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31488B - 薄片处理装置和包括该薄片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薄片处理装置和包括该薄片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31488B
CN101231488B CN2008100060261A CN200810006026A CN101231488B CN 101231488 B CN101231488 B CN 101231488B CN 2008100060261 A CN2008100060261 A CN 2008100060261A CN 200810006026 A CN200810006026 A CN 200810006026A CN 101231488 B CN101231488 B CN 1012314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slice
alignment member
width
stack portion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0602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31488A (zh
Inventor
绪方敦史
深津正义
关山淳一
辻宽治
中村彰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231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14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314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314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2Means for discharging uncollated sheet copy material, e.g. discharging rollers, exit tr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CBOOKBINDING
    • B42C1/00Collating or gathering sheets combined with processes for 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or signatures or for interposing inserts
    • B42C1/12Machines for both collating or gathering and 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the sheets or signatures
    • B42C1/125Sheet sorters combined with bin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0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 B65H31/3009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by dropping, e.g. removing the pile support from under the pile
    • B65H31/3018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by dropping, e.g. removing the pile support from under the pile from opposite part-support elements, e.g.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0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 B65H31/3027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piles by the nip between moving belts or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4Apparatus for squaring-up piled articles
    • B65H31/36Auxiliary devices for contacting each article with a front stop as it is pile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38Devices for collating sheet copy material, e.g. sorters, control, copies in staples for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3Feeding path after the fixing point and up to the discharge tray or the finisher, e.g. special treatment of copy material to compensate for effects from the fix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2Piling, depiling, handling piles
    • B65H2301/422Handling piles, sets or stacks of articles
    • B65H2301/4226Delivering, advancing piles
    • B65H2301/42261Delivering, advancing piles by dropping
    • B65H2301/422615Delivering, advancing piles by dropping from opposite part-support elements, e.g. operated simultaneous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4Moving, forwarding, guiding material
    • B65H2301/446Assisting moving, forwarding or guiding of material
    • B65H2301/4462Assisting moving, forwarding or guiding of material by jogg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10Size; Dimensions
    • B65H2511/15Height, e.g. of sta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30Facilitating or easing
    • B65H2601/32Facilitating or easing entities relating to handling machine
    • B65H2601/325Manual handling of handled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56Control of copy medium feeding
    • G03G2215/00561Aligning or deskewing
    • G03G2215/00565Mechanical details

Abstract

一种薄片处理装置,其包括:中间堆叠部,在其上临时堆叠被输送到该中间堆叠部的薄片;排出部,其将堆叠在中间堆叠部上的薄片排出;对齐构件,其沿薄片输送方向设置在排出部的下游,并具有能够保持薄片的下表面的薄片保持表面和能够沿垂直于薄片输送方向的宽度方向抵接薄片的端部的薄片对齐表面,该对齐构件可沿宽度方向移动;第一堆叠部,其设置在对齐构件的下方,并在该堆叠部上堆叠从排出部排出的薄片;以及第二堆叠部,其设置在对齐构件的上方,并且在其上堆叠被输送到该堆叠部的薄片;其中,对齐构件的待机位置位于比对齐构件的可动范围内沿宽度方向的最外位置更靠内的位置。

Description

薄片处理装置和包括该薄片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片处理装置,该薄片处理装置可以对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接收的薄片选择性地进行处理。
背景技术
传统上,在例如复印机和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设备中,存在包括能顺次接受已经形成图像的薄片并且在这些薄片上选择性地进行例如装订等处理的薄片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例如,日本特开2005-263488号公报公开了一种薄片处理装置,其被构造成:薄片通过中间辊被排出并堆叠在中间堆叠部上,然后这些薄片的端部在中间堆叠部上被对齐,然后通过例如订书机等装订装置对该薄片进行装订处理。然后,作为中间部的组成部分的用于对齐薄片端部的码纸器(joggers)退避到具有比薄片宽度大的宽度的位置,已经经过订书机的装订处理的薄片被堆叠在中间堆叠部下方的堆叠盘上。
此外,除了例如订书机等装订功能之外,还有包括多个盘以根据用于将薄片分类的薄片处理装置。例如,如果在前述薄片处理装置的上部设置前述多个盘,则会增加整个设备的尺寸。然而,通过将前述多个盘放置在码纸器的上部附近,则可使整个设备的构造具有减小的尺寸。
然而,在如上所述地构造设备的情况下,当码纸器退避到码纸器可动范围内的最外位置时,带来如下问题:码纸器干涉堆叠在码纸器正上方的盘上的薄片的移除,从而使得难以移除薄片。
此外,如上所述,当码纸器退避到码纸器可动范围内的最外位置时,带来如下问题:在码纸器沿垂直方向的下方的盘上堆叠的薄片的可视性劣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加了薄片的可视性并使得可容易移除薄片的薄片处理装置,同时具有用于分类薄片的盘,该盘沿垂直方向设置在码纸器上方以减少装置的尺寸。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薄片处理装置包括:对齐构件,其使被输送的薄片对齐,并且可沿垂直于薄片输送方向的宽度方向移动,以沿所述宽度方向使所述被输送的薄片对齐;以及堆叠部,其设置在要被所述对齐构件对齐的所述被输送的薄片的位置下方,并且堆叠所述被对齐的薄片,其中,所述对齐构件可沿所述宽度方向比所述堆叠部的端部更向外移动,所述对齐构件的待机位置位于比所述对齐构件的可动范围内沿所述宽度方向的最外位置更靠内预定量的位置,在所述待机位置,所述对齐构件待机而不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薄片处理装置,其包括:对齐构件,其使被输送的薄片对齐,并且可沿垂直于薄片输送方向的宽度方向移动,以沿所述宽度方向使所述被输送的薄片对齐;以及堆叠部,其设置在要被所述对齐构件对齐的所述被输送的薄片的位置上方,在所述堆叠部上堆叠被输送到所述堆叠部的薄片,其中,所述对齐构件可沿所述宽度方向比所述堆叠部的端部更向外移动,所述对齐构件的待机位置位于比所述对齐构件的可动范围内沿所述宽度方向的最外位置更靠内预定量的位置,在所述待机位置,所述对齐构件待机而不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在薄片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以及能够在已经形成图像的薄片上选择性地进行处理的薄片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薄片处理装置包括:对齐构件,其使被输送的薄片对齐,并且可沿垂直于薄片输送方向的宽度方向移动,以沿所述宽度方向使所述被输送的薄片对齐;以及堆叠部,其设置在要被所述对齐构件对齐的所述被输送的薄片的位置下方,并且堆叠所述被对齐的薄片,其中,所述对齐构件可沿所述宽度方向比所述堆叠部的端部更向外移动,所述对齐构件的待机位置位于比所述对齐构件的可动范围内沿所述宽度方向的最外位置更靠内预定量的位置,在所述待机位置,所述对齐构件待机而不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在薄片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以及能够在已经形成图像的薄片上选择性地进行处理的薄片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薄片处理装置包括:对齐构件,其使被输送的薄片对齐,并且可沿垂直于薄片输送方向的宽度方向移动,以沿所述宽度方向使所述被输送的薄片对齐;以及堆叠部,其设置在要被所述对齐构件对齐的所述被输送的薄片的位置上方,在所述堆叠部上堆叠被输送到所述堆叠部的薄片,其中,所述对齐构件可沿所述宽度方向比所述堆叠部的端部更向外移动,所述对齐构件的待机位置位于比所述对齐构件的可动范围内沿所述宽度方向的最外位置更靠内预定量的位置,在所述待机位置,所述对齐构件待机而不操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薄片处理装置,该装置在减少整个图像处理装置的尺寸的同时,增加了堆叠在对齐构件下方的堆叠部上的薄片的可视性,并且使得更容易从对齐构件上方的堆叠部移除薄片。
从对示例性的实施例的以下说明(参考附图)中,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的外部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薄片对齐部的透视图。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薄片对齐部的俯视图。
图6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薄片对齐部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的方块图。
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的外部图。
图10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的外部图。
图11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将示例地详细说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这些实施例中的说明的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位置应当根据应用本发明的设备的结构以及根据各种条件而适当地改变,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的外部图,图2是示出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连接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性剖视图。
如图2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1被连接到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并且在已形成图像的薄片上选择性地执行例如装订等预定处理。尽管在本例中以订书机(装订单元)作为在上述薄片上执行处理的处理单元,但是处理单元不限于此。例如,处理单元可以是其它处理单元,例如执行冲孔(punching)的冲孔单元、执行折页(folding)的折页单元、或者这些处理单元的适当结合。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包括:图像形成部2,其在薄片上形成图像;以及图像读取部3,其与图像形成部2连接,读取原稿上所写的信息。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部2通过进给辊6和分离输送辊7逐一分离进给在薄片盒4上堆叠的多个薄片S,并且通过输送引导件8将该薄片输送到图像形成处理单元9。
图像形成处理单元9通过电子照相系统形成图像(调色剂图像)。更具体地,从激光扫描仪11引导光至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10以形成图像,然后通过调色剂显影上述图像,该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薄片S。
已经从感光鼓10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薄片S被输送到定影装置12,定影装置12对该薄片加热和加压以定影图像。
已经定影了图像的薄片S被输送到面朝上输送路径14或者使薄片上下面颠倒的转回输送路径15,其中,由输送路径切换挡13进行面朝上输送路径14和转回输送路径15之间的切换。
被传送到转回输送路径15的薄片被转回输送辊16输送,直到该薄片的后端通过反转挡17。然后,使转回输送辊16反转,从而在薄片被上下颠倒的状态下输送上述薄片,使得薄片的置于后侧的端部位于顶端侧。此时,反转挡17被切换,使得已被转动的薄片被输送到面朝下输送路径18。
面朝上输送路径14和面朝下输送路径18在排出辊19之前相互合并(merge)。被引导至面朝上输送路径14的薄片和已经从转回输送路径15输送并且通过面朝下输送路径18的薄片均通过排出辊19从图像形成部2排出。
如图2所示,图像读取部3由扫描器部21和自动原稿进给部(下文中称为ADF)22构成。ADF22通过进给辊24逐一分离进给堆叠在原稿堆叠盘23上的多个原稿,使原稿通过扫描器部21中的光学架(optical carriage)27所停在的原稿读取位置25。此外,ADF22可绕装置后侧的铰链(未示出)向后开闭,并且当原稿放置在原稿基板玻璃26上时开闭。
扫描器部21包括可动的光学架27,并且读取原稿上所写的信息。在扫描器部21中,光学架27在沿水平方向扫描原稿的同时读取被放置在原稿基板玻璃26上的原稿上所写的信息,CCD28对读取的信息进行光电转换。此外,在由上述ADF22读取原稿期间,光学架27停在原稿读取部25,并且如上所述地读取正在被输送的原稿上所写的信息。
图3是用于说明薄片处理装置1的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的侧表面连接的薄片处理装置1接收通过排出辊19从图像形成部2排出的薄片,并且在薄片上进行装订处理。
如图3所示,薄片处理装置1具有中间输送辊31。上排出辊32和下排出辊33构成将已经被稍后说明的订书机(处理单元)处理的薄片排出的排出部。中间堆叠部34暂时堆叠上述接收的的薄片。在作为第一堆叠部的第一堆叠盘35上堆叠已经经过装订(对齐)处理并且通过排出辊32和33排出的薄片,或者未经过装订(对齐)处理而已经通过排出辊32和33排出的薄片。对齐辊36对堆叠在中间堆叠部34上的薄片的输送方向进行对齐。对齐辊36相对于中间堆叠部34的薄片堆叠表面可向上和向下移动。当对齐辊36下降时,对齐辊36抵接中间堆叠部34上的薄片的表面并且移动该薄片,当对齐辊36上升时,对齐辊36退避到对齐辊36不干涉薄片向中间堆叠部34输送的位置。薄片处理装置1还具有沿薄片输送方向的第一对齐基准壁37和在中间堆叠部34上方的输送引导件38。在排出辊32和33的下游设置有堆高度检测标志(flag)39,堆高度检测标志39抵接在第一堆叠盘35上堆叠的薄片的上表面,并且检测该堆的高度。上排出辊32可以与下排出辊33分开直到上排出辊32到达虚线指示的位置。当辊彼此分开时,堆高度检测标志39可以通过被辊32向上推而移动到由虚线指示的位置。
除了上述第一堆叠部之外,薄片处理装置1具有堆叠上述接收的薄片的第二堆叠部。在该情况下,薄片处理装置1具有第二堆叠盘44、以及像第二堆叠部那样可以将上述薄片分类和堆叠该薄片的第三堆叠盘45。堆叠盘44和45沿垂直方向设置在下文将说明的对齐构件上方。在装置的入口处设置切换挡板41,用于将薄片输送到上堆叠盘44和45。通过转换切换构件41的取向,将被进给到薄片处理装置1的薄片进给到装订输送路径42或分类输送路径43。然后,通过设置在分类输送路径43中的分类构件46转换输送路径,薄片通过对应的排出辊被排出到并且堆叠在作为上堆叠盘的第二堆叠盘44或第三堆叠盘45上。
图4是示出沿薄片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中间堆叠部34的透视图。在图4中还示出基准侧码纸器51和对齐侧码纸器52,对齐侧码纸器52是在与薄片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执行对齐操作的对齐构件。码纸器51和52分别具有能够保持薄片的下表面的薄片保持表面51a和52a、以及能够抵接上述薄片的沿宽度方向的端部的薄片对齐表面51b和52b。码纸器51和52可以沿薄片的宽度方向移动,用于沿宽度方向对齐薄片,并且码纸器51和52与下文将说明的驱动部协作构成对齐部。此外,上述第一堆叠盘35设置在码纸器51和52下方,而上述第二和第三堆叠盘44和45沿垂直方向设置在码纸器51和52上方(见图3)。在与薄片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有第二对齐基准壁53。订书机54装订已经对齐的薄片束。
上述基准侧码纸器51和对齐侧码纸器52存在于排出辊32和33的沿薄片输送方向的下游,并且成形为大致角度U形(angular-U),以支撑薄片S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此外,码纸器51和52被构造成由于驱动部而沿薄片宽度方向在图5所示的多个位置之间移动。在该情况下,由驱动部和控制部使码纸器51和52在图5A所示的退避位置、图5B所示的接收位置、以及图5C所示的对齐位置之间移动。图5A所示的退避位置是薄片保持表面51a和52a从薄片输送路径向外退避的位置,码纸器的薄片保持表面从薄片S的宽度向外延伸,以使得可以向堆叠盘35排出已经经过装订处理的薄片。图5B所示的接收位置是薄片保持表面51a和52a支撑薄片S的下表面的位置,在薄片对齐表面51b和52b之间具有比薄片S的宽度大预定量的宽度,以防止当薄片S被输送到中间堆叠部34时薄片的输送受阻。图5C所示的对齐位置是薄片对齐表面51b和52b抵接由薄片保持表面51b和52b保持的薄片S的端部以对齐薄片的位置,移动薄片S直到薄片S抵接用于对齐薄片的第二对齐基准壁53。在本实施例中,当基准侧码纸器51已经移动到与稍后所述的第二对齐基准壁53的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时,通过止动件(未示出)将基准侧码纸器51停止在图5B所示的接收位置。然后,仅对齐侧码纸器52移动到图5C中所示的对齐位置。也就是,基准侧码纸器51的接收位置和对齐位置是相同位置。当然,基准侧码纸器51的接收位置和对齐位置可以设成彼此不同。
上述码纸器51和52在电源打开或者在工作之间的待机(standby)期间位于起始位置,该起始位置在码纸器51和52可动的范围内设置得比最外位置(退避位置)更向内预定量。
图6是示出用于码纸器51和52的驱动部和引导件的图。参考图6,皮带轮67、皮带轮66和同步带68被作为驱动部的码纸器电动机64驱动。滑动件71和72被固定到同步带68,滑动件72和对齐侧码纸器52相互固定,滑动件71和基准侧码纸器51通过弹簧70相互联接。码纸器51和52通过被引导件69引导而沿薄片的宽度方向(图中的横向)移动,码纸器51和52的位置由码纸器位置传感器62检测。基准侧码纸器51和对齐侧码纸器52通过同步带68的运动彼此同步地从退避位置移动到接收位置。当基准侧码纸器51已经移动到与第二对齐基准壁53的位置大致相同的位置时,基准侧码纸器51被止动件(未示出)停止。然后,由于弹簧70被拉伸,仅滑动件71与对齐侧码纸器52一起移动,直到对齐侧码纸器52到达对齐位置。因此,在该情况下,基准侧码纸器51存在于与第二对齐基准壁53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并且在对齐位置。
接下来,参考图7和图8,将通过薄片处理装置1说明薄片处理操作。
在待机期间(S101),码纸器51和52的起始位置被设为接收位置(图5B)。如果薄片处理装置1从图像形成部2接收到打印信号(S102),则设置在薄片处理装置1中的控制部61驱动码纸器电动机64,以根据来自码纸器位置传感器62的信息将码纸器51和52移动到退避位置(图5A)(S103)。接着,码纸器51和52被移动到接收位置(图5B),但是如果码纸器在该状态下被移动到接收位置,则码纸器可以取决于堆高度检测标志39的位置而撞击(impinge)堆高度检测标志39。因此,在操作码纸器51和52之前,控制部61驱动辊间隔电动机65,以根据来自辊间隔传感器63的信息将上排出辊32移动到分隔位置(S104),用于抬升堆高度检测标志39。这导致堆高度检测标志39移动到由码纸器51和52形成的大致角度U形的内部,即使码纸器51和52移动,也能防止码纸器51和52撞击堆高度检测标志39。在该状态,码纸器51和52移动到接收位置(S105),并且在该移动之后,上排出辊32从分隔位置暂时复位到输送位置(S106)。然而,堆高度检测标志39通过被码纸器51和52的下表面支撑而留在大致角度U形内。
在薄片被输送到薄片处理装置内部之前,起动输送电动机100(S107),以在装置中转动输送辊。当薄片被输送到薄片处理装置1(S108)时,薄片通过切换挡板41被输送到装订输送路径42,然后通过中间输送辊31被排出到中间堆叠部34。由于上排出辊32位于该输送位置,要被处理的第一薄片被确定地向由码纸器51和52形成的大致角度U形输送。在第一薄片的顶端被输送到码纸器51和52之后,上排出辊32被移动到分隔位置(S109)从而上排出辊32退避,这防止了在薄片的后端通过中间输送辊31之后该薄片被进一步输送,也防止了上排出辊32干涉由随后的对齐操作引起的薄片的运动。因此,直到在第一薄片之后要被处理的预定数量的薄片的对齐完成为止,上排出辊32被保持在分隔位置。
逐一对齐薄片(S110),当薄片堆叠在中间堆叠部34上时,通过码纸器51和52的运动使该薄片在宽度方向上对齐。此时,基准侧码纸器51固定在薄片对齐表面51b与第二对齐基准壁53掠过(flash)的位置。然后,对齐侧码纸器52沿与薄片输送路径垂直的方向移动到对齐位置(图5C),在对齐位置,薄片抵接用于在宽度方向上对齐薄片的第二对齐基准壁53。
接着,对齐辊36下降以抵接薄片的表面,然后,对齐辊36沿与薄片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以移动薄片,直到薄片抵接第一对齐基准壁37为止,由此在薄片输送方向上对齐薄片。
如上所述,第二薄片被输送(S111)和与被保持在分隔位置的上排出辊32对齐(S112)。
重复执行与上述操作相同的操作,直到到达将被装订的预定数目的薄片(S113)。在对齐最后的薄片完成之后,输送电动机100停止(S114),订书机54被驱动以装订已经对齐的上述薄片束(S115)。然后,上排出辊32被移动到输送位置(S116),然后起动输送电动机100,以输送上述薄片束,进一步地,码纸器51和52退避到退避位置(图5A),在该位置,码纸器51和52的下表面之间具有比薄片的宽度大的宽度(S118)。因此,该束薄片被排出并且堆叠到堆叠盘35上。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已经说明设置有控制部61的薄片处理装置1的结构,但是该控制部61可以一体地设置有在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中设置的用于控制整个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部(未示出),从而控制部61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直接控制薄片处理装置1。
然后,将说明在已经经过装订处理的薄片被排出到堆叠盘35之后由装置执行的操作。
上堆叠盘44和45具有被设置使得可以堆叠足够数目薄片的宽度(薄片宽度方向的长度),并且被布置在与在接收位置的码纸器51和52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图5B)。码纸器的接收位置被设置到具有比薄片的宽度大预定量的宽度的位置。这是因为具有与码纸器的接收位置之间的宽度相同的宽度的盘使得可以堆叠足够数量的薄片。如上所述,盘的宽度被设置成最小可能值,这提高了堆叠在第一堆叠盘35上的薄片的可视性,使得可以更容易地移除堆叠在第二堆叠盘44上的薄片,并且使得可以减小装置的尺寸。然而,第二堆叠盘44沿垂直方向安装在码纸器51和52附近和正上方。因此,当码纸器51和52存在于最外退避位置时(图5A),如图9所示,码纸器沿薄片宽度方向从第二堆叠盘44的端部大大地突出,这导致基准侧码纸器51干涉从第二堆叠盘的前侧移除薄片。
在上述工作完成之后接连地进行下一个工作的处理的情况下,重复执行与上述程序相同的程序(S119)。此外,在工作在此时完成的情况下,使输送电动机停止(S120),码纸器51和52移动到作为起始位置的接收位置(图5B)。因此,基准侧码纸器51位于与第二堆叠盘44的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这防止了基准侧码纸器51干涉堆叠在如图1所示的第二堆叠盘44上的薄片的移除,因此使得可以更容易地移除薄片。此外,在接收位置,基准侧码纸器51大致藏在第二堆叠盘44下方,从而使得可以更容易地检查堆叠在堆叠盘35上的薄片。虽然在本例中已经示例码纸器51位于与在起始位置的第二堆叠盘44的端部的位置相同的位置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码纸器51可位于比第二堆叠盘44的端部更向内的位置。与上述说明类似地,当在起始位置的码纸器51位于与第一堆叠盘35的端部的位置相同的位置,或者在比第一堆叠盘35的端部更向内的位置,从而使得更容易检查堆叠在第一堆叠盘35上的薄片。
当码纸器51和52移动到接收位置时,与处理第一个工作时类似地,上排出辊32与下排出辊分开(S121)以抬升堆高度检测标志39,此后,码纸器51和52移动到接收位置(S122)。然后,排出辊下降(S123)并复位到待机状态(S124)。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码纸器51和52的起始位置被设在比作为码纸器51和52可动范围内的最远位置的退避位置更向内预定量的位置。这可提供能在减小整个薄片处理装置的尺寸的同时、可以提高堆叠在第一堆叠盘35上的薄片的可视性、并且使得更容易地从第二堆叠盘44移除薄片的薄片处理装置。
此外,码纸器51和52的起始位置被设置在码纸器51和52的接收位置,这使得相比于起始位置设置到图9中的退避位置的情况可以提高第一堆叠盘35的可视性并且使得更容易地访问第二堆叠盘44。
此外,在该情况下,码纸器51和52相互协同移动,因此,当基准侧码纸器51已经移动到起始位置时,对齐侧码纸器52存在于起始位置。然而,如前述的薄片处理装置那样,在薄片处理装置连接到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侧面并且构造成使得堆叠在盘上的薄片仅在前侧或侧面移除的情况下,即使当对齐侧码纸器52存在于最外退避位置时,薄片移除时位于装置的后侧的对齐侧码纸器52也不影响对薄片的访问。因此,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将该装置构造为仅位于薄片移除侧的基准侧码纸器51移动到比退避位置更靠内预定量的起始位置(接收位置),以防止薄片的移除受阻。
第二实施例
图10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的外部图。
如图10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具有堆叠表面的上堆叠盘44和45,在该堆叠表面的侧部设置切口部71,当堆叠在堆叠盘上的薄片被移除时访问该切口部。这使得通过抓住薄片的端部可以更容易地移除这些盘上的薄片。此外,设置在上述盘的切口部附近的基准侧码纸器51形成为具有符合上述切口部71的形状,这防止了基准侧码纸器51阻挡位于图10中示出的起始位置的堆叠盘44的切口部71。在该情况下,如图10A所示,基准侧码纸器51没有薄片对齐表面51b,并且仅具有在其下游侧的上下表面,从而薄片的端面抵接在其上游侧的对齐表面51b,同时,薄片的下表面被薄片保持表面51a从上游侧到下游侧地支撑。这使得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类似地对齐。这能使得更容易地访问堆叠在堆叠盘44上的薄片。
第三实施例
图11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薄片处理装置的透视图。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薄片移除侧设置由移动部72和转动部73构成的基准侧码纸器51,移动部72可沿薄片宽度方向移动,转动部73可以与上述移动部72一起移动,并且可相对于上述移动部72转动。转动部73被构造成可以绕着支撑点74相对于移动部72沿访问堆叠在上述码纸器51上的薄片的方向转动。此外,转动部73通过弹簧(未示出)沿图11A中所示的箭头方向偏置。
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类似,设置有具有堆叠表面的堆叠盘44和45,在堆叠表面的薄片移除侧设置切口部71。当基准侧码纸器51存在于图11A中的起始位置时,基准侧码纸器51中的转动部73通过切口部71暴露。然而,由于转动部73可相对于移动部72转动,当薄片被移除时,转动部73能如图11B所示向内转动,这使得能够确定地抓住薄片S。这能使得更容易地访问堆叠在堆叠盘44上的薄片。与上述说明类似,这可使得更容易地检查堆叠在第一堆叠盘35上的薄片。
其它实施例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示例地说明装置被构造成在薄片宽度方向的相对侧的码纸器相对于第二对齐基准壁移动以沿宽度方向对齐薄片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即使装置构造成两个码纸器均相对于薄片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移动,本发明也是有效的。此外,已经示例地说明设置有用于在宽度方向的相对侧沿宽度方向对齐薄片的码纸器的结构,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相对于薄片宽度方向的单侧执行对齐的情况下,装置可以构造成上述码纸器能仅设置在宽度方向的另一侧,本发明能应用到用于提供相同效果的该结构。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示例地说明设置在上述对齐部上方的用作第二堆叠部的两个堆叠盘,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只需提供至少一个堆叠部,可设置单个堆叠部或三个或更多堆叠部。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示例地说明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复印机,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可采用例如扫描仪、打印机或传真机等其它图像形成设备。此外,可以采用例如具有这些图像形成设备的结合功能的复合机等其它图像形成设备。本发明可应用到用于提供相同效果的与这些图像形成设备一起使用的薄片处理装置。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示例地说明可拆卸地连接到图像形成设备的薄片处理装置,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采用包括一体形成的图像形成设备的薄片处理装置,本发明能应用到用于提供相同效果的该薄片处理装置。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当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括所有的变形、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07年1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015797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整体引用于此。

Claims (15)

1.一种薄片处理装置,其包括:
对齐构件,其使被输送的薄片对齐,并且可沿垂直于薄片输送方向的宽度方向移动,以沿所述宽度方向使所述被输送的薄片对齐;以及
堆叠部,其设置在要被所述对齐构件对齐的所述被输送的薄片的位置下方,并且堆叠所述被对齐的薄片,
其中,所述对齐构件可沿所述宽度方向比所述堆叠部的端部更向外移动,
所述对齐构件的待机位置位于比所述对齐构件的可动范围内沿所述宽度方向的最外位置更靠内预定量的位置,在所述待机位置,所述对齐构件待机而不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齐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侧的一对码纸器,在用于移除被堆叠在所述堆叠部上的薄片的一侧的所述码纸器的所述待机位置位于比该码纸器的可动范围内沿所述宽度方向的最外位置更靠内预定量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齐构件具有薄片保持表面和薄片对齐表面,以及
所述对齐构件可以移动到如下位置:所述薄片保持表面退避到所述薄片的宽度以外的退避位置,所述薄片对齐表面不与所述被输送的薄片沿所述宽度方向的端部抵接并且所述薄片保持表面保持所述薄片的下表面的接收位置,以及所述薄片对齐表面沿所述宽度方向抵接由所述薄片保持表面保持的所述薄片的端部以对齐所述薄片的对齐位置;所述待机位置被设置到所述接收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齐构件的所述待机位置位于与所述堆叠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端部的位置相同的位置,或者位于比所述堆叠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端部的位置更靠内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薄片处理装置还包括:
中间堆叠部,其堆叠被输送到该中间堆叠部的薄片;
其中,所述对齐构件使被堆叠在所述中间堆叠部上的薄片对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用于移除被堆叠在所述堆叠部上的薄片的所述侧的所述码纸器包括可沿所述宽度方向移动的移动部、以及可与所述移动部一起移动并且可相对于所述移动部向内转动的转动部。
7.一种薄片处理装置,其包括:
对齐构件,其使被输送的薄片对齐,并且可沿垂直于薄片输送方向的宽度方向移动,以沿所述宽度方向使所述被输送的薄片对齐;以及
堆叠部,其设置在要被所述对齐构件对齐的所述被输送的薄片的位置上方,在所述堆叠部上堆叠被输送到所述堆叠部的薄片,
其中,所述对齐构件可沿所述宽度方向比所述堆叠部的端部更向外移动,
所述对齐构件的待机位置位于比所述对齐构件的可动范围内沿所述宽度方向的最外位置更靠内预定量的位置,在所述待机位置,所述对齐构件待机而不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齐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侧的一对码纸器,在用于移除被堆叠在所述堆叠部上的薄片的一侧的所述码纸器的所述待机位置位于比该码纸器的可动范围内沿所述宽度方向的最外位置更靠内预定量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齐构件具有薄片保持表面和薄片对齐表面,以及
所述对齐构件可以移动到如下位置:所述薄片保持表面比所述薄片的宽度更向外退避的退避位置,所述薄片对齐表面不与所述被输送的薄片沿所述宽度方向的端部抵接并且所述薄片保持表面保持所述薄片的下表面的接收位置,以及所述薄片对齐表面沿所述宽度方向抵接由所述薄片保持表面保持的所述薄片的端部以对齐所述薄片的对齐位置;所述待机位置被设置到所述接收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齐构件的所述待机位置位于与所述堆叠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端部的位置相同的位置,或者位于比所述堆叠部沿所述宽度方向的端部的位置更靠内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堆叠部具有堆叠表面,在该堆叠表面的侧部的一部分处具有切口部,通过该侧移除被堆叠在所述堆叠部上的薄片,所述对齐构件形成为具有与所述切口部相符合的形状。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用于移除被堆叠在所述堆叠部上的薄片的所述侧的所述码纸器包括可沿所述宽度方向移动的移动部、以及可与所述移动部一起移动并且可相对于所述移动部向内转动的转动部。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薄片处理装置还包括:
中间堆叠部,其堆叠被输送到该中间堆叠部的薄片;
其中,所述对齐构件使被堆叠在所述中间堆叠部上的薄片对齐。
14.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在薄片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以及能够在已经形成图像的薄片上选择性地进行处理的薄片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薄片处理装置包括:
对齐构件,其使被输送的薄片对齐,并且可沿垂直于薄片输送方向的宽度方向移动,以沿所述宽度方向使所述被输送的薄片对齐;以及
堆叠部,其设置在要被所述对齐构件对齐的所述被输送的薄片的位置下方,并且堆叠所述被对齐的薄片,
其中,所述对齐构件可沿所述宽度方向比所述堆叠部的端部更向外移动,
所述对齐构件的待机位置位于比所述对齐构件的可动范围内沿所述宽度方向的最外位置更靠内预定量的位置,在所述待机位置,所述对齐构件待机而不操作。
15.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在薄片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以及能够在已经形成图像的薄片上选择性地进行处理的薄片处理装置,其中,所述薄片处理装置包括:
对齐构件,其使被输送的薄片对齐,并且可沿垂直于薄片输送方向的宽度方向移动,以沿所述宽度方向使所述被输送的薄片对齐;以及
堆叠部,其设置在要被所述对齐构件对齐的所述被输送的薄片的位置上方,在所述堆叠部上堆叠被输送到所述堆叠部的薄片,
其中,所述对齐构件可沿所述宽度方向比所述堆叠部的端部更向外移动,
所述对齐构件的待机位置位于比所述对齐构件的可动范围内沿所述宽度方向的最外位置更靠内预定量的位置,在所述待机位置,所述对齐构件待机而不操作。
CN2008100060261A 2007-01-26 2008-01-25 薄片处理装置和包括该薄片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12314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15797 2007-01-26
JP2007015797 2007-01-26
JP2007-015797 2007-01-26
JP2008008739 2008-01-18
JP2008008739A JP5094438B2 (ja) 2007-01-26 2008-01-18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08739 2008-01-18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2433.3A Division CN102145829B (zh) 2007-01-26 2008-01-25 薄片处理装置和包括该薄片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31488A CN101231488A (zh) 2008-07-30
CN101231488B true CN101231488B (zh) 2011-07-20

Family

ID=3977948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243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5829B (zh) 2007-01-26 2008-01-25 薄片处理装置和包括该薄片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CN2008100060261A Active CN101231488B (zh) 2007-01-26 2008-01-25 薄片处理装置和包括该薄片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243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5829B (zh) 2007-01-26 2008-01-25 薄片处理装置和包括该薄片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7874558B2 (zh)
JP (1) JP5094438B2 (zh)
CN (2) CN1021458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PI0508882A (pt) * 2004-03-18 2007-09-11 Vmi Epe Holland dispositivo de corte
US7862024B2 (en) * 2007-12-27 2011-01-0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heet finish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heet finishing method
JP5697372B2 (ja) * 2009-07-30 2015-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720886B2 (en) 2010-10-13 2014-05-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208252B2 (ja) 2010-10-13 2013-06-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TWI424949B (zh) * 2011-05-27 2014-02-0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紙張整列裝置
JP6000737B2 (ja) 2011-08-23 2016-10-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2847990B1 (en) 2012-05-07 2021-07-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012410B2 (ja) 2012-11-05 2016-10-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53248B2 (ja) 2013-04-25 2017-1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37930B2 (ja) 2013-04-25 2017-05-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79785B2 (ja) * 2015-04-17 2019-09-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10683182B2 (en) 2015-12-09 2020-06-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age registration system
US10358312B2 (en) 2016-10-21 2019-07-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238431B2 (ja) * 2019-01-28 2023-03-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積載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22128020A (ja) * 2021-02-22 2022-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排出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0299A (zh) * 2000-06-20 2002-01-09 佳能株式会社 纸处理方法、纸处理设备及具有该设备的成象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23875B2 (ja) * 1997-11-20 2003-07-07 ニスカ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US6142461A (en) * 1997-03-31 2000-11-07 Nisca Corporation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US6382616B1 (en) * 1999-01-19 2002-05-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ligning device for sheet finisher
US6302606B1 (en) * 1999-01-20 2001-10-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receiving/stack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1010758A (ja) * 1999-06-29 2001-01-16 Canon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437495B2 (ja) * 1999-07-09 2003-08-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31313A (ja) * 1999-07-22 2001-02-06 Canon Inc シート材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74746A (ja) * 2001-03-13 2002-09-25 Canon Inc 排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74072B2 (ja) * 2001-06-29 2010-11-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状媒体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381578B1 (ko) * 2001-08-07 2003-04-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젯 프린터의 용지 배출장치
US6661995B2 (en) * 2001-08-31 2003-12-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6942206B2 (en) * 2001-08-31 2005-09-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trea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6973285B2 (en) 2002-03-26 2005-12-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ischarge sheet stack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4047091B2 (ja) 2002-07-31 2008-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047092B2 (ja) 2002-07-31 2008-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448615B2 (en) * 2002-10-23 2008-11-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featuring relatively-displaced stapled sheet bundles and related method
JP4401978B2 (ja) 2004-02-20 2010-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60437B2 (ja) 2005-04-26 2010-10-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積載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0299A (zh) * 2000-06-20 2002-01-09 佳能株式会社 纸处理方法、纸处理设备及具有该设备的成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94438B2 (ja) 2012-12-12
CN102145829B (zh) 2014-08-13
US20110084442A1 (en) 2011-04-14
CN101231488A (zh) 2008-07-30
US8038147B2 (en) 2011-10-18
JP2008201585A (ja) 2008-09-04
US20090026696A1 (en) 2009-01-29
CN102145829A (zh) 2011-08-10
US7874558B2 (en) 2011-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1488B (zh) 薄片处理装置和包括该薄片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JP5555013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41598A (ja) 用紙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97372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240659B2 (en)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having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2190194A (zh) 纸张引导装置以及纸张引导方法
JP4847422B2 (ja) 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150641B2 (en) Sheet post-process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126632A (ja) 後処理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3220915A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43225B2 (ja) シート積載装置、後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3559780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58413B2 (ja) 記録材積載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548361B2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2008120533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20664B2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24155A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US20060290045A1 (en) Sheet alignment apparatus and sheet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16016908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02153A (ja) シート積載装置
JP2008168995A (ja) シート積載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24157A (ja)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JP2007145537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53021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23768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