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91528A - 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91528A
CN101191528A CNA2007101851491A CN200710185149A CN101191528A CN 101191528 A CN101191528 A CN 101191528A CN A2007101851491 A CNA2007101851491 A CN A2007101851491A CN 200710185149 A CN200710185149 A CN 200710185149A CN 101191528 A CN101191528 A CN 1011915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surface
plate component
lateral plate
outer circumferential
we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851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91528B (zh
Inventor
宇泷昭彦
小宫庄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ubakimoto Chain Co
Original Assignee
Tsubakimoto Chai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ubakimoto Chain Co filed Critical Tsubakimoto Chain Co
Publication of CN101191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15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915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915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62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 H02G3/0475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formed by a succession of articulated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3/00Chains
    • F16G13/12Hauling- or hoisting-chains so called ornamental chains
    • F16G13/16Hauling- or hoisting-chains so called ornamental chains with 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electric cables, hoses, or the lik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59/00Chain, staple, and horseshoe making
    • Y10S59/90Plast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其能够减轻因所容纳的缆线类与连结板的前后端部进行接触而产生的磨损,防止磨损粉末的产生以及缆线类的损伤和断裂,并且能够降低因侧板组件彼此进行接触而产生的磨损和撞击噪音。连结板(120)的自固定安装端朝向移动安装端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相对于中央垂直线(L)对称,截面形状的面向缆线类容纳空间一侧的面,自前端部向后端部按照小曲率圆弧面(R1)、大曲率圆弧面(R2)、平面或具有比上述大曲率圆弧面大的曲率的圆弧面、大曲率圆弧面(R2)、以及小曲率圆弧面(R1)的顺序形成,并且是具有这各个面彼此相切的形状的连续面,以此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Description

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合用来容纳向产业机械的可动部供给电力或压缩空气等能量的缆线或软管等缆线类、而且即便在可动部移动的过程中也能够对缆线类安全且可靠地进行支承和引导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图11(a)所示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500已经公知,该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500这样构成,即,分开配置的左右成对的侧板组件510自固定安装端向移动安装端连结有多对,并且,在侧板组件510的弯曲内周侧以及弯曲外周侧分别以既定间隔拆装自如地横架有连结板520,在由侧板组件510和连结板520围绕的缆线类容纳空间内自固定安装端向移动安装端容纳缆线类(例如可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4-527706号公报(图1)
但是,上述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500,在连结板520的截面形状方面未进行特殊设计,因而连结板520的自固定安装端朝向移动安装端的方向上的前后端部如图11(b)所示,是由容易成形的垂直面或小曲率圆弧面形成,在弯曲部,连结板520的前后端部与被容纳在缆线类容纳空间内的缆线类的接触是点接触或者接触面积非常小。因此,反复弯曲时容易导致缆线类磨损,存在着产生磨损粉末以及缆线类受损和断裂等隐患。此外,还有人指出,存在着连结板520的前后端部与缆线类之间或者侧板组件510彼此之间的滑动接触所引起的磨损和撞击噪音过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其能够减轻因所容纳的缆线类与连结板的前后端部接触而产生的磨损从而防止磨损粉末的产生以及缆线类的受损和断裂,而且能够降低因侧板组件彼此之间进行接触而产生的磨损和撞击噪音。
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如下实现上述任务,即,一种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自固定安装端向移动安装端连结有多对分开配置的左右成对的侧板组件,并且,在所述侧板组件的弯曲内周侧以及弯曲外周侧,分别以既定间隔拆装自如地横架有连结板,在由所述侧板组件和所述连结板围绕的缆线类容纳空间内,自所述固定安装端向所述移动安装端容纳缆线类,其中,所述连结板的自所述固定安装端朝向所述移动安装端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相对于中央垂直线对称,所述截面形状的面向所述缆线类容纳空间侧的面,自前端部向后端部按照小曲率圆弧面、大曲率圆弧面、平面或具有比所述大曲率圆弧面大的曲率的圆弧面、大曲率圆弧面、小曲率圆弧面的顺序形成,并且是具有这各个面彼此相切的形状的连续面。
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发明在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之方案的基础上如下实现上述目的,即,侧板组件包括与在先侧板组件进行连结的侧板前方部、与后续侧板组件进行连结的侧板后方部、以及一体形成在所述侧板前方部与所述侧板后方部之间的弯曲自如的连接部,在比所述连接部靠弯曲外周侧的侧板前方部上分别具有外周侧直线姿势保持机构和外周侧弯曲姿势限制机构,并且,在比所述连接部靠弯曲内周侧的侧板后方部上分别具有内周侧弯曲姿势限制机构和内周侧直线姿势保持机构。
根据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是一种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自固定安装端向移动安装端连结有多对分开配置的左右成对的侧板组件,并且,在所述侧板组件的弯曲内周侧以及弯曲外周侧,分别以既定间隔拆装自如地横架有连结板,在由所述侧板组件和所述连结板围绕的缆线类容纳空间内,自所述固定安装端向所述移动安装端容纳缆线类,其中,所述连结板的自所述固定安装端朝向所述移动安装端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相对于中央垂直线对称,所述截面形状的面向所述缆线类容纳空间侧的面,自前端部向后端部按照小曲率圆弧面、大曲率圆弧面、平面或具有比所述大曲率圆弧面大的曲率的圆弧面、大曲率圆弧面、小曲率圆弧面的顺序形成,并且是具有这各个面彼此相切的形状的连续面,因此,弯曲时缆线类与连结板通过该连结板的大曲率圆弧面进行接触故而接触面积大,因而能够减轻缆线类的磨损,减少磨损粉末的产生以及缆线类的损伤和断裂。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除了具有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的效果之外,所述侧板组件包括与在先侧板组件进行连结的侧板前方部、与后续侧板组件进行连结的侧板后方部、以及一体形成在所述侧板前方部与所述侧板后方部之间的弯曲自如的连接部,在比所述连接部靠弯曲外周侧的侧板前方部上分别具有外周侧直线姿势保持机构和外周侧弯曲姿势限制机构,并且,在比所述连接部靠弯曲内周侧的侧板后方部上分别具有内周侧弯曲姿势限制机构和内周侧直线姿势保持机构。因此,连接部对于反复弯曲能够柔软地应对,因而能够避免因反复进行弯曲动作而使得侧板组件的连接部容易损坏的现象发生从而发挥其优异的抗疲劳性,而且能够减少磨损粉末的产生因而适合在洁净的环境中使用。
此外,由于在比所述连接部靠弯曲外周侧的侧板前方部上具有外周侧弯曲姿势限制机构,在比所述连接部靠弯曲内周侧的侧板后方部上具有内周侧弯曲姿势限制机构,所以在从直线姿势保持状态向弯曲姿势限制状态转变时,邻接的侧板组件彼此的接触位置分成将连接部夹在中间的弯曲外周侧和弯曲内周侧两部分,而由于在比所述连接部靠弯曲外周侧的侧板前方部上具有外周侧直线姿势保持机构,在比所述连接部靠弯曲内周侧的侧板后方部上具有内周侧直线姿势保持机构,所以在从弯曲姿势限制状态向直线姿势保持状态转变时,邻接的侧板组件之间的接触位置分成将连接部夹在中间的弯曲外周侧和弯曲内周侧两部分,因此,无论向弯曲姿势限制状态还是向直线姿势保持状态转变时,均能够使接触撞击力分散而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对作为本实施例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使用状况进行展示的总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直线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剖切时的连结板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弯曲区域的放大图。
图5是图4的V部分的垂直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6是缆线类呈多边形弯曲时的图4的V部分的垂直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侧板组件的从外侧看过去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侧板组件的从内侧看过去的立体图。
图9是对侧板组件的直线姿势保持状态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对侧板组件的弯曲姿势限制状态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11是现有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发明,只要是下述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即可,该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自固定安装端向移动安装端连结有多对分开配置的左右成对的侧板组件,并且,在所述侧板组件的弯曲内周侧以及弯曲外周侧,分别以既定间隔拆装自如地横架有连结板,在由所述侧板组件和所述连结板围绕的缆线类容纳空间内,自所述固定安装端向所述移动安装端容纳缆线类,其中,所述连结板的自所述固定安装端朝向所述移动安装端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相对于中央垂直线对称,所述截面形状的面向所述缆线类容纳空间侧的面,自前端部向后端部按照小曲率圆弧面、大曲率圆弧面、平面或具有比所述大曲率圆弧面大的曲率的圆弧面、大曲率圆弧面、小曲率圆弧面的顺序形成,并且是具有这各个面彼此相切的形状的连续面,因此,弯曲时缆线类与连结板通过该连结板的大曲率圆弧面进行接触故而接触面积大,因而能够减轻缆线类的磨损,减少磨损粉末的产生以及缆线类的损伤和断裂,至于该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的具体实施方案可以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使各个侧板组件呈椭圆型形成并将邻接的侧板组件以错开状态进行组装等等。
关于本发明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中所使用的侧板组件和连结板等的原材料,可以采用能够耐受进行弯曲动作时所容易产生的弯曲应变的、对于缆线类保护引导形态能够发挥优异的尺寸稳定性的聚酰胺6、聚酰胺12、聚酰胺46、聚酰胺66、丙烯酸树脂、聚缩醛等工程塑料树脂,特别是在采用聚酰胺树脂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中配合了弹性体或橡胶成分而得到的耐疲劳性树脂成形的场合,聚酰胺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所配合的弹性体或橡胶成分可提高柔软性而加强耐撞击性,对于反复弯曲能够发挥更优异的耐疲劳性,因而更优选。
此外,本发明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中所使用的连结板,是拆装自如地横架在侧板组件的弯曲内周侧以及弯曲外周侧的,但既可以与在长度方向上连结多对的每一组侧板组件相对应地横架一片,也可以间断性横架。
下面,对作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卡合图1至图10进行说明。
其中,图1是对本实施例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的使用状况以将中间部分省略的方式进行展示的总体图,图2是图1所示直线区域的放大图,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剖切时的连结板120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弯曲区域的放大图,图5是图4的V部分的垂直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图6是与图5同样的图4的V部分的垂直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然而是对作为被容纳物的缆线类C受到很大的拉力、缆线类C呈多边形弯曲的状况进行展示的垂直剖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图4中,连结板120在侧板组件110上间断性横架,而图5和图6中,为了详细地展示本发明的作用,展示的是在每个侧板组件110上都横架有连结板120的状况。
图7是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侧板组件110的从外侧看过去的立体图,图8是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侧板组件110的从缆线类容纳空间一侧看过去的立体图,图9是对侧板组件110的直线姿势保持状态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图10是对侧板组件110的弯曲姿势限制状态进行说明的侧视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本实施例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用来对缆线类C进行保护和引导,该缆线类C诸如将例如半导体制造装置、药品研发试品保管装置、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等装置的可动部和静止部连接起来,并进行电气信号的传递和电力的供给的缆线,或进行压力液体或压力气体的能量的供给的软管等,为了将上述可动部和静止部连接起来,该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由多节连结成长条状,根据可动部和静止部之间的相对距离,呈直线姿势或弯曲姿势。
本实施例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这样构成,即,如图1所示,分开配置的左右成对的侧板组件110、110自安装在上述静止部上的固定安装端(F)向安装在可动部上的移动安装端(M)在缆线长度方向上连结有多对,并且,在这些侧板组件110、110的弯曲内周侧和弯曲外周侧分别以每隔一对侧板组件110、110配置一个的配置间隔横架有连结板120,在由左右一对侧板组件110、110和连结板120、120围绕的、截面呈矩形的缆线类容纳空间内容纳缆线类C。
在图2所示的本实施例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中,连结板120相对于多对相连的侧板组件110、110是以每隔一对侧板组件配置一个连结板的配置间隔横架的,但也可以例如像图5和图6所示,与多对相连的侧板组件110、110的每一对一一对应地横架。
此外,如图1所示,在靠近固定安装端(F)的左右一对侧板组件110、110上分别拆装自如地连结有左右一对的安装托架130、130,并且,在靠近移动安装端(M)的左右一对侧板组件110、110上分别拆装自如地连结有左右一对的安装托架130、130。
图3是将图2所示连结板120沿III-III线剖切时的连结板120的剖视图。该截面形状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之一。即,作为连结板120,自固定安装端(F)朝向移动安装端(M)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相对于中央垂直线L是对称的,截面形状的面向缆线类容纳空间的面,自前端部向后端部按照小曲率圆弧面R1、大曲率圆弧面R2、平面或具有比所述大曲率圆弧面大的曲率的圆弧面、大曲率圆弧面R2、小曲率圆弧面R1的顺序形成,而且成形为具有这各个面彼此相切的形状的连续面。其中,大曲率圆弧面R2的曲率小于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发生最大弯曲时缆线类C所描绘的圆弧的半径,小曲率圆弧面R1的曲率小于大曲率圆弧面R2的曲率,例如,从能够使弯曲时缆线类与连结板120的接触面积更大这一点考虑,优选地,小曲率圆弧面R1的曲率为连结板120的厚度的二分之一程度。
由于连结板120的截面形状呈上述形状,因而在连结板120的缆线类容纳空间侧不会形成棱角,因此,无论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处于什么状态,缆线类C与连结板120二者均能够呈面接触,而不易伤及缆线类C。此外,由于如图5所示,在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弯曲时,缆线类C所描绘的圆弧与连结板120的大曲率圆弧面R2进行接触,因而接触面积大,不易伤及缆线类C。再有,如图6所示,即便在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弯曲时缆线类C受到很大的拉力,缆线类C沿着连结板120的缆线类容纳空间侧的面呈多边形弯曲的场合,也能够如图6的放大图所示,使得缆线类C无论在任何弯曲部附近均与连结板120的大曲率圆弧面R2接触,因而能够减小接触面压力,此等效果非常突出。
其次,对作为本发明的又一个技术特征的侧板组件110进行详细说明。如图7和图8所示,分开配置的左右一对侧板组件110、110,是用聚酰胺树脂中配合橡胶成分而得到的耐疲劳性树脂材料进行成形加工,以左右呈镜像关系的形状形成。此外,侧板组件110由与在先侧板组件110进行连结的侧板前方部111、与后续侧板组件110进行连结的侧板后方部112、以及、一体形成在该侧板前方部111与侧板后方部112之间的弯曲自如的连接部113一体构成。
因此,由作为耐疲劳性树脂的聚酰胺树脂-橡胶配合材料制成的连接部113对于反复弯曲能够柔软地应对,因而不仅对于反复弯曲能够发挥优异的耐疲劳性,而且侧板前方部111和侧板后方部112能够将进行弯曲动作时所容易产生的弯曲应变集中并转化到连接部113而将其吸收,因此,在缆线类保护引导形态方面能够发挥优异的稳定性。
此外,如图7至图8所示,在在先侧板组件110的侧板后方部112、与后续地连结在该侧板后方部112上的侧板组件110的侧板前方部111之间,分别设置有:由相互卡合的弯曲外周侧的第1卡合突起114a和第1被卡合孔115a构成的凹凸卡合机构So、由弯曲内周侧的第2卡合突起114b和第2被卡合孔115b构成的凹凸卡合机构Si、以及、由连接部113附近所采用的第3卡合突起114c和第3被卡合孔115c构成的凹凸卡合机构Sm,经这些凹凸卡合机构So、Si、Sm邻接的侧板组件110、110彼此拆装自如,使得进行侧板组件110、110的拆解和连接时的维护保养变得简单易行。
即,本实施例中,弯曲外周侧所采用的凹凸卡合机构So,由方形的第1卡合突起114a和与该第1卡合突起114a拆装自如地卡合的竖孔状的第1被卡合孔115a构成。另一方面,弯曲内周侧所采用的凹凸卡合机构Si,由呈钩状的卡合钩形成的第2卡合突起114b和与该第2卡合突起114b拆装自如地卡合的竖孔状的第2被卡合孔115b构成。
除此之外,侧板组件110的连接部113附近所采用的凹凸卡合机构Sm,由呈圆柱形的卡合柱形成的第3卡合突起114c和与该第3卡合突起114c拆装自如地卡合的凹坑(dimple)状第3被卡合孔115c构成。图7和图8中的附图标记116是用来将上述连结板120安装在侧板组件110上的嵌装用轴孔,附图标记117是用来对安装在侧板组件110上的连结板120以稳定的水平状态进行支承的舌片支承部。
再有,如图7至图10所示,在比上述连接部113靠弯曲外周侧的侧板前方部111上,设置有由第1抵接端面111a、第3抵接端面111c、第4抵接端面111d以及第6抵接端面111f构成的外周侧直线姿势保持机构Xo,并在比上述连接部113靠弯曲内周侧的侧板后方部112上,设置有由第2抵接端面112b和第5抵接端面112e构成的内周侧直线姿势保持机构Xi,因此,在从弯曲姿势限制状态向直线姿势保持状态转变时,邻接的侧板组件110、110彼此的接触位置将分成将连接部113夹在中间的弯曲外周侧和弯曲内周侧两部分。
此外,在比上述连接部113靠弯曲外周侧的侧板前方部111上,设置有由第2抵接端面111b和第5抵接端面111e构成的外周侧弯曲姿势限制机构Yo,并在比上述连接部113靠弯曲内周侧的侧板后方部112上设置有由第1抵接端面112a、第3抵接端面112c、第4抵接端面112d以及第6抵接端面112f构成的内周侧弯曲姿势限制机构Yi,因此,在从直线姿势保持状态向弯曲姿势限制状态转变时,邻接的侧板组件110、110彼此的接触位置将分成将连接部113夹在中间的弯曲外周侧和弯曲内周侧两部分,因而无论向弯曲姿势限制状态还是向直线姿势保持状态转变时,均能够使邻接的侧板组件110、110上所容易产生的接触撞击力分散从而实现噪音的降低。
另外,图9和图10所示局部放大图中的实线表示在先侧板组件110,双点划线表示后续侧板组件110,箭头表示邻接的侧板组件110、110彼此相抵接时成为撞击力的推压力。
即,如图9的局部放大图所示,上述外周侧直线姿势保持机构Xo分别在这样的位置形成,即,在先侧板组件110的比连接部113靠弯曲外周侧的侧板前方部111上所成形的第4抵接端面111d、与后续侧板组件110的侧板前方部111上所成形的第1抵接端面111a之间,以及,在先侧板组件110的比连接部113靠弯曲外周侧的侧板前方部111上呈台阶状错距(off-set)成形的第6抵接端面111f、与后续侧板组件110的侧板前方部111上呈台阶状错距成形的第3抵接端面111c之间。
而上述内周侧直线姿势保持机构Xi是在下述位置上形成:在先侧板组件110的比连接部靠弯曲内周侧的侧板组件110的侧板后方部112上所突出地成形的第5抵接端面112e、与后续侧板组件110的侧板后方部112上所成形的第2抵接端面112b之间。
并且,这种内周侧直线姿势保持机构Xi配置成,在比外周侧直线姿势保持机构Xo更早的姿势保持时机进行抵接,在从弯曲姿势限制状态向直线姿势保持状态转变时,接触位置被分为弯曲外周侧和弯曲内周侧两部分,而使所容易产生的接触撞击噪音错开时机产生,对峰值噪音和周期性噪音进行抑制从而进一步降低噪音。
此外,上述外周侧弯曲姿势限制机构Yo是在下述位置上形成:在先侧板组件110的比连接部113靠弯曲外周侧的侧板前方部111上所突出地成形的第5抵接端面111e、与后续侧板组件110的侧板前方部111上所成形的第2抵接端面111b之间。
上述内周侧弯曲姿势限制机构Yi分别在这样的位置形成,即,在先侧板组件110的比连接部113靠弯曲内周侧的侧板后方部112上所成形的第4抵接端面112d、与后续侧板组件110的侧板后方部112上所成形的第1抵接端面112a之间,以及,在先侧板组件110的比连接部113靠弯曲内周侧的侧板后方部112上所突出地成形的第6抵接端面112f、与后续侧板组件110的侧板后方部112上呈台阶状错距成形的第3抵接端面112c之间。
并且,这种内周侧弯曲姿势限制机构Yi配置成,在比外周侧弯曲姿势限制机构Yo更早的姿势限制时机进行抵接,在从直线姿势保持状态向弯曲姿势限制状态转变时,接触位置分为弯曲外周侧和弯曲内周侧两部分,而使容易产生的接触撞击噪音错开时机产生,对峰值噪音和周期性噪音进行抑制从而进一步降低噪音。
再有,以上所述的外周侧直线姿势保持机构Xo和外周侧弯曲姿势限制机构Yo,具有比内周侧直线姿势保持机构Xi和内周侧弯曲姿势限制机构Yi更大的抵接面,在从直线姿势保持状态向弯曲姿势限制状态或者从弯曲姿势限制状态向直线姿势保持状态转变时,即使外周侧所承受的撞击力负荷大于内周侧,也能够使与该大的撞击力相应的接触面压力减小到与内周侧同等的程度,而实现对弯曲姿势的可靠限制或者对直线姿势的可靠保持,而且,能够防止外周侧直线姿势保持机构Xo和外周侧弯曲姿势限制机构Yo磨损。
此外,内周侧直线姿势保持机构Xi和内周侧弯曲姿势限制机构Yi的一部分,如前所述由止挡部件118构成,该止挡部件118形成有内周侧的第5抵接端面112e和第6抵接端面112f,由耐疲劳性树脂即聚酰胺树脂-橡胶配合材料制成,可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在从直线姿势保持状态向弯曲姿势限制状态或者从弯曲姿势限制状态向直线姿势保持状态转变时,首先,止挡部件118将最先施加在内周侧的接触撞击力吸收从而降低接触撞击噪音,而且还能够防止止挡部件118磨坏或磨损从而发挥优异的耐疲劳性。
再有,在上述止挡部件118上,形成有先行进行抵接的第1止挡面118a和比该第1止挡面118a滞后进行抵接的第2止挡面(即第6抵接端面112f)。换言之,具有比第2止挡面(即第6抵接端面112f)突出而先行进行抵接的第1止挡面118a,因此,在从直线姿势保持状态向弯曲姿势限制状态或从弯曲姿势限制状态向直线姿势保持状态转变时,施加在止挡部件118上的接触撞击力由第1止挡面118a和第2止挡面(第6抵接端面112f)分两个阶段承受,因此,能够避免接触撞击力的集中承受而发挥优异的耐疲劳性,实现噪音的进一步降低。
自不待言,前面所述的外周侧直线姿势保持机构Xo和外周侧弯曲姿势限制机构Yo的一部分,由形成有外周侧的第5抵接端面111e和第6抵接端面111f的止挡部件119构成。
因此,如上获得的本实施例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100,弯曲时缆线类与连结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因而能够减轻缆线类的磨损,减少磨损粉末的产生以及缆线类的损伤和断裂。
除此之外,处于直线姿势保持状态时,在弯曲内周侧的内周侧弯曲姿势限制机构Yi和弯曲外周侧的外周侧弯曲姿势限制机构Yo各自相互扩开的状态下,弯曲外周侧的外周侧直线姿势保持机构Xo和弯曲内周侧的内周侧直线姿势保持机构Xi各自相互抵接,而对直线姿势可靠地进行保持并且不会使连接部113承受负荷,而处于弯曲姿势限制状态时,在弯曲外周侧的外周侧直线姿势保持机构Xo和弯曲内周侧的内周侧直线姿势保持机构Xi各自相互扩开的状态下,弯曲内周侧的内周侧弯曲姿势限制机构Yi和弯曲外周侧的外周侧弯曲姿势限制机构Yo各自相互抵接,而对弯曲姿势可靠地进行保持并且不会使连接部113承受负荷,因此,在自固定安装端F向移动安装端M使所容纳的缆线类C移动时的直线姿势保持时和弯曲姿势限制时,能够分散和抑制此时所容易产生的侧板组件110的接触撞击噪音从而降低噪音,而且还能够发挥侧板组件110的优异的耐疲劳性,此等效果非常突出。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是本发明人对连结板的截面形状以及侧板组件的形状进行钻研并加以创新而实现的一种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其能够减轻缆线类的磨损,减少磨损粉末的产生以及缆线类的损伤和断裂,而且还能够避免因反复进行弯曲动作而使得侧板组件的连接部容易损坏的现象发生,从而发挥优异的耐疲劳性,在例如半导体制造装置、药品研发试品保管装置、车辆用门开闭装置等装置中进行产业化应用的可能性极高。

Claims (2)

1.一种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自固定安装端向移动安装端连结有多对分开配置的左右成对的侧板组件,并且,在所述侧板组件的弯曲内周侧以及弯曲外周侧,分别以既定间隔拆装自如地横架有连结板,在由所述侧板组件和所述连结板围绕的缆线类容纳空间内,自所述固定安装端向所述移动安装端容纳缆线类,其特征是,
所述连结板的自所述固定安装端朝向所述移动安装端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相对于中央垂直线对称,所述截面形状的面向所述缆线类容纳空间侧的面,自前端部向后端部按照小曲率圆弧面、大曲率圆弧面、平面或具有比所述大曲率圆弧面大的曲率的圆弧面、大曲率圆弧面、小曲率圆弧面的顺序形成,并且是具有这各个面彼此相切的形状的连续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侧板组件包括与在先侧板组件进行连结的侧板前方部、与后续侧板组件进行连结的侧板后方部、以及一体形成在所述侧板前方部与所述侧板后方部之间的弯曲自如的连接部,
在比所述连接部靠弯曲外周侧的侧板前方部上分别具有外周侧直线姿势保持机构和外周侧弯曲姿势限制机构,并且,在比所述连接部靠弯曲内周侧的侧板后方部上分别具有内周侧弯曲姿势限制机构和内周侧直线姿势保持机构。
CN2007101851491A 2006-11-28 2007-10-30 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Active CN1011915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20801 2006-11-28
JP2006320801 2006-11-28
JP2006320801A JP4118311B2 (ja) 2006-11-28 2006-11-28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91528A true CN101191528A (zh) 2008-06-04
CN101191528B CN101191528B (zh) 2013-03-27

Family

ID=39326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851491A Active CN101191528B (zh) 2006-11-28 2007-10-30 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454891B2 (zh)
JP (1) JP4118311B2 (zh)
KR (1) KR101073784B1 (zh)
CN (1) CN101191528B (zh)
DE (1) DE102007051049A1 (zh)
IT (1) ITGE20070103A1 (zh)
TW (1) TWI35613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5932A (zh) * 2010-01-29 2012-10-10 宇部日东化成株式会社 缆线引导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5061777A1 (de) * 2005-12-23 2007-06-28 Kabelschlepp Gmbh Kettenglied mit einer mehrachsigen Gelenkverbindung
JP4118308B2 (ja) 2006-04-14 2008-07-16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US20120126067A1 (en) * 2007-06-20 2012-05-24 Frank Chauzu Cable routing device
FR2917912B1 (fr) * 2007-06-20 2010-04-16 Cqfd Composites Dispositif de cheminement de cables destine plus particulieremenet au cheminement et a la distribution de cables electriques
JP4749494B1 (ja) * 2010-04-02 2011-08-17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用多関節支持部材
JP5350445B2 (ja) * 2011-08-03 2013-11-27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CN105070362A (zh) * 2015-07-29 2015-11-18 南通友联数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可往复移动型检测线缆
US20220381371A1 (en) * 2021-05-26 2022-12-01 Ppc Broadband, Inc. Flexible cable support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RE35579E (en) * 1990-02-16 1997-08-12 Kabelschlepp Gesellschaft Mit Beschrankter Haftung Guide chains for feed lines
JP3716989B2 (ja) * 2003-05-07 2005-11-16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4098275B2 (ja) * 2004-06-07 2008-06-11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4476204B2 (ja) * 2005-09-29 2010-06-09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KR100587499B1 (ko) * 2005-10-18 2006-06-08 씨피시스템(주) 클린룸 체인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5932A (zh) * 2010-01-29 2012-10-10 宇部日东化成株式会社 缆线引导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33905A (ja) 2008-06-12
TW200823390A (en) 2008-06-01
KR101073784B1 (ko) 2011-10-13
DE102007051049A1 (de) 2008-05-29
JP4118311B2 (ja) 2008-07-16
ITGE20070103A1 (it) 2008-05-29
CN101191528B (zh) 2013-03-27
US20080120958A1 (en) 2008-05-29
KR20080048393A (ko) 2008-06-02
US7454891B2 (en) 2008-11-25
TWI356136B (en) 2012-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91528B (zh) 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US8459000B2 (en) Cable protection and guide apparatus
KR101074440B1 (ko) 다관절형 케이블 보호안내장치
JP4540722B2 (ja)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KR101030703B1 (ko) 케이블류 보호안내장치
JP3897351B2 (ja)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4136905B2 (ja) 水平設置型ケーブル保護案内装置
KR100942350B1 (ko) 케이블류 보호 안내 장치의 케이블류 클램프 부재
KR20120085188A (ko) 다관절형 케이블류 보호 안내 장치
US20070163795A1 (en) Cable protection and guide device
KR101126504B1 (ko) 케이블류 보호안내장치
US7971833B2 (en) Cable protection and guide device
CN103256339B (zh) 管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KR20060134791A (ko) 케이블류 보호 안내 장치
US20090266045A1 (en) Cable protection and guide device
KR100863660B1 (ko) 케이블 보호안내장치
CN104104033A (zh) 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KR101683951B1 (ko) 케이블류 보호안내장치
TW201600760A (zh) 長條物之導引裝置
US7677024B2 (en) Cable protection and guide device
TW201738483A (zh) 導引供電線所用鏈節側件以及具有二側件之鏈節和具有鏈節之能量導引鏈條
JP4827786B2 (ja)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7409458B1 (ja)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KR20100013239A (ko) 슬라이드 힌지용 탄성 스프링
TR201504705A2 (tr) Pul i̇çeren bi̇r makas süspansi̇yon si̇stemi̇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