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2464B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2464B
CN101472464B CN2007800229822A CN200780022982A CN101472464B CN 101472464 B CN101472464 B CN 101472464B CN 2007800229822 A CN2007800229822 A CN 2007800229822A CN 200780022982 A CN200780022982 A CN 200780022982A CN 101472464 B CN101472464 B CN 1014724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cabin
machine frame
threshing
combine
vehic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2298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2464A (zh
Inventor
楠濑善雄
大原研二
加藤英一
草地宽太
岛冈俊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72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24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24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246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7/00Undercarriages or fram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Mechanisms for adjusting the frame; Platfor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1/00Combines, i.e. harvesters or mowers combined with thresh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44Grain cleaners; Grain separato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提供的联合收割机,减少了在车身架上用于支撑驾驶台的支撑机框的补强材料的部件件数,其构成即简单,又具备足够的强度,并且,尽可能减轻了车身重量。对具备有行走部和、配置在行走部上方的车身和、配置在车身前方的驾驶舱支撑机框和、设置在该驾驶舱支撑机框上的驾驶舱的联合收割机来说,将驾驶舱支撑机框配置在车宽方向的略中央部,在驾驶舱支撑机框的左侧部上架设左侧乘降脚踏板体,同时在驾驶舱支撑机框的右侧部上架设右侧乘降脚踏板体,在驾驶舱的下方,并且是左右两侧的乘降脚踏板体之间,配置运送部。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历来,作为联合收割机的一种方式,在车身架前部的略中央部经由支撑机框设置驾驶台,通过该驾驶台的左·右侧部分别垂设有乘降脚踏板,经由各乘降脚踏板从左·右的任意一个方向都可以乘降驾驶台(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2437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在车身架上坚固地构成有用于支撑驾驶台的支撑机框,在该支撑机框上设置了很多补强材料。因此,补强材料的部件件数不但增多,并且车身重量也增大。 
解决课题的方法 
所以,在本发明中提供的联合收割机具有以下的特征:对于装备有行走部和、配置在行走部上方的车身和、配置在车身前方的驾驶舱支撑机框和、设置在该驾驶舱支撑机框上的驾驶舱的联合收割机来说,将驾驶舱支撑机框配置在车宽方向的略中央部,在驾驶舱支撑机框的左侧部上架设左侧乘降脚踏板体,同时在驾驶舱支撑机框的右侧部上架设右侧乘降脚踏板体,在驾驶舱的下方,并且是左右两侧的乘降脚踏板体之间,配置运送部。 
此外,本发明具有以下特征:行走部是配置在左右两侧上的履带式的行走部,且将被设置在驾驶舱内的驾驶席的车宽方向的位置,配 置在左右两侧的行走部的中间部位上。 
此外,本发明具有以下特征:在所述的驾驶舱内的地板上设置操作部和驾驶席,同时坐在驾驶席上进行驾驶操作的操作者的脚底部接触的地板的那一部分,至少配置在比支撑驾驶席的地板部分还低的位置上。 
此外,本发明具有以下特征:操作者脚底部接触的地板的那一部分,向着前方形成向下方倾斜状态的倾斜面部,在该倾斜面部上,形成有通过驾驶舱的前玻璃窗的下端部来观察外部前下方的观察空间。 
此外,本发明具有以下特征:将覆盖在脱粒箱体上的脱粒部配置在所述的驾驶舱的后方,使该驾驶舱的后部和,所述覆盖脱粒部的脱粒箱体的前部,从水平角度上看上下相重合而配置。 
此外,本发明具有以下特征:在驾驶舱支撑体框上安装有向后方延伸的连接体,将该连接体的后部与车身相连接。 
此外,本发明具有以下特征:将所述连接体与所述车身的连接位置,配置在高于连接体与所述支撑机框的安装位置。 
进而,本发明具有以下特征:所述车身上具备有,配置在驾驶舱后方的脱粒部和、配置在脱粒部下方的分选部和、配置在脱粒部的侧方的扬粒部,将所述连接体的后部固定在脱粒部或扬粒部上。 
在权利要求1记载的发明中,对具备有行走部和、配置在行走部上方的车身和、配置在车身前方的驾驶舱支撑机框和、设置在该驾驶舱支撑机框上的驾驶舱的联合收割机来说,将驾驶舱支撑机框配置在车宽方向的略中央部,在驾驶舱支撑机框的左侧部上架设左侧乘降脚踏板体,同时在驾驶舱支撑机框的右侧部上架设右侧乘降脚踏板体,在驾驶舱的下方,并且是左右两侧的乘降脚踏板体之间,配置运送部。 
因此,将左·右乘降脚踏板作为驾驶舱支撑机框的补强材料也能起到功能,能够削减该驾驶舱支撑机框的补强材料,同时能够达到车身重量的轻量化,加之能够随意地从左·右任意一个方向利用任意一个左·右乘降脚踏板进行乘降。 
在权利要求2记载的发明中,在驾驶舱内设置驾驶席,同时该驾 驶席配置在相对左·右侧行走部的踏板的略中央部上。 
因此,因为向左·右任意一个方向进行旋转的场合时与驾驶席的旋转半径略相同,所以操作者即便向左·右任意一个方向进行旋转操作的场合,也能够以同样感觉进行旋转操作。 
在权利要求3记载的发明中,在所述的驾驶舱内的地板上设置操作部和驾驶席,同时坐在驾驶席上进行驾驶操作的操作者脚底部接触的地板的那一部分,至少配置在要比支撑驾驶席的地板部分还低的位置上。 
因此,将所述地板作为驾驶舱支撑机框的补强材料也能起到功能,同时驾驶席和,坐在该驾驶席上进行驾驶操作的操作者脚底部接触的地板的那一部分空间,能够确保一定的高度差,即便是体格大(特别是脚长)的操作者的场合不用把驾驶席往上调节很多,也能够采取脚部的大腿和小腿略成直角的轻松的坐姿。 
并且,因为没有必要把驾驶席往上调节很多,所以对操作者来说,头部不用接近驾驶舱的顶部,不仅不会感到压迫感,并且因为与操作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几乎没有变化,所以能够良好地确保操作性。 
在权利要求4记载的发明中,操作者脚底部接触的地板的那一部分,向着前方形成向下方倾斜状态的倾斜面部,在该倾斜面部上,形成有通过驾驶舱的前玻璃窗的下端部来观察外部前下方的观察空间。 
因此,操作者,特别是在边观察收割部的动作状况边进行操作时,因为在该倾斜面部上形成有观察空间,因此经由驾驶舱的前玻璃窗的下端部通过该观察空间能够确实地观察外部前下方,能够提高作业性。 
在权利要求5记载的发明中,将覆盖在脱粒箱体上的脱粒部配置在所述的驾驶舱的后方,使该驾驶舱的后部和,所述覆盖脱粒部的脱粒箱体的前部,从水平角度上看上下相重合而配置。 
因此,将支撑所述驾驶舱的驾驶舱支撑机框和比较重的脱粒部,设置在车身前后方向虚设直线上车身的略中央部,因为能够使车身左右方向的重心尽可能靠近车身中央,所以车身的安定性被提高并能够减轻作用在驾驶舱支撑机框的左右方向的变性负荷,能够减少支撑驾驶舱所需要的补强部件。 
此外,能够近可能地缩短了车身的前后长度。 
在权利要求1记载的发明中,在驾驶舱支撑体框上,安装有向后方延伸的连接体,将该连接体的后部与车身相连接。 
就是说,如果将驾驶舱支撑体框与其后部的车身连接,能够将构成车身的车身架等的构造部件,作为用于支撑驾驶舱强度的构件来利用,能够进一步增强驾驶舱的支撑强度。 
在权利要求7记载的发明中,将所述连接体与所述车身的连接位置,配置在高于连接体与所述支撑机框的安装位置。 
这样一来,经由连接体从车身侧向驾驶舱支撑体框产生向上牵引的支撑力,能够增强驾驶舱的支撑强度。 
进而,在权利要求8记载的发明中,所述的车身上具备有,配置在驾驶舱后方的脱粒部和、配置在脱粒部下方的分选部和、配置在脱粒部的侧方的扬粒部,所述连接体的后部固定在脱粒部或扬粒部上。 
脱粒部是,在车身构成要素中不但是大型要素,同时也是被配置在车身架上部的构成要素,具备有坚固的支撑构造。此外,扬粒部,将其下端部固定在设置在分选部下侧的谷粒运送装置上,在车身侧被坚固地固定着。所以,如果将连接体的后部固定这样的构成要素,就能够确实提高驾驶舱的支撑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在图1中所示的联合收割机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联合收割机的机架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在图3中所示机架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在图3中所示机架的主视图。 
图6是在图4中所示机架的放大侧视图。 
图7是表示在图1中所示的联合收割机驾驶舱的局部侧视图。 
图8是表示图7的驾驶舱的后视图。 
图9是表示用于说明图7的驾驶舱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用于说明图9的驾驶舱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的联合收割机的驱动系统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联合收割机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图11的联合收割机的驱动传达系统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驾驶舱的另一个方式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驾驶舱的又一个方式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图15的驾驶舱的后视图。 
图1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在图17所示的联合收割机的侧视图。 
图19是表示在图17所示的联合收割机的后视图。 
符号说明 
1 联合收割机 
3 车身 
4 收割部 
5 运送部 
6 驾驶舱 
7 脱粒部 
8 分选部 
9 谷粒储存部 
11 排草处理部 
12 原动机部 
17 变速箱 
24 送料室 
25 运送传送机 
30 驾驶舱支撑机框 
32 地板部 
41a 脱粒室盖 
42 脱粒滚筒
57 扬粒装置 
58 扬粒传送机 
61 扬粒滚筒 
68 发动机 
68a 输出轴 
71 底盘 
89 连接体 
100 左侧乘降脚踏板体 
110 右侧乘降脚踏板体 
142 平顶 
143 外罩 
144 内罩 
151 空调机组 
152 排气管道 
171 运行反转轴 
176 反转轴 
191 第一分选驱动轴 
192 变速箱输入轴 
196 传送机轴 
198 送料室输出轴 
230 承续部 
231 碾磨机室 
241 第一碾磨机 
242 第二碾磨机 
250 横向运出用螺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实施方式用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图2是左侧视图。 
如图2所示,联合收割机1具备:左右一对履带式的行走部2、2和,配置在行走部2、2上方的车身3和,配置在车身3的车身架3a(参照图3)前方的收割部4和,配置在车身架3a前部的能够升降自由地支撑收割部4的收割谷秆的运送部5和,配设在车身架3a的前方且运送部5上方的驾驶舱6和,配设在运送部5后方的脱粒部7和,配设在脱粒部7下方的分选部8和,配置在脱粒部7侧面的谷粒储存部9和,连通连设在谷粒储存部9上的谷粒运出部10和,配置在车身后部的排草处理部11和,配设在谷粒储存部9后方的原动机部12和,将原动机部12的动力传送给行走部2和收割部4等的动力传动机构13(参照图12)。 
行走部2,具备有装置在车身架3a下侧的行走架2a。驱动轮14被连动连接在行走架2a的前端部,游动轮15被旋转自由地枢轴支撑在行走架2a的后端部,履带16被缠绕在驱动轮14和游动轮15之间。此外,配置在车身架3a前部的变速箱17内的传动装置连动连接在驱动轮14上,来自连动连接在传动装置上的原动机部12的动力被传送到行走部2上。另外,在图1中,符号[18]表示的是转动轮。 
收割部4,具备有连设在运送部5的前端部上的平台19,在平台19内,被配置有在左右方向向着轴线状态被横架的横向传送螺旋20和,横架在横向传送螺旋20的前方位置上的割刀装置21。在割刀装置21的正前方位置上有切割器22,拔禾卷取机23被配置在切割器22的上方。在这种收割部4中,根据拔禾卷取机23来拔取种植在耕地上的谷秆,根据割刀装置21来切断茎杆。之后,通过横向传送螺旋20将拔取的谷秆集中在该横向传送螺旋20的略中央部,传送给后方的运送部5。 
运送部5,具备有从车身架3a向前方延伸的送料室24。送料室24,通过图未表示的升降用油压油缸被上下旋转自由地安装着。此外,运送传送机25被配设在送料室24的内部里,被送到后方的收割的谷 秆通过运送传送机25被送进脱粒部7。这样,通过收割部4的横向传送螺旋20被集中的谷秆,通过运送传送机25被运送到脱粒部7。 
驾驶舱6,被配置在在车身架3a前方配置的驾驶舱支撑机框30上,形成中空的箱的形状。通过该驾驶舱6覆盖驾驶部31。此外,驾驶舱6以及驾驶部31,被配置在靠近车身架3a的虚设左右中心线(参照图1)的位置(车宽方向的略中央位置),操作部(图未表示)以及驾驶席33被设置在其地板32上。驾驶席33,被配设在驾驶舱6的俯视中央后部上,前柱34被配置在驾驶席33的前方位置上,方向盘35和变速杆36被装设在前柱34的上端部上。并且,脱粒部7被配置在驾驶部31的后方。 
脱粒部7,具备有配置在运送部5的后方位置上的脱粒室41。并且,圆筒状的脱粒滚筒42被配置在脱粒室41的内部。此外,脱粒部7,具备有用于可以开关脱粒室41上侧的脱粒室盖41a(参照图8)。通过打开该脱粒室盖41a能够对脱粒滚筒42等进行维修。脱粒滚筒42其旋转轴线向着前后方向的状态被设置,筛网43被配设在脱粒滚筒42的下方。并且符号「41b」所示的是,将脱粒室盖41a锁定在关闭位置时用的固定具(参照图8)。 
通过运送部5被运送到脱粒部7的谷杆,通过脱粒滚筒42的作用从前部向后部移动的同时被脱粒处理。并且,得到的谷粒根据其自身重量通过筛网43落到下方的分选部8,排草(脱粒后的谷杆)被移送到后方的排草处理部11。 
分选部8,具备有配置在脱粒滚筒42下方的摇动体51。摇动体51经由摇动机构52可以上下方向摇动。另外,符号「53」所示的是,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接受一次分选谷粒的一次分选谷粒溜槽,符号「54」所示的是,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接受二次分选谷粒的二次分选谷粒溜槽,符号「55」所示的是,风车。 
在一次分选谷粒溜槽53内,配置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一次分选谷粒运送传送机56,在该一次分选谷粒运送传送机56的右侧端部上,连设有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扬粒装置57的扬粒传送机58的下端部。另 一方,在扬粒传送部58的上端部上,连设有谷粒储存部9,被聚集在一次分选谷粒溜槽53内的一次分选谷粒,以一次分选谷粒运送传送机56→扬粒传送机58→谷粒储存部9的顺序被运送。 
此外,在二次分选谷粒溜槽54内,配置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二次分选运送传送机59,在该二次分选运送传送机59的左侧端部上,连设有向前后方向延伸的返还传送机60的后端部。另一方,返还传送机60的前端部上,连设有脱粒室41,被聚集在二次分选谷粒溜槽54内的二次分选谷粒,被返还到脱粒室41,再一次被脱粒。 
如图4所示,扬粒装置57具备有,被邻接地设置在车身架3a上的扬粒滚筒61,在扬粒滚筒61内,被设置有斗式的扬粒传送机58。扬粒传送机58,以从谷粒传送装置的一次分选谷粒运送传送机56的终端部向上方延伸状态被设置。扬粒装置57,在扬粒传送机58的下端部上,具备有谷粒的接受部62,扬粒传送机58,具备有上下部被枢轴支撑的链轮63、64之间缠绕的未作图示的传送机链。此外,传送机链上被安装有复数的铲斗(未作图示)。因此,在分选部8被分选的一次分选谷粒,通过一次分选谷粒运送传送机56被运送到其终端部,被运进扬粒传送部58下部的接受部62中。接受部62的谷粒,通过扬粒传送部58被运送到其上部,从这里经由未作图示的连接输送管等,被运送到谷粒储存部9的后述的谷物仓65(参照图1)内储存。 
谷粒储存部9具备有,配置在脱粒部7的脱粒滚筒42侧方的谷物仓65。 
此外,谷粒运出部10具备有,设置在谷物仓65下方的未作图示的横向运出用螺旋和,下端部被连通连接在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横向运出用螺旋的后端部的纵向运送用螺旋66。纵向运送用螺旋66,在上下方向上向着轴线的状态,被配置在原动机部12的右侧方位置上。并且,在纵向运送用螺旋66的上端部上,连通连接有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排出螺旋67的后端部。并且,排出螺旋67,以后端部为中心旋转,且上下旋转自由地而形成。另外,符号「67a」所示的是,排出螺旋67的前端部的排出口。因此,被储存在谷物仓65内的一次分选谷粒通过, 通过横向运出用螺旋→纵向运送用螺旋66→排出螺旋67从排出口67a向车身的外部排出。 
排草处理部11具备有,配置在脱粒部7的脱粒滚筒42后方未作图示的后部运送碾磨机和,位于后部运送碾磨机后方的排草切刀(未作图示)。在脱粒部7被脱粒处理的排草,通过后部运送碾磨机的运送功能被运送到排草切刀上,通过该排草切刀切碎后被排出车身外部。 
原动机部12具备有,设置在位于脱粒部7后方的发动机68(参照图12)。这样,将重量物的发动机68配设在车身的后部,就可以良好地保持联合收割机1的车身全体的平衡,提高了联合收割机1在行走时等的安定性。发动机68的输出轴68a(参照图11至图13)的旋转,经由动力传动机构13,被传送到收割部4的割刀装置21及变速箱17内的传送装置等的各动力机构部。 
接着,对设置在这种构成的联合收割机1的车身架3a前方的驾驶舱支撑机框30的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联合收割机1具备有,配置在行走架2a上侧的底盘71,如图4所示,车身架3a被设置在底盘71的上面。如果更具体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车身架3a,被设置在底盘71上的车辆前进方向的左侧,在其上部支撑脱粒部7,在其下部支撑分选部8。此外,扬粒装置57的扬粒滚筒61被设置在车身架3a的右侧。扬粒滚筒61的前后方向的位置,几乎是在车身架3a的中央位置。并且,谷粒储存部9及原动机部12等被设置在底盘71上的车辆前进方向的右侧。 
如图4所示,车身架3a具备有,从底盘71向上方延伸的前侧机架构成片72及后侧机架构成片73,前后侧的两机架构成片72、73之间具备有,以向前后方向延伸状态设置的左侧上部构成片74及右侧上部构成片75和,左侧中间部构成片76及右侧中间部构成片(未作图示)。 
前后侧的机架构成片72、73,任何一个其下端部都被连接在底盘71上,车身架3a被坚固地固定在底盘71上。此外,车身架3a,在其左侧上具备有,由左侧上部构成片74和左侧中间构成片76和作为车 身架3a的左外壁起到功能的左侧板77组成的左侧构成体78。同样,车身架3a,在其右侧上具备有,由右侧上部构成片75和右侧中间构成片和作为车身架3a的左外壁起到功能的右侧板(未作图示)组成的右侧构成体79。左右侧构成体78、79,作为车身架3a的构造材料起到功能,由此,构成了坚固的车身架构造。 
并且,如图3及图4所示,以配置在车宽方向的略中央部的状态,驾驶舱支撑机框30被配置在车身架3a前方的底盘71上。 
如图5所示,驾驶舱支撑机框30,在其前部左侧上具备有左前部机框片81,在前部右侧上具备有右前部机框片82,在两前部机框片81、82的上部具备有以横架状态设置的上前部机框片83。通过这三个前部机框片81、82、83,在驾驶舱支撑机框前部上,构成俯视呈门型的框构造。另外,左前部机框片81,从上前部机框片83的前部向着斜后面下方以延伸状态被设置,右前部机框片82,从上前部机框片83的前部向着垂直下方以延伸状态被设置。此外,左右前部机框片81、82,任何一个其下端部都被连接在底盘71上,被坚固地固定在底盘71上。 
并且,驾驶舱支撑机框30,其后部左侧上具备有左后部机框片84(参照图3),后部右侧上具备有右后部机框片(未作图示)(参照图3),在两后部机框片的上部具备有以横架状态设置的上后部机框片86。通过这三个的后部机框片,在驾驶舱支撑机框30的后部上,构成俯视呈门型的框构造。左右后部机框片84等,任何一个其下端部都被连接在底盘71上,被坚固地固定在底盘71上。 
此外,如图5所示,在驾驶舱支撑机框30的前侧的中央部上,设置有从底盘71向着上方的上前部机框片83延伸的中央前部机框片85a,并设置有从中央前部机框片85a的上端向着后方的上后部机框片86以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央上部机框片85b,并设置有从中央上部机框片85b的后端向着下方的底盘71的中央后部机框片85c。此外,从上前部机框片83的左端向着后方的左后部机框片84的上部架设前后方向延伸的左上部机框片87,在右前部机框片82和右侧后部机框片的 上部上,架设右上部机框片88。根据设置的这些机框片,在驾驶舱支撑机框的中央部上,由中央前部机框片85a和,中央上部机框片85b和,中央后部机框片构成侧视呈门型的框构造,在驾驶舱支撑机框30的左侧上,由左前部机框片81和,左后部机框片84和,左上部机框片87构成侧视呈门型的框构造,在驾驶舱支撑机框30的右侧上,由右前部机框片82和,右后部机框片和,右上部机框片88构成侧视呈门型的框构造。 
这样,驾驶舱支撑机框30,形成通过各机框片而构成的略长方体形状的机框。 
并且,如图3所示,在驾驶舱支撑机框30的上后部机框片86上,被安装有向后方延伸的连接体89。并且,该连接体89,其后部被连接在车身3上。 
该构造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独特构造的一种,如果与历来技术相对比进行说明,历来,例如在专利第3754176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那样,车身被配置在履带式的行走部的上方,在车身的前方配置有由驾驶舱及驾驶舱支撑机框等形成的驾驶舱的联合收割机。 
然而,所述的历来的联合收割机是,通过驾驶舱支撑机框将驾驶舱以与车身处于独立的状态支撑在行走部上,这种构造,虽然在组装上有便利的场合,但在确保强度上有不利之处。因此,要想确保充分的强度,就会有驾驶舱支撑机框部的重量变重及,构造变得复杂等问题。 
因此,为了提供驾驶舱的支撑强度被进一步提高了的驾驶舱构造的联合收割机,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将驾驶舱支撑机框30与其后部的车身3连接,将构成车身3的车身架3a等的构造部件,能够作为支撑驾驶舱6的强度材料来使用,提高了驾驶舱的支撑强度。 
如果进行更具体的说明,如图3所示,连接体89,在其前部具备有被固定在上后部机框片86上的固定部91,在向后方延伸的后部上,具备有被连接在车身3的连接部92。固定部91的位置是,上后部机框片86的略中央的位置。此外,如果以驾驶舱6为基准,固定部91 的位置是、与驾驶舱6的车宽方向中央位置相对应。 
此外,连接体89具备有,从固定部91向水平方向延伸的连接体前部89a和,从连接体前部89a的后端向着连接部92以向上倾斜状态延伸存在的连接体倾斜部89b和,在其后方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连接体后部89c。并且,连接体前部89a的前端的固定部91,更具体的说,被固定在上后部机框片86的下侧。此外,连接体89,将连接体倾斜部89b的前端位置配置在能位于车身架3a的前端位置上。此外,连接体89,通过被安装在连接体前部89a的后端部上的安装具90被固定在车身3上。就是说,连接体89,其前部及后部以外其中间部也被连接在车身3上。 
如图4所示,是连接体89与车身3的连接位置的连接部92,被配置在比连接体89的前端侧的固定部91还高的位置上。如果设置这样构成的连接体89,从车身3侧向驾驶舱支撑机框30经由连接体89会产生向上方牵引的支撑力,确实更加提高了驾驶舱6的支撑强度。 
此外,如上所述,车身3具备,配置在驾驶舱6后方的脱粒部7和,配置在脱粒部7下方的分选部8和,配置在脱粒部7侧方的扬粒装置57。并且,被固定在车身3上的连接体89的连接部92,如果进行更具体的说明,被固定在车身3的脱粒部7即由脱粒滚筒42等共同构成脱粒部7的车身架3a的右侧构成体79的上部。这样,将连接体89固定在车身架3a上,驾驶舱支撑机框30能被坚固地固定,提高了驾驶舱6的支撑强度。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中,使用作为固定具的固定板93将扬粒筒61连接在车身架3a的右侧构成体79上。并且,连接体89的连接部92,在接近于扬粒装置57的扬粒滚动61位置上被连接在车身3上。更具体一些,连接体89的连接部92,被连接在固定板93上,经由固定板93被连接在车身3即车身架3a的右侧构成体79上。 
车身3以坚固的连接状态被设置在底盘71上,扬粒滚筒61在与一次分选谷粒运送传送机56的连接位置上也被设置在底盘71上。因 此,通过将扬粒滚筒61固定在车身3上,提高了车身3的刚性,也提高了经由连接体89连接在车身3上的驾驶舱支撑机框30的驾驶舱支撑强度。特别是,连接体89的连接部92,被直接连接在用于连接车身3和扬粒滚筒61的固定板93上。与连接位置越近得到的补强效果就越高,通过驾驶舱支撑机框30确实提高了驾驶舱的支撑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中,连接体89的连接部92,虽然被连接在车身3即脱粒部7上,也可以固定在扬粒装置57上。更具体一些,也可以固定在扬粒滚筒61上。因为扬粒滚筒61也被坚固地固定在底盘71上,因此连接在此扬粒滚筒61上可以提高驾驶舱支撑强度。此外,如果扬粒装置57和车身3相连接,因为可以提高扬粒装置57的设置强度,所以能够更加提高驾驶舱支撑强度。进一步,也可以使车身3和扬粒装置57以挟持状态,来支撑连接体89的连接部92。如果是这种构造,将连接部92在车身3和扬粒装置57之间以挟持状态来连接,连接部92被连接在车身3及扬粒装置57的双方的同时,连接了车身3和扬粒装置57,使连接体89能够确实地连接在被坚固地设置的构造体上。因此,能够提高驾驶舱的支撑强度。 
此外,如图3所示,连接体倾斜部89b,在其前端位置上向着连接部92侧向车宽方向左侧弯曲。因此,连接体89的连接部92的位置,针对连接体89的固定部91的位置向车辆前进方向左侧(车宽方向左侧)偏移。如果是这种构造,能够将连接体前端的固定部91,固定在驾驶舱支撑机框30的上后部机框片86上,并且,能够将连接体后端的连接部92连接在车身3上。 
另外,左上部机框片87及右上部机框片88,任何一个都在其后部上具备有,向着上后部机框片86的连接位置形成向上倾斜状态的弯曲部87a、88a。如具备有这种弯曲部87a、88a,从连接体89向驾驶舱支撑机框30前后方向施加的斜力方向和,弯曲部87a、88a的方向几乎一致,提高了驾驶舱的支撑强度。 
此外,如图5所示,在驾驶舱支撑机框30的车辆前进方向左侧部上,架设有左侧乘降脚踏板体100,此外,在驾驶舱支撑机框30的右 侧部上,也架设有右侧乘降脚踏板体110(参照图3、图4)。 
如果进行更具体的说明,左侧乘降脚踏板体100具备,沿着左前部机框片81向上方延伸的左前侧脚踏板架101和,从底盘71沿着左后部机框片84向上方延伸的左后侧脚踏板架102和,被横架在两脚踏板架之间的上段脚踏板103和,下段脚踏板104。同样,右侧乘降脚踏板体110具备,向着右前部机框片82的上部延伸的右前侧脚踏板架111和,从底盘71沿着右后部机框片向上方延伸的左后侧脚踏板架(未作图示)和,被横架在两脚踏板架之间的上段脚踏板113和,下段脚踏板114。 
此外,左侧乘降脚踏板体100的左前侧脚踏板架101,在其下端被连接在底盘71上,在其上端被连接在左上部机框片87上。此外,右侧乘降脚踏板体的右前侧脚踏板架111也同样,在其下端被连接在底盘71上,在其上端被连接在右上部机框片88上。 
并且,被安装有前侧脚踏板架101的左前部机框片81,被设置成倾斜状态。更具体一些,被连接在底盘71上以从下端向上端前倾状态被设置。因此,被倾斜状态设置的左前部机框片81,作为由驾驶舱支撑机框30的中央部的中央前部机框片85a和,中央上部机框片85b和,中央后部机框片构成的侧视呈门型的框构造(参照图4)的补强部件起着功能。就是说,左前部机框片81及被安装在此片上的左前侧脚踏板架101,不仅只作为脚踏板的支撑构造,而且对应于施加在驾驶舱支撑机框30的前后方向的作用力作为强度材料也起着功能。并且,被倾斜状态设置的右前侧脚踏板架111也同样,作为由右前部机框片82和,右后部机框片和,右上部机框片88形成的侧视呈门型的框构造的补强部件起着功能。 
此外,两前侧脚踏板架101、111,被连接在底盘71上以从下端向上端向内侧(车辆中央侧)倾斜状态被设置。这样,以倾斜状态被设置的左右的前侧脚踏板架101、111,作为由左前部机框片81和,前上部机框片83和,右前部机框片82构成的前侧的门型的构造(参照图5)的补强部件起着功能。就是说,左右的前侧脚踏板架101、111,不 仅只作为脚踏板的支撑构造,而且对应于施加在驾驶舱支撑机框30的前后方向的作用力作为强度材料也起着功能。 
并且,左后侧脚踏板架102及右后侧脚踏板架也同样,被连接在底盘71上以从下端向上端向内侧倾状态被设置。因此,左后侧脚踏板架102及右后侧脚踏板架,作为由左后部机框片84和,上后部机框片86和,右后部机框片构成的侧视呈门型的框构造的补强部件起着功能。 
此外,上段脚踏板103、113及下段脚踏板104、114也作为补强部件起着功能。具体一些,对于后侧脚踏板架的部件将左右的前侧脚踏板架101、111作为固定材料起着功能。因此,更加提高了驾驶舱的支撑强度。 
此外,最下段脚踏板105以被两脚踏板架101、102支撑的状态被安装在左侧的下段脚踏板104的下侧。最下段脚踏板105具备有,安装在左前侧脚踏板架101上可以旋转的左前侧脚踏板臂105a和,安装在左后侧脚踏板架102上可以旋转的左后侧脚踏板臂105b和,两端被固定在两脚踏板臂105a、105b上的最下段脚踏板臂105c。两脚踏板臂105a、105b,以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沿旋转轴周围能够旋转的状态被安装,作为脚踏板在能够使用状态的使用时位置(参照图5、6)和,被转动108°转到收藏时位置,以旋转自由的形式来形成。如果将使用时位置的最下段脚踏板105c转动到收藏时位置时,最下段脚踏板部105全体从正面看是处在左前侧脚踏板架101的后面的隐藏状态。因此,如果转动到收藏时位置,在行走时,收藏时或是车辆运送时就不会受到妨碍。另外,最下段脚踏板115也同样的被安装在驾驶舱支撑机框30的右侧上,因为是同样的构造,在这里对其说明进行省略。 
然而,如图5所示,左侧乘降脚踏板体100,被设置在运送部5的车辆前进方向左侧上,右侧乘降脚踏板体110,被设置在运送部5的右侧上。就是说,运送部5,被配置在驾驶舱6的下方,且,左右两侧的乘降脚踏板体100、110之间。 
在将驾驶舱6配置在联合收割机1的车宽方向略中央的构造中, 将驾驶舱支撑机框30配置在车宽方向略中央的位置上的构造比较理想。但是,如前面所说明的那样,运送部5等被配置在驾驶舱6的下方。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收割部4靠近中央配置,将驾驶舱支撑机框30的左右端宽度扩大到车宽的左右端的位置为止。如果驾驶舱支撑机框30宽度增大,就会有必要进行补强,但是,如上所述,因为在驾驶舱下配置运送部5,在驾驶舱支撑机框30的框内侧上配置补强部件不一定很容易。就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中,将作为补强部件功能的乘降脚踏板体100、110配置在驾驶舱支撑机框30的左右两侧上,使驾驶舱支撑机框30得到补强。特别是,乘降脚踏板体100、110的左前侧脚踏板架101及右前侧脚踏板架111,与被连接在底盘71上的从下端对应的左右上部机框片87、88上相连接以向着上端向内侧方向倾斜的状态被设置,对应于驾驶舱支撑机框30的左右方向的作用力作为补强部件起着功能。因此,采用所谓中央驾驶舱构造,即使采用在驾驶舱下配置运送部5的构造,也能够提高驾驶舱支撑机框30的强度,能够提高驾驶舱支撑强度。 
此外,如果能够在驾驶舱下配置运送部5,采用中央驾驶舱构造,并且可以设置以向着前后方向方式配置叶轮旋转轴的轴流式的脱粒部7。此外,因为在驾驶舱下配置运送部5,所以对于驾驶舱6的横向宽度的大小的制约变少,能够采用更宽的驾驶舱。同时,因为在驾驶舱下配置运送部5,对于横向宽度的大小的制约变少,能够设置足够大的运送部5。此外,历来的联合收割机,考虑到运送部5上有乘坐人的场合因此有必要确保运送部5的强度,如果是将运送部配置在驾驶舱下的构造,就不用考虑上述问题,在设置同样能力的收割运送部的场合,能够更简便地设置小型的运送部5。 
并且,如果是本实施方式的构造,对于作为行走部2是使用被配置在左右两侧的履带式行走部2,2的联合收割机1,能够将在驾驶舱6内设置的驾驶席33的车宽方向的位置配置在左右两侧的行走部2,2之间,即中间部。如果将驾驶席33的位置处于这种位置,操作者就能够坐在驾驶席33上均等地观察联合收割机1的左右两侧。特别是,如 果将驾驶席33配置在相对左右的行走部2,2的踏板的正中央,联合收割机1的左右平衡不会因操作者的体重而产生变化,进一步提高了安定性。此外,联合收割机1的旋转半径相同的时候,因为向左旋转和向右旋转时驾驶席33的旋转半径相同,所以能够以同样感觉进行左旋和右旋操作,操作性能优越,能够达到更安定的操作。 
此外,如图7所示,驾驶舱6,具备有中空的箱的形状的驾驶舱架6a。驾驶舱架6a具备有,左右的底部驾驶舱架131、132和,左右的前部驾驶舱架133(只有左侧图示)和,左右的后部驾驶舱架135、136和,被设置在顶部上的左右的屋架137、138(在图7中只有左侧图示)。另外,在图7中,为了明确驾驶舱的形状,只显示取消了驾驶舱门及在驾驶舱周围被设置的例如反射镜等构造的状态。 
在驾驶舱架6a的左右两侧面上,设有未作图示的驾驶舱门。操作者通过开关该驾驶舱门来出入驾驶舱6。因为在左右两侧上设有驾驶舱门,所以操作者可以从驾驶舱6的左右任何一侧进行出入。 
在驾驶舱架6a的前面,被设置有用玻璃材料构成的前玻璃窗141。并且,在左右的前部驾驶舱架133上,经由支撑架162安装有反射镜(参照图9)。此外,驾驶舱架6a的上面,通过平顶142来覆盖着。 
驾驶舱的平顶142,是由外罩143和内罩144两层而构成。内罩144的构成是,覆盖驾驶舱架6a的正上方,外罩143的构成是,覆盖其内罩144。外罩143,平顶142的前侧相对前玻璃窗141向前方突出,该突出部分的外罩143和内罩144之间,被设置有未作图示的前照灯及操作灯及用于驱动刮水器的发送机等。此外,在外罩143和内罩144之间配设有后面所述的从空调机组151用于送风的未作图示的送风部,形成有把被送进来的冷风气等向驾驶舱6内送风的送风口(未作图示)。 
板材147被配置在驾驶舱架6a的背面上,背面呈墙壁状。空调机组151本体被设置在驾驶舱的背面部上,从该空调机组151延伸有向上方送风用的排气管道152。并且,该排气管道152,连通在上述的平顶142内的送风部上。因此,在空调机组151生成的冷风等的气体经 由排气管道152被送到送风部,从送风口被送到驾驶舱6内。另外,符号「153」所示的是,空调机组151的室外机。 
然而,如图9及图10所示(在图1中省略),在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中,螺旋架163被安装在右侧的反射镜161的支撑架162上。因此,将谷粒的排出螺旋67在联合收割机1的车辆右侧向前后方向延伸,可以把前端部的排出口67a挂在螺旋架163上的方式进行收藏。 
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是中心驾驶舱构造,驾驶舱被配置在车宽方向靠近中央的位置上。如果是这种设计,如图9所示,在联合收割机1的右侧上,可以向前后方向被延伸方式收藏排出螺旋67。如果是这种构造,将排出螺旋67处于收藏位置(图9所示方式)上时,排出螺旋67不能横向隔开脱粒部7上方。因此,将排出螺旋67处于收藏位置状态下可以开闭脱粒室盖41a,能够对脱粒滚筒42等的部件进行维修。此外,将排出螺旋67处于收藏位置状态时,可以转动谷物仓65。 
另外,在右侧的反射镜161的支撑架162上,以上下自由移动的状态安装螺旋架163也可以。如果是这种构造,通过降低螺旋架163的位置,可以降低螺旋台163的收藏位置。如果可以降低螺旋架163的收藏位置,通过卡车等的运送手段来运送联合收割机时,装车、卸车时提高了联合收割机1的装卸性。 
此外,历来的联合收割机是,使排出螺旋67的排出口67a位于车辆左侧位置,必须是以倾斜状态进行收藏,将排出螺旋67转动到排出操作位置时必须以比较大的角度进行转动。在这一点上,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因为排出螺旋67的收藏位置在联合收割机1的车身的右侧,所以到排出作业位置为止的转动角度变小,可以迅速地开始排出作业。此外,排出作业结束后,可以迅速地把排出螺旋67转动到收藏位置进行收藏。 
此外,针对配置在驾驶舱架6a的背面里侧的空调机组151,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从驾驶舱的背面看,空调机组151,被配置在左上位置上。因此,被设置空调机组151位置的那一部分,驾 驶舱的后端位置向后方突出,在没有被设置空调机组151及室外机153的部分,驾驶舱后端位置成为后部驾驶舱架148的位置。就是说,驾驶舱6的背部的里面,在没有被设置空调机组151及室外机153的右下部及左下部,后端位置向前靠近,形成那一分的空间。 
并且,在这个空间部分上,配置有在驾驶舱6的后方配置的脱粒部7的前端部7a。就是说,覆盖驾驶部31的驾驶舱6的后部和,脱粒部7的前端部7a,从水平角度上看上下相重合而配置。 
该构造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独特构造的一种,对以前为人所知的联合收割机来说,如特开2004-313118号公报所示,作为联合收割机的一个方式,存在有在车身架的前部配置有被驾驶舱覆盖的驾驶部,在该驾驶部的后方上配置有被脱粒箱体覆盖的脱谷部。 
然而,在上述公报所记载的历来的联合收割机,将驾驶部和脱谷部在前后方向接近配置,因为从水平角度上看驾驶舱和脱粒箱体是被隔离而配置的,所以具有车身的前后身长过长的缺点。 
因此,如果是象本实施方式的这种构造,能够尽可能缩短联合收割机1的前后长度。并且,将驾驶部31靠近车身3的虚设左右中心线CL(参照图1),换句话说,因为配置在靠近底盘71的虚设左右中心线CL上,所以驾驶部31上的左右方向观察性变好、不但提高了操作性、而且从左右任何一个方向都可以乘降驾驶部31,方便性有所增加。 
此外,在驾驶舱6的上后部配置空调机组151,如果至少是脱粒部7的前端部7a能够被配置在驾驶舱架6a的背部上所形成的空间(用于回避干涉的空间)位置上,在良好地确保空调机组151及脱粒部7的功能下,能够尽可能缩短联合收割机1的前后长度。 
此外,如果空调机组151的设置位置在驾驶舱6的背部的上部上,也就能确保脱粒室盖41a的开关。因此,也能对脱粒部7进行维修。 
下面,对将发动机68的输出动力传达给动力机构部的动力传达机构13进行说明。 
如图11及图12所示,设置在车身3的后部的发动机68的前方上,被设置有运行反转轴171,发动机68的输出轴68a和运行反转轴171 经由作为传达动力手段的传动带172被联动连接。另外,如图13所示,在发动机68的输出轴68a上,向未作图示的散布机等的任意选择的装置上传达动力的传动带173及,向运送谷粒的谷粒运出部10的未作图示的输入轴上传达动力的传动带174被联动连接。 
如图12所示,运行反转轴171,经由传动带177、178与被设置在其上方的中继轴175和,被设置在其前方的反转轴176联动连接。 
如图13所示,中继轴175,经由齿轮179及传动带180与脱粒部7的脱粒滚筒42的叶轮轴42a联动连接。另外,符号「181」所示的是脱粒离合器机构。 
反转轴176,与向分选部8传达动力的第一分选驱动轴191和,脱粒部7前方的被设置在驾驶舱6的下方的变速箱17的输入轴192联动连接。另外,更具体地说,变速箱17,被配置在配置于驾驶舱下方的运送部5的更下方。运送部,从后端的旋转轴位置向前下方倾斜的场所,如果在后端侧的下方配置变速箱17,能够有效地利用空间,能够达到联合收割机1的小型化。 
第一分选驱动轴191,经由作为动力传达手段的齿轮193与第二分选驱动轴194联动连接,经由传动带195从第二分选驱动轴194向副风扇45及风车扇55(参照图2)等的分选部8的各驱动部传达动力。此外,第二分选驱动轴194,与能够驱动运送部5的传送机轴196联动连接。另外,符号「197」所示的是收割离合器机构。 
传送机轴196,经由作为动力传达手段的链199与送料室输出轴198联动连接,送料室输出轴198,经由链及传动带等动力传达手段与拔禾卷取机23、割刀装置21、横向传送螺旋20联动连接。 
然而,如图11所示,与运行反转轴171和反转轴176联动连接的作为旋转传动手段的传动带172,被配置在脱粒部7和谷物仓65之间的位置上。因此,发动机68的输出轴68a的旋转是,被传达到运行反转轴171以后,经由位于脱粒部7和谷物仓65之间的传动带172传达到位于前方的反转轴176上。此外,反转轴176,前后方向的位置被配置在位于驾驶舱6和脱粒部7之间。就是说,变速箱输入轴192, 被配置在脱粒部7的前方也就是说车身3的前方。 
如果是这种构造,从被配置在车身后部的发动机68向被设置在车身3的前方位置上的变速箱17传动动力的动力传动部的构造就成为简单的构造。如果构造简单,就可以提高耐久性及维修性。并且,如果在车身前方位置上配置反转轴176,就很容易接近反转轴176,就这一点上,对反转轴176的维修也变的容易。 
此外,如果在车身前方位置上配置反转轴176,就可以提高延伸在车宽方向的反转轴176在车宽方向上长度等的设计自由度。因此,例如,配置联动连接在反转轴176上的变速箱输出轴192的自由度就有所提高。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反转轴176和变速箱输出轴192的联动连接位置,被配置在与运行反转轴171和反转轴176联动连接的传动带172的车宽方向左侧上。因为与运行反转轴171和反转轴176联动连接的传动带172的位置几乎位于车宽方向的中央位置上,所以与反转轴176和变速箱输入轴192联动连接的位置,即联动连接两轴176、192的皮带201被配置在车辆的左侧。在驾驶舱6几乎被配置在车辆中央部即中央驾驶舱型的联合收割机1中,在驾驶舱6内设置的变速杆36等的运行用操作具被配置在车辆左侧,象本实施方式那样,如果可以把变速箱输入轴192配置在车辆左侧,就可以把运行操作具及被其连接的变速箱输入轴192双方都配置在车辆左侧,能够使运行操作具和变速箱输入轴192之间的连接构造的设计简单化。特别是,如果把变速箱输入轴192配置在驾驶舱的下方,就使变速箱输入轴192被配置在运行操作具的下方,能够使运行操作具和变速箱输入轴192之间的连接构造的设计更为简单化。此外,驾驶舱下侧的空间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中,驾驶舱6的侧视形状是近四角形,驾驶舱6的地板部32成为平面,如图14所示,地板部32的前部分,比设有驾驶席33的地板部32的后部分还低的位置也可以。就是说,坐在驾驶舱6的驾驶席33上操作联合收割机1的操作者的脚底部接触的地板部32的一部分,至少也可以配置在比支撑驾驶席33 的地板部32的部分还低的位置上。 
即,作为历来的联合收割机的一种方式,列如,如特开2004-313118号公报记载的那样,有在驾驶部的地板上设置操作部和驾驶席,操作者坐在该驾驶席上对操作部进行操作的联合收割机,通过驾驶舱来覆盖这些操作部和驾驶席。 
然而,体格大(特别是脚长)的操作者的场合,向上调节驾驶席位置,如果想采取脚部的大腿和小腿略成直角的轻松的坐姿,对操作者来说,头部接近驾驶舱的顶部,有会感到压迫感这种缺点。 
此外,把驾驶席往上调节很多的场合,因为操作部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所以对操作者来说就会有操作辛苦这种缺点。 
所以,象这样,如果把驾驶舱地板部32的前端侧位于,低于设有驾驶席33的地板部32后部分的位置,驾驶席33和,坐在驾驶席33上进行操作的操作者脚底部接触的地板部32的那一部分之间,确保了规定的空间同时确保了规定的高度差,提高了坐姿环境。因此,即使是体格大(特别是脚长)的操作者的场合,不用把驾驶席33往上调节很多,也能够采取脚部的大腿和小腿略成直角的轻松的坐姿。 
此时,将操作者脚底部接触的地板部32的一部分,至少配置在比支撑驾驶席33的地板部32的那一部分还低的位置上,因为所述脚底部的地板部32和支撑驾驶席的地板部32以连接形状形成,与单一平面状的地板相比能够提高应力,作为驾驶舱支撑机框的补强材料也能够起到功能。 
此外,因为没有必要把驾驶席33向上调节很多,对操作者来说,头部不接近驾驶舱6的平顶142,不会感到压迫感。加之,因为方向盘35和变速杆36(参照图2)等的操作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几乎没有变化,所以能够良好地确保操作性。 
此外,对于图14所示的驾驶舱6,操作者脚底部接触的地板部32的前部分,向着前方形成向下方倾斜状态的倾斜面部211。如果驾驶舱前面的前玻璃窗141的下端部连接在地板部32上,形成倾斜面部211,与没有设置倾斜面部211的场合相比较,前玻璃窗141的下端位 置向下方降低,扩大了下方的视野。就是说,在倾斜面部211的上方,通过驾驶舱6的前玻璃窗141的下端部形成观察外部前下方或前方正下方的观察空间S。 
这样一来,如果前玻璃窗141的下端位置向下降低扩大了下方的视野,列如,操作者边观察收割部4的动作状况边进行操作时,通过在倾斜面部211的上方形成的观察空间S能够确实地观察从驾驶舱6的前玻璃窗141的下端部的接近部分到外部前下方,能够提高作业性。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中,驾驶舱6全体为一体构造,如图15所示,使驾驶舱上侧的驾驶舱上部220,对应其下侧的驾驶舱本体221为能够自由装卸的构造也可以。 
驾驶舱本体221,被装置在驾驶舱支撑机框30上,形成了驾驶舱6的大部分。此外,驾驶舱上部220是,能够自由装卸在驾驶舱本体221上的东西,至少具备有驾驶舱6的顶部142。 
如果把驾驶舱上部220从驾驶舱本体221上卸下来,联合收割机的车高就降低了那一部分,往运输车的车箱板上装载时提高了联合收割机的装卸性。列如,在一般道路上运输时,根据需要通过实施将驾驶舱上部220从驾驶舱本体221上卸下的分割作业,能够迅速且简单地满足联合收割机的运输条件。 
并且,空调机组本体151,被设置在驾驶舱本体221上。而另一方,装卸自在地连接在空调机组本体151上的排气管道152被安装在驾驶舱上部220上。这样一来,在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的驾驶舱6中,分割位置处于空调机组本体151的安装位置的上方。此外,换句话说,位于空调机组本体151和排气管道152之间。 
如果是在这种位置进行分割的分割构造,从驾驶舱本体221上卸下驾驶舱上部220时,就不需要空调机组本体151的装卸作业。因此,通过预先从空调机组本体151上解除排气管道152的连接,其后,能够迅速地从驾驶舱本体221上卸下驾驶舱上部220。此外,将驾驶舱上部220安装在驾驶舱本体221时,同时将排气管道152连接到空调机组本体151侧上,能够迅速且简单地连接空调机组本体151和排气 管道152。 
此外,将比较重的空调机组本体151安装在固定侧驾驶舱本体221上,而另一方将比较轻的排气管道152安装在拆卸侧驾驶舱上部220上,因此能够轻松地进行该驾驶舱上部220的安装、拆卸作业。 
另外,作为将驾驶舱上部220固定在驾驶舱本体221上的方法,能够采取各种构造。列如,将驾驶舱上部220安装在驾驶舱本体221时将相接的法兰部设在驾驶舱本体221和驾驶舱上部220间,可以列举将法兰部用螺栓等的连接方法来相互固定的构造。如果是此构造,通过拆卸螺栓能够迅速且简单地在驾驶舱本体221上进行驾驶舱上部220的装卸。 
此外,空调机组本体151和排气管道152的连接部也以同样的构造来连接也可以。即,在空调机组本体151上连接排气管道152时将相接的法兰部设在空调机组本体151和排气管道152间,将法兰部用螺栓等的连接方法来相互固定的构造也可以。如果是这种构造,从空调机组本体151送过来的冷风等的空气能够全部送到驾驶舱6的顶部142的送风部。 
另外,驾驶舱上部220是被分割的构造时,把前玻璃窗141仅设置在驾驶舱本体221侧上,在被分割的驾驶舱上部220上可以不用安装前玻璃窗部分。就是说,可以采用将驾驶舱前面的前玻璃窗141的上端与驾驶舱本体221的上端相一致的构造。如果是这种构造,就不用在被分割的驾驶舱上部220侧安装前玻璃窗的一部分,从而构造变的简单。 
此外,在驾驶舱上部220侧安装前玻璃窗141的一部分的构造也可以。列如,将驾驶舱上部220安装在驾驶舱本体221上时,能够使驾驶舱本体221侧的前玻璃窗141的上端和,驾驶舱上部220的前玻璃窗141的下端是彼此相接状态的构造。这样一来,如果在驾驶舱上部220安装前玻璃窗141的一部分,就可以确保上方宽阔的视野。另外,呈彼此相接状态的驾驶舱上部220侧的前玻璃窗141和驾驶舱本体221侧的前玻璃窗141之间装上密封材料也可以。这样一来,确保 了驾驶舱6内的密封性,通过空调能够提高空调效率。 
此外,驾驶舱上部220侧的前玻璃窗141和驾驶舱本体221侧的前玻璃窗141是重叠构造也可以。在这种场合下,如果是将驾驶舱上部220侧的前玻璃窗141配置在驾驶舱本体221侧的前玻璃窗141的外侧的构造,就防止了风雨侵入驾驶舱6内。 
另外,驾驶舱上部220是被分割构造时,可以采用将驾驶舱侧面的门的上端与驾驶舱本体221侧的上端相一致的构造。如果是这种构造,就不用在被分割的驾驶舱上部220侧上设置安装门这一部分,从而构造简单。 
其次,对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别的实施方式用图面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对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同一构成来说,付与同一符号,省略其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图17是,本实施方式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图18是左侧视图,图19是后视图。 
如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A,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具备有,收割谷秆的收割部4和运送收割的谷秆的运送部5和,对从运送部5过来的收割的谷秆进行脱粒的脱粒部7。并且,在运送部5和脱粒部7之间,具备有把从运送部5被运出的收割谷秆运送到脱粒部7的承续部230。 
承续部230具备有,配置在运送部后方的碾磨机室231,在碾磨机室231内,被设置有第一碾磨机241及第二碾磨机242。就是说,承续部230具备复数的用于运送收割谷秆的碾磨机。第一碾磨机241及第二碾磨机242,任何一个都是旋转轴向车宽方向以延伸状态被设置。并且,如图17所示,两碾磨机241、242,向箭头A方向(在左侧面看为左旋转)旋转。 
并且,第一碾磨机241是,接续从运送部5被输送出的收割谷秆的运送,把从运送部5向后方被输送出的收割谷秆再向后方运送。此外,第一碾磨机241,被设置在比送料室24还高的位置上。更具体地 说,第一碾磨机241的旋转轴的高度位置,被配置在比在送料室24内设置的运送传送机25的后端(基端)侧的链轮25a的旋转轴的高度位置还要高的位置上。 
第二碾磨机242,被设置在第一碾磨机241的后方。第二碾磨机242,把从第一碾磨机241向后方被输送出来的收割谷秆再送进后方的脱粒部7。并且,第二碾磨机242,被设置在比第一碾磨机241还高的位置上。就是说,第二碾磨机242,被设置在第一碾磨机241的后方斜上方的位置上,第二碾磨机242的旋转轴的高度位置,被设置在比第一碾磨机241的旋转轴的高度位置还高的位置上。此外,第二碾磨机242,被设置在比脱粒部7还低的位置上,第二碾磨机242的旋转轴的高度位置,被设置在比脱粒部7的脱粒滚筒42的旋转轴的高度位置还低的位置上。 
碾磨机室231呈筒形状具备有,配置在碾磨机241、242下侧的底板232和,配置在碾磨机上侧的上板233和,左侧板234及右侧板235(参照图17)。并且,在碾磨机室231的联合收割机前进方向前侧上,具备有接续送料室24的开口231a。更具体地说,开口231a,被设置在碾磨机室231的前方的下部,开口231a的上端位置,位于比第一碾磨机241的旋转轴还要下方的位置上,开口231a的下端位置,位于比第一碾磨机241的外周的下端位置还要下方的位置上。另一方面,在脱粒部7侧的后侧,与脱粒部7连接。 
底板232具备有,用于接续送料室24的接续板部232a和,沿着第一碾磨机241的形状弯曲的第一弯曲板部232b和,沿着第二碾磨机242的形状弯曲的第二弯曲板部232c。 
底板232的接续板部232a,以向着前方向前倾斜的状态被设置。并且,在送料室24和碾磨机231室处于接续状态时,送料室24的后端下侧板部24a被重叠在接续板部232a的上面。因此,通过送料室24被送进来的收割谷粒,被送进该送料室24的后端下侧板部24a和碾磨机室231的底板232的接续板部232a之间的接续部上,从这里被送到后端下侧板部24a及沿着接续板部232a向第一碾磨机241侧即后 方的斜上侧。 
底板232的第一弯曲板部232b,连接在接续板部232a的后方,位于第一碾磨机241的下方位置上。因此,从接续板232a被送到第一碾磨机室241侧的收割谷秆,经过第一碾磨机241和第一弯曲板部232b之间,沿着第一弯曲板部232b被送到后方。第一弯曲板部232b,至少在其后部,在后方斜上侧上具备倾斜的第一倾斜部236。因此,沿着第一弯曲板部232b被送到后方的收割谷秆,向着第二碾磨机242被送到后方的斜上方。 
底板232的第二弯曲板部232c,连接在第一弯曲板部232b的后方,位于第二碾磨机242的下方位置上。因此,从第一碾磨机室241被送到第二碾磨机室242侧的收割谷秆,通过第二碾磨机242和第二弯曲板部232c之间,沿着第二弯曲板部232c被送到后方。第二弯曲板部232c,至少在其后部,在后方斜上侧上具备倾斜的第二倾斜部237。因此,沿着第二弯曲板部232c被送到后方的收割谷秆,向着脱粒部7的脱粒室41被送到后方的斜上方。 
如果是这样的构成,针对运送部5的收割谷秆的送出位置,对设定向脱粒部7送进收割谷秆的位置来说自由度得到提高。就是说,对脱粒部7及分选部8的配置来说自由度得到提高。 
此外,如果把第二碾磨机242配置在第一碾磨机241的后方的斜上方,就能够把收割谷秆送进脱粒部7的位置设定在高的位置上。如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A,在中央驾驶舱型的联合收割机中,运送部5被配置在驾驶舱6的下面,有时运送部5处于低的位置,且运送部5的送出收割谷秆的位置处于低的位置。如果运送部5的送出收割谷秆的位置低,必须来降低脱粒部及其下方的分选部的高度位置,就限制了能够搭载的脱粒部及分选部的大小和能力。这一点,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驾驶舱6下面的高度变低,运送部5的送出收割谷秆所处的位置变低,也可以防止使送进脱粒部7的收割谷秆的位置的高度降低。由此,防止了能够搭载的脱粒部及分选部的大小和能力所受的限制,能够搭载所需要大小及能力的脱粒部和分选部。
另外,第一碾磨机241及第二碾磨机242,有通过联合收割机向车宽方向延伸存在的轴体被枢轴支撑的,至少将任何一方的碾磨机以可以移动的状态枢轴支撑在旋转轴直角方向上也可以。这样一来,能够调整碾磨机的高度及碾磨机的轴间距离,为了提高收割谷秆的运送效率可以进行调整。例如,如果至少将任何一方的碾磨机对于底板232可以向近距离方向移动,对应于收割谷秆的种类及状态,能够将碾磨机的位置调节到更加适当的位置。此外,如果能够调节第一碾磨机241和第二碾磨机242的轴间距离,就可以调节第一碾磨机241和第二碾磨机242之间的空间广度。因为两个碾磨机241、242以相同方向旋转(图17是左旋),所以位于两个碾磨机241、242之间的收割谷秆,一方面承受从第一碾磨机241的向上方的力,另一方面承受从第二碾磨机242的向下方的力。因此,如果两个碾磨机241、242之间的距离太近,两个碾磨机241、242之间的空间就变窄,就有可能使从两个碾磨机241、242承受的力损伤收割谷秆的谷粒。另一方面,如果两个碾磨机241、242之间的距离太远,不能有效地使收割谷秆从第一碾磨机241传接到第二碾磨机242上。这样,如果能够调节两个碾磨机241、242的轴间距离,就能够进行这些设定。 
此外,如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A,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具备有,配置在行走部2的前方的收割部4和,运送在收割部4被收割的收割谷秆的运送部5和,配置在运送部5上方的能够位于车宽方向略中央部位置上的驾驶舱6和,配置在驾驶舱后方的对收割谷秆进行脱粒的脱粒部7和,储存被脱粒的谷粒的谷物仓65。 
如图19所示,谷物仓65的车辆前进方向左侧的端部,位于脱粒部7的左侧的端部的上方,谷物仓65的右侧的端部,位于位置在收藏位置的排出螺旋67的右侧的端部的下方。就是说,谷物仓65的车宽方向的大小,横跨联合收割机的全宽,至少谷物仓65的一部分被配置在脱粒部7的上方。并且,扬粒装置57被配置在联合收割机1A的左侧部。 
谷物仓65具备有,从其左侧壁65a的下端向内侧下方倾斜的左侧 倾斜底板65b和,从右侧壁65c的下端向内侧下方倾斜的右侧倾斜底板65d。两倾斜底板65b、65d的下端、达到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横向运出用螺旋250上。就是说,排出谷物仓65内的谷粒的横向运出用螺旋250被设置在谷物仓65的下端部上。并且,谷物仓65的下端部,相对横向运出用螺旋250被旋转自由地连接。因此,谷物仓65,将横向运出用螺旋250作为旋转轴,在横向运出用螺旋250的旋转轴周围可以自由地旋转。 
另外,横向运出用螺旋250,将谷物仓65内的谷粒运送至位于横向运出用螺旋250后端的纵向运送用螺旋66的下端。因此,通过横向运出用螺旋250被运送到纵向运送螺旋66的下端的谷粒,经过纵向运送螺旋66被送到排出螺旋67上,从排出螺旋67被排出到运输车等上。 
此外,横向运出用螺旋250,被配置在脱粒部7的脱粒滚筒42的侧方。就是说,谷物仓65的下端,被配置在脱粒部7的侧方。更具体地说,谷物仓65的下端,被配置在脱粒滚筒42的下端的上方位置。因此,谷物仓65,与深浅方向尺寸相比,宽窄方向的尺寸及前后方向的尺寸变大。谷物仓被配置在脱粒部的左侧方的历来的联合收割机,由于与被储存在谷物仓内的谷粒的量成正比,联合收割机右侧的重量就加重,所以维持联合收割机的平衡,特别是维持联合收割机良好的左右平衡状态是不容易的。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谷粒能被储存在联合收割机1A的整个宽度上。就是说,在脱粒部7侧(车辆左侧)上谷粒也能被储存。如果是这种构造,能够最小程度地抑制被储存的谷粒量对联合收割机左右平衡的影响。因此,维持联合收割机的平衡,特别是良好的左右平衡状态变得容易。就是说,联合收割机的左右平衡变好。 
此外,如本实施方式,将谷物仓65的一部分设置在脱粒部7的上部,根据谷物仓65的底板的形状,被储存在脱粒部7的上方的谷粒不会降到在谷物仓65的下端部设置的横向运出用螺旋250为止,有残留在谷物仓65内的可能性。这一点,如果将谷物仓65在横向运出用螺旋250的旋转轴周围自由地旋转,通过旋转谷物仓65,在不容易落下 位置的残留谷粒能够确实地落到横向运出用螺旋250处。 
如上所述,脱粒部7具备有,能收容对收割谷秆进行脱粒的脱粒滚筒42的脱粒室41,脱粒室41具备有,被开闭自由地设置的脱粒室盖41a,所以,具备有将谷物仓65的旋转动作传达给脱粒室盖41a的联结部件,能够与谷物仓65的旋转联动来开闭脱粒室盖41a也可以。这样一来,因为旋转谷物仓65的同时能够打开脱粒室盖41a,所以没有必要直接打开脱粒室盖41a,使脱粒室盖41a的开闭作业变得容易。

Claims (4)

1.一种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装备有行走部、配置在行走部上方的车身、配置在车身前方的驾驶舱支撑机框和设置在该驾驶舱支撑机框上的驾驶舱,其特征在于,
驾驶舱支撑机框配置在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部,
在该驾驶舱支撑机框上安装有向后方延伸的连接体,将该连接体的后部与车身相连接,
在驾驶舱支撑机框的左侧部上架设左侧乘降脚踏板体,同时在驾驶舱支撑机框的右侧部上架设右侧乘降脚踏板体,
在驾驶舱的下方且在左右两侧的乘降脚踏板体之间配置运送部,
行走部是配置在左右两侧上的履带式的行走部,将被设置在驾驶舱内的驾驶席的车宽方向的位置配置在左右两侧的行走部的中间部位上,
在所述驾驶舱内的地板上设置操作部和驾驶席,同时坐在驾驶席上对操作部进行操作的操作者的脚底部接触的地板的那一部分,至少配置在比地板的支撑驾驶席的部分还低的位置上,
操作者脚底部接触的地板的那一部分向着前方形成向下方倾斜状态的倾斜面部,在该倾斜面部上,形成有通过驾驶舱的前玻璃窗的下端部来观察外部前下方的观察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将覆盖在脱粒箱体上的脱粒部配置在所述驾驶舱的后方,使该驾驶舱的后部和覆盖所述脱粒部的脱粒箱体的前部在俯视观看时在上下方向相重合地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连接体与所述车身的连接位置配置在比连接体与所述驾驶舱支撑机框的安装位置还高的位置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具备有配置在驾驶舱后方的脱粒部、配置在脱粒部下方的分选部和配置在脱粒部的侧方的扬粒部,
将所述连接体的后部固定在脱粒部或扬粒部上。
CN2007800229822A 2006-06-20 2007-06-20 联合收割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24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70781/2006 2006-06-20
JP2006170781A JP2008000029A (ja) 2006-06-20 2006-06-20 コンバイン
PCT/JP2007/062459 WO2007148741A1 (ja) 2006-06-20 2007-06-20 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2464A CN101472464A (zh) 2009-07-01
CN101472464B true CN101472464B (zh) 2011-03-02

Family

ID=38833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2298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2464B (zh) 2006-06-20 2007-06-20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08000029A (zh)
KR (1) KR20090029724A (zh)
CN (1) CN101472464B (zh)
WO (1) WO20071487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56221A (ja) * 2005-08-26 2007-03-08 Jsr Corp 重合体、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用スペーサー
CN105830629B (zh) * 2010-09-17 2018-08-31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WO2013062106A1 (ja) * 2011-10-27 2013-05-02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CN104054449A (zh) * 2014-07-07 2014-09-24 江苏大学 一种切纵流型谷物联合收获打捆复式作业机
JP6257479B2 (ja) * 2014-09-02 2018-01-10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EP3701787B1 (en) * 2017-10-25 2022-05-04 Kubota Corporation Combine harvester
DE102019126161A1 (de) * 2019-09-27 2021-04-01 Claas Selbstfahrende Erntemaschinen Gmbh Mähdrescher,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 dessen Transpor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02309A (ja) * 1998-09-30 2000-04-11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汎用コンバインの刈取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02309A (ja) * 1998-09-30 2000-04-11 Yanmar Agricult Equip Co Ltd 汎用コンバインの刈取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29724A (ko) 2009-03-23
WO2007148741A1 (ja) 2007-12-27
CN101472464A (zh) 2009-07-01
JP2008000029A (ja) 2008-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2464B (zh) 联合收割机
JP4755030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02958345B (zh) 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
CN101658094B (zh) 联合收割机
JP2014198009A (ja) トウモロコシ収穫機
CN102355813B (zh) 联合收割机
JP2008000032A (ja) コンバイン
JP5022163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09413993A (zh) 联合收割机
WO1998017094A1 (fr) Moissonneuse batteuse
CN107920469A (zh) 收割机以及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JP2010200686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8000028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8000033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8000030A (ja) コンバイン
JP4040208B2 (ja) コンバイン
JP3517838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0166354A (ja) 汎用コンバインの刈取部
JP2014198010A (ja) トウモロコシ収穫機
RU2461485C2 (ru) Самоходный агрегат с шарнирным шасси
JP2002305945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2305936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8000034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2186335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00324932A (ja) コンバイ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302

Termination date: 2012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