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20247A - 图像形成装置和记录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和记录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20247A
CN101320247A CNA2008101446391A CN200810144639A CN101320247A CN 101320247 A CN101320247 A CN 101320247A CN A2008101446391 A CNA2008101446391 A CN A2008101446391A CN 200810144639 A CN200810144639 A CN 200810144639A CN 101320247 A CN101320247 A CN 1013202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multiplying power
images
original copy
process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446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20247B (zh
Inventor
山下知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202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02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202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202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66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displaying finishing information, e.g. position of punch holes or staple or orientation re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82Output means outputting a plurality of job set-up options, e.g. number of copies, paper size or resolu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0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 H04N1/1013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flat picture-bearing surfaces with sub-scanning by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at least a part of the main-scanning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19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 H04N1/191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using multi-element arrays the array comprising a one-dimensional array, or a combination of one-dimensional arrays, or a substantially one-dimensional array, e.g. an array of staggered elements
    • H04N1/192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 H04N1/193Simultaneously or substantially simultaneously scanning picture elements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using electrically scanned linear arrays, e.g. linear CCD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 H04N2201/0402Arrangements not specific to a particular one of the scanning methods covered by groups H04N1/04 - H04N1/207
    • H04N2201/043Viewing the scanned are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Abstract

利用操作面板,接受一张原稿上形成的变倍图像的最大数目、对于各变倍图像设定的变倍率,从确定变倍图像的配置信息等的表格中读出基本变倍率,对由图像读取部取得的原始图像数据进行变倍,生成分配到一张用纸上的变倍图像。根据通过表格规定的配置信息,对所生成的多个变倍图像进行配置,通过利用图像形成部进行图像的形成,能够得到将变倍率不同的多个图像分配到一张用纸上的多合一复印。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和记录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在一张片材上分配变倍率不同的多个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记录有在一张片材上形成变倍率不同的多个图像的计算机程序的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以往,在将一张或多张原稿复印成多份的情况下,用户为了得到希望的复印图像,在设定好变倍率等之后,最初,只进行一张复印(尝试复印),观察其输出结果(复印图像),确认是所希望的大小之后,继续进行以后的复印。
另外,在特开2004-25750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基于同一输入图像,将与多个印刷参数值分别对应的多个测试图像印刷在一张用纸上的技术。
然而,特开2004-25750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印刷参数值,是指色调、彩度、亮度、清晰度,并不设定变倍率。因此,在所输入的图像是不定型尺寸的原稿、在与原稿不同尺寸(例如,A4和B5等定型尺寸)的用纸上进行印刷的情况下,如果输出结果并不称心如意,则需要反复进行再次变更变倍率的设定、再一次进行尝试复印这样的作业。
特别是,难以将以不定型尺寸的原稿读入的图像按照适合于别的尺寸用纸的大小进行配置的方式设定最合适的变倍率。
因此,带来了反复次数多、设定变更麻烦以及转印纸和墨粉等浪费多的问题。
另外,即使是在原稿使用规定尺寸、例如相对于A3尺寸原稿使用A4尺寸复印纸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众所周知的自动变倍模式,或使用当输入原稿尺寸与复印纸尺寸时自动输入倍率的模式,容易进行(A4尺寸长度/A3尺寸长度)的缩小复印,但是在原稿图像区域周围的空白多的情况下,难以在A3尺寸的复印纸全部区域上形成复印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采用从所读取的图像生成变倍率不同的多个图像、并将所生成的图像形成在一张片材上的结构,能够容易进行变倍率的设定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记录有使计算机从输入的图像生成变倍率不同的多个图像、和使所生成的多个图像形成在一张片材上的计算机程序的记录介质。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一张或多张原稿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部;从通过图像读取部读取的图像生成变倍率不同的多个图像的图像生成部;和在一张片材上形成由该图像生成部生成的多个图像的图像形成部。
在本发明中,能够得到一眼观察多个变倍结果图像那样的输出结果。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受涉及变倍率和在一张片材上形成的图像数目的设定的接受部,上述图像生成部基于上述接受部所接受的设定,生成变倍率不同的多个图像。
在本发明中,基于所设定的变倍率和在一张片材上形成的图像数,自动计算最终变倍率。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要读取的各原稿设定变倍率的设定部,上述图像生成部利用上述设定部所设定的变倍率,对从各原稿读取的图像进行变倍。
在本发明中,能够分别对多张原稿设定不同的变倍率。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受涉及原稿张数、变倍率和在一张片材上形成的图像数目的设定的接受部,上述图像生成部基于由上述接受部接受的设定,生成变倍率不同的多个图像。
在本发明中,除了用户设定的变倍率和图像数之外,基于原稿张数,自动计算最终变倍率。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规定多个图像在片材上的配置的表格,上述图像生成部根据通过上述表格所规定的配置,在一张片材上形成多个图像。
在本发明中,由于根据登记在表格中的配置信息,在一张片材上形成变倍率不同的多个图像,所以,通过对该表格进行编辑,可以进行变倍率结果图像的配置的整理。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识别由上述图像生成部生成的各图像的识别信息和各图像变倍率涉及的信息,附加到要在片材上形成的图像中的信息附加部。
在本发明中,通过观察图像形成的用纸,能够确认设定变倍率。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由图像生成部生成的各图像的识别信息的显示部、和从该显示部所显示的识别信息中接受一个识别信息的选择的接受部,上述图像形成部将利用通过上述接受部选择的识别信息识别的图像在一张片材上形成。
在本发明中,在利用从图像形成的用纸中选择的所希望的变倍率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不需要用户用手输入该变倍率,就可实现对识别信息的选择。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行由一张原稿生成变倍率不同的多个图像的功能和由多张原稿生成变倍率不同的多个图像的功能的切换的切换部。
在本发明中,设有重视容易看清度、相对于一张原稿在一张用纸上形成多个图像的单数原稿模式,和为了节约用纸或墨粉等其他消耗品,一次在一张用纸上形成多张原稿的图像的复数原稿模式。
本发明的记录介质,记录有使计算机执行从输入的图像生成变倍率不同的多个图像的步骤、和使所生成的多个图像形成在一张片材上的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在本发明中,能够得到一眼观察多个变倍结果图像那样的输出结果。
发明的效果
在采用本发明的情况下,由于可一眼观察在一张用纸上的多个变倍结果图像,所以,可简单地确认用于得到所期望的变倍图像的变倍率。更进一步,即使在读取用的原稿是多张的情况下,也能在一张用纸上确认相对于各个原稿的多种变倍率的变倍结果图像。
在采用本发明的情况下,基于所设定的变倍率和在一张片材上形成的图像数,可以自动计算最终变倍率。
在采用本发明的情况下,可分别对多张原稿设定不同的变倍率。对于原稿尺寸分别不同的情况或每一原稿上想要复印的区域周围的空白大小不同的情况等,是有效的。
在采用本发明的情况下,除了用户设定的变倍率和图像数之外,基于原稿张数,可以自动计算最终变倍率。
在采用本发明的情况下,由于根据登记在表格中的配置信息,在一张片材上形成变倍率不同的多个图像,所以,通过对该表格进行编辑,可以简单地进行变倍率结果图像的配置的整理。另外,在对比收集到一张用纸上的最大原稿张数多的原稿进行设置的情况下,就没有收集的原稿来说,基于新的表格,可自动地决定最合适的配置。
在采用本发明的情况下,通过观察图像形成的用纸,能够确认设定变倍率。
在采用本发明的情况下,在利用从图像形成用纸中选择的所希望的变倍率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不需要用户用手输入该变倍率,就可实现对识别信息的选择。例如,在配备有带触摸面板的显示部的情况下,选择所显示的识别信息中的、与所希望的变倍率结果图像一起打印的识别信息相同的识别信息,通过按压触摸面板,很容易设定为所期望的变倍率。
在采用本发明的情况下,可自由地选择重视容易看清度、相对于一张原稿在一张用纸上形成多个图像的单数原稿模式,和为了节约用纸或墨粉等其他消耗品,一次在一张用纸上形成多张原稿的图像的复数原稿模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结构的模式图。
图2是表示操作面板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
图3是表示在选择多合一(マルチシヨツト)复印模式的情况下,在LCD中显示的画面一个例子的模式图。
图4是表示多合一复印中的印刷结果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
图5是表示原稿尺寸与复印前的用纸尺寸的比较的模式图。
图6是表示多合一复印中的印刷结果另一个例子的模式图。
图7是表示在从多合一复印输出所希望的变倍图像的情况下,在LCD上显示的索引编号选择画面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
图8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9是表示规定多合一图像配置的表格的一个例子的概念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实施的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多合一图像(image)输出处理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多合一图像输出处理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面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模式图。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上面,设置有原稿台21和后述的操作面板120,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图像读取部103和图像形成部105。
在原稿台21的上面,安装有在相对于该原稿台21可开闭的状态下被支持的、相对于原稿台21的读取面具有规定位置关系的两面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2。两面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2,首先,以原稿的一张面在原稿台21的规定位置与图像读取部103相对的方式输送原稿,在对这一张面的图像读取结束之后,以原稿另一面在原稿台21的规定位置与图像读取部1 03相对的方式翻转原稿,并朝向原稿台21输送。接着,两面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2,在该一张原稿的两面的图像读取结束之后,将该原稿排出,实施下一张原稿的两面输送动作。以上的原稿输送和表里翻转动作是与复印机全体动作相关联进行控制的。
图像读取部103为了读取载置在原稿台21上的原稿或通过两面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2输送到原稿台21上的原稿的图像,配置在原稿台21的下方。图像读取部103具有:沿着原稿台21的下面平行地往复移动的光源单元23和反射镜单元24、光学透镜25以及作为光电变换元件的CCD的线性传感器26。
光源单元23具有用于在原稿图像表面上照射读取用的光的光源、和将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像向规定方向反射的反射镜,在相对于原稿台21的下面保持一定距离的同时,按规定扫描速度平行地往复移动。反射镜单元24具有两个反射镜,这两个反射镜为了将通过光源单元23的反射镜反射的、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像进一步向规定方向反射,以相互正交的方式设置,该反射镜单元24与光源单元23保持一定的速度关系,平行地往复移动。
光学透镜25将反射镜单元24的两个反射镜所反射的来自原稿的反射光像缩小,并将缩小的光像在CCD线性传感器26上的规定位置成像。CCD线性传感器26将成像的光像顺次进行光电转换,并作为电信号输出。CCD线性传感器26是三线性彩色CCD,可读取黑白图像或彩色图像,能够输出在R(红)、G(绿)、B(青)的各色成分中进行了色分解的线性数据。通过该CCD线性传感器26转换成电信号的原稿图像信息,被传送到图像生成部104(参照图8),进行规定的图像数据处理。
下面,说明图像形成部105的结构。在图像形成部105的下方,设置有将堆积地收容在用纸托盘10上的用纸分离成一张一张、并将用纸向图像形成部105供给的供纸机构11。被一张一张分离供给的用纸,通过配置在图像形成部105的前面的一对定位辊12控制时刻,并被输送到图像形成部105。
在图像形成部105的下方,配置有转印输送带机构7。转印输送带机构7的构成是,使用纸静电吸附于以在驱动辊71与从动辊72之间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方式张架的转印输送带70上并进行输送。在用纸输送方向的下游侧,配置有将转印形成在用纸上的墨粉像定影到用纸上的定影装置8。通过该定影装置8的一对定影辊之间的压印线的用纸,经过输送方向切换门17,通过排出辊5排出到安装于图像形成装置的筐体的排纸托盘16上。
输送方向切换门17,是用于将定影后的用纸输送路径在向本体外部排出的路径与朝向图像形成部105进行再供给的路径之间有选择地进行切换的。通过输送方向切换门17从向外部排出的路径切换到朝向图像形成部105进行再供给的路径的情况下,将用纸通过转向输送路径18表里翻转之后,经由两面原稿输送通路19再次向图像形成部105供给。
在转印输送带机构7的上方,接近转印输送带70,从用纸输送路径的上游侧顺次并列地设置有用于形成黑色、青色、品红、黄色的各色墨粉像的图像形成站。转印输送带70通过驱动辊71沿着图中空白箭头所示方向摩擦驱动,保持通过上述供纸机构11所供给的用纸,并将用纸向各色的图像形成站顺次地输送。
各色图像形成站具有实质上相同的结构。例如,形成黑色墨粉像的图像形成站具有曝光单元1a、显影单元2a、感光鼓3a、清洁单元4a和带电器5a。
曝光单元1a具有:发出对应于图像数据进行调制的点光的半导体激光元件(图中未示);将用于使来自半导体激光元件的激光束偏转到主扫描方向上用的激光束在感光鼓3a表面上成像用的fθ透镜以及反射镜。在该曝光单元1a中,输入有对应于彩色原稿图像的黑色成分像的图像信号。由此,在感光鼓3a上形成对应于色转换的原稿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
在显影单元2a中收容有黑色墨粉,通过该黑色墨粉使感光鼓3a上的静电潜像显像化。清洁单元4a用于除去并回收使形成在感光鼓3a上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像并转印到用纸上之后所残留的感光鼓3a上的墨粉。带电器5a使感光鼓3a的表面以规定电压均匀地带电。作为带电器5a,除了与感光鼓3a上接触的辊型和刷型之外,还可以使用与感光鼓3a不接触的充电器型。
形成在感光鼓3a上的黑色墨粉像,通过夹持转印输送带70并与感光鼓3a相对配置的转印辊6a的作用,转印到在转印输送带70上被吸附输送的用纸上。
至于黑色以外的颜色的图像形成站也同样,青色、品红、黄色的各色所对应的图像形成站,分别设有曝光单元1b、1c、1d;显影单元2b、2c、2d;感光鼓3b、3c、3d;清洁单元4b、4c、4d;以及带电器5b、5c、5d,通过转印辊6b、6c、6d的作用,分别将感光鼓3b、3c、3d的每一张上所形成的各色墨粉像顺次转印到在转印输送带70上被吸附输送的用纸上,并形成彩色图像。
图2是表示操作面板120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操作面板120具有:用于接受用户的各种操作的操作部;以及用于显示应向用户报知的信息的显示部。在操作面板120的大致中央,配置有带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130(下面称作LCD130),在其右侧设置有:0~9数字键121、插入键122、清除键123、全解除键124和开始键125,在LCD130的左侧配置有多合一复印键126。
在LCD130的画面上切换显示多种画面。在这些画面当中,配置有设定各种功能的触摸键,用手指直接按压操作触摸键,可进行各种功能设定。另外,在该LCD130上还显示有操作指南和警告等。此外,在图2所示的画面中,配置有多合一复印、各种功能设定、浓度设定、用纸设定及倍率设定涉及的触摸键131~135,用户用手指按压这些键,进行各项目的设定。
配置在LCD130右侧的键群中、0~9数字键121是用于在LCD130的画面中输入数值等的键。插入键122是暂时中断执行中的图像读取或图像形成并允许其他处理的键。清除键123是清除LCD130所显示的设定值、进行图像形成动作的中断的键,全解除键124是用于将图像读取条件和图像形成条件等的设定返回到默认值的键。另外,开始键125是用于指示图像读取动作或图像形成动作开始等的键。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在一张用纸上排列形成多个变倍率图像的多合一复印模式。下面,说明在按压操作配置在LCD130左侧的多合一复印键126、或在LCD130中显示的触摸键131的情况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
图3是表示在选择多合一复印模式的情况下,在LCD130中显示的画面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在按压操作配置在LCD130左侧的多合一复印键126、或按压操作在LCD130中显示的触摸键131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首先在LCD130上显示图3(a)所示的多合一设定画面210。在多合一设定画面210中,配置有最大数设定键211~213、多原稿模式设定键214、215、用纸尺寸设定键216及下一画面显示键217。
最大数设定键211~213是用于设定在一张用纸上形成的图像最大数目的键。进行多合一复印的用户,就一张原稿而言,在想要尝试一种变倍率复印的情况下,按压操作最大数设定键211,就一张原稿而言,在想要尝试2种以上4种以下变倍率复印的情况下,操作最大数设定键212,就一张原稿而言,在想要尝试5种以上16种以下变倍率复印的情况下,操作最大数设定键213。多原稿模式设定键214、215是用于设定是否由多个原稿进行多合一复印的键。当原稿为多张时,在想要在一张转印纸上形成相对于最大为4张原稿的多种变倍率复印的情况下,操作多原稿模式设定键214。当原稿为多张时,想要在一张一张的转印纸上形成相对于一张一张的原稿的多种变倍率复印的情况下,或者,在只有一张原稿的情况下,操作多原稿模式设定键215。另外,关于用纸尺寸,虽然用LCD130的触摸键134设定的尺寸也在多合一复印的用纸反映,但是,在忘记设定用纸尺寸的情况下,或者想要进行再设定的情况下,操作用纸尺寸设定键216。
另外,在按压操作配置在多合一设定画面210右下角的下一个画面设定键217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在LCD130上显示图3(b)所示的多合一设定画面220。在多合一设定画面220中,配置有变倍率设定键221~224、缩放键226、227、相同设定键228、清除键229、确定键230、前画面显示键231、在后原稿设定键232、在前原稿设定键233。
变倍率设定键221~224是用于设定在一张用纸上形成的各图像的变倍率的键。在图3(b)所示的例子中,对于4种图像来说,可分别设定不同的变倍率。即,在图3(a)所示的多合一设定画面210中,与最大数设定键212的按压是对应的。在设定各图像的变倍率的情况下,用户按压操作变倍率设定键221~224的任何一个之后,通过缩放键226、227使值一个一个增减,或通过配置在LCD130右侧的0~9的数字键121直接输入数值。清除键229是清除所输入的变倍率用的键,确定键230是确定所输入的变倍率用的键。
在后原稿设定键232、在前原稿设定键233及相同设定键228,是仅在多原稿模式为打开的情况下显示的触摸键。在后原稿设定键232,是用于设定在后原稿中的各图像的变倍率的键。在前原稿设定键233是用于设定在前原稿的各图像的变倍率的键。相同设定键228是用于设定与在前原稿相同的变倍率的键。
下面,说明通过多合一复印生成的图像的影像。图4是表示多合一复印的印刷结果的一个例子的模式图。图4表示多原稿模式为关闭的情况下(即、单原稿模式的情况下)的例子,利用多合一设定,可获得一张原稿上形成的最大图像数目的设定为4、进行变倍率为60%、70%、80%、90%的4种设定的情况下的多合一印刷结果。由虚线分割的4个区域的每个区域表示实际用纸(例如A4尺寸等的用纸),在各区域内打印有变倍率结果图像。另外,在各区域的上部,打印有用于识别变倍率结果图像的识别信息(下面称作索引编号)、和设定变倍率。
图5是表示原稿尺寸与复印前的用纸尺寸的比较的模式图。例如,在原稿仅仅进行90%变倍(缩小)的情况下,会产生用A4纸不能容纳原稿图像的情况。换句话说,当以90%变倍进行复印时,会得到图4所示的索引编号为4的结果。然而,用户由于可一眼观察在一张用纸上的多个变倍结果图像,所以可简单地确认用于得到所期望的变倍图像的变倍率。换句话说,从4种变倍率图像中选择一种所希望的图像。例如,作为索引编号印刷4的、变倍率为90%的图像,其原稿的一部分从框中露出来。即,当以90%的变倍率实际进行通常的复印时,以这种方式,原稿的一部分不能被印刷,因此认为对大多数用户来说不适合。另外,由于索引编号为1的图像,原稿图像周围的空白过多,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用户也判断出是不适合的。
但是,严格地讲,进行多合一复印的用户可从这4种变倍率图像中自由地选择所希望的图像。
图6是表示多合一复印的印刷结果的另一个例子的模式图。图6表示多原稿模式为打开的情况下的例子,表示利用多合一设定,将最大图像数目的设定设为2~4,对于第一张原稿,进行设定变倍率为60%、70%、80%、90%的4种设定,对于第2张原稿,进行设定变倍率为75%、80%的2种设定,对于第3张原稿,进行设定变倍率为110%、120%、130%的3种设定,对于第4张原稿,进行设定变倍率为60%、75%、85%、95%的4种设定的情况下的多合一印刷结果。由实线分割的4个区域的每个区域表示各原稿的多合一,打印有用于识别各多合一上的原稿的索引。另外,在各原稿的多合一中由虚线进一步分割的4个区域的每个区域表示实际用纸(例如A4尺寸等的用纸),在各区域内打印有变倍率结果图像。在各区域的上部,打印有用于识别变倍率结果图像的识别信息(下面称作索引编号),以及设定变倍率,这些与单原稿模式的情况相同。
下面,说明从多合一复印输出所希望的变倍率图像的情况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图7是表示从多合一复印输出所希望的变倍图像的情况下,在LCD130中显示的索引编号选择画面一个例子的模式图。图7(a)表示单原稿模式的索引编号选择画面240。在该索引编号选择画面240中,配置有索引编号选择键241~244、复印执行键245及再设定键246。
索引编号选择键241~244对应于在多合一复印中打印的索引编号,从这些索引编号选择键241~244中按压操作一个键,由此用户可设定变倍率。另外,在多合一复印变倍率图像不是所希望大小的图像的情况下,通过按压操作再设定键246,可以再次设定变倍率。在按压操作再设定键246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显示图3(a)所示的多合一设定画面210。在选择索引编号后,在按压操作复印执行键245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利用生成所选择的索引编号的变倍图像时的变倍率,生成变倍图像,并将所生成的变倍图像形成在用纸上。
图7(b)表示多原稿模式的索引编号选择画面250。在该索引编号选择画面250中,与单原稿模式同样,配置有索引编号选择键251~254、复印执行键258及再设定键257,除了这些键之外,还配置有在后原稿设定键255、在前原稿设定键256。在后原稿设定键255及在前原稿设定键256在使用在多合一复印中打印的其他原稿的变倍率输出变倍图像时,被按压操作。
下面,说明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构成。图8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方框图。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控制部101、图像读取部103、图像生成部104、图像形成部105、输入输出接口部106及存储部107,通过总线102将它们相互连接。
控制部101具有CPU、ROM、RAM等,通过执行装置全体的控制,实现如上所述的多合一复印功能。图像读取部103如图1所示,具备光源单元23、反射镜单元24及CCD线性传感器26,从载置在原稿台21上的原稿中或从设置在两面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2上的原稿中光学地读取图像。
图像生成部104具备变倍率计算部104a、变倍处理部104b、剪裁(trimming)处理部104c及图像合成处理部104d等,进行用于执行多合一复印的图像生成。
图像形成部105具备由曝光单元1a~1d、显影单元2a~2d、感光鼓3a~3d、清洁单元4a~4d、带电器5a~5d等所构成的图像形成站;以及定影装置8等,通过将墨粉像转印到转印输送带70所输送的用纸上,并进行定影,由此形成彩色图像。
在输入输出接口部106上连接有操作面板120,利用配置在操作面板120上的各种键及触摸键,通过输入输出接口部106,输入与用户的选择操作、指示有关的信息,同时,通过输入输出接口部106,输出应向用户报知的信息,并在LCD130上显示。
存储部107例如是HDD装置、非易失性存储器等的存储装置,其存储区域的一部分用作程序存储区域107a、表格存储区域107b、原始图像存储区域107c、设定条件存储区域107d及变倍图像存储区域107e。
图9是表示规定多合一图像的配置的表格T的一个例子的概念图。这样的表格T被存储在存储部107内的表格存储区域107b中。在图9所示的表格T中,对于每种读入的原稿张数、每种多合一图像数目,规定了各变倍图像的配置。例如,表示了在读入的原稿张数为一张、多合一图像数目为2~4的情况下,采用分割数为4,基本变倍率为50%,在一张用纸的纵向上2分割,横向上2分割的配置。另外,在读入的原稿张数为2张、多合一图像数目为1的情况下,分割数为4,基本变倍率为50%,这与上述相同,但是,由于从各原稿生成一个一个的多合一图像,所以表示仅使用分割的区域的上半部分的情况。
另外,通过编辑该表格T,可以简单地整理(arrange)变倍率结果图像的配置。在表格T的编辑中,例如,使用操作面板120。另外,在对比一张用纸上收容的最大原稿张数多的原稿进行设置的情况下,就没有收容的原稿份来说,基于新的表格T,可自动地决定最合适的配置。
下面,说明进行多合一复印的情况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顺序。图10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实施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首先,图像形成装置判断是否有多合一复印的执行指示(步骤S11)。在没有多合一复印的执行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11:否),待机到有执行指示为止。
在按压操作配置于操作面板120上的多合一复印键126、或按压操作配置于LCD130上的触摸键131的情况下,判断为有多合一复印的执行指示(步骤S11:是),图像形成装置生成设定画面(图3(a)所示的多合一设定画面210),并在LCD130上显示(步骤S12)。
接着,图像形成装置在多合一设定画面210(或220)中接受各种设定条件(步骤S13)。将接受的设定条件保存在存储部107内的设定条件存储区域107d中。
接着,图像形成装置执行后述的多合一图像输出处理(步骤S14),输出如图4或图6所示那样的多合一复印。此时,通过图像读取部103读取的图像(原始图像),被保存在存储部107内的原始图像存储区域107c中,所生成的变倍图像被保存在变倍图像存储区域107e中。
为了在输出多合一复印之后、使用户选择所希望的变倍率,图像形成装置生成图7所示的索引编号选择画面240(或250),并在LCD130上显示(步骤S15)。接着,在显示的索引编号选择画面240上接受索引编号的选择(步骤S16),判断是否有复印的执行指示(步骤S17)。是否有复印的执行指示的判断是通过例如判断是否按压索引编号选择画面240的复印执行键245(索引编号选择画面250的复印执行键258)来进行的。在没有复印的执行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17:否),待机到有复印的执行指示为止。
在判断为有复印的执行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17:是),图像形成装置使用对应于用户所选择的索引编号的变倍率生成输出图像(步骤S18),在用纸上形成变倍图像,由此进行生成的图像的输出(步骤S19)。
图11及图12是表示多合一图像输出处理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图像形成装置,首先通过图中未示的原稿检测传感器,对载置在原稿台21上的原稿,或设置在两面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2上的原稿进行检测,并且判断是否指示图像的生成(步骤S21)。在没有检测到原稿的情况下,或没有指示图像的生成的情况下(步骤S21:否),待机到检测到原稿、指示图像的生成为止。
在检测到原稿、并且指示图像生成的情况下(步骤S21:是),图像形成装置,将图中未示的计数器的值调整为r=0(步骤S22),直到读取到原稿为N张(例如N=4)为止(步骤S23)。此外,这时如果在中途没有要读取的原稿,就转移到下一个步骤。
接着,图像形成装置,判断所读取的原稿张数是否为0张(步骤S24)。在判断所读取的原稿张数为0张的情况下(步骤S24:是),结束本流程的处理。
在所读取的原稿张数为1张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4:否),图像形成装置,将读取的图像数据作为原始数据,保存在存储部107内的原始图像存储区域107c(步骤S25)。接着,图像形成装置将图中未示的计数器调整为s=t=1(步骤S26)。
图像形成装置判断所读取的原稿张数是否小于t(步骤S27)。在判断所读取的原稿张数为t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7:否),判断第(N×r+t)张原稿的图像数(多合一图像数目)是否小于s(步骤S28)。在第(N×r+t)的原稿的图像数小于s的情况下(步骤S28:是),在t的值上加上1之后(步骤S29),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27。
在第(N×r+t)张原稿的图像数在s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8:否),图像形成装置从存储在存储部107内的表格存储区域107b中的表格T读出基本变倍率(步骤S30),从设定条件存储区域107d中读出设定变倍率(步骤S31)。
接着,利用变倍率计算部104a,通过在基本变倍率上乘以设定变倍率,计算出最终变倍率(步骤S32),利用计算出的最终变倍率,将存储在原始图像存储区域107c中的第(N×r+t)个原始图像进行变倍(步骤S33)。接着,使用基本变倍率×用纸尺寸的剪裁尺寸,对变倍的图像进行剪裁(步骤S34),在s的值上加上1之后(步骤S35),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28。
在步骤S27中,在判断所读取的原稿张数小于t的情况下(步骤S27:是),从存储在表格存储区域107b中的表格T中读出多合一图像的配置信息,基于该配置信息,在图像合成处理部104d中进行变倍图像的配置和合成,在合成的数据中,对每一个变倍图像从1顺次加上索引编号及设定变倍率的信息,生成输出图像(步骤S41)。将生成的输出图像向图像形成部105传送,进行图像的输出(步骤S42)。然后,在r值上加上1之后(步骤S43),将处理返回到步骤S23。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在步骤S23中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作为原始数据进行保存,但是,在原稿为4张以上的情况下,由于步骤S25的处理变成多次进行的处理,所以,会多次使用存储器。因此,也可以以在根据安装的系统的规格实施多合一复印之后,消除原始数据的方式进行实装。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原稿为4张以上的情况一次进行多合一复印的用户,在观察多合一复印的印刷结果并确认所希望的变倍率之后,作为普通的复印,有必要通过倍率设定涉及的触摸键135,输入倍率,进行复印处理。

Claims (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一张或多张原稿读取图像的图像读取部;
从通过图像读取部读取的图像生成变倍率不同的多个图像的图像生成部;和
在一张片材上形成由该图像生成部生成的多个图像的图像形成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接受涉及变倍率和在一张片材上形成的图像数目的设定的接受部,所述图像生成部基于所述接受部所接受的设定,生成变倍率不同的多个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对要读取的各原稿设定变倍率的设定部,所述图像生成部利用所述设定部所设定的变倍率,对从各原稿读取的图像进行变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接受涉及原稿张数、变倍率和在一张片材上形成的图像数目的设定的接受部,所述图像生成部基于由所述接受部接受的设定,生成变倍率不同的多个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规定多个图像在片材上的配置的表格,所述图像生成部根据通过所述表格所规定的配置,在一张片材上形成多个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将识别由所述图像生成部生成的各图像的识别信息和各图像变倍率涉及的信息,附加到要在片材上形成的图像中的信息附加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显示由图像生成部生成的各图像的识别信息的显示部、和从该显示部所显示的识别信息中接受一个识别信息的选择的接受部,所述图像形成部将利用通过所述接受部选择的识别信息识别的图像在一张片材上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进行由一张原稿生成变倍率不同的多个图像的功能和由多张原稿生成变倍率不同的多个图像的功能的切换的切换部。
9.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
记录有使计算机执行从输入的图像生成变倍率不同的多个图像的步骤、和使所生成的多个图像形成在一张片材上的步骤的计算机程序。
CN2008101446391A 2007-06-05 2008-06-05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13202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49608 2007-06-05
JP2007149608A JP4510056B2 (ja) 2007-06-05 2007-06-05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7-149608 2007-06-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20247A true CN101320247A (zh) 2008-12-10
CN101320247B CN101320247B (zh) 2011-02-02

Family

ID=40095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446391A Active CN101320247B (zh) 2007-06-05 2008-06-05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290307B2 (zh)
JP (1) JP4510056B2 (zh)
CN (1) CN10132024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8545A (zh) * 2017-07-07 2019-01-15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WO2020007113A1 (zh) * 2018-07-06 2020-01-09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加载图像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27244A (zh) * 2019-01-10 2020-07-1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3452A (zh) * 2009-10-06 2011-04-27 株式会社东芝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
JP5961644B2 (ja) * 2014-01-29 2016-08-0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US10171692B2 (en) * 2015-09-17 2019-01-0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Multifunction peripheral
JP6610897B2 (ja) * 2016-12-02 2019-11-2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07126A (en) * 1984-07-13 1987-11-17 Ricoh Company, Ltd. Method of positioning original image to be copie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US5113229A (en) * 1988-07-26 1992-05-12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Multi-color copying machine having a simultaneous color copy mode and an edited area copy mode
EP0489173B1 (en) * 1990-06-22 1996-03-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ice for forming image
JPH066574A (ja) 1992-06-22 1994-01-14 Seiko Epson Corp 通信装置
US6144777A (en) * 1992-11-10 2000-11-07 Minolta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editing function
JPH07148990A (ja) 1993-11-26 1995-06-13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262360A (ja) * 1994-02-07 1995-10-13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JPH07245693A (ja) * 1994-03-04 1995-09-19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471935B2 (ja) * 1994-11-11 2003-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レイアウト決定方法
US5940583A (en) * 1994-11-15 1999-08-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5937106A (en) * 1995-04-04 1999-08-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capable of rotating an original image
JPH09130577A (ja) * 1995-10-30 1997-05-16 Minolta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222824A (ja) * 1996-02-19 1997-08-26 Toshiba Corp 画像処理装置
US6304681B1 (en) * 1996-09-26 2001-10-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executing image processing in correspondence with portrait and landscape types
JP4035228B2 (ja) * 1998-05-11 2008-0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TW457458B (en) * 1998-06-01 2001-10-01 Canon Kk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therefor
JP4146950B2 (ja) * 1998-11-04 2008-09-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表示制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2002158814A (ja) * 2000-11-20 2002-05-31 Ricoh Co Ltd デジタル画像処理装置
JP2002359738A (ja) * 2001-05-31 2002-12-13 Ricoh Co Ltd デジタル複写機
US7355741B2 (en) * 2001-12-11 2008-04-08 Oki Data Corporation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condensed printing
JP4336934B2 (ja) 2002-06-27 2009-09-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システム
JP2004289232A (ja) 2003-03-19 2004-10-14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処理装置
US7574030B2 (en) * 2003-11-26 2009-08-11 Ge Medical Systems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ed digitized film slicing and registration tool
US20050207675A1 (en) * 2004-03-22 2005-09-2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US7706635B2 (en) * 2005-10-20 2010-04-27 Marvell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Lt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age scaling
US8290306B2 (en) * 2008-02-26 2012-10-16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1557453B (zh) * 2008-04-09 2010-09-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影像撷取装置及其图片排列方法
KR101310236B1 (ko) * 2008-09-25 2013-09-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호스트 장치의 축소인쇄 제어 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호스트장치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8545A (zh) * 2017-07-07 2019-01-15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US11343392B2 (en) 2017-07-07 2022-05-2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WO2020007113A1 (zh) * 2018-07-06 2020-01-09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加载图像的方法和装置
US11481872B2 (en) 2018-07-06 2022-10-25 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loading image
CN111427244A (zh) * 2019-01-10 2020-07-1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1427244B (zh) * 2019-01-10 2023-02-1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510056B2 (ja) 2010-07-21
US20080304768A1 (en) 2008-12-11
CN101320247B (zh) 2011-02-02
JP2008306302A (ja) 2008-12-18
US8290307B2 (en) 2012-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2024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03966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印刷方法
CN102314116B (zh) 图像形成设备及片材给进控制方法
US7417770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with priority mode to force automatic switching to monochromatic mode over color mode
CN101600034B (zh) 具有防止读取错误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
CN104808459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500061B (zh) 原稿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3761106B2 (ja) 倍率設定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H0715586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と画像入力装置
US20240064252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CN104228366A (zh) 打印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9682832B2 (en) Sheet feed cassett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73925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1330139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3129478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201323720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878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6827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40019806A1 (en) Printed material,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ata acquisition device
JP2011023990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の画像読取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523275Y2 (ja) 複写機の自動倍率選択装置
US20100134812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H0925861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26740A (ja)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721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