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2484B - 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 - Google Patents
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322484B CN101322484B CN2008101108380A CN200810110838A CN101322484B CN 101322484 B CN101322484 B CN 101322484B CN 2008101108380 A CN2008101108380 A CN 2008101108380A CN 200810110838 A CN200810110838 A CN 200810110838A CN 101322484 B CN101322484 B CN 10132248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shing line
- flange part
- plane
- cylindrical portion
-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811 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61 Mg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414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34 light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spiromesifen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C1C(C(O1)=O)=C(OC(=O)CC(C)(C)C)C11CCCC1 GOLXNESZZPUPJ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56 stainless stee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20317 Ros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22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224 forefinge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42 fo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08—Pick-up detai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08—Pick-up details
- A01K89/01081—Guiding members on rotor axially rearward of spool
- A01K89/01082—Guiding members shiftable on rotor
- A01K89/01083—Guiding members shiftable on rotor to wind position by rotor driv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4—Reciprocating mechanism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7—Anti-reverse mechanism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2—Brake devices for reels
- A01K89/027—Brake devices for reels with pick-up, i.e. for reels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Reels with pick-up, i.e. with the guiding member rotating and the spool not rotating during normal retrieval of the line
- A01K89/01121—Frame details
- A01K89/011221—Frame details with line or water shiel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其可使复位部件的斜面坡度比较平缓,并可减小复位部件固定用空间。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具有框体部、盖体部和复位部件。框体部具有圆筒部和配置在圆筒部后部的大致半圆形的第一凸缘部。盖体部具有隔着间隙配置在圆筒部后表面的大致半圆形的第二凸缘部,并可被固定在框体部上。复位部件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在间隙内。复位部件具有可配置在间隙内的板状配置部和突出部,其中,突出部从配置部形成到可与第一凸缘部相向的位置,突出部具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以从配置部向前渐渐突出的方式形成,并可与导臂翻转机构接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渔线轮主体,尤其涉及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该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上,支承有可相对于其旋转的转子和可相对于其前后移动的卷线筒,该转子具有导臂翻转机构,其使可在渔线缠绕姿态(收线姿态)和渔线放线姿态之间摆动的渔线导臂从渔线放线姿态回到渔线缠绕姿态。
背景技术
纺车式渔线轮具有渔线轮主体、卷线用的卷线筒、转子,其中,渔线轮主体具有可安装在钓竿上的钓竿安装座部;卷线筒以可相对于渔线轮主体前后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其上;转子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渔线轮主体上,用于将渔线缠绕到卷线筒上。渔线轮主体具有框体部和盖体部,其中,框体部具有用于安装转子的旋转机构等各种机构的机构收纳空间,盖体部用于覆盖机构收纳空间。
转子上安装有可在渔线缠绕姿态和渔线放线姿态之间摆动的渔线导臂。转子具有第一转子臂和第二转子臂,第一转子臂和第二转子臂的顶端安装有渔线导臂。渔线导臂具有第一导臂支承部件、第二导臂支承部件以及导臂体,其中,第一导臂支承部件以可相对于第一转子臂摆动的方式安装在其顶端,且第一导臂支承部件的顶端具有用于引导渔线的导线用辊;第二导臂支承部件以可相对于第二转子臂摆动的方式安装在其顶端;导臂体将该两个导臂支承部件连接起来。导臂翻转机构被设置在第一转子臂上,在渔线导臂摆动到渔线放线姿态时,该导臂翻转机构联动于转子向渔线缠绕方向的旋转,使渔线导臂回到渔线缠绕姿态。渔线轮主体上设置有用于使导臂翻转机构动作的复位部件。导臂翻转机构具有移动部件,该移动部件联动于渔线导臂的动作,沿向渔线轮主体接近或从渔线轮主体离开的方向移动,复位部件具有斜面,该斜面根据转子向渔线缠绕方向的旋转将移动部件向从渔线轮主体离开的方向按压。通常情况下,盖体部被配置在从前方看渔线轮时的右侧,当缠绕渔线时,转子按从前方看渔线轮时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斜面以按顺时针方向渐渐向前突出的方式形成。
多数情况下,渔线导臂从渔线放线姿态向渔线缠绕姿态反转的时机被设定在如下时刻:在具有导线用辊的第一导臂支承部件位于远离钓竿的位置时,即第一导臂支承部件被设置在框体部和盖体部的对合部附近时。渔线导臂中,设置在离握钓竿的手的手指最近的位置的是第一导臂支承部件。因此,当在此时使渔线导臂反转时,第一导臂支承部件离手指较远。结果,即使让渔线导臂反转,第一导臂支承部件也不容易与握钓竿的手指接触,安全性较好。
基于这样的原因,复位部件被设置在离渔线轮主体的钓竿安装座部尽可能远的位置。关于渔线轮主体上设置的复位部件,现有技术中公知这样的结构,与框体部前表面一体形成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以及,与框体部分体形成并被固定在框体部和盖体部之间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此外,现有技术中还存在这样的结构:将圆筒部设置在渔线轮主体的前部,并可在圆筒部的前部安装将用于防止转子反转的反转防止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圆筒部在渔线轮主体的框体部,与第一凸缘部的前方一体形成。第一凸缘部与形成于盖体部前部的第二凸缘部共同构成圆形,并与第二凸缘部一起覆盖转子的后表面。在第二凸缘部和圆筒部后表面之间形成有些许间隙,该间隙用于安装密封部件或另作他用。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公报实开昭53-32191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299161
〔专利文献3〕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103879
与复位部件和框体部分体形成的情况相比,将复位部件与框体部前表面一体形成的现有结构不需要固定部分。因此,不需要固定用空间和固定构造,渔线轮主体的结构简单。但是,若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考虑,复位部件需在框体部和盖体部的对合部附近形成,所以只能在框体部形成斜面。因此,斜面的坡度较陡,旋转手柄使渔线导臂复位所需的旋转力即所谓的复位力较大。
此外,采用将复位部件与框体部前表面一体形成的现有结构,根据钓鱼的种类和制动导臂体的导臂制动机构的有无等不同款式,存在不需改变复位力的情况。但是,若欲改变复位部件的斜面的坡度,则通常需修正采用模压成形制成框体部的模具,改变斜面的坡度较为困难。
对于在框体部和盖体部之间分体固定复位部件的现有结构,可将斜面形成到盖体部侧,所以可使斜面的坡度比较平缓。但是,在移动部件在斜面上上升时,应力集中在固定部分上,在固定部分上需有较大的空间,以维持固定部分的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在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中,可减缓复位部件斜面的坡度,且可减小用于固定复位部件的空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课题是,在具有复位部件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中,可容易地改变复位部件斜面的坡度。
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中,在该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上,支承有可相对于其旋转的转子和可相对于其前后移动的卷线筒,该转子具有导臂翻转机构,其使可在渔线缠绕姿态和渔线放线姿态之间摆动的渔线导臂从渔线放线姿态回到渔线缠绕姿态,其中,所述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具有框体部、盖体部竿安装座和复位部件。框体部具有圆筒部、第一凸缘部和机构收纳空间,其中,圆筒部被以与所述转子的旋转轴心同心的方式设置在前部;第一凸缘部被以与所述所述圆筒部同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圆筒部后部,并大致呈半圆形;机构收纳空间被形成于所述第一凸缘部的后方。盖体部能以覆盖所述机构收纳空间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框体部上,并具有大致半圆形的第二凸缘部,该第二凸缘部隔着间隙配置在所述圆筒部的后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凸缘部一起形成圆形。竿安装座被设置在所述框体部和盖体部中任何一方上。复位部件用于使所述渔线导臂从所述渔线放线姿态回到所述渔线缠绕姿态,并能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圆筒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之间的间隙内。复位部件具有突出部和板状配置部,其中,配置部可配置在所述圆筒部的后表面和所述第二凸缘部之间的间隙内,突出部从配置部沿所述转子的渔线缠绕方向突出形成到可与所述第一凸缘部相向的位置,突出部具有第一斜面,该第一斜面以从所述配置部向前渐渐突出的方式形成,并可与所述导臂翻转机构接触。
该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中,在圆筒部的后表面和与其相向设置的盖体部的第二凸缘部的前表面之间的间隙内,安装有复位部件的板状配置部,可与导臂翻转机构相接触的第一斜面被设置在突出部上,该突出部形成到可与第一凸缘部相向的位置。转子在渔线导臂位于渔线放线姿态时沿渔线缠绕方向旋转,此时,导臂翻转机构与第一斜面接触,渔线导臂回到渔线缠绕姿态,该第一斜面从盖体部的第二凸缘部延伸到与第一凸缘部相向的位置。这里,复位部件的板状配置部可配置在第二凸缘部和圆筒部之间的间隙内,所以通过将板状配置部插入圆筒部和第二凸缘部之间的间隙内,可用圆筒部和第二凸缘部对复位部件进行夹持固定,并将其卡止固定到圆筒部和第二凸缘部中任何一方上。因该配置部为板状,所以即使设置与第一凸缘部相向的突出部,应力也不易集中,并可减小固定复位部件的空间。由于突出部从可配置到第二凸缘部上的配置部形成,所以第一斜面不仅形成于框体部上,还可形成于盖体部侧上。因此,可缓和第一斜面的坡度,并可用较小的力使渔线导臂复位。
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渔线轮主体的基础上,本发明技术方案2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中,第一凸缘部具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沿所述渔线缠绕方向形成于前表面,并比所述第一斜面的坡度更陡,所述第一凸缘部还具有用于使所述渔线导臂从所述渔线放线姿态回到所述渔线缠绕姿态的复位部,复位部件在与所述第二斜面相向的位置具有与所述第二斜面卡合的第三斜面。该情况下,通过在渔线轮主体上安装复位部件,该渔线轮主体上已形成有具有第二斜面的复位部,复位部件的第三斜面与复位部的第二斜面卡合,复位部被复位部件覆盖。由此,与导臂翻转机构相接触的接触斜面不是第二斜面,而是比其坡度平缓的第一斜面。因此,即使是一体形成有复位部的渔线轮主体,也可通过安装复位部件,使接触斜面的坡度平缓,可改变接触斜面的坡度。
在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渔线轮主体的基础上,本发明技术方案3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中,在所述第二凸缘部内周侧形成有凹槽部,所述配置部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凸缘部的所述凹槽部的缘部相卡止的突起部,并被所述第二凸缘部和所述圆筒部夹持。该情况下,因复位部件具有至少一个被凹槽部的缘部卡止的突起部,所以,通过在将复位部件卡止到凹槽部的缘部的状态下将盖体部固定到框体部上,复位部件被夹持到圆筒部和第二凸缘部之间的间隙内,不采用工具就可容易地固定复位部件。
这里所说的夹持是指,复位部件被设置在圆筒部后表面和第二凸缘部前表面之间的间隙内的状态,复位部件的配置部与圆筒部和第二凸缘部二者相接触而被挟持的状态,不仅如此,也可以是如下状态:配置部的板状部分被设置在圆筒部和第二凸缘部之间的间隙内,且突起部被卡止到凹槽部,配置部与两者中任何一方相接触。
在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渔线轮主体的基础上,本发明技术方案4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中,配置部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圆筒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中任何一方相嵌合的嵌合部,并被所述第二凸缘部和所述圆筒部夹持。该情况下,复位部件具有与圆筒部或第二凸缘部相嵌合的嵌合部,所以在使配置部的嵌合部嵌合到圆筒部后表面或第二凸缘部上的状态下,将盖体部固定到框体部上,由此,复位部件被夹持到圆筒部和第二凸缘部之间的间隙内,不采用工具就可容易地固定复位部件。
这里所说的夹持是指,复位部件被设置在圆筒部后表面和第二凸缘部前表面之间的间隙内的状态,复位部件的配置部与圆筒部和第二凸缘部二者相接触而被挟持的状态,不仅如此,也可以是如下状态:配置部的板状部分被设置在圆筒部和第二凸缘部之间的间隙内,且嵌合部与圆筒部或第二凸缘部相嵌合,配置部与两者中任何一方相接触。
在技术方案4所所记载的渔线轮主体的基础上,本发明技术方案5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中,所述配置部具有作为所述嵌合部的突起部,所述嵌合部与所述圆筒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中任何一方上形成的凹部相嵌合,该情况下,在圆筒部侧为凹部时,从圆筒部的前侧贯通形成凹部,由此,即使利用模压成形制造形状复杂的框体部,也可容易地形成凹部,同时,因复位部件比框体部的形状更简单,所以可在用模具成型法制造复位部件时,容易地形成突起部。在第二凸缘部侧为凹部时,从第二凸缘部的前表面形成凹部即可,所以凹部的形成比较容易,同时,因复位部件的形状比框体部的形状简单,所以可在用模具成型法制造复位部件时,容易地形成突起部。
在技术方案1或2所所记载的渔线轮主体的基础上,本发明技术方案6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中,所述配置部可螺纹固定到所述圆筒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中任何一方上。该情况下,可将复位部件螺纹固定到圆筒部后表面或第二凸缘部前表面,所以可不晃动地固定复位部件。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复位部件的板状配置部可配置在第二凸缘部和圆筒部之间的间隙内,所以可通过将板状配置部插入圆筒部和第二凸缘部之间的间隙内,用圆筒部和第二凸缘部夹持固定复位部件,并将其卡止固定在圆筒部和第二凸缘部中任何一方上。因该配置部为板状,所以即使设置与第一凸缘部相向的突出部,应力也不易集中,可减小用于固定复位部件的空间。此外,使第一斜面在配置部上形成的突出部上形成,该突出部可设置在第二凸缘部和圆筒部之间的间隙内,所以不仅在框体部还可在盖体部侧也形成第一斜面。因此,可使第一斜面的坡度比较平缓,用较小的力就可使渔线导臂复位。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渔线轮主体上安装复位部件,该渔线轮主体上已形成有具有第二斜面的复位部,复位部件的第三斜面与复位部的第二斜面卡合,复位部被复位部件覆盖。由此,与导臂翻转机构相接触的接触斜面不是第二斜面,而是比其坡度平缓的第一斜面。因此,即使是一体形成有复位部的渔线轮主体,也可通过安装复位部件,使接触斜面的坡度比较平缓,可改变接触斜面的坡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纺车式渔线轮的侧视图。
图2是所述纺车式渔线轮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导臂翻转机构的渔线轮主体的局部主剖视图。
图5是表示导臂翻转机构的渔线轮主体的局部仰视图。
图6是圆筒部和复位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导臂翻转机构的第一转子臂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6相对应的图。
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与图6相对应的图。
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与图4相对应的图。
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与图5相对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纺车式渔线轮的大致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采用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纺车式渔线轮具有:渔线轮主体2、转子3、卷线筒4、卷线筒轴15、转子驱动机构5、摆动机构6以及卸力机构7,其中,渔线轮主体2安装于钓竿上,并对可相对于其转动的手柄1进行支承。转子3具有渔线导臂17,并以可绕前后方向的轴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渔线轮主体2的前部。卷线筒4外周面上缠绕有被转子3引导的渔线,且该卷线筒4以可前后移动的方式配置在转子3的前部。卷线筒轴15以可沿前后轴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渔线轮主体2上,并在顶端部经由卸力机构7安装有卷线筒4。转子驱动机构5将手柄1的旋转传递给转子3。摆动机构6根据转子驱动机构5的旋转使卷线筒轴15前后往复移动,并将渔线均匀缠绕到卷线筒4上。手柄1可安装在图1所示的渔线轮主体2的左侧或图2所示的渔线轮主体2的右侧。
<渔线轮主体2的结构>
如图1至图4所示,渔线轮主体2主要具有框体部2a、盖体部2b、竿安装座部2c以及复位部件28,其中,框体部2a对转子3和卷线筒4进行支承;盖体部2b被多根(例如三根)固定螺栓38以可拆装的方式固定在框体部2a上;竿安装座部2c被设置在盖体部2b上并大致呈“T”字状;复位部件28被设置在盖体部2b的前表面。框体部2a和盖体部2b的后端部被固定在框体部2a上的罩部件2d覆盖。渔线轮主体2的前部形成有圆形的凸缘部2e,该凸缘部2e具有一体形成于框体部2a上的第一凸缘部24a和一体形成于盖体部2b上的第二凸缘部24b。
框体部2a例如由合成树脂或者铝合金、镁合金等轻合金制成,并为通过锻造或模压成形制成的部件。如图2和图3所示,框体部2a具有形成于侧部的开口25、形成于内部的机构收纳空间26以及圆筒部27,其中,圆筒部27被设置在转子3的形成于渔线轮主体2侧的圆形凹陷部3a内,并对作为转子3的旋转轴且可相对于圆筒部27旋转的后述小齿轮12进行支承。就框体部2a而言,其上部(钓竿安装侧)的厚度大致不到渔线轮主体2厚度的一半,而其下部比上部厚,大致超过渔线轮主体2厚度的一半,且下部比上部更朝盖体部2b侧突出。因此,盖体部2b的上部被形成为大致超过渔线轮主体2厚度的一半,而其下部随着框体部2a的突出而不到渔线轮主体2厚度的一半。
如图2所示,机构收纳空间26中设置有转子驱动机构5和摆动机构6。圆筒部27与小齿轮12同心设置,圆筒部27后部设置有与圆筒部27同心形成并大致呈半圆形的第一凸缘部24a。圆筒部27比第一凸缘部24a更向盖体部2b侧突出,在圆筒部27的后表面27a和第二凸缘部24b的前表面24c之间,如图3和图6所示,形成有约0.5~3mm的间隙27b。图6中,双点划线所表示的部分和圆筒部27的后表面27a之间为间隙27b,从双点划线所表示的部分开始到后方(图6右侧)为第一凸缘部24a的厚度。
圆筒部27的中心形成有支承孔27c,该支承孔27c中可安装对小齿轮12进行支承的轴承。圆筒部27的外周面形成有环状安装槽27d,该安装槽27d用于安装对转子3进行制动的制动部件65。圆筒部27的前表面上,螺纹固定有后述的反转防止机构49的单向离合器52。
盖体部2b例如由合成树脂或者铝合金、镁合金等轻合金制成,并为通过锻造或模压成形而制成的部件。如图3所示,盖体部2b与第二凸缘部24b一体形成,以覆盖框体部2a的开口25并可在内部形成空间。盖体部2b上一体形成有竿安装座2c。
如图3~图5所示,凸缘部2e形成为圆板状,并与凹陷部3a的端面大致为同一表面,以挡住转子3后部形成的圆形凹陷部3a(参照图2)。如前所述,凸缘部2e具有半圆形第一凸缘部24a和半圆形第二凸缘部24b,该第一凸缘部24a与框体部2a一体形成,该第二凸缘部24b与盖体部2b一体形成,并与第一凸缘部24a一起构成圆形。第一凸缘部24a的下部,一体形成有可与后述的导臂翻转机构18接触的复位部29。复位部29形成为朝前突出的山形,并在转子3的渔线缠绕旋转方向上游侧,具有与后述的复位部件28的第三斜面28i卡合的第二斜面29a,且在转子3的渔线缠绕旋转方向下游侧,具有坡度比第二斜面29a陡的第四斜面29b,在第二斜面29a和第四斜面29b之间具有平坦面29c。此外,即使在未安装复位部件28的状态下,复位部29也可与导臂翻转机构18相接触。该实施方式中,使框体部2a下部的厚度超过渔线轮主体2厚度的一半,所以即使让复位部29与第一凸缘部24a一体形成,也可将该转子3的渔线缠绕方向上游侧的第二斜面29a的突出开始位置配置得比渔线轮主体2厚度一半的位置靠上游侧。
第二凸缘部24b与第一凸缘部24a的厚度相同,该第二凸缘部24b的内周侧形成有凹槽部24d,该凹槽部24d具有横缘部24e和纵缘部24f。设置凹槽部24d的目的在于易于配置小齿轮12等。
如图3所示,框体部2a和盖体部2b的侧面分别具有轴支承孔22a、22b,且向位于与手柄1安装侧相反一侧的轴支承22a孔内旋入防水帽35而将该孔封闭,其中,轴支承孔22a、22b对后述的主齿轮轴11a的两端进行支承,且主齿轮轴11a可相对于轴支承孔22a、22b旋转。
如图3至图6所示,复位部件28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在圆筒部27的后表面27a和第二凸缘部24b的前表面24c之间的间隙27b内。设置复位部件28的目的在于,通过与导臂翻转机构18接触,利用导臂翻转机构18使后述的渔线导臂17从渔线放线姿态回到渔线缠绕姿态。复位部件28与形成于第一凸缘部24a上的复位部29卡合。
复位部件28具有板状配置部28a和突出部28b,其中,配置部28a可配置在第二凸缘部24b的前表面24c和圆筒部27的后表面27a之间的间隙27b内,突出部28b从配置部28a沿转子3的渔线缠绕旋转方向形成到可与第一凸缘部24a相向的位置。
配置部28a为大致与第二凸缘部24b相同的板状部分,且被形成为比第二凸缘部24b直径稍小的大致半圆状。配置部28a具有与第二凸缘部24b的前表面24c和圆筒部27的后表面27a之间的间隙27b相同或比其稍薄的厚度。在配置部28a的内周侧,形成有比凹槽部24d稍向内侧突出的凹槽部28d。凹槽部28d具有横缘部28e和纵缘部28f,该横缘部28e和纵缘部28f分别比凹槽部24d的横缘部24e和纵缘部24f向内侧突出,在配置部28a的后表面,形成有多个(例如两个)突起部28g、28h,该突起部28g、28h分别与凹槽部24d的横缘部24e和纵缘部24f相卡止。配置部28a的凹槽部28d两侧的直线性内端面28j、28k可与圆筒部27和第二凸缘部24b之间的间隙27b的端部相接触。通过使这种突起部28g、28h与凹槽部24d相卡止,即使将复位部件28的配置部28a设置的比间隙27b稍薄,也可通过使复位部件28的内端面28j、28k与间隙27b的端面相接触,使复位部件28不易发生晃动。
突出部28b从配置部28a的外周部以比圆筒部27的外周面大的圆弧与复位部29相卡合。突出部28b的第一斜面28c从配置部28a渐渐向前突出,并朝第一凸缘部24a的前表面的前方延伸,以覆盖复位部29的第二斜面29a。在突出部28b的朝第一凸缘部24a后退的后表面上,形成有与第二斜面29a卡合接触的第三斜面28i。由此,第三斜面28i与第二斜面29a相接触,突出部28b被复位部29支承。因此,即使导臂翻转机构18与第一斜面28c相接触并对其按压,第一斜面28c也不会发生晃动。
罩部件2d是对例如ABS树脂等合成树脂进行镀膜处理而形成的部件,或者是用不锈钢合金形成的部件,因此不容易受损,罩部件2d用于保护渔线轮主体2的最容易受损的部分。罩部件2d下端部被螺钉37固定在框体部2a上,其上端部被弹性卡止在框体部2a上。
如图2所示,转子驱动机构5具有主齿轮11和与该主齿轮11啮合的小齿轮12,其中,主齿轮11由平面齿轮构成,该平面齿轮与固定有手柄1的手柄轴10一起旋转。主齿轮11具有主齿轮轴11a,该主齿轮轴11a以可相对于手柄轴10一体旋转的方式连接在其上。主齿轮轴11a与主齿轮11一体或分体设置。
<转子3的结构>
作为转子3旋转轴的小齿轮12形成为筒状,其前部12a贯穿转子3的中心部,并被螺母13固定到转子3上。对于小齿轮12,其轴向中间部经由安装在圆筒部27上的轴承14a支承在渔线轮主体2上,并可相对于渔线轮主体2旋转,其轴向后端部经由安装在框体部2a上的轴承14b支承在渔线轮主体2上,并可相对于渔线轮主体2旋转。小齿轮12的内周侧被卷线筒轴15贯穿。
摆动机构6用于使卷线筒轴15前后移动而使卷线筒4沿与卷线筒轴15相同的方向移动,其中,卷线筒轴15经由卸力机构7连接在卷线筒4的中心部。
如图2所示,转子3具有转子主体16、渔线导臂17以及导臂翻转机构18,其中,渔线导臂17以可在渔线放线姿态和渔线缠绕姿态之间摆动的方式安装在转子主体16的顶端上,导臂翻转机构18被安装在转子主体16上,用于使渔线导臂17从渔线放线姿态回到渔线缠绕姿态。
转子主体16具有圆筒部30、第一转子臂31以及第二转子臂32,其中,圆筒部30以可绕卷线筒轴15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框体部2a上,第一转子臂31和第二转子臂32以相向的方式设置在圆筒部30的侧方。圆筒部30和两个转子臂31、32例如由铝合金一体形成。
圆筒部30的前部形成有前壁33,前壁33的中央部形成有毂部33a。毂部33a的中心部形成有通孔,小齿轮12的前部12a和卷线筒轴15贯穿该通孔。前壁33的前部设置有用于固定转子3的螺母13。
如图2所示,第一转子臂31和第二转子臂32从圆筒部30的相向的后部外周面部分分别向外突出弯曲并向前延伸。第一转子臂31的顶端外周侧,安装有可相对于第一转子臂31摆动的第一导臂支承部件40,该第一导臂支承部件40用于构成渔线导臂17。第一转子臂31的内部安装有导臂翻转机构18。第二转子臂32的顶端外周侧,安装有可相对于第二转子臂32摆动的第二导臂支承部件42。
第一导臂支承部件40被拧入第一转子臂31顶端的安装销39安装在第一转子臂31上,且可相对于第一转子臂31摆动。该安装销39用棱角较少的内六角螺栓构成,其头部不容易挂到渔线上。
如图2所示,第一导臂支承部件40的顶端安装有导线用辊41和固定轴罩47,其中,导线用辊41用于将渔线导向到卷线筒4上,固定轴罩47以夹住导线用辊41的方式被固定在第一导臂支承部件40上。导线用辊41以可相对于第一导臂支承部件40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其顶端。固定轴罩47为顶端尖的变形圆锥形状。在固定轴罩47的顶端部和第二导臂支承部件42之间固定有导臂体43,该导臂体43为线材并大致弯曲成“U”字形。利用该第一导臂支承部件40、第二导臂支承部件42、导线用辊41、导臂体43以及固定轴罩47,构成将渔线导向到卷线筒4的渔线导臂17。渔线导臂17可在图2所示的渔线缠绕姿态和从渔线缠绕姿态反转的渔线放线姿态之间摆动。
<导臂翻转机构18的结构>
如图7所示,导臂翻转机构18被设置在第一转子臂31的内部。设置导臂翻转机构18的目的在于,联动于转子3的旋转使渔线导臂17从渔线放线姿态回到渔线缠绕姿态,并将渔线导臂17的状态保持在所述两种姿态。
如图7所示,导臂翻转机构18具有肘节弹簧机构50、移动部件51以及转子制动机构54,其中,肘节弹簧机构50位于第一转子臂31上形成的收纳空间48内,并以可相对于第一转子臂31摆动的方式安装在其上;移动部件51以可大致前后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收纳空间48内;转子制动机构54具有用于制动转子3的制动部件65。该移动部件51与复位部件28相接触。
肘节弹簧机构50被设置在第一转子臂31内,以便获得渔线导臂17为渔线缠绕姿态的第一位置和渔线导臂17为渔线放线姿态的第二位置,肘节弹簧机构50用于将渔线导臂17保持为渔线缠绕姿态或渔线放线姿态。肘节弹簧机构50具有杆55和螺旋弹簧57,其中,杆55的一端与第一导臂支承部件40相卡止,其另一端沿第一转子臂31延伸,螺旋弹簧57将杆55向其伸出侧加载。杆55具有卡止部55a,该卡止部55a朝第一导臂支承部件40弯曲,且顶端被卡止在第一导臂支承部件40的卡止孔40a内。杆55具有卡止突起55b,该卡止突起55b用于将螺旋弹簧57的顶端部卡止在中间部。卡止突起55b上安装有与螺旋弹簧57的顶端相抵接的垫圈56,由此,将力从螺旋弹簧57的顶端部均匀地传递到杆55上。
移动部件51例如是将不锈钢合金等金属制线材的两端沿不同的方向弯曲90度而形成的部件。移动部件51被安装在第一转子臂31上,并可沿大致前后方向在图7中双点划线所示的第一位置和实线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如图7所示,移动部件51的顶端部51a朝外周侧弯曲,并被卡止到第一导臂支承部件40上形成的大致扇形的卡合凹槽40b内。中间部51b沿第一转子臂31延伸且比杆55更靠转子3的径向内侧。
后端部51c贯穿引导槽36,并向内方突出到稍微与制动部件65重合的位置,其中,引导槽36沿前后方向形成于第一转子臂31上,制动部件65用于构成转子制动机构54。引导槽36的宽度与移动部件51的直径大致相同。因此,移动部件51的中间部51b的沿转子3径向的内侧联动于渔线导臂17的摆动被沿引导槽36前后引导。中间部51b和后端部51c之间的弯曲部分的外周侧,被第一转子臂31内安装的导向部件67沿前后方向和径向引导。导向部件67内部形成有供后端部51c套入而弯曲的凹槽67a。
导向部件67中,在凹槽67a上开口形成有例如圆柱状的安装孔67b,该安装孔67b可安装由螺旋弹簧构成的压缩弹簧68。压缩弹簧68以压缩状态安装在安装孔67b内,并通过按压移动部件51的中间部51b将后端部51c朝制动部件65加载。压缩弹簧68的顶端安装有按压部件69,按压部件69上形成有半圆弧状的凹部69a,以与移动部件51的中间部51b的外周面相卡合。设置按压部件69的目的在于,使移动部件51的中间部51b可前后移动,且将押压弹簧68的加载力高效地传递到中间部51b上。
复位部29与移动部件51的后端部51c相接触,复位部29的平坦面29c向前方的突出量像如下这样来设定:在后端部51c与第一斜面28c相接触的移动部件51将渔线导臂17朝渔线缠绕方向按压时,该突出量可超过肘节弹簧机构50的止点。
本实施方式中,将复位部件28相对于复位部29卡合安装,并将第一斜面28c也配置到盖体部2b侧,其中,复位部件28用于使导臂翻转机构18的移动部件51从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因此,与移动部件51相接触的斜面不是第二斜面29a,而是坡度比其平缓的第一斜面28c。此外,因第一斜面28c还配置在盖体部2b侧,所以移动部件51被顺畅地导向到坡度平缓的第一斜面28c上。因此,当手柄1朝渔线缠绕方向旋转时,作用在手柄上的复位力变小,用较小的力就可使渔线导臂17回到渔线缠绕位置。
转子制动机构54在渔线导臂17摆动到渔线放线姿态时对转子3进行制动,并具有移动部件51和制动部件65,其中,制动部件65被安装在圆筒部27的基端部侧形成的安装槽27d内。即,移动部件51既构成导臂翻转机构18又构成转子制动机构54。
设置制动部件65的目的在于,在渔线导臂17位于渔线放线姿态时对转子3的旋转进行制动。制动部件65包括例如由合成树脂制部件构成且大致呈半圆形的第一制动部件65a和第二制动部件65b两个部件。第一制动部件65a和第二制动部件65b被弹簧部件66压接在圆形安装槽27d内,其中,弹簧部件66被安装在制动部件65外周上所形成的环状槽65e内。制动部件65具有摩擦部65c和多个卡合部65d,其中,摩擦部65c以可相对于安装槽27d旋转的方式与其摩擦卡合,卡合部65d与制动部件51的后端部51c相卡合。卡合部65d为间隔设置在制动部件65外周并与后端部51c相卡合的卡合槽。制动部件65上的多个地方形成有山形的锥部65f,该锥部65f朝卡合部65d倾斜。锥部65f是用于将后端部51c导向到卡合部65d上而形成的斜面。
弹簧部件66为安装在环状槽65e内的圆弧状金属丝状部件,并具有向内加载的弹力,其中,环状槽65e形成于制动部件65的外周。就弹簧部件66而言,其两端部之间具有开口,以便将其安装到制动部件65上,其一侧端部朝径向弯曲而被卡止,以防止其从环状槽65e脱出。
采用这种结构的导臂翻转机构18,肘节弹簧机构50可获得与渔线缠绕姿态相对应的第一位置和与渔线放线姿态相对应的第二位置。在与渔线缠绕姿态相对应的第一位置和与渔线放线姿态相对应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部件51的后端部51c可被引导槽36导向而前后移动。在第二位置,移动部件51的后端部51c与制动部件65的卡合部65d相卡合。此时,转子制动机构54中,当转子3与制动部件65一起旋转时,摩擦部65c则与安装槽27d摩擦卡合,从而制动转子3。
此外,在第二位置,当转子3利用手柄1的操作向渔线缠绕方向旋转时,移动部件51的后端部51c则与复位部件28的第一斜面28c相接触,移动部件51被朝向第一位置向前按压,在超过肘节弹簧机构50的止点时,渔线导臂17回到渔线缠绕姿态。
在转子3的圆筒部27内部,如图2所示,设置有用于禁止·解除转子3反转的反转防止机构49。反转防止机构49具有滚柱式单向离合器52,通过设置于框体部2a下部的切换杆53的操作,使滚柱式单向离合器52在作用状态和非作用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由此,禁止·解除转子3的反转。
卷线筒4被配置在转子3的第一转子臂31和第二转子臂32之间,并经由卸力机构7安装在卷线筒轴15的顶端。卷线筒4具有线筒主体部4a、裙部4b、以及凸缘部4c,其中,线筒主体部4a外周缠绕有渔线;筒状裙部4b在线筒主体部4a的后方与其一体形成;凸缘部4c在线筒主体部4a的前端与其一体形成。裙部4b被设置在转子3的圆筒部30的外周侧。
<渔线轮的操作和动作>
在进行抛投时,利用反转防止机构49使转子3处于反转禁止状态,并用手握住渔线导臂17,使渔线导臂17向渔线放线姿态翻转。当使渔线导臂17向渔线放线姿态翻转时,第一导臂支承部件40和第二导臂支承部件42被倒向后方侧,导臂翻转机构18被设置在第二位置。在渔线导臂17被倒向渔线放线姿态时,可轻而易举地从卷线筒4放出渔线。
在渔线导臂17从渔线缠绕姿态向渔线放线姿态摆动的过程中,在肘节弹簧机构50中,利用第一导臂支承部件40的旋转,杆55渐渐缩回同时沿逆时针方向摆动,达到第二位置。此时,杆55一直缩回直到超过肘节弹簧机构50的止点。当超过止点时,杆55被螺旋弹簧57的加载力推出,使渔线导臂17切换到渔线放线姿态侧并保持在该位置。
当渔线导臂17朝渔线放线姿态摆动时,随着该摆动动作,移动部件51的后端部51c与制动部件65的卡合部65d相卡合。当转子3与制动部件65一起旋转时,摩擦部65c与安装槽27d摩擦卡合,从而制动转子3。
该状态下,用握钓竿的手的食指钩住渔线同时抛投钓竿。这样一来,渔线因钓钩组件的重量顺势放出。
抛投后,将渔线导臂17维持在渔线放线姿态,并在该状态下使手柄1朝渔线缠绕方向反转,此时,利用转子驱动机构5,转子3与制动部件65一起朝渔线缠绕方向(图4和图5的箭头方向)旋转。当转子3朝渔线缠绕方向旋转时,渔线导臂17被导臂翻转机构18复位到渔线缠绕姿态。此时,如前所述,因将复位部件28安装在圆筒部27的后表面27a和第二凸缘部24b的前表面24c之间的间隙27b内,且第一斜面28c以覆盖复位部29的第二斜面29a的方式被设置,所以,与不设置复位部件28的情况相比,移动部件51的后端部51c与斜面接触的位置更偏向盖体部2b侧。因此,由于与移动部件51的后端部51c相接触的第一斜面28c的坡度较缓,所以用较小的力就可使渔线导臂17复位,并可减少旋转手柄1时的不协调感。
此外,复位部件28的板状的配置部28a可配置在第二凸缘部24b和圆筒部27之间的间隙27b内,所以,通过将配置部28a插入到圆筒部27和第二凸缘部24b之间的间隙27a内,可用圆筒部27和第二凸缘部24b来夹持固定复位部件28。该配置部28a为板状,所以应力不易集中,可减少用于固定复位部件28的空间。
将复位部件28安装到渔线轮主体2上,且该渔线轮主体2上已形成有具有第二斜面29a的复位部29,这样,复位部件28的第三斜面28i与复位部29的第二斜面29a卡合,从而复位部29被复位部件28覆盖。由此,与导臂翻转机构18的移动部件51相接触的斜面不是第二斜面29a,而是坡度比第二斜面29a平缓的第一斜面28c。因此,即使是一体形成有复位部29的渔线轮主体2,也可通过安装复位部件28,使与移动部件51相接触的斜面不是第二斜面29a,而是第一斜面28c,相接触的斜面的坡度变缓,可改变斜面的坡度。
此外,仅通过从后安装与框体部和盖体部分体的复位部件,就可改变与移动部件相接触的斜面,所以,通过从后将复位部件安装到具有复位部的现有的渔线轮主体上,可改变斜面的坡度。
该实施方式中,在将转子驱动机构5和摆动机构6等机构收纳到机构收纳空间26后,且将盖体部2b固定到框体部2a上之前,对复位部件28进行安装。复位部件28以其凸起部28g、28h与第二凸缘部24b的凹槽部24d的横缘部24e和纵缘部24f相卡止的状态被安装到第二凸缘部24b上,该状态下,利用从框体部2a插入的三根固定螺栓38对盖体部2b进行固定。由此,复位部件28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到第二凸缘部24b的前表面24c和圆筒部27的后表面27a之间的间隙27b内。
若准备多种使第一斜面28c的坡度变化的复位部件,则可根据渔线轮的种类和大小来改变斜面的倾角。
〔其他实施方式〕
(a)所述实施方式中,竿安装座部2c与盖体部2b一体成形,但竿安装座部2c也可与框体部2a一体成形。
(b)所述实施方式中,使从复位部件28后表面突出形成的凸起部28g、28h与第二凸缘部24b的凹槽部24d相卡止,但本发明不限于这种构造。例如,如图8所示,也可在复位部件128的配置部128a的前表面形成至少一个(例如两个)圆柱状的突起部(嵌合部的一例)128g、128h,并将突起部128g、128h嵌合到圆筒部127的后表面127a上形成的凹部127e内。
该情况下,也可在复位部件128的后表面形成突起部,并将该突起部嵌合到第二凸缘部上形成的凹部内。此外,当突起部不为圆柱状,而采用具有非圆形剖面的结构时,则可进行平面性定位,所以突起部和凹部也可是一个。此外,即使采用圆柱状的突起部,在复位部件的内侧端127j、127k与间隙127b的端面相接触而定位的情况下,也可不需要进行锁紧,所以设置一个突起部即可。
在复位部件128上设置突起部128g、128h的情况下,在将盖体部固定到框体部之前,从后方将复位部件128安装到圆筒部127上,然后,将盖体部螺纹固定到框体部即可。此外,未说明的部件的结构和动作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所以在以后的说明中省略对其的说明。
(c)所述实施方式中,将复位部件卡止或嵌合到第一凸缘部或圆筒部,但如图9所示,也可利用沉头螺钉等螺钉部件234将复位部件228螺纹固定到圆筒部227的后表面227a上。在复位部件228的配置部228a的后表面,间隔形成有与螺钉部件234相卡合的至少一个(例如两个)锥形沉孔228g、228h。该情况下,可在圆筒部227上形成螺纹孔227e,但采用自攻螺钉时,可不形成螺纹孔而只形成孔。此外,也可不在圆筒部227上形成螺纹孔或孔而将其形成于第二凸缘部侧,并利用螺钉部件将复位部件从其前表面侧固定到第二凸缘部上。此外,在复位部件228的内侧端228j、228k与间隙227b的端面相接触而定位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锁紧,所以也可只设置一个螺钉部件。
在将复位部件228螺纹固定到圆筒部227上的情况下,在将盖体部固定到框体部之前,将复位部件228螺纹固定到圆筒部227上,然后,将盖体部螺纹固定到框体部就可。
(d)所述实施方式中,以第一凸缘部上具有复位部的情况为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第一凸缘部上没有复位部的情况下,也可在复位部件上一体形成相当于复位部的部分。在图10和图11中,复位部件328具有配置部328a和突出部328b,其中,配置部328a被设置在盖体部302b的第二凸缘部324b和圆筒部327之间的间隙327b内,突出部328b从凸缘部328a延伸到与框体部302a的第一凸缘部324a相向的位置。配置部328a与所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相同。突出部328b具有第一斜面328c、第三斜面329b以及平坦面329c。第一斜面328c与前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相同。第三斜面329b以及平坦面329c与复位部29上形成的结构相同。因此,该实施方式中,突出部328b呈将所述实施方式的突出部28b和复位部29一体形成的形状。该情况下,因分体的复位部件328上设置有与移动部件51相接触的接触面,所以可准备多种坡度的斜面,以防止配置部的应力集中。该实施方式中,突出部328b上除形成有第一斜面328c之外,还形成有第3斜面329b和平坦面329c,但第一斜面328c是突出部328b上必须形成的斜面,而第3斜面329b和平坦面329c不形成也可以。
Claims (6)
1.一种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该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上,支承有可相对于其旋转的转子和可相对于其前后移动的卷线筒,该转子具有导臂翻转机构,其使可在渔线缠绕姿态和渔线放线姿态之间摆动的渔线导臂从所述渔线放线姿态回到所述渔线缠绕姿态,其特征在于,
所述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具有:
框体部,其具有:圆筒部,其被以与所述转子的旋转轴心同心的方式设置在前部;第一凸缘部,其被以与所述圆筒部同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圆筒部后部,并大致呈半圆形;机构收纳空间,其被形成于所述第一凸缘部的后方,
盖体部,其能以覆盖所述机构收纳空间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框体部上,并具有大致半圆形的第二凸缘部,该第二凸缘部隔着间隙配置在所述圆筒部的后表面,并与所述第一凸缘部一起形成圆形,
竿安装座,其被设置在所述框体部和所述盖体部中任何一方上,
复位部件,其用于使所述渔线导臂从所述渔线放线姿态回到所述渔线缠绕姿态,并能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圆筒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之间的间隙内,
所述复位部件具有突出部和板状的配置部,其中,配置部可配置在所述圆筒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之间的间隙内,突出部从所述配置部沿所述转子的渔线缠绕方向突出形成到可与所述第一凸缘部相向的位置,
所述突出部具有第一斜面,该第一斜面以从所述配置部向前渐渐突出的方式形成,并可与所述导臂翻转机构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缘部还具有用于使所述渔线导臂从所述渔线放线姿态回到所述渔线缠绕姿态的复位部,所述复位部具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沿所述渔线缠绕方向形成于前表面,并比所述第一斜面的坡度更陡,
所述突出部在与所述第二斜面相向的位置具有与所述第二斜面卡合的第三斜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凸缘部内周侧形成有凹槽部,
所述配置部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凸缘部的所述凹槽部的缘部相卡止的突起部,并被所述第二凸缘部和所述圆筒部夹持。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部具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圆筒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中任何一方相嵌合的嵌合部,并被所述第二凸缘部和所述圆筒部夹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部具有作为所述嵌合部的突起部,所述嵌合部与所述圆筒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中任何一方上形成的凹部相嵌合。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部可螺纹固定到所述圆筒部和所述第二凸缘部中任何一方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158323A JP4892416B2 (ja) | 2007-06-15 | 2007-06-15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
JP2007158323 | 2007-06-15 | ||
JP2007-158323 | 2007-06-1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322484A CN101322484A (zh) | 2008-12-17 |
CN101322484B true CN101322484B (zh) | 2011-12-14 |
Family
ID=39776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108380A Active CN101322484B (zh) | 2007-06-15 | 2008-06-12 | 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607602B2 (zh) |
EP (1) | EP2002716B1 (zh) |
JP (1) | JP4892416B2 (zh) |
KR (1) | KR101432583B1 (zh) |
CN (1) | CN101322484B (zh) |
AT (1) | ATE460077T1 (zh) |
DE (1) | DE602008000775D1 (zh) |
MY (1) | MY141367A (zh) |
SG (1) | SG148931A1 (zh) |
TW (1) | TWI39554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292416A1 (en) * | 2008-04-08 | 2012-11-22 | Gary Bennis | Spinning Type Fishing Reel with Manual Bale Lock and Bale Release Mechanisms |
US9101119B2 (en) * | 2011-05-13 | 2015-08-11 | The Bohning Company, Ltd | Bowfishing reel |
US8966808B2 (en) * | 2011-06-08 | 2015-03-03 | Rex H. Huang | Quick release fly reel adapter |
JP6145606B2 (ja) * | 2012-12-20 | 2017-06-14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リール本体、及び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JP6457258B2 (ja) * | 2014-12-19 | 2019-01-23 |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US10588301B2 (en) * | 2016-06-08 | 2020-03-17 | Globeride, Inc. | Spinning reel for fishing |
JP6831194B2 (ja) * | 2016-09-01 | 2021-02-17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ロータ駆動部防水構造および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JP6964998B2 (ja) * | 2017-03-08 | 2021-11-10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制動装置 |
JP6965074B2 (ja) * | 2017-09-22 | 2021-11-10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制動装置 |
JP7013204B2 (ja) * | 2017-10-27 | 2022-01-31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JP7143116B2 (ja) * | 2018-05-18 | 2022-09-28 |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JP7137967B2 (ja) * | 2018-05-28 | 2022-09-15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JP7212516B2 (ja) * | 2018-12-27 | 2023-01-25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WO2020257651A1 (en) | 2019-06-21 | 2020-12-24 | Biz Outdoors, Inc. | Left handed fishing reel |
CN110214759B (zh) * | 2019-07-22 | 2021-09-10 | 鹤山市仲德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纺车式渔轮主体及其加工工艺 |
US11576362B2 (en) | 2019-11-14 | 2023-02-14 | Rex H. Huang | Quick-release fishing rod butt section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32616A (en) * | 1988-09-12 | 1990-06-12 | Berkley, Inc. | Bail release mechanism for a spinning fishing reel |
EP1166628A1 (en) * | 2000-06-23 | 2002-01-02 | Shimano Inc. | Spinning reel rotor braking device |
CN1428076A (zh) * | 2001-12-25 | 2003-07-09 | 株式会社岛野 | 绕线轮箍环松脱装置 |
CN1488250A (zh) * | 2002-08-28 | 2004-04-14 | ��ʽ���絺Ұ | 旋转绕线轮的鱼线引导机构 |
CN1498532A (zh) * | 2002-10-30 | 2004-05-26 | 株式会社岛野 | 旋转绕线轮的转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332191U (zh) | 1976-08-27 | 1978-03-20 | ||
JPS5821263A (ja) * | 1981-07-31 | 1983-02-08 | Fuji Xerox Co Ltd | 複写機等の入出力制御装置 |
JPS5921663Y2 (ja) * | 1981-08-03 | 1984-06-27 | リョービ株式会社 |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ルのベ−ルア−ム反転装置 |
JP2585181Y2 (ja) * | 1993-04-14 | 1998-11-11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
JP3839972B2 (ja) | 1998-09-17 | 2006-11-01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防水構造 |
US6056220A (en) * | 1998-11-05 | 2000-05-02 | Brunswick Corporation | Fishing reel with trip link for repositioning a bail assembly |
JP3840008B2 (ja) | 1999-10-13 | 2006-11-01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
JP4365983B2 (ja) * | 2000-04-18 | 2009-11-18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ベール反転装置 |
JP4553495B2 (ja) * | 2001-01-24 | 2010-09-29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釣り用部品の締結構造 |
JP2002306032A (ja) * | 2001-04-16 | 2002-10-22 | Shimano Inc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ベール反転装置 |
JP3746033B2 (ja) * | 2002-10-25 | 2006-02-15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
JP2004236568A (ja) * | 2003-02-05 | 2004-08-26 | Shimano Inc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
US7028937B2 (en) * | 2003-02-05 | 2006-04-18 | Shimano Inc. | Reel unit for spinning reel |
JP4266719B2 (ja) * | 2003-06-13 | 2009-05-20 | 株式会社シマノ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制動装置 |
JP2007054016A (ja) * | 2005-08-26 | 2007-03-08 | Shimano Inc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
US7659581B2 (en) | 2005-11-30 | 2010-02-0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Transistor with dielectric stressor element fully underlying the active semiconductor region |
US7275705B1 (en) * | 2006-09-07 | 2007-10-02 | Shakespeare Company, Llc | Spinning reel having two-piece frame and leg assembly with concealable attachment points |
SG144041A1 (en) * | 2006-12-21 | 2008-07-29 | Shimano Kk | Reel unit of spinning reel |
-
2007
- 2007-06-15 JP JP2007158323A patent/JP4892416B2/ja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05-22 US US12/125,066 patent/US7607602B2/en active Active
- 2008-05-27 TW TW097119540A patent/TWI395546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05-28 SG SG200804120-4A patent/SG148931A1/en unknown
- 2008-06-04 KR KR1020080052713A patent/KR101432583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06-09 MY MYPI20082010A patent/MY141367A/en unknown
- 2008-06-12 CN CN2008101108380A patent/CN101322484B/zh active Active
- 2008-06-13 EP EP08010823A patent/EP2002716B1/en active Active
- 2008-06-13 AT AT08010823T patent/ATE460077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06-13 DE DE602008000775T patent/DE602008000775D1/de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32616A (en) * | 1988-09-12 | 1990-06-12 | Berkley, Inc. | Bail release mechanism for a spinning fishing reel |
EP1166628A1 (en) * | 2000-06-23 | 2002-01-02 | Shimano Inc. | Spinning reel rotor braking device |
CN1428076A (zh) * | 2001-12-25 | 2003-07-09 | 株式会社岛野 | 绕线轮箍环松脱装置 |
CN1488250A (zh) * | 2002-08-28 | 2004-04-14 | ��ʽ���絺Ұ | 旋转绕线轮的鱼线引导机构 |
CN1498532A (zh) * | 2002-10-30 | 2004-05-26 | 株式会社岛野 | 旋转绕线轮的转子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2001-103879A 2001.04.1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SG148931A1 (en) | 2009-01-29 |
EP2002716A1 (en) | 2008-12-17 |
US7607602B2 (en) | 2009-10-27 |
CN101322484A (zh) | 2008-12-17 |
KR20080110492A (ko) | 2008-12-18 |
JP2008306988A (ja) | 2008-12-25 |
TW200932104A (en) | 2009-08-01 |
DE602008000775D1 (de) | 2010-04-22 |
TWI395546B (zh) | 2013-05-11 |
JP4892416B2 (ja) | 2012-03-07 |
ATE460077T1 (de) | 2010-03-15 |
MY141367A (en) | 2010-04-16 |
KR101432583B1 (ko) | 2014-08-21 |
EP2002716B1 (en) | 2010-03-10 |
US20080308663A1 (en) | 2008-12-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22484B (zh) | 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 | |
CN1926978B (zh) | 旋转式绕线轮的转子制动装置 | |
JP2008306988A5 (zh) | ||
CN101578969A (zh) | 用于带杆式卸力机构的渔线轮的反转防止机构 | |
CN102165941A (zh) | 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引导机构 | |
CN1317946C (zh) | 绕线轮单元及使用这种绕线轮单元的旋转绕线轮 | |
CN103355269A (zh) | 纺车式渔线轮的渔线引导机构及纺车式渔线轮 | |
CN103651289B (zh) | 旋压式绕线轮 | |
KR100433369B1 (ko) | 스피닝릴의프레임구조 | |
TWI276401B (en) | Reel unit for spinning reel | |
KR100471572B1 (ko) | 스피닝릴의페이스기어 | |
KR101048724B1 (ko) | 스피닝 릴의 로터 | |
CN100366153C (zh) | 用于旋压式绕线轮的阻力调节旋钮 | |
JP2003225038A (ja)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ロータ | |
CN100418415C (zh) | 旋转卷线器的卷筒 | |
CN102106335B (zh) | 旋压式绕线轮的卷筒 | |
JP2001218542A (ja) |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釣り糸案内機構 | |
EP0497688A1 (fr) | Pare-soleil recouvert d'un revêtement et muni d'un bras de support | |
KR102054240B1 (ko) | 스피닝 릴, 및 스피닝 릴의 스풀 | |
TWI272062B (en) | Fishing line guide mechanism for spinning reel | |
KR20040019250A (ko) | 스피닝 릴의 발음 기구 | |
CN103210892A (zh) | 纺车式渔线轮及纺车式渔线轮的制动切换装置 | |
CN103875620B (zh) | 纺车式绕线轮 | |
JP2014121279A5 (zh) | ||
CN102197792A (zh) | 单轴承渔线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