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65335A - 反射板用聚酯薄膜 - Google Patents

反射板用聚酯薄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65335A
CN101265335A CNA2008100860676A CN200810086067A CN101265335A CN 101265335 A CN101265335 A CN 101265335A CN A2008100860676 A CNA2008100860676 A CN A2008100860676A CN 200810086067 A CN200810086067 A CN 200810086067A CN 101265335 A CN101265335 A CN 1012653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polyester
weight
thin film
reflection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860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65335B (zh
Inventor
小益亚由子
松末明升
多岛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ray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ray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ray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ray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265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53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653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653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16Applications used for fil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在用作大画面的液晶显示器(LCD)的部件时,不出现不均、缺陷,可以赋予高品质的图像的叠层聚酯薄膜。通过提供下述反射板用聚酯薄膜解决了上述课题,即,一种反射板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至少在聚酯层(A)具有微细的孔隙,叠层薄膜在波长550nm下的光线透射率为5.0%以下,在该薄膜的长度方向88cm×宽方向60cm的薄膜上的范围内,按照沿长度方向间隔22cm、沿宽方向间隔15cm画线时的9个交点的光线透射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0.5%以下。

Description

反射板用聚酯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用聚酯薄膜,更详细的说,是在大画面的、优选40英寸以上的液晶显示器(以下有时称作LCD)中使用的反射板用的叠层聚酯薄膜,其光学特性优异、并且有助于光学制品的品质的提高。
背景技术
目前,聚酯薄膜、特别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双轴拉伸薄膜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质、耐热性、耐化学性,可以广泛用作磁带、强磁性薄膜带、照片薄膜、包装用薄膜、电子部件用薄膜、电绝缘薄膜、金属叠层薄膜、玻璃显示器等的在玻璃表面贴附的薄膜、各种部件的保护用薄膜等的材料。
聚酯薄膜近年来,特别是在各种光学用薄膜中被大量应用,用于LCD的部件的棱镜片、光漫射片、反射板、接触面板等的基膜(base film)、防反射用基膜、显示器的防爆用基膜、PDP过滤用薄膜等的各种用途中。在这些光学制品中,为了获得明亮鲜明的图像,用作光学用薄膜的基膜由于其使用形态,需要透明性良好,并且没有对图像有影响的异物、伤痕等的缺陷。
聚酯薄膜,通常是通过熔融挤出成片状,将急冷固化获得的无定形片沿纵向和横向拉伸,进行热处理而获得的。在这些工序中,如果冷却、拉伸的均一性不充分,则出现薄膜内物性不均,在用于光学用的情况下,出现图像劣化和图像不均的问题。
在显示器中重要的特性,可以列举出亮度,已知的是用作部件的聚酯薄膜对该亮度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获得高品质的图像的情况下,需要高度的亮度。如果所使用的聚酯薄膜的变形、聚酯薄膜内的物性的差异大,则在会导致画面上出现缺陷。因此,作为光学部件的聚酯薄膜,当然需要平面性,但是重要的是作为光学部件使用过程中不出现欠缺物性的平面性的现象。
另外,伴随着近年的液晶显示器的大画面化,薄膜的变形和大画面显示器内的物性的差异存在显著地影响显示器的性能的倾向。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制造没有会引起亮度不均的厚度变化的取向聚酯薄膜,提出了在使熔融树脂片冷却固化的工序中,使用特定的辅助冷却装置的方案。在专利文献2中,在用作液晶显示器部件时,为了没有不均、缺陷,实现高度的亮度,而使薄膜浊度和薄膜厚度为特定值,制造40英寸以上的大画面液晶显示器的光漫射片用双轴取向聚酯薄膜。进而,在专利文献3中,为了提供形成反射亮度很高,并且空间指向性小的反射面的基膜,而在聚酯薄膜上薄薄地涂布含有微粒子的涂料,制造具有微细凹凸的表面形状的液晶显示反射板用基膜。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用作尺寸为40英寸以上的大画面液晶显示器的部件的情况下,显示器内出现色不均和亮度不均,另外,还发现因显示器长时间点亮导致的薄膜变形,因此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薄膜的变形、光线透射率的不均、亮度的不均、耐光性。
【专利文献1】特开2006-2815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6-184368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昭61-1026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实现的,其解决课题是提供一种聚酯薄膜,其在用作大画面液晶显示器的部件时,可以提供不出现不均、缺陷的高品质的图像。
即,本发明的要旨是,
(1)一种反射板用聚酯薄膜,聚酯层(A)中具有微细的孔隙,薄膜在波长570nm下的光线透射率为5.0%以下,在该薄膜的长度方向88cm×宽方向60cm的薄膜上的范围内,按照沿长度方向间隔22cm、沿宽方向间隔15cm来画线时的9个交点在波长550nm下的光线透射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0.5%以下;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反射板用聚酯薄膜,上述聚酯层(A)的一面叠层有含有无机粒子的聚酯层(B);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反射板用聚酯薄膜,是使上述聚酯层(A)中含有相对于该层总重量为10~80重量%的孔隙形成剂,和2~25重量%的熔点在160℃~230℃的范围内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使之形成微细的孔隙而成的;
(4)根据上述(3)所述的反射板用聚酯薄膜,上述孔隙形成剂是聚甲基戊烯或环烯烃共聚物;
(5)根据上述(1)~(4)的任一项所述的反射板用聚酯薄膜,在薄膜的长度方向88cm×宽方向60cm的尺寸的范围内,按照沿长度方向间隔22cm、沿宽方向间隔15cm来画线,以其9个交点为中心,分别沿长度方向和宽方向切出100mm×10mm的尺寸,上述100mm的方向为薄膜的长度方向或宽方向,长度方向或宽方向的各9片样品在80℃加热30分钟时的薄膜的热收缩率在宽方向、长度方向的任一方向都为1.0%以下,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在0.3%以内;
(6)根据上述(1)~(5)的任一项所述的反射板用聚酯薄膜,用于40英寸以上的大画面液晶显示器。
本发明在用作大画面液晶显示器的部件时,可以提供没有不均、缺陷的高品质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装入了反射板的液晶显示器(正下型光方式)的概略截面图和正下型光源方式亮度测定法的概略图。
【符号的说明】
1:反射板
2:冷阴极管
3:乳白板
4:漫射板
5:棱镜片
6:偏光棱镜片
7:CCD相机
8:图像解析装置(アイスケ一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聚酯层(A)、聚酯层(B)中使用的聚酯是由二醇与二羧酸缩聚获得的聚合物。作为二羧酸,例如是以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萘二甲酸、己二酸、癸二酸等为代表的二羧酸,另外,作为二醇,例如是以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环己烷二甲醇等为代表的二醇。
作为本发明的聚酯层(A)、聚酯层(B)中使用的聚酯,具体可以使用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羟基苯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酯、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这些聚酯可以是均聚聚酯,也可以是共聚聚酯,作为共聚合成分,可以使用例如、二甘醇、新戊二醇、聚亚烷基二醇等的二醇成分;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等的二羧酸成分。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聚酯,特别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因为它们的强度、耐热性、耐水性、耐化学性等优异。
另外,在本发明使用的聚酯中,根据需要,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配合聚酯以外的树脂、添加剂、例如紫外线吸收剂、紫外线稳定剂、耐热稳定剂、耐氧化稳定剂、有机的润滑剂、有机系微粒子、填充剂、成核剂、染料、分散剂、偶联剂等。
另外,聚酯层(A)和聚酯层(B),可以使用同种的聚酯成分,也可以是不同种的聚酯成分。在聚酯层(A)的一面叠层聚酯层(B)的情况下,聚酯层(B)优选含有下面说明的无机微粒子,所含有的无机微粒子优选能够使薄膜白色化的无机微粒子。进而,优选对光泽值、反射率的提高也有效的、进而对耐紫外线性具有优异的效果的无机微粒子。作为无机微粒子,可以使用碳酸钙、碳酸镁、碳酸锌、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铈、氧化镁、硫酸钡、硫化锌、磷酸钙、二氧化硅、氧化铝、云母、云母钛、滑石、粘土、高岭土、氟化锂、氟化钙等。
另外,其中,适合使用碳酸钙、硫酸钡、碳酸镁等具有气泡形成性的无机微粒子。
另外,适合使用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铈、云母钛等利用与聚酯的折射率差使薄膜白色化的粒子。
这些无机微粒子,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另外,该无机系微粒子可以为多孔质、中空多孔质等的形态,进而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为了提高对树脂的分散性,可以进行表面处理。
本发明的聚酯层(B)中使用的原料是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与无机粒子均一混合物,优选使用PET与无机粒子预先复合而成的母料碎片(master chip)。这些无机粒子的母料浓度(无机粒子相对于母料碎片的重量比)优选60重量%。在无机粒子母料浓度大于60重量%的情况下,无机粒子的分散性低下,复合时浓度出现不均。另外经常的情况是PET为碎片形状,与此相对,无机粒子被加工成粉末状态,在不使用母料碎片、通过复合来制造的情况下,在复合时,需要将PET粉碎成粉末状的工序,因此生产率经常差。
对向聚酯层(B)添加的无机微粒子的添加量没有特别的限定,相对于聚酯层(B)的总重量,优选0.05~30重量%,更优选3~20重量%的范围。在添加量低于上述范围的情况下,有时很难提高薄膜的白色性、隐蔽性(光学浓度)等的特性,相反,在高于上述范围的情况下,薄膜表面的光泽或平滑性有时低下,有时在拉伸时薄膜破裂,在后加工时出现粉等的麻烦。
本发明的聚酯层(A)需要具有微细的空洞。为了形成微细的孔隙,在本发明中,优选添加无机粒子或与聚酯不相溶的树脂所构成的孔隙形成剂。孔隙形成剂,是指无机粒子、有机粒子等的不活性粒子、与聚酯不相溶的树脂中的在拉伸聚酯层时使其形成空洞的物质。作为孔隙形成剂的无机粒子的代表性物质,有碳酸钙、硫酸钡、碳酸镁、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铈、云母钛等。
另外,与聚酯不相溶的树脂是聚酯以外的热塑性树脂,并且对该聚酯显示非相溶性的热塑性树脂,在聚酯中分散成粒子状,通过拉伸使得在薄膜中形成气泡的效果大的树脂。
作为孔隙形成剂,从在薄膜制造阶段的热处理后也能发挥作用的观点出发,作为非相溶树脂,优选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甲基戊烯那样的烯烃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丙烯腈树脂、聚苯硫树脂、氟系树脂等。它们可以是均聚物,也可以是共聚物,进而可以将2种以上的非相溶树脂并用。其中,优选临界表面张力小的聚丙烯、聚甲基戊烯、环烯烃共聚物那样的聚烯烃,进一步特别优选使用聚甲基戊烯、环烯烃共聚物。
聚甲基戊烯相对来说,与聚酯的表面张力差异大、并且熔点高,因此具有单位添加量的气泡形成的效果大的特征,特别优选作为非相溶树脂。作为使用聚甲基戊烯的情况的一例,使用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80重量%和聚甲基戊烯(PMP)10重量%、以及作为PMP的分散剂的聚乙二醇(PEG)10重量%的组合物混合熔融而成的物质。该熔融混合获得的组合物在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定至25~300℃时,从超过200℃到230℃附近观察到的第1个峰是PMP的熔点Tm,在260℃附近观察到的第2个峰是PET的熔点。该温度比作为通常的薄膜的热处理温度的200~230℃高,因此PMP作为非相溶树脂,在薄膜制造阶段的热处理后也发挥孔隙形成剂的作用。
另外,进而如上所述,作为孔隙形成剂,也优选使用环烯烃共聚物树脂。
环烯烃共聚物树脂的优选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120℃~230℃,进一步优选为180℃~220℃,更优选为190℃~220℃。这是由于在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180℃的区域中,在薄膜制造工艺的热处理工序中,有时作为非相溶树脂的环烯烃共聚物变形,作为孔隙形成剂的作用降低,拉伸时表现的空隙变形,破坏。特别是在微分散、小径化的孔隙(空隙)中,小的变形成为空隙消失的原因,有时对白色聚酯薄膜的反射率的低下、进而对亮度的低下有影响。
玻璃化转变温度在非晶性或半结晶材料中,是非晶部从玻璃状态向胶态转变时的温度,简记为Tg。本发明中,Tg的测定是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读出使温度变化时的两状态的比热差引起的热输出的读数,记作Tg。
控制Tg的方法是通过控制直链的烯烃部(乙烯部)和环烯烃部(甲基降冰片烯部)的共聚合比率,可以任意改变,为了提高Tg,可以通过提高环烯烃的比率来实现。通过进一步提高环烯烃部的比率,使得环烯烃部的比率比直链烯烃部∶环烯烃部=3∶7大,可以使Tg为180℃以上。
如果Tg在上述的范围内,则具有热处理时空隙很难消失的效果,另外,在拉伸时出现空隙时,成为核的环烯烃的刚性大、空隙生成率显著提高,因此良好。通过使空隙微细地叠层为多重,可以有效地提高反射率,进而提高亮度。
本发明中,孔隙形成剂的含有量相对于聚酯层(A)的总重量优选在10~80重量%的范围内。其含有量小于10重量%时,孔隙的数少,作为LCD部件的能力有时降低。另一方面,如果大于80重量%,则孔隙形成剂不能很好地混合在PET中,在孔隙形成剂之间出现凝集,孔隙形成性低下,并且容易出现薄膜破断等,因此有时生产率低下。
该孔隙(空隙)的存在,使得入射到薄膜的光在构成薄膜的聚合物与空气的界面处反射,产生提高薄膜的反射率的效果。对其大小、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由于孔隙细、尺寸均一的孔隙更能提高反射率,因此优选。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是用于大型液晶显示器的聚酯薄膜,因此该孔隙优选在广范围内均一存在。本发明中,为了均一分散孔隙形成剂,有效的是添加热塑性弹性体作为分散助剂。热塑性聚酯弹性体,是指例如聚乙二醇、甲氧基聚乙二醇、聚1,4-丁二醇、聚丙二醇等的聚亚烷基二醇、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以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酸钠、烷基磺酸酯钠盐、单硬脂酸甘油酯、四丁基鏻对氨基苯磺酸酯等代表的弹性体。在本发明的薄膜的情况下,特别地聚亚烷基二醇其中聚乙二醇、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1,4-丁二醇的共聚物等是优选的。作为添加量,以含有非相溶聚合物的层全体为100重量%,优选为2重量%~25重量%。如果低于2重量%,则不存在添加的效果,分散性变差,如果大于25重量%,则有时会损害薄膜母材本来的特性。这样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可以预先添加到薄膜母材聚合物中,以母料聚合物(母料碎片)的形式调制。本发明中使用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优选在熔点130℃~230℃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180~220℃的范围内。在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熔点低于160℃的情况下,有时很难获得均一的分散,薄膜内出现物性的不均,用作反射板时,亮度降低。另外,在高于230℃的情况下,基本不能发现分散效果,因此不优选。
上述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中,根据需要,可以含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增稠剂、消光剂、着色剂、其他各种改良剂等。
本发明中,优选叠层聚酯层(A)和聚酯层(B),作为该情况下的方法,可以是通过熔融制膜中的共挤出来复合化的方法;或者分别制膜后,进行叠层的方法的任一种,但是从成本等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前者的方法。另外,聚酯层(A)存在大量的孔隙,因此在薄膜拉伸过程中容易出现薄膜破断,从生产率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前者的方法。
本发明的薄膜在波长550nm下的光线透射率为5.0%以下、优选为3.0%以下。即,作为反射率,为9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8%以上。在95%以下的情况下,在用作液晶显示器部件的情况下,有时画面全体变暗,不能显示漂亮的图像。进而在长度方向88cm×宽方向60cm的薄膜上的范围内,按照沿长度方向间隔22cm、沿宽方向间隔15cm来画线,此时的9个交点在550nm下的光线透射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必须为0.5%以下。这里所说的长度方向,是薄膜辊的开卷方向,宽方向是与薄膜辊的开卷方向垂直的方向。在将反射薄膜搭载于液晶显示器时,为了实现均一、高亮度,必要的是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0.5%以下,特别优选为0.2%以下。
本发明中,为了使上述9点的光线透射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0.5%以下,本发明中,有在即将导入到T模头复合喷头(nozzle)内的短管中导入静态混合器的方法、或者使短管内的温度均一的方法。具体来说,在即将导入到T模头复合喷头内的短管中导入静态混合器的方法,通过在即将熔融挤出前施加剪切力,可以提高孔隙形成剂的分散性。因此,优选在喷头前设置4段以上的静态混合器。另外,挤出机中被一度分散的孔隙形成剂,在到导入到T模头复合喷头为止的短管内,由于温度差、粘度差而出现流动差,因此越是靠近管壁的聚合物,越容易发生再凝集现象,但是通过在T模头复合喷头紧前面施加剪切力,可以得到缓和。
另外,本发明的聚酯薄膜,被切成长度方向88cm×宽方向60cm的大小、按照沿长度方向间隔22cm、沿宽方向间隔15cm画线,以其9个交点为中心,制作对长度方向和宽方向的热收缩率的测定用样品。这里所说的长度方向,是薄膜辊开卷方向,宽方向是与薄膜辊开卷方向垂直的方向。长度方向的测定用样品是长度方向10cm、宽方向1cm的样品,另一方面,宽方向的测定用样品是长度方向1cm、宽方向10cm的样品,各9片样品在80℃加热30分钟后的薄膜的热收缩率,在宽方向、长度方向的任一方向都为1.0%以下、优选0.5%以下,并且热收缩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优选在0.3%以内、优选0.2%以下。
如果超过该范围,则在用于大型液晶显示器用时,受到作为液晶显示器的部件的荧光管、基盘的发热,产生热收缩,因此容易出现褶皱,有时成为在液晶显示器画面上出现色不均、亮度不均的原因。
如果本发明的白色叠层聚酯薄膜的厚度过薄,则硬挺度不足,操作性差,另外,如果过厚,则单位面积的价格变高,生产率变差,同时考虑到近年薄型化的发展的作为液晶显示器的应用,通常以薄膜总厚度计,在150μm~500μm、更优选170~300μm的范围内的薄膜,在实用方面的操作性也优异,因此是优选的。另外,在与其他材料贴合的情况下,从操作性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反射板用基础聚酯薄膜的厚度的上限优选为500μm以下。
下面,对本发明的反射板用聚酯薄膜中叠层构成为B/A/B的情况下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例,可以是仅有聚酯层(A)的单膜等含有聚酯层(A)的构成。
在具有挤出机(A)和挤出机(B)的复合制膜装置中,为了形成聚酯层(A),将干燥的聚酯的碎片、干燥的非相溶树脂和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聚酯碎片预先进行母料碎片化而成的物质、聚酯碎片,按照最终添加量为表1那样,供给到加热到260~300℃的挤出机(A)中,进行熔融,导入到T模头复合喷头内。另一方面,作为聚酯层(B)中使用的树脂,将聚酯的碎片、无机微粒子的母料碎片进行充分的真空干燥。接着,将这些干燥原料供给到加热至260~300℃的挤出机(B)中,进行熔融,导入到T模头复合喷头内,挤出机(B)的聚合物按照在上述挤出机(A)的聚合物的表层(一面)或两表层(两面)那样进行叠层,共挤出成形为片状,获得熔融叠层片。
另外,在即将导入到T模头复合喷头内的短管中导入静态混合器,在即将熔融挤出前施加剪切力。将该熔融叠层片在表面温度冷却至10~60℃的转筒上通过静电进行密合,冷却固化,制作未拉伸叠层薄膜。将该未拉伸叠层薄膜导入到加热至70~120℃的辊组中,沿长度方向(纵向、即薄膜的行进方向)拉伸2~5倍,用20~30℃的辊组进行冷却。
接着,在沿长度方向拉伸后的薄膜的白色聚酯层(A)侧实施电晕放电处理,然后将该薄膜的两端用夹子把持,并导入拉幅机中,在加热至90~150℃的气氛中,沿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方向(宽方向)拉伸2~5倍。
拉伸的面积倍率(纵拉伸倍率×横拉伸倍率)优选为6~20倍。如果面积倍率小于6倍,则所获得的薄膜的白色性、薄膜强度容易变得不充分,相反,如果超过20倍,则拉伸时有容易出现破裂的倾向。
这样获得的双轴拉伸叠层薄膜,为了完成结晶取向,赋予平面性、尺寸稳定性,通过在拉幅机内、在150~230℃进行1~30秒的热处理,进行均一缓慢冷却后、冷却至室温,收卷,可以制作本发明的反射板用聚酯薄膜。
另外,在上述热处理工序中,根据需要,可以沿横向或纵向实施3~12%的松弛处理。另外,双轴拉伸可以为逐次拉伸或同时双轴拉伸的任一种,另外,在双轴拉伸后,可以沿纵、横的任一方向或两方向进行再拉伸。
拉伸温度和倍率,优选根据聚酯层(A)单膜薄膜的情况、聚酯层(A)与聚酯层(B)的叠层比、或在聚酯层(B)中添加的无机系微粒子的添加量等来进行适当选择。
这样获得的反射板用聚酯薄膜由于薄膜内的光学特性的均一性优异,因此长度方向、宽方向的热收缩率的差异小,因此热变形变小。因此,本发明的反射板用聚酯薄膜,是作为大型液晶显示器用的反射板用基膜具有合适的特性的薄膜。
[特性的测定方法和评价方法]
本发明的特性值依据下面的评价方法、评价基准。
(1)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Tg)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7型(パ一キンエルマ制),基于JIS K7121,将试样样品5mg加入到试验容器中,在300℃的温度溶解5分钟后,在室温进行急冷。将该试样以10℃/分钟进行升温,检测中间玻璃化转变温度,进一步持续升温,以基于结晶熔解的吸热峰作为熔点。
(2)无机粒子的数平均粒子径
使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HU-12型(日立制作所制),将聚酯层(A)或聚酯层(B)的截面扩大到100000倍,由观察到的截面照片求出。即,将截面照片的粒子部分沿着粒子形状进行标记,使用高清图像解析处理装置PIAS-IV(ピアス制),对该粒子部分进行图像处理,计算测定视野内的计100个粒子换算成圆时的平均径,作为无机系微粒子的数平均粒子径。
(3)薄膜厚度
使用测微计M-30(ソニ一制),测定反射板用聚酯薄膜的厚度。
(4)薄膜内孔隙形成剂直径
利用旋转式切片机(日本ミクロト一ム制)对薄膜进行冰结切削,将制作的截面观察样品进行Pt-Pd溅射后、利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ABT-32(トプコン制)在倍率1000倍下进行截面拍照。
用描图纸(tracing paper)从拍摄的截面照片中随机地对孔隙形成剂画100个痕迹(trace),以截面照片的比例(scale)为基础来计测该孔隙成形剂的最长边直径、最短边直径,根据下式算出,100个所获得的值的的平均值作为孔隙形成剂直径。
孔隙形成剂直径=(最长边直径+最短边直径)/2。
另外,在孔隙成形剂不是球状、椭圆旋转体状的情况下,将截面形状近似为形状最接近的椭圆,用该椭圆的(长径+短径)/2来求出。
(5)波长550nm下的光线透射率
使用全自动直读浊度计算机HGM-2DP(スガ试验机制),测定薄膜厚度方向在波长550nm下的光线透射率。将平行于薄膜辊开卷方向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将垂直于薄膜辊开卷方向的方向作为宽方向,在长度方向88cm×宽方向60cm的薄膜上的范围内,按照沿长度方向间隔为22cm、沿宽方向间隔15cm画线,求出此时的9个交点的全光线透射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另外,求出其差值。
(6)热收缩率
将平行于薄膜辊开卷方向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将垂直于薄膜辊开卷方向的方向作为宽方向,在长度方向88cm×宽方向60cm的尺寸的范围内,按照沿长度方向间隔22cm、沿宽方向间隔15cm来画线,以其9个交点为中心分别沿长度方向和宽方向切出100mm×10mm的尺寸,上述100mm的方向为薄膜的长度方向或宽方向,获得长度方向的9片样品和宽方向的9片样品。对该长度方向的9片样品或宽方向的9片样品均一地施加3g的负荷,用自动热收缩测定器(テクノニ一ズ制)测定原长。接着,在80℃的气氛的烘箱中放置30分钟,热处理后、再次用自动热收缩测定器测定处理后长度,用下述数学式来求出热收缩率。
热收缩率(%)=(原长-处理后长度)/原长×100。
(7)薄膜起因的亮度不均(正下型方式亮度)
为了测定薄膜起因的亮度不均,而不是由背光源起因的亮度不均,将平行于薄膜辊开卷方向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将垂直于薄膜辊开卷方向的方向作为宽方向,在长度方向88cm×宽方向60cm的尺寸的范围内,按照沿长度方向间隔22cm、沿宽方向间隔15cm来画线,以其9个交点为中心分别切出100mm(长度方向)×100mm(宽方向)的尺寸,采取9片样品后,去除如图1所示那样贴合在181BLM07(NEC制)的背光源内的反射薄膜,在中心部分别设置前述的9片薄膜样品的每一片,点亮。在该状态下待机1小时,使光源稳定化后、用CCD相机DXC-390(ソニ一制)拍摄液晶画面部,用图像解析装置アイシステム制アイスケ一ル调入图像。然后,将拍摄的图像的亮度水平控制在3万阶(step),进行自动检测,变换为亮度。然后,利用下面的数学式来求出9片样品的亮度的差异,作为亮度不均度。
亮度不均度(%)=(最大值(cd/m2)-最小值(cd/m2))×100/最大值(cd/m2)
另外,亮度不均度(%)在0.8%以内记作合格,其以上记作不合格。
(8)显示器长时间点亮导致的薄膜变形
在40英寸的大型液晶显示器中,在切成40英寸尺寸的薄膜的中心进行标记后插入,连续100小时点亮显示器,对显示器进行解体,取出插入的薄膜,作为空白对照,使切成40英寸尺寸的纸的中心与标记重合。用ABS电子卡尺(digimatic caliper)(ミツトヨ制)测定此时的4个角的各自的纵向和横向的尺寸差。评价基准如下。
评价基准
◎:4处的与空白对照的尺寸差为1mm以下,另外,最大值(mm)-最小值(mm)为0.3mm以下
○:4处的与空白对照的尺寸差为1mm以下,另外,最大值(mm)-最小值(mm)为0.3~0.5mm
×:4处的与空白对照的尺寸差为1mm以上,或者最大值(mm)-最小值(mm)为0.5mm以上
实施例
下面,使用实施例、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
实施例1
聚酯层(B)的原料组成如下。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碎片(东丽制F20S)中,使用二氧化硅的母料碎片(二氧化硅含有量2重量%、东丽制F118),二氧化硅的含量相对于聚酯层(B),为0.08重量%,在180℃真空干燥3小时后,供给到挤出机(B)中,在285℃进行熔融,导入到T模头复合喷头中。
聚酯层(B)的原料组成
PET碎片                    99.92重量%
二氧化硅(数平均粒子径3μm) 0.08重量%
另一方面,聚酯层(A)的原料组成如下。将PET碎片(东丽制F20S)与聚甲基戊烯(PMP、三井化学制“TPX”DX820)混合,进而添加作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在PET中共聚10摩尔%的间苯二甲酸和5摩尔%的聚乙二醇而成的共聚合物(简记作PET/I/PEG,东丽デユポン制”ハイトレル”)10重量%、作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与聚1,4-丁二醇的共聚合物(简记做PBT/PTMG,东丽制T794M)5重量%,按照热塑性弹性体的总重量为15重量%那样进行配合。
聚酯层(A)的原料组成
PET碎片    65.00重量%
PMP        20.00重量%
PET/I/PEG    10.00重量%
PBT/PTMG     5.00重量%
(合计100重量%)
将该组合物在180℃真空干燥3小时后,供给到挤出机(A)中,在喷头前用静态混合器进行处理,在285℃进行熔融,在T模头复合喷头内将白色聚酯层(B)挤出到聚酯层(A)的两表层、进行叠层,获得熔融片。用静电荷法使该叠层熔融体片密合冷却固化在表面温度保持在25℃的冷却转筒上,形成未拉伸薄膜。然后,将未拉伸薄膜导入到加热至85~98℃的辊组中,沿长度方向进行纵拉伸3.1倍。
然后,将纵拉伸后的薄膜的两端用夹子把持,同时导入到拉幅机内,在加热至130℃的气氛中,沿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方向横向拉伸3.6倍。然后,在拉幅机内进行230℃的热固定,均一地缓慢冷却后、冷却至室温,收卷,获得厚度188μm的薄膜。
该薄膜的特性如表1所示,作为反射板用聚酯薄膜,可以获得不均度小的薄膜。
实施例2
实施例1中,改变送入到挤出机(A)中的原料组成的熔点,除此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厚度188μm的薄膜。
聚酯层(A)的原料组成
PET碎片           65.00重量%
PMP               20.00重量%
PET/I/PEG         10.00重量%
PBT/PTMG熔点170℃ 5.00重量%
(合计100重量%)
该薄膜的特性如表1所示,作为反射板用聚酯薄膜,可以获得不均度小的薄膜。
实施例3
实施例1中,改变送入到挤出机(A)的原料组成,除此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手法,获得厚度188μm的薄膜。
聚酯层(A)的原料组成
PET碎片      45.00重量%
PMP          40.00重量%
PET/I/PEG    10.00重量%
PBT/PTMG     5.00重量%
(合计100重量%)
该薄膜的特性如表1所示,作为反射板用聚酯薄膜,可以获得不均度小的薄膜。
实施例4
实施例1中,改变送入到挤出机(A)中的原料组成,除此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厚度188μm的薄膜。
聚酯层(A)的原料组成
PET碎片      25.00重量%
PMP          55.00重量%
PET/I/PEG    13.00重量%
PBT/PTMG     7.00重量%
(合计100重量%)
该薄膜的特性如表1所示,作为反射板用聚酯薄膜,可以获得不均度小的薄膜。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中,改变送入到挤出机(B)的原料组成、和送入到挤出机(A)的组成,除此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厚度188μm的薄膜。
聚酯层(B)的原料组成
PET碎片                     95.00重量%
二氧化硅(数平均粒子径1μm)  5.00重量%
聚酯层(A)的原料组成
PET碎片                  35.00重量%
硫酸钡(数平均粒径1μm)   50.00重量%
PET/I/PEG                10.00重量%
PBT/PTMG                 5.00重量%
(合计100重量%)
该薄膜的特性如表1所示,作为反射板用聚酯薄膜,可以获得透射率、热收缩率的不均度都非常小的薄膜。
实施例6
在实施例4中,改变送入到挤出机(A)中的原料组成,除此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厚度188μm的薄膜。
聚酯层(A)的原料组成
PET碎片                10.00重量%
硫酸钡(数平均粒径1μm) 70.00重量%
PET/I/PEG              13.00重量%
PBT/PTMG               7.00重量%
(合计100重量%)
该薄膜的特性如表1所示,作为反射板用聚酯薄膜,可以获得透射率、热收缩率的不均度都非常小的薄膜。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中,不使用挤出机(B),以单膜的形式对聚酯层(A)进行制膜,除此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厚度188μm的薄膜。
该反射板用聚酯薄膜的特性如表1所示,特别地,在特性方面没有特别的问题。
实施例8
实施例1中,作为孔隙形成剂,使用环烯烃共聚物(ポリプラスチツクス制“TOPAS”Tg160℃),除此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厚度188μm的薄膜。
聚酯层(A)的原料组成
PET碎片                65.00重量%
环烯烃共聚物(Tg160℃)  20.00重量%
PET/I/PEG              10.00重量%
PBT/PTMG               5.00重量%
(合计100重量%)
该薄膜的特性如表1所示,作为反射板用聚酯薄膜,可以获得透射率、热收缩率的不均度都非常小的薄膜。
实施例9
在实施例8中,作为孔隙形成剂,使用环烯烃共聚物(ポリプラスチツクス制“TOPAS”Tg220℃),除此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厚度188μm的薄膜。
聚酯层(A)的原料组成
PET碎片               65.00重量%
环烯烃共聚物(Tg220℃)   20.00重量%
PET/I/PEG             10.00重量%
PBT/PTMG              5.00重量%
(合计100重量%)
该薄膜的特性如表1所示,作为反射板用聚酯薄膜,可以获得透射率、热收缩率的不均度都非常小的薄膜。
比较例1
在实施例1中,在挤出成形时不使用静态混合器,除此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厚度188μm的薄膜。该反射板用聚酯薄膜的特性如表2所示,发现显示器内有少许的色和亮度不均,进而薄膜变形大,不能满足作为液晶显示器的反射板用薄膜的作用。
比较例2
在实施例1中,改变送入到挤出机(B)中的原料组成,除此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厚度188μm的薄膜。
聚酯层(B)的原料组成
PET碎片    80.00重量%
PMP        20.00重量%
(合计100重量%)
该反射板用聚酯薄膜的特性如表2所示,由于透射率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很大,同样热收缩率的绝对值、热收缩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也很大,因此成为不均度非常大的薄膜。
比较例3
在实施例1中,改变送入到挤出机(A)的原料组成,除此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厚度188μm的薄膜。
聚酯层(A)的原料组成
PET碎片      85.00重量%
PET/I/PEG    10.00重量%
PBT/PTMG     5.00重量%
(合计100重量%)
该反射板用聚酯薄膜的特性如表2所示,由于没有添加孔隙形成剂,因此在聚酯层(B)内不形成孔隙,透射率非常高,作为反射板用聚酯薄膜的作用低。
比较例4
在实施例1中,改变送入到挤出机(A)的原料组成的熔点,除此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获得厚度188μm的薄膜。
聚酯层(A)的原料组成
PET碎片              85.00重量%
PET/I/PEG            10.00重量%
PBT/PTMG熔点150℃    5.00重量%
(合计100重量%)
该反射板用聚酯薄膜的特性如表2所示,虽然使用了静态混合器,但是由于热塑性弹性体的熔点低,不能提高分散性,因此透射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大。
比较例5
在实施例3中,改变送入到挤出机(A)中的原料组成,不使用静态混合器,除此之外,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制膜,经常出现薄膜破断,不能获得目标的薄膜。
聚酯层(A)的原料组成
PET碎片              5.00重量%
硫酸钡(数平均粒径1μm)    90.00重量%
PET/I/PEG                 3.00重量%
PBT/PTMG                  2.00重量%
(合计100重量%)
比较例6
在实施例4中,改变送入到挤出机(A)的原料组成,不使用静态混合器。
聚酯层(A)的原料组成
PET碎片           85.00重量%
硫酸钡(数平均粒径1μm)    5.00重量%
PET/I/PEG                 7.00重量%
PBT/PTMG                  3.00重量%
(合计100重量%)
该反射板用聚酯薄膜的特性如表2所示,透射率的绝对值大,并且热收缩大,不能用作反射板用聚酯薄膜。
比较例7
在实施例1中,改变送入到挤出机(A)的原料组成,不使用静态混合器。
聚酯层(A)的原料组成
PET碎片        85.00重量%
PMP            5.00重量%
PET/I/PEG      7.00重量%
PBT/PTMG       3.00重量%
(合计100重量%)
该反射板用聚酯薄膜的特性如表2所示、透射率的绝对值高,作为反射板用聚酯薄膜的作用低。
比较例8
在实施例(1)中,改变送入到挤出机(A)中的原料组成,不使用静态混合器。
聚酯层(A)的原料组成
PET碎片      5.00重量%
PMP          90.00重量%
PET/I/PEG    3.00重量%
PBT/PTMG     2.00重量%
(合计100重量%)
该反射板用聚酯薄膜的特性如表2所示,分散性差,不满足作为反射板用聚酯薄膜的作用。
比较例9
在实施例(1)中,改变送入到挤出机(A)的原料组成,不使用静态混合器。
聚酯层(A)的原料组成
PET碎片      78.00重量%
PMP          15.00重量%
PET/I/PEG    5.00重量%
PBT/PTMG     2.00重量%
(合计100重量%)
该反射板用聚酯薄膜的特性如表2所示,孔隙少,因此透射率高,不能实现作为反射板用聚酯薄膜的作用。
Figure A20081008606700241
Figure A20081008606700251

Claims (6)

1.一种反射板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至少在聚酯层(A)中具有微细的孔隙,薄膜在波长550nm下的光线透射率为5.0%以下,在该薄膜的长度方向88cm×薄膜的宽方向60cm的薄膜上的范围内,按照沿长度方向间隔22cm、沿宽方向间隔15cm来画线时的9个交点在550nm下的光线透射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0.5%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射板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是至少在聚酯层(A)的一面叠层含有无机粒子的聚酯层(B)而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反射板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是使上述聚酯层(A)中含有相对于该层(A)的总重量为10~80重量%的孔隙形成剂,和2~25重量%的熔点在160℃~230℃的范围内的热塑性聚酯弹性体,使之形成微细的孔隙而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射板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上述孔隙形成剂含有聚甲基戊烯或环烯烃共聚物。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反射板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在薄膜的长度方向88cm×宽方向60cm的尺寸的范围内,按照沿长度方向间隔22cm、沿宽方向间隔15cm来画线,以其9个交点为中心,分别沿长度方向和宽方向切出100mm×10mm的尺寸,上述100mm的方向为薄膜的长度方向或宽方向,长度方向或宽方向的各9片样品在80℃加热30分钟时的薄膜的热收缩率在宽方向、长度方向的任一方向都为1.0%以下,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在0.3%以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反射板用聚酯薄膜,其特征在于,用于40英寸以上的大画面液晶显示器。
CN2008100860676A 2007-03-14 2008-03-14 反射板用聚酯薄膜 Active CN1012653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64507/2007 2007-03-14
JP2007064507 2007-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65335A true CN101265335A (zh) 2008-09-17
CN101265335B CN101265335B (zh) 2012-09-19

Family

ID=39980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860676A Active CN101265335B (zh) 2007-03-14 2008-03-14 反射板用聚酯薄膜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082951B2 (zh)
KR (1) KR101453811B1 (zh)
CN (1) CN101265335B (zh)
TW (1) TWI396902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1424A (zh) * 2011-05-11 2011-10-12 武汉金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反射高挺度光反射膜
CN102362217A (zh) * 2009-03-25 2012-02-22 帝人杜邦薄膜日本有限公司 反射板用白色膜
CN103013061A (zh) * 2012-11-23 2013-04-03 宁波东旭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拉伸聚酯绝缘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32565A (zh) * 2013-05-02 2013-08-07 江苏裕兴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聚酯反射膜的核壳结构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53920A (zh) * 2013-12-27 2014-04-30 四川东方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共挤双向拉伸光反射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92936A (zh) * 2013-08-29 2016-04-13 三星Sdi株式会社 偏光板、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7685519A (zh) * 2016-08-05 2018-02-13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层微孔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62637A (zh) * 2020-04-14 2020-08-21 浙江永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孔型光学反射膜的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69990A (ja) * 2009-09-25 2011-04-07 Asahi Kasei Corp 反射シート
CN104246545B (zh) * 2012-07-30 2017-05-24 东丽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用白色聚酯膜
JP7006445B2 (ja) * 2018-03-28 2022-02-10 東洋紡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ガスバリア性積層フィル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9219371T3 (de) * 1991-01-22 2003-04-17 Toray Industries Reflektor für flächenartige Lichtquelle
JP2001226501A (ja) * 2000-02-18 2001-08-21 Toray Ind Inc 面光源反射部材用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2071913A (ja) * 2000-08-25 2002-03-12 Toyobo Co Ltd 面光源用反射フィルム
JP2003160682A (ja) * 2001-11-27 2003-06-03 Toray Ind Inc 光反射フィルム
JP2005010773A (ja) * 2003-05-26 2005-01-13 Toray Ind Inc 光反射フィルム
JP2005173546A (ja) * 2003-11-18 2005-06-30 Toray Ind Inc 光反射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面光源
JP4525055B2 (ja) * 2003-11-18 2010-08-18 東レ株式会社 光反射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面光源
WO2005105903A2 (en) * 2004-05-05 2005-11-10 Garware Polyester Ltd. Low density white polyester film
JP4363266B2 (ja) * 2004-07-05 2009-11-11 東レ株式会社 積層延伸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5023471B2 (ja) * 2004-11-15 2012-09-12 東レ株式会社 光反射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用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US20090082499A1 (en) * 2004-11-16 2009-03-26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Aliphatic polyester-based resin reflective film and reflective plate
KR100818907B1 (ko) * 2004-11-16 2008-04-07 미쓰비시 쥬시 가부시끼가이샤 반사 필름 및 반사판
JP2006145915A (ja) * 2004-11-19 2006-06-08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反射フィルム
KR101330904B1 (ko) * 2005-07-11 2013-11-18 데이진 듀폰 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적층 필름
JP2007045992A (ja) * 2005-08-12 2007-02-22 Toray Ind Inc 微細発泡フィルム
JP2007140542A (ja) * 2006-12-26 2007-06-07 Toray Ind Inc 光反射フィルムとそれを用いた面光源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2217A (zh) * 2009-03-25 2012-02-22 帝人杜邦薄膜日本有限公司 反射板用白色膜
CN102362217B (zh) * 2009-03-25 2015-09-30 帝人杜邦薄膜日本有限公司 反射板用白色膜
CN102211424A (zh) * 2011-05-11 2011-10-12 武汉金牛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高反射高挺度光反射膜
CN103013061B (zh) * 2012-11-23 2015-02-18 宁波东旭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拉伸聚酯绝缘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13061A (zh) * 2012-11-23 2013-04-03 宁波东旭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拉伸聚酯绝缘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32565A (zh) * 2013-05-02 2013-08-07 江苏裕兴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聚酯反射膜的核壳结构聚合物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92936A (zh) * 2013-08-29 2016-04-13 三星Sdi株式会社 偏光板、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上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US10330841B2 (en) 2013-08-29 2019-06-25 Samsung Sdi Co., Ltd. Polarizing pl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US11009642B2 (en) 2013-08-29 2021-05-18 Samsung Sdi Co., Ltd Polarizing pl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CN103753920A (zh) * 2013-12-27 2014-04-30 四川东方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共挤双向拉伸光反射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3753920B (zh) * 2013-12-27 2015-11-25 四川东方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多层共挤双向拉伸光反射聚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7685519A (zh) * 2016-08-05 2018-02-13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层微孔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85519B (zh) * 2016-08-05 2019-09-20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层微孔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62637A (zh) * 2020-04-14 2020-08-21 浙江永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孔型光学反射膜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257229A (ja) 2008-10-23
CN101265335B (zh) 2012-09-19
TWI396902B (zh) 2013-05-21
TW200903095A (en) 2009-01-16
JP5082951B2 (ja) 2012-11-28
KR20080084723A (ko) 2008-09-19
KR101453811B1 (ko) 2014-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65335B (zh) 反射板用聚酯薄膜
CN107656332B (zh) 液晶显示装置、偏振板及偏振片保护膜
CN101600977B (zh) 表面光扩散性聚酯膜
JP3946183B2 (ja) 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2667541A (zh) 偏光性扩散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偏光性扩散膜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2686653B (zh) 白色膜和使用该白色膜的面光源
KR100846336B1 (ko) 반사 시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512394A (zh) 液晶显示器反射板用白色聚酯膜
CN101772547A (zh) 白色聚酯膜和使用其的面光源
JP7396402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CN114325916B (zh) 液晶显示装置、偏光板和偏振片保护膜
JPWO2005123385A1 (ja) 反射板用積層フィルム
WO2013100044A1 (ja) 液晶表示装置、偏光板および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JP2007031496A (ja) 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TWI821425B (zh) 液晶顯示裝置、偏光板及偏光鏡保護膜
JP2007178505A (ja) ディスプレイ反射板用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
JP4938354B2 (ja) 白色フィルム
JP6459950B2 (ja) 反射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備えてなる液晶表示装置、照明装置、装飾用物品
JP2002178472A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6187910A (ja) 二軸配向積層フィルム
JP652121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
JP2018036335A (ja) 散乱型偏光子の製造方法
JP2011140156A (ja) 輝度向上部材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