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4738B - 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图像模糊校正装置、摄影装置以及移动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图像模糊校正装置、摄影装置以及移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4738B
CN101324738B CN2008101099589A CN200810109958A CN101324738B CN 101324738 B CN101324738 B CN 101324738B CN 2008101099589 A CN2008101099589 A CN 2008101099589A CN 200810109958 A CN200810109958 A CN 200810109958A CN 101324738 B CN101324738 B CN 1013247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blur
blur correcting
arm
point
correc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0995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24738A (zh
Inventor
关野静雄
吉田秀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n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n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n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n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247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47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247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47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60Noise processing, e.g. detecting, correcting, reducing or removing noi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2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additional sensors, e.g. acceleration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14Picture signal circuitry for video frequency region
    • H04N5/21Circuitry for suppressing or minimising disturbance, e.g. moiré or halo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41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between two video terminals, e.g. videophone
    • H04N7/14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terminal equipment, e.g. arrangements of the camera and the display
    • H04N2007/145Handheld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具备该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具备该图像模糊校正装置的摄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摄影装置的移动设备。所述图像模糊校正单元设置保持模块、支撑构件、构成驱动机构的臂部、形成有线圈的基板、覆盖磁轭等所有各种构件的封罩(201)。而且,在封罩(201)的、保持模块(202)的摇动部有可能接触的部分设置缓冲构件(201A)。从而实现小型化,且即使装载于薄型的移动设备的本体内部也不会与移动设备的本体内壁接触而受损伤,并且能够正确地动作。

Description

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图像模糊校正装置、摄影装置以及移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作为手抖动校正机构适用在例如数码相机或带摄像头的移动电话等摄影装置的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具备该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具备该图像模糊校正装置的摄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摄影装置的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从以往,在数码相机等中,为了抑制由用户的手抖动而导致的摄影图像的模糊,而采用各种手抖动校正机构(参照专利文献1、2、3)。
作为这种手抖动校正机构,采用如下那样的所谓万向机构的方式:即对摄影用透镜进行保持的保持模块向倾俯(ピツチング)方向和盘旋(ヨ一イング)方向旋转自如地。
然而,如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万向机构的情况,有必要将旋转自如的旋转接头等配置在保持模块的上下左右4个部位,因此,手抖动校正机构总是倾向于大型化,若想强制地谋求小型化,则上述旋转接头的轴支撑部等变脆弱,而不理想。
已由本申请人申请,并作为日本专利申请2006-269712号、日本专利申请2006-269713号、日本专利申请2006-269714号、日本专利申请2006-269715号等未公开申请而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即对作为沿着保持模块的外周的一点的轴点摇动自如地进行支撑,并沿该保持模块的外周,通过从上述轴点分别向相互不同的第1方向和第2方向离开的第1驱动点和第2驱动点,驱动上述保持模块的驱动结构。而且,本申请人作为日本专利申请2007-035341号的图像模糊校正单元,还提出以对这些在先申请进行改良而提高在保持模块摇动时的保持模块的位置检测精度为目的的技术。若实现在这些申请所提出的驱动结构,则可以实现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小型化,并可以装载于移动设备。
在此,简单说明上述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作用。
图6是说明上述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作用的图。
在图6(a)、图6(b)表示发生模糊时在透镜和传感器的位置关系上发生的不良情况,在图6(c)表示由具备透镜和传感器的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如何校正模糊的情况。
如图6(a)所示,在未发生手抖动时,透镜的光轴和传感器的受光面(传感器面)的光轴相互一致在正确的位置上成像被拍摄体光。相对于此,如图6(b)所示,若发生手抖动,透镜和传感器面沿箭头方向旋转,透镜的光轴和传感器面的光轴错位而不能在正确的位置上成像被拍摄体光。
于是,如图6(c)所示,在移动设备装载上述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在摄影时发生手抖动时,通过在由透镜和传感器组成的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实行如陀螺仪的动作,从而,即使摄影装置旋转,图像模糊校正单元也沿反方向旋转,因此被拍摄体光总是成像于传感器面的正确的位置上。如此,将图像模糊校正单元装载在移动电话等移动设备,即使移动设备由摄影操作旋转,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姿势总是保持在摄影操作之前的姿势,因此能够进行合适的摄影。
但是,最近的移动设备进一步要求小型薄型化,其被更加小型薄型化的移动设备也要装载除上述图像模糊校正单元以外的各种电子构件。在这种移动设备实施塞入(詰あ込み)设计,因此,将上述图像模糊校正单元无间隙地安装在其他很多安装构件的极小的空间。此时,根据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外形尺寸进行安装设计,在移动设备的本体内部高密度地安装图像模糊校正单元。
但是,若参考图像模糊校正的外形尺寸进行实装设计,而将上述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安装,则摇动的保持模块以露出的状态被安装,从而,根据情况,最大摇动部分会过于摇动而接触在移动设备的本体内壁,有损伤移动设备的本体内壁的可能性。若频繁发生最大摇动部和移动设备本体内部的接触,则有图像模糊校正单元损坏的可能性。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平7-2740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5-32680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26123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且即使装载于薄型的移动设备的本体内部也不会与移动设备的本体内壁接触而受损伤,并且能够正确地动作的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具备该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具备该图像模糊校正装置的摄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摄影装置的移动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具备:
保持模块,其保持透镜;以及
驱动机构,其驱动所述保持模块,以校正通过捕捉经由所述透镜而来的被拍摄体光所形成的图像的模糊,
还具备:覆盖所述保持模块、所述驱动机构而决定该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外形的封罩。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单元,通过上述封罩决定该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外形,并由该封罩分别覆盖上述保持模块、上述驱动机构。为此,保持模块不露出于表面而防止保持模块对移动设备的本体内壁的接触。如此,通过上述封罩而决定包含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动作时的摇动范围的外形,因此,只要在移动设备的本体内部装载该图像校正单元,之后将确切地动作。
而且,也可以是,还具备,在沿作为该保持模块的外周的一点的轴点上向任意方向摇动自如地支撑所述保持模块的支撑构件,
所述驱动机构是,分别通过沿所述保持模块的外周、从所述轴点分别向相互不同的第1方向和第2方向隔开距离的第1驱动点和第2驱动点,驱动该保持模块的两个驱动机构,并由通过所述第1驱动点使所述保持模块围绕连接所述轴点和所述第2驱动点的第1轴旋转的第1驱动机构,和通过所述第2驱动点使所述保持模块围绕连接所述轴点和所述第1驱动点的第2轴旋转的第2驱动机构构成,
所述封罩,覆盖所述保持模块及所述两个驱动机构,并且覆盖所述支撑构件而决定该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外形。
在上述图像模糊校正单元中,通过上述封罩决定该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外形,并由该封罩分别覆盖上述保持模块、上述支撑构件及上述2个驱动机构。为此,保持模块不露出于表面而防止保持模块对移动设备的本体内壁的接触。如此,通过上述封罩而决定包含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动作时的摇动范围的外形,因此,只要在移动设备的本体内部装载该图像校正单元,之后将确切地动作。
在此,优选为,所述封罩,还具备缓冲构件,所述缓冲构件用于缓和所述保持模块的因摇动而引起的对该封罩的接触冲击。
上述封罩的尺寸,使得能装载在小型且薄型的移动设备,尽量短为理想。于是,在该图像模糊校正单元,以在正常的使用状态下即使保持模块最大摇动也不接触于封罩的方式,决定封罩的尺寸。但是,在摇动部最大摇动时,除降落冲击等外发生没预测到的水平的摇动时,根据情况,可能发生摇动部接触封罩。若这样,因摇动,通过接触封罩,摇动部有可能被破坏。
因此,上述封罩,也可以还具备缓冲上述保持模块因摇动接触于封罩的冲击的缓冲构件。
而且,上述封罩,最好具有电磁屏蔽功能。
如上所述,在移动设备内部的实装设计进行了塞入设计,因此,有时在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旁边装载对其他电子构件引起电磁干扰作用的天线等的通信构件。若这样,会发生该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由天线等通信构件而来的电磁干扰而误动作,或相反,通过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磁性体构件而来的电磁干扰可能在天线等通信构件出现噪声等。为了在上述情况也能对应,上述封罩具有电磁屏蔽功能为佳。
到这里为止的上述本发明,若可适用于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07-035341号,则可获得更加优越的效果。
即,优选为,上述第1驱动机构,具备:
第1臂部,其旋转自如地支撑所述第1驱动点;
第1线圈,其被保持在所述第1臂部,接受磁力的作用和通电而产生光轴方向的驱动力,并使该第1臂部沿光轴方向驱动所述第1驱动点;
第1磁体,其被保持在所述支撑构件上,相对于光轴水平扩展,并将磁力作用于所述第1线圈;
第1引导构件,其被固定在所述支撑构件上,并对该第1臂部进行引导,以使得所述第1臂部的、对所述第1驱动点赋予驱动力的第1作用点,沿光轴方向移动,
所述第2驱动机构,具备:
第2臂部,其旋转自如地支撑所述第2驱动点;
第2线圈,其被保持在所述第2臂部,接受磁力的作用和通电而产生光轴方向的驱动力,使该第2臂部沿光轴方向驱动所述第2驱动点;
第2磁体,其被保持在所述支撑构件上,相对于光轴水平扩展,并将磁力作用于所述第2线圈;
第2引导构件,其被固定在所述支撑构件上,对该第2臂部进行引导,以使得所述第2臂部的、对所述第2驱动点赋予驱动力的第2作用点,沿光轴方向移动。
在此,优选为,还具备:
第1传感器,其被支撑在所述第1臂部,并对由该第1臂部驱动所述第1驱动点时该第1臂部沿光轴方向的移动引起的从所述第1磁体所接受的磁力的变化进行检测,
第2传感器,其被支撑在所述第2臂部,并对由所述第2臂部驱动所述第2驱动点时该第2臂部沿光轴方向的移动而引起的从所述第2磁体所接受的磁力的变化进行检测。
而且,也可以为,所述保持模块保持透镜,并保持捕捉被拍摄体光而生成图像信号的图像传感器。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1驱动点和所述第2驱动点,形成于连接该第1驱动点和所述轴点的线段与连接该第2驱动点和所述轴点的线段相互以大致90度的角度交叉的各位置。
而且,也可以是,所述保持模块,在所述轴点上具有球状的凸部,所述支撑构件,在所述支撑部具有承受该凸部的球状的凹面。
也可以是,所述保持模块,在所述第1驱动点和所述第2驱动点分别具有球状的凸部,所述第1臂部和所述第2臂部,在所述第1作用点和所述第2作用点分别具有对在所述第1驱动点和所述第2驱动点分别备置的各凸部进行承受的球状的各凹部,所述第1臂部和所述第2臂部通过该各凹部对该各凸部赋予驱动力。
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具备上述任一个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还具备:
模糊检测部,其检测出模糊;
模糊控制部,其根据所述模糊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使所述两个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所述保持模块。
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摄影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其中所述保持模块保持所述透镜,并对捕捉被拍摄体而生成图像信号的图像传感器进行保持,并通过该图像模糊校正装置的动作,而生成降低了模糊的图像信号。
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摄影装置。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实现了小型且即使装载于薄型的移动设备的本体内部也不会与移动设备的本体内壁接触而受损伤,并正确地动作的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具备该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具备该图像模糊校正装置的摄影装置、以及具备该摄影装置的移动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1实施方式的移动电话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移动电话100的内部构成的方框图。
图3是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由图3的分解立体图所表示的各构件组装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后的状态的图。
图5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动作的图。
图6是说明本申请人所提出的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作用的图。
图中:100-移动电话,101-液晶面板,102-送话口,103a-第1天线,104-选择按钮,105-按键按钮,106-受话口,107-确定按钮,108-电源按钮,109a-第2天线,112-CCD,113-A/D转换部,120-接口部,121-麦克风,122-扬声器,130-输入控制器,140-图像信号处理部,150-视频编码器,160-图像显示装置,170-存储器,180-CPU,181-各种开关,200-图像模糊校正单元,100a-透镜,201-封罩,202-保持模块,203A、203B-基板,204A、204B-磁轭,2051、2052、2053-引导构件,FR1、FR2-柔性基板,ARM1、ARM2-臂部,PB-轴点(球状的凸部),D1-第1驱动点(球状的凸部),D2-第2驱动点(球状的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移动电话的外观立体图。
在图1(A)表示移动电话100的前面图。在移动电话100的前表面配备有:显示菜单画面、摄影图像等的液晶面板101;在内部配备扬声器(参照图2)并用于将从扬声器发出的声音放出到空间的受话口102;选择各种功能或进行摄影时作为快门按钮所使用的选择按钮104;用于输入电话号码的按钮105;在内部配备有麦克风(参照图3)并用于将声音传达给麦克风的送话口106;确定用户输入的电话号码等的确定按钮107;电源按钮108;以及用于不通过电话局而通过近距离用的无线通信而对图像或地址信息等进行发送或接收的第2天线109a。
在图1(B)表示移动电话100的背面图。在移动电话100的背面配备有用于通过电话局发送或接收声音或邮件等数据的第1天线103a和摄影透镜100a。该摄影透镜100a被保持在后述的摄影单元。
图2是表示图1的移动电话100的内部构成的方框图。
在移动电话100的内部,具备:图像模糊校正单元200、A/D(Analog/Degital)转换部113、麦克风121、扬声器122、接口部120、第1天线103a、第1发送接收部103、输入控制器130、图像信号处理部140、视频编码器150、图像显示装置160、第2天线109a、第2发送接收部109、存储部170、CPU180、介质控制器190、以及图1表示的选择按钮104或按钮105等各种开关181,而且,还连接有存储介质190a。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图像模糊校正单元200、CPU180、陀螺仪传感器182、和驱动器DR1、DR2的构成本发明所谓的图像校正装置的一例。该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和输入控制器130、图像信号处理部140、视频编码器150、图像显示装置160、液晶面板101、介质控制器190、存储介质190a,构成本发明的摄影装置的一例。
CPU180,向图2所示的移动电话100的各种要素传达处理指示,而控制各种要素。例如,在设定了进行摄影的摄影模式的状态下,若按下图1的选择按钮104,则从CPU180向图像校正单元200所具备的CCD112传达指示,并对驱动器DR1、DR2传达指示,以使得将图像模糊校正单元200所具备的保持模块(后述)向消除由陀螺仪传感器182检测出的手抖动的方向摇动,从而一边进行手抖动校正一边进行摄影。对该图像模糊校正单元200的构成,在后面详细说明。
CPU180接受到图1(A)的选择按钮104被按压,则对图像模糊校正单元200内的CCD112设定电子快门(ツヤツタ)而开始摄影处理。
此时,由陀螺仪传感器182检测按压选择按钮104时的手抖动方向,并通知给CPU180。CPU180接受该陀螺仪传感器182的检测结果并向驱动器DR1、DR2通知校正方向,由驱动器DR1、DR2驱动图像模糊校正单元200内的线圈(后述),从而一边使图像模糊校正单元200内的保持模块(后述)对应于手抖动而摇动,一边进行摄影。如此,按压选择按钮104时的手抖动被校正,从而无抖动地在CCD112成像被拍摄体光。
并且,CCD112,在电子快门的快门动作时间内受光通过摄影透镜100a而来的被拍摄体光,并将基于被拍摄体光的被拍摄体像作为是模拟信号的被拍摄体信号而读取。由该CCD112所生成的被拍摄体信号,被A/D转换部113转换成数字摄影图像数据,转换后的摄影图像数据通过输入控制器130输送到图像信号处理部140。
在图像信号处理部140,对图像数据进行RGB水平的调节、γ调整等的图像处理,并且,对图像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压缩后的图像数据暂时传送到存储器170。
在存储器170,存储在该移动电话100内执行的程序,包括:作为中间缓冲器所使用的存储速度快的SDRAM;存储有各种菜单画面用的数据或用户的设定内容等的数据保存用存储器即SRAM;存储有被压缩的图像数据的VRAM。VRAM被分割成多个区域,图像数据依次存储在多个区域,被存储的图像数据依次由视频编码器150和/或介质控制器190所读取。
视频编码器150,根据来自CPU180的指示,从存储器170取得压缩后的图像数据,并将压缩后的图像数据转换为可在液晶面板101显示的数据形式。转换后的图像数据被发送至图像显示装置160,通过图像显示装置160,图像数据表示的图像显示在液晶面板101。介质控制器190,用于将存储在存储器170的压缩后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介质190a,或读取存储在存储介质190a的图像数据。
而且,使用图1(A)所示的按钮105输入电话号码,按确定按钮107,则电话号码被设定而开始与对方装置的通信。此时,从CPU180向第1发送接收部103传达移动电话100的电话号码和所输入的电话号码等的通信信息,并且,通信信息被转换成电波传达到天线103a,并从天线103a发送电波。从第1天线103a发送的电波通过设置在建筑物或电线杆等的各地方的共同天线(未图示)传到电话局,并在电话局与被分配了指定的电话号码的对方装置确立连接。
若确立了与对方装置的连接,用户向移动电话100发出的声音集音在麦克风121,该被集音的声音在接口部120转换成表示语音数据的电波,并通过第1发送接收部103的第1天线103a发送到对方装置。而且,通过第1天线103a接收的语音用电波,在接口部120转换成语音数据,从扬声器122发出声音。第1发送接收部103、第1天线103a中,不仅可以发送接收语音数据,还可以代替电话号码使用邮件地址发送接收表达(表わす)邮件的邮件数据。由第1天线103a所接收、并在第1发送接收部103被数据化的邮件数据,通过输入控制器130存储在存储器170。
而且,在该移动电话100,与用于通过电话局与其他移动电话等的对方装置通信的通信接口(第1发送接收部103、第1天线103a)另体,具备不通过电话局而通过近距离用的无线通信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接口(第2发送接收部109、第2天线109a)。作为近距离无线通信用的通信接口,可以适用红外线通信或蓝牙(Bluetooth)等。在本实施方式,作为通信接口适用红外线通信,若用第2天线109a接收从其他移动电话等直接发送而来的红外线,则基于所接收的该红外线的电信号,在第2发送接收部109被拾取,转换成数码数据。相反,向外部装置发送数据时,数据被传送到第2发送接收部109,且该数据在第2发送接收部109转换成电波,从第2天线109a发出。
用该第2天线109a接收表达图像的红外线,则在第2发送接收部109,基于红外线的电信号转换为图像数据。被转换的图像数据,与摄影图像数据相同,被发送到图像显示装置160,图像数据所表达的图像被显示在液晶面板101或者通过介质控制器190存储在存储介质190a。
移动电话100基本如上述构成。
接着,详细说明图像模糊校正单元200的构成,该摄影单元构成移动电话100所具备的摄影装置的一部分。
图3是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分解立体图。而且,图4是表示图3的分解立体图所示的各构件后的图像模糊校正单元200的图。
在图3、图4中,左下相当于被拍摄体侧。
在图3从左下的被拍摄体侧依次被分解的状态表示:封罩201;透镜保持模块202;图像信号转送用柔性基板FR1;为了对形成于沿图3的第1方向延伸的基板203A和沿图3的第2方向延伸的基板203B双方的各线圈进行通电的柔性基板FR2;分别保持形成有线圈的基板203A、203B的一对臂部ARM1、ARM2;以与形成在各基板203A、203B的线圈相面对的方式而对将N极和S极并排的磁体MAG1、MAG2进行保持的日语“コ”字状磁轭204A、204B;移动自如地支撑2根臂部、并且固定在2个磁轭204A、204B分别向第1方向和第2方向延伸的面的支撑构件205。若装配这些,则成为图4所示的形状。
首先,参照图3说明构成。
在图3的最右侧示出了:对为了使透镜保持模块202摇动的2个驱动机构进行支撑的、日语“ㄑ”字状的支撑构件205。在该支撑构件205支撑为了使透镜保持壳体202摇动的2个驱动机构,并且透镜保持壳体202被摇动自如地支撑着。
在该支撑构件205的3个部位设置有引导构件2051、2052、2053,所述引导构件2051、2052、2053分别插通于设置在上述2根臂部ARM1、ARM2的两端部的孔部H1、H2、H3、H4。该些引导构件2051~2053分别设置于具有日语“ㄑ”字状形状的支撑构件205的各顶点部,在中央的引导构件2051一起插通有双方的臂部ARM1、ARM2的两端部的孔中的孔H2和H3。
即,2根中的一根臂部ARM1插通在处于支撑构件205的日语“ㄑ”字状的中心的顶点的引导构件2051和处于日语“ㄑ”字状的另一方的端部侧的顶点的引导构件2052,而另一根臂部ARM2插通在处于日语“ㄑ”字状的中心的顶点的引导构件2051和处于另一方的端部侧的顶点的引导构件2053。另外,虽未图示,在这些臂部ARM1、ARM2的一方的端部侧(有孔H2、孔H4的部位)的保持模块侧,分别设置有与保持模块侧的球状凸部配合的凹部。而且,在支撑构件205的日语“ㄑ”字状的中心部的透镜保持壳体侧有用于支撑透镜保持壳体202的支撑部,在该支撑部设有凹部。
而且,在以支撑构件205的日语“ㄑ”字状的中央的顶点为中心向图3的第1方向延伸的面和向第2方向延伸的面上,分别粘接固定日语“コ”字状的磁轭204A、204B而成。由于这些日语“コ”字状的磁轭204A、204B被配设成其开口朝向形成有线圈的基板203A、203B所处的一侧,因此,被配设为使得从各自的开口侧与磁体MAG1、MAG2平行而收容基板203A、203B。在该各基板203A、203B,连接有为了给基板上的线圈通电的柔性基板FR2而成。另外,在形成该线圈的基板203A、203B,具备霍尔元件,该霍尔元件用于检测对应于臂部ARM1、ARM2的动作而摇动的透镜保持壳体202的位置。
如上述,在日语“ㄑ”字状的支撑构件205的中央的顶点部的透镜保持壳体202侧设有与透镜保持壳体202的球状的凸部配合并成为支撑透镜保持壳体202的支撑部的凹部,因此,在该凹部与透镜保持壳体202的凸部即轴点PB配合,并且分别被设置在移动自如地支撑于支撑构件205的2根臂部ARM1、ARM2的球状的凹部与透镜保持壳体202的第1驱动点D1的凸部和第2驱动点D2的凸部配合,则如图4所示,透镜保持壳体202则摇动自如地支撑在支撑构件205。
在该例中,由支撑构件205、臂部ARM1、形成有线圈的基板203A、贴付有磁体MAG1的磁轭204A构成本发明的第1驱动机构的一例,由支撑构件205、臂部ARM2、形成有线圈的基板203B、贴付磁体MAG2的磁轭204B构成本发明的第2驱动机构的一例。该第1驱动机构通过第1驱动点D1使透镜保持壳体202围绕连接轴点PB和第2驱动点D2的第1轴旋转,同时,第2驱动机构通过第2驱动点D2使透镜保持壳体202围绕连接轴点PB和第1驱动点D1的第2轴旋转,从而使透镜保持壳体202摇动。
另外,在图3,为了表示第1驱动点D1和第2驱动点D2,分别示出了具有球状的凸部的棒状的构件2021A、2021B,和由该些棒状的构件2021所插通的弹簧2022A、2022B。各弹簧2022是分别具有在线圈不通电时使各2根臂部ARM1、ARM2保持不动的功能的构件,各弹簧具有如下功能:即在线圈不通电时,通过弹簧按压(付势)力将凸部(第1驱动点D1、第2驱动点D2)按压在臂部侧的凹部,在切断线圈的通电后,使臂部静止在切断通电时的位置上。
到这里的有关图像模糊校正单元200的说明,除CCD112为后组装的构成外,与专利申请2007-035341号所提出的摄影单元的构成的说明,其内容几乎相同。
而且,在该例表示透镜以外的CCD112也保持在保持模块202的构成,因此,在摇动的保持模块202上连接图像信号传送用柔性基板FR1。该柔性基板FR1的一端连接在安装有CCD112的传感器基板PCB,从该传感器基板PCB至少最初延伸的部分被连接成,从保持模块202向外侧,沿相对于连接轴点PB和第1驱动点D1的第1方向和连接轴点PB和第2驱动点D2的第2方向这双方而倾斜的方向,延伸。如此构成,则摇动难以传达至柔性基板。
到此为止说明了关于图像模糊校正单元200,这与日本专利申请2007-035341号所提出的说明几乎相同的内容。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日本专利申请2007-035341号的构成以外,说明新增加的封罩201的构成和作用。
如上所述,本申请人在日本专利申请2006-269712号、日本专利申请2006-269713号、日本专利申请2006-269714号、日本专利申请2006-269715号、日本专利申请2007-035341号等未公开申请试图了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小型薄型化,但是,如在课题中所述,在以往的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由于保持模块露出在表面,因此,根据安装情况或模糊的发生状况,由于保持模块202的摇动部过于大幅度地振动,从而,有接触移动电话100内部的本体而损伤本体内壁的情况。而且,也存在因摇动部频繁地接触本体内壁而使得图像模糊校正单元本身损坏的问题。
于是,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本实施方式,新设为了限制摇动部的摇动而覆盖整个保持模块202的封罩201,以该封罩201为防护(盾),禁止摇动部对移动电话本体内壁的接触,并将该封罩201的尺寸作为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外形尺寸,可以向组装移动电话的人员提示。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如下方面进行研究,即在封罩201的、可能因保持模块202的摇动而接触到封罩的部分设置缓冲构件,并使封罩201本身具有电磁屏蔽功能(例如,使用具有屏蔽功能的原材料,或者使用在蒸镀或溅镀等在表面形成金属的技术等),从而可以多功能使用封罩。
若这样构成,则在移动电话100的本体内部组装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模糊校正单元200后,不仅移动电话对本体内壁的接触被禁止,对封罩的接触也被禁止,从而可以保证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确实的动作。而且,即使摇动由落下冲击等变大而接触封罩,对封罩的接触状态也通过缓冲构件得以缓和,从而可以防止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损坏。
而且,以往,在旁边装载有天线等时,由于有在该天线旁边发生电磁阻碍的可能性,因此不能配设图像模糊校正单元,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模糊校正单元200,由于多功能活用封罩201而具有电磁屏蔽功能,因此,可以获得即使在天线的旁边也能安装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在驱动机构使用了线圈和磁铁,即所谓使用了音圈马达的情况,但是不限于此,驱动机构,例如也可以为使用压力元件驱动保持模块的类型。
最后,参照图5说明图像模糊校正单元200的动作。
图5是说明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动作的图。
在图5表示从横方向看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图。
在图5(a)表示具备图像模糊校正单元200的保持模块201对支撑构件205的底面保持几乎平行的姿势的状态,在图5(b)和图5(c)分别表示在保持模块的摇动部摇动最大角度(±1.5度)时的保持模块201的姿势。
保持模块从图5(a)表示的状态摇动+1.5度时,成为图5(b)所示的姿势,摇动-1.5度时成为图5(c)所示的姿势。
在图5(b)表示设有即使摇动部由降落冲击等摇动+1.5度以上与封罩接触也对因摇动而导致的与封罩接触的冲击进行缓和的缓冲构件210A的情况。而且,在图5(c)表示在摇动-1.5度时,摇动部与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支撑构件205的底面几乎成为一个平面(面一)。
若为这种结构,只要由封罩201而决定的外形尺寸,则可以保证确切的动作。而且,通过缓冲构件201A可以防止摇动部损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图像模糊校正装置适用于移动电话的情况,但是,很明显,不仅摄影装置,在装配有投影装置或复印机等光学系统的其他光学装置中也能装载此装置。而且,对于伸缩构件不限于如上述所示的弹簧,只要是伸缩自如的构件,即可使用。

Claims (11)

1.一种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其中,
具备:
保持模块,其保持透镜;
驱动机构,其驱动所述保持模块,以校正通过捕捉经由所述透镜而来的被拍摄体光所形成的图像的模糊;
覆盖所述保持模块、所述驱动机构而决定该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外形的封罩;以及
在沿作为该保持模块的外周的一点的轴点上向任意方向摇动自如地支撑所述保持模块的支撑构件,
并且,所述驱动机构是,分别通过沿所述保持模块的外周、从所述轴点分别向相互不同的第1方向和第2方向隔开距离的第1驱动点和第2驱动点,驱动该保持模块的两个驱动机构,并由通过所述第1驱动点使所述保持模块围绕连接所述轴点和所述第2驱动点的第1轴旋转的第1驱动机构,和通过所述第2驱动点使所述保持模块围绕连接所述轴点和所述第1驱动点的第2轴旋转的第2驱动机构构成,
所述封罩,覆盖所述保持模块及所述两个驱动机构,并且覆盖所述支撑构件而决定该图像模糊校正单元的外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罩,还具备缓冲构件,所述缓冲构件用于缓和所述保持模块的因摇动而引起的对该封罩的接触冲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罩,还具有电磁屏蔽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驱动机构,具备:
第1臂部,其旋转自如地支撑所述第1驱动点;
第1线圈,其被保持在所述第1臂部,接受磁力的作用和通电而产生光轴方向的驱动力,并使该第1臂部沿光轴方向驱动所述第1驱动点;
第1磁体,其被保持在所述支撑构件上,相对于光轴水平扩展,并将磁力作用于所述第1线圈;
第1引导构件,其被固定在所述支撑构件上,并对该第1臂部进行引导,以使得所述第1臂部的、对所述第1驱动点赋予驱动力的第1作用点,沿光轴方向移动,
所述第2驱动机构,具备:
第2臂部,其旋转自如地支撑所述第2驱动点;
第2线圈,其被保持在所述第2臂部,接受磁力的作用和通电而产生光轴方向的驱动力,使该第2臂部沿光轴方向驱动所述第2驱动点;
第2磁体,其被保持在所述支撑构件上,相对于光轴水平扩展,并将磁力作用于所述第2线圈;
第2引导构件,其被固定在所述支撑构件上,对该第2臂部进行引导,以使得所述第2臂部的、对所述第2驱动点赋予驱动力的第2作用点,沿光轴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模块保持透镜,并保持捕捉被拍摄体光而生成图像信号的图像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驱动点和所述第2驱动点,形成于连接该第1驱动点和所述轴点的线段与连接该第2驱动点和所述轴点的线段相互以大致90度的角度交叉的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模块,在所述轴点上具有球状的凸部,所述支撑构件,在其支撑部具有承受该凸部的球状的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模块,在所述第1驱动点和所述第2驱动点分别具有球状的凸部,所述第1臂部和所述第2臂部,在所述第1作用点和所述第2作用点分别具有对在所述第1驱动点和所述第2驱动点分别备置的各凸部进行承受的球状的各凹部,所述第1臂部和所述第2臂部通过该各凹部对该各凸部赋予驱动力。
9.一种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至8所述的任一个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
模糊检测部,其检测出模糊;
模糊控制部,其根据所述模糊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使所述两个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所述保持模块。
10.一种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其中所述保持模块保持所述透镜,并对捕捉被拍摄体而生成图像信号的图像传感器进行保持,并通过该图像模糊校正装置的动作,而生成降低了模糊的图像信号。
11.一种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影装置。
CN2008101099589A 2007-06-15 2008-06-11 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图像模糊校正装置、摄影装置以及移动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47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59269 2007-06-15
JP2007-159269 2007-06-15
JP2007159269A JP2008310172A (ja) 2007-06-15 2007-06-15 像ブレ補正ユニット、像ブレ補正装置、撮影装置、および携帯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4738A CN101324738A (zh) 2008-12-17
CN101324738B true CN101324738B (zh) 2011-05-18

Family

ID=39745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0995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24738B (zh) 2007-06-15 2008-06-11 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图像模糊校正装置、摄影装置以及移动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309773A1 (zh)
EP (1) EP2003881A3 (zh)
JP (1) JP2008310172A (zh)
KR (1) KR100977748B1 (zh)
CN (1) CN1013247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537949B1 (ko) * 2008-12-24 2015-07-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상 장치
TWI480579B (zh) * 2009-07-24 2015-04-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相機模組
KR101085645B1 (ko) * 2010-10-04 2011-11-2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손떨림 보정 기능이 구비된 영상촬상 장치
KR101928773B1 (ko) * 2012-02-09 2018-12-1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장치
KR102502284B1 (ko) 2016-01-12 2023-02-22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0745A (zh) * 2004-10-12 2006-04-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相机透镜组件的光学图像稳定器
CN1896804A (zh) * 2005-07-11 2007-01-17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稳定器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07807A (en) * 1975-09-04 1980-06-17 Oiles Industry Co., Ltd. Plastic air cylinder assembly
JP2612371B2 (ja) 1990-07-12 1997-05-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画振れ補正装置
JPH07274056A (ja) 1994-03-25 1995-10-20 Sony Corp カメラの手振れ補正装置
JP4181663B2 (ja) * 1998-06-30 2008-1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補正光学装置、像振れ補正装置、カメラ及び交換レンズ
JP2003107549A (ja) 2001-09-28 2003-04-09 Canon Inc 振動検出手段の実装装置及び防振システム
JP4703104B2 (ja) * 2003-06-06 2011-06-15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端末装置
JP2005326807A (ja) * 2004-04-12 2005-11-24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鏡胴内蔵型カメラ
JP3952049B2 (ja) * 2004-08-12 2007-08-0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フォト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構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2006154345A (ja) * 2004-11-30 2006-06-15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手振れ補正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KR100594121B1 (ko) * 2004-12-17 2006-06-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카메라 렌즈 어셈블리의 손떨림 보정 장치
JP2006209066A (ja) * 2004-12-27 2006-08-10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撮像装置
JP4500940B2 (ja) 2005-03-24 2010-07-14 田中貴金属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シンクの製造方法
JP4720240B2 (ja) 2005-03-24 2011-07-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界磁コイ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2006269714A (ja) 2005-03-24 2006-10-05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基板処理装置
JP2006269712A (ja) 2005-03-24 2006-10-05 Citizen Watch Co Ltd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639942B2 (ja) * 2005-05-11 2011-02-23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振れ補正機構付き撮像装置
JP4311383B2 (ja) 2005-07-25 2009-08-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
TW200719518A (en) * 2005-11-15 2007-05-16 Ind Tech Res Inst An EMC metal-plate antenna and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JP4862411B2 (ja) * 2006-01-30 2012-01-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08089876A (ja) * 2006-09-29 2008-04-17 Fujinon Corp 像ブレ補正ユニット、像ブレ補正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
KR100905236B1 (ko) * 2006-09-29 2009-07-01 후지논 가부시키가이샤 이미지 블러링 보정 유닛, 이미지 블러링 보정 장치, 촬상장치, 및 휴대 기기
JP2008197571A (ja) * 2007-02-15 2008-08-28 Fujinon Corp 像ブレ補正ユニット、像ブレ補正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0745A (zh) * 2004-10-12 2006-04-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相机透镜组件的光学图像稳定器
CN1896804A (zh) * 2005-07-11 2007-01-17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稳定器的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330155A 2000.11.3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309773A1 (en) 2008-12-18
EP2003881A3 (en) 2013-02-27
JP2008310172A (ja) 2008-12-25
EP2003881A2 (en) 2008-12-17
KR20080110500A (ko) 2008-12-18
KR100977748B1 (ko) 2010-08-24
CN101324738A (zh) 2008-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3203B (zh) 图像抖动校正单元、图像抖动校正装置、摄影装置及便携设备
US7952613B2 (en) Image blur correcting unit, image blur correcting device, image pickup apparatus and portable equipment
US7957632B2 (en) Mobile device
WO2017086274A1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01324738B (zh) 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图像模糊校正装置、摄影装置以及移动设备
EP2605507A2 (en) Camera module having protruding lens barrel
CN101324678B (zh) 摄影单元、摄影装置、移动设备以及摄影单元的组装方法
CN101324740B (zh) 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图像模糊校正装置、摄影装置以及移动设备
CN201327555Y (zh) 像抖动补偿单元、像抖动补偿装置、摄像装置及便携式设备
CN101324739B (zh) 摄影装置、移动设备
CN100570467C (zh) 图像抖动补正单元、图像抖动补正装置、摄影装置以及便携式设备
CN201266295Y (zh) 像抖动补正单元、像抖动补正装置、摄像装置及携带设备
CN112492430B (zh)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录音方法
CN201273980Y (zh) 摄像装置及移动设备
JP2009058805A (ja) 像ブレ補正ユニット、像ブレ補正装置、撮影装置、および携帯機器
CN101349855B (zh) 图像抖动补正单元及其装置、摄影装置及移动设备
CN201266294Y (zh) 像抖动补正单元、像抖动补正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设备
JP2009020476A (ja) 像ブレ補正ユニット、像ブレ補正装置、撮影装置、および携帯機器
CN201273981Y (zh) 摄像单元、摄像装置、及移动设备
CN101324737A (zh) 图像模糊校正单元、图像模糊校正装置、以及摄影装置
JP2008310168A (ja) 撮影ユニット、撮影装置および携帯機器
JP2009141677A (ja) 撮影装置および携帯機器
KR20210109336A (ko) 이동 단말기
KR20230037872A (ko) 카메라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5004682A (zh) 相机模块和包括其的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

Termination date: 2014061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