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53830A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53830A
CN101253830A CNA2007100913772A CN200710091377A CN101253830A CN 101253830 A CN101253830 A CN 101253830A CN A2007100913772 A CNA2007100913772 A CN A2007100913772A CN 200710091377 A CN200710091377 A CN 200710091377A CN 101253830 A CN101253830 A CN 1012538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grain
tube portion
winnowing
spi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913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53830B (zh
Inventor
大原一志
田上和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eki a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eki a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eki a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Iseki a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538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38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538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5383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02Self-propelled combi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06Combines with head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01D41/12Details of combines
    • A01D41/1208Tanks for grain or chaff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 Screw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课题在于确保连接部件内的从横筒部向纵筒部的谷粒输送通道的宽度,减少输送的谷粒的损伤或堵塞的产生。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设有:具备横筒部(26)的连接部件(22);连接在该连接部件所具备的纵筒部(27)上部的扬谷装置(25);使纵筒部(27)和横筒部(26)连通的连通口(30);将基部安装在横筒部的后壁部(26b)侧并设置为悬臂状态的支撑筒(36);轴支撑在该支撑筒(36)的前端部上的输入轴(40);将该输入轴(40)的前端部连接在谷粒槽(20)的底部排出螺旋(38)的后端部上的连接部(24);以及在比后壁部(26b)还后侧的输入轴(40)的部分和扬谷装置(25)的扬谷螺旋轴(46)的下部之间,使两轴(40、46)联动的传动机构(A)。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谷粒槽和谷粒排出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以往众所周知如下联合收割机,即在设置行走装置的机体机架的上方设置脱粒装置,在该脱粒装置的侧方设置谷粒槽,在该谷粒槽的底部设置向外部排出谷粒槽内的谷粒的底部排出装置,该底部排出装置的终端连接在连接部件的横筒部上,在上述连接部件的纵筒部上连接扬谷的排出用纵扬谷装置的下部,在该排出用纵扬谷装置的上部连接排出推运螺旋的基部,上述连接部件将上述纵筒部在上述横筒部的后侧大致垂直竖立,形成为侧视L型形状,在横筒部和纵筒部的交叉部的连接部件内设置将传递到排出装置的旋转传递到排出用纵扬谷装置的锥齿轮(参照专利文献1:特开平4-365423号公报)。
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将排出装置排出的谷粒的搬运方向在连接部件内从横向转换为纵向(上方),形成为在向上方推上去的同时交接到排出用纵扬谷装置的下部,并利用排出用纵扬谷装置扬谷的结构,所以存在谷粒从横筒部输送到纵筒部时从后方推压,且被施加推上去的压力而损伤的问题。
另外,在连接部件内设有容纳锥齿轮的传动箱部,所以连接部件内的谷粒的搬运通道的空间容积变窄,这一点不仅成为谷粒损伤的原因,而且还存在容易产生堵塞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提供一种谷粒的损伤少的排出装置,对连接部件的形状及传动机构进行了特别的设计。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联合收割机,具有:设在机体机架1下侧的行走装置2;设在该机体机架1上侧的脱粒装置3;设在该脱粒装置3前方的收割部5;设在上述脱粒装置3侧方的谷粒槽20;将利用该脱粒装置3脱粒的谷粒投入到谷粒槽20内的扬谷装置15;设在该谷粒槽20底部的底部排出螺旋38;具备与该底部排出螺旋38的搬运终端部侧连通的横筒部26的连接部件22;连接在该连接部件22所具备的纵筒部27上部的扬谷装置25;以及连接在该扬谷装置25上部的上部排出装置28,其特征在于,设置:使上述纵筒部27和横筒部26连通的连通口30;将基部安装在上述横筒部26的后壁部26b侧,并将前端部向该横筒部26的内部以悬臂状态伸出的支撑筒36;轴支撑在该支撑筒36的前端部上的输入轴40;将该输入轴40的前端部连接在上述底部排出螺旋38的后端部上的连接部24;以及在比上述后壁部26b还后侧的输入轴40的部分和上述扬谷装置25的扬谷螺旋轴46的下部之间,将该输入轴40的驱动力传递给扬谷螺旋轴46的传动机构A。
方案2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方案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输入轴40的前端部设置配置在横筒部26内的交接输送用的螺旋23。
方案3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方案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输入轴40的前端部安装具有谷粒跳出用的叶片板29的旋转筒37,将该旋转筒37覆盖在支撑筒36的从前端部到基部。
方案4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方案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扬谷螺旋轴46的下部面对连通口30的侧方配置。
方案5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方案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横筒部26上的与连通口30相反的一侧设置清除口26a,在该清除口26a上设置开闭自如的盖31。
方案6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方案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将上述输入轴40的前端部和底部排出螺旋38的后端部做成通过连接部24自由分离的结构,设置向机体外侧方旋转自如地支撑上述谷粒槽20的纵轴22a。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根据方案1所述的发明,能够确保连接部件22内的从横筒部26向纵筒部27的谷粒输送通道的宽度,能够减少输送的谷粒的损伤或堵塞的产生。而且,输入轴40的前端部在连接金属22内被牢固支撑,所以如果在连接金属22内产生谷粒的堵塞,输入轴40的轴承部等也难以破损,能够提高耐久性。
根据方案2所述的发明,不仅具有上述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效果,而且由于从底部排出螺旋38的搬运终端部,利用交接输送用的螺旋23交接谷粒并送入横筒部26内,所以能够顺利进行谷粒的排出。
根据方案3所述的发明,不仅具有上述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效果,而且由于可以将送入横筒部26内的谷粒利用叶片板29推出而通过连通口30并送到纵筒部27,所以在连接金属22内的谷粒的流动变得顺利,能够减少在该连接金属22内的谷粒的堵塞。
根据方案4所述的发明,不仅具有上述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效果,而且由于通过连通口30流入纵筒部27侧的谷粒被扬谷螺旋轴46的螺旋顺利交接并扬谷,所以连接部件22内的谷粒的损伤或堵塞变少,能够顺利进行谷粒的排出。
根据方案5所述的发明,不仅具有上述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效果,而且若拆卸盖31,则清除口26a被开放,从而能够容易进行连接部件22的内部的维修。
根据方案6所述的发明,不仅具有上述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效果,而且通过利用连接部24分离输入轴40的前端部和底部排出螺旋38的后端部,使谷粒槽20向机体外侧方转动,能够容易进行隐藏在该谷粒槽20内的机体各部的检查保养。
附图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侧视图。
图2是谷粒槽及谷粒排出装置部的俯视图。
图3是连接金属部的俯视图。
图4是剖面表示连接金属部的说明用侧视图。
图5是连接金属部的说明用后视图。
图6是连接金属部周围的侧视图。
图7是连接金属部周围的俯视图。
图8是连接金属部周围的俯视图。
图9是联合收割机的传动机构图。
图10是现有技术中的连接金属部的说明用立体图。
图中:
1-机体机架;2-行走装置;3-脱粒装置;5-收割部;20-谷粒槽;21-排出装置(底部排出装置);22-连接部件;22a-纵轴;23-交接螺旋(螺旋);24-连接部;25-排出用纵扬谷装置(扬谷装置);26-横筒部;26a-清除口;26b-后壁部;27-纵筒部;28-排出推运螺旋(上部排出装置);29-叶片板;30-连通口;31-盖;36-支撑筒;37-旋转筒;40-旋转输入轴(输入轴);46-扬谷轴(扬谷螺旋轴);47-传动链轮;48-无接头链;55-发动机;A-传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例举全秆投入型的联合收割机说明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在机体机架1的下侧设置履带式的行走装置2,在机体机架1的上侧设置脱粒装置3,在该脱粒装置3及利用小室覆盖的操纵部4的前方升降自如地设置收割部5。
以下说明上述收割部5的结构。
首先,利用左右的侧壁6、向左右一侧输送收割谷秆的推运螺旋8、位于该推运螺旋8的下方的底板9、连接上述左右的侧壁6和底板9而设置的后板10,构成推运螺旋机架11。在该推运螺旋机架11上安装滚筒12、割刀13、推运螺旋8。
而且,在该推运螺旋机架11的后面侧安装搬运升降机14的前端部,使该搬运升降机14的后端部与上述脱粒装置3的脱粒室连通。上述搬运升降机14位于上述操纵部4的侧方。另外,收割部5构成为与搬运升降机14一起以搬运升降机14的后端部为中心上下移动的结构。
如图1、图2所示,在上述脱粒装置3的侧方,设置利用扬谷装置15投入用该脱粒装置3脱粒的谷粒并暂时贮存的谷粒槽20。在该谷粒槽20内设置将贮存在内部的谷粒向外部排出的螺旋式的排出装置21(由底部排出螺旋38形成)。该排出装置21的终端面对设在上述机体机架1上的连接金属(连接部件)22内,通过连轴器接合而配合脱离自如地与配置于该连接金属22内的交接螺旋(交接输送用的螺旋)23前端的连接部24配合。
如图3、图4所示,上述连接金属22是连接排出装置21和排出用纵扬谷装置(扬谷装置)25的部件,由前后方向的横筒部26和上下方向的纵筒部27构成。而且,将纵筒部27的轴心(与后述的排出用纵扬谷装置25的扬谷螺旋轴46的轴心一致)设在从横筒部26的轴心(与交接螺旋23的轴心一致)从上方向侧方偏离的位置上。在上述横筒部26上连接排出装置21的后端部,在纵筒部27上连接排出用纵扬谷装置25的下部,在排出用纵扬谷装置25的上部连接排出推运螺旋(上部排出装置)28的基部。
而且,利用连通口30连通上述横筒部26和纵筒部27。由此,利用排出装置21的底部排出螺旋38及交接螺旋23搬运到横筒部26的谷粒从连通口30流入到纵筒部27内,被排出用纵扬谷装置25交接并扬谷。
因此,从排出装置21到排出用纵扬谷装置25之间的谷粒的损伤少,谷粒堵塞的产生也少。
即,如图10所示,现有技术中排出装置21和排出用纵扬谷装置25是以侧视L型的连接金属22作为通道将谷粒向上方推上去的结构。而且,在该结构中,在横向和纵向的交叉部分上难以作用利用螺旋的搬运力。因此,在该交叉部分产生谷粒的损伤,而且成为谷粒堵塞的原因。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做出。
于是,在上述连通口30的相反侧的横筒部26开设清除口26a,在该清除口26a上安装开闭自如或装卸自如的盖31。
在上述连接金属22内在形成连通口30的部分上,不面对交接螺旋23,如后所述,使与该交接螺旋23一体旋转的跳出用的叶片板29面对。由此,可以使在横筒部26内利用交接螺旋23搬运来的谷粒利用叶片板29积极通过连通口30而送入纵筒部27内。
另外,若拆卸盖31,则清除口26a被开放而能够容易进行连接金属22的内部的维修。再有,若使叶片板29向与清除口26a相反的一侧旋转,则连接金属22内部的维修空间变得更大,能够容易从清除口26a放入手或工具进行维修。另外,上述横筒部26的底面倾斜使得清除口26a侧变低,使谷粒等从清除口26a的排出变得容易。
另外,在纵筒部27上也开设清除口27a,在该清除口27a上安装开闭自如或装卸自如的盖32。
即,通过将纵筒部27的轴心设在从横筒部26的轴心的上方向一侧偏离的位置上,不仅在横筒部26,而且还可以在纵筒部27设置清除口27a。由此,能够容易进行连接金属22的内部的维修。
然后,在横筒部26的后面侧安装传动箱33。
在上述传动箱33的前侧一体成型设置凸缘部35,在该凸缘部35的前侧一体成型设置支撑筒36。从上述横筒部26的后端部的开口部插入支撑筒36,是将凸缘部35以接合在横筒部26的后端面上的状态固定的结构。通过利用该凸缘部35堵住横筒部26的后端部的开口部,形成后壁部26b。
而且,利用设在传动箱33内的轴承33a和设在支撑筒36的前端部上的轴承36a,用3点轴支撑输入发动机55的驱动力的输入轴40。
另外,在支撑筒36的外周上,嵌合设置旋转筒37。该旋转筒37将其前后方向中间部的内周部安装在上述输入轴40的前端部上,包围支撑筒36的从前端部到基部,在前端部的外周设置上述交接螺旋23。由此,交接螺旋23配置在连接金属22上的横筒部26的内部。
在该旋转筒37的外周,在与上述连通口30面对的部位上不设置螺旋,如上所述,设置推出谷粒的叶片板29。
再有,在旋转筒37的后端部设置大径部37a,在该大径部37a的内周部和支撑筒36的基部的外周部之间设置轴承37b,从而轴支撑旋转筒37的后部。另外,在上述大径部37a的后端外周部安装轴环部37c。
根据以上结构,输入轴40、支撑筒36、旋转筒37以及交接螺旋23用较长的跨度支撑,在连接金属22内以悬臂状态被牢固支撑。因此,即使在连接金属22内产生谷粒的堵塞,输入轴40的轴承部也难以破损,能够提高耐久性。再有,旋转筒37的后端部也利用轴承37b轴支撑,所以该旋转筒37的支撑强度提高,使旋转筒37及交接螺旋23的姿势稳定。由此,旋转筒37的内周面与支撑筒36的外周面干涉而磨损的情况减少,能够提高耐久性。
另外,由于交接螺旋23配置在横筒部26的内部,所以可以从底部排出螺旋38的搬运终端部利用该交接螺旋23交接谷粒并送入横筒部26内。而且,可以利用与该交接螺旋23连续的叶片板29推出谷粒,使其通过连通口30送到纵筒部27。由此,连接金属22内的谷粒的流动变得顺利,能够减少在该连接金属22内的谷粒的堵塞。
还有,在连接金属22内虽通过谷粒施加较大的压力,而利用轴环部37c,能够防止从横筒部36的后端部的开口部和凸缘部35的接合面漏出谷粒。
另外,设在上述交接螺旋23的前端部上的连接部24构成为使形成于其前端边缘部上的槽部与以正交状态固定在排出装置21的底部排出螺旋38的后端部上的销38a啮合。由此,连接部24相对排出螺旋38的后端部可以自由连接和分离。
另外,上述排出用纵扬谷装置25的扬谷螺旋轴46的下部面对连通口30的侧方配置。由此,通过连通口30流入纵筒部27侧的谷粒被扬谷螺旋轴46的螺旋顺利交接并扬谷。从而,在该纵筒部27内的谷粒的损伤或堵塞减少,能够顺利进行谷粒的排出。
而且,利用纵轴22a转动自如地轴支撑连接金属22的前端部和安装在谷粒槽20的后壁的下部上的前侧连接金属20a的后端部。另外,在纵轴转动自如地保持排出用纵扬谷装置25的保持部件上,也设置与上述纵轴22a同一轴心的纵轴22b。以该纵轴22a、22b为中心,相对机体机架1侧,向外侧方转动自如地安装谷粒槽20。由此,谷粒槽20可以在机体机架1上的工作位置和从机体机架1上向外侧退避的检查位置之间自由转动。这样,通过使谷粒槽20向外侧方转动,能够容易进行隐藏在该谷粒槽20内的脱粒装置3的里侧的部分或机体机架1的上部的检查或保养。另外,若这样使谷粒槽20向外侧方转动,则前侧连接金属20a的后端面从连接金属22的前端面分离,所以能够容易除去残留在该部分上的谷粒,提高保养工作的效率。
接着,说明有关上述脱粒排出装置的传动结构。
在上述输入轴40上,在比传动箱33还向后侧突出的端部安装输入带轮41。而且,在该输入轴40上,在传动箱33内的比上述凸缘部35还后侧的部位上安装锥齿轮42,在该锥齿轮42上啮合纵轴旋转的锥齿轮43。
上述锥齿轮43安装在纵轴44的上端部,纵轴44利用轴承33b轴支撑在传动箱33的下部。而且,在上述纵轴44上的比上述传动箱33还向下方突出的部位上安装传动链轮45。在该传动链轮45和安装在上述扬谷螺旋轴46的下部上的传动链轮47上绕挂无接头链48。而且,利用箱50包围上述传动链轮45、传动链轮47和无接头链48。另外,将在上述传动链轮45和传动链轮47上绕挂无接头链48的机构称为传动机构A。
根据以上结构,使横筒部26的轴心和纵筒部27的轴心互不位于同一平面上而配置在向一侧偏离的位置上,通过连通口30从横筒部26向纵筒部27流入谷粒。而且,由于是这种结构,所以能够使输入到输入带轮41上的发动机动力传递到底部排出螺旋38及扬谷螺旋轴46上,可以利用连接金属22的周围的空间合理配置传动机构。
即,由于是在输入轴40上的设置于比连通口30还靠后侧的部位上的锥齿轮42上,啮合纵轴旋转的锥齿轮43的结构,所以以侧视锥齿轮不位于从横筒部26向纵筒部27的搬运通道内。由此,能够充分确保在连接金属22内的搬运通道的宽度,谷粒的流动变顺利,能够减少谷粒的堵塞。另外,通过这样构成传动机构A,能够最小化该传动机构A的安装所需的空间,能够小型化机体。
接着,说明从发动机55的传动机构。
如图9所示,在从发动机55的传动路径中设置PTO(power take off)轴部56。具体地说,将给上述输入带轮41传动旋转动力的中间带轮57设在比该输入带轮41还靠机体内侧的位置上,在设置该中间带轮57的中间轴58的端部形成PTO轴部56。
由此,在谷粒槽20和脱粒装置3之间的空间部设置PTO轴部56,利用该PTO轴部56,可以向大豆收割用的旋转刀或清除用的高压空气喷出装置等(全都省略图示)附带的工作机械供给驱动力。
另外,在图9中,60是传动带,61是齿轮箱,62是中间带轮,63是设在脱粒装置3的前端部分上的中间带轮,64是传动带,81是行走变速箱体,82是液压式无极变速装置,83是收割离合器,84是主风车,85是副风车,86是一级输送螺旋,87是二级输送螺旋,88是排尘风扇,89是摆动分选板,90是二级扬谷螺旋,91是第二割刀,92是排秸切断装置,93是操作体。
另外,设置后部罩66以包围连接金属22的后方。若开放该后部罩66,则设在连接金属22的清除口26a上的盖31附近被开放,能够更容易进行检查、保养作业。
接着,说明利用上述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脱粒作业。
起动发动机55,驱动行走装置2使机体行走,则滚筒12旋转而卷入竖立栽植的谷秆,将卷入的谷秆用割刀13收割。然后,将收割的谷秆利用推运螺旋8向一侧收集后向搬运升降机14交接,从搬运升降机14的终端部向脱粒装置3的脱粒室供给,利用操作体93脱粒、分选。
由此收获的谷粒贮存在谷粒槽20内,若该谷粒槽20装满,则中断收割作业,将谷粒槽20内的谷粒向搬运车的车箱等排出。
该谷粒排出作业通过排出离合器的接通操作,从发动机55向输入带轮41输入驱动力而开始。由此,通过底部排出螺旋38及交接螺旋23的旋转搬运的谷粒流入连接金属22的横筒部26内。然后,流入横筒部26内的谷粒利用叶片板29从连通口30向纵筒部27侧推出。这样流入纵筒部27内的谷粒被排出用纵扬谷装置25的扬谷螺旋轴46的螺旋交接并扬谷。然后,扬谷的谷粒被排出推运螺旋28交接搬运,从该排出推运螺旋28的前端部的排出口向搬运车的车箱等排出。
在这种排出作业中,如上所述,在横筒部26上的连通口30的相反侧的部位开设清除口26a,在该清除口26a上安装开闭自如或装卸自如的盖31。而且,通过拆卸该盖31,在面对连接金属22内的连通口30的部分上不存在交接螺旋23,所以通过清除口26的开放可以较大地开放连接金属22的内部,能够容易进行该连接金属22的内部的保养。

Claims (6)

1. 一种联合收割机,具有:
设在机体机架(1)下侧的行走装置(2);
设在该机体机架(1)上侧的脱粒装置(3);
设在该脱粒装置(3)前方的收割部(5);
设在上述脱粒装置(3)侧方的谷粒槽(20);
将利用该脱粒装置(3)脱粒的谷粒投入到谷粒槽(20)内的扬谷装置(15);
设在该谷粒槽(20)底部的底部排出螺旋(38);
具备与该底部排出螺旋(38)的搬运终端部侧连通的横筒部(26)的连接部件(22);
连接在该连接部件(22)所具备的纵筒部(27)上部的扬谷装置(25);以及
连接在该扬谷装置(25)上部的上部排出装置(28),
其特征在于,设有:
使上述纵筒部(27)和横筒部(26)连通的连通口(30);
将基部安装在上述横筒部(26)的后壁部(26b)侧,并将前端部向该横筒部(26)的内部以悬臂状态伸出的支撑筒(36);
轴支撑在该支撑筒(36)的前端部上的输入轴(40);
将该输入轴(40)的前端部连接在上述底部排出螺旋(38)的后端部上的连接部(24);以及
在比上述后壁部(26b)还后侧的输入轴(40)的部分和上述扬谷装置(25)的扬谷螺旋轴(46)的下部之间,将该输入轴(40)的驱动力传递给扬谷螺旋轴(46)的传动机构(A)。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输入轴(40)的前端部设置配置在横筒部(26)内的交接输送用的螺旋(23)。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输入轴(40)的前端部安装具有谷粒跳出用的叶片板(29)的旋转筒(37),将该旋转筒37覆盖在支撑筒(36)的从前端部到基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扬谷螺旋轴(46)的下部面对连通口(30)的侧方配置。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横筒部(26)上的与连通口(30)相反的一侧设置清除口(26a),在该清除口(26a)上设置开闭自如的盖(31)。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输入轴(40)的前端部和底部排出螺旋(38)的后端部做成通过连接部(24)自由分离的结构,设置向机体外侧方旋转自如地支撑上述谷粒槽(20)的纵轴(22a)。
CN2007100913772A 2007-02-28 2007-03-30 联合收割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383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50707A JP4924099B2 (ja) 2007-02-28 2007-02-28 コンバイン
JP2007050707 2007-02-28
JP2007-050707 2007-0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53830A true CN101253830A (zh) 2008-09-03
CN101253830B CN101253830B (zh) 2010-05-26

Family

ID=39832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09137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53830B (zh) 2007-02-28 2007-03-30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924099B2 (zh)
KR (1) KR100868916B1 (zh)
CN (1) CN101253830B (zh)
TW (1) TW200835435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0207A (zh) * 2010-12-31 2012-07-11 官福堂 全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
CN102845177A (zh) * 2011-06-29 2013-01-02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02958345A (zh) * 2010-09-17 2013-03-06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3026860A (zh) * 2011-09-29 2013-04-10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03781344A (zh) * 2011-09-06 2014-05-07 洋马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04780753A (zh) * 2012-11-16 2015-07-15 洋马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10036756A (zh) * 2018-01-15 2019-07-23 阿诺尔德耶格尔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谷粒升降机的驱动单元和谷粒升降机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91055B2 (ja) * 2011-03-29 2015-04-01 独立行政法人農業・食品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機構 コンバインの穀粒排出装置
JP5691056B2 (ja) * 2011-03-29 2015-04-01 独立行政法人農業・食品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機構 コンバインの穀粒排出装置
KR101672752B1 (ko) 2015-05-22 2016-11-07 에스파워 주식회사 각도 조절형 태양광 단축 트랙커
KR101713636B1 (ko) 2015-06-09 2017-03-08 (주)썬트랙 베어링 분리형 태양광 단축 트랙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56683B2 (ja) 1980-11-29 1983-12-16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揚穀機
JPS60262708A (ja) 1984-06-11 1985-12-26 Iseki & Co Ltd ラセン揚穀装置
JPS6331748A (ja) * 1986-07-28 1988-02-10 東レ株式会社 成形用複合布帛
JPS6474736A (en) * 1987-09-17 1989-03-20 Fujitsu Ltd Formation of element isolating region
JP2562619B2 (ja) * 1987-09-29 1996-12-11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共重合体
JPH0374223A (ja) * 1989-08-16 1991-03-28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装置
JP2830463B2 (ja) * 1990-11-20 1998-12-02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のグレンタンク
JP3191323B2 (ja) * 1991-06-12 2001-07-23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の穀物排出装置
JP3010834B2 (ja) * 1991-09-10 2000-02-21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の穀物排出装置
JP3304543B2 (ja) * 1993-09-27 2002-07-22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の穀粒搬送装置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0635A (zh) * 2010-09-17 2016-08-10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2958345A (zh) * 2010-09-17 2013-03-06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8496566B (zh) * 2010-09-17 2021-08-24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5746093B (zh) * 2010-09-17 2018-09-14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8496566A (zh) * 2010-09-17 2018-09-07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5830629B (zh) * 2010-09-17 2018-08-31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5746093A (zh) * 2010-09-17 2016-07-13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5830629A (zh) * 2010-09-17 2016-08-10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102958345B (zh) * 2010-09-17 2016-04-27 株式会社久保田 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
CN102550207A (zh) * 2010-12-31 2012-07-11 官福堂 全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
CN102550207B (zh) * 2010-12-31 2016-01-20 官福堂 全喂入式水稻联合收割机
CN102845177A (zh) * 2011-06-29 2013-01-02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02845177B (zh) * 2011-06-29 2014-11-26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03781344A (zh) * 2011-09-06 2014-05-07 洋马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03026860B (zh) * 2011-09-29 2015-09-23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03026853B (zh) * 2011-09-29 2015-09-23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TWI484902B (zh) * 2011-09-29 2015-05-21 Iseki Agricult Mach Combine harvesters
CN103026853A (zh) * 2011-09-29 2013-04-10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03026860A (zh) * 2011-09-29 2013-04-10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04780753A (zh) * 2012-11-16 2015-07-15 洋马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10036756A (zh) * 2018-01-15 2019-07-23 阿诺尔德耶格尔控股有限公司 用于谷粒升降机的驱动单元和谷粒升降机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35435A (en) 2008-09-01
JP2008212007A (ja) 2008-09-18
CN101253830B (zh) 2010-05-26
KR100868916B1 (ko) 2008-11-17
TWI312658B (zh) 2009-08-01
KR20080079971A (ko) 2008-09-02
JP4924099B2 (ja) 2012-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3830B (zh) 联合收割机
CN103813707A (zh) 联合收割机
EP4119395A1 (en) Bubble up auger for combine harvester
CN202931791U (zh) 联合收割机
CN102469767A (zh) 联合收割机
KR102344820B1 (ko) 콤바인
CN101472464B (zh) 联合收割机
CN106068934A (zh) 农业收割机的螺旋输送器组件
CN203446228U (zh) 动力传递装置及利用其的联合收割机
WO2024087500A1 (zh) 谷物联合收割机
JP6715744B2 (ja) 収穫機
CN106572636B (zh) 收割机
CN201174885Y (zh) 玉米果穗侧向输送装置
CN202354116U (zh) 联合收割机
CN218244504U (zh) 轻简自卸粮小微型收割机
CN203040226U (zh) 螺旋式搬送装置
CN112602448A (zh) 一种纵轴流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
CN207460826U (zh) 联合收割机
CN1248566C (zh) 联合收割机
CN104135847A (zh) 联合收割机
WO1999009807A1 (fr) Moissonneuse-batteuse polyvalente
CN212064935U (zh) 双辊筒水稻脱粒机传动机构
CN216626672U (zh) 一种全喂入式联合蚕豆收割机粮仓总成
CN2857439Y (zh) 联合收割机
CN103875354B (zh) 联合收割机的收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