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3775A - 电连接箱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3775A
CN101183775A CNA2007101869457A CN200710186945A CN101183775A CN 101183775 A CN101183775 A CN 101183775A CN A2007101869457 A CNA2007101869457 A CN A2007101869457A CN 200710186945 A CN200710186945 A CN 200710186945A CN 101183775 A CN101183775 A CN 1011837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ubstrate
connection box
electric connection
installed surfac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869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83775B (zh
Inventor
桥仓学
清水达哉
西田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837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37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837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377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箱,其中,具有:电路基板,在一侧面安装电子部件而使另一侧面成为非安装面;壳体,以纵置的姿势将所述电路基板收容在内部;气体通路,通过使所述电路基板的非安装面与所述壳体内的内壁面相对,使空气可以在所述电路基板的非安装面和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之间上下流通;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气体通路相连;排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气体通路相连、且设置在所述进气口的上方位置;和发热部件,位于所述气体通路内而进行配置。

Description

电连接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电路基板收容于壳体内而形成的电连接箱(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电连接箱公知有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19711号公报)中记载的电连接箱。该电连接箱,将安装有发热部件的基板收容在框体内。在上述基板上固定金属制的集热部,在该集热部上固定向框体的外部露出的筒状部。在该筒状部的上部形成散热窗,并且在下部形成进气窗。
在上述电连接箱中,从发热部件产生的热,从基板通过集热部向露出于框体外部的筒状部传导,由该筒状部传导的热传递至从进气窗流入的空气,该空气在筒状部内上升而从散热窗流出,由此热量向框体外部发散。
但是如果构成上述结构,由于在框体的外部设置筒状部,因而不能实现电连接箱的小型化。
因此,考虑省略筒状部而实现电连接箱的小型化,同时通过在框体的上下设置通气孔来使从发热部件产生的热向框体外部发散。根据该结构,由于在框体内外部气体从下部的通气孔向上部的通气孔流动,因而可以期待通过该外部气体的流动使从发热部件产生的热向框体的外部发散。
但是,框体的形状不一定要呈筒状,而且,因收容在框体内的电路基板上的电子部件空气的流路变得复杂。因此,空气不能在框体内顺利流动,担心发热部件的热蓄积在框体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箱,可以实现小型化并提高发热部件的散热性。
作为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箱,具有:电路基板,在一侧面安装电子部件而使另一侧面成为非安装面;壳体,以纵置的姿势将上述电路基板收容在内部;气体通路,通过使上述电路基板的非安装面与上述壳体内的内壁面相对,使空气可以在上述电路基板的非安装面和上述壳体的内壁面之间上下流通;进气口,设置在上述壳体上并与上述气体通路相连;排气口,设置在上述壳体上并与上述气体通路相连、且设置在上述进气口的上方位置;和发热部件,位于上述气体通路内而进行配置。
根据本发明,从进气口流入壳体内的空气与配置在气体通路内的发热部件接触,由此从发热部件产生的热向空气传递。由于该热而温度上升的空气密度变少,因所谓的烟囱效果在气体通路内上升,从排气口向壳体外流出。由此,从发热部件产生的热向壳体外部发散,不会蓄积在壳体内。其结果,即使电连接箱小型化,也可以防止内部变得异常高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的透视图。
图2是电连接箱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电连接箱的主视图
图4是电连接箱的仰视图。
图5是电连接箱的侧视图
图6是图3中A-A线剖视图。
图7是图3中B-B线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的剖视图。
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盖体的透视图。
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的与图3中C-C线对应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的分解透视图。
图13是盖体的透视图。
图14是第四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的与图3中C-C线对应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的主视图。
图16是电连接箱的分解透视图。
图17是盖体的透视图。
图18是图15的D-D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安装在电池(未图示)和灯、电动车窗等车载电装部件(未图示)之间,控制这些车载电装部件的通电及断电。该电连接箱收容在扁平的壳体10内。该电连接箱以如图6所示的纵置姿势安装在汽车(未图示)的室内而使用。纵置姿势是指,以电路基板11的板面垂直的姿势配置在壳体10内。
(电路基板)
电路基板11大致为矩形,在其两面通过印刷布线技术形成有导电路径(未图示)。在电路基板11中,在图7中右侧的面(以下称为安装面80)上安装有进行雾灯、车门锁等间歇使用的车载电装部件(未图示)的通断电的间歇继电器12(电子部件的一例)。此外在电路基板11的安装面80上,安装有用于防止间歇继电器12的反电动势的电阻13(电子部件的一例)。由此,电路基板11的图7中左侧的面成为非安装面64。并且,在电路基板11的安装面80上通过阳接头座18安装有与用于连接到外部电路的连接器14相连接的阳接头(连接端子的一例)17。
间歇继电器12及电阻13的引线端子(端子的一例)60从电路基板11的安装面80侧贯通至非安装面64侧。该引线端子60形成在电路基板11上,并焊接在与导电路径电连接的通孔(未图示)中。引线端子60的前端向电路基板11的非安装面64侧突出。
如图6及图7所示,在电路基板11的下端部,多个端子配件19的一侧端部贯通电路基板11,另一侧端部形成在电路基板11上,并焊接在与导电路径电连接的通孔中。这些端子配件19的另一侧端部向下大致以L字形弯曲而安装在后述的熔丝断路器20上。端子配件19的另一侧端部成为安装有熔丝15的熔丝端子21。
如图6所示,熔丝断路器20由合成树脂制成,大致呈矩形。在熔丝断路器20的下表面,向图7的上方凹陷而形成用于安装熔丝15的熔丝安装部22,并形成有向下开口的开口部23。在该熔丝安装部22内与上述端子配件19的熔丝端子21面对。如图4所示,熔丝安装部22沿图4的左右方向排列,并且在图4的上下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排列成上下二段)而形成。在熔丝安装部22的上壁形成有贯通孔44,由此,外部气体可以从熔丝安装部22通过贯通孔44流入后述的熔丝收容部35内。其结果,可以对熔丝15进行空冷。而且,在熔丝断路器20内,在相邻的熔丝安装部22之间,贯通熔丝断路器20的底壁而设有通气孔70,以连通熔丝收容部35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外部气体可以从该通气孔70流入壳体10内。由此可以提高电连接箱的散热性。
在图7中位于左侧的熔丝安装部22上,安装从侧方看大致以S字形弯曲形成的汇流条24,其右端面对熔丝安装部22内。如图7所示,该汇流条24通过熔丝15及端子配件19与电路基板11电连接。在该汇流条24上,形成沿与电路基板11的板面交叉方向延伸的交叉部61,在该交叉部61的图7的上表面连接多个继电器(发热部件的一例)25。继电器25包括点火开关位于点火位置时通电的点火类继电器25以及点火开关位于辅助位置时通电的辅助类继电器25。并且在图7中虽然表示了汇流条24通过熔丝15与电路基板11电连接的结构,但是汇流条24也可以构成为通过焊接等方式直接与电路基板11连接的结构。
在上述端子配件19及汇流条24上,除去熔丝15和与继电器25之间的连接部分而形成有绝缘被膜(未图示)。由此,即使跨接相邻的端子配件19彼此或者相邻的汇流条24彼此而附着有尘埃,也可以防止端子配件19彼此或者汇流条24彼此短路。
虽然没有具体图示,但是在电路基板11的上端边缘的非安装面64上,安装有用于与后述的ECU27相连接的中继端子(未图示)。
(壳体)
如图2所示,壳体10由合成树脂制成,其具有收容电路基板11的扁平的壳体主体50和覆盖该壳体主体50的开口面的盖体26。在盖体26上,在与壳体主体50相反的一侧的面上安装有ECU27。
ECU27,将ECU电路基板28(图6中用双点划线表示)收容于ECU壳体29内而形成。在ECU电路基板28上安装有微型计算机30(在图6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并形成有间歇继电器12的驱动电路等。ECU电路基板28和电路基板11通过贯通盖体26及ECU壳体29而设置的中继端子进行连接。
壳体主体50呈较浅的容器状,在其内部收容电路基板11。在壳体主体50的侧壁的外侧面上,设置用于将电连接箱安装到汽车的车体上的车身闭锁部31。而且,在图2的壳体主体50的上表面及侧面上设置闭锁承载部33,该闭锁承载部33与设置在盖体26的上表面及侧面的闭锁突出部32弹性扣合,通过这些闭锁承载部33和闭锁突出部32扣合而使壳体主体50和盖体26一体化。
壳体主体50的下端部向图6中的右方突出,由此形成用于收容上述熔丝断路器20的熔丝收容部35。熔丝收容部35的下端部向下方开口,在该开口部23内安装有熔丝断路器20。如图6所示,熔丝收容部35的下侧开口边缘部与熔丝断路器20的底部的外侧面设定成大致齐平。
在壳体主体50的图6中的右侧壁(与电路基板11的安装面80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向电路基板11侧(图6中左侧)凹陷的用于安装连接器14的连接器嵌合部(嵌合部的一例)36。
如图3所示,形成于壳体主体50的上侧的上侧连接器嵌合部36A沿上下方向延伸而形成,并在图3的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而形成。在这些各上侧连接器嵌合部36A的下方位置,沿图3中左右方向隔开间隔排列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而形成有下侧连接器嵌合部36B。而且,在位于图3中左端的下侧连接器嵌合部36B的下方,形成与电池的电源线(未图示)相连接的电源用连接器嵌合部36C。如图8所示,在上侧、下侧以及电源用连接器嵌合部36A、36B、36C的内壁开口有窗部38。上述阳接头17及阳接头座18从该窗部38面对上侧、下侧以及电源用连接器嵌合部36A、36B、36 C(参照图3)。
如图5所示,在壳体主体50的熔丝收容部35的上部,沿着图5的左右方向延伸地形成有通气口43。外部气体可通过该通气口43流入壳体10内部。
如图2所示,盖体26呈较浅的碟状,安装成堵塞壳体主体50的开口面。如图2所示,在盖体26的上壁及侧壁形成有与壳体主体50的闭锁承载部33扣合的闭锁突出部32。而且,盖体26中,在与ECU27相对的壁面上向ECU27侧突出而形成可以弹性挠曲的闭锁部39,其与形成于ECU27上的闭锁承载部40弹性扣合,从而使盖体26和ECU27一体化。
如图2所示,在盖体26的与ECU27相对的壁面上,形成有向ECU27侧突出的板状的引导部41。在对盖体26和ECU27进行组装时,引导部41与ECU27的ECU壳体29的外侧面滑动接触,从而可以将ECU27引导至正确的组装位置。并且,从壳体主体50的开口面的四角设置向壳体26侧延伸的四个引导部34。在对壳体主体50、盖体26及ECU27进行组装时,与盖体26及ECU27上的引导部34对应的位置的外侧面与引导部34的内侧面滑动连接。由此,将盖体26及ECU27引导至正确的组装位置。另外,也可以是在对壳体主体50和盖体26进行组装后组装ECU27的结构。
如图6所示,盖体26的下端部向图6中的左方突出,由此形成用于收容上述继电器25的继电器收容部51。如图6所示,继电器收容部51的底壁的外侧面,与壳体主体50的熔丝断路器20的底部的外侧面齐平。继电器25配置在盖体26的底部的内表面侧。
在继电器收容部35的侧壁上,沿图5的左右方向延伸并上下排列地开设有侧部进气口62。而且,如图4所示,在继电器收容部3 5的底壁上,沿图4的上下方向延伸并左右排列地开设有底部进气口63。外部气体可通过这些侧部进气口62及底部进气口63流入壳体10内。
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在图7中的右侧壁的上端部附近的位置,形成有向右方开口的主体侧排气口45。空气可通过该主体侧排气口45从壳体10内向壳体10外流出。如图3所示,该主体侧排气口45沿图3中的左右方向延伸并隔开间隔地横向排列而形成在壳体主体50的侧壁的上端附近位置。而且,如图7所示,在盖体26的与电路基板11相对的侧壁的上端部附近位置,形成有贯通盖体26并朝向左方开口的盖体侧排气口46。壳体10内的空气可通过该盖体侧排气口46向壳体10外流出。
电路基板11的非安装面64,朝向盖体26的图6中的左侧壁的内壁面65而进行配置。由此,在电路基板11的非安装面64和盖体26的内壁面65之间形成有可使空气上下流通的气体通路66。
该气体通路66的下端与继电器收容部35内的空间相连,该继电器收容部35内的空间也构成气体通路66。即,形成于继电器收容部35上的侧部进气口62及底部进气口63与气体通路66相连。
而且,气体通路66的上端与上述盖体侧排气口46相连。而且,如图6及图7所示,壳体10内的空间在电路基板11的上端边缘的上方连通,气体通路66的上端也与上述主体侧排气口45连通。
另外,主体侧及盖体侧排气口45、46的开口面积设定为大于侧部进气口62及底部进气口63的开口面积。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点火开关设定在点火位置时,点火类继电器25被通电。并且,点火开关设置在辅助位置时,辅助类继电器25被通电。这样,点火类继电器25及辅助类继电器25发热。并且,通过使其他车载电装部件的开关接通,进行其他车载电装部件的通断电控制的继电器25被通电,并发热。这样,这些继电器25温度上升。接着,外部气体从继电器收容部51的侧部及底部进气口62、63流入继电器收容部51(气体通路66)内,与安装在继电器收容部51内的继电器25接触。这样,热从继电器25传递至空气,空气的温度上升。由此空气的密度变小,空气由于烟囱效果而在继电器收容部51内上升,进入在电路基板11的非安装面64和盖体26的内壁面65之间形成的气体通路66内,并因烟囱效果上升。
此外,从继电器25产生的热,向与继电器25相连接的汇流条24传递。从侧部进气口62流入继电器收容部51内的空间(气体通路66)的外部气体与汇流条24接触,从汇流条24传递热。由此,空气的温度上升、密度变小的空气,进入在电路基板11的非安装面64和盖体26的内壁面65之间形成的气体通路66内而利用烟囱效果上升。
在电路基板11的非安装面64上没有安装诸如间歇继电器12、电阻13等电子部件。而且,盖体26的内壁面65如上所述为平坦面。这样,由于不存在对进入气体通路66内的空气形成流动阻力的部件,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增大在气体通路66内流通的空气的流量。由此,可以提高继电器25的冷却效率。
并且,在ECU27内安装有耐热性差的微型计算机30。因此,需要防止从电路基板11、继电器25产生的热传递到微型计算机30。因此,考虑尽量使ECU27从电路基板11远离配置,但是由于使电连接箱整体大型化而不优选。鉴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形成在气体通路66内利用烟囱效果使空气流通的结构,因而可以抑制热从电路基板11、继电器25向ECU27传递。由此,由于不需要使ECU27从盖体26远离而配置,因而可以整体上使电连接箱小型化。
并且,在电路基板11的非安装面64上,间歇继电器12及电阻13的引线端子60的前端突出。向间歇继电器12及电阻13通电时,从间歇继电器12及电阻13产生的热传递至引线端子60。传递至该引线端子60的热与在气体通路66内流通的空气接触,通过空气进行冷却。由此,可以提高间歇继电器12及电阻13的冷却效率。
上升至气体通路66的上端的空气从主体侧排气口45及盖体侧排气口46向壳体10外部流出。由此,从继电器25产生的热有效地向外部发散。
由于露出于气体通路66的部分是引线端子60的前端,因而在空气流通的时候不会形成较大的阻力,不会有可能降低在气体通路66内流通的空气流量程度的影响。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从侧部及底部进气口62、63流入壳体10内的空气与配置在气体通路66内的继电器25接触,由此将从继电器25发出的热量传递给空气。由于该热而温度上升的空气,其密度变小,由于所谓的烟囱效果而在气体通路66内上升,并从主体侧及盖体侧排气口45、46向壳体10外流出。由此,从继电器25产生的热量向壳体10外部发散而不会蓄积在壳体10内。
由于空气在电路基板11的非安装面65和盖体26的内壁面65之间流通,空气在气体通路66中上升时不受阻碍,因而可以增大气体通路66内的空气流量。由此可以提高继电器25的冷却效率。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由于大幅提高散热性,因而即使电连接箱小型化,也可以防止内部变成异常高温。
并且,继电器25包括点火类继电器25及辅助类继电器25,这些继电器在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时总是被通电而发热。因此发热量很大,由此非常需要对上述点火类继电器25及辅助类继电器25进行冷却。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有效地冷却点火类继电器25及辅助类继电器25。
并且,继电器25配置在壳体内的底部。由此,可以使气体通路66的下部相比上部变得更高温。由于基于烟囱效果的空气流量随着气体通路66上下的温度差变大而变大,因而可以进一步增大气体通路66内的空气流量。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性。
此外,由于引线端子60前端在气体通路66露出,因而从安装在电路基板11上的间歇继电器12及电阻13产生的热传导到引线端子60后,传递至在气体通路66内流通的空气。其结果,从间歇继电器12及电阻13产生的热可以通过在气体通路66内流通的空气进行冷却,因而可以提高电连接箱的散热性。
从设置在盖体26底壁上的底部进气口63流入壳体10内的空气从下方与继电器25接触。由此,例如与仅在壳体10的侧壁上设置进气口而使从该进气口流入的空气从侧方与继电器25接触的情况相比,可以延长空气与继电器25接触的时间。其结果,可以提高继电器25的冷却效率。
并且,从继电器25产生的热传递至汇流条24后,传递至在气体通路66内流通的空气。这样,由于可以将汇流条24作为散热部件使用,因而可以提高继电器25的冷却效率。
此外,从继电器25吸收热量而温度上升的空气的体积膨胀。因此,主体侧及盖体侧排气口45、46处的空气的体积,与从侧部及底部进气口62、63流入壳体10内时的空气的体积相比膨胀。因此,例如在将主体侧及盖体侧排气口45、46和侧部及底部进气口62、63的开口面积设定为相等的情况下,空气可能难以从主体侧及盖体侧排气口45、46流出。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主体侧及盖体侧排气口45、46的开口面积设定得大于侧部及底部进气口62、63的开口面积,因而空气即使吸收来自继电器25的热量而体积膨胀时,也容易从主体侧及盖体侧排气口45、46流出。
此外,例如在将电连接箱设置在空调管道的下方的情况下,凝结在管道中的水滴可能落至电连接箱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主体侧及盖体侧排气口45、46设置在壳体10的上壁上,则水滴可能从主体侧及盖体侧排气口45、46浸入。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主体侧及盖体侧排气口45、46形成于壳体10的侧壁而横向开口,因而可以防止从上方下落的水滴浸入壳体10内部。
而且,尘埃可能从侧部及底部进气口62、63进入壳体10内。该尘埃如果跨接相邻的汇流条24彼此的方式接触,则可能使汇流条24彼此短路。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汇流条24上形成绝缘被膜,因而即使有尘埃以跨接相邻的汇流条24之间的方式接触,也可以防止汇流条24彼此短路。
接着,参照图8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在汇流条24的图8中的下表面,通过未图示的粘接层配置金属制的散热板(放热部件的一例)67。该散热板67从设置在盖体26的底壁上的开口68向壳体10的外部露出。由于除了上述结构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而对相同部分标以相同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从继电器25产生的热通过汇流条24传递至散热板67,从散热板67向壳体10外部发散。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电连接箱的散热性。
接着,参照图6以及图9至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在电路基板11的图11中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设置穿过电路基板11的通孔81。
在壳体主体50的内壁中与通孔81对应的位置处,设置向电路基板11侧突出的挤压突起部82。该挤压突起部82的电路基板11侧(图11中的右侧)的端部从左方与电路基板11的安装面80抵接。在挤压突起部82的前端(图11的右端)上设置向图11中右方突出的挤压销83。该挤压销83插入电路基板11的通孔81。
在盖体26的内壁中与通孔8 1对应的位置,形成向电路基板11侧突出的筒部84。筒部84大致呈圆筒状。该筒部84的电路基板11侧(图11中的左侧)的端部从右方与非安装面64抵接。并且,电路基板11被夹持在上述挤压销83的右端和筒部84的左端之间。
此外,在筒部84的电路基板11侧的端部上设置向筒部84的内周方向突出的爪部85。上述挤压销83穿过电路基板11的通孔81,进而插入筒部84内。筒部84的爪部85与挤压销83的外周面抵接。由此,产生爪部85与挤压销83的外周面之间的摩擦力。通过该摩擦力抑制挤压销83向从筒部84拔出的方向(图11中的左方)位移。
如图11所示,在盖体26的侧壁中与电路基板11的非安装面64相对的侧壁的内壁面上,与盖体26一体地形成有向电路基板11侧(图11中左方)突出的凸起86。如图9及图10所示,在盖体26上设置多个凸起86。凸起86大致呈圆柱状。多个凸起86沿上下方向排列3个并且沿图10的左右方向排列3列而形成。在图10的左右方向的中央列上形成的凸起86,也与上述筒部84沿上下方向排列而形成。
凸起86在图11中左右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连接器14嵌合在连接器嵌合部36内,至少对阳接头17施加从电路基板11的安装面80侧朝向非安装面64侧方向(图11中从左向右的方向)的力时,使凸起86的突起端部(图11中左端部)从非安装面64侧(图11中的右侧)与电路基板11抵接。
由于除了上述结构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而对相同部分标以相同标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6所示,将连接器14嵌合在连接器36内时,连接器14与阳接头17接触。这样,对阳接头17施加有从电路基板11的安装面80侧朝向非安装面64侧方向(图6中从右侧向左侧的方向)的力。这样,配置有阳接头17的电路基板11可能向非安装面64侧(图6中的左侧)挠曲。由此,连接器14与阳接头17之间的连接可能不充分。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盖体26中与电路基板11的非安装面64相对的内壁面上朝向电路基板11侧突出设置凸起86,该凸起86,在至少对阳接头17施加从电路基板11的安装面80侧朝向非安装面64侧的方向(图11中从左侧向右侧的方向)的力时,从非安装面64侧与电路基板11抵接。由此,可以用连接器14支撑电路基板11。其结果,可以抑制电路基板11挠曲,因而可以提高连接器14和阳接头17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其中,在图6和图11中,左右反转而进行记载。
由于上述凸起86与盖体26一体形成,因而构造简单。
并且,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多个凸起86,因而可以可靠地支撑电路基板11。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器36和阳接头17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而且,盖体26和电路基板11的非安装面64之间的空间形成使空气沿上下方向流通的气体通路66。凸起86形成在该气体通路66内。因此,可能给予妨碍气体通路66内的空气流动等的影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凸起86构成沿上下方向并列形成的结构。由此,可以减小对气体通路66内的上下方向的空气流动的影响。
接着,参照图12至图14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起86从盖体26的内壁面中与电路基板11的非安装面64相对的面突出设置多个。多个凸起86随机排列在盖体26的内壁面上。
由于除了上述结构外,与第三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而对相同部分标以相同标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随机配置多个凸起86,因而可以均匀地分散施加在阳接头17上的力而进行支撑。由此,可以可靠地支撑电路基板11,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器14与阳接头17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接着,参照图15至图18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如图18所示,在盖体26的侧壁中与电路基板11的非安装面64相对的侧壁的内壁面上,与盖体26一体形成有向电路基板11侧突出(图18中左侧)的支撑壁87。如图16及图17所示,在盖体26上隔开间隔设置沿上下方向延伸的3个支撑壁87。3个支撑壁87沿上下方向排列而形成。支撑壁87包括位于最上侧的上侧支撑壁87A、位于该上侧支撑壁87A的下方的中央支撑壁87B以及位于该中央支撑壁87B的下方的下侧支撑壁87C。在中央支撑壁87B上一体形成有筒部84。
各支撑壁87A、87B、87C在图18中左右方向的尺寸被设定为:连接器14嵌合在连接器嵌合部36内,至少对阳接头17施加从电路基板11的安装面80侧朝向非安装面64侧方向(图18中从左向右的方向)的力时,凸起86的突出端部(图18中左端部)从非安装面64侧(图18中的右侧)与相对电路基板11抵接。
由于除了上述结构以外,与第三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因而对相同部分标以相同标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通过各支撑壁87A、87B、87C的端缘、即以线状延伸的端缘支撑电路基板11,因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连接器14与阳接头17之间连接可靠性。而且,由于各支撑壁87A、87B、87C沿上下方向延伸而形成,因而妨碍空气在气体通路66内沿上下方向流通的担心较小。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记载以及附图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在本实施方式中,发热部件为继电器25,但是也可以是半导体开关元件,也可以是熔丝,只要是由通电进行发热的电子部件,可以使用任意的部件。而且,发热部件位于气体通路66内即可,也可以配置在壳体10的底部。
(2)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主体侧及盖体侧排气口45、46设在壳体主体50的侧壁及盖体26的侧壁上的结构,但是例如在设置于不从上方落下水滴的场所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排气口设置于壳体10的上表面。而且,例如也可以在排气口的上方设置檐部来防止从上方落下的水滴的浸入。
(3)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将侧部进气口62设置在盖体26的侧壁,底部进气口63设置在盖体26的底壁上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是进气口仅设置在盖体26的底壁上,或者仅设置在盖体26的侧壁上的结构。
(4)在本实施方式中,继电器25为与汇流条24相连接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安装在电路基板11上。而且,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与和电路基板11分体的金属基底基板相连接的结构。
(5)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汇流条24具有与电路基板11的板面交叉的交叉部61,在该交叉部61上设置继电器25的结构,也可以是汇流条24从电路基板11向下方以沿着其板面的方向延伸而配置的结构。
(6)间歇继电器12或者电阻13等电子部件,例如可以通过将形成于电路基板11的安装面80侧的焊盘上焊接引线端子60而安装到电路基板11上等,而可以不在电子部件的引线端子60的前端向电路基板11的非安装面64侧突出的状态下进行安装。
(7)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侧及盖体侧排气口45、46的开口面积设定得大于侧部及底部进气口62、63的开口面积,但是不限于此,主体侧及盖体侧排气口45、46的开口面积也可以设定得与侧部及底部进气口62、63相同或者比其小。
(8)也可以在主体侧及盖体侧排气口45、46的排气方向后方设置覆盖部,由此防止从壳体10的上部流下的水滴、尘埃从两个排气口45、46进入壳体10内。
(9)散热部件可以不是板状,也可以具有散热风扇。
(10)继电器25不限于点火类继电器25及辅助类继电器25,也可以是进行任意的车载电装部件的通断电控制的开关元件。
(11)电装部件不限于连接器14,可以使用熔丝或者继电器等任意的电装部件。
(12)凸起86只要可以支撑电路基板11,也可以是1个。

Claims (20)

1.一种电连接箱,其中,具有:
电路基板,在一侧面安装电子部件而将另一侧面作为非安装面;
壳体,以纵置的姿势将所述电路基板收容在内部;
气体通路,通过使所述电路基板的非安装面与所述壳体内的内壁面相对,使空气可以在所述电路基板的非安装面和所述壳体的内壁面之间上下流通;
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气体通路相连;
排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气体通路相连、且设置在所述进气口的上方位置;和
发热部件,位于所述气体通路内而进行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所述发热部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所述电子部件具有用于安装在所述电路基板上的端子;所述电子部件,在从所述电路基板上的所述电子部件的安装面侧贯穿非安装面侧的状态下安装在所述电路基板上;所述电子部件的端子的前端向所述气体通路露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所述排气口的开口面积设定得大于所述进气口的开口面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所述排气口形成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并横向开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所述发热部件与连接在所述电路基板上的汇流条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所述汇流条上,在除了与所述发热部件连接的部分外的区域上形成绝缘被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在所述壳体上与所述汇流条相对的区域设有开口,在所述开口中露出通过绝缘性的粘接层与所述汇流条粘接的散热部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在所述壳体中的与所述电路基板上的所述电子部件的安装面相对的侧壁上,设有从外部嵌合电装部件的嵌合部;在所述电路基板的安装面上,以面对所述嵌合部内的状态设置用于与所述电装部件相连接的连接端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在所述壳体中的与所述电路基板的非安装面相对的内壁面上设有支撑部件,在对所述连接端子施加从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安装面侧朝向所述非安装面侧的力时,所述支撑部件从所述非安装面侧与所述电路基板抵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所述支撑部件是与所述壳体一体形成的凸起。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所述凸起形成有多个,多个所述凸起沿上下方向排列而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所述支撑部件是与所述壳体一体形成的支撑壁,所述支撑壁沿上下方向延伸而形成。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所述电子部件具有用于安装到所述电路基板上的端子;所述电子部件,在从所述电路基板上的所述电子部件的安装面侧贯穿非安装面侧的状态下安装在所述电路基板上;所述电子部件的端子的前端向所述气体通路露出。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在所述壳体中的与所述电路基板上的所述电子部件的安装面相对的侧壁上,设有从外部嵌合电装部件的嵌合部;在所述电路基板的安装面上,以面对所述嵌合部内的状态设置用于与所述电装部件相连接的连接端子。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在所述壳体中的与所述电路基板的非安装面相对的内壁面上设有支撑部件,在对所述连接端子施加从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安装面侧朝向所述非安装面侧的力时,所述支撑部件从所述非安装面侧与所述电路基板抵接。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所述支撑部件是与所述壳体一体形成的凸起。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所述支撑部件是与所述壳体一体形成的支撑壁,所述支撑壁沿上下方向延伸而形成。
CN2007101869457A 2006-11-16 2007-11-15 电连接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37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10653 2006-11-16
JP2006310653 2006-11-16
JP2006310653 2006-11-16
JP2007161425A JP5037235B2 (ja) 2006-11-16 2007-06-19 電気接続箱
JP2007161425 2007-06-19
JP2007-161425 2007-06-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3775A true CN101183775A (zh) 2008-05-21
CN101183775B CN101183775B (zh) 2012-07-18

Family

ID=39448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8694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3775B (zh) 2006-11-16 2007-11-15 电连接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037235B2 (zh)
CN (1) CN101183775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1263B (zh) * 2008-08-27 2012-10-1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单元
CN103022784A (zh) * 2011-09-27 2013-04-0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用于凸台的支撑结构
CN101902022B (zh) * 2008-11-27 2014-05-28 安普泰科电子韩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接线盒
CN106358398A (zh) * 2015-07-16 2017-01-2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气接线箱及线束
CN106463929A (zh) * 2014-05-09 2017-02-2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连接箱
CN111342270A (zh) * 2020-03-11 2020-06-26 王会海 一种大数据通讯传输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09124B2 (ja) * 2014-08-11 2017-04-05 オムロン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車両搭載用筐体
JP7430118B2 (ja) 2020-07-14 2024-02-09 株式会社クボタ 電気装置
JP2023182451A (ja) * 2022-06-14 2023-12-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40665A (en) * 1972-03-06 1976-02-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hassis device having vented base and radiation member for supporting heat sources
JPS6226956Y2 (zh) * 1981-01-26 1987-07-10
JPH0453138Y2 (zh) * 1986-09-24 1992-12-14
JPH0715160A (ja) * 1993-06-21 1995-01-17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電子装置の冷却機構
JPH11242442A (ja) * 1998-02-25 1999-09-07 Fujitsu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4089056B2 (ja) * 1998-12-02 2008-05-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子部品の冷却構造
JP4331353B2 (ja) * 1999-10-12 2009-09-16 マスプロ電工株式会社 Catvブースターの放熱構造
JP3498664B2 (ja) * 2000-02-24 2004-02-1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4808860B2 (ja) * 2001-05-11 2011-11-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表示装置
CN100541950C (zh) * 2003-06-13 2009-09-16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气接线箱及其组装方法
JP2006034010A (ja) * 2004-07-16 2006-02-02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電気接続箱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61263B (zh) * 2008-08-27 2012-10-1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单元
CN101902022B (zh) * 2008-11-27 2014-05-28 安普泰科电子韩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接线盒
CN103022784A (zh) * 2011-09-27 2013-04-0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用于凸台的支撑结构
US9083164B2 (en) 2011-09-27 2015-07-14 Yazaki Corporation Support structure for boss
CN103022784B (zh) * 2011-09-27 2015-10-0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用于凸台的支撑结构
CN106463929A (zh) * 2014-05-09 2017-02-2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连接箱
CN106463929B (zh) * 2014-05-09 2018-10-30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连接箱
CN106358398A (zh) * 2015-07-16 2017-01-2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气接线箱及线束
CN106358398B (zh) * 2015-07-16 2019-03-1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气接线箱及线束
CN111342270A (zh) * 2020-03-11 2020-06-26 王会海 一种大数据通讯传输连接器
CN111342270B (zh) * 2020-03-11 2022-02-25 深圳市占开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大数据通讯传输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48543A (ja) 2008-06-26
JP5037235B2 (ja) 2012-09-26
CN101183775B (zh) 2012-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3775B (zh) 电连接箱
JP4885693B2 (ja) 電気接続箱
CN101183776B (zh) 电连接箱
US7616438B2 (en)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CN100511895C (zh) 电连接箱
JP5005462B2 (ja) 電気接続箱
EP2779337B1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US8654528B2 (en)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CN101188351B (zh) 电连接箱
JPH11215657A (ja) 配電ボックス
US691618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JP2007312539A (ja) 電気接続箱
KR100958021B1 (ko) Pwm 제어 고용량 피티씨 히터
WO2021136173A1 (zh) 电加热装置、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装置和机动车辆
JP5605637B2 (ja) 電装品制御システム
KR20120018843A (ko) 자동차용 정션박스
JP4218542B2 (ja) 電気接続箱及び電気接続箱が取付けられた車両
JP4560460B2 (ja) 電気接続箱
JP4225940B2 (ja) 電気接続箱
KR102553090B1 (ko) 피티씨 히터
CN114521178A (zh) 用于控制电加热装置的电子接口壳体
JP2006187123A (ja) 回路構成体
JP2006121783A (ja) 電気接続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Termination date: 201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