子台660和壳体600进行面状密封,因此可以提高密封性。另外,在图20的构成中,固定部件667、668均垂直于转子旋转轴方向而进行安装,因此与图19的构成相比能够容易地进行端子台单元660(2)的安装作业。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马达组件的连接机构的第八例的简要示图。
参照图21,连接机构570a与图19、图20同样地具有由端子台单元660(1)和660(2)构成的端子台660。端子台单元660(1)与图19、图20同样地被安装在通孔604中,该通孔604设置在壳体600的壁面部601上,并且端子台单元660(1)包括:连结部661a,在壳体600的内部与引线630连结;以及连结部661b,在壳体600的外部与连接部560a连结。
因此,对于图21的连接机构570a来说,也可以与图19等所示的连接机构570a同样地从壳体600的外部经由端子台单元660(2)向已经通过马达组件的组装工序安装在壳体600上的端子台单元660(1)和660(2)上连结供电电缆550a。
结果,可以使供电电缆550a的连接工序成为与马达组件的组装工序不同的工序,并且无需在壳体600上设置开口部(维修孔)。另外,由于端子台单元660(1)从后方侧安装到壳体600上,因此提高了其作业性。
并且,在使端子台单元660(2)作为用于吸收机型之间的形状差异的接合器而发挥作用并由此使连接机构570a适用于多机型的情况下,能够至少使供电电缆550a和连接部560a的形状通用化。
在图21的构成中,端子台单元660(2)通过固定部件669被固定到端子台单元660(1)上而不是壳体600上。即,固定部件669对应于本发明的“固定单元”。由此,不需要对壳体600进行用于安装固定部件(螺栓)的攻丝加工,因此能够提高壳体的易加工性。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马达组件的连接机构的第九例的简要示图。
参照图22,连接机构570a与图19~图21同样地具有由端子台单元660(1)和660(2)构成的端子台660。端子台单元660(1)与图19~图21等同样地被安装在通孔604中,该通孔604设置在壳体600的壁面部601上,并且端子台单元660(1)包括:连结部661a,在壳体600的内部与引线630连结;以及连结部661b,在壳体600的外部与连接部560a连结。
因此,对于图22的连接机构570a来说,也可以与图19等所示的连接机构570a同样地从壳体600的外部经由端子台单元660(2)向已经通过马达组件的组装工序安装在壳体600上的端子台单元660(1)和660(2)上连结供电电缆550a。
结果,可以使供电电缆550a的连接工序成为与马达组件的组装工序不同的工序,并且无需在壳体600上设置开口部(维修孔)。另外,由于端子台单元660(1)从后方侧安装到壳体600上,因此提高了其作业性。
并且,在使端子台单元660(2)作为用于吸收机型之间的形状差异的接合器而发挥作用并由此使连接机构570a适用于多机型的情况下,能够至少使供电电缆550a和连接部560a的形状通用化。
并且,在图22的构成中,不设置固定部件669(图21),而是通过锁定机构950将以覆盖端子台单元660(1)的外周的方式安装的端子台单元660(2)固定到端子台单元660(1)上。即,锁定机构950对应于本发明的“固定单元”。
例如,作为一般的机构,可以通过在端子台单元660(1)的外周设置槽部(未图示)并在端子台单元660(2)的对应的部位设置通过与该槽部嵌合而被卡定这样的形状的卡定部(未图示)来构成锁定机构950。
由此,与图21的构成相同,不需要用于安装固定部件(螺栓)的对壳体600的攻丝加工,因此提高了壳体的易加工性。并且,能够在不进行固定部件的安装作业的情况下通过锁定机构950来简单地进行端子台单元660(1)和660(2)的组装作业。因此,在供电电缆550a的连接作业中仅使用垂直于转子旋转轴方向安装的固定部件666,因此提高了其作业性。
接着,使用图23来说明通过图11~图22说明了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马达组件的组装工序。
参照图23,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马达组件的组装工序中,与图10相同,能够在向壳体600组装电动机MGf的工序P100中完成将电动机MGf的线圈末端625(引线630)连接到连接机构570a的端子台660上的作业。另外,能够在向壳体700组装电动机MGf的工序P110中完成将电动机MGr的线圈末端725(引线730)连接到连接机构570b的端子台760上的作业。并且,通过接合壳体600、700的工序P120,不进行供电电缆550a、550b的连接作业而完成了马达组件的组装工序。
并且,通过马达组件的组装完成后的工序P200,在各连接机构570a、570b中进行供电电缆550a、550b(连接部560a、560b)的连接作业。结果,当在工厂之间等搬运组装后的马达组件时,能够分开搬运供电电缆和马达组件。由此,与在供电电缆安装在马达组件上的状态下来进行搬运的情况相比,能够保护供电电缆。
对于安装在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其他的马达或安装在其他的汽车、车辆、设备等上的马达来说,本发明的马达组件通用于供电电缆相对于沿旋转轴方向相邻配置的多个马达从旋转轴方向上的同一侧延伸设置的布置方式的马达。
应认为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仅为例示而不具有限制性。本发明的范围通过权利要求而非上述说明来表示,并包括与权利要求等同的意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产业上的可用性
本发明的马达组件可以应用于安装在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其他的马达或安装在其他的汽车、车辆、设备等上的马达。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马达组件,包括:
第一电动机和第二电动机,在转子旋转轴方向上相邻配置;
第一壳体,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电动机;
第二壳体,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电动机;
接合单元,用于接合分别容纳有所述第一电动机和所述第二电动机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第一连接机构,用于电连接第一供电电缆和所述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供电电缆用于向所述第一电动机供电;以及
第二连接机构,用于电连接第二供电电缆和所述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供电电缆用于向所述第二电动机供电;
其中,所述第一供电电缆和所述第二供电电缆从所述转子旋转轴方向的同一侧配置,
使用所述第一电动机的外周的空间来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机构,
使用相邻的所述第一电动机与所述第二电动机之间的空间来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
所述第二连接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连通了被所述接合单元接合在一起的所述两个壳体的内部的内部空间,并且所述两个壳体的接合面构成为没有凹凸的单一面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
端子台,构成为当将所述第一供电电缆连接到了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上时与所述第一供电电缆导通;以及
第一固定部件,构成为通过将所述第一电动机的线圈绕线的引线连结到所述端子台上而电连接所述端子台和所述引线;
所述引线在沿与所述转子旋转轴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的状态下连结到所述端子台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从所述第一电动机的外周面向外侧延伸的形状,并且具有设置了通孔的壁面部,所述端子台沿所述转子旋转轴方向贯穿所述通孔,
所述端子台包括:
第一连结部,在比所述壁面部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的位置与所述引线连结;以及
第二连结部,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与所述第一供电电缆连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组件,其中,
所述端子台构成为当以沿所述转子旋转轴方向的方向进行观察时从与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将所述引线连结到该端子台上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安装到所述第一壳体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还包括第二固定部件,该第二固定部件构成为通过将所述第一供电电缆固定到所述端子台上而电连接所述第一供电电缆和所述端子台,
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在所述第二连结部中从垂直于所述转子旋转轴方向的方向将所述第一供电电缆固定到所述端子台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组件,其中,
所述端子台具有沿所述转子旋转轴方向从所述通孔向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突出的凸部,
所述第一供电电缆具有与所述凸部相对应的凹形状的连接部,
所述凸部在所述第二连结部中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凹形状相嵌合。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组件,其中,
所述端子台包括:
第一端子台单元,被配置成沿所述转子旋转轴方向贯穿所述通孔;以及
第二端子台单元,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与所述第一端子台单元连结;
所述供电电缆被安装在所述第一端子台单元上,所述第二端子台单元插入在所述供电电缆与所述第一端子台单元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组件,其中,
所述端子台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端子台单元固定到所述第一端子台单元上的固定单元。
Claims (10)
1.一种马达组件,包括:
第一电动机和第二电动机,在转子旋转轴方向上相邻配置;
第一壳体,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电动机;
第二壳体,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电动机;
接合单元,用于接合分别容纳有所述第一电动机和所述第二电动机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第一连接机构,用于电连接第一供电电缆和所述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供电电缆用于向所述第一电动机供电;以及
第二连接机构,用于电连接第二供电电缆和所述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供电电缆用于向所述第二电动机供电;
其中,所述第一供电电缆和所述第二供电电缆从所述转子旋转轴方向的同一侧配置,
使用所述第一电动机的外周的空间来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机构,
使用相邻的所述第一电动机与所述第二电动机之间的空间来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
所述第二连接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形成有连通了被所述接合单元接合在一起的所述两个壳体的内部的内部空间,并且所述两个壳体的接合面构成为没有凹凸的单一面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
端子台,构成为当将所述第一供电电缆连接到了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上时与所述第一供电电缆导通;以及
第一固定部件,构成为通过将所述第一电动机的线圈绕线的引线连结到所述端子台上而电连接所述端子台和所述引线;
所述引线在沿与所述转子旋转轴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延伸设置的状态下连结到所述端子台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具有从所述第一电动机的外周面向外侧延伸的形状,并且具有设置了通孔的壁面部,所述端子台沿所述转子旋转轴方向贯穿所述通孔,
所述端子台包括:
第一连结部,在比所述壁面部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的位置与所述引线连结;以及
第二连结部,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与所述第一供电电缆连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组件,其中,
所述端子台构成为当以沿所述转子旋转轴方向的方向进行观察时从与通过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将所述引线连结到该端子台上的方向相同的方向安装到所述第一壳体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还包括第二固定部件,该第二固定部件构成为通过将所述第一供电电缆固定到所述端子台上而电连接所述第一供电电缆和所述端子台,
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在所述第二连结部中从垂直于所述转子旋转轴方向的方向将所述第一供电电缆固定到所述端子台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组件,其中,
所述端子台具有沿所述转子旋转轴方向从所述通孔向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突出的凸部,
所述第一供电电缆具有与所述凸部相对应的凹形状的连接部,
所述凸部在所述第二连结部中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凹形状相嵌合。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组件,其中,
所述端子台包括:
第一端子台单元,被配置成沿所述转子旋转轴方向贯穿所述通孔;以及
第二端子台单元,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部与所述第一端子台单元连结;
所述供电电缆被安装在所述第一端子台单元上,所述第二端子台单元插入在所述供电电缆与所述第一端子台单元之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组件,其中,
所述端子台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端子台单元固定到所述第一端子台单元上的固定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191334 | 2006-07-12 | ||
JP191334/2006 | 2006-07-12 | ||
PCT/JP2007/064133 WO2008007806A1 (fr) | 2006-07-12 | 2007-07-11 | Module de moteu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90929A CN101490929A (zh) | 2009-07-22 |
CN101490929B true CN101490929B (zh) | 2011-08-31 |
Family
ID=38923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2645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90929B (zh) | 2006-07-12 | 2007-07-11 | 马达组件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93581B2 (zh) |
JP (1) | JP4767319B2 (zh) |
CN (1) | CN101490929B (zh) |
WO (1) | WO2008007806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59611A (zh) * | 2011-11-22 | 2014-07-3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电动机的连接机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958925B2 (ja) * | 2009-02-09 | 2012-06-2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683140B2 (ja) * | 2009-04-08 | 2011-05-11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駆動装置の発熱部冷却構造 |
US8648507B2 (en) * | 2009-10-05 | 2014-02-11 | Remy Technologies, L.L.C. | Stator assembly including a terminal block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
CN102362411B (zh) * | 2009-11-06 | 2014-06-25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安装在电机壳中的逆变器端子板以及衬垫 |
US20120133224A1 (en) * | 2010-11-29 | 2012-05-31 | Grosskopf Andrew P | Arc resistant terminal block |
JP5676314B2 (ja) * | 2011-03-07 | 2015-02-25 | Ntn株式会社 | 電気自動車用駆動装置 |
JP5290345B2 (ja) * | 2011-03-31 | 2013-09-18 |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 発電電動機および作業機械 |
JP5416158B2 (ja) * | 2011-03-31 | 2014-02-12 |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 発電電動機および作業機械 |
JP5358609B2 (ja) * | 2011-03-31 | 2013-12-04 |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 発電電動機および作業機械 |
DE102011007254A1 (de) * | 2011-04-13 | 2012-10-18 |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 Antriebsvorrichtung, insbesondere für ein Fahrzeug |
JP5539256B2 (ja) * | 2011-04-14 | 2014-07-02 |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 電動モータ |
EP2562915B1 (en) * | 2011-08-24 | 2015-05-20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Central power supply membe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it |
US20140290429A1 (en) * | 2011-10-14 | 2014-10-02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
JP5384602B2 (ja) * | 2011-11-24 | 2014-01-0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機の内外接続導体配置構造 |
US8917000B2 (en) | 2011-11-24 | 2014-12-23 | Honda Motor Co., Ltd. |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connecting conductor connecting inside and outside conductors of motor |
ITTO20111119A1 (it) * | 2011-12-07 | 2013-06-08 | Oto Melara Spa | Propulsore elettrico. |
JP2013123286A (ja) * | 2011-12-09 | 2013-06-20 | Honda Motor Co Ltd | モータ |
US8851936B2 (en) | 2012-03-13 | 2014-10-07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Terminal block including a conductor routing system for an apparatus including an electrical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routing a conductor across a terminal block |
JP5852489B2 (ja) * | 2012-03-26 | 2016-02-03 |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 電動機 |
JP5902976B2 (ja) | 2012-03-26 | 2016-04-13 |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 電動機 |
JP2014050258A (ja) * | 2012-08-31 | 2014-03-17 | Honda Motor Co Ltd | 回転電機 |
JP5701264B2 (ja) | 2012-08-31 | 2015-04-1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 |
JP6073702B2 (ja) * | 2013-02-22 | 2017-02-0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モータの集中配電部材 |
JP6116298B2 (ja) | 2013-03-15 | 2017-04-1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ユニットの配置構造 |
JP6116453B2 (ja) * | 2013-09-11 | 2017-04-1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ユニットの接続構造 |
JP6604712B2 (ja) * | 2014-08-21 | 2019-11-13 | Ntn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モータ駆動装置の端子取付構造 |
JP6050298B2 (ja) * | 2014-10-06 | 2016-12-21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
JP6645739B2 (ja) * | 2015-01-28 | 2020-02-1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一体型ユニット |
US10675962B2 (en) * | 2015-01-28 | 2020-06-09 | Honda Motor Co., Ltd. | Hybrid vehicle driving system |
JP6184461B2 (ja) * | 2015-10-26 | 2017-08-23 |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 電動機 |
JP2018157645A (ja) * | 2017-03-16 | 2018-10-04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モータ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
JP7155785B2 (ja) * | 2018-09-14 | 2022-10-19 |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 端子台ユニット |
JP7095649B2 (ja) * | 2019-04-24 | 2022-07-05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駆動装置用回転機の端子接続構造 |
JP7371390B2 (ja) * | 2019-08-09 | 2023-10-31 |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の駆動装置 |
JP2024051191A (ja) | 2022-09-30 | 2024-04-1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 |
US12072012B1 (en) * | 2023-06-15 | 2024-08-2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Transmission with vented terminal block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40770B2 (ja) * | 1995-12-28 | 2006-02-01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密閉型アクチュエ−タ |
JP2002125348A (ja) * | 2000-10-12 | 2002-04-26 | Suzuki Motor Corp | 配線接続装置 |
US6700252B2 (en) * | 2000-12-21 | 2004-03-02 | Schlumberger Technology Corp. | Field configurable modular motor |
JP4240975B2 (ja) | 2002-09-27 | 2009-03-18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電動機を内蔵した車両用駆動装置 |
JP4245357B2 (ja) | 2003-01-09 | 2009-03-25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動力出力装置 |
JP4292956B2 (ja) | 2003-11-13 | 2009-07-08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電動機 |
JP2005160190A (ja) * | 2003-11-25 | 2005-06-16 | Toyota Motor Corp | 動力出力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制御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
JP2005229755A (ja) | 2004-02-13 | 2005-08-25 | Toyota Motor Corp | モータモジュール |
US7150631B2 (en) * | 2004-03-22 | 2006-12-19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Hybrid elect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 wire isolators with threaded inserts |
US7607220B2 (en) * | 2004-03-22 | 2009-10-27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n a hybrid elect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 |
-
2007
- 2007-07-11 JP JP2008524873A patent/JP476731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7-11 US US12/307,229 patent/US789358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7-11 CN CN2007800264563A patent/CN10149092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7-11 WO PCT/JP2007/064133 patent/WO200800780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JP特开2004-120961A 2004.04.15 |
JP特开2004-222354A 2004.08.05 |
JP特开2005-160190A 2005.06.16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59611A (zh) * | 2011-11-22 | 2014-07-3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电动机的连接机构 |
CN103959611B (zh) * | 2011-11-22 | 2015-12-0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电动机的连接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8007806A1 (fr) | 2008-01-17 |
JPWO2008007806A1 (ja) | 2009-12-10 |
JP4767319B2 (ja) | 2011-09-07 |
US20090256437A1 (en) | 2009-10-15 |
US7893581B2 (en) | 2011-02-22 |
CN101490929A (zh) | 2009-07-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90929B (zh) | 马达组件 | |
US7786640B2 (en) | Drive device | |
US10110098B2 (en) | Integrated system | |
JP3941423B2 (ja) | 車両用パワー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 | |
US8344566B2 (en) | Control device arrangement for hybrid vehicle electric motors | |
CN102066811B (zh) | 具有变速器外壳的变速器装置 | |
US8939795B2 (en) | Shield structure of conductor cable and electrically driven vehicle | |
US20190312492A1 (en) | Integrated unit | |
US7497284B2 (en) | Power cable hold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power cable assembly for vehicle | |
CN102884718B (zh) | 车用驱动电动机的解析装置 | |
US20070145747A1 (en) | Drive apparatus for hybrid vehicle | |
US20130241342A1 (en) |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electric vehicl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 |
WO2020122325A1 (ko) | 전자식 주차 브레이크 액츄에이터 조립체 | |
JP2010105492A (ja) |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 |
JP2005229755A (ja) | モータモジュール | |
JP5937308B2 (ja) | コネクタの接続方法 | |
CN114270667A (zh) | 电驱动装置和驱动组件 | |
CN110098498B (zh) | 接地端子的组装构造 | |
US20230150443A1 (en) | Driving arrangement, particularly for driving the vehicle | |
US11368069B2 (en) |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unit | |
US20040266241A1 (en) | Routing structure of vehicle connector | |
JPH1198755A (ja) | 電気自動車用駆動装置 | |
WO2024063021A1 (ja) | 車両用駆動装置 | |
JP7452758B2 (ja) | 車両駆動装置 | |
US20120049675A1 (en) | Electric power generating differentia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31 Termination date: 2016071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