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9536A - 油墨吸收体 - Google Patents

油墨吸收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9536A
CN101239536A CNA2008100065034A CN200810006503A CN101239536A CN 101239536 A CN101239536 A CN 101239536A CN A2008100065034 A CNA2008100065034 A CN A2008100065034A CN 200810006503 A CN200810006503 A CN 200810006503A CN 101239536 A CN101239536 A CN 1012395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ink
nonwoven
absorbing means
substrate sheets
ink absor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0650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黑川晋平
三浦照雄
石泽明秀
冈田正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Oji Pap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ji Pap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ji Pap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Oji Pap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39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95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21Collecting waste ink; Collector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9921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 Y10T428/249953Composite having voids in a component [e.g., porous, cellular, etc.]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9921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 Y10T428/249953Composite having voids in a component [e.g., porous, cellular, etc.]
    • Y10T428/249987With nonvoid component of specified composi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9921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 Y10T428/249953Composite having voids in a component [e.g., porous, cellular, etc.]
    • Y10T428/249987With nonvoid component of specified composition
    • Y10T428/249991Synthetic resin or natural rubber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墨吸收体,在包括密度0.05~0.5g/cm3的干式无纺布的基材片中,嵌装比该基材片密度低的多孔部件。

Description

油墨吸收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墨吸收体,能够吸收处理在工厂等企业或家庭内设置的机械类产生的油、溶剂及其他各种废液类,主要适合吸收喷墨打印机产生的废墨的油墨吸收体。
背景技术
一般在喷墨打印机中,为了防止喷墨头堵塞,在实际开始打印前或打印中,预先滴下油墨。
目前已知有各种结构的油墨吸收体(吸收体)用于吸收此时的油墨。例如公开有特开平8-311755号公报(专利文献1)、特开平9-158024号公报(专利文献2)等。
此外,该油墨吸收体的结构通常为喷墨头位于喷墨打印机的固定位置时进行滴下。因此,喷墨打印机的油墨在吸收体的某一固定位置连续滴下。
专利文献1:特开平8-311755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9-158024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0-135797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3-39754号公报
可是,喷墨打印机用的油墨大致分为着色剂使用染料的染料型油墨和使用颜料的颜料型油墨,最近,为了进一步提高印刷品质,多使用耐水性、耐候性良好的颜料型油墨。
另外,由于防止渗色等问题,染料型油墨和颜料型油墨中都使用较高浓度的油墨。
由于如上所述油墨的高浓度化带来的固体成分增加等,导致油墨粘度提高,难以发生吸收及扩散浸透。
因此,吸收体表面的油墨的变化可看到如下现象。即,对吸收体反复进行油墨的滴下和干燥,则会在该吸收体的表面形成析出物的膜,该膜逐渐层积会阻碍油墨扩散。
另外,相比高浓度染料型油墨,颜料型油墨的颜料成分更难扩散,而且颜料自身也会堵塞由吸收体的多孔结构形成的溶剂的流路。因此,连续使用则降低吸收性,且会在油墨滴下部分的吸收体表面产生颜料堆积。
所以,由于喷墨打印机的油墨吸收体的油墨泄漏、印刷时油墨吸收体表面的颜料的堆积部分与印刷纸接触,产生对印刷纸表面的污迹附着等成了重大问题。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公开有特开2000-135797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03-39754号公报(专利文献4)等技术。
但是,今后为了提高印刷品质,油墨的高浓度化、高粘度化倾向越来越明显,所以对油墨吸收体也要求进一步提高吸收性、从表面向内部的扩散性、保液性等各种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用以下结构。
即,本发明的第1方面是一种油墨吸收体,在包括密度0.05~0.5g/cm3的干式无纺布的基材片中,嵌装比该基材片密度低的多孔部件。
本发明的第2方面,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面所述的油墨吸收体,基材片以纤维素纤维为主体而形成。
本发明的第3方面,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面所述的油墨吸收体,基材片以合成纤维为主体而形成。
本发明的第4方面,根据本发明的第1~3方面的任一项所述的油墨吸收体,多孔部件是密度0.01~0.20g/cm3的无纺布。
本发明的第5方面,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面所述的油墨吸收体,无纺布由纤度0.1~72dt的合成纤维构成。
本发明的第6方面,根据本发明的第1~3方面的任一项所述的油墨吸收体,多孔部件包括孔的大小为长径0.01~3.0mm范围的合成树脂发泡体。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一种油墨吸收体,能够吸收处理在工厂等企业或家庭内设置的机械类产生的油、溶剂及其他各种废液类,主要适合吸收喷墨打印机产生的废墨的油墨吸收体。
附图说明
图1为说明本发明的截面的模式图;
图2为说明本发明的截面的模式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油墨吸收体。
首先,本发明采用前述结构,其是组合了油墨的浸透性以及扩散性、特别是颜料成分的透过性优异的多孔部件和油墨的保持功能优异的基材片的油墨吸收体。
即,将本发明的油墨吸收体安装于喷墨打印机使用时,将来自喷墨头的油墨的滴下位置作为所述多孔部件的嵌装位置。通过这种结构,高粘度油墨、颜料油墨迅速浸透并扩散到多孔部件,从而达到抑制滴下位置的颜料成分、析出成分的堆积,进而起到提高吸收体整体的吸收效率的效果。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油墨吸收体的基材片。
构成基材片的密度0.05~0.5g/cm3的干式无纺布,可以按照其目的酌情选择使用公知的干式无纺布。此外,若无特别说明,本发明中的密度全部是指表观密度。
本发明中的干式无纺布是指广义的干式无纺布,包括所有湿式无纺布所不包含的无纺布。
例如,本发明中,可任意使用根据浸渍粘合法、印刷粘合法、喷洒粘合法、纤维粘合法、针刺法、缝编法、水刺法、熔喷法、纺粘法等制造的无纺布作为干式无纺布。
另外,可任意选择以下物质作为本发明的基材片的无纺布材料:棉、麻、羊毛、纸浆等天然纤维;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的人造纤维、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等聚烯烃(PO)系纤维、聚酯(PET)纤维、聚酰胺纤维、丙烯酸系纤维、或组合多种合成树脂而成的复合纤维等合成纤维。或者,也可从这些材料之中选择多种纤维任意组合而使用。
接着,具体叙述特别适合作为本发明的油墨吸收体的基材片可使用的无纺布的例子。
首先,本发明的上述基材片适合使用以纤维素纤维为主体构成的干式无纺布。
作为使用的纤维素纤维,包括例如木材纸浆、绒、其他各种非木材植物纤维等天然纤维素纤维。另外,还可以列举通常的造纸中所使用的、例如针叶树、阔叶树的化学纸浆、机械纸浆等木材纸浆、废纸纸浆、麻、棉等非木材天然纸浆等。
另外,以如上所述的天然纤维素为原料制造的人造纤维也包括于纤维素纤维中。
此外,在不损害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以纤维素纤维为主体的无纺布包括添加了合成纤维等其他纤维的无纺布。
可以根据情况使用任意材料的物质作为添加的合成纤维。例如,可以列举PE、PP等PO系纤维、PET纤维、聚酰胺纤维等。另外,可以使用组合不同熔点的合成树脂而成的复合纤维。复合纤维的树脂的组合存在有PE/PP、PE/PET、PP/PET、低熔点PET/PET、低熔点PP/PP、尼龙6/尼龙66(商标)等,可任意选择其种类。另外,复合纤维中存在有不同树脂并列纺丝的并列型复合纤维,低熔点树脂在外侧、高熔点树脂在内侧而纺丝的芯壳型复合纤维等,都可使用。
此外,可任意选择各种合成纤维的纤维长度、以及纤度,但最适合使用纤维长度2~6mm范围、纤度1~72dt范围的纤维。
纤维素纤维中,作为使用天然纤维素纤维的干式无纺布,适合使用在干燥状态下机械分解纤维,再与热熔粘性物质混合,在行进的纺线(wire)上连续形成纤维网,加热并成片的热粘合法获得的无纺布。
另外,作为纤维素纤维使用了人造纤维的干式无纺布,适合使用通过针刺方式将人造纤维机械交织并接合而获得的成毡的无纺布。
另外,上述热粘合法的无纺布中,纤维素纤维、以及其他构成成分通过热熔粘性物质粘接和固定。通过加热熔粘可粘接和固定基材片成分的物质都可作为热熔粘性物质,其形状可使用纤维状、粉末状、粒状等任意形状。热熔粘性物质之中,由于热熔粘性合成纤维自身可发挥纤维和热熔粘物质两种功能,因此最优选。另外,还可混合使用热熔粘性纤维和热熔粘性粉体。
这些热熔粘性物质,优选选自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酰胺、以及聚酯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20目~300目粉体适合作为热熔粘性粉体。如果是比这个大的粒子,在混合同量树脂时由于粘接点减少而效率变差。另一方面,如果是比这个小的粒子,在形成网时,由于会通过背面片、网目传送带,难以使其在纤维间固定。
此外,装入喷墨打印机内部的情况等在高温条件下使用油墨吸收体时,可以根据需要对无纺布添加阻燃性物质,赋予阻燃性。阻燃性物质可以从公知物质中选择使用。例如粉体硼酸、硼砂(四硼酸钠)因其安全性良好且廉价所以合适。另外,氧化锑、磷系化合物、氮系化合物、溴化合物、其他作为含水性高的高吸水性树脂而销售的聚丙烯酸钠交联体等也可以使用。另外,可根据需要酌情混合使用这些阻燃剂。
另外,赋予阻燃性时,也可使用阻燃性的热熔粘性纤维作为无纺布的材料。这种纤维,例如适合使用作为烯烃系阻燃化热熔粘性复合纤维的チツソ(株)制造的ES243(商品名)。
本发明的油墨吸收体中,需要进一步提高吸液后的液体保持力时,对无纺布添加增粘性物质,对吸收的油墨进行增粘,其结果能提高吸收体的液体保持力。增粘性物质可从公知物质中选择使用。例如,羧甲基纤维素(CMC)、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钠或者聚环氧乙烷(PEO)较为合适。这些示例的增粘性物质,以少量就可获得优良的增粘性,且对于常温水的溶解性也良好,成本上也有优势。
需要早期显现上述增粘剂的液体保持效果时,可进而加入交联剂。交联剂可从公知物质中选择使用。例如,纤维钾明矾、硫酸铝、乙酸铝、氢氧化钙、硫酸亚铁、氯化铁、硫酸锌、氯化钡、硝酸银、氯化铜较为合适。示例的交联剂,以少量就可早期使液体凝胶化,提高液体保持力。另外,对于常温水的溶解性也好,成本上也有优势。
此外,以上述纤维素纤维为主体的干式无纺布构成基材片时,对于其配合,相对纤维素纤维30~90质量份、上述热熔粘性物质70~10质量份,以整体的1~50%配合粘度调节性物质(增粘剂+交联剂),能够确保整体的吸液量,同时使吸收的液体具有充分的粘度,所以特别适合。
另一方面,对于颜料型油墨,与液体保持效果相比,对油墨的吸收体整体的浸透性、扩散性优先时提高吸收体的性能。因此,主要吸收颜料型油墨时,对吸收体添加的成分较优选选择不与油墨反应、不增粘的物质。例如,添加阻燃剂时,相比使油墨增粘的硼砂,较优选使用氮系、磷系等阻燃剂。
另外,具体叙述作为本发明的油墨吸收体的基材片可适合使用的干式无纺布的其他例子。
本发明的基材片适合使用毛毡无纺布。这里,毛毡无纺布是指以针刺法将纤维之间机械络合而构成的无纺布。
上述毛毡无纺布所使用的纤维优选为纤维长度3~80mm、纤度0.6~72dt。
纤维长度不满3mm则会有织针难以缠绕纤维,产生纤维脱落的问题,另外超过80mm,则会产生难以形成均匀的网的问题。
另外,纤度不满0.6dt,则会有纤维缠绕大难以形成均匀的网的问题,另外超过72dt,则会产生纤维难以缠绕,难以形成有强度的无纺布的问题。
上述毛毡无纺布所使用的纤维材料,可酌情使用前述干式无纺布中可使用的合成树脂组成的纤维。特别是从油墨浸透性能、成本方面考虑,可适合使用聚酯、聚丙烯、人造纤维、丙烯酸系纤维等。
另外,前述毛毡无纺布中,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阻燃性物质、或使用阻燃性纤维等手段来赋予阻燃性。此时可使用的阻燃性物质以及阻燃性纤维,可使用与前述以天然纤维素纤维为主体的干式无纺布中可使用的物质相同的物质。
另外,前述毛毡无纺布中,也需要提高吸液后的液体保持力时,可以对无纺布添加增粘性物质,对吸收的油墨进行增粘。此时可使用的增粘性物质以及增粘性纤维,可使用与前述以天然纤维素纤维为主体的干式无纺布中可使用的物质相同的物质。
此外,本发明中,可以在前述基材片的表面和/或背面层积合成树脂纤维片。
此合成树脂纤维片适合使用热粘合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等无纺布组成的片。另外,优选其密度为0.01~0.3g/cm3、厚度约0.2~5mm、坪量20~300g/m2的范围,在前述基材片的表面和/或背面通过热熔型粘接剂、热熔粘性物质等粘接而层积。
本发明的油墨吸收体的基材片使用的无纺布的密度为0.05~0.5g/cm3的范围,更优选为0.1~0.3g/cm3的范围。密度不满0.05g/cm3时无纺布的空隙过大,暂且吸收的液体的保持力变差。另外,粉粒状的增粘性物质、阻燃性物质的脱落增多,导致作为商品不合格。另一方面,密度超过0.5g/cm3时空隙过小,吸液量不充分。
本发明的油墨吸收体的基材片使用的无纺布的坪量适合使用100~4000g/m2,更优选为250~3100g/m2。不满100g/m2时,作为本发明的吸收体的基材过薄可能会无法充分吸收油墨。另外,超过4000g/m2时,吸收体自身过大,会产生过多占用打印机中的空间的问题。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油墨吸收体的多孔部件。
本发明中,多孔部件是指能够透过、扩散油墨的溶剂和颜料成分、具有很多空隙的部件,具体适合使用无纺布、合成树脂发泡体等部件。
而且,还可使用陶瓷烧结多孔体、塑料烧结多孔体等烧结多孔体。
另外,多孔部件的密度适合使用0.01~0.28g/cm3范围,更优选为0.03~0.20g/cm3范围。不满0.01g/cm3时,无法扩散油墨的溶剂成分、颜料成分,油墨仅会沿垂直方向下落。另外,超过0.28g/cm3时,空隙变少会阻碍油墨扩散。
而且,使用比嵌装多孔部件的基材片密度低的多孔部件。比基材片密度低,从而滴下的油墨易于通过多孔部件扩散。
另外,多孔部件优选使用不吸收油墨的溶剂成分的材料。若吸收溶剂成分,则成为妨碍滴下的油墨向基材片侧扩散的原因。另外,由于溶剂成分膨润多孔部件,部件的空隙变窄,也成为妨碍颜料扩散的原因。
而且,优选多孔部件其表面具有亲溶剂性。例如,适用水性油墨时,优选使用表面为亲水性的材料,或者使用事先进行了亲水处理的材料。即,对于水性油墨若使用表面为亲水性部件,则可在短时间内只进行油墨的透过和扩散。此外,作为亲水处理的手段,可以列举用甘油、以氟系界面活性剂(メガフアツクF·470等)为主的各种界面活性剂等、任意的亲水化学药品等事先涂覆或者浸透多孔部件。
另外同样地,油墨为油性时优选表面具有亲油性。
将前述基材片的一部分切开,将这种多孔部件嵌装在该部分,从而形成本发明的油墨吸收体。
在可嵌装到上述基材片的范围内,可任意确定多孔部件的形状以及大小。另外,其嵌装的方法,可以是在上下贯通基材片的厚度的切口中嵌装部件(参考图1),也可以是在到达基材片的厚度的中途的切口中嵌装部件(参图2),根据情况任意确定。
另外,多孔部件和基材片的切口部分的大小以及形状的关系优选为相同或者多孔部件稍大。其理由如下,若嵌装比切口部分稍大的多孔部件,则根据多孔部件自身被压缩造成的排斥力固定在基材片的切口部,因此无须以粘接等手段固定。
接着,在以下叙述作为本发明的多孔部件所适合使用的无纺布的例子。
本发明的多孔部件使用的无纺布适合密度0.01~0.20g/cm3的无纺布。
密度不满0.01时,无纺布的毛细管力小,由此会产生阻碍油墨扩散的问题。另外超过0.20时,会产生阻碍油墨扩散的问题。
本发明的多孔部件使用的无纺布优选由纤度0.1~72dt的合成纤维构成。
纤度不满0.1dt时,纤维间的空隙变少,难以制作多孔的无纺布,由此会产生油墨堵塞多孔部,阻碍扩散的问题。另外超过72dt时,无纺布的毛细管力小,由此会产生油墨扩散不足的问题。
此外,本发明中,由纤度0.1~72dt的合成纤维构成的密度0.01~0.20g/cm3的无纺布最合适。
另外,本发明的多孔部件使用的无纺布,可任意使用与基材片叙述的无纺布同样的无纺布,其中,具体地,特别优选使用纺粘无纺布、热粘合无纺布、化学粘合无纺布、针刺无纺布、缝编无纺布这样的无纺布。
接着,在以下叙述作为本发明的多孔部件所合适使用的合成树脂发泡体的例子。
本发明中,多孔部件优选孔的大小为长径0.01~3.0mm范围的合成树脂发泡体。
此外,本发明中的孔的大小的定义是,用电子显微镜(SEM)拍摄30~100倍的照片后,选择10个获得的图像的表面孔,将各孔的最长直径作为长径测量长度的值的平均值。
前述的孔的大小的长径不满0.01mm时,孔径小,导致油墨的颜料成分等易堵塞孔部,其结果可能会阻碍油墨扩散。另外,超过3.0mm时,由于毛细管力不足导致不发生扩散,会产生油墨仅滞留在嵌装的多孔部件的底部的问题。
另外,本发明所使用的合成树脂发泡体,具体可适合使用以聚氨酯泡沫为主的各种聚烯烃系树脂的发泡体、聚氯乙烯发泡体、PVA发泡体、SBR发泡体等。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将基材片1的中央部分冲裁20mm×20mm的大小,将多孔部件1冲裁为20mm×8.5mm,再沿厚度方向压缩为20mm厚,嵌装在基材片1的冲裁部分,获得油墨吸收体。(参考图3)
[实施例2]
将基材片1的中央部分冲裁40mm×20mm的大小,对应该部分,将多孔部件1冲裁为40mm×8.5mm,再沿厚度方向压缩为20mm厚,嵌装在基材片2的冲裁部分,获得油墨吸收体。(附图省略)
[实施例3]
将基材片2的中央部分冲裁40mm×20mm的大小,对应该部分,将多孔部件1冲裁为40mm×8.5mm,再沿厚度方向压缩为20mm厚,嵌装在基材片2的冲裁部分,获得油墨吸收体。
[实施例4]
将基材片1的中央部分冲裁20mm×20mm的大小,对应该部分,将多孔部件2冲裁为20mm×8.5mm,再沿厚度方向压缩为20mm厚,嵌装在基材片1的冲裁部分,获得油墨吸收体。
[实施例5]
将基材片2的中央部分冲裁20mm×20mm的大小,对应该部分,将多孔部件2冲裁为20mm×8.5mm,嵌装在基材片2的冲裁部分,获得油墨吸收体。
[实施例6]
将基材片1的中央部分冲裁20mm×20mm的大小,对应该部分,将多孔部件3冲裁为20mm×8.5mm,再沿厚度方向压缩为20mm厚,嵌装在基材片1的冲裁部分,获得油墨吸收体。
[实施例7]
将基材片3的中央部分冲裁40mm×20mm的大小,对应该部分,将多孔部件1冲裁为40mm×8.5mm,再沿厚度方向压缩为20mm厚,嵌装在基材片3的冲裁部分,获得油墨吸收体。
[实施例8]
将基材片3的中央部分冲裁20mm×20mm的大小,将多孔部件2冲裁为20mm×8.5mm,再沿厚度方向压缩为20mm厚,嵌装在基材片3的冲裁部分,获得油墨吸收体。
[比较例1]
基材片1不嵌装多孔部件,在原始状态下作为油墨吸收体。
[比较例2]
基材片2不嵌装多孔部件,在原始状态下作为油墨吸收体。
[比较例3]
基材片3不嵌装多孔部件,在原始状态下作为油墨吸收体。
[参考例]
基材片4不嵌装多孔部件,在原始状态下作为油墨吸收体。
以下,说明实施例、比较例中所使用的基材片以及多孔部件。
[基材片1]
在行进的无端网目状传送带上纺出坪量15g/m2PET纺粘无纺布(东洋纺、商品名:エク一レ),在其上散布作为粘接剂的PE粉体8g/m2,在其上通过气流方式成网机与空气流一起落下堆积在空气中均匀混合由干式解纤装置解纤的市场销售的LBKP的纤维素纤维和热熔粘性纤维(PE/PP复合纤维、纤维长度5mm、纤度1.7dt、ESフアイバ一ビジヨン制、商品名:ESC871)按2.35∶1的质量比配合的物质,在其上散布与前述相同的PE粉体8g/m2,在其上层积与前述相同的PET纺粘无纺布而形成网,使该网通过温度138℃的空气穿透干燥机并按压,从而得到坪量850g/m2,厚度8.5mm,密度0.100g/cm3的干式无纺布,进而将该干式无纺布冲裁呈100mm×100mm的正方形作为基材片1。
[基材片2]
在行进的无端网目状传送带上纺出坪量15g/m2PET纺粘无纺布(东洋纺、商品名:エク一レ),在其上散布作为粘接剂的PE粉体8g/m2,在其上通过气流方式成网机与空气流一起落下堆积在空气中均匀混合由干式解纤装置解纤的市场销售的LBKP的纤维素纤维和热熔粘性纤维(PE/PP复合纤维、纤维长度5mm、纤度1.7dt、ESフアイバ一ビジヨン制、商品名:ESC871)按2.35∶1的质量比配合、并进一步添加了85g/m2的硼砂的物质,在其上散布与前述相同的PE粉体8g/m2,在其上层积与前述相同的PET纺粘无纺布而形成网,使该网通过温度138℃的空气穿透干燥机并按压,从而得到坪量850g/m2,厚度8.5mm,密度0.100g/cm3的干式无纺布,进而将该干式无纺布冲裁呈100mm×100mm的正方形作为基材片2。
[基材片3]
除了代替硼砂使用ノンネン R-0128(氮-磷系阻燃剂,丸菱油化工业制)85g/m2以外,以与基材片2完全相同的方法得到基材片3。
[基材片4]
使用PET纤维(纤维长度29mm、纤度2.2dt),通过针刺法制造的、坪量1300g/m2、厚度8.0mm、密度0.163g/cm3的毛毡无纺布(商品名:5000AZ、フジコ一制)冲裁呈100mm×100mm的正方形作为基材片4。
[多孔部件1]
使用PET纤维(纤维长度5mm、纤度2.2dt),根据热粘合法制造的、坪量800g/m2、密度0.032g/cm3、厚度25mm的无纺布(商品名:ミクロスIC-800、王子奇能可丽纸制)作为多孔部件1。
[多孔部件2]
使用PET纤维(纤维长度5mm、纤度2.2dt),根据热粘合法制造的、坪量550g/m2、密度0.028g/cm3、厚度20mm的无纺布(商品名:ミクロスIC-550、王子奇能可丽纸制)作为多孔部件2。
[多孔部件3]
将市场上销售的聚氨酯树脂发泡成形体(平均孔径0.3mm、坪量420g/m2、密度0.014g/cm3)切断为30mm厚,将事先浸入甘油中进行亲水处理的物质作为多孔部件3。
用以下方法评价实施例、比较例中获得的油墨吸收体。
表1所示为其结果。
[评价方法]
通过另行记载的方法获得的试验用油墨0.05ml滴到实施例、比较例中获得的油墨吸收体的多孔部件嵌装部分的中心部(未嵌装的吸收体是整体的中心部),然后,在干燥机中完全干燥该油墨吸收体的油墨溶剂成分。
而且,在暂且干燥的油墨吸收体的上次滴下试验用油墨的部分,再次滴下试验用油墨0.05ml,然后,与上次同样完全干燥油墨的溶剂成分。
反复以上的滴下、干燥操作350次,从50次开始每隔100次观察油墨吸收速度、以及油墨吸收体的表面状态。
此外,以目视进行吸收速度的评价,在滴下后3秒以内油墨被吸收的表示为○,4~9秒被吸收的表示为△,吸收用10秒以上的表示为×。
另外,以目视进行油墨堆积的评价,在油墨的滴下部分,完全看不到油墨的颜料成分、析出成分的堆积的表示为○,看得到一点点堆积的表示为△,看得到油墨的颜料成分、析出成分的凝胶状堆积物的表示为×,凝胶状堆积物的高度为1mm以上的表示为××。
[试验用油墨]
在以下所示的油墨组成物(比例以固体成分为基准)之中,首先使用超声波分散装置分散酸性碳黑和离子交换水50质量%15分钟,使用球磨机再分散10小时。
在上述获得的碳黑分散液中加入全部的其他组成物,用高速搅拌机再搅拌2小时,均匀混合获得试验用油墨。
(油墨组成物)
酸性碳黑(MA100、三菱化学)6质量%
羧甲基纤维素(セロゲン7A、第一工业制药)3质量%
乙酸钾0.5质量%
山梨酸钾0.5质量%
二甘醇45质量%
离子交换水45质量%
[表1]
  滴下50次   滴下150次   滴下250次   滴下350次
  油墨堆积   吸收速度   油墨堆积   吸收速度   油墨堆积   吸收速度   油墨堆积   吸收速度
 实施例1   ○   ○   ○   ○   ○   ○   △   ○
 实施例2   ○   ○   ○   ○   ○   ○   ○   ○
 实施例3   ○   ○   ○   ○   △   △   △   △
 实施例4   ○   ○   ○   ○   ○   ○   ○   ○
 实施例5   ○   ○   ○   ○   △   ○   △   △
 实施例6   ○   ○   ○   ○   △   △   △   ×
 实施例7   ○   ○   ○   ○   ○   ○   △   ○
 实施例8   ○   ○   ○   ○   ○   ○   △   ○
 比较例1   ○   ○   △   ○   △   △   ×   △
 比较例2   △   △   ×   △   ×   ×   ××   ×
 比较例3   ○   ○   △   ○   △   △   ×   △
 参考例   ○   ○   ○   ○   △   ○   ×   △

Claims (6)

1、一种油墨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在包括密度0.05~0.5g/cm3的干式无纺布的基材片中,嵌装比该基材片密度低的多孔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基材片以纤维素纤维为主体而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基材片以合成纤维为主体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油墨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多孔部件是密度0.01~0.20g/cm3的无纺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墨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无纺布由纤度0.1~72dt的合成纤维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油墨吸收体,其特征在于,多孔部件包括孔的大小为长径0.01~3.0mm范围的合成树脂发泡体。
CNA2008100065034A 2007-02-09 2008-01-30 油墨吸收体 Pending CN1012395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30302 2007-02-09
JP2007030302 2007-02-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9536A true CN101239536A (zh) 2008-08-13

Family

ID=39834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0065034A Pending CN101239536A (zh) 2007-02-09 2008-01-30 油墨吸收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318025A1 (zh)
JP (1) JP2008213467A (zh)
CN (1) CN101239536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8583A (zh) * 2012-07-27 2014-02-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废墨仓、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废墨回收方法
CN103625118A (zh) * 2012-08-22 2014-03-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吸收体和打印机
CN103895355A (zh) * 2012-12-27 2014-07-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墨吸收体、废墨槽、液滴喷出装置
CN103895356B (zh) * 2012-12-27 2017-03-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墨吸收体、废墨槽、液滴喷出装置
CN106994834A (zh) * 2016-01-18 2017-08-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液收纳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7264040A (zh) * 2012-12-27 2017-10-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油墨吸收体、废油墨罐、液滴喷出装置
CN108481913A (zh) * 2012-12-27 2018-09-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油墨吸收体、喷墨打印机
CN111231517A (zh) * 2018-11-29 2020-06-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吸收性复合体
CN111231518A (zh) * 2018-11-28 2020-06-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吸收器、液体吸收器的控制方法以及液体吸收性材料
CN111231516A (zh) * 2018-11-29 2020-06-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吸收性复合体
CN112575440A (zh) * 2020-10-17 2021-03-30 龙岩东腾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刺环保复合12针丽心布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47217B2 (ja) * 2010-06-17 2014-03-19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難燃性液体吸収体
JP5838572B2 (ja) 2011-03-17 2016-0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ー
JP6064436B2 (ja) * 2012-08-22 2017-01-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JP6036419B2 (ja) * 2013-03-14 2016-1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廃インク吸収体、廃インクタンク、液滴吐出装置
JP6155747B2 (ja) * 2013-03-27 2017-07-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吸収体、液体タンク、液体吐出装置
JP6337988B2 (ja) * 2017-05-24 2018-06-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吸収体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JP2022181874A (ja) * 2021-05-27 2022-12-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吸収体および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84827A (en) * 1983-02-07 1984-11-27 Dennison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k cartridge
US5132170A (en) * 1991-11-25 1992-07-21 Pitney Bowes Inc. Rechargeable inking member
JP3231865B2 (ja) * 1992-12-28 2001-11-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排インク回収装置
JP3475986B2 (ja) * 1995-11-29 2003-12-10 王子製紙株式会社 液体吸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60320B2 (ja) * 1998-01-28 2006-12-20 帝人ファイバ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プリンター用インク吸収体
JP4017243B2 (ja) * 1998-03-20 2007-12-05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廃インク吸収体の製造方法
JP2000135797A (ja) * 1998-08-24 2000-05-16 Honsyu Kinokurosu Kk インク吸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53221B2 (ja) * 2001-01-16 2011-08-24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シート状繊維集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192732A (ja) * 2005-01-14 2006-07-27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8583A (zh) * 2012-07-27 2014-02-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废墨仓、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废墨回收方法
CN103568583B (zh) * 2012-07-27 2015-10-0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废墨仓、喷墨记录装置以及废墨回收方法
CN103625118B (zh) * 2012-08-22 2015-10-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吸收体和打印机
CN103625118A (zh) * 2012-08-22 2014-03-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吸收体和打印机
CN107264040B (zh) * 2012-12-27 2019-07-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油墨吸收体、废油墨罐、液滴喷出装置
CN103895356B (zh) * 2012-12-27 2017-03-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墨吸收体、废墨槽、液滴喷出装置
CN107264040A (zh) * 2012-12-27 2017-10-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油墨吸收体、废油墨罐、液滴喷出装置
CN108481913A (zh) * 2012-12-27 2018-09-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油墨吸收体、喷墨打印机
CN103895355A (zh) * 2012-12-27 2014-07-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墨吸收体、废墨槽、液滴喷出装置
CN106994834A (zh) * 2016-01-18 2017-08-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废液收纳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11231518A (zh) * 2018-11-28 2020-06-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吸收器、液体吸收器的控制方法以及液体吸收性材料
CN111231518B (zh) * 2018-11-28 2021-12-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吸收器、液体吸收器的控制方法以及液体吸收性材料
CN111231517A (zh) * 2018-11-29 2020-06-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吸收性复合体
CN111231516A (zh) * 2018-11-29 2020-06-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吸收性复合体
CN112575440A (zh) * 2020-10-17 2021-03-30 龙岩东腾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刺环保复合12针丽心布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318025A1 (en) 2008-12-25
JP2008213467A (ja) 2008-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9536A (zh) 油墨吸收体
CN103895362B (zh) 废油墨吸收体、废油墨罐、液滴喷出装置
US20080233368A1 (en) Articles having enhanced reversible thermal properties and enhanced moisture wicking properties to control hot flashes
KR20070100913A (ko) 개선된 가역적 열 특성을 갖는 다성분 섬유 및 이의제조방법
CN101098740A (zh) 改进的高强度、高容量过滤介质及结构
US6274522B1 (en) Liquid absorbent material and process for preparing the same
US20050164585A1 (en) Multi-component fibers having enhanced reversible thermal properti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CN105026170B (zh) 改进的转印介质
JP6436096B2 (ja) 全熱交換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00135797A (ja) インク吸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573736A (zh) 层合型吸收性片材
KR20160067124A (ko) 열 교환용 원지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전열 교환 소자
CN101448999A (zh) 干式转印捺染用转印纸以及它的干式转印捺染法
JP2012001851A (ja) 難燃性液体吸収体
CN101918631B (zh) 无机纤维薄毡的制造方法
CN109790304A (zh) 热塑性复合材料、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面板
CN102383307B (zh) 用于制造无尘擦拭纸的抗静电耐磨无纺布的处理方法
JP6036285B2 (ja) 液体吸収体、廃インク吸収体、廃インクタンク、液滴吐出装置
CN102199845A (zh) 表皮材料用基材、表皮材料以及成型体
JP6079224B2 (ja) 廃インク吸収体、廃インクタンク、液滴吐出装置
JP2012167894A (ja) ドレン排水装置用の蒸発シート
JP2014176994A (ja) 廃インク吸収体、廃インクタンク、液滴吐出装置
CN107234703A (zh) 基于废弃棉纺织品再生利用的高性能纤维板及其制备方法
JP4976669B2 (ja) 嵩高不織布と不織布フィルタ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14011715B4 (de) Filtermaterial und Filtermaterialkombination zur Abtrennung von Flüssigkeiten und Verwendung eines derartigen Filtermateria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2225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80813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2225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