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00061B - 原稿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原稿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00061B CN101500061B CN2009100030345A CN200910003034A CN101500061B CN 101500061 B CN101500061 B CN 101500061B CN 2009100030345 A CN2009100030345 A CN 2009100030345A CN 200910003034 A CN200910003034 A CN 200910003034A CN 101500061 B CN101500061 B CN 10150006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riginal copy
- mentioned
- image
- document
- orig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0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023 transfer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Ethyl ur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COC(N)=O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PLXMOAALOJOTIY-FPTXNFDTSA-N Aesculin Natural products OC[C@@H]1[C@@H](O)[C@H](O)[C@@H](O)[C@H](O)[C@H]1Oc2cc3C=CC(=O)Oc3cc2O PLXMOAALOJOTIY-FPTXNFDT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943 EPDM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RRHGJUQNOFWUDK-UHFFFAOYSA-N Isopr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 RRHGJUQNOFWUD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31 hot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02 image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74 nur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95 polyisop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58 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9 sof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34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nother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e.g. hybrid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1—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the display also being used for user input, e.g. touch scree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3—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using menus, i.e. presenting the user with a plurality of selectable options
- H04N1/00416—Multi-level menus
- H04N1/00419—Arrangements for navigating between pages or parts of the menu
- H04N1/00432—Arrangements for navigating between pages or parts of the menu using tab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4—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for image preview or review, e.g. to help the user position a shee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82—Output means outputting a plurality of job set-up options, e.g. number of copies, paper size or resolu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708—Size or dimens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29—Detection means
- H04N1/00734—Optical detecto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63—Action taken as a result of detection
- H04N1/00774—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63—Action taken as a result of detection
- H04N1/00774—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 H04N1/00777—Inhibiting, e.g. an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 Heads (AREA)
- Holders For Sensitive Materials And Orig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原稿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根据本发明,在具有读取在原稿台上放置的原稿的图像的原稿读取部的装置中,通过使用面传感器在显示画面上读取原稿的图像,而不需要将读取对象的原稿放置在原稿台上且防止忘记取回原稿,而且即使在将原稿放置在原稿台上,原稿从原稿台上超出而落在显示画面上的情况下,也防止错误地读取显示画面上的原稿的情况。装置的控制部,在检测到原稿台上有原稿且通过面传感器检测到放置在显示画面上的物体不是标准尺寸的情况下,进行如下控制:通过原稿读取部读取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图像,并禁止通过面传感器部的图像的读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原稿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具备在液晶面板等的显示画面上读取原稿的功能的原稿读取装置,以及具备该原稿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具备复印功能、打印功能、传真功能、扫描功能等的多个功能的数码复合机(MFP)正在普及。在该MFP上通常设有能够读取A3尺寸为止的原稿的较大的原稿台。在用户想用该MFP来进行复印的时候,在将原稿放置在原稿台上的状态下关闭原稿盖(原稿压板)并进行扫描。
这时,若关闭原稿盖,则导致原稿被隐藏,因此用户无法目视原稿。为此,存在如下情况,即:用户取走复印件后,不小心忘记取走放置在原稿台上的原稿。特别是,在复印如许可证、名片、L版照片等的尺寸比较小的原稿时,察觉不到其存在而忘记取回的现象比较多。
另外,在比较小型的液晶面板上,除了以往的画面显示图像数据的显示功能之外,还具备读取放置在画面上的原稿的读取功能的输入显示器备受瞩目(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6-179977号公报)。通过将该输入显示器搭载在便携式信息终端(PDA)等的便携终端上,而能够简单地读取并读入卡尺寸的原稿。此外,输入显示器一般使用面传感器(areasensor)。由于面传感器通过设置在平面上的光电转换元件将被摄体的图像作为电信号读入,因此与线传感器(Line sensor)不同,不需要扫描光电变换元件,从而不需要用于扫描的马达等。
MFP的操作部一般具备带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部的比较多,由于该部分是用户直接操作的地方,因此可以对用户来说是最容易注意到的地方。如果在该液晶显示部上具备上述的读取功能的话,则能够读入许可证等比较小尺寸的原稿。在采用了这种构成的情况下,提高如下点的便利型。第一,不需要将原稿放置在原稿台上并关闭原稿盖,读取原稿图像之后打开原稿盖的操作,因此能够简单地读取原稿的图像。第二,由于液晶显示部是对于用户来讲最容易注意到的地方,因此能够防止忘记取回原稿。
但是,在包括日本专利特开2006-179977号公报中所述的技术在内的现有技术中,未提及将输入显示器内置于MFP中的构成,因此在现有的MFP中,无法用液晶显示部读取原稿。
再有,在采用了用MFP的液晶显示部进行原稿读取的构成的情况下,即使用户将原稿放置在原稿台上,也存在该原稿从原稿台超出而导致落在液晶显示部上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液晶显示部的面传感器误判为原稿已被放置,从而导致用面传感器读取多余的原稿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稿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在读取在原稿台上放置的原稿的图像的原稿读取装置以及具备该原稿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与原稿台上的图像读取不同,使用面传感器在显示部的显示画面上读取原稿的图像,由此不需要将读取对象的原稿放置在原稿台上且防止取回原稿,而且即使在将原稿放置在原稿台上而原稿从原稿台超出而落在显示画面上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错误地读取显示部上的原稿的情况。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原稿读取部,其读取放置在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图像;显示部,其与该原稿台并排地配置,且具有读取在显示画面上放置的小尺寸的原稿的图像的面传感器;控制部,其当检测到在上述原稿台上或上述显示画面上有原稿时,进行通过上述原稿读取部或上述面传感器读取原稿的图像的控制,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即:在检测到在上述原稿台上有原稿且通过上述面传感器检测到放置在上述显示画面上的物体不是标准尺寸时,进行通过上述原稿读取部的上述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图像的读取,并禁止通过上述面传感器进行原稿的图像的读取。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部进行表示应放置上述标准尺寸的原稿的上述显示画面上的区域的显示。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通过配置在上述区域内的与上述标准尺寸相当的位置上的传感器的输出,进行是否为上述标准尺寸的判断。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具有选择部,该选择部使得在上述显示画面上和上述原稿台上的双方放置有原稿时,基于用户操作选择对于哪一个进行读取。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部具有触摸面板;上述选择部,在可由上述触摸面板能够操作的上述显示部的页边区域上显示读取键,并用户操作该所显示的读取键时,进行上述显示画面上的原稿的读取。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部,预览显示通过上述控制部的控制所读取的原稿的图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向上述原稿台上输送原稿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上述控制部,在上述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和上述原稿台上和上述显示画面上同时检测到原稿时,进行读取上述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图像的控制。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在于,提供具备上述的原稿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例的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一体型显示部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图1以及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例的外观图,并且是表示只在本发明的原稿读取装置所具备的操作面板上放置原稿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图1以及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例的外观图,并且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原稿读取装置所具备的操作面板和原稿台的双方上放置不同的原稿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图1以及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例的外观图,并且是表示横跨本发明的原稿读取装置所具备的操作面板在原稿台上放置原稿的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图4至图6的操作面板的详细的外观图。
图8是表示图7的操作面板中的一体型显示部的显示内容的例子的图。
图9A至图9C是表示将原稿放置在一体型显示部上的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检测图7至图9C的一体型显示部上的原稿尺寸的原稿尺寸检测部的一例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通过本发明的原稿读取装置所具备的控制部进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说明通过本发明的原稿读取装置所具备的控制部进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且是图11的继续。
图13是用于说明通过本发明的原稿读取装置所具备的控制部进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且是用于说明图11的一部分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14是用于说明通过本发明的原稿读取装置所具备的控制部进行的处理的另一例的流程图,且是用于说明图11的一部分的处理的另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稿读取装置以及具备该原稿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例的图。图中,100表示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00是根据从外部传递来的图像数据,对规定的纸张(记录纸张)形成多色以及单色的图像,且由装置主体部110和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20构成,而且并不限于数字/模拟,还可以通过MFP等例示。
装置主体部110构成为具有:曝光单元1、显影器2、感光鼓3、清洁单元4、带电器5、中间转印带单元6、定影单元7、供纸盒81、排纸盘91等。
在装置主体部110的上部设置有放置原稿的由透明玻璃制成的原稿放置台92,在原稿放置台92的上侧安装有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20。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20自动将原稿输送到原稿放置台92上。另外,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20构成为向箭头M方向自由转动,并且构成为通过开放原稿放置台92之上而能够用手放置原稿。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进行处理的图像数据是与使用了黑(K)、蓝(C)、品红(M)、黄(Y)的各色的彩色图像相对应的数据。因此,显影器2、感光鼓3、带电器5以及清洁单元4是分别各设有四个,以便形成与各色相对应的四种的潜影,而且分别被设定为黑、蓝、品红、黄,以此构成四个图像系统(Staion)。
带电器5是用于使感光鼓3的表面均匀地带规定电位的电的带电装置,除了图1上述的充电型之外,也可使用接触型的辊型、刷子型的带电器。
曝光单元1构成为具备激光发射部以及反射镜等的激光扫描单元(LSU)。在曝光装置1上配置有扫描激光束的多面反射境和用于将被多面反射境反射的激光向感光鼓3引导的透镜或镜子等的光学元件。对于构成曝光单元1的光扫描装置的构成,后面进行具体说明。另外,作为曝光单元1,能够采用将其他发光元件排列成阵列(array)状,例如使用EL、LED写入磁头的方法。
曝光装置1具有如下功能,即:通过与被输入了带电感光鼓3的图像数据相应地进行曝光,而在其表面上形成与图像数据相应的静电潜影。显影器2是将形成在各自的感光鼓3上的静电潜影,通过四色(YMCK)的调色剂进行显影的显影器。另外,清洁单元4除去并回收残留在显影/图像转印后中的感光鼓3上的表面上的调色剂。
配置在感光鼓3上方的中间转印带单元6具备:中间转印带61、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中间转印带从动辊63、中间转印辊64以及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65。中间转印辊64与YMCK用的各色相对应地设置有4根。
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中间转印带从动辊63以及中间转印辊64架设并旋转驱动中间转印带61。另外,各中间转印辊64为了将感光鼓3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1上而施加转印偏置(bias)。
中间转印带61被设置成与各感光鼓3接触。而且,具有如下功能,即:通过将形成在感光鼓3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依次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1上,在中间转印带61上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多色调色剂图像)。中间转印带61是使用例如厚度100μm~150μm程度的胶卷薄片并形成为无接头状。
从感光鼓3到中间转印带61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是通过与中间转印带61的背面侧接触的中间转印辊64来进行的。为了转印调色剂图像,高电压的转印偏置电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高电压)施加在中间转印辊64上。中间转印辊64是以直径8~10mm的金属(例如不锈钢)轴为基础,其表面被导电性的弹性材料(例如,EPDM、氨基甲酸乙酯泡沫(urethane foam)等)所覆盖的辊。通过该导电性弹性材料,对于中间转印带61能够施加均匀的高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转印电极使用辊,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刷子。
如上所述,与各色相相应地显影在各感光鼓3上的静电图像被层叠在中间转印带61上。这样,被层叠的图像信息,通过中间转印带61的旋转,并通过配置在后述的纸张和中间转印带61的接触位置上的转印辊10,转印到纸张上。
这时,中间转印带61和转印辊10通过规定的密合度(nip)被压接的同时,在转印辊10上施加用于将调色剂转印到纸张上的电压(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极性(+)的高电压)。再有,转印辊10为了稳定地获得上述密合度,将转印辊10或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的任一方作为硬质材料(金属等),将另一方作为弹性辊等的软质材料(弹性橡胶辊、或发泡性树脂辊等)。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与感光鼓3接触而附着在中间转印带61上的调色剂,或者未通过转印辊10进行纸张上的转印而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1上的调色剂,成为后续工序中产生调色剂的混色的原因,因此,被设定成通过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65进行除去/回收。在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65中,作为与中间转印带61接触的例如清洁部件,具备清洁刮板,清洁刮板所接触的中间转印带61从背面侧通过中间转印带从动辊63被支撑着。
供纸盒81是用于储备用于图像形成的薄片(记录纸张)的托盘,并被设置在装置主体部110的曝光单元1的下侧。另外,也可以在手动送纸盒82上放置用于图像形成的薄片。另外,设置在装置主体部10的上方的排纸盘91是用于以面朝向(facedown)方式集成打印完毕的薄片的托盘。
另外,在装置主体部110上设有大致垂直形状的纸张输送路S,其用于将供纸盒81以及手动送纸盒82的薄片经由转印辊10、定影单元7送到排纸盘91。在从供纸盒81及手动送纸盒82到排纸盘91为止的纸张输送路S的近旁配备:搓纸辊(pickup roller)11a、11b、多个输送辊12a~12d、防皱辊13(resist roller)、转印辊10、定影单元7等。
输送辊12a~12d是用于促进/补足薄片的输送的小型的辊,其沿着纸张输送路S被设置多个。另外,搓纸辊11a被配备在供纸盒81的端部附近,并从供纸盒81一张一张地拾起薄片供给到纸张输送路8上。同样,搓纸辊11b被配备在手动送纸盒82的端部附近,并从手动送纸盒81一张一张地拾起薄片供给到纸张输送路8上。
另外,防皱辊13是暂时保持在纸张输送路S上被输送的薄片的辊。而且,具有在将感光鼓3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前端和薄片的前端对齐的时间点上将薄片输送到转印辊10上的功能。
定影单元7具备加热辊71以及加压辊72,加热辊71以及加压辊72被设置成夹着薄片旋转。另外,加热辊71被设定成基于来自未图示的温度检测器的信号通过控制部达到规定的定影温度,并具有如下功能,即:通过与加压辊72一起将调色剂热压在薄片上,将转印到薄片上的多色调色剂图像溶解/混合/压接,从而对薄片进行热定影。另外,设有用于将加热辊71从外部进行加热的外部加热带73。
下面,对纸张输送路径进行详细说明。如上所述,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上设有预先存放薄片的供纸盒81以及手动送纸盒82。为了从这些供纸盒81、82供给薄片,配置有各搓纸辊11a、11b,并被设置成将薄片一张一张地引导到输送路S上。
从各供纸盒81、82被输送的薄片,通过纸张输送路S的输送辊12a而被输送到防皱辊13上,在将薄片的前端和中间转印带61上的图像信息的前端对齐的时间点上被输送到转印辊10上,从而图像信息被写入到薄片上。之后,薄片通过经由定影单元7,薄片上的未定影调色剂被溶解/定影,且经由其后配置的输送辊12b被排出到排纸盘91上。
上述的输送路径是对薄片要求单面打印时的路径,与此相对,在双面打印要求时,如上所述,在结束了单面打印且通过定影单元7的薄片的后端被最终的输送辊12b把持时,通过输送辊12b逆转将纸张引导到输送辊12c、12d上。然后,之后经过防皱辊13薄片背面的打印结束之后,薄片被排出到排纸盘91上。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构成例的框图。图中,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与本发明的控制部相当的主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单元)101。其中,在主CPU上连接有图像处理部102、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103、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104、图像存储器105、NIC(Network InterfaceCard:网络连接卡)106、操作面板400、副CPU203以及副CPU303。
主CPU101,基于经由NIC106的来自客户端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107的操作,或来自操作面板400的用户操作,根据预先写入到ROM103中的程序,统一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内的各输入输出仪器,并将在此期间所输入输出的数据暂时存储在RAM104的规定存储区域中。
NIC106是用于经由通信线路与客户端PC107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00基于从客户端PC107传送来的打印数据进行打印。更具体讲,对从客户端PC107发送来的打印数据,根据需要在图像处理部102中实施图像处理,存储到图像存储器105中,并在图像形成部200中进行打印。图像形成装置100也可以进行将通过后述的原稿读取部300或面传感器部401b所取得的图像数据,经由NIC106,输送到客户端PC107的处理。另外,从客户端PC107发送的文件、密码被存储到未图示的HDD(Hard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
操作面板400具有一体型显示部401和用于进行用户操作的数字键、开始键等的键开关部402。一体型显示部401一体地设置有:液晶显示器(LCD:Liguid Crystal Display)等的相当于本发明的显示部的显示部401a;面传感器部401b,该面传感器部401b通过光学方法读取主要是名片、许可证等的ID卡、L版照片等小尺寸原稿的图像。另外,显示部401a例如显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状态、可利用的纸张尺寸、复印倍率等的显示、各种操作键的按下区域的显示等的显示用户操作时的图形化用户界面(GUI)图像。此外,面传感器部401b,通过检测出用户手指的反射光,能够确定画面上的手指的坐标位置。为此,将面传感器部401也能够作为用于用户操作的光学式触摸面板来利用。
从键开关部402、该触摸面板输入的用户操作内容被传递到主CPU101,并且由面传感器部401b读取的图像数据被传递到图像处理部102。
原稿读取部300被副CPU303控制,并具有光源灯单元301、驱动器302、A/D变换器304,通过光学方法读取放置在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图像,并传递给图像处理部102。该光源灯单元301相当于图1所示的曝光单元1,并具有光源灯301a、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等的光量传感器301b。光量传感器301b检测出光源灯单元301的光源灯301照射的光的光量,并将光量数据输入到副CPU303。
图像处理部102接受由原稿读取部300或面传感器部401b读取的图像数据,并实施各种图像处理。图像存储器105存储从图像处理部102输出的图像数据,并以存储有页单位等规定单位的图像数据的状态将图像数据传递给图像形成部200。此外,由原稿读取部300或面传感器部401b读取的图像数据,暂时被存储在图像存储器105中直到变成图像处理部102的处理单位为止,也可以在图像处理之后再次写入。另外,被读取的图像数据,也可以不经由图像护理部102直接作为打印用来输入到图像存储器105中,另外,也可以存储到未图示的HDD中。
图像形成部200被副CPU203控制,并具有定影单元201、驱动器202、、A/D变换器204,打印从图像存储器传送来的图像数据。该定影单元201相当于图1所示的定影单元7,且具备定影加热器201a、定影温度传感器201b。定影温度传感器201b在图1的定影单元7中检测加热(heat)辊71的温度,并将温度数据输出到副CPU203。
对于电源处于待机状态时的主CPU101的回归处理进行说明。作为第一回归处理,主CPU101将规定的预热指令(warm-up command)发送给副CPU203。当副CPU203从主CPU101收到规定的预热指令时,经由驱动器202,对定影加热器201a进行通电,并基于从定影温度传感器201b取得的温度信息,控制定影加热器201的通电,以使通过定影加热器201a被加热的加热辊71的表面温度稳定在规定温度上。在此,驱动器202,基于从副CPU203输出的控制数据,驱动内置在定影单元201的加热辊中的定影加热器201a。副CPU203,当加热辊71的表面达到规定温度时,判断为达到了可处理状态(准备状态),并向主CPU101进行通知。
另外,作为第二回归处理,主CPU101将规定的预热指令发送给副CPU303。副CPU203,当从主CPU101收到规定的预热指令时,经由驱动器302,对光源灯301a进行通电,并基于从光量传感器301b取得的光量信息,控制光源灯301a的通电,以使光源灯301a的光量稳定在规定的光量上。在此,驱动器302,基于从副CPU303输出的控制数据,驱动光源灯301a。副CPU303,当光源灯301a的光量达到规定光量时,判断为达到了可处理状态(准备状态),并向主CPU101进行通知。
此外,除了上述构成以外,在马达、离合器、电磁线圈以及传感器等的图像形成处理时,原稿读取处理时进行动作的多个输入输出仪器,分别与副CPU203、副CPU303连接。副CPU203、副CPU303分别在图像形成处理时、原稿读取处理时,以规定的时间读取其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并根据检测数据驱动马达等。
在图2的例子中,本发明涉及的原稿读取装置由主CPU101、原稿读取部300和具备在操作面板400上的一体型显示部401构成,该一体型显示部401以一体方式设有面传感器部401b。即,本发明涉及的原稿读取装置,如一体型显示部401,在用于进行装置操作的显示部上设置具有原稿读取功能的显示一体型原稿读取装置,从而,如果是小尺寸的原稿,则使用面传感器在操作面板400的显示画面上进行原稿图像的读取就变得可能。因此,因为不需要将读取对象的原稿放置在原稿台上,所以不需要进行将原稿盖上下挪动的操作,从而提高了便利性。再有,由于将原稿放置在用户容易注意到的位置即操作面板400上,因此能够防止取回原稿。
对于本发明涉及的原稿读取装置,首先,参照图3举出面传感器部401b的构成例。图3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一体型显示部401的构成的一例的图,图中,41表示液晶层,42表示光传感器,43表示遮光层,44表示背景灯光源。
面传感器部401b由为检测来自显示画面的入射光而均匀地被配置的多个微小光传感器42构成,并位于显示部401a的液晶层41和背景灯光源44的中间。作为光传感器42,例如使用光电二极管。另外,在光传感器42上形成有遮光层43,以免背景灯光源44的光入射。当物体接触到液晶层41的表面时,背景灯光源44的光被所接触的物体反射而入射到光传感器42,从而物体的图像形状作为图像数据被输出。
此外,在图3中,光传感器和背景灯光源是例如通过公知的方法(日本专利特开2004-153327号公报等)被配置的。光传感器的面积微小,实际上在光传感器之间构成足够宽的间隙。而且,由于经由该间隙背景灯光被照射、被扩散,因此在如图3所示地配置光传感器的情况下也不影响液晶显示。
接着,对于本发明涉及的原稿读取装置的控制部(主CPU101)的处理进行详细说明。图4~图6是表示图1以及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例的外观图,图4是表示只在本发明的原稿读取装置所具备的操作面板上放置原稿的状态的图,图5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原稿读取装置所具备的操作面板和原稿台的双方上放置不同的原稿的状态的图,图6是表示横跨本发明的原稿读取装置所具备的操作面板在原稿台上放置原稿的状态的图。
首先,假设原稿台92是如图4~图6所示地设置在与一体型显示部401的显示画面连续的面上。在此,关于连续的面进行补充说明。一体型显示部401的显示平面可以设置在与设置有原稿台92的水平面相同的平面上,也可以设置在平行的平面或略微倾斜的平面上而不是相同的平面。换言之,一体型显示部401是与原稿台92并排地被配置。
如上所述,原稿读取装置可通过面传感器部401b读取在一体型显示部401的画面上放置的许可证、名片等的小尺寸的原稿45,另外,可通过原稿读取部300读取在原稿台92上放置的原稿的图像。而且,主CPU101进行面传感器部401b中的原稿图像的读取控制和原稿读取部300中的原稿图像的读取控制。在此,基本上,主CPU101当检测到原稿台92或一体型显示部401的显示画面上存在原稿,则进行通过原稿读取部300或面传感器部401b读取原稿图像的控制。但是,在本发明中,由于从一体型显示部401和原稿台92的位置关系有可能存在两者上放置有相同原稿的可能性,因此,在主CPU101中根据在哪一个上放置有原稿或在双方上是否放置有原稿等,使控制变得不同。
首先,在如图4所示地只在一体型显示部401上放置有原稿的情况下,在面传感器部401b中能够检测到原稿45,并且在原稿读取部300或者另外被设置的原稿传感器中检测不到原稿。在获得这种检测结果时,主CPU101等待键开关部402的开始键的按下或使用面传感器部401b的触摸面板功能的开始操作,并对面传感器部401b指示图像读取。面传感器部401b读取一体型显示部401上的原稿45的图像,并传递给图像处理部102(或图像存储器105)。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在只在原稿台92上放置有原稿且该原稿不覆盖一体型显示部401的一部或全部的情况下,在面传感器部401b中不能检测到原稿等的物体,并且只有在原稿读取部300或另外被设置的原稿检测传感器中能够检测到原稿。在获得这种检测结果时,主CPU101等待键开关部402的开始键的按下或通过触摸面板所进行的开始操作,并对原稿读取部300指示图像读取。原稿读取部300读取原稿台92上的原稿的图像,并传递给图像处理部102(或图像存储器105)。
另一方面,如图5、图6所示,在一体型显示部401以及原稿台92的双方上放置有原稿的情况下,在面传感器部401b中能够检测到物体(这时为原稿),并且在原稿读取部300或另外被设置的原稿传感器中也能够检测到原稿。在得到这种检测结果时,主CPU101,首先判断在面传感器部401b中所检测到的原稿和在原稿读取部300或另外被设置的原稿检测传感器中所检测出的原稿是否是如图5所示为不同的原稿45、93,或者如图6所示为相同的原稿且原稿台92上的原稿94超出而落在一体型显示部401上。
更具体地讲,主CPU101,在显示部401a的显示画面上和原稿台92上的双方上放置有原稿等物体的情况下(即在检测出双方上放置有物体的情况下),判断放置在显示画面上的原稿是否为标准尺寸(一个或多个标准尺寸中的哪一个)。关于原稿的尺寸的检测,参照图10在后叙述。
然后,主控制部101,在判断结果为标准尺寸时,以通过面传感器部401b读取在显示画面上放置的原稿45的图像的方式进行控制。即,在一体型显示部401上所检测到的原稿尺寸为标准尺寸时,优先由一体型显示部401进行图像读取(即由面传感器部401b的图像读取)。在此,主CPU101等待键开关部402的开始键的按下或通过触摸面板所进行的开始操作,并向面传感器部401b指示图像读取。在图5的例子中,面传感器部401b根据该指示读取一体型显示部401上的原稿45的图像,并传递给图像处理部102(或图像存储器105)。在此,在一体型显示部401上所检测到的原稿尺寸为标准尺寸时,可以优先执行由原稿读取部300的图像读取,也可以以最终读取双方的原稿的方式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在判断结果为不是标准尺寸(即为不标准尺寸时)时,判断为在原稿台92上放置的原稿的连续且超出原稿台92而覆盖在一体型显示部401之上,并以通过原稿读取部300读取原稿台92上的原稿的图像的方式进行控制,而且以禁止通过面传感器部401b读取原稿的图像的方式进行控制。在此,作为如在原稿台92上放置的原稿的连续的情况,可以举出如图6所示的如原稿94那样的特大尺寸的原稿的情况,或虽然没有那样大但用户也将纵向长的原稿沿纵方向放置的情况等。
这样,在一体型显示部401上所检测到的物体为不标准尺寸时,只进行原稿台92的图像读取(即由原稿读取部300的图像读取)。即,在检测到原稿台92上存在原稿且在显示画面上存在不标准尺寸的物体的情况下,主CPU101进行通过原稿读取部300的读取,并且禁止通过面传感器部401b的读取。在此,主CPU101等待键开关部402的开始键的按下或通过触摸面板进行的开始操作,并向原稿读取部300指示图像读取。在图6的例子中,原稿读取部300根据该指示,读取原稿台92上的原稿94的图像,并传递给图像处理部102(或图像存储器105)。此外,在得到上述的检测结果时,等待键开关部402的开始键的按下,并在检测到按下的阶段进行上述的判断也可以。
这样,在本发明中,如图6中所例示,即使原稿94超出原稿台92而落在一体型显示部401上,也能够防止错误地读取一体型显示部401上的原稿的情况。再有,在本发明中,检测到在一体型显示部401上放置有原稿,并将读取该原稿的模式在由面传感器部401b读取的模式和由原稿读取部300读取的模式之间自动进行切换,因此进一步提高便利性。
下面,参照图7~图9C,对于通过用户的一体型显示部401上的原稿放置方法以及用于支援该方法的优选的GUI画面,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图4~图6的操作面板的详细的外观图,图8是表示图7的操作面板中的一体型显示部的显示内容的例子的图。在图7以及图8中,P表示原稿定位的指标点。
优选为,在图7所示的操作面板400的一体型显示部401上,作为初始画面如图8所示,显示出对于标准尺寸的原稿可读取的区域。即,优选为显示部401a进行表示应放置标准尺寸的原稿的显示画面上的区域的显示。在图8中显示出原稿没有放置在画面上的情况,作为表示该区域的显示,在该初始画面例子中显示为“小尺寸原稿读取区域”,另外在其他区域中显示出菜单跳选(menu tab)410等。
菜单跳选410是将原稿读取装置的各种操作键以可按每一个菜单跳选(表示各设定项目的跳选)进行跳选切换的状态进行显示的,例如,纸张尺寸、倍率(放大/缩小的倍率)、详细设定等的跳选以可切换的状态被显示。此外,在本例中,作为纸张尺寸选择了“A4”,因此原稿以A4的尺寸的纸张被打印输出。此外,在详细设定跳选中,例如可进行后处理、单面/双面、N合1等的设定。
而且,在用户想执行通过一体型显示部401的原稿的图像读取的情况下,一边看图8的初始画面,一边在以一体型显示部401的画面上的点P为基准进行画面显示为“小尺寸原稿读取区域”的区域中,如图4所示地放置原稿45。此外,虽然将图8的画面作为初始显示画面来进行了说明,但当然也可以准备其他画面直到该画面为止。
图9A~图9C是表示将原稿放置在图8的一体型显示部上的例子的图。图9A表示刚放置小尺寸的原稿之后的画面例,图9B表示在图9A的状态下开始键被按下而执行读取处理之后的画面例,图9C表示在图9B的状态下N合1键被按下之后的画面例。
当原稿45被放置在一体型显示部401的“小尺寸原稿读取区域”上时,主CPU101通过面传感器部401b检测到原稿45的放置。主CPU101,在检测到原稿45被放置在画面上的情况时,转移到“小尺寸原稿读取模式”。当从主CPU101接收到切换到该模式的通知时,显示部401a显示表示被设定为“小尺寸原稿读取模式”的信息,例如,如图9A所示显示“按下开始按钮来进行小尺寸原稿的读取”的信息。此外,在图9A的例子中,随着模式切换,显示部401a将菜单跳选的右边的项目从“详细设定”变更为“图像位置”,而使纸张上的图像的印刷位置的设定变为可能。
而且,如图9A所示,在原稿45放置在画面上的状态下,当用户按下设置在操作面板400上的键开关部402的“开始键”时,通过面传感器部401b开始进行原稿45的读取处理。或者,作为GUI,也可以在放置标准尺寸的原稿时没有放置原稿的显示部401a的位置上显示开始操作图像,在该图像区域被用户选择时,开始由面传感器部401b的原稿45的读取。
在此,优选为显示部401a通过主CPU101中的控制,将所读取的原稿的图像进行预览显示。预览显示的图像不是将所读取的原稿图像直接显示的图像,而是稀疏(thinned)的缩略(thumbnail)图像。更具体地讲,对于通过面传感器部401b读取的原稿45的图像数据,显示部401a,如图9B所示,在预览区域411上预览显示其缩略图像413。缩略图像413可以在图像处理部102中生成,或者也可以在一体型显示部401内中生成。通过进行预览显示,用户能够确认原稿的读取状态(完成状态)。预览区域优选为如图9B所示“小尺寸原稿读取区域”以外的区域,但若为在该区域内时,则用户在取回读取后的原稿45的阶段能够确认预览显示。此外,纸张外形412是选择了A4尺寸,在该纸张外形矩形的中央显示缩略图像413。
另外,在图9B的例子中,作为GUI显示用于确认“N合1”以及“读取结束”的N合1键415以及读取结束键416,并成为可接受设定。N合1键415是用于确认是否切换到汇集(N合1)模式的操作键,该汇集(N合1)模式是用于将多页原稿汇集在一页上的模式。当用户按下N合1键415时,原稿读取装置等待追加的原稿(包括原稿的背面)的放置。然后,当用户将追加的原稿放置并按下“开始键”时,面传感器部401b读取追加的原稿,且显示部401a将其预览显示在预览区域411上。将该处理重复进行追加的原稿的数量(N次)。将此时的状态显示在图9C上。在此N合1键415被显示成灰色,表示N合1模式。另外,读取结束键416是用于结束追加原稿的读取处理的键,通过该键的按下结束读取。
下面,参照图10,对于原稿尺寸的检测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检测图7至图9C的一体型显示部上的原稿尺寸的原稿尺寸检测部的一例的图。主CPU101优选为通过在应放置原稿的区域内,即“小尺寸原稿读取区域”内的与各标准尺寸相当的位置上配置的传感器的输出,判断是否为标准尺寸。在此,各传感器优选援用面传感器的各受光元件,但也可以另外设置。此外,在通过另外设置各传感器,而只能是如缺少面传感器的受光元件的配置这种空间上不允许的情况下,只要从读取的原稿图像修正(插补)所缺少的像素即可。
作为这些各传感器,在图10的例子中,在分别与作为规定的标准尺寸的“S(名片)尺寸”、“M(照片)尺寸”以及“L(许可证)尺寸”对应的角部的原稿尺寸内和尺寸以外的坐标上,设有标准尺寸检测部(D1~D6)。通过该标准尺寸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和坐标原点P的反射光(也可以另外设置检测P的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能够判断是否为标准尺寸。更具体地讲,在原稿被放置的区域(原稿区域)包括坐标原点P(0,0)和一个标准尺寸检测部的坐标,并且不包括与该标准尺寸邻接的大一个的位置的标准尺寸检测部的坐标时,判断为是该标准尺寸。例如,在原稿区域包括坐标原点P(0,0)和D1的坐标且不包括D2的坐标时,判断为S尺寸的标准原稿。另外,在坐标原点P和D1点亮(有反射光)且D2~D6熄灭(没有反射光)的时候,可以判断为是S尺寸且是标准尺寸。在坐标原点P和D1~D3点亮(有反射光)且D4~D6熄灭(没有反射光)的时候,可以判断为是M尺寸且是标准尺寸。在坐标原点P和D1~D5点亮(有反射光)且D6熄灭(没有反射光)的时候,可以判断为是L尺寸且是标准尺寸。如上所述地判定是否为标准尺寸。
此外,也可以采用如能够预先设定将面传感器的各受光元件中的哪一个作为标准尺寸检测部来使用的构成。由此,能够将任意尺寸的小尺寸原稿预先作为标准尺寸进行登记。
接着,参照图11~图13,对具备如上所述构成的原稿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处理例进行说明。图11~图13是用于说明通过本发明的原稿读取装置所具备的控制部(主CPU101)进行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在此,图12是图11的继续。图13是用于说明图11的一部分的处理(读取模式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在图11中,首先,主CPU101判断是否存在输入到键开关部402的键输入(步骤S1)。在存在键输入时(在步骤S1中为“是”时),转移到图12的步骤S13。另一方面,不存在键输入时(在步骤S1中为“否”时),判断是否由面传感器部401b的任一受光元件检测到反射光的变化(步骤S2)。在此,在反射光的输出中存在变化时,判断为放置有原稿等的物体,或存在触摸操作。然后,以在原稿被放置的状态下也能够检测到触摸操作的方式,检测出反射光变化了的受光元件即可。检测到反射光的变化时(在步骤S2中为“是”时),通过在面传感器部401b上的小尺寸原稿读取区域中是否存在反射光来判断在面传感器部401b上是否放置有原稿(步骤S3)。另一方面,在未检测到反射光的变化时(在步骤S2中为“否”时),返回到步骤S1中并重复进行处理。
主CPU101,在从步骤S3中的判断结果判断为在面传感器部401b上放置有原稿时(在步骤S4中为“是”时),转移到后述的“读取模式设定”的程序(routine)并执行设定(步骤S5)。
另一方面,主CPU101在从步骤S3中的判断结果判断为在面传感器部401b上未放置原稿时(在步骤S4中为“否”时),判断为是触摸操作,并判断反射光的变化存在的受光元件的X坐标、Y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Xmax,Ymax、Xmin,Ymin)的中心位置是否包含在N合1键的显示区域(步骤S7)。在此,在X坐标、Y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中心位置包含在N合1键的显示区域中时(在步骤S7中为“是”时),切换到N合1模式(步骤S8)。
另一方面,在X坐标、Y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中心位置没有包含在N合1键的显示区域中时(在步骤S7中为“否”时),判断X坐标、Y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Xmax,Ymax、Xmin,Ymin)的中心位置是否包含在各种设定键(纸张尺寸、倍率等)的显示区域中(步骤S9)。在此,在X坐标、Y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中心位置包含在各种设定键的显示区域中时(在步骤S9中为“是”时),实施各种设定(步骤S10)。
另一方面,在X坐标、Y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中心位置没有包含在各种设定键的显示区域中时(在步骤S9中为“否”时),判断X坐标、Y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Xmax,Ymax、Xmin,Ymin)的中心位置是否包含在读取结束键的显示区域中(步骤S11)。在此,在X坐标、Y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中心位置包含在读取结束键的显示区域中时(在步骤S11中为“是”时),根据设定模式将所存储的原稿图像打印输出(步骤S12)。另一方面,在X坐标、Y坐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中心位置未包含在读取结束键的显示区域中时(在步骤S11中为“否”时),返回到步骤S1并重复进行处理。
在图12中,主CPU101,在图11所示的步骤S1中为“是”时(存在键输入时),判断开始键是否被点亮(步骤S13)。当判断为开始键被点亮时(在步骤S13中为“是”时),判断是否为“小尺寸原稿读取模式”(步骤S14)。当判断为是“小尺寸原稿读取模式”时(在步骤S14中为“是”时),由面传感器部401b读取后述的“读取模式设定”(步骤S5)中所设定的原稿读取区域的原稿,并将所读取的原稿进行存储(步骤S15)。
接着,主CPU101判断是否被设定为N合1模式(步骤S16),在被设定为N合1模式(在步骤S16中为“是”时)时,将由面传感器部401b读取的原稿图像作为追加页存储到目前为止存储的原稿图像上(步骤S17)。然后,进行N合1键415、读取结束键416的显示,并且生成基于读取完毕的图像数据和设定模式打印时的输出状态(预览)的图像并进行显示(步骤S18)。例如,若为N合1模式,则将所读取的原稿图像的总数作为N合1的N数(原稿数)进行设定,将所有的原稿图像合成在纸张一面上,并预览显示合成后的图像。
另一方面,在未被设定为N合1模式(在步骤S16中为“否”时)时,将由面传感器部401b读取的原稿图像进行存储(步骤S19),并转移到步骤S18。此外,此时,由于不是N合1模式,因此存在已经被存储的原稿图像时,清除该已存储的原稿图像。然后,返回到图11的步骤S1,重复进行处理。
另外,主CPU101,在判断为不是“小尺寸原稿读取模式”时(在步骤S14中为“否”时),由未图示的原稿传感器检测到在自动原稿处理装置(SPF)120上放有原稿的情况时,使用自动原稿处理装置120进行原稿的输送、读取,另外,由原稿传感器未检测到时,进行读取原稿放置台92上的原稿的读取(步骤S20)。然后,将所读取的原稿图像进行打印输出(步骤S21),返回到图11的步骤S1,并重复进行处理。
另外,主CPU101,在判断为开始键未被点亮时(在步骤S13中为“否”时),判断清除键是否被点亮(步骤S22),当判断为清除键被点亮时(步骤S22中为“是”时),清除设定(步骤S23)。另一方面,当判断为清除键未被点亮时(步骤S22中为“否”时),返回到图11的步骤S1,并重复进行处理。
此外,在上述的流程中,虽然以接受确认N合1的旨意的确认输入的方式进行处理,但由于许可证等将表面背面合成在一张上的情况比较多,因此在N合1模式的利用频率高的利用实例中,在小尺寸原稿读取模式时,也可以预先设定成N合1模式。
参照图13,对图11的步骤S5的读取模式设定进行说明。首先,主CPU101,在通过由面传感器部401b受光的反射光来判断为原稿被放置在小尺寸原稿读取区域上时(在图11的步骤S4中为“是”时),进行在原稿台92上是否存在原稿的判断(步骤31)。在原稿台92上是否有原稿,是通过公知的原稿尺寸检测装置(反射性或透过型)的输出结果,或由原稿读取部300读取扫描原稿台92,并在光量传感器301b的输出上是否获得了任何图像来进行判断即可。
主CPU101,在原稿台92上存在原稿时(在步骤S31中为“是”时),如参照图10所说明的那样,从标准尺寸检测部的检测结果来判断原稿的尺寸是否为标准尺寸(步骤S32)。主CPU101,在其尺寸为标准尺寸时(在步骤S33中为“是”时),通过基于步骤S32的判断将原稿尺寸设定为S、M、L的任一种,而将被放置原稿的区域(原稿区域)设定为原稿读取区域(步骤S34)。接着步骤S34,主CPU101将模式设定为“小尺寸原稿读取模式”(步骤S35)。在步骤S35中,将显示画面的显示变更为如图9A所示。
另外,主CPU101,在不是标准尺寸时(在步骤S33中为“否”时),由于面传感器部401b上的原稿不是标准尺寸,因此设定为原稿台读取模式(步骤S36),返回到步骤S1,最终在步骤S14中变成“否”,从而变成将原稿读取部300控制成在步骤S20中从原稿台92读取原稿。
另一方面,主CPU101,在原稿台92上没有原稿时(在步骤S31中为“否”时),不经过是否为标准尺寸的判断,转移到步骤S34,即使在标准尺寸检测部的检测结果中所表示的区域(由面传感器部401b检测到的原稿区域)为不是标准尺寸,也设定为原稿读取区域,并进入到步骤S35。
以上,参照图11~图13,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处理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代替图13中说明的读取模式处理例,而采用如下处理。对于该处理列,参照图14进行说明。图14是用于说明通过本发明的原稿读取装置所具备的控制部(主CPU101)进行的处理的另一例的流程图,是用于说明与图13的处理例不同的读取模式处理列的流程图。
在此说明的读取模式设定,是在与图13的步骤S31相对应的步骤S41中为“是”时,进入到与图13的步骤S32相对应的步骤S43之前,执行在原稿区域的页边上显示选择按钮(强制选择按钮)的处理(步骤S42)。步骤S44~S47是分别与图13的步骤S33~S36相对应的,与步骤S41、S43一起省略说明。
在步骤S42中,主CPU101控制显示部401a,在显示部401a的原稿区域(放置原稿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上显示强制选择按钮,该强制选择按钮使用户选择是强制选择小尺寸原稿模式(点亮)还是选择原稿台原稿模式。然后,在强制选择按钮被显示的状态下,由触摸面板兼用的面传感器部401b检测到该强制选择按钮被按下时(与图11的步骤S9中为“是”时相对应),可设定为小尺寸原稿读取模式(与图11的步骤S10相对应)。
如对于步骤S42以及其显示处理后的处理进行说明的那样,主CPU101优选具有选择部,通过该选择部在显示部401a的显示画面上和原稿台92上的双方都放置有原稿时,基于用户操作选择是否对于其任一方进行读取。由此,在原稿台92和显示部401a的显示画面上的双方上都放置有原稿时,能够防止错误地读取用户不想读取的原稿。
该选择部优选为,在可由触摸面板操作的显示部401a的页边区域(此外,如本例,触摸面板被设置在显示部401a的整体上时,单纯地意味着“显示部401a的页边区域”)上显示读取键,并在用户操作了所显示的读取键时,使面传感器部401b执行显示画面上的原稿的读取。该读取键可以为如参照图9所补充的开始操作图像的键,但在该例子中,是在从原稿台92和显示画面上的双方上检测到原稿等的物体时,至少执行其显示的键。由此,因为将用于执行放置在显示画面上的原稿的读取的读取键显示在触摸面板上,所以容易进入用户的视线,能够无误地进行操作。
以上,参照图11~图14,对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两个处理例进行了说明,但关于从原稿台/SPF的原稿读取(例如图12的步骤S20),可以执行如下所说明的其他处理。
如果参照图13或图14的一部分进行说明,则在已判断为原稿在显示部401a的显示画面上且在原稿台92上也有原稿时(在步骤S31/S41中为“是”时),即在步骤S35/S45中被设定为小尺寸原稿读取模式时,主CPU101判断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20上是否存在原稿。然后,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20上没有原稿时,主CPU101执行如上所述的处理即可,但存在原稿时,解除小尺寸原稿读取模式,设定为原稿台读取模式。
这样,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20、原稿台92和显示部401a上同时检测到原稿时,优选为主CPU101执行由原稿读取部300读取原稿台92上的原稿图像的控制。由此,能够防止在原稿被放置在原稿台92上的状态下,使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20动作而开始原稿图像的读取。另外,能够与该控制一并,对于由原稿读取部300从原稿台92读取的图像,控制图像形成部200等,并切换成转印该图像。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如下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读取放置在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图像的原稿读取装置中,与原稿台上的图像读取不同,使用面传感器在显示部的显示画面上读取原稿的图像,由此不需要将读取对象的原稿放置在原稿台上且防止忘记取回原稿,而且即使在将原稿放置在原稿台上而原稿从原稿台超出落在显示画面上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错误地读取显示部上的原稿的情况。
Claims (8)
1.一种原稿读取装置,具有:原稿读取部,其读取放置在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图像;显示部,其与该原稿台并排地配置,且具有读取在显示画面上放置的小尺寸的原稿的图像的面传感器;控制部,其当检测到在上述原稿台上或上述显示画面上有原稿时,进行通过上述原稿读取部或上述面传感器读取原稿的图像的控制,其特征在于,
该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即:在检测到在上述原稿台上有原稿且通过上述面传感器检测到放置在上述显示画面上的物体不是标准尺寸时,进行通过上述原稿读取部的上述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图像的读取,并禁止通过上述面传感器进行原稿的图像的读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部进行表示应放置上述标准尺寸的原稿的上述显示画面上的区域的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通过配置在上述区域内的与上述标准尺寸相当的位置上的传感器的输出,进行是否为上述标准尺寸的判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部具有选择部,该选择部使得在原稿被放置在上述显示画面上和上述原稿台上的双方上时,基于用户操作选择对于哪一个进行读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部具有触摸面板;上述选择部,在可由上述触摸面板操作的上述显示部的页边区域上显示读取键,并且由用户操作了该所显示的读取键时,进行上述显示画面上的原稿的读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显示部预览显示通过上述控制部的控制所读取的原稿的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向上述原稿台上输送原稿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上述控制部,在上述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和上述原稿台上和上述显示画面上同时检测到原稿时,进行读取上述原稿台上的原稿的图像的控制。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原稿读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017558A JP4510900B2 (ja) | 2008-01-29 | 2008-01-29 | 原稿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017558 | 2008-01-29 | ||
JP2008017558 | 2008-01-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00061A CN101500061A (zh) | 2009-08-05 |
CN101500061B true CN101500061B (zh) | 2012-03-28 |
Family
ID=40898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00303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00061B (zh) | 2008-01-29 | 2009-01-08 | 原稿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269993B2 (zh) |
JP (1) | JP4510900B2 (zh) |
CN (1) | CN10150006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08720B2 (ja) * | 2012-11-14 | 2014-10-15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131808B2 (ja) * | 2013-09-30 | 2017-05-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スキャン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5866078B2 (ja) * | 2013-12-20 | 2016-02-17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原稿サイズ検出方法 |
JP6623866B2 (ja) * | 2016-03-15 | 2019-12-2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 |
JP2018098722A (ja) * | 2016-12-16 | 2018-06-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読取方法、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JP6832765B2 (ja) * | 2017-03-23 | 2021-02-2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
JP7005235B2 (ja) * | 2017-09-05 | 2022-01-2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2019087788A (ja) * | 2017-11-01 | 2019-06-0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読取形成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
JP6986946B2 (ja) * | 2017-12-13 | 2021-12-2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原稿読取装置 |
JP7345400B2 (ja) * | 2020-01-17 | 2023-09-1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236192A (ja) * | 1992-02-20 | 1993-09-10 | Ricoh Co Ltd | 画像読取装置 |
KR100324989B1 (ko) * | 1993-11-08 | 2002-06-24 |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입력표시일체형정보처리장치 |
JP3234736B2 (ja) | 1994-04-12 | 2001-12-04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入出力一体型情報操作装置 |
JP3488129B2 (ja) * | 1999-04-21 | 2004-01-1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又は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の画像形成指示端末の表示装置 |
JP2001350304A (ja) | 2000-06-07 | 2001-12-21 | Canon Inc |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3051919A (ja) * | 2001-08-07 | 2003-02-21 |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 ガイド表示付きスキャナ装置 |
JP3772820B2 (ja) * | 2002-08-13 | 2006-05-10 |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
JP3857671B2 (ja) * | 2003-07-23 | 2006-12-13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ウェーブ | 携帯型情報端末装置 |
JP2006179977A (ja) | 2004-12-20 | 2006-07-06 | Toshiba Corp | スキャナ装置 |
US7843578B2 (en) * | 2004-12-21 | 2010-11-30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
US7280782B2 (en) * | 2005-07-28 | 2007-10-09 |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document identical size mode and outputting a document image having a size conforming to the document |
JP2007102729A (ja) * | 2005-10-07 | 2007-04-19 | Sony Corp | 画像入出力装置、物体認識プログラム、情報入力プログラム、命令入力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パネル制御方法 |
JP4851213B2 (ja) | 2006-03-24 | 2012-01-11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画像読取装置 |
-
2008
- 2008-01-29 JP JP2008017558A patent/JP4510900B2/ja active Active
-
2009
- 2009-01-08 CN CN2009100030345A patent/CN10150006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1-16 US US12/355,166 patent/US826999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JP特开2001-350304A 2001.12.21 |
JP特开2004-153327A 2004.05.27 |
JP特开2006-179977A 2006.07.06 |
JP特开2007-259282A 2007.10.0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00061A (zh) | 2009-08-05 |
JP2009182406A (ja) | 2009-08-13 |
US8269993B2 (en) | 2012-09-18 |
JP4510900B2 (ja) | 2010-07-28 |
US20090190152A1 (en) | 2009-07-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00061B (zh) | 原稿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1505357B (zh) | 原稿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KR0173151B1 (ko) | 용지 전송 장치 | |
CN101600034B (zh) | 具有防止读取错误功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 | |
CN102447809B (zh) | 操作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操作方法 | |
US7980478B2 (en) | Document rea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wireless IC tag reader | |
US8861026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EP1602498B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isplay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1339382B (zh) | 图像处理装置 | |
CN101510937B (zh) | 原稿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JP382804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080304701A1 (en) |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 |
CN108333890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20080044209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H033221B2 (zh) | ||
JP2013113912A (ja) | 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616791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H07221939A (ja) |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 |
JP2016180994A (ja) | 表示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0347539A (ja) | 印刷画像表示装置、複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 |
JPH0766941A (ja) | ページ番号の付与方法および画像記録装置 | |
KR20080031584A (ko) | 양면인쇄 안내기능을 갖는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양면인쇄방법 | |
JPH08242319A (ja) | 画像処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