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41378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41378B
CN103441378B CN201310068890.5A CN201310068890A CN103441378B CN 103441378 B CN103441378 B CN 103441378B CN 201310068890 A CN201310068890 A CN 201310068890A CN 103441378 B CN103441378 B CN 1034413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rotary part
adapter
contact site
locking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889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41378A (zh
Inventor
铃木雅幸
中野有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ICHI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413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13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413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413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01R12/774Re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83Linear camming means or pivoting lever for connectors for flexible or rigi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flat or ribbon cables
    • H01R13/62994Lever acting on a connector mounted onto the flexible or rigi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flat or ribbon cab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10)。本目的如下实现,在连接对象设置卡止部(82),使用将在一端与连接对象的卡止部(82)卡合的卡合部(205、225)和在另一端旋转部件(18)作用的受押部(206、226)配置为大致曲柄形状的锁定部件(202、22),在壳体(12)配置此锁定部件(202、22),在连接对象的插入侧的相反侧配置具有作用于受押部(206、226)的按押部(182)的旋转部件(18),旋转部件(18)打开时,旋转部件(18)的按押部(182)作用于锁定部件(202、22)的受押部(206、226)而锁定部件(202、22)的卡合部(205、225)从连接对象物的卡止部(82)脱落。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或数码相机等电气设备或电子设备的连接器,特别涉及能够仅仅通过插入连接对象,利用一次接触(onetouch)就能进行稳定的连接以及可靠的锁定,并能够在拔出连接对象时简单地解除锁定部件的锁定的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此种连接器,有下述连接器,即在插入作为所述连接对象的一般情况的柔性印制基板(以下,称为“FPC”)的相反侧使旋转部件旋转,通过使旋转部件的部位作用于接触器的部位来连接所述接触器与所述FPC(专利文献1)。有使用与之相同结构的锁定部件,以少芯数也能得到稳定的连接的连接器(专利文献2)。即,所述连接器是将与接触器同样结构的锁定部件制成在插入所述FPC后使所述锁定部件卡合到所述PFC。有与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不同的连接器,其在插入所述FPC之前,在由旋转部件作用于接触器而使接触部打开的状态下,成为插入所述FPC时的ZIF(零拔插力)结构(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3与专利文献1以及专利文献2不同,是使旋转部件倒向配合口(所述FPC的插入侧)侧的连接器。这些文献全部是关于在插入所述FPC时不施加插入力的ZIF结构的情况。
以下,在本申请人提交的文献中,作为后锁型的文献列举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71160),作为后锁型且使用锁定部件的文献列举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21067),作为通过旋转部件作用于接触器而使接触部打开的结构的文献列举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114436)。
【专利文献1】
根据日本特开2004-71160的摘要,公开了如下结构的连接器,目的在于提供在无损各个部位的强度或规格等的情况下能够由滑块16可靠地将FPC40或者FFC按押到接触器14的接触部22且操作性良好、能够实现间距的窄小化和低高度化的连接器,对于低高度化,能够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在接触器14的接触部22和连接部24之间设置弹性部34和支点部32,并且,将接触部22、弹性部34、支点部32与连接部24配置为大致曲柄形状,并且,在与连接部24相对的位置设置从弹性部34延伸设置的受押部20,在滑块16设置在长边方向连接设置的按押部36,将滑块16安装于壳体12,使按押部36在接触器14的连接部22与受押部20之间自由旋转。
【专利文献2】
根据日本特开2004-221067的摘要,公开了如下结构的连接器,目的在于提供即使是少芯数的连接器10也能够确保所要求的FPC22的保持力且不会产生连接不良的连接器10,所述连接器能够通过如下方式实现,与FPC22装卸自由地配合的连接器10包含:具有与FPC22接触的接触部30的所需数量的接触器14,和保持、固定此接触器14且具有插入FPC22的配合口24的壳体12,通过在FPC22设置卡止部54,在壳体12安装具有与卡止部54卡合的卡合部56的锁定部件20,通过使锁定部件20的卡合部56卡合到FPC22的卡止部54使FPC22不从壳体12脱出,进而,能够通过在对应于所述卡合部56的位置设置槽部57进行更确实地锁定。
【专利文献3】
根据日本特开2006-114436的摘要,公开了如下结构的连接器,目的在于提供即使仅仅在配合方向上有操作空间的情况下也能够在配合方向操作旋转部件,实现ZIF结构且能够成为上下接点结构的连接器,能够通过如下方式实现接触器14的结构,包含:在一端侧具有与所述连接对象接触的接触部26和在另一端侧具有由旋转部件16按押的受押部32的第一片22,在一端侧具有支点部28和在另一端侧具有与基板20连接的连接部40的第二片24,连结第一片22和支点部28的连结部30,和在连接部40附近开始延伸设置为大致L字形状的且在自由端侧的第二受押部34,将接触部26、连结部30、支点部28和连接部40配置为大致曲柄形状,并且,使接触部26向配合口17内突出,将旋转部件16可旋转地安装于壳体12,使得旋转部件16的按押部46在接触器14的受押部32和第二受押部34之间旋转。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为了与FPC等连接对象进行更可靠的锁定,必须具有锁定部分,期望的是下述结构,即能够仅仅通过插入连接对象,以一次接触就可以得到稳定的连接以及可靠的锁定,且在拔出连接对象时能简单地解除锁定部件的锁定。
对于专利文献1,并不是具有与连接对象进行锁定的锁定部件的结构,而是使凸轮作用于接触器的ZIF结构,不能与连接对象进行锁定,不是一次接触的连接结构。
对于专利文献2,是具有锁定部件的ZIF结构,不是non-ZIF结构,也不是一次接触的连接结构。因为,使凸轮的作用相反制成non-ZIF结构时,在插入连接对象前处于对锁定部件施加负载的状态,所以,锁定部件的耐久性变短。
对于专利文献3,不是具有与连接对象锁定的锁定部件的结构,而是使凸轮作用到接触器的ZIF结构,不能与连接对象进行锁定,不是一次接触的连接结构。
根据客户情况,有必要的话,还要求EMI对策,如果有要求接触器为ZIF结构的情况的话,也有要求接触器为non-ZIF结构的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而进行的,提供下述结构的连接器,其仅仅通过插入连接对象,通过一次接触就能得到稳定的连接以及可靠的锁定,并能够在拔出连接对象时简单地解除锁定部件的锁定。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目的能够通过如下所述的连接器实现,如技术方案一所述,是连接对象能被装卸自由地插拔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包含:所需数量的接触器,所述接触器具有与所述连接对象接触的接触部和与基板连接的连接部;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插入并且排列、保持该接触器的插入孔和插入所述连接对象的配合口;安装于所述壳体的配合口的相反侧的旋转部件;和覆盖所述壳体的外壳,
在所述连接对象设置卡止部,
在所述外壳的长边间距方向两侧附近,通过弹性连结部与所述外壳一体地形成锁定部件,所述锁定部件是将在一端与所述连接对象的卡止部卡合的卡合部和在另一端所述旋转部件所作用的受押部配置为大致曲柄形状的锁定部件,
在所述壳体设置所述锁定部件进入的插入槽,
在所述旋转部件设置作用于所述受押部并在长边方向连接设置的细长形状的按押部,
在所述旋转部件打开的时候,通过所述旋转部件的按押部作用于所述锁定部件的受押部,使所述锁定部件的卡合部从所述连接对象的卡止部脱落。
并且,本目的也能够通过如下所述的连接器实现,如技术方案二所述,是一种连接对象能被装卸自由地插拔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包含:所述数量的接触器,所述接触器具有与所述连接对象接触的接触部和与基板连接的连接部;壳体,所述壳体具有插入并且排列、保持该接触器的插入孔和插入所述连接对象的配合口;和安装于所述壳体的配合口的相反侧的旋转部件,
在所述连接对象设置卡止部,
通过弹性连结部一体地形成锁定部件与加强片,所述锁定部件是将在一端与所述连接对象的卡止部卡合的卡合部和在另一端所述旋转部件所作用的受押部配置为大致曲柄形状的锁定部件,所述加强片在所述锁定部件的长边间距方向外侧加强强度,
在所述壳体设置所述锁定部件进入的插入槽和所述加强片进入的安装槽,
在所述旋转部件设置作用于所述受押部的并在长边方向连接设置的细长形状的按押部,
在所述旋转部件打开的时候,通过所述旋转部件的按押部作用于所述锁定部件的受押部,使所述锁定部件的卡合部从所述连接对象的卡止部脱落。
技术方案三记载的连接器是如技术方案一或者技术方案二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旋转部件的按押部按押所述锁定部件的受押部,所述弹性连接部弹性变形,所述卡合部向上位移,从而所述锁定部件的卡合部从所述连接对象的卡止部脱落。
并且,技术方案四记载的连接器是如技术方案一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在所述锁定部件的外侧设置加强强度的加强片,在所述加强片设置能够可以旋转地安装所述旋转部件的轴的轴承。
进而,技术方案五记载的连接器是如技术方案一、技术方案二或者技术方案三、技术方案四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包含第一接触器以及第二接触器的至少任一种,所述第一接触器具有:在一端具有所述接触部的第一片,在一端具有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片,和连结所述第一片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片的另一端的连结部,将所述接触部、所述连结部和所述连接部配置为大致コ字形状;所述第二接触器具有:在一端具有所述接触部的第一片,在另一端具有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片,和连结所述第一片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片的一端的连结部,将所述接触部、所述连结部和所述连接部配置为大致曲柄形状。
技术方案六记载的连接器是如技术方案一、技术方案二或者技术方案三、技术方案四、技术方案五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器还设置向所述接触部的相反方向(所述连接对象的插入方向)突出的延设部,在所述旋转部件设置所述延设部所进入的分别独立的卡止孔,并且,在邻接的所述卡止孔间配设隔板,由所述延设部抑制所述旋转部件的按押部。
并且,技术方案七记载的连接器是如技术方案一、技术方案二或者技术方案三、技术方案四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至少包含第三接触器以及第四接触器的至少任一种,所述第三接触器具有:在一端具有所述接触部且在另一端具有受押部的第一片,在一端具有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片,和连结所述第一片和所述第二片的另一端的弹性连结部,将所述接触部、所述弹性连结部和所述连接部配置为大致コ字形状;所述第四接触器具有:在一端具有所述接触部且在另一端具有受押部的第一片,在另一端具有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片,和连结所述第一片与所述第二片的一端的弹性连结部,将所述接触部、所述弹性连结部和所述连接部配置为大致曲柄形状;在所述旋转部件设置所述受押部所进入的分别独立的卡止孔,并且,在邻接的所述卡止孔间配设隔板,在所述旋转部件闭合(插入了所述连接对象)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旋转部件的按押部作用于所述受押部,使所述第三接触器的接触部以及所述第四接触器的接触部与所述连接对象接触。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说明所明确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能够得到以下的良好效果。使用锁定部件,仅仅通过插入连接对象就能够以一次接触得到稳定的连接以及可靠的锁定,并能够在拔出连接对象时简单地解除锁定部件的锁定。
(1)因为连接器是连接对象能被装卸自由地插拔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含:具有与所述连接对象接触的接触部和与基板连接的连接部的所需数量的接触器,具有插入并且排列、保持该接触器的插入孔和插入所述连接对象的配合口的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的配合口的相反侧的旋转部件,和覆盖所述壳体的外壳;在所述连接对象设置卡止部;在所述外壳的长边间距方向两侧附近,通过弹性连结部与所述外壳一体地形成锁定部件,所述锁定部件是将在一端与所述连接对象的卡止部卡合的卡合部和在另一端所述旋转部件所作用的受押部配置为大致曲柄形状的锁定部件;在所述壳体设置所述锁定部件进入的插入槽;在所述旋转部件设置作用于所述受押部的且在长边方向连接设置的细长形状的按押部;在所述旋转部件打开的时候,通过所述旋转部件的按押部作用于所述锁定部件的受押部,使所述锁定部件的卡合部从所述连接对象的卡止部脱落;所以,能够使用锁定部件,仅仅通过插入连接对象,就可以以一次接触得到稳定的连接以及可靠的锁定,并能够在拔出连接对象时简单地解除锁定部件的锁定,因为包含外壳所以还能够进行EMI对策。
(2)因为连接器是连接对象能被装卸自由地插拔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含:具有与所述连接对象接触的接触部和与基板连接的连接部的所需数量的接触器,具有插入并且排列、保持该接触器的插入孔和插入所述连接对象的配合口的壳体,和安装于所述壳体的配合口的相反侧的旋转部件;在所述连接对象设置卡止部;通过弹性连结部一体地形成锁定部件和加强片,所述锁定部件是将在一端与所述连接对象的卡止部卡合的卡合部和在另一端所述旋转部件所作用的受押部配置为大致曲柄形状的锁定部件,所述加强片是在所述锁定部件的长边间距方向外侧加强强度的加强片;在所述壳体设置所述锁定部件进入的插入槽和所述加强片进入的安装槽;在所述旋转部件设置作用于所述受押部的且在长边方向连接设置的细长形状的按押部;在所述旋转部件打开的时候,通过所述旋转部件的按押部作用于所述锁定部件的受押部,使所述锁定部件的卡合部从所述连接对象的卡止部脱落;所以,能够使用锁定部件,仅仅通过插入连接对象就以一次接触得到稳定的连接以及可靠的锁定,能够在拔出连接对象时简单地解除锁定部件的锁定。
(3)因为技术方案三记载的连接器是如技术方案一或者技术方案二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旋转部件的按押部按押所述锁定部件的受押部,从而所述弹性连接部弹性变形,并通过所述卡合部向上位移而使所述锁定部件的卡合部从所述连接对象的卡止部脱落;所以,能够使用锁定部件,仅仅通过插入连接对象,以一次接触得到稳定的连接以及可靠的锁定,能够在拔出连接对象时简单地解除锁定部件的锁定。
(4)并且,技术方案四记载的连接器是如技术方案一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在所述锁定部件的外侧设置加强强度的加强片,在所述加强片设置能够可以旋转地安装所述旋转部件的轴的轴承;所以,能够使用锁定部件,虽然在插入时施加力但是能够进行可靠的锁定,并且在拔出时能够容易地拔出,还能够进行EMI对策,能够得到稳定的连接。
(5)因为,技术方案五记载的连接器是如技术方案一、技术方案二或者技术方案三、技术方案四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包含第一接触器以及第二接触器的至少任一种,所述第一接触器具有:在一端具有所述接触部的第一片,在一端具有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片,和连结所述第一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片的另一端的连结部;将所述接触部、所述连结部和所述连接部配置为大致コ字形状;所述第二接触器具有:在一端具有所述接触部的第一片,在另一端具有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片,和连结所述第一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片的一端的连结部;将所述接触部、所述连结部和所述连接部配置为大致曲柄形状;所以,能够使用锁定部件,仅仅通过插入连接对象,就以一次接触得到稳定的连接以及可靠的锁定,并且能够在拔出连接对象时简单地解除锁定部件的锁定。
(6)技术方案六记载的连接器是如技术方案一、技术方案二或者技术方案三、技术方案四、技术方案五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器还设置向所述接触部的相反方向(所述连接对象的插入方向)突出的延设部,在所述旋转部件设置所述延设部所进入的分别独立的卡止孔,并且,在邻接的所述卡止孔间配设隔板,由所述延设部抑制所述旋转部件的按押部;所以,能够使用锁定部件,仅仅通过插入连接对象,就以一次接触得到稳定的连接以及可靠的锁定,并且能够在拔出连接对象时简单地解除锁定部件的锁定。
(7)技术方案七记载的连接器是如技术方案一、技术方案二或者技术方案三、技术方案四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包含第三接触器以及第四接触器的至少任一种,所述第三接触器具有:在一端具有所述接触部且在另一端具有受押部的第一片,在一端具有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片,和连结所述第一片与所述第二片的另一端的弹性连结部;将所述接触部、所述弹性连结部和所述连接部配置为大致コ字形状;所述第四接触器具有:在一端具有所述接触部且在另一端具有受押部的第一片,在另一端具有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片,和连结所述第一片与所述第二片的一端的弹性连结部;将所述接触部、所述弹性连结部和所述连接部配置为大致曲柄形状;在所述旋转部件设置所述受押部所进入的分别独立的卡止孔,并且,在邻接的所述卡止孔间配设隔板,在所述旋转部件闭合(插入了所述连接对象)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旋转部件的按押部作用于所述受押部,使所述第三接触器的接触部以及所述第四接触器的接触部与所述连接对象接触;所以,能够使用锁定部件,仅仅通过插入连接对象就以一次接触得到稳定的连接以及可靠的锁定,能够在拔出连接对象时简单地解除锁定部件的锁定,并且,在即使接触器成为非连接状态也能够容易地拔出连接对象。
附图说明
图1(A)是从配合口侧的上方来看本发明的连接器和在箭头方向拔出的状态的FPC的立体图。(B)是从与配合口相反侧的下方来看本发明的连接器和在箭头方向拔出的状态的FPC的立体图。(C)是从配合口侧的上方来看插入了FPC的状态的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A)是没有插入FPC并且旋转部件闭合的状态下,在锁定部件部分剖开的剖面图。(B)是插入FPC并且旋转部件闭合的状态下,在锁定部件部分剖开的剖面图。(C)是插入FPC并且旋转部件打开的状态下,在锁定部件部分剖开的剖面图。
图3(A)是没有插入FPC并且旋转部件闭合的状态下,在某一接触器部分剖开的剖面图。(B)是插入FPC并且旋转部件闭合的状态下,在某一接触器部分剖开的剖面图。(C)是插入FPC并且旋转部件打开的状态下,在某一接触器部分剖开的剖面图。
图4(A)是接触器的立体图。(B)是用于交错配置的其它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的立体图。(C)是ZIF结构的接触器(第四接触器)的立体图。
图5(A)是从配合口侧上方来看壳体的立体图。(B)是在某一接触器插入孔部分剖开壳体的剖面图。(C)是在锁定部件插入槽部分剖开壳体的剖面图。(D)是在加强片安装孔部分剖开壳体的剖面图。
图6(A)是旋转部件的立体图。(B)是在某一卡止孔部分剖开旋转部件的剖面图。(C)是在某一卡止孔部分剖开旋转部件的剖面图。
图7(A)是从壳体接触侧来看外壳的立体图。(B)是从壳体安装侧来看锁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8是旋转部件的按押部的其它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0连接器
12壳体
121插入孔
122插入槽
123安装孔
124上顶部
125切口部
14接触器
141接触部
142固定部
143连接部
144延设部
15第二接触器
151接触部
152固定部
153连接部
154延设部
155连结部
16第四接触器
161第四接触部
162第四固定部
163第四连接部
164第四受押部
165弹性连结部
18旋转部件
181操作部
182按押部
183卡止孔
184隔板
185轴
186锁
20外壳
201主体部
202锁定部件
203加强片
204弹性连结部
205卡合部
206受押部
207保持部
208轴承部
22锁定部件
223加强片
224弹性连结部
225卡合部
226受押部
227保持部
228轴承部
30配合口
80FPC(柔性印制基板)
82卡止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特征是,连接器是连接对象能被装卸自由地插拔的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10包含:具有与所述连接对象接触的接触部141和与基板连接的连接部143的所需数量的接触器14,具有插入并且排列、保持该接触器14的插入孔121和插入所述连接对象的配合口30的壳体12,安装于所述壳体12的配合30的相反侧的旋转部件18,和覆盖所述壳体12的外壳20;在所述连接对象设置卡止部82;在所述外壳20的长边间距方向两侧附近,通过弹性连结部204与所述外壳20一体地形成锁定部件202,所述锁定部件202将在一端与所述连接对象的卡止部82卡合的卡合部205和在另一端所述旋转部件18所作用的受押部206配置为大致曲柄形状;在所述壳体12设置所述锁定部件202进入的插入槽122;在所述旋转部件18设置作用于所述受押部206的且在长边方向连接设置的细长形状的按押部182;在所述旋转部件18打开的时候,通过所述旋转部件18的按押部182作用于所述锁定部件202的受押部206,使所述锁定部件202的卡合部205从所述连接对象的卡止部82脱落。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是,连接器是连接对象能被装卸自由地插拔的连接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10包含:具有与所述连接对象接触的接触部141和与基板连接的连接部143的所需数量的接触器14,具有插入并且排列、保持该接触器14的插入孔121和插入所述连接对象的配合口30的壳体12,和安装于所述壳体12的配合口30的相反侧的旋转部件18;在所述连接对象设置卡止部82;通过弹性连结部224一体地形成锁定部件22和加强片223,所述锁定部件22将在一端与所述连接对象的卡止部82卡合的卡合部225和在另一端所述旋转部件18所作用的受押部226配置为大致曲柄形状,所述加强片223在所述锁定部件22的长边间距方向外侧加强强度;在所述壳体12设置所述锁定部件22进入的插入槽122和所述加强片224进入的安装槽123;在所述旋转部件18设置作用于所述受押部226的且在长边方向连接设置的细长形状的按押部182;在所述旋转部件18打开的时候,通过所述旋转部件18的按押部182作用于所述锁定部件22的受押部226,使所述锁定部件22的卡合部225从所述连接对象的卡止部82脱落。
即,目的在于提供下述结构的连接器10,所述连接器10能够仅仅通过插入连接对象,通过一次接触得到稳定的连接以及可靠的锁定,在拔出连接对象时,能够简单地解除锁定部件的锁定,在所述连接对象设置卡止部82,使用将在一端与所述连接对象的卡止部82卡合的卡合部205、225和在另一端所述旋转部件18所作用的受押部206、226配置为大致曲柄形状的锁定部件202、22,在壳体12配置此锁定部件202、22,在所述连接对象的插入侧的相反侧配置具有作用于受押部206、226的按押部182的旋转部件18,在所述旋转部件18打开时,通过所述旋转部件18的按押部182作用于所述锁定部件202、22的受押部206、226,使所述锁定部件202、22的卡合部205、225从所述连接对象物的卡止部82脱落。
基于图1至图9,对本发明的连接器10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A)是从配合口侧的上方来看本发明的连接器和在箭头方向拔出的状态的FPC的立体图,(B)是从配合口侧的下方来看本发明的连接器和在箭头方向拔出的状态的FPC的立体图,(C)是从配合口侧的上方来看插入了FPC的状态的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A)是没有插入FPC并且旋转部件闭合的状态下,在锁定部件部分剖开的剖面图,(B)是插入FPC并且旋转部件闭合的状态下,在锁定部件部分剖开的剖面图,(C)是插入FPC并且旋转部件打开的状态下,在锁定部件部分剖开的剖面图。图3(A)是没有插入FPC并且旋转部件闭合的状态下,在某一接触器部分剖开的剖面图,(B)是插入FPC并且旋转部件闭合的状态下,在某一接触器部分剖开的剖面图,(C)是插入FPC并且旋转部件打开的状态下,在某一接触器部分剖开的剖面图。图4(A)是接触器的立体图,(B)是用于交错配置的其它接触器(第二接触器)的立体图,(C)ZIF结构的接触器的立体图。图5(A)是从配合口侧上方来看壳体的立体图,(B)是在某一接触器插入孔部分剖开壳体的剖面图,(C)是在锁定部件插入槽部分剖开壳体的剖面图,(D)是在加强片安装孔部分剖开壳体的剖面图。图6(A)是旋转部件的立体图,(B)是在某一卡止孔部分剖开旋转部件的剖面图。图7(A)是从壳体接触侧来看外壳的立体图,(B)是从壳体安装侧来看锁定部件的立体图。图8是旋转部件的按押部的其它的说明图。
本发明的连接器10主要包含壳体12、接触器14、旋转部件18和锁定部件22、202。也有根据需要包含外壳20的情况。本实施例中,首先,对于包含外壳20并且锁定部件202与所述外壳20为一体结构的情况进行说明。所述锁定部件202与所述外壳20是不同的零件也可以,如后所述。
在说明构成零件之前,对本实施例使用的连接对象FPC80进行说明。所述FPC80主要包含与接触器14的接触部141接触的接点和从该接点连通到电路的图案。在所述FPC80设置与所述锁定部件202、22卡合的卡止部82。所述卡止部82能够与所述锁定部件202、22卡合并能够得到稳定的保持力即可,对于其形状,即使为槽或孔或止动孔等也可,考虑保持力或加工性等适当设计。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连接器10的构成零件进行说明。首先,对外壳20进行说明。所述外壳20是金属制,通过公知技术的冲压加工制作。作为所述外壳20的材质,因为要求弹性、导电性、EMI特性或尺寸稳定性等等,能够列举黄铜、铍铜或磷青铜等。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外壳20将所述锁定部件202一体成型。
所述外壳20主要具有主体部201和连结于该主体部201的锁定部件202以及加强片203。所述主体部201是为了EMI对策或防扭对策而覆盖所述壳体12的上顶部124的部分,为大致板状的片。所述主体部201的形状、大小能够按照所述壳体12的上顶部124适当设计。
对一体结构的所述锁定部件202进行说明。在所述主体部201,所述锁定部件202通过弹性连结部204被连结在长边间距方向两侧。所述锁定部件202在一侧具有与所述FPC80的卡止部82卡合的卡合部205,在另一端具有所述旋转部件18的按押部182所作用的受押部206。所述卡合部205和所述受押部206被配置为大致曲柄形状。
所述锁定部件202在插入所述FPC80时施加插入力,是所谓Non-ZIF结构。即,在将所述FPC80插入所述壳体12的配合30时,所述FPC80越过所述卡合部205,所述卡合部205与所述FPC80的卡止部82卡合而被锁定。即,所述卡合部205与所述壳体的间隔窄于所述FPC80的厚度。
所述锁定部件202在拔出所述FPC80时不施加拔出力,成为所谓ZIF结构。即,打开所述旋转部件18时,所述旋转部件18的按押部182作用于所述锁定部件202的受押部206,所述受押部206被向下方向(安装基板侧)押下时,折弯为曲柄的部分倒向所述弹性连结部204侧,从而,所述卡合部205被向上方向(安装基板的相反侧)抬起,如此,因为所述卡合部205从所述FPC82的卡止部82脱落,所以能够不施加拔出力地拔出所述FPC80。表示拔出了所述FPC80的状态的附图是图1(A)以及(B)。
所述卡合部205的形状、大小能和所述FPC80的卡止部82卡合即可,考虑要满足插入时或拔出时的所述功能(动作)、保持力、强度或加工性适当设计。本实施例中,使所述卡合部205的前端部分为大致三角形状。
所述受押部206、折弯为曲柄形状的部分和所述弹性连结部204的形状、大小适当设计为满足插入时或拔出时的所述功能(动作)。
对所述加强片203进行说明。所述加强片203在长边间距方向两侧并在配合口30侧与所述主体部201连结。所述加强片203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将所述外壳20(包含所述锁定部件202)保持(固定)于所述壳体12。因此,在所述加强片203设置用于固定到所述壳体12的保持部207。所述保持部207能够固定到所述壳体12即可,所述保持部207的形状、大小以及位置考虑保持力、平衡、加工性或强度等适当设计。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加强片203,在对应于所述旋转部件18的轴185的位置设置轴承部208。所述轴承部208能够轴接使得能够与所述旋转部件18的轴185旋转即可,其形状、大小是考虑在所述旋转部件18旋转时,所述按押部182能够移动以及旋转、加工性或强度等适当设计。本实施例中将所述轴承部208设置于所述外壳20,但是设置在所述壳体12也可。如果考虑磨损等的话,设置在所述外壳20是优选的。
此处,对于与所述外壳20分开的锁定部件22进行说明。以下,对与所述外壳20作为一体结构的所述锁定部件202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与上述相同的加强片223如图7(B)所述地通过弹性连结部224与所述锁定部件22成为一体结构。所述加强片223的形状、大小以及功能与上述相同。
设置于所述锁定部件22的卡合部225或受押部226的形状、大小以及配置也与上述同样,各自的功能或作用也相同。折弯为曲柄的部分与所述弹性连接部224的功能、作用也相同。说到不同点,是弹性连结部224的连结部位。
然后,对于接触器14进行说明。所述接触器14是金属制,由公知技术的冲压加工制作。作为所述接触器14的材质,因为要求了弹性和导电性等等,所以能够列举黄铜、铍铜或磷青铜等。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接触器14插入所述壳体12的插入孔121内。
所述接触器14至少具有与所述FPC80的上表面接触的上侧的接触部141、固定到所述壳体12的固定部142和与基板连接的连接部143。本实施例中,将所述接触部141和所述连接部143配置为コ字形状。在所述接触部141和所述连接部143的中间部分设置连结2个片之间的连结部145。本实施例中还在与所述接触部141相反方向(所述FPC80的插入方向)延伸设置延设部144,在与所述接触部141相对的位置设置另一个下侧的接触部141。如此,使得上下接点成为可能,并且,即使是Non-ZIF结构也能够得到稳定的连接。
所述接触部141、141是凸部形状,使得容易与所述PFC80接触,所述连接部14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A)所述,为表面安装型(SMT),但是双列直插型也可以。在所述连接部143的附近设置固定到所述壳体12的固定部142。通过所述固定部142压入到所述壳体12进行保持。
所述接触器14的2个接触部141、141之间比所述FPC80的厚度更窄,是所谓Non-ZIF结构。即,在将所述FPC80插入所述壳体12的配合30时,插入所述FPC80使得2个所述接触部141、141张开,通过所述接触部141、141与所述FPC80的接点接触而电导通。在本实施例的所述接触器14的情况下,插入、拔出所述FPC80时都需要力,是所谓Non-ZIF结构。通过将所述接触器14设定为Non-ZIF结构来提高所述FPC80的保持力。即,是能够通过插入所述FPC80的一次接触进行连接的结构。
所述延设部144是在所述旋转部件18旋转打开时抑制所述按押部182的结构。也就是说,是为了使所述按押部182不能向安装基板的相反侧(上方向)抬起的结构。这是因为,所述按押部182抬起时,就不能按押所述锁定部件20、202的受押部206、226。根据如此的状况,优选的是在所述接触器14设置所述延设部144。所述延设部144的形状、大小考虑这样的功能或加工性或强度等适当设计。
然后,对于旋转部件18进行说明。此旋转部件18是电绝缘性的塑料,通过公知技术的注塑成型制作,虽然作为其材质考虑尺寸稳定性或加工性或成本等适当选择,但是一般的,可以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66PA,46PA)、液晶聚合物(LCP)、聚碳酸酯(PC)、聚苯硫醚(PPS)或它们的合成材料。所述旋转部件18主要包含操作部181、可以旋转地安装于壳体12的轴185部分和按押受押部206的按押部182。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所述接触器14的延设部144进入的卡止孔183。所述轴185是用于使旋转部件18旋转的支点,在壳体12或者所述外壳20的长边方向两侧可以旋转地适当安装旋转部件18。对于所述轴185与所述壳体12或者所述外壳20的轴承的关系,是设置有在所述旋转部件18旋转时,所述按押部182能够移动以及旋转的程度的0.05~0.07mm左右的间隙。
所述按押部182是按押所述锁定部件202、22的受押部206、226的部分,作为其形状为细长形状。所述按押部182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为椭圆形状。通过如此地成为椭圆形状,通过旋转所述旋转部件18,作用于所述锁定部件202、22的受押部206、226,通过所述按押部182的大小变化按押所述锁定部件202、22的受押部206、226,使所述锁定部件202、22的卡合部205、225从所述FPC80的卡止部82脱落。作为所述按押部182的形状,能够作用于所述锁定部件202、22的受押部206、226,能够通过长轴和短轴的大小不同按押所述锁定部件202、22的受押部206、226即可,任何形状都可以。
并且,在旋转打开所述旋转部件18时,为了可靠地按押所述锁定部件202、22的受押部206、226,分别独立地设置所述接触器14的延设部144进入的卡止孔183。通过分别独立地设置,其结果是在邻接的所述接触器14之间设置了隔板184,通过分别独立地设置所述卡止孔183并且设置所述隔板184,所述旋转部件18的强度提高,并且防止旋转时的变形。
进而,所述操作部181是在旋转所述旋转部件18时,通过手指或者夹具等按押的部分。所述操作部181的形状、大小可以由手指或夹具等按押即可,考虑连接器的小型化、强度、加工性或操作性等适当设计。
进而,在所述旋转部件18的宽度方向两侧可以设置在所述旋转部件18闭合时可靠地锁定的锁186。所述锁186的形状、大小能够确实地锁定即可,考虑保持力或连接器的小型化、强度或加工性等适当设计。
然后,对壳体12进行说明,此壳体12是电绝缘性的塑料,通过公知技术的注塑成型制作,虽然作为其材质考虑尺寸稳定性、加工性或成本等适当选择,但是一般的,可以列举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酰胺(66PA,46PA)、液晶聚合物(LCP)、聚碳酸酯(PC)或它们的合成材料。在所述壳体12设置插入所述FPC80的配合口30。所述配合口30只要所述FPC80能够进入即可,虽然比所述FPC80的厚度大,但是在插入所述FPC80时,成为与所述接触器14的接触部141接触的所谓non-ZIF结构。
在所述壳体12设置安装所需数量的接触器14的插入孔121,通过压入、挂住(lance)或焊接等固定。所述插入孔121被设置为从安装所述旋转部件18的一侧朝向所述配合口30侧的方向。所述接触器14是从所述配合口30侧插入。
在所述壳体12的长边方向两侧设置所述锁定部件202、22进入的插入槽122和所述加强片203、223进入的安装孔123。所述插入槽122和所述安装孔123的形状、大小按照所述锁定部件202、22以及所述加强片203、223的形状,考虑保持力、加工性、强度或连接器的小型化等适当设计。
所述壳体12包含覆盖所述接触器14的接触部141的上顶部124。所述上顶部124是保护所述接触器14的接触部141免于尘土和灰尘的部分。为了使所述旋转部件18旋转,在所述壳体12,在所述FPC80的插入方向的相反侧设置切口部125。
以下,对不同的接触器进行说明。首先,对用于实现窄间距的接触器进行说明。所述接触器也至少具有接触部和连接部。所述接触器称为第二接触器15,具有:在一端具有接触部151的第一片、在另一端具有与基板连接的连接部153的第二片、连结所述第一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片的一端的连结部155。进而,本实施例中,如图4(B)所述,设置延设部154使得与所述连接部153相对。所述延设部154实现与上述同样的功能。为了实施窄间距,将所述接触器14与所述第二接触器15交错配置。即,每一个地,从所述配合口30方向插入所述接触器14,从所述配合口30的相反侧插入所述第二接触器15。
所述的2个接触器14、15没有所述延设部144、154也可以。并且,虽然以所述2个的接触器14、15为大致倒h形状的情况作为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所述接触器14的情况下,设置延伸设置的第二延设部使得与所述延设部144相对,在所述第二接触器15的情况下,设置第二延设部使得与所述接触部151相对,分别成为大致倒H形状也可以。(未图示)
作为连接器,可以包含所述的2个接触器14、15的任一个,也可以包含2个接触器14、15。在所述第二接触器15的第二延设部的前端且在与所述接触部151相对的位置设置第二接触部也可以。所述2个接触器14、15,对于拔插的两者都施加力(插入力和拔出力)。
然后,对使接触器为ZIF结构(插入时施加力,但是拔出时不施加力)进行说明。图4(C)所示的ZIF结构的接触器与所述第二接触器15为同一形状,是将所述第二接触器15的延设部154作为第四受押部164,将连结部155作为弹性连结部165的第四接触器16,所述旋转部件18的按押部182作用于所述第四受押部164,通过将所述第四受押部164抬起使所述弹性连结部165倒向作为接触部的第四接触部161侧,通过所述第四接触部161进行向下位移,使得所述第四接触部161与所述FPC80的接点接触。
所述第四受押部164与所述弹性连结部165的形状、大小适当设计使得满足如此的作用(动作)。所述第四接触器16虽然在插入时施加力,但是在拔出时不施加力。
有未图示但是与图4(A)为同一形状且ZIF结构的第三接触器。所述第三接触器中,也将所述接触器14的延设部144作为第三受押部,将所述连结部145作为弹性连结部。所述第三受押部和所述弹性连结部与上述相同。所述第三接触器和所述第四接触器16的形状成为大致倒H形状的接触器也是同样的。作为连接器,可以包含所述第三接触器与第四接触器16的任一方,也可以包含第三接触器与第四接触器16两者。并且,在第三接触器和第四接触器16的第三接触部和第四接触部161的相对侧设置第二接触部也可以。这些第三接触器和第四接触器16在插入时施加力,在拔出时也施加力。
最后,对于接触器为ZIF结构,并且,所述锁定部件202、22为Non-ZIF结构的所述旋转部件18,仅仅说明不同点。如图8所示,能够通过对所述旋转部件18的按押部182进行90度改变进行对应。因为,通过90度改变在一个作用时另一个(90度改变了的一个)不作用,所以能够实现ZIF结构与Non-ZIF结构。即,在插入所述FPC80时(闭合所述旋转部件18时),所述按押部182作用于各个接触器14、15、16的受押部,90度改变了的所述按押部182不作用于所述锁定部件202、22的受押部206、226。反之,拔出所述FPC80时(打开所述旋转部件18时),所述按押部182不作用于各个接触器14、15、16的受押部,90度改变了的所述按押部182作用于所述锁定部件202、22的受押部206、226。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应用为在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或数码相机等的电气设备或电子设备使用的连接器10,特别涉及能够仅仅通过插入连接对象,通过一次接触实现稳定的连接以及可靠的锁定,并能够在拔出连接对象时简单地解除锁定部件的锁定的结构。

Claims (7)

1.一种连接器,是连接对象能被装卸自由地插拔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包含:所需数量的接触器,所述接触器具有与所述连接对象接触的接触部和与基板连接的连接部;壳体,所述壳体为电绝缘性塑料制,具有插入并且排列、保持该接触器的插入孔和插入所述连接对象的配合口;安装于所述壳体的配合口的相反侧的旋转部件;和覆盖所述壳体的金属制外壳,
在所述连接对象设置卡止部,
在所述外壳的长边间距方向两侧附近,通过弹性连结部与所述外壳一体地形成锁定部件,所述锁定部件将在一端与所述连接对象的卡止部卡合的卡合部和在另一端所述旋转部件所作用的受押部配置为大致曲柄形状,
所述外壳在所述长边间距方向两侧部分并在所述锁定部件的外侧位置设置用于加强强度并且将所述外壳保持于所述壳体的加强片,
在所述壳体设置所述锁定部件进入的插入槽和所述加强片进入的安装槽,
在所述旋转部件设置作用于所述受押部且在长边方向连接设置的细长形状的按押部,
在所述旋转部件打开的时候,所述旋转部件的按押部作用于所述锁定部件的受押部,从而所述锁定部件的卡合部从所述连接对象的卡止部脱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旋转部件的按押部按押所述锁定部件的受押部,所述弹性连接部弹性变形,所述卡合部向上位移,从而所述锁定部件的卡合部从所述连接对象的卡止部脱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强片设置能够可以旋转地安装所述旋转部件的轴的轴承。
4.如权利要求1、2或者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至少包含第一接触器以及第二接触器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接触器具有:在一端具有所述接触部的第一片,在一端具有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片,和连结所述第一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片的另一端的连结部,将所述接触部、所述连结部和所述连接部配置为大致コ字形状,所述第二接触器具有:在一端具有所述接触部的第一片,在另一端具有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片,和连结所述第一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片的一端的连结部,将所述接触部、所述连结部和所述连接部配置为大致曲柄形状。
5.如权利要求1、2或者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器还设置向所述接触部的相反方向、即所述连接对象的插入方向突出的延设部,
在所述旋转部件设置所述延设部进入的分别独立的卡止孔,并且,在邻接的所述卡止孔间配设隔板,
由所述延设部抑制所述旋转部件的按押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触器还设置向所述接触部的相反方向、即所述连接对象的插入方向突出的延设部,
在所述旋转部件设置所述延设部进入的分别独立的卡止孔,并且,在邻接的所述卡止孔间配设隔板,
由所述延设部抑制所述旋转部件的按押部。
7.如权利要求1、2或者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器包含第三接触器以及第四接触器的至少任一种,所述第三接触器具有:在一端具有所述接触部且在另一端具有受押部的第一片,在一端具有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片,和连结所述第一片与所述第二片的另一端的弹性连结部,将所述接触部、所述弹性连结部和所述连接部配置为大致コ字形状,所述第四接触器具有:在一端具有所述接触部且在另一端具有受押部的第一片,在另一端具有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片,和连结所述第一片与所述第二片的一端的弹性连结部,将所述接触部、所述弹性连结部和所述连接部配置为大致曲柄形状,
在所述旋转部件设置所述受押部进入的分别独立的卡止孔,并且,在邻接的所述卡止孔间配设隔板,
在所述旋转部件闭合、即插入了所述连接对象的状态下,通过所述旋转部件的按押部作用于所述受押部,从而使所述第三接触器的接触部以及所述第四接触器的接触部与所述连接对象接触。
CN201310068890.5A 2012-03-08 2013-03-05 连接器 Active CN1034413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1557A JP5989362B2 (ja) 2012-03-08 2012-03-08 コネクタ
JP2012-051557 2012-03-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41378A CN103441378A (zh) 2013-12-11
CN103441378B true CN103441378B (zh) 2016-07-13

Family

ID=49388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8890.5A Active CN103441378B (zh) 2012-03-08 2013-03-05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989362B2 (zh)
KR (1) KR102076174B1 (zh)
CN (1) CN1034413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84345B2 (ja) * 2001-11-05 2005-08-17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ガスこんろ
KR102141490B1 (ko) 2014-02-06 2020-08-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커넥터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JP6380744B2 (ja) * 2014-07-04 2018-08-29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CN104375575B (zh) * 2014-10-31 2018-04-27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笔记本计算机的按压连接器
JP6604968B2 (ja) * 2014-12-18 2019-11-13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462634B2 (ja) * 2016-06-27 2019-01-30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コネクタ
TWM608614U (zh) * 2020-11-09 2021-03-0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按壓解鎖結構之易鎖連接器
TWM616284U (zh) * 2021-03-03 2021-09-0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超薄型易鎖易解鎖連接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2161A (zh) * 2007-09-07 2009-05-27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装置
CN101567498A (zh) * 2008-04-24 2009-10-28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78959A (ja) * 2002-11-27 2004-06-24 D D K Ltd コネクタ
JP4223323B2 (ja) * 2003-05-14 2009-02-12 京セラエル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199272B2 (ja) * 2006-08-23 2008-12-17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964013B2 (ja) * 2007-04-20 2012-06-27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2009064577A (ja) * 2007-09-04 2009-03-26 Kyocera Elco Corp コネクタ
JP4995861B2 (ja) * 2009-03-31 2012-08-08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5327461B2 (ja) * 2009-05-13 2013-10-30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2161A (zh) * 2007-09-07 2009-05-27 第一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装置
CN101567498A (zh) * 2008-04-24 2009-10-28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扁平型导体用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30103354A (ko) 2013-09-23
KR102076174B1 (ko) 2020-02-11
CN103441378A (zh) 2013-12-11
JP2013187056A (ja) 2013-09-19
JP5989362B2 (ja) 2016-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41378B (zh) 连接器
CN1993867B (zh) 连接器
US7837488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detecting switch
CN102610951B (zh) 连接器
CN105375146B (zh) 具有接合配合触头的电触头的电连接器
CN101582543A (zh) 连接器
CN102365792B (zh) 连接器
JP4731311B2 (ja) カム構造及び該カム構造を使用するコネクタ
CN101262105A (zh) 一种带屏蔽的高速高密度电连接器
JP4927454B2 (ja) コネクタ
CN1755993A (zh) 防止地线与信号线之间发生短路的卡连接器
CN1137185A (zh) 零插入力电接插件以及端子
JP2004206987A (ja) コネクタ
CN216529647U (zh) 一种ffc连接器
CN107732494B (zh) 背板连接器系统
CN1316683C (zh) 电连接器
CN206585096U (zh) Fpc用连接器
CN103828136B (zh) 杠杆式连接器
US7744413B2 (en) Metal module housing for mounting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206422269U (zh) Fpc用连接器
JP5230759B2 (ja) コネクタ
US20110143601A1 (en) Connector
CN101051720A (zh) 改进的插头
JP4907436B2 (ja) コネクタ
JP5057537B2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