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6344A - 用于车辆滑动门的约束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滑动门的约束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56344A
CN101456344A CNA2008101789334A CN200810178933A CN101456344A CN 101456344 A CN101456344 A CN 101456344A CN A2008101789334 A CNA2008101789334 A CN A2008101789334A CN 200810178933 A CN200810178933 A CN 200810178933A CN 101456344 A CN101456344 A CN 1014563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passenger cabin
sliding door
latch
patch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789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56344B (zh
Inventor
铃木仁志
芳贺高宏
武田浩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4563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63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563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563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滑动门的约束结构,通过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使所述滑动门滑动,来打开和关闭车体侧表面的车门开口,其中,在面向所述车门开口的车体侧垂直壁表面上设置有碰锁,从所述车体侧表面的一侧观察,所述碰锁形成U形平面;在滑动门侧垂直壁表面中设置有插入孔,在处于所述滑动门关闭的状态时,所述碰锁插入所述插入孔;以及,在所述插入孔的座舱侧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碰锁接合的一对凹口部分,当从所述座舱侧向座舱外部施加负荷至所述滑动门时,所述碰锁通过所述插入孔与所述凹口部分接合。因此,即使在空间难以保证时,当负荷朝座舱外部方向作用到滑动门时,滑动门能够被约束,以有效地制约滑动门的移动而不妨碍滑动门的正常打开和关闭操作。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滑动门的约束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滑动门的约束结构,其改进了滑动门的保持强度以抵挡座舱侧所施加的负荷。
背景技术
通常,在车体的侧面提供滑动门,以通过沿车辆前后方向的滑动来打开和关闭车体侧面的车门开口。例如,在JP 2006-35881 A中公开了该滑动门。
对于上述滑动门,在车门开口的开口端边缘的垂直表面的垂直方向上提供了向车门开口侧凸出的碰锁;并且对应于该碰锁,在面向该垂直表面的车门端表面上提供了向座舱侧弯曲并装配有接合爪的钩构件。当车门关闭时,钩构件的接合爪从车辆的外部面对碰锁。当通过车辆的侧面碰撞等将车门向座舱侧推进时,该接合爪挤入碰锁中,并且接合爪的内部角部分与碰锁的末端垂直侧接合,从而制约了车门开口的移动。因此,当车辆的侧面碰撞使滑动门向座舱侧推进时,通过强接合力将滑动门的端边缘连接至车门开口边缘,从而制约了滑动门向座舱侧的移动变形。
然而,上述传统的车辆滑动门的约束结构是用于在滑动门从车辆外部向座舱侧推进时约束滑动门的结构。因此,当从座舱侧向车辆外部施加负荷到滑动门时,例如,当座舱侧的设备、乘客、货物等与滑动门碰撞时,就会发生不能有效制约滑动门移动的问题。而且,由于必须保证用于固定钩构件的空间,所以该约束结构不能被安排在有限的空间内,从而出现传统的约束结构的应用受限于具体车辆类型的问题。而且,必须单独提供钩构件以制约滑动门的移动,因此传统的约束结构的缺点是部件的数量的增加,导致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情况形成了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车辆滑动门的约束结构,即使在空间难以保证时,当负荷朝座舱外部方向作用到滑动门时,所述约束结构能够约束滑动门,以有效制约滑动门的移动而不会妨碍滑动门的正常打开和关闭操作。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辆滑动门的约束结构,通过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使所述滑动门滑动,来打开和关闭车体侧表面的车门开口,其中,在面向所述车门开口的车体侧垂直壁表面上设置有碰锁,从所述车体侧表面的一侧观察,所述碰锁形成U形平面;在滑动门侧垂直壁表面中设置有插入孔,在处于所述滑动门关闭的状态时,所述碰锁插入所述插入孔;以及,在所述插入孔的座舱侧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碰锁接合的一对凹口部分,当从所述座舱侧向座舱外部施加负荷至所述滑动门时,所述碰锁通过所述插入孔与所述凹口部分接合。
而且,在本发明中,设置有加固构件,所述加固构件在设置有所述插入孔的区域内从所述滑动门侧垂直壁表面延伸至所述座舱侧。
而且,在本发明中,在所述加固构件的、用于加固所述滑动门侧垂直壁表面的表面中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具有形成有一对凹口部分的边缘部分,从而基本上与能够与所述碰锁接合的所述座舱侧上的边缘部分相对应。
而且,设置有L形角撑板,所述L形角撑板形成有弯片部分,所述弯片部分与所述加固构件的座舱侧的壁表面中所设置的一对凹口部分之间的壁表面相接触,所述弯片部分向所述座舱外部延伸,并形成为具有其末端不会伸入所述插入孔和所述通孔的长度。
而且,在本发明中,在所述插入孔的位置处设置有通过覆盖所述插入孔而形成封闭截面的壳体。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辆滑动门的约束结构,通过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滑动滑动门来打开和关闭车体侧表面的车门开口。根据本发明的车辆滑动门的约束结构如下设置:在面向所述车门开口的车体侧垂直壁表面上设置有碰锁,从所述车体侧表面的一侧观察,所述碰锁形成U形平面;在滑动门侧垂直壁表面中设置有插入孔,在处于所述滑动门关闭的状态时,所述碰锁插入所述插入孔;以及,在所述插入孔的座舱侧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碰锁接合的一对凹口部分,当从所述座舱侧向座舱外部施加负荷至所述滑动门时,所述碰锁通过所述插入孔与所述凹口部分接合。因此,在滑动门的正常打开和关闭时,碰锁不会干扰滑动门的约束部分,从而能够使滑动门的打开和关闭操作平稳地进行。而且,通常的滑动门打开和关闭轨迹被设置为使碰锁不干扰滑动门的约束部分。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约束结构,在负荷从座舱侧向座舱外部作用到滑动门时,例如,当座舱侧的设备、乘客、货物等碰撞滑动门时,碰锁与构成滑动门约束部分的插入孔的凹口部分接合。因此,不像传统技术,由于碰锁和凹口部分,不用单独提供钩构件就能实现滑动门的约束功能,并且能够有效地制约滑动门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而且,能够可靠地管控滑动门的约束位置在高度方向的位置。因此,零部件增加了但是成本并没有增加。而且,由于不需要用于固定钩构件的空间,因此即使在有限的位置上也能提供滑动门的约束部分,从而根据本发明的约束结构具有高通用性。
而且,在本发明中,设置有加固构件,所述加固构件在设置有所述插入孔的区域内从所述滑动门侧垂直壁表面延伸至所述座舱侧。具体地,在所述加固构件的、用于加固所述滑动门侧垂直壁表面的表面中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具有形成有一对凹口部分的边缘部分,从而基本上与能够与所述碰锁接合的所述座舱侧上的边缘部分相对应。而且,设置有L形角撑板,所述L形角撑板形成有弯片部分,所述弯片部分与所述加固构件的座舱侧的壁表面中所设置的一对凹口部分之间的壁表面相接触,所述弯片部分向所述座舱外部延伸,并形成为具有其末端不会伸入所述插入孔和所述通孔的长度。因此,能够加固滑动门的约束部分,并且即使在转动方向朝座舱外部移动滑动门也能保持滑动门的约束部分。
而且,在本发明中,在所述插入孔的位置处设置有通过覆盖所述插入孔而形成封闭截面的壳体。因此,可增强滑动门的约束部分的刚性。而且,可防止水进入门的内部,并可改善车门开口的外观。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滑动门约束结构的机动车的侧视图;
图2是从外部前侧斜看得到的图1所示的滑动门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了图2中的A部分附近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示出了图2中的B部分附近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从外部后侧斜看得到的图1中的C部分的车体侧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了从外部前侧斜看得到的图2中的D部分、图1中的C部分的滑动门侧的放大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了滑动门关闭状态时沿图6的E-E线得到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了用于约束图1所示滑动门的碰锁的安装部分的正视图;
图9是图1所示滑动门的约束部分的分解立体图;以及
图10是在滑动门关闭状态中、向座舱外部施加负荷到滑动门时沿图6的E-E线得到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滑动门的约束结构。
图1是应用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滑动门约束结构的机动车的侧视图;图2是从外部前侧斜看得到的图1所示的滑动门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了图2中的A部分附近的放大立体图;图4是示出了图2中的B部分附近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从外部后侧斜看得到的图1中的C部分的车体侧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了从外部前侧斜看得到的图2中的D部分、图1中的C部分的滑动门侧的放大的立体图;图7是示出了滑动门关闭状态时沿图6的E-E线得到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了用于约束图1所示滑动门的碰锁的安装部分的正视图;图9是图1所示滑动门的约束部分的分解立体图;以及图10是在滑动门关闭状态中、向座舱外部施加负荷到滑动门时沿图6的E-E线得到的剖视图。在附图中,箭头标记F表示车辆前部,箭头标记I表示座舱侧的方向,箭头标记O表示座舱外侧的方向,以及箭头标记P表示滑动门的转动方向。
如图1所示,在机动车1的车体侧表面(侧面车体)11上配置了打开和关闭用于乘客进入的车门开口的多个门,下面将详细描述。具体地,在车体侧表面11的前侧上设置有前门2,通过绕车辆前侧的开口端边缘处设置的铰接机构(未示出)转动车辆后侧来打开和关闭前门2;在邻近前门2的车辆后侧上设置有滑动门3,通过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沿车体侧表面11滑动来打开和关闭滑动门3。
因此,如图2至4所示,滑动门3以这样的方式被支撑:可通过设置在座舱侧面的上边缘的前端处的上滚轮4和设置在座舱侧面的下边缘的前端处的下滚轮5,相对于车体侧表面11滑动。上滚轮4可转动地附接于朝座舱侧凸出的上臂6的远端并且被装配在具有基本U形横截面的导轨7中,其中,导轨7设置在车体开口侧、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而且,下滚轮5可转动地附接于朝座舱侧凸出的下臂8的远端并且被装配在具有基本U形横截面的导轨9中,其中,导轨9设置在车体开口侧、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上臂6的近端通过以螺钉等上紧而固定在滑动门3的座舱侧的上边缘部分,并且下臂8的近端通过以螺钉等上紧而固定在滑动门3的座舱侧的下边缘部分。
当机动车1的侧面碰撞时,如果座舱侧的设备、乘客、货物等与滑动门3的内表面碰撞,上下导轨7和9分别制约上滚轮4和下滚轮5以避免其向座舱外侧脱落,从而防止滑动门3脱落。然而,因为上下制约位置间的距离太大,因而在滑动门3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变形较大的情况下,上滚轮4和下滚轮5可能会分别从上下导轨7和9脱落。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约束结构中,在滑动门3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提供了约束部分(参考图1的C部分和图2的D部分),该约束部分用于保持滑动门3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并且在朝座舱外侧向滑动门3施加负荷时制约滑动门3的移动。该约束部分将在下文详细描述。
如图5至9所示,在该实施方式的约束结构中,在沿厚度方向延伸的车体侧垂直壁表面11a上设置构成了约束部分的碰锁12,碰锁12朝向由滑动门3打开和关闭、并位于车体侧表面11的车门开口10。碰锁12在高度方向上的安装位置被设置为在上滚轮4与下滚轮5之间、在上下方向的中心位置处附近,其中,上滚轮4和下滚轮5设置于滑动门3的前侧的上下端。而且,如图5和图7至9所示,通过以螺钉13上紧而固定碰锁12,使得从车体侧表面11侧看过去,开口形成了位于车辆前侧的U形平面。U形部分12a向车门开口10凸出,并且中心杆部分沿着车辆的上下方向设置。
其上固定有碰锁12的车体侧垂直壁表面11a构成了中心柱(B柱)的后表面,并且在其背表面侧上安装了柱加固件14。而且,在柱加固件14的背面,对应于碰锁12的安装位置配置了保持器15和保持器壳体16。由螺钉13将碰锁12、保持器15和保持器壳体16紧固在一起。因此,在碰锁12、车体侧表面11的车体侧垂直壁表面11a、柱加固件14、保持器15和保持器壳体16的相应位置上,形成了用于插入螺钉13的安装孔。
而且,如图6、7和9所示,在该实施方式的约束结构中,在厚度方向上、面向车体侧表面11的车门开口10的滑动门侧垂直壁表面3a处,设置了形成约束部分的插入孔31。插入孔31在相应位置上形成,使得碰锁12的U形部分12a能够在滑动门3被关闭的时候通过插入孔31插入,并且插入孔31也形成了一定的大小和形状,使其能够允许碰锁12的插入。从前面看过去,插入孔31基本上为矩形,并且在开口边缘的上下边缘部分的座舱侧的上下边缘部分中,设置有半圆凹口部分31a,半圆凹口部分31a朝座舱侧弯曲,并与碰锁12的U形部分12a的中心杆具有相同的间距,从而使其能够与碰锁12的U形部分12a接合。
而且,在该实施方式的约束结构中,如图7至9所示,为了加固插入孔31的周围,在外壁表面、滑动门侧垂直壁表面3a和从座舱外部到座舱侧的内部壁表面上设置了加固构件的Z形加固件33,其中,Z形加固件33在座舱侧的上下边缘部分内具有形成有凹口部分32a的类似于插入孔31的通孔32。
在座舱侧上、Z形加固件33所在的壁表面上,设置了形成有弯片部分34a的加固构件的L形角撑板34,其中,弯片部分34a与通孔32的上下凹口部分32a之间的壁表面接触。弯片部分34a向座舱外部延伸,并且形成有其末端不会伸入通孔31和通孔32中的长度。
通过用厚片材料形成L形角撑板34,以提供比滑动门3的面板和Z形加固件33更强的刚性。而且,当L形角撑板34的弯片部分34a的弯曲高度被设置为约等于碰锁12的杆的直径时,碰锁12的U形部分12a的末端沿着滑动门3的座舱侧的壁表面与角撑板34的表面接触,使得碰锁12不仅可由接合部分支撑而且还可由更大表面支撑。为了以该方式为碰锁12提供较大支撑表面,沿L形角撑板34的座舱侧的壁表面设置的表面优选地形成为从侧部看过去的横向T形,如图9所示。
而且,在设置了滑动门侧垂直壁表面3a的插入孔31和Z形加固件33的通孔32的位置上,如图7和9所示,设置了壳体35,壳体35通过从滑动门3的内部覆盖插入孔31和通孔32而形成封闭截面。因此,壳体35被安排在滑动门侧垂直壁表面3a和内部壁表面的转角部分,其中间部分形成为具有例如向滑动门3的内部扩展的基本为曲柄形的截面。
因为如上文所述提供了Z形加固件33、L形角撑板34和壳体35的配置,可为插入孔31的开口边缘处的座舱侧边缘部分和滑动门3的座舱侧壁表面提供了高强度。
然后,当负荷从座舱侧向座舱外部作用到滑动门3时,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滑动门3的约束结构起作用。
如图7所示,在未施加从座舱侧向座舱外侧的负荷的正常状态时,滑动门3的插入孔31的端边缘部分沿着箭头标记S所指位置滑动以打开和关闭车门开口10。因此,滑动门3不与碰锁12接触,从而不会损害滑动门3的通常的打开和关闭操作。
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当高负荷从座舱侧向座舱外部施加(箭头标记O的方向)并且向座舱外部推挤滑动门3时,滑动门侧垂直壁表面3a在滑动门3的厚度方向上所提供的插入孔31的边缘端部分、Z形加固件33的通孔32的凹口部分32a、和L形角撑板34的弯片部分34a与车体侧垂直壁表面11a所提供的碰锁12的U形部分12a的中心杆部分接合,从而制约了滑动门3向座舱外部的移动变形。而且,滑动门3倾向于绕箭头标记P所指的方向转动,滑动门3能够由约束部分保持。
综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滑动门的约束结构中,当负荷从座舱侧向座舱外部施加时,滑动门3被朝向座舱外部推挤,碰锁12与插入孔31的座舱侧的端边缘接触,插入孔31的半圆的上下凹口部分31a与碰锁12的U形部分12a的中心杆部分接合,并且L形角撑板34的弯片部分34a位于上下凹口部分31a之间。因此,可增加滑动门3的约束部分的刚性,向座舱外部作用的负荷不容易使该约束部分变形,从而不用担心碰锁12会脱落。
而且,其中插入碰锁12的、滑动门侧垂直壁表面3a在滑动门3的厚度方向上形成角落部分,通过Z形加固件3、L形角撑板34、壳体35为座舱侧的壁表面提供了高强度,从而能够通过碰锁12牢固地制约滑动门3的打开。而且,由于滑动门3侧的约束部分直接在滑动门侧垂直壁表面3a的滑动门3的厚度方向上形成,所以不像传统技术,不需要单独安装锁定部分,即使在有限空间内也能设置约束机制。而且,加固构件被连接至主要由门饰板(door trim)覆盖的滑动门3的座舱侧表面,从而可执行连接操作而不像形成设计表面的座舱外部表面那样还需要注意焊接缺陷。
而且,在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滑动门3的约束结构中,碰锁12的安装位置和插入孔31的形成位置被设置为接近分别在滑动门3的车辆前侧的上下端设置的上滚轮4和下滚轮5的上下方向的中心。因此,通过三点支撑(参考图2)将压力有效地分布在座舱外部。而且,在碰锁12的安装位置处提供了柱加固件14,并且碰锁12以这样的方式牢固地固定于车体侧表面11的车体侧垂直壁表面11a,即,能够保持碰锁12与保持器15之间由厚板制成的柱加固件14。因此,增强了碰锁12的座面的刚性,从而可改进安装强度(参考图7)。
另外,在碰锁12的安装位置处的柱加固件14的背面侧设置了保持器15和保持器壳体16。保持器15不焊接到保持器壳体16上,通过以螺钉13上紧而将碰锁12固定于保持器15。因此,碰锁12能够通过松开螺钉13而被移动,从而当碰锁12被安装时能够进行位置调整。该结构在门组装精度不稳定的情况中尤其有效。
以上是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描述。本发明不受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概念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例如,如果将上述实施方式中车体侧表面11侧的结构设置在滑动门3侧,并且滑动门3侧的结构设置在车体侧表面11侧,也可获得相同的效果。也就是说,可以在滑动门侧垂直壁表面3a上提供碰锁12,在车体侧垂直壁表面11a上提供具有凹口部分31a的插入孔31、L形角撑板34等。这时,插入孔31的凹口部分31a应该设置在座舱外部。

Claims (5)

1.一种车辆滑动门的约束结构,通过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使所述滑动门滑动,来打开和关闭车体侧表面的车门开口,其中,在面向所述车门开口的车体侧垂直壁表面上设置有碰锁,从所述车体侧表面的一侧观察,所述碰锁形成U形平面;在滑动门侧垂直壁表面中设置有插入孔,在处于所述滑动门关闭的状态时,所述碰锁插入所述插入孔;以及,在所述插入孔的座舱侧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碰锁接合的一对凹口部分,当从所述座舱侧向座舱外部施加负荷至所述滑动门时,所述碰锁通过所述插入孔与所述凹口部分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滑动门的约束结构,其中,设置有加固构件,所述加固构件在设置有所述插入孔的区域内从所述滑动门侧垂直壁表面延伸至所述座舱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滑动门的约束结构,其中,在所述加固构件的、用于加固所述滑动门侧垂直壁表面的表面中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具有形成有一对凹口部分的边缘部分,从而基本上与能够与所述碰锁接合的所述座舱侧上的边缘部分相对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滑动门的约束结构,其中,设置有L形角撑板,所述L形角撑板形成有弯片部分,所述弯片部分与所述加固构件的座舱侧的壁表面中所设置的一对凹口部分之间的壁表面相接触,所述弯片部分向所述座舱外部延伸,并形成为具有其末端不会伸入所述插入孔和所述通孔的长度。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车辆滑动门的约束结构,其中,在所述插入孔的位置处设置有通过覆盖所述插入孔而形成封闭截面的壳体。
CN2008101789334A 2007-12-12 2008-12-05 用于车辆滑动门的约束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563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20574A JP5056389B2 (ja) 2007-12-12 2007-12-12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の拘束構造
JP2007-320574 2007-12-12
JP2007320574 2007-12-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56344A true CN101456344A (zh) 2009-06-17
CN101456344B CN101456344B (zh) 2011-02-09

Family

ID=407675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8933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56344B (zh) 2007-12-12 2008-12-05 用于车辆滑动门的约束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056389B2 (zh)
CN (1) CN10145634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5791A (zh) * 2009-12-07 2011-06-08 杜拉汽车车身及玻璃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滑动门
CN103373393A (zh) * 2012-04-19 2013-10-30 铃木株式会社 车门保持机构的周边构造
CN103373394A (zh) * 2012-04-19 2013-10-30 铃木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的支柱构造
CN104070971A (zh) * 2013-03-27 2014-10-01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滑动车门装置
CN105584332A (zh) * 2014-11-06 2016-05-1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滑动车门装置
CN106032733A (zh) * 2014-10-17 2016-10-1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在侧面碰撞过程中防止车门打开的车门锁定装置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12116B2 (ja) * 2009-03-16 2013-10-09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ドア構造
JP5949088B2 (ja) * 2012-04-23 2016-07-0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の補強構造
JP5949089B2 (ja) * 2012-04-23 2016-07-0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の補強構造
JP5949099B2 (ja) * 2012-04-26 2016-07-06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ドアの補強構造
CN110651094B (zh) * 2017-05-09 2021-04-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闩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77441B2 (ja) * 1990-05-24 1999-03-3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サイドドア構造
FR2874545B1 (fr) * 2004-08-30 2006-11-24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renant une porte coulissante et des moyens pour retenir la porte coulissante en cas d'impact
JP4442496B2 (ja) * 2005-04-13 2010-03-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ドア構造
FR2886666B1 (fr) * 2005-06-03 2007-07-27 Renault Sas Charnieres de porte laterale coulissante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85791A (zh) * 2009-12-07 2011-06-08 杜拉汽车车身及玻璃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滑动门
CN102085791B (zh) * 2009-12-07 2015-07-29 杜拉汽车车身及玻璃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滑动门
CN103373393A (zh) * 2012-04-19 2013-10-30 铃木株式会社 车门保持机构的周边构造
CN103373394A (zh) * 2012-04-19 2013-10-30 铃木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的支柱构造
US9187132B2 (en) 2012-04-19 2015-11-17 Suzuki Motor Corporation Surrounding structure of door holding mechanism
CN103373393B (zh) * 2012-04-19 2016-02-17 铃木株式会社 车门保持机构的周边构造
CN103373394B (zh) * 2012-04-19 2016-03-23 铃木株式会社 车身后部的支柱构造
CN104070971A (zh) * 2013-03-27 2014-10-01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滑动车门装置
CN106032733A (zh) * 2014-10-17 2016-10-1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在侧面碰撞过程中防止车门打开的车门锁定装置和方法
CN106032733B (zh) * 2014-10-17 2019-08-1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在侧面碰撞过程中防止车门打开的车门锁定装置和方法
CN105584332A (zh) * 2014-11-06 2016-05-18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滑动车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56389B2 (ja) 2012-10-24
CN101456344B (zh) 2011-02-09
JP2009143294A (ja) 2009-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56344B (zh) 用于车辆滑动门的约束结构
US8172296B2 (en) Parcel shelf structure
US20070096502A1 (en) Open-close portion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US8132847B2 (en) Garnish for vehicle, having U-shaped recessed portion, which is integrally formed along edge in longitudinal direction
US20130278017A1 (en) Pillar structure for vehicle body rear portion
EP3587156B1 (en) Vehicle door structure, and vehicle
US10252606B2 (en) Buffer
JP4797442B2 (ja) 車両のステップ構造
US20210245589A1 (en) Assembly for a cover of a vehicle roof, and vehicle roof for a motor vehicle
JP6403553B2 (ja) 箱型車両の外折れ式ドア構造物
CN114161912A (zh) 一种无b柱车门结构
US4344366A (en) Railway car door driver
JPH0737962Y2 (ja) 車両用テ−ルゲ−トカバ−構造
KR200424537Y1 (ko) 픽업형 자동차의 적재함 커버
US3841661A (en) Cargo transporter having door-operated cargo retainer
USRE29816E (en) Lockable hinge structure
KR20200091673A (ko) 자동차의 슬라이딩프론트도어 상부지지장치
KR200441500Y1 (ko) 윙 바디용 사이드 레일
KR100452966B1 (ko) 적재함 게이트의 연결구조
JPH056174Y2 (zh)
JPH0620654Y2 (ja) 自動車用ドア
JPH0736825Y2 (ja) スライドドアの取付け構造
JPH0724274Y2 (ja) 自動車のサンルーフ構造
JP3125908U (ja) 貨物自動車における荷箱後部扉の開扉位置保持装置
JPH0257427A (ja) バックドアロック用ストライカ取付け部の車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9

Termination date: 202012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