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24771A - 二轮、三轮摩托车的前挡泥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二轮、三轮摩托车的前挡泥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24771A
CN101224771A CNA200810002120XA CN200810002120A CN101224771A CN 101224771 A CN101224771 A CN 101224771A CN A200810002120X A CNA200810002120X A CN A200810002120XA CN 200810002120 A CN200810002120 A CN 200810002120A CN 101224771 A CN101224771 A CN 1012247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imember
mudwing
carriage
behind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00212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24771B (zh
Inventor
井上雄介
吉村和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224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47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247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247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轮、三轮摩托车的前挡泥板结构,其在配置于前轮的两侧的一对腿部的下端部轴支承前轮的前叉上设置有托架,由挡泥板前半构件及挡泥板后半构件构成的前挡泥板从上方覆盖所述前轮且被安装在所述托架上,该构成能够提高组装操作效率及维修性。在前叉(17)和分体的托架(41)上分别可进行装卸地安装有挡泥板前半构件(39)及挡泥板后半构件(40),在连结两腿部(15)间的桥构件(16)的下面可装卸地安装有组装了挡泥板前半构件(39)及挡泥板后半构件(40)的状态的托架(41)。

Description

二轮、三轮摩托车的前挡泥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轮、三轮摩托车的前挡泥板结构,其在具有配置于前轮的两侧的一对腿部的前叉上设置有托架,所述前叉在两腿部的下端部轴支承前轮,由挡泥板前半构件及挡泥板后半构件构成的前挡泥板从上方覆盖所述前轮且被安装在所述托架上。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已知从上方覆盖前轮的前挡泥板是前后分割式构成的前挡泥板结构,在该结构中,前叉被插入设置于由合成树脂构成的挡泥板后半构件上的插入孔,挡泥板后半构件被固定在与前叉紧固在一起的托架上,同时,设置在由合成树脂构成的挡泥板前半构件的后端缘上部的左右的上侧安装部以及设置在上述挡泥板前半构件的后端缘下部的左右的下侧安装部与上述托架紧固连结在一起。
专利文献1:特开平8-5416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公示的前挡泥板结构中,在组装时,必须在将挡泥板后半构件插入前叉且将挡泥板后半构件固定在托架上后,将挡泥板前半构件安装在托架上,在作为比较大而且重的零件的前叉上只能预组装轻量的合成树脂制的挡泥板后半构件。通过这样的组装方法进行的组装难以说其效率优异,而且在因维修等需要更换挡泥板后半构件时,根据情况有时需要将前叉从车身构架上拆卸,因此,其维护性不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事情而开发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了组装操作效率及维护性的二轮、三轮摩托车的挡泥板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二轮、三轮摩托车的前挡泥板结构,其在具有配置于前轮的两侧的一对腿部的前叉上设置有托架,所述前叉在两腿部的下端部轴支承前轮,由挡泥板前半构件及挡泥板后半构件构成的前挡泥板从上方覆盖所述前轮且被安装在所述托架上,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前叉分体的所述托架上分别可装卸地安装所述挡泥板前半构件及所述挡泥板后半构件,在连结所述两腿部之间的桥构件的下面可装卸地安装组装了所述挡泥板前半构件及所述挡泥板后半构件的状态的所述托架。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将所述挡泥板后半构件夹在其与所述桥构件的下面之间,并和所述挡泥板后半构件一起由紧固构件紧固连结在所述桥构件上。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第二方面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板后半构件形成为在顶部具有被夹持在所述托架及所述桥构件之间的被夹持部,且具有向下方开口的大致U字状的横截面形状,作为所述紧固构件的螺栓从所述托架的下方插通该托架及所述被夹持部,并且螺合在所述桥构件上。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第一至三任一方面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板前半构件的后部左右两侧和所述挡泥板后半构件的前部左右两侧通过共同紧固分别与所述托架紧固连结。
另外,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第一至第四任一方面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板后半构件由合成树脂形成,金属制的所述挡泥板前半构件的后侧上部和与该后侧上部相比靠下方的后部左右两侧由所述托架支承。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托架上分别可装卸地安装有挡泥板前半构件及挡泥板后半构件,组装了挡泥板前半构件及挡泥板后半构件的状态的托架可装卸地安装在前叉的桥构件的下面,因此在将托架、挡泥板前半构件及挡泥板后半构件预组装后,再安装在前叉的桥构件上,这样一来,可以实现组装操作效率的提高。而且维修时,不用从车身构架上拆卸前叉,只从前叉上拆下前轮即可更换前挡泥板,还可以提高维护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托架将所述挡泥板后半构件夹在其和桥构件的下面之间,并和所述挡泥板后半构件一同用螺栓与桥构件紧固连结,因此,与将挡泥板后半构件及托架分别安装在前叉时相比,可减少紧固构件的个数、减少零件数量,同时可以降低组装用工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挡泥板后半构件形成为具有向下方开口的略呈U字状的横截面形状,作为紧固构件的螺栓从托架的下方插通该托架及被夹持部,并且与桥构件螺合,因此螺栓隐藏于挡泥板后半构件下,不向外部露出,可以提高外观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挡泥板前半构件和挡泥板后半构件通过共同连接与托架紧固连结,因此,与分别紧固连结时相比,可减少紧固构件的个数、降低零件个数,同时可以降低组装的用工数。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合成树脂相比,重量增加的金属制的挡泥板前半构件的后侧上部以及与该后侧上部相比下方的后部左右两侧被托架支承,因此,来自挡泥板前半构件侧的载荷不会作用于与金属相比强度低下的合成树脂的挡泥板后半构件上,从而可以提高挡泥板后半构件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小型二轮摩托车的侧面图;
图2是区分金属制及合成树脂制的部分而表示的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前挡泥板的侧面图;
图4是和图3从同一侧看到的前挡泥板的纵剖面图;
图5是图3的5-5线剖面图;
图6是托架的侧面图;
图7是图6的7向视图;
图8是图4的箭头8所指示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图3的9-9线放大剖面图;
图10是参考例的前叉的侧面图;
图11是图10的11-11线剖面图。
符号说明
15、腿部
16、桥构件
17、前叉
38、前挡泥板
39、挡泥板前半构件
40、挡泥板后半构件
41、托架
40a、被夹持部
50、连接构件即螺栓
WF、前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图。图1是小型二轮摩托车的侧面图,图2是区分金属制及合成树脂制的部分而表示的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前挡泥板的侧面图,图4是和图3从同一侧看到的前挡泥板的纵剖面图,图5是图3的5-5线剖面图,图6是托架的侧面图,图7是图6的7向视图,图8是图4的箭头8所指示部分的放大图,图9是图3的9-9线放大剖面图。
另外,在以下的实施例说明中,前后及左右说的是在朝向小型二轮摩托车的行进方向前方的状态下的方向。
首先,在图1中,小型即二轮摩托车的车身构架F具备:在前端固定有头管11的主梁管12、在主梁管12的后端直角固定的横管13、前端分别与横管13的两端部连设的左右一对后梁管14。
主梁管12由从头管11向后下方倾斜的下垂车架部12a、从下车架部12a的后端大致水平向后方延伸的下车架部12b一体连设而成。横管13向车身构架F的左右方向延伸,该横管13的轴向中央部在主梁管12的后端部直角地固定。
在上述头管11上可操作地支承有前叉17,该前叉17具有配置在前轮WF的两侧的一对腿部15…、和连接这些腿部15…的上端的桥构件16,前轮WF轴支承在上述两腿部15…的下端间。另外,在上述前叉17上连结有转向手柄18。
在车身构架F的两个后构架管14的前部,由配置在后轮WR的前方的发动机E、和配置在后轮WR的左侧的传动装置M构成的组合摆动式的动力装置P,可以上下摇动并且通过连杆19可上下摇动地支承,后轮WR轴支承于动力装置P的后部。在左右一对后构架管14…中的左侧后构架管14…及动力装置P的后部之间设置有后减震组件20。
另外,在发动机E的气缸盖21的上部侧壁上连接有吸气管22,该吸气管22通过气化器23与配置在后轮WR左侧方的空气滤清器24连接。另外,在所述气缸盖21的下部侧壁上,连接有导出排气向后轮WR的右侧方侧延伸的排气管25的上游端,该排气管25的下游端与配置在后轮WR的右侧方的排气消声器26连接。
在车身构架F的两后构架管14…的前部间,支承有配置在上述发动机E的上方的收纳箱27,从上方覆盖该收纳箱27的乘员用座椅28可以开闭、且支承在上述收纳箱27的前侧上部。另外,在收纳箱27的后方,以有被上述两后构架管14…支承的方式配置有燃料箱29。
一同参照图2,上述车身构架F、上述发动机E、收纳箱27及燃料箱29被车身罩30覆盖,该车身罩30具有:从前方覆盖头管11的前罩31、从后方侧覆盖上述主梁管12的下垂车架部12a及上述头管11的中央罩32、连接前罩31的两侧及中央罩32的两侧的左右一对腿部挡泥板33…、从侧方覆盖在上述主梁管12的下车架部12b且从两侧腿部挡泥板33…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上部侧下部罩34…、从两上部侧下部罩34…的下缘向下方垂下的左右一对下部侧下部罩35…、从两侧覆盖收纳箱27及燃料箱29同时与上述上部侧下部罩34…及下部侧下部罩35…的后端相连的后罩36,在上述两上部侧下部罩34…的上部间形成有脚踏板37,上述乘员用座椅28配置于上述后罩36…上。
另外,前轮WF被由挡泥板前半构件39及挡泥板后半构件40构成的前挡泥板38从上方覆盖,该前挡泥板38被上述前叉17的桥构件16支承。另外,上述后轮WR被以从上述后罩36的后部向下方垂下的方式配置的后挡泥板42从后侧上方覆盖,该后挡泥板42被上述后构架管14…支承。
另外,上述车身罩30及前挡泥板38中金属制的部件在图2中用格子状的细线表示,在该实施例中,上述车身罩30中的腿部挡泥板33…及上述上部侧下部罩34…是金属例如为铁制。另外,上述前挡泥板38的挡泥板前半构件39是金属例如为铁制。而除了上述车身罩30中的腿部密封件33…及上部侧下部罩34…的部分由合成树脂构成,上述前挡泥板38中的挡泥板后半构件40为合成树脂制。
在图3~图5中,上述前挡泥板38的挡泥板前半构件39及挡泥板后半构件40可拆卸地分别安装在和上述前叉17分体的托架41上,该托架41以上述挡泥板前半构件39及挡泥板后半构件40被组装的状态,可拆卸地安装在上述桥构件16的下面。
一同参照图6及图7,上述托架41具备:与上述桥构件16的下面对应的平坦的安装部41a;在该安装部41a的左右两侧端一体连设、并且从安装部41a向前方突出的左右一对侧壁部41b、41b;与这些侧壁部41b的前端外面焊接且向侧方延伸的左右一对支承腕43、43。
另外,在上述桥构件16上,插通头管11且被头管11可转动地支承、并且在上端连结转向手柄18的转向轴44的下端,以将一部分从桥构件16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固定,在上述托架41的安装部41a,与上述旋转轴44的下端相对应形成向下方凹进的凹部45。
另外,在上述安装部41a上设置有位于上述凹部45的后方的插通孔47、和位于上述凹部45的前方左右两侧的一对插通孔48、49,形成的插通孔49形成为左右方向长的长孔。
在上述托架41的安装部41a将挡泥板后半构件40夹持在其和上述桥构件16的下面之间,并和挡泥板后半构件40一起通过作为紧固构件的3个螺栓50…与桥构件16紧固连结。
另外,上述挡泥板后半构件40形成为在顶部具有被夹持在托架41的安装部41a及桥构件16的下面之间的被夹持部40a、且具有向下方开口的略呈U字状的横截面形状,在被夹持部40a上与上述托架41的凹部45对应,设置有向下方凹进的凹部58。
在上述被夹持部40a的下面,在与上述安装部41a的上述插通孔47~49对应的位置一体突出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圆筒状的轮毂部40b…,上述各螺栓50…从所述托架41的下方插通该托架41的安装部41a及所述被夹持部40a的各轮毂部40b,同时与所述桥构件16螺合。
上述挡泥板前半构件39也形成为从上方覆盖前轮WF且具有向下方开放的大致U字状的横截面形状,在该挡泥板前半构件39的后部中央,如图8所示,一体连设有向上方立起的安装板部39a,在该安装板部39a的上端一体连设有向后上倾斜的卡止板部39b。另外,在上述安装板部39a上设置有插通孔51,在安装板部39a及卡止板部39b的连设部设置有矩形的卡止孔52。
另一方面,在托架41的安装部41a的前端一体连设有向上方隆起的隆起部41c,在该隆起部41c的前端中央部,一体连设有与上述挡泥板前半构件39的安装板部39a从后方抵接、并且将前端插入并卡合在上述卡止孔52的立起的板部41d的下端。而且,在与上述插通孔51对应的部分、立起的板部41d的背面固定有焊接螺母53,从上述安装板部39a的前方插通上述插通孔51的螺栓54与上述焊接螺母53螺合。即,挡泥板前半构件39的后侧上部由上述托架41支承。
另外,在上述托架41的两支承腕43…的前端部弯曲地形成有在上述挡泥板前半构件39上和比上述安装板部39a更靠近下方的后部左右两侧内面大致平行延伸的支承板部43a…。另一方面,在挡泥板后半构件40的前端部一体连设有从上述托架41的隆起部41c的两侧向两侧方延伸的腕部40c、40c,在这些腕部40c…的前端,如图9所示,一体连设有被夹持在上述挡泥板前半构件39的后部两侧及上述托架41的支承板部43a…之间的安装板部40d…。而且在上述支承板部43a…的内面固定有焊接螺母55,从外方插通挡泥板前半构件39的后部两侧及安装板部40d…的螺纹构件56…与上述焊接螺母55螺合。
即,挡泥板前半构件39的后部左右两侧、和所述挡泥板后半构件40的前部左右两侧通过利用螺纹构件56的共同连接与所述托架41连接。
下面,对该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在前叉17和分体的托架41上分别可进行装卸地安装有挡泥板前半构件39及挡泥板后半构件40,组装了挡泥板前半构件39及挡泥板后半构件40的状态的托架41被可装卸地安装在构成前叉17的一部分的桥构件16的下面,因此在预组装了托架41、挡泥板前半构件39及挡泥板后半构件40后,安装在前叉的桥构件16上,这样一来可以实现组装操作效率的提高。而且维修时,不用从车身构架F上拆卸前叉17,只从前叉17拆下前轮WF即可更换前挡泥板38,还可以提高维护性。另外,只要使用短工具、及具备了万向节的特殊工具就可以将螺栓50进行紧固、松开,不用拆卸前轮WF即可更换前挡泥板38。
另外,托架41将所述挡泥板后半构件40夹在其和桥构件16的下面之间,并和所述挡泥板后半构件40一同用螺栓50与桥构件16连结,因此,与将挡泥板后半构件40及托架41分别安装在前叉时相比,可以减少紧固构件的个数,减少零件数量同时降低组装的用工量。
另外,挡泥板后半构件40形成为在顶部具有被夹持在托架41及桥构件1 6之间的被夹持部40a、且具有向下方开口的略呈U字状的横截面形状,螺栓50…从托架41的下方插通该托架41及被夹持部40a,并且与桥构件16螺合,因此螺栓50…隐藏于挡泥板后半构件40下,不向外部露出,可以提高外观性。
另外,挡泥板前半构件39的后部左右两侧、和所述挡泥板后半构件40的前部左右两侧分别通过利用螺纹构件56…的共同连接与托架41连结,因此,与挡泥板前半构件39及挡泥板后半构件40分别与托架41连结时相比,可以减少螺纹构件56…的个数、减少零件数量,同时可以降低组装用工量。
另外,挡泥板后半构件40由合成树脂形成,金属制的挡泥板前半构件39的后侧上部以及比该后侧上部更靠近下方的后部左右两侧被托架41支承,因此,来自挡泥板前半构件39侧的载荷不会作用于与金属相比强度低下的合成树脂的挡泥板后半构件40上,可以提高挡泥板后半构件40的耐久性。
图10及图11表示本发明的参考例,前挡泥板61由挡泥板前半构件62及挡泥板后半构件63构成,将前部与挡泥板前半构件62的后部从下方重叠的挡泥板后半构件63被螺纹构件64、64连结在挡泥板前半构件62的后部两侧。
另外,挡泥板前半构件62的后部及挡泥板后半构件63的前部以本来的相互重叠的状态,通过多个螺栓65、65…可拆卸地连结在前叉17的桥构件16的下面。
根据该参考例,在维修时,不用从车身构架F上拆卸前叉17,只从前叉17上拆下前轮WF即可更换前挡泥板61,还可以提高维护性。另外,使用本实施例所述的短工具和特殊工具就可将螺栓65进行紧固、松开,不用拆卸前轮WF即可进行前挡泥板61的拆卸及安装。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也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不脱离权利要求范围内所述的本发明,可以进行种种设计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对二轮摩托车用的前挡泥板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三轮摩托车用的前挡泥板结构。

Claims (5)

1.一种二轮、三轮摩托车的前挡泥板结构,其在具有配置于前轮(WF)的两侧的一对腿部(15)的前叉(17)上设置有托架(41),所述前叉在两腿部(15)的下端部轴支承前轮(WF),由挡泥板前半构件(39)及挡泥板后半构件(40)构成的前挡泥板(38)从上方覆盖所述前轮(WF)且被安装在所述托架(41)上,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前叉(17)分体的所述托架(41)上分别可装卸地安装所述挡泥板前半构件(39)及所述挡泥板后半构件(40),在连结所述两腿部(15)之间的桥构件(16)的下面可装卸地安装组装了所述挡泥板前半构件(39)及所述挡泥板后半构件(40)的状态的所述托架(4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三轮摩托车的前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41)将所述挡泥板后半构件(40)夹在其与所述桥构件(16)的下面之间,并和所述挡泥板后半构件(39)一起由紧固构件(50)紧固连结在所述桥构件(16)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轮、三轮摩托车的前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板后半构件(40)形成为在顶部具有被夹持在所述托架(41)及所述桥构件(16)之间的被夹持部(40a),且具有向下方开口的大致U字状的横截面形状,作为所述紧固构件的螺栓(50)从所述托架(41)的下方插通该托架(41)及所述被夹持部(40a),并且螺合在所述桥构件(16)上。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二轮、三轮摩托车的前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板前半构件(39)的后部左右两侧和所述挡泥板后半构件(40)的前部左右两侧通过共同紧固分别与所述托架(41)紧固连结。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二轮、三轮摩托车的前挡泥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板后半构件(40)由合成树脂形成,金属制的所述挡泥板前半构件(39)的后侧上部和与该后侧上部相比靠下方的后部左右两侧由所述托架(41)支承。
CN200810002120XA 2007-01-17 2008-01-15 二轮、三轮摩托车的前挡泥板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247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07917A JP4890274B2 (ja) 2007-01-17 2007-01-17 自動二、三輪車のフロントフェンダ構造
JP2007007917 2007-01-17
JP2007-007917 2007-01-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24771A true CN101224771A (zh) 2008-07-23
CN101224771B CN101224771B (zh) 2010-10-13

Family

ID=39701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212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24771B (zh) 2007-01-17 2008-01-15 二轮、三轮摩托车的前挡泥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890274B2 (zh)
CN (1) CN101224771B (zh)
TR (1) TR200708556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8642A (zh) * 2016-03-01 2018-10-23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正面冲撞时前挡泥板紧固件可熔断的车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57770B2 (ja) * 2018-06-29 2020-09-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JP7211053B2 (ja) * 2018-12-06 2023-01-24 スズ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フロントフェンダ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11885A (en) * 1979-02-22 1980-08-28 Babcock Hitachi Kk Treatment of combusted residue of paper making waste liquid
JPS56132187A (en) * 1980-03-18 1981-10-16 Toshiba Corp Controlling method for cycloconverter
JP2517216B2 (ja) * 1984-02-29 1996-07-2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フロントフエンダ構造
JP2732914B2 (ja) * 1989-10-16 1998-03-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バーコードリーダー
DE19510197C2 (de) * 1995-03-21 1997-12-11 Dietrich Gerhard Ellsaesser Halterung zur Befestigung eines Schutzblechs
JP3561333B2 (ja) * 1995-07-21 2004-09-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三輪車におけるフロントフェンダ取付け構造
JP3403937B2 (ja) * 1998-03-27 2003-05-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フォークカバーの取付構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8642A (zh) * 2016-03-01 2018-10-23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正面冲撞时前挡泥板紧固件可熔断的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90274B2 (ja) 2012-03-07
JP2008174040A (ja) 2008-07-31
TR200708556A2 (tr) 2008-09-22
CN101224771B (zh) 2010-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40605B1 (en) Motorcycle
CN1123474C (zh) 摩托车的车架结构
JP5751916B2 (ja) 鞍乗り型車両用燃料タンク
JP3503989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JP4309876B2 (ja) 自動二輪車
CN100455480C (zh) 自动二轮车的车架
JP6114402B2 (ja) 鞍乗型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JP5572618B2 (ja) 自動二輪車
JP4887637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シートフレーム
JP2019034606A (ja) 鞍乗型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
US7584814B2 (en) Motorcycle
CN101224771B (zh) 二轮、三轮摩托车的前挡泥板结构
US6199888B1 (en) Main stand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s
JP4761984B2 (ja) 自動二輪車
JP4441512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サイドスタンド
JPH10226380A (ja) 自動二輪車のカウリング取付装置
WO2012057159A1 (ja) 自動二輪車
JP4364521B2 (ja) 自動二輪車
JP6984225B2 (ja) 鞍乗型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
JP2006240460A (ja) 自動二輪車の樹脂部材係合構造
JP4786977B2 (ja) 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
WO2015079567A1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フレーム構造
EP3305641A1 (en) Straddled vehicle
JP2004123062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リヤフォーク構造
JP6120313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エンジン支持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13

Termination date: 201801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