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89840B - 安全带卷绕方法、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安全带卷绕方法、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89840B
CN101489840B CN200780026113.7A CN200780026113A CN101489840B CN 101489840 B CN101489840 B CN 101489840B CN 200780026113 A CN200780026113 A CN 200780026113A CN 101489840 B CN101489840 B CN 1014898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 motor
safety strap
seat belt
signal
coi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2611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89840A (zh
Inventor
田中康二
村上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ka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Corp filed Critical Tak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898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98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898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98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48Control systems, alarms, or interlock systems, for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belt or har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34Belt retractors, e.g. reels
    • B60R22/4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 B60R2022/4666Reels with means to tension the belt in an emergency by forced winding up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 actu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48Control systems, alarms, or interlock systems, for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belt or harness
    • B60R2022/4808Sensing means arrangements therefor
    • B60R2022/4816Sensing means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sensing locking of buck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48Control systems, alarms, or interlock systems, for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belt or harness
    • B60R2022/4808Sensing means arrangements therefor
    • B60R2022/4841Sensing means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sensing belt ten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02Semi-passive restraint systems, e.g. systems applied or removed automatically but not both ; Manual restrai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带卷绕方法、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即使在安全带的卷绕过程中也可以使电动机停止,并且可以重新开始卷绕,而且可以减少电动机不必要地反复进行停止及工作。该安全带卷绕方法具有:检测带扣解除信号的起动信号检测步骤(S1)、基于带扣解除信号使电动机工作的起动步骤(S2)、检测电动机的过载的过载检测步骤(S3)、检测出过载时使电动机停止的停止步骤(S4)、使电动机停止一定时间的待机步骤(S5)、经过一定时间后确认安全带卷绕结束的收纳确认步骤(S6)、计算再起动次数且在达到规定次数时结束(S8)安全带的卷绕的再起动判定步骤(S7)。

Description

安全带卷绕方法、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电动机卷绕安全带的安全带装置的安全带卷绕方法、用于执行该安全带卷绕方法的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尤其涉及可以防止不必要地反复进行卷绕动作的安全带卷绕方法、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的安全带装置具备约束乘员的安全带、以可拉出的方式卷绕安全带的安全带卷收器、可滑动地支撑在安全带上的锁舌以及能够与锁舌扣合的带扣,乘员将锁舌拉出并使其与带扣扣合,由此将乘员约束在车辆座椅上。
另外,在上述安全带卷收器中还存在具备卷收安全带的卷轴和使卷轴旋转的电动机的装置。可以采用这种安全带卷收器,以满足以下要求:可靠地卷绕多拉出的安全带直至与乘员身体相适、在乘员不进行佩戴时可靠地卷绕所拉出的安全带直至收纳到收纳部中、在正常佩戴的状态下不会对乘员胸部等造成不必要的压迫感等要求。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安全带装置具备这种电动机,根据带扣开关的ON/OF或安全带佩戴信号的ON/OF等控制电动机的转速。
专利文献1记载的安全带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带装置,其能够与乘员拉出安全带的过程无关地准确地判定拉出中断并卷绕安全带,因此能够防止因不必要地增大带张力而对乘员造成的不适感,该安全带装置具有电动机旋转控制单元,当由安全带拉出检测单元及安全带佩戴检测单元检测出在安全带被拉出之后经过一定时间仍为未被佩戴安全带的规定状态时,使电动机工作而卷绕安全带。另外,当由安全带拉出检测单元检测为安全带卷绕结束时,工作的电动机则停止工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19535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安全带没有考虑在使电动机工作而卷绕安全带的过程中锁舌挂住乘员或车内构造物(例如车辆座椅或车门等)的情况、或乘员因再次进行佩戴而拉出安全带的情况,不存在使电动机工作后、在安全带卷绕结束前使电动机停止工作之类的构想。另外,安全带拉出检测单元虽然检测安全带的卷绕结束,但是仅仅是用于使工作的电动机停止的检测单元。
另外,在使电动机工作而卷绕安全带的过程中,当在锁舌挂住乘员或车内构造物(例如车辆座椅或车门等)的情况、或乘员因再次进行佩戴而拉出安全带的情况下使电动机停止时,必须再次使电动机工作。这是因为当乘员解开挂住的安全带或乘员再次佩戴安全带时,需要消除安全带的松弛。
此外,还需要在适当的时机使电动机完全停止而结束安全带的卷绕动作。当乘员在锁舌挂住车内构造物(例如车辆座椅或门等)的状态下下车时、或乘员因再次进行佩戴而拉出安全带时,若始终使电动机处于工作、或能够工作的状态,则存在浪费电池的电源、因电动机的停止及工作的反复给乘员造成不适感、因电动机的停止及工作的反复所产生的工作噪音造成厌烦感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安全带的卷绕过程中也能够使电动机停止,并且可以使电动机重新开始工作,而且能够减少电动机的停止及工作的反复的安全带卷绕方法、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带卷绕方法,其为具有卷绕安全带的电动机的安全带装置的安全带卷绕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使上述电动机工作的起动信号的起动信号检测步骤、基于上述起动信号使上述电动机工作的起动步骤、检测工作中的上述电动机产生的过载的过载检测步骤、在检测出过载时使上述电动机停止工作的停止步骤、维持使上述电动机停止一定时间的状态的待机步骤、在经过上述一定时间后确认安全带是否卷绕结束的收纳确认步骤、以及在上述安全带未卷绕结束时过渡到上述起动步骤,并且计算再起动次数,当达到规定次数时结束上述安全带的卷绕的再起动判定步骤。在此,上述收纳确认步骤也可以在上述安全带卷绕结束时,省略上述再起动判定步骤而结束上述安全带的卷绕。
另外,在上述待机步骤中,也可以追加在检测到待机解除信号时过渡到上述起动步骤的待机解除步骤;在上述待机步骤中,也可以追加在检测到安全带佩戴信号时结束上述安全带的卷绕的再起动解除步骤。也可以还具有在上述起动信号检测步骤之后立即确认上述安全带是否卷绕结束的预先收纳确认步骤,在上述安全带未卷绕结束时过渡到上述起动步骤。另外,上述起动信号为检测上述安全带的佩戴状态或车门的开关状态的信号。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带卷收器,其具有卷收安全带的卷轴和使该卷轴旋转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备:接收使上述电动机工作的起动信号接收单元、检测上述电动机产生的过载的过载检测单元、确认上述安全带是否卷绕结束的收纳确认单元、控制上述电动机的工作的电动机控制单元,上述电动机控制单元基于由上述起动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的起动信号使上述电动机工作;在由上述过载检测单元检测到过载时使上述电动机停止工作;维持使上述电动机停止一定时间的状态,当在经过一定时间后根据上述收纳确认单元的信号确认上述安全带未卷绕结束时使上述电动机再起动;在上述电动机的再起动次数达到规定次数时结束上述安全带的卷绕。在此,上述电动机控制单元也可以在根据上述收纳确认单元的信号确认上述安全带卷绕结束时不使上述电动机再起动而是结束上述安全带的卷绕。
另外,上述电动机控制单元也可以在接收到待机解除信号时不等待经过上述一定时间即再起动上述电动机,也可以在接收到安全带佩戴信号时不等待经过上述一定时间即结束上述安全带的卷绕。此外,上述电动机控制单元也可以在由起动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起动上述电动机的起动信号后,利用上述收纳确认单元确认上述安全带是否卷绕结束,在上述安全带未卷绕结束时起动上述电动机。另外,上述起动信号为检测上述安全带的佩戴状态或车门的开关状态的信号。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带装置,其具有:约束乘员的安全带、以可拉出的方式卷绕该安全带的安全带卷收器、可滑动地支撑在上述安全带上的锁舌以及固定在车体构造物上且能够与上述锁舌扣合的带扣,其特征在于,上述安全带卷收器由如上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构成。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方法、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在安全带的卷绕过程中也可以停止电动机的工作,并且可以使电动机重新开始工作,而且可以减少电动机的停止及工作的反复。因此,具有下述优良效果:不会白白浪费电池的电源;减少因电动机的停止及工作的反复给乘员造成的不适感;减少因电动机的停止及工作的反复所产生的工作噪音造成的厌烦感的等。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方法的下车时的第1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2是使用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方法的下车时的第2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3是使用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方法的下车时的第3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4是使用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方法的下车时的第4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5使用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方法的上车时的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6的本发明的安全带卷收器的构成概念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带装置的一例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图1~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图1是使用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方法的下车时的第1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2是使用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方法的下车时的第2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3是使用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方法的下车时的第3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4是使用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方法的下车时的第4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5是使用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方法的第5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使电动机工作的带扣解除信号的起动信号检测步骤(S1)、基于带扣解除信号使电动机工作的起动步骤(S2)、检测电动机的过载的过载检测步骤(S3)、检测出过载时使电动机停止的停止步骤(S4)、维持使电动机停止一定时间的状态的待机步骤(S5)、经过一定时间后确认安全带是否卷绕结束的收纳确认步骤(S6)、在安全带未卷绕结束时过渡到起动步骤并且计算再起动次数且在达到规定次数时结束(S8)安全带的卷绕的再起动判定步骤(S7)。
上述起动信号检测步骤(S1)是用于检测开始卷绕安全带的触发信号的步骤。在此,以电动机的起动信号为带扣解除信号,因此,例如,表示因下车而需要解开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所佩戴的安全带时的流程。所谓带扣解除信号是指解除安全带的锁舌与带扣的扣合时所发出的信号。当检测(接收)到该带扣解除信号时,过渡到下一步骤。
上述起动步骤(S2)是使卷绕安全带的电动机正转(向安全带的卷绕方向旋转)的步骤。此时,有时也切断电动机和实际卷绕安全带的卷轴的动力传递回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连接(ON)这样的动力传递回路。例如,在利用离合器机构切断动力传递回路时,只要使离合器机构工作即可;在通过使电动机正转而连接(ON)动力传递回路时,只要使电动机正转即可。
上述过载检测步骤(S3)是检测安全带卷绕过程中电动机产生的过载的步骤。可通过监视电动机的电流是否上升到规定值以上来判断是否产生过载,将上升到规定值以上的情况判断为过载。另外,除了电动机的电流值以外,也可以根据电动机的转矩变动、电动机的温度上升、安全带的张力、卷轴的变形等直接或间接地检测出是否产生了过载。在该过载检测步骤(S3),在检测到电动机的过载时(Y)过渡到下一步骤,在未检测到电动机的过载时(N),使电动机继续正转而继续进行安全带的卷绕。
在带扣解除后电动机产生过载的情况有:安全带及锁舌挂住乘员或车内构造物(例如车辆座椅或门等)的情况、或乘员要再次佩戴安全带而拉出安全带的情况等。在这种情况下,在电动机工作的状态(继续卷绕安全带)下,解开被挂住的安全带的情况或再次佩戴(再次拉出)的情况都会给乘员带来载荷或者阻力。另外,在乘员没有察觉到安全带被挂住而下车的情况下,电动机就会被置于工作状态。于是,为了在电动机产生过载的情况下暂时使电动机停止工作,在过载检测步骤(S3)对电动机的过载进行监视。
上述停止步骤(S4)是在检测出电动机的过载时使电动机停止工作(旋转)的步骤。此时,也可以切断电动机和卷轴的动力传递回路,如图1所示,也可以选择通过使电动机反转(向拉出安全带的方向旋转)来切断动力传递回路的方法。这样切断动力传递回路是为了在解开被挂住的安全带或再次拉出安全带时,电动机不会产生载荷或阻力。至于该动力传递回路切断方法,除了使电动机反转以外,还有将离合器机构断开等方法,并不限于图1所示的方法。
上述待机步骤(S5)是维持使电动机停止一定时间的步骤。这样,电动机停止后,继续维持其状态一定时间,由此可确保用于解开挂住的安全带或再次佩戴安全带的时间。将待机时间和一定时间区分开是因为:在乘员解开挂住的安全带或乘员再次佩戴安全带时,必须消除安全带的松弛。因而,该一定时间必需设定为比乘员解开挂住的安全带所需的时间或乘员再次佩戴安全带所需的时间长。例如,数秒钟左右较充分,也可以按照统计学来计算并设定时间,也可以由乘员或车辆持有者任意进行设定。该待机步骤(S5)中,在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情况下(Y)为了再起动电动机,过渡到下一步骤,在未经过一定时间的情况下(N)维持电动机停止的状态。
上述收纳确认步骤(S6)是确认安全带是否卷绕结束的步骤。在此,所谓“安全带卷绕结束”包含安全带已完全收纳的情况和接近完全收纳的情况。可以根据卷轴的旋转量、检测安全带的规定位置、卷绕到卷轴上的安全带的厚度、安全带的张力等监视安全带是否卷绕结束。具体地说,例如,可以使用对应卷轴的旋转量进行ON/OF的卷收器开关。这样在电动机再起动前确认安全带的收纳状态是因为:当安全带已经卷绕结束时,不需要再起动电动机。该收纳确认步骤(S6)中,在安全带卷绕结束的情况下(Y),即使电动机的再起动次数未达到规定次数,也结束(S8)安全带的卷绕。因而,通过收纳确认步骤(S6)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电动机的再起动,由此减少给乘员带来的不适感或因工作噪音造成的厌烦感。另外,在安全带未卷绕结束的情况下(N),为了再起动电动机,过渡到下一步骤。
上述再起动判定步骤(S7)是计算电动机的再起动次数来判断是否再起动电动机的步骤。该再起动判定步骤(S7)中,在电动机的再起动次数未达到规定次数(例如3次)的情况下(N),过渡到上述的起动步骤(S2),进行电动机的再起动。另外,在电动机的再起动次数达到规定次数的情况下(Y),结束(S8)安全带的卷绕,使电动机停止,直到检测到下一起动信号。
这样,本发明的卷绕方法中,由于在使电动机的停止及工作反复规定次数后,即不使电动机再起动,所以不必设置特别的传感器,对于安全带挂住乘员或车内构造物的情况、乘员再次佩戴安全带而拉出安全带的情况都可以应对。该规定次数是鉴于以下情况等而设定的:(1)在安全带卷绕结束之前挂住安全带时,通常要反复1~2次左右,反复其以上的次数即足以;(2)在乘员再次佩戴安全带时或乘员未察觉到安全带被挂住而下车时,常常会产生过载,在此状态下多次反复再起动,不仅会给乘员带来不适感或厌烦感,还会白白浪费电力等。
接着,参照图2对使用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方法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中,对和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步骤标注相同的步骤序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第2实施方式是在维持待机步骤(S5)的待机状态的流程中插入了待机解除步骤(S21)的方式。
上述待机解除步骤(S21)是在待机步骤(S5)中检测到待机解除信号时(Y),不等经过一定时间即过渡到起动步骤(S2)的步骤。因而,收纳确认步骤(S6)及再起动判定步骤(S7)被省略。另外,在未检测到待机解除信号时(N),返回通常的流程。这是因为:在电动机停止的待机状态下车门打开、发动机停止、乘员离开车座等时,即使立即再起动电动机而重新开始卷绕安全带也没有问题。待机解除信号例如为由车门开关、点火开关、座椅载荷仪等所检测到的信号。另外,待机解除步骤(S21)仅在检测到待机解除信号时有效,其后在维持相同状态的情况(例如发动机停止的状态)相当于“未检测到待机解除信号的情况(N)”,则按照通常的流程控制电动机。通过该待机解除步骤(S21)可以省略不必要的待机时间。
接着,参照图3对使用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方法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3实施方式中,对和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步骤标注相同的步骤序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第3实施方式是在维持待机步骤(S5)的待机状态的流程中插入了再起动解除步骤(S31)的方式。
上述再起动解除步骤(S31)是在待机步骤(S5)中检测到佩戴安全带的信号时(Y),不等经过一定时间即结束(S8)安全带的卷绕的步骤。因此,收纳确认步骤(S6)及再起动判定步骤(S7)被省略。另外,在未检测到佩戴安全带的信号时(N),返回通常的流程。这是因为:在电动机停止的待机状态下,当乘员佩戴了(锁舌和带扣扣合)安全带时,即使立即结束再起动电动机的流程,也没有问题。安全带佩戴信号例如为由带扣开关等所检测到的信号。通过该再起动解除步骤(S31)可以减少电动机的不必要的再起动的反复,从而能够减少对乘员造成的不适感及厌烦感。
接着,参照图4对使用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方法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4实施方式中,对和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步骤标注相同的步骤序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第4实施方式是在维持待机步骤(S5)的待机状态的流程中插入了待机解除步骤(S21)及再起动解除步骤(S31)的方式。即,第4实施方式是将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所示的流程全部组合在一起的方式。
根据这样的第4实施方式的安全带卷绕方法,在停止步骤(S4)之后,在待机解除步骤(S21)确认待机解除信号的有无,当检测到待机解除信号时(Y)过渡到起动步骤(S2);未检测到待机解除信号时(N)过渡到待机步骤(S5)。在待机步骤(S5)中确认是否经过一定时间;经过了一定时间时(Y)过渡到收纳确认步骤(S6);未经过一定时间时(N)过渡到再起动检测步骤(S31)。在再起动检测步骤(S31)确认有无安全带佩戴信号,在未检测到安全带佩戴信号时(N)过渡到待机解除步骤(S21)之前;在检测到安全带佩戴信号时(Y)结束(S8)安全带的卷绕,使电动机停止,直到检测到下一起动信号。
接着,参照图5对使用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方法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5实施方式中,对和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步骤标注相同的步骤序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第5实施方式是具有将第4实施方式的起动信号检测步骤(S1)的起动信号作为车门打开信号的起动信号检测步骤(S51)时的流程。
上述起动信号检测步骤(S51)是在处于安全带卷绕方法的流程结束的状态时,用于检测开始卷绕安全带的触发信号的步骤。在此,由于是将电动机的起动信号作为车门打开信号,所以,例如表示乘员乘坐在车上并佩戴安全带时的流程。车门打开信号是车门打开时所发出的信号。在检测(接收)到该车门打开信号时过渡到下一步骤。另外,虽然在乘员从车上下来时也会检测到车门打开信号,但这时,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方法的流程通常是将带扣解除信号作为起动信号发挥作用,车门打开信号被作为待机解除信号进行处理。
在上述起动信号检测步骤(S51)之后,插入确认安全带是否卷绕结束的预先收纳确认步骤(S52)。在预先收纳确认步骤(S52),当安全带卷绕结束(Y)时结束(S8)安全带的卷绕;当安全带未卷绕结束(N)时,过渡到起动步骤(S2),以起动电动机。除了插入位置不同以外,该预先收纳确认步骤(S52)是和上述的收纳确认步骤(S6)基本相同的步骤,所以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之所以这样设置预先收纳确认步骤(S52)是因为,根据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所示的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方法,使电动机的再起动反复规定次数后,不再进行电动机的再起动,因此,有时因某种原因,安全带并未卷绕结束。例如存在乘员在安全带挂住车辆座椅或车内构造物的状态下下车的情况、或乘员下车时安全带被车门夹住的情况等。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乘员上车时从车门放开安全带或乘员解开被挂住的安全带,消除此时的安全带的松弛并达到安全带卷绕结束的状态,便于其后的安全带的操作。
另外,通过车门打开信号的检测执行图5所示的安全带的卷绕方法时,当然假定乘员进行佩戴安全带的操作。此时,由于乘员抓住或拉出安全带,电动机产生过载。因而,安全带的卷绕由于过载检测步骤(S3)而中断,如果在电动机停止过程中佩戴安全带,则通过再起动解除步骤(S31)结束(S8)安全带的卷绕。由此,将车门打开信号设定为起动信号时,即使设置了预先收纳确认步骤(S52),也不会给乘员带来不适感。另外,通过设定过载检测步骤(S3)中的过载检测值(例如电动机电流的规定值),可以消除乘员佩戴安全带时的松弛,使安全带适于乘员。
关于将电动机的起动信号作为车门打开信号的情况,作为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例示了具有待机解除步骤(S21)及再起动检测步骤(S31)双方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无论不具有待机解除步骤(S21)及再起动检测步骤(S31)双方的情况(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待机解除步骤(S21)的情况(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只具有再起动检测步骤(S31)的情况(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都可以采用。另外,也可以省略预先收纳确认步骤(S52)。
接着,参照图6对执行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方法的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进行说明。在此,图6是本发明的安全带卷收器的构成概念图。
本发明的安全带卷收器1具有卷绕安全带的卷轴2、使卷轴2旋转的电动机3,还具备检测电动机3产生的过载(过电流)的电流计4(过载检测单元)、确认安全带是否卷绕结束的卷收器开关5(收纳确认单元)以及控制电动机3的工作的电动机控制单元6,电动机控制单元6按照上述的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方法的流程对电动机3进行控制。因而,能够执行上述的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方法,具有与其同样的效果。另外,带扣开关7设于设置在车体或车辆座椅上的带扣上,车门开关8设于车体上。
例如,在采用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流程的情况下,电动机控制单元6从带扣开关7接收到带扣解除信号(起动信号)时,使电动机3工作;由电流计4(过载检测单元)检测到过载时,使电动机3停止;维持使电动机3停止一定时间的状态;经过一定时间后,在根据卷收器开关5(收纳确认单元)的信号确认安全带的卷绕未结束时,再起动电动机3;当电动机3的再起动次数达到规定次数时,结束安全带的卷绕。另外,过载检测单元也可以采用能够检测电动机的转矩变动、电动机的温度上升、安全带的张力、卷轴的变形等的设备来代替电流计4,直接或间接地检测电动机是否产生了过载。
另外,在采用图4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的流程的情况下,能够在从车门开关8接收到车门打开信号(待机解除信号)时,不等待经过一定时间即再起动电动机3;从带扣开关7接收到带扣扣合信号(安全带佩戴信号)时,不等待经过一定时间即结束安全带的卷绕。在此,待机解除信号也可以是代替来自车门开关8的信号或来自车门开关8的信号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由点火开关或座椅载荷仪等所检测出的信号。另外,关于采用第2实施方式及第3实施方式的流程的情况,只不过是相当于从车门开关8接收到车门打开信号(待机解除信号)的情况、或从带扣开关7接收到带扣扣合信号(安全带佩戴信号)的情况,所以省略其说明。
此外,在采用图5所示的第5实施方式的流程的情况下,从车门开关8接收到车门打开信号(起动信号)后,由卷收器开关5(收纳确认单元)确认安全带是否结束卷绕,在安全带未卷绕结束时起动电动机3;在安全带卷绕结束时不起动电动机3。
上述的本发明的安全带卷收器1可以采用图7所示的安全带装置。在此,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安全带装置的一例的整体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发明的安全带装置具备:约束乘员的安全带71、以可拉出的方式卷绕安全带71的安全带卷收器72、可滑动地支撑在上述安全带71上的锁舌73以及能够与锁舌73扣合的带扣74,乘员拉出锁舌73并将其与带扣74扣合,由此将乘员约束在车辆座椅75上。另外,安全带71绕挂在固定于车体(未图示)上的导向固定器76上,并且其前端通过安全带固定器77连接在车体或车辆座椅75上。而且,本发明的安全带装置71,其安全带卷收器72采用了图6所示的安全带卷收器1。因此,可以执行本发明的安全带卷绕方法,具有与其同样的效果。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显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例如,也适用于在乘员将本发明的起动信号作为带扣扣合信号而佩戴了安全带时,使安全带适于乘员等。

Claims (18)

1.一种安全带卷绕方法,其为具有卷绕安全带的电动机的安全带装置的安全带卷绕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检测使所述电动机工作的起动信号的起动信号检测步骤、
基于所述起动信号使所述电动机工作的起动步骤、
检测工作中的所述电动机产生的过载的过载检测步骤、
在检测出过载时使所述电动机停止工作的停止步骤、
维持使所述电动机停止一定时间的状态的待机步骤、
在经过所述一定时间后确认安全带是否卷绕结束的收纳确认步骤、以及
在所述安全带未卷绕结束时过渡到所述起动步骤,并且计算再起动次数,当达到规定次数时结束所述安全带的卷绕的再起动判定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确认步骤是在所述安全带卷绕结束时省略所述再起动判定步骤并结束所述安全带的卷绕。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机步骤中,具有在检测到待机解除信号时过渡到所述起动步骤的待机解除步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机步骤中,具有在检测到安全带佩戴信号时结束所述安全带的卷绕的再起动解除步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在所述起动信号检测步骤之后立即确认所述安全带是否卷绕结束的预先收纳确认步骤,在所述安全带未卷绕结束时过渡到所述起动步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信号为检测所述安全带的佩戴状态或车门的开关状态的信号。
7.一种安全带卷收器,其具有卷绕安全带的卷轴和使该卷轴旋转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
检测所述电动机产生的过载的过载检测单元、
确认所述安全带是否卷绕结束的收纳确认单元、以及
控制所述电动机的工作的电动机控制单元,
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在接收到使所述电动机工作的起动信号时使所述电动机工作,在由所述过载检测单元检测到过载时使所述电动机停止工作,维持使所述电动机停止一定时间的状态,在经过一定时间后根据所述收纳确认单元的信号确认所述安全带未结束卷绕时使所述电动机再起动,在所述电动机的再起动次数达到规定次数时结束所述安全带的卷绕。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在根据所述收纳确认单元的信号确认所述安全带卷绕结束时不使所述电动机再起动,而是结束所述安全带的卷绕。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在接收到待机解除信号时不等待经过所述一定时间即再起动所述电动机。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在接收到安全带佩戴信号时不等待经过所述一定时间即结束所述安全带的卷绕。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在接收到起动所述电动机的起动信号后,通过所述收纳确认单元确认所述安全带是否卷绕结束,在所述安全带未卷绕结束时起动所述电动机。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信号为检测所述安全带的佩戴状态或车门的开关状态的信号。
13.一种安全带装置,其具有约束乘员的安全带、以可拉出的方式卷绕该安全带的安全带卷收器、可滑动地支撑在所述安全带上的锁舌以及固定在车体构造物上且能够与所述锁舌扣合的带扣,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带卷收器具有卷绕安全带的卷轴和使该卷轴旋转的电动机,
所述安全带卷收器还具备检测所述电动机产生的过载的过载检测单元、确认所述安全带是否卷绕结束的收纳确认单元以及控制所述电动机的工作的电动机控制单元,
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在接收到使所述电动机工作的起动信号时使所述电动机工作,在由所述过载检测单元检测到过载时使所述电动机停止工作,维持使所述电动机停止一定时间的状态,在经过一定时间后当根据所述收纳确认单元的信号确认所述安全带未卷绕结束时使所述电动机再起动,在所述电动机的再起动次数达到规定次数时结束所述安全带的卷绕。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在根据所述收纳确认单元的信号确认在所述安全带卷绕结束时不使所述电动机再起动,而是结束所述安全带的卷绕。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在接收到待机解除信号时不等待经过所述一定时间即再起动所述电动机。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在接收到安全带佩戴信号时不等待经过所述一定时间即结束所述安全带的卷绕。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控制单元在接收到起动所述电动机的起动信号后,通过所述收纳确认单元确认所述安全带是否卷绕结束,并在所述安全带未卷绕结束时起动所述电动机。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安全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信号为检测所述安全带的佩戴状态或车门的开关状态的信号。
CN200780026113.7A 2006-08-02 2007-07-06 安全带卷绕方法、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898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1257/2006 2006-08-02
JP2006211257A JP5032068B2 (ja) 2006-08-02 2006-08-02 シートベルト巻取り方法、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PCT/JP2007/063565 WO2008015872A1 (en) 2006-08-02 2007-07-06 Seatbelt take-up method, seatbelt retractor, and seatbelt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9840A CN101489840A (zh) 2009-07-22
CN101489840B true CN101489840B (zh) 2011-08-24

Family

ID=38997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611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89840B (zh) 2006-08-02 2007-07-06 安全带卷绕方法、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815006B2 (zh)
EP (1) EP2048044B1 (zh)
JP (1) JP5032068B2 (zh)
CN (1) CN101489840B (zh)
WO (1) WO20080158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85773B2 (ja) * 2007-03-23 2012-02-29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巻取装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及びシートベルト巻取方法
JP5224215B2 (ja) * 2008-11-19 2013-07-03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制御装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シートベルト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701398B (zh) * 2009-11-28 2013-10-02 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花样缝纫机的压脚结构
JP2011156921A (ja) * 2010-01-29 2011-08-18 Tokai Rika Co Ltd ウエビング制御装置
CN102910140B (zh) * 2012-10-30 2015-12-16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一种调节型汽车安全带锁扣及自动调节控制方法
DE102013008277B4 (de) * 2013-05-15 2022-10-13 Zf Automotive Germany Gmbh Verfahren zum Straffen eines unbenutzten Fahrzeuggurts
DE102013014702A1 (de) * 2013-09-05 2015-03-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Sicherheitsgurtanordnung
JP6358917B2 (ja) * 2014-10-16 2018-07-18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無線式シートベルト装着検出装置
CN110154976B (zh) * 2019-05-29 2020-11-13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安全带自动回收控制方法、控制器及控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523B2 (ja) * 1985-05-23 1996-01-1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
US6257363B1 (en) * 1997-12-16 2001-07-10 Nsk Ltd. Automotive passenger restraint and protection apparatus
US6726249B2 (en) * 2000-05-26 2004-04-27 Takata Corporation Motorized seat belt retractor
JP3698085B2 (ja) * 2001-10-05 2005-09-2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制御装置
JP4257521B2 (ja) 2004-02-03 2009-04-22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4443974B2 (ja) * 2004-03-30 2010-03-31 タカタ株式会社 モータ付シートベルト巻き取り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06069334A (ja) * 2004-09-01 2006-03-16 Tokai Rika Co Ltd モータリトラクタの駆動制御方法及びモータリトラクタ
JP4573225B2 (ja) * 2004-09-24 2010-11-04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の巻き取り方法
JP2007112267A (ja) * 2005-10-19 2007-05-10 Takata Corp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付車両
JP2007176423A (ja) * 2005-12-28 2007-07-12 Takata Corp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付車両
JP4885773B2 (ja) * 2007-03-23 2012-02-29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巻取装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及びシートベルト巻取方法
JP4861881B2 (ja) * 2007-03-30 2012-01-25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巻取装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及びシートベルト巻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280497A 2005.10.13
JP特开2006-069334A 2006.03.16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48044A1 (en) 2009-04-15
WO2008015872A1 (en) 2008-02-07
JP2008037178A (ja) 2008-02-21
CN101489840A (zh) 2009-07-22
EP2048044A4 (en) 2014-01-22
US7815006B2 (en) 2010-10-19
EP2048044B1 (en) 2015-03-11
US20090243367A1 (en) 2009-10-01
JP5032068B2 (ja) 2012-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89840B (zh) 安全带卷绕方法、安全带卷收器及安全带装置
JP4885773B2 (ja) シートベルト巻取装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及びシートベルト巻取方法
US7631720B2 (en) Seatbelt retractor
US7726693B2 (en) Motor retractor and drive control thereof
EP3061657A1 (en) Webbing take-up device and seatbelt device
CN1951737B (zh) 安全带卷收器、安全带装置、带安全带装置的车辆
JP4472299B2 (ja) モータ付シートベルト巻き取り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WO2006043590A1 (ja) シートベルト用リトラクタと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4573225B2 (ja) シートベルトの巻き取り方法
EP2562056A1 (en) Seatbelt device
JP2005280497A (ja) モータ付シートベルト巻き取り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4041487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の故障診断方法、及び、故障診断機能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2012022121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at belt retraction speed control
JP2005254958A (ja) シートベルトリトラ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05028930A (ja) モータリトラクタの制御装置
JP4980083B2 (ja)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07276541A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00001157A5 (zh)
JP2011088473A (ja) ウエビング制御装置
JP5438736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2012030753A (ja) 車両用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5620321B2 (ja) ウェビング巻取装置
JP5372085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JPH11227567A (ja) 車両用乗員拘束保護装置
JP2016117383A (ja) シートベルト巻き取り装置及び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24

Termination date: 2014070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