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01864A - 用于车辆的拼合式座椅靠背的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拼合式座椅靠背的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01864A
CN101301864A CN200810094529.9A CN200810094529A CN101301864A CN 101301864 A CN101301864 A CN 101301864A CN 200810094529 A CN200810094529 A CN 200810094529A CN 101301864 A CN101301864 A CN 1013018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vehicle
strut bar
floor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945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01864B (zh
Inventor
丸野佑城
和田昌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01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18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018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018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e.g. dismountable auxiliary seats
    • B60N2/015Attaching seats directly to vehicle chass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05/00General mechanical or structural details
    • B60N2205/30Seat or sea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comprising plural parts or pie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拼合式座椅靠背的连接装置。一对座椅靠背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设置。一对地板支架将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座椅靠背的外端部分连接于车辆的地板。一对中间铰链支架将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座椅靠背的内端部分连接于地板。支撑杆与地板分离,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且设置在座椅靠背后面。座椅靠背独立枢转地连接于地板,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支撑杆的两个端部连接于地板支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支撑杆的中心部分连接于中间铰链支架。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拼合式座椅靠背的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包括说明书、附图和权利要求书的于2007年4月2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7-111153号的公开内容通过参考全部结合于此。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构成用于车辆的座椅的拼合式(split type)座椅靠背。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包括一对座椅靠背的拼合式座椅靠背的安装结构,该座椅靠背独立枢转地连接于车辆的地板。
在图9中所示的用于车辆的相关技术的座椅中,用于支撑乘客的上体的座椅靠背2和用于支撑乘客的臀部和大腿的座垫3构成乘客的座位空间。在该结构中,座椅靠背2和座垫3彼此分别独立地固定于车体。
上述的座垫3构成如下。由诸如树脂的材料构成的座垫框架4设置在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座垫下,该座垫框架的刚性比较高,该座垫形成座位空间。由树脂支撑的侧盖5连接于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座垫框架4的两侧。这里,座垫框架4保护座垫避免接触车体的地板表面。同时,座垫框架4执行保持座垫的形状的功能。侧盖执行防止乘客直接接触框架4的边缘部分或车体的地板表面的功能。
如图10中所示,座椅靠背2分成两个部分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设置。在每个座椅靠背2的上部,头枕6设置为能沿竖直方向移动。每个座椅靠背2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下端部分和内下端部分通过地板支架7和中间铰链支架8枢转地连接于地板FL,以便座椅靠背2的两个部分能彼此独立地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1和12中所示,在用于将每个座椅靠背2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外端部分连接于地板FL的地板支架7中,设置能调整每个座椅靠背2的倾斜角的倾斜机构9。每个倾斜机构9用由树脂制成的外盖10覆盖。每个地板支架7和中间铰链支架8分别用后盖11和铰接盖12覆盖。通过后盖11、铰接盖12和外盖10,能防止在由金属制成的地板支架7、中间铰链支架8和倾斜机构9暴露时引起的该外观变差。而且,能防止乘客直接接触这些部件。
在这种连接中,在相关技术的座椅1用作用于客货两用车(wagon)的后座椅,并且在后座椅和位于后座椅后面的行李箱之间没有设置隔壁(bulkhead)的情况下,可能遇到下面的问题。如图13和14中所示,在突然刹车操作时,装载在行李箱中的行李W由于沿着图13和14的箭头方向的惯性的作用而向前移动,并且与座椅靠背2碰撞。于是,由于移动的行李产生集中在中间铰链支架8上的冲击载荷。因此,中间铰链支架8被损坏。结果,右和左座椅靠背2在分开部分像两扇门一样打开。
因此,专利文献1提出用于防止车辆的座椅靠背由于行李而被损坏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中,座椅靠背保护部件在车辆的后座椅靠背的后端突出,在该车辆中,没有隔壁设置在座椅靠背和行李箱之间。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号10-217819A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结构中,可能遇到下面的问题。虽然行李箱与座椅靠背的直接碰撞能通过保护部件避免,但是由于分为右和左的座椅靠背通过支架直接连接于地板,从行李对座椅靠背产生的该冲击力通过座椅靠背保护部件实际作用在支架上。因此,支架变形并损坏。结果,右和左座椅靠背在分开部分处有被打开的可能性。
因此,可能遇到下面的问题。由于座椅靠背不是连接于座垫而是直接连接于地板,座椅靠背保护部件妨碍中间铰链的固定。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拼合式座椅靠背的连接装置安装结构,其能防止由施加到座椅靠背的冲击载荷所引起的中间铰链支架的损坏的发生,并且能防止由于中间铰链支架的损坏而引起的座椅靠背的打开,并且进一步能够提高座椅靠背的安装性。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拼合式座椅靠背的连接装置,包括:一对座椅靠背,该对座椅靠背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设置;一对地板支架,该地板支架将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座椅靠背的外端部分连接于车辆的地板;一对中间铰链支架,该对中间铰链支架将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座椅靠背的内端部分连接于地板;支撑杆,该支撑杆与地板分离,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且设置在座椅靠背后面。其中座椅靠背独立枢转地连接于地板,其中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的支撑杆的两个端部连接于地板支架;以及其中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的支撑杆的中间部分连接于中间铰链支架。
利用上述结构,施加到座椅靠背的冲击载荷从支撑杆分散到右和左方向,并且从右和左地板支架传递到其机械强度较高的地板侧壁。同时,通过用于传递冲击载荷的各种部件,压力被吸收。因此,施加于中间铰链支架的冲击载荷不可能被集中。因此,能确定地防止中间铰链支架的损坏的发生以及防止由中间铰链支架的损坏引起的座椅靠背的打开。
由于在被分开的座椅靠背被预先安装于支撑杆并与该支撑杆成一体的情况下,该被分开的座椅靠背设置在地板上,因此能够提高安装性并能大大降低用于在装配线上安装座椅靠背的时间。
支撑杆的两个端部可以设置有一对侧支架;并且每个侧支架的前部和后部可以固定于地板支架,以便侧支架水平地固定于地板支架,支撑杆设置在这些侧支架之间。
利用上述结构,侧支架分别连接于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支撑杆的两个端部,并且每个侧支架的前部和后部被紧固,以便将侧支架水平地固定于地板支架,支撑杆设置在这些侧支架之间。因此,即使在中间铰链支架由于施加到座椅靠背的载荷而向上隆起,并且支撑杆由于中间铰链支架的隆起而被向上拉的情况下,用于将侧支架与地板支架连接的螺栓被施加有沿着拉动方向的力。因此,拉伸应力施加于螺栓。因此,与其中剪切应力施加于螺栓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侧支架的固定强度,即,能够提高将支撑杆的两个端部固定于地板支架的固定强度。特别是,由于每个侧支架的前部和后部被紧固以便将侧支架固定于地板支架,支撑杆设置在这些侧支架之间,即使当支撑杆由于支撑杆的中间部分的变形而被向上拉时,侧支架沿着扭转方向没有变形,并且能够有效地分散施加于座椅靠背的载荷。在这种连接中,在车辆的地板具有倾斜面的车辆的情况下,能将侧支架基本水平地固定于地板支架。
支撑杆的两个端部与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地板支架的内壁分离,从而在两个端部的每一个与内壁之间分别形成间隙。
利用上述结构,即使当支撑杆被施加载荷并变形,该变形也不影响地板支架,即,地板支架能防止由于载荷引起的变形。
中间铰链支架的后端部分能与地板分离,支撑杆的中间部分可以设置有中间支架,并且中间支架可以连接于中间铰链支架的后端部分。
利用上述结构,空间形成在中间铰链支架的后端部分的下面。因此,该空间能被有效地用作用于备用轮胎的容纳空间。
支撑杆可以具有设置在中间支架附近的板固定支架。
利用上述结构,用于覆盖形成在地板上的容纳凹槽部分的上表面的板能由板固定支架稳定地支撑。因此,能解决诸如由于在板的上表面上移动的行李的重量,板沿着车辆的纵向方向被移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目标和优点通过参考附图详细描述其优选的示例性实施例,将变得更明显,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用于将支撑杆安装到座椅靠背的安装过程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用于将支撑杆安装到座椅靠背的安装过程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用于将支撑杆安装到座椅靠背的安装过程的部分俯视图;
图4是示出图3的A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5是根据该实施例的座椅靠背中之一的侧视图,其中该视图从分开部分侧截取。
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用于将座椅靠背安装到地板的安装过程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示出用于由固定支架支撑一板的板固定支撑结构的侧视图,即,图7是其中一个座椅靠背从分开部分侧截取的侧视图;
图8是图7的B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9是分开地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用于车辆的座椅的座椅靠背和座垫的透视图;
图10是分开地示出根据相关技术的右和左座椅靠背的透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将盖子连接到每个座椅靠背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12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将盖子连接到每个座椅靠背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13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在行李箱中的行李的运动的侧视图;以及
图14是示出根据相关技术,在行李箱中的行李的运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图1至8和图9至14之间,相同的附图标号用于表示相同的部件。在这里相同部件的重复说明将被省去。
本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座椅1是客货两用车的后座椅。在后座椅1和位于后座椅1后面的行李箱之间,没有设置隔壁。如图5中所示,构成后座椅1的拼合式座椅靠背2和座垫3分别独立地连接于地板FL。
在座椅靠背2后面的行李箱侧(图1的下侧),在支撑杆13与地板FL分离的条件下,支撑杆13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支撑杆13的两端部连接于地板支架7和中间铰链支架8的一部分,即,铰链支架8的后端部分连接于沿着支撑杆13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
支撑杆13由管件构成,该管件的截面形成圆形。如图1中所示,矩形板状的侧支架14连接在支撑杆13的沿着纵向的两个端部上。沿着车辆宽度方向为长形的中间支架15连接在支撑杆13的沿着纵向的中间部分。而且,板固定支架16连接于沿着中间支架15的外周。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侧支架14沿着纵向方向延伸,同时支撑杆13被插入每个侧支架14的前部和后部之间。在每个侧支架14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形成圆孔14a。在中间支架15中,形成两个圆孔15a,并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设置该两个圆孔15a。
另一方面,如图2中所示,用于枢转地支撑每个侧座椅靠背2的地板支架7在侧视图中形成为C形,以便地板支架7能放置在地板FL的平面和倾斜面上。在壁竖直地升起的内壁上,其形状为矩形板形状的地板侧支架7A沿着水平方向突出。在地板侧支架7A的前部和后部,形成圆孔7a。在这种连接中,在地板支架7的前部和后部,形成圆孔7b(在图1中仅示出后侧圆孔7b)。地板支架7通过未示出的螺栓连接到地板FL,该螺栓被插入圆孔7b中,如图2中所示,地板侧支架7A保持水平姿势。
在位于座椅靠背2的分开部分的中间铰链支架8的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中,形成圆孔8a(在附图中仅示出后侧圆孔8a)。中间铰链支架8通过未示出的螺栓连接到地板FL,该螺栓插入形成在中间铰链支架8的前侧上的圆孔中。
关于支撑杆13,如图1和2中的箭头所示,连接于支撑杆13的沿着纵向方向的两个端部的侧支架14被从上部安装在右和左地板支架7的水平侧支架7A上,并且插入分别形成在地板侧支架7A的圆孔7a、14a的螺栓17被紧固。由于前述结构,支撑杆13的沿着纵向方向的两个端部连接于右和左地板支架7。此时,如图4中所示,支撑杆13的沿着纵向方向的两个端部设置为与地板支架7的内壁分离,并且在附图中所示的间隙X形成在它们之间。在这种连接中,考虑到可使用性,如图3所示,在座椅靠背2水平地向下放置的状态下,支撑杆13被连接。
连接于支撑杆13的中间部分的中间铰链支架15安装在两个中间铰链支架8上,以便形成在它们二者上的圆孔15a、8a能被制成彼此一致。通过插入圆孔8a、15a的螺栓18(如图3所示),中间铰链支架8和中间支架15两者彼此固定。因此,如前所述每个中间铰链支架8的前端部分固定于地板FL并且后端部分连接于支撑杆13。
如前所述,在支撑杆13与地板FL分离的条件下,在行李箱侧(图1的下侧),支撑杆13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支撑杆13的两个端部连接于地板支架7。每个中间铰链支架8的后端部分连接于支撑杆13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同时,连接于支撑杆13的中间支架15的外周的板固定支架16固定并支撑板19的前端部分,该板19用于覆盖形成在地板FL上的容纳凹槽部分的上表面,如图7和8所示。
在这种连接中,如图6所示,在将座椅靠背2安装于地板FL时,在被分开的座椅靠背2预先安装于支撑杆13并与支撑杆13成一体的情况下,被分开的座椅靠背2设置在地板FL上。由于这种步骤,能够提高座椅靠背2的安装性能,并且能大大降低在装配线上的座椅靠背的安装时间。在这种连接中,在安装座椅靠背2时,设置在每个地板支架7内的未示出的倾斜机构用外盖10覆盖。而且,每个地板支架7和中间铰链支架8分别用后盖11和铰接盖12覆盖。
在本实施例中,在支撑杆13与地板FL分离的条件下,在座椅靠背2后面的行李箱侧上(图1的下侧上),支撑杆13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且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支撑杆13的两个端部连接于地板支架7。而且,中间铰链支架8的后端部分连接于支撑杆13的沿着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由于上面的结构,即使当行李箱中的行李在突然刹车操作时由于行李箱中的行李的惯性作用将向前移动,施加到座椅靠背2的冲击载荷从支撑杆13分散到右和左,并且从右和左地板支架7传递到地板FL的机械强度很高的侧壁。而且,通过用于传递冲击载荷的各种部件,压力被吸收。因此,施加于中间铰链支架8的冲击载荷不可能被集中。因此,能确定地防止中间铰链支架8的损坏和由中间铰链支架8的损坏引起的座椅靠背2的打开。
在本实施例中,侧支架14分别连接于支撑杆13的两个端部,并且每个侧支架14的前部和后部被紧固,以便将侧支架14水平地固定于地板支架7的地板侧支架7A,支撑杆13插入在这些侧支架14之间。因此,即使在中间铰链支架8由于施加到座椅靠背2的载荷向上隆起并且支撑杆13由于中间铰链支架8的隆起被向上拉的情况下,用于将侧支架14与地板支架7连接的螺栓17被沿着拉动方向施加力。因此,拉伸应力施加于螺栓17。因此,与其中剪切应力施加于螺栓17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侧支架14的固定强度,即,将支撑杆13的在纵向的两个端部固定于地板支架7的固定强度能被提高。特别是,由于每个侧支架14的前部和后部被紧固以便将侧支架14固定于地板支架7,支撑杆13插入在这些侧支架14之间,即使当支撑杆13由于支撑杆13的纵向中的中间部分的变形而被向上拉时,侧支架14沿着扭转方向没有变形,并且施加于座椅靠背2的载荷能被有效地分散。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杆13的纵向方向的两个端部设置为与地板支架7的内壁分离预定的距离,并且间隙X(图4中所示)形成在它们二者之间。因此,即使当支撑杆13被施加载荷并变形时,该变形不影响地板支架7。因此,设置在地板支架7中的倾斜机构的操作的稳定性不可能降低。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中所示,每个中间铰链支架8的后端部分与地板FL分离并且连接于支撑杆13的沿着纵向的中间部分。因此,在下部中形成空间。因此,该空间能被有效地用作用于容纳备用轮胎ST的容纳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板固定支架16设置在支撑杆13的中间支架15的外周,即,板固定支架16设置在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中。因此,如图7和8所示,用于覆盖形成在地板FL上的容纳凹槽部分的上表面的板19能由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板固定支架16稳定地支撑。例如,能解决诸如由于在板19的上表面上移动的行李的重量,板沿着车辆的纵向方向被移动的问题。
虽然已经参考特别优选的实施例示出并被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根据这里的教导各种变化和修改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变得明显。这些显然的变化和修改被认为落入如附加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范围和构思中。

Claims (5)

1.一种用于车辆的拼合式座椅靠背的连接装置,包括:
一对座椅靠背,该对座椅靠背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设置;
一对地板支架,该对地板支架将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座椅靠背的外端部分连接于车辆的地板;
一对中间铰链支架,该对中间铰链支架将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座椅靠背的内端部分连接于地板;
支撑杆,该支撑杆与地板分离,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并且设置在座椅靠背后面;
其中所述座椅靠背独立枢转地连接于所述地板,
其中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所述支撑杆的两个端部连接于所述地板支架;以及
其中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所述支撑杆的中心部分连接于所述中间铰链支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
其中所述支撑杆的两个端部设置有一对侧支架;
其中所述每个侧支架的前部和后部固定于所述地板支架,以便所述侧支架水平地固定于地板支架,所述支撑杆设置在所述侧支架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杆的两个端部与沿着车辆宽度方向的地板支架的内壁分离,从而在两个端部的每一个与内壁之间分别形成间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
其中所述中间铰链支架的后端部分与地板分离;
其中所述支撑杆的中间部分设置有中间支架;以及
其中,所述中间支架连接于中间铰链支架的后端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杆设置有在中间支架附近的板固定支架。
CN200810094529.9A 2007-04-20 2008-04-18 用于车辆的拼合式座椅靠背的连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18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11153 2007-04-20
JP2007111153A JP2008265523A (ja) 2007-04-20 2007-04-20 車両用シートの分割式シートバック取付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01864A true CN101301864A (zh) 2008-11-12
CN101301864B CN101301864B (zh) 2011-01-12

Family

ID=39768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9452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301864B (zh) 2007-04-20 2008-04-18 用于车辆的拼合式座椅靠背的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661744B2 (zh)
JP (1) JP2008265523A (zh)
CN (1) CN101301864B (zh)
DE (1) DE102008019595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07713B2 (ja) * 2007-03-30 2010-02-03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JP4832546B2 (ja) * 2009-04-15 2011-12-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補強バーの締結構造
US9050933B2 (en) * 2013-06-28 2015-06-09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ass optimized extrusions, assemblies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JP2019172074A (ja) * 2018-03-28 2019-10-1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シート取付構造
CN112009339B (zh) * 2020-08-13 2023-03-2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行李箱地毯升降结构及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7859Y2 (zh) * 1986-08-18 1993-02-26
DE19501743A1 (de) * 1995-01-23 1996-07-25 Daimler Benz Ag Sitzbank für Kraftfahrzeuge, insbesondere für Kleintransporter
JP3665842B2 (ja) 1997-02-05 2005-06-29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ヤシート装置
US5927808A (en) * 1997-08-29 1999-07-27 Lear Corporation Tumble seat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including improved seat cushion mounting structure
DE19809940C1 (de) * 1998-03-07 1999-08-26 Faure Bertrand Sitztech Gmbh Kraftfahrzeugsitz mit klappbarer Rückenlehne
DE10063192B4 (de) * 2000-12-19 2006-03-23 Daimlerchrysler Ag Verfahren zur lagegenauen Montage einer umklappbaren geteilten Rückenlehne eines Kraftfahrzeugsitzes
US6688666B2 (en) * 2001-09-13 2004-02-10 Colin G. Neale Second row fold and pivot seat assembly
JP3626160B2 (ja) * 2001-11-19 2005-03-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4033696B2 (ja) * 2002-03-29 2008-01-16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3698135B2 (ja) * 2002-09-25 2005-09-2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6709040B1 (en) * 2002-09-27 2004-03-23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assembly
US7040685B2 (en) * 2003-03-03 2006-05-09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Seat storing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US7152900B2 (en) * 2005-03-17 2006-12-26 Lear Corporation Seat assembly with automatic stow feature
JP4540584B2 (ja) 2005-10-19 2010-09-08 株式会社ジェッター メダル供給設備
DE102005051948B4 (de) * 2005-10-29 2007-12-06 Dr.Ing.H.C. F. Porsche Ag Vorrichtung zur Aufnahme von Seitenkräften bei einem Seitenaufprall eines Kraftfahrzeugs
DE102006007374A1 (de) * 2006-02-17 2007-08-2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Vorrichtung zur Befestigung einer Rückenleh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8019595B4 (de) 2013-05-23
DE102008019595A1 (de) 2008-10-23
US7661744B2 (en) 2010-02-16
US20080315609A1 (en) 2008-12-25
JP2008265523A (ja) 2008-11-06
CN101301864B (zh) 201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24027B (zh) 车辆用的载荷传递体
CN101293493B (zh) 拼合式座椅靠背的连接装置
US9415739B2 (en) Mounting device for an airbag module
JP6235622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CN109421805B (zh) 电动车辆的车体构造
CN101301864B (zh) 用于车辆的拼合式座椅靠背的连接装置
US7658428B2 (en) Device for attaching a backrest
US8172318B2 (en) Vehicle seat
CN104349967A (zh) 车身后部结构
AU2007326492B2 (en) Front structure for cab-over-engine vehicle
CA2466486A1 (en) Seat back suspension arrangement
JPWO2011145408A1 (ja) 電源装置の保護フレーム構造
US20110025115A1 (en) Seat back structure for seat for vehicle
GB2496489A (en) Seat mounting
JP2002127791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のスライドレールの構造
CN103770678B (zh) 机动车辆座椅靠背结构
WO2013047561A1 (ja) リアシート支持構造
JP2015074251A (ja) 車体構造
US10576845B2 (en) Vehicle seat
JP2018134974A (ja) 車両用補機の配設構造
KR101755450B1 (ko) 차량용 후방 프레임 유닛
JP2014073739A (ja) 車両用電気ユニットの搭載構造
CN110177709A (zh) 设置有刚性板的机动车辆后部座椅靠背
CN115503564A (zh) 车辆座椅支撑结构
KR100837487B1 (ko) 자동차용 도어 트림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