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2031A - 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与封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与封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42031A
CN101442031A CNA2007101878460A CN200710187846A CN101442031A CN 101442031 A CN101442031 A CN 101442031A CN A2007101878460 A CNA2007101878460 A CN A2007101878460A CN 200710187846 A CN200710187846 A CN 200710187846A CN 101442031 A CN101442031 A CN 1014420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die
envelope portion
patrix
envelope
slotted ey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8784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87946C (zh
Inventor
李国源
陈永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lton Advanced Engineering Inc
Original Assignee
Walton Advanced Engineering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lton Advanced Engineering Inc filed Critical Walton Advanced Engineering Inc
Priority to CN2007101878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587946C/zh
Publication of CN101442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2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794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794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2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224/01Means for bonding being attached to, or being formed on, the surface to be connected, e.g. chip-to-package, die-attach, "first-level" interconnec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2Wire connectors; Manufacturing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 H01L2224/47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 H01L2224/48Structure, shape, material or disposition of the wire connectors after the connecting process of an individual wire connector
    • H01L2224/481Disposition
    • H01L2224/4815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 H01L2224/48221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 H01L2224/48225Connecting between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and an item not being a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y, e.g. chip-to-substrate, chip-to-passive the body and the item being stacked the item being non-metallic, e.g. insulating substrate with or without metallisation
    • H01L2224/4824Connecting between the body and an opposite side of the item with respect to the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5Details of package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51Die mounting substrate
    • H01L2924/153Connection portion
    • H01L2924/1531Connection portion the connection portion being formed only on the surface of the substrate opposite to the die mounting surface
    • H01L2924/15311Connection portion the connection portion being formed only on the surface of the substrate opposite to the die mounting surface being a ball array, e.g. BG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15Details of package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to be connected
    • H01L2924/181Encapsulation

Landscapes

  • Packaging Frangible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与封装方法,该窗口型封装构造主要包括一具有开窗槽孔的基板、一晶片以及一模封胶体。在黏晶之后该开窗槽孔两端露出形成有一出胶口以及一入胶口。该开窗槽孔为位移偏心设计,以使得该入胶口小于该出胶口。该模封胶体具有一在该基板上的上模封部与一在该基板下的下模封部。借此,形成该上模封部与该下模封部的模流速度能达到平衡,可解决现有的上模封部填胶空隙与下模封部在基板底部溢胶的问题。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方法。

Description

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与封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窗口型半导体封装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与封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众多集成电路封装类型中,窗口型封装构造(WBGA,Window BallGrid Array)是利用具有开窗槽孔的基板承载一晶片于其上并适当封胶之。目前形成模封胶体是转移成型(transfer molding)技术形成,其是将该窗口型封装构造置于一模具中,对该模具注入模封胶体前驱物再加以熟化,以密封该窗口型封装构造的内部元件,例如晶片与电性连接元件。然而,在注入该模封胶体时,该模封胶体的基板上模封面积大于该模封胶体的基板下模封面积,易造成上、下模流速度不均的情形。此种现象会导致模流速度较快的胶体会在基板表面产生溢胶问题,而模流速度较慢的胶体则会有填胶的不充实而形成气泡或空隙。
如图1所示,一种现有的窗口型封装构造100主要包括一基板110、一晶片120、多个例如焊线的电性连接元件130以及一模封胶体140。该基板110具有一上表面111、一下表面112以及一贯穿该上表面111与该下表面112的开窗槽孔113。如图2所示,该基板110的该上表面111包括有一黏晶区114并在该上表面111涂布一黏晶胶116,用以黏接该晶片120使该晶片120黏固于该基板110上。该下表面112形成有多个外接垫115(如图1所示)。再如图2所示,该开窗槽孔113的两端在该黏晶区114之外分别形成为一入胶口113A与一出胶口113B。如图1及图2所示,该晶片120的一主动面121为朝下并设置于该黏晶区114且不遮盖该入胶口113A与该出胶口113B。该晶片120的该主动面121形成有多个焊垫123并可借由所述电性连接元件130通过该开窗槽孔113连接所述焊垫123至该基板110。该模封胶体140包括有一上模封部141及一下模封部142,其中该上模封部141形成于该上表面111且用以密封该晶片120,该下模封部142形成于该下表面112与该开窗槽孔113,用以密封所述电性连接元件130。多个外接端子150是设置于该基板110的所述外接垫115,用以对外电性连接至一印刷电路板(图中未绘出)。在以往的基板架构中,该开窗槽孔113是为中心配置,即该开窗槽孔113的中心点对准于每一封装单元内基板110与该晶片120的中心点,而该入胶口113A与该出胶口113B具有相同开孔面积。
如图1~3所示,在形成该模封胶体140的过程中,利用一上模具10与一下模具20夹置该基板110,并注入该模封胶体140的前驱物,使模封胶体140前驱物流入上模穴以形成该上模封部141并自该入胶口113A流往下模穴以形成该下模封部142。再如图1~3所示,由于该下模封部142的填充空间是小于该上模封部141,形成该下模封部142的下模流速度142A会大于形成该上模封部141的上模流速度141A,在此情况下,该下模封部142会先填满下模穴而比该上模封部141更早到达该出胶口113B,故该下模封部142会通过该出胶口113B而往该上模封部141喷出,并持续加压模流直到该上模封部141填满上模穴,产生的时间差会导致该下模封部142在该基板110的下表面112产生溢胶142B(如图1所示),甚至覆盖至所述外接垫115,使部份外接端子150接合不良。此外,该下模封部142会由该出胶口113B喷出产生上模流干扰,影响原在上模穴内空气的排出,易于该上模封部141内形成气泡141B(如图1所示),使得该窗口型封装构造100的品质变差。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窗口型封装构造与封装方法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与封装方法,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窗口型封装构造与封装方法,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窗口型封装构造与封装方法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借由开窗槽孔的位移偏心以形成口径狭窄的入胶口,进而减缓下模流的模流速度达到上下模流平衡的功效,避免下模流的模流速度过快而形成溢胶与气泡的缺陷,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以于形成模封胶体的过程中防止该模封胶体向外溢胶,避免基板受到该模封胶体的污染。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包括:一基板,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以及至少一开窗槽孔,该上表面包括一黏晶区以及一包围该黏晶区与该开窗槽孔的上模封区,该下表面包括有一包围该开窗槽孔的下模封区,并且该开窗槽孔的两端形成为一超出该黏晶区的入胶口以及一超出该黏晶区的出胶口,该入胶口小于该出胶口;一晶片,设置于该黏晶区并局部覆盖该开窗槽孔而使该入胶口与该出胶口露出;多个电性连接元件,通过该开窗槽孔电性连接该晶片与该基板;以及一模封胶体,具有一上模封部与一下模封部,该上模封部形成于该上模封区,该下模封部形成于该下模封区与该开窗槽孔,该上模封部与该下模封部连接于该入胶口与该出胶口,并且该上模封部大于该下模封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其中所述的开窗槽孔的中心点是不对准于该晶片的中心点。
前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其中所述的上模封部密封该晶片。
前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其中所述的下模封部密封所述电性连接元件。
前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其中所述的基板的该上表面形成有一浇口,其邻近于该入胶口。
前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其中所述的入胶口具有一小于半圆形的弧形边缘。
前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其中所述的出胶口具有一概呈半圆形的弧形边缘。
前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其中所述的基板具有多个外接垫,其是设于该下表面且在该下模封区之外。
前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其另包括有多个外接端子,其是设置于所述外接垫。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方法,包括:提供一基板,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以及至少一开窗槽孔,该上表面包括有一黏晶区以及一包围该黏晶区与该开窗槽孔的上模封区,该下表面包括有一包围该开窗槽孔的下模封区,并且该开窗槽孔的两端形成为一超出该黏晶区的入胶口以及一超出该黏晶区的出胶口,该入胶口是小于该出胶口;设置一晶片于该黏晶区并局部覆盖该开窗槽孔而使该入胶口与该出胶口露出;形成多个电性连接元件,通过该开窗槽孔电性连接该晶片与该基板;以及形成一模封胶体,具有一上模封部与一下模封部,该上模封部形成于该上模封区,该下模封部形成于该下模封区与该开窗槽孔,该上模封部与该下模封部连接于该入胶口与该出胶口,并且该上模封部是大于该下模封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方法,形成该上模封部与该下模封部的模流速度为平衡,以汇合于该出胶口。
前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方法,其中所述的开窗槽孔的中心点是不对准于该晶片的中心点。
前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方法,其中所述的上模封部是密封该晶片。
前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方法,其中所述的下模封部密封所述电性连接元件。
前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方法,其中所述的基板的该上表面形成有一浇口,其是邻近于该入胶口。
前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方法,其中所述的入胶口具有一小于半圆形的弧形边缘。
前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方法,其中所述的出胶口具有一概呈半圆形的弧形边缘。
前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方法,其中所述的基板具有多个外接垫,其是设于该下表面且在该下模封区之外。
前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方法,其另包括有:设置多个外接端子于所述外接垫。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可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包括一基板、一晶片、多个电性连接元件以及一模封胶体。该基板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以及至少一开窗槽孔,该上表面包括有一黏晶区以及一包围该黏晶区与该开窗槽孔的上模封区,该下表面包括有一包围该开窗槽孔的下模封区,并且该开窗槽孔的两端形成为一超出该黏晶区的入胶口以及一超出该黏晶区的出胶口,该入胶口是小于该出胶口。该晶片是设置于该黏晶区并局部覆盖该开窗槽孔而使该入胶口与该出胶口露出。所述电性连接元件是通过该开窗槽孔电性连接该晶片与该基板。该模封胶体具有一上模封部与一下模封部,该上模封部形成于该上模封区,该下模封部形成于该下模封区与该开窗槽孔,该上模封部与该下模封部连接于该入胶口与该出胶口,并且该上模封部大于该下模封部。另揭示前述的窗口型封装构造的制造方法。
在前述的封装构造中,该开窗槽孔的中心点是可不对准于该晶片的中心点。
在前述的封装构造中,该上模封部可密封该晶片。
在前述的封装构造中,该下模封部可密封所述电性连接元件。
在前述的封装构造中,该基板的该上表面可形成有一浇口,其是邻近于该入胶口。
在前述的封装构造中,该入胶口可具有一小于半圆形的弧形边缘。
在前述的封装构造中,该出胶口可具有一概呈半圆形的弧形边缘。
在前述的封装构造中,该基板可具有多个外接垫,其是设于该下表面且在该下模封区之外。
在前述的封装构造中,可另包括有多个外接端子,其是设置于所述外接垫。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与封装方法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1)借由开窗槽孔的位移偏心以形成口径狭窄的入胶口,进而减缓下模流的模流速度达到上下模流平衡的功效,避免下模流的模流速度过快而形成溢胶与气泡的缺陷。
2)本发明以于形成模封胶体的过程中防止该模封胶体向外溢胶,避免基板受到该模封胶体的污染。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现有的窗口型封装构造横切窗口的截面示意图。
图2现有的窗口型封装构造中一基板的上表面示意图。
图3现有的窗口型封装构造在模封时沿窗口剖切的基板截面示意图。
图4依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一种窗口型封装构造横切窗口的截面示意图。
图5依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该窗口型封装构造中一基板的上表面示意图。
图6依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该窗口型封装构造中模封前的基板下表面示意图。
图7依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该窗口型封装构造在模封前的基板上表面示意图。
图8依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该窗口型封装构造在模封时沿窗口剖切的基板截面示意图。
10:上模具        20:下模具
30:上模具        40:下模具
100:封装构造     110:基板
111:上表面       112:下表面
113:开窗槽孔             113A:入胶口
113B:出胶口              114:黏晶区
115:外接垫               116:黏晶胶
120:晶片                 121:主动面
122:背面                 123:焊垫
130:电性连接元件         140:模封胶体
141:上模封部             141A:上模流速度
141B:气泡                142:下模封部
142A:下模流速度          142B:溢胶
150:外接端子             200:封装构造
210:基板                 211:上表面
212:下表面               213:开窗槽孔
213A:入胶口              213B:出胶口
214:黏晶区               215:上模封区
216:下模封区             217:浇口
218:外接垫               219:黏晶胶
220:晶片                 221:主动面
222:背面                 223:焊垫
230:电性连接元件         240:模封胶体
241:上模封部             241A:上模流速度
242:下模封部             242A:下模流速度
250:外接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与封装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依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如图4所示,一种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200包括一基板210、一晶片220、多个电性连接元件230以及一模封胶体240。
该基板210具有一上表面211、一相对的下表面212以及至少一开窗槽孔213,该开窗槽孔213为狭长状并由该上表面211贯穿至该下表面212。该基板210是作为晶片载体并具有单层或多层线路结构,例如印刷电路板。
如图4所示,并请配合参阅图5,该基板210的该上表面211包括有一黏晶区214以及一包围该黏晶区214与该开窗槽孔213的上模封区215。该黏晶区214是依据该晶片220在该基板210的上表面211的黏贴覆盖面积所界定。该上模封区215依据该模封胶体240在该基板210的上表面211的覆盖面积所界定,该上模封区215的外缘可与该基板210的上表面211对齐或稍小。并且该开窗槽孔213的两端形成为一超出该黏晶区214的入胶口213A以及一超出该黏晶区214的出胶口213B。如图7所示,当该晶片220贴设于该基板210的上表面211,该入胶口213A与该出胶口213B为露出,以供该模封胶体240得顺利通过该入胶口213A与该出胶口213B。其中该开窗槽孔213为偏心设置,以使该开窗槽孔213的中心点不对准于该黏晶区214,故该入胶口213A是小于该出胶口213B。如图4所示,并请配合参阅图6,该下表面212包括有一包围该开窗槽孔213的下模封区216,其是依据该模封胶体240在该基板210的下表面212的覆盖面积所界定。
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该基板210的该上表面211是可涂布有一黏晶胶219,以供黏贴固定该晶片220,该黏晶胶219的涂布范围是可略大于该黏晶区214(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基板210的该上表面211可形成有一浇口217,该浇口217邻近于该入胶口213A。在不同实施例中,浇口亦可设于该基板210之外的基板条其它区域。请参阅图6所示,该基板210可具有多个外接垫218,其设于该下表面212且在该下模封区216之外,所述外接垫218是可呈多排排列或是格状阵列型态。
该晶片220是具有一形成有多个焊垫223的主动面221以及一相对的背面222,其中所述焊垫223是可作为该晶片220的内部集成电路元件的对外电极端。请参阅图4及图7所示,该晶片220的该主动面221是朝下设置于该黏晶区214并利用该黏晶胶219固定于该基板210上并显露所述焊垫223,且该晶片220是局部覆盖该开窗槽孔213而使该入胶口213A与该出胶口213B露出。该开窗槽孔213的中心点是可不对准于该晶片220的中心点,以使该入胶口213A是小于该出胶口213B。请参阅图7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该入胶口213A是可具有一小于半圆形的弧形边缘,该出胶口213B是可具有一概呈半圆形的弧形边缘,以便于胶体导入与排出。
请参阅图4所示,所述电性连接元件230通过该开窗槽孔213电性连接该晶片220与该基板210。其中所述电性连接元件230是可为打线形成的焊线,所述焊线的一端连接该晶片220的所述焊垫223,而另一端连接至该基板210在该下表面212的接指(图未绘出),达到该晶片220与该基板210的电性互连。
请参阅图4所示,该模封胶体240具有一上模封部241与一下模封部242,该上模封部241是形成于该上模封区215(如图5所示),该下模封部242形成于该下模封区216与该开窗槽孔213(如图6所示),该上模封部241与该下模封部242是连接于该入胶口213A与该出胶口213B,并且该上模封部241大于该下模封部242。该形成于该基板210的该上表面211的上模封部241可用以密封该晶片220,而该形成于该基板210的该下表面212且较少量的下模封部242则密封所述电性连接元件230。
具体而言,该窗口型封装构造200可另包括有多个外接端子250,其设置于所述外接垫218,以供作为输入端及/或输出端以使该窗口型封装构造200与外界装置,如与一印刷电路板(图中未绘出)形成电性连接关是。所述外接端子250是可包括焊球、锡膏、接触垫或接触针。
请参阅图4及图8所示,在该模封胶体240的形成过程中,利用一上模具30与一下模具40夹置该基板210,以令该晶片220容设于该上模具30的上模穴中,令该开窗槽孔213对准于该下模具40的下模穴。当该模封胶体240的前驱物注入至上模穴时,模封胶体前驱物流往上模穴以形成该上模封部241,并经过该入胶口213A流往下模穴以形成该下模封部242,在固化之后以形成该模封胶体240。
因此,请参阅图6及图7所示,借由该开窗槽孔213位移偏心的方式所形成口径狭窄的该入胶口213A,以减缓该下模封部242的下模流速度242A,使得该下模流速度242A与该上模封部241的上模流速度241A达到平衡(如图8所示),以均匀充填该上模封部241与该下模封部242,使该上模封部241与该下模封部242中的每一角落均将均匀充填该模封胶体240而不会有孔洞与溢胶现象(如图4所示)。其中,该上模封部241与该下模封部242的前趋物会同时汇集到该出胶口213B,不会有干扰上模流的问题,以避免该模封胶体240回包形成气泡的缺陷。
此外,当该模封胶体240经由该入胶口213A而流入该下模具40的模穴时,由于该入胶口213A的口径狭窄而使该模封胶体240的下模流速度242A减缓,缩短了等待该上模封部241填满的时间差,使该模封胶体240的该下模封部242不致溢流入该基板210的该下表面212与该下模具40表面之间的压合间隙中,避免对所述外接垫218产生溢胶污染的问题,故解决了现有的基板的外接垫与外接端子接合不良的问题,进而提升该窗口型封装构造200的电性连接与传输品质。
本发明另揭示前述的窗口型封装构造200的制造方法,其步骤包括,首先提供上述的基板210,其是具有一上表面211、一下表面212以及至少一开窗槽孔213,该开窗槽孔213的两端是形成为一超出该黏晶区214的入胶口213A以及一超出该黏晶区214的出胶口213B,并且该入胶口213A是小于该出胶口213B。
接着,设置上述的晶片220于该基板210上,以将该晶片220的一主动面221朝下接置于该黏晶区214并使该入胶口213A与该出胶口213B露出。在设置该晶片220后,形成多个电性连接元件230,例如打线形成的焊线,通过该开窗槽孔213电性连接该晶片220的所述焊垫223与该基板210。
最后,形成一模封胶体240于该基板210的该上表面211、开窗槽孔213与该下表面212。在形成该模封胶体240的过程中,如图4及图8所示,利用一上模具30与一下模具40夹置该基板210,并注入该模封胶体240的前驱物。该模封胶体240的上模封部241是形成于该上模封区215以密封该晶片220,该模封胶体240的下模封部242是形成于该下模封区216与该开窗槽孔213以密封所述电性连接元件230,其中该上模封部241与该下模封部242是连接于该入胶口213A与该出胶口213B,并且该上模封部241是大于该下模封部242。利用缩小的入胶口213A,减缓形成该下模封部242的下模流速度242A,故形成该上模封部241的上模流速度241A与该下模流速度242A可达到平衡,并汇合于该出胶口213B,如此可避免现有的下模流速度242A过快所产生的填胶空隙与溢胶问题。请参阅图4及图8所示,借由口径狭窄的该入胶口213A可令该下模封部242的下模流速度242A减缓,使该模封胶体240不致溢流至所述外接垫218,故具有避免窗口型模封溢胶污染的功效,并且能沿用既有封装设备进行封装作业,不需要另外设置元件,亦不会增加制程步骤。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基板,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以及至少一开窗槽孔,该上表面包括一黏晶区以及一包围该黏晶区与该开窗槽孔的上模封区,该下表面包括有一包围该开窗槽孔的下模封区,并且该开窗槽孔的两端形成为一超出该黏晶区的入胶口以及一超出该黏晶区的出胶口,该入胶口小于该出胶口;
一晶片,设置于该黏晶区并局部覆盖该开窗槽孔而使该入胶口与该出胶口露出;
多个电性连接元件,通过该开窗槽孔电性连接该晶片与该基板;以及
一模封胶体,具有一上模封部与一下模封部,该上模封部形成于该上模封区,该下模封部形成于该下模封区与该开窗槽孔,该上模封部与该下模封部连接于该入胶口与该出胶口,并且该上模封部大于该下模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窗槽孔的中心点是不对准于该晶片的中心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封部密封该晶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封部密封所述电性连接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的该上表面形成有一浇口,其邻近于该入胶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胶口具有一小于半圆形的弧形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胶口具有一呈半圆形的弧形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具有多个外接垫,其是设于该下表面且在该下模封区之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其另包括有多个外接端子,其设置于所述外接垫。
10、一种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提供一基板,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以及至少一开窗槽孔,该上表面包括有一黏晶区以及一包围该黏晶区与该开窗槽孔的上模封区,该下表面包括有一包围该开窗槽孔的下模封区,并且该开窗槽孔的两端形成为一超出该黏晶区的入胶口以及一超出该黏晶区的出胶口,该入胶口是小于该出胶口;
设置一晶片于该黏晶区并局部覆盖该开窗槽孔而使该入胶口与该出胶口露出;
形成多个电性连接元件,通过该开窗槽孔电性连接该晶片与该基板;以及
形成一模封胶体,具有一上模封部与一下模封部,该上模封部形成于该上模封区,该下模封部形成于该下模封区与该开窗槽孔,该上模封部与该下模封部连接于该入胶口与该出胶口,并且该上模封部是大于该下模封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该上模封部与该下模封部的模流速度为平衡,以汇合于该出胶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窗槽孔的中心点是不对准于该晶片的中心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封部是密封该晶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13所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封部密封所述电性连接元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的该上表面形成有一浇口,其是邻近于该入胶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胶口具有一小于半圆形的弧形边缘。
17、根据权利要求10或16所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胶口具有一概呈半圆形的弧形边缘。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具有多个外接垫,其是设于该下表面且在该下模封区之外。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其另包括有:设置多个外接端子于所述外接垫。
CN200710187846A 2007-11-19 2007-11-19 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与封装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7946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87846A CN100587946C (zh) 2007-11-19 2007-11-19 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与封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710187846A CN100587946C (zh) 2007-11-19 2007-11-19 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与封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2031A true CN101442031A (zh) 2009-05-27
CN100587946C CN100587946C (zh) 2010-02-03

Family

ID=40726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878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7946C (zh) 2007-11-19 2007-11-19 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与封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87946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8611A (zh) * 2016-10-21 2017-01-11 苏州日月新半导体有限公司 半导体封装构造及其制造方法
CN107369655A (zh) * 2017-07-13 2017-11-21 睿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一种窗口型球栅阵列封装组件
CN107706158A (zh) * 2017-11-14 2018-02-16 睿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半导体封装结构及制造方法
WO2021164607A1 (zh) * 2020-02-19 2021-08-26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封装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8611A (zh) * 2016-10-21 2017-01-11 苏州日月新半导体有限公司 半导体封装构造及其制造方法
CN106328611B (zh) * 2016-10-21 2019-03-12 苏州日月新半导体有限公司 半导体封装构造及其制造方法
CN107369655A (zh) * 2017-07-13 2017-11-21 睿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一种窗口型球栅阵列封装组件
CN107706158A (zh) * 2017-11-14 2018-02-16 睿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半导体封装结构及制造方法
CN107706158B (zh) * 2017-11-14 2023-11-03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封装结构及制造方法
WO2021164607A1 (zh) * 2020-02-19 2021-08-26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封装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87946C (zh) 2010-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7946C (zh) 窗口上下模流平衡的封装构造与封装方法
CN101118893A (zh) 具有共用型晶片承座的半导体封装构造
CN100470786C (zh) 基板底部封胶的球格阵列封装构造
CN100490138C (zh) 改善压模时晶片位移的半导体封装构造
CN106158796A (zh) 芯片封装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5990298A (zh) 一种芯片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81407C (zh) 晶片上引脚球格阵列封装构造
CN106373935A (zh) 一种无基岛框架封装工艺及其封装结构
CN207320091U (zh) 半导体封装结构
CN2901576Y (zh) 球栅阵列封装结构
CN102237283B (zh) 非阵列凸块的覆晶接合方法与构造
JP2555428B2 (ja) リードフレー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201681873U (zh) 多个基岛露出型单圈引脚封装结构
CN100449744C (zh) 引脚在芯片上的集成电路封装构造及其芯片承载件
JP2873009B2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673720B (zh) 避免模流入口产生剥离的窗口型半导体封装构造
CN110600447A (zh) 一种新型引线框架结构及封装结构
CN100499101C (zh) 具有延长引脚的薄膜覆晶封装构造
CN206250189U (zh) 一种无基岛框架封装结构
CN102376666B (zh) 一种球栅阵列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20672581U (zh) 一种电子封装器件
CN203367270U (zh) 模压型式内接线路球栅阵列集成电路
CN209691721U (zh) 半导体封装模具及半导体元件
CN220358072U (zh) 封装结构
CN107706158A (zh) 半导体封装结构及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03

Termination date: 201611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