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25932A - 缆线引导件 - Google Patents

缆线引导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25932A
CN102725932A CN2010800626405A CN201080062640A CN102725932A CN 102725932 A CN102725932 A CN 102725932A CN 2010800626405 A CN2010800626405 A CN 2010800626405A CN 201080062640 A CN201080062640 A CN 201080062640A CN 102725932 A CN102725932 A CN 1027259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guide
mentioned
guide spare
sidewall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264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井敏治
伊藤宪治
仲山典宏
野村和宽
山添才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be Exsym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be Nitto Ka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1832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9350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602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0540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Ube Nitto Ka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Ube Nitto Kase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25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259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 H02G11/006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using extensible carrier for the cable, e.g. self-coiling sp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3/00Chains
    • F16G13/12Hauling- or hoisting-chains so called ornamental chains
    • F16G13/16Hauling- or hoisting-chains so called ornamental chains with 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electric cables, hose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00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 F16L3/02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partly surrounding the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37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缆线引导件。该缆线引导件能够容易地配设缆线,难以起尘,而且能够以低成本制造。沿着向一个方向延伸的底部(1)的宽度方向两端缘形成至少顶端部分向内侧方向倾斜或者弯曲的侧壁(2),由该底部(1)和侧壁(2)构成缆线收容部(3)。此时,将相对的侧壁(2)的顶端以恒定间隔分开,而且由热塑性弹性体一体形成底部(1)和侧壁(2),而做成缆线引导件(10)。另外,根据需要,在从缆线收容部(3)内对侧壁(2)的顶端部分施加0.044N/mm2的垂直载荷时,使侧壁(2)与底部(1)所成的角度的变化量为45°以下,或是至少底部(1)和侧壁(2)的内侧表面的遵照JIS K 7125所规定的方法测定的静摩擦系数为0.7以下、且动摩擦系数为0.5以下。

Description

缆线引导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收容缆线的缆线引导件。更详细地讲,是涉及一种追随连接缆线的装置的动作地移动、引导所收容的缆线的缆线引导件。
背景技术
在机器人手臂、工作机械、游戏机的起重机及监视摄像机等中,缆线(布线)也追随装置的动作地移动,此时,为了防止缆线的缠绕、由与其他构件的接触引起的损伤、断线,而使用缆线引导件。
对于这样地对缆线进行保护和引导的缆线引导件,通常为了确保追随性能而使用接头、销材料等将多个单元(链节板)连结起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另外,以往也提出了用挠性线连结截面矩形状的多个筒状体而成的构造的缆线引导件(参照专利文献4)。
另一方面,也存在一种通过将侧板和上表面一体成形来减少部件数量、谋求降低制造成本的缆线引导件(参照专利文献5)。并且,也提出了一种用合成树脂将底部、侧壁和盖部(上表面)全部一体成形而成的缆线引导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5~8)。在这些专利文献5~8所述的缆线引导件中,为了能够弯曲移动而在盖部、侧壁上形成有切缝。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834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4723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26450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10638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9-273250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10-28310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0-227145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2008-25775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技术中存在以下所示的问题点。即,专利文献1~3所述的连结多个单元而成的构造的缆线引导件具有结实且长度调整自如等优点,但在另一方面,存在移动时易于产生由接触磨损引起的摩擦粉尘、由部件相互间的接触引起的噪音这样的问题点。因此,这些缆线引导件从产生磨擦粉尘的方面考虑,例如不适合在无尘室等清洁的环境下使用,而且,从噪音的方面考虑,例如会导致作业环境恶化。另外,特别是由于该构造的缆线引导件的部件数量和工序数较多,因此,也存在制造成本升高这样的问题点。
另外,在用线连结筒状构件而成的专利文献4所述的缆线引导件存在这样的问题点:所有的力均仅施加于贯穿的挠性线,由反复移动导致线易于断裂。并且,专利文献4所述的缆线引导件也存在筒状构件相互间、筒状构件与线之间易于产生接触磨损这样的问题点。
另一方面,如专利文献5~8所述,在用合成树脂一体形成一部分或者全部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制造成本,也难以产生接触磨损,但存在难以对缆线进行新配设、追加配设和更换这样的问题点。另外,专利文献5、8的缆线引导件也存在成形之后另外需要组装工序这样的问题点。
此外,出于防止自缆线引导件产生磨损粉尘的目的,也提出了将所需根数的缆线预先集束做成带状,不使用缆线引导件的提案,但在该方法中存在向宽度方向施加负荷时缆线束自移动的槽等脱落这样的问题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配设缆线、难以起尘、而且能够以低成本制造的缆线引导件。
本发明的缆线引导件具有缆线收容部,该缆线收容部由向一个方向延伸的底部、及沿着该底部的宽度方向两端缘设置、至少顶端部分向内侧方向倾斜或者弯曲的侧壁构成,该缆线收容部中,相对的侧壁的顶端以恒定间隔分开,而且上述底部和侧壁由热塑性弹性体一体形成。
在本发明中,由于相对的侧壁的顶端以恒定间隔分开,上面开口,因此,缆线的进出容易。另外,由于侧壁的至少顶端部分向内侧方向倾斜或者弯曲,因此,缆线保持性优良,移动时缆线不会脱落。并且,由于底部和侧壁由热塑性弹性体一体形成,因此,能够追随移动时的变形,也能够抑制起尘,并且,能够利用挤出成形容易且低成本地制造。
该缆线引导件也可以在上述底部中内包有由弹簧钢或者纤维强化塑料构成的线材或者板材。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上述线材或板材借助粘接性树脂与上述底部一体化。
另外,也可以在上述侧壁上形成自其顶端朝向上述底部延伸的多个切缝。
并且,也可以在上述底部的背面一体形成肋部,在这种情况下,期望在该肋部上设置多个缺口。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侧壁的切缝和上述肋部的缺口设置于在上述底部的长度方向上对齐的位置。
并且,也能够在上述缆线收容部中收纳多根缆线一体化而成的缆线束。
并且,该缆线引导件配置为例如在弯曲动作时上述底部的背面为内侧,上述缆线收容部的开口部为外侧。
另一方面,对于本发明的缆线引导件,在从上述缆线收容部内对上述侧壁的顶端部分施加0.044N/mm2的垂直载荷时,上述侧壁与底部所成的角度的变化量能够为45°以下。
在这样地使对侧壁施加垂直载荷时侧壁与底部所成的角度的变化量为45°以下时,水平方向上的挠曲变少,缆线保持性上升。
另外,也可以将至少上述侧壁的比倾斜部或弯曲部靠底部侧的部分的厚度形成得比上述底部的厚度大。
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整个侧壁的厚度形成得比上述底部的厚度大。
并且,也可以在上述底部的背面一体形成厚度比上述底部的厚度大的肋部。
并且,也可以由曲面或者倾斜面构成上述缆线收容部中的上述底部与上述侧壁之间的交界部分,使曲面的曲率半径R或倾斜面尺寸为3mm~10mm。
或者,也可以由曲面或者倾斜面构成上述缆线收容部中的上述底部与上述侧壁之间的交界部分及上述底部的背面与上述肋部的内表面之间的交界部分这两者,使曲面的曲率半径R或倾斜面尺寸为3mm~10mm。
在此,倾斜面(C面)是形成在构成立体的两个面的角部的面,是指与角部平行且距角部恒定距离地设置的将两边连接起来的倾斜面。
并且,在本发明的缆线引导件中,可至少使上述底部和侧壁的内侧表面为,承载底面是边长为6.3cm的正方形状且整个底面被毡覆盖的重量200g的滑片,根据以50mm/分钟的速度拉拽该滑片时的最大静止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求得的静摩擦系数为0.4以下,动摩擦系数为0.3以下。
或者,也可以使至少上述底部和侧壁的内侧表面为,遵照JIS K 7125所规定的方法测定的静摩擦系数为0.7以下且动摩擦系数为0.5以下。
在这样地降低内侧表面的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这两者来降低与缆线的摩擦时,能够追随移动时的变形,也能够防止产生起尘、噪音。
对于该缆线引导件中的底部和侧壁的内侧表面,例如可以使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10μm以下,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1.0μm以下。
另外,也可以由相对于100质量份弹性体配合石墨粉末:0.1质量份~5质量份及/或硅油:0.1质量份~5质量份而成的热塑性弹性体组成物形成上述底部和侧壁。此时,也可以相对于100质量份弹性体使石墨粉末及/或硅油的量为0.5质量份~5质量份。
采用本发明,由于上面开口,因此缆线的进出容易,而且,由于底部和侧壁由热塑性弹性体一体形成,因此,与以往产品相比难以起尘,能够以低成本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缆线引导件10在使用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缆线引导件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缆线引导件20在使用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6的(a)~图6的(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缆线引导件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8的(a)及图8的(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缆线引导件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缆线引导件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对侧壁与底部所成的角度的变化量进行测定的方法的图。
图13是表示JIS K 7125所规定的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的构造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其使用时的状态的侧视图。在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10中以一层或者多层收容缆线,如图1及图2所示,沿着向一个方面延伸的底部1的宽度方向两端缘设有侧壁2,而且,由该底部1和侧壁2构成缆线收容部3。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10的侧壁2的上部朝向内侧倾斜,利用该倾斜部2a,能够防止收容在缆线收容部3内的缆线脱落。并且,在该缆线引导件10中,相对的侧壁2的顶端以恒定间隔分开,缆线收容部3的上面开口。由此,能够容易地使缆线自该开口部分进出。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10利用热塑性弹性体一体形成有底部1和侧壁2。其成形方法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应用挤出成形。由此,能够连续成形纵长的缆线引导件,因此,与以往产品相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也能将纵长的缆线引导件10切断成任意的长度来使用。
另外,作为形成底部1和侧壁2的热塑性弹性体,能够列举出例如热塑性聚酯系弹性体(Thermoplastic-Polyester-Elastomer:TPEE)、热塑性聚酰胺系弹性体(Thermoplastic-Polyamid-Elastomer:TPAE)、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Elastomer:TPU)、热塑性聚苯乙烯系弹性体(Thermoplastic-Polystyrene-Elastomer:TPS)、热塑性聚氯乙烯系弹性体(Thermoplastic-Poly(vinyl chloride)-Elastomer:TPVC)、热塑性烯烃系弹性体(Thermoplastic-Polyolefine-Elastomer:TPO)等。通过使用这些热塑性弹性体,弯曲特性上升,因此,即使不在侧壁2上形成切缝,也能够弯曲移动。由此,能够防止追随装置的动作地移动时的挠曲、侧向偏移。
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10以底部1的背面侧为内侧、以缆线收容部3的开口部为外侧、也就是将收容有缆线的一侧作为外侧地配置。而且,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10追随连接缆线的装置的动作,向其长度方向直线移动或者弯曲移动,引导收容在其内部的缆线。
在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10中,相对的侧壁2的顶端以恒定间隔分开,上面开口,因此,与筒状的或设有盖的以往产品相比,缆线的进出容易。由于该缆线引导件10的侧壁2的上部向内侧倾斜,因此,即使上面开口,缆线不会脱落。特别是在弯曲移动时,整个侧壁2向内侧倾斜,从两侧夹持缆线,因此,缆线的保持性上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10中,底部1和侧壁2由热塑性弹性体一体形成,因此,不会发生部件之间的接触磨损。由此,能够抑制移动时起尘,因此,即使在无尘室中也能够适合使用。另外,由于在移动时不会发生摩擦,因此,事实上不会产生噪音级别的接触声音等,能够防止由噪音导致作业环境的恶化等。并且,由于该缆线引导件10能够利用挤出成形容易地制造,因此,能够以低成本制造该缆线引导件1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侧壁2上设有倾斜部2a的缆线引导件10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侧壁的顶端部朝向内侧弯曲。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缆线引导件的构造的剖视图。如图3所示,本变形例的缆线引导件11在侧壁12的上部设有朝向内侧弯曲的弯曲部12a。由此,即使在例如弯曲半径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缆线自缆线收容部13脱落。另外,由于各弯曲部12a由弹性体形成,因此,在弯曲时被拉拽而进一步弯曲,能够进一步抑制缆线在弯曲部脱落。该缆线引导件11特别适合由多个缆线4一体化而成的缆线束14。
另外,倾斜部2a、弯曲部12a不必仅形成在顶端部,例如既可以是整个侧壁向内侧倾斜,也可以是下部平缓地向内侧倾斜,上部以更大角度朝向内侧倾斜。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的构造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其使用时的状态的侧视图。另外,在图4及图5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10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4及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20在底部1的背面侧设有肋部6。该肋部6用于防止缆线引导件20的侧向偏移、直线部的松弛,在缆线引导件20的长度方向上隔开恒定的间隔地形成有V字状的缺口6a。该缺口6a的宽度d优选与弯曲半径相应地设定。例如在缆线引导件20的底部1的宽度方向中心部所成的半圆周为L1,肋部6的顶端部所成的半圆周为L2,缺口数为x的情况下,可以是利用下式(1)求出的值。
式1
d = L 1 - L 2 x · · · ( 1 )
这样,通过在肋部6上设置与弯曲半径相应的缺口6a,能够弯曲成期望的弯曲半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20中,以恒定间隔形成有切缝5,该切缝5从侧壁2的顶端朝向底部1,沿该高度方向延伸。通过设置该切缝5,即使在弯曲半径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对构成侧壁2的热塑性弹性体施加过度的应力就容易地使缆线引导件20弯曲。
并且,侧壁2的切缝5和肋部6的缺口6a优选设置于在底部1的长度方向、即缆线引导件20的长度方向上对齐的位置。由此,能够减小在弯曲部处对侧壁2施加的应力。
在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20中,由于在底部1的背面侧设置具有缺口6a的肋部6,并且在侧壁2上形成切缝5,因此,即使在弯曲半径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对构成侧壁2的热塑性弹性体施加过度的应力就容易地使缆线引导件20弯曲。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20的除上述之外的构造及效果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图6的(a)~图6的(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缆线引导件的构造的剖视图。在图4所示的缆线引导件20中,以单层方式收容缆线4,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像图6的(a)~图6的(c)所示的缆线引导件21、22、23那样,也可以以多层方式收容缆线4。在这种情况下,与缆线4的高度相应地设定侧壁2的高度、倾斜角度即可。另外,这一点在图1所示的缆线引导件10中也是同样的。
并且,在图4所示的缆线引导件20中,沿着底部1的两缘部设置肋部6,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像图6的(b)、图6的(c)所示的缆线引导件22、23那样,也可以在底部1的宽度方向中心部、在底部1的比缘部靠宽度方向中心部的部位形成肋部6。于是,除底部1的缘部之外,也在这些部位设置肋部6,从而能够防止缆线引导件的侧向偏移。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的构造的剖视图。另外,在图7中,对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20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30在底部1中内包有由弹簧钢或者具有与弹簧钢同等的特性(刚性、强度)等的纤维强化塑料构成的板材7。该板材7在缆线引导件30的长度方向上被内包,起到张力元件(tension member)的作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反复弯曲性。作为在此使用的弹簧钢,例如能够列举出碳钢和不锈钢等。
另外,作为纤维强化塑料,例如能够列举出碳纤维强化塑料、芳族聚酰胺纤维强化塑料、碳化硅纤维强化塑料、玻璃纤维强化塑料和聚对苯撑苯并二恶唑(PBO)纤维强化塑料等,特别优选为利用加强纤维在长度方向上强化的材料。并且,也可以使用将这些加强纤维作为纺织物的强化的塑料。另外,内包板材7的位置并不限定于底部1的宽度方向中心部,例如也可以在底部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内包两根板材7。
该缆线引导件30能够通过将板材7和热塑性弹性体同时挤出成形而复合化。此时,也可以在板材7与构成底部1的热塑性弹性体之间设置粘接性树脂层,提高底部1与板材7的密合性。或者,也可以在热塑性弹性体与板材7之间设置空间。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30在底部1中内包有由弹簧钢或者纤维强化塑料构成的板材7,因此,与以往产品相比,反复弯曲性优良,还能够防止直线部的挠曲。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30的除上述之外的构造及效果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图8的(a)及图8的(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缆线引导件的构造的剖视图。在图7所示的缆线引导件30中,在底部1中内包有由弹簧钢构成的板材7,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像图8的(a)及图8的(b)所示的缆线引导件31、32那样,也可以在底部1中内包有由弹簧钢或者具有与弹簧钢同等的特性的纤维强化塑料构成的线材8。
在这种情况下,在底部1中内包线材8的位置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既可以如图8的(a)所示地将线材8配置在底部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也可以如图8的(b)所示地将其配置在底部1的比端部靠内侧的部位。在这样地使用由弹簧钢构成的线材8的情况下,也将线材8在缆线引导件31、32的长度方向上复合化。
由此,线材8起到张力元件的作用,因此能够得到反复弯曲性优良的缆线引导件。另外,本变形例的缆线引导件31、32的除上述之外的构造及效果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和第3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的构造的剖视图。另外,在图9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10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40在自缆线收容部3向与侧壁2的顶端部分垂直的方向对侧壁2的顶端部分施加0.044N/mm2的载荷时,侧壁2与底部1所成的角度α的变化量为45°以下。由此,能够抑制水平方向的挠曲,因此,相对于宽度方向的载荷的缆线保持性上升,即使在反复进行移动和弯曲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缆线脱落。
在此规定的侧壁2与底部1所成的角度α的变化量是被对加工成侧壁2的宽度为10mm的试样进行测定而得到的值。另外,对于“侧壁2的顶端部分”,例如在图9所示的构造的缆线引导件40的情况下,倾斜部2a相当于顶端部分。并且,对于后述的具有肋部的试样切断其肋部进行测定。
另外,若在被施加0.044N/mm2的垂直载荷时侧壁2与底部1所成的角度α的变化量大于45°,则在向缆线的宽度方向施加负荷时,有时侧壁2经受不住缆线的重量,导致缆线自缆线引导件10脱落、或者缆线在弯曲部跳出。
作为用于将侧壁2与底部1所成的角度α的变化量抑制在45°以下的具体构造,例如,如图9所示,存在使侧壁2的厚度比底部1的厚度大的方法。在此,由于底部1在缆线引导件40的全长上连续,因此,底部1的厚度对缆线保持性能的影响较少,但侧壁的厚度对强度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后述的形成有切缝的情况下,其影响较大。
该侧壁2与底部1的厚度之差并没有特别的限定,能够与材质、大小和厚度相应地适当设定。例如在由杨式模量为94.1MPa的聚酯弹性体形成缆线引导件40的情况下,优选使侧壁2的厚度比底部1的厚度厚0.1mm~2.0mm,更优选厚0.2mm~1.5mm。
在侧壁2与底部1的厚度之差小于0.1mm的情况下,有时无法充分减小角度α的变化量。另外,在该厚度差大于2.0mm时,角度α的变化量变小,在性能方面没有问题,但根据用途、收容的缆线的种类,有时性能过剩,在成本方面存在不利的情况。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40也可以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同样地,在底部1中沿其长度方向内包有由弹簧钢或者具有与弹簧钢同等的特性(刚性、强度)等的纤维强化塑料构成的板材、线材。在这种情况下,内包板材或线材的位置和根数并没有特别的限定,既可以在底部1的宽度方向中心部分配置1根板材或线材,例如也可以在底部的宽度方向两端部配置两根板材或线材、或者配置3根以上板材或线材。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40中,在被施加0.044N/mm2的垂直载荷时侧壁2与底部1所成的角度α的变化量为45°以下,因此,能够降低移动时及弯曲时水平方向的挠曲。由此,推压所收容的缆线的力、即缆线保持性上升,因此,即使反复进行移动和弯曲,缆线也不会脱落。结果,即使在使缆线和缆线引导件10向其宽度方向移动的使用条件下,也能够防止缆线脱落。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40的除上述之外的构造及效果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是同样的。另外,内包板材或线材的情况下的效果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在上述第4实施方式中,以在侧壁2中设有倾斜部2a的缆线引导件10为例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侧壁的顶端部朝向内侧弯曲。另外,在图9所示的缆线引导件40中,使整个侧壁2的厚度比底部1的厚度大,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至少与底部1垂直的部分的厚度较大即可。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缆线引导件的构造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0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缆线引导件11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如图10所示,本变形例的缆线引导件41与图3所示的缆线引导件11同样,侧壁由与底部1垂直地延伸的垂直部12b和朝向内侧弯曲的弯曲部12a构成。
而且,在本变形例的缆线引导件41中,仅是侧壁的垂直部12b的厚度比底部1的厚度大,弯曲部12a的厚度与底部1的厚度相同。即使在这样地仅使垂直部12b的厚度较大的情况下,在自缆线收容部13向与侧壁的顶端部分(弯曲部12a)垂直的方向对侧壁的顶端部分施加0.044N/mm2的载荷时,也能够使侧壁(弯曲部12a)与底部1所成的角度的变化量为45°以下。因而,在本变形例的缆线引导件41中,也能够获得优良的缆线保持性能。
并且,在本变形例的缆线引导件41中,由于各弯曲部12a由弹性体形成,因此,在弯曲时被拉拽而进一步弯曲,能够进一步抑制缆线在弯曲部脱落。该缆线引导件41特别适合多个缆线4一体化而成的缆线束14。另外,本变形例的缆线引导件的除上述之外的构造及效果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及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是同样的。
另外,第4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40的倾斜部2a及第4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40的变形例的缆线引导件41的弯曲部12a不必仅形成在顶端部,例如既可以是整个侧壁向内侧倾斜,也可以是下部平缓地向内侧倾斜,上部以更大的角度地向内侧倾斜。在这种情况下,使整个侧壁的厚度比底部的厚度大、或者使比倾斜部或弯曲部靠底部侧的部分的厚度比底部的厚度大即可。
第5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的构造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1中,对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20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50在底部1的背面侧设有厚度比底部1的厚度大的肋部6。该肋部6用于防止缆线引导件50的侧向偏移、直线部的松弛,与图5所示的缆线引导件20同样,例如在缆线引导件50的长度方向上隔开恒定的间隔地形成有V字状的缺口6a。另外,该缺口6a的宽度d、效果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50中,缆线收容部3中的底部1与侧壁2之间的交界部分、底部1的背面与肋部6的内表面之间的交界部分由曲面(R面)或倾斜面(C面)构成,曲面的曲率半径R或倾斜面尺寸为3mm~10mm。通过这样地将底部1与侧壁2之间的交界部分做成曲面或倾斜面,底部1与侧壁2的接触面积变大,侧壁2会被更大的面积支承,因此,能够抑制由侧壁2向外侧张开而导致的缆线保持性降低。
另外,在由曲面或倾斜面构成该交界部分时,与不将交界部分做成该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在从缆线收容部3内对侧壁2的顶端部分施加0.044N/mm2的垂直载荷时侧壁2与底部1所成的角度α的变化量。并且,在将该变化量设计为相等的情况下,能够减小侧壁2的厚度,因此,能够减少使用的树脂量,从而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另一方面,在利用挤出成形制造纵长的缆线引导件时,存在侧壁部分向外侧张开、或者垂直部分倾斜的可能性,但通过由曲面或倾斜面构成该部分,成形时的形状稳定性上升。另外,由于底面的两端部的厚度变厚,因此,即使在侧壁2上形成切缝5、或者在肋部6上形成缺口6a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即使长时间地反复弯曲也不会产生破损的优良的耐久性。
但是,在由倾斜面构成该交界部分的情况下,与曲面的情况相比内部的收容量变小。因此,在欲增多所收容的缆线的根数等情况下,与倾斜面相比,优选由曲面形成该交界部分。另外,在这些交界部分的曲率半径R或倾斜面尺寸小于3mm的情况下,有时无法充分获得上述效果。另外,在交界部分的曲率半径R或倾斜面尺寸大于10mm时,缆线收容部3的容积变小,导致能够收容的缆线的根数变少、或者与缆线的接触面积变大而易于产生噪音或起尘。
这样,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50设有厚度比底部1的厚度大的肋部6,因此,能够抑制缆线引导件50的侧向偏移、挠曲,缆线保持性能进一步上升。另外,由于由具有特定的曲率半径R的曲面或者特定尺寸的倾斜面形成底部1与侧壁2之间的交界部分、底部1与肋部6之间的交界部分,因此,成形时的形状稳定性上升,缆线保持性也很优良。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50的除上述之外的构造及效果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是同样的。
另外,图11表示了底部1与侧壁2之间的交界部分、底部1与肋部6之间的交界部分均由曲面构成的缆线引导件50,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至少缆线收容部3侧的交界部分是具有特定的曲率半径R的曲面或者特定尺寸的倾斜面即可。并且,由具有特定的曲率半径R的曲面或者特定尺寸的倾斜面构成未设置肋部6的、图9所示的缆线引导件40和图10所示的缆线引导件41的底部1与侧壁2之间的交界部分,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图11所示的缆线引导件50中,缆线4以一层的方式收容,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以多层方式收容缆线4。在这种情况下,与缆线4的高度相应地设定侧壁2的高度、倾斜角度即可,这一点在图9所示的缆线引导件40中也是同样的。
第6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是针对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10降低了底部1和侧壁2的内侧表面、即收容部3的内侧表面的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而成的。具体地讲,至少底部1和侧壁2的内侧表面遵照JIS K 7125所规定的方法测定的静摩擦系数为0.7以下且动摩擦系数为0.5以下,或者承载底面是边长为6.3cm的正方形状且整个底面被毡覆盖的重量200g的滑片,根据以50mm/分钟的速度拉拽该滑片时的最大静止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求得的静摩擦系数为0.4以下且动摩擦系数为0.3以下。
若这样地降低底部1和侧壁2的内侧表面的摩擦系数,则在移动时,特别是在重复往返运动时能够降低与缆线的摩擦,因此,能够防止产生粉尘、噪音。但是,对于底部1和侧壁2的内侧表面,若遵照JIS K 7125所规定的方法测定的静摩擦系数大于0.7,或者根据以50mm/分钟的速度拉拽底面被毡覆盖的滑片时的最大静止摩擦力求得的静摩擦系数大于0.4,则开始运动时的噪音的产生程度、及由动作不良、过负荷等引起的移动故障的发生概率上升。
另外,对于底部1和侧壁2的内侧表面,若遵照JIS K 7125所规定的方法测定的动摩擦系数大于0.5,或者根据以50mm/分钟的速度拉拽底面被毡覆盖的滑片时的动摩擦力求得的动摩擦系数大于0.3,则连续运动中的噪音、起尘的产生程度、及由动作不良、过负荷等引起的移动故障的发生概率上升。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中,并不限定于底部1和侧壁2的内侧表面,对于它们的外侧表面,也可以使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在上述范围内。
作为形成底部1和侧壁2的热塑性弹性体组成物的主要成分的热塑性弹性体,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可以使用TPEE、TPAE、TPU、TPS、TPVC、TPO等。该热塑性弹性体优选MFR(melt flow rate:熔体流动速率)在170℃~250℃的范围内的任一温度下处于0.5g/10分钟~5g/10分钟的范围。在使用MFR为0.5g/10分钟以下的热塑性弹性体时,流动性较低,因此存在难以进行生产的情况。另一方面,在使用MFR为5g/10分钟以上的热塑性弹性体时,流动性过高,因此存在难以成形的情况。
另外,也取决于其使用环境,但优选软化温度为80℃以上,玻化温度为0℃以下。并且,热塑性弹性体的弯曲弹性模量优选为20MPa~300MPa的范围。若热塑性弹性体的弯曲弹性模量为20MPa以下,则易于发生挠曲、侧向偏移等变形,因此,缆线的收容性降低。另外,存在移动时的变形量过大,产生缆线引导件相互间、缆线引导件与使用缆线引导件的装置的各部位接触等问题的情况。另一方面,若热塑性弹性体的弯曲弹性模量为300MPa以上,则过于难以变形,有时会难以弯曲移动、追随装置的动作。
通过使用这样的热塑性弹性体,弯曲特性上升,因此,即使在侧壁2上不形成切缝,也能够弯曲移动。由此,能够防止追随装置的动作而移动时的挠曲、侧向偏移。
另外,为了降低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也可以在形成底部1和侧壁2的热塑性弹性体组成物中配合如下物质:液体石蜡、固体石蜡、合成聚乙烯蜡等烃系润滑剂,硅油系润滑剂,硬脂酸等脂肪酸系润滑剂,硬脂醇等高级醇类、硬脂酰胺、油酰胺、芥酸酰胺等脂肪酰胺类,亚甲基双硬脂酰胺、亚乙基双硬脂酰胺等亚烷基脂肪酰胺类,硬脂酸铅、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等硬脂酸金属盐类,硬脂酸单甘油酯、硬脂醇硬脂酸酯等的醇的脂肪酸酯类,石墨(黑铅,graphite)、二硫化钼、二硫化钨、氟化石墨、氮化硼、铜、镍、铅、锡、银、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高密度聚乙烯的粉末等固体润滑剂。
另外,这些添加成分可以单独配合,但也可以将多种成分混合配合。特别优选使用石墨粉末等固体润滑剂、硅油等液体润滑剂,也可以将两者组合使用。由此,能够长时间稳定地将摩擦系数保持得较低。另外,也可以使用在热塑性弹性体中预先配合有这些添加成分的母料。
并且,上述添加成分的配合量并没有特别的限定,能够根据热塑性弹性体和添加成分的性状等适当设定。例如在配合石墨粉末、硅油的情况下,优选每100质量份热塑性弹性体分别为0.1质量份~5质量份,更优选为0.5质量份~5质量份。由此,能够降低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这两者,能够防止因与缆线摩擦而产生起尘和噪音。
对于使用这样的热塑性弹性体组成物将缆线引导件10成形的方法,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够应用挤出成形。由此,能够连续成形纵长的缆线引导件,因此,与以往产品相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能够将纵长的缆线引导件10切断成任意的长度来使用。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至少底部1和侧壁2的内侧表面的摩擦系数较低即可,因此,例如也可以将底部1和侧壁2做成内侧部分和其他部分由不同的材料形成的层叠构造。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优选底部1和侧壁2的内侧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按算术平均粗糙度Ra计,为0.10μm以下,按十点平均粗糙度Rz计,为1.0μm以下。由此,抑制因与缆线摩擦而产生起尘、噪音和微振动的效果上升。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也可以在底部1中沿其长度方向内包有由弹簧钢或者具有与弹簧钢同等的特性(刚性、强度)等的纤维强化塑料构成的板材、线材。由此,板材、线材起到张力元件的作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反复弯曲性,并且,也能够防止直线部的挠曲。
像以上详细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中,底部1和侧壁2由热塑性弹性体一体形成,至少底部1和侧壁2的内侧表面的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这两者被抑制得较低,因此,不会在部件之间及与缆线之间发生接触磨损。由此,能够抑制移动时的起尘,因此,即使在无尘室中也能够适合使用。另外,由于在移动时不会发生磨擦,因此,事实上不会产生噪音级别的接触声音等,能够防止由噪音导致作业环境的恶化等。并且,由于该缆线引导件能够利用挤出成形容易地制造,因此,能够以低成本制造。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缆线引导件既可以像上述第2实施方式那样侧壁的顶端部朝向内侧弯曲,也可以像上述第3实施方式那样在底部的外侧的面设置肋部6。并且,在设置肋部6的情况下,肋部6的表面也可以与底部1和侧壁2的内侧表面同样,使遵照JIS K 7125所规定的方法测定的静摩擦系数为0.7以下且动摩擦系数为0.5以下,或者承载底面是边长为6.3cm的正方形状且整个底面被毡覆盖的重量200g的滑片,根据以50mm/分钟的速度拉拽该滑片时的最大静止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求得的静摩擦系数为0.4以下且动摩擦系数为0.3以下。
这样,肋部6也由热塑性弹性体组成物成形为与其他部分一体,降低肋部6的表面的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这两者,从而不仅能够有效地防止侧向偏移、松弛,也能够有效地防止移动时的起尘和噪音。
实施例
下面,列举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具体的说明。首先,作为第1实施例,制作形状为图9所示的形状且对侧壁的顶端部分施加0.044N/mm2的垂直载荷时侧壁与底部所成的角度的变化量为45°以下的缆线引导件(实施例1~实施例8)、及侧壁与底部所成的角度的变化量大于45°的缆线引导件(比较例1),评价了其性能。
角度α的变化量
图12是表示对侧壁与底部所成的角度的变化量进行测定的方法的图。如图12所示,对于侧壁62与底部61所成的角度α的变化量,使用试样60来进行测定,该试样60是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各缆线引导件在长度方向上切断成100mm的长度,然后将其一个侧壁62加工成宽度为10mm而成的。
并且,首先将图12所示的试样60设置在水平的场所,并且,在其底部61的即使施加载荷也不会移动且不会产生妨碍的位置载置砝码。接着,将数字测力计(日本電算シンポ公司制FGN-50B)与接触面垂直地按压于侧壁62的顶端部分62a,施加0.044N/mm2的力。然后,利用万能角度尺测定了其侧壁62与底部61所成的角度α的变化量。
噪音
噪音的评价是这样进行的,在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各缆线引导件中收容直径10mm的聚氨酯包覆的5根并排缆线,在该状态下进行屈伸动作和向宽度方向的移动动作,确认了此时产生的噪音的状态。结果,将基本上没有听到声音的情况设为◎,非连续地产生声音、因音量小而没怎么注意到的情况设为○,非连续地产生声音但稍稍刺耳的情况设为△,连续地产生声音且刺耳的情况设为×。
移动时的缆线跳出
在缆线跳出的评价中,首先,在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各缆线引导件切断成长度1m而成的试样中收容直径10mm的聚氨酯包覆的5根并排缆线(1kg/m)。然后,在该状态下,固定缆线引导件的两端,使其向横向以2G的加速度往返100次,确认了缆线是否跳出。
下述表1归纳表示以上结果。
Figure BDA00001943611800231
如上述表1所示,垂直载荷造成角度α的变化量大于45°的比较例1的缆线引导件在移动时发生缆线跳出,但在该角度α的变化量为45°以下的实施例1~实施例8的缆线引导件中,未发生缆线跳出。在这些实施例1~实施例8的缆线引导件中,特别是由曲面或倾斜面构成底部1与侧壁2之间的交界部分且曲面的曲率半径R或倾斜面尺寸在3mm~10mm的范围内的实施例3~实施例6的缆线引导件的角度α的变化量也较少,也未产生噪音。
根据以上结果能够确认,采用发明内容中的技术方案“在从上述缆线收容部内对上述侧壁的顶端部分施加0.044N/mm2的垂直载荷时,上述侧壁与底部所成的角度的变化量为45°以下”,能够实现与以往产品相比,相对于宽度方向的负荷的缆线保持性优良、且难以产生噪音的缆线引导件。
接着,作为第2实施例,制造满足发明内容中的技术方案“至少上述底部和侧壁的内侧表面为,承载底面是边长为6.3cm的正方形状且整个底面被毡覆盖的重量200g的滑片,根据以50mm/分钟的速度拉拽该滑片时的最大静止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求得的静摩擦系数为0.4以下,动摩擦系数为0.3以下”的实施例11~实施例13的缆线引导件、及不满足该技术方案的比较例11、12的缆线引导件,对其“缆线配设性”、“产生粉尘”和“噪音”进行了比较。
具体地讲,首先,作为实施例11,以向100质量份聚酯弹性体(MFR:1.5g/10分钟·220℃,软化温度:166℃,玻化点:-35℃,弯曲弹性模量:94.1MPa)中配合3质量份含有滑动性石墨20质量%的母料(基础聚合物:聚酯弹性体)而成的热塑性弹性体组成物进行挤出成形,一体成形图4所示的形状的缆线引导件20。
另外,作为实施例12,与上述实施例11同样,以向100质量份聚酯弹性体中配合4质量份含有硅油50质量%的母料(基础聚合物:聚酯弹性体)而成的热塑性弹性体组成物进行挤出成形,一体成形图4所示的形状的缆线引导件20。
并且,作为实施例13,与上述实施例11同样,以向100质量份聚酯弹性体中配合4质量份含有滑动性石墨20质量%和硅油50质量%的母料(基础聚合物:聚酯弹性体)而成的热塑性弹性体组成物进行挤出成形,一体成形图4所示的形状的缆线引导件20。
另一方面,作为比较例11,仅以聚酯弹性体进行挤出成形,一体成形与实施例11~实施例13同样形状的缆线引导件。然后,利用以下所示的方法对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各缆线引导件的摩擦系数、表面粗糙度、缆线配设性、产生粉尘和噪音进行了评价。另外,为了进行比较,对于市面上销售的单元组装式塑料制缆线引导件,也利用同样的方法评价了缆线配设性、产生粉尘和噪音(比较例12)。
摩擦系数
摩擦系数的测定是参照JIS K 7125所规定的方法进行的。具体地讲,在使用与实施例11~实施例13和比较例11的缆线引导件相同组成的热塑性弹性体制作的试验片(片材)之上承载底面被毡覆盖的重量200g的滑片,以50mm/分钟的速度拉拽该滑片,测定了最大静止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此时,毡(滑片的底面)与试验片的接触面积为6.3cm(与拉拽方向垂直的边)×6.3cm(与拉拽方向平行的边)。然后,根据这些值求得下式(2)所示的静摩擦系数和下式(3)所示的动摩擦系数。
式2
(静摩擦系数)=(最大静止摩擦力)/200g…(2)
式3
(动摩擦系数)=(动摩擦力)/200g…(3)
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的测定是使用上述试验片,并使用日本三丰(ミツトヨ)公司制的サ一フテストSJ-400进行的。此时,裁切尺寸(日语:カツトオフ)为0.8mm,测定长度为2.4mm,扫频为0.5mm/秒。
缆线配设性
在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缆线引导件中配设直径10mm的聚氨酯包覆的5根并排缆线,对其时间和劳动量进行相对评价。而且,将能够完全没有应力地配设的情况设为◎,与◎的情况相比需要两倍左右的时间、劳动量的情况设为○,与◎的情况相比需要5倍以上的时间、劳动量的情况设为×。
产生粉尘
产生粉尘是进行滑动试验,观察此时的粉尘产生状况,根据其结果进行评价。具体地讲,准备与以上述摩擦系数和表面粗糙度使用的试验片同样的试验片,对缆线外壳(聚氨酯)施加约200g的负荷地使其在该试验片上滑动。此时,滑动长度为200mm,滑动循环为67次/分钟,滑动次数为10万次。结果,将完全没有产生粉尘的情况设为◎,基本上没有产生粉尘(用肉眼观察不出来的程度)的情况设为○,用肉眼观察能够确认到粉尘的情况设为△。
噪音
噪音的评价是这样进行的,在收容有直径10mm的聚氨酯包覆的5根并排缆线的状态下进行屈伸动作和向宽度方向的移动动作,确认了此时的噪音产生状态。结果,将基本上没有听到声音的情况设为◎,非连续地产生声音、因音量小而没怎么注意到的情况设为○,连续地产生声音、但因音量小而稍稍刺耳的情况设为△,连续地产生声音且刺耳的情况设为×。
下述表2归纳表示以上结果。
表2
Figure BDA00001943611800271
如上述表2所示,能够确认出:根据发明内容中的技术方案“至少上述底部和侧壁的内侧表面为,承载底面是边长为6.3cm的正方形状且整个底面被毡覆盖的重量200g的滑片,根据以50mm/分钟的速度拉拽该滑片时的最大静止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求得的静摩擦系数为0.4以下,动摩擦系数为0.3以下”制作的、根据以50mm/分钟的速度拉拽底面被毡覆盖的滑片时的最大静止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求得的静摩擦系数为0.4以下、动摩擦系数为0.3以下的实施例11~实施例13的缆线引导件与比较例11、12的缆线引导件相比,缆线配设性优良,而且防止产生粉尘和噪音的效果也较高。
接着,作为第3实施例,对于在上述第2实施例中评价的实施例11~实施例13和比较例11的各缆线引导件,调查了遵照JI S K 7125所规定的方法测定的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与“缆线配设性”、“产生粉尘”和“噪音”之间的关系。另外,作为实施例14,与实施例11同样,以向100质量份聚酯弹性体中配合1.5质量份含有滑动性石墨20质量%的母料(基础聚合物:聚酯弹性体)而成的热塑性弹性体组成物进行挤出成形,一体成形图4所示的形状的缆线引导件20,对其也进行了评价。
摩擦系数
图13是表示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遵照JIS K 7125所规定的方法测定了摩擦系数。具体地讲,如图13所示,将使用与实施例11~实施例14和比较例11的缆线引导件相同组成的热塑性弹性体制作的两片试验片(片材)70层叠,在其之上载置底面被毡71覆盖的重量200g的砝码72。
此时,毡71(砝码72的底面)与试验片70之间的接触面积为6.3cm(与拉拽方向垂直的边)×6.3cm(与拉拽方向平行的边)。然后,以100mm/分钟的速度拉拽配置在上侧的试验片70,测定最大静止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根据这些值求得上述式(2)、式(3)所示的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
另一方面,利用与上述第2实施例同样的方法及条件对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各缆线引导件的表面粗糙度、缆线配设性、产生粉尘和噪音进行了评价。下述表3归纳表示以上结果。另外,为了进行比较,在下述表3中也一并表示市面上销售的单元组装式塑料制缆线引导件(比较例12)的评价结果。
表3
Figure BDA00001943611800281
如上述表3所示,能够确认出:根据发明内容中的技术方案“至少上述底部和侧壁的内侧表面为,遵照JIS K 7125所规定的方法测定的静摩擦系数为0.7以下,动摩擦系数为0.5以下”制作的、遵照JIS K 7125所规定的方法测定的静摩擦系数为0.7以下、动摩擦系数为0.5以下的实施例11~实施例14的缆线引导件与比较例11、12的缆线引导件相比,缆线配设性优良,而且防止产生粉尘和噪音的效果也较高。
附图标记说明
1、底部;2、12、62、侧壁;2a、倾斜部;3、13、缆线收容部;4、缆线;5、切缝;6、肋部;6a、缺口;7、板材;8、线材;10、11、20、21、22、23、30、31、32、40、41、50、缆线引导件;12a、弯曲部;12b、垂直部;14、缆线束;60、试样;62a、顶端部分;70、试验片;71、毡;72、砝码。

Claims (21)

1.一种缆线引导件,其中,该缆线引导件具有缆线收容部,该缆线收容部由向一个方向延伸的底部、及沿着该底部的宽度方向两端缘设置、至少顶端部分向内侧方向倾斜或者弯曲的侧壁构成;
该缆线收容部中,相对的侧壁的顶端以恒定间隔分开,而且,上述底部和侧壁由热塑性弹性体一体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缆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部内包有由弹簧钢或者纤维强化塑料构成的线材或者板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缆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线材或板材借助粘接性树脂与上述底部一体化。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缆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侧壁上形成自其顶端朝向上述底部延伸的多个切缝。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缆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底部的背面一体形成有肋部,在该肋部上设有多个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缆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侧壁的切缝和上述肋部的缺口设置于在上述底部的长度方向上对齐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缆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能在上述缆线收容部中收纳多根缆线一体化而成的缆线束。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缆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该缆线引导件配置为在弯曲动作时上述底部的背面为内侧,上述缆线收容部的开口部为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缆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在从上述缆线收容部内对上述侧壁的顶端部分施加0.044N/mm2的垂直载荷时,上述侧壁与底部所成的角度的变化量为45°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缆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至少上述侧壁的比倾斜部或弯曲部靠底部侧的部分的厚度形成得比上述底部的厚度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缆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整个侧壁的厚度形成得比上述底部的厚度大。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缆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底部的背面一体形成有厚度比上述底部的厚度大的肋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缆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缆线收容部中的上述底部与上述侧壁之间的交界部分由曲面或者倾斜面(C面)构成,曲面的曲率半径R或倾斜面尺寸为3mm~10mm。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缆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缆线收容部中的上述底部与上述侧壁之间的交界部分及上述底部的背面与上述肋部的内表面之间的交界部分均由曲面或者倾斜面(C面)构成,曲面的曲率半径R或倾斜面尺寸为3mm~10mm。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缆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至少上述底部和侧壁的内侧表面为,承载底面是边长为6.3cm的正方形状且整个底面被毡覆盖的重量200g的滑片,根据以50mm/分钟的速度拉拽该滑片时的最大静止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求得的静摩擦系数为0.4以下,动摩擦系数为0.3以下。
16.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缆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至少上述底部和侧壁的内侧表面为,遵照JIS K 7125所规定的方法测定的静摩擦系数为0.7以下,动摩擦系数为0.5以下。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缆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部和侧壁的内侧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10μm以下,十点平均粗糙度Rz为1.0μm以下。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中任一项所述的缆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部和侧壁由相对于100质量份弹性体配合0.1质量份~5质量份石墨粉末而成的热塑性弹性体组成物形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缆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部和侧壁由相对于100质量份弹性体配合0.5质量份~5质量份石墨粉末而成的热塑性弹性体组成物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5~19中任一项所述的缆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部和侧壁由相对于100质量份弹性体配合0.1质量份~5质量份硅油而成的热塑性弹性体组成物形成。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缆线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底部和侧壁由相对于100质量份弹性体配合0.5质量份~5质量份硅油而成的热塑性弹性体组成物形成。
CN2010800626405A 2010-01-29 2010-12-27 缆线引导件 Pending CN1027259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18328 2010-01-29
JP2010018328A JP5393508B2 (ja) 2010-01-29 2010-01-29 ケーブルガイド
JP2010160073 2010-07-14
JP2010-160073 2010-07-14
JP2010-160295 2010-07-15
JP2010160295A JP5405401B2 (ja) 2010-07-15 2010-07-15 ケーブルガイド
PCT/JP2010/073546 WO2011092991A1 (ja) 2010-01-29 2010-12-27 ケーブルガイ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25932A true CN102725932A (zh) 2012-10-10

Family

ID=44318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26405A Pending CN102725932A (zh) 2010-01-29 2010-12-27 缆线引导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20120112728A (zh)
CN (1) CN102725932A (zh)
TW (1) TW201203765A (zh)
WO (1) WO2011092991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9812A (zh) * 2012-10-12 2014-05-07 永恒力股份公司 在安装电缆时使用的电缆引导装置
CN106340848A (zh) * 2015-07-08 2017-01-1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缆引导件
CN106932221A (zh) * 2015-12-30 2017-07-07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一种用于核电站的电缆留样装置
CN107078480A (zh) * 2014-11-12 2017-08-1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线保护管及线束
CN108431477A (zh) * 2015-11-06 2018-08-21 利西汽车速度公司 用于使线缆或管件等细长构件保持在支撑面上的保持部件
CN111630742A (zh) * 2018-01-19 2020-09-04 株式会社润工社 支承构件、导管支承装置以及具备该导管支承装置的处理装置
CN114017471A (zh) * 2021-10-29 2022-02-0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缆线保护引导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55737A (ja) * 2011-09-01 2013-03-21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ケーブルガイド
DE102014226334A1 (de) * 2014-12-17 2016-06-23 Leoni Kabel Holding Gmbh Kabelführungsvor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olchen Kabelführungsvorrichtung
EP3591776B1 (en) * 2018-07-05 2022-01-05 TRUMPF Medizin Systeme GmbH + Co. KG Cable routing system
KR102279684B1 (ko) * 2020-06-04 2021-07-20 주식회사 케이에프디산업 케이블 베어 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37A (zh) * 1994-07-26 1996-01-31 美国W.L.戈尔及合伙人有限公司 牵引链代用品
US20040112625A1 (en) * 2002-11-22 2004-06-17 Sheikholeslami Kusha A. Support member for an assembly
JP2006166492A (ja) * 2004-12-02 2006-06-22 Yazaki Corp ハーネス保護具
CN101191528A (zh) * 2006-11-28 2008-06-04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CN101443589A (zh) * 2006-05-12 2009-05-27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流体输送用管
CN101550281A (zh) * 2009-04-29 2009-10-07 株洲时代工程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热塑性弹性体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59632A (ja) * 1991-03-29 1993-06-25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ATE149656T1 (de) * 1991-11-26 1997-03-15 Gore W L & Ass Gmbh Schleppkettenersatz
JP2747181B2 (ja) * 1992-11-26 1998-05-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プロテクタの支持構造
JPH0767230A (ja) * 1993-08-20 1995-03-10 Sanden:Kk 追加形配線ダクト
JP2000193158A (ja) * 1998-10-19 2000-07-14 Fujikura Ltd 電線引き入れ用パイプ
EP1579543A4 (en) * 2002-11-22 2006-07-26 Gore Enterprise Holdings Inc ELEMENT FOR SUPPORTING AN ENSEMBLE
JP2007336754A (ja) * 2006-06-16 2007-12-27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電線保護用のチューブおよび該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
JP4935347B2 (ja) * 2006-12-27 2012-05-23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耐熱性コルゲートチューブ
JP2009170413A (ja) * 2007-12-20 2009-07-30 Kyowa Co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ノンハロゲンシー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37A (zh) * 1994-07-26 1996-01-31 美国W.L.戈尔及合伙人有限公司 牵引链代用品
US20040112625A1 (en) * 2002-11-22 2004-06-17 Sheikholeslami Kusha A. Support member for an assembly
JP2006166492A (ja) * 2004-12-02 2006-06-22 Yazaki Corp ハーネス保護具
CN101443589A (zh) * 2006-05-12 2009-05-27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流体输送用管
CN101191528A (zh) * 2006-11-28 2008-06-04 株式会社椿本链索 缆线类保护引导装置
CN101550281A (zh) * 2009-04-29 2009-10-07 株洲时代工程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热塑性弹性体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制品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9812A (zh) * 2012-10-12 2014-05-07 永恒力股份公司 在安装电缆时使用的电缆引导装置
CN107078480A (zh) * 2014-11-12 2017-08-1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线保护管及线束
CN106340848A (zh) * 2015-07-08 2017-01-1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缆引导件
CN108431477A (zh) * 2015-11-06 2018-08-21 利西汽车速度公司 用于使线缆或管件等细长构件保持在支撑面上的保持部件
CN106932221A (zh) * 2015-12-30 2017-07-07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一种用于核电站的电缆留样装置
CN106932221B (zh) * 2015-12-30 2023-11-21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一种用于核电站的电缆留样装置
CN111630742A (zh) * 2018-01-19 2020-09-04 株式会社润工社 支承构件、导管支承装置以及具备该导管支承装置的处理装置
CN111630742B (zh) * 2018-01-19 2022-04-12 株式会社润工社 支承构件、导管支承装置以及具备该导管支承装置的处理装置
CN114017471A (zh) * 2021-10-29 2022-02-0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缆线保护引导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92991A1 (ja) 2011-08-04
KR20120112728A (ko) 2012-10-11
TW201203765A (en) 2012-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25932A (zh) 缆线引导件
US8208773B2 (en) Optical fiber cable having raised coupling supports
US7001081B2 (en) Strain relief boot with flexible extension for guiding fiber optic cable
US8720178B2 (en) Component for a line routing system including at least one line routing device, as well as a corresponding line routing device and line routing system
US8885999B2 (en) Optical USB cable with controlled fiber positioning
US8950714B2 (en) Elongated structure for movable section
US4822133A (en) Optical cables
US20090003781A1 (en) Optical Fiber Cable Having A Deformable Coupling Element
US20110024151A1 (en) Cable
US20040091221A1 (en) Optical fiber cable apparatus having encased ribbon stack
EP3015413A1 (en) Hoisting rope and hoisting apparatus
US20040240809A1 (en) Dry tube fiber optic assemblies, cabl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for
JP5265021B2 (ja) スピルオーバーフィッティング
TWI703786B (zh) 長形體及纜線等支持裝置
AU2012241089A1 (en) Fiber optic cables with extruded access features for access to a cable cavity
US7359600B2 (en) Loose tube optical cable having straight aggregation structure
US20030102043A1 (en) High density fiber optic cable inner ducts
KR20030007789A (ko) 광섬유 케이블
JP5393508B2 (ja) ケーブルガイド
KR19990013865A (ko) 광케이블용 스페이서 및 광케이블
JP5405401B2 (ja) ケーブルガイド
JP5255382B2 (ja) 保護チューブ及び給電装置
JP2013034327A (ja) ケーブルガイド
JP5956183B2 (ja) ハーネス用外装保護部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960400B2 (ja)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