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95317B - 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以及缝纫机 - Google Patents
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以及缝纫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95317B CN101395317B CN200780007662XA CN200780007662A CN101395317B CN 101395317 B CN101395317 B CN 101395317B CN 200780007662X A CN200780007662X A CN 200780007662XA CN 200780007662 A CN200780007662 A CN 200780007662A CN 101395317 B CN101395317 B CN 10139531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e
- stitch
- syringe
- feeding
- crochet hoo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00—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 D05B1/02—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single-thread seam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00—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 D05B1/02—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single-thread seams
- D05B1/04—Running-stitch seam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00—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 D05B1/02—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single-thread seams
- D05B1/06—Single chain-stitch seam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9/00—Programme-controlled sewing machines
- D05B19/0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 D05B19/1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f operation of machine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9/00—Programme-controlled sewing machines
- D05B19/0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 D05B19/1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 of operation of machine
- D05B19/14—Control of needle movement, e.g. varying amplitude or period of needle movement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9/00—Pressers; Presser feet
- D05B29/02—Presser-control device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5/00—Needle holders; Needle bars
- D05B55/14—Needle-bar drive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7/00—Loop takers, e.g. loopers
- D05B57/08—Loop takers, e.g. loopers for lock-stitch sewing machine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1/00—Loop holders; Loop spreaders; Stitch-forming finger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93/00—Stitches; Stitch seam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7/00—Work-feeding means
- D05B27/02—Work-feeding means with feed dogs having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movement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57/00—Loop takers, e.g. looper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85/00—Needles
- D05B85/006—Hooked needle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85/00—Needles
- D05B85/02—Needles with slotted eyes, i.e. with a slit leading to the eye for thread inser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以及缝纫机。利用针的线捕捉钩可确实捕捉缝线,在缝纫机针床内空间形成针脚。通过钩针(13)、半回转针筒(200)、线拉出动作件(401)的共同作用,作为跳缝组在被缝制体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针脚而在背面形成锁缝线迹针脚,在钩针(13)的第一行程中,通过送布牙(601)使被缝制体进给用于手缝线迹针脚的针脚间距,在钩针(13)的第二行程中,通过送布牙(601)使被缝制体进给用于手缝线迹针脚间的针脚间间距。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形成方法以及缝纫机,尤其是涉及缝线确实被捕捉到针的线捕捉钩、且在缝纫机针床内空间形成针脚、适用于被称为鞍形点缝线迹的仿手缝线迹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形成方法以及缝纫机。
背景技术
利用一根缝线在被缝制体的一侧形成交织地时隐时现的点缝线迹,形成手缝的风格的针脚被作为国际标准的ISO4915线迹形式104(链式线迹)以及ISO4915线迹形式209(鞍形线迹/手缝线迹)形成规格。
目前,具有以下点缝缝纫机,即,利用一根缝线穿在针上的织针、侧设有线捕捉钩的钩针、弯针以及分纱器,将点缝线迹(仿手缝线迹)作为“104”线迹形成,防止手工星迹缝等布错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点缝缝纫机由于使用一根缝线穿过的织针和侧设有线捕捉钩的钩针,因此具有针脚间距受到织针和钩针间间隔限制的缺点。并且,在该点缝缝纫机上,缝制时在布的上侧形成球形线迹,但原来缝制的点缝线迹形成在布的下侧,因此,操作者被迫在不能目视的状态下进行缝制作业,因此,具有很难确认点缝位置、不能进行正确缝制的缺点。并且,点缝缝纫机上的“104”线迹由于拉伸形成了针脚的缝线,容易松开,因此,具有丧失了防止上述的星迹缝等布错位的功能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以下方案的仿手缝线迹缝纫机,即,利用卷绕在内置于回转针筒的线轴上的一根缝线,使用侧设有一根线捕捉钩的钩针、导线钩、向线捕捉钩引导缝线的分纱器以及挑线杆,形成类似“104”针脚的仿点缝线迹(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文献1:特公昭55-35481号公报(图5、图6、图7)
日本专利文献2:特公平4-3234号公报(=美国专利4,590,878)
(图11、图13、图14)
发明内容
在该仿手缝线迹缝纫机上,在缝制时,双缝线在布的上侧形成手缝线迹,在布的下侧形成锁缝线迹。但是,在该仿手缝线迹缝纫机上,虽然向线捕捉钩引导缝线的分纱器需要设置在支撑布的针板和回转针筒之间,但是,挑线杆因其作用而必须设置在针板的正下方、设置在针板和回转针筒之间,且必须设置驱动引导缝线的分纱器的驱动机构,因此,在有限的缝纫机针床内的空间实际上不能实现这样的设置。
并且,在该仿手缝线迹缝纫机上,钻入回转针筒的缝线必须利用导线钩将从回转针筒钻出的缝线拉到布的上方,作业人员在布上将手放在这样的位置上非常危险,具有妨碍移动布的缝制作业的问题。因此,使用该仿手缝线迹缝纫机是不可能的。
并且,在制作被褥或衲缝衣料或拼缝物时,目前利用手工缝制。这需要很多工夫,成为重体力劳动。因此,也采用以下方法,即,使用利用连锁缝(ISO4915线迹形式301)进行缝制的缝纫机,通过在所使用的两根线中,一根用透明线,一看就像手缝线迹。但是,由于这样的方法缝制的针脚基本上使用连锁缝缝纫机,线被连续缝制,因此,具有以下问题,即,不能得到想要的在被褥或衲缝衣料或拼缝物上必要的、随着在缝制后的被缝制体表面产生的凹凸而得到的柔软感这一原本手缝线迹的风格。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现有的难点而形成的,目的是提供缝线被确实捕捉到针的线捕捉钩、且在缝纫机针床内空间形成针脚、适用于被称为鞍形点缝线迹的仿手缝线迹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形成方法以及缝纫机。
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缝线确实被捕捉到针的线捕捉钩,且在缝纫机针床内空间形成针脚,同时可自由设定针脚间距以及针脚间间距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形成方法以及缝纫机。
而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作为跳缝组在被缝制体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在背面形成锁缝线迹,使被缝制体的进给方向即缝制方向可在每一个跳缝组进行变化,适合于被褥或衲缝衣料或拼缝物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形成方法以及缝纫机。
本发明的原理是,通过使侧设线捕捉钩、向垂直方向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钩针、进行半回转正转和半回转倒转的半回转针筒、如同挑线杆一样进行往复运动的线拉出动作件以及进行椭圆运动的送布牙共同作用,将缝线确实捕捉到针的线捕捉钩上且在缝纫机针床内空间形成针脚,分别在被缝制体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在背面形成锁缝线迹。并且,通过钩针、半回转针筒、线拉出动作件的共同作用,作为跳缝组在被缝制体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针脚而在背面形成锁缝线迹针脚时,通过根据针脚间隙进给和针脚间间隙进给使送布牙的被缝制体的进给量变化,可自由设定针脚间隙和针脚间间隙。
为了达到该目的,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形成方法是:
(a)侧设线捕捉钩并向垂直方向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钩针在第一行程中,从上止点下降,贯通放置在针板上的被缝制体,从下止点上升时,利用线捕捉钩捕捉从在针板的下方卷绕线并进行半回转倒转的针筒的线出口拉出、与钩针周接并绷紧的线,
(b)在第一行程中,在将钩针从被缝制体抽出、使其上升通过上止点期间,使被缝制体进给一个针脚间距,并通过捕捉了线的钩针上升以及针筒进一步倒转,进行收线,
(c)钩针在第二行程中,从上止点下降,贯通被缝制体,从下止点上升时,利用半回转正转的针筒的尖端抄起被线捕捉钩捕捉的线,并通过针筒的回转从线捕捉钩释放被捕捉的线,
(d)通过针筒的进一步回转,使利用针筒的尖端抄起并释放的线钻入针筒、与卷绕在针筒上的线交织,对从针筒钻出的线收线,
(e)在第二行程中,在将钩针从被缝制体抽出、使其上升通过上止点期间,将被缝制体进给一个针脚间间距,
(f)反复(a)至(e)的工序,分别在被缝制体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针脚,在背面形成锁缝线迹针脚。
在该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中,针筒将收纳卷绕了线的线轴的线轴壳体内置于内针筒中,线轴壳体可与内针筒一起自由回转地架装在外针筒上,在钩针从针板上升时针筒倒转、离开针板的方向和位置,线出口设置在线轴壳体上。
在该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中,钩针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时,使针筒停止回转。
在该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中,利用针筒的尖端抄起被线捕捉钩捕捉的线后,将从针筒的线出口抽出的线吊起、从针筒抽出并收线,利用线捕捉钩捕捉线后,释放吊起的线。
在该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中,在第二行程中,钩针从上止点下降时,在钩针的针尖和被缝制体之间使被线捕捉钩捕捉的线向线捕捉钩的非开口方向导线。
在该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中,对从针筒钻出的线收线时,根据针脚间距调节收线量。
在该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中,钩针从上止点下降、贯通被缝制体,从下止点上升而从被缝制体抽出前,解除将被缝制体按压保持在针板上的按压保持,将钩针作为转动轴、手动转动操作被缝制体的进给方向。
在该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中,通过针筒的进一步回转使用针筒的尖端抄起、释放的线钻入针筒、与被卷绕在针筒上的线交织后,在对从针筒钻出的线收线前,使钻入针筒的线暂时滞留在针筒的周围,通过对从针筒钻出的线进行收线解除暂时滞留。
并且,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是:通过钩针、半回转针筒、线拉出动作件的共同作用,作为跳缝组在被缝制体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针脚而在背面形成锁缝线迹针脚,在钩针的第一行程中,通过送布牙使被缝制体进给用于手缝线迹针脚的针脚间距,在钩针的第二行程中,通过送布牙使被缝制体进给用于手缝线迹针脚间的针脚间间距;此时,分别设定针脚间距进给的针脚间距进给量和针脚间间距进给的针脚间间距进给量;在每一个跳缝组依次转换分别与针脚间距进给、针脚间间距进给对应的各被缝制体进给模式;在各被缝制体进给模式中分别将所设定的针脚间距进给量、针脚间间距进给量传递到进给驱动机构,通过送布牙输送被缝制体。
在该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中,钩针从被缝制体抽出时,解除将被缝制体按压保持在针板上的按压保持,一面任意地付与针脚间距进给量和针脚间间距进给量,一面手动输送被缝制体。
在该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中,钩针从被缝制体抽出时,使输送被缝制体的送布牙退避,一面任意地付与针脚间距进给量和针脚间间距进给量,一面手动输送被缝制体。
并且,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具有钩针、半回转针筒、线拉出动作件以及送布牙,钩针侧设线捕捉钩,从上止点下降,贯通放置在针板上的被缝制体,从下止点起从被缝制体抽出而上升,在向垂直方向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一行程中,从上止点下降、贯通被缝制体,从下止点上升时捕捉线,在第二行程中,从上止点下降、贯通被缝制体,从下止点上升时释放线;半回转针筒是在针板的下方卷绕线、从线出口拉出线的针筒,在第一行程中,从上止点下降、贯通被缝制体,从下止点上升时半回转倒转,通过随着用线捕捉钩捕捉了线的钩针的上升而进行进一步倒转,对线进行收线,并具有钩针在第二行程中从上止点下降、贯通被缝制体、从下止点上升时针筒进行半回转正转抄起被线捕捉钩捕捉的线的尖端,通过针筒的回转、利用针筒的尖端从线捕捉钩释放被捕捉的线,使释放的线通过针筒进一步的回转钻入针筒、与卷绕在针筒上的线交织;线拉出动作件,在线捕捉钩捕捉线时,使通过针筒的回转而从线出口拉出的线与钩针周接、绷紧,并对从针筒钻出的线进行收线;送布牙,在第一行程中将钩针从被缝制体抽出、使其上升而通过上止点期间,使被缝制体进给一个针脚间距,并在第二行程中在将钩针从被缝制体抽出、使其上升而通过上止点期间,使被缝制体进给一个针脚间间距,由此,分别在被缝制体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针脚,在背面形成锁缝线迹针脚。
在该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针筒将收纳卷绕了线的线轴的线轴壳体内置于内针筒,线轴壳体可与内针筒一起自由回转地架装在外针筒上,在钩针从针板上升时针筒倒转、离开针板的方向和位置,将线出口设置在线轴壳体上。
在该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针筒具有在钩针从上止点运动到下止点时停止回转的期间。
在该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线拉出动作件具有以下功能,即,在被线捕捉钩捕捉的线被针筒的尖端抄起后,吊起从针筒的线出口拉出的线、从针筒拉出进行收线,利用线捕捉钩捕捉线后,释放吊起的线。
在该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具有导线机构,即,在第二行程中,在钩针从上止点下降时,在钩针的针尖和被缝制体之间对被线捕捉钩捕捉的线进行导线。
在该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具有收线调节机构,与通过进给量设定机构设定的针脚间距对应地调节线拉出动作件的收线量。
在该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具有按压解除机构,该按压解除机构具有将被缝制体按压保持在针板上的压板,钩针从被缝制体抽出时,解除压板的按压保持,一面任意地付与针脚间距进给量和针脚间间距进给量,一面手动输送被缝制体。
在该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具有送布牙退避机构,钩针从被缝制体抽出时,使输送被缝制体的送布牙退避,一面任意地付与针脚间距进给量和针脚间间距进给量,一面手动输送被缝制体。
在该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具有转动操作/直线进给转换机构,即,钩针从上止点下降、贯通被缝制体、从下止点上升而从被缝制体抽出前,解除将被缝制体按压保持在针板上的按压保持,将钩针作为转动轴、手动转动操作被缝制体的进给方向。
在该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在使内针筒以半回转地正转、倒转地驱动的驱动器上设置针托,该针托在落针位置矫正在钩针贯通被缝制体后、由于钩针贯通被缝制体而产生的扭曲。
在该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具有线插入部件,将从线出口拉出、通过线拉出动作件定位在线捕捉钩上而与钩针周接并绷紧的线,强制插入线捕捉钩。
在该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具有钩针/舌针驱动机构,在钩针的线捕捉钩从钩针的上止点下降、贯通被缝制体、直到超过针板期间,以及从下止点上升、由线捕捉钩捕捉到线后、超过针板、从被缝制体抽出直到到达上止点期间,驱动关闭线捕捉钩的舌针。
在该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在针筒周围的一部分上具有线滞留部,使被针筒的尖端抄起并释放的线通过针筒进一步的旋转而钻入针筒、与卷绕在针筒上的线交织后,在对从针筒钻出的线收线前,通过使钻入针筒的线暂时滞留,对钻出针筒的线收线,由此解除暂时滞留。
并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通过钩针、半回转针筒、线拉出动作件的共同作用,作为跳缝组在被缝制体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针脚而在背面形成锁缝线迹针脚,在钩针的第一行程中,通过送布牙使被缝制体进给用于手缝线迹的针脚间距针脚,在钩针的第二行程中,通过送布牙使被缝制体进给用于手缝线迹针脚间的针脚间间距,其具有进给量设定机构、进给模式转换机构以及进给驱动机构,进给量设定机构分别设定针脚间距进给的针脚间距进给量和针脚间间距进给的针脚间间距进给量;进给模式转换机构在每一个跳缝组依次转换分别与针脚间距进给、针脚间间距进给对应的各被缝制体进给模式;进给驱动机构在各被缝制体进给模式中分别传递所设定的针脚间距进给量、针脚间间距进给量,通过送布牙输送被缝制体。
在该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进给量设定机构由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形成,该进给调节体被枢接在枢支于从驱动钩针的上轴减速1/2的中间轴的支撑臂上,在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的两臂上分别枢接针脚间距进给量操作部件和针脚间间距进给量操作部件。
在该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进给模式转换机构由固定在中间轴上并至少具有两偶数个偏位点的进给转换凸轮和与进给转换凸轮外接的进给转换连杆形成,进给转换连杆的连接端与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的一端枢接,另一端与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的纵臂端枢接。
在该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进给驱动机构具有:一端与进给转换连杆的连接端枢接的水平进给连接杆、第一臂与水平进给连接杆的另一端枢接的水平进给连接曲轴、一端与水平进给连接曲轴的第二臂枢接而另一端与水平进给纵连杆枢接的水平进给连接杆、固定在上轴的水平进给偏心凸轮、以及水平进给连接杆的另一端枢接并与水平进给偏心凸轮外接的水平进给驱动杆。
根据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以及缝纫机,确实可将缝线捕捉到针的线捕捉钩,且在缝纫机针床内空间形成单线锁型缝纫的针脚,适用于被称为鞍形点缝线迹的仿手缝线迹的缝制。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以及缝纫机,由于分别在被缝制体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在背面形成锁缝线迹,因此,操作者可在目视表面上的手缝线迹的状态下进行缝制作业,由于可确认手缝线迹的位置,因此可进行正确的缝制。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以及缝纫机,由于分别在被缝制体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在背面形成锁缝线迹,因此,不会因拉伸形成单线锁型缝纫针脚的缝线而容易松开,因此可得到牢固的缝制。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以及缝纫机,由于通过钩针、半回转针筒、线拉出动作件的共同作用形成单线锁型缝纫针脚,因此,可分别自由设定针脚间距、针脚间间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驱动系统的框图。
图3(A)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钩针/舌针驱动机构的立体图,(A)是钩针的上止点的图。
图3(B)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钩针/舌针驱动机构的立体图,(B)是钩针的下止点的图。
图4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钩针/舌针驱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钩针和舌针关系的立体图,(A)是钩针的线捕捉钩利用舌针形成关闭状态的图,(B)是钩针的线捕捉钩形成打开状态的图。
图6是钩针和舌针关系的部分立体图,(A)是钩针的线捕捉钩利用舌针形成关闭状态的图,(B)是钩针的线捕捉钩形成打开状态的图。
图7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按压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利用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以及缝纫机得到的仿手缝线迹结构的说明图。
图9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布进给机构以及布进给驱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布进给机构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布进给驱动机构、进给量设定机构以及模式转换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半回转针筒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半回转针筒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针筒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针筒驱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线拉出机构的立体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线拉出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8(A)是关于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动作,表示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8(B)是关于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动作,表示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8(C)是关于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动作,表示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8(D)是关于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动作,表示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8(E)是关于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动作,表示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8(F)是关于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动作,表示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8(G)是关于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动作,表示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8(H)是关于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动作,表示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8(I)是关于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动作,表示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8(J)是关于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动作,表示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8(K)是关于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动作,表示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8(L)是关于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动作,表示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8(M)是关于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动作,表示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8(N)是关于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动作,表示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8(O)是关于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动作,表示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8(P)是关于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动作,表示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8(Q)是关于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动作,表示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8(R)是关于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动作,表示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8(S)是关于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动作,表示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8(T)是关于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动作,表示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8(U)是关于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动作,表示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8(V)是关于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动作,表示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8(W)是关于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动作,表示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钩针、半回转针筒、线拉出动作件、舌针以及送布牙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20是只从上面看图18(H)所述的半回转针筒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进给量设定机构、模式转换机构、布进给机构以及布进给驱动机构的模式图。
图22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进给量设定机构、模式转换机构、布进给机构以及布进给驱动机构的模式图。
图23(A)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进给量设定机构、模式转换机构、布进给机构以及布进给驱动机构的模式图。
图23(B)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进给量设定机构、模式转换机构、布进给机构以及布进给驱动机构的模式图。
图24(A)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进给量设定机构、模式转换机构、布进给机构以及布进给驱动机构的模式图。
图24(B)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进给量设定机构、模式转换机构、布进给机构以及布进给驱动机构的模式图。
图25(A)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钩针/舌针驱动机构的立体图,(A)是钩针的上止点的图。
图25(B)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钩针/舌针驱动机构的立体图,(B)是钩针的下止点的图。
图26是图25(A)(B)的钩针/舌针驱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7(A)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导线机构的立体图。
图27(B)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导线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8(A)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导线机构的立体图。
图28(B)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导线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9是表示图27(A)(B)的导线机构的导线运动轨迹的说明图。
图30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设置了半回转针筒使用的针托的内针筒驱动器的立体图。
图31(A)是图30的内针筒驱动器的分解立体图,(B)是从不同于(A)的方向看设置在该内针筒驱动器上的针托的立体图。
图32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收线调节机构的立体图。
图33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收线调节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4(A)是从缝纫机的下面看图32、图33的收线调节机构时的动作状态的俯视图。
图34(B)是从缝纫机的下面看图32、图33的收线调节机构时的动作状态的模式图。
图35(A)是表示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转动操作/直线进给转换机构、将转换柄转换到直线进给状态的立体图。
图35(B)是表示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转动操作/直线进给转换机构、将转换柄转换到转动操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36是图35(A)(B)的转动操作/直线进给转换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7是表示图35(A)(B)、图36的转动操作/直线进给转换机构具有的按压解除机构的动作状态,(A)是将转换柄转换到直线进给状态的按压解除凸轮与按压解除凸轮用臂的关系说明图,(B)(C)是将转换柄转换到转动操作状态的按压解除凸轮与按压解除凸轮用臂的关系说明图。
图38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手动进给/直线进给转换机构的立体图。
图39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手动进给/直线进给转换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0(A)是表示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手动进给/直线进给转换机构、将转换柄转换到直线进给状态的立体图。
图40(B)是表示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手动进给/直线进给转换机构、将转换柄转换到手动进给状态的立体图。
图41是图38、图39的手动进给/直线进给转换机构具有的按压解除机构的动作状态,(A)是将转换柄转换到直线进给状态的按压解除凸轮与按压解除凸轮用臂的关系说明图,(B)(C)是将转换柄转换到手动进给状态的按压解除凸轮与按压解除凸轮用臂的关系说明图。
图42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线插入部件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43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线插入部件驱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4是图18(H)所述的半回转针筒与线拉出动作件以及线插入部件的关系图,(A)是图42、图43的线插入部件驱动机构的线插入部件将缝线强制插入线捕捉钩状态的说明图,(B)是从上面看半回转针筒、线拉出动作件以及线插入部件状态的说明图。
图45是在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半回转针筒的内针筒上具有凹状的线滞留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6是在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半回转针筒的内针筒上具有凸状的线滞留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7是关于在半回转针筒的内针筒上具有凹状的线滞留部的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动作,是图18(U)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的动作说明图。
图48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其他优选实施方式例的整体立体图。
图49是图48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驱动系统的框图。
图50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针筒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51是图50的针筒驱动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52(A)是图48、图49、图53、图54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钩针、半回转针筒、线拉出动作件、舌针以及线滞留部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52(B)是图48、图49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钩针、半回转针筒、导线器、压板以及线插入部件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52(C)是图53、图54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钩针、半回转针筒、导线器、压板以及线插入部件的动作状态的动作说明图。
图53是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其他优选实施方式例的整体立体图。
图54是图53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驱动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就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以及缝纫机的最佳实施方式例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是在臂2以及针床3形成的机架1上安装侧设线捕捉钩13a、向垂直方向进行直线往复运动、将缝线20穿入被缝制体21的钩针13,进行半回转正转和半回转倒转、使缝线20交叉形成针脚的半回转针筒200,如同挑线杆一样进行往复运动、使缝线20松缓或拉紧针脚的线拉出动作件401,以及进行椭圆运动、进给被缝制体21的送布牙601等;用卷装在半回转针筒200上的一根缝线20分别在被缝制体21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在背面形成锁缝线迹。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卷装”是指在卷绕的状态下安装。
上轴5和中间轴8以其各轴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方式设置在臂2上,水平进给轴605、上下进给轴613以及针筒轴201以其各轴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方式设置在针床3上。上轴5利用上轴前轴承7和上轴后轴承6、中间轴8利用中间轴前轴承9和中间轴后轴承10分别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臂2上。水平进给轴605利用水平进给轴前轴承607和水平进给轴后轴承608,上下进给轴613利用上下进给轴前轴承614和上下进给轴后轴承611分别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臂2上。针筒轴201利用针筒轴后轴承225和外针筒安装部202c的轴承(参照图13)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臂2上,并且,固定在后述的半回转针筒200的内针筒驱动器203上。
从动带轮4设置在上轴5的一端,被电动机M通过环形带的驱动带MB驱动。并且,驱动钩针13的钩针/舌针驱动机构100的平衡锤101设置在上轴5的另一端,驱动使送布牙601进行椭圆运动的布进给机构600的布进给驱动机构700与上轴5的中间连接,在上轴5的从动带轮4的附近部位设置着用于驱动针脚间距/针脚间间距的进给量设定机构300的上轴驱动带轮25。驱动半回转针筒200的针筒驱动机构220以及驱动线拉出动作件401的线拉出驱动机构400与中间轴8连接。
钩针/舌针驱动机构100的机构构成是,使钩针13从上止点下降、贯通放置在针板12上的被缝制体21,从下止点起从被缝制体21抽出、上升,在向垂直方向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一行程中从上止点下降、贯通被缝制体21,在从下止点上升时,利用线捕捉钩13a捕捉缝线20,在第二行程中从上止点下降、贯通被缝制体21,在从下止点上升时,可释放线捕捉钩13a捕捉的缝线20。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钩针13的第一行程”是指钩针13到达针上止点→针下止点→针上止点的第一针,“钩针13的第二行程”是指钩针13到达针上止点→针下止点→针上止点的第二针。
如图3(A)、(B)、图4所示,该钩针13固定在针夹107上,针夹107利用针固定螺钉108固定在针杆11的下端部,针杆11通过针杆上轴承205和针杆下轴承106以可在垂直方向直线往复运动的状态设置在臂2上。并且,针杆夹104固定在针杆上轴承205和针杆下轴承106之间的针杆11上,形成在该针杆夹104上的曲轴连杆销104a可自由转动地与针杆曲轴连杆103的一端连接,针杆曲轴连杆103的另一端通过曲轴连杆销102可自由转动地与固定在上轴5的另一端的平衡锤101连接。因此,针杆曲轴连杆103利用上轴5的转动通过平衡锤101进行曲轴运动,因此,利用针夹107固定了钩针13的针杆11通过针杆夹104向垂直方向进行直线往复运动。
并且,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通过舌针14进行开关。该舌针14被舌针固定螺钉112固定在舌针夹111上,舌针夹111通过舌针杆上轴承113和舌针杆下轴承114以可向垂直方向直线往复运动的状态固定在设置于臂2上的舌针杆15的下端部。并且,舌针杆托116固定在舌针杆上轴承113和舌针杆下轴承114之间的舌针杆15上。固定在针杆上轴承105和针杆夹104之间的针杆11上的舌针杆支撑上臂118,可移动地、具有间隙地嵌入舌针杆托116和舌针杆上轴承113之间的舌针杆15。舌针杆回转挡120固定在舌针杆支撑上臂118和舌针杆上轴承113之间的舌针杆15上,向臂2突出地固定的舌针杆导杆121可滑动地嵌入形成在该舌针杆回转挡120上的切口120a中。因此,固定了舌针杆回转挡120的舌针杆15不能回转。并且,舌针杆回转挡120与一端固定在臂2上的舌针杆弹簧119的另一端固定,总是被向下方拉伸。另外,在舌针杆回转挡120的下部侧,O形环117嵌在舌针杆15上,在舌针杆下轴承114的上部侧,O形环115嵌在舌针杆15上。O形环117作为舌针杆回转挡120与舌针杆支撑上臂118抵接时的缓冲部件,O形环115作为舌针杆下轴承114与舌针杆托116抵接时的缓冲部件分别发挥作用。
这样构成的钩针/舌针驱动机构100在针杆11通过上轴5的回转而上升的情况下,如图3(A)所示,舌针杆支撑上臂118抵抗舌针杆弹簧119的弹力使舌针杆回转挡120上升。此时,舌针14也与钩针13的上升一起上升,因此,如图5(A)、图6(A)所示,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成为被舌针14关闭的状态。即,钩针13从下止点向着上止点移动时,线捕捉钩13a被舌针14封闭。并且,在通过上轴5的回转而使针杆11下降的情况下,如图3(B)所示,舌针杆支撑上臂118也下降,因此,舌针杆回转挡120利用舌针杆弹簧119的弹力下降。此时,舌针14因固定在舌针杆15上的舌针杆托116与舌针杆下轴承114抵接,因此,如图5(B)、图6(B)所示,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成为打开状态。即,钩针13贯通被缝制体21后,线捕捉钩13a在针板12的下方被舌针14打开。
如图1、图2所示,在该钩针/舌针驱动机构100附近设置按压机构500,使压板501动作,将被缝制体21按压在针板12上。如图7所示,按压机构500的压杆503可在垂直方向进行直线往复运动地设置在臂2上,可自由摆动地安装了压板501的压脚502利用按压固定螺钉509固定在压杆503的下端部。并且,按压力调节螺钉508固定在压杆503的上部,按压力调节螺钉508与臂2的上部旋合。压杆夹505固定在压杆503上,在压杆夹505和臂2的下面之间,按压力调节弹簧504嵌入压杆503。可通过旋转按压力调节螺钉508来调节该按压力调节弹簧504产生的压板501对被缝制体21的按压力。而且,为了使压板501上下,与压杆夹505卡合的压杆升降杆506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固定于臂2的压杆升降杆轴507上。若使压杆升降杆506上升,则压杆夹505上升,若使压杆升降杆506下降,则压杆夹505下降。因此,使压杆升降杆506上升,在压板501和针板12之间形成空间,将被缝制体21放在针板12上,使压杆升降杆506下降,利用压板501将该被缝制体21按压在针板12上,通过这样可将被缝制体21固定在针板12上。
如图1、图2所示,布进给机构600具有送布牙601,在第一行程中,在将钩针13从被缝制体21抽出使其上升、通过上止点期间,使被缝制体21进给一个针脚间距,并且,在第二行程中,在将钩针13从被缝制体21抽出使其上升、通过上止点期间,使被缝制体21进给一个针脚间间距。
如图2、图9、图10所示,布进给机构600设置在针板12的下方,送布牙601固定在进给座602的大致中央部。进给座602的一端通过水平进给臂轴603可自由转动地与固定在水平进给轴605的一方的水平进给臂604连接。因此,通过使水平进给轴605往复回转,水平进给臂604进行往复摆动,可使送布牙601在水平方向进行往复运动。并且,上下进给辊轴609固定在进给座602的另一端,上下进给辊608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上下进给辊轴609上。该上下进给辊608可滑动地插入到固定在上下进给轴613的一方的上下进给叉616的叉部616a。因此,通过使上下进给轴613往复回转,上下进给叉616进行往复摆动,嵌入上下进给叉616的上下进给辊608可使进给座602的另一端向上下方向进行往复运动。在此,如图8(A)(B)(C)所示,针脚进给的一个针脚间距P1是指形成在被缝制体21的表面的手缝线迹针脚的缝制长度,针脚间进给的一个针脚间距P2是指连续的两个手缝线迹针脚之间的间断长度。
如图9所示,布进给驱动机构700是在各被缝制体进给模式中传递进给量设定机构300设定的针脚间距进给量、针脚间间距进给量,通过送布牙601输送被缝制体21,使水平进给轴605往复回转的水平进给凸轮701和固定在上轴5上并使上下进给轴613往复回转的上下进给凸轮717固定在上轴5。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各被缝制体进给模式”是指针脚间距进给和针脚间间距进给。
水平进给凸轮701是偏心凸轮,水平进给驱动连杆702可自由转动地与凸轮部701a嵌合,水平进给纵连杆704的一端利用连接销703可自由转动地与水平进给驱动连杆702的臂端702a连接。水平进给纵连杆704的另一端利用连接销706可自由转动地与固定在水平进给轴605的另一方的水平进给轴驱动臂705连接。因此,若上轴5转动,则水平进给凸轮701使水平进给驱动连杆702进行偏心运动,因此,水平进给纵连杆704进行上下运动,水平进给轴驱动臂705可使水平进给轴605往复回转。
上下进给凸轮717是偏心凸轮,上下进给纵连杆714的一端可自由转动地与凸轮部717a嵌合,上下进给纵连杆714的另一端利用连接销716可自由转动地与固定于上下进给进给轴613的另一方的上下进给轴驱动臂715连接。因此,若上轴5转动,则上下进给凸轮717使上下进给纵连杆714的一端进行偏心运动,因此,上下进给纵连杆714本身进行上下运动,上下进给轴驱动臂715可使上下进给轴613往复回转。
通过这样使水平进给轴605往复回转,水平进给臂604进行往复摆动、使进给座602在水平方向往复运动,通过使上下进给轴613往复回转,上下进给叉616进行往复摆动、嵌入上下进给叉616的上下进给辊608使进给座602的另一端向上下方向往复运动。因此,固定在进给座602上的送布牙601可进行上升→前进→下降→后退的所谓的进给四工序运动。
如图11所示,进给量设定机构300分别设定针脚间距进给的针脚间距进给量和针脚间间距进给的针脚间间距进给量,由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形成,该进给调节体310被枢接在枢支于从驱动钩针13的上轴5减速1/2的中间轴8的支撑臂311上。作为针脚间距进给量操作部件的针脚进给调节杆301和作为针脚间间距进给量操作部件的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分别与成为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的横臂的两臂枢接。
具体是,支撑臂311的臂端311a利用进给调节体销309可自由转动地连接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的横臂和纵臂交叉的部位,同时可自由转动地与中间轴8嵌合。第一调节杆连接件307的一端利用连接销308A可自由转动地与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的一方的横臂端310a连接,成为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的作用点的部位通过连接销308B可自由转动地与第一调节杆连接件307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调节杆连接件307’的一端利用连接销308C可自由转动地与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的另一方的横臂端310b连接,成为针脚进给调节杆301的作用点的部位通过连接销308D可自由转动地与第二调节杆连接件307’的另一端连接。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和针脚进给调节杆301分别成为支点的部位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固定于臂2的调节杆轴303上。并且,在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调节杆轴303上的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和针脚进给调节杆301之间,T字形的调节杆隔板304的纵臂端304a设置在调节杆轴303上,利用固定螺钉313A、313B以成为横臂的一方的横臂端304b为上而另一方的横臂端304c为下的方式固定在臂2上。并且,隔板上间隔件305利用固定螺钉313A固定在一方的横臂端304b,隔板下间隔件306利用固定螺钉313B固定在另一方的横臂端304c。隔板上间隔件305是成为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和针脚进给调节杆301的力点的部位的上升位置的限制器,隔板下间隔件306是成为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和针脚进给调节杆301的力点的部位的下降位置的限制器。另外,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和针脚进给调节杆301被枢支在成为支点的部位固定在臂2上的调节杆轴303上,通过操作作为操作旋钮的成为力点的部位,以被起伏垫片等弹簧部件按压的状态停止在所设定的位置。以下将该停止状态称为半固定。
并且,如图1、图2所示,具有进给模式转换机构350,在每一个跳缝组依次转换到分别对应针脚间距进给、针脚间间距进给的各被缝制体进给模式。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跳缝组(skip stitch set)”是指一组手缝线迹针脚和锁缝线迹针脚。
如图11所示,进给模式转换机构350具有固定在中间轴8并具有两个偏位点的进给转换三角凸轮351、和与进给转换三角凸轮351外接的进给转换连杆352。进给转换连杆352的连接端352a与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355的一端枢接,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355的另一端与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的纵臂端310c枢接。具体是,进给转换三角凸轮351与形成在进给转换连杆352上的大致四边形的凸轮孔352b外接,进给转换连杆352的连接端352a利用连接销354可自由转动地与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355的一端连接,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355的另一端利用连接销312可自由转动地与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的纵臂端310c连接。
另外,进给转换三角凸轮351具有两个偶数的偏位点,形成一个跳缝组,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作为具有四个以上的偶数的偏位点的进给转换凸轮而形成多个跳缝组。
并且,如图11所示,布进给驱动机构700具有一端与进给转换连杆352的连接端352a枢接的水平进给连接杆712、第一臂709a与水平进给连接杆712的另一端枢接的水平进给连接曲轴709、一端与水平进给连接曲轴709的第二臂709b枢接而另一端与水平进给纵连杆704枢接的水平进给连接杆707。具体是,水平进给连接杆712的一端利用连接销354可自由转动地与进给转换连杆352的连接端352a连接,水平进给连接杆712的另一端利用连接销711可自由转动地与水平进给连接曲轴709的第一臂709a连接,水平进给连接曲轴709的第二臂709b利用连接销708可自由转动地连接水平进给连接杆707的一端。水平进给连接杆707的另一端利用连接销703可自由转动地连接水平进给纵连杆704和水平进给驱动连杆702的臂端702a。
而且,中间轴从动带轮26固定在中间轴8的一端,作为环形带的同步皮带TB卷在该中间轴从动带轮26和固定在上轴5的上轴驱动带轮25上。该中间轴从动带轮26和上轴驱动带轮25比上轴5减速1/2,向中间轴8传递回转运动。
另外,在后述的动作说明中就进给量设定机构300和进给模式转换机构350的动作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半回转针筒200和针筒驱动机构220是,在针板12的下方、卷装有缝线20、将缝线20从线出口212a拉出的针筒,其机构构成是在第一行程中,从上止点下降,贯通被缝制体21,从下止点上升时,进行半回转倒转,通过随着利用线捕捉钩13a捕捉缝线20的钩针13的上升进一步倒转,对缝线20进行收线,并且,在第二行程中,钩针13从上止点下降,贯通被缝制体21,从下止点上升时,具有针筒进行半回转正转、抄起利用线捕捉钩13a捕捉的缝线20的尖端205a,通过针筒的回转利用针筒的尖端205a抄起所捕捉的缝线20,从线捕捉钩13a释放,通过针筒进一步的回转,可使释放后的缝线20钻入针筒、与卷绕在针筒上的缝线20交织。
如图12、图13所示,这样的半回转针筒200将收纳卷绕了缝线20的线轴211的线轴壳体212内置于内针筒205中,线轴壳体212可与内针筒205一起自由回转地架装在外针筒202上。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架装”是指架设安装的意思。具体是,具有收容卷装了缝线20的线轴211的线轴壳体212、可自由拆下线轴壳体212地收容并具有尖端205a的内针筒205、以及可自由回转地将内针筒装在内部并相对针床3不能转动的外针筒202。内针筒205具有收容线轴壳体212的线轴壳体收容部205b,将线轴壳体212可自由拆卸地收容在该线轴壳体收容部205b。外针筒202具有固定了内针筒驱动器弹簧204的内针筒驱动器203和收容内针筒205的内针筒收容部202a。并且,在外针筒202上具有设置了可转动地插入针筒轴201的一端的针筒轴孔202b的安装凸起部202c,该针筒轴孔202b和内针筒收容部202a的回转中心与针筒轴201的回转中心相同。
将内针筒驱动器203收容在该外针筒202的内针筒收容部202a,固定在插入针筒轴孔202b的针筒轴201上。而且,将内针筒205和内针筒压件206收容在内针筒收容部202a,利用右内针筒止动爪208、左内针筒止动爪209将内针筒压件206以用内针筒止动爪弹簧210付与弹力的状态进行固定。另外,在内针筒205与固定了内针筒驱动器弹簧204的内针筒驱动器203之间可形成规定的间隙。并且,内针筒驱动器203的内针筒驱动器弹簧204与内针筒205的关系是在内针筒驱动器弹簧204的两端可限制内针筒205的自由转动,内针筒驱动器203一旦利用针筒轴201进行半回转正转,则内针筒驱动器弹簧204的一端与内针筒205抵接,内针筒驱动器弹簧204的另一端与内针筒205具有间隙O2(参照图18(O))。并且,内针筒驱动器203一旦利用针筒轴201进行半回转倒转,则内针筒驱动器弹簧204的另一端与内针筒205抵接,内针筒驱动器弹簧204的一端与内针筒205具有间隙O1(参照图18(E))。并且,在内针筒压件206的落针方向,利用螺钉固定用于调整缝线20的松弛的上弹簧207。并且,在线轴壳体212上,在钩针13从针板12上升时,半回转针筒200进行倒转,在离开针板的方向和位置设置线出口212a。
如图14、图15所示,针筒驱动机构220具有:固定在中间轴8的另一端侧并作为偏心凸轮的针筒驱动三角凸轮230、与针筒驱动三角凸轮230外接的针筒驱动叉231、一端与成为针筒驱动叉231的力点的部位连接的针筒驱动纵连杆228、臂233a与针筒驱动纵连杆228的另一端连接并固定在扇型齿轮轴221上的针筒驱动扇型齿轮233、以及与针筒驱动扇型齿轮233啮合并固定在针筒轴201上的针筒轴齿轮224。具体是,针筒驱动三角凸轮230与形成在针筒驱动叉231上的大致方形的凸轮槽231a外接,针筒驱动纵连杆228的一端利用连接销229可自由转动地与成为针筒驱动叉231的力点的部位连接,针筒驱动纵连杆228的另一端利用连接销227可自由转动地与针筒驱动扇型齿轮233的臂233a连接。并且,成为针筒驱动叉231的支点的部位被针筒驱动叉轴232枢支,该针筒驱动叉轴232固定在臂2上。另外,扇型齿轮轴221以轴方向在水平方向地设置在针床3上,利用扇型齿轮轴前轴承222和扇型齿轮轴后轴承223可自由转动地设置。
在这样构成的针筒驱动机构220中,若中间轴8进行转动,针筒驱动三角凸轮230则进行偏心运动,针筒驱动叉231以针筒驱动叉轴232为支点、使针筒驱动纵连杆228上下运动,因此,使针筒驱动扇型齿轮233往复摆动。基于该针筒驱动扇型齿轮233的往复摆动,固定了针筒轴齿轮224的针筒轴201也以一定的回转角进行往复回转运动,因此,可使半回转针筒200的内针筒206半回转正转、半回转倒转。
如图1、图2所示,线拉出驱动机构400的机构构成是,在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捕捉缝线20时,线拉出动作件401使通过半回转针筒200的回转从线出口212a拉出的缝线20与钩针13周接、绷紧的同时,可对从半回转针筒200钻出的缝线20进行收线。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周接”是指与某个部位的周围接触。该线拉出动作件401具有以下功能,即,在线捕捉钩13a捕捉的缝线20被半回转针筒200的尖端205a抄起后,将从半回转针筒200的线出口212a拉出的缝线20吊起,从半回转针筒200拉出、收线,线捕捉钩13a捕捉缝线20后,释放吊起的缝线20。
如图16、图17所示,这样的线拉出驱动机构400具有:使中间轴8的水平方向上的回转运动转换成垂直方向上的回转运动的螺旋齿轮410、传递利用螺旋齿轮410将水平方向向垂直方向转换的回转运动的线拉出动作件驱动凸轮轴408、将线拉出动作件驱动凸轮轴408的回转运动传递给具有上述功能的线拉出动作件401的线拉出动作件驱动凸轮407。
具体是,螺旋齿轮410的第一齿轮410A固定在中间轴8上,第二齿轮410B固定在线拉出动作件驱动凸轮轴408的一端(上端)。形成凸轮槽407a的作为端面凸轮的线拉出动作件驱动凸轮407固定在线拉出动作件驱动凸轮轴408的另一端侧(下端侧)。该线拉出动作件驱动凸轮轴408利用线拉出动作件驱动凸轮轴上轴承411和线拉出动作件驱动凸轮轴下轴承412可自由回转地设置,所述上轴承和下轴承安装在固定于臂2的线拉出动作件驱动凸轮轴筒409上。并且,线拉出驱动机构400具有:利用凸轮随动件销413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凸轮随动件406的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座405,该凸轮随动件406设置在水平方向、与线拉出动作件驱动凸轮407的凸轮槽407a卡合;设置在水平方向、一端固定在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座405上而另一端利用阶梯形销414可自由转动地固定在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臂403的臂端403a上的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404;以及设置在垂直方向、一端固定在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臂403上而另一端固定在线拉出动作件401上的线拉出动作件摆动轴402。另外,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座405形成空心的长孔405a,线拉出动作件驱动凸轮轴408被插入该长孔405a,在线拉出动作件驱动凸轮407的下方,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座405利用止推套环415可向水平方向移动地安装在线拉出动作件驱动凸轮轴408上。
在这样构成的线拉出驱动机构400中,若中间轴8回转,线拉出动作件驱动凸轮轴408则利用螺旋齿轮410进行回转,因此,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座405和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404的凸轮随动件406根据线拉出动作件驱动凸轮407的凸轮槽407a的形状、使线拉出动作件401摆动。该线拉出动作件401的摆动运动是,在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捕捉缝线20时,使通过半回转针筒200的回转从线出口212a拉出的缝线20与钩针13周接、绷紧,并对从半回转针筒200钻出的缝线20进行收线,并在缝线20被半回转针筒200的尖端205a抄起后,将从半回转针筒200的线出口212a拉出的缝线20吊起,从半回转针筒200拉出,收线,在线捕捉钩13a捕捉缝线20后,释放吊起的缝线20。
在这样构成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中,通过钩针13、半回转针筒200、线拉出动作件401的共同作用,作为跳缝组在被缝制体21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针脚而在背面形成锁缝线迹针脚,在钩针13的第一行程中,通过送布牙601使被缝制体21进给用于手缝线迹针脚的针脚间距,在钩针13的第二行程中,通过送布牙601使被缝制体21进给用于手缝线迹针脚间的针脚间间距。并且,在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中,分别设定针脚间距进给的针脚间距进给量和针脚间间距进给的针脚间间距进给量,在每一个跳缝组依次转换分别与针脚间距进给、针脚间间距进给对应的各被缝制体进给模式,设定的针脚间距进给量和针脚间间距进给量在各被缝制体进给模式中传递到进给驱动机构700,通过送布牙601输送被缝制体21。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共同作用”是指与其他部分一起作用。
基于图18(A)~(W)、图19、图20,以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为中心就这样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8(A)~(W)是钩针13、半回转针筒200以及线拉出动作件401的动作说明图,图19是钩针13、半回转针筒200、线拉出动作件401、舌针14以及送布牙601的运动表。在该动作说明中,表示方向的情况下,以从正面看图18(A)~(W)的状态进行说明。并且,在图18(A)~(W)中,省略了送布牙601的图示。
另外,在图18(A)~(W)中,半回转针筒200的半回转倒转是内针筒205向逆时针方向回转,半回转针筒200的半回转正转是内针筒205向顺时针方向回转。并且,为方便起见,从缝线20还没有被捕捉到线捕捉钩13a上的钩针13位于上止点位置的状态、且内针筒205的尖端205a位于垂直方向的下方的状态(图18(A))开始进行动作说明。该图18(A)的状态是半回转针筒200处于停止状态,线拉出动作件401处于将缝线20从线轴211通过线轴壳体212的线出口212a拉出的状态,舌针14为关闭状态,送布牙601为针脚间进给状态。被缝制体21的进给方向为左。并且,在图19中,带轮4以两个回转作为跳缝组形成,因此,一个缝制循环用上轴5上的720度表示,图18(A)是上轴5为0度(720度)的状态。上轴5为0度、钩针13在上止点,为180度、钩针13在下止点,为360度、钩针13在上止点,为540度、钩针13在下止点。
在图1中,被电动机M通过驱动带MB驱动的从动带轮4一旦向从钩针13侧看的顺时针方向回转,则通过上轴5的回转,钩针/舌针驱动机构100、布进给驱动机构700、针筒驱动机构220以及线拉出驱动机构400进行驱动。一旦钩针/舌针驱动机构100进行驱动,则使钩针13向垂直方向进行直线往复运动,一旦布进给驱动机构700进行驱动,则利用布进给机构600使送布牙601进行进给四工序运动,一旦针筒驱动机构220进行驱动,则使半回转针筒200的内针筒206进行半回转正转、半回转倒转,一旦线拉出驱动机构400进行驱动,则使线拉出动作件401摆动。另外,在上述的构成说明中就各机构的动作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省略。
这样进行动作的钩针13、半回转针筒200、线拉出动作件401以及送布牙601如下所述地进行共同作用,可利用一根缝线20分别在被缝制体21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针脚而在背面形成锁缝线迹针脚。
(a)在垂直方向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钩针13在第一行程中,从上止点(上轴5:0度)下降,贯通放置在针板12上的被缝制体21(图18(A)~(F)、图19),从下止点(上轴5:180度)上升时,利用线捕捉钩13a捕捉通过线拉出动作件401从在针板12的下方进行半回转倒转的半回转针筒200的线出口212a拉出、与钩针13周接并绷紧的缝线20(图18(G)、图18(H)、图19)。此时,如图20所示,半回转针筒200具有的线轴壳体212的线出口212a设置在当钩针13从针板12上升时、半回转针筒200的内针筒205倒转、离开针板12的方向和位置。通过这样,可使线拉出动作件401拉出的缝线20与钩针13周接。并且,在钩针13实际上从上止点(上轴5:0度)向下止点(上轴5:180度)运动时,使半回转针筒200停止回转。这样使半回转针筒200停止回转的目的是为了在第一行程中将缝线20向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导线,而在第二行程中形成使进行了半回转正转的针筒进行半回转倒转的定时。
另外,半回转针筒200在钩针13穿入被缝制体21后开始半回转倒转(上轴5:130度)(图18(E)、图19)。线拉出动作件401在钩针13穿入被缝制体21前、前进到最前进处停止(上轴5:80度)(图18(D)、图19)。一旦钩针13穿入被缝制体21,则舌针14成为打开状态(图18(E)、图19)。送布牙601在钩针13穿入被缝制体21前停止被缝制体21的布进给(图18(D)、图19)。
(b)在第一行程中,在将钩针13从被缝制体21抽出、使其上升、通过上止点(上轴5:360度)期间,利用送布牙601使被缝制体21进给一个针脚间距,并通过捕捉缝线20的钩针13的上升以及半回转针筒200进一步倒转进行收线(图18(I)~(M)、图19)。
另外,半回转针筒200在钩针13通过上止点(上轴5:360度)后停止半回转倒转(上轴5:367度)(图18(M)、图19)。线拉出动作件401在钩针13到达下止点(上轴5:180度)后,开始可输出缝线20地后退的摆动(图18(F)、图19),在钩针13通过上止点(上轴5:360度)前停止后退(图18(L)、图19)。舌针14在钩针13从下止点(上轴5:180度)起向上止点(上轴5:360度)移动时,在该钩针13通过针板12后、使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形成关闭状态,与钩针13一起通过被缝制体21(图18(J)、图18(K)、图19)。送布牙601在钩针13即将通过上止点(上轴5:360度)前开始进给一个针脚间距(图18(L)、图19)。
(c)在第二行程中,在钩针13从上止点(上轴5:360度)下降、贯通被缝制体21(图18(N)、图18(O)、图19)、从下止点(上轴5:540度)上升时,利用进行半回转正转的半回转针筒200的尖端205a抄起被线捕捉钩13a捕捉到的缝线20,并通过半回转针筒200的回转将被捕捉的缝线20从线捕捉钩13a释放(图18(P)、图19)。另外,在钩针13实际上从上止点(上轴5:360度)向下止点(上轴5:540度)运动时,使半回转针筒200停止回转。这样使半回转针筒200停止回转的目的是为了将在第二行程中被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钩住的缝线20利用针筒的尖端205a从线捕捉钩13a释放,在第一行程中形成使半回转倒转的针筒进行半回转正转的定时。
另外,半回转针筒200在钩针13到达下止点(上轴5:540度)后开始半回转正转(图18(P)、图19)。线拉出动作件401在钩针13穿入被缝制体21后进行后退,输出缝线20地开始摆动(图18(N)、图19)。一旦钩针13从上止点下降、穿过被缝制体21,则舌针14使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成为打开状态(图18(O)、图19)。送布牙601在钩针13穿入被缝制体21前停止进给一个针脚间距(图18(N)、图19)。
(d)使被半回转针筒200的尖端205a抄起并释放的缝线20通过半回转针筒200的进一步的回转,钻入形成在固定了半回转针筒200的内针筒驱动器弹簧204的内针筒驱动器203的另一端和内针筒205之间的间隙O2,与卷装在半回转针筒200上的缝线20交织,利用线拉出动作件401对从形成在固定了内针筒驱动器弹簧204的内针筒驱动器203的一端和内针筒205之间的间隙O1钻出的缝线20进行收线(图18(Q)~(W)、图19)。
另外,半回转针筒200在钩针13从被缝制体21抽出、到达上止点(上轴5:720度)期间,停止半回转正转(图18(V)、图19)。一旦钩针13从被缝制体21抽出,线拉出动作件401则开始摆动,可收紧缝线20地前进(图18(T)、图19)。舌针14在钩针13从下止点上升、通过被缝制体21后,使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形成关闭状态(图18(T)、图19)。送布牙601在钩针13即将通过上止点(上轴5:720度)前开始进给一个针脚间距(图18(W)、图19)。
(e)在第二行程中,在钩针13从被缝制体21抽出、使其上升、通过上止点(上轴5:720度)期间,使被缝制体21进给一个针脚间距(图18(W)、图19)。
(f)反复(a)至(e)的工序,分别在被缝制体21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针脚,在背面形成锁缝线迹针脚。
因此,可确实将缝线20捕捉到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且在缝纫机针床内空间形成单线锁型缝纫针脚,可进行适合于被称为鞍形点缝线迹的仿手缝线迹的缝制。并且,由于分别在被缝制体21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针脚而在背面形成锁缝线迹针脚,因此,作业人员可在表面目视手缝线迹针脚的状态下进行缝制作业,可确认手缝线迹缝制位置,因此可进行正确的缝制。并且,由于分别在被缝制体21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针脚而在背面形成锁缝线迹针脚,因此,不会因拉伸形成单线锁型缝纫针脚的缝线20而容易松开,可得到牢固的缝制。
这样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通过进给量设定机构300和进给模式转换机构350可调节针脚间距、针脚间间距。基于图21至24就该进给量设定机构300和进给模式转换机构350的动作进行说明。图21至24是进给量设定机构300、进给模式转换机构350、布进给机构600以及布进给驱动机构700的模式图。并且,在图21至24中,针脚进给调节杆301和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分别上下摆动,在针脚进给调节杆301的上端点a’s、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的上端点as分别形成最小的进给间距,在针脚进给调节杆301的下端点a’d、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的上端点ad分别形成最大的进给间距。在该动作说明中,表示方向的情况下,以从送布牙601的方向向右方向看图21至图24的状态进行说明。
<针脚进给间距和针脚间进给间距的最小进给的设定例>
首先,基于图21就使针脚进给的一个针脚间距和针脚间进给的一个针脚间距为最小进给的情况进行说明。
一旦操作针脚进给调节杆301和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将双方都设定到最少进给间距的上端点a’s、as,则作为针脚进给调节杆301和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的各作用点的部位b’、b分别位于最下点,因此,所连接的调节杆连接件307’、307分别使被支撑臂311支撑的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以直立的状态向下方移动。该移动位置成为进给调节体310的最下位置。
一旦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以直立状态位于最下位置,则通过与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的纵臂端枢接的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355、将进给转换连杆352的连接端352a和水平进给连接杆712分别向下方向拉下。该移动位置成为进给转换连杆352的连接端352a和水平进给连接杆712的最下位置。在该状态下,一旦中间轴8向顺时针方向回转,进给转换三角凸轮351则进行偏心运动,因此,进给转换连杆352以变位量Q在大致水平方向的左右两个位置q、q’之间进行往复间歇摆动。另外,进给转换三角凸轮351的凸轮形状形成为进给转换连杆352可在移动位置q、q’间歇停止的形状。移动位置q、q’上的进给转换连杆352的间歇停止时间通过进给转换三角凸轮351决定。并且,中间轴8由于在上轴5进行两个回转期间进行一个回转。因此,在上轴的一个回转,进给转换连杆352向移动位置q方向移动,在上轴的再一个回转,进给转换连杆352向移动位置q’方向移动。
在进给转换连杆352向右方向位置q’移动、进行间歇停止的情况下,作为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355的一端的h点与向最下位置移动的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的另一方的横臂端310b即c’点一致,在进给转换连杆352向左方向位置q移动、进行间歇停止的情况下,作为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355的一端的h点与向最下位置移动的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的一方的横臂端310a即c点一致。因此,可将作为水平进给连接杆712的一端的h点定位在通过针脚进给调节杆301和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分别设定的进给调节体310的一方的横臂端310a即c点和另一方的横臂端310b即c’点,因此,可依次转换各被缝制体进给模式的设定。进给转换连杆352进行该各被缝制体进给模式的设定。在每个该被缝制体进给模式进行布的进给。
这样,在针脚进给调节杆301和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分别设定到最少进给间距的情况下,水平进给连接曲轴709的第一臂709a被水平进给连接杆712拉下,向顺时针方向回转。因此,作为水平进给连接曲轴709的第二臂709b的下端的j点向左方摆动、停止。在该状态下,一旦上轴5向顺时针方向回转,则水平进给偏心凸轮701的偏心量e使水平进给驱动连杆702向大致水平方向往复运动,因此,与水平进给连接曲轴709的第二臂709b连接的水平进给连接杆707以作为一端的j点为摆动中心,使与水平进给连接杆707的另一端I连接的水平进给纵连杆704向左右方向摆动。另外,将水平进给连接曲轴709的第二臂709b向左方向摆动、停止的位置设置成水平进给连接杆707的一端的j点与水平进给纵连杆704的摆动中心位置一致,即使传递水平进给偏心凸轮701的偏心量e,由于水平进给连接杆707的摆动中心与水平进给纵连杆704的摆动中心重合,因此,向水平进给纵连杆704传递的上下运动非常小。因此,在各被缝制体进给模式中,不产生送布牙602的水平进给量,被缝制体21形成最小进给。
<针脚进给间距和针脚间进给间距的最大进给的设定例>
接下来,基于图22就使针脚进给的一个针脚间距和针脚间进给的一个针脚间距为最大进给的情况进行说明。
一旦操作针脚进给调节杆301和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将双方都设定到最大进给间距的下端点a’d、ad,则作为针脚进给调节杆301和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的各作用点的部位b’、b分别位于最上点,因此,所连接的调节杆连接件307’、307分别使被支撑臂311支撑的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以直立的状态向上方移动。该移动位置成为进给调节体310的最上位置。
一旦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以直立状态位于最上位置,则通过与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的纵臂端310c枢接的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355、将进给转换连杆352的连接端352a和水平进给连接杆712分别向上方向上推。该移动位置成为进给转换连杆352的连接端352a和水平进给连接杆712的最上位置。在该状态下,一旦中间轴8向顺时针方向回转,与上述的最小进给设定例相同,进给转换三角凸轮351则进行偏心运动,因此,进给转换连杆352以变位量Q在大致水平方向的左右两个位置q、q’之间进行往复间歇摆动。另外,进给转换三角凸轮351的凸轮形状形成为进给转换连杆352可在移动位置q、q’间歇停止的形状。移动位置q、q’上的进给转换连杆352的间歇停止时间通过进给转换三角凸轮351决定。并且,中间轴8由于在上轴5进行两个回转期间进行一个回转。因此,在上轴的一个回转,进给转换连杆352向移动位置q方向移动,在上轴的再一个回转,进给转换连杆352向移动位置q’方向移动。
进给转换连杆352向右方向位置q’移动,进行间歇停止的情况下,作为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355的一端的h点与向最上位置移动的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的作为另一方的横臂端310b的c’点一致,进给转换连杆352向左方向位置q移动,进行间歇停止的情况下,作为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355的一端的h点与向最上位置移动的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的作为另一方的横臂端310a的c点一致。因此,可将作为水平进给连接杆712的一端的h点定位在通过针脚进给调节杆301和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分别设定的作为进给调节体310的一方的横臂端310a的c点和作为另一方的横臂端310b的c’点,因此,可依次转换各被缝制体进给模式的设定。进给转换连杆352进行该各被缝制体进给模式的设定。在每个该被缝制体进给模式进行布的进给。
这样,针脚进给调节杆301和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分别设定到最大进给间距的情况下,水平进给连接曲轴709的第一臂709a被水平进给连接杆712推上,向逆时针方向回转。因此,作为水平进给连接曲轴709的第二臂709b的下端的j点向左方摆动、停止。在该状态下,一旦上轴5向顺时针方向回转,则水平进给偏心凸轮701的偏心量e使水平进给驱动连杆702向大致水平方向往复运动,因此,如果水平进给偏心凸轮701向左方向进行偏心回转移动,则水平进给连接杆707的另一端I通过水平进给驱动连杆702左面低地摆动,如果水平进给偏心凸轮701向右方向进行偏心回转移动,则水平进给连接杆707的另一端I通过水平进给驱动连杆702右面高地摆动。其结果,水平进给驱动连杆702形成的往复摆动运动被转换成最大的上下方向的往复运动,向水平进给纵连杆704传递。因此,在各被缝制体进给模式中,送布牙602的水平进给量成为最大间距,被缝制体21被以最大间距进给。
<针脚进给间距最少、针脚间进给间距最大的设定例>
以下,如图8(B)所示,就使针脚进给的一个针脚间距P1为最小进给,使针脚间进给的一个针脚间距P2为最大进给的情况根据图23(A)(B)进行说明。
如图23(A)所示,如果使针脚进给调节杆301向最小进给间距的最上点a’s,使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向最大进给间距的最下点ad地分别操作、设定,则作为针脚进给调节杆301的作用点的部位b’位于最下点,作为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的作用点的部位b位于最上点。与针脚进给调节杆301连接的调节杆连接件307’将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的另一方的横臂端310b拉下,与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连接的调节杆连接件307将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的一方的横臂端310a推上。其结果,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以被支撑臂311枢支的枢支点d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回转。
在该状态下,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的纵臂端310c向右方向倾斜,与纵臂端310c连接的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355通过中间轴8向顺时针方向回转、进给转换三角凸轮351进行偏心运动,在进给转换连杆352向左方向位置q移动、进行间歇停止的情况下,作为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355的一端的h点与向顺时针方向回转的作为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的一方的横臂端310a的c点一致。即,作为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355的一端的h点通过以连接销312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回转,向左上方移动。因此,与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355的另一端连接的水平进给连接杆712被向上方向上推,与该水平进给连接杆712连接的水平进给连接曲轴709的第一臂709a被上推,向逆时针方向回转。因此,作为水平进给连接曲轴709的第二臂709b的下端的j点向右方摆动、停止。在该状态下,一旦上轴5向顺时针方向回转,则水平进给偏心凸轮701的偏心量e使水平进给驱动连杆702向大致水平方向往复运动,因此,如果水平进给偏心凸轮701向左方向进行偏心回转移动,则水平进给连接杆707的另一端I通过水平进给驱动连杆702左面低地摆动,如果水平进给偏心凸轮701向右方向进行偏心回转移动,则水平进给连接杆707的另一端I通过水平进给驱动连杆702右面高地摆动。其结果,水平进给驱动连杆702形成的往复摆动运动被转换成最大的上下方向的往复运动,向水平进给纵连杆704传递。因此,通过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设定的针脚间的进给成为最大进给间距的进给量。
如图23(B)所示,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的纵臂端310c向右方向倾斜,与纵臂端310c连接的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355通过中间轴8向顺时针方向回转、进给转换三角凸轮351进行偏心运动,在进给转换连杆352向右方向位置q’移动、进行间歇停止的情况下,作为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355的一端的h点与向顺时针方向回转的作为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的另一方的横臂端310b的c’点一致。即,作为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355的一端的h点通过以连接销312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回转,向右下方移动。因此,与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355的另一端连接的水平进给连接杆712被向下方向拉下,与该水平进给连接杆712连接的水平进给连接曲轴709的第一臂709a被拉下,向顺时针方向回转。因此,作为水平进给连接曲轴709的第二臂709b的下端的j点向左方摆动、停止。在该状态下,一旦上轴5向顺时针方向回转,则水平进给偏心凸轮701的偏心量e使水平进给驱动连杆702向大致水平方向往复运动,因此,与水平进给连接曲轴709的第二臂709b连接的水平进给连接杆707以作为一端的j点为摆动中心,使与水平进给连接杆707的另一端I连接的水平进给纵连杆704向左右方向摆动。另外,将水平进给连接曲轴709的第二臂709b向左右方向摆动、停止的位置设置成水平进给连接杆707的一端的j点与水平进给纵连杆704的摆动中心位置一致,即使传递水平进给偏心凸轮701的偏心量e,由于水平进给连接杆707的摆动中心与水平进给纵连杆704的摆动中心重合,因此,向水平进给纵连杆704传递的上下运动非常小。因此,送布牙602的水平进给量非常小,只进给很少的被缝制体21。即,形成通过针脚进给调节杆301设定的最小进给间距的进给量。
这样可依次转换各被缝制体进给模式的设定。
<针脚进给间距最大、针脚间进给间距最小的设定例>
以下,如图8(C)所示,就使针脚进给的一个针脚间距P1为最大进给,使针脚间进给的一个针脚间距P2为最小进给的情况根据图24(A)(B)进行说明。
如图24(A)所示,如果使针脚进给调节杆301向最大进给间距的最下点a’d,使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向最小进给间距的最上点as地分别操作、设定,则作为针脚进给调节杆301的作用点的部位b’位于最上点,作为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的作用点的部位b位于最下点。与针脚进给调节杆301连接的调节杆连接件307’将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的另一方的横臂端310b上推,与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连接的调节杆连接件307将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的一方的横臂端310a下拉。其结果,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以被支撑臂311枢支的枢支点d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回转。
在该状态下,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的纵臂端310c向左方向倾斜,与纵臂端310c连接的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355通过中间轴8向顺时针方向回转、进给转换三角凸轮351进行偏心运动,在进给转换连杆352向左方向位置q移动、进行间歇停止的情况下,作为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355的一端的h点与向逆时针方向回转的作为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的一方的横臂端310a的c点一致。即,作为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355的一端的h点通过以连接销312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回转,向左下方移动。因此,与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355的另一端连接的水平进给连接杆712被向下方向拉下,与该水平进给连接杆712连接的水平进给连接曲轴709的第一臂709a被拉下,向顺时针方向回转。因此,作为水平进给连接曲轴709的第二臂709b的下端的j点向左方摆动、停止。在该状态下,一旦上轴5向顺时针方向回转,则水平进给偏心凸轮701的偏心量e使水平进给驱动连杆702向大致水平方向往复运动,因此,与水平进给连接曲轴709的第二臂709b连接的水平进给连接杆707以作为一端的j点为摆动中心,使与水平进给连接杆707的另一端I连接的水平进给纵连杆704向左右方向摆动。另外,将水平进给连接曲轴709的第二臂709b向左右方向摆动、停止的位置设置成水平进给连接杆707的一端的j点与水平进给纵连杆704的摆动中心位置一致,即使传递水平进给偏心凸轮701的偏心量e,由于水平进给连接杆707的摆动中心与水平进给纵连杆704的摆动中心重合,因此,向水平进给纵连杆704传递的上下运动非常小。因此,送布牙602的水平进给量非常小,只进给很少的被缝制体21。即,形成通过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设定的最小进给间距的进给量。
如图24(B)所示,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的纵臂端310c向左方向倾斜,与纵臂端310c连接的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355通过中间轴8向顺时针方向回转、进给转换三角凸轮351进行偏心运动,在进给转换连杆352向右方向位置q’移动、进行间歇停止的情况下,作为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355的一端的h点与向逆时针方向回转的作为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310的另一方的横臂端310b的c’点一致。即,作为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355的一端的h点通过以连接销312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回转,向右上方移动。因此,与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355的另一端连接的水平进给连接杆712被向上方向上推,与该水平进给连接杆712连接的水平进给连接曲轴709的第一臂709a被上推,向逆时针方向回转。因此,作为水平进给连接曲轴709的第二臂709b的下端的j点向右方摆动、停止。在该状态下,一旦上轴5向顺时针方向回转,则水平进给偏心凸轮701的偏心量e使水平进给驱动连杆702向大致水平方向往复运动,因此,如果水平进给偏心凸轮701向左方向进行偏心回转移动,则水平进给连接杆707的另一端I通过水平进给驱动连杆702左面低地摆动,如果水平进给偏心凸轮701向右方向进行偏心回转移动,则水平进给连接杆707的另一端I通过水平进给驱动连杆702右面高地摆动。其结果,水平进给驱动连杆702形成的往复摆动运动被转换成最大的上下方向的往复运动,向水平进给纵连杆704传递。因此,通过针脚进给调节杆301设定的针脚间的进给成为最大进给间距的进给量。
这样可依次转换各被缝制体进给模式的设定。
这样,进给量设定机构300以及进给模式转换机构350形成的一个针脚间距进给和一个针脚间间距进给的各进给量通过设定各调节杆301、302的位置,可交错地转换各设定的进给量,利用送布牙601进给被缝制体21的同时,通过钩针13、半回转针筒200、线拉出动作件401的共同作用,形成单线锁型缝纫针脚,因此,可分别自由设定针脚间距、针脚间间距。
另外,在上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设置钩针/舌针驱动机构100,使防止缝线20从线捕捉钩13a脱落的舌针14在利用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捕捉了缝线20后,在钩针13通过了针板12后起到钩针13的上止点期间以及从钩针13的上止点起到穿入被缝制体21期间关闭线捕捉钩13a,但不局限于此,也可利用图25(A)(B)、图26所示的钩针/舌针驱动机构130驱动舌针14。另外,在图25(A)(B)、图26中,与图3(A)(B)、图4所示的钩针/舌针驱动机构100相同的构成要素使用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其说明。
该钩针/舌针驱动机构130具有一端与针杆11枢接、在另一端具有滚筒随动件134的舌针驱动环132、固定在舌针杆15上、具有可使滚筒随动件134向水平方向移动地嵌合的槽138a的舌针杆驱动臂138、嵌入滚筒随动件134、使其从钩针13的上止点起向着下止点向垂直方向移动的同时,形成使向着下止点移动的随动件134在规定位置向水平方向移动的垂直槽135a、水平槽135b、固定在臂2上的板槽凸轮135。
形成在针杆夹131的一端的销钉131a可自由转动地保持舌针驱动环132的一端。在针杆夹131的另一端形成曲轴连杆销131b,针杆曲轴连杆103的一端可自由转动地与该曲轴连杆销131b连接。该针杆夹131固定在针杆上轴承105以及针杆下轴承106之间的针杆11上。并且,在舌针驱动环132的另一端形成滚筒轴133,通过可自由转动地保持滚筒134a,形成滚筒随动件134。
舌针杆驱动臂138固定在舌针杆上轴承113和舌针杆下轴承114之间的舌针杆15上。并且,板槽凸轮135利用曲线槽连接垂直槽135a、水平槽135b,形成L字形。
这样构成的钩针/舌针驱动机构130在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从上止点下降、贯通被缝制体,直到越过针板12期间以及从下止点上升、越过针板12、直到从被缝制体抽出到达上止点期间,可驱动舌针12封闭线捕捉钩13a。
具体是,针杆11通过上轴5的回转上升的情况下,如图25(A)所示,舌针驱动环132的滚筒随动件134沿着板槽凸轮135的垂直槽135a上升的同时,使舌针杆驱动臂138上升。此时,舌针14也通过固定了舌针杆驱动臂138的舌针杆15与钩针13的上升一起上升,因此,如图5(A)、图6(A)所示,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通过舌针14形成关闭状态。即,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从上止点下降、贯通被缝制体,直到越过针板12期间以及从下止点上升、越过针板12,直到从被缝制体抽出,到达上止点期间,线捕捉钩13a通过舌针封闭。并且,针杆11通过上轴5的回转下降的情况下,如图25(B)所示,舌针驱动环132的滚筒随动件134沿着板槽凸轮135的垂直槽135a下降后,沿着水平槽135b水平移动。此时,钩针13下降,但舌针杆驱动臂138停止,因此,如图5(B)、图6(B)所示,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形成打开状态。即,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从上止点下降、贯通被缝制体,越过针板12后,该线捕捉钩13a从舌针14打开。
这样,利用钩针/舌针驱动机构130驱动舌针14是由于在钩针13贯通被缝制体时,防止线捕捉钩13a钩住被缝制体的织造用纱,发生底纱断开的同时,通过线捕捉钩13a防止捕捉后的线脱落。
并且,如图18(M)、(N)所示,在上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在钩针13的第二行程上,一旦钩针13下降,在钩针13的针尖和被缝制体21之间,被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捕捉的缝线20从绷紧状态成为松弛状态,可进行松线,因此,下降的钩针13的针尖有穿透该松线状态的缝线20的危险。因此,如图27(A)、(B)、图28(A)、(B)所示,最好具有导线机构800A、800B,将在第二行程中钩针13从上止点下降时,利用线捕捉钩13a捕捉的缝线在钩针13的针尖和被缝制体21之间进行导线。
如图27(A)、(B)所示,导线机构800A具有钩住在钩针13的针尖和被缝制体21之间产生的松线、形成L字形的导线器801、安装在上轴5、在水平平面上运动轨迹形成椭圆形的椭圆驱动机构802、将椭圆驱动机构802形成的椭圆运动传递到导线器801上的联杆机构803。
椭圆驱动机构802由以偏心的状态固定在上轴5、凸轮槽804a在圆周上形成一圈的圆柱形的导线器驱动凸轮804、覆盖导线器驱动凸轮804地嵌入、形成连接联杆机构803的导线器驱动臂805a的圆筒形的导线器驱动体805以及装入导线器驱动体805、嵌入导线器驱动凸轮804的凸轮槽804a的凸轮随动件806构成。使导线器驱动体805可在与上轴5的轴方向相同的方向进行直线往复运动地形成导线器驱动凸轮804的凸轮槽804a。并且,凸轮随动件806由从导线器驱动体805的内周壁突出一部分地固定在导线器驱动体805上的滚筒轴806a和可自由转动地保持在滚筒轴806a的前端、嵌入导线器驱动凸轮804的凸轮槽804a的滚筒806b构成。
联杆机构803由可自由转动地保持在设置于导线器驱动体805的导线器驱动臂805a上的轴孔805a’上的导线器驱动臂轴807、一端可自由弯曲地与导线器驱动臂轴807的前端连接的导线器调节轴808、旋入设置在导线器调节轴808的另一端的螺钉808a的螺母809a设置在一端、导线器801固定在另一端的导线器安装轴809以及设置旋入设置在臂2的规定位置的螺钉(无图示)的螺母810a、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导线器安装轴809的导线器安装轴支承810构成。另外,由于导线器调节轴808的螺钉808a和导线器安装轴809的螺母809a不完全拧紧地旋入,因此,导线器调节轴808和导线器安装轴809可自由转动。并且,由于设置在臂2的规定位置的螺母和导线器安装轴支承810的螺钉810a不完全拧紧地旋入,因此,导线器安装轴支承810相对臂2自由转动。
如图29所示,这样构成的导线器机构800A在上轴5回转一圈期间,通过运动轨迹830的椭圆运动,在压板501上使导线器801的前端部801a转动一周,可不与在上下方向进行直线运动的钩针13干涉地使导线器801的前端部801a进行椭圆运动。具体是,一旦上轴5回转,则偏心固定在该上轴5的导线器驱动凸轮804也进行回转,因此,具有与导线器驱动凸轮804的凸轮槽804a卡合的凸轮随动件806的导线器驱动体805也向与上轴5的轴方向相同的方向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同时,向导线器驱动凸轮804的偏心方向进行往复运动(以下称为“偏心往复运动”)。
一旦导线器驱动体805的直线往复运动传递到联杆机构803,则导线器驱动体805的导线器驱动臂轴807和导线器调节轴808进行弯曲。通过该弯曲运动,以导线器安装轴支承810为支点、导线器调节轴808与导线器驱动臂轴807的连接点成为力点,固定在导线器安装轴809上的导线器801的前端部801a成为作用点,因此,导线器801的前端部801a相对导线器驱动体805的直线往复运动向相反方向摆动。并且,一旦导线器驱动体805的直线往复运动传递到联杆机构803,则联杆机构803的导线器驱动臂轴807和导线器调节轴808不是弯曲方向,而是保持该状态,以导线器安装轴支承810和导线器安装轴809的连接点为支点,可自由转动地保持在导线器驱动体805的导线器驱动臂805a上的导线器驱动臂轴807成为力点,固定在导线器安装轴809上的导线器801的前端部801a成为作用点,因此,导线器801的前端部801a相对导线器驱动体805的偏心往复运动向相反方向摆动。
因此,导线器驱动体805的运动方向一旦与直交的两个往复运动合成,则导线器801的前端部801a可在水平平面进行图29所示的运动轨迹830的椭圆运动,因此,可在钩针13的针尖和被缝制体之间利用导线器801的前端部801a抄起在第二行程中钩针13从上止点下降时线捕捉钩13a捕捉的缝线,进行导线。
如图28(A)(B)所示,导线机构800B具有钩住在钩针13的针尖和被缝制体21之间产生的松线、形成L字形的导线器811、将上轴5的回转运动转换成偏心运动的偏心机构812、与偏心机构812连接、将该偏心机构的偏心运动转换成水平运动的第一联杆机构813、与偏心机构812连接、将该偏心机构的偏心运动转换成上下运动的第二联杆机构814以及与第一联杆机构813和第二联杆机构814连接、合成第一联杆机构813的水平运动和第二联杆机构814的上下运动、在水平方向将运动轨迹形成椭圆形,将该椭圆运动传递导线器801的导线器安装臂815。
偏心机构812利用导线驱动偏心轴816,取代上述的图3(A)(B)所示的将钩针/舌针驱动机构100的针杆曲轴连杆103与平衡锤101连接的曲轴连接销102。导线驱动偏心轴816由将针杆曲轴连杆103与平衡锤101连接的曲轴连接销816a和曲轴连接销816a固定在一端且偏心轴816c固定在另一端的臂部816b构成。
第一联杆机构813具有与导线器驱动偏心轴816的偏心轴816c卡合的长孔817a形成在一端的导线器水平摆动臂817。长孔817a形成在导线器水平摆动臂817上,长边方向成为上下方向。该导线器水平摆动臂817的构成是,成为一端的长孔817a为力点,另一端为作用点,一端与另一端之间为支点。支撑导线器水平摆动臂817的支点的导线器机构安装座818固定在臂2上。成为导线器水平摆动臂817的支点的部位可自由转动地支撑在导线器机构安装座818的规定位置上。因此,导线器水平摆动臂817的另一端以导线器支轴819为支点、可在与送布牙601的进给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的水平方向进行往复摆动。
第二联杆机构814具有与导线器驱动偏心轴816的偏心轴816c卡合的长孔820a形成在一端的导线器水平摆动臂820。长孔820a形成在导线器上下驱动臂820上,长边方向成为大致水平方向。该导线器上下驱动臂820的构成是,成为一端的长孔820a成为力点,另一端成为作用点,一端与另一端之间成为支点。导线器上下驱动臂820的支点通过连接销等连接部件812可自由转动地与导线器水平摆动臂817的一端连接。并且,上下方向设置的导线器上下摆动臂822的上端822a通过连接销等连接部件823可自由转动地与导线器上下驱动臂820的作用点连接。因此,导线器上下驱动臂820的另一端以连接部件821为支点、可向上下方向进行往复摆动,因此,与导线器上下驱动臂820的另一端连接的导线器上下摆动臂822可在上下方向进行往复运动。
导线器安装臂815形成T字形,横臂的设置方向在与送布牙601的进给运动方向直交的方向、一方的横臂端815a利用连接销等连接部件824可自由转动地与导线器水平摆动臂817的另一端连接,导线器上下摆动臂822的下端822b利用连接销等连接部件825可自由转动地与另一方的横臂端815b连接。并且,导线器安装臂815的纵臂的设置方向为垂直方向,导线器810固定在前端815c。
如图29所示,与导线器机构800一样,这样构成的导线器机构800B在上轴5回转一圈期间,通过运动轨迹830的椭圆运动,在压板501上使导线器811的前端部811a转动一周,可不与在上下方向进行直线运动的钩针13干涉地使导线器811的前端部811a进行椭圆运动。具体是,一旦平衡锤101通过上轴5回转,则导线驱动偏心轴816的曲轴连接销816a的轴心与偏心轴816c的轴心的距离比平衡锤101的上轴5形成的回转中心与插入导线驱动偏心轴816的曲轴连接销816a的孔的中心的距离短,因此,导线驱动偏心轴816的偏心轴816c进行圆运动。
一旦导线驱动偏心轴816的偏心轴816c进行圆运动,则导线器水平摆动臂817的另一端通过长孔817a、以导线器支轴819为支点在与送布牙601的进给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的水平方向进行往复摆动,因此,与该导线器水平摆动臂817的另一端连接的导线器安装臂815的纵臂端815c也向与送布牙601的进给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的水平方向进行往复摆动。并且,一旦导线驱动偏心轴816的偏心轴816c进行圆运动,导线器水平摆动臂820通过长孔820a、以连接销821为支点向上下方向进行往复摆动,因此,与导线器水平摆动臂820的另一端连接的导线器上下摆动臂822在上下方向进行往复运动。一旦导线器上下摆动臂822在上下方向进行往复运动,则与该导线器上下摆动臂822的下端822b连接的导线器安装臂815的另一端815b向上下方向进行往复摆动,因此,该导线器安装臂815的纵臂端815c也在与送布牙601的进给运动方向直交的方向的水平方向进行往复摆动。
因此,一旦合成第一联杆机构813和第二联杆机构814形成的两个往复摆动,则导线器811的前端部811a可在水平方向进行图29所示的运动轨迹830的椭圆运动,因此,在第二行程中,可在钩针13的针尖和被缝制体之间利用导线器811的前端部811a抄起在钩针13从上止点下降时线捕捉钩13a捕捉的缝线进行导线。
并且,在上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钩针13贯通不是等质的被缝制体或非常厚的被缝制体的情况下,有弯曲的危险,因此,利用进行半回转正转的半回转针筒200的尖端205a抄起被线捕捉钩13a捕捉的缝线20时,有可能发生钩针13在离开半回转针筒200的尖端205a的方向落针的现象。因此,如图30、图31(A)(B)所示,最好在使内针筒205半回转地正转、倒转地驱动的内针筒驱动器241上设置针托242,在钩针13贯通被缝制体后,在落针位置矫正钩针13贯通被缝制体产生的扭曲。该内针筒驱动器241和针托242在上述的半回转针筒200可通过与内针筒驱动器203交换进行使用。
通常,利用一般的缝纫机和半回转针筒缝制被缝制体时,利用针筒的尖端抄起穿过针的针孔的线时,由于在线上形成线圈,利用针筒的尖端抄起该线圈,因此,即使钩针与落针位置错位,也不会发生跳线,但为了防止针向半回转针筒的尖端方向弯曲,与其尖端碰撞,在内针筒驱动器的落针臂的落针位置侧形成倒角。
因此,设置了针托242的内针筒驱动器241具有钩针13在第二行程中贯通被缝制体时位于钩针13的落针位置的弯曲的落针臂242a,为了防止钩针13向半回转针筒200的尖端方向弯曲,与其尖端205a碰撞,在内针筒驱动器241a的落针位置侧形成倒角241b。
但是,在上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中,由于在钩针13的第二行程中,在缝线20上不形成线圈时、利用进行半回转正转的半回转针筒200的尖端205a抄起线捕捉钩13a捕捉的缝线20(图18(P)),因此,有可能因钩针13的弯曲而发生跳线。因此,针托242固定在内针筒驱动器241的规定位置,与弯曲形成的落针臂241a大致平行。这样,由于可将钩针13向落针位置引导,因此,可防止跳线。另外,在针托242上在钩针13的落针位置侧也形成倒角242a,防止钩针13向远离半回转针筒200的尖端的方向弯曲、发生跳线。
并且,在上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具有线拉出动作件401,如同挑线杆那样进行往复运动,使缝线20松弛或拉紧针脚,即使利用进给量设定机构300改变针脚间距,线拉出动作件401形成的紧线量也总是为一定的。因此,如图32、33所示,最好具有收线调节机构420,根据进给量设定机构300设定的针脚间距调节线拉出动作件401的紧线量。
收线调节机构420取代作为线拉出驱动机构400的构成要素的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404,将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423的一端固定在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座405上,利用线拉出动作件调节连杆424连接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423的另一端和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臂403的臂端403a。具体是,利用连接方形件轴422可转动地连接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423的另一端和线拉出动作件调节连杆424的一端,利用阶梯形销414可自由转动地连接线拉出动作件调节连杆424的另一端和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臂403的臂端403a。并且,形成水平方向为纵向的大致长方体的方形件421可自由转动地嵌入连接方形件轴422,方形件421位于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423的上方。另外,由于连接方形件轴422是轴以凸缘为中心、从两面突出地形成,因此,可使方形件421与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423分离。方形件421可自由滑动地嵌入形成在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块425下面的コ字形槽425a,该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块425形成水平方向为纵向的大致长方体。该コ字形槽425a也沿着纵向形成。并且,T字形的线拉出动作件调节板426的横臂426a固定在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块425的上面。
通过止推套环429上下方向地设置固定在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底板428上的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块轴427可自由回转地嵌入固定了线拉出动作件调节板426的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块425,该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底板428固定在针床3的规定位置。并且,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块轴427贯通线拉出动作件调节板426的孔426c,插入固定在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块425的孔425b上,相对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底板428在上下方向没有松动地、可自由转动地嵌入。另外,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块425由于是放置在方形件421上的状态,因此,不会与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块轴427脱离。
而且,线拉出动作件调节板426的纵臂端426b和针脚进给调节杆301通过调节金属线431连接。该调节金属线431例如插入金属线保护装置430,金属线端子432固定在两端。一方的金属线端子432固定在线拉出动作件调节板426的纵臂端426b,另一方的金属线端子432固定在成为针脚进给调节杆301的力点的部位和成为支点的部位之间。并且,调节金属线431的一方金属线端子432侧通过金属线引导止动件433可移动地固定在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底板428上,另一方的金属线端子432侧的金属线引导止动件433通过安装板434可移动地固定在臂2上。另外,进给调节杆旋钮323固定在成为针脚进给调节杆301的力点的部位。
根据图34(A)、(B)就这样构成的收线调节机构420的收线调节动作进行说明。图34(A)是从缝纫机的下面看收线调节机构420的图,位于上方的图表示利用收线调节机构420对针脚进行收线的情况,位于下方的图表示使针脚松弛的情况。图34(B)是从缝纫机的下面看收线调节机构420的图,a点是线拉出动作件驱动凸轮407的回转中心,b点是凸轮随动件406的回转中心,c点是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块425的回转中心,d点是连接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423和线拉出动作件调节连杆424的连接方形件轴422的中心点,e点是连接线拉出动作件调节连杆424和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臂403的连接中心点,f是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臂403的回转中心点。并且,图34(B)所示的L1是a点到d点的长度,是从凸轮槽407a的最大直径CamR1起加上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座405从凸轮随动件406起到固定的长度、从固定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423起的长度以及线拉出动作件调节连杆424的长度,L2是L1以a点为中心回转β角度的情况下的a点到d’点的长度,L2=cosβ×L1。
一旦拉伸调节金属线431,则该收线调节机构420拉伸线拉出动作件调节板426的纵臂端426b,因此,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块425以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块轴427为回转中心,在图34(A)(B)中,可向顺时针方向回转,使纵向与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423的纵向相同的方向一致。在该状态下,一旦中间轴8(图32、图33)回转,则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座405按照线拉出动作件驱动凸轮407的凸轮槽407a的形状使线拉出动作件调节连杆424进行直线往复运动,因此,可使线拉出动作件401摆动。此时,由于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块425的纵向和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423的纵向设置在相同的方向,因此,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423以及通过线拉出动作件调节连杆424与连接方形件轴422安装的方形件421以最大移动距离在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块425的コ字形槽425a内进行直线往复移动。
具体是,如图34(B)所示,由于线拉出动作件驱动凸轮407的凸轮槽407a形成的改变量H是该凸轮槽407a的最大直径CamR1减去最小直径CamRs的值(H=CamR1-CamRs),因此,一旦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块425设置在与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423的纵向相同的方向,则凸轮槽407a形成的改变量H原封不动地传递到线拉出动作件调节连杆424,可使与线拉出动作件调节连杆424连接的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臂403摆动。因此,由于在长度L1可使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臂403的臂端403a摆动,因此,如果将固定在线拉出动作件摆动轴402上的线拉出动作件401的导线部401a的摆动基准位置为Np,该线拉出动作件摆动轴402固定了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臂403,则摆动幅度成为最大的Pa,可对针脚进行收线。
并且,该收线调节机构420由于是一旦调节金属线431被按压,则按压线拉出动作件调节板426的纵臂端426b,因此,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块425以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块轴427为回转中心,在图中向逆时针方向回转,可使纵向相对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423的纵向倾斜θ角度。在该状态下,一旦中间轴8进行回转,则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座405的凸轮随动件406按照线拉出动作件驱动凸轮407的凸轮槽407a的形状使线拉出动作件调节连杆424进行直线往复运动,因此,可使线拉出动作件401摆动。此时,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块425的纵向由于相对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423的纵向倾斜θ角度地设置,因此,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423以及通过线拉出动作件调节连杆424和连接方形件轴422安装的方形件421以倾斜的方向在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块425的コ字形槽425a内进行直线往复移动。
具体是,如图34(B)所示,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块425一旦设置在倾斜θ角度的位置,则连接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423和线拉出动作件调节连杆424的连接方形件轴422的中心d点在连接方形件轴422的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块425的槽425a内滑动,因此,成为连接方形件轴422的中心点的d点向d’移动。这样,一旦成为连接方形件轴422的中心点的d点向d’移动,则所连接的线拉出动作件调节连杆424也进行移动,使与线拉出动作件调节连杆424连接的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臂403摆动的移动量H减少,因此,成为连接线拉出动作件调节连杆424和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臂403的臂端403a的连接中心的e只移动到e’点。因此,固定在固定了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臂403的线拉出动作件摆动轴402上的线拉出动作件401的摆动量减少,因此,从摆动基准位置Np起到线拉出动作件401的导线部401a的摆动幅度为Pb,可使针脚松弛。
另外,在图34(A)(B)中,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块425的倾斜方向向上方,但不局限于此,也可根据收线调节机构420的设定情况,向下方倾斜、使针脚松弛。
并且,如图34(B)所示,在凸轮槽407a的最小直径CamRs的定时位置,连接方形件轴422的中心点和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块425的回转中心成为同一点,但不局限于此,在凸轮槽407a的最小直径CamRs的定时位置,即使连接线拉出动作件驱动连杆423和线拉出动作件调节连杆424的连接方形件轴422的中心点和线拉出动作件调节块425的回转中心不是同一点,也可使其正常动作。
并且,在上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只能直线进给被缝制体。因此,如图35(A)(B)所示,也可以具有转动操作/直线进给转换机构540,在钩针13从上止点下降、贯通被缝制体,从下止点上升,从被缝制体抽出之前,解除将被缝制体按压保持在针板12上的压板501的按压保持,以钩针12为转动轴,手动转动操作被缝制体的进给方向。将这样的转动操作进给称为“自由曲线缝制”。自由曲线缝制由于可将被缝制体的进给方向向缝制者任意的方向操作,因此,利用一定的针脚间距、针脚间间距可容易进行小弯的曲线缝制。
如图35(A)(B)、图36所示,转动操作/直线进给转换机构540具有按压解除机构520,使上轴5的回转运动向按压机构500传递,钩针13从上止点下降,贯通被缝制体,从下止点上升,从被缝制体抽出之前,解除将被缝制体保持在针板12上的压板501的按压保持,以钩针13为转动轴,可进行手动转动操作。
按压解除机构520的按压解除凸轮驱动座530固定在上轴5的另一端侧,在按压解除凸轮驱动座530的侧面侧(图中的左侧),按压解除凸轮528可在上轴5上滑动地嵌入该上轴5。按压解除凸轮528是平面凸轮,由凹部528a形成在圆周面上的如同带轮的形状形成的本体528b、在本体528b的一方侧面(图中的左侧)、形成如同Polydyne曲线的鸡蛋形的圆弧凸轮部528c以及设置在圆弧凸轮部528c的侧面(图中的左侧)、与本体528b的回转中心同心的圆筒部528d构成。另外,由于圆弧凸轮部528c的最小径圆弧的半径和圆筒部528d的半径是同径,因此,在该部位形成同一面。该按压解除凸轮528为了在上轴5上不回转,形成滑动地嵌入销钉529、可传递上轴5的回转运动的销钉孔528e,销钉529以向固定在上轴5上的按压解除凸轮驱动座530的侧面(图中的左侧)突出的状态固定。
并且,按压解除机构520的按压解除板522在按压机构500的按压杆夹505和按压腿502之间可移动地嵌入按压杆503。在按压解除板522和按压杆夹505之间,按压解除弹簧521嵌入按压杆503,可付与弹力使按压解除板522向下方移动。并且,用于将上轴5的回转运动向按压机构500传递的解除轴526使轴方向成为水平方向地设置在臂2上。该解除轴526利用轴承525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臂2上。按压解除凸轮用臂527固定在解除轴526的一端,分别与按压解除凸轮528的圆弧凸轮部528c和圆筒部528d接触,按压解除臂523固定在另一端。按压解除臂523的臂端523a通过阶梯螺钉等连接部件可摆动地与按压解除板522连接。
为了操作这样的按压解除机构520,转换操作直线进给和手动转动操作进给,转动操作/直线进给转换机构540具有转换直线进给和手动转动操作进给的转换杆542、嵌入按压解除凸轮528的凹部528a的同时与转换杆542的转换操作连动的转换销546、以及设置转换杆542和转换销546并固定在臂2上的转换基座541。
转换基座541例如形成コ字形,相对的两个板面固定在臂2上,一个孔541a和设置在孔541a周围的两个圆弧状的长孔541b、541c设置在位于垂直方向的板面上,开关杆545的一端545a通过阶梯螺钉等连接部件可摆动地与设置上轴5一侧的相反侧的板面的孔541a的上部连接。转换销546固定在开关杆545的另一端545b,插通长孔541b。另外,转换销546通过开关杆545的摆动而进行摆动的范围局限于长孔541b的纵向长度。在该开关杆545的一端545a和另一端545b之间设置长孔545c,固定在转换基座541上的转换轴轴承544以插入孔541a的状态插入该长孔545c。在转换轴544上,转换杆542固定在一端,形成两个臂543a、543b的转换轴543可自由转动地插入另一端。另外,转换杆542设置在转换基座541的设置了开关杆545的方向。
转换轴543的一方的臂543a可摆动地插入转换基座541的长孔545c,该一方的臂543a通过转换轴543的回转而进行摆动的范围局限于长孔545c的纵向长度。并且,弹簧夹549固定在转换轴543的另一方的臂543b上,转换弹簧548的一端钩住弹簧夹549,转换弹簧548的另一端钩住转换销546。该转换弹簧548总是使弹簧夹549和转换销546接近地付与弹性。
这样构成的转动操作/直线进给转换机构540的转换杆542停止在图35(A)的位置(图中的左侧方向)时,通过钩在向右侧倾倒的转换轴543的另一方的臂543b的弹簧夹549上的转换弹簧548的弹力,开关杆545的转换销546使按压解除凸轮528向图中右侧移动,因此,按压解除凸轮528和按压解除凸轮驱动座530接触。并且,转换杆542停止在图35(B)的位置时,通过钩在向左侧倾倒的转换轴543的另一方的臂543b的弹簧夹549上的转换弹簧548的弹力,开关杆545的转换销546使按压解除凸轮528向图中左侧移动,因此,按压解除凸轮528和按压解除凸轮驱动座530分离。
利用该转动操作/直线进给转换机构540进行自由曲线缝制的情况下,使转换杆542从图35(A)的位置向逆时针方向(左回转方向)回转,转换到图35(B)的位置。
此时,按压解除凸轮528的圆弧凸轮部528c除了与圆筒部528d成为同一面的部位以外位于上方的情况下,该圆弧凸轮部528c向按压解除凸轮用臂527的臂部平行移动时,与该臂部抵接,因此,按压解除凸轮528不能移动。但是,转换轴543的另一方的臂543b一旦转换杆542向逆时针方向回转,则可向逆时针方向摆动。在该状态下,一旦使上轴5回转,则按压解除凸轮528的圆弧凸轮部528c与圆筒部528d成为同一面的部位向按压解除凸轮用臂527的臂部回转移动,因此,圆弧凸轮部528c可向按压解除凸轮用臂527的臂部平行移动,通过转换弹簧548的弹力使通过另一方的臂543b的弹簧夹549和转换弹簧548连接的开关杆545的转换销546向顺时针方向(右回转方向)摆动。
具体是,转换轴543的另一方的臂543b一旦以该转换轴543为回转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摆动,则该另一方的臂543b从转换轴543的回转中心向左方向移动,因此,转换销546被转换弹簧548的弹力拉伸,以开关杆545相对转换基座541的连接点为摆动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摆动。转换销546一旦向顺时针方向摆动,则与该转换销546卡合的按压解除凸轮528从图35(A)的位置向成为左方向的图35(B)的位置移动。一旦按压解除凸轮528向左方向移动,则按压解除凸轮用臂527的臂部与圆弧凸轮部528c接触,因此,基于圆弧凸轮部528c的凸轮形状、使按压解除凸轮用臂527的臂部以解除轴526为摆动中心向上下方向往复摆动。按压解除凸轮用臂527的臂部一旦向上下方向往复摆动,则按压解除臂523的臂端523a也向上下方向往复摆动,因此,与臂端523a连接的按压解除板522可通过按压解除弹簧521的弹力使压板501上下运动(图37(B)(C))。因此,钩针13从上止点下降,贯通被缝制体,从下止点上升、从被缝制体抽出之前,可解除将被缝制体按压保持在针板12上的压板501的按压保持。另外,按压解除板522一旦基于圆弧凸轮部528c的凸轮形状进行上升,则按压解除弹簧521的弹力要强于按压压力调节弹簧504的弹力,因此,按压杆夹505上升,可解除固定在按压杆503上的压板501的按压保持。因此,一旦旋松按压压力调节螺钉508,则按压压力调节弹簧504的弹力减弱,因此,可提高压板501的上升高度。
一旦使设定成自由曲线缝制的转换杆542从图35(B)的位置向顺时针方向回转,转换到图35(A)的位置,则可进行直线缝制。转换杆542一旦向顺时针方向回转,则转换轴543的另一方的臂543b向顺时针方向摆动,因此,通过该另一方的臂543b的弹簧夹549和转换弹簧548连接的开关杆545的转换销546通过转换弹簧548的弹力被向逆时针方向摆动。具体是,转换轴543的另一方的臂543b一旦以该转换轴543为回转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摆动,则该另一方的臂543b从转换轴543的回转中心向左方向移动,因此,转换销546被转换弹簧548的弹力拉伸,以开关杆545相对转换基座541的连接点为摆动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摆动。转换销546一旦向逆时针方向摆动,则与该转换销546卡合的按压解除凸轮528从图35(B)的位置向成为右方向的图35(A)的位置移动。一旦按压解除凸轮528向右方向移动,则按压解除凸轮用臂527的臂部离开圆弧凸轮部528c,与圆筒部528d接触,因此,按压解除凸轮用臂527的臂部在该位置停止不动。因此,压板501可保持按压状态(图37(A))。
在上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在钩针13的第一行程上,通过送布牙601、压板501使被缝制体进行用于手缝线迹的针脚间距进给,在钩针13的第二行程中,通过送布牙601、压板501使被缝制体进行用于手缝线迹间的针脚间间距进给,因此,不能任意改变针脚间距进给量和针脚间间距进给量。因此,如图38、图41所示,也可具有手动进给/直线进给转换机构740,钩针13被从被缝制体抽出时,解除压板501的按压保持的同时,使输送被缝制体的送布牙退避,一面任意改变针脚间距进给量和针脚间间距进给量一面手动输送被缝制体。将这样的手动进给称为“自由运动缝制”。自由运动缝制由于可使被缝制体的进给方向向缝制者的任意方向操作,因此,可一面任意地改变针脚间距、针脚间间距一面容易地进行小弯曲线缝制。
如图39所示,手动进给/直线进给转换机构740具有按压解除机构720A和送布牙退避机构720B,按压解除机构720A将上轴5的回转运动传递到按压机构500以及布进给机构600,钩针13从被缝制体抽出时,解除压板501的按压保持,一面任意地付与针脚间距进给量和针脚间间距进给量一面手动进给被缝制体;送布牙退避机构720B在钩针13从被缝制体抽出时,使输送被缝制体的送布牙601退避,一面任意地付与针脚间距进给量和针脚间间距进给量一面手动进给被缝制体。
按压解除机构720A的按压解除凸轮驱动座730固定在上轴5的另一端侧,在按压解除凸轮驱动座730的侧面侧,按压解除凸轮728可在上轴5上滑动地嵌入该上轴5。按压解除凸轮728是偏心凸轮,由凹部728a形成在圆周面内的如同带轮的形状形成的本体728b、设置在本体728b的一方侧面(图中的左侧)、在与本体728b的回转中心偏心的位置具有回转中心的圆筒形的凸轮部728c以及设置在凸轮部728c的侧面(图中的左侧)、与本体728b的回转中心同心、直径小于凸轮部728c的圆筒部728d构成。另外,凸轮部728c和圆筒部728d有形成同一面的部位。该按压解除凸轮728为了在上轴5上不回转,形成可滑动地嵌入销钉729的销钉孔728e,销钉729以向按压解除凸轮驱动座730的侧面(图中的左侧)突出的状态固定。
并且,按压解除机构720A与按压解除机构520相同,按压解除板522在按压杆夹505和按压腿502之间可移动地嵌入按压杆503。在按压解除板522和按压杆夹505之间,按压解除弹簧521嵌入按压杆503,可付与弹力使按压解除板522向下方移动。并且,用于将上轴5的回转运动向按压机构500传递的解除轴526使轴方向成为水平方向地设置在臂2上。该解除轴526利用轴承525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在臂2上。按压解除用叉731固定在解除轴526的一端,分别与按压解除凸轮728的凸轮部728c和圆筒部728d接触。按压解除用叉731的上部的臂731a和下部的臂731b以几乎接触的状态可移动地嵌合按压解除凸轮728的凸轮部728c,可相对圆筒部728d形成空间。并且,按压解除臂523的臂端523a通过螺钉等连接部件可摆动地与按压解除板522连接。
为了操作这样的按压解除机构720A,转换直线进给和手动进给,手动进给/直线进给转换机构740具有转换直线进给和手动进给的转换杆742、嵌入按压解除凸轮728的凹部728a的同时与转换杆742的转换操作连动的转换销746以及设置转换杆742和转换销746、固定在臂2上的转换基座741。
转换基座741例如形成コ字形,相对的两个板面固定在臂2上,一个孔741a和设置在孔741a周围的两个圆弧状的长孔741b、741c设置在位于垂直方向的板面的左侧,开关杆745的一端745a通过阶梯螺钉等连接部件可摆动地与成为缝纫机的前面侧的板面的孔741a的上部连接。转换销746固定在开关杆745的另一端745b,插通长孔741b。另外,转换销746通过开关杆745的摆动而进行摆动的范围局限于长孔741b的纵向长度。在该开关杆745的一端745a和另一端745b之间设置长孔745c,固定在转换基座741上的转换轴轴承744以插入孔741a的状态插入该长孔745c。在转换轴轴承744上,转换杆742固定在一端,形成两个臂743a、743b的转换轴743可自由转动地插入另一端。另外,转换杆742设置在转换基座741的设置了开关杆745的缝纫机的前面侧。
转换轴743的一方的臂743a可摆动地插入转换基座741的长孔745c,该一方的臂743a通过转换轴743的回转而进行摆动的范围局限于长孔745c的纵向的长度。并且,弹簧夹749固定在转换轴743的另一方的臂743b上,转换弹簧748的一端钩住弹簧夹749,转换弹簧748的另一端钩住转换销746。该转换弹簧748总是使弹簧夹749和转换销746接近地付与弹性。
送布牙退避机构720B的送布牙退避凸轮驱动座723固定在离开按压解除凸轮驱动座730规定长度的上轴5上,在送布牙退避凸轮驱动座723的侧面侧(图中的右侧),送布牙退避凸轮721可在上轴5上滑动地嵌入该上轴5。送布牙退避凸轮721是偏心凸轮,由凹部721a形成在圆周面内的如同带轮的形状形成的本体721b、设置在本体728b的一方侧面(图中的左侧)、在与本体728b的回转中心偏心的位置具有回转中心的圆筒形的凸轮部721c以及设置在凸轮部721c的侧面(图中的左侧)、与本体728b的回转中心同心、直径小于凸轮部721c的圆筒部721d构成。另外,由于圆筒部721d的半径与凸轮部721c的最小半径是相同的径,因此,凸轮部721c与圆筒部721d具有形成同一面的部位。该送布牙退避凸轮721为了可在上轴5的轴方向滑动、可与该上轴5一体回转,形成可滑动地嵌入销钉722的销钉孔721e,销钉722以向送布牙退避凸轮驱动座723的侧面(图中的右侧)突出的状态固定。
并且,送布牙退避机构720B使用上下进给纵连杆726,取代布进给驱动机构700的上下进给纵连杆714。在该上下进给纵连杆726的一端形成长方形的孔726a,送布牙退避凸轮721的凸轮部721c被以几乎与短边接触的状态可移动地插入,长孔726b形成在其上部,利用纵连杆引导销725与固定在臂2上的纵连杆引导座724连接。另外,即使凸轮部721c与孔726a嵌合,该孔726a的长边方向也形成水平方向,在该水平方向形成大的空间。因此,一旦送布牙退避凸轮721回转,凸轮部721c进行偏心运动,则上下进给纵连杆726不向水平方向移动而向上下方向移动。并且,即使纵连杆引导销725插入长孔726b,该长孔726b的纵向形成垂直方向,在该垂直方向形成大的空间,因此,上下进给纵连杆726的孔726a从送布牙退避凸轮721的凸轮部721c向圆筒部721d移动的情况下,可使上下进给纵连杆726下降。
并且,上下进给纵连杆726的另一端利用连接销716可自由转动地与固定在上下进给轴613的另一方的上下进给轴驱动臂715连接。因此,一旦上轴5进行回转,则送布牙退避凸轮721的凸轮部721c使上下进给纵连杆726的一端上下运动,因此,上下进给轴驱动臂715可使上下进给轴613往复回转。
并且,作为扭转螺旋弹簧的送布牙退避弹簧727嵌入上下进给轴613,一方的臂727a固定在针床3上,另一方的臂727b挂在连接上下进给纵连杆726的另一端和上下进给轴驱动臂715的连接销716上,总是将连接销716向下方按压地付与弹力。因此,上下进给纵连杆726的孔726a从送布牙退避凸轮721的凸轮部721c向圆筒部721d移动的情况下,送布牙退避弹簧727总是使上下进给轴驱动臂715的连接销716的连接端向下方下降,因此,可停止在使上下进给纵连杆726下降后状态的同时,停止在使送布牙601退避的位置。
而且,作为送布牙退避机构720B,在位于转换基座741的垂直方向的板面的右侧设置一个孔741d,开关杆750的一端750a通过阶梯螺钉等连接部件可摆动地与成为缝纫机的前面侧的板面的孔741d的上部连接。嵌入送布牙退避凸轮721的凹部721a的转换销751固定在开关杆750的另一端750b,使该转换销751可在转换基座741的外面摆动地形成开关杆750。在该开关杆750的一端750a和另一端750b之间设置长孔750c,固定在转换基座741上的转换轴轴承752以插入孔741d的状态插入该长孔750c。在转换轴轴承752上,形成两个臂753a、753b的转换轴753可自由转动地插入一端。另外,转换杆753的两个臂753a、753b与手动进给/直线进给转换机构740的转换轴742同方向地设置。
转换杆753的一方的臂753a可在转换基座741的外面摆动地设置在该转换基座741上。并且,弹簧夹754固定在转换杆753的另一方的臂753b上,转换弹簧755的一端钩住弹簧夹754,转换弹簧755的另一端钩住转换销751。该转换弹簧755总是使弹簧夹754和转换销751接近地付与弹性。并且,固定在转换轴753的另一方的臂753b的弹簧夹754和固定在转换轴743的另一方的臂743b的弹簧夹749通过连接环756连接。
另外,按压解除机构720A上的按压解除凸轮728的凸轮部728c的形状与按压解除机构520上的按压解除凸轮528的圆弧凸轮部528c的形状不同是由于按压解除机构720A在钩针13从被缝制体21抽出期间,解除压板501的按压保持,而按压解除机构520在钩针13从上止点下降、贯通被缝制体21,从下止点上升、从被缝制体21抽出之前期间解除压板501的按压保持。
这样构成的手动进给/直线进给转换机构740的转换杆742停止在图40(A)的位置时,按压解除凸轮728和按压解除凸轮驱动座730接触,送布牙退避凸轮驱动座723和送布牙退避凸轮721分离,转换杆742停止在图40(B)的位置时,按压解除凸轮728和按压解除凸轮驱动座730分离,送布牙退避凸轮驱动座723和送布牙退避凸轮721接触。
利用该手动进给/直线进给转换机构740进行自由运动缝制的情况下,使转换杆742从图40(A)的位置向逆时针方向(左回转方向)回转,转换到图40(B)的位置。此时,按压解除凸轮728的凸轮部728c除了与圆筒部728d成为同一面的部位以外位于上方的情况下,该凸轮部728c向按压解除用叉731的上部的臂731a平行移动时,挂在该上部的臂731a上,因此,按压解除凸轮728不能移动。但是,一旦转换杆742向逆时针方向回转,转换轴743的另一方的臂743b则可向逆时针方向摆动。在该状态下,一旦使上轴5回转,则按压解除凸轮728的凸轮部728c与圆筒部728d成为同一面的部位向按压解除用叉731的上部的臂731a回转移动,因此,凸轮部728c可向按压解除用叉731的上部的臂731a平行移动,通过转换弹簧748的弹力使通过另一方的臂743b的弹簧夹749和转换弹簧748连接的开关杆745的转换销746向顺时针方向(右回转方向)摆动。
具体是,转换轴743的另一方的臂743b一旦以该转换轴743为回转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摆动,则该另一方的臂743b从转换轴743的回转中心向左方向移动,因此,转换销746被转换弹簧748的弹力拉伸,以开关杆745相对转换基座741的连接点为摆动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摆动。转换销746一旦向顺时针方向摆动,则与该转换销746卡合的按压解除凸轮728从图40(A)的位置向成为左方向的图40(B)的位置移动。
一旦按压解除凸轮728向左方向移动,则在按压解除凸轮728的圆筒部728d和凸轮部728c的同一半径点,该按压解除凸轮728在上轴5上滑动,按压解除用叉731与凸轮部728c卡合,因此,基于凸轮部728c偏心后的凸轮形状,使按压解除用叉731的上部的臂731a以解除轴526为摆动中心向上下方向往复摆动。按压解除用叉731的上部的臂731a一旦向上下方向往复摆动,则按压解除臂523的臂端523a也向上下方向往复摆动,因此,与臂端523a连接的按压解除板522可通过按压解除弹簧521的弹力使压板501上下运动(图41(B)、(C))。
并且,一旦使转换杆742从图40(A)的位置向逆时针方向(左回转方向)回转,转换到图40(B)的位置,则一方与弹簧夹749连接的连接环756也被拉伸,向左方向移动,因此,与该连接环756的另一方连接的弹簧夹754使转换轴753的另一方的臂753b以该转换轴753为回转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摆动。一旦转换轴753的另一方的臂753b以该转换轴753为回转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摆动,则该另一方的臂753b从转换轴753的回转中心向左方向移动,因此,转换销754被转换弹簧755的弹力拉伸,以开关杆750相对转换基座741的连接点为摆动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摆动。转换销754一旦向顺时针方向摆动,则与该转换销754卡合的送布牙退避凸轮721从图40(A)的位置向成为左方向的图40(B)的位置移动。一旦送布牙退避凸轮721向左方向移动,则位于该送布牙退避凸轮721的上下进给纵连杆726的孔726a的部位从凸轮部728c向圆筒部728d移动,因此,上下进给纵连杆726停止在通过送布牙退避弹簧727下降的状态,送布牙601总是停止在退避后的位置。
因此,将转换杆742转换到自由运动缝制的情况下,钩针13从被缝制体抽出时,解除压板501的按压保持的同时,使输送被缝制体的送布牙601退避,可一面任意改变针脚间距进给量和针脚间间距进给量一面手动输送被缝制体。
一旦使设定成自由运动缝制的转换杆742从图40(B)的位置向顺时针方向回转,转换到图40(A)的位置,则可进行直线缝制。一旦转换杆742向顺时针方向回转,则转换轴743的另一方的臂743b向顺时针方向摆动,因此,使通过另一方的臂743b的弹簧夹749和转换弹簧748连接的开关杆745的转换销746通过转换弹簧748的弹力、向逆时针方向摆动。具体是,转换轴743的另一方的臂743b一旦以该转换轴743为回转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摆动,则该另一方的臂743b从转换轴743的回转中心向右方向移动,因此,转换销746被转换弹簧748的弹力拉伸,以开关杆745相对转换基座741的连接点为摆动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摆动。转换销746一旦向逆时针方向摆动,则与该转换销746卡合的按压解除凸轮728从图40(B)的位置向成为右方向的图40(A)的位置移动。一旦按压解除凸轮728向右方向移动,则按压解除用叉731的臂731a、731b离开凸轮部728c,与圆筒部728d接触,因此,按压解除用叉731在该位置停止不动。因此,压板501可保持按压状态(图41(A))。
并且,一旦转换杆742从图40(B)的位置向顺时针方向回转,转换到图40(A)的位置,则一方与弹簧夹749连接的连接环756也被按压,向右方向移动,因此,与该连接环756的另一方连接的弹簧夹754使转换轴753的另一方的臂753b以该转换轴753为回转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摆动。一旦转换轴753的另一方的臂753b以该转换轴753为回转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摆动,则该另一方的臂753b从转换轴753的回转中心向右方向移动,因此,转换销754被转换弹簧755的弹力拉伸,以开关杆750相对转换基座741的连接点为摆动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摆动。
转换销754一旦向逆时针方向摆动,则与该转换销754卡合的送布牙退避凸轮721从图40(B)的位置向成为右方向的图40(A)的位置移动。此时,送布牙退避凸轮721的凸轮部721c除了与圆筒部721d成为同一面的部位以外位于上方的情况下,该凸轮部721c在向上下进给纵连杆726的孔726a平行移动时,挂在该上下进给纵连杆726的孔726a的周围,因此,送布牙退避凸轮721不能移动。但是,一旦转换杆742向顺时针方向回转,转换轴753的另一方的臂753b则可向顺时针方向摆动。在该状态下,一旦使上轴5回转,则送布牙退避凸轮721的凸轮部721c与圆筒部721d成为同一面的部位向上下进给纵连杆726的孔726a回转移动,因此,凸轮部721c可向上下进给纵连杆726的孔726a平行移动,使通过另一方的臂753b的弹簧夹754和转换弹簧755连接的开关杆750的转换销751通过转换弹簧755的弹力、向逆时针方向摆动。
具体是,转换轴743的另一方的臂753b一旦以该转换轴753为回转中心向顺时针方向摆动,则该另一方的臂753b从转换轴753的回转中心向右方向移动,因此,转换销751被转换弹簧755的弹力拉伸,以开关杆750相对转换基座741的连接点为摆动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摆动。转换销751一旦向逆时针方向摆动,则与该转换销751卡合的送布牙退避凸轮721从图40(B)的位置向成为右方向的图40(A)的位置移动。一旦送布牙退避凸轮721向右方向移动,则上下进给纵连杆726的孔726a的壁面与凸轮部721c接触,因此,基于凸轮部721c偏心后的凸轮形状,使上下进给纵连杆726向上下方向往复摆动。上下进给纵连杆726一旦向上下方向往复摆动,则上下进给轴驱动臂715可使上下进给轴613往复回转。通过上下进给轴613的往复回转,上下进给叉616往复摆动,嵌入上下进给叉616的上下进给辊筒608使进给基座602的另一端向上下方向往复运动。
这样,利用送布牙退避机构720B使进给基座602的另一端向上下方向往复运动的同时,通过利用水平进给轴605以及水平进给臂604使进给基座602在水平方向往复运动,固定在进给基座602上的送布牙601可进行上升→前进→下降→后退的进给的四个工序运动。因此,将转换杆742转换到直线进给的情况下,可进行直线缝制。
另外,单独使用按压解除机构720A和送布牙退避机构720B也可以进行自由运动缝制。只使用按压解除机构720A的情况下,在钩针13从被缝制体抽出时,解除压板501的按压保持,一面任意地付与针脚间距进给量和针脚间间距进给量一面手动输送被缝制体。并且,只使用送布牙退避机构720B的情况下,通过旋松按压压力调节螺钉508、设定为降低压板501的按压力的调整,在钩针13从被缝制体抽出时,使输送被缝制体的送布牙601退避,一面任意地付与针脚间距进给量和针脚间间距进给量一面手动输送被缝制体。
并且,在上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缝制粗线或绞绕少的缝线的情况下,有可能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不能捕捉缝线。因此,如图43所示,最好具有将线强制插入线捕捉钩13a的线插入件451的线插入件驱动机构450,上述线是从半回转针筒200的线出口212a拉出,通过线拉出动作件401定位在线捕捉钩13a上,与钩针13周接、绷紧。另外,线插入件451的前端451a形成可钩住缝线的凹部,在针板12的下方进行往复运动。
线插入件驱动机构450利用线拉出驱动机构400的线拉出动作件驱动凸轮407,在线拉出动作件驱动凸轮407的上面形成用于摆动线插入件451的端面凸轮的线插入件驱动凸轮槽456。另外,在线拉出动作件驱动凸轮407的下面形成用于摆动线拉出动作件401的凸轮槽407a。
并且,线插入件驱动机构450具有线插入件驱动臂452和线插入件驱动臂座453,线插入件驱动臂452设置在水平方向,与线拉出动作件驱动凸轮407的线插入件驱动凸轮槽456卡合的凸轮随动件455设置在一端452a,线插入件451固定在另一端452b;线插入件驱动臂座453将线插入件驱动臂452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针床3上。凸轮随动件455由设置在线插入件驱动臂452的一端的452a的滚筒轴452c和可自由转动地保持在滚筒轴452c的前端、嵌入线拉出动作件驱动凸轮407的线插入件驱动凸轮槽456的滚筒457构成。并且,驱动臂轴454固定在线插入件驱动臂座453上,线插入件驱动臂452可转动地安装在该驱动臂轴454上。
这样构成的线插入件驱动机构450的线插入件驱动臂452以驱动臂轴454为支点,凸轮随动件455成为作用点,线插入件451成为力点,凸轮随动件455根据线拉出动作件驱动凸轮407的线插入件驱动凸轮槽456的形状、使线插入件驱动臂452转动,因此,在钩针13贯通放置在针板12上的被缝制体、从下止点上升期间,线插入件451的前端451a可在半回转针筒200的侧方进行往复运动。
并且,在上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在钩针13的第二行程上,钻入形成在固定了内针筒驱动器弹簧204的内针筒驱动器203的另一端和内针筒205之间的间隙O2的缝线20有时通过图18(U)所示的内针筒205的半回转正转从绷紧状态向松弛状态转化。因此,最好在半回转针筒200的内针筒205周围的一部分上设置凹状的线滞留部205f(图45)或凸状的线滞留部205g(图46),通过内针筒205的进一步回转使被内针筒205的尖端205a抄起、通过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释放的缝线与钻入半回转针筒200、卷绕在半回转针筒200上的缝线交织后,在对从半回转针筒200钻出的线进行收线之前,使钻出半回转针筒200的缝线暂时滞留,通过线拉出动作件401的收线解除从半回转针筒200钻出的缝线的暂时滞留。
如图45、图46所示,具有凹状的线滞留部205f或凸状的线滞留部205g的内针筒205由于是半回转针筒,因此是半圆形状,在形成在回转方向的一端侧的尖端205a附近与导线部205c一起形成上钩205d和下钩205e,利用上钩205d和下钩205e形成的间隙成为落针槽205h。如图45所示,凹状的线滞留部205f是被切掉一部分形成,为了在与圆弧状的下钩205e的落针槽205h侧的相反侧面可发挥上述的线滞留作用。并且,如图46所示,凸状的线滞留部205g突出形成,为了在与圆弧状的上钩205d的落针槽205h侧的相反侧面可发挥上述的线滞留作用。
这样形成的凹状的线滞留部205f、凸状的线滞留部205g即使成为图18(U)所示的内针筒205进行了半回转正转后的位置,如图47所示,也可保持在钩住各缝线不动的状态,因此,可使钻入半回转针筒200的缝线暂时滞留,之后,利用线拉出动作件401对从半回转针筒200钻出的缝线的进行收线,解除缝线的暂时滞留。因此,在钩针13的第二行程中,钻入形成在固定了内针筒驱动器弹簧204的内针筒驱动器203的另一端和内针筒205之间的间隙O2的缝线20即使内针筒205进行半回转正转,也可以保持绷紧状态,不使钻入半回转针筒200的缝线20和从线出口212a拉出的缝线20松弛、就可利用线拉出动作件401的导线部401a进行捕捉。另外,设置凹状的线滞留部205f、凸状的线滞留部205g其中之一即可。
以下以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形成方法为中心,就适当地选择上述的舌针驱动机构130、导线机构800A、800B、针托242、收线调节机构420、转动操作/直线进给转换机构540、手动进给/直线进给转换机构740、线插入件驱动机构450以及具有凹状的线滞留部205f或凸状的线滞留部205g的内针筒205组装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动作进行说明。
例如,基于图48、图49、图18(A)~(W)、图52(A)(B),就可进行转动操作/直线进给转换的自由曲线缝制用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进行说明。图48是自由曲线缝制用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整体立体图,图49是自由曲线缝制用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驱动系统的框图,图52(A)是钩针13、半回转针筒200、线拉出动作件401、舌针14以及内针筒的动作说明图,图52(B)是钩针13、半回转针筒200、导线器801以及线插入件451的动作说明图。另外,图18(A)~(W)与上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并且,图48所示的整体立体图与上述图1所示的整体立体图的在布进给驱动机构700、进给量设定机构300以及进给电动机转换机构350上使用的零件的形状等不同,但只是在产品化时改良了形状,构成和动作相同,并且,除了内针筒205的半回转针筒200、按压机构500、布进给机构600、线拉出驱动机构400的构成和动作相同,因此,使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而且,在该自由曲线缝制用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使用导线机构800A和具有按压解除机构520的转动操作/直线进给转换机构540。
并且,针筒驱动机构220在图1所示的整体立体图中,针筒驱动扇形齿轮233在针筒轴齿轮224的下方啮合,而在图48所示的整体立体图中,针筒驱动机构220使针筒驱动扇形齿轮233在针筒轴齿轮224的下方啮合,这样的针筒驱动机构220如图50、图51所示,使用设置在使针筒驱动扇形齿轮233在针筒轴齿轮224的下方啮合的针床3的位置上的扇形齿轮轴235,取代图14、图15所示的针筒驱动机构220的扇形齿轮轴221。因此,图50、图51所示的针筒驱动纵连杆228比图14、图15所示的针筒驱动纵连杆228短。
而且,在成为针脚进给调节杆301、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的力点的部位安装进给调节杆旋钮323。
在图48、图49中,利用电动机M通过驱动带MB驱动的从动带轮4从钩针13侧看一旦向顺时针方向回转,则通过上轴5的回转,驱动钩针/舌针驱动机构130、布进给驱动机构700、针筒驱动机构220、线拉出驱动机构400、转动操作/直线进给转换机构540、导线机构800A和线插入件驱动机构450。一旦驱动钩针/舌针驱动机构130,则使钩针13向垂直方向进行直线往复运动,一旦驱动进给驱动机构700,则布进给机构600使送布牙601进行进给的四工序运动,一旦驱动针筒驱动机构220,则使半回转针筒200的内针筒206进行半回转正转、半回转倒转,一旦驱动线拉出驱动机构400,则使线拉出动作件401摆动,一旦驱动转动操作/直线进给转换机构540,则在钩针13的每个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中使压板501的按压保持解除规定的时间,一旦驱动导线机构800A,则在钩针13的每个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中使导线器801在钩针13附近进行椭圆运动,一旦驱动线插入件驱动机构450,则在每个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中使线插入件451进行往复运动。另外,在上述的构成说明中就各机构的动作进行了说明,在此省略。
这样动作的钩针13、半回转针筒200、线拉出动作件401、送布牙601、压板501、线拉出动作件401以及线插入件451如下所述地共同作用,利用一根缝线20分别在被缝制体21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在背面形成锁缝针脚。另外,直线进给的情况下,是与上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图1、图2)相同的缝制动作,因此省略说明。
一旦将转换杆542转换到转动操作进给(自由曲线缝制)、驱动缝纫机,则
(a)在垂直方向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钩针13在第一行程中,从上止点(上轴5:0度)下降,贯通放置在针板12上的被缝制体21(图18(A)~(F)、图52(A)),从下止点(上轴5:180度)上升时,利用线捕捉钩13a捕捉通过线拉出动作件401从在针板12的下方进行半回转倒转的半回转针筒200的线出口212a拉出、与钩针13周接、绷紧的缝线20(图18(G)、图18(H)、图52(A))。此时,如图44(B)所示,半回转针筒200具有的线轴壳体212的线出口212a设置在当钩针13从针板12上升时、半回转针筒200的内针筒205倒转、离开针板12的方向和位置。通过这样,可使线拉出动作件401拉出的缝线20与钩针13周接。并且,将通过利用线拉出动作件401从半回转针筒200的线出口212a拉出的同时定位在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上而与钩针13周接、绷紧的缝线20通过摆动线插入件451强制插入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图18(F)~(K)、图44、图52(B))。并且,钩针13实际上在从上止点(上轴5:0度)下降、向下止点(上轴5:180度)运动时,使半回转针筒200停止回转。这样使半回转针筒200停止回转的目的是为了在第一行程中将缝线20向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导线,在第二行程中形成使进行了半回转正转的针筒进行半回转倒转的定时。而且,在钩针13的第一行程中,钩针13从上止点下降,贯通被缝制体21,从下止点上升,从被缝制体21抽出之前,解除将被缝制体21按压保持在针板12上的压板501的按压保持(图18(H)~(K)、图52(B))。通过这样,在钩针13的第一行程中,可将钩针13作为转动轴手动转动操作被缝制体21的进给方向。
另外,半回转针筒200在钩针13穿入被缝制体21后开始半回转倒转(上轴5:130度)(图18(E)、图52(A))。线拉出动作件401在钩针13穿入被缝制体21前、前进到最前进停止(上轴5:80度)(图18(D)、图52(A))。一旦钩针13穿入被缝制体21,则舌针14成为打开状态(图18(E)、图52(A))。送布牙601在钩针13穿入被缝制体21前停止被缝制体21的布进给(图18(D)、图52(A))。
(b)在第一行程中,将钩针13从被缝制体21抽出、使其上升、通过上止点(上轴5:360度)期间,利用送布牙601使被缝制体21进给一个针脚间距的同时,通过捕捉缝线20的钩针13的上升以及半回转针筒200进一步倒转进行收线(图18(I)~(M)、图52(A))。
另外,半回转针筒200在钩针13通过上止点(上轴5:360度)后停止半回转倒转(上轴5:367度)(图18(M)、图52(A))。线拉出动作件401在钩针13到达下止点(上轴5:180度)后,开始可输出缝线20地后退的摆动(图18(F)、图52(A))。在钩针13通过上止点(上轴5:360度)前停止后退(图18(L)、图52(A))。舌针14在钩针13从下止点(上轴5:180度)起向上止点(上轴5:360度)移动时,在该钩针13通过针板12后、使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形成关闭状态,与钩针13一起通过被缝制体21(图18(J)、图18(K)、图52(A))。送布牙601在钩针13即将通过上止点(上轴5:360度)前开始进给一个针脚间距(图18(L)、图52(A))。并且,导线器801在钩针13的第一行程上,使前端部801a在水平方向只进行一圈的图29所示的运动轨迹830的椭圆运动(图18(A)~(M)、图52(B)),此时,钩针13即使下降,缝线20也不会被线捕捉钩13a捕捉。
(c)钩针13在第二行程中,从上止点(上轴5:360度)下降,贯通被缝制体21(图18(N)、图18(O)、图52(A))、从下止点(上轴5:540度)上升时,利用进行半回转正转的半回转针筒200的尖端205a抄起被线捕捉钩13a捕捉到的缝线20的同时,通过半回转针筒200的回转将被捕捉的缝线20从线捕捉钩13a释放(图18(P)、图52(A))。另外,钩针13实际上在从上止点(上轴5:360度)下降、向下止点(上轴5:540度)运动时,使半回转针筒200停止回转。这样使半回转针筒200停止回转的目的是为了将在第二行程中被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钩住的缝线20利用针筒的尖端205a从线捕捉钩13a释放,在第一行程中形成使半回转倒转的针筒进行半回转正转的定时。
另外,半回转针筒200在钩针13到达下止点(上轴5:540度)后开始半回转正转(图18(P)、图52(A))。线拉出动作件401在钩针13即将穿入被缝制体21前停止(图18(N)、图52(A))。之后,一旦钩针13从上止点下降,穿过被缝制体21,则舌针14使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成为打开状态(图18(O)、图52(A))。送布牙601在钩针13穿入被缝制体21前停止进给一个针脚间距(图18(N)、图52(A))。
并且,导线器801在钩针13的第二行程中,使前端部801a在水平方向只进行一圈的图29所示的运动轨迹830的椭圆运动(图18(M)~(W)、图52(B))。此时,一旦钩针13下降,则在钩针13的针尖和被缝制体21之间,被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捕捉的缝线20可从绷紧状态变成松弛状态,进行松线,因此,在钩针13的针尖和被缝制体21之间利用导线器801的前端部801a将该松线向线捕捉钩13a的非开口方向导线(图18(M)、(N)、图52(B))。具体是,如图29所示,如果从上面看压板501,导线器801的前端部801a的运动轨迹830的椭圆运动是顺时针方向,通过利用导线器801的前端部801a向线捕捉钩13a的非开口方向导线,可在成为该运动轨迹830的导线点的位置830a的附近,利用该前端部801a钩住缝线20的圈。另外,图52(B)所示的运动轨迹830的位置830b是图29所示的位置。
并且,在钩针13的第二行程中,在钩针13从上止点下降,贯通被缝制体21,从下止点上升,从被缝制体21抽出之前,解除将被缝制体21按压保持在针板12上的压板501的按压保持(图18(P)~(T)、图52(B))。这样,在钩针13的第二行程中,可以钩针13作为转动轴,手动转动操作被缝制体21的进给方向。
并且,在半回转针筒200上,例如在内针筒205上具有凸状的线滞留部205g的情况下,即使成为图18(U)所示的内针筒205的半回转正转后的位置,如图47所示,凸状的线滞留部205g也可保持钩住缝线20不动的状态,因此,可使钻入半回转针筒200的缝线暂时滞留,之后,通过利用线拉出动作件401对从半回转针筒200钻出的缝线进行收线,可解除缝线的暂时滞留。因此,在钩针13的第二行程中,即使内针筒205进行半回转正转,钻入形成在固定了内针筒驱动器弹簧204的内针筒驱动器203的另一端和内针筒205之间的间隙O2的缝线20也可保持绷紧状态。
另外,即使在钩针13的第二行程上,线插入件451进行摆动(图18(O)~(S),图52(B)),但此时缝线20也不被定位在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上。
(d)使被半回转针筒200的尖端205a抄起、释放的缝线20通过半回转针筒200的进一步的回转,钻入形成在半回转针筒200的固定了内针筒驱动器弹簧204的内针筒驱动器203的另一端和内针筒205之间的间隙O2,与卷装在半回转针筒200上的缝线20交织,利用线拉出动作件401对从形成在固定了内针筒驱动器弹簧204的内针筒驱动器203的一端和内针筒205之间的间隙O1钻出的缝线20进行收线(图18(Q)~(W)、图52A))。
另外,半回转针筒200在钩针13从被缝制体21抽出、到达上止点(上轴5:720度)期间,停止半回转正转(图18(V)、图52(A))。一旦钩针13从被缝制体21抽出,线拉出动作件401则开始摆动,可收紧缝线20地前进(图18(T)、图52(A))。舌针14在钩针13从下止点上升,通过被缝制体21后,使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形成关闭状态(图18(T)、图52(A))。送布牙601在钩针13即将通过上止点(上轴5:720度)前开始进给一个针脚间距(图18(W)、图52(A))。
(e)在第二行程中,将钩针13从被缝制体21抽出,使其上升,在通过上止点(上轴5:720度)期间,使被缝制体21进给一个针脚间距(图18(W)、图52(A))。
(f)反复(a)至(e)的工序,分别在被缝制体21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在背面形成锁缝线迹。
因此,可确实将缝线20捕捉到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且在缝纫机针床内空间形成单线锁型缝纫针脚,可进行适合于被称为鞍形点缝线迹的仿手缝线迹的缝制。由于可在每一个跳缝组改变被缝制体21的缝制方向,因此,可进行适合于被褥或衲缝衣料或拼缝物的缝制。并且,由于分别在被缝制体21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在背面形成锁缝线迹,因此,作业人员可在表面目视手缝线迹的状态下进行缝制作业,可确认手缝线迹缝制位置,因此可进行正确的缝制。并且,由于分别在被缝制体21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在背面形成锁缝线迹,因此,不会因拉伸形成单线锁型缝纫针脚的缝线20而容易松开,可得到牢固的缝制。
另外,进给量设定机构300和进给电动机转换机构350的构成与上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相同,因此,省略关于对针脚间距、针脚间间距调整的说明。
例如,基于图53、图54、图18(A)~(W)、图52(A)(C),就可进行手动进给/直线进给转换的自由运动缝制用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进行说明。图53是自由运动缝制用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整体立体图,图49是自由运动缝制用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的驱动系统的框图,图52(C)是钩针13、半回转针筒200、导线器811以及压板501的动作图。图18(A)~(W)、图52(A)是与自由曲线缝制用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相同的内容。另外,图53所示的整体立体图与上述图1所示的整体立体图的在布进给驱动机构700、进给量设定机构300以及进给电动机转换机构350上使用的零件的形状等不同,但只是在产品化时改良了形状,构成和动作相同,并且,除了内针筒205的半回转针筒200、按压机构500、布进给机构600、线拉出驱动机构400的构成和动作相同,因此,使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而且,在该自由运动缝制用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上,使用导线机构800B和具有按压解除机构720A、送布牙退避机构720B的手动进给/直线进给转换机构740。
并且,针筒驱动机构220与自由曲线用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相同,在图50、图51所示的针筒驱动扇形齿轮233在针筒轴齿轮224的下方进行啮合地构成,由于针筒驱动扇形齿轮233固定在扇形齿轮轴235上,因此,图50、图51所示的针筒驱动纵连杆228比图14、图15所示的针筒驱动纵连杆228短。
而且,与自由曲线用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相同,在成为针脚进给调节杆301、针脚间进给调节杆302的力点的部位安装进给调节杆旋钮323。
在图53、图54中,利用电动机M通过驱动带MB驱动的从动带轮4从钩针13侧看一旦向顺时针方向回转,则通过上轴5的回转,驱动钩针/舌针驱动机构130、布进给驱动机构700、针筒驱动机构220、线拉出驱动机构400、手动进给/直线进给转换机构740、导线机构800B和线插入件驱动机构450。一旦驱动钩针/舌针驱动机构130,则使钩针13向垂直方向进行直线往复运动,一旦驱动针筒驱动机构220,则使半回转针筒200的内针筒206进行半回转正转、半回转倒转,一旦驱动线拉出驱动机构400,则使线拉出动作件401摆动,一旦驱动转动操作/直线进给转换机构740,则在钩针13的每个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中使压板501的按压保持解除规定的时间的同时,通过停止布进给驱动机构700,使送布牙601总是退避,一旦驱动导线机构800B,则在钩针13的每个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中使导线器801在钩针13附近进行椭圆运动,一旦驱动线插入件驱动机构450,则在每个第一行程和第二行程中使线插入件451进行往复运动。另外,在上述的构成说明中就各机构的动作进行了说明,在此省略。
这样动作的钩针13、半回转针筒200、线拉出动作件401、送布牙601、压板501、线拉出动作件401以及线插入件451如下地共同作用,利用一根缝线20分别在被缝制体21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在背面形成锁缝针脚。另外,直线进给的情况下,是与上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图1、图2)相同的缝制动作,因此省略说明。
一旦将转换杆542转换到转动操作进给(自由运动缝制)、驱动缝纫机,则
(a)在垂直方向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钩针13在第一行程中,从上止点(上轴5:0度)下降,贯通放置在针板12上的被缝制体21(图18(A)~(F)、图52(A)),从下止点(上轴5:180度)上升时,利用线捕捉钩13a捕捉通过线拉出动作件401从在针板12的下方进行半回转倒转的半回转针筒200的线出口212a拉出、与钩针13周接、绷紧的缝线20(图18(G)、图18(H)、图52(A))。此时,如图44(B)所示,半回转针筒200具有的线轴壳体212的线出口212a设置在当钩针13从针板12上升时、半回转针筒200的内针筒205倒转、离开针板12的方向和位置。通过这样,可使线拉出动作件401拉出的缝线20与钩针13周接。并且,将通过利用线拉出动作件401从半回转针筒200的线出口212a拉出的同时定位在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上而与钩针13周接、绷紧的缝线20通过摆动线插入件451强制插入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图18(F)~(K)、图44、图52(C))。并且,钩针13实际上在从上止点(上轴5:0度)下降、向下止点(上轴5:180度)运动时,使半回转针筒200停止回转。这样使半回转针筒200停止回转的目的是为了在第一行程中将缝线20向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导线,在第二行程中形成使进行了半回转正转的针筒进行半回转倒转的定时。而且,在钩针13的第一行程中,钩针13从被缝制体21抽出时,解除压板501的按压保持的同时,使输送被缝制体21的送布牙601退避(图18(J)~(N)、图52(C))。通过这样,在钩针13的第一行程中,可一面任意地付与针脚间距进给量和针脚间间距进给量一面手动输送被缝制体21。另外,送布牙601在该手动进给期间,总是使送布牙退避机构720B退避。
另外,半回转针筒200在钩针13穿入被缝制体21后开始半回转倒转(上轴5:130度)(图18(E)、图52(A))。线拉出动作件401在钩针13穿入被缝制体21前、前进到最前进停止(上轴5:80度)(图18(D)、图52(A))。一旦钩针13穿入被缝制体21,则舌针14成为打开状态(图18(E)、图52(A))。
(b)在第一行程中,将钩针13从被缝制体21抽出、使其上升、通过上止点(上轴5:360度)期间,利用送布牙601使被缝制体21进给一个针脚间距的同时,通过捕捉缝线20的钩针13的上升以及半回转针筒200进一步倒转进行收线(图18(I)~(M)、图52(A))。
另外,半回转针筒200在钩针13通过上止点(上轴5:360度)后停止半回转倒转(上轴5:367度)(图18(M)、图52(A))。线拉出动作件401在钩针13到达下止点(上轴5:180度)后,开始可输出缝线20地后退的摆动(图18(F)、图52(A))。在钩针13通过上止点(上轴5:360度)前停止后退(图18(L)、图52(A))。舌针14在钩针13从下止点(上轴5:180度)起向上止点(上轴5:360度)移动时,在该钩针13通过针板12后、使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形成关闭状态,与钩针13一起通过被缝制体21(图18(J)、图18(K)、图52(A))。并且,导线器811在钩针13的第一行程上,也使前端部811a在水平方向只进行一圈的图29所示的运动轨迹830的椭圆运动(图18(A)~(M)、图52(C)),此时,钩针13即使下降,缝线20也不会被线捕捉钩13a捕捉。
(c)钩针13在第二行程中,从上止点(上轴5:360度)下降,贯通被缝制体21(图18(N)、图18(O)、图52(A))、从下止点(上轴5:540度)上升时,利用进行半回转正转的半回转针筒200的尖端205a抄起被线捕捉钩13a捕捉到的缝线20的同时,通过半回转针筒200的回转将被捕捉的缝线20从线捕捉钩13a释放(图18(P)、图52(A))。另外,钩针13实际上在从上止点(上轴5:360度)下降、向下止点(上轴5:540度)运动时,使半回转针筒200停止回转。这样使半回转针筒200停止回转的目的是为了将在第二行程中被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钩住的缝线20利用针筒的尖端205a从线捕捉钩13a释放,在第一行程中形成使半回转倒转的针筒进行半回转正转的定时。
另外,半回转针筒200在钩针13到达下止点(上轴5:540度)后开始半回转正转(图18(P)、图52(A))。线拉出动作件401在钩针13穿入被缝制体21后进行后退,开始输出缝线20地摆动(图18(N)、图52(A))。一旦钩针13从上止点下降,穿过被缝制体21,则舌针14使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成为打开状态(图18(O)、图52(A))。
并且,导线器811在钩针13的第二行程中,使前端部811a在水平方向只进行一圈的图29所示的运动轨迹830的椭圆运动(图18(M)~(W)、图52(C))。此时,一旦钩针13下降,则在钩针13的针尖和被缝制体21之间,被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捕捉的缝线20可从绷紧状态变成松弛状态,进行松线,因此,在钩针13的针尖和被缝制体21之间利用导线器811的前端部811a将该松线向线捕捉钩13a的非开口方向导线(图18(M)、(N)、图52(C))。具体是,如图29所示,如果从上看压板501,导线器811的前端部811a的运动轨迹830的椭圆运动是顺时针方向,通过利用导线器811的前端部811a向线捕捉钩13a的非开口方向导线,可在成为该运动轨迹830的导线点的位置830a的附近,利用该前端部811a钩住缝线20的圈。另外,图52(C)所示的运动轨迹830的位置830b是图29所示的位置。
并且,在钩针13的第二行程中,在钩针13从被缝制体21抽出时,一旦解除压板501的按压保持,则输送被缝制体21的送布牙601进行退避(图18(T)~(E)、图52(C)),因此,在钩针13的第二行程中,可一面任意地付与针脚间距进给量和针脚间间距进给量一面手动输送被缝制体21。
并且,在半回转针筒200上,例如在内针筒205上具有凸状的线滞留部205g的情况下,即使成为图18(U)所示的内针筒205的半回转正转后的位置,如图47所示,凸状的线滞留部205g也可保持钩住缝线20不动的状态,因此,可使钻入半回转针筒200的缝线暂时滞留,之后,通过利用线拉出动作件401对从半回转针筒200钻出的缝线进行收线,可解除缝线的暂时滞留。因此,在钩针13的第二行程中,即使内针筒205进行半回转正转,钻入形成在固定了内针筒驱动器弹簧204的内针筒驱动器203的另一端和内针筒205之间的间隙O2的缝线20也可保持绷紧状态,不使钻入半回转针筒200的缝线20和从线出口212a拉出的缝线20松弛、就可利用线拉出动作件401的导线部401a进行捕捉。
另外,即使在钩针13的第二行程上,线插入件451进行摆动(图18(O)~(S),图52(C)),但此时缝线20也不被定位在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上。
(d)使被半回转针筒200的尖端205a抄起、释放的缝线20通过半回转针筒200的进一步的回转,钻入形成在半回转针筒200的固定了内针筒驱动器弹簧204的内针筒驱动器203的另一端和内针筒205之间的间隙O2,与卷装在半回转针筒200上的缝线20交织,利用线拉出动作件401对从形成在固定了内针筒驱动器弹簧204的内针筒驱动器203的一端和内针筒205之间的间隙O1钻出的缝线20进行收线(图18(Q)~(W)、图52A))。
另外,半回转针筒200在钩针13从被缝制体21抽出、到达上止点(上轴5:720度)期间,停止半回转正转(图18(V)、图52(A))。一旦钩针13从被缝制体21抽出,线拉出动作件401则开始摆动,可收紧缝线20地前进(图18(T)、图52(A))。舌针14在钩针13从下止点上升,通过被缝制体21后,使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形成关闭状态(图18(T)、图52(A))。
(e)在第二行程中,将钩针13从被缝制体21抽出,使其上升,在通过上止点(上轴5:720度)期间,使被缝制体21进给一个针脚间距(图18(W)、图52(A))。
(f)反复(a)至(e)的工序,分别在被缝制体21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针脚,在背面形成锁缝线迹针脚。
因此,可确实将缝线20捕捉到钩针13的线捕捉钩13a,且在缝纫机针床内空间形成单线锁型缝纫针脚,可进行适合于被称为鞍形点缝线迹的仿手缝线迹的缝制。由于可在每一个跳缝组改变被缝制体21的缝制方向,因此,可进行适合于被褥或衲缝衣料或拼缝物的缝制。并且,由于分别在被缝制体21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在背面形成锁缝线迹,因此,作业人员可在表面目视手缝线迹的状态下进行缝制作业,可确认手缝线迹缝制位置,因此可进行正确的缝制。并且,由于分别在被缝制体21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在背面形成锁缝线迹,因此,不会因拉伸形成单线锁型缝纫针脚的缝线20而容易松开,可得到牢固的缝制。
另外,进给量设定机构300和进给电动机转换机构350的构成与上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缝纫机相同,因此,省略关于对针脚间距、针脚间间距调整的说明。
以上,利用附图所示的特定的实施方式就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附图所示的特定的实施方式,只要可得到本发明的效果,当然可采用至今为止了解的任何构成。
Claims (28)
1.一种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a)侧设线捕捉钩并向垂直方向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钩针在第一行程中,从上止点下降,贯通放置在针板上的被缝制体,从下止点上升时,利用所述线捕捉钩捕捉从在所述针板的下方卷绕线并进行半回转倒转的针筒的线出口拉出、与所述钩针周接并绷紧的线,
(b)在第一行程中,在将所述钩针从所述被缝制体抽出、使其上升通过上止点期间,使所述被缝制体进给一个针脚间距,并通过捕捉了所述线的所述钩针上升以及所述针筒进一步倒转,进行收线,
(c)所述钩针在第二行程中,从上止点下降,贯通所述被缝制体,从下止点上升时,利用半回转正转的所述针筒的尖端抄起被所述线捕捉钩捕捉的线,并通过所述针筒的回转从所述线捕捉钩释放被捕捉的线,
(d)通过所述针筒的进一步回转,使利用所述针筒的尖端抄起并释放的线钻入针筒、与卷绕在所述针筒上的线交织,对从所述针筒钻出的线收线,
(e)在所述第二行程中,在将所述钩针从所述被缝制体抽出、使其上升通过上止点期间,将所述被缝制体进给一个针脚间间距,
(f)反复(a)至(e)的工序,分别在所述被缝制体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针脚,在背面形成锁缝线迹针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将收纳卷绕了线的线轴的线轴壳体内置于内针筒中,所述线轴壳体可与所述内针筒一起自由回转地架装在外针筒上,
在所述钩针从所述针板上升时所述针筒倒转、离开所述针板的方向和位置,所述线出口设置在所述线轴壳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针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时,使所述针筒停止回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针筒的尖端抄起被所述线捕捉钩捕捉的线后,将从所述针筒的线出口抽出的线吊起、从所述针筒抽出并收线,利用所述线捕捉钩捕捉线后,释放吊起的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行程中,所述钩针从上止点下降时,在所述钩针的针尖和所述被缝制体之间使被所述线捕捉钩捕捉的线向所述线捕捉钩的非开口方向导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从所述针筒钻出的线收线时,根据所述针脚间距调节收线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针从上止点下降、贯通所述被缝制体,从下止点上升而从所述被缝制体抽出前,解除将所述被缝制体按压保持在针板上的按压保持,将钩针作为转动轴、手动转动操作所述被缝制体的进给方向。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针筒的进一步回转使利用所述针筒的尖端抄起并释放的线钻入所述针筒、与被卷绕在所述针筒上的线交织后,在将从所述针筒钻出的线收线前,使钻入所述针筒的线暂时滞留在所述针筒的周围,通过对从所述针筒钻出的线进行收线解除暂时滞留。
9.一种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钩针、半回转针筒、线拉出动作件的共同作用,作为跳缝组在被缝制体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针脚而在背面形成锁缝线迹针脚,在所述钩针的第一行程中,通过送布牙使所述被缝制体进给用于手缝线迹针脚的针脚间距,在所述钩针的第二行程中,通过送布牙使所述被缝制体进给用于手缝线迹针脚间的针脚间间距,
此时,分别设定所述针脚间距进给的针脚间距进给量和所述针脚间间距进给的针脚间间距进给量,
在每一个跳缝组依次转换分别与所述针脚间距进给、所述针脚间间距进给对应的各被缝制体进给模式,
在各被缝制体进给模式中分别将所设定的所述针脚间距进给量、所述针脚间间距进给量传递到进给驱动机构,通过所述送布牙输送所述被缝制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针从被缝制体抽出时,解除将所述被缝制体按压保持在针板上的按压保持,一面任意地付与所述针脚间距进给量和所述针脚间间距进给量,一面手动输送所述被缝制体。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针从所述被缝制体抽出时,使输送所述被缝制体的所述送布牙退避,一面任意地付与所述针脚间距进给量和所述针脚间间距进给量,一面手动输送所述被缝制体。
12.一种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钩针、半回转针筒、线拉出动作件以及送布牙,
钩针侧设线捕捉钩,从上止点下降,贯通放置在针板上的被缝制体,从下止点起从所述被缝制体抽出而上升,在向垂直方向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第一行程中,从上止点下降、贯通所述被缝制体,从下止点上升时捕捉线,在第二行程中,从上止点下降、贯通所述被缝制体,从下止点上升时释放被捕捉的线;
半回转针筒是在所述针板的下方卷绕线、从线出口拉出所述线的针筒,在所述第一行程中,从所述上止点下降、贯通所述被缝制体,从所述下止点上升时半回转倒转,通过随着用所述线捕捉钩捕捉了线的所述钩针的上升而进行进一步倒转,对所述线进行收线,并具有所述钩针在所述第二行程中从上止点下降、贯通所述被缝制体、从下止点上升时所述针筒进行半回转正转抄起被所述线捕捉钩捕捉的线的尖端,通过所述针筒的回转、利用所述针筒的尖端从所述线捕捉钩释放被捕捉的线,使释放的线通过所述针筒进一步的回转钻入所述针筒、与卷绕在所述针筒上的线交织;
线拉出动作件,在所述线捕捉钩捕捉线时,使通过所述针筒的回转而从所述线出口拉出的线与所述钩针周接、绷紧,并对从所述针筒钻出的线进行收线;
送布牙,在所述第一行程中将所述钩针从所述被缝制体抽出、使其上升而通过上止点期间,使所述被缝制体进给一个针脚间距,并在所述第二行程中在将所述钩针从所述被缝制体抽出、使其上升而通过上止点期间,使所述被缝制体进给一个针脚间间距,
由此,分别在所述被缝制体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针脚,在背面形成锁缝线迹针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将收纳卷绕了线的线轴的线轴壳体内置于内针筒,所述线轴壳体与所述内针筒一起自由回转地架装在外针筒上,
在所述钩针从所述针板上升时所述针筒倒转、离开所述针板的方向和位置,将所述线出口设置在所述线轴壳体上。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具有在所述钩针从所述上止点运动到下止点时停止回转的期间。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拉出动作件具有以下功能,即,在被所述线捕捉钩捕捉的线被所述针筒的尖端抄起后,吊起从所述针筒的线出口拉出的线、从所述针筒拉出进行收线,利用所述线捕捉钩捕捉线后,释放吊起的线。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导线机构,即,在所述第二行程中,在所述钩针从所述上止点下降时,在所述钩针的针尖和所述被缝制体之间对被所述线捕捉钩捕捉的线进行导线。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收线调节机构,该收线调节机构与通过进给量设定机构设定的针脚间距对应地调节所述线拉出动作件的收线量,所述进给量设定机构设定所述针脚间距进给的针脚间距进给量。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按压解除机构,该按压解除机构具有将所述被缝制体按压保持在针板上的压板,所述钩针从所述被缝制体抽出时,解除所述压板的按压保持,一面任意地付与所述针脚间距进给的针脚间距进给量和所述针脚间间距进给的针脚间间距进给量,一面手动输送所述被缝制体。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送布牙退避机构,所述钩针从所述被缝制体抽出时,使输送所述被缝制体的所述送布牙退避,一面任意地付与所述针脚间距进给量和所述针脚间间距进给量,一面手动输送所述被缝制体。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转动操作/直线进给转换机构,即,所述钩针从所述上止点下降、贯通所述被缝制体、从下止点上升而从所述被缝制体抽出前,解除将所述被缝制体按压保持在针板上的按压保持,将所述钩针作为转动轴、手动转动操作所述被缝制体的进给方向。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使所述内针筒以半回转地正转、倒转地驱动的驱动器上设置针托,该针托在落针位置矫正在所述钩针贯通所述被缝制体后、由于所述钩针贯通所述被缝制体而产生的扭曲。
2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线插入部件,将从所述线出口拉出、通过所述线拉出动作件定位在所述线捕捉钩上而与所述钩针周接并绷紧的线,强制插入所述线捕捉钩。
2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钩针/舌针驱动机构,在所述钩针的所述线捕捉钩从所述钩针的所述上止点下降、贯通所述被缝制体、直到超过所述针板期间,以及从所述下止点上升、由所述线捕捉钩捕捉到所述线后、超过所述针板、从所述被缝制体抽出直到到达所述上止点期间,驱动关闭所述线捕捉钩的舌针。
2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针筒周围的一部分上具有线滞留部,使被所述针筒的尖端抄起并释放的线通过所述针筒进一步的旋转而钻入所述针筒、与卷绕在所述针筒上的线交织后,在对从所述针筒钻出的线收线前,通过使钻入所述针筒的线暂时滞留,对钻出所述针筒的线收线,由此解除所述暂时滞留。
25.一种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缝纫机,通过钩针、半回转针筒、线拉出动作件的共同作用,作为跳缝组在被缝制体的表面形成手缝线迹针脚而在背面形成锁缝线迹针脚,在所述钩针的第一行程中,通过送布牙使所述被缝制体进给用于手缝线迹针脚的针脚间距,在所述钩针的第二行程中,通过所述送布牙使所述被缝制体进给用于手缝线迹针脚间的针脚间间距,
其特征在于,具有进给量设定机构、进给模式转换机构以及进给驱动机构,
进给量设定机构分别设定所述针脚间距进给的针脚间距进给量和所述针脚间间距进给的针脚间间距进给量;
进给模式转换机构在每一个跳缝组依次转换分别与所述针脚间距进给、所述针脚间间距进给对应的各被缝制体进给模式;
进给驱动机构在各被缝制体进给模式中分别传递所设定的所述针脚间距进给量、所述针脚间间距进给量,通过所述送布牙输送所述被缝制体。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量设定机构由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形成,该进给调节体被枢接在枢支于从驱动所述钩针的上轴减速1/2的中间轴的支撑臂上,在所述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的两臂上分别枢接针脚间距进给量操作部件和针脚间间距进给量操作部件。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模式转换机构由固定在所述中间轴上并至少具有两偶数个偏位点的进给转换凸轮和与所述进给转换凸轮外接的进给转换连杆形成,所述进给转换连杆的连接端与针脚间距转换连接件的一端枢接,另一端与所述倒T字形的进给调节体的纵臂端枢接。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驱动机构具有:一端与所述进给转换连杆的连接端枢接的水平进给连接杆、第一臂与所述水平进给连接杆的另一端枢接的水平进给连接曲轴、一端与所述水平进给连接曲轴的第二臂枢接而另一端与水平进给纵连杆枢接的水平进给连接杆、固定在所述上轴的水平进给偏心凸轮、以及所述水平进给连接杆的另一端枢接并与所述水平进给偏心凸轮外接的水平进给驱动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26678/2006 | 2006-02-03 | ||
JP2006026678 | 2006-02-03 | ||
JP356152/2006 | 2006-12-28 | ||
JP2006356152A JP3963939B1 (ja) | 2006-02-03 | 2006-12-28 | 1本糸錠縫化ハンドステッチ形成方法及びミシン |
PCT/JP2007/000044 WO2007088708A1 (ja) | 2006-02-03 | 2007-01-31 | 1本糸錠縫化ハンドステッチ形成方法及びミシン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95317A CN101395317A (zh) | 2009-03-25 |
CN101395317B true CN101395317B (zh) | 2012-07-18 |
Family
ID=38327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07662XA Active CN101395317B (zh) | 2006-02-03 | 2007-01-31 | 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以及缝纫机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891307B2 (zh) |
EP (1) | EP1990454B1 (zh) |
JP (1) | JP3963939B1 (zh) |
KR (1) | KR100918006B1 (zh) |
CN (1) | CN101395317B (zh) |
WO (1) | WO200708870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37595B2 (ja) * | 2007-08-08 | 2013-07-17 | 株式会社鈴木製作所 | 1本糸錠縫化ハンドステッチミシン |
JP2010000233A (ja) * | 2008-06-20 | 2010-01-07 | Tokai Ind Sewing Mach Co Ltd | ミシンの釜駆動装置及び多頭ミシン |
JP5408645B2 (ja) * | 2008-10-17 | 2014-02-05 | 株式会社鈴木製作所 | 1本糸錠縫化ハンドステッチミシン |
JP5481624B2 (ja) * | 2009-03-11 | 2014-04-23 | 株式会社鈴木製作所 | 1本糸錠縫化ハンドステッチミシン |
JP5353338B2 (ja) * | 2009-03-16 | 2013-11-27 | 株式会社鈴木製作所 | 1本糸錠縫化ハンドステッチミシン |
US20100282149A1 (en) * | 2009-04-08 | 2010-11-11 | Anthony Luberto | Sewing Machine |
US8646397B2 (en) * | 2010-12-17 | 2014-02-11 | Midcon Cables Co.,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machine stitched flat wiring harness |
JP2014058398A (ja) * | 2012-09-19 | 2014-04-03 |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 コンベヤベルト搬送用保持具 |
CN102926137B (zh) * | 2012-11-13 | 2014-01-08 | 天津工业大学 | 一种三维复合材料预制件单边缝合线迹的形成方法 |
WO2015032741A1 (en) * | 2013-09-05 | 2015-03-12 | 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 | Needle insertion and retraction arrangement with manually triggered, spring-loaded drive mechanism |
JP6187410B2 (ja) * | 2014-08-04 | 2017-08-30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ステッチラインの形成方法 |
JP5945050B1 (ja) * | 2015-03-24 | 2016-07-05 | 株式会社アックスヤマザキ | 複数枚の布の縫合及びその縫合用ミシン |
JP6606929B2 (ja) * | 2015-09-04 | 2019-11-2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ミシン |
CN205605050U (zh) | 2016-01-22 | 2016-09-28 | 亿丰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窗帘的阻尼装置 |
CN106048918B (zh) * | 2016-07-28 | 2019-11-26 | 佛山市南海烨欣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活结式缝纫机 |
US11504945B2 (en) * | 2018-05-09 | 2022-11-22 | Apple Inc. | Items formed using stitching equipment with adjustable-shape fixtures |
JP2024004098A (ja) * | 2022-06-28 | 2024-01-1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ミシン |
CN115287826B (zh) * | 2022-07-28 | 2023-08-08 | 佛山市科华智缝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有梭机头剪线装置及有梭缝制机头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03983C (de) * | 1932-10-23 | 1934-10-12 | Emil Hoffmann | Einfaden-Naehmaschine mit von unten den Stoff durchdringender OEhrnadel |
GB959688A (en) * | 1959-09-23 | 1964-06-03 | Jose Castany Ferre | Improvements in sewing |
DE1817663C3 (de) * | 1967-12-30 | 1975-12-18 | Sugawara Sewing Machine Co. Ltd., Tokio |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Reihstichnähten für das Heften von Stoffteilen |
DE2638264A1 (de) * | 1975-09-05 | 1977-03-24 | Complett Spa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maschinellen ausfuehrung eines zierstiches auf einem stoff |
US4590878A (en) * | 1983-07-29 | 1986-05-27 | Complett S.P.A. | Decorative stitch type an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ame |
CN1070015A (zh) * | 1991-04-12 | 1993-03-17 | 株式会社铃木制作所 | 用于锁边机的缝纫方式转换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224399A (en) * | 1963-12-05 | 1965-12-21 | Singer Co | Single thread locking seam |
SE323864B (zh) * | 1966-06-09 | 1970-05-11 | Janome Sewing Machine Co Ltd | |
JPS5159556A (en) * | 1974-11-19 | 1976-05-24 | Toray Industries | Wafukuniokeru zobenuihoho |
JPS5535481A (en) | 1978-09-05 | 1980-03-12 | Shiyuuichi Sakai | Heating unit for heater |
JPS5599473U (zh) * | 1978-12-28 | 1980-07-10 | ||
JPS5599473A (en) | 1979-01-18 | 1980-07-29 | Iseki & Co Ltd | Controlling apparatus of side clutch for combine etc. |
US4366765A (en) * | 1980-08-14 | 1983-01-04 | The Reece Corporation | Combination single thread chain and lock stitch |
JPS59160488A (ja) * | 1983-03-04 | 1984-09-11 | 蛇の目ミシン工業株式会社 | 複合縁かがり縫目及びその形成方法 |
IT1163874B (it) * | 1983-07-29 | 1987-04-08 | Complett Spa | Procedimento di cucitura di stoffa o materiali equivalenti con punto annodato ad un filo e punto annodato |
JPH043234A (ja) | 1990-04-20 | 1992-01-08 | Hitachi Eng Co Ltd | 固定長型レコードのファイリング制御方法 |
JP2687950B2 (ja) * | 1995-12-15 | 1997-12-08 | 五郎 小澤 | 間歇ステッチ縫い方法及びそのミシン |
JPH10328461A (ja) * | 1997-06-02 | 1998-12-15 | Brother Ind Ltd | ミシンの半回転釜 |
JPH1147472A (ja) * | 1997-08-02 | 1999-02-23 | Juki Corp | ミシンの制御方法 |
ITMI20010336A1 (it) * | 2001-02-19 | 2002-08-19 | Conti Complett Spa | Macchina per cucire per la realizzazione di cuciture con punto a filza |
JP5237595B2 (ja) * | 2007-08-08 | 2013-07-17 | 株式会社鈴木製作所 | 1本糸錠縫化ハンドステッチミシン |
-
2006
- 2006-12-28 JP JP2006356152A patent/JP3963939B1/ja active Active
-
2007
- 2007-01-31 US US12/087,795 patent/US7891307B2/en active Active
- 2007-01-31 KR KR1020087019083A patent/KR100918006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7-01-31 CN CN200780007662XA patent/CN101395317B/zh active Active
- 2007-01-31 WO PCT/JP2007/000044 patent/WO200708870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01-31 EP EP07706293.3A patent/EP1990454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03983C (de) * | 1932-10-23 | 1934-10-12 | Emil Hoffmann | Einfaden-Naehmaschine mit von unten den Stoff durchdringender OEhrnadel |
GB959688A (en) * | 1959-09-23 | 1964-06-03 | Jose Castany Ferre | Improvements in sewing |
DE1817663C3 (de) * | 1967-12-30 | 1975-12-18 | Sugawara Sewing Machine Co. Ltd., Tokio | 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Reihstichnähten für das Heften von Stoffteilen |
DE2638264A1 (de) * | 1975-09-05 | 1977-03-24 | Complett Spa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maschinellen ausfuehrung eines zierstiches auf einem stoff |
US4590878A (en) * | 1983-07-29 | 1986-05-27 | Complett S.P.A. | Decorative stitch type an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same |
CN1070015A (zh) * | 1991-04-12 | 1993-03-17 | 株式会社铃木制作所 | 用于锁边机的缝纫方式转换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95317A (zh) | 2009-03-25 |
KR100918006B1 (ko) | 2009-09-18 |
JP2007229444A (ja) | 2007-09-13 |
WO2007088708A1 (ja) | 2007-08-09 |
KR20080090497A (ko) | 2008-10-08 |
US20090007830A1 (en) | 2009-01-08 |
EP1990454B1 (en) | 2016-08-24 |
EP1990454A1 (en) | 2008-11-12 |
JP3963939B1 (ja) | 2007-08-22 |
EP1990454A4 (en) | 2015-05-27 |
US7891307B2 (en) | 2011-0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95317B (zh) | 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以及缝纫机 | |
CN101778971B (zh) | 单线锁型缝纫手缝线迹形成方法以及缝纫机 | |
US27214A (en) | Improvement in sewing-machines | |
US29268A (en) | Improvement in sewing-machines | |
JP3872487B2 (ja) | 間歇ステッチ縫いミシン | |
JPH10509618A (ja) | 2糸鎖縫いミシン“ザリフ” | |
US4357887A (en) | Loop catching device for lock stitching sewing machines | |
CN216040159U (zh) | 一种改进的缝纫机挑线杆结构 | |
JP4296560B2 (ja) | 二重環縫いミシンの針糸案内装置 | |
US3808994A (en) | Arrangement for making knotted chain stitch seam | |
US4774870A (en) | Knotting method for a netting | |
US4693198A (en) | Adjusting device of slack amount of lower thread in zigzag sewing machine | |
CN100347371C (zh) | 用于形成单线链式缝合的端部结头的方法和装置 | |
JP5086730B2 (ja) | 1本糸錠縫化ハンドステッチミシン | |
CN201695186U (zh) | 多针缝纫机底线挑线装置 | |
JP3576022B2 (ja) | 多本針二重環縫いミシン | |
RU2756206C1 (ru) | Способ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двухниточной двухлинейной цепной строчк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 |
US566767A (en) | jerram | |
US1335047A (en) | Chain-stitch sewing-machine | |
US1592433A (en) | Method of forming stitches | |
TWI314171B (zh) | ||
EP0451087A1 (de) | Fadenreguliervorrichtung für Nähmaschinen | |
DE80842C (zh) | ||
US25918A (en) | Improvement in sewing-m ach i n es | |
US769392A (en) | Overseaming sewing-machin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