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2980U - 顯示裝置及框架組件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及框架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2980U
TWM592980U TW108213719U TW108213719U TWM592980U TW M592980 U TWM592980 U TW M592980U TW 108213719 U TW108213719 U TW 108213719U TW 108213719 U TW108213719 U TW 108213719U TW M592980 U TWM592980 U TW M59298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frame
display device
display screen
s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2137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鄒慶鈺
王國士
楊勇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蘇州璨宇光學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蘇州璨宇光學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蘇州璨宇光學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592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2980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顯示螢幕及框架組件。框架組件包括側框及透明前框。側框設置於顯示螢幕的外緣且具有朝向顯示螢幕的內側壁。透明前框固定於側框且包括自內側壁凸出的抵靠部,抵靠部接觸側框的內側壁且抵靠於顯示螢幕的外表面,其中側框的材質相異於透明前框的材質。本創作提出的顯示裝置及框架組件,可符合窄邊框的需求。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及框架組件
本創作是有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及框架組件,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適用於窄邊框的顯示裝置及框架組件。
目前,相當多的顯示裝置會將其側框設計為從顯示螢幕的側緣往顯示螢幕的外表面(顯示面)處彎折並向內延伸的抵壓結構。此抵壓結構抵靠至顯示螢幕的外表面,以提供固定顯示螢幕的效果。一般來說,抵壓結構需要具有一定的向內延伸寬度才能良好地固定顯示螢幕,然而,這使得顯示螢幕在對應於抵壓結構的部位所發出的影像被抵壓結構遮蔽,而形成較寬的黑邊,不利於現有市場所需要的窄邊框需求。
本“先前技術”段落只是用來幫助了解本創作內容,因此在“先前技術”段落所揭露的內容可能包含一些沒有構成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道的習知技術。在“先前技術”段落所揭露的內容,不代表該內容或者本創作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所要解決的問題,在本創作申請前已被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知曉或認知。
本創作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框架組件可符合窄邊框的需求。
本創作提供一種框架組件,其適用於窄邊框的顯示裝置。
本創作的其他目的和優點可以從本創作所揭露的技術特徵中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
為達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創作之一實施例本創作的一種顯示裝置,包括顯示螢幕及框架組件。框架組件包括側框及透明前框。側框設置於顯示螢幕的外緣,側框具有朝向顯示螢幕的內側壁。透明前框固定於側框且包括自內側壁凸出的抵靠部,抵靠部接觸側框的內側壁且抵靠於顯示螢幕的外表面,其中側框的材質相異於透明前框的材質。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側框具有貫穿側框的定位孔槽,透明前框包括連接抵靠部的定位凸部,定位凸部伸入且固定於定位孔槽,其中定位凸部具有靠近於抵靠部的第一區段及遠離於抵靠部的第二區段。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定位凸部嵌入於定位孔槽內。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側框具有相對於內側壁的外側壁,且定位凸部的第一區段嵌入於定位孔槽內,定位凸部的第二區段設置於外側壁上。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定位孔槽的形狀包括方形、長條形或圓形。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定位孔槽在沿著內側壁的法線方向上具有靠近內側壁的第一部分與遠離內側壁的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在內側壁上的投影面積相異於第二部分在內側壁上的投影面積,第一區段在內側壁上的投影面積對應於第一部分在內側壁上的投影面積,且第二區段在內側壁上的投影面積對應於第二部分在內側壁上的投影面積。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部分的投影面積小於第二部分的投影面積。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定位孔槽具有形成於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之間的段差面,定位凸部接觸對應的段差面。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定位孔槽的內徑從遠離內側壁至靠近內側壁的方向上呈漸縮。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側框的材質包含鐵,透明前框的材質包含透明塑膠,且抵靠部、第一區段及第二區段為一體成型。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顯示螢幕包括一顯示區與圍繞顯示區的非顯示區,抵靠部覆蓋非顯示區及至少部分的顯示區。
本創作的一種框架組件,適用於顯示螢幕。框架組件包括側框及透明前框。側框設置於顯示螢幕的外緣,側框具有朝向顯示螢幕的內側壁。透明前框固定於側框且包括自內側壁凸出的抵靠部,抵靠部抵靠於顯示螢幕的外表面,其中側框的材質相異於透明前框的材質。
基於上述,本創作的顯示裝置的框架組件將材質相異於側框的透明前框固定於側框,透明前框的抵靠部接觸側框的內側壁且抵靠於顯示螢幕的外表面。由於用來固定顯示螢幕的抵靠部為透明,顯示螢幕所顯示的影像可通過抵靠部,而不被遮蔽。如此一來,顯示螢幕可良好地被固定且顯示裝置可達到窄邊框的效果。
有關本創作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後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
圖1是依照本創作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2是圖1的顯示裝置的框架組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圖。圖3是圖1的顯示裝置的框架組件的局部立體示意圖。圖4是圖3的另一視角的示意圖。圖5是隱藏圖3的側框的示意圖。圖6是隱藏圖4的透明前框的示意圖。
請參閱圖1,在本實施例中,顯示裝置100包括顯示螢幕120及框架組件130,並可選擇性的包含背光模組110。顯示螢幕120位於背光模組110的上方。框架組件130包括側框132及透明前框135。側框132設置於背光模組110與顯示螢幕120的外緣,且側框132在高度上凸出於顯示螢幕120。側框132具有朝向顯示螢幕120的內側壁1331。
由圖1可見,在本實施例中,透明前框135固定於側框132且包括自內側壁1331凸出的抵靠部136。在本實施例中,抵靠部136可呈框型(圖未示),且抵靠部136自內側壁1331凸出的距離可為2毫米(mm)至10毫米(mm)之間,但抵靠部136的形狀與凸出尺寸不以此為限制。抵靠部136接觸側框132的內側壁1331且抵靠於顯示螢幕120的外表面123。顯示螢幕120包括顯示區122與圍繞顯示區122的非顯示區124,在本實施例中,抵靠部136覆蓋非顯示區124及部分的顯示區122。
換句話說,透明前框135的抵靠部136會從顯示螢幕120的非顯示區124延伸至顯示區122。由於抵靠部136接觸顯示螢幕120的區域較大,而可對顯示螢幕120提供良好的固定效果。並且,由於用來固定顯示螢幕120的抵靠部136為透明,顯示螢幕120所顯示的影像可通過抵靠部136,而不被抵靠部136遮蔽。因此,顯示裝置100的邊緣黑邊不再受邊框抵壓結構的尺寸限制,顯示裝置100可具有窄邊框的效果。
當然,抵靠部136的形式不以此為限制。在其他實施例中,抵靠部136也可以是呈現透明蓋板的形式,抵靠部136覆蓋整個非顯示區124及整個顯示區122。也就是說,抵靠部136覆蓋於顯示螢幕120的外表面123,而對顯示螢幕120提供保護與更良好的固定效果。在另一實施例中,抵靠部136的前端可為斜面或弧面,以減少覆蓋抵靠部136區域與未覆蓋抵靠部136區域的視覺差異而不易被使用者觀察到,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
值得一提的是,側框132的材質相異於透明前框135的材質。在本實施例中,側框132的材料可選用剛性較佳的材料,以提供較佳的結構強度,例如側框132的材質可包含鐵、銅、鋁或不銹鋼的其中一種材料或多種材料的組合。此外,側框132的材料選用為不透光的材質,可避免背光模組110的照明光束從側框132洩漏。透明前框135的材質包含透明塑膠,例如是聚碳酸酯(PC)或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當然,側框132與透明前框135的材質不以此為限制。
如圖2及圖5所示,側框132具有貫穿側框132的至少一定位孔槽134,透明前框135更包括連接抵靠部136的至少一定位凸部137。在本實施例中,側框132具有多個定位孔槽134,且透明前框135包括多個定位凸部137,其中抵靠部136在內側壁1331側連接多個定位凸部137。這些定位凸部137分別伸入且固定於這些定位孔槽134。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側框132也可以僅具有單一個定位孔槽134,且透明前框135也可以僅具有單一個定位凸部137。
在本實施例中,各定位凸部137的外輪廓對應於定位孔槽134的內輪廓,且整個定位凸部137嵌入於定位孔槽134內。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透明前框135例如是透過埋入射出的方式一體成形地設置於側框132。詳細地說,製造者可先將側框132放入模具內,注入熔融的塑料於模具內,塑料會流入側框132的定位孔槽134,將塑料固化之後,透明前框135便固定於側框132上。當然,側框132與透明前框135的固定方式不以此為限制。在其他實施例中,透明前框135也可以透過黏合、鎖固、卡合等方式固定於側框132。
另外,由圖2與圖5可見,在本實施例中,定位凸部137具有靠近於抵靠部136的第一區段1371及遠離於抵靠部136的第二區段1372。抵靠部136、第一區段1371及第二區段1372為一體成型,但不以此為限制。在其他實施例中,抵靠部136、第一區段1371及第二區段1372也可以是將不同構件固定在一起而形成。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定位孔槽134在沿著內側壁1331的一法線方向N上具有靠近內側壁1331的第一部分1341與遠離內側壁1331的第二部分1343。定位孔槽134的第一部分1341在內側壁1331上的投影面積相異於第二部分1343在內側壁1331上的投影面積。
在本實施例中,定位孔槽134的第一部分1341的內徑小於第二部分1343的內徑,這使得定位孔槽134具有形成於第一部分1341與第二部分1343之間的段差面1342,定位凸部137接觸對應的段差面1342,而增加與側框132之間的接觸面積,以提升與側框132之間的固定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定位凸部137的第一區段1371嵌入且填滿於定位孔槽134的第一部分1341,且定位凸部137的第二區段1372嵌入且填滿於定位孔槽134的第二部分1343。因此,定位凸部137的第一區段1371在內側壁1331上的投影面積對應於定位孔槽134的第一部分1341在內側壁1331上的投影面積,且定位凸部137的第二區段1372在內側壁1331上的投影面積對應於定位孔槽134的第二部分1343在內側壁1331上的投影面積。當然,定位凸部137與定位孔槽134的關係不以此為限制。
具體來說,在本實施例中,由於定位孔槽134的第一部分1341在內側壁1331上的投影面積小於定位孔槽134的第二部分1343在內側壁1331上的投影面積。因此定位凸部137的第二區段1372的右側會接觸到段差面1342。段差面1342可作為止擋面,以避免定位凸部137往圖2的右方(也就是往靠近顯示螢幕120的方向)移動。
此外,請參閱圖3與圖5,在本實施例中,透明前框135的這些定位凸部137均連接於抵靠部136,抵靠部136在兩相鄰的定位凸部137之間的區塊的左側會接觸側框132的內側壁1331。換句話說,側框132的內側壁1331可作為止擋面,以避免定位凸部137往圖3的左方(也就是往遠離顯示螢幕120的方向)移動。再者,如圖2所示,由於定位凸部137受到定位孔槽134的內壁的限位,而不會相對於側框132往圖2的上下及前後方向移動。因此,上述設計可使得透明前框135穩固地固定於側框132。
另外,由圖2可見在本實施例中,定位凸部137在遠離抵靠部136的表面齊平於側框132的外側壁1332,但在一實施例中,定位凸部137在遠離抵靠部136的表面也可以凹陷於側框132的外側壁1332,或是凸出於側框132的外側壁1332。
此外,由圖2與圖6可見,在本實施例中,定位孔槽134的形狀呈現階梯式圓形孔槽,更具體地說,定位孔槽134的第一部分1341與第二部分1343可以分別為圓形,而使得定位孔槽134呈現出在沿著內側壁1331的一法線方向N上的階梯狀圓形孔槽。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定位孔槽134的形狀也可以呈現方形、長條形或其他形狀。此外,第一部分1341與第二部分1343也可以為不同形狀,比如第一部分1341為方形,第二部分1343為圓形等。定位孔槽134的形狀不以上述為限制。
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由於邊框窄,可應用於拼接機種,例如是將多個顯示裝置100拼接在一起,在拼接成品中,相鄰顯示區122之間的間隙可小於5毫米甚至小於2毫米,當然,本實施例的顯示裝置100也可應用於一般窄邊框的顯示器,並不限制其所應用的種類。
下面介紹框架組件的其他實施態樣,僅說明主要差異之處,與前一實施例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相同或相似的符號表示,不再多加贅述。
圖7是依照本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框架組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圖。請參閱圖7,圖7與圖2的差別在於,在本實施例中,定位孔槽134a僅具有單一尺寸的內徑,定位凸部137a的第一區段1371a嵌入於定位孔槽134a內。側框132具有相對於內側壁1331的外側壁1332,且定位凸部137a的第二區段1372a設置於外側壁1332上。在本實施例中,定位凸部137a的第二區段1372a的右側會接觸到側框132的外側壁1332。外側壁1332可作為止擋面,以避免定位凸部137a往圖7的右方(也就是圖1中靠近顯示螢幕120的方向)移動,而使得透明前框135a能夠穩固地固定於側框132。
另外,當側框132具有多個定位孔槽134a時,這些定位凸部137a的第二區段1372a(也就是凸出於外側壁1332的部位)可以是彼此分離,也可以全部或數個第二區段1372a分別連在一起,而提供多樣的固定效果。
圖8是依照本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框架組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圖。請參閱圖8,圖8與圖7的差別在於,在本實施例中,定位孔槽134b的內徑從遠離內側壁1331至靠近內側壁1331的方向上呈漸縮。在本實施例中,定位凸部137b的環狀側壁會接觸到側框132的定位孔槽134b的內壁面。定位孔槽134b的內壁面可作為止擋面,以避免定位凸部137b往圖7的右方(也就是圖1中靠近顯示螢幕120的方向)移動,而使得透明前框135b穩固地固定於側框132。
綜上所述,本創作的顯示裝置的框架組件將材質相異於側框的透明前框固定於側框,透明前框的抵靠部接觸側框的內側壁且抵靠於顯示螢幕的外表面。由於用來固定顯示螢幕的抵靠部為透明,顯示螢幕所顯示的影像可通過抵靠部,而不被遮蔽。如此一來,顯示螢幕可良好地被固定且顯示裝置可達到窄邊框的效果。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及創作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創作專利涵蓋之範圍內。另外本創作的任一實施例或申請專利範圍不須達成本創作所揭露之全部目的或優點或特點。此外,摘要部分和標題僅是用來輔助專利文件搜尋之用,並非用來限制本創作之權利範圍。此外,本說明書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語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稱或區別不同實施例或範圍,而並非用來限制元件數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N:法線方向 100:顯示裝置 110:背光模組 120:顯示螢幕 122:顯示區 123:外表面 124:非顯示區 130:框架組件 132:側框 1331:內側壁 1332:外側壁 134、134a、134b:定位孔槽 1341:第一部分 1342:段差面 1343:第二部分 135、135a、135b:透明前框 136:抵靠部 137、137a、137b:定位凸部 1371、1371a:第一區段 1372、1372a:第二區段
圖1是依照本創作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顯示裝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2是圖1的顯示裝置的框架組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3是圖1的顯示裝置的框架組件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圖4是圖3的另一視角的示意圖。 圖5是隱藏圖3的側框的示意圖。 圖6是隱藏圖4的透明前框的示意圖。 圖7是依照本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框架組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8是依照本創作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框架組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100:顯示裝置
110:背光模組
120:顯示螢幕
122:顯示區
123:外表面
124:非顯示區
130:框架組件
132:側框
1331:內側壁
135:透明前框
136:抵靠部
137:定位凸部

Claims (12)

  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 一顯示螢幕;以及 一框架組件,包括: 一側框,設置於該顯示螢幕的外緣,該側框具有朝向該顯示螢幕的一內側壁;以及 一透明前框,固定於該側框且包括自該內側壁凸出的一抵靠部,該抵靠部接觸該側框的該內側壁且抵靠於該顯示螢幕的一外表面,其中該側框的材質相異於該透明前框的材質。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側框具有貫穿該側框的一定位孔槽,該透明前框包括連接該抵靠部的一定位凸部,該定位凸部伸入且固定於該定位孔槽,其中該定位凸部具有靠近於該抵靠部的一第一區段及遠離於該抵靠部的一第二區段。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定位凸部嵌入於該定位孔槽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側框具有相對於該內側壁的一外側壁,且該定位凸部的該第一區段嵌入於該定位孔槽內,該定位凸部的該第二區段設置於該外側壁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定位孔槽的形狀包括方形、長條形或圓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定位孔槽在沿著該內側壁的一法線方向上具有靠近該內側壁的一第一部分與遠離該內側壁的一第二部分,其中該第一部分在該內側壁上的投影面積相異於該第二部分在該內側壁上的投影面積,該第一區段在該內側壁上的投影面積對應於該第一部分在該內側壁上的投影面積,且該第二區段在該內側壁上的投影面積對應於該第二部分在該內側壁上的投影面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部分的該投影面積小於該第二部分的該投影面積。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定位孔槽具有形成於該第一部分與該第二部分之間的一段差面,該定位凸部接觸對應的該段差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定位孔槽的內徑從遠離該內側壁至靠近該內側壁的方向上呈漸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側框的材質包含鐵,該透明前框的材質包含透明塑膠,且該抵靠部、該第一區段及該第二區段為一體成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顯示裝置,其中該顯示螢幕包括一顯示區與圍繞該顯示區的一非顯示區,該抵靠部覆蓋該非顯示區及至少部分的該顯示區。
  12. 一種框架組件,適用於一顯示螢幕,該框架組件包括: 一側框,設置於該顯示螢幕的外緣,該側框具有朝向該顯示螢幕的一內側壁;以及 一透明前框,固定於該側框且包括自該內側壁凸出的一抵靠部,該抵靠部抵靠於該顯示螢幕的一外表面,其中該側框的材質相異於該透明前框的材質。
TW108213719U 2019-10-10 2019-10-17 顯示裝置及框架組件 TWM59298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85928.2U CN210295709U (zh) 2019-10-10 2019-10-10 显示装置及框架组件
CN201921685928.2 2019-10-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2980U true TWM592980U (zh) 2020-04-01

Family

ID=70065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213719U TWM592980U (zh) 2019-10-10 2019-10-17 顯示裝置及框架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95709U (zh)
TW (1) TWM59298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93638B (zh) * 2009-05-26 2013-04-21 Ihi Corp 平版印刷用轉印裝置
TWI778439B (zh) * 2020-10-27 2022-09-21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93638B (zh) * 2009-05-26 2013-04-21 Ihi Corp 平版印刷用轉印裝置
TWI778439B (zh) * 2020-10-27 2022-09-21 佳世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95709U (zh) 2020-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9685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ctronic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8681131B (zh) 显示装置
TWI448780B (zh) 顯示裝置
US10139554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6090838A1 (zh) 单元显示屏、拼接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JP5211131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8181758B (zh) 遮光双面胶带及显示装置
JP2007171658A (ja) 湾曲液晶表示装置及び湾曲液晶表示装置用反射板または反射シートの形成設置方法
KR102164184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9964786B2 (en) Outer fr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399959B (zh) 显示装置和拼接显示装置
TWM592980U (zh) 顯示裝置及框架組件
US20190107665A1 (en)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EP3125022B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9250377B2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module using the same
TW201843504A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CN211857125U (zh) 显示装置
JP201512981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0969621B2 (en) Display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TWI446072B (zh) 背光模組
US20210405454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module
KR20180038195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822146B1 (ko) 멀티스크린 디스플레이의 투광커버 고정장치
KR20160059585A (ko) 바텀 커버와 이를 갖는 액정 표시 모듈 및 평판 표시 장치
CN210270457U (zh)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