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74547B - 图像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74547B
CN101274547B CN2008100870273A CN200810087027A CN101274547B CN 101274547 B CN101274547 B CN 101274547B CN 2008100870273 A CN2008100870273 A CN 2008100870273A CN 200810087027 A CN200810087027 A CN 200810087027A CN 101274547 B CN101274547 B CN 1012745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conveyer belt
district
paper
image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8702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74547A (zh
Inventor
坂野雄治
西崎雅博
中山光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745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45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745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7454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7Conveyor belt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2Rollers

Abstract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包括: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记录头;分别具有彼此平行的转轴的第一辊和第二辊;以及环绕于第一和第二辊上的环形传送带,该环形传送带具有用于在支承记录介质的同时依靠其在第一辊至第二辊的传送方向上传送记录介质的外表面。第二辊的圆周表面上设有抵接传送带的内表面的抵接区和不抵接传送带的内表面、半径超过传送带厚度和抵接区半径之和的大直径区。

Description

图像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记录装置,该图像记录装置配置为在图像记录部中其上记录有图像的记录介质由传送带传送,而后在分离部中与传送带分离。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6-256790号公报披露了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其中包括环形传送带和记录头,前者通过静电作用将记录介质吸附于其外表面,后者则通过在吸附于该传送带外表面的记录介质上喷射细小墨滴来记录图像。该喷墨记录装置中,有多个传送带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垂直方向上彼此按预定的间隔环绕于驱动辊和从动辊。该喷墨记录装置包括分离引导件,该分离引导件具有一主体板和从该主体板朝向传送方向上游延伸出的多个齿部。该主体板设置于处于记录头下游位置的驱动辊的下游。从主体板延伸出的各个齿部均位于彼此相邻的两个传送带之间。分离引导件的多个齿部触及多个传送带所传送的记录介质的下表面,由此将记录介质与传送带分离,将该记录介质呈送至主体板。也就是说,靠分离引导件的多个齿部相对于多个传送带剥离的记录介质与多个传送带相分离,而不管各传送带的曲率半径如何。因此,无需电力消耗即可确保记录介质与多个传送带相分离,同时可延长多个传送带的使用寿命。
但上述公报的喷墨记录装置中,分离引导件其主体板处于传送带的下游,而成对的进给辊和正齿辊进一步处于主体板的下游。这导致喷墨记录装置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具有较长的长度,这与近来喷墨记录装置小型化的要求背道而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在传送方向上的长度要尽可能短,并能够确保记录介质与传送带的外表面剥离的小型图像记录装置。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供的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包括: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记录头;其各自转轴彼此平行的第一和第二辊;以及分别环绕于第一和第二辊上的环形传送带,该环形传送带具有用于在支承记录介质的同时在第一辊至第二辊的传送方向上传送记录介质的外表面。第二辊在其圆周表面上具有抵接传送带的内表面的抵接区和不抵接传送带的内表面、半径超过传送带厚度和抵接区半径之和的大直径区。
本发明并未如同日本特开2006-256790号公报那样采用处于传送带下游的组件,故可缩短图像记录装置在传送方向上的长度。此外,在第二辊圆周表面上设置大直径区可确保记录介质相对于传送带的剥离。这样可增加传送带用以保持记录介质的吸附力,从而防止记录介质脱离传送带。此外,大直径区还防止传送带在第二辊的轴向方向上发生偏移。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通过下面结合下列附图进行的说明将会得到更为全面的体现:
图1是给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记录装置的喷墨打印机其总体配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的俯视图;
图3是为图1所示喷墨打印机其中一个部件的带辊的俯视图;
图4A和图4B是图1所示喷墨打印机的带辊附近区域的放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记录装置的喷墨打印机101包括:进给预定尺寸的纸张P即记录介质的进纸单元11;在4个传送带8的外表面支承纸张P的同时传送进纸单元11进给的纸张P的传送带机构13;在传送带机构13所传送的纸张P上喷射细小墨滴从而在该纸张P上记录图像的4个喷墨头1;以及承接其上记录有图像的纸张P的排纸盘12。该排纸盘12并非必备部件,因此为使喷墨打印机101整体小型化,该排纸盘12可以省去。本实施例中,该预定尺寸的纸张P呈符合标准(A4、B5、明信片等尺寸)的矩形。
喷墨打印机101其中包括在进纸单元11至排纸盘12的传送方向(图1和图2中从右往左的方向)上传送纸张P的纸张传送通道。喷墨打印机101各部分的动作受到未图示的控制器的控制。
用作记录头的4个喷墨头1分别喷射包括黄色、青色、绛红色、和黑色这4种不同颜色的细小墨滴。因而该喷墨打印机101是一彩色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101是一串列式打印机,其中喷墨头1固定为4个喷墨头1其长度方向与传送方向相垂直。4个喷墨头1的下部分别固定有喷墨头主体2。喷墨头主体2呈并排的长条形式的长方体,其长度方向与传送方向相垂直。喷墨头主体2的底面是具有喷射细小墨滴用的多处喷射口的喷射面2a。
进纸单元11其中包括纸盘11a、贮纸器11b、多个弹簧圈11c、拾取辊11d、以及一对定位板11e。纸盘11a上放置有叠放的纸张P。纸盘11a设置于蓄纸器11b的内部,而蓄纸器11b在其顶部具有开口,可贮存叠放于纸盘11a上的多页纸张P。多个弹簧圈11c保持纸盘11a朝上。借助于弹簧圈11c的弹性作用力,拾取辊11d始终抵接贮纸器11b内贮存的多页纸张P最上面位置的纸张P。每一定位板11e均与贮纸器11b几乎等高,并处于贮纸器11b下游端附近位置,在朝向贮纸器11b内侧的方向上与贮纸器11b的侧壁稍稍分开。定位板11e的内表面抵接纸张P其中在传送方向上延伸的两端。如稍后所说明的那样,各定位板11e定位为该纸张P的两端分别位于不同传送带8上。
根据未图示的控制器的指令,拾取辊11d配合一未图示的分离机构在预定定时将位于叠放纸顶部的纸张P往左即往喷墨头1送出。进纸单元11的左侧设有一对进给辊5a和5b。该对进给辊5a和5b将纸张P从进纸单元11继续向左送出。该对进给辊5a和5b向左送出的纸张P从一对导向板10之间通过。导向板10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分开设置来彼此面对,让纸张P从两者间通过。通过导向板10的纸张P随后到达传送带机构13。注意,也可以在该分离机构中设置一对分离辊5a和5b,在此情况下,分离辊5a在使得纸张P传送至喷墨头1的方向上旋转,而分离辊5b则用作在使得纸张P传送至进纸单元11的方向上旋转的减速辊。
传送带机构13包括:分别具有彼此平行的转轴6a和7a的两个带辊6和7;环绕于两带辊6和7上的4个环形传送带8;台板15;以及电机9。
作为第二辊的带辊6位于作为第一辊的带辊7的下游,有4个喷墨头1介于两者之间。每一传送带8包括可将纸张P附着于其上的附着层,因此传送带8的外表面具有附着性。4个传送带8配置为彼此平行,从而相邻带体彼此在带辊6和7的轴向方向(传送方向的垂直方向)上等间距分开。
带辊7上方设有咬合辊4。经进给辊5a和5b送出的纸张P随后介于咬合辊4和带辊7两者间,咬合辊4将该纸张P往下按压到4个传送带8其具有附着性的外表面上。
电机9通过环绕于电机9的输出转轴和与带辊6同心的传动辊19上的环形传送带驱动带辊6的转轴6a。结果是,用作驱动辊的带辊6绕转轴6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带辊6的旋转使得作为从动辊的带辊7绕转轴7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随带辊6和7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由咬合辊4往下按压到4个传送带8外表面上的纸张P在带辊7至左侧的带辊6的方向上传送,此时该纸张P得到作为传送带8外表面其上部平面的支承面的支承,与喷射面2a相平行延展。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带辊7下游的带辊6用作驱动辊。这样在传送带8的支承面上产生稳定的张力,借以防止在支承面上形成皱折。图1的图示中,电机9处于带辊6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端其下游位置。但该图示只是用于清楚示出环形传动带16环绕于电机9的输出转轴和传动辊19上,而无意表明该电机9需要处于带辊6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端其下游位置。为减小喷墨打印机101的整体尺寸,较好是电机9处于带辊6在传送方向上的下游端其上游位置。
台板15设置于4个传送带8内表面所包围的区域内,具有与喷墨头1的喷射面2a相对置的上部平面。台板15的上部平面支承4个传送带8以便防止传送带8在其支承面与喷射面2a相对置的区域向下凹曲。
4个传送带8传送的纸张P从4个喷墨头主体2下方依次通过时,不同颜色的细小墨滴随所要记录的图像数据有选择地从喷射面2a喷射至纸张P的上表面即记录面。结果是便有一所要的图像形成于纸张P的记录面上。
图3是带辊6的俯视图。
带辊6的圆周表面形成有分别用作带阻挡体的环形突部63,从而各环形突部63相对于最外端的大直径区62间隔有各传送带8带宽这种间距。突部63相对于抵接区61的突起量小于大直径区62的突起量。
回到图1和图2,4个传送带8环绕于带辊6上以便其各内表面分别抵接带辊6的4个抵接区61。如上所述,各抵接区61的宽度和各传送带8的宽度相同,故而4个传送带8在带辊6的轴向方向上彼此间隔每一大直径区62宽度这种间距。换句话说,4个传送带8当中的2个内部传送带其中每一个毫无间隙地夹于两个大直径区62之间。另一方面,4个传送带8当中的2个外部传送带其中每一个毫无间隙地夹于一个大直径区62和一个突部63之间。因此,4个传送带8在其轴向方向上没有偏移发生。
本实施例中,纸张P由定位板11e定位,从而喷墨打印机101所支持的全部预定尺寸当中的最大尺寸的纸张P其两端部,在传送方向上延展,定位于最靠近带辊6两端的两个最外端传送带8上。而本实施例采用的是4个传送带8。但较好是确定传送带8的数目,再利用定位板11e对纸张P进行定位,从而即便是传送相对于最大预定尺寸较小尺寸的纸张,该较小纸张P的两端部在传送方向上也分别处于两个传送带8上。这是因为,当两端部分别处于两个传送带8上时,纸张P在传送方向上的两端部不容易被掀起,因此可确保稳定的图像记录。注意,如前面所述,本实施例中的预定尺寸的纸张P呈符合标准(A4、B5、明信片等尺寸)的矩形。
当4个传送带8支承面上传送的纸张P到达大直径区62时,随着带辊6和7的旋转,该纸张P从头至尾连续行进至大直径区62。这逐步将纸张P从传送带8的外表面上剥离。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带辊6设有确保纸张P在支承面的下游端处从传送带8的外表面上剥离的大直径区62。这样允许传送带8外表面的附着力有所提高,由此防止纸张P脱离传送带8。而且,本实施例并非如同日本特开2006-256790号公报那样采用处于传送带8下游位置的组件。因此可缩短喷墨打印机101在传送方向即图1箭头所示的传送方向上的长度。因此,使得喷墨打印机101整体尺寸减小成为可能。而且,大直径区62还防止4个传送带8在带辊6的轴向方向上发生偏移。
带辊6上抵接区61和大直径区62在带辊6的轴向方向上交替配置,因此传送力和剥离力均匀地作用于纸张P的左右两端。这样可防止纸张在支承面上传送时发生歪斜。
此外,每一大直径区62由两个抵接区61夹住。这样消除了在触及传送带8的抵接区61其中纸张P的两端部所处位置进一步往外部位上设置触及不到纸张P的另一大直径区62这种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同样在喷墨打印机101的横向方向即图1纸面的垂直方向上也可以减小其尺寸。
处于带辊6上方的转轴21,与带辊的转轴6a相平行延伸,设置有宽松装配且转动自如的3个正齿辊17。每一正齿辊17在其圆周方向上等间距配置有多个径向延伸的突部。正齿辊17设置为与大直径区62对置以便纸张P夹持于正齿辊17和大直径区62两者间。正齿辊17受到施力组件(例如螺旋弹簧或簧片)的作用从而在抵接大直径区62的同时往下按压大直径区62。每一正齿辊17在轴向方向上的移动受到未图示的定位组件的限制,从而确保正齿辊17与大直径区62相对置。
如上所述,正齿辊17在施力组件的作用下推至带辊6的大直径区62上,传送带8支承面上传送的纸张P夹持于正齿辊17和带辊6两者间。因此,纸张P相对于传送带8分离和传递的同时,有进一步的传送力作用于该纸张P。因而,由传送带机构13传递该纸张P时,该纸张P的速度不会发生骤减。所以,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相对于带辊6向上倾斜的排纸盘12能够承接传送带机构13所传递的纸张P。因此,通过采用正齿辊17,不再需要排纸盘12相对于传送带8的支承面向下倾斜。这提高了排纸盘12摆放位置的灵活性。此外,正齿辊17还提供一有益效果,即保持处于正齿辊17上游位置的纸张P以免从传送带8上掀起,直至纸张P的尾端通过正齿辊17和带辊6两者间为止。
纸张P介于各正齿辊17和带辊6的各大直径区62之间,传送带8不会被正齿辊17损坏。
现进一步参照图4A和图4B更为详细地说明正齿辊17的位置。图4A是纸张P夹持于正齿辊17和带辊6两者间之前的瞬间喷墨打印机101的带辊6附近区域的放大侧视图。图4B是纸张P夹持于正齿辊17和带辊6两者间之后的瞬间喷墨打印机101的带辊6附近区域的放大侧视图。
如图4A所示,每一正齿辊17处于带辊6的转轴6a其正上方一点在传送方向上稍许上游这种位置。而且,每一正齿辊17处于相对于相关联的那个传送带8的外表面较高的水平位置。正齿辊17从带辊6的转轴6a其正上方一点沿大直径区62在传送方向上往上游移动以便正齿辊17其部分突部处于相对于相关联的那个传送带8的外表面较低的水平位置的话,传送带8支承面上传送的纸张P的前缘便在该前缘抵接大直径区62之前抵接正齿辊17的一突部。这会造成纸张P发生夹纸故障。而本实施例中则不会发生这种状况。
这里假设X1是正齿辊17在传送方向上的最上游端,即图4A和图4B中正齿辊17的右端部。这里进一步假设X2是传送带8支承面与大直径区的交汇点,即传送方向上其中支承面的高度与大直径区的高度相符的点。本实施例中的X1在传送方向上处于X2的上游位置。X1在传送方向上位于X2的下游,并且在X2处抵接大直径区62的纸张P的前缘在远离大直径区62的方向上行进的话,该前缘便会抵接正齿辊17其高于X1的部分。这是纸张P会发生上述夹纸故障的另一种情形。但本实施例中X1在传送方向上位于X2的上游,因而即便是纸张P的前缘在远离大直径区62的方向上行进,该前缘也不会抵接正齿辊17其高于X1的部分。换言之,如图4B所示,纸张P的前缘更容易行进至正齿辊17接触大直径区62的咬合点。因此可靠防止纸张P发生夹纸故障。
此外,正齿辊17处于带辊6其在传送方向上的最下游端的上游位置。这样,便没有组件存在于该最下游端的下游位置。因此,喷墨打印机101的整体尺寸减小。即便是有一排纸盘12设置于带辊17其最下游端的进一步下游位置,也能够灵活设计排纸盘12的位置。这改善了设计灵活性。
上述实施例针对的是采用具有附着性外表面的传送带8的情形;但也可以采用空气吸附或带电吸附的方式将纸张P吸附于传送带外表面上。此外,上述实施例针对的是其中设置的传送带、抵接区、以及大直径区的数目分别为两个或者更多,但实际上这些数目可以仅为一个。
记录介质的两端部可以处于单个传送带上,或者跨间隙处于两个相邻的传送带之间。抵接区和大直径区在带辊6的轴向方向上不一定交替。而且,带辊6其在轴向方向上最外端所设置的可以是大直径区。
上述实施例针对的是带辊6设有用作带阻挡体的各突部63的情形。带辊6不一定非得包括各突部63不可。而且,驱动辊也可以为带辊7。
正齿辊17可配置于带辊6转轴6a的正上方。这种情况下,较好是控制正齿辊17从而随纸张P的传送而上下位移。此外,纸张P也可夹持于正齿辊17和传送带8外表面之间。此外,不一定非得提供正齿辊17不可。
就带辊6而言,抵接区和大直径区不一定非得一体形成不可。举例来说,可以通过带辊6的外表面压紧装配的圆环其外部表面来形成大直径区。
尽管结合上面给出的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很显然,有许多替代、修改、以及变形方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而,上面给出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意在说明,并非用以限定。可以在不背离如下面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实质和保护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种种变化。

Claims (10)

1.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包括:
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记录头;
其各自转轴彼此平行的第一辊和第二辊;以及
环绕于所述第一辊和第二辊上的环形传送带,该环形传送带具有用于在支承记录介质的同时在其上从所述第一辊到所述第二辊的传送方向上传送记录介质的外表面,
其中,所述第二辊在其圆周表面上具有:抵接所述传送带的内表面的抵接区;和不抵接所述传送带的内表面、半径超过所述传送带的厚度与所述抵接区半径之和的大直径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圆周方向上以相等间距设置有多个径向突部的正齿辊,其中,由所述传送带传送的记录介质在介于所述正齿辊和第二辊之间时受到传送力的作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齿辊在所述传送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辊最下游端的上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齿辊和第二辊的大直径区之间夹持记录介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齿辊定位成使得所述正齿辊在传送方向上的最上游部位于所述传送带外表面和大直径区相交点在传送方向上的上游,并且所述正齿辊处于比所述传送带的外表面高的水平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二辊的轴向方向上与所述传送带间隔分开的另一传送带,
其中,所述两个传送带定位成当传送将由所述记录头在其上记录图像的、预定尺寸的记录介质时,该记录介质在所述传送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位于所述传送带和另一传送带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二辊的轴向方向上与所述传送带间隔分开的另一传送带,
其中,所述第二辊具有与所述传送带的数目相对应的多个抵接区和一个或多个大直径区,
所述多个抵接区和一个或多个大直径区在所述第二辊的轴向方向上交替配置于所述第二辊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全部大直径区和多个抵接区在轴向方向上对齐,使得各个大直径区位于所述多个抵接区的其中两个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辊具有突部,所述突部作为传送带用的阻挡体起作用,并在轴向方向上形成于所述第二辊的比最外端的抵接区更靠近所述第二辊端部的部分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辊为驱动辊。
CN2008100870273A 2007-03-28 2008-03-28 图像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45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83580 2007-03-28
JP2007083580A JP4329835B2 (ja) 2007-03-28 2007-03-28 画像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74547A CN101274547A (zh) 2008-10-01
CN101274547B true CN101274547B (zh) 2010-06-16

Family

ID=39628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702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74547B (zh) 2007-03-28 2008-03-28 图像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05983B2 (zh)
EP (1) EP1974934B1 (zh)
JP (1) JP4329835B2 (zh)
CN (1) CN1012745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32516B2 (ja) * 2008-10-30 2013-11-06 株式会社寺岡精工 ラベル移送装置及びラベル貼付装置
JP6311351B2 (ja) * 2014-02-27 2018-04-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支持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CN110921367B (zh) * 2019-11-21 2021-10-01 上海新开宝商务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成型机的进料装置
CN111070893B (zh) * 2019-12-31 2021-06-01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一种智能化印刷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235A (zh) * 1994-06-10 1997-04-09 英脱布尔特 自动出纳机存折传送装置
EP0882665B1 (en) * 1997-05-30 2003-08-13 Canon Finetech Inc. Control of conveying means in an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040246324A1 (en) * 2002-03-08 2004-12-09 Atsuhisa Nakashima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conveying belt used for the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69550U (zh) 1988-05-20 1989-11-30
US5674345A (en) * 1992-07-01 1997-10-07 Moore Business Forms, Inc. Linerless label printer applicator
JP3559491B2 (ja) 2000-02-23 2004-09-02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
JP4501373B2 (ja) * 2003-02-17 2010-07-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05145586A (ja) 2003-11-12 2005-06-0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記録装置
EP1717175A4 (en) * 2004-02-16 2008-05-14 Seiko Epson Corp INK JET RECORDING DEVICE
JP2005239405A (ja) 2004-02-27 2005-09-08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47476A (ja) * 2004-03-03 2005-09-1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6790A (ja) 2005-03-17 2006-09-28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822757B2 (ja) * 2005-07-26 2011-11-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235A (zh) * 1994-06-10 1997-04-09 英脱布尔特 自动出纳机存折传送装置
EP0882665B1 (en) * 1997-05-30 2003-08-13 Canon Finetech Inc. Control of conveying means in an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040246324A1 (en) * 2002-03-08 2004-12-09 Atsuhisa Nakashima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conveying belt used for the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974934A3 (en) 2010-04-21
EP1974934A2 (en) 2008-10-01
JP4329835B2 (ja) 2009-09-09
EP1974934B1 (en) 2014-08-13
CN101274547A (zh) 2008-10-01
JP2008239309A (ja) 2008-10-09
US8205983B2 (en) 2012-06-26
US20080239049A1 (en) 2008-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693219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682016B2 (en) Stably operable image-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proved paper conveying and ejecting mechanism
JP4386202B2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5125644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8025394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560514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32500A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9145012B2 (en) Medium transporting roller and recording device
CN101274547B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103568586A (zh) 喷墨式记录装置
JP4260066B2 (ja)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714734B2 (en) Inkjet printer
US6137600A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2126628B (zh) 馈纸器和结合该馈纸器的图像形成设备
JP200625679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14185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れらを用いた記録方法
JP2006335549A (ja)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並びに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05170624A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該記録媒体搬送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65254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4701157B2 (ja) 記録装置
US20140175734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5187097A (ja) 被記録媒体スタッカ、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KR20140084647A (ko) 문서 출력 장치
JP2012236694A (ja) 被記録媒体給送装置、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