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7331A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7331A
CN101187331A CNA2007101673992A CN200710167399A CN101187331A CN 101187331 A CN101187331 A CN 101187331A CN A2007101673992 A CNA2007101673992 A CN A2007101673992A CN 200710167399 A CN200710167399 A CN 200710167399A CN 101187331 A CN101187331 A CN 1011873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housing
air
retaining part
movabl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673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87331B (zh
Inventor
藤村胜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87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73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873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73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4Intake manifolds
    • F02M35/116Intake manifolds for engines with cylinders in V-arrangement or arranged oppositely relative to the main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7/00Use of kinetic or wave energy of charge in induction systems, or of combustion residues in exhaust systems, for improving quantity of charge or for increasing removal of combustion residues
    • F02B27/02Use of kinetic or wave energy of charge in induction systems, or of combustion residues in exhaust systems, for improving quantity of charge or for increasing removal of combustion residues the systems having variable, i.e. adjustable, cross-sectional areas, chambers of variable volume, or like variable means
    • F02B27/0205Use of kinetic or wave energy of charge in induction systems, or of combustion residues in exhaust systems, for improving quantity of charge or for increasing removal of combustion residues the systems having variable, i.e. adjustable, cross-sectional areas, chambers of variable volume, or like variable mea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rging effect
    • F02B27/0215Oscillating pipe charging, i.e. variable intake pipe length charg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7/00Use of kinetic or wave energy of charge in induction systems, or of combustion residues in exhaust systems, for improving quantity of charge or for increasing removal of combustion residues
    • F02B27/02Use of kinetic or wave energy of charge in induction systems, or of combustion residues in exhaust systems, for improving quantity of charge or for increasing removal of combustion residues the systems having variable, i.e. adjustable, cross-sectional areas, chambers of variable volume, or like variable means
    • F02B27/0226Use of kinetic or wave energy of charge in induction systems, or of combustion residues in exhaust systems, for improving quantity of charge or for increasing removal of combustion residues the systems having variable, i.e. adjustable, cross-sectional areas, chambers of variable volume, or like variable mean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generating the charging effect
    • F02B27/0231Movable ducts, wall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7/00Use of kinetic or wave energy of charge in induction systems, or of combustion residues in exhaust systems, for improving quantity of charge or for increasing removal of combustion residues
    • F02B27/02Use of kinetic or wave energy of charge in induction systems, or of combustion residues in exhaust systems, for improving quantity of charge or for increasing removal of combustion residues the systems having variable, i.e. adjustable, cross-sectional areas, chambers of variable volume, or like variable means
    • F02B27/0294Actuators or controllers therefor; Diagnosis; Calibr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006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osition of elements of the air intake system in direction of the air intake flow, i.e. between ambient air inlet and supply to the combustion chamber
    • F02M35/10026Plenum chambers
    • F02M35/10039Intake ducts situated partly within or on the plenum chamber hou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091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details of intake ducts: shapes; connections; arrangements
    • F02M35/10104Substantially vertically arranged du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6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e in vehicles
    • F02M35/162Motorcycles; All-terrain vehicles, e.g. quads, snowmobiles; Small vehicles, e.g. forklif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rging Evacuation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在可动风罩与固定风罩分离的情况下抑制进气效率的降低的车辆。摩托车(1)包括固定风罩(29)、布置在固定风罩(29)的进气侧上的可动风罩(30)、以及包括开口孔(42k)的用于保持可动风罩(30)的风罩保持部分(42)。此外,可动风罩(可动风罩30)在分离位置与抵靠位置之间直线移动,在分离位置,可动风罩(30)的朝向固定风罩(29)的开口(30b)与固定风罩(29)的位于进气侧上的开口(29c)分离,在抵靠位置,可动风罩(30)的朝向(20)的开口30b)抵靠固定风罩(29)的位于进气侧上的开口(29c),并且开口孔(42k)被形成为能够使上游侧上的空气通向下游侧。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更具体而言,涉及设置有风罩的车辆,其中空气通过该风罩引导至发动机的进气口。
背景技术
传统地,公知一种设置有进气惯性管(风罩)的进气装置,其中空气通过进气惯性管引导至发动机的进气口(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用于内燃机的进气装置,进气装置包括进气惯性管,进气惯性管包括:固定到进气消音器(壳体部分)的三个固定管(固定风罩);可在三个固定管的外周滑动的三个中间延伸管(可动风罩);以及可在中间延伸管的外周滑动的三个延伸管(可动风罩);单个平板状凸缘部分(风罩保持部分);单个平板状喇叭状吸入部分(风罩保持部分);以及用于平板状凸缘部分和平板状喇叭状吸入部分的移动的螺纹轴(滚珠丝杆),其中三个中间延伸管固定到平板状凸缘部分,三个延伸管固定到平板状喇叭状吸入部分。随着在螺纹轴转动时进气惯性管的平板状凸缘部分和平板状喇叭状吸入部分移动,三个中间延伸管和三个延伸管沿着三个固定管的直线延伸线滑动,从而改变进气惯性管的长度。此外,三个固定管和三个中间延伸管被构造为彼此不分离,且三个中间延伸管和三个延伸管被构造为彼此不分离。
专利文献1:JP-UM-A-56-2023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构造下,三个中间延伸管所固定到的凸缘部分(风罩保持部分)以及三个延伸管(可动风罩)所固定到的喇叭形吸入部分(风罩保持部分)被构作为平板的形式,因此进气消音器(壳体部分)中的气流容易受到阻碍。因此,在为平板形式并且可动风罩所固定到的凸缘部分和喇叭形吸入部分设置在被构造为与固定风罩分离的进气装置中的情况下,在可动风罩与固定风罩分离的状态下,当可动风罩上游的空气经过可动风罩外部以向可动风罩下游的固定风罩移动时,气流受到平板形凸缘部分和平板形喇叭形吸入部分的阻碍,所以难以将空气平稳地供应到固定风罩。因此,在可动风罩与固定风罩分离的情况下引起进气效率的降低。
为了解决该问题而构思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可动风罩与固定风罩分离的状态下抑制进气效率降低的车辆。
【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手段和本发明的效果】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车辆包括:具有进气口的发动机;固定风罩,空气通过所述固定风罩被引导到所述发动机的所述进气口;可动风罩,其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固定风罩的进气侧上,并与所述固定风罩协作以将空气引导到所述发动机的所述进气口;以及风罩保持部分,其包括空气通道并保持所述可动风罩,所述可动风罩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直线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可动风罩的朝向所述固定风罩的开口与所述固定风罩的位于进气侧上的开口分离,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可动风罩的朝向所述固定风罩的所述开口抵靠所述固定风罩的位于所述进气侧上的所述开口,并且所述风罩保持部分的所述空气通道被形成为能够使上游侧上的空气通向下游侧。
如上所述,对于一个方面的车辆,风罩保持部分的空气通道被形成为能够使上游侧上的空气通向下游侧,由此可以在其中可动风罩的朝向固定风罩的开口移动到其与固定风罩的位于进气侧上的开口分离的第一位置的状态下,使在可动风罩的外部从可动风罩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引导的空气易于朝向风罩保持部分下游的固定风罩流动。由此,可以在风罩保持部分上游的空气向风罩保持部分下游移动时避免风罩保持部分阻碍空气的流动。因此,在其中可动风罩与固定风罩分离的情况下,可以抑制进气效率的降低。此外,通过将可动风罩构造为在第一位置(其中可动风罩的朝向固定风罩的开口与固定风罩的位于进气侧上的开口分离)与第二位置(其中可动风罩的朝向固定风罩的开口抵靠固定风罩的位于进气侧上的开口)之间直线移动,即使当可动风罩的朝向固定风罩的开口与固定风罩的位于进气侧上的开口分离时也可以使经过可动风罩并被固定风罩引导的空气直线流动。由此,可以进一步避免气流受阻碍。因此,可以在其中可动风罩与固定风罩分离的状态下进一步抑制进气效率的降低。
对于一个方面的车辆,优选地,所述风罩保持部分的所述空气通道包括在气流方向上开口的孔或槽口。利用这种构造,通过包括孔或槽口的空气通道,使在可动风罩的外部从可动风罩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引导的空气易于朝向风罩保持部分下游的固定风罩流动。
对于一个方面的车辆,优选地,所述固定风罩和所述可动风罩分别设置为多个,所述风罩保持部分包括连接部,所述多个可动风罩连接到所述连接部,并且所述空气通道形成在所述多个连接部之间。利用这种构造,在固定风罩和可动风罩设置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可动风罩所连接的连接部可以容易地形成空气通道,由此可以容易地避免气流受到风罩保持部分的阻碍。
对于一个方面的车辆,优选地,还包括空气过滤器部分,其开口形成在所述固定风罩的所述进气侧上,所述空气过滤器部分的所述开口沿着所述固定风罩的空气通道所延伸的方向设置,并设置在远离所述风罩保持部分的位置,并且所述风罩保持部分被形成为沿着与所述空气过滤器部分的所述开口垂直的方向并沿着所述固定风罩的位于所述进气侧上的所述开口所延伸的方向延伸。利用这种构造,在可动风罩的朝向固定风罩的开口位于其与固定风罩的位于进气侧上的开口分离的第一位置的情况下,允许上游侧上的空气(该空气在经过空气过滤器部分之后不经过可动风罩)朝向下游侧经过风罩保持部分(固定风罩位于该风罩保持部分上)的空气通道。由此,可以在可动风罩上游的空气向下游移动时避免气流受到阻碍,由此可以在可动风罩与固定风罩分离的情况下进一步抑制进气效率的降低。
优选地,其中固定风罩和可动风罩分别被设置为多个的车辆还包括沿着空气所经过的所述固定风罩的空气通道所延伸的方向直线延伸的第一主轴,并且所述风罩保持部分包括第一插入孔和多个风罩安装部分,所述第一主轴可移动地插入到所述第一插入孔中,所述多个移动风罩安装到所述多个风罩安装部分。利用这种构造,风罩保持部分的第一插入孔(第一主轴插入到其中)沿着第一主轴移动,由此风罩保持部分和由风罩保持部分保持的可动风罩可以直线移动。
对于其中在风罩保持部分上设置第一插入孔和多个风罩安装部分的车辆,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插入孔和所述多个风罩安装部分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邻的所述多个风罩安装部分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部,并且所述空气通道设置在由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所围绕的区域中。利用这种构造,在第一插入孔沿着第一主轴滑动时,第一插入孔的移动可以容易地通过第一连接部传递到各个风罩安装部分,由此各个可动风罩可以容易地沿着第一主轴移动。此外,通过设置相邻的多个风罩安装部分所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对于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可以容易地补偿第一连接部的刚度,由此可以通过风罩保持部分将多个可动风罩保持为稳定状态。此外,通过在由风罩保持部分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围绕的区域中设置空气通道,可以由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容易地设置空气通道。
在此情况下,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包括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所延伸的方向上的槽。利用这种结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在横截面上都是槽口形的。因此,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上下表面部分上的槽口构造使得可以确保在减小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横截面面积的同时确保一定程度的刚度。因此,可以减轻风罩保持部分。
优选地,其中在风罩保持部分上设置第一插入孔和多个风罩安装部分的车辆还包括:壳体部分,所述可动风罩、所述固定风罩和所述风罩保持部分布置在所述壳体部分中;以及第二主轴,其平行于所述第一主轴设置,并且所述风罩保持部分还包括第二插入孔,所述第二主轴插入到所述第二插入孔中,并且所述第二主轴设置在所述壳体部分上。利用这种构造,由第二主轴以及第一主轴支撑风罩保持部分,使得可以避免风罩保持部分和可动风罩绕第一主轴旋转。
优选地,对于其中设置壳体部分的车辆,所述第二主轴一体地设置在所述壳体部分上。利用这种构造,与第二主轴分离地设置在壳体部分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大。
优选地,对于其中设置壳体部分的车辆,所述壳体部分包括上壳体部分和下壳体部分。利用这种构造,壳体部分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由此可以容易地将可动风罩、固定风罩和风罩保持部分布置在壳体部分中。
优选地,对于其中壳体部分包括上壳体部分和下壳体部分的车辆,所述壳体部分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止挡所述可动风罩的上止挡部分,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可动风罩的朝向所述固定风罩的开口与所述固定风罩的位于进气侧上的开口分离,并且所述风罩保持部分还包括上抵靠部,所述上抵靠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入孔的朝向所述上壳体部分的一侧上以在所述可动风罩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抵靠所述上止挡部分。利用这种构造,由风罩保持部分所保持的可动风罩可以通过上止挡部分和上抵靠部被容易地止挡在第一位置。
优选地,在此情况下,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风罩保持部分的驱动源以及布置在所述风罩保持部分与所述驱动源之间的上弹簧构件和下弹簧构件,所述上弹簧构件在所述风罩保持部分的所述上抵靠部抵靠所述上止挡部分的情况下压缩,并且所述下弹簧构件在所述可动风罩的朝向所述固定风罩的所述开口抵靠所述固定风罩的位于所述进气侧上的所述开口的情况下压缩。利用这种构造,在驱动源被驱动以将风罩保持部分向上移动来使风罩保持部分的上抵靠部抵靠上止挡部分的情况下,上弹簧材料压缩以能够容易地吸收驱动源和风罩保持部分的组装误差以及驱动源的驱动误差。此外,在驱动源被驱动以将风罩保持部分向下移动来使可动风罩的朝向固定风罩的开口抵靠固定风罩的位于进气侧上的开口的情况下,下弹簧材料压缩以能够容易地吸收驱动源和风罩保持部分的组装误差以及驱动源的驱动误差。
优选地,其中在风罩保持部分上设置第一插入孔和多个风罩安装部分的车辆还包括:驱动源,所述驱动源包括驱动轴;转动杠杆,所述转动杠杆的一端连接到所述驱动轴,所述转动杠杆使所述风罩保持部分的所述第一插入孔沿着所述第一主轴移动;以及移动构件,其布置在所述转动杠杆与所述风罩保持部分之间,所述移动构件还包括用于与所述转动杠杆配合的配合部,并且所述转动杠杆包括具有滑动表面的支撑部,其可滑动地支撑所述配合部。利用这种构造,当由风罩保持部分所保持的可动风罩移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通过驱动轴使转动杠杆转动并使配合部相对于转动杠杆滑动,来使移动构件移动。由此,可以使风罩保持部分的第一插入孔沿着第一主轴直线移动。
优选地,一个方面的车辆还包括节气门体,其布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固定风罩的朝向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开口之间,并且其中空气所通过的所述可动风罩的空气通道、空气所通过的所述固定风罩的空气通道、和空气所通过的所述节气门体的空气通道大致形成为直线形。利用这种构造,可以使得从可动风罩和固定风罩通向发动机的进气口的空气直线流动,由此可以避免气流受到阻碍。由此,可以进一步抑制进气效率的降低。
优选地,对于一个方面的车辆,所述固定风罩和所述可动风罩分别设置为多个,还设置有壳体部分,所述多个可动风罩、所述多个固定风罩和所述风罩保持部分布置在所述壳体部分中,所述发动机包括多个气缸,以及分别安装到各个所述气缸的多个气缸盖,所述多个气缸盖布置为在所述发动机上方提供V形空间,并且所述壳体部分布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所述V形空间的上方。利用这种构造,发动机的进气口通常设置在V形空间内,由此固定风罩的朝向发动机的开口可以朝向发动机的进气口直线设置。
优选地,一个方面的车辆还包括:壳体部分,所述可动风罩、所述固定风罩和所述风罩保持部分布置在所述壳体部分中;空气过滤器部分,其布置在所述壳体部分的沿着行驶方向的后方,以及管路部分,通过所述管路部分使得空气从所述行驶方向的后方流入所述壳体部分。利用这种构造,管路部分形成通道,空气通过该通道从行驶方向的后方流入壳体部分,由此可以容易地将空气供应到布置在行驶方向的后方并因此难以使空气直接引入的空气过滤器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的整体构造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如图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的风罩附近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如图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的风罩附近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如图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的风罩和发动机附近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示出在其中如图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可动风罩移动到分离位置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在其中如图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可动风罩移动到抵靠位置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在其中如图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的杠杆构件与移动构件配合的状态下的正视图。
图8是示出如图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的风罩保持部分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如图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的风罩保持部分的详细构造的俯视图。
图10是沿着图8中的线100-100所取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在其中如图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可动风罩移动到分离位置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在其中如图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可动风罩移动到分离位置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了在其中如图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可动风罩移动到抵靠位置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了在其中如图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可动风罩移动到抵靠位置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5是图示如图11所示的风罩移动机构的移动构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6是图示如图12所示的风罩移动机构的移动构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7是图示如图13所示的风罩移动机构的移动构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8是图示如图14所示的风罩移动机构的移动构件的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的整体构造的侧视图。图2至图1 8是详细图示图1所示的根据该实施例的摩托车的风罩的构造的视图。此外,该实施例还解释了作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示例的摩托车。在附图中,箭头FWD表示摩托车的行驶方向的前方。首先,将参照图1至图18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摩托车的构造。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摩托车1中,如图1所示,纵向延伸的主框架3布置在头管2的后方。此外,向后上方延伸的后框架4连接到主框架3的后部。头管2、主框架3和后框架4构成车体框架。
此外,把手5安装到头管2的上部以能够转向。此外,头灯6设置在头管2的前方。此外,具有用于吸收竖直振动的悬架的一对前叉7布置在头管2的下部。前轮8可旋转地安装到该对前叉7的下端。
此外,车座9布置在主框架3的后部的上方。由树脂制成并设置有加油口10a的燃料箱10布置在车座9的下方。此外,枢轴3a设置在主框架3的后端(下部)处。后臂11的前端由枢轴3a支撑以能够竖直摆动。后轮12可旋转地安装到后臂11的后端。此外,后挡泥板13布置在后轮12的上方以覆盖后轮12的上部。
此外,发动机14布置在主框架3的下方。发动机14通过固定构件15和螺纹构件70固定到主框架3。如图4所示,发动机14包括活塞16、气缸17、气缸盖18和节气门体19。此外,虽然图4示出两个气缸17,但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发动机14实际包括四个气缸。即,本实施例包括V型四缸发动机,其中,两个前气缸17(气缸盖18)和两个后气缸17(气缸盖18)布置成在发动机14的上方形成V形空间。活塞16布置在气缸17中,气缸盖18布置成关闭气缸17的一个开口的方式。此外,气缸盖18形成有进气口18a和排气口18b。进气口18a被设置成允许包含空气和燃料的混合物供应到气缸17的燃烧室17a。此外,排气口18b被设置成允许燃烧之后的残余气体从气缸17的燃烧室17a排出。此外,进气门20a和排气门20b分别布置在进气口18a和排气口18b中。此外,节气门体19安装到进气口18a的开口,节气门体19内的空气通道19a形成为大致直线形。此外,喷射器21安装到节气门体19以将燃料喷射到进气口18a中。此外,排气管22(参见图1)安装到排气口18b的开口,消音器23(参见图1)连接到排气管22。
此外,如图1和3所示,进气管24设置在发动机14的上方(参见图1),并设置在摩托车1的左右两侧上。此外,如图1和图4所示,滤清器箱体25布置在左右进气管25之间以使其供应有来自进气管24的空气。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滤清器箱体25布置在发动机14的V形空间的上方。因此,进气口18a的开口设置在V形空间中,使得节气门体19(通过其允许被引导至进气口18a的空气经过)可以被设置为从滤清器箱体25(上侧)直线向下朝向发动机14的进气口18a。此外,滤清器箱体25是本发明的“壳体部分”的示例。此外,如图5所示,滤清器箱体27被构造成包括上滤清器箱体25a和下滤清器箱体25b。此外,上滤清器箱体25a是本发明的“上壳体部分”的示例,并且下滤清器箱体25b是本发明的“下壳体部分”的示例。此外,如图4所示,借助于多个螺纹构件71来固定上滤清器箱体25a和下滤清器箱体25b。
此外,用于净化从进气管24(参见图3)供应的空气的空气过滤器部分26布置在设置于上滤清器箱体25a的沿行驶方向(箭头FWD方向)的后方的开口25c上以覆盖开口25c。此外,由海绵制成的填充物27设置在上滤清器箱体25a的开口25c的周界与空气过滤器部分26的凸缘部分26a之间。填充物27用于避免空气进出上滤清器箱体25a与空气过滤器部分26的凸缘部分26a之间的间隙。此外,管路部分28布置在上滤清器箱体25a和空气过滤器部分26的后方,以覆盖上滤清器箱体25a和空气过滤器部分26的后部。具体而言,管路部分28的保持部分28a被布置成将填充物27和空气过滤器部分26的凸缘部分26a置于它与上滤清器箱体25a之间。此外,管路部分28的保持部分28a的下部28b与填充物27以及空气过滤器部分26的凸缘部分26a一起与设置在上滤清器箱体25a的后下部的配合部25d相配合。此外,管路部分28的上部通过螺纹构件72固定到上滤清器箱体25a。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如图3所示,管路部分28被构造成使从进气管24等供应的空气沿着行驶方向(箭头FWD的方向)流入,并使得流入的空气被引导到滤清器箱体25的其中布置了空气过滤器部分26的后部。即,管路部分28用于使从进气管24等供应的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部分26从行驶方向的后方流入滤清器箱体25。
此外,如图2和图5所示,固定风罩29、可动风罩30和风罩移动机构31(参见图5)设置在滤清器箱体25中。固定风罩29和可动风罩30为发动机14的每个气缸17(参见图4)设置一个。此外,如图5所示,固定风罩29与滤清器箱体25的下滤清器箱体25b一体设置,并且固定风罩29内的空气通道29a形成为大致直线形。此外,固定风罩29用于将在滤清器箱体25中净化的空气引导到进气口18a。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可动风罩30布置在固定风罩29的进气侧上,可动风罩30内的空气通道30a形成为大致直线形。此外,可动风罩30与固定风罩29一起用于将在滤清器箱体27中净化的空气引导到进气口18a。此外,固定风罩29的位于滤清器箱体25外部的下节气门体连接部29b连接到节气门体19的上部。节气门体连接部29b被构造成大致直线形,以将固定风罩29和节气门体19连接。即,根据本实施例,可动风罩30的空气通道30a、固定风罩29的空气通道29a和节气门本体19的空气通道19a大致直线形成并连接。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可动风罩30被构造成可在分离位置(图5中的状态)与抵靠位置(图6中的状态)之间移动,在分离位置,朝向固定风罩29的开口30b与固定风罩29的在进气侧上的开口29c分离,而在抵靠位置,可动风罩30的开口30b抵靠固定风罩29的开口29c。此处,如图4至图6所示,在其中可动风罩30移动到分离位置(图5中的状态)的情况下,由固定风罩29、节气门体19和进气口18a构成了从滤清器箱体25连接到气缸17的进气管。另一方面,在可动风罩30移动到抵靠位置(图6中的状态)的情况下,由可动风罩30、固定风罩29、节气门体19和进气口18a构成了从滤清器箱体25连接到气缸17的进气管。此外,风罩移动机构31用于使可动风罩30在分离位置与抵靠位置之间直线移动。此外,分离位置和抵靠位置分别是本发明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示例。
此外,根据本发明,如图5所示,风罩移动机构31包括直线延伸的金属主轴41、由树脂制成以保持可动风罩30的风罩保持部分42、移动构件43和转动杠杆44(参见图7)。此外,主轴41是本发明中“第一轴”的示例,而转动杠杆44是本发明中“转动杠杆”的示例。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阳螺纹部分41a设置在金属主轴41的一端侧(下侧)上,阴螺纹部分41b设置在另一端侧(上侧)上。主轴41的阳螺纹部分41a拧入设置在下滤清器箱体25b的内底表面上的螺纹部分25e。此外,主轴41的另一端侧(上侧)插入轴插入部分25f,轴插入部分25f设置在上滤清器箱体25a的内上表面上,以圆筒的方式突伸在滤清器箱体25内。此外,螺纹插入孔部分25g设置在上滤清器箱体25a的轴插入部分25f的上部,以对应于主轴41的阴螺纹部分41b。螺纹构件73从上滤清器箱体25a的外部插入到螺纹插入孔部分25g。螺纹构件73拧入已经被插入轴插入部分25f中的主轴41的阴螺纹部分41b中。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风罩保持部分42被形成为沿着与空气过滤器部分26的开口26b垂直的方向并沿着其中固定风罩29的在进气侧上的开口29c所延伸的方向延伸。此外,主插入孔42b设置在风罩保持部分42的圆筒部分42a的内表面上。此外,主插入孔42b是本发明中“第一插入孔”的示例。此外,衬套45装配到主插入孔42b中,衬套45的内周表面可滑动地装配到主轴41的外周表面。即,衬套45在主插入孔42b上的内周表面在直线延伸的主轴41的外周表面上滑动,由此风罩保持部分42的主插入孔42b和主轴41用于使由风罩保持部分42保持的可动风罩30在分离位置与抵靠位置之间直线移动。此外,上抵靠部42c设置在风罩保持部分42的圆筒部分42a的上端处,以能够抵靠设置于上滤清器箱体25a的轴插入部分25f上的上止挡部分25h。上止挡部分25h用于将风罩保持部分42止挡在预定水平的位置,使得当可动风罩30的朝向固定风罩29的开口30b移动到分离位置以与固定风罩29的进气侧(上游侧)上的开口29c分离,风罩保持部分42的上抵靠部42c抵靠上止挡部分25h,由此可动风罩30被止挡在分离位置。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如图5和图7所示,移动构件43的圆筒形部件接收部分46安装到风罩保持部分42的圆筒部分42a的下端42d(参见图9)。如图5所示,移动构件43包括由树脂制成的滑动构件47、衬套48、由压缩弹簧组成的上弹簧材料49和与上弹簧材料49类似由压缩弹簧组成的下弹簧材料50。此外,上弹簧材料49是本发明中的“上弹簧构件”的示例,而下弹簧材料50是本发明中的“下弹簧构件”的示例。在部件接收部分46中接收的滑动构件47形成为从圆筒形主体部分47a的侧面突起的两个圆筒形突起47b定位在彼此相对侧上并且以大致垂直于主体部分47a的侧面的方式突起。此外,突起47b是本发明中“配合部”的示例。此外,衬套51分别装配到突起47b的外周表面。此外,具有预定长度并大致平行于滑动构件47相对于主轴41移动的方向(箭头C和箭头D)  (参见图7)的槽46a设置在部件接收部分46的这些区域,这些区域与从滑动构件47的主体部分47a的侧面突起的两个突起47b相对应。
即,部件接收部分46的槽46a形成为允许滑动构件47的两个突起47b从槽46a突出到部件接收部分46的外部,并使得当滑动构件47在主轴41上滑动时突起47b能够移动。此外,衬套48装配到滑动构件47的主体部分47a的内周表面上,衬套48的内周表面可滑动地装配到主轴41的外周表面上。此外,下弹簧材料50装配到滑动构件47的主体部分47a的位于突起47b下方的部分。下弹簧材料50的上侧抵靠滑动构件47的突起47b,下弹簧材料50的下侧抵靠部件接收部分46的弹簧支撑部分46b。此外,上弹簧材料49装配到滑动构件47的主体部分47a的位于突起47b上方的一侧。上弹簧材料49的下侧抵靠滑动构件47的突起47b,下弹簧材料50的上侧抵靠圆筒部分42a的下表面42e(参见图9),部件接收部分46安装到圆筒部分42a的下表面42e。
此外,如图6和图7所示,能够抵靠靠近下过滤器箱体25b的螺纹部分25e设置的下止挡部分25i的下抵靠部46c设置在移动构件43的部件接收部分46的下端处。此外,下抵靠部46c抵靠下止挡部分25i所行进的距离被设定成略大于可动风罩30的朝向固定风罩29的开口30b抵靠固定风罩29的在进气侧(上游侧)上的开口29c所行进的距离。即,在下抵靠部46c抵靠下止挡部分25i之前,可动风罩30的朝向固定风罩29的开口30b抵靠固定风罩29的在进气侧(上游侧)上的开口29c。此外,在可动风罩30的朝向固定风罩29的开口30b移动到抵靠位置(其中开口30b抵靠固定风罩29的在进气侧(上游侧)的开口29c)之后,通过利用移动构件43的部件接收部分46的下抵靠部46c抵靠下止挡部分25i,下止挡部分25i用于避免可动风罩30朝向固定风罩29移动。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如图2和图8所示,用于连接圆筒部分42a和风罩安装部分42f的第一连接臂部分42g以杆形的方式形成在围绕主插入孔42b的圆筒部分42a上,其中可动风罩30(参见图2)安装到风罩安装部分42f。此外,第一连接臂部分42g是本发明中“连接部”和“第一连接部”的示例。第一连接臂部分42g用于在主插入孔42b(衬套45)沿着主轴41滑动时将圆筒部分42a的移动传递到各个风罩安装部分42f。此外,用于各个相邻的风罩安装部分42f(可动风罩30)之间的连接的第二连接臂部分42h以杆形的方式形成在各个相邻的风罩安装部分42f上。此外,第二连接臂部分42h是本发明中“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示例。第二连接臂部分42h用于补偿用于连接圆筒部分42a和各个风罩安装部分42f的第一连接臂部分42g的刚度。此外,如图8和9所示,大致平行于第一连接臂部分42g以杆形的方式延伸的方向的多个槽42i设置在各个第一连接臂部分42g的下侧。此外,如图8和10所示,大致平行于第二连接臂部分42h以杆形的方式延伸的方向的多个槽42j设置在各个第二连接臂部分42h的下侧。槽42i、42j分别用于减轻第一连接臂部分42g和第二连接臂部分42h。
这里,根据本实施例,如图2和图8所示,第一连接臂部分42g和第二连接臂部分42h形成允许风罩保持部分42上方(上游侧)的空气向下(下游侧)通过的四个穿透的开口孔42k。开口孔42k是本发明中“空气通道”的示例。如图2和图5所示,在可动风罩30的朝向固定风罩29的开口30b位于分离位置(图5中的状态)以与固定风罩29的位于进气侧(上游侧)上的开口29c分离的情况下,四个开口孔42k(见图2)用于允许上游侧的空气(其不经过可动风罩30而再经过空气过滤器部分26之后被净化)通向固定风罩29所处的下游侧(箭头P的方向)。即,根据本实施例,处于杆的形式的第一连接臂部分42g和第二连接臂部分42h连接风罩保持部分42(其保持四个可动风罩30),从而形成大开口孔42k,使得在可动风罩30外部流动的空气容易向下流动。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如图3和图8所示,距主轴41(主插入孔42b)最远的第二连接臂部分42h设置有副插入孔421。此外,副插入孔421是本发明中“第二插入孔”的示例。如图2所示,副插入孔421一体地设置在下滤清器箱体25b的下侧上,并且大致平行于主轴41延伸的副主轴25j可滑动地插入到副插入孔中。此外,副主轴25j是本发明中“第二主轴”的示例。此外,副插入孔421和副主轴25j用于当风罩保持部分42移动时避免风罩保持部分42和可动风罩30绕主轴41转动。
此外,如图6所示,风罩安装部分42f的形状形成为圆周形。此外,可动风罩30安装到风罩安装部分42f。
此外,如图5和图6所示,橡胶唇缘53安装到可动风罩30的朝向固定风罩29的端部。在可动风罩30的朝向固定风罩29的开口30b移动到抵靠位置(其中可动风罩30的开口30b抵靠固定风罩29的位于进气侧(上游侧)上的开口29c)的情况下,橡胶唇缘53用于填充可动风罩30和固定风罩29之间的间隙。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如图5所示,转动杠杆44包括圆杆形式的金属转动轴54和由树脂制成的两个杠杆部件55(参见图7)。具体而言,圆杆形式的转动轴54和两个杠杆部件55一体形成。即,两个杠杆部件55的各自转动轴插入孔55a(参见图7)通过插入模制安装到转动轴54。此外,如图7所示,在转动轴54的其中两个杠杆构件55的各个转动轴插入孔55a所安装到的那些部分上分别设置了平坦部分54a。当转动轴54转动时,平坦部分54a用于避免杠杆部件55相对于转动轴54空转。
此外,如图5所示,连接到下文所述的电动机56的驱动轴56a的连接部54b设置在转动轴54的一端处。此外,连接部54b与平坦部分54a之间的大致中间部分以及转动轴54的另一端分别由轴承57可旋转地支撑,轴承57以从下滤清器箱体25b的下侧在滤清器箱体25的内部向上突伸的方式设置。
此外,如图7所示,转动杠杆44的两个杠杆部件55分别与移动构件43的滑动构件47的两个突起47b配合。具体而言,杠杆构件55的配合支撑部55b与突起47b可滑动地配合,并且滑动表面55c、55d设置在配合支撑部55b上,以可滑动地支撑突起47b。此外,配合支撑部55b时本发明中“支撑部”的示例。此外,滑动表面55c、55d以平坦表面的形式设置成彼此面对。即,如图11至图1 8所示,在转动杠杆44转动以使杠杆构件55摆动的情况下,使得分别由滑动表面55c、55d所支撑的滑动构件47的突起47b在滑动表面55c、55d上滑动。由此,转动杠杆44能够使风罩保持部分42的主插入孔42b沿着主轴41移动。
此外,如图5所示,对于用于驱动转动杠杆44的电动机56,电动机56的主体部分56b布置在滤清器箱体25的下滤清器箱体25b的前部外侧,而驱动轴56a布置在滤清器箱体25的内测。此外,电动机56是本发明中“驱动源”的示例。此外,配合突起56c设置在电动机56上,以与主体部分56b一体并通过橡胶密封构件58装配到下滤清器箱体25b的前部的孔251中。密封构件58用于填充滤清器箱体25的孔251与电动机56的配合突起56c之间的间隙。
此外,电动机56沿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在预定角度范围内转动驱动轴56a。具体而言,电动机56用于在驱动轴56a沿着一个方向转动预定角度时避免驱动轴56a沿着这一个方向转动,并用于在驱动轴56a沿另一个方向转动预定角度时避免驱动轴56a沿另一个方向转动。
通过以上述的方式构造风罩移动机构31的移动构件43和转动杠杆44以及电动机56,在电动机56的驱动轴56a(参见图5)沿着箭头方向A转动(参见图15)并且转动杠杆44沿着箭头A的方向转动(参见图15)的情况下,如图11和图15所示,可动风罩30沿着远离固定风罩29的方向移动。此外,如图13和图17所示,在电动机56的驱动轴56a沿着箭头方向B(参见图17)转动并且转动杠杆44沿着箭头方向B(参见图17)转动的情况下,可动风罩31沿着朝向固定风罩29的方向转动。
此外,如图11、12、15和16所示,在可动风罩30达到分离位置的情况下,风罩保持部分42的上抵靠部42c抵靠上滤清器箱体25a的上止挡部分25h。此外,移动构件43被构造成使得滑动部件47沿着箭头C(参见图15和图16)的方向移动,并且突起47b沿着箭头C(参见图15和图16)推动上弹簧材料49。因而,当如图12和图16所示上抵靠部42c抵靠上止挡部分25h时,在电动机56的驱动轴56a由于将移动构件43和转动杠杆44组装到电动机56的误差而没有转动到预定角度的情况下,上弹簧材料49受到压缩,并且驱动轴56a进一步转动到预定角度。
另一方面,在可动风罩31达到抵靠位置之后,如图13、14、17和18所示,移动构件43的部件接收部分46的下抵靠部46c抵靠下滤清器箱体25b的下止挡部分25i。此外,移动构件43被构造成使得:滑动构件47沿着箭头方向D(参见图17和18)的方向移动,并且突起47b沿着箭头方向D(参见图17和图18)推动下弹簧材料50。因而,当如图14和图18所示可动风罩30到达抵靠位置时,在电动机56的驱动轴56a由于将移动构件43和转动杠杆44组装到电动机56的误差而没有转动到预定角度的情况下,下弹簧材料50受到压缩,并且驱动轴56a进一步转动到预定角度。
随后,将参照图4至图6和图11至图18描述当从滤清器箱体25连接到气缸17的进气管进行长度切换时的操作。
在发动机14(参见图4)以高速旋转的情况下,进气管缩短以容易获得脉动效果。即,在发动机14以高速旋转的情况下,可动风罩31移动到分离位置。
具体而言,首先如图5所示,电动机56使风罩移动机构31的转动杠杆44沿着箭头方向A(参见图15)转动,由此滑动部构件47沿着主轴41在箭头方向C(参照图15)上移动。由此,如图11和15所示,在上弹簧材料49上产生箭头方向C上的偏压,由此移动构件43沿着箭头方向C移动,使得风罩保持部分42沿着箭头方向C(沿着主轴41)直线移动。如图11所示,风罩保持部分42的上抵靠部42c抵靠上止挡部分25h,由此可动风罩31移动到分离位置。如图12所示,转动杠杆44进一步沿着箭头方向A(参见图16)转动,由此上弹簧材料49被压缩预定长度,并且移动构件43的滑动构件47的突起47b被杠杆构件55的滑动表面55d向上推动。电动机56的驱动轴56a沿着箭头方向A(参见图16)转动到预定角度。
由此,在可动风罩30的开口30b保持与固定风罩29的开口29c平行的状态下,可动风罩31移动到分离位置。结果,在发动机14(参见图4)以高速旋转的情况下,因为进气管由固定风罩29、节气门体19(参见图4)和进气口18a(参见图4)构成,所以进气管缩短。此处,在当发动机14以高速旋转时进气管缩短的情况下,由于当进气门20a(参见图4)打开时高压的压力波易于到达进气口18a的朝向气缸17(参见图4)的开口,从而实现了进气效率的提高。
随后,在发动机14(参见图14)以低速旋转的情况下,进气管伸长以容易获得脉动效果。即,在发动机14以低速旋转的情况下,可动风罩30移动到抵靠位置。
具体而言,首先如图6所示,电动机56使得风罩移动机构31的转动杠杆44沿着箭头方向D(参见图17)移动,由此滑动构件47沿着主轴41在箭头方向D(参见图17)上移动。由此,如图13和图17所示,在上弹簧材料49上产生沿着箭头方向D的偏压,由此移动构件43沿着箭头方向D移动,使得风罩保持部分42沿着箭头方向D(沿着主轴41)直线移动。如图13所示,可动风罩30的开口30b抵靠固定风罩29的开口29c,由此可动风罩30移动到抵靠位置。如图14所示,转动杠杆44进一步沿着箭头方向B(参见图18)转动,由此下弹簧材料50被压缩预定长度,移动构件43的滑动构件47的突起47b被杠杆部件55的滑动表面55c向下推动。电动机56的驱动轴56a沿着箭头方向B(参见图18)转动到预定角度。
由此,在其中可动风罩30的开口30b保持与固定风罩29的开口29c平行的状态下,可动风罩30移动到抵靠位置。结果,在发动机14(参见图4)以低速旋转的情况下,因为进气管由可动风罩30、固定风罩29、节气门体19(参见图4)和进气口18a(参见图4)构成,所以进气管伸长。此处,在当发动机14以低速旋转时进气管变长的情况下,由于当进气门20a(参见图4)打开时高压的压力波易于到达进气口18a的朝向气缸17(参见图4)的开口,从而实现了进气效率的提高。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风罩保持部分42的开口孔42k形成为允许上游侧的空气通向下游侧,从而在其中可动风罩30的朝向固定风罩29的开口30b移动到与固定风罩29的位于进气侧上的开口29c分离的位置的状态下,可以通过风罩保持部分42的开口孔42k使得从可动风罩30的上游经过可动风罩30的外部的空气向下游导引,以朝向风罩保持部分42下游的固定风罩29流动。由此,因为可以避免当风罩保持部分42的上游侧上的空气移动到风罩保持部分42的下游侧时的气流受到风罩保持部分42的阻碍,所以可以在可动风罩30与固定风罩29分离的状态下抑制进气效率的降低。此外,可动风罩30被构造为在分离位置与抵靠位置之间直线移动,由此即使当可动风罩30的朝向固定风罩29的开口30b与固定风罩29的位于进气侧上的开口29c分离时也可以使经过可动风罩30并被固定风罩29引导的空气直线流动,因此可以进一步避免空气流动受到阻碍,其中在分离位置,可动风罩30的朝向固定风罩29的开口30b与固定风罩29的位于进气侧上的开口29c分离,在抵靠位置,可动风罩30的朝向固定风罩29的开口30b抵靠固定风罩29的位于进气侧上的开口29c。结果,可以在可动风罩30与固定风罩29分离的情况下避免进气效率降低。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第一连接臂部分42g和第二连接臂部分42h设置在风罩保持部分42上,以将四个可动风罩30连接在一起,并且开口孔42k设置在第一连接臂部分42g与第二连接臂部分42h之间,由此在设置多个固定风罩29和可动风罩30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四个可动风罩30连接在一起的第一连接臂部分42g和第二连接臂部分42h来容易地形成开口孔42k,因此可以容易地避免气流受风罩保持部分42阻碍。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开口孔42k使得在可动风罩30的朝向固定风罩29的开口30b位于分离位置的情况下,允许可动风罩30(风罩保持部分42)的上游侧上的空气(该空气在经过空气过滤器部分26之后不经过可动风罩30的空气通道30a)经过可动风罩30的下游,其中在分离位置时,开口30b与固定风罩29的位于进气侧上的开口29c分离,在可动风罩30与固定风罩29分离的状态下,可动风罩30的上游侧上的空气可以不仅通过可动风罩30的空气通道30a(开口30b)还可以通过风罩保持部分42的开口孔42k移动到固定风罩29所处的下游侧,因此可以避免当可动风罩30的上游侧上的空气向下游流动时受到阻碍。因此,可以抑制在可动风罩30与固定风罩29分离的状态下防止进气效率的降低。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主轴41可移动地插入其中的主插入孔42b、四个可动风罩30所安装到其上的四个风罩安装部分42f设置在风罩保持部分42上,由此装配到主轴41上的风罩保持部分42的主插入孔42b沿着主轴41移动,以能够容易地使风罩保持部分42和保持在风罩保持部分42的风罩安装部分42f上的可动风罩30直线移动。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第一连接臂部分42g和第二连接臂部分42h形成为杆的形式,并在其中第一连接臂部分42g和第二连接臂部分42h所延伸的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槽42i、42j,由此第一连接臂部分42g和第二连接臂部分42h在横截面上是槽口形,因此设置在第一连接臂部分42g和第二连接臂部分42h的上下表面部分上的槽口构造使得可以在减小第一连接臂部分42g和第二连接臂部分42h的横截面面积的同时确保一定程度的刚度。因此,可以减轻风罩保持部分42。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在滤清器箱体25的下滤清器箱体25b上一体地设置副主轴25j并在风罩保持部分42上设置副主轴25j插入其中的副插入孔421,由副主轴25j以及主轴41支撑风罩保持部分42,由此可以避免风罩保持部分42和可动风罩30绕主轴41转动。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通过在上滤清器箱体25a上设置上止挡部分25h,用于在其中可动风罩30的朝向固定风罩29的开口30b与固定风罩29的位于进气侧上的开口29c分离的分离位置上止挡可动风罩30,并在风罩保持部分42上设置上抵靠部42c(其在可动风罩30位于分离位置的情况下抵靠上止挡部分25h),上止挡部分25h和上抵靠部42c能够容易地止挡由风罩保持部分42保持的处于分离位置的可动风罩30。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上弹簧材料49和下弹簧材料50被构造为:在风罩保持部分42的上抵靠部42c抵靠上止挡部分25h的情况下压缩预定长度,并在可动风罩30的朝向固定风罩29的开口30b抵靠固定风罩29的位于进气侧上的开口29c的情况下压缩预定长度,由此在电动机56被驱动以使风罩保持部分42向上(箭头方向C)移动来使风罩保持部分42的上抵靠部42c抵靠上止挡部分25h的情况下,上弹簧材料49被压缩以能够容易地吸收电动机56和风罩保持部分42的组装误差以及电动机56的驱动误差,并在电动机56被驱动以使风罩保持部分42向下(箭头方向D)移动来使可动风罩30的朝向固定风罩29的开口30b抵靠固定风罩29的位于进气侧上的开口29c的情况下,下弹簧材料50被压缩以能够容易地吸收电动机56和风罩保持部分42的组装误差以及电动机56的驱动误差。因此,可以使电动机56的驱动轴56a转动到预定角度。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用于与转动杠杆44的杠杆构件55配合的突起47b设置在安装到风罩保持部分42的移动构件43的滑动构件47上,并且具有可滑动地支撑突起47b的滑动表面55c、55d的配合支持部55b设置在杠杆构件55上,由此当由风罩保持部分42保持的可动风罩30向分离位置和抵靠位置移动时,通过驱动轴56a使转动杠杆44转动并使突起47b相对于转动杠杆44的滑动表面55c、55d滑动,可以使风罩保持部分42的主插入孔42b沿着主轴41直线移动。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空气所通过的可动风罩30的空气通道30a、空气所通过的固定风罩29的空气通道29a、以及空气所通过的节气门体19的空气通道19a形成并连接为大致直线形,由此可以使从可动风罩30和固定风罩29通向发动机14的进气口18a的空气直线流动,因此可以避免空气流动受到阻碍。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进气效率的降低。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发动机14的气缸盖被布置为提供发动机14上方的V形空间,并且滤清器箱体25布置在发动机14的V形空间上方,由此进气口18a向V形空间开口,使得固定风罩29的朝向发动机14的开口29c可以朝向发动机14的进气口18a直线设置。
此外,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通过设定空气过滤器部分26和管路部分28,空气通过其从行驶方向的后方流入滤清器箱体25,管路部分28形成了空气从行驶方向的后方流入滤清器箱体25的通道,由此可以容易地将空气供应到布置在行驶方向后方而难以直接向其供应空气的空气过滤器部分26。
此外,应该理解,此处公开的实施例在全部方面都是示例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由实施例的描述所表明,而由权利要求表明,并且本发明的范围包括与权利要求等同的含义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全部修改。
例如,虽然本实施例示出了摩托车作为设置有风罩的车辆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可以应用于其他车辆,例如汽车、三轮车、ATV(全地形车辆)等。
此外,虽然本实施例示出了其中设置允许可动风罩的上游侧上的空气经过可动风罩的下游侧的穿透开口孔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可以设置槽口形的空气通道,用于使空气从可动风罩的上游侧通向可动风罩的下游侧。
此外,虽然本实施例示出了其中设置了被风罩保持部分上处于杆的形式的第一连接臂部分和第二连接臂部分围绕的穿透开口孔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可以在平板形风罩保持部分上设置槽口形空气通道。
此外,虽然本实施例示出了本发明对于安装有四缸发动机的车辆的应用,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可以应用于诸如具有不同于四缸发动机的多缸发动机的车辆以及具有单缸发动机的车辆之类的车辆。
此外,虽然本实施例示出了其中固定风罩形成为与下滤清器箱体一体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固定风罩可以与下滤清器箱体(滤清器箱体)分离地形成。
此外,虽然实施例示出了其中可动风罩和风罩保持部分包括分离的部件并且可动风罩安装到风罩保持部分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风罩保持部分和可动风罩可以一体模制。
此外,虽然实施例示出了其中第一连接臂部分和第二连接臂部分的槽设置在第一连接臂部分和第二连接臂部分的下侧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槽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臂部分和第二连接臂部分的上表面部分上,或者可以设置在第一连接臂部分和第二连接臂部分的上下表面部分上。
此外,虽然实施例示出了其中设置单个副主轴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可以设置多个副主轴。
此外,虽然本发明示出了其中设置平坦部分以避免转动杠杆的杠杆构件相对于转动轴空转的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多个突起(经过滚花的部分)可以设置在转动轴上。

Claims (16)

1.一种车辆,包括:
具有进气口的发动机,
固定风罩,空气通过所述固定风罩被引导到所述发动机的所述进气口,
可动风罩,其可移动地布置在所述固定风罩的进气侧上,并与所述固定风罩协作以将空气引导到所述发动机的所述进气口,以及
风罩保持部分,其包括空气通道并保持所述可动风罩,并且
其中所述可动风罩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直线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可动风罩的朝向所述固定风罩的开口与所述固定风罩的位于进气侧上的开口分离,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可动风罩的朝向所述固定风罩的所述开口抵靠所述固定风罩的位于所述进气侧上的所述开口,并且
所述风罩保持部分的所述空气通道被形成为能够使上游侧上的空气通向下游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风罩保持部分的所述空气通道包括在气流方向上开口的孔或槽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固定风罩和所述可动风罩分别设置为多个,
所述风罩保持部分包括连接部,所述多个可动风罩连接到所述连接部,并且
所述空气通道形成在所述多个连接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还包括空气过滤器部分,其开口形成在所述固定风罩的所述进气侧上,
所述空气过滤器部分的所述开口沿着所述固定风罩的空气通道所延伸的方向设置,并设置在离开所述风罩保持部分的位置,并且
所述风罩保持部分被形成为沿着与所述空气过滤器的所述开口垂直的方向并沿着所述固定风罩的位于所述进气侧上的所述开口所延伸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还包括沿着空气所通过的所述固定风罩的空气通道所延伸的方向直线延伸的第一主轴,并且
其中所述风罩保持部分包括第一插入孔和多个风罩安装部分,所述第一主轴可移动地插入到所述第一插入孔中,所述多个移动风罩安装到所述多个风罩安装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插入孔和所述多个风罩安装部分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邻的所述多个风罩安装部分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二连接部,并且
所述空气通道设置在由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所围绕的区域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包括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所延伸的方向上的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还包括:壳体部分,所述可动风罩、所述固定风罩和所述风罩保持部分布置在所述壳体部分中,以及
第二主轴,其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主轴设置,并且
其中所述风罩保持部分还包括第二插入孔,所述第二主轴插入到所述第二插入孔中,并且
所述第二主轴设置在所述壳体部分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第二主轴一体地设置在所述壳体部分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壳体部分包括上壳体部分和下壳体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壳体部分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止挡所述可动风罩的上止挡部分,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可动风罩的朝向所述固定风罩的开口与所述固定风罩的位于进气侧上的开口分离,并且
所述风罩保持部分还包括上抵靠部,所述上抵靠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插入孔的朝向所述上壳体部分的一侧上,以在所述可动风罩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抵靠所述上止挡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风罩保持部分的驱动源以及布置在所述风罩保持部分与所述驱动源之间的上弹簧构件和下弹簧构件,并且
其中所述上弹簧构件在所述风罩保持部分的所述上抵靠部抵靠所述上止挡部分的情况下压缩,并且所述下弹簧构件在所述可动风罩的朝向所述固定风罩的所述开口抵靠所述固定风罩的位于所述进气侧上的所述开口的情况下压缩。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还包括:驱动源,所述驱动源包括驱动轴,
转动杠杆,所述转动杠杆的一端连接到所述驱动轴,所述转动杠杆使所述风罩保持部分的所述第一插入孔沿着所述第一主轴移动,以及
移动构件,其布置在所述转动杠杆与所述风罩保持部分之间,并且
其中所述移动构件还包括用于与所述转动杠杆配合的配合部,并且
所述转动杠杆包括具有滑动表面的支撑部,其可滑动地支撑所述配合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还包括节气门体,其布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固定风罩的朝向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开口之间,并且
其中空气所通过的所述可动风罩的空气通道、空气所通过的所述固定风罩的空气通道、和空气所通过的所述节气门体的空气通道形成为大致直线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固定风罩和所述可动风罩分别设置为多个,并且
还包括壳体部分,所述多个可动风罩、所述多个固定风罩和所述风罩保持部分布置在所述壳体部分中,并且
所述发动机包括多个气缸,以及
分别安装到各个所述气缸的多个气缸盖,
所述多个气缸盖布置为在所述发动机上方提供V形空间,并且
所述壳体部分布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所述V形空间的上方。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还包括:壳体部分,所述可动风罩、所述固定风罩和所述风罩保持部分布置在所述壳体部分中,
空气过滤器部分,布置在所述壳体部分的沿着行驶方向的后方,以及
管路部分,通过所述管路部分使得空气从所述行驶方向的后方流入所述壳体部分。
CN2007101673992A 2006-11-24 2007-11-26 车辆 Active CN1011873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16455 2006-11-24
JP2006316455A JP4846539B2 (ja) 2006-11-24 2006-11-24 車両
JP2006316455 2006-11-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7331A true CN101187331A (zh) 2008-05-28
CN101187331B CN101187331B (zh) 2010-10-13

Family

ID=39032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673992A Active CN101187331B (zh) 2006-11-24 2007-11-26 车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735463B2 (zh)
EP (1) EP1925809B1 (zh)
JP (1) JP4846539B2 (zh)
CN (1) CN10118733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4884A (zh) * 2013-06-06 2014-12-24 铃木株式会社 摩托车的空气净化器结构
US10272965B2 (en) 2015-04-24 2019-04-30 Honda Motor Co., Ltd. Saddled-vehicle cowl structure
CN114619836A (zh) * 2020-12-09 2022-06-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引导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28154A (ja) * 2006-11-24 2008-06-05 Yamaha Motor Co Ltd 車両
JP5899108B2 (ja) * 2012-12-27 2016-04-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吸気装置
JP5968348B2 (ja) * 2013-07-31 2016-08-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JP6510839B2 (ja) * 2015-03-16 2019-05-08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樹脂製給油口
IT201600111270A1 (it) * 2016-11-04 2018-05-04 Piaggio & C Spa Motore endotermico con sistema di aspirazione migliorato e relativo motoveicolo
DE102020109144B4 (de) 2019-04-04 2022-06-30 Honda Motor Co., Ltd. Variable Ansaugvorrichtung für einen Verbrennungsmotor des V-Typs
JP2021046028A (ja) * 2019-09-17 2021-03-2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2023A (en) * 1979-06-18 1981-01-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Reactive electric power supply unit
JPS63198721A (ja) * 1987-02-13 1988-08-17 Fuji Heavy Ind Ltd 内燃機関の可変吸気管長装置
JP2779198B2 (ja) * 1988-11-14 1998-07-23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多気筒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JPH07224670A (ja) * 1994-01-29 1995-08-22 Dr Ing H C F Porsche Ag 多気筒内燃機関用の吸気装置
JP3261964B2 (ja) * 1996-02-16 2002-03-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可変吸気装置
ITMI20031525A1 (it) * 2003-07-24 2005-01-25 Mv Agusta S P A Ora Mv Agusta Mot Or S P A Dispositivo per ottimizzare le prestazioni di un motore a combustione interna
JP2006017091A (ja) * 2004-07-05 2006-01-19 Yamah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
JP2006132371A (ja) * 2004-11-04 2006-05-25 Yamah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34884A (zh) * 2013-06-06 2014-12-24 铃木株式会社 摩托车的空气净化器结构
CN104234884B (zh) * 2013-06-06 2017-12-08 铃木株式会社 摩托车的空气净化器结构
US10272965B2 (en) 2015-04-24 2019-04-30 Honda Motor Co., Ltd. Saddled-vehicle cowl structure
CN114619836A (zh) * 2020-12-09 2022-06-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空气引导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735463B2 (en) 2010-06-15
EP1925809B1 (en) 2015-03-04
JP4846539B2 (ja) 2011-12-28
US20080121449A1 (en) 2008-05-29
JP2008128153A (ja) 2008-06-05
EP1925809A3 (en) 2014-01-08
CN101187331B (zh) 2010-10-13
EP1925809A2 (en) 2008-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7331B (zh) 车辆
CN101187332B (zh) 车辆
CN101139962B (zh) 两轮摩托车的进气装置
CN108779692B (zh) 内燃机的排气装置
EP1808585B1 (en) Vehicle
CN1314888C (zh) 发动机的进气装置
CN101468699A (zh) 小型车辆
TWI233463B (en)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an air cleaner for a scooter type vehicle
CN102285404B (zh) 车辆的燃料供给装置
JP6444351B2 (ja) 車載内燃機関のオイルフィルター取付け構造
US9482197B2 (en) Fuel supply structure in vehicle engine
WO2018163909A1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JP5560150B2 (ja)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6763921B2 (ja) エンジン
JP2021008173A (ja) 鞍乗型車両
JP3582497B2 (ja)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排気ガス浄化装置
JP2012180804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排気浄化装置
JP6011319B2 (ja)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系
JPH02293286A (ja)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装置
JP2019199867A (ja) 鞍乗型車両
JP2013072335A (ja) 内燃機関のスロット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