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2161A - 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42161A
CN101442161A CNA200810188777XA CN200810188777A CN101442161A CN 101442161 A CN101442161 A CN 101442161A CN A200810188777X A CNA200810188777X A CN A200810188777XA CN 200810188777 A CN200810188777 A CN 200810188777A CN 101442161 A CN101442161 A CN 1014421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ircuit board
printed circuit
flexible printed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8877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42161B (zh
Inventor
铃木雅幸
子安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DDK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421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21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421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21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与柔性印刷电路板一起使用的连接器装置,其包括连接器。柔性印刷电路板在其前后表面上具有接地图案、信号图案和倒相信号图案,它们被布置成使得信号图案和倒相信号图案位于两个接地图案之间,并且柔性印刷电路板还具有位于前后表面之间的接地层以及位于预定位置处并到达接地层的露出部分。该连接器具有两种类型的触头、即第一和第二触头。第一和第二触头被布置在外壳的同一个插入孔内,从而使得它们的接触部分互相面对。当枢转构件枢转运动时,第一和第二触头与柔性印刷电路板上的相应接地、信号和倒相信号图案接触,并且位于预定位置处的所述构件进入露出部分,以接触接地层,从而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和信号的高速传输。

Description

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气和电子器件,如移动或蜂窝电话、笔记本个人计算机、数码相机等的连接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装置,其具有这样的结构,即能够通过在柔性印刷电路板被插入连接器中之后通过枢转构件的枢转运动使各个触头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接触部分接触并同时使构件与布置在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前后表面之间的接地层接触来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导体的高密度),并同时实现信号的高速传输。
背景技术
连接器通常至少包括多个触头、用于布置并保持触头的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上的枢转构件,该枢转构件用于借助于其枢转运动使触头弹性变形从而与连接物体接触。每个触头具有接触部分,其适于接触连接物体和将与基底相连的连接部分。外壳具有用于容纳触头的所需数量的插入孔和连接物体(柔性印刷电路板、柔性扁平电缆等)插入其中的安装开口。枢转构件设有用于使触头弹性变形的推动部分。
公开了一种后部锁定型连接器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71,160(专利文献1)、公开了两个触头插入外壳的同一个插入孔中的特征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206,987(专利文献2)、以及公开了使用具有与后部锁定型触头相同的结构的锁定构件的连接器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221,067(专利文献3)和No.2006-147,271(专利文献4)结合于此,这些申请均由本申请的申请人提出。而且,作为专利文献2的发明的改进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184,097(专利文献5)也结合于此。
专利文献1
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71,160的摘要,该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在不减小相应构件的强度且不降低规格或用户要求的情况下借助于滑动件16可靠地将柔性印刷电路板40或柔性扁平电缆推向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并获得优良的操作性、较窄的导体节距(pitches)和减小的总高度。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触头14和滑动件16,其中每个所述触头14具有接触部分22、连接部分24、弹性部分34、位于接触部分22和连接部分24之间的支点部分32、以及在面对连接部分24的位置处从弹性部分34延伸的压力接收部分20,并且接触部分22、弹性部分34、支点部分32和连接部分24被布置成曲柄的形式,所述滑动件16包括在纵向上连续布置的推动部分36,滑动件16可枢转地安装在外壳12上,以使得推动部分36可以在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和压力接收部分20之间枢转运动。
顺便提及,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71,160的权利要求1描述了一种可分离地装配有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的连接器,其包括所需数量的触头、保持和固定触头并具有用于插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的安装开口的外壳、以及用于推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到所述触头的滑动件,每个触头具有适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的接触部分,并且每个触头包括位于接触部分和连接部分之间的弹性部分和支点部分、以及从所述弹性部分延伸并位于面对所述连接部分的位置处的压力接收部分,所述接触部分、所述弹性部分、所述支点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大致以曲柄的形式布置,并且所述滑动件设有在其纵向上连续布置的推动部分,所述滑动件被安装在所述外壳上,以使得所述推动部分可在所述触头的连接部分和压力接收部分之间枢转运动。权利要求2描述了一种可分离地装配有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的连接器,其包括所需数量的触头、保持和固定触头并具有用于插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的安装开口的外壳、以及用于推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到所述触头的滑动件,每个触头具有适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的接触部分,其中两种触头交错布置,一种触头中的每一个包括位于接触部分和连接部分之间的弹性部分和支点部分、以及从所述弹性部分延伸并位于面对所述连接部分的位置处的压力接收部分,并且所述接触部分、所述弹性部分、所述支点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大致以曲柄的形式布置,而另一种触头中的每一个包括位于接触部分和连接部分之间的弹性部分和支点部分、以及沿与接触部分相反的方向从所述弹性部分延伸的压力接收部分,并且所述接触部分、所述弹性部分、所述支点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大致以U形的形式布置,并且其中所述滑动件设有在其纵向上连续地布置的推动部分,所述滑动件被安装在所述外壳上,以使得所述推动部分可在一种触头的连接部分和压力接收部分之间以及另一种触头的压力接收部分和所述外壳之间枢转运动。权利要求3描述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当所述滑动件的推动部分在所述一种触头的连接部分和压力接收部分之间枢转运动时,所述压力接收部分被推动部分抬升,以使得所述弹性部分关于所述支点部分向所述接触部分倾斜,以推动所述接触部分抵靠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权利要求4描述了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一种或另一种触头的压力接收部分中的每一个在端部设有延伸部分,以使得所述滑动件的推动部分被防止向所述一种触头的连接部分运动。权利要求5描述了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滑动件的推动部分呈细长的形状。权利要求6描述了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滑动件形成有所需数量的彼此独立的锚固孔,它们适于分别接合所述触头的延伸部分。权利要求7描述了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推动部分的细长形状是椭圆形的。权利要求8描述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一种触头的每一个在从支点部分延伸的位置处设有另外的接触部分,并适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权利要求9描述了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另一种触头的每一个在与连接部分相反的方向上设有从所述支点延伸的延伸部分,并且所述滑动件安装在所述外壳上,以使得所述滑动件的推动部分可在延伸部分和压力接收部分之间枢转运动。权利要求10描述了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另一种触头的每一个在支点部分和连接部分之间还设有接触部分,所述接触部分适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
专利文献2
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206,987的摘要,该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提供窄的节距,并能够与两个表面上都具有接触部分的柔性印刷电路板一起使用。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所需数量的触头、以及用于保持和固定触头且具有用于插入柔性印刷电路板22的安装开口24的外壳12,每个触头具有适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22的接触部分52,其中当柔性印刷电路板22在前后表面上都具有接触部分52时,两种触头14和16被使用,以使得一种触头14从安装开口24的相反侧插入外壳,以允许它们的接触部分30接触电路板22的前表面上的接触部分52,并且另一种触头16从安装开口24所处侧插入外壳12,以允许它们的接触部分20接触电路板22的后表面上的接触部分52。
顺便提及,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206,987的权利要求1描述了一种可分离地装配有柔性印刷电路板(FPC)的连接器,其包括所需数量的触头、保持和固定所述触头并具有用于插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安装开口的外壳,每个触头具有适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接触部分,其中当柔性印刷电路板在前表后表面上都具有接触部分时,两种触头被使用,以使得一种触头从安装开口的相反侧插入外壳,以允许它们的接触部分接触电路板的前表面上的接触部分,并且另一种触头从安装开口侧插入外壳,以允许它们的接触部分接触电路板的后表面上的接触部分。权利要求2描述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一对触头由两种类型的两个触头形成,其布置为使得它们的接触部分互相面对,从而由各对中相对的接触部分包围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权利要求3描述了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一对触头的接触部分关于纵向交错布置。权利要求4描述了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外壳在所述安装开口侧设有凹槽,用于引导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所述另一种触头被布置为使得它们的接触部分不从所述外壳的凹槽延伸。权利要求5描述了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为了形成当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被插入外壳时不需要作用力的零插入力(ZIF)结构,使用了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外壳之后被推动抵靠触头的滑动件。权利要求6描述了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一种触头中每一个包括位于接触部分和连接部分之间的弹性部分和支点部分、以及在面对所述连接部分的位置处从所述弹性部分延伸的压力接收部分,并且所述接触部分、所述弹性部分、所述支点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大致以曲柄的形式布置,并且所述另一种触头中的每一个包括接触部分和连接部分,并被布置为使得它们的连接部分位于所述外壳的凹槽中,并且其中所述滑动件在其纵向上设有连续地布置的推动部分,所述滑动件安装在所述外壳上,以允许所述推动部分可在所述一种触头的连接部分和压力接收部分之间枢转运动。
专利文献3
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221,067的摘要,该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10,其在即使使用较少的导体的情况下也不会有任何损坏或失效连接,从而确保柔性印刷电路板22所需的保持力。公开了一种可分离地装配有柔性印刷电路板22的连接器10,其包括所需数量的触头14以及保持并固定触头14且具有柔性印刷电路板22被插入其中的安装开口24的外壳12,每个触头14具有适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22的接触部分30,其中电路板22设有锚固部分54,并且每一个具有适于与电路板的所述锚固部分54相接合的接合部分56的多个锁定构件20安装在外壳12中,以使得锁定构件20的接合部分56与电路板22的锚固部分54接合,从而防止电路板22从外壳12中移除,并且其中槽沟57被设置在对应于所述接合部分56的位置处,以确保更可靠的锁定。
顺便提及,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221,067的权利要求1描述了一种可分离地装配有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器,其包括所需数量的触头、保持和固定所述触头并具有用于插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安装开口的外壳,每个触头具有适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接触部分,其中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设有锚固部分,并且每一个具有适于与所述电路板的锚固部分相接合的接合部分的多个锁定构件安装在所述外壳中,以使得所述锁定构件的接合部分与所述电路板的锚固部分接合,从而防止电路板从外壳中移除。权利要求2描述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槽沟设置在面对所述接合部分的位置处。权利要求3描述了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锁定构件中的每一个设有连接部分,用于连接电路板,以使得连接部分用来将锁定构件固定到电路板上。权利要求4描述了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为了形成当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所述外壳的安装开口时不需要作用力的零插入力(ZIF)结构,使用了滑动件,其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外壳之后,推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抵靠所述触头,并且当电路板被所述滑动件推动以抵靠所述触头时,所述锁定构件的接合部分被致使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锚固部分接合。权利要求5描述了如权利要求2、3和4中任何一个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槽沟被设置,以使得当所述锁定构件的接合部分接合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锚固部分时,所述接合部分的平坦部分接合所述锚固部分。权利要求6描述了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外壳在所述安装开口侧设有用于引导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凹槽,并且所述触头在所述外壳中布置为使所述触头的连接部分不从所述外壳的凹槽中伸出。权利要求7描述了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两种触头交错布置,以使得一种触头的连接部分布置在所述外壳的安装开口的相反侧,并且另一种触头的连接部分与所述锁定部分的连接部分布置为使其不从所述外壳的凹槽延伸。权利要求8描述了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中一种触头中的每一个包括位于接触部分和连接部分之间的弹性部分和支点部分以及在面对所述连接部分的位置处从所述弹性部分延伸的延伸部分,并且所述接触部分、所述弹性部分、所述支点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大致以曲柄的形式布置,其中另一种触头中的每一个包括位于接触部分和连接部分之间的弹性部分和支点部分、在与接触部分相反的方向上从所述弹性部分延伸的压力接收部分、以及从所述支点部分延伸以面对压力接收部分的延伸部分,所述接触部分、所述弹性部分、所述支点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大致以U形的形式布置,并且另一种触头被布置为使得所述连接部分处于所述外壳的凹槽中,并且其中所述滑动件设有在其纵向上连续地布置的推动部分,并且所述滑动件安装在所述外壳上,以使得所述推动部分可在一种触头的连接部分和压力接收部分之间以及另一种触头的压力接收部分和延伸部分之间枢转运动。权利要求9描述了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锁定构件在结构上与另一种触头相同。
专利文献4
根据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6-147,271的摘要,该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即使在连接器具有较少数量的导体的情况下也不会导致损坏或失效连接,从而确保柔性印刷电路板稳定的保持力,并且能够获得连接器的进一步减小的总高度。公开了一种为实现该目的的连接器,其中柔性印刷电路板80设有锚固部分82,并且锁定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片20、在一端具有与基底相连的连接部分30的第二部件22、以及用于联接第一片20和第二片22的另一端的联接支点部分32,其中所述第一片20在一端具有适于接合锚固部分82的接合部分24,在另一端具有被枢转构件推动的压力接收部分26,以及从压力接收部分26的尖端向内延伸的伸出部分34,并且其中锁定构件安装在外壳12中,以使得当枢转构件16枢转运动而导致锁定构件18的接合部分24与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锚固部分82相接合时,在面对接合部分24的位置处没有第二片22,并且外壳12在对应于锁定构件18的位置处设有槽口42。
顺便提及,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6-147,271的权利要求1描述了一种可分离地装配有柔性印刷电路板(FPC)的连接器,其包括多个触头、保持和固定所述触头并具有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于其中的安装开口的外壳、适于接合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锁定构件、以及用于使所述触头和所述锁定构件弹性变形的枢转构件,每个触头具有适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接触部分,其中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设有锚固部分,并且所述锁定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片、在一端或另一端具有与基底相连的连接部分的第二片、以及用于联接所述第一片和第二片的另一端或一端的联接支点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片在一端具有适于接合所述锚固部分的接合部分、在另一端具有被所述枢转构件推动的压力接收部分,以及从所述压力接收部分的尖端向内延伸的伸出部分,并且其中所述锁定构件安装在所述外壳中,并且所述外壳在对应于所述锁定构件的所述外壳的上表面侧的位置处设有槽口。权利要求2描述了一种可分离地装配有柔性印刷电路板(FPC)的连接器,其包括多个触头、保持和固定所述触头并具有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于其中的安装开口的外壳、适于接合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锁定构件、以及用于使所述触头和所述锁定构件弹性变形的枢转构件,每个触头具有适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接触部分的,其中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设有锚固部分,并且所述锁定构件中每一个包括第一片、在一端具有与基底相连的连接部分的第二片、以及联接所述第一片和所述第二片的另一端的联接支点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片在一端具有适于接合所述锚固部分的接合部分,在另一端具有被所述枢转构件推动的压力接收部分,以及从所述压力接收部分的尖端向内延伸的伸出部分,并且其中所述锁定构件安装在所述外壳中,当所述枢转构件枢转运动而导致锁定构件的接合部分接合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锚固部分时,在面对所述接合部分的位置处没有所述第二片。权利要求3描述了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片的高度为0.08至0.12mm。权利要求4描述了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片中的每一个设有在一个方向上从所述连接支点部分延伸以面对所述接合部分的延伸部分,所述延伸部分比所述第一片的接合部分短,以使得当所述枢转构件枢转运动而导致所述锁定构件的接合部分接合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锚固部分时,所述延伸部分不会到达面对所述接合部分的位置处。权利要求5描述了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锁定构件中的每一个设有位于所述第二片的延伸部分的尖端和所述连接支点部分之间的固定部分。权利要求6描述了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触头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片、在一端具有与基底相连的连接部分且在另一端具有从支点部分延伸的延伸部分的第二片,以及用于联接所述第一片和所述第二片的支点部分的联接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片在一端具有适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接触部分、在另一端具有被所述枢转构件推动的压力接收部分,以及从所述压力接收部分的尖端向内延伸的伸出部分,所述接触部分、所述连接部分、所述支点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大致以U形的形式布置,并且,其中所述枢转构件包括用于使其枢转运动的致动构件、在纵向上连续布置的推动部分、以及用于容纳所述触头和所述锁定构件的压力接收部分的锚固孔,并且所述枢转构件安装在所述外壳上,以使得所述推动部分可在所述触头的压力接收部分和延伸部分之间以及所述锁定构件的压力接收部分和连接部分之间枢转运动。
专利文献5
根据日本专利申请No.2007-184,097的摘要,该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具有当枢转构件枢转运动时防止触头翘曲或变形的结构,并实现稳定的电力连接、连接器的减小的总高度和导体的高密度。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第一和第二触头,其中一个第一触头14和一个第二触头15插入外壳12的同一个插入孔38中,以使得第一和第二触头的接触部分22互相面对,第一触头14中的每一个包括位于一端的接触部分22和位于另一端的连接部分24,而第二触头15中的每一个包括在一端具有接触部分22以及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接收部分20的第一片19、在外端具有连接部分24的第二片21,以及用于联接第一片19和第二片21的其余端的弹性联接部分31,并且所公开的连接器还包括枢转构件16,所述枢转构件具有致动部分37、推动部分36,以及锚固孔30,所述推动部分36在第二触头15的压力接收部分20和连接部分24之间枢转运动,在其枢转运动期间,推动部分36的旋转轴50随着它们的枢转运动而运动,以实现它们紧凑(小范围)的旋转,此外第二触头15中的每一个在第二片21上靠近弹性联接部分31的位置处设有固定部分42。
顺便提及,日本专利申请No.2007-184,097的权利要求1描述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所需数量的触头、具有用于布置和容纳插入于其中的所述触头的插入孔且具有所述连接物体插入于其中的安装开口的外壳、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壳上所述安装开口的相反侧且导致所述触头弹性变形以推动所述触头抵靠所述连接物体的枢转构件,每个触头具有适于接触连接物体的接触部分以及与基底相连的连接部分,其中所述触头由两种类型的触头、即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组成,并且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布置在所述外壳的同一个插入孔中,以使得第一和第二触头的接触部分互相面对,其中所述第一触头中的每一个包括位于一端的接触部分和位于另一端的连接部分,而所述第二触头中的每一个包括在一端具有接触部分且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接收部分的第一片、在外端具有连接部分的第二片、以及用于联接所述第一片和所述第二片的其余端的弹性联接部分,其中所述枢转构件包括用于使所述枢转构件枢转运动的致动部分、在枢转构件的纵向上连续设置的推动部分、以及用于将所述压力接收部分分别容纳于其中的彼此独立的锚固孔,并且所述推动部分可在所述触头的所述压力接收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之间枢转运动,在其枢转运动期间,所述推动部分的旋转轴随着它们的枢转运动而运动,以实现它们的组合旋转,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触头中的每一个在所述第二片上设有邻近所述弹性联接部分的固定部分,从而当所述枢转构件枢转运动时,防止所述第二触头翘曲。权利要求2描述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物体在它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锚固部分,并且每一个具有适于接合所述锚固部分的接合部分的多个锁定构件安装在所述外壳中,所述锁定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在一端具有接合部分且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接收部分的第一片、在外端具有连接部分的第二片、以及用于联接所述第一片和所述第二片的其余端的弹性联接部分,其中所述锁定构件中的每一个在所述第二片上还设有邻近所述弹性联接部分的固定部分。权利要求3描述了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连接物体未插入所述外壳的所述安装开口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触头的接触部分位于所述插入孔内而并不延伸超出所述安装开口的上表面进入所述安装开口,并且所述第一触头的接触部分延伸超出所述安装开口的下表面进入所述安装开口,以使得所述第一触头的接触部分的尖端和所述安装开口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连接物体的厚度,并且其中在所述连接物体已经插入所述外壳的所述安装开口中且所述枢转构件已经进行了枢转运动的状态下,所述连接物体保持与所述第一触头的接触部分接触,而使所述连接物体即使在意外地受到外力作用时也不会向上抬升超出所述外壳的安装开口的上表面。
近年来,随着电气和电子器件的小型化,对于更轻和更紧凑的连接器(连接器的小型化)已经有了更高的需求。更具体地说,对于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更轻和更紧凑的连接器装置(连接器装置的小型化)以及对于连接器装置的进一步小型化(导体的高密度)和由串扰等的减少而产生的信号的高速传输已经有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导体的高密度)和实现信号的高速传输之间存在冲突。信号的高速传输的实现涉及特征阻抗的匹配以及串扰和时滞(skew)的减小。小型化(高密度)的实现涉及使用窄的节距。然而,特征阻抗的匹配和串扰的减小使得难以实现窄的节距(小于0.4mm)。为了实现小于0.3mm的窄节距,预想交错布置触头。然而,触头的这种交错布置使得无法减小时滞。
使用在专利文献1、3和4中公开的连接器结构虽然可以实现更轻或更紧凑的连接器,但是由于导体的高密度和信号的高速传输可能带来串扰的减少等问题,使得它将难以实现。另一方面,使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连接器虽然可以实现更轻或更紧凑和高密度的连接器,但是由于串扰等的减少的问题,它将无法实现信号的高速传输。
如专利文献5中所述的那样,如果柔性印刷电路板在它的前后表面上设有接触部分,则可以在两个表面中的每一个上获得0.4mm的节距,且无需交错布置触头的情况下,获得0.2mm的信号节距。然而,由于两个表面上特征阻抗的匹配以及串扰的减少的问题,因此不能实现信号的高速传输。即使设置中间接地层,也有可能发生由通孔连接而引起的接地传导(groundpass)的增加。
另外,使用如在专利文献1至4中公开的后部锁定型连接器(枢转构件在安装开口的相反侧枢转运动以导致触头被推向连接物体),在例如为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的连接物体插入外壳的安装开口中后,当枢转构件的推动部分在触头的连接部分和压力接收部分之间枢转运动时,压力接收部分被推动部分抬升(向上推动),导致触头的弹性部分围绕支点部分朝向接触部分倾斜,以使得接触部分被推向例如为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的连接物体,从而实现触头的接触部分和连接物体之间的接触。然而,使用专利文献1至4中公开的这种结构,当触头的压力接收部分被枢转构件的推动部分推动时,压力接收部分向上运动(朝向图14A中所示的上方),以导致触头的接触部分被推向如上所述的例如为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的连接物体。此时,使用专利文献1至4中公开的结构,随着支点部分被来自例如为柔性印刷电路板或柔性扁平电缆的连接物体的反作用力抬升,接触部分相对于触头的固定部分抬升(朝向图14A中所示的上方),并且弹性部分也被反作用力抬升。这样,上述预期功能将受到妨碍,导致触头和连接物体之间的不稳定连接。该问题仍需解决。
利用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使用上下布置的两种类型的触头并通过推动上面位置处的触头的接触部分以夹持连接物体的连接器,如果位于上部的触头被抬升,则推动接触部分抵靠连接物体的力变小,使得难以夹持连接物体,导致触头和连接物体之间的更加不稳定的连接。
即使利用与专利文献3和4中公开的触头结构类似的锁定构件,也可能导致适于接合连接物体的接合部分被抬升,从而用于连接物体的保持力将降低。
图16示出了迄今使用柔性印刷电路板和连接器组合的S参数。参考示出表示信号衰减值的曲线Sdd 11至Sdd 41的图16,在1.5GHz的频率和3Gbps的传输速率下,Sdd 21的衰减值小于-3dB,而Sdd 31的值大于-40dB。同时Sdd 41的值也是-40dB,回波(逆程)损耗的Sdd 11的值在整个区域上大于-15dB。此外,在图17所示的曲线图中,还清楚地示出了在3Gbps处的眼孔图案(eye patterns)的结果。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迄今使用的装置将能够传输3Gbps的信号。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已经被完成,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装置(包括连接器,该连接器与柔性印刷电路板一起使用,该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前后表面之间设有接地层),其能够使各个触头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接触部分接触,并同时使构件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前后表面中间的接地层,从而实现连接器的小型化(高密度,即0.2mm的触头节距)并同时实现超过3Gbps的信号高速传输。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以由连接器装置1实现,该连接器装置1包括与柔性印刷电路板80一起使用的连接器10,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在其前后表面上形成所需数量的图案(patterns),并且所述连接器10包括所需数量的触头、具有用于布置并保持插入于其中的所述触头的插入孔38和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于其中的安装开口18的外壳12、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壳12上安装开口18所处侧或其相反侧以用于使所述触头弹性变形从而将它们推向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枢转构件16或者插入所述安装开口18中以用于使所述触头弹性变形从而将它们推向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插入构件,所述触头中的每一个具有适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接触部分22和与基底相连的连接部分24,其中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设有所需数量的接地图案(ground patterns)83、信号图案(signal patterns)84和相位被反转的倒相信号图案85,并设有布置于所述前后表面之间的接地层86,所述信号图案84和所述倒相信号图案85布置在所述接地图案83之间,并且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在预定位置处设有露出部分87,所述露出部分至少从其一个表面侧延伸到达所述接地层86,其中所述连接器的所述触头由两种类型的触头、即第一触头14和第二触头15组成,并且一个第一触头14和一个第二触头15布置在所述外壳12的同一个插入孔38中,以使得第一触头14和第二触头15的接触部分22彼此相对,并且其中当所述枢转构件16枢转运动或所述插入构件插入所述连接器中时,对应于各个图案83、84和85的所述第一触头14和所述第二触头15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接触,并且位于预定位置处的接地构件17或锁定和接地构件17进入所述露出部分87,从而接触所述接地层86。
连接器装置1被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一触头14中的每一个在一端包括接触部分22并在另一端包括连接部分24,并使得所述第二触头15中的每一个包括在一端具有接触部分22且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接收部分20的第一片(第一段)19、在一端具有连接部分24的第二片21(第二段)、用于联接所述第一片19和所述第二片21的其余端的弹性联接部分31(由支点部分32和弹性部分34组成)、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触头15固定到所述外壳12上的固定部分42,并且所述枢转构件16包括用于使所述枢转构件枢转运动的致动部分37、在枢转构件的纵向上连续地设置的推动部分36、以及用于分别在其中容纳所述压力接收部分20的彼此独立的锚固孔30,并且所述推动部分36可在所述触头15的所述压力接收部分20和所述连接部分24之间枢转运动。
连接器装置1被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二触头中的每一个包括在一端具有接触部分22的第一片19以及与所述第一片19平行延伸的延伸片62,从而使得所述枢转构件16的所述推动部分36可在所述第一片19和所述延伸片62之间枢转运动。
连接器装置1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插入构件被构造为插入在第二触头和所述外壳之间。
连接器装置1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接地构件17中的每一个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二触头15的结构大致相同。
连接器装置1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接地构件17中的每一个包括在一端具有接触部分22且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接收部分201的第一片191、在一端具有接触部分22且在另一端具有连接部分241的第二片211、用于联接所述第一片191和所述第二片211的弹性联接部分311(由支点部分321和弹性部分341组成)、以及用于将所述构件固定到所述外壳12上的固定部分421。
连接器装置1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接地构件17中的每一个由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组成,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触头14和所述第二触头15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从而使得第一和第二构件中的任一个或两个均与所述接地层86接触。
连接器装置1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接地构件17中的每一个包括在一端具有接触部分22且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接收部分201的第一片191、在一端具有连接部分241的第二片211、用于联接所述第一片191和所述第二片211的其余端的弹性联接部分311(由支点部分321和弹性部分341组成)、以及用于将所述构件固定到所述外壳12上的固定部分421。
连接器装置1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接地构件17形成为覆盖所述外壳12的护罩172,所述护罩172在预定位置处设有伸出片60,其进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所述露出部分87中,并与所述接地层86接触。
连接器装置1被构造为使得当所述枢转构件16的所述推动部分36在所述触头15和所述接地构件17的所述压力接收部分20和连接部分24之间或在所述压力接收部分20和所述外壳12之间枢转运动时,所述推动部分36的旋转轴50逐渐移动,以使得推动部分36实现它们的紧凑旋转,并使得所述第二触头15和所述接地构件17的固定部分42中的每一个邻近所述弹性联接部分31(由支点部分32和弹性部分34组成)设置在所述第二片21上,从而防止所述第二触头15和所述接地构件17在所述枢转构件16枢转运动时发生翘曲。
连接器装置1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在其宽度方向的两侧都设有锚固部分82,并且锁定构件171安装在所述外壳12中,每个锁定构件171具有适于与所述锚固部分82相接合的接合部分56,所述锁定构件171中的每一个包括在一端具有接合部分56且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接收部分20的第一片191、在一端具有连接部分241的第二片211、以及用于联接所述第一片191和所述第二片211的其余端的弹性联接部分311(由支点部分321和弹性部分341组成)。
连接器装置1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在其宽度方向的两侧都设有用作所述露出部分87的锚固部分82,并且所述锁定构件171用作所述接地构件17,并使得所述锁定构件171的接合部分56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锚固部分82相接合,以使得所述锁定构件171与所述接地层86接触。
连接器装置1被构造为使得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未插入所述连接器10中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触头15的接触部分22位于所述插入孔38内,而不延伸超出所述安装开口18的上表面57进入所述安装开口18,并且所述第一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延伸超出所述安装开口的下表面进入所述安装开口18,以使得所述第一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的尖端和所述安装开口18的上表面57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厚度,并且所述连接器装置还被构造为使得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已经被插入所述安装开口18中且所述枢转构件16已经枢转运动的状态下,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保持与所述第一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接触,即使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意外地受到外力时,也不会使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被向上抬升而超出所述外壳12的安装开口的上表面57。
如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可以带来下述功能和效果。
(1)在与其前后表面上形成所需数量的图案的柔性印刷电路板80紧密配合的连接器装置1中,所述连接器装置1具有连接器10,其包括每一个具有适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接触部分22和与基底相连的连接部分24的所需数量的触头、具有用于布置和保持插入于其中的所述触头的插入孔38和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于其中的安装开口18的外壳12、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壳12上安装开口18所处侧或其相反侧以用于使所述触头弹性变形从而将它们推向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枢转构件16、或者插入所述安装开口18中以用于使所述触头弹性变形从而将它们推向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插入构件,根据本发明,连接器装置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设有所需数量的接地图案83、信号图案84和相位被反转的倒相信号图案85,并设有位于所述前后表面之间的接地层86,所述信号图案84和所述倒相信号图案85布置在所述接地图案83之间,并且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在预定位置处设有露出部分87,其至少从它的一个表面侧延伸到所述接地层86,连接器装置还被构造为使得所述连接器的所述触头由两种类型的触头、即第一触头14和第二触头15组成,并且一个第一触头14和一个第二触头15被布置在所述外壳12的同一个插入孔38中,以使得第一触头14和第二触头15的接触部分22彼此相对,并使得当所述枢转构件16枢转运动或所述插入构件被插入所述连接器中时,对应于各个图案83、84和85的所述第一触头14和所述第二触头15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接触,并且位于预定位置处的接地构件17进入所述露出部分87中,以接触所述接地层86。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不仅实现了连接器的小型化,还实现了约为0.2mm(0.2mm量级)节距的高密度。根据本发明,通过特性阻抗的简单匹配以及串扰和时滞的减小,信号的高速传输可得以实现,并且同时接地传导的降低可得以实现,以提供小型化(较窄的节距)、高频、高速和高密度的连接器。预定位置在此指“在安装有接地构件17的外壳12的尺寸范围内的位置(在连接器10所占的区域内的位置)”。
(2)连接器装置1被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一触头14中的每一个在一端包括接触部分22并在另一端包括连接部分24,并使得所述第二触头15中的每一个包括在一端具有接触部分22且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接收部分20的第一片19、在一端具有连接部分24的第二片21、用于联接所述第一片19和所述第二片21的其余端的弹性联接部分31(由支点部分32和弹性部分34组成)、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触头15固定到所述外壳12上的固定部分42,并且所述枢转构件16包括用于使所述枢转构件枢转运动的致动部分37、在枢转构件的纵向上连续地设置的推动部分36、以及用于分别在其中容纳所述压力接收部分20的彼此独立的锚固孔30,并且所述推动部分36在所述压力接收部分20和所述触头15的所述连接部分24之间枢转运动。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不仅实现了连接器的小型化,还实现了约为0.2mm节距的高密度。根据本发明,通过特性阻抗的简单匹配以及串扰和时滞的减小,信号的高速传输可得以实现,并且同时接地传导的降低可得以实现,以提供小型化的(较窄的节距)、高频、高速和高密度的连接器。
(3)连接器装置1被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二触头中的每一个包括在一端具有接触部分22的第一片19以及与所述第一片19平行地延伸的延伸片62,以使得所述枢转构件16的所述推动部分36可在所述第一片19和所述延伸片62之间枢转运动。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不仅实现了连接器的小型化,还实现了约为0.2mm节距的高密度。根据本发明,通过特性阻抗的简单匹配以及串扰和时滞的减小,信号的高速传输可得以实现,并且同时接地传导的降低可得以实现,以提供小型化的(较窄的节距)、高频、高速和高密度的连接器。
(4)连接器装置1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插入构件被构造为插入在第二触头和所述外壳之间。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不仅实现了连接器的小型化,还实现了约为0.2mm节距的高密度。根据本发明,通过特性阻抗的较易匹配以及串扰和时滞的减小,信号的高速传输可得以实现,并且同时接地传导的降低可得以实现,以提供小型化的(较窄的节距)、高频、高速和高密度的连接器。
(5)连接器装置1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接地构件17中的每一个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二触头15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不仅实现了连接器的小型化,还实现了约为0.2mm节距的高密度。根据本发明,通过特性阻抗的简单匹配以及串扰和时滞的减小,信号的高速传输可得以实现,并且同时接地传导的降低可得以实现,以提供小型化的(较窄的节距)、高频、高速和高密度的连接器。
(6)连接器装置1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接地构件17中的每一个包括在一端具有接触部分22且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接收部分201的第一片191、在一端具有接触部分22且在另一端具有连接部分241的第二片211、用于联接所述第一片191和所述第二片211的弹性联接部分311(由支点部分321和弹性部分341组成)、以及用于将所述构件固定到所述外壳12上的固定部分421。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不仅实现了连接器的小型化,还实现了约为0.2mm节距的高密度。根据本发明,通过特性阻抗的简单匹配以及串扰和时滞的减小,信号的高速传输可得以实现,并且同时接地传导的降低可得以实现,以提供小型化的(较窄的节距)、高频、高速和高密度的连接器。
(7)连接器装置1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接地构件17中的每一个由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组成,其中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触头14和所述第二触头15的结构基本相同的结构,因此第一和第二构件中的任一个或两个均与所述接地86接触。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可靠地使得接地构件17通过简单的结构与所述接地层86接触,并且不仅实现了连接器的小型化,还实现了约为0.2mm节距的高密度。根据本发明,通过特性阻抗的简单匹配以及串扰和时滞的减小,信号的高速传输可得以实现,并且同时接地传导的降低可得以实现,以提供小型化的(较窄的节距)、高频、高速和高密度的连接器。
(8)连接器装置1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接地构件17中的每一个包括在一端具有接触部分22且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接收部分201的第一片191、在一端具有连接部分241的第二片211、用于联接所述第一片191和所述第二片211的其余端的弹性联接部分311(由支点部分321和弹性部分341组成)、以及用于将所述构件固定到所述外壳12上的固定部分421。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可靠地使得接地构件17通过简单的结构与所述接地层86接触,并且不仅实现了连接器的小型化,还实现了约为0.2mm节距的高密度。根据本发明,通过特性阻抗的简单匹配以及串扰和时滞的减小,信号的高速传输可得以实现,并且同时接地传导的降低可得以实现,以提供小型化的(较窄的节距)、高频、高速和高密度的连接器。
(9)连接器装置1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接地构件17形成为覆盖所述外壳12的护罩172,所述护罩172在预定位置处设有伸出片60,其进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所述露出部分87中,并与所述接地层86接触。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可靠地使得接地构件17通过简单的结构与所述接地层86接触,并且不仅实现了连接器的小型化,还实现了约为0.2mm节距的高密度。根据本发明,通过特性阻抗的简单匹配以及串扰和时滞的减小,信号的高速传输可得以实现,并且同时接地传导的降低可得以实现,以提供小型化的(较窄的节距)、高频、高速和高密度的连接器。
(10)连接器装置1被构造为使得当所述枢转构件16的所述推动部分36在所述触头15以及所述接地构件17的所述压力接收部分20和连接部分24之间、或在所述压力接收部分20和所述外壳12之间枢转运动时,所述推动部分36的旋转轴50逐渐移动,以使得推动部分36实现其紧凑的旋转,并使得所述第二触头15和所述接地构件17的固定部分42中的每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片21上邻近所述弹性联接部分31(由支点部分32和弹性部分34组成)的位置处,从而防止所述第二触头15和所述接地构件17在所述枢转构件16枢转运动时发生翘曲。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不仅实现了连接器的小型化,还实现了约为0.2mm节距的高密度。根据本发明,通过特性阻抗的简单匹配以及串扰和时滞的减小,信号的高速传输可得以实现,并且同时接地传导的降低可得以实现,以提供小型化的(较窄的节距)、高频、高速和高密度的连接器。
(11)连接器装置1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在其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锚固部分82,并且每一个具有适于与所述锚固部分82相接合的接合部分56的多个锁定构件171安装在所述外壳12中,所述锁定构件171中的每一个包括在一端具有接合部分56且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接收部分20的第一片191、在一端具有连接部分241的第二片211、以及用于联接所述第一片191和所述第二片211的其余端的弹性联接部分311(由支点部分321和弹性部分341组成)。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不仅实现了连接器的小型化,还实现了约为0.2mm节距的高密度。根据本发明,通过特性阻抗的简单匹配以及串扰和时滞的减小,信号的高速传输可得以实现,并且同时接地传导的降低可得以实现,以提供小型化的(较窄的节距)、高频、高速和高密度的连接器。
(12)连接器装置1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在它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被用作所述露出部分87的锚固部分82,并且所述锁定构件171被用作所述接地构件17,并使得所述锁定构件171的接合部分56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锚固部分82相接合,以使所述锁定构件171与所述接地层86接触。因此,通过仅仅利用提高柔性印刷电路板的保持力的部件,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不仅实现了连接器的小型化,还实现了约为0.2mm节距的高密度。根据本发明,通过特性阻抗的简单匹配以及串扰和时滞的减小,信号的高速传输可得以实现,并且同时接地传导的降低可得以实现,以提供小型化的(较窄的节距)、高频、高速和高密度的连接器。
(13)连接器装置1被构造为使得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未插入所述连接器10中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触头15的接触部分22位于所述插入孔38内,而不延伸超出所述安装开口18的上表面57进入所述安装开口18,并且所述第一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延伸超出所述安装开口的下表面进入所述安装开口18,以使得所述第一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的尖端和所述安装开口18的上表面57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厚度,并且连接器装置1还被构造为使得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已经被插入所述安装开口18中且所述枢转构件16已经枢转运动的状态下,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保持与所述第一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接触,即使当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意外地受到外力时,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也不会被向上抬升超出所述外壳12的安装开口的上表面57。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不仅实现了连接器的小型化,还实现了约为0.2mm节距的高密度。根据本发明,通过特性阻抗的简单匹配以及串扰和时滞的减小,信号的高速传输可得以实现,并且同时接地传导的降低可得以实现,以提供小型化的(较窄的节距)、高频、高速和高密度的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1与使用其两个表面的柔性印刷电路板80一起使用,因此该连接器还被构造为对应于使用两个表面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如果只考虑一个表面,该连接器装置可能与传统的连接器装置类似,并且传输性能也与传统连接器装置的传输性能类似。然而,由于接地层86设置在柔性印刷电路板中的其前后表面之间,使得有可能防止前后表面之间的电磁干扰,以使得双重传输线路与现有技术相比可得以保证。而且,如果采用了利用两组差分传输线路(differential transmission lines)传输一个信号的传输系统,则可获得6Gbps的传输。
通过结合附图参考下面的详细说明和权利要求,可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在安装开口侧从上方看去的透视图;
图1B是图1A中所示的连接器装置在安装开口的相反侧从下方看去的透视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在安装开口的相反侧从上方看去的透视图;
图2B是图2A中所示的连接器装置在安装开口侧从下方看去的透视图;
图3A是第一触头的透视图;
图3B是第二触头的透视图;
图4是外壳的透视图;
图5是枢转构件的透视图;
图6是锁定构件的透视图;
图7A是在枢转构件打开的情况下,沿一个用于触头的插入孔截取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7B是在枢转构件打开的情况下,沿一个用于锁定构件的插入孔截取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8A是在枢转构件关闭且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的情况下,沿一个用于触头的插入孔截取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8B是在枢转构件关闭且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的情况下,沿一个用于锁定构件的插入孔截取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9A至9E是用于说明在枢转构件进行枢转运动时推动部分和旋转轴的运动的说明性视图;
图10A是使用在结构上与第二触头基本相同的构件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0B是使用另一构件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0C是使用第一和第二构件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0D是使用不同构件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1A是用作所述构件的护罩的透视图;
图11B是图11A中所示的护罩的局部剖视图;
图11C是用作所述构件的另一护罩的透视图;
图11D是图11C中所示的护罩的局部剖视图;
图12A是在枢转构件关闭且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的情况下,沿一个用于触头的插入孔截取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2B是在枢转构件关闭且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的情况下,沿一个用于所述构件的插入孔截取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3A是用在前锁定型连接器(枢转构件在安装开口侧枢转运动)中的第二触头的透视图;
图13B是在滑动件插入的情况下的滑动件型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4A是在枢转构件打开的情况下,沿一个用于触头的插入孔截取的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4B是在枢转构件打开的情况下,沿一个用于锁定构件的插入孔截取的现有技术中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5是说明保持力如何通过设置根据本发明的保护壁而增加的图表;
图16是说明迄今使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和连接器组合的S参数的曲线图;以及
图17是迄今使用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和连接器组合的眼孔图案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重要方面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80设有所需数量的接地图案83、信号图案84和其相位被反转的倒相信号图案85,并设有位于前后表面之间的接地层86,信号图案84和倒相信号图案85布置在接地图案83之间,并且柔性印刷电路板80在预定位置处设有到达所述接地层86的露出部分87(凹入部分871),连接器10的触头由两种类型的触头、即第一触头14和第二触头15组成,并且一个第一触头14和一个第二触头15被布置在同一个插入孔38中,以使得第一触头14和第二触头15的接触部分22彼此相对,以使用这些触头作为上部和下部接触结构。连接器10还包括安装在外壳12上的所述安装开口18所处侧或其相反侧的枢转构件16,其用于使所述触头弹性变形,以将它们推向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或者所述连接器10还包括插入所述安装开口18中的插入构件,其用于使触头弹性变形,以将它们推向柔性印刷电路板,并且当枢转构件16枢转运动或插入构件被插入连接器中时,对应于各个图案83、84和85的第一触头14和第二触头15与柔性印刷电路板接触,并且位于预定位置处的接地构件17(锁定构件171)进入凹槽87,以接触接地层86。
换句话说,通过使分别插入在同一个插入孔38中的两种类型的触头(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5)分别与布置在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前后表面上的图案(信号图案84和倒相信号图案85布置在两个接地图案83之间)接触,连接器装置的约为0.2mm的触头节距的高密度可得以实现。而且,通过轻易地进行特性阻抗的匹配、串扰和时滞的减小,以及此外连接器装置同时进行的小型化(较窄的节距),信号的高速传输和接地传导的降低可得以实现,并且通过将信号图案84和倒相信号图案85布置在两个接地图案83之间、通过在位于预定位置处设有到达接地层86的露出部分87(凹入部分871)的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前后表面之间设置接地层86,且通过使接地构件17(171)接触接地层86,高频、高速且高密度的连接器装置可得以提供。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1的一个实施例将参考图1A至9E进行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发明包括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器的连接器装置在安装开口侧从上面看去的透视图,图1B是图1A中所示的连接器和柔性印刷电路板在安装开口的相反侧从下面看去的透视图。图2A是根据本发明包括连接器和柔性印刷电路板的连接器装置在安装开口的相反侧从上面看去的透视图,图2B是图2A中所示的连接器和柔性印刷电路板在安装开口侧从下面看去的透视图。图3A是第一触头的透视图,图3B是第二触头的透视图。图4是外壳的透视图,图5是枢转构件的透视图且图6是锁定构件的透视图。图7A是在枢转构件打开的情况下,沿一个用于触头的插入孔截取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7B是在枢转构件打开的情况下,沿一个用于锁定构件的插入孔截取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8A是在枢转构件关闭且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的情况下,沿一个用于触头的插入孔截取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8B是在枢转构件关闭且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的情况下,沿一个用于锁定构件的插入孔截取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9A至9E是用于说明在枢转构件枢转运动时的推动部分和旋转轴的运动的说明性视图。
根据本发明的与柔性印刷电路板80一起使用的连接器装置1包括连接器10,所述连接器主要具有外壳12、第一触头14、第二触头15、枢转构件16和接地构件17(171)。
首先,将说明柔性印刷电路板80。柔性印刷电路板80至少包括适于与两种类型的触头14和15的接触部分22接触的图案、由图案与电路相连接的导体88、布置在前后表面之间的接地层86、在预定位置处延伸至接地层86的凹入部分87。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柔性印刷电路板80图案以这样的方式布置在前后表面上,以使得信号图案84和倒相信号图案85被布置在接地图案83之间。而且,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设有适于分别接合锁定构件171的锚固(固定)部分82,例如所述凹入部分。使用如此构造的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即使在振动的情况下也可以保持稳定的连接状态,还能够保持灵活性。
所述锚固部分82的形状可以是能够使其接合锁定构件171的接合部分56且使接合部分56与所述接地层86接触的任何一种形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锚固部分82是U形槽口。根据具体要求它们可以是通孔或盲孔。
所述凹入部分87的位置可以是任意的,只要凹入部分87处于所述外壳12的范围内(在连接器10所占区域内),所述外壳设有与第二触头15具有相同结构的锁定构件171或接地构件17,并且所述凹入部分87不接触触头14和15,也不干涉枢转构件16的枢转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10的部件将参考附图被说明。首先,将说明触头。两种类型的触头、即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5都由金属制成,并借助于公知技术的压力加工成形。形成两种类型的所述触头的优选金属包括符合关于弹性、导电性等要求的黄铜、铍铜合金、磷青铜等。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两种类型的两个触头(第一触头14和第二触头15)以这样的方式插入外壳12的同一个插入孔38中,以使得第一触头14从安装开口18所处侧插入插入孔而第二触头15从安装开口18的相反侧插入插入孔,以形成上部和下部接触结构。
所述第一触头14为大致i形,并在一端包括接触部分22而在另一端包括连接部分24。接触部分22是便于与柔性印刷电路板80接触的突出形状。虽然如图3A所示连接部分24为表面安装型(SMT),但它也可以为双列直插封装(dip)型。第一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被布置为与第二触头15的接触部分22相对(面对)。
第二触头15至少包括在一端具有接触部分22且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接收部分20的第一片19、在其外端具有连接部分24的第二片21、以及用于联接或连接所述第一片19和所述第二片21的其余端的弹性联接部分31(由支点部分32和弹性部分34组成)。在所示实施例中,弹性联接部分31包括支点部分32和弹性部分34。换句话说,如图3B所示,第二触头15为大致反转h形,并包括在一端具有适于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接触部分22且在另一端具有被枢转构件16推动的压力接收部分20以及从压力接收部分20的尖端(末端)向内延伸的伸出部分26的第一片19、在一端具有支点部分32且在另一端具有与基底相连的连接部分24的第二片21、用于联接或连接所述第一片19的大致中心和所述第二片21的支点部分32的弹性部分34(弹性联接部分31由所述支点部分32和所述弹性部分34组成)、以及邻近所述第二触头15的弹性联接部分31且靠近所述第二片21的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片21上的固定部分42。所述第一片19的所述接触部分22、所述弹性部分34、所述支点部分32以及所述连接部分24被布置成大致呈曲柄的形式。
所述固定部分42邻近所述第二触头15的弹性联接部分31并靠近所述第二片21的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片21上。换句话说,固定部分42位于支点部分32的附近的下方,从而防止所述第二触头15的接触部分22和弹性联接部分31(包括支点部分32和弹性部分34)被向上抬升(翘曲)。如图7A所示,所述固定部分42和第二片21的主体形成大致U形,并以夹持(包围)外壳12的一部分的方式固定到外壳12上。所述固定部分42的位置和尺寸可以考虑这些功能、保持力等而适宜地被设计。
所述接触部分22呈易于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连接的突出形状。虽然如图3B所示连接部分24为表面安装型(SMT),但它也可以为双列直插封装型。
当柔性印刷电路板80被插入连接器10时,所述支点部分32、所述弹性部分34和所述压力接收部分20用于实现下面的功能。在柔性印刷电路板80已经被插入所述外壳12的安装开口18中后,当所述枢转构件16的推动部分36在所述第二触头15的连接部分24和压力接收部分20之间枢转运动时,所述压力接收部分20被推动部分36抬升,以使得所述第二触头的弹性部分34围绕所述第二触头15的支点部分32朝向所述接触部分22倾斜,从而使所述接触部分22被推动抵靠柔性印刷电路板80。所述支点部分32、所述弹性部分34,所述压力接收部分20的尺寸和形状可以被适当地设计,以实现这种功能。
而且,所述第二触头15的压力接收部分20在其尖端处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伸出部分26。当所述枢转构件16的推动部分36在所述第二触头15的压力接收部分件20和连接部分24之间枢转运动时,由于存在抵抗所述枢转构件16的枢转运动的强反作用力,所述枢转构件16的中心通常在图1A中的箭头B所示的方向上变形。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伸出部分26接合枢转构件16的锚固孔30(之后描述),枢转构件16的变形将被有效地防止。所述伸出部分26的尺寸可以是任意的,只要能够实现上述功能,并可被适当地设计到一定范围,以使得所述枢转构件16的推动部分36能够接合伸出部分26。而且,所述伸出部分26用于保持所述枢转构件的推动部分36,从而当所述枢转构件已经完全枢转运动并且所述触头14已经接触连接物体时,防止推动部分36倾斜。
优选在与所述第二触头15的所述连接部分24相反的方向(朝向安装开口18)上设置从所述支点部分32延伸的延伸部分44(未示出,但类似于图6中的441),虽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未设置该延伸部分。通过设置延伸部分44以及通过分别适当地设定所述延伸部分44、所述第一片19与所述外壳12的插入孔38之间的关系,通量的升高可以被防止。换句话说,第二触头15的第一片19有间隙地插入所述插入孔38,而所述延伸部分44紧密地插入所述插入孔38,所述插入紧密到会产生毛细现象的程度。因此,所述插入孔38与紧密地插入其中的所述延伸部分44之间的关系趋向于产生通量的毛细现象,以使得通量沿所述延伸部分44流动,而在不发生毛细现象的位置不向上朝向所述接触部分22流动。所述延伸部分44的长度可被适当地设计,以实现该功能,并且延伸部分可足够长,以具有约1.0mm(1.0mm量级)的长度。
锁定构件171将参考图6来说明。锁定构件171也由金属制成,并借助于公知技术的压力加工成形。形成锁定构件的优选金属类似于形成所述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5的金属。
所述锁定构件171至少包括在一端具有接合部分56且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接收部分201的第一片191、在其外端具有连接部分241的第二片211、以及用于联结或连接所述第一片191和所述第二片211的其余端的弹性联接部分311(由支点部分321和弹性部分341组成)。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联接部分311包括支点部分321和弹性部分341。换句话说,如图6所示,锁定构件171为大致反转h形,并包括第一片191、在一端具有支点部分321且在另一端具有与基底相连的连接部分241的第二片211、用于联结或连接所述第一片191的大致中心和所述第二片211的所述支点部分321(弹性联接部分311由所述支点部分321和所述弹性部分341组成)的弹性部分341、以及邻近弹性联接部分311并靠近所述第二片211的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片211上的固定部分421,其中所述第一片191在一端具有适于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锚固部分82接合的接合部分56,在另一端具有被所述枢转构件16推动的压力接收部分201以及从压力接收部分201的尖端向内延伸的伸出部分261。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了从所述支点部分321朝向安装开口18延伸的延伸部分441。延伸部分441从所述支点部分321朝向所述弹性部分341和所述接合部分56之间的大致中间位置延伸。所述第一片191的接合部分56、所述弹性部分341、所述支点部分321和所述连接部分241以大致为曲柄的形式布置。
所述固定部分421邻近所述锁定构件171的所述弹性联接部分311并靠近第二片211的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片211上。换句话说,固定部分421设置在所述支点部分32的下方及其附近,以防止所述第二触头15的接触部分22和弹性联接部分31(包括支点部分32和弹性部分34)被向上抬升(翘曲)。如图7B和8B所示,固定部分421和第二片211的主体一起形成U形部分,以夹持部分的外壳12,由此接地构件17(171)被固定。所述固定部分421的位置和尺寸可以考虑到这些功能、保持力等而被适当地设计。
所述锁定构件171的接合部分56适于接合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锚固部分82,并接触所述接地层86,以使该接地层接地,所以接合部分56呈突出的形状,以便于接合和接触。在如图6所示的所示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分241为表面安装型(SMT),但它也可以为双列直插封装型。所述接合部分56的位置和尺寸可以被适当地设计,以允许所述接合部分56的平坦部分接合所述锚固部分82,并在所述锁定构件171的接合部分56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锚固部分82接合的基础上接触所述接地层86,并且所述设计考虑到所述锁定构件171的强度。
与所述第二触头15的情况一样,在柔性印刷电路板80已经被插入外壳12的安装开口18中之后,当所述枢转构件16的推动部分36在所述锁定构件171的压力接收部分201和连接部分241之间枢转运动时,所述压力接收部分201被所述推动部分36抬升,以使得所述锁定构件171的弹性部分341围绕所述锁定构件171的支点部分321朝向所述接合部分56倾斜,从而使所述接合部分56接合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锚固部分82。所述支点部分321、所述弹性部分341和所述压力接收部分201的尺寸和形状可以被适当地设计,以实现这种功能。
接下来将说明枢转构件16。枢转构件16借助于公知技术的注射模塑法由电绝缘塑料形成。用于枢转构件16的材料可以考虑到尺寸稳定性、可加工性、生产成本等而适当地进行选择,并且通常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66PA或46PA)、液晶聚合物(LCP)、聚碳酸酯(PC)等及其组合。所述枢转构件16主要包括致动部分37、适于安装在外壳12中用于枢转运动的轴28、用于推动所述触头的压力接收部分20的推动部分36,以及适于接合所述触头的伸出部分26的锚固孔30。所述轴28是用于使枢转构件16枢转运动的支点,并被适宜地安装在外壳12的两个纵向端,以使枢转构件16可枢转运动。而且,枢转构件16在两个纵向端设置有适于接合外壳12的锁定部分,以防止当所述触头和所述锁定构件171的压力接收部分20和201被枢转构件的推动部分推动时枢转构件16被抬升(在图中看是向上)。锁定部分的形状和尺寸可以为任何一种,只要其能够接合外壳,并且考虑到上述功能、连接器10的尺寸和强度等被适当地设计。
所述推动部分36用于推动所述触头的压力接收部分20。推动部分36优选在横截面中呈细长的形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为椭圆形。使用这种椭圆形状,当枢转构件在图1A中所示的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枢转运动,以使其推动部分36在所述第二触头15和所述锁定构件171的压力接收部分20和201以及连接部分24和241之间枢转运动时,借助于由例如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差异而引起的推动部分36的接触高度上的变化,所述第二触头15和所述锁定构件171的压力接收部分20和201向上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触头15的接触部分22被推动抵靠柔性印刷电路板80,并且使得所述锁定构件171的接合部分56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锚固部分82接合。推动部分36的形状可以为任何一种,只要推动部分36能够在所述第二触头15和所述锁定构件171的压力接收部分20和201与连接部分24和241之间枢转运动,并且所述第二触头15和所述锁定构件171的压力接收部分20和201可以借助于接触高度上的变化而被抬升,所述变化例如由推动部分36的椭圆形横截面的长轴和短轴的差异而引起。
为了防止由于在枢转构件16枢转运动时抵抗枢转构件16的枢转运动的强反作用力使得枢转构件16的中心在图1A中的箭头“B”所示的方向上变形,枢转构件16设有适于与所述第二触头15的伸出部分26相接合的彼此独立的锚固孔30。彼此独立地设置的锚固孔30将有助于加强枢转构件16的强度,并在其枢转运动时防止枢转构件的变形。
最后,将说明外壳12。外壳12借助于公知技术的注射模塑由电绝缘塑料形成。用于外壳12的材料可以考虑到尺寸稳定性、可加工性、生产成本等而被适当地选取,并且通常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66PA或46PA)、液晶聚合物(LCP)、聚碳酸酯(PC)等及其组合。
所述外壳12形成有插入孔38,所需数量的触头通过压入配合、钩连接(切缝)、焊接等安装于其中。
外壳12在其两个纵向端都设有轴承,所述枢转构件16的轴安装于所述轴承中,以进行枢转运动。轴承的形状和尺寸可以为任何一种,只要枢转构件16的轴如下面所述枢转运动,并且可考虑到功能以及外壳12的强度和尺寸等而适当地设计。而且,外壳12在两个纵向端对应于所述枢转构件16的锁定部分的位置处都设有锚固部分。
外壳12具有顶板部分23,用于遮盖或隔离所述第二触头15的第一片19的接触部分22,并且顶板部分23至少在两端都形成有保护壁55,用于防止顶板部分23在连接物体被无意地向上受力时向上变形。术语“保护壁”表示边缘轮廓(形状)没有被倒角或斜切的壁部分。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保护壁55只设置在外壳12的安装开口18的顶板部分的两端上。然而,通过设置保护壁55,将例如为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连接物体引导进入外壳的安装开口18中的功能和作用可能会失去。
连接器10所占的面积将由外壳12的尺寸大致确定。关于外壳12的尺寸,其纵长(2到3mm)由触头的节距×触头的数量+两端的长度确定,而其宽度由第一触头14的长度+第二触头15的长度确定,并且其高度(最小0.9mm)由第二触头的高度+外壳的壁的厚度确定。触头的节距在0.5至2.54mm的范围内变化。触头的数量取决于用户的需求。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5的长度由用户的需求和机械特性确定。
作为一种将例如为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连接物体引导进入外壳的安装开口18的方法,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尖端被以这样一种方式引导入进安装开口18中,即将它放置或紧贴于图1A中所示的所述外壳12的安装开口18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一触头14的连接部分24的上表面),从而容易地将它引导进入安装开口18中。
本申请的发明人已经明确了所述保护壁55的作用。在连接器10插入有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情况下,在拉伸试验机中柔性印刷电路板80在与连接器垂直的方向上被拉动(这种情况对应于连接器在其水平位置上被使用时印刷电路板意外地向上受力的情况)。结果示出于下面的表1中,图表示出于图15中。此处使用的“保持力”旨在表示在一个时刻的力,所述时刻是当触头与柔性印刷电路板断开连接时,同时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在垂直方向被拉动。此处使用的“现有技术”的连接器是具有安装开口的连接器,所述安装开口的顶板部分各处都被倒角,而没有任何保护壁55。“改进的”连接器1是具有安装开口的连接器,所述安装开口的顶板部分只在两端处设有保护壁(两端都没有被倒角)。“改进的”连接器2是具有安装开口的连接器,所述安装开口的顶板部分各处设有保护壁55。
表1
Figure A200810188777D00361
参考表1和图15的图表,对于平均或中间值,带有18个导体的改进的连接器1(只在端部具有保护壁)和2(顶板部分各处都具有保护壁)的保持力(分离触头时的力)分别增加到8.4N和8.9N,而带有27个导体的保持力分别增加到8.9N和9.0N。因此,对于改进的连接器,保持力大约是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的保持力的两倍。如从这些结果中能够看出到的,通过在插入孔的各处或两端上设置保护壁,保持力(分离触头时的力)得以显著增加。换句话说,通过在插入孔的各处或两端上设置保护壁,当受到意外的外力时,表示触头与连接物体或柔性印刷电路板之间的接触稳定性的保持力将增加到两倍。这意味着增加了对于意外的外力的提高的稳定性。也很显然,在插入孔的所有顶板部分的仅仅两端和在其各处设置保护壁,两者之间在保持力(断开分离触头时的力)上没有大的差别。具有带有18个导体的保持力的提高百分比为220.3%,带有具有27个导体的保持力的提高百分比为197.2%。提高百分比是通过将改进的连接器的保持力除以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的保持力而获得的值。考虑到这样的事实,即在插入孔18的顶板部分23的仅仅两端和在其各处设置保护壁55,两者之间在保持力(分离触头时的力)上没有大的差别,并且考虑到防止例如为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连接物体的刮伤(损坏),因此设有保护壁55的位置的数量优选尽可能地少。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保护壁只设置在插入孔的顶板部分的两端上,然而,考虑到平衡,优选在三个位置设置保护壁,即,在中心和两端设置保护壁。为了防止例如为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连接物体的刮伤(损坏),优选地将外壳设计为使其在连接物体意外地受到外力时不接触连接物体。为此,考虑设置倒角部分、倒圆、切槽(凹入)倒角或阶梯状凹槽。倒角部分优选考虑到审美质量、材料成本等。关于将连接物体导入安装开口18,通过使用上述方法,可以充分地对其引导而不需要将安装开口的顶板部分倒角。
接下来将参考附图9A至9E说明所述枢转构件16的推动部分36的运动和枢转运动,其中通过示例的方式,推动部分36在第二触头15的压力接收部分20和连接部分24之间枢转运动。
图9A说明了连接物体或柔性印刷电路板80未插入连接器10的情况。所述推动部分36的下端54被定位在触头15的所述压力接收部分20的伸出部分26和连接部分24之间。
如图9B所示,当枢转构件16的所述致动部分37枢转运动时(在图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上),推动部分36在与外壳的安装开口18相反的方向上运动,以使得所述推动部分36的下端54被夹持在所述压力接收部分20的伸出部分26和连接部分24之间。
如图9C所示,当致动部分37进一步枢转运动时,所述推动部分36在图9B中所示的位置处围绕作为旋转轴50的推动部分36的中心枢转运动。
如图9D所示,当致动部分37进一步枢转运动时,推动部分36在图9C中所示的位置处围绕作为旋转轴50的推动部分36的中心枢转运动,以使得推动部分36几乎直立地位于所述压力接收部分20和所述连接部分24之间,并且旋转轴50朝向与伸出部分26接触的上端52运动。
如图9E所示,当致动部分37进一步枢转运动时,推动部分36在图9D中所示的位置处围绕与伸出部分26接触的上端52附近的中心枢转运动,以使得推动部分36通过这样的方式接合伸出部分26,即推动部分36被伸出部分26卡住。
换句话说,推动部分36开始运动,然后枢转运动,并且当推动部分36进一步枢转运动时,旋转轴50逐渐改变或移动,以使得推动部分36实现其紧凑和节省空间的枢转运动或旋转。
也就是说,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10中,首先,当例如为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连接物体插入外壳的安装开口18中时,因为所谓的“零插入力”类型,因此不需要施力。然后,枢转构件16的推动部分36在更靠近所述触头15的伸出部分26的位置处枢转运动(以在更靠近伸出部分26的位置处推动触头的压力接收部分20),以使得枢转构件16可以用轻微的力锁定。而且,所述触头的压力接收部分20被所述枢转构件16的推动部分36在更靠近伸出部分26的位置处向上推动,从而可以在触头和连接物体或柔性印刷电路板之间获得更大的接触力。
现在,将说明所述安装开口18的尺寸(安装开口的上表面57和下表面58之间的距离)、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厚度以及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5的接触部分22之间的关系。在柔性印刷电路板80未插入外壳的安装开口中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触头15的接触部分22处于所述插入孔38中,其没有延伸超出安装开口的上表面57而进入安装开口18。所述第一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延伸超出安装开口的下表面58而进入安装开口18,以使得所述第一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的尖端与安装开口的上表面57之间的距离变得小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厚度。换句话说,在柔性印刷电路板80已经插入外壳的安装开口中的情况下,柔性印刷电路板80始终与所述第一触头14的接触部分22接触,以构造确保最小接触力的结构。这在柔性印刷电路板80意外地受到外力的情况下同样适用。即,为了在即使柔性印刷电路板80意外地受到外力时也确保最小的接触力,需要适当地设计所述安装开口18的尺寸(安装开口的上表面57和下表面58之间的距离)、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厚度以及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5的接触部分22之间的关系。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示例的方式,锚固部分82被用作设置在柔性印刷电路板80中的凹入部分87,锁定构件171被用作适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接地层86的接地构件17。然而,所述凹入部分87和所述接地构件17(171)可以采用任何设计,只要能够满足以下事实。
首先,所述触头构件17被构造为在结构上与所述第二触头15的结构相类似。换句话说,通过使所述枢转构件16枢转运动,接地构件17与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所述接地层86产生接触。
接下来,所述凹入部分87的位置被这样确定,以使得凹入部分处于所述外壳12的尺寸范围内(在连接器10所占区域内),其中所述外壳12设有与所述第二触头15具有大致相同结构的接地构件17,并且所述凹入部分87不接触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5,也不干涉枢转构件16的枢转运动。连接器10所占区域将由外壳12的尺寸大致确定。关于外壳12的尺寸,其纵向长度(2到3mm)由触头的节距×触头的数量+两端的长度确定,其宽度由第一触头14的长度+第二触头15的长度确定,并且其高度(最小0.9mm)由第二触头的高度+外壳的壁的厚度确定。
接地构件17将参考图12B被说明。接地构件17具有与所述第二触头15的结构类似的结构。通过使所述枢转构件16枢转运动,接地构件17的接触部分22与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接地层86产生接触。所述接触部分22的尖端是平坦的,以便于接触部分22的尖端可以容易地接触接地层86,并且可以获得它们之间的稳定接触。
其它构件的结构将参考图10A至10D和图11A至11D进行说明。图10A至10D是沿各个构件所截取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分别示出了权利要求5、6、7和8中所述的构件。图11A是用作所述构件的护罩的透视图,图11B是所述护罩的伸出片附近的局部剖视图。图11C是另一护罩的透视图,图11D是图11C中所示的护罩的伸出片附近的局部剖视图。这些构件的各相应结构将在下文进行说明。
图10A中所示的构件的结构将被说明。这种结构描述于权利要求5中,其基本上与第二触头15的结构相同。
图10B中所示的构件的结构将被说明。这种结构描述于权利要求6中。图10B中所示的接地构件17包括在一端具有接触部分22且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接收部分201的第一片191、在一端具有接触部分22且在另一端具有连接部分241的第二片211、用于联接所述第一片191和所述第二片211的弹性联接部分311(由支点部分321和弹性部分341组成)、以及用于将接地构件17固定到所述外壳12上的固定部分421。
图10C中所示的构件的结构将被说明。这种结构描述于权利要求7中。作为所述接地构件17,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被使用,它们的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5的结构大致相同,以使得第一和第二构件的任一个或两个都与所述接地层产生接触。
图10D中所示的构件的结构将被说明。这种结构描述于权利要求8中。图10D中所示的接地构件17包括在一端具有接触部分22且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接收部分201的第一片191、在一端具有连接部分241的第二片211、用于联接所述第一片191和所述第二片211另一端的弹性联接部分311(由支点部分321和弹性部分341组成)、以及用于将接地构件17固定到外壳12上的固定部分421。在该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从所述第二片211的另一端延伸从而与所述压力接收部分201相对的延伸部分,以使得所述枢转构件16的推动部分36在所述延伸部分和所述压力接收部分201之间枢转运动。而且,第二片211也设有接触部分22,其面对所述第一片191的接触部分22。
用作接地构件的护罩的结构将参考图11A至11D进行说明。护罩172由金属制成,并借助于公知技术的压力加工成形。形成护罩172的优选金属包括符合关于屏蔽特性、弹性、导电性等要求的黄铜、铍铜合金、磷青铜等。
护罩172至少包括固定到所述外壳12上的固定部分以及适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露出部分87的伸出片60。
图11A至11D所示的结构描述于权利要求9中。作为接地构件17,护罩172被使用,其覆盖所述外壳12,并在给定位置处设有进入露出部分87且与所述接地层86接触的伸出片60。任何结构的伸出片60都可以使用,只要它们能够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露出部分87。
伸出片将参考附图11A和11B进行说明。护罩172被形成为带有大致U形的切口,并且被U形切口所包围的片通常被抬升以远离护罩,从而形成伸出片6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伸出片在柔性印刷电路板80插入的方向上延伸,但是它们可以在相反的方向上延伸。
图11C至11D所示的伸出片将被说明。护罩172形成为带有如所述伸出片60那样的大致L形的延伸部分。虽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伸出片60是L形的,但是它们可以为任何形状,只要能够使其接触柔性印刷电路板80的露出部分87。它们中的每一个可以形成为其下端被弯曲的竖直延伸的笔直构件。
另一种连接器将参考图13A和13B进行说明。图13A是用于前锁定型连接器(枢转构件在安装开口侧枢转运动)中的第二触头的透视图。图13B是在插入构件插入的情况下滑动件型连接器(插入构件在不使用枢转构件的情况下插入连接器中)的剖视图。
首先,使用图13A中所示的触头的前锁定型连接器(枢转构件在安装开口侧枢转运动)将在下面进行说明。连接器10的结构描述于权利要求3中,其使用图13A中所示的触头,它们与上述第二触头不同。此处使用的触头中的每一个包括在一端具有接触部分22的第一片19以及与第一片19平行地延伸以使得枢转构件16的推动部分36在第一片19和延伸片62之间枢转运动的延伸片62。理想地是,在延伸片62中设置凹槽64,以使得推动部分36在凹槽64中枢转运动,从而防止推动部分36在枢转构件16进行枢转运动时脱离与第一片19和延伸片62的接触。图13A所示的触头15仅仅用于示例,它可以是任何结构,只要当枢转构件16在安装开口18所处侧枢转运动时,接触部分22能够被推向柔性印刷电路板80,并且电路板80可以被夹持在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5的接触部分22之间。
接下来将说明图13B中所示的滑动件型连接器(插入构件被插入连接器中)。图13B中所示的连接器10的结构描述于权利要求4中。所述连接器10使用图13B中所示的触头,其不同于上述第二触头,并具有这样的结构,即插入构件161插入在第二触头15和外壳12之间。此处描述的连接器的结构仅仅是用于示例,并且其可以为任何结构,只要其能够满足以下事实,即当插入构件161从安装开口18所处侧插入连接器中时,触头22能够被推向柔性印刷电路板80,并且电路板80可以被夹持在第一和第二触头14和15的接触部分22之间。
本发明的应用实例是用于移动或蜂窝电话、笔记本个人计算机、数码相机等中的连接器,并且尤其是能够实现连接器小型化(导体的高密度),且同时能够实现信号的高速传输的连接器,这通过在柔性印刷电路板被插入连接器之后借助于枢转构件的枢转运动使得各个触头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接触部分接触以及同时使构件接触位于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前后表面之间的接地层而得以实现。
虽然已经具体地示出并参考其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前述和其它变化。

Claims (16)

1.一种与柔性印刷电路板一起使用的连接器装置,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在其前后表面上设有所需数量的接地图案、信号图案和相位被反转的倒相信号图案,并且设有布置于所述前后表面之间的接地层,所述信号图案和所述倒相信号图案布置在所述接地图案之间,并且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在预定位置处设有露出部分,所述露出部分至少从其两个表面中的一侧露出所述接地层,
其中所述连接器装置包括所需数量的触头、位于对应于所述露出部分的位置处的所需数量的接地构件、具有用于布置和保持插入于其中的所述触头和所述接地构件的插入孔且具有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于其中的安装开口的外壳、以及在安装开口侧或安装开口的相反侧安装于所述外壳上以用于使所述触头和所述接地构件弹性变形从而将它们推向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枢转构件,每个所述触头具有适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接触部分和与基底相连的连接部分,
其中所述连接器的所述触头由两种类型的触头、即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组成,并且一个第一触头和一个第二触头被布置在所述外壳的同一个插入孔中,以使得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的接触部分彼此相对,并且
其中当所述枢转构件枢转运动时,对应于各图案的所述第一触头和所述第二触头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接触,并且位于预定位置处的接地构件进入所述露出部分中,以接触所述接地层。
2.一种与柔性印刷电路板一起使用的连接器装置,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在其前后表面上设有所需数量的接地图案、信号图案和相位被反转的倒相信号图案,并且设有布置于所述前后表面之间的接地层,所述信号图案和所述倒相信号图案被布置在所述接地图案之间,并且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在预定位置处设有露出部分,所述露出部分至少从其两个表面的一侧露出所述接地层,
其中所述连接器装置包括所需数量的触头、位于对应于所述露出部分的位置处的所需数量的接地构件、具有用于布置和保持插入于其中的所述触头和所述接地构件的插入孔且具有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于其中的安装开口的外壳、以及插入所述安装开口中以用于使所述触头和所述接地构件弹性变形从而将它们推向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插入构件,每个所述触头具有适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接触部分和与基底相连的连接部分,
其中所述连接器的所述触头由两种类型的触头、即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组成,并且一个第一触头和一个第二触头被布置在所述外壳的同一个插入孔中,以使得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的接触部分彼此相对,
其中当所述插入构件插入于所述第二触头和外壳之间时,对应于各图案的所述第二触头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接触,并且位于预定位置处的接地构件进入所述露出部分中,以接触所述接地层。
3.一种连接器装置,其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在其前后表面上形成有所需数量的图案,以及
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所需数量的触头、具有用于布置和保持插入于其中的所述触头的插入孔且具有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插入于其中的安装开口的外壳、以及在安装开口侧或安装开口的相反侧安装于所述外壳上以用于使所述触头弹性变形从而将它们推向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枢转构件、或插入所述安装开口中以用于使所述触头弹性变形从而将它们推向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插入构件,每个所述触头具有适于接触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接触部分和与基底相连的连接部分,
其中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设有所需数量的接地图案、信号图案和相位被反转的倒相信号图案,并设有布置于所述前后表面之间的接地层,所述信号图案和所述倒相信号图案布置在所述接地图案之间,并且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在预定位置处设有露出部分,所述露出部分至少从其一个表面侧延伸到所述接地层,
其中所述连接器的所述触头由两种类型的触头、即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组成,并且一个第一触头和一个第二触头被布置在所述外壳的同一个插入孔中,以使得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的接触部分彼此相对,并且
其中当所述枢转构件枢转运动或所述插入构件被插入所述连接器中时,对应于各图案的所述第一触头和所述第二触头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接触,并且所述接地构件被布置在与预定位置处的所述露出部分相对应的位置处,所述接地构件进入所述露出部分中,以接触所述接地层。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头中的每一个在一端包括所述接触部分并在另一端包括所述连接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触头中的每一个包括在一端具有接触部分且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接收部分的第一片、在一端具有连接部分的第二片、用于联接所述第一片和所述第二片的其余端的弹性联接部分、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触头固定到所述外壳上的固定部分,以及
其中所述枢转构件包括用于使所述枢转构件枢转运动的致动部分、在枢转构件的纵向上连续地设置的推动部分、以及用于分别在其中容纳所述压力接收部分的彼此独立的锚固孔,并且所述推动部分可在所述第二触头的所述压力接收部分和所述连接部分之间枢转运动。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头中的每一个包括在一端具有接触部分的第一片以及与所述第一片平行地延伸的延伸片,以使得所述枢转构件的所述推动部分可在所述第一片和所述延伸片之间枢转运动。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具有节距小于0.2mm的触头。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装置能够被用于超过3Gbps的信号传输速度。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构件中的每一个以与所述第二触头的结构大致相同的方式构造。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在一端具有接触部分且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接收部分的第一片、在一端具有接触部分且在另一端具有连接部分的第二片、用于联接所述第一片和所述第二片的弹性联接部分、以及用于将所述接地构件固定到所述外壳上的固定部分。
10.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构件中的每一个由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组成,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一触头和所述第二触头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以使得第一和第二构件中的任一个或两个均与所述接地层接触。
11.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在一端具有接触部分且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接收部分的第一片、在一端具有连接部分的第二片、用于联接所述第一片和所述第二片的其余端的弹性联接部分、以及用于将所述构件固定到所述外壳上的固定部分。
12.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构件被形成为覆盖所述外壳的护罩,所述护罩在预定位置处设有伸出片,所述伸出片进入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所述露出部分中,并与所述接地层接触。
13.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枢转构件的所述推动部分在所述第二触头和所述构件的所述压力接收部分和连接部分之间或者在所述压力接收部分和所述外壳之间枢转运动时,所述推动部分的旋转轴逐渐地移动,以使得所述推动部分实现其紧凑的旋转,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触头和所述接地构件的固定部分中的每一个在所述弹性联接部分的附近设置在所述第二片上,从而防止在所述枢转构件枢转运动时所述第二触头和所述接地构件发生翘曲。
1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在其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锚固部分,并且锁定构件安装在所述外壳中,每个所述锁定构件具有适于接合所述锚固部分的接合部分,所述锁定构件中的每一个包括在一端具有接合部分且在另一端具有压力接收部分的第一片、在一端具有连接部分的第二片、以及用于联接所述第一片和所述第二片的其余端的弹性联接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在其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用作所述露出部分的锚固部分,并且
所述锁定构件被用作所述接地构件,并且
其中所述锁定构件的接合部分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锚固部分相接合,以使得所述锁定构件与所述接地层接触。
1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未插入所述连接器中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触头的接触部分位于所述插入孔内,而不延伸超出所述安装开口的上表面进入所述安装开口,并且所述第一触头的接触部分延伸超出所述安装开口的下表面进入所述安装开口,以使得所述第一触头的接触部分的尖端和所述安装开口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厚度,并且
其中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已经插入所述安装开口中且所述枢转构件已经枢转运动的状态下,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保持与所述第一触头的接触部分接触,即使在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意外地受到外力时,也不会使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被向上抬升超出所述外壳的安装开口的上表面。
CN200810188777XA 2007-09-07 2008-09-08 连接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421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2441/2007 2007-09-07
JP2007232441A JP4956339B2 (ja) 2007-09-07 2007-09-07 コネク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2161A true CN101442161A (zh) 2009-05-27
CN101442161B CN101442161B (zh) 2012-06-13

Family

ID=40432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877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42161B (zh) 2007-09-07 2008-09-08 连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766680B2 (zh)
JP (1) JP4956339B2 (zh)
CN (1) CN101442161B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8063A (zh) * 2009-06-25 2011-01-05 西门子公司 电接触器
CN101943813A (zh) * 2009-07-06 2011-01-12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显示装置
CN102195160A (zh) * 2010-02-17 2011-09-21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2195161A (zh) * 2010-02-17 2011-09-21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2255197A (zh) * 2010-04-08 2011-11-23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3199383A (zh) * 2010-02-26 2013-07-10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N103441378A (zh) * 2012-03-08 2013-12-11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3904451A (zh) * 2012-12-05 2014-07-02 E.G.O.电气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和具有这种插头连接器的装置
CN104009306A (zh) * 2013-02-22 2014-08-27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04779497A (zh) * 2014-01-15 2015-07-15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软排线、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5846191A (zh) * 2016-03-21 2016-08-10 惠州市奥罗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fpc连接器
US9585244B2 (en) 2012-11-16 2017-02-28 Fujitsu Limited Connector and flexible printed board
CN106549241A (zh) * 2015-09-18 2017-03-29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3594747A (zh) * 2021-07-29 2021-11-02 昆山金鹏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柔性线路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37711B2 (ja) * 2008-09-02 2011-12-14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20100093192A1 (en) * 2008-10-14 2010-04-15 Ke-Feng Lin Connection structure between signal transmitting boards
JPWO2010082593A1 (ja) * 2009-01-16 2012-07-05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アセンブリ
JP4995861B2 (ja) * 2009-03-31 2012-08-0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TW201112525A (en) * 2009-09-24 2011-04-01 Hannstar Display Corp Connector for mounting a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8465327B2 (en) * 2009-11-02 2013-06-18 Apple Inc. High-speed memory connector
KR20110049558A (ko) * 2009-11-05 2011-05-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JP2011108419A (ja) * 2009-11-13 2011-06-02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コネクタ
JP4949456B2 (ja) * 2009-11-19 2012-06-0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2004072A (ja) * 2010-06-21 2012-01-05 Omron Corp コネクタ
JP5207004B2 (ja) * 2011-02-22 2013-06-1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5344059B2 (ja) * 2011-03-18 2013-11-20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488839B2 (ja) * 2011-05-12 2014-05-14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5973711B2 (ja) * 2011-11-25 2016-08-23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779078B2 (ja) * 2011-11-28 2015-09-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KR101920623B1 (ko) * 2012-01-30 2018-11-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신호케이블, 케이블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신호케이블 연결장치
JP5862387B2 (ja) * 2012-03-15 2016-02-1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949081B2 (ja) * 2012-04-17 2016-07-0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TW201345359A (zh) * 2012-04-24 2013-11-01 Wistron Corp 電子裝置
TW201444203A (zh) * 2013-01-16 2014-11-16 Molex Inc 插頭連接器與插座連接器
JP6215042B2 (ja) 2013-12-24 2017-10-1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809343B1 (ja) * 2014-10-30 2015-11-10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452393B2 (ja) * 2014-11-13 2019-01-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10136512B2 (en) 2014-12-09 2018-11-2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Avoiding reflections in PCB signal trace
JP6090341B2 (ja) * 2015-01-09 2017-03-0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9653777B2 (en) * 2015-03-06 2017-05-16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solated cavity antennas
JP6575898B2 (ja) * 2015-06-26 2019-09-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WO2017038877A1 (ja) * 2015-08-31 2017-03-09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基板接続構造
JP6689063B2 (ja) * 2015-12-09 2020-04-28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356167B2 (ja) * 2016-02-10 2018-07-11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コネクタ
JP6540674B2 (ja) * 2016-12-09 2019-07-10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US20210168950A1 (en) * 2018-05-14 2021-06-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having electronic device mounted thereto
US11462844B2 (en) 2019-11-22 2022-10-04 Amphenol Fci Asia Pte. Ltd. FFC connector with anti-overstress features
US20230110836A1 (en) * 2021-10-07 2023-04-13 TE Connectivity Services Gmbh Connector Shield With Integrated Ground Piercing Contact
CN114665306B (zh) * 2022-03-25 2024-02-20 鹤山市得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74594B2 (ja) * 1995-05-09 1999-03-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EP1374795B1 (de) * 2002-06-20 2005-03-23 Claus Dipl.-Ing. Schendell-Gröling Montagehilfsmittel für die Befestigung eines kieferorthopädischen Bracket
US7044773B2 (en) * 2002-08-01 2006-05-16 Ddk Ltd. Connector
JP2004206987A (ja) 2002-12-25 2004-07-22 D D K Ltd コネクタ
JP4100624B2 (ja) 2002-12-25 2008-06-11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3272774A (ja) * 2003-03-11 2003-09-26 Yamaichi Electronics Co Ltd Fpc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4280621B2 (ja) * 2003-12-19 2009-06-17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6032208A (ja) * 2004-07-20 2006-02-02 Hitachi Cable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4499153B2 (ja) * 2004-08-10 2010-07-07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519582B2 (ja) * 2004-09-02 2010-08-04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部付き平衡伝送用平坦状ケーブル
JP4578931B2 (ja) * 2004-10-18 2010-11-10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6140013A (ja) * 2004-11-11 2006-06-01 Jst Mfg Co Ltd コネクタ
JP4708001B2 (ja) 2004-11-18 2011-06-22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917784B2 (ja) * 2005-09-26 2012-04-18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1283485B (zh) * 2005-10-06 2010-12-08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5092243B2 (ja) * 2006-02-02 2012-12-05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狭ピッチフレキシブル配線
JP4927454B2 (ja) * 2006-06-21 2012-05-09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005118B2 (ja) 2007-03-12 2007-11-07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情報記録媒体
JP4951429B2 (ja) * 2007-07-13 2012-06-13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ed B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8063A (zh) * 2009-06-25 2011-01-05 西门子公司 电接触器
CN101938063B (zh) * 2009-06-25 2013-06-12 西门子公司 电接触器
US8363416B2 (en) 2009-07-06 2013-01-29 Hitachi Displays, Ltd. Display device in which flexible wiring board is protected
CN101943813A (zh) * 2009-07-06 2011-01-12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显示装置
CN102195161A (zh) * 2010-02-17 2011-09-21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2195161B (zh) * 2010-02-17 2014-01-01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2195160A (zh) * 2010-02-17 2011-09-21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3199383A (zh) * 2010-02-26 2013-07-10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用电连接器
CN102255197A (zh) * 2010-04-08 2011-11-23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2255197B (zh) * 2010-04-08 2015-02-2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3441378B (zh) * 2012-03-08 2016-07-13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3441378A (zh) * 2012-03-08 2013-12-11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9585244B2 (en) 2012-11-16 2017-02-28 Fujitsu Limited Connector and flexible printed board
CN103904451A (zh) * 2012-12-05 2014-07-02 E.G.O.电气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和具有这种插头连接器的装置
CN103904451B (zh) * 2012-12-05 2018-02-16 E.G.O.电气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和具有这种插头连接器的装置
CN104009306A (zh) * 2013-02-22 2014-08-27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04779497A (zh) * 2014-01-15 2015-07-15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软排线、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4779497B (zh) * 2014-01-15 2017-03-15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软排线、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6549241A (zh) * 2015-09-18 2017-03-29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6549241B (zh) * 2015-09-18 2019-08-16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5846191A (zh) * 2016-03-21 2016-08-10 惠州市奥罗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fpc连接器
CN113594747A (zh) * 2021-07-29 2021-11-02 昆山金鹏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柔性线路板
CN113594747B (zh) * 2021-07-29 2024-01-26 昆山金鹏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柔性线路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766680B2 (en) 2010-08-03
JP4956339B2 (ja) 2012-06-20
US20090068860A1 (en) 2009-03-12
CN101442161B (zh) 2012-06-13
JP2009064701A (ja) 2009-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2161B (zh) 连接器装置
CN101345361B (zh) 连接器
CN101228674B (zh) 连接器
US7435122B2 (en) Connector
CN101090182B (zh) 连接器
CN1993867B (zh) 连接器
CN101283485A (zh) 连接器
JP2004178958A (ja) コネクタ
KR20050026912A (ko) 커넥터
CN100539309C (zh) 连接器
US896119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 structures
JP2007173043A (ja) コネクタ
JP2010205576A (ja) コネクタ
JP4927454B2 (ja) コネクタ
JP2004206987A (ja) コネクタ
CN101442160B (zh) 连接器
RU2002120459A (ru)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монтажная плата и многоконтактный соединитель
CN214957420U (zh) 一种电路板连接器
KR20110026031A (ko) 고속 엘브이디에스 신호전송용 커넥터
US2021029683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1051719A (zh) 改进的插头
KR101029379B1 (ko) 커넥터
JP4907436B2 (ja) コネクタ
CN115395266A (zh) 连接器结构及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方法
CN116053829A (zh) 一种排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13

Termination date: 201609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