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89210B - 插秧机的预备苗台构造 - Google Patents

插秧机的预备苗台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89210B
CN101389210B CN2007800064849A CN200780006484A CN101389210B CN 101389210 B CN101389210 B CN 101389210B CN 2007800064849 A CN2007800064849 A CN 2007800064849A CN 200780006484 A CN200780006484 A CN 200780006484A CN 101389210 B CN101389210 B CN 1013892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reliminary seedling
pedestal
seedling platform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064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89210A (zh
Inventor
奥村健
土井邦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389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92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892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8921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03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aquatic plants; for planting underwater, e.g. r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CPLANTING; SOWING; FERTILISING
    • A01C11/00Transplanting machines
    • A01C11/02Transplanting machines for seedling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机身上不备有不需要的长支柱、可根据需要变更预备苗台的台数的构造简单的预备苗台构造。本发明的插秧机(A)的预备苗台构造(200),备有立设在机身(5)上的基架(210)、和可支承预备苗台(50)的组件架(220),该组件架(220)与基架(210)可装卸地连接。组件架(220)也能够与位于下层的另一组件架(220)可装卸地连接。

Description

插秧机的预备苗台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插秧机,具体说,涉及用于插秧机的预备苗台构造。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附设在插秧机上的预备苗台构造,在机身上立设多个支柱,把预备苗台和隔板交替地插入该多个支柱。(见下述专利文献1)
该预备苗台构造,由于上述预备苗台相对于上述支柱可以装卸,所以,在机身的移送搬运等时,可以形成为在该机身上只安装上述支柱的状态,所以,可以减少搬运用空间。
但是,在上述已往的预备苗台构造中,由于把预备苗台经由隔板插入立设在机身上的支柱内,所以,上述支柱要与设定的预备苗台的数量相应地、固定在预定的高度。
因此,例如,在上述支柱设定为最多可安装4个预备苗台的高度时,不能安装5个以上的预备苗台,另外,如果实际上2个预备苗台的预备秧苗就已足够时,具有多余高度的上述支柱的上方部分,会遮挡视线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538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构造简单的预备苗台构造,该预备苗台构造在机身上不具备不需要的长支柱,可根据需要变更预备苗台的台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插秧机的预备苗台构造,其特征在于,备有立设在机身上的基架和可支承预备苗台的组件架,该组件架可装卸地与上述基架连接,上述组件架,也能够与位于下层的其它组件架可装卸地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插秧机的预备苗台构造,可支承预备苗台的上述组件架,与立设在上述机身上的上述基架可装卸地连接,并且,也能与位于下层的另一组件架可装卸地连接。所以,不必将上述基架做得很长。另外,可以任意增设上述组件架的层数,这样,可根据需要变更预备苗台的台数。
另外,由于上述基架不必做得很长,所以,可确保良好的视野,并且,机身的总高度降低,例如,在插秧机的输送时或收纳在库房内时,不会有障碍。
上述组件架,最好能在机身宽度方向外方侧或内方侧支承预备苗台。
另外,上述组件架,最好能在机身宽度方向外方侧及内方侧双方上支承预备苗台。
在上述组件架能在机身宽度方向外方侧及内方侧双方上支承预备苗台时,可以相应地增加被支承的预备苗台台数。例如,与在机身宽度方向外方侧或内方侧支承相同台数的预备苗台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上述组件架的层数(换言之,可降低上述组件架的总高度)。
上述基架,最好能支承预备苗台。
根据该构造,不必加长支柱的长度,就能进一步增加可支承的预备苗台的台数。
上述基架,最好能在机身宽度方向外方侧或内方侧支承预备苗台。
另外,上述基架,最好能在机身宽度方向外方侧及内方侧双方上支承预备苗台。
在上述的各种构造中,上述基架和/或上述组件架,最好能在机身前后方向上可滑动地支承上述预备苗台。
根据该构造,例如,在续苗时,可以把上述预备苗台移动到靠近田畦的位置,这样,可减轻续苗作业的劳动强度。另外,可以使该预备苗台在机身前后方向位于不同的位置,这样,在对被支承着的上下层预备苗台载置或取出预备秧苗时,位于上层的预备苗台不碍事。因此,可提高对预备苗台载置或取出预备秧苗时的作业性。
本发明的插秧机的预备苗台构造,在其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备有支承预备苗台的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可装卸地与上述基架和/或组件架连接。
上述支承部件,为了到达使上述预备苗台成为大致水平状态的使用位置、和使上述预备苗台成为大致垂直姿势的收纳位置,可在对应的上述基架或上述组件架上,绕沿机身前后方向的枢支轴摆动。
根据该构造,可以减小机身的总宽度,例如,在插秧机从苗田移动时、或用拖拉机运送时、或收纳在仓库内等时,都不成为障碍。
这时,上述支承部件,可以从上述使用位置绕上述枢支轴向上方摆动,由此到达上述收纳位置,也可以从上述使用位置绕上述枢支轴向下方摆动,由此到达上述收纳位置。
上述支承部件,从上述使用位置绕着上述枢支轴向上方摆动,由此到达收纳位置,并且,分别与使用位置侧相接部件及收纳位置侧相接部件相接,从而其不会越过上述使用位置和上述收纳位置摆动;基端部与对应的上述基架或上述组件架连接、前端部与上述支承部件连接着的推压部件,把上述支承部件朝着上述收纳位置侧相接部件推压,由此使该支承部件卡定在上述收纳位置。
根据该构造,可分别防止上述支承部件越过上述使用位置和上述收纳位置,并且,上述支承部件借助上述推压部件切实地保持在上述收纳位置。
另外,上述推压部件,最好在上述支承部件位于从上述收纳位置朝上述使用位置摆动期间的中间位置时,推压力最大。
根据该构造,上述支承部件借助上述推压部件的推压力,切实地保持在上述使用位置。
在上述各种构造中,上述基架,具有在机身前后方向分开配置着的前支柱和后支柱。这时,上述组件架,具有与上述前基架支柱及上述后基架支柱对应的前支柱及后支柱、以及连接该前支柱与后支柱之间的连接支柱。
根据该构造,借助上述连接支柱,可提高上述前支柱及上述后支柱的强度。例如,可有效地防止上述前支柱及上述后支柱的扭曲、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了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预备苗台构造的插秧机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支承着预备苗台状态的、图1所示的上述预备苗台构造的整体构成的立体图。
图3是图1和图2所示的预备苗台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图3所示的预备苗台构造的正视图,图4(a)表示支承部件位于使用位置的状态,图4(b)表示支承部件位于收纳位置的状态。
图5是图1~图4所示的预备苗台构造的侧视图。
图6是图1~图5所示的预备苗台构造的俯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支承部件的正视图,该支承部件为了到达使用位置和收纳位置,在对应的基架或组件架上,可绕沿机身前后方向的枢支轴摆动。图7(a)表示上述支承部件位于使用位置的状态,图7(b)表示上述支承部件位于收纳位置的状态。
图8是从斜下方看上述预备苗台构造的立体图。
图9是在机身宽度方向外方侧和内方侧双方上都能支承预备苗台的组件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采用了本实施方式的预备苗台构造200的插秧机A的侧视图。
先参照图1说明上述插秧机A的整体构造。
上述插秧机A,备有作业车本机1、附设在该作业车本机1后方的栽种装置3、以位于上述栽种装置3的前方的方式附设在上述作业车本机1后部的施肥装置100。
如图1所示,上述作业车本机1,备有机身架5、载置在该机身架5前部的驱动源6、在与该驱动源6作动连接的状态下配设在该驱动源6后方的变速箱8、配设在该变速箱8的机身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前车轴壳9、通过前车轴10A分别支承在该一对前车轴壳9上的一对水田行驶用前轮10、通过连接架11与上述变速箱8的后部连接的后车轴壳12、通过后车轴13A支承在该后车轴壳12的机身宽度方向两侧的一对水田行驶用后轮13。
另外,上述作业车本机1,备有覆盖上述驱动源6的机罩7、以覆盖上述变速箱8的方式张设在上述机身架5上的车身罩14、设在车身罩14上的驾驶座21、配设在上述驾驶座21的前方且上述机罩7后部的方向盘20、设在上述机罩7的机身宽度方向两侧的上述预备苗台构造200及收纳构造300。
上述车身罩14,备有配置在上述机罩7的机身宽度方向两侧的辅助台阶15、和配置在上述机罩7后方的主台阶16。上述辅助台阶15和上述主台阶16构成踏板台30。
上述栽种装置3,备有栽种箱38、载苗台33、苗输送带(图未示)、可旋转地支承在上述栽种箱38上的旋转箱31、支承在该旋转箱31上的具有栽种爪的爪箱32,上述苗输送带安装在载苗台33上,能把载置在该载苗台33上的秧苗垫运送到下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栽种装置3,在机身宽度方向并排设置有6台可载置1条秧苗垫的1条用的载苗台33,所以上述栽种装置3是6条用栽种装置。
在上述栽种箱38的机身宽度方向两侧,设有一对上述的旋转箱31。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栽种装置3,具有3台2条用的栽种箱38,并且,具有6台上述旋转箱31。
上述栽种装置3,还备有栽种驱动箱26、横管套(图未示)、左右一对侧架34和滚动架(图未示)。上述栽种驱动箱26,具有与设在上述作业车本机1上的栽种用PTO轴(图未示)动作连接的栽种输入轴(图未示);上述横管套,以沿机身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与上述栽种驱动箱26连接着,与上述栽种输入轴作动连接的栽种驱动轴插入该横管套内;上述左右一对侧架34立设在上述横管套上;上述滚动架,以连接上述左右一对侧架34的上部间的方式沿机身宽度方向延伸。
另外,上述栽种装置3,还具有配设在上述栽种箱38下方的中央船体35及侧船体36。
该构造的栽种装置3,通过设在上述机身架5与上述栽种驱动箱26之间的升降连杆机构2,可升降地连接在上述作业车本机1上。
具体地说,该升降连杆机构2,具有在上述机身架5与上述栽种驱动箱26之间延伸的升降连杆27、和设在上述升降连杆27与上述连接架11之间的升降用液压缸(图未示)。
由于具有该构造,上述插秧机A,在使上述升降用液压缸进退动作时,上述栽种装置3就相对于作业车本机1升降。
图2是表示支承预备苗台50的上述预备苗台构造200的整体构造的立体图。另外,图3、图4、图5和图6分别是上述预备苗台构造200的分解立体图、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上述预备苗台构造200,例如,可设在上述插秧机A的机身宽度方向(图中Y方向)一侧Y1(这里,是朝向机身前后方向(图中X方向)前方X1的左侧,下面仅称为左侧)或机身宽度方向Y另一侧Y2(这里,是朝向前方X1的右侧,下面仅称为右侧)中的至少一方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预备苗台构造200,设在上述插秧机A的左侧Y1和右侧Y2两侧上。
左右的预备苗台构造200基本上相同,图3至图6只表示左侧的预备苗台构造200,右侧的预备苗台构造200图示省略。后述的图7至9也同样。
支承在上述预备苗台构造200上的预备苗台50,在图3中未示出。
下面,详细说明上述预备苗台构造200。
如图2至图6所示,上述预备苗台构造200,备有立设在机身(这里是上述机身架5)上的基架210、和可支承预备苗台50的组件架220。该组件架220可装卸自由地连接在上述基架210上。
上述组件架220,在图示例中是一层构造,但是,也能够与位于下层的另一组件架220装卸自由地连接。(换言之,上述组件架220也可以叠置成多层)。
根据该构造的预备苗台构造200,可支承上述预备苗台50的上述组件架220,可装卸地与立设在上述机架5上的上述基架210连接,所以,上述基架210不必做得很长,另外,由于上述组件架220也能够与下层的另一组件架220可装卸地连接,所以,可以任意增设上述组件架220的层数,这样,可根据需要变更预备苗台50的台数。
另外,由于不必将上述基架210做得很长,所以,能确保良好的视野,并且,可降低机身的总高度,例如,在插秧机A的输送时或收纳在仓库内时,可有效地防止上述预备苗台构造200碍事。
上述基架210,最好做成为能够支承预备苗台50的构造。
在上述构造的预备苗台构造中,可避免预备苗台构造的长大化,可以增加可支承的预备苗台50的台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预备苗台构造200,备有支承预备苗台50的支承部件230,该支承部件230可装卸地连接在上述基架210及上述组件架220上。
上述支承部件230,为了到达使上述预备苗台50成为大致水平状态的使用位置(参见图2的左侧及图3、图4(a)、图5和图6)、和使上述预备苗台50成为大致垂直姿势的收纳位置(参见图2的右侧及图4(b)),在对应的上述基架210或上述组件架220上,可绕着沿机身前后方向X的枢支轴P摆动。
根据该构造的预备苗台构造200,可以使未载置预备苗状态的机身整个宽度减小,例如,在插秧机A在苗田中移动时、或用拖拉机输送时、或收纳在仓库内等时,可有效地防止该预备苗台构造200碍事。
图7是上述支承部件230的局部放大正视图。图7(a)表示支承部件230位于上述使用位置的状态,图7(b)表示支承部件230位于上述收纳位置的状态。
另外,在图7中,示出了支承部件230的机身前后方向X前方侧,但后方侧也是相同的构造,在图中未示出。
如图7所示,上述支承部件230,从上述使用位置(参见图7(a))绕上述枢支轴P朝上方摆动,由此到达上述收纳位置(见图7(b))。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支承部件230,分别与使用位置侧相接部件510及收纳位置侧相接部件520相接,由此不越过上述使用位置及上述收纳位置进行摆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预备苗台构造200,备有把上述支承部件230朝上述收纳位置侧相接部件520推压的推压部件240(这里是螺旋弹簧)。上述推压部件240,其基端部241与对应的上述基架210或上述组件架220连接,且其前端部242与上述支承部件230连接,通过把上述支承部件230朝着上述收纳位置侧相接部件520推压,该支承部件230被卡定在上述收纳位置。
在具有该构造的预备苗台构造200中,可分别防止上述支承部件230越过上述使用位置和上述收纳位置,并且,上述支承部件230借助上述推压部件240切实地保持在上述收纳位置。
具体地说,上述推压部件240这样地配置:在上述支承部件230位于从上述收纳位置朝上述使用位置摆动期间的中间位置时,推压部件240的推压力成为最大。
换言之,上述推压部件240这样地配置:在上述支承部件230位于上述使用位置的状态下(见图7(a)),以直线α为基准,上述枢支轴P位于上方;在上述支承部件230位于上述收纳位置状态(见图7(b))下,以上述直线α为基准,上述枢支轴P位于下方。上述直线α是上述基端部241与上述基架210或上述组件架220的卡合点241a、和上述前端部242与上述支承部件230的卡合点242a的连线。
由于具有该构造,支承部件230借助该推压部件240可切实地保持在上述使用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基架210,如图3所示,具有在机身前后方向X分开配置着的前基架支柱211和后基架支柱212。
另外,上述组件架220,具有与上述前基架支柱211及上述后基架支柱212对应的前支柱221及后支柱222、以及连接该前支柱221与后支柱222之间的连接支柱223(这里,有多个连接支柱223)。
由于具有该构造,借助上述连接支柱223,可提高上述前支柱221和后支柱222的强度,例如,可有效防止上述前支柱221和上述后支柱222的扭曲、变形。
另外,上述基架210,还具有连接上述前基架支柱211及上述后基架支柱212之间的基架连接支柱213(这里,有多个基架连接支柱213)。这时,借助上述基架连接支柱213,可提高上述前基架支柱211及上述后基架支柱212的强度,例如可有效地防止上述前基架支柱211及上述后基架支柱212的扭曲、变形。
更具体地说,在上述基架210中,上述前基架支柱211及后基架支柱212,其基端部211a、212a分别连接在上述机身架5上,从该基端部211a、212a朝机身宽度方向Y外方延伸,并且,在途中大致直角地朝上方延伸。
上述基架连接支柱213是上下一对。上侧的基架连接支柱213,架设在上述前基架支柱211及后基架支柱212的前端部211b、212b上;下侧的基架连接支柱213,架设在上述前基架支柱211及后基架支柱212的上下方向中间部。
在上述组件架220中,上述连接支柱223是上下一对。下侧的连接支柱223架设在上述前支柱221及上述后支柱222的下端部221a、222a上;并且,上侧的连接支柱223架设在上述前支柱221及上述后支柱222的上端部221b、222b上。
在该构造的上述基架210及上述组件架220中,上述上下一对的基架连接支柱213及上述上侧的连接支柱223,都具有在机身前后方向X上分开配置着的一对安装板250。
具体地说,上述前基架支柱211及后基架支柱212都是棒状,上述前支柱221及后支柱222也都是棒状。
上述上下一对基架连接支柱213及上述上侧的连接支柱223,都由从机身前后方向X上看为L字形的弯曲部件构成,沿机身前后方向X延伸的一方侧撑杆部213a、223a,以朝向机身宽度方向Y内方侧的方式大致垂直地配置。在机身前后方向X上延伸的另一方侧撑杆部213b、223b,以朝向上方侧的方式大致水平地配置。
另外,上述一对安装板250,以沿着大致垂直方向的方式固定在对应的连接支柱上。
上述一对安装板250,如图7所示,具有沿机身前后方向X贯通的贯通孔251,上述枢支轴P可绕轴线转动地插通该贯通孔252。上述支承部件230支承在该枢支轴P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上下一对基架连接支柱213及上述上侧的连接支柱223,都起到上述使用位置侧相接部件510和上述收纳位置侧相接部件520的作用。
即,对于上述上下一对的基架连接支柱213及上述上侧的连接支柱223,上述另一方侧的撑杆部213b、223b下面,作为上述使用位置侧相接部件510发挥作用,上述另一方侧的撑杆部213b、223b端面作为上述收纳位置侧相接部件520发挥作用。
上述支承部件230,具有第1相接部230a和第2相接部230b。第1相接部230a,以不越过使用位置摆动的方式与上述另一方侧的撑杆部213b、223b的下面510相接;第2相接部230b,以不越过收纳位置摆动的方式与上述另一方侧的撑杆部213b、223b的端面520相接。
上述推压部件240,其基端部241与上述另一方侧的撑杆部213b、223b卡定,其前端部242与上述支承部件230的、沿机身前后方向X延伸的延伸部233卡定,这样,在上述支承部件230位于从上述收纳位置朝上述使用位置摆动期间的中间位置时,推压部件240的推压力成为最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基架210和上述组件架220,在机身前后方向X上可滑动地支承着上述预备苗台50。
在具有该构造的预备苗台构造中,例如,在续苗时,可以使上述预备苗台50移动到靠近田畦的位置,这样,可以减轻续苗作业的劳动强度。另外,如图5和图6所示,可以使该预备苗台50位于机身前后方向X的不同位置,这样,在对被支承着的上下层预备苗台50载置或取出预备秧苗时,位于上层的预备苗台50不会碍事。因此,可提高对预备苗台50载置或取出预备苗秧苗时的作业性。
图8表示从斜下方看上述预备苗台构造200的立体图。
如图3和图8所示,上述支承部件230,具有在机身前后方向X上分开配置着的前支承部231和后支承部232、以及连接该前支承部231与后支承部232之间的连接支承部233。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前支承部231、上述后支承部232、上述连接支承部233,用单一的板状体形成为一体。
如图5、图6和图8所示,上述预备苗台50,由上述支承部件230支承着,可以到达前方滑动位置和后方滑动位置,上述前方滑动位置位于机身前后方向X前方X1,上述后方滑动位置位于机身前后方向X后方X2。
具体地说,上述预备苗台50,具有导引部51和基端部52。上述导引部51可滑动地支承在上述支承部件230中的上述连接支承部233上;上述基端部52可滑动地支承在上述枢支轴P上,在上述基端部52的外侧端面52a与上述安装板250的内侧端部250a相接时,限制越过上述前方滑动位置及上述后方滑动位置的移动。
上述组件架220,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机身宽度方向Y外方侧支承着预备苗台5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图9所示那样,在机身宽度方向Y外方侧和内方侧双方上支承预备苗台50。
具有该构造的预备苗台构造,可避免长大化,可以相应增加被支承的预备苗台50的台数,例如,与只在机身宽度方向外方侧或内方侧中的任一方侧支承相同台数预备苗台50的构造相比,可以减少上述组件架220的层数(换言之,可以降低上述组件架220的整体高度)。

Claims (3)

1.一种插秧机的预备苗台构造,备有立设在机身上的基架、可支承预备苗台的组件架和支承预备苗台的支承部件,该组件架可装卸地与上述基架连接,且也能够与位于下层的其它组件架可装卸地连接,该支承部件可装卸地与上述基架和上述组件架连接,其特征在于,
上述基架具有立设在上述机身上的前基架支柱和后基架支柱、以及连接上述前基架支柱和上述后基架支柱之间的基架连接支柱,
上述组件架具有分别与上述前基架支柱及上述后基架支柱对应的前支柱及后支柱、以及连接上述前支柱与上述后支柱之间的连接支柱,
上述基架连接支柱及上述连接支柱,分别被做成具有沿大致垂直地配设的一方侧撑杆部和与上述一方侧撑杆部的上端部连接且沿大致水平地配设的另一方侧撑杆部的L字形,并设有在机身前后方向上分开配置且沿大致垂直配设的一对安装板,在上述一对安装板上支承着沿机身前后方向的枢支轴,
上述支承部件,具有在机身前后方向上分开配置的前支承部和后支承部以及连接上述前支承部与上述后支承部之间的连接支承部,为了到达使上述预备苗台成为大致水平状态的使用位置和使上述预备苗台成为大致垂直姿势的收纳位置,可绕上述枢支轴摆动地支承上述前支承部和上述后支承部的基端侧,
上述支承部件,通过其第1相接部与作为使用位置侧相接部件发挥作用的上述另一方侧撑杆部的下面相接来防止绕上述枢支轴越过使用位置摆动,且通过其第2相接部与作为收纳位置侧相接部件发挥作用的上述另一方侧撑杆部的端面相接来防止绕上述枢支轴越过收纳位置摆动,
还设有推压部件,该推压部件的基端部与对应的上述基架或上述组件架连接且前端部与上述支承部件连接着,
上述推压部件,以如下的方式,在上述支承部件位于收纳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时推压力最大,即,在上述支承部件位于上述使用位置的状态下把上述支承部件朝着上述收纳位置侧相接部件推压,且在上述支承部件位于上述收纳位置的状态下把上述支承部件朝着上述收纳位置侧相接部件推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的预备苗台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组件架,可在机身宽度方向外方侧及内方侧双方上支承预备苗台。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秧机的预备苗台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预备苗台具有导引部和基端部,并在上述基端部的外侧端面与上述一对安装板中的一方的安装板的内侧端面相接的前方滑动位置和与上述一对安装板中的另一方的安装板的内侧端面相接的后方滑动位置之间可前后滑动地支承在上述基架和上述组件架上,上述导引部可滑动地支承在上述支承部件中的上述连接支承部上,上述基端部可滑动地支承在上述枢支轴上。
CN2007800064849A 2006-02-24 2007-02-19 插秧机的预备苗台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892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48051A JP4968879B2 (ja) 2006-02-24 2006-02-24 田植機の予備苗台構造
JP048051/2006 2006-02-24
PCT/JP2007/052916 WO2007097266A1 (ja) 2006-02-24 2007-02-19 田植機の予備苗台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89210A CN101389210A (zh) 2009-03-18
CN101389210B true CN101389210B (zh) 2012-04-11

Family

ID=38437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648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89210B (zh) 2006-02-24 2007-02-19 插秧机的预备苗台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968879B2 (zh)
KR (1) KR101367726B1 (zh)
CN (1) CN101389210B (zh)
WO (1) WO200709726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66216B2 (ja) * 2008-01-29 2012-07-04 株式会社クボタ 乗用型田植機
JP5706095B2 (ja) * 2010-04-07 2015-04-22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田植機の予備苗台構造
KR101406856B1 (ko) * 2011-04-20 2014-06-27 이세키노우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모종 이식기
KR101419712B1 (ko) * 2012-11-01 2014-07-15 주식회사 아세아텍 승용이앙기용 예비 모대 프레임
CA2951565A1 (en) * 2014-06-10 2015-12-17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Reactivity-based screening for natural product discovery
CN105993327A (zh) * 2016-07-20 2016-10-12 贵州舞阳河米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水稻补苗的补苗船
CN113545206B (zh) * 2021-07-22 2023-05-12 京鹍(北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专用于现代农业大棚中的植物移栽苗搬运车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6585A (zh) * 2000-10-02 2002-05-01 野马农机株式会社 蔬菜移植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30128U (zh) * 1977-03-22 1978-10-16
JPS55160118U (zh) * 1979-05-08 1980-11-17
JPS581217U (ja) * 1981-06-25 1983-01-06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田植機の補助苗台取付装置
JPH0328901Y2 (zh) * 1987-02-04 1991-06-20
JPH0626097Y2 (ja) * 1987-07-31 1994-07-20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田植機における予備苗台装置
JPH0361818U (zh) * 1989-10-17 1991-06-18
JPH07250517A (ja) * 1994-03-10 1995-10-03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移植機における補助苗載せ台装置
JPH0837843A (ja) * 1994-08-02 1996-02-13 Kubota Corp 乗用型田植え機の予備苗貯留装置
JP2905099B2 (ja) * 1994-09-07 1999-06-14 株式会社クボタ 田植え機の予備苗貯留装置
JP2001169627A (ja) * 1999-12-16 2001-06-26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田植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6585A (zh) * 2000-10-02 2002-05-01 野马农机株式会社 蔬菜移植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80096778A (ko) 2008-11-03
CN101389210A (zh) 2009-03-18
KR101367726B1 (ko) 2014-02-26
JP4968879B2 (ja) 2012-07-04
WO2007097266A1 (ja) 2007-08-30
JP2007222091A (ja) 2007-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89210B (zh) 插秧机的预备苗台构造
US7500817B2 (en) Agricultural seed tender with modular storage containers
CN101810078B (zh) 联合收割机
US11718217B2 (en) Vehicle for receiving and delivering agricultural seeds and other granular material
CN110740636A (zh) 林业机械
JP4866072B2 (ja) 移植機
JP2016178869A (ja) 収穫機
JP2016178868A (ja) 全稈投入型コンバイン
WO2007028926A3 (fr) Machine de fenaison avec des structures laterales repliables
CN207535760U (zh) 一种升降装置以及车辆运输车
JP2010094061A (ja) 移植機
JPH10315978A (ja) 作物積込み装置
CN102953680B (zh) 建筑设备
CN212367919U (zh) 自走式铰链转向多功能水田作业机
CN218664314U (zh) 一种玉米收割机用高抬位卸粮机构
JP2019017256A (ja) 作業車両
CN110480332A (zh) 振动筛循环组装工艺
FI116447B (fi) Puunkorjuukone
JP5418182B2 (ja) 苗移植機
JP2010035496A (ja) 農作業機
CN101466258A (zh) 联合收割机
JP2001019374A (ja) 高所作業車
FI119628B (fi) Metsäkone, metsäkoneen kuormatila ja metsäkoneen suojasermi
CN205196331U (zh) 一种便于收折的接粮板结构及其收割机
JP2019180267A (ja) 移植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1

Termination date: 201602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