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204874A - 喷出时刻调整方法及喷出时刻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出时刻调整方法及喷出时刻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204874A
CN101204874A CNA2007103023128A CN200710302312A CN101204874A CN 101204874 A CN101204874 A CN 101204874A CN A2007103023128 A CNA2007103023128 A CN A2007103023128A CN 200710302312 A CN200710302312 A CN 200710302312A CN 101204874 A CN101204874 A CN 1012048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nozzle
adjustment
nozzle rows
ejection ti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30231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204874B (zh
Inventor
小阿瀬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204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48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204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2048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8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using a specific wave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73Timing; De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based on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20Modul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出时刻调整方法,其包括:一边使第一喷嘴列及第二喷嘴列与介质的相对位置在第一喷嘴列及第二喷嘴列的交叉方向上变化,一边使来自在交叉方向上排列的第一喷嘴列及第二喷嘴列的液滴的喷出时刻变化,在介质上形成调整用图案的步骤;基于调整用图案,决定第一喷嘴列及第二喷嘴列的喷出时刻的调整量的步骤。该调整用图案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相距规定的距离地形成多个。另外,根据基于各个调整用图案决定的调整量的平均,来调整喷出时刻。根据本发明,可以适当地调整从多个喷头喷出的液滴的喷出时刻。

Description

喷出时刻调整方法及喷出时刻调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出时刻调整方法及喷出时刻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具备沿喷嘴列的交叉方向配置的两个喷头的打印机。这两个喷头被配置成在喷嘴列方向上将一个喷头的位置错开喷嘴间距一半的距离。通过如此设置,可以在喷嘴列方向上实现2倍的析像度。为了使用如此配置的喷头进行印刷,需要在输送方向上预先调整好从两个喷头喷出的液滴的命中位置。
为了调整输送方向的命中位置,印刷使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的液滴的喷出时刻一点点地变化的调整用图案。然后,采用选择最佳的液滴的喷出时刻而调整的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329381号公报
然而,当在用于输送纸张的辊有偏心等时,在纸张的输送时产生输送量的变动。这样,由该偏心造成的输送量的变动会产生输送误差。
当形成调整用图案,并基于它进行液滴的喷出时刻的调整时,基于产生输送误差时的图案来调整液滴的喷出时刻。输送误差由恒定的成分和周期性变动的成分的重合而成。对于周期性变动的成分,很难在图案的记录时确定产生多少的量。这样,由于输送误差中所含的未知的变动的成分的影响,而无法恰当地调整喷出时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此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可适当地调整从多个喷头喷出的液滴的喷出时刻。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发明是一种喷出时刻调整方法,其包括:一边使第一喷嘴列及第二喷嘴列与介质的相对位置在上述第一喷嘴列及上述第二喷嘴列的交叉方向上变化,一边使来自在上述交叉方向上排列的上述第一喷嘴列及上述第二喷嘴列的液滴的喷出时刻变化,而在上述介质上形成调整用图案的步骤;基于上述调整用图案,来决定上述第一喷嘴列及上述第二喷嘴列的上述喷出时刻的调整量的步骤,该喷出时刻调整方法的特征是,
上述调整用图案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相距规定的距离地形成多个,
根据基于各个上述调整用图案决定的上述调整量的平均,来调整上述喷出时刻。
对于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将利用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来阐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印刷系统的整体构成的方框图。
图2A是打印机1的剖视图,图2B是用于说明打印机1的纸张S的输送处理的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喷头单元40的8个喷头的详细配置的图。
图4是表示向所输送的纸张上喷出液滴的样子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由从两个喷头喷出的墨滴形成的调整用图案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打印机1的输送辊23B的偏心的图。
图7A是用于说明在输送辊23B中没有偏心时,第一喷头形成第一线后第二喷头形成第二线的样子的图。
图7B是用于说明在输送辊23B中没有偏心时,第一喷头形成第一线后第二喷头形成第二线的样子的图。
图7C是用于说明在输送辊23B中有偏心时,第一喷头形成第一线后第二喷头形成第二线的样子的图。
图7D是用于说明在输送辊23B中有偏心时,第一喷头形成第一线后第二喷头形成第二线的样子的图。
图7E是用于说明在输送辊23B中有偏心时,第一喷头形成第一线后第二喷头形成第二线的样子的图(其二)。
图7F是用于说明在输送辊23B中有偏心时,第一喷头形成第一线后第二喷头形成第二线的样子的图(其二)。
图7G是表示因偏心而产生的输送误差与旋转位置X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8是用于说明P的旋转位置X与输送误差E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9A是表示假设将喷出时刻调整为使得图8的点A时的输送误差变为0后的输送误差的图表。
图9B表示假设将喷出时刻调整为使得图8的点A时的输送误差变为0后的输送误差的调整用图案。
图10A是表示假设将喷出时刻调整为使得图8的点C时的输送误差变为0后的输送误差的图表。
图10B表示假设将喷出时刻调整为使得图8的点C时的输送误差变为0后的输送误差的调整用图案。
图11A是用于说明输送辊23B的旋转位置与输送误差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1B是用于说明与图11A对应的调整用图案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调整用图案1与调整用图案2中的输送误差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在喷出时刻的调整中使用4个调整用图案的情况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墨滴喷出时刻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形成的多个调整用图案与喷头单元40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4个调整用图案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喷头构成的变形例的图。
图18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印刷系统的方框图。
图19A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的立体图,图19B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的剖视图。
图20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喷头410’、第二喷头420’及印刷在纸张上的多个调整用图案的关系的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打印机,100印刷系统,110计算机,120显示装置,130输入装置,113CPU,114存储器,112接口,140记录再现装置,20纸张输送机构,40喷头单元,50检测器组,60 ASIC,70驱动信号生成电路,21供纸辊,23A上游侧输送辊,23B下游侧输送辊,  24传送带,417压电元件,410第一喷头,420第二喷头,430第三喷头,440第四喷头,450第五喷头,460第六喷头,470第七喷头,480第八喷头,HC喷头控制部,S纸张。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本说明书及附图的记载,至少可以阐明以下的事项。
一种喷出时刻调整方法,包括:一边使第一喷嘴列及第二喷嘴列与介质的相对位置在上述第一喷嘴列及上述第二喷嘴列的交叉方向上变化,一边使来自在上述交叉方向上排列的上述第一喷嘴列及上述第二喷嘴列中的液滴的喷出时刻变化,而在上述介质上形成调整用图案的步骤;基于上述调整用图案,来决定上述第一喷嘴列及上述第二喷嘴列的上述喷出时刻的调整量的步骤,该喷出时刻调整方法的特征是,
上述调整用图案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相距规定的距离地形成多个,
根据基于各个上述调整用图案决定的上述调整量的平均值,来调整上述喷出时刻。
通过如此设置,可以适当地调整从多个喷头喷出的液滴的喷出时刻。
作为这种喷出时刻调整方法,上述规定的距离最好是将用于改变上述相对位置的旋转构件旋转半周后的周长。另外,最好形成偶数个上述调整用图案,且根据基于该偶数个调整用图案决定的上述调整量的平均值来调整上述喷出时刻。另外,最好上述旋转构件是用于将上述介质沿上述交叉方向输送的输送辊,且通过旋转上述输送辊并输送上述介质来改变上述相对位置。另外,也可以是上述旋转构件是用于将上述第一喷嘴列及第二喷嘴列沿上述交叉方向移动的辊,通过旋转上述辊并移动上述第一喷嘴列及上述第二喷嘴列来改变上述相对位置。
另外,最好在上述第一喷嘴列方向上将上述第一喷嘴列的喷嘴配置为到达上述第二喷嘴列的喷嘴之间的中央。另外,最好通过按每个喷嘴来改变来自上述第二喷嘴列的液滴的喷出时刻,而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相对于来自上述第一喷嘴列的液滴的命中位置改变来自上述第二喷嘴列的液滴的命中位置,从而形成上述调整用图案。另外,最好从上述第一喷嘴列的规定个数的喷嘴喷出的液滴与从上述第二喷嘴列的规定个数的喷嘴喷出的液滴在上述第一喷嘴列的方向上交互地命中,从而形成上述调整用图案。
通过如此设置,可以适当地调整从多个喷头喷出的液滴的喷出时刻。
一种喷出时刻调整装置,具备记录装置和输入装置,该喷出时刻调整装置中,该记录装置一边使第一喷嘴列及第二喷嘴列与介质的相对位置在上述第一喷嘴列及上述第二喷嘴列的交叉方向上变化,一边使来自在上述交叉方向上排列的上述第一喷嘴列及上述第二喷嘴列的液滴的喷出时刻变化,从而在上述介质上形成调整用图案;该输入装置基于上述调整用图案,输入上述第一喷嘴列及上述第二喷嘴列的上述喷出时刻的调整量,其特征是,
上述调整用图案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相距规定的距离地形成多个,
还具备运算部,其根据基于各个上述调整用图案决定的上述调整量的平均值,来求出上述喷出时刻。
通过如此设置,可以适当地调整从多个喷头喷出的液滴的喷出时刻。
一种程序,用于使喷出时刻调整装置动作,该程序包括:
一边使第一喷嘴列及第二喷嘴列与介质的相对位置在上述第一喷嘴列及上述第二喷嘴列的交叉方向上变化,一边使来自在上述交叉方向上排列的上述第一喷嘴列及上述第二喷嘴列的液滴的喷出时刻变化,从而在上述介质上形成调整用图案的步骤;
基于上述调整用图案,来决定上述第一喷嘴列及上述第二喷嘴列的上述喷出时刻的调整量的步骤,
上述调整用图案在上述交叉方向上相距规定的距离地形成多个,
使上述喷出时刻调整装置根据基于各个上述调整用图案决定的上述调整量的平均值,来对上述喷出时刻进行调整。
通过如此设置,可以适当地调整从多个喷头喷出的液滴的喷出时刻。
===关于整体构成===
图1是印刷系统的整体构成的方框图。该印刷系统100具备打印机1、计算机110、显示装置120及输入装置130。第一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是在纸、布、薄膜等介质上印刷图像的喷墨型的行式打印机。对于该打印机1的构成将在后面详述。
计算机110具备CPU113、存储器114、接口112及记录再现装置140。CPU113执行打印机驱动程序等各种程序,例如对使后述的打印机1印刷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存储器114储存打印机驱动程序等程序或数据。接口112是USB或并行接口等用于与打印机1连接的接口。记录再现装置140是CD-ROM驱动器或硬盘驱动器,是用于储存程序或数据的装置。
计算机110可借助接口112与打印机1通信地连接,为了使打印机1印刷图像,而将与所印刷的图像对应的印刷数据向打印机1输出。
在计算机110中,安装有打印机驱动程序。打印机驱动程序是用于在显示装置120中显示用户界面,将从应用程序中输出的图像数据转换为印刷数据的程序。
<关于打印机的构成>
图2A是打印机1的剖视图。另外,图2B是用于说明打印机1的纸张S的输送处理的立体图。下面,同时参照图1,来对行式打印机的基本构成进行说明。
打印机1具有纸张输送机构20、喷头单元40、检测器组50、ASIC60及驱动信号生成电路70。打印机1从计算机110接收印刷数据。此后,基于所接收的数据,打印机1的ASIC60控制打印机1的各部分(纸张输送机构20、喷头单元40、驱动信号生成电路70),而在纸张S上印刷图像。
打印机1内的状况由检测器组50监视。检测器组50将检测结果向ASIC60输出。此后,ASIC60基于该检测结果控制各部分。
纸张输送机构20是用于将介质(例如纸张S等)沿规定的方向(以下称作输送方向)输送的机构。该纸张输送机构20具有供纸辊21、输送电机(未图示)、上游侧的输送辊23A及下游侧的输送辊23B、输送带24。供纸辊21是用于将插入于纸张插入口的纸张S向打印机内供给的辊。在下游侧的输送辊23B上连接有未图示的输送电机。当输送电机旋转时,下游侧的输送辊23B旋转。这样,输送带24与之对应地旋转,另外上游侧的输送辊23A也旋转。未图示的输送电机的旋转由ASIC60控制。在上游侧的输送辊23A上安装有弹簧29。这样,上游侧的输送辊23A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微小位移,从而不会产生输送带24的挠曲。
由供纸辊21供给的纸张S通过输送带24输送至可印刷的区域(与喷头相对置的区域)。通过由输送带24输送纸张S,纸张S相对于喷头单元40在输送方向上移动。穿过了可印刷的区域的纸张S通过输送带24向外部排出。而且,输送中的纸张S被静电吸附或真空吸附在输送带24上。
喷头单元40是用于向纸张S喷出墨滴的单元。喷头单元40通过向输送中的纸张S喷出墨滴,来在纸张S上形成墨点,将图像印刷在纸张S上。该打印机1是行式打印机,喷头单元40如后所述具有第一喷头410~第八喷头480的8个喷头。对于该喷头单元40的构成,将在后面详述。
在检测器组50中,包括旋转式编码器(未图示)等。旋转式编码器检测出上游侧输送辊23A或下游侧输送辊23B的旋转量。基于旋转式编码器的检测结果,ASIC60可以检测出纸张S的输送量。这样,可以控制纸张S的规定量的输送。
ASIC60是用于进行打印机1的控制的控制单元。ASIC60与打印机1内的接口部61连接,从而可与计算机110通信。ASIC60具有进行用于打印机整体的控制的运算处理的功能。另外,包括储存程序及数据的存储器。这样,依照保存于存储器中的程序来控制各机构。
驱动信号生成电路70是为了从喷嘴喷出墨滴而生成向后述的喷头内的压电元件417施加的驱动信号的电路。驱动信号生成电路70基于从ASIC60输出的波形数据,向喷头单元40输出驱动信号。所谓驱动信号是在规定的周期T之间包括多个驱动脉冲的信号。驱动脉冲是用于选择性地施加在压电元件417上而喷出墨滴的脉冲。驱动信号由驱动信号生成电路70反复生成而输出。
<关于喷头单元的构成>
再次参照图1,在喷头单元40的各喷头中包含喷头控制部HC。这样,可以利用喷头控制部HC的控制来选择施加在各喷嘴的压电元件417上的驱动脉冲。由此,通过向压电元件417施加驱动脉冲,而从各个喷嘴喷出墨滴。喷头控制部HC由ASIC60控制。通过如此设置,可以利用ASIC60来改变每个喷嘴的喷出时刻。
图3是用于说明喷头单元40的8个喷头的详细的配置的图。图中,形成从打印机1的上部观看第一喷头410~第八喷头480的图。在从打印机1的上部观看的情况下,这些喷嘴被其他的元件阻挡而无法看到。然而,在这里为了容易理解第一喷头410~第八喷头的喷嘴的关系,将喷嘴的位置用实线描绘。
在喷头单元40中,包含第一喷头410~第八喷头480的8个喷头。这些喷头被配置成使得喷嘴列方向的交叉方向成为纸张的输送方向。此外,在各个喷头中,为了能够喷出4色的墨滴而包含4列喷嘴列。各喷嘴列中的喷嘴间的距离(喷嘴间距P)为1/180英寸。另外,针对各色包含有180个喷嘴、和用于从该喷嘴喷出墨滴的压电元件417。压电元件417是在一个个喷嘴中独立地被安装的元件。
这里,沿输送方向排列的2个喷头被配置成在纸张的输送方向的交叉方向(纸宽度方向)上相互错开喷嘴间距的1/2(P/2)。例如,如果参照第一喷头410和第二喷头420,则第二喷头420被配置成相对于第一喷头410沿纸宽度方向错开P/2。具体来说,第一喷头410的喷嘴#1被配置成进入到第二喷头420的喷嘴#1与喷嘴#2之间。即,第一喷头410的喷嘴被配置成到达第二喷头420的喷嘴之间的中央。通过如此设置,可以在纸宽度方向上使用第一喷头及第二喷头来实现360dpi的析像度。
同样地,第四喷头440被配置成相对于第三喷头430沿纸宽度方向(向图的左侧)错开P/2。另外,第六喷头460被配置成相对于第五喷头450沿纸宽度方向(向图的左侧)错开P/2。另外,第八喷头480被配置成相对于第七喷头470沿纸宽度方向(向图的左侧)错开P/2。也就是说,在喷嘴列方向上,第三喷头430的喷嘴被配置成到达第四喷头440的喷嘴之间的中央。同样地,在喷嘴列方向上,第五喷头450的喷嘴被配置成到达第六喷头460的喷嘴之间的中央,第七喷头470的喷嘴被配置成到达第八喷头480的喷嘴之间的中央。
第三喷头430被配置成相对于第一喷头410在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此外,在纸宽度方向上以使第一喷头410的喷嘴#180与第三喷头430的喷嘴#1的喷嘴间距达到P的方式配置。同样地,第七喷头470被配置成相对于第五喷头450在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此外,在纸宽度方向上以使第五喷头450的喷嘴#180与第七喷头470的喷嘴#1的喷嘴间距达到P的方式配置。第一喷头410与第五喷头450在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相同的位置,第三喷头430与第七喷头470在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相同的位置。
第二喷头420被配置成相对于第三喷头430在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第四喷头440被配置成相对于第二喷头420在输送方向的更靠下游侧。此外,这些喷头在纸宽度方向上被以使第二喷头420的喷嘴#180与第四喷头440的喷嘴#1的喷嘴间距达到P的方式配置。同样地,这些喷头被配置成第八喷头480相对于第六喷头460在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此外,在纸宽度方向上以使第六喷头460的喷嘴#180与第八喷头480的喷嘴#1的喷嘴间距达到P的方式错开配置。第二喷头420与第六喷头460在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相同的位置,第四喷头440与第八喷头480在输送方向上被配置于相同的位置。
通过如此配置,可以在沿输送方向输送的纸张上,利用第一喷头410到第八喷头480在纸宽度方向上进行360dpi的印刷。
图4是表示向所输送的纸张上喷出墨滴的样子的图。图中,表示了一边将纸张沿输送方向输送,一边利用第一喷头410和第二喷头420喷出墨滴而形成图像的样子。而且,这里,为了将说明简化,仅表示了第一喷头410和第二喷头420。虽然在图中并未表示,然而同样也可以利用第三喷头430和第四喷头440在纸张的纸宽度方向的规定的范围中形成图像。另外,可以利用第五喷头450与第六喷头的组合在纸张的纸宽度方向的规定的范围中形成图像。另外,可以利用第七喷头470与第八喷头480的组合在纸张的纸宽度方向的规定的范围中形成图像。
第一喷头410和第二喷头420被配置成在纸张的输送方向上重合。如前所述,各个喷头的喷嘴间距为180dpi。这两个喷头的喷嘴被配置成进入相互的喷嘴之间。此外,为了利用它实现360dpi,需要调整喷出时刻,使得由第一喷头410喷出的墨滴的命中位置与由第二喷头420喷出的墨滴的命中位置在纸张的输送方向上一致。对于喷出时刻的调整,例如可以考虑使用如下所示的调整用图案。
<参考例的调整用图案>
图5是用于说明由从两个喷头喷出的墨滴形成的调整用图案的图。图中,为了将说明简化,仅表示了第一喷头410和第二喷头420。这里,虽然省略了图示,然而也可以利用第三喷头430和第四喷头440的组合、第五喷头450和第六喷头460的组合、及第七喷头470和第八喷头480的组合,来形成相同的调整用图案。
各喷头具有黑色油墨喷嘴列K、蓝绿色油墨喷嘴列C、洋红色油墨喷嘴列M及黄色油墨喷嘴列Y。这里,采用仅使用黑色油墨喷嘴列K的例子进行说明。而且,第一喷头410的黑色油墨喷嘴列K相当于第一喷嘴列,第二喷头420的黑色油墨喷嘴列K相当于第二喷嘴列。
在喷头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表示有调整用图案。调整用图案通过来自第一喷头410和第二喷头420的各喷嘴中的墨滴的喷出形成。图中的调整用图案中,以实线表示的线是由第一喷头410形成的调整用图案(称作第一线),以虚线表示的线是由第二喷头420形成的调整用图案(称作第二线)。虽然为了将第二线与第一线区别而用虚线表示,然而实际上是用实线描绘的。这样,第一线与第二线在纸宽度方向上交互地排列而构成调整用图案。
以使第一线在纸宽度方向上排成一列地形成的方式来调整喷出时刻。另一方面,第二线形成为在纸张的输送方向上一点点地错开。为了如此设置,将从第二喷头420的各喷嘴中的喷出时刻一点点地错开。另外,在第二线的附近显示有数字。该数字是表示这个数字的左侧的第二线由打印机相对于第一线向纸张的输送方向的上游错开几个μm地形成的调整量。例如记作“+20”的情况是表示将喷出时刻控制为由打印机1相对于第一线在20μm上游侧形成第二线。该调整量也可以称作是表示被改变的喷出时刻的调整量。这些调整量虽然实际上并没有记录在纸张上,然而为了说明的方便,将其表示在图中。
如果产品是按照设计制作的,则调整量为“0”的第二线就应当在纸张的输送方向上与第一线一致。但是,由于打印机1的各部分的误差,会有调整量为“0”的第二线在输送方向上与第一线不一致的情况。为此,通过参照该调整用图案的调整量,来调整墨滴的喷出时刻,就可以使得从第一喷头410喷出的墨滴的命中位置与从第二喷头420喷出的墨滴的命中位置一致。
例如,图示的情况下,在调整量为“-10”时,第一线与第二线在输送方向上一致。这样,通过提前喷出时刻地再次进行调整,使得从第二喷头420喷出的墨滴命中10μm下游侧,就可以使来自第一喷头410的墨滴的命中位置与来自第二喷头420的墨滴的命中位置在输送方向上一致。
<因偏心而产生的输送误差>
图6是用于说明打印机1的输送辊23B的偏心的图。如前所述,输送辊23B是因未图示的输送电机旋转而旋转的。此外,通过旋转输送辊23B,使输送带24移动。该输送辊23B相当于改变第一喷嘴列及第二喷嘴列与介质的相对位置的旋转构件。
输送辊23B有时会因品质的波动而发生偏心。在输送辊23B偏心的情况下,到达旋转中心的距离将会根据输送辊23B的周面的场所而不同。这样,即使输送辊的旋转量相同,输送量也会根据输送辊23的周面的场所而不同。
第一喷头410与第二喷头420在输送方向上被隔开规定的距离(设为喷头间距离)地配置。这样,为了在纸张的输送方向上使墨滴命中相同位置,就要在从来自第一喷头410的墨滴的喷出到来自第二喷头420的墨滴的喷出的期间进行喷头间距离量的输送。但是,在如上所述的输送辊23B具有偏心的情况下,输送量就会变动。这样,从形成第一线后到形成第二线的期间的输送也会包含有输送量的变动,从而产生输送误差。这样,即使基于在包括输送误差的状况下形成的调整用图案进行液体喷出时刻的调整,也无法进行正确的喷出时刻的调整。
图7A及图7B是用于说明在输送辊23B中没有偏心时,第一喷头形成第一线后第二喷头形成第二线的样子的图。这里,为了简化说明,以针对调整量为“0”的第一线与第二线为例进行说明。
图7A中,从第一喷头中喷出墨滴而形成第一线。然后进行纸张的输送。此外,图7B中,在以使第一线与第二线在输送方向上一致的方式将输送辊23B旋转规定的角度α后,从第二喷头喷出墨滴而形成第二线。这里,在输送辊23B中没有偏心,可以适当地调整墨滴的喷出时刻。这样,调整量为“0”时的第一线与第二线就形成于在输送方向上一致的位置上。
图7C及图7D是用于说明在输送辊23B中有偏心时,第一喷头形成第二线后第二喷头形成第二线的样子的图。这里,设为在输送辊23B产生了偏心的情况。
图7C中,从第一喷头喷出墨滴而形成第一线。然后进行纸张的输送。此时输送辊23B旋转角度α。此后,图7D中,由第二喷头形成第二线(调整量为“0”时的)。但是,因输送辊23B的偏心而产生输送误差E0’,第一线与第二线在输送方向上形成的位置发生错移。
但是,当再次参照图7C及图7D时,图中在输送辊23B的圆周上表示有基准点P。这里,将第一喷头为了形成第一线而喷出墨滴时的基准点P在圆周上的位置设为旋转位置X(rad)(X为变数)。而且,将作为旋转位置X的起始点的0的位置设为圆周上的顶部。此外,每次向左旋转时变数X的值即增加。另外,基准点P在旋转位置X时形成第一线,将在其后形成第二线时所产生的输送误差E’定义为旋转位置X上的输送误差E’。
例如,为了简化说明,设为在旋转位置为0时形成了第一线(图7C)。其后,进行规定的输送,形成第二线(图7D)。这样,产生了如图所示的输送误差E0’。此时,基准点P的旋转位置X=0时的输送误差为E0’。
图7E及图7F是用于说明在输送辊23B具有偏心时,第一喷头形成第一线后第二喷头形成第二线的样子的图(其二)。图7E中,设为在旋转位置X为某个旋转位置β时形成第一线。其后,产生如图所示的输送误差E1’。此时,基准点P的旋转位置X=β时的输送误差为E1’。因偏心而产生的输送误差E’成为旋转位置X的函数。
图7G是表示因偏心而产生的输送误差与旋转位置X之间的关系的图表。横轴是基准点P的旋转位置X,纵轴是因输送辊23B的偏心而产生的输送误差E’。输送误差E’随着基准点P的旋转位置X变化(随着第一线在介质上的形成位置)而变化。此外,该输送误差E’表示描绘出如图所示的正弦曲线的值。
<关于实际的输送误差>
图8是用于说明基准点P的旋转位置X与输送误差E之间的关系的图表。横轴表示基准点P的旋转位置X,纵轴表示输送误差E。实际的输送误差E由恒定的成分与周期性变动的成分的重合组成。周期性的成分以输送辊23B的一次旋转作为一个周期而显现。这里,是因上述的输送辊23B的偏心而产生的输送误差E’,将其设为输送误差的AC成分。另一方面,恒定的成分是即使在输送辊23B中不产生偏心时,也会如前所述地因在打印机1的各部分中有误差而产生的,或因第二喷头的墨滴的喷出时刻错移而产生的。
输送误差E的AC成分如上所述,是因输送辊23B的偏心而产生的,并描绘出最大振幅为D的正弦曲线。该输送误差的AC成分的振动中心达到e。假设在输送辊23B中不产生偏心,且没有输送误差的AC成分的情况下,只会产生e的输送误差。在未产生偏心时,通过将来自第二喷头的墨滴的喷出时刻调整而使输送误差的e变为0,就可以使调整量为0时的第一线与第二线始终一致。
即使在输送辊23B中产生了偏心,且在输送误差中含有AC成分的情况下,也最好调整来自第二喷头的墨滴的喷出时刻,使得输送误差的振动中心值(=恒定成分值)e变为0。以下将对其理由进行说明。
图9A是表示假设将墨滴的喷出时刻调整为使得图8的点A时的输送误差变为0时的输送误差的图表。图中,表示旋转位置X为a~c时的输送误差。参照该图,虽然在旋转位置X=0时输送误差为0,然而随着增加旋转位置X,从X=a变化到X=b,就会慢慢地产生输送误差。特别是旋转位置X=b时的输送误差E将会具有2D。
图9B表示假设将墨滴的喷出时刻调整为使得图8的点A时的输送误差变为0时的调整用图案。图中所示的两个调整用图案是基于旋转位置X=a时的调整用图案来调整了喷出时刻后形成的调整用图案。也就是说,这两个调整用图案被调整为在旋转位置X=a时调整量为“0”的第一线与第二线一致。
图的左侧的调整用图案是在旋转位置X=a时形成的图案。此外,右侧的调整用图案是在旋转位置X=b时形成的图案。这里,显而易见,左侧的调整用图案中输送误差为0(调整量为“0”的第一线与第二线一致)。但是,在右侧的调整用图案中产生了输送误差。其量达到2D。
图10A是表示假设将喷出时刻调整为使得图8的点C时的输送误差变为0后的输送误差的图表。图中,表示旋转位置X为a~c时的输送误差。参照该图,在旋转位置X=c时输送误差为0,在达到最大振幅的点A时及点B时,都具有D的输送误差。
图10B表示假设将喷出时刻调整为使得图8的点C时的输送误差变为0后的调整用图案。图中所示的3个调整用图案是基于旋转位置X=c时的调整用图案来调整了喷出时刻后形成的调整用图案。也就是说,这3个调整用图案被调整为,在旋转位置X=c时,调整量为“0”的第一线与第二线一致。
图的左侧的调整用图案是在旋转位置X=c时形成的图案。图的中央的调整用图案是在旋转位置X=a时形成的图案。图的右侧的调整用图案是在旋转位置X=b时形成的图案。这里,显而易见,左侧的调整用图案中输送误差为0(调整量为“0”的第一线与第二线一致)。但是,其他的两个调整用图案中,却由此产生输送误差。其量都为D。
在将墨滴的喷出时刻调整为使得点A时或点B时的输送误差变为0的情况下,第一线与第二线的最大错移量达到2D。另一方面,在将墨滴的喷出时刻调整为使得点C时的输送误差变为0的情况下,第一线与第二线的最大错移量达到D。由此,由于如果将墨滴的喷出时刻调整为使得点C时的输送误差变为0(振动中心为0)的话,则最大的错移量变小,因此优选。
如果可以知道形成调整用图案时输送误差的AC成分为0的时刻(点C的时刻),则可以在与旋转位置X=c对应的时刻形成调整用图案而调整喷出时刻。但是,问题是无法容易地知道在调整用图案的形成时哪个时刻与旋转位置X=c对应。因而,以下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提供如下的方法,即,即使在难以知道与旋转位置X=c对应的时刻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油墨的喷出时刻调整为使得输送误差的振动中心变为0。
===第一实施方式===
<原理的说明>
图11A是用于说明输送辊23B的旋转位置与输送误差之间的关系的图。横轴是基准点P的旋转位置X,纵轴是旋转位置X上的输送误差E。图中,调整用图案1是在输送误差与振动中心e相距+d时记录的。此外,在输送辊23B从此处起旋转π后记录调整用图案2。输送误差E描绘出正弦曲线。另外,输送误差的周期与输送辊的周长相同。这样,在输送辊23B旋转π后形成的调整用图案2就会在输送误差与振动中心e相距-d时记录。也就是说,调整用图案1与调整用图案2的输送误差成为可以通过取两者的平均值而获得振动中心e的值的输送误差。换言之,可以说通过取旋转位置相距π的位置之间的输送误差的平均值,来将输送误差的AC成分抵消。
图11B是用于说明与图11A对应的调整用图案的图。调整用图案1是在输送误差与振动中心相距+d时记录的。调整用图案2是在输送误差与振动中心相距-d时记录的。根据图,在输送误差与振动中心相距+d时,调整量为“+20”的第一线与第二线一致。另外,在输送误差与振动中心相距-d时,调整量为“0”的第一线与第二线一致。也就是说,由于输送辊23B的偏心所造成的输送误差的影响,调整用图案1和调整用图案2中,第一线与第二线达到一致的调整量不同。
图12是用于说明调整用图案1与调整用图案2中的输送误差的图。图中,表示从上面的时间1到时间4依照时间系列顺序输送纸张S而记录调整用图案1和调整用图案2的样子。时间1和时间3的时间间隔是输送辊23B旋转半周的时间。即,是输送辊23B旋转π的时间。这里,以调整量为“0”时的第一线及第二线为例进行说明。另外,这里的输送辊23B采用偏心的辊。而且,这里,在与形成有图11A及图11B的调整用图案时的旋转位置不同的旋转位置上形成调整用图案。
在时间1处,从第一喷头喷出墨滴而记录调整用图案1的第一线。然后,在时间2处,从第二喷头喷出墨滴而记录调整用图案1的第二线。但是,由于产生了输送误差E3,所以第一线与第二线在输送方向上不一致。
在时间3处,从第一喷头喷出墨滴而记录调整用图案2的第一线。然后,在时间4处从第二喷头喷出墨滴而记录调整用图案2的第二线。但是,由于在这里也产生了输送误差E4,所以第一线与第二线在输送方向上不一致。
从形成调整用图案1的第一线起到形成第二线的输送辊23B的旋转角γ、与从形成调整用图案2的第一线起到形成第二线的输送辊23B的旋转角γ相同。另外,如前所述,调整用图案1和调整用图案2是相隔输送辊23B的半周旋转(π)而形成的。
从时间1到时间2,通过输送辊23B的圆周的L的部分与纸张接触而进行纸张的输送。这样,圆周的L的长度为此时的输送量。在此时的输送量中包含有输送误差E3。另外,从时间3到时间4,通过输送辊23B的圆周的M的部分与纸张接触而进行纸张的输送。这样,圆周的M的长度为此时的输送量。在此时的输送量中包含输送误差E4。
旋转位置错移半个周期(π)的位置之间的输送误差是进行平均时可将相互的输送误差的AC成分抵消的输送误差。这样,通过取相互的输送误差的平均值,可以求得在输送辊23B中没有偏心时的输送误差。也就是说,输送误差E3与E4的平均值是在辊23B中没有偏心时的恒定的输送误差。
然而,在输送辊23B中没有偏心的情况下,通过以第二线相对于第一线的错移量调整墨滴的喷出时刻,可以将输送误差的恒定的成分除去,将来自第一喷头的墨滴与来自第二喷头的墨滴的命中位置统一。但是,在调整用图案的形成之时,还会因输送辊23B的偏心而受到输送误差的AC成分的影响。由此,在喷出时刻的调整时需要将输送误差的AC成分除去。
对此,可以与上述相同地基于如下的原理来解决,即,通过求得旋转位置错移π的位置之间的输送误差的平均值,可以求得将相互的输送误差的AC成分抵消的输送误差。
再次参照图11A及图11B。调整用图案1在调整量为“+20”时第一线与第二线一致。此时,在调整用图案1的形成中包含相对于振动中心e为+d(作为绝对量来说为e+d)的输送误差。与之不同,调整用图案2在调整量为“0”时第一线与第二线一致。此时,在调整用图案2的形成中包含相对于振动中心e为-d(作为绝对量来说为e-d)的输送误差。即,这些调整量都是包含了输送误差后的调整量。这些调整用图案是相隔输送辊23B的π旋转量的距离而形成的。这样,通过求得这些调整量的平均值,可以将调整量中所含的输送误差的AC成分抵消。也就是说,通过求得这些调整量的平均,可以求得除去了输送误差的AC成分的调整量。
具体来说,求得表示在调整用图案1中判定为合适的喷出时刻的调整量、与表示在调整用图案2中判定为合适的喷出时刻的调整量的平均值。此外,将该求得的平均值作为调整后的喷出时刻。该调整量是上述的输送误差的恒定的成分e。通过将该求得的平均值作为调整后的喷出时刻而对打印机1进行再次设定,可以将喷出时刻调整为使得第一线与第二线的最大的错移量达到最小。
调整用图案1中,调整量为“+20”时第一线与第二线一致。调整用图案2中,调整量为“0”时第一线与第二线一致。这时,平均的调整量就变为“+10”。这样,通过推后喷出时刻地再次进行调整,使得从第二喷头喷出的墨滴命中10μm上游侧,就可以设为合适的喷出时刻。
图13是用于说明在喷出时刻的调整中使用4个调整用图案的情况的图。原理与上述所示的原理相同,通过求得调整量的平均值,可以求得将输送误差的振动中心变为0的喷出时刻的调整量。该情况下,由于用于求得平均值的样品数变多,所以可以取得精度更为良好的喷出时刻的调整量。
但是,在调整用图案并非是输送辊23B每隔π的旋转角处所形成的图案时将如何。该情况下,通过求得如上所述的调整量的平均值,可以获得至少将更靠近输送误差的振动中心的值为0的调整量。这样,即使在调整用图案并非是输送辊23B每隔π的旋转角处所形成的图案时,也可以取得良好的喷出时刻的调整量。
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如上所述的原理来使用多个调整用图案,进行喷出时刻的调整。
<喷出时刻的调整方法的顺序>
图14是用于说明墨滴喷出时刻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该墨滴喷出时刻的调整是在打印机的制造工序中进行的。
最先,在纸张上,在输送辊23B的每隔π的旋转角处形成4个调整用图案1~4(S101)。
图15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形成的多个调整用图案与喷头单元40的图。图中表示喷头单元40和输送后的纸张S。喷头单元40的构成与前面已述的相同。参照纸张S,在纸张的输送方向上形成有4个上述的调整用图案。具体来说,利用第一喷头410和第二喷头420,形成4个调整用图案。同样地,利用第三喷头430和第四喷头440,形成4个调整用图案,利用第五喷头450和第六喷头460,形成4个调整用图案。另外,利用第七喷头470和第八喷头480,形成4个调整用图案。各个调整用图案是利用4个喷嘴列当中的黑色喷嘴列K形成的。
图16是用于说明4个调整用图案的图。图中,表示在纸张S上利用第一喷头410和第二喷头420形成的4个调整用图案。这里,纸张的输送方向是从图的上方朝向下方的方向。此外,从图的最下部的调整用图案到最上部的调整用图案依次地设为调整用图案1~调整用图案4。
当形成这些调整用图案时,即对各调整用图案确定出在输送方向上最为一致的第一线与第二线,判定此时的调整量(S102)。例如,在调整用图案1中,在输送方向上第一线与第二线最为一致的是调整量为“0”时的线。这样,对于调整用图案1,判定在输送方向上喷出时刻最为良好的是调整量为“0 ”时的喷出时刻。同样地,对调整用图案2~调整用图案4也进行判定。根据该图,对于调整用图案2~调整用图案4,分别判定调整量为“+20”、“0”、“+20”。
当对喷出时刻的调整量进行判定时,求得调整量的平均值(S103)。根据该图,对于各个喷出时刻来说是良好的调整量,在调整用图案1中为“0”,在调整用图案2中为“+20”,在调整用图案3中为“0”,在调整用图案4中为“+20”。如果求出这些调整量的平均值,则为+10。即,用于针对该打印机将命中位置最小化的喷出时刻的调整量为“+10”。
当得到喷出时刻的调整量时,进行墨滴的喷出时刻的调整,以使将喷出时刻错移所得到的调整值的量。这可以通过经由打印机1的用户界面将喷出时刻改变调整量的值来进行调整。另外,也可以采用经由与打印机1连接的计算机110向打印机1发送调整量的方式。
这里所说明的打印机的平均的调整量为“+10”。这样,推后喷出时刻地再次进行调整,使得从第二喷头420喷出的墨滴命中10μm上游侧,由此可以设为合适的喷出时刻。
这里,以第一喷头与第二喷头的组为例,对喷出时刻的调整方法进行说明。可以利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第三喷头与第四喷头的组、第五喷头与第六喷头的组、第七喷头与第八喷头的组的调整。另外,对于各色也可以利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喷出时刻的调整。
另外,虽然以输送辊23B的偏心为例,对输送量的变动进行说明,然而在用于驱动输送辊23B的齿轮或输送电机中产生偏心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相同的原理进行喷出时刻的调整。也就是说,作为为了输送纸张而使用的旋转构件,也可以对应齿轮或输送电机。
<其他的喷嘴构成>
然而,当然也有在纸张的纸宽度方向上想要进一步提高析像度来进行印刷的情况。下面,对在纸张的纸宽度方向上进一步提高析像度来进行印刷的情况的喷头构成进行说明。
图17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喷头构成的变形例的图。图中,作为第一喷头410和第二喷头420的变形例表示第一喷头410”和第二喷头420”。该变形例是为了能够提高纸宽度方向的析像度来进行印刷的喷头构成。
第一喷头410”具有各色2列的喷嘴列,具有8个喷嘴列。这里,以黑色油墨喷嘴K为例进行说明。黑色油墨喷嘴列K由2个喷嘴列构成,由奇数编号的喷嘴列和偶数编号的喷嘴列构成。奇数编号的喷嘴列与偶数编号的喷嘴列在输送方向上被相互错开地配置。偶数编号的喷嘴被配置成到达奇数编号的喷嘴之间的中央。例如,将喷嘴#2配置成到达喷嘴#1与喷嘴#3之间。通过如此设置,第一喷头440”单独可形成的墨点的间距变为360dpi。即,如图所示由喷嘴#1和喷嘴#2构成的喷嘴间距P变为360dpi。
第二喷头420”与第一喷头410”是相同的喷头构成。其中,第二喷头420”被配置成从第一喷头410在输送方向的交叉方向上错开P/2。也就是说,第一喷头410”的喷嘴#1被配置成到达第二喷头420”的喷嘴#1与喷嘴#2之间。通过如此设置,能够利用第一喷头410”和第二喷头420”形成的墨点的间距达到720dpi。
而且,第一喷头410”的奇数喷嘴列与偶数喷嘴列在纸张的输送方向上被错开地配置,然而将喷出时刻调整为使得它们在纸张上的墨滴的命中位置在纸张的输送方向上一致。
另外,这里虽然是以第一喷头410”及第二喷头420”为例进行说明,但是这也同样适用于第三喷头430”与第四喷头440”的组、第五喷头450”与第六喷头460”的组、及第七喷头470”与第八喷头480”的组。此外,以使第三喷头430”的喷嘴#1与第一喷头410”的喷嘴#360之间的喷嘴间距达到P/2的方式配置。另外,以使第四喷头440”的喷嘴#1与第二喷头410”的喷嘴#360之间的喷嘴间距达到P/2的方式配置。以使第五喷头450”的喷嘴#1与第三喷头430”的喷嘴#360之间的喷嘴间距达到P/2的方式配置。以使第六喷头460”的喷嘴#1与第四喷头440”的喷嘴#360之间的喷嘴间距达到P/2的方式配置。以使第七喷头470”的喷嘴#1与第五喷头450”的喷嘴#360之间的喷嘴间距达到P/2的方式配置。以使第八喷头480”的喷嘴#1与第六喷头460”的喷嘴#360之间的喷嘴间距达到P/2的方式配置。
通过如此设置,可以在纸张的纸宽度方向上进行720dpi的印刷。此时,也需要调整来自第一喷头和第二喷头的墨滴的喷出时刻。该情况下,也可以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进行喷出时刻的调整。
===第二实施方式===
<关于整体构成>
图18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印刷系统的方框图。该印刷系统100’具备打印机1’、计算机110、显示装置120、及输入装置130。第二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是在纸、布、薄膜等介质上印刷图像的喷墨打印机。
对于计算机110、显示装置120、及输入装置130,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说明。下面,对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19A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的立体图,图19B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1’的剖视图。下面在也参照图18的同时,对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喷墨打印机的基本构成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具有纸张输送机构20’、滑架移动机构30、喷头单元40’、检测器组50、ASIC60’、及驱动信号生成电路70。
纸张输送机构20’是将作为介质的纸张S送入可以印刷的位置,或将该纸张S沿输送方向以规定的输送量输送的机构。此外,如图19A及图19B中所示,纸张输送机构20’具有输送电机22’、输送辊27’。输送电机22’是用于将纸张S沿输送方向输送的电机,其动作由ASIC60’控制。输送辊27’是用于将纸张S夹入到其与从动辊26’之间,并输送至可印刷的区域的辊。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纸张输送机构20是连续地输送一张纸张,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纸张输送机构20’是断续地输送纸张S。
滑架移动机构30’是用于将安装有喷头单元40’的滑架CR沿滑架CR的移动方向移动的机构。滑架移动机构30’具有滑架电机31’、导向轴32’、同步带33’、驱动滑轮34’。此外,通过利用ASIC60’控制滑架电机31’,来控制滑架CR的移动方向的运动。当滑架电机31’动作时,滑架CR沿着该导向轴32’移动。喷头单元40’也随之沿滑架的移动方向移动。
喷头单元40’是用于向纸张S喷出墨滴的单元。喷头单元40’具有第一喷头410’和第二喷头420’。第一喷头410’及第二喷头420’是用于将墨滴向纸张S喷出而形成墨点的构件。
第一喷头410’及第二喷头420’分别具有4个喷嘴列,且分别具有多个喷嘴(第二实施方式中为各180个)。第一喷头410’及第二喷头420’由于被设置于滑架CR上,所以当滑架CR移动时,第一喷头410’及第二喷头420’也沿相同方向移动。此外,通过第一喷头410’及第二喷头420’在移动中断续地喷出油墨,可以在纸张S上形成沿移动方向的墨点列。
检测器组50中,包含线性编码器,从而利用ASIC60’来掌握滑架CR的位置。此外,可以利用ASIC60’来控制滑架CR的规定量的移动。
对于驱动信号生成电路70的构成,由于与前面已述的内容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图20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喷头410’、第二喷头420’、及印刷在纸张上的多个调整用图案的关系的图。
喷头单元40’被构成为包含于滑架CR中。此外,在喷头单元40’中,包含有第一喷头410’及第二喷头420’。在各个喷头中,包含有4个喷嘴列。此外,在各个喷头的各喷嘴列中,包含有180个喷嘴、和用于从该喷嘴喷出墨滴的压电元件417。压电元件417是在一个个喷嘴中独立地被安装的元件。另外,利用喷头控制部HC’的控制来选择施加于各喷嘴的压电元件417上的驱动脉冲。这样,通过对压电元件417施加驱动脉冲,可以从各个喷嘴喷出墨滴。
这里,也是从打印机1’的上部看到的第一喷头410’及第二喷头420’的图。在从打印机1’的上部观看的情况下,这些喷嘴被其他的元件阻挡而无法看到。但是,在这里为了可以容易地理解第一喷头410’的喷嘴与第二喷头420’的喷嘴之间的关系,用实线来描绘喷嘴的位置。
这些喷头被配置成使喷头的喷嘴列方向与纸张的输送方向一致。第一喷头410’和第二喷头420’为了能够分别喷出4色的墨滴而分别具有4列的喷嘴列。此外,各喷嘴列中所包含的喷嘴为#1~#180共180个。各喷嘴列中的喷嘴间的距离(喷嘴间距P)为1/180英寸。
第二喷头420’构成为相对于第一喷头410’在纸张的输送方向上向上游侧错开喷嘴间距的1/2(P/2)。这样,第一喷头410’的喷嘴#1被配置成到达第二喷头420’的喷嘴#1与喷嘴#2之间。通过如此设置,可以在纸张的输送方向上使用第一喷头410’及第二喷头420’来实现360dpi的析像度。这样,在这里也需要调整第一喷头410’与第二喷头420’的墨滴的喷出时刻。这是因为,如前面已经说明的那样,用于改变纸张与喷头的相对位置的旋转构件有可能发生偏心。这里,用于移动滑架CR的驱动滑轮34相当于用于改变纸张与喷头的相对位置的旋转构件。
这样,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形成调整用图案1~调整用图案4,判定各自的合适的喷出时刻的调整量,将所判定的调整量的平均值设为调整后的喷出时刻,就可以设定更合适的喷出时刻。
===其他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说明的技术,除了可以适用于向纸上喷出油墨而进行印刷的印刷方法以外,还可以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工业用装置中。作为主要的装置,可以举出用于在织物上印染花纹的印花装置(方法)、用于在电路基板上形成电路图案的电路基板制造装置(方法)、向芯片上涂布溶解有DNA的溶液而制造DNA芯片的DNA芯片制造装置(方法)、有机EL显示器等显示器制造装置(方法)等。
上述的实施方式是用于使本发明的理解更容易的方式,而不是用于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的方式。毋庸赘言,本发明可以不脱离其主旨地进行变更、改进,并且可以在本发明中包含其等价物。特别是,即使是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也是包含于本发明中的方式。
<关于喷头>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用压电元件来喷出油墨。但是,喷出液体的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利用热在喷嘴内产生气泡的方式等其他的方式。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喷头被设置于滑架中。但是,也可以将喷头设置于能够在滑架上拆装的墨盒中。
===总结===
(1)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一边使第一喷头410的喷嘴列(例如黑色的喷嘴列)及第二喷头420的喷嘴列(例如黑色的喷嘴列)与纸张S的相对位置在第一喷头410的喷嘴列及第二喷头420的喷嘴列的交叉方向上变化,一边使来自在喷嘴列的交叉方向上排列的第一喷头410的喷嘴列及第二喷头420的喷嘴列的墨滴的喷出时刻变化,进行在纸张S上形成调整用图案的步骤。使该墨滴的喷出时刻变化的操作对应于将墨滴的命中位置错移的操作。
然后,进行基于调整用图案来决定第一喷头410的喷嘴列及第二喷头420的喷嘴列的喷出时刻的调整量的步骤。
此外,在上述的动作中,调整用图案在喷嘴列的交叉方向上相距规定的距离地形成多个。另外,根据基于各调整用图案决定的调整量的平均来调整喷出时刻。
通过如此设置,可以适当地调整从多个喷头喷出的墨滴的喷出时刻。
(2)另外,上述的规定的距离是将用于改变相对位置的旋转构件旋转半周时的周长。
通过如此设置,可以调整为最为合适的喷出时刻。
(3)另外,调整用图案形成偶数个,根据基于该偶数个调整用图案决定的调整量的平均来调整上述喷出时刻。
通过像这样形成偶数个调整用图案,基于偶数个调整量的平均来调整喷出时刻,可以将因输送辊23B的偏心而产生的输送误差抵消。
(4)另外,上述的旋转构件是用于将纸张S沿喷嘴列的交叉方向输送的输送辊23B,上述的相对位置因旋转输送辊23B来输送纸张S而改变。
通过如此设置,即使在行式打印机之类的构成中,也可以适当地调整从多个喷头喷出的墨滴的喷出时刻。
(5)另外,也可以是上述的旋转构件为用于将第一喷头410’的喷嘴列及第二喷头420’的喷嘴列沿喷嘴列的交叉方向移动的驱动滑轮34’,上述的相对位置因旋转驱动滑轮34’来移动第一喷头410’的喷嘴列及第二喷头420’的喷嘴列而改变。
通过如此设置,即使在滑架进行移动的类型的喷墨打印机之类的构成中,也可以适当地调整从多个喷头喷出的墨滴的喷出时刻。
(6)另外,在第一喷头410的喷嘴列方向上将第一喷头410的喷嘴列的喷嘴配置成到达第二喷头420的喷嘴列的喷嘴之间的中央。
通过如此设置,可以在喷嘴列方向上实现加倍的析像度。
(7)另外,通过针对每个喷嘴改变来自第二喷头420的喷嘴列的墨滴的喷出时刻,在喷嘴列的交叉方向上相对于来自第一喷头410的喷嘴列的墨滴的命中位置改变来自第二喷头420的喷嘴列的墨滴的命中位置,从而形成调整用图案。
通过如此设置,由于相对于来自第一喷头410的墨滴的命中位置逐渐改变来自第二喷头420的墨滴的命中位置,所以可以基于被改变而喷出的墨滴的命中位置来选择合适的喷出时刻。
(8)另外,使从第一喷头410的喷嘴列的规定个数的喷嘴喷出的墨滴与从第二喷头420的喷嘴列的规定个数的喷嘴喷出的墨滴在第一喷头的喷嘴列的方向上交互地命中,从而形成调整用图案。
通过如此设置,由于从第一喷头喷出的墨滴与从第二喷头喷出的墨滴分别以规定的喷嘴数的宽度命中纸张S,所以可以基于它们在输送方向上的错移量来判定喷出时刻。
(9)当然也可以是如下所示的喷出时刻调整装置。该喷出时刻调整装置具备记录装置和输入装置(计算机110的键盘等)。记录装置一边使第一喷头410的喷嘴列及第二喷头420的喷嘴列与纸张S的相对位置在第一喷头410的喷嘴列及第二喷头420的喷嘴列的交叉方向上变化,一边使来自在该交叉方向上排列的第一喷头410的喷嘴列及第二喷头420的喷嘴列的墨滴的喷出时刻变化,而在纸张S上形成调整用图案。输入装置基于调整用图案,输入第一喷头410的喷嘴列及第二喷头420的喷嘴列的喷出时刻的调整量。
调整用图案在喷嘴列的交叉方向上相距规定的距离地形成多个。此外,喷出时刻调整装置还具备根据基于各调整用图案输入的调整量的平均来求得喷出时刻的运算部。
通过如此设置,可以适当地调整从多个喷头喷出的墨滴的喷出时刻。
(10)另外,当然还有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的方法,实现上述的喷出时刻调整装置的程序。

Claims (9)

1.一种喷出时刻调整方法,包括:一边使第一喷嘴列及第二喷嘴列与介质的相对位置在与上述第一喷嘴列及上述第二喷嘴列的喷嘴排列的喷嘴列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一边使来自在上述交叉的方向上排列的上述第一喷嘴列及上述第二喷嘴列的液滴的喷出时刻变化,而在上述介质上形成调整用图案的步骤;基于上述调整用图案,来决定上述第一喷嘴列及上述第二喷嘴列的上述喷出时刻的调整量的步骤,该喷出时刻调整方法的特征是,
上述调整用图案在上述交叉的方向上相距规定的距离地形成多个,
根据基于各个上述调整用图案决定的上述调整量的平均,来调整上述喷出时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出时刻调整方法,其特征是,上述规定的距离是将用于改变上述相对位置的旋转构件旋转半周后的周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出时刻调整方法,其特征是,上述调整用图案形成偶数个,根据基于该偶数个调整用图案决定的上述调整量的平均来调整上述喷出时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出时刻调整方法,其特征是,上述旋转构件是用于将上述介质沿上述交叉的方向输送的输送辊,上述相对位置因旋转上述输送辊来输送上述介质而改变。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出时刻调整方法,其特征是,上述旋转构件是用于将上述第一喷嘴列及第二喷嘴列沿上述交叉的方向移动的辊,上述相对位置因旋转上述辊来移动上述第一喷嘴列及上述第二喷嘴列而改变。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出时刻调整方法,其特征是,在上述第一喷嘴列方向上,将上述第一喷嘴列的喷嘴配置成到达上述第二喷嘴列的喷嘴之间的中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出时刻调整方法,其特征是,通过针对每个喷嘴改变来自上述第二喷嘴列的液滴的喷出时刻,在上述交叉的方向上相对于来自上述第一喷嘴列的液滴的命中位置改变来自上述第二喷嘴列的液滴的命中位置,从而形成上述调整用图案。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喷出时刻调整方法,其特征是,以使从上述第一喷嘴列的规定个数的喷嘴喷出的液滴与从上述第二喷嘴列的规定个数的喷嘴喷出的液滴在上述第一喷嘴列的方向上交互地命中的方式,形成上述调整用图案。
9.一种喷出时刻调整装置,具备记录装置和输入装置,该记录装置一边使第一喷嘴列及第二喷嘴列与介质的相对位置在与上述第一喷嘴列及上述第二喷嘴列的喷嘴排列的喷嘴列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变化,一边使来自在上述交叉的方向上排列的上述第一喷嘴列及上述第二喷嘴列的液滴的喷出时刻变化,而在上述介质上形成调整用图案,该输入装置基于上述调整用图案,输入上述第一喷嘴列及上述第二喷嘴列的上述喷出时刻的调整量,该喷出时刻调整装置的特征是,
上述调整用图案在上述交叉的方向上相距规定的距离地形成多个,
还具备根据基于各个上述调整用图案输入的上述调整量的平均来求得上述喷出时刻的运算部。
CN2007103023128A 2006-12-19 2007-12-18 喷出时刻调整方法及喷出时刻调整装置 Active CN1012048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41513 2006-12-19
JP2006341513 2006-12-19
JP2006341513A JP4281793B2 (ja) 2006-12-19 2006-12-19 吐出タイミング調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04874A true CN101204874A (zh) 2008-06-25
CN101204874B CN101204874B (zh) 2011-12-14

Family

ID=39387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3023128A Active CN101204874B (zh) 2006-12-19 2007-12-18 喷出时刻调整方法及喷出时刻调整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033632B2 (zh)
EP (1) EP1938991A3 (zh)
JP (1) JP4281793B2 (zh)
CN (1) CN10120487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0393A (zh) * 2014-02-26 2016-11-30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匹配印刷头的相对调整方案的方法以及印刷机
CN106564315A (zh) * 2016-10-21 2017-04-19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涂布方法、涂布设备及发光器件
CN108162592A (zh) * 2016-12-07 2018-06-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方法、印刷装置以及印刷图案
CN114953730A (zh) * 2021-02-25 2022-08-30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打印系统码盘脉冲信号校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81793B2 (ja) * 2006-12-19 2009-06-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吐出タイミング調整方法
JP5390133B2 (ja) * 2008-07-16 2014-01-15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画像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332525B2 (ja) 2008-11-11 2013-11-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US8305648B2 (en) * 2009-05-29 2012-11-06 Eastman Kodak Company Adjusting the calibration of an imaging system
JP5725925B2 (ja) * 2011-03-28 2015-05-27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吐出タイミング修正方法
JP6235850B2 (ja) * 2013-09-30 2017-11-22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印刷装置及びその段差ずれ補正方法
JP6247091B2 (ja) * 2013-12-26 2017-12-13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印刷装置の印刷位置補正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US10404000B2 (en) 2016-03-08 2019-09-03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Spring-loaded contact pin
JP6999871B2 (ja) * 2017-01-18 2022-01-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制御装置、記録システム、液体噴射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7093661B2 (ja) * 2018-03-30 2022-06-30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7196593B2 (ja) * 2018-12-25 2022-12-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タイミングの決定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0956A (en) * 1991-10-31 1993-10-05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int cartridge bidirectional alignment in carriage axis
US5289208A (en) 1991-10-31 1994-02-2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utomatic print cartridge alignment sensor system
US5297017A (en) * 1991-10-31 1994-03-2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int cartridge alignment in paper axis
JP3554184B2 (ja) 1997-04-04 2004-08-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位置合わせ方法
US6137592A (en) * 1998-01-20 2000-10-2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for adjusting drive roller linefeed distance
JP2000071482A (ja) 1998-08-28 2000-03-07 Toshiba Tec Corp カラー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2273956A (ja) 2001-03-16 2002-09-2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4401715B2 (ja) * 2003-09-05 2010-0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位置調整方法、記録装置及び記録システム
JP2006341513A (ja) 2005-06-09 2006-12-21 Yozo Shinozaki ファイル、並びに、組み合せ。
JP4281793B2 (ja) * 2006-12-19 2009-06-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吐出タイミング調整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0393A (zh) * 2014-02-26 2016-11-30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匹配印刷头的相对调整方案的方法以及印刷机
CN106170393B (zh) * 2014-02-26 2017-12-19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匹配印刷头的相对调整方案的方法以及印刷机
CN106564315A (zh) * 2016-10-21 2017-04-19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涂布方法、涂布设备及发光器件
US11426995B2 (en) 2016-10-21 2022-08-30 Nanjing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imited Coating method, coating device and light-emitting device
CN108162592A (zh) * 2016-12-07 2018-06-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方法、印刷装置以及印刷图案
CN114953730A (zh) * 2021-02-25 2022-08-30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打印系统码盘脉冲信号校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53730B (zh) * 2021-02-25 2023-06-09 深圳市汉森软件有限公司 打印系统码盘脉冲信号校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143770A1 (en) 2008-06-19
US8033632B2 (en) 2011-10-11
CN101204874B (zh) 2011-12-14
JP2008149624A (ja) 2008-07-03
EP1938991A3 (en) 2009-10-28
JP4281793B2 (ja) 2009-06-17
EP1938991A2 (en) 2008-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4874B (zh) 喷出时刻调整方法及喷出时刻调整装置
CN1321000C (zh) 打印装置、打印方法和计算机系统
JP2007537070A (ja) 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8000903A (ja) 画像記録装置及び画像記録方法
US7625057B2 (en) Method for adjusting ejection timing and ejection timing adjusting apparatus
JPH1086415A (ja) 印刷解像度の改善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02019760B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JP6128734B2 (ja) 記録装置
CN102310633A (zh)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0408335C (zh) 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喷射方法
EP1772280B1 (en)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curable ink
US20090033699A1 (en) Inkje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922314B2 (ja) 駆動波形生成装置、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EP2571693A1 (en) Web press and a method of duplex printing
CN100569517C (zh) 喷墨记录设备
CN100540308C (zh) 记录设备、记录方法及计算机系统
CN101362396A (zh) 液状体的喷出控制方法、液滴喷出装置
EP1057647B1 (en) Ink jet printer
EP2473353B1 (en) Prin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a printing substrate
CN101244654B (zh) 打印头和包括该打印头的喷墨打印机
CN100421942C (zh) 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方法
JP200716826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画装置
CN101096141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JP2007283639A (ja) 液体吐出装置、印刷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JP440265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