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4598B - 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4598B
CN101274598B CN2008100841463A CN200810084146A CN101274598B CN 101274598 B CN101274598 B CN 101274598B CN 2008100841463 A CN2008100841463 A CN 2008100841463A CN 200810084146 A CN200810084146 A CN 200810084146A CN 101274598 B CN101274598 B CN 1012745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guideway
block
turning
upper rail
ma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41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74598A (zh
Inventor
小岛康敬
二本松英雄
名仓干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74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45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745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45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所述座椅滑动装置包括下导轨(3)、上导轨(4)、块体(31)和折起部分(22)。下导轨(3)适于固定到车辆底板(2)。下导轨(3)带有U形横截面并具有端部(3a)和底壁(12)。上导轨(4)适于固定到座椅(1)并被支撑在下导轨(3)中从而能够相对于下导轨(3)运动。块体(31)固定到下导轨(3)并包括倾斜面(34),随着所述倾斜面(34)接近下导轨(3)的端部(3a),所述倾斜面(34)延伸离开下导轨(3)的底壁(12)。折起部分(22)通过切割下导轨(3)的底壁(12)并将被切割的壁向下导轨(3)的内部弯折而形成,以便将块体(31)固定到下导轨(3)。因此,能够在不妨碍上导轨(4)相对于下导轨(3)的运动的情况下移除下导轨(3)内的外界物体(S)。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2005-8065中公开的装置是公知的。在所述装置中,在下导轨的后部处设有片簧,以移除留在下导轨内的外界物体。所述片簧以被向上推压的方式由下导轨支撑。当上导轨向后移动时,外界物体发生移动,并且外界物体的后端被抬升到片簧顶部上。然后,外界物体保持移动并从下导轨的后端突出以被移除。
上述片簧可以在上导轨的推力作用下向下倾斜,从而不阻止上导轨在向后方向上的移动。因此,例如当外界物体进入片簧下方时,片簧的倾斜受到限制,并且阻止上导轨在向后方向上的移动。因此,上导轨不能够移动到最后端,所述最后端是上导轨原本应该移动到的初始端。
因此,存在对致力于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的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的需求。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包括:下导轨,所述下导轨适于固定到车辆底板,其中所述下导轨具有U形横截面并且包括后端和底壁;上导轨,所述上导轨适于固定到座椅并被支撑在所述下导轨中从而能够相对于所述下导轨运动;块体,所述块体固定到所述下导轨,其中所述块体包括倾斜面,随着所述倾斜面接近所述下导轨的后端,所述倾斜面延伸离开所述下导轨的所述底壁;以及折起部分,所述折起部分通过切割所述下导轨的底壁并将被切割的壁向所述下导轨内部弯折而形成,以便将所述块体固定到所述下导轨,其中所述块体的一部分设置得比所述折起部分更靠近所述下导轨的前端,其中在所述下导轨的底壁中设有用于形成所述折起部分的切口,并且用于配合在所述切口中的配合部分从所述块体突出。
根据所述构造,能够在不妨碍上导轨相对于下导轨的运动的情况下将外界物体越过块体移除到下导轨之外。具体而言,留在下导轨内的外界物体被朝下导轨的端部移动的上导轨以外界物体被引导到块体的倾斜面上并在所述倾斜面上逐渐升高的方式推动和移动。因此,能够将外界物体越过块体移除到下导轨的端部。另外,块体不需要弹性变形来允许上导轨朝下导轨端部的运动。因此,只要上导轨不与块体本身干涉,那么例如留在块体附近的外界物体就不妨碍上导轨朝下导轨端部的运动。
在一个方面,折起部分用作用于限制上导轨相对于下导轨的运动的止动件,并且所述折起部分比倾斜面的至少一部分更靠近下导轨的端部。
根据所述构造,可以在上导轨通过与止动件干涉来阻止外界物体在上导轨作用下的运动之前的位置处移除被朝下导轨的端部运动的上导轨移动的外界物体。
在本发明另一方面,在与下导轨的底壁垂直的方向上,倾斜面比折起部分延伸得更长,在上导轨中设有用于避免与块体干涉的间隙。
根据所述构造,在留在下导轨内的外界物体被引导到块体的倾斜面上并且在与下导轨的底壁垂直的方向上升高到止动件上方的状态下被移除。因此,能够在防止与止动件干涉的同时通过块体移除外界物体。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设有间隙,所以不妨碍上导轨朝下导轨的端部的运动。
在本发明另一方面,上导轨包括纵向端,并且在所述纵向端中设有盖构件,所述盖构件包括用于在上导轨朝下导轨的端部移动时防止与块体干涉的凹部。
根据所述构造,防止了块体对上导轨相对于下导轨的运动的限制。
在本发明另一方面,在下导轨的底壁中设有用于形成折起部分的切口,并且用于配合在所述切口中的配合部分从块体突出。
根据所述构造,通过将配合部分配合到用于形成折起部分而设置的切口中,能够容易地将块体固定到下导轨。
在本发明另一方面,配合部分的突出长度设置成使得在配合部分配合在切口中的状态下,配合部分不伸出到下导轨之外。
根据所述构造,即使在装配或安装到车辆期间物体例如周边零件无意地接触下导轨,也能避免所述周边零件与块体干涉,从而防止了块体与下导轨分开。
在本发明另一方面,折起部分是在下导轨的宽度方向上设置的一对折起部分,并且块体夹在折起部分之间。
根据所述构造,可靠地防止了块体在下导轨的宽度方向上的偏移。
在本发明另一方面,所述一对折起部分成形为使得随着所述折起部分在垂直于并离开下导轨的底面的方向上延伸,所述一对折起部分之间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变短,块体包括侧壁,每个侧壁均沿着相应的一个折起部分倾斜,并且块体在侧壁处夹在折起部分之间。
根据所述构造,块体可以同时定位在与下导轨垂直的宽度方向上以及与所述底面垂直的方向上。
在本发明另一方面,在每个侧壁上设有薄凸缘,并且所述薄凸缘适于被折起部分压缩,以防止块体相对于下导轨摆动。
根据所述构造,可更加固定地定位块体。
在本发明另一方面,在下导轨的底壁中设有用于形成折起部分的切口,并且用于配合在所述切口中的配合部分从块体突出,其中切口包括在下导轨的纵向方向上设置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配合部分包括分别在第一侧端处和第二侧端处配合在切口中的第一配合部分和第二配合部分,并且所述第一配合部分比第二配合部分更靠近折起部分,其中第二配合部分设置位于支撑件中从而从所述支撑件突出,并且所述支撑件通过块体悬置,以便在与下导轨的底面垂直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其中当块体被所述一对折起部分夹住时,第一配合部分配合到切口中,并且第二配合部分压靠下导轨的底面以使支撑件弹性变形,使得第二配合部分在与所述底面垂直的方向上被推压,块体在下导轨的纵向方向上滑动,并且被推压的第二配合部分在支撑件的回复作用下配合到切口中,从而将块体固定到下导轨。
根据所述构造,当块体在下导轨的纵向方向上附连到下导轨时,块体不与下导轨的底面分离。当第一和第二配合部分在下导轨的纵向方向上配合在下导轨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中时,块体定位在下导轨的纵向方向上。因此,第一和第二配合部分在切口中的配合连同用于将块体定位在下导轨的宽度方向以及与所述底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一对折起部分一起确保了块体牢固的固定。
通过阅读下面结合附图、通过示例方式示出本发明原理的描述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滑动装置所应用的车辆座椅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滑动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滑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图2沿线4-4截取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下导轨的俯视图;
图6A是示出块体的立体图;
图6B是从图6A的块体的底面观察时所述块体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块体的纵向剖视图;
图8A是示出块体的附连情况的纵向剖视图;并且
图8B是示出块体的附连情况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适于安装在车辆例如汽车中的车辆座椅1的侧视图。如图所示,下导轨3以在车辆的前后方向(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固定到车辆底板2,并且上导轨4附连到下导轨3,使得上导轨4能够相对于下导轨3运动。
下导轨3和上导轨4是都在车辆座椅1的宽度方向(或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布置的一对下导轨3和一对上导轨4,其中每个下导轨3与对应的一个上导轨4成对。图1中所示的下导轨3和上导轨4是在车辆的向前方向上观察时左边的导轨。用于形成乘务人员座位的座5固定并支撑在上导轨4上。上导轨4相对于下导轨3的运动通常由锁定构件(未示出)限制,并且施加到所述锁定构件的操纵力解除所述限制。
接下来,将参照图2至图4对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进行说明。图2和图3分别是所述座椅滑动装置的后端的放大侧视图和放大俯视图。图4是图2沿线4-4截取的剖视图。另外,图5是示出下导轨3的后端3a的俯视图。如上面所提及的,一对下导轨3和一对上导轨4布置在车辆座椅1的宽度方向上。因此,包括下导轨3和上导轨4的结构在车辆座椅1的宽度方向上被支撑。在图2至图5中,主要示出了位于所述装置的两侧的相同元件中的在车辆的向前方向上观察时位于左侧的元件。
如图4所示,下导轨3包括:一对侧壁11,所述一对侧壁11竖立并在下导轨3的宽度方向上相互间隔开;和底壁12,底壁12用于将侧壁11连接起来。在每个侧壁11的远端或上端处连续地形成有弯折壁13。每个弯折壁13均在下导轨3的宽度方向上向内弯折,并朝侧壁11的近端折回。
上导轨4包括:一对侧壁14,所述一对侧壁14在下导轨3的弯折壁13之间竖直地延伸;和盖壁15,盖壁15用于将侧壁14连接起来。在每个侧壁14的远端或下端处连续地形成有弯折壁16。每个弯折壁16均在上导轨4的宽度方向上向外弯折,并折回成被侧壁11和弯折壁13包围。
也就是说,下导轨3和上导轨4具有U形导轨横截面,所述U形导轨横截面的开口相交合,使得下导轨3和上导轨4主要通过弯折壁13和16的接合而在竖直方向上相互保持。由下导轨3和上导轨4形成的整体导轨横截面为形成矩形构造的箱形形状。
在每个弯折壁16和对应的面对所述弯折壁16的侧壁11之间设有辊(未示出)。上导轨4由下导轨3支撑成上导轨4以所述辊在下导轨3和上导轨4之间滚动的方式在下导轨3的纵向方向(即车辆的前后方向)滑动。树脂盖构件17附连到上导轨4的后端4a,以封闭上导轨4中朝后敞开的开口。在盖构件17中形成有凹部或槽17a,所述凹部或槽17a从盖构件17的下侧延伸到上侧并用作与盖构件17的后部连通的沟槽状间隙。另外,在上导轨4的后部处设有限制构件18。
如图5的俯视图所示,在底壁12中在下导轨3的后端3a处形成有一对U形切口21,所述一对U形切口21朝下导轨3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反侧敞开。每个折起部分22由位于每个切口21的外侧的朝内的壁限定成在下导轨3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一对折起部分22以预定的角度弯曲成具有如下构造,即随着所述一对折起部分2向上延伸,即在垂直于并离开底面12a的方向上延伸,所述一对折起部分22之间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变小(见图4)。
如图2所示,折起部分22用作止动件,所述止动件用于通过抵接限制构件18而限制上导轨4的向后运动。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当上导轨4到达下导轨3的后端3a时,上导轨4进一步向后的运动受到限制。在比切口21更靠后(或远离切口21)的位置处,下导轨3利用穿过底壁12的螺栓23紧固到车辆底板2。
滑块形状的树脂块体31固定在下导轨3的后端3a处,并用作用于移除外界物体的移除构件。参照图6A、图6B和图7进一步说明块体31。图6A和图6B是块体31的立体图,而图7是块体31的纵向剖视图。如图所示,块体31包括用作第一配合部分的一对配合部分32和用作第二配合部分的一对配合部分33。配合部分32在块体31的宽度方向上布置成在块体31的前侧处从块体31的底面突出。配合部分33在块体31的宽度方向上布置成在块体31的后侧处从块体31的底面突出。两个配合部分32之间在块体31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以及两个配合部分33之间在块体31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大致等于两个切口21之间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距离L1,或等于两个切口21之间的中间壁的长度。另外,配合部分32的正面与配合部分33的背面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切口21在块体31的纵向方向上的距离L2,或等于限定切口21的前端的壁与限定切口21的后端的壁之间的距离。通过将各配合部分32和33配合到相应的一个切口21中,设于底壁12上的块体31固定地定位在下导轨3的纵向方向和宽度方向上,使得块体31固定到下导轨3。
块体31包括平面的倾斜面34和一对侧壁35,随着倾斜面34朝下导轨3的后端3a延伸,倾斜面34从下导轨3的底面12a(底壁12)升高(见图2),所述一对侧壁35之间的距离随着倾斜面34升高而变短。如图4所示,块体31投影在上导轨4的纵向方向(即上导轨4的前后方向)上的轮廓形成为与槽17a的轮廓相符合,使得块体31的运动不阻止上导轨4相对于下导轨3的运动。
块体31的两个侧壁35中的每个侧壁还沿着折起部分22倾斜,使得块体31在侧壁35的位置处被所述一对折起部分22夹住。因此,块体31同时固定地定位在宽度方向上和与底面12a垂直的方向上。
两个侧壁35上形成有薄凸缘36,薄凸缘36在配合部分32和33之间的位置处或在折起部分22处沿块体31的宽度方向向外突出。当块体31在侧壁35处被所述一对折起部分22夹住并且两个薄凸缘36被相对的折起部分22压缩时,防止块体31相对于下导轨3的摆动。
块体31的轮廓形成为使得块体31不伸出到下导轨3之外,换句话说,使得块体31容纳在下导轨3的U形横截面中。特别地,配合部分32和33的突出长度设置成使得配合部分32和33不伸出到下导轨3之外,换句话说,使得配合部分32和33容纳在下导轨3的底面中。
在每个侧壁35中还形成有肋37,肋37在薄凸缘36的后部处沿块体31的宽度方向向外突出。当块体31从下导轨3的后侧配合在两个折起部分22之间并且配合部分32和33配合到切口21中时,每个肋37抵接折起部分22,以将块体31定位在下导轨3的前后方向上。
如图7所示,在块体31中形成有孔38,孔38从块体31的后端向前延伸。孔38在形成于块体31的底壁中的孔39处向下敞开。如图6B所示,孔39是U形的,使得配合部分33悬置在其后端处。换句话说,由块体31的底壁中的孔39限定平面的支撑件39a,支撑件39a悬置在其后端处,并且配合部分33设置在支撑件39a的远端上。
现在,为了用一对折起部分22夹住块体31,在下导轨3的纵向方向上装配块体31。如图8A和图8B所示,前配合部分32——更靠近折起部分22的配合部分配合到切口21中,而后配合部分33——更远离折起部分22的配合部分压靠下导轨3的底面12a,以便在弹性变形作用下收缩(被向上推)。因此,块体31的后部不从下导轨3的底面12a升起配合部分33的高度,并且不妨碍块体31的装配。在这种情形下,当块体31可滑动地前进时,配合部分33到达切口21并在产生于悬置部分或支撑件39a的近端周围的回复力的作用下配合到切口21中。这样,配合部分32和配合部分33分别在其前端处和后端处配合在切口21中。
这样,配合部分32与下导轨3的限定切口21的前端的壁接合,并且配合部分33与下导轨3的限定切口21的后端的壁接合,使得块体31固定地定位在下导轨3的纵向方向上。另外,配合部分32、33在宽度方向上的每个朝内的侧面与在宽度方向上限定每个切口21的内侧端接合,使得块体31固定地定位在下导轨3的宽度方向上。
在所述情况下,块体31还通过夹住块体31的所述一对折起部分22而固定地定位在下导轨3的宽度方向上。因此,块体31在所述一对折起部分22和配合部分32、33的协同作用下定位在下导轨3的宽度方向上。同时,块体31还通过夹住块体31的所述一对折起部分22定位在与下导轨的底面垂直的方向上。块体31结合一对折起部分22一起固定地定位。换句话说,块体31极难移除,因为为了移除块体31,必须通过在与下导轨3的底表面垂直的方向上移动配合部分33来解除配合部分33与切口21的配合,并且必须通过在下导轨3的纵向方向上滑动块体31来解除块体31被一对折起部分22夹住的状态。
在这种构造中,当沿着下导轨3向后移动上导轨4时,如上所述,上导轨4不与块体31干涉,并移动到限制构件18抵接折起部分22处的最后端。
同时,同样如图2所示,在块体31前面(或在下导轨3的前侧处)掉落在下导轨3中(或下导轨3的横截面内)的外界物体S如打火机或小物件被向后运动的上导轨4(盖构件17)推动,使得外界物体S被引导到块体31的倾斜面34上。因此,能够将外界物体S越过块体31移除到下导轨3的端部,最后移除到下导轨3之外。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1)在块体31前面(或下导轨3的前端侧)进入下导轨3的外界物体S与上导轨4的运动相关联地以被引导到倾斜面34上并逐渐在倾斜面34上升高的方式被推动并移动。因此,能够将外界物体S越过块体31移除到下导轨3的后端部3a并最后移除到下导轨3之外。另外,块体31不需要弹性变形以允许上导轨4朝下导轨3的后端3a的运动。因此,只要上导轨4不与块体31本身干涉,那么留在例如块体31附近的外界物体S就不妨碍上导轨4朝下导轨3的后端3a的运动。
(2)块体31的一部分比用作止动件的折起部分22更靠近下导轨3的前端。因此,可相对于折起部分在下导轨3的前侧处,或在通过与折起部分22干涉而阻止外界物体S运动之前的位置处,由块体31移除被朝下导轨3的后端3a运动的上导轨4移动的外界物体S。
(3)留在下导轨3中的外界物体S被引导到块体31的倾斜面34上,并在外界物体S被升到折起部分22上方的状态下被移除。因此,能够在防止外界物体S与折起部分22干涉的同时通过块体31移除外界物体S。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上导轨4(盖构件17)中设有间隙或槽17a,所以倾斜面34不妨碍上导轨4朝下导轨3的后端3a的运动。
(4)能够通过将配合部分32、33配合到为形成折起部分22而设置的切口21中从而容易地将块体31固定到下导轨3。例如,可通过简易的操作而无需使用焊接或填缝方法即可固定块体31.
(5)块体31在具有薄凸缘36的侧壁35处被折起部分22夹住。因此,能够防止下导轨3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移。特别地,随着所述一对折起部分22竖直地延伸,或随着在垂直于并离开下导轨3的底面12a的方向上延伸,所述一对折起部分22之间在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变短。块体31在沿着对应的折起部分22倾斜的侧壁35处被所述一对折起部分22夹住。因此,块体31可同时固定地定位在下导轨3的宽度方向上和与底面12a垂直的方向上。
(6)通过将配合部分32、33配合到切口21中将块体31定位在下导轨3的纵向方向上和宽度方向上。因此,除了用于将块体31同时定位在下导轨3的宽度方向上和与底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一对折起部分22之外,还能够更牢固地固定块体31。
(7)能够通过利用折起部分22(止动件)来固定块体31。换句话说,用于移除外界物体S所需的另外的单独元件仅仅是块体31。因此,防止了零件数目的增加,从而降低了成本。
(8)在块体31固定到下导轨3的状态下,块体31不伸出到下导轨3之外。也就是说,块体31构造成容纳在下导轨3的U形横截面中。因此,即使在装配或安装到车辆期间物体如周边零件无意地接触下导轨3,也避免了所述周边零件与块体31的干涉,从而防止了块体31与下导轨3分开。
(9)配合部分32、33的突出长度设置成使得在配合部分32、33配合在切口21中的状态下配合部分32、33不伸出到下导轨3之外。因此,即使在装配或安装到车辆期间物体如周边零件无意地接触下导轨3,也避免了所述周边零件与配合部分32、33的干涉,从而防止了块体31与下导轨3分开。
(10)薄凸缘36防止了块体36相对于下导轨3的摆动。因此,块体31固定地定位在下导轨3中。
可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如下修改。
可以省略用作止动件的折起部分22,并用螺栓23代替折起部分22作为止动件。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块体31比螺栓23更靠近下导轨3的前端。
可倒置块体31的前部和后部,使得块体31固定到下导轨3的前端。就此而言,留在下导轨3中的外界物体S与上导轨4朝下导轨3的前端的运动相关联地被推动和移动,从而外界物体S在下导轨3的前端一侧被移除,甚至被移除到下导轨3之外。
下导轨3和上导轨4的横截面不限于箱形的形状。例如,上导轨4的横截面可以是倒T形。
对于一个座5,下导轨3和上导轨4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不少于三个。
与上导轨相对于下导轨的运动相关联的座椅的运动方向可以例如是车辆的宽度方向。
支撑件39a可以不必悬置在块体31的后部处(在配合部分33的相对侧上)。例如,支撑件39a可以悬置在块体31的宽度方向上。
可以省略薄凸缘38。
块体31可以不必被用作止动件的折起部分22夹住。可在下导轨3中形成用于夹住块体31的专用的折起部分,以将块体31夹在所述折起部分之间。

Claims (9)

1.一种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包括:
下导轨(3),所述下导轨(3)适于固定到车辆底板(2),其中所述下导轨(3)具有U形横截面并且包括后端(3a)和底壁(12);
上导轨(4),所述上导轨(4)适于固定到座椅(1)并被支撑在所述下导轨(3)中从而能够相对于所述下导轨(3)运动;
块体(31),所述块体(31)固定到所述下导轨(3),其中所述块体(31)包括倾斜面(34),随着所述倾斜面(34)接近所述下导轨(3)的后端(3a),所述倾斜面(34)延伸离开所述下导轨(3)的所述底壁(12);以及
折起部分(22),所述折起部分(22)通过切割所述下导轨(3)的底壁(12)并将被切割的壁向所述下导轨(3)内部弯折而形成,以便将所述块体(31)固定到所述下导轨(3),
其中所述块体(31)的一部分设置得比所述折起部分(22)更靠近所述下导轨的前端,
其中在所述下导轨(3)的底壁(12)中设有用于形成所述折起部分(22)的切口(21),并且用于配合在所述切口(21)中的配合部分(32、33)从所述块体(31)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所述折起部分(22)用作用于限制所述上导轨(4)相对于所述下导轨(3)的运动的止动件,并且所述折起部分(22)比所述倾斜面(34)的至少一部分更靠近所述下导轨(3)的所述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在与所述下导轨(3)的底壁(12)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倾斜面(34)比所述折起部分(22)延伸得更高,并且在所述上导轨(4)中设有用于避免与所述块体(31)干涉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所述上导轨(4)包括纵向端(4a),并且在所述纵向端(4a)中设有盖构件(17),所述盖构件(17)包括用于当所述上导轨(4)朝所述下导轨(3)的后端(3a)运动时避免与所述块体(31)干涉的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所述配合部分(32、33)的突出长度设置成使得在所述配合部分(32、33)配合在所述切口(21)中的状态下,所述配合部分(32、33)不伸出到所述下导轨(3)之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所述折起部分(22)是在所述下导轨(3)的宽度方向上设置的一对折起部分(22),并且所述块体(31)夹在所述折起部分(2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所述一对折起部分(22)成形为使得随着所述折起部分(22)在垂直于并离开所述下导轨(3)的底壁(12)的底面(12a)的方向上延伸,所述一对折起部分(22)之间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变短,所述块体(31)包括侧壁(35),每个侧壁(35)均沿着相应的一个所述折起部分(22)倾斜,并且所述块体(31)在所述侧壁(35)处夹在所述折起部分(2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在每个所述侧壁(35)上设有薄凸缘(36),所述薄凸缘(36)适于被所述折起部分(22)压缩,以防止所述块体(31)相对于所述下导轨(3)摆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中所述切口(21)包括在所述下导轨(3)的纵向方向上设置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所述配合部分(32、33)包括分别在所述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处配合在所述切口(21)中的第一配合部分(32)和第二配合部分(33),并且所述第一配合部分(32)比所述第二配合部分(33)更靠近所述折起部分(22),
其中第二配合部分(33)设置成位于支撑件(39a)中从而从所述支撑件(39a)突出,并且所述支撑件(39a)通过所述块体(31)悬置,以便在与所述下导轨(3)的底壁(12)的底面(12a)垂直的方向上弹性变形,
其中当所述块体(31)被所述折起部分(22)夹住时,第一配合部分(32)配合到所述切口(21)中并且第二配合部分(33)压靠所述下导轨(3)的底壁(12)的底面(12a),以使所述支撑件(39a)弹性变形,从而所述第二配合部分(33)在与所述下导轨(3)的底壁(12)的底面(12a)垂直的方向上被推压,所述块体(31)在所述下导轨(3)的纵向方向上滑动,并且被推压的所述第二配合部分(33)在所述支撑件(39a)的回复作用下配合到所述切口(21)中,从而将所述块体(31)固定到所述下导轨(3)。
CN2008100841463A 2007-03-28 2008-03-26 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45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85331 2007-03-28
JP2007085331 2007-03-28
JP2007243704A JP5181595B2 (ja) 2007-03-28 2007-09-20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2007-243704 2007-09-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4598A CN101274598A (zh) 2008-10-01
CN101274598B true CN101274598B (zh) 2012-05-30

Family

ID=39994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414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4598B (zh) 2007-03-28 2008-03-26 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181595B2 (zh)
CN (1) CN1012745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63695B2 (ja) * 2009-03-05 2014-04-0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シート用スライド装置
JP5545834B2 (ja) * 2010-04-28 2014-07-09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JP5348069B2 (ja) * 2010-05-21 2013-11-20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デッキボードの支持構造
JP5747750B2 (ja) * 2011-09-06 2015-07-1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5522136B2 (ja) * 2011-09-06 2014-06-1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5827135B2 (ja) * 2012-01-10 2015-12-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異物排出構造及び電線配索装置
CN103538495B (zh) * 2012-07-10 2016-01-20 苏州工业园区高登威科技有限公司 滑轨支撑件及应用该滑轨支撑件的滑轨组装系统
JP5689863B2 (ja) * 2012-10-24 2015-03-25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JP6284715B2 (ja) 2013-06-20 2018-02-2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CN104085321A (zh) * 2014-06-23 2014-10-08 苏州中航中振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座椅的滑轨及滑轨总成
JP6593020B2 (ja) * 2015-08-06 2019-10-2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6754632B2 (ja) * 2016-07-06 2020-09-16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JP6895301B2 (ja) * 2017-04-14 2021-06-30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7024348B2 (ja) * 2017-11-22 2022-02-2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装置
JP6982507B2 (ja) * 2018-01-24 2021-12-17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JP2020032772A (ja) * 2018-08-28 2020-03-05 株式会社Tf−Metal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7068139B2 (ja) 2018-10-29 2022-05-16 株式会社Tf-Metal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46721A1 (fr) * 1996-03-26 1997-10-03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Glissiere de siege pourvue d'un embout d'extremite et embout pour une telle glissiere
CN1324310A (zh) * 1998-11-03 2001-11-28 麦格纳座椅系统公司 具有完全记忆的便于进出的座位组件
US6364272B1 (en) * 1998-02-05 2002-04-02 Keiper Gmbh & Co. Stop element for limiting the regulating distance of a longitudinal adjustment device for seats, especially motor vehicle seats
CN1353964A (zh) * 2000-11-16 2002-06-19 约翰逊控制自动化系统株式会社 座椅滑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55343B2 (ja) * 1996-11-21 2002-12-09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4205491B2 (ja) * 2003-06-04 2009-01-07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車両の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4740680B2 (ja) * 2005-07-29 2011-08-03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車両の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46721A1 (fr) * 1996-03-26 1997-10-03 Faure Bertrand Equipements Sa Glissiere de siege pourvue d'un embout d'extremite et embout pour une telle glissiere
US6364272B1 (en) * 1998-02-05 2002-04-02 Keiper Gmbh & Co. Stop element for limiting the regulating distance of a longitudinal adjustment device for seats, especially motor vehicle seats
CN1324310A (zh) * 1998-11-03 2001-11-28 麦格纳座椅系统公司 具有完全记忆的便于进出的座位组件
CN1353964A (zh) * 2000-11-16 2002-06-19 约翰逊控制自动化系统株式会社 座椅滑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265723A (ja) 2008-11-06
CN101274598A (zh) 2008-10-01
JP5181595B2 (ja) 2013-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74598B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
US4601512A (en) Open roof-construction for a vehicle
CN101722869A (zh) 车辆座椅滑动装置
CN101716895B (zh) 车辆座椅滑动设备
KR101477999B1 (ko) 차량용 개방 루프 구조
CN102189917B (zh) 用于车辆的篷顶装置
CN103764438B (zh) 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US7594635B2 (en) Seat slidin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101801715B (zh) 车辆用座椅滑动装置
CN103260922A (zh) 车门用嵌条
CN107031360A (zh) 车门密封结构
CN203246298U (zh) 车顶装置
CN101987588A (zh) 车用座椅升降装置
CN101348087A (zh) 车辆的座椅装置
JP2015163496A (ja) サンルーフ装置
CN103568904A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装置
CN105313653A (zh) 用于车辆的车顶组件
CN102874077A (zh) 用于车辆的车顶设备
CN106794748B (zh) 天窗装置的导向器构造
US9975411B2 (en) Sunroof device
JP6891608B2 (ja) 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EP2792521A2 (en) Roof apparatus
CN1903635B (zh) 车身结构
JP7141278B2 (ja)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CN1990294B (zh) 车辆的遮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