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34485A - 光电传感器和用于光电传感器的发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电传感器和用于光电传感器的发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34485A
CN101334485A CNA2008101261342A CN200810126134A CN101334485A CN 101334485 A CN101334485 A CN 101334485A CN A2008101261342 A CNA2008101261342 A CN A2008101261342A CN 200810126134 A CN200810126134 A CN 200810126134A CN 101334485 A CN101334485 A CN 1013344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ain casing
pair
passing board
end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2613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34485B (zh
Inventor
出口智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yenc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eyenc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yence Corp filed Critical Keyenc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34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44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344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344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02Deta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02Details
    • G01J1/0271Housings; Attachments or accessories for photome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8/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optical means
    • G01V8/10Detecting, e.g. by using light barriers
    • G01V8/20Detecting, e.g. by using light barriers using multipl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Switches Operated By Changes In Physical Conditions (AREA)
  • Facsimile Head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Photo Coupler, Interrupter, Optical-To-Optical Conver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光电传感器和用于光电传感器的发射装置。所述光电传感器包括:主壳,沿第一方向包括多个光电元件;第一开口,形成在主壳上,使与光电元件对应的光在主壳内部与外部之间传播;透光板,粘贴在主壳的一对第一表面上以覆盖第一开口,使光在主壳内部与外部之间传播;第一粘性部件,布置在透光板与这对第一表面之间,使透光板粘贴在这对第一表面上;一对伸出部,沿第一方向形成在主壳上,沿光的光轴方向伸出并彼此分开,使透光板从主壳外部装配到这对第一表面上;一对通道,沿第一方向形成在主壳上并形成在主壳的这对第一表面与这对伸出部之间;一对第一挤压部件,固定在这对通道中并与透光板所在表面的相对侧接触,将透光板挤压在主壳上。

Description

光电传感器和用于光电传感器的发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传感器和用于光电传感器的发射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对以下这种光电传感器的结构改进,即:具有用于透过检测光的透光板和容纳发射或接收检测光的光学元件(例如,光电元件或发射元件)的外壳的光电传感器。
背景技术
一些光电传感器具有:例如光电元件和发射元件等光学元件;容纳该光学元件的主壳;与该主壳连接并且用于透过与光学元件有关的光的透光板。日本未经审查专利申请No.2001-155597示出了一种以滑动方式将透光板固定在主壳上的结构。
根据该日本未经审查专利申请中所示出的常规技术,在主壳与能够在该主壳上滑动从而固定在主壳上的透光板之间没有安装密封部件(例如,垫圈)。因此,液体(即,水和油)可能通过主壳与透光板之间的缝隙渗入主壳。这种渗漏可能损坏传感器。
例如,在将传感器安装在生产线中的情况下,加工机器中使用的油会扩散到传感器上。于是,这些油可能会渗入传感器。如果因油的渗漏而使安装在生产线中的传感器发生故障,那么在更换发生故障的传感器之前,生产线的操作通常中断。生产线操作的这种中断时间降低了生产能力。此外,即使中断时间可能很短,但为重新启动生产线而进行的安全性确认也可能花费较长时间。因此,生产线操作的中断造成了生产能力降低。
可以在由透光板覆盖的开口周围安装环形垫圈,以避免液体渗漏到传感器内部。然而,因为开口形状依赖于传感器的尺寸,所以应当根据传感器的尺寸制备各种尺寸的垫圈。在多轴光电传感器的情况下,应当为各种检测长度制备传感器,以便符合各种应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传感器的主壳是通过将纵向管切成所需长度制成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容易地生产具有各种检测长度的传感器。但是,因为垫圈的形状为环形,所以上述方式不能适合于生产环形垫圈。因此,应当根据所需的主壳长度制备各种尺寸的环形垫圈。因而降低了生产能力。
在用粘合带保持透光板的情况下,可以想到使用沿着开口粘合的粘合带来代替垫圈。然而,由于这种使透光板在主壳上滑动以将透光板和主壳相互结合在一起的结构,所以可能会难以将粘合带设置在主壳与透光板之间。
发明内容
相信通过本发明可以解决与现有技术的光电传感器有关的上述问题。具体地说,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提高防液性能的光电传感器和用于光电传感器的发射装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能够提高生产能力的光电传感器和用于光电传感器的发射装置。
根据本发明,光电传感器包括:
主壳,在所述主壳中沿着第一方向布置多个光电元件;
第一开口,其形成在所述主壳上,用于使与光电元件对应的光在所述主壳的内部与外部之间传播;
透光板,其粘贴在主壳的一对第一表面上以覆盖第一开口,用于使光在所述主壳的内部与外部之间传播;
第一粘性部件,其布置在所述透光板与所述一对第一表面之间,用于将所述透光板粘贴在所述一对第一表面上;
一对伸出部,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形成在所述主壳上,沿着光的光轴方向伸出并且彼此分开,以使所述透光板从所述主壳外部装配到所述一对第一表面上;
一对通道,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形成在所述主壳上,并且位于所述主壳的所述一对第一表面与所述一对伸出部之间;以及
一对第一挤压部件,其固定在所述一对通道中并且与所述透光板所在表面的相对侧接触,用于将所述透光板挤压在所述主壳上。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光电传感器的透视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光电传感器的从底部观看的透视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光电传感器的侧视图;
图4示出了图3所示光电传感器沿A-A线的横截面图;
图5示出了光电传感器的从顶部观看的分解透视图;
图6示出了主壳的从端部观看的侧视图,并且该主壳的另一端部具有端部部件;以及
图7示出了图4所示光电传感器沿B-B线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光电传感器1的透视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光电传感器1的从图1的相对侧观看的透视图。图3示出了图1所示光电传感器1的侧视图。图4示出了图3所示光电传感器1的沿A-A线的横截面图。图5示出了图1所示光电传感器1的分解透视图。在本说明书中,除有不同指示的地方以外,方向定义如下:方向“左”基于光电传感器1姿态定义为图3所示的左,方向“右”基于所述姿态定义为图3所示的右,方向“前”基于所述姿态定义为图4所示的左,方向“后”基于所述姿态定义为图4所示的右。
光电传感器1具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主壳2和与延伸的主壳2的两端连接的一对端壳3。主壳2可以由例如铝等金属制成,并且可以通过使用挤出机制造。另一方面,端壳3可以由例如锌合金等金属制成,并且可以通过压模铸造法制造。作为选择,端壳3可以由树脂制成,并且可以通过注塑成型法制造。在主壳2和端壳3内安装有例如光电元件和发射元件等光学元件4。在主壳2和端壳3的正面上连接有单矩形透光板5。
透光板5可以由玻璃或类似材料制成,以便允许与光学元件4有关的光在主壳2和端壳3的内部与外部之间传播。换句话说,作为光学元件4的光电元件提供与接收的透过透光板5的光的量相对应的电信号。另一方面,作为光学元件4的发射元件透过透光板5向壳体外部发射光。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光学元件4的多个光电元件沿着第一方向以均匀间隔排列成一行。
光电传感器1可包括:发射装置,其中作为光学元件4的多个发射元件沿着主壳2的延伸方向以均匀间隔排列成一行;以及接收装置,其具有与发射装置基本相同的外形,其中作为光学元件4的多个光电元件沿着主壳2的延伸方向以均匀间隔排列成一行。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按照如下方式布置,即:在发射装置内的多个发射元件中的每一个都向检测区发射光,而多个光电元件中的每一个都从检测区接收与多个发射元件中的每一个相对应的光。这样,通过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在检测区内形成多个光轴(即,光幕)。这种光电传感器1是所谓的多轴光电传感器,并且检测因检测区内存在物体或者检测区内侵入物体而引起的任一光轴的中断。
在装配光电传感器1时,在主壳2中设置多个光学元件4,然后用例如橡胶或弹性聚合物等弹性材料制成的垫圈6(参见图5)将端壳3连接在主壳2的两端。由此将多个光学元件4安装在光电传感器1的内部。在本实施例中,在端壳3的连接侧表面上形成有四个螺孔。在各端壳3上的四个孔的每一个中都插入螺钉等固定件,从而将各端壳3固定在主壳2的两端。
在将主壳2与一对端壳3以这种方式彼此连接之后,在主壳2和端壳3的正面上设置双面粘合带7和8(参见图5)。透光板5覆盖在带有双面粘合带7和8的主壳2和端壳3的正面上,然后透光板5粘合在主壳2和端壳3上。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在主壳2上的粘合带7是在沿着第一方向(即,沿着多个光学元件4的排列方向)的直线上从主壳2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的第一粘性部件。另一方面,安装在端壳3上的粘合带8是与端壳3安装面的外边缘对应的环形第二粘性部件。
将挤压部件9连接在主壳2上,以便朝背面方向挤压透光板5的正面。挤压部件9在沿着第一方向的直线上从主壳2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并且例如由诸如橡胶或弹性聚合物等弹性材料形成。挤压部件9的形状与粘合带7的形状一致,并且被安装在透光板5的正面上。换句话说,使挤压部件9固定,以便沿着光学元件4的光轴朝主壳2的内部挤压透光板5
另一方面,将挤压部件10连接在端壳3上,以便朝端壳3的正面挤压透光板5的正面。挤压部件10是具有沿着端壳3正面外边缘形成的环形形状的第二挤压部件,并且例如由金属板形成。挤压部件10的形状与粘合带8的形状一致,并且使挤压部件10固定,以便将透光板5安装在粘合带8与挤压部件10之间。
图6示出了从细长光电传感器1的一端观看的主壳2的侧视图。图6示出了端壳3与主壳2的另一端连接。如图6所示,在主壳2的正面上形成有第一开口21,以便使光在主壳2的内部与外部之间传播。第一开口21沿着第一方向从主壳2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在发射装置中,第一开口21允许从作为光学元件4的发射元件发射的光穿过并到达主壳2的外部。在接收装置中,第一开口21允许从主壳2的外部输入的光穿过并到达作为光学元件4的光电元件。
一对第一安装面22形成在主壳2正面中的第一开口21的左右两侧,即沿着与多个光学元件4的排列方向和光学元件4的光轴方向都垂直的方向位于第一开口21的两侧,并且这对第一安装面沿着第一方向从主壳2一端延伸到另一端。这对第一安装面22中的每一个都形成平面。因此,通过将粘合带设置在一对第一安装面22上并将透光板5设置在粘合带上,来将透光板5粘贴在这对第一安装面22上,使得透光板5能够覆盖第一开口21。
朝主壳2正面伸出的壁23沿着第一方向形成在这对第一安装面22的外边缘处,也就是说,壁23形成在左侧第一安装面22的左边缘和右侧第一安装面22的右边缘。壁23相互平行,并且壁23之间的距离与透光板5在主壳2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对应。因此,当通过粘合带7把透光板5粘贴在这对第一安装面22上时,透光板5可以并排地布置在壁23之间。因此,壁23可以避免透光板5在主壳2的左右方向上移位。
在这对壁23的外部,由包括弯曲部或曲线部的连续表面24形成一对中空部25和一对第一伸出部26,也就是说,这对中空部25和这对第一伸出部26形成在左壁23的左侧和右壁23的右侧。中空部25相对于第一安装面22布置在后面的位置。伸出部26伸出,使得伸出部26的前端相对于壁23到达前面位置。沿着第一方向、由这对中空部25的每个后侧部分处的连续表面24形成呈直线形状的圆筒形槽27。槽27的两端与插入孔31(参见图7)内的固定件接合,使得每个端壳3都连接在主壳2上。在使用螺钉作为固定件的情况下,槽27的两端都形成有内螺纹。
这种槽27不仅包括形成在主壳2的前半部分的两个槽27,而且槽27还包括形成在主壳2的后半部分的两个槽27。换句话说,在主壳2的后半部分由连续表面形成中空部,并且该中空部向前侧凹陷。在中空部的前部,槽27呈圆筒形并且呈沿着第一方向的直线形状。
这对第一伸出部26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面向。这对伸出部26中的每一个都朝正面方向伸出,并且这对伸出部26的每一个前端都以近似直角的角度向内侧弯曲并朝彼此方向伸出。换句话说,这对伸出部26中的每一个都呈近似L的形状。这对第一伸出部26的前端朝彼此伸出,并且沿着左右方向到达与壁23相对应的每个位置。由每个壁23和与每个壁23相对应的伸出部26的每个前端形成一对通道28。这对通道28相互面对。挤压部件9接合在每个通道28处。在本实施例中,连续表面24不仅形成了通道28,而且还形成了插入固定件以使端壳3连接在主壳2上的槽27。所以,通道28和槽27可以用单个工序形成。结果,明显提高了生产能力。
在每个挤压部件9的正面上形成第一接触部分91和第二接触部分92。第一接触部分91沿着第一伸出部26前端朝正面伸出。第二接触部分92朝正面伸出并且接触第一伸出部26前端的与第一接触部分91相对的表面。第一接触部分91到达相对于第二接触部分92的前面位置。当每个挤压部件9都接合在与挤压部件9相对应的通道28处时,挤压部件9的后侧表面接触壁23的前端,挤压部件9的前侧表面接触第一伸出部26的前端,并且形成在挤压部件9前侧表面的第一接触部分91和第二接触部分92都接触第一伸出部26的前端。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挤压部件9的后侧表面都接触透光板5的左右边缘部分。这样,挤压部件9朝向背面方向挤压透光板5。
在本实施例中,将几块粘合带设置在这对第一安装面22上,其中用于透光的第一开口21布置在这对第一安装面之间。于是,可以将穿过一对第一伸出部26之间的空间插入的透光板5粘贴在粘合带7上。这对第一伸出部26之间的距离等于透光板5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这对第一伸出部26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为略大于透光板5的宽度。因此,由于可以沿从主壳2的正面到背面的方向插入透光板5,所以易于通过粘合带将透光板5粘贴在主壳2上。此外,每个挤压部件9都接合在一对通道28处,于是挤压部件9可以接触并挤压透光板5的与面向第一安装面22的表面相对的表面。因此,可以避免粘合带脱落。因此,粘合带7和挤压部件9可以避免液体通过第一开口21渗漏,并且可以提高光电传感器1的抗渗漏性。
粘合带和挤压部件9可以安装在中间设置有第一开口21的一对第一安装面22上。因此,透光板5可以粘贴在这对第一安装面22上。因此,粘合带7和挤压部件具有沿着第一方向的线性结构,所以它们可以通过从细长材料上切下任何所需长度的方式制造,而不是制备常规技术中的各种类型的环形垫圈。结果,明显提高了生产能力。
此外,因为第一伸出部26朝向前方向伸出并相对于透光板5到达前面位置,所以透光板5可以受到第一伸出部26的保护。结果,明显提高了光电传感器1的强度。
图7示出了根据图4的光电传感器1沿B-B线的横截面图。如图7所示,在端壳3的正面上形成有用于使光端壳3的外部与内部之间传播的第二开口32。第二开口32从端壳3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在发射装置中,从作为光学元件4的发射元件发射的光可以透过到达外部。在接收装置中,来自外部的光可以透过到达端壳3内的光电装置。
在端壳3的正面上形成有呈包围第二开口32的环形形状的第二安装面33。在第二安装面33安装有粘合带。于是,将透光板5安装在粘合带上。因此,透光板5粘贴在第二安装面33上,以便使透光板5覆盖第二开口32。
在第二安装面33的左右边缘上沿着第一方向形成直线形状的一对第二伸出部34。这对第二伸出部34相互平行地布置。第二伸出部34之间距离的等于透光板5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因此,当透光板5通过粘合带8粘贴在这对第二安装面33上时,透光板5布置在这对第二伸出部34之间,并且这对第二伸出部34中的每一个都防止透光板5在左右方向上移位。
这对第二伸出部34朝前面方向伸出,并且到达与一对第一伸出部26相同的高度。当端壳3中的每一个都与主壳2连接时,这对第二伸出部34布置为与和第二伸出部34相对应的第一伸出部26连续,并且在与每个第一伸出部26相同的直线上延伸。因此,在端壳3中,与第一伸出部26邻接并在同一直线上延伸的这对第二伸出部34可以保护透光板5。结果,明显提高了光电传感器1的强度。
在这对第二伸出部34的相互面向的表面上形成适合于接合挤压部件10的孔35。在端壳3的末端表面的前面半部分上形成适合于接合挤压部件10的孔36(参见图5)。在挤压部件10中形成有与每一个孔35和36对应的三个接合部101。可以通过将接合部101与孔35和36接合的方式使挤压部件10与端壳3接合。
在这种情况下,挤压部件10可以由弯曲的金属板制成,并且可以包括:主板部分102,其与透光板5的正面接触;第一侧板部分103和第二侧板部分104,其在主板部分102的左右方向的两边缘处朝前方伸出;以及第三侧板部分105,其在主板部分102的末端边缘处朝后方伸出。主板部分102具有用于覆盖端壳3的第一区域102A(参见图5)和用于覆盖主壳2的第二区域102B。更具体地说,第一区域102A覆盖端壳3的正面,第二区域102B覆盖主壳2正面的边缘部分。
参见图5,在主板部分102的第一区域102A上,在第一区域102A的中心处形成有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孔106。第一区域102A呈与粘合带8对应的环形形状。因此,当挤压部件10连接在透光板5上时,细长的孔106允许端壳3内的光学元件4使待检测的光在端壳3的内部与外部之间传播。在主板部分102的第二区域102B上形成中空部107。中空部107具有从主壳2边缘的中心部分朝端壳3的方向缩进的形状。因此,在挤压部件10连接在透光板5上的情况下,布置在主壳2的边缘部分中的光学元件4可以穿过中空部107传输光。
通过使主板部分102的第一区域102A的左右边缘都以近似直角的角度弯曲来形成每个第一侧板部分103,并且该第一侧板部分朝正面方向伸出。在第一侧板部分103的主壳2一侧的边缘部分处形成三个接合部101中的两个。更具体地说,在每个第一侧板部分103上都形成切口以便形成两个接合部101。两个接合部101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都通过该切口与相应的第一侧板部分103分开,并且两个接合部101中的每一个都向外部弯曲。当挤压部件10连接在端壳3上时,弯曲部的前端部分接触与该弯曲部相对应的孔35的内表面。
第一侧板部分103中的每一个的前端部分都向外部弯曲。在挤压部件10连接在端壳3上的情况下,弯曲部接触第一接触部分91的末端部分。结果,本实施例可以避免液体从第一侧板部分103与第二伸出部34之间渗漏。因此,可以提高防止液体渗漏的抗渗漏性。
第二侧板部分104中的每一个都向前伸出,并且在主板部分102的第二区域102B的左边缘和第二区域102B的右边缘处都向外倾斜。当挤压部件10连接在端壳3上时,每一个第二侧板部分104的外表面都与固定在主壳2上的挤压部件9的边缘部分接触,并且向外挤压挤压部件9的边缘部分。第二侧板部分104中的每一个的前端都向外弯曲。当挤压部件10连接在端壳3上时,弯曲端部接触挤压部件9的面向该弯曲端部的末端部分处的第一接触部分91的前端。结果,本实施例可以避免挤压部件9的末端部分与通道28分开。
第三侧板部分105在主板部分102的最末端边缘处朝背面垂直地伸出。三个接合部101中的一个形成在第三侧板部分105的中心处。该接合部101是在第三侧板部分105上通过形成切口而形成的弯曲部。该弯曲部是第三侧板部分105的向内弯曲的部分。当挤压部件10连接在端壳3上时,弯曲部接触与该弯曲部相对应的孔36的内部。
在本实施例中,端壳3连接在主壳2的两个末端部分上,并且通过与主壳2相同的方式在端壳3中安装光学元件4。因此,在具有主壳2和连接在主壳2两端的端壳3的光电传感器1中,光学元件4从一端排列到另一端。结果,明显缩小了光电传感器1的尺寸。此外,在端壳3中,可以通过粘合带8和挤压部件10避免液体渗入第二开口32。因此,明显提高了光电传感器1的抗渗漏性。
因为端壳3连接在主壳2的两端,所以可以通过形成所需长度的主壳2并将端壳3连接在主壳2上的方式形成所需长度的光电传感器1。因此,不必改变端壳3的长度,只需形成相同截面形状的粘合带8和挤压部件10。所以,可以提高生产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粘合带将透光板5粘贴在每个端壳3的第二安装面33上。然后,从正面将挤压部件10插入每个端壳3,并且形成在挤压部件10上的三个接合部101接合在与每个接合部101相对应的孔35和36处。因此,可以通过使用挤压透光板5的安装面的相对表面的挤压部件10来固定透光板5。换句话说,仅通过从正面将挤压部件10插到端壳3上,就可以容易地连接与接合部102接合的挤压部件10。因此,可以提高生产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在端壳3上形成沿着端壳3的最末端边缘朝正面方向伸出的第三伸出部37。第三伸出部37沿着与第二伸出部34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且到达与第二伸出部34的高度相同位置。在第三伸出部37的中心部分上,从第三伸出部37的前端向后端形成凹口37A。当挤压部件10连接在端壳3上时,挤压部件10可以接触凹口37A的后部。
因此,在端壳3中,透光板5不仅可以受到这对第二伸出部34的保护,还可以受到第三伸出部37的保护。因此,可以提高光电传感器1的强度。当在光电传感器1的正面朝向逆风方向的场合中使用光电传感器1时,凹口37A可以从光电传感器1的正面排干液体。结果,可以提高抗渗漏性。
如图6和图7所示,这对第一伸出部26之间的间隔和这对第二伸出部34之间的间隔分别等于透光板5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因此,可以通过这对第一伸出部26和这对第二伸出部34的间隔从外部将平行于第一安装面22和第二安装面33的透光板5插到主壳2和端壳3上。然后,可以将透光板5粘贴在第一安装面22和第二安装面33上。
然而,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这对第一伸出部26之间的间隔和这对第二伸出部34之间的间隔可以分别大于透光板5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相反,该间隔也可以小于透光板5的宽度。在这对第一伸出部26之间的间隔和这对第二伸出部34之间的间隔小于透光板5的宽度的情况下,可以从正面将相对于第一安装面22和第二安装面33倾斜的透光板5插到第一安装面22和第二安装面33上。
描述了具有光电元件和发射元件的光电传感器1作为实施例。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具有光电元件的任何光电传感器,以及具有发射元件的用于光电传感器的发射装置。
本申请要求2007年6月2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171666的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Claims (7)

1.一种光电传感器,其具有产生与接收光量对应的电信号的光电元件,所述光电传感器包括:
主壳,在所述主壳中沿着第一方向布置多个光电元件;
第一开口,其形成在所述主壳上,用于使与所述光电元件对应的光在主壳的内部与外部之间传播;
透光板,其粘贴在所述主壳的一对第一表面上以覆盖所述第一开口,用于使光在所述主壳的内部与外部之间传播;
第一粘性部件,其布置在所述透光板与所述一对第一表面之间,用于将所述透光板粘贴在所述一对第一表面上;
一对伸出部,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形成在所述主壳上,沿着光的光轴方向伸出并且彼此分开,以使所述透光板从所述主壳外部装配到所述一对第一表面上;
一对通道,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形成在所述主壳上,并且位于所述主壳的所述一对第一表面与所述一对伸出部之间;以及
一对第一挤压部件,其固定在所述一对通道中并且与所述透光板的粘贴表面的相对侧接触,用于将所述透光板挤压在所述主壳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传感器,还包括:
端壳,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连接在所述主壳的末端部分上,并且用于容纳所述光电元件;
第二开口,其形成在所述端壳上,用于使与所述光电元件相对应的光在所述端壳的内部与外部之间传播;
第二表面,其形成在所述端壳上;
第二粘性部件,其布置在所述透光板与所述端壳的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用于将所述透光板粘贴在所述端壳的所述第二表面上,以使所述透光板覆盖所述第二开口;以及
第二挤压部件,其与所述透光板的粘贴表面的相对侧接触,用于将所述透光板挤压在所述端壳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传感器,其中,
在所述第二挤压部件上形成与所述端壳接合的接合部分,以将所述透光板挤压在所述端壳上,并且所述第二挤压部件沿着光的光轴接近所述端壳以与所述端壳接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传感器,其中,
沿着所述一对第一伸出部在所述端壳上延续地形成一对第二伸出部,并且所述一对第二伸出部沿着光的光轴向所述端壳的外部伸出。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传感器,其中,
在所述端壳的边缘上形成第三伸出部,所述第三伸出部沿着光的光轴向所述端壳的外部伸出,并且在所述第三伸出部上形成有凹口。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传感器,其中,
所述第二挤压部件在所述主壳上与所述一对第一挤压部件重叠。
7.一种用于光电传感器的发射装置,其具有发射光的发射元件,所述用于光电传感器的发射装置包括:
主壳,在所述主壳中沿着第一方向布置多个发射元件;
第一开口,其形成在所述主壳上,用于使与所述发射元件相对应的光在所述主壳的内部与外部之间传播;
透光板,其粘贴在所述主壳的一对第一表面上以覆盖所述第一开口,用于使光在所述主壳的内部与外部之间传播;
第一粘性部件,其布置在所述透光板与所述一对第一表面之间,用于将所述透光板粘贴在所述一对第一表面上;
一对伸出部,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形成在所述主壳上,沿着光的光轴方向伸出并且彼此分开,以使所述透光板从所述主壳外部装配到所述一对第一表面上;
一对通道,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形成在所述主壳上,并且位于所述主壳的所述一对第一表面与所述一对伸出部之间;以及
一对第一挤压部件,其固定在所述一对通道中并且与所述透光板的粘贴表面的相对侧接触,用于将所述透光板挤压在所述主壳上。
CN2008101261342A 2007-06-29 2008-06-27 光电传感器和用于光电传感器的发射装置 Active CN1013344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71666 2007-06-29
JP2007171666A JP4628402B2 (ja) 2007-06-29 2007-06-29 光電センサ及び光電センサ用発光装置
JP2007-171666 2007-06-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34485A true CN101334485A (zh) 2008-12-31
CN101334485B CN101334485B (zh) 2012-11-14

Family

ID=40076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61342A Active CN101334485B (zh) 2007-06-29 2008-06-27 光电传感器和用于光电传感器的发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550708B2 (zh)
JP (1) JP4628402B2 (zh)
CN (1) CN101334485B (zh)
DE (1) DE102008030884B4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6475A (zh) * 2012-04-11 2013-10-30 株式会社其恩斯 多光轴光电传感器
CN104237963A (zh) * 2013-06-21 2014-12-24 株式会社其恩斯 多光轴光电传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41825B2 (ja) * 2009-07-30 2013-02-1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
EP2413165A1 (en) * 2010-07-26 2012-02-01 Optosys SA Watertight enclosure with an open profile covered by a plate
US10538001B2 (en) * 2011-03-16 2020-01-21 Intech Defense,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protection against harmful materials
US10304347B2 (en) * 2012-05-09 2019-05-28 Apple Inc. Exercised-based watch face and complications
USD734193S1 (en) * 2012-08-16 2015-07-14 Sick Ag Optoelectronic sensors
JP1529557S (zh) * 2014-08-08 2015-07-27
JP1529556S (zh) * 2014-08-08 2015-07-27
JP1529555S (zh) * 2014-08-08 2015-07-27
JP1529554S (zh) * 2014-08-08 2015-07-27
JP6475544B2 (ja) 2015-03-31 2019-02-27 パナソニック デバイスSunx株式会社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
JP2018010790A (ja) * 2016-07-13 2018-01-1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
JP2018010788A (ja) * 2016-07-13 2018-01-1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
JP6822392B2 (ja) * 2017-12-22 2021-01-2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
JP6750640B2 (ja) * 2018-03-07 2020-09-02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
JP6911796B2 (ja) 2018-03-07 2021-07-28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
KR20210111498A (ko) 2020-03-03 2021-09-13 주식회사 오토닉스 센서
KR102341530B1 (ko) 2020-03-03 2021-12-22 주식회사 오토닉스 센서
USD1003180S1 (en) * 2022-06-01 2023-10-31 Optex Co., Ltd. Object detection device
US11953648B1 (en) 2022-09-16 2024-04-09 Keyence Corporation Light curtai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89230A (en) 1987-09-30 1989-04-03 Yamatake Honeywell Co Ltd Photoelectric switch of multiple beam type
JPH0690900B2 (ja) * 1988-11-14 1994-11-14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多光軸光電スイッチ
JPH0646533B2 (ja) 1988-11-14 1994-06-15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多光軸光電スイッチ
JP2733673B2 (ja) 1988-11-14 1998-03-30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多光軸光電スイッチ
JPH05191572A (ja) * 1992-01-14 1993-07-30 Toshiba Corp 密着型イメージセンサユニット
JPH06189069A (ja) * 1992-12-22 1994-07-08 Ricoh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
CN2247802Y (zh) * 1995-09-30 1997-02-19 金成光 照相机同步测光器
JPH1074432A (ja) 1996-09-02 1998-03-17 Omron Corp 多光軸光電スイッチ用収納ケース
JP4166866B2 (ja) 1998-05-06 2008-10-15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導体接続部を有する枠体の連結装置
JP4125422B2 (ja) * 1998-05-07 2008-07-30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多光軸光電スイッチ
JPH11329180A (ja) * 1998-05-07 1999-11-30 Keyence Corp 多光軸光電スイッチ
JP2001155597A (ja) * 1999-11-30 2001-06-08 Sunx Ltd 多光軸光電スイッチ
JP4048703B2 (ja) 2000-08-11 2008-02-20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キャップ固定方法
JP3951573B2 (ja) 2000-09-05 2007-08-0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
US6774351B2 (en) * 2001-05-25 2004-08-10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Low-power surface for an optical sensor
JP4634658B2 (ja) 2001-06-29 2011-02-16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及びこれに含まれる投光器及び受光器
JP4874473B2 (ja) 2001-07-25 2012-02-15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及びこれに含まれる投光器及び受光器
JP4208535B2 (ja) * 2001-12-12 2009-01-14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及びその取付具
JP3898117B2 (ja) * 2002-11-28 2007-03-28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
JP3927503B2 (ja) * 2003-01-20 2007-06-13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
JP3862672B2 (ja) 2003-02-17 2006-12-27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
JP2005260396A (ja) * 2004-03-10 2005-09-22 Ricoh Co Ltd 光学系ユニット
JP2005321198A (ja) 2004-05-06 2005-11-17 Keyence Corp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
JP2006155902A (ja) 2004-11-25 2006-06-15 Keyence Corp 光電センサ
JP3966883B2 (ja) * 2005-04-12 2007-08-29 株式会社フジテックトーヨー住器 ガラス交換用補助パッキン
JP2007171666A (ja) 2005-12-22 2007-07-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6475A (zh) * 2012-04-11 2013-10-30 株式会社其恩斯 多光轴光电传感器
CN103376475B (zh) * 2012-04-11 2019-01-25 株式会社其恩斯 多光轴光电传感器
CN104237963A (zh) * 2013-06-21 2014-12-24 株式会社其恩斯 多光轴光电传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8030884A1 (de) 2009-01-02
JP4628402B2 (ja) 2011-02-09
DE102008030884B4 (de) 2023-01-19
US20090001298A1 (en) 2009-01-01
JP2009010817A (ja) 2009-01-15
US7550708B2 (en) 2009-06-23
CN101334485B (zh) 2012-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34485B (zh) 光电传感器和用于光电传感器的发射装置
US7476848B2 (en) Optical sensor employing an injection-molded casing
EP2461340B1 (en) Multi-optical axis photoelectric sensor
CN108575067B (zh) 传感器机器
US10692905B2 (en) Optical component, optical assembly and optical module
US20170038631A1 (en) Outer fr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10067367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istal display device
KR20130092432A (ko) 부품 모듈
KR102087288B1 (ko) 홀더, 광학 부품 및 광학 모듈
EP3683493B1 (en) Lighting assembly, lighting structure and charging pile
TWM592980U (zh) 顯示裝置及框架組件
CN210402996U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9164248B2 (en) Optical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2295718B1 (ko) 다광축 광전 센서
CN210897065U (zh) 透光按键装置
CN209765471U (zh) 红外触摸框及显示装置
US11175433B2 (en) Multi optical axis sensor
JP2004257857A (ja) 光電センサ
JP5103207B2 (ja)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その取付構造およびその取付部材
CN210118632U (zh) 一种侧面发光接收的安全光幕
JP7039633B2 (ja) 成形品、電気製品及び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JP2958223B2 (ja) 透過型光結合装置
CN114262019A (zh) 透光组件、显示结构、净水机及加工方法
CN105668332A (zh) 纱线监视装置
KR200385644Y1 (ko) 매핑센서의 인쇄회로기판 결합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