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7424A - 油墨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油墨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97424A
CN101397424A CNA2008101681298A CN200810168129A CN101397424A CN 101397424 A CN101397424 A CN 101397424A CN A2008101681298 A CNA2008101681298 A CN A2008101681298A CN 200810168129 A CN200810168129 A CN 200810168129A CN 101397424 A CN101397424 A CN 1013974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composite
ink
compd
group
carbonato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681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97424B (zh
Inventor
梅林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97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74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974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974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02Printing inks
    • C09D11/10Printing inks based on artificial resins
    • C09D11/101In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ing processes involving curing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with UV-curing following the print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油墨组合物,其中含有式(I)表示的化合物A、式(II)表示的化合物B和聚合性化合物。式(I)中,X表示O、S、或者NRa,n1表示0或1,Ra、R1、R2、R3、R4、R5、R6、R7、R8、R9和R10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一价的取代基,R1、R2、R3、R4、R5、R6、R7和R8中,相邻的两个基团也可以互相连接形成环。式(II)中,X表示O、S、或者NRb,n2表示0或1,Rb、R11、R12、R13、R14、R15、R16、R17、和R18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一价的取代基,R11、R12、R13、和R14中,相邻的两个基团也可以互相连接形成环。

Description

油墨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墨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喷墨记录方法。详细地讲,涉及在照射活性放射线的条件下以高感光度固化并且在油墨固化后固化物也具有足够的柔韧性的、适合用于喷墨记录的油墨组合物和喷墨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根据图像数据信号在纸等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记录方法,有电子照相方式、升华型和熔化型热转印方式、喷墨方式等。在电子照相方式中,需要通过充电和曝光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的过程,系统复杂,结果存在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另外,就热转印方式而言,尽管设备是廉价的,但是由于使用墨带,运行成本高,并且还存在产生废材的问题。
另一方面,就喷墨方式而言,可以用低廉的设备仅在必要的图像部分喷出油墨而直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所以可以高效地使用油墨,并且运行成本是低的。此外,噪音小,可称之为出色的图像记录方式。
作为可以通过照射紫外线等活性放射线固化的油墨组合物(放射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例如喷墨记录用油墨组合物,要求提供以高感光度固化并且能形成高品质图像的油墨组合物。通过实现高的感光度,可以通过照射活性放射线赋予高的固化性,所以除了功耗降低以及由于活性放射线发生器负载降低而使得活性放射线发生器具有更长的寿命外,实现了充分的固化,由此具有能够抑制未固化的低分子物质的蒸发、所形成的图像强度降低等各种优点。
最近使用紫外线的固化型喷墨方式正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其臭味比较少,并且快速干燥,且可以在无油墨吸收性的记录介质上记录。
作为用于这种光聚合固化型的油墨组合物的光聚合引发剂,通常可举出苯偶酰、苯偶姻、苯偶姻乙醚、米勒氏酮、蒽醌、吖啶、吩嗪、二苯甲酮、2—乙基蒽醌等(Bruce M.Monroe et al.,Chemical Reviews,Vol.93,p435-448(1993))。但是,使用这些普通的光聚合引发剂时,光聚合性组合物的固化感光度不能说是充分的,并且在形成图象的图象曝光中所需要的时间长,当想要形成细致的图象时,具有下述问题:如果在图象形成工序中有一点点的振动,则不能形成品质良好的图象。另外,由于曝光光源的能量辐射量的总量增加,需要考虑随之而来的极大的放热辐射。
以往,作为提高放射线固化型的聚合性化合物对于放射线的感光度的方法,提出了与光聚合引发剂一同使用增感色素的方法,还提出其可以使用各种聚合引发体系。例如,作为增感色素,提出使用噻吨酮系化合物(例如,特开平6—308727号公报,特开昭56—143202号公报)。但是,以噻吨酮系化合物为代表的增感色素在聚合性组合物固化后,不与固化膜中其它的化合物结合,而是会作为单体残留下来,所以存在以下的问题:移动至与固化膜接触的其它物质;由于增感色素的分子量低,在固化膜中显示出了与增塑剂相同的性质,会降低膜强度;或者引起固化膜表面发粘,降低表面固化感光度。
在利用油墨组合物的该技术领域,重要的课题之一是抑制在油墨接收层形成的图象和与该图象接触的其它物质之间的粘连,即,抑制油墨由图象向其它物质的转移,或者因油墨引起的与其它物质的不希望的粘着。因此,提出了将耐粘连性优异的多官能噻吨酮化合物适用于油墨组合物(例如,特表2005—512973号公报)的方案,但是得到的油墨组合物的粘度高,不适合用作喷墨用油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即使照射低功率放射线也可以在高感光度下固化并形成高品质的图象、而且所形成的图象表面的粘连得到了抑制的耐粘连性高的油墨组合物和应用该油墨组合物的喷墨记录用油墨和记录方法。
本发明的课题通过下述1)和10)中记载的手段得到了解决。与优选的实施方式2)—9)一同记载如下。
1)一种油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下述式(I)表示的化合物A、下述式(II)表示的化合物B和聚合性化合物。
[化1]
Figure A200810168129D00061
(式(I)中,X表示O、S、或者NRa,n1表示0或1,Ra、R1、R2、R3、R4、R5、R6、R7、R8、R9和R10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一价的取代基,R1、R2、R3、R4、R5、R6、R7和R8中相邻的两个基团也可以互相连接形成环。)
[化2]
Figure A200810168129D00062
(式(II)中,X表示O、S、或者NRb,n2表示0或1,Rb、R11、R12、R13、R14、R15、R16、R17、和R18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一价的取代基,R11、R12、R13、和R14彼此相邻的两个基团也可以互相连接形成环。)
2)上述1)中记载的油墨组合物,其中式(I)表示的化合物A和式(II)表示的化合物B在300—400nm波长范围内具有极大光吸收,化合物A的极大吸收波长λmax(A)和化合物B的极大吸收波长λmax(B)满足以下的关系,
10nm<λmax(A)—λmax(B)<50nm
(在这里,化合物A和/或化合物B在300—400nm波长范围内具有两个以上极大吸收时,λmax(A)或/和λmax(B)取决于最长波长侧的极大吸收。)
3)上述1)中记载的油墨组合物,其中聚合性化合物是乙烯性不饱和化合物。
4)上述1)中记载的油墨组合物,其中聚合性化合物是(甲基)丙烯酸酯。
5)上述1)—4)任何一项中记载的油墨组合物,其含有光聚合引发剂。
6)上述5)中记载的油墨组合物,其中上述光聚合引发剂是选自酰基氧化膦化合物和α—氨基苯乙酮化合物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7)上述1)—6)任何一项中记载的油墨组合物,其中式(II)表示的化合物B在油墨组合物中的含量摩尔浓度高于式(I)表示的化合物A在油墨组合物中的含量摩尔浓度。
8)上述1)—7)任何一项中记载的油墨组合物,其含有着色剂。
9)上述1)—8)任何一项中记载的油墨组合物,其用于喷墨记录。
10)一种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在记录介质上喷出1)—9)任何一项中记载的油墨组合物的工序,以及(b)向喷出的油墨组合物照射活性放射线,使油墨组合物固化的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并用在极大吸收波长方面具有差别的特定的二种增感剂,可以提供能够有效地吸收照射的活性放射线(紫外线)并在高感光度下固化而且固化图象的渗出少、可以形成耐粘连性优异的图象的油墨组合物和使用该油墨组合物的喷墨记录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中使用于固化性试验的印刷物的图象的概念示意图。
图中,
400 由原色(primary color)形成的满版印刷(solid print)部分
401 未赋予着色液的部分(在表面上露出基材面)
402 第三色(tertiary color)或者复色(secondary color)的满版印刷部分
403 未赋予着色液的部分(在表面上露出基材面)
404 第三色或者复色的整个感光部分
405 黑色文字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油墨组合物含有下述式(I)表示的化合物A、下述式(II)表示的化合物B和聚合性化合物作为必含成分。
[化3]
(式(I)中,X表示O、S、或者NRa,n1表示0或1,Ra、R1、R2、R3、R4、R5、R6、R7、R8、R9和R10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一价的取代基,R1、R2、R3、R4、R5、R6、R7和R8中相邻的两个也可以互相连接形成环。)
[化4]
Figure A200810168129D00092
(式(II)中,X表示O、S、或者NRb,n2表示0或1,Rb、R11、R12、R13、R14、R15、R16、R17、和R18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一价的取代基,R11、R12、R13、和R14彼此相邻的两个也可以互相连接形成环。)
本发明的油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并用上述式(I)表示的化合物A和上述式(II)表示的化合物B这两种增感剂。
(增感剂)
<式(I)表示的化合物A>
下面,对式(I)表示的化合物A进行说明。
[化5]
Figure A200810168129D00101
上述式(I)中,X表示O、S、或者NRa,作为X,更优选为S。n1表示0或1。
Ra、R1、R2、R3、R4、R5、R6、R7、R8、R9和R10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一价的取代基。
当Ra表示一价的取代基时,Ra表示烷基或者酰基。作为R1、R2、R3、R4、R5、R6、R7、R8、R9和R10的一价的取代基,可列举卤原子、脂肪族基、芳香族基、杂环基、氰基、羟基、硝基、氨基、烷基氨基、烷氧基、芳氧基、酰胺基、芳基氨基、脲基、氨磺酰基氨基、烷硫基、芳硫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磺酰胺基、氨基甲酰基、氨磺酰基、取代磺酰基、烷氧基羰基、杂环氧基、偶氮基、酰氧基、氨基甲酰基氧基、甲硅烷基氧基、芳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氨基、酰亚胺基、杂环硫基、取代亚磺酰基、取代磷酰基、酰基、羧基或者磺基等。其中,更优选为烷基、卤原子、烷氧基、烷硫基、羧基。特别优选烷基、卤原子。
另外,作为表示式(I)中的Ra、R1、R2、R3、R4、R5、R6、R7、R8、R9和R10表示取代基时的烷基,优选列举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等碳原子数1—4个的基团,更优选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特别优选甲基、乙基。
同样,作为烷氧基,优选列举如甲氧基、乙氧基、羟基乙氧基、异丙氧基、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等碳原子数1—4个的基团,更优选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丙氧基,特别优选甲氧基、乙氧基。
另外,同样地,作为卤原子,可列举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更优选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特别优选氯原子、溴原子。
<式(II)表示的化合物B>
下面,对式(II)表示的化合物B进行说明。
[化6]
Figure A200810168129D00111
上述式(II)中,X表示O、S、或者NRb,作为X,更优选为S。n2表示0或1的整数。
Rb、R11、R12、R13、R14、R15、R16、R17、和R18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一价的取代基。
当Rb表示一价的取代基时,Rb表示烷基或者酰基。作为表示R11、R12、R13、R14、R15、R16、R17、和R18表示一价的取代基时的一价取代基,可列举卤原子、脂肪族基、芳香族基、杂环基、氰基、羟基、硝基、氨基、烷基氨基、烷氧基、芳氧基、酰胺基、芳基氨基、脲基、氨磺酰基氨基、烷硫基、芳硫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磺酰胺基、氨基甲酰基、氨磺酰基、取代磺酰基、烷氧基羰基、杂环氧基、偶氮基、酰氧基、氨基甲酰基氧基、甲硅烷基氧基、芳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氨基、酰亚胺基、杂环硫基、取代亚磺酰基、取代磷酰基、酰基、羧基或者磺基等。其中,更优选为烷基、卤原子、烷氧基、烷硫基、羧基。特别优选烷基、卤原子。
另外,作为表示式(II)中的Rb、R11、R12、R13、R14、R15、R16、R17、和R18表示取代基时的烷基,优选列举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等碳原子数1—4个的基团,更优选为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特别优选甲基、乙基。
同样,作为烷氧基,优选列举如甲氧基、乙氧基、羟基乙氧基、异丙氧基、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仲丁氧基、叔丁氧基等碳原子数1—4个的基团,更优选为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丙氧基,特别优选甲氧基、乙氧基。
另外,同样地,作为卤原子,可列举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更优选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特别优选氯原子、溴原子。
R11、R12、R13、和R14彼此相邻的两个也可以互相连接,例如,通过稠合形成环。
作为它们形成环时的环结构,可列举五或六元环的脂肪族环、芳香族环等,也可以是含有碳原子以外的元素的杂环,另外,形成的环彼此还可以再组合形成2个环的环结构,例如形成稠环。另外,这些环结构,还可以具有在上述式(I)中R1—R8表示一价的取代基时列举的取代基。作为形成的环结构为杂环时的杂原子的例子,可列举N、O和S。
作为可以更优选使用的增感剂,可列举下述式(I—A)或者式(II—A)表示的增感剂。
[化7]
Figure A200810168129D00121
上述式(I—A)中,R1、R2、R3、R4、R5、R6、R7、R8、R9和R10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羟基、氰基、硝基、氨基、烷硫基、烷基氨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酰氧基、酰基、羧基或者磺基。
[化8]
Figure A200810168129D00131
上述式(II—A)中,R11、R12、R13、R14、R15、R16、R17、和R18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羟基、氰基、硝基、氨基、烷硫基、烷基氨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酰氧基、酰基、羧基或者磺基。
R1、R2、R3、R4、R5、R6、R7、R8、R11、R12、R13和R14中彼此相邻的两个也可以互相连接,例如,通过稠合形成环。
作为这些基团形成环时的环结构,可列举五或六元环的脂肪族环、芳香族环等,也可以是含有碳原子以外的元素的杂环,另外,形成的环彼此还可以再组合形成2个环的环结构,例如稠环。另外,这些环结构,还可以具有在上述式(I)中R1—R8表示一价的取代基时列举的取代基。作为形成的环结构为杂环时的杂原子的例子,可列举N、O和S。
作为可以更优选使用的增感剂,可列举下述式(I—B)或者式(II—B)表示的增感剂。
[化9]
Figure A200810168129D00132
上述式(I—B)中,R1、R2、R3、R4、R5、R6、R7、R8、R9和R10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羟基、氰基、硝基、氨基、碳原子数1—5的烷硫基、碳原子数1—5的烷基氨基、碳原子数1—5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5的烷氧基羰基、碳原子数2—5的酰氧基、碳原子数2—5的酰基、羧基或者磺基。
[化10]
Figure A200810168129D00141
上述式(II—B)中,R11、R12、R13、R14、R15、R16、R17、和R18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羟基、氰基、硝基、氨基、烷硫基、烷基氨基、烷氧基、烷氧基羰基、酰氧基、酰基、羧基或者磺基。优选上述的烷基都是低级烷基,其碳原子数范围是1—5。另外,优选酰基和酰氧基的碳原子数范围是2—5。
R1、R2、R3、R4、R5、R6、R7、R8、R11、R12、R13和R14彼此相邻的两个也可以互相连接,例如,通过稠合形成环。
作为它们形成环时的环结构,可列举五或六元环的脂肪族环、芳香族环等,也可以是含有碳原子以外的元素的杂环,另外,形成的环彼此还可以再组合形成2个核的环,例如形成稠合环。另外,这些环结构还可以具有在上述式(I)中R1—R8为一价的取代基时列举的取代基。作为形成的环结构为杂环时的杂原子的例子,可列举N、O和S。
作为可以特别优选使用的增感剂(II—B),可列举下述式(III)表示的增感剂。
[化11]
Figure A200810168129D00142
式(III)中,R19、R20、R21、R22、R23、R24、R25、和R26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一价的取代基。
当R19、R20、R21、R22、R23、R24、R25、和R26表示一价的取代基时,作为一价的取代基,可列举卤原子、脂肪族基、芳香族基、杂环基、氰基、羟基、硝基、氨基、烷基氨基、烷氧基、芳氧基、酰胺基、芳基氨基、脲基、氨磺酰基氨基、烷硫基、芳硫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磺酰胺基、氨基甲酰基、氨磺酰基、取代磺酰基、烷氧基羰基、杂环氧基、偶氮基、酰氧基、氨基甲酰基氧基、甲硅烷基氧基、芳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氨基、酰亚胺基、杂环硫基、取代亚磺酰基、取代磷酰基、酰基、羧基或者磺基等。其中,更优选为烷基、卤原子、烷氧基、烷硫基、羧基。特别优选烷基、卤原子。
R19、R20、R21、和R22彼此相邻的两个也可以互相连接,例如,通过稠合形成环。
作为它们形成环时的环结构,可列举五或六元环的脂肪族环、芳香族环等,也可以是含有碳原子以外的元素的杂环,另外,形成的环彼此还可以再组合形成2个核的环,例如形成稠合环。另外,这些环结构还可以具有在上述式(I)中R1—R8为一价的取代基时列举的取代基。作为形成的环结构为杂环时的杂原子的例子,可列举N、O和S。
作为可以适用于本发明的化合物A的具体例,可列举例如噻吨酮、2—异丙基噻吨酮、4—异丙基噻吨酮、2,3—二乙基噻吨酮、2,4—二乙基噻吨酮、2,4—二氯噻吨酮、1—氯—4—丙氧基噻吨酮、2—环己基噻吨酮、4—环己基噻吨酮等。
以下示出了可以适用于本发明的化合物B的具体例[列举化合物(I—1)~(I—127)],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另外,化学结构式中,Me表示甲基,But表示叔丁基,其它按照惯例表示。
【化12】
Figure A200810168129D00161
【化13】
Figure A200810168129D00171
【化14】
Figure A200810168129D00181
【化15】
Figure A200810168129D00191
【化16】
Figure A200810168129D00201
【化17】
Figure A200810168129D00211
【化18】
Figure A200810168129D00221
【化19】
Figure A200810168129D00231
本发明的油墨组合物中,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光极大吸收波长在300—400nm的波长范围内,满足以下的条件1)和2)。
1)化合物A和化合物B都在300—400nm的波长范围内具有光极大吸收。
2)化合物A的极大吸收波长λmax(A)和化合物B的极大吸收波长λmax(B)满足以下的关系,
10nm<λmax(A)—λmax(B)<50nm
在这里,化合物A和/或化合物B在300—400nm波长范围内具有两个以上极大吸收时,λmax(A)或/和λmax(B)由最长波长侧的极大吸收决定。
上述光极大吸收的差值λmax(A)—λmax(B)优选在超过10nm且低于50nm的范围内,更优选为20—40nm的范围内。
组合满足上述关系的化合物A和化合物B时,由于可以用较低的浓度获得优异的固化性,所以优选。
λmax(A)和λmax(B)可以通过将化合物A和化合物B分别溶解于适当的溶剂后,用市售的分光光度计测量该溶液的吸收光谱而求出。
在这里,作为溶解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溶剂,优选为丙二醇单甲醚,其是为了决定上述关系而使用的。作为该溶液的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浓度,优选为0.001重量%、0.01重量%、0.1重量%、1重量%中的任何一种浓度。另外,测量吸光度时的光程长优选为1cm或0.1cm。此外,作为市售的分光光度计,可以使用例如日本分光社制V560分光光度计等。
作为油墨组合物中含有的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组合,优选作为化合物A的选自2—异丙基噻吨酮、4—异丙基噻吨酮、2,3—二乙基噻吨酮和2,4—二乙基噻吨酮的任何一种化合物和作为化合物B的选自I—1、I—2、I—14、I—15、和I—19的任何一种化合物的组合,因为此时20nm<λmax(A)—λmax(B)<40nm,而且相对于所有聚合性化合物的、至少相对于大多数的乙烯性不饱和化合物的溶解性优异。
作为本发明的油墨组合物中含有的式(I)表示的化合物A和式(II)表示的化合物B的组成比,从更加有效地提高感光度的观点考虑,优选λmax(A)和λmax(B)的吸光度大致相等。
通常,化合物A一方的摩尔吸光系数高于化合物B的,所以作为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组成比,优选化合物B在油墨组合物中的含量摩尔浓度高于化合物A在油墨组合物中的含量摩尔浓度。
作为在油墨组合物中含有的化合物A和化合物B的总加入浓度,相对于油墨组合物的总重量,优选为2重量%以上且低于6.5重量%,更优选为2—6重量%,更优选为3.3—5.8重量%。加入量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获得膜内部的良好的固化性和耐粘连性,所以优选。
本发明的油墨组合物含有聚合性化合物作为必须成分。
作为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使用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和/或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但是优选使用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作为阳离子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使用公知的环氧化合物、氧杂环丁烷化合物和乙烯醚类。
本发明中,可以优选使用自由基聚合性的乙烯性不饱和化合物。
(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
对油墨组合物中使用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进行说明。
作为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优选使用各种(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类)。
例如,可列举丙烯酸异戊酯、丙烯酸硬脂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癸酯、丙烯酸异硬脂酯、2—乙基己基二乙二醇丙烯酸酯、丙烯酸2—羟基丁基酯、2—丙烯酰氧基乙基六氢酞酸、丙烯酸丁氧基乙基酯、乙氧基二乙二醇丙烯酸酯、甲氧基二乙二醇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甲氧基丙二醇丙烯酸酯、丙烯酸苯氧基乙基酯、丙烯酸四氢糠基酯、丙烯酸异冰片基酯、丙烯酸2—羟乙基酯、丙烯酸2—羟丙基酯、丙烯酸2—羟基—3—苯氧基丙基酯、2—丙烯酰氧基乙基琥珀酸、2—丙烯酰氧基乙基酞酸、2—丙烯酰氧基乙基—2—羟乙基酞酸、内酯改性的挠性丙烯酸酯、丙烯酸叔丁基环己基酯等单官能单体。
另外,可列举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羟甲基三环癸烷二丙烯酸酯、双酚A的EO(环氧乙烷)加成物二丙烯酸酯、双酚A的PO(环氧丙烷)加成物二丙烯酸酯、羟基三甲基乙酸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聚四甲撑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O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甘油丙氧基三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乙氧基四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等多官能单体。
另外,聚合性的低聚物类也可以与单体同样进行混合。作为聚合性低聚物,可列举环氧丙烯酸酯、脂肪族尿烷丙烯酸酯、芳香族尿烷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直链丙烯酸低聚物等。
作为构成油墨组合物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以适当使用上述列举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但是从提高固化物的柔软性和耐擦伤性的观点考虑,该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优选为单官能环状(甲基)丙烯酸酯类,更优选为下述中任何一种的化合物(M—1~M—29)。另外,还优选使用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
[化20—21]
Figure A200810168129D00261
Figure A200810168129D00271
另外,上述的M—29的化合物中,脂环结构中的乙烯性不饱和基不具有自由基聚合性。
本发明的油墨组合物中含有的聚合性化合物,从图像定影性的观点考虑,作为在该油墨组合物中的加入浓度,相对于油墨组合物的总重量,优选为40重量%以上且98重量%以下(另外,本发明中,把“40重量%以上且95重量%以下”还记为“40—95重量%”或者“40重量%—95重量%”。以下相同。),更优选为50—9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60—90重量%。聚合性化合物的加入量在上述范围内时,固化性优异,粘度也适合,所以优选。
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从图像定影性的观点考虑,作为在该着色液中的加入浓度,相对于油墨组合物的总重量,优选为40重量%以上且98重量%以下,更优选为50—9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60—90重量%。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的加入量在上述范围内时,固化性优异,粘度也适合,所以优选。
另外,在本发明的油墨组合物中优选含有光聚合引发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的加入浓度,相对于油墨组合物的总重量,优选为0.1—20.0重量%,更优选为0.5—18.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1.0—15.0重量%。光聚合引发剂的加入量在上述范围内时,固化性优异,另外,适合降低表面粘连性,所以优选。
着色剂,作为在该油墨组合物中的加入浓度,相对于油墨组合物的总重量,优选为5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3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2—20重量%。着色剂的加入量在上述范围内时,可获得良好的图像浓度和保存稳定性,所以优选。
(光聚合引发剂)
本发明的油墨组合物优选含有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在本发明的油墨组合物中含有的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使用公知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以用于本发明的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二种以上并用。
可以用于本发明的光聚合引发剂是通过照射活性放射线生成聚合引发种的化合物。作为活性放射线,可列举γ射线、β射线、电子束、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光,但是从装置成本和操作上的安全性考虑,优选紫外线或者可见光。
具体的光聚合引发剂可以没有限制地使用在该领域中公知的聚合引发剂,具体地讲,例如,大多数记载于Bruce M.Monroe等著,ChemicalReview,93,435(1993)、R.S.Davidson著,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biology A:chemistry,73.81(1993)、J.P.Faussier“PhotoinitiatedPolymerization-Theory and Applications”:Rapra Review vol.9,Report,RapraTechnology(1998)、M.Tsunooka et al.,Prog.Polym.Sci.,21,1(1996)中。另外,在参考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研究会编的“影像用有机材料”(分身(ぶんしん)出版(1993年),187—192页中记载了许多化学增幅型光致抗蚀剂和用于光阳离子聚合的化合物。此外,还已知如在F.D.Saeva,Topics incurrent chemistry,156,59(1990)、G.G.Maslak,Topics in current chemistry,168,1(1993)、H.B.Shuster et al,JACS,112,6329(1990)、I.D.F.Eaton et al,JACS,102,3298(1980)等中记载的,经过与增感剂的电子激发状态的相互作用,通过氧化或者还原方式发生结合裂解的化合物组。
<酰基氧化膦化合物>
作为酰基氧化膦化合物,优选为下述式(2)或者下述式(3)表示的化合物。
[化22]
上述式(2)中的R1和R2分别独立地表示脂肪族基、芳香族基、脂肪族氧基、芳香族氧基、杂环基,R3表示脂肪族基、芳香族基、杂环基。上述R1和R2可以结合形成五元环至九元环。上述环结构可以是在环结构中具有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等的杂环。
作为上述R1、R2或者R3表示的脂肪族基,可列举例如烷基、取代烷基、烯基、取代烯基、炔基、取代炔基、芳烷基、或者取代芳烷基,其中,优选烷基、取代烷基、烯基、取代烯基、芳烷基、或者取代芳烷基,特别优选烷基、取代烷基。另外,上述脂肪族基可以是环状脂肪族基也可以是链状脂肪族基。此外,链状脂肪族基也可以具有支链。
作为上述烷基,可列举直链状、支链状、环状的烷基,作为该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以上30以下,更优选为1以上20以下。关于取代烷基的烷基部分的碳原子数的优选范围,与烷基的情况相同。作为上述烷基,可列举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辛基、2—乙基己基、癸基、十二烷基、十八烷基、环己基、环戊基、新戊基、异丙基、异丁基等。
作为上述烷基的取代基,可列举—COOH(羧基)、—SO3H(磺基)、—CN(氰基)、卤原子(例如,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OH(羟基)、碳原子数30以下的烷氧基羰基(例如,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苄氧基羰基)、碳原子数30以下的烷基磺酰基氨基羰基、芳基磺酰基氨基羰基、烷基磺酰基、芳基磺酰基、碳原子数30以下的酰基氨基磺酰基、碳原子数30以下的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苄氧基、苯氧基乙氧基、苯乙氧基等)、碳原子数30以下的烷硫基(例如,甲硫基、乙硫基、甲硫基乙硫基乙基等)、碳原子数30以下的芳氧基(例如,苯氧基、对甲苯氧基、1—萘氧基、2—萘氧基等)、硝基、烷氧基羰基氧基、芳氧基羰基氧基、碳原子数30以下的酰氧基(例如,乙酰氧基、丙酰氧基等)、碳原子数30以下的酰基(例如,乙酰基、丙酰基、苯甲酰基等)、氨基甲酰基(例如,氨基甲酰基、N,N—二甲基氨基甲酰基、吗啉代羰基、哌啶基羰基等)、氨磺酰基(例如,氨磺酰基、N,N—二甲基氨磺酰基、吗啉代磺酰基、哌啶基磺酰基等)、取代氨基(例如,氨基、烷基氨基、二烷基氨基、芳基氨基、二芳基氨基、酰基氨基等)、取代脲基、取代膦酰基、杂环基等。在这里,羧基、磺基、羟基、膦酰基也可以是盐的形式。此时,形成盐的阳离子是可以形成阳离子的基团,优选有机阳离子性化合物、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阳离子(特许2791143号公报中记载的化合物等)或者金属阳离子(例如,Na+、K+、Li+、Ag+、Fe2+、Fe3+、Cu+、Cu2+、Zn2+、Al3+等)。
作为上述烯基,可列举直链状、支链状、环状的烯基,作为该烯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2以上30以下,更优选为2以上20以下。另外,该烯基可以是具有取代基的取代烯基、未取代的烯基中的任何一种,取代烯基的烯基部分的碳原子数的优选范围与烯基的情况相同。作为上述取代烯基的取代基,可列举与上述取代烷基的情况相同的取代基和碳原子数30以下的芳基(例如,苯基、4—氯苯基、4—甲基苯基、α—萘基等)。
作为上述炔基,可列举直链状、支链状、环状的炔基,作为该炔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2以上30以下,更优选为2以上20以下。另外,该炔基可以是具有取代基的取代炔基、未取代的炔基中的任何一种,取代炔基的炔基部分的碳原子数的优选范围与炔基的情况相同。作为取代炔基的取代基,可列举与上述取代烯基的情况相同的取代基。
作为上述芳烷基,可列举具有直链状、支链状、环状的烷基侧链的芳烷基,作为该芳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7以上35以下,更优选为7以上25以下。另外,该芳烷基可以是具有取代基的取代芳烷基、未取代的芳烷基中的任何一种,取代芳烷基的芳烷基部分的碳原子数的优选范围与芳烷基的情况相同。作为上述取代芳烷基的取代基,可列举与上述取代烷基的情况相同的取代基。另外,芳烷基的芳基部分也可以具有取代基,作为该取代基,可列举与上述烷基的情况相同的取代基和碳原子数30以下的直链状、支链状、环状的烷基。
作为上述R1、R2或者R3表示的芳香族基,可列举例如芳基、取代芳基。作为芳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6以上30以下,更优选为6以上20以下。作为取代芳基的芳基部分的优选碳原子数的范围,与芳基相同。作为上述芳基,可列举例如苯基、α—萘基、β—萘基等。作为取代芳基的取代基,可列举与上述取代烷基的情况相同的取代基和碳原子数30以下的直链状、支链状、环状的烷基。
作为上述R1或R2表示的脂肪族氧基,优选碳原子数1以上30以下的烷氧基,可列举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丁氧基、辛氧基、苯氧基乙氧基等。但是,并不限于这些。
作为上述R1或R2表示的芳香族氧基,优选碳原子数6以上30以下的芳氧基,可列举例如苯氧基、甲基苯氧基、氯代苯氧基、甲氧基苯氧基、辛氧基苯氧基等。但是,并不限于这些。
作为上述R1、R2或者R3表示的杂环基,优选含有N、O或S的杂环基,可列举例如吡啶基、呋喃基、噻嗯基、咪唑基、吡咯基等。
另外,式(2)表示的化合物也可以在R1、R2或者R3上与其它的式(2)表示的化合物结合,形成具有两个以上酰基膦结构的多聚物。
[化23]
Figure A200810168129D00311
上述式(3)中的R4和R6分别独立地表示烷基、芳基、杂环基,R5 表示烷基、芳基、烷氧基、芳氧基、杂环基。
上述R4、R5或者R6表示的烷基、芳基、杂环基、烷氧基和芳氧基可以具有取代基,作为该取代基,可列举与上述式(2)的情况相同的取代基。
作为上述式(3)中的烷基、芳基、杂环基、烷氧基和芳氧基,与上述式(2)的情况相同。
另外,式(3)表示的化合物也可以在R4、R5或者R6上与其它的式(3)表示的化合物结合,形成具有两个以上酰基膦结构的多聚物。
上述式(2)表示的化合物更优选为下述式(4)表示的化合物。
[化24]
Figure A200810168129D00321
式(4)中,R7和R8分别独立地表示苯基、甲氧基、或者异丙氧基,R9表示2,4,6—三甲基苯基、2,4—二甲基苯基、2—甲基苯基(邻甲苯基)、异丁基、或者叔丁基。
上述式(3)表示的化合物更优选为下述式(5)表示的化合物。
[化25]
Figure A200810168129D00322
式(45)中,R10和R12分别独立地表示2,4,6—三甲基苯基、2,6—二甲基苯基、2,6—二甲氧基苯基,R11表示苯基、或者2,4,4—三甲基戊基。
作为上述式(2)或者式(3)表示的酰基氧化膦化合物,可列举例如特公昭63—40799号公报、特公平5—29234号公报、特开平10—95788号公报、特开平10—29997号公报中记载的化合物。
作为具体的酰基氧化膦化合物的例子,可列举以下所示化合物(列举化合物(P—1)至(P—26)),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化合物。
[化26]
Figure A200810168129D00331
作为酰基氧化膦化合物,可以使用单酰基氧化膦化合物和二酰基氧化膦化合物等,并且作为单酰基氧化膦化合物,可以使用公知的单酰基氧化膦化合物。可列举例如在特公昭60-8047号公报和特公昭63-40799号公报中描述的单酰基氧化膦化合物。作为具体例,可列举异丁酰基—甲基次膦酸甲酯、异丁酰基—苯基次膦酸甲酯、新戊酰基—苯基次膦酸甲酯、2-乙基己酰基—苯基次膦酸甲酯、新戊酰基—苯基次膦酸异丙酯、对甲苯基—苯基次膦酸甲酯、邻甲苯基—苯基次膦酸甲酯、2,4-二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次膦酸异丙酯、对叔丁基苯甲酰基—苯基次膦酸异丙酯、丙烯酰基—苯基次膦酸甲酯、异丁酰基—二苯基氧化膦、2-乙基己酰二苯基氧化膦、邻甲苯基二苯基氧化膦、对叔丁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3-吡啶基羰基—二苯基氧化膦、丙烯酰基—二苯基氧化膦、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新戊酰基—苯基次膦酸乙烯酯、己二酰-双—二苯基氧化膦、新戊酰—二苯基氧化膦、对甲苯基—二苯基氧化膦、2-甲基苯甲酰—二苯基氧化膦、2-甲基-2-乙基己酰基二苯基氧化膦、1-甲基环己酰基—二苯基氧化膦、新戊酰基—苯基次膦酸甲酯、新戊酰基—苯基次膦酸异丙酯等。
作为二酰基氧化膦化合物,可以使用公知的二酰基氧化膦化合物。可列举例如特开平3-101686号、特开平5-345790号和特开平6-298818号中描述的二酰基氧化膦化合物。作为具体例,可列举二(2,6-二氯苯甲酰)苯基氧化膦、二(2,6-二氯苯甲酰)-2,5-二甲基苯基氧化膦、二(2,6-二氯苯甲酰)-4-乙氧基苯基氧化膦、二(2,6-二氯苯甲酰)-4-丙基苯基氧化膦、二(2,6-二氯苯甲酰)-2-萘基氧化膦、二(2,6-二氯苯甲酰)-1-萘基氧化膦、二(2,6-二氯苯甲酰)-4-氯苯基氧化膦、二(2,6-二氯苯甲酰)-2,4-二甲氧基苯基氧化膦、二(2,6-二氯苯甲酰)癸基氧化膦、二(2,6-二氯苯甲酰)-4-辛基苯基氧化膦、二(2,4,6-三甲基苯甲酰)苯基氧化膦、二(2,4,6-三甲基苯甲酰)-2,5-二甲基苯基氧化膦、二(2,6-二氯-3,4,5-三甲氧基苯甲酰)-2,5-二甲基苯基氧化膦、二(2,6-二氯-3,4,5-三甲氧基苯甲酰)-4-乙氧基苯基氧化膦、二(2-甲基-1-萘酰基)-2,5-二甲基苯基氧化膦、二(2-甲基-1-萘酰基)-4-乙氧基苯基氧化膦、二(2-甲基-1-萘酰基)-2-萘基氧化膦、二(2-甲基-1-萘酰基)-4-丙基苯基氧化膦、二(2-甲基-1-萘酰基)-2,5-二甲基苯基氧化膦、二(2-甲氧基-1-萘酰基)-4-乙氧基苯基氧化膦、二(2-氯-1-萘酰基)-2,5-二甲基苯基氧化膦和二(2,6-二甲氧基苯甲酰)-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等。
其中,本发明中,作为酰基氧化膦化合物,优选二(2,4,6-三甲基苯甲酰)苯基氧化膦(Irgacure 819:由汽巴特殊化学品公司(Ciba SpecialtyChemicals)制造)、二(2,6-二甲氧基苯甲酰)-2,4,4-三甲基戊基苯基氧化膦和2,4,6-三甲基苯甲酰二苯基氧化膦(Darocur TPO:由汽巴特殊化学品公司(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制造,Lucirin TPO:由BASF制造)。
<α—氨基苯乙酮化合物>
α—氨基苯乙酮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使用二种以上。
作为该α—氨基苯乙酮化合物,可以优选使用下述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28]
Figure A200810168129D00351
式中X1表示下述(a)、(b)或(c)表示的基。
[化29]
Figure A200810168129D00352
式中p是0或1。
[化30]
Figure A200810168129D00353
式中q是0—3的整数,r是0或1。
[化31]
Figure A200810168129D00354
式中,Y表示氢原子、卤原子、OH基、碳原子数1以上12以下的烷基(另外,除非有特别声明,所述烷基指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烷基。本发明中以下同。)、碳原子数1以上12以下的烷氧基、芳香环基、或者杂环基。作为所述芳香环基,可以优选列举苯基或者萘基。另外,作为所述杂环基,可以优选列举呋喃基、噻嗯基、或者吡啶基。
Y中的烷基、烷氧基、芳香环基和杂环基也可以具有取代基。
作为Y中的烷基可以具有的取代基,可列举OH基、卤原子、—N(X10)2(两个X10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以上8以下的烷基、碳原子数3以上5以下的烯基、碳原子数7以上9以下的苯基烷基、碳原子数1以上4以下的羟基烷基、或者苯基。)、碳原子数1以上12以下的烷氧基、—COOR(R表示碳原子数1以上18以下的烷基。)、—CO(OCH2OCH2)nOCH3(n表示1以上20以下的整数。)、或者—OCOR(R表示碳原子数1以上4以下的烷基。)。
作为Y中的烷氧基可以具有的取代基,可列举—COOR(R表示碳原子数1以上18以下的烷基。)、或者—CO(OCH2CH2)nOCH3(n表示1以上20以下的整数。)。
作为Y中的芳香环基或者杂环基可以具有的取代基,可列举—(OCH2CH2)nOH(n表示1以上20以下的整数。)、—(OCH2CH2)nOCH3(n表示1以上20以下的整数。)、碳原子数1以上8以下的烷硫基、苯氧基、—COOR(R表示碳原子数1以上18以下的烷基。)、—CO(OCH2CH2)nOCH3(n表示1以上20以下的整数。)、苯基、或者苄基。
这些取代基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具有两个以上,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对取代基进一步地进行取代。
另外,式中,X12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以上8以下的烷基、或者苯基。X13、X14和X15彼此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碳原子数1以上4以下的烷基。X13和X14也可以通过交联形成碳原子数3以上7以下的亚烷基。
式中X2表示与上述X1相同的基、碳原子数5或6的环烷基、碳原子数1以上12以下的烷基、或者苯基。
X2中的烷基、和苯基也可以具有取代基。
作为X2中的烷基可以具有的取代基,可列举碳原子数1以上4以下的烷氧基、苯氧基、卤原子或者苯基。
作为X2中的苯基可以具有的取代基,可列举卤原子、碳原子数1以上12以下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1以上4以下的烷氧基。
这些取代基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具有两个以上,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对取代基进一步地进行取代。
另外,式中X1和X2也可以通过交联形成下式表示的基。
[化32]
Figure A200810168129D00371
Figure A200810168129D00372
式中X13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以上12以下的烷基、碳原子数3以上5以下的烯基、碳原子数5以上12以下的环烷基、或者碳原子数7以上9以下的苯基烷基。
X13中的烷基、烯基、环烷基和苯基烷基可以具有取代基,作为该取代基,可列举OH基、碳原子数1以上4以下的烷氧基、—CN、或者—COOR(R表示碳原子数1以上4以下的烷基。)。
式中X14表示碳原子数1以上12以下的烷基、碳原子数3以上5以下的烯基、碳原子数5以上12以下的环烷基、碳原子数7以上9以下的苯基烷基、或者苯基。
X14中的烷基、烯基、环烷基、苯基烷基、和苯基可以具有取代基。
作为X14中的烷基、烯基、环烷基、和苯基烷基可以具有的取代基,可列举OH基、碳原子数1以上4以下的烷氧基、—CN、或者—COOR(R表示碳原子数1以上4以下的烷基。)。另外,当X14中的烷基具有取代基时,优选被取代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为2以上4以下。
作为X14中的苯基可以具有的取代基,可列举卤原子、碳原子数1以上12以下的烷基、碳原子数1以上4以下的烷氧基、或者—COOR(R表示碳原子数1以上4以下的烷基。)。
在这里,X13和X14也可以通过交联形成碳原子数1以上7以下的亚烷基、碳原子数7以上10以下的苯基亚烷基、邻苯二甲基、2—亚丁烯基、或者碳原子数2或3的氧杂或者偶氮亚烷基。
另外,X13和X14也可以通过交联形成碳原子数3以上7以下的亚烷基。
X13和X14通过交联形成的亚烷基,可以具有OH基、碳原子数1以上4以下的烷氧基、或者—COOR(R表示碳原子数1以上4以下的烷基。)作为取代基,另外,也可以在键中介入—O—、—S—、—CO—、或者—N(X16)—(X16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以上12以下的烷基、或者在连接链中介入1个或2个以上的—O—、碳原子数3以上5以下的烯基、碳原子数7以上9以下的苯基烷基、碳原子数1以上4以下的羟基烷基、—CH2CH2CN、—CH2CH2COOR(R表示碳原子数1以上4以下的烷基。)、碳原子数2以上8以下的烷酰基或者苯甲酰基的碳原子数1以上12以下的烷基。)。
式中X5、X6、X7、X8、X9互相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碳原子数1以上12以下的烷基、碳原子数5或6的环烷基、苯基、苄基、苯甲酰基、—OX17基、—SX18基、—SO—X18基、—SO2—X18基、—N(X19)(X20)基、—NH—SO2—X21基、或者下式表示的基。
[化33]
Figure A200810168129D00381
式中,Z表示—O—、—S—、—N(X10)—X11—N(X10)或者下式表示的基。X1、X2、X3和X4与上述式(1)同义。
[化34]
式中X10与上述相同,X11表示碳原子数2—16的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亚烷基、或者在这些链中介入1个以上的—O—、—S—、—N(X10)—形成的碳原子数2—16的直链状或者支链状的亚烷基(X10与上述相同)。
X17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以上12以下的烷基、—(CH2CH2O)nH(n表示2以上20以下的整数)、碳原子数2以上8以下的烷酰基、碳原子数3以上12以下的烯基、环己基、羟基(ヒドロ)环己基、苯基、碳原子数7以上9以下的苯基烷基、或者—Si(R4)r(R5)3-r(R4表示碳原子数1以上8以下的烷基,R5表示苯基,r是1、2或3)。
X17中的烷基和苯基也可以具有取代基。
作为X17中的烷基可以具有的取代基,可列举—CN、—OH、碳原子数1以上4以下的烷氧基、碳原子数3以上6以下的烯氧基、—OCH2CH2CN、—CH2CH2COOR(R表示碳原子数1以上4以下的烷基。)、—COOH、或者—COOR(R表示碳原子数1以上4以下的烷基。)。另外,当X17中的烷基具有取代基时,优选被取代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6。
作为X17中的苯基可以具有的取代基,可列举卤原子、碳原子数1以上12以下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1以上4以下的烷氧基。
X18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以上12以下的烷基、碳原子数3以上12以下的烯基、环己基、苯基、或者碳原子数7以上9以下的苯基烷基。
X18中的烷基和苯基也可以具有取代基。
作为X18中的烷基可以具有的取代基,可列举—SH—、—OH、—CN、—COOR(R表示碳原子数1以上4以下的烷基。)、碳原子数1以上4以下的烷氧基、—OCH2CH2CN、或者—OCH2CH2COOR(R表示碳原子数1以上4以下的烷基。)
作为X18中的苯基可以具有的取代基,可列举卤原子、碳原子数1以上12以下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1以上4以下的烷氧基。
X19和X20互相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以上12以下的烷基;碳原子数2以上4以下的羟基烷基;碳原子数2以上10以下的烷氧基烷基;碳原子数3以上5以下的烯基;碳原子数5以上12以下的环烷基;碳原子数7以上9以下的苯基烷基;苯基;被卤原子、碳原子数1以上12以下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1以上4以下的烷氧基取代的苯基;或者碳原子数2或3的烷酰基;或者苯甲酰基。另外,X19和X20可以通过交联形成碳原子数2以上8以下的亚烷基、或者被OH基、碳原子数1以上4以下的烷氧基或者—COOR(R表示碳原子数1以上4以下的烷基)取代的碳原子数2以上8以下的亚烷基;在连接链中介入—O—、—S—、或者—N(X16)—的碳原子数2以上8以下的亚烷基(X16与上述相同)。
X21表示碳原子数1以上18以下的烷基;苯基;萘基;或者被卤原子、碳原子数1以上12以下的烷基或者碳原子数1以上8以下的烷氧基取代的苯基或者萘基。
式(1)更优选用式(d)表示。
[化35]
Figure A200810168129D00401
式(d)中,X1和X2彼此独立地表示甲基、乙基或者苄基,—NX3X4表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或者吗啉基,X5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以上8以下的烷基、碳原子数1以上8以下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以上8以下的烷硫基、二甲基氨基或者吗啉基。其中,—NX3X4更优选为二甲基氨基、或者吗啉基。
另外,作为α—氨基苯乙酮化合物,也可以使用上述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酸加成盐。
另外,作为市售的α—氨基苯乙酮化合物,可列举由汽巴特殊化学品公司(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制造的商品名为伊尔加古尔907(IRGACURE 907)、伊尔加古尔369(IRGACURE 369)、伊尔加古尔379(IRGACURE 379)的聚合引发剂。
作为α—氨基苯乙酮化合物,具体地讲,可列举下面的化合物。
例如,可列举2—二甲基氨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2—二乙基氨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2—甲基—2—吗啉代—1—苯基丙烷—1—酮、2—二甲基氨基—2—甲基—1—(4—甲基苯基)丙烷—1—酮、2—二甲基氨基—1—(4—乙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2—二甲基氨基—1—(4—异丙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1—(4—丁基苯基)—2—二甲基氨基—2—甲基丙烷—1—酮、2—二甲基氨基—1—(4—甲氧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2—二甲基氨基—2—甲基—1—(4—甲硫基苯基)丙烷—1—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IRGACURE 907)、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丁烷—1—酮(IRGACURE 369)、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二甲基氨基苯基)丁烷—1—酮、2—二甲基氨基—2—[(4—甲基苯基)甲基]—1—[4—(4—吗啉基)苯基]—1—丁酮(IRGACURE 379)等。
<其它的光聚合引发剂>
油墨组合物还可以含有其它的光聚合引发剂。聚合引发剂优选含有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作为其它的聚合引发剂,可列举α—羟基苯乙酮化合物、肟酯化合物。
<着色油墨组合物>
本发明的油墨组合物优选作为着色油墨组合物使用,此时,油墨组合物至少含有一种着色剂。
下面对本发明中可以作为着色剂优选使用的颜料进行描述。
作为颜料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通常市售的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还可以使用将树脂粒子用染料染色形成的颜料等。另外,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还可以使用市售的颜料分散体和表面处理过的颜料,例如,将颜料作为分散介质分散于不溶性的树脂等中形成的物质、或者将树脂接枝于颜料表面的物质等。
作为这些颜料,可列举例如在伊藤征司郎编“颜料的词典”(2000年刊),W.Herbst K.Hunger,Industrial Organic Pigments、特开2002-12607号公报、特开2002-188025号公报、特开2003-26978号公报和特开2003-342503号公报中描述的颜料。
作为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的具体例,例如,作为表现出黄色的具体实例,可列举单偶氮颜料(例如C.I.颜料黄1(坚牢黄G等)和C.I.颜料黄74)、二重氮颜料(例如C.I.颜料黄12(二重氮黄AAA等)和C.I.颜料黄17)、非联苯胺系的偶氮颜料(例如C.I.颜料黄180、C.I.颜料黄200(novoperm yellow 2HG))、偶氮色淀颜料(例如C.I.颜料黄100(酒石黄色淀等))、缩合偶氮颜料(例如C.I.颜料黄95(缩合偶氮黄GR等))、酸性染料色淀颜料(例如C.I.颜料黄115(喹啉黄色淀等))、碱性染料色淀颜料(例如C.I.颜料黄18(硫黄素色淀等))、蒽醌颜料(例如fravantrone黄(Y-24))、异二氢吲哚酮(isoindolinone)颜料(例如异二氢吲哚酮黄3RLT(Y-110))、quinophtharone颜料(例如quinophtharone黄(Y-138))、异二氢吲哚颜料(例如异二氢吲哚黄(Y-139),亚硝基颜料例如C.I.颜料黄153(亚硝基镍黄等))、金属络合物盐甲亚胺颜料(例如C.I.颜料117(铜甲亚胺黄等))等等。
作为表现出红色或品红色的颜料实例,可列举单偶氮颜料(例如C.I.颜料红3(甲苯胺红等))、二重氮颜料(例如C.I.颜料红38(吡唑啉酮红B等))、偶氮色淀颜料(例如C.I.颜料红53:1(色淀红C等)和C.I.颜料红57:1(亮胭脂红6B等))、缩合偶氮颜料(例如C.I.颜料红144(缩合偶氮红BR等))、酸性染料色淀颜料(例如C.I.颜料红174(二氢四溴萤光素B色淀等))、碱性染料色淀颜料(例如C.I.颜料红81(罗丹明6G’色淀等))、蒽醌颜料(例如C.I.颜料红177(联蒽醌红等))、硫靛蓝颜料(例如C.I.颜料红88(硫靛蓝枣红等))、perynone颜料(例如C.I.颜料红194(perynone红等))、二萘嵌苯颜料(例如C.I.颜料红149(二萘嵌苯猩红等)、喹吖啶酮颜料(例如C.I.颜料紫19(未取代的喹吖啶酮(CINQUASIA Magenta RT-355T,汽巴特殊化学品公司制备))和C.I.颜料红122(喹吖啶酮品红等))、异二氢吲哚酮颜料(例如C.I.颜料红180(异二氢吲哚酮红2BLT等))、茜素色淀染料(例如C.I.颜料红83(茜草色淀等)等等。
作为表现出蓝色或青色的颜料实例,可列举二重氮颜料(例如C.I.颜料蓝25(联茴香胺蓝等))、酞菁颜料(例如C.I.颜料蓝15、C.I.颜料蓝15:3(IRGALITE BLUEGLO;汽巴特殊化学品公司制备)(酞菁蓝等))、酸性染料色淀颜料(例如C.I.颜料蓝24(孔雀蓝色淀等))、碱性染料色淀颜料(例如C.I.颜料蓝1(Victria纯蓝BO色淀等))、蒽醌颜料(例如C.I.颜料蓝60(靛蓝等))、碱性蓝颜料(例如C.I.颜料18(碱性蓝V-5:1))等等。
作为表现出绿色的颜料实例,可列举酞菁颜料(例如C.I.颜料绿7(酞菁绿)和C.I.颜料绿36(酞菁绿))、偶氮金属络合物颜料(例如C.I.颜料绿8(亚硝基绿))等等。
作为表现出桔黄色的颜料实例,可列举异二氢吲哚颜料(例如C.I.颜料桔黄66(异二氢吲哚桔黄))和蒽醌颜料(例如C.I.颜料桔黄51(二氯皮蒽酮桔黄)。
作为表现出黑色的颜料实例,可列举炭黑、钛黑、苯胺黑等。作为炭黑可列举SPECIAL BLACK 250(德格斯(デグサ)制)。
作为白色颜料的具体实例,可列举碱式碳酸铅(2PbCO3Pb(OH)2,所谓的银白)、氧化锌(ZnO,所谓的锌白)、二氧化钛(TiO2,所谓的钛白)、钛酸锶(SrTiO3,所谓的钛锶白)等。
在这里,二氧化钛具有比其它白色颜料更低的比重和更高的折射率,在化学或物理上是更稳定的,因此作为颜料具有更大的掩蔽和着色力,并且在耐酸或碱和其它环境因素方面是优异的。因此,使用二氧化钛作为白色颜料是优选的。需要时可以使用其它白色颜料(也可以是列举的白色颜料以外的白色颜料)。
为了分散着色剂,可以使用例如珠磨机、球磨机、砂磨机、磨碎机、辊式破碎机、喷射磨、匀化器、油漆搅拌器、捏和机、搅拌器、亨舍尔(Henschel)混合器、胶体磨、超声波匀化器、珍珠磨以及湿式喷射磨等分散装置。
在进行着色剂的分散时还可以添加表面活性剂等分散剂。
另外,当添加着色剂时,还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对应于各种着色剂的增效剂(synergist)作为分散助剂。相对于100重量份着色剂,优选添加1-50重量份的分散助剂。
在油墨组合物中,作为着色剂等各种成分的分散介质,可以加入溶剂,另外,也可以在不使用溶剂下把低分子量成分的上述聚合性化合物作为分散介质使用,但是油墨组合物优选为活性能量线固化型的液体,由于将油墨组合物适用于记录介质后使之固化,所以优选不含溶剂。这是因为由硬化的油墨组合物形成的图像中残留溶剂时,耐溶剂性降低,或者残留的溶剂产生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问题。从上述观点来看,优选使用聚合性化合物作为分散介质,进而从可分散性和提高油墨组合物的加工性能观点考虑,优选选择其中粘度最低的聚合性化合物作为分散介质。
在这里使用的着色剂的平均粒径越细显色性越好,所以优选为0.01-0.4微米,更优选为0.02-0.2微米。优选按照最大粒径为3微米以下、优选为1微米以下的方式,选择着色剂、分散剂、分散介质,并设定分散条件、过滤条件。通过控制该粒径,可以抑制堵塞喷头,并且保持油墨组合物的储存稳定性、油墨组合物的透明度和固化感光度。本发明中,通过使用分散性、稳定性优异的上述分散剂,即使是在使用微粒子着色剂时,也可获得均匀稳定的分散物。
油墨组合物中的着色剂的粒径可以用公知的测量方法测量。具体地讲,可以用离心沉降光透过法、X射线透过法、激光衍射·散射法、动态光散射法测量。本发明中,采用了利用激光衍射·散射法测量得到的值。
<表面活性剂>
油墨组合物优选含有表面活性剂。
作为本发明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可列举下述的表面活性剂。例如,可列举特开昭62-173463号、特开昭62-183457号中描述的表面活性剂。具体地讲,可列举例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二烷基磺基琥珀酸盐、烷基萘磺酸盐和脂肪酸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聚氧化乙烯烷基醚类、聚氧化乙烯烷基烯丙基醚类、炔属二醇(acetylene glycols)和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丙烯嵌段共聚物;以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例如烷基胺盐和季铵盐。另外,作为上述公知的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用有机氟代化合物。上述有机氟代化合物优选是疏水性的。作为有机氟代化合物,包括例如氟基表面活性剂、油状氟基化合物(例如氟油)和固体氟化合物树脂(例如四氟乙烯树脂),可列举在特公昭57-9053(第8-17栏)和、特开昭62-135826号各公报中描述的那些化合物。
本发明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并不限于上述表面活性剂,只要相对于加入浓度具有有效地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的添加剂即可。
(其它添加剂)
在本发明的油墨组合物中,除了上述聚合性化合物、聚合引发剂等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并用各种添加剂。例如,从提高得到的图象的耐候性的观点考虑,可以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另外,为了提高油墨组合物的稳定性,可以加入抗氧化剂。
此外,可以加入各种有机类和金属络合物类的防褪色剂、用于控制喷出物性的硫代氰酸钾、硝酸锂、硫代氰酸铵、二甲基胺盐酸盐等导电性盐类、用于改善油墨组合物和基材的粘合性的极微量的有机溶剂。
另外,为了调整膜物性,可以加入各种高分子化合物。作为高分子化合物,可以使用丙烯酸系聚合物、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虫胶(shellac)、乙烯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橡胶系树脂、蜡类、其它的天然树脂等。另外,这些树脂可以二种以上并用。
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含有例如匀染添加剂、消光剂、用于调整膜物理性质的蜡类,或者用于改进与聚烯烃和PET等的粘附性并不阻碍聚合的增粘剂等。
本发明的油墨组合物可以优选用于喷墨记录方法。
(喷墨记录方法)
下面,对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以及可以适用于该方法的喷墨记录装置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中,将本发明的上述油墨组合物喷出到喷墨记录用的记录介质(载体、记录材料等)上,并通过向喷出到记录介质上的油墨组合物照射活性放射线,使油墨组合物固化来形成图像。
即,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在记录介质上喷出本发明的油墨组合物的工序,以及(b)向喷出的油墨组合物照射活性放射线,使油墨组合物固化的工序。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包括上述(a)和(b)工序,由此可由在记录介质上固化的油墨组合物形成图像。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中的(a)工序中,可以使用下面详细说明的喷墨记录装置。
<喷墨记录装置>
在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中使用的喷墨记录装置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任意选择使用能实现所需分辨率的已知喷墨记录装置。即,只要是包括市售产品在内的公知的喷墨记录装置,都可以实现在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的(a)工序中的向记录介质的油墨的喷出。
作为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喷墨记录装置,可列举例如配备了供墨系统、温度传感器和活性放射线源的装置。
供墨系统例如由含有本发明的油墨组合物的主储器、供应管道、位于喷墨头前面的供墨器、过滤器和压电型喷墨头组成。可以驱动压电型喷墨头,以便优选以320×320~4,000×4,000dpi,更优选400×400~1,600×1,600dpi,特别优选720×720dpi的分辨率喷出1~100pl,优选8~30pl的多尺寸墨滴。此处,本发明中提到的dpi是指每2.54cm上的滴数。
如上所述,就放射线固化型油墨而言,优选使喷出的油墨温度保持恒定,所以从供墨器到喷墨头的部分是热绝缘并且加热的。控制温度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优选在各管道位置上提供例如多个温度传感器,并根据油墨流量和周围的温度控制加热。可以在供墨器以及喷墨头喷嘴附近设置温度传感器。此外,优选热屏蔽或绝缘要加热的喷墨头单元,使得装置主体不受外部空气温度的影响。为了降低加热所需的打印机的起动时间,或者为了降低热能损失,优选使喷墨头单元与其它部分热绝缘并且还降低整个加热单元的热容。
下面,对(b)向喷出的油墨组合物照射活性放射线,使油墨组合物固化的工序进行说明。
喷出至记录介质上的油墨组合物可以通过照射活性放射线固化。这是由于通过照射活性放射线,本发明的油墨组合物中所含的聚合引发剂被分解而产生自由基、酸或碱等引发种,由于所述引发种的功能,特定的单官能(甲基)丙烯酸衍生物以及根据需要并用的其它的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反应被引发并得到促进,进而使油墨组合物固化。此时,如果在油墨组合物中除了聚合引发剂之外还存在增感剂,则系统中的增感剂会吸收活性放射线而变成激发状态,通过与聚合引发剂接触会促进聚合引发剂的分解,从而能够实现更高感光度的固化反应。
在这里,使用的活性放射线可以包括α射线、γ射线、电子束、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光等。活性放射线的峰波长也受增感剂的吸收特性的影响,但是优选为例如200-600nm,更优选300-450nm,进一步优选350-420nm。
此外,本发明的聚合引发剂体系对于低功率的活性放射线也具有足够的感光度。因此,活性放射线的输出功率优选为2000mJ/cm2以下,更优选为10-2000mJ/cm2,进一步优选为20-1000mJ/cm2,特别优选为50—800mJ/cm2
另外,照射活性放射线时,使其在曝光面上的照射强度例如为10-2000mW/cm2,优选为20-1000mW/cm2
作为活性辐射源,主要使用的是汞灯、气/固激光器等,就紫外线光固化型喷墨记录用油墨的固化中使用的光源来讲,汞灯和金属卤化物灯是公知的。但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最近强烈要求避免汞的使用,而由GaN系半导体UV发光装置代替,从工业和环境角度都是非常有用的。此外,LED(UV-LED)和LD(UV-LD)的尺寸小、寿命长、效率高和成本低,可以期望用作光固化型喷墨光源。
此外,可以使用发光二极管(LED)和激光二极管(LD)作为活性放射线源。特别是在需要紫外线源时,可以使用UV-LED或UV-LD。
本发明的油墨组合物优选暴露于这种活性放射线下0.01-120秒,更优选0.1-90秒。
在特开昭60-132767号公报中公开了活性放射线的照射条件和基本的照射方法。具体地说,在包括喷墨装置的喷墨头单元的两侧上设置光源,并且由所谓的快门(シヤトル)方式对喷墨头单元和光源进行扫描来进行。在油墨喷落之后,经过一定的时间(优选0.01-0.5秒,更优选0.01-0.3秒,特别优选0.01-0.15秒)后进行活性放射线的照射。通过将从油墨喷落到照射为止的时间控制成极短,可以防止已经落到记录介质上的油墨在固化前的渗入。此外,即使是多孔性的记录介质,可以在油墨渗透到光源不能到达的深处之前进行曝光,所以可以减少未反应单体的残留。
此外,可以使用其它不驱动的光源来完成固化。WO99/54415中作为照射方法公开了使用光纤的方法和使平行光源入射到设置在喷墨头单元侧面上的镜面上,并且用紫外光辐照记录区的方法。这样的固化方法也适用于本发明的记录方法。
通过使用如上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对于各种表面润湿性不同的记录媒介也能维持落下的油墨的均匀点径,从而可以改善图像质量。另外,为了获得彩色图像,优选从亮度浅的颜色依次叠加颜色。通过从亮度低的颜色依次叠加油墨,放射线容易到达下面的油墨,可以期望获得良好的固化感光度、残余单体量的降低以及粘合性的改善。此外,虽然在喷出所有颜色后集中进行曝光,但是从促进固化的角度考虑,优选针对每一种颜色都进行曝光。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油墨组合物可通过活性放射线的照射以高感光度进行固化,从而在记录介质表面上形成疏水性图像。
在这里油墨固化中使用的活性放射线源或者其优选的照射条件,也与在喷墨记录方法中描述的相同。
本发明的油墨组合物可以通过活性放射线的照射以高感光度进行固化,形成与支撑体的粘合性和膜质优异的疏水性区域。因此,除了用于形成着色图象和作记号,还可以用于形成平版印刷版的图象部分,通过适用于该用途,也可以高图象质量获得耐刷性优异的平版印刷版。
本发明的油墨组合物,由于上述理由,优选作为喷墨记录用,但是作为通常使用的油墨组合物使用也是可以的。
油墨组合物最好在室温下是液体的,从适于通过喷墨产生墨滴的观点考虑,优选在25℃的粘度为100mPa·s以下或者在60℃的粘度为30mPa·s以下的,更优选在25℃的粘度为60mPa·s以下或者在60℃的粘度为20mPa·s以下的,特别优选在25℃的粘度为40mPa·s以下或者在60℃的粘度为15mPa·s以下。
同样,从适于通过喷墨产生墨滴的观点考虑,优选油墨组合物在25℃下的表面张力为18-40mN/m,更优选20-35mN/m,进一步优选20-32mN/m。
在这里的“粘度”是使用东机产业(株)制的RE80型粘度计求出的粘度。RE80型粘度计是相当于E型的圆锥转子/平板方式粘度计,使用转子型号No.1号的转子,在10rpm转速下进行测量。但是,对于粘度高于60mPa·s的油墨,根据需要把转速变化为5rpm、2.5rpm、1rpm、0.5rpm等进行测量。
另外,在这里,上述表面张力是使用通常使用的表面张力计(例如,协和界面科学(株)制,表面张力计CBVP—Z等),用Wilhelmy法在液温25℃下测量得到的值。
实施例
下面,通过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
(颜料分散物的制作)
将表1中所示的成分混合,用搅拌器搅拌1小时。将搅拌后的混合物用珠磨机进行分散,获得颜料分散物。分散条件是使用直径为0.65mm的氧化锆珠按照70%的填充率进行填充,把圆周速度设定为9m/s,分散时间为2—4小时。
表1中示出了颜料分散物的组成。
 
青色颜料A 品红色颜料A 黄色颜料A 炭黑 二氧化钛 分散剂A 分散剂B 聚合性化合物A
青色颜料分散物A 30重量份 20重量份 50重量份
品红色颜料分散物A 30重量份 20重量份 50重量份
黄色颜料分散物A 30重量份 20重量份 50重量份
黑色颜料分散物A 40重量份 25重量份 35重量份
白色颜料分散物A 60重量份 5重量份 35重量份
青色颜料A:PB15:3(IRGALITE BLUE GLO;Ciba SpecialtyChemicals制造)
品红色颜料A:PV19(CINQUASIA MAGENTA RT-335 D;CibaSpecialty Chemicals制造)
黄色颜料A:PY120(NOVOPERM YELLOW H2G;Clariant制造)
炭黑:SPECIAL BLACK 250(德格斯制造)
二氧化钛:CR60-2(石原产业制造)
分散剂A:BYK—168(大化学制造)
分散剂B:ソルスパ—ス36000(ノベオン制造)
聚合性化合物A:PEA(丙烯酸苯氧基乙酯;第一工业制药制造)
(液体组合物的制作)
表2—10分别示出了油墨组1—9的组成。
将表2示出的成分(单位是克)搅拌混合溶解,获得液体组合物。
[表2]
Figure A200810168129D00501
[表3]
Figure A200810168129D00511
[表4]
Figure A200810168129D00521
[表5]
Figure A200810168129D00531
[表6]
Figure A200810168129D00541
[表7]
[表8]
Figure A200810168129D00561
[表9]
Figure A200810168129D00571
[表10]
Figure A200810168129D00581
聚合性化合物A:PEA(丙烯酸苯氧基乙基酯;第一工业制药制造)聚合性化合物B:DPGDA(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ダイセル·サイテツク(株)制)
聚合性化合物C:A—TMPT(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新中村化学工业社制)
表面活性剂A:BYK—307(大化学制造)
聚合抑制剂A:FirstCure ST-1(Albemarle制造)
引发剂A: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酰基氧化膦类)
引发剂B: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
增感剂A:下述化学式A
增感剂B:下述化学式B
增感剂C:下述化学式C
增感剂D:下述化学式D
增感剂E:下述化学式E
[化36]
另外,用分光光度计(日本分光社制V560分光光度计)测量的上述增感剂在300—400nm波长范围的极大吸收波长如表11所示。在这里,使用丙二醇单甲醚作为溶剂,稀释为0.001重量%后进行测量。表11中示出了增感剂的极大吸收波长λmax。
[表11]
 
λmax
增感剂A 347nm
增感剂B 357nm
增感剂C 358nm
增感剂D 387nm
增感剂E 384nm
Figure A200810168129D00591
增感剤B         增感剤E
Figure A200810168129D00592
增感剤C
(图象记录装置)
将调制的5种颜色的油墨组合物(M1—M9、C1—C9、Y1—Y9、Bk1—Bk9、W1—W9)装在喷墨打印机(东芝テツク社制磁头装配=打滴频率:6.2KHz,喷嘴数:636,喷嘴密度:300npi(喷嘴/尺寸,以下相同),将墨滴大小:6pl—42pl可变为7个阶段的喷头配置2个而形成60npi,将其整行排列的喷头组共有5组)上。
形成在喷头的正下方记录介质可以移动的结构,将喷头由记录介质输送方向上游按照白色、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的顺序固定在机体上进行设置。
在黑色油墨喷头下游设置5座金属卤化物灯(光强度3000mW/cm2)。来自金属卤化物灯的照射能量根据照明的金属卤化物灯的数量,可以调整为300—1500mJ/cm2。具体地讲,为300mJ/cm2(1座照明)、600mJ/cm2(2座照明)、900mJ/cm2(3座照明)、1200mJ/cm2(4座照明)、1500mJ/cm2(5座照明)。
记录介质的输送为滚动输送,在记录介质上形成600dpi×600dpi的图象。另外,在这里记录介质使用了塑料薄膜A(白色聚乙烯制)、塑料薄膜B(透明聚乙烯制)。在印刷前进行电晕放电处理,以便基材的表面能量为30mN/m以下。
(实施例1)
使用上述图象记录装置,按照以下记载的顺序,在塑料薄膜A(白色聚乙烯制)、塑料薄膜B(透明聚乙烯制)上形成图象,获得印刷物。
(1)用白色喷头,在记录介质上赋予白色着色液(W1),形成白色图象。
(2)用黄色喷头,在记录介质上赋予黄色着色液(Y1),形成黄色图象。
(3)用青色喷头,在记录介质上赋予青色着色液(C1),形成青色图象。
(4)用品红色喷头,在记录介质上赋予品红色着色液(M1),形成品红色图象。
(5)用黑色喷头,在记录介质上赋予黑色着色液(Bk1),形成黑色图象。
(6)用金属卤化物灯进行曝光(光强度3000mW/cm2),使图象完全固化。另外,根据照明的金属卤化物灯的数量,在300—1500mJ/cm2范围内调整曝光能量。
另外,在这里非记录介质的输送速度是400mm/s,每1滴着色液的液量为约12皮升。使用塑料薄膜A时省略了给与白色油墨的工序(1)。
(实施例2—4、比较例1—5)
如表12中所记载,除了替代着色液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记录物(图象)。
<评价项目>
[固化性试验]
根据印刷后表面没有粘连的曝光能量定义固化性。
印刷后表面有无粘连是在印刷后马上按压普通纸(富士ゼロツクス社制复印用纸C2),引起着色液移动时判断为有粘连,没有移动时判断为没有粘连。
将曝光能量变化为300mJ/cm2、600mJ/cm2、900mJ/cm2、1200mJ/cm2、1500mJ/cm2,按照下述标准进行评价。
另外,固化性使用印刷物A(图1(a))进行评价。图1(a)中,400是由原色(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或者白色)形成的满版印刷部分,在600dpi×600dpi的象素密度下,每1个象素赋予12皮升(pL)的着色液液滴,进行了
Figure A200810168129D00611
的满版印刷。401是没有赋予油墨液的部分,在表面上露出了基材面。
5:在300mJ/cm2的曝光下没有粘连。
4:在600mJ/cm2的曝光下没有粘连。
3:在900mJ/cm2的曝光下没有粘连。
2:在1200mJ/cm2的曝光下没有粘连。
1:在1500mJ/cm2的曝光下没有粘连。
固化性的实验结果示于表12。在这里,从固化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变得没有粘性的感光度低的一方,特别优选600mJ/cm2以下(5或4)的。
[粘连试验]
使印刷面和基材面重合,一定时间后剥离时,对印刷面的膜有无破坏和在基材面上有无转印进行评价。
另外,用于粘连试验的印刷物均为在1500mJ/cm2的曝光能量下进行了曝光的。此外,印刷物的保存是在使印刷面和基材面重合的上面,利用重力在整个印刷物上均匀地施加重量(1kg/cm2)24小时,在室温下进行。24小时后,剥离印刷面和基材面,用肉眼按照下述标准进行评价。
3:在印刷面上没有膜的破坏等,而且,在基材面上油墨没有转印。
2:在印刷面上观察到部分膜破坏或膜内部破坏,或者,在基材面上观察到部分油墨转印(在这里所述的部分是低于总面积的50%)。
1:在整个印刷面上观察到膜破坏或膜内部破坏,或者,在整个基材面上观察到油墨转印(在这里所述的整个面是总面积的50%以上)。
粘连试验的结果示于表12。在这里,从固化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在印刷面上没有膜的破坏、在基材面上油墨没有转印的,按照上述标准,只有3是允许范围。
[表12]
Figure A200810168129D00621
可知,要想获得优选的固化性(变得没有粘连的照射能量为600mJ/cm2以下),需要并用上述式(I)表示的化合物A和上述式(II)表示的化合物B,或者单独使用化合物A、或者化合物B并提高其加入浓度。但是,提高化合物A、或者化合物B的加入浓度时,由于产生粘连,所以不优选。
由以上显而易见的是,要想形成固化性好而且不产生粘连的图象,有效的是同时加入化合物A和化合物B。

Claims (10)

1.一种油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下述式(I)表示的化合物A、下述式(II)表示的化合物B和聚合性化合物,
[化37]
式(I)中,X表示O、S、或者NRa,n1表示0或1,Ra、R1、R2、R3、R4、R5、R6、R7、R8、R9和R10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一价的取代基,R1、R2、R3、R4、R5、R6、R7和R8中相邻的两个基团可以互相连接而形成环,
[化38]
Figure A200810168129C00022
式(II)中,X表示O、S、或者NRb,n2表示0或1,Rb、R11、R12、R13、R14、R15、R16、R17、和R18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一价的取代基,R11、R12、R13、和R14中彼此相邻的两个基团可以互相连接而形成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组合物,其中,式(I)表示的化合物A和式(II)表示的化合物B,在300—400nm波长范围内具有极大光吸收,且化合物A的极大吸收波长λmax(A)和化合物B的极大吸收波长λmax(B)满足10nm<λmax(A)—λmax(B)<50nm的关系,
在这里,当化合物A和/或化合物B在300—400nm波长范围内具有两个以上极大吸收时,λmax(A)或/和λmax(B)取决于最长波长侧的极大吸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组合物,其中聚合性化合物是乙烯性不饱和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组合物,其中聚合性化合物是(甲基)丙烯酸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组合物,其中含有光聚合引发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墨组合物,其中所述光聚合引发剂是选自酰基氧化膦化合物和α—氨基苯乙酮化合物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组合物,其中式(II)表示的化合物B在油墨组合物中的含量摩尔浓度高于式(I)表示的化合物A在油墨组合物中的含量摩尔浓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组合物,其中含有着色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组合物,其用于喷墨记录。
10.一种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在记录介质上喷出权利要求1—9中任何一项记载的油墨组合物的工序;以及(b)向喷出的油墨组合物照射活性放射线,使油墨组合物固化的工序。
CN2008101681298A 2007-09-28 2008-09-28 油墨组合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74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55663 2007-09-28
JP2007255663A JP5148235B2 (ja) 2007-09-28 2007-09-28 インク組成物
JP2007-255663 2007-09-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97424A true CN101397424A (zh) 2009-04-01
CN101397424B CN101397424B (zh) 2013-06-12

Family

ID=401144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6812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97424B (zh) 2007-09-28 2008-09-28 油墨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110253B2 (zh)
EP (1) EP2042573B1 (zh)
JP (1) JP5148235B2 (zh)
CN (1) CN101397424B (zh)
AT (1) ATE491006T1 (zh)
DE (1) DE602008003876D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9351A (zh) * 2010-11-24 2012-07-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方法以及用于该记录方法的光固化型油墨组
CN103666044A (zh) * 2013-11-25 2014-03-26 铜陵方正塑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紫外光固化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13231A (zh) * 2012-11-27 2015-07-2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硬化性组合物、转印材料、硬化物及其制造方法、树脂图案制造方法、硬化膜、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及触摸屏显示装置
CN104995266A (zh) * 2013-02-21 2015-10-2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油墨组合物、喷墨记录方法、印刷物及高分子聚合引发剂
CN110169201A (zh) * 2017-01-12 2019-08-23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有机el显示元件用密封剂
US10494533B2 (en) 2008-12-19 2019-12-03 Mankiewicz Gebr. & Co. Gmbh & Co. Kg Coating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by inkjet printing method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29447B2 (en) 2007-09-28 2012-03-06 Fujifilm Corporation Ink composition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5344892B2 (ja) * 2008-11-27 2013-11-2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477150B2 (ja) * 2010-04-28 2014-04-23 Jnc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およびその用途
EP2399965B1 (en) 2010-06-24 2013-01-09 Agfa-Gevaert Flexible, Scratch Resistant Radiation Curable Inkjet Inks
ES2425599T3 (es) 2010-06-24 2013-10-16 Agfa-Gevaert Tintas de inyección curables por radiación, flexibles y resistentes al rayado
JP5228034B2 (ja) * 2010-12-28 2013-07-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印刷物
JP2016513146A (ja) 2013-02-06 2016-05-12 サン・ケミカル・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デジタル印刷インク
JP5955275B2 (ja) 2013-06-12 2016-07-2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加飾シートの製造方法、成形加工方法、加飾シート成形物の製造方法、インモールド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6021777B2 (ja) 2013-09-30 2016-11-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成形加工方法、インモールド成形品の製造方法、及び、成形印刷物作製用加飾シート
EP3415332B1 (en) * 2016-02-10 2021-09-22 FUJIFILM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58935A1 (de) * 1976-12-24 1978-07-06 Basf Ag Photopolymerisierbare masse und deren verwendung
JPS5494319A (en) 1978-01-09 1979-07-26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Silver halide photographic material
JPS54130648A (en) * 1978-04-01 1979-10-11 Harukazu Matsuda Ultraviolet light resistant composition
DE2830927A1 (de) 1978-07-14 1980-01-31 Basf Ag Acylphosphinoxidverbindungen und ihre verwendung
DE2830928A1 (de) 1978-07-14 1980-01-31 Basf Ag Lichthaertbare form-, traenk- und ueberzugsmassen
DE3010148A1 (de) * 1980-03-15 1981-09-24 Merck Patent Gmbh, 6100 Darmstadt Neue gemische auf basis von aromatisch-aliphatischen ketonen, ihre verwendung als photoinitiatoren sowie photopolymerisierbare systeme enthaltend solche gemische
JPS60132767A (ja) 1983-12-21 1985-07-15 Seikosha Co Ltd インクジエツトプリンタ
DE3443221A1 (de) 1984-11-27 1986-06-05 ESPE Fabrik pharmazeutischer Präparate GmbH, 8031 Seefeld Bisacylphosphinoxide, ihre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GB8529448D0 (en) * 1985-11-29 1986-01-08 Ward Blenkinsop & Co Ltd Thioxanthone derivatives
JPS62135826A (ja) 1985-12-09 1987-06-18 Konishiroku Photo Ind Co Ltd 熱現像感光材料
JPS62173463A (ja) 1986-01-28 1987-07-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
JPS62183457A (ja) 1986-02-07 1987-08-1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
JPH01253731A (ja) * 1988-04-01 1989-10-11 Canon Inc 光重合性組成物および記録媒体
US4954414A (en) 1988-11-08 1990-09-04 The Mead Corporation Photosensitiv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transition metal coordination complex cation and a borate anion and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employing the same
DE59010615D1 (de) 1989-08-04 1997-02-06 Ciba Geigy Ag Mono- und Diacylphosphinoxide
RU2091385C1 (ru) 1991-09-23 1997-09-27 Циба-Гейги АГ Бисацилфосфиноксиды, состав и способ нанесения покрытий
ZA941879B (en) 1993-03-18 1994-09-19 Ciba Geigy Curing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bisacylphosphine oxide photoinitiators
JP3112771B2 (ja) * 1993-04-19 2000-11-27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光重合性組成物
CH691970A5 (de) 1996-03-04 2001-12-14 Ciba Sc Holding Ag Alkylphenylbisacylphosphinoxide und Photoinitiatormischungen.
SG53043A1 (en) 1996-08-28 1998-09-28 Ciba Geigy Ag Molecular complex compounds as photoinitiators
EP0990682B1 (en) 1998-04-15 2005-11-09 BASF Coatings Japan Ltd. Method for formation of coating film and coating composition
JP2003026978A (ja) 1998-09-08 2003-01-29 Ricoh Co Ltd 記録液体
JP4441995B2 (ja) 2000-06-28 2010-03-31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光重合性組成物、光重合性着色組成物およびカラーフィルター
JP4061876B2 (ja) 2000-10-10 2008-03-19 東洋インキ製造株式会社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キ
GB0125098D0 (en) 2001-10-18 2001-12-12 Coates Brothers Plc Multi-functional thioxanthone photoinitiators
JP2003342503A (ja) 2002-05-28 2003-12-03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ブラックインク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6213862A (ja) 2005-02-04 2006-08-1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インク組成物、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印刷物、平版印刷版の作製方法及び平版印刷版
JP2007126612A (ja) * 2005-11-07 2007-05-24 Kawasaki Kasei Chem Ltd 光増感剤、光感応性酸発生剤及び光硬化性組成物
US20070139476A1 (en) 2005-12-15 2007-06-21 Schwartz Nathaniel R Curable inkjet ink
JP5224824B2 (ja) * 2007-01-15 2013-07-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8129447B2 (en) * 2007-09-28 2012-03-06 Fujifilm Corporation Ink composition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94533B2 (en) 2008-12-19 2019-12-03 Mankiewicz Gebr. & Co. Gmbh & Co. Kg Coating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by inkjet printing methods
CN102529351A (zh) * 2010-11-24 2012-07-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方法以及用于该记录方法的光固化型油墨组
CN102529351B (zh) * 2010-11-24 2016-02-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方法以及用于该记录方法的光固化型油墨组
CN104813231A (zh) * 2012-11-27 2015-07-2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硬化性组合物、转印材料、硬化物及其制造方法、树脂图案制造方法、硬化膜、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及触摸屏显示装置
CN104813231B (zh) * 2012-11-27 2018-12-0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硬化性组合物、转印材料、硬化物及其制造方法、树脂图案制造方法、硬化膜及其应用
CN104995266A (zh) * 2013-02-21 2015-10-2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油墨组合物、喷墨记录方法、印刷物及高分子聚合引发剂
US9902865B2 (en) 2013-02-21 2018-02-27 Fujifilm Corporation Ink composition,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printed matter, and high-molecular-weight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
CN103666044A (zh) * 2013-11-25 2014-03-26 铜陵方正塑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紫外光固化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66044B (zh) * 2013-11-25 2016-05-11 铜陵方正塑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紫外光固化油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69201A (zh) * 2017-01-12 2019-08-23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有机el显示元件用密封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42573B1 (en) 2010-12-08
JP2009084423A (ja) 2009-04-23
US20090087576A1 (en) 2009-04-02
EP2042573A1 (en) 2009-04-01
US8110253B2 (en) 2012-02-07
ATE491006T1 (de) 2010-12-15
DE602008003876D1 (de) 2011-01-20
JP5148235B2 (ja) 2013-02-20
CN101397424B (zh) 2013-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7424B (zh) 油墨组合物
US8147921B2 (en) Ink set for inkjet recording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CN100363443C (zh) 喷墨油墨组合物和使用喷墨油墨组合物制成的印刷品
US8128843B2 (en) Photocurable composition, photocurable ink composition, process for producing photocured material,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CN102127339B (zh) 喷墨墨液组合物、以及喷墨记录方法
CN102344716B (zh) 油墨组合物、油墨组、喷墨记录方法、印刷物、成形印刷物的制造方法以及成形印刷物
CN104662107A (zh) 油墨组合物、喷墨记录方法、印刷物、双酰基氧化膦化合物以及单酰基氧化膦化合物
CN108603059A (zh) 光固化型喷墨印刷用油墨组合物
WO2013118766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組成物、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印刷物
CN102585599A (zh) 喷墨记录用油墨组、喷墨记录方法及印刷物
EP2502967B2 (en) Ink composition
CN105164216A (zh) 喷墨油墨组合物、喷墨记录方法、油墨组、装饰片材及成形物、模内成形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2381023A (zh) 喷墨记录方法、印刷物、成形印刷物的制造方法以及成形印刷物
CN102190907B (zh) 颜料分散体、使用所述颜料分散体的油墨组合物以及印刷材料
JP2010229284A (ja) 光硬化性組成物
JP522752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9083272A (ja) 下塗り液、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05400290A (zh) 聚合性组合物、油墨组合物、喷墨记录方法及记录物
JP201022928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インク組成物
JPWO2018047484A1 (ja) 光重合開始剤、重合性組成物、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並びに、アシルホスフィンオキシド化合物
EP2284229B1 (en) Pigment dispersion, ink composition, and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JP5419605B2 (ja) 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616031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印刷物の製造方法
JP2007224227A (ja) インク組成物、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印刷物
CN100523102C (zh) 喷墨油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

Termination date: 2019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