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81884A - 升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升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81884A
CN101181884A CNA2007101882080A CN200710188208A CN101181884A CN 101181884 A CN101181884 A CN 101181884A CN A2007101882080 A CNA2007101882080 A CN A2007101882080A CN 200710188208 A CN200710188208 A CN 200710188208A CN 101181884 A CN101181884 A CN 1011818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idecar
stop board
lifting table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882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81884B (zh
Inventor
铃木忠彦
樋口良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ELEVA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1818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18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818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8188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升降装置,其中,车停止板的锁定操作、锁定解除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并且操作性良好。该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平台(30);平台保持架(10),该平台保持架按照可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升降平台(30);在车体地板面上和着地状态之间升降驱动平台保持架(10)的机构;前侧车停止板(41),该前侧车停止板可起伏地与升降平台(30)的前缘连接;后侧车停止板(50),该后侧车停止板可起伏地与平台保持架(10)的后端连接,在升降平台(30)相对平台保持架(10),位于前进界限位置时,上述后侧车停止板(50)被锁定在立起状态。

Description

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车辆上,用于装卸轮椅、台车和其它的货物等的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过去,作为这种升降装置,人们知道有在本申请人提出的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给出的装置。该已有装置具有下述的结构,其中,在通过平行连杆机构升降的侧架底端部安装平台,使平行连杆旋转,由此,可使平台在着地位置、与箱型车等的车体地板面基本一致的上升位置之间升降。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63-44272号文献
但是,在上述已有装置用于轮椅的装卸的场合,在平台的高度基本与箱型车、微型车等的车体的地板面一致的状态,轮椅的使用者将轮椅从车辆外侧的平台,移到车体地板面上的操作或反向的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在车辆外侧的平台和车体地板面之间,具有稍稍的高差、间隙,就会有妨碍轮椅顺利移动的危险。另外,由于必须要求在车辆外侧,位于上升位置的平台上的轮椅操作,故还具有对轮椅使用者造成不安感之嫌。
另外,在平台的前缘、后缘上可起伏地设置用于防止轮椅的脱落的车停止板,但是,人们希望有一种车停止板的锁定操作、锁定解除操作简单,并且在锁定解除状态不会进行升降动作的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点,提供下述的升降装置,在该升降装置中,车停止板的锁定操作、锁定解除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并且操作性良好。
针对后述的实施方式,会明白本发明的其它的目的、新的特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某形式的升降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平台;平台保持架,该平台保持架按照可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上述升降平台;在车体地板面上和着地状态之间升降驱动上述平台保持架的机构;前侧车停止板,该前侧车停止板可起伏地与上述升降平台的前缘连接;后侧车停止板,该后侧车停止板可起伏地与上述平台保持架的后端连接,在上述升降平台相对上述平台保持架,位于前进界限位置时,上述后侧车停止板被锁定在立起状态。
本发明的另一形式的升降装置的特征在于该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平台;平台保持架,该平台保持架按照可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上述升降平台;支承臂,在该支承臂的底端部安装上述平台保持架;主体架,该主体架固定于车体地板面上;第1和第2臂,该第1和第2臂中的一端枢接于上述主体架上,其另一端枢接于上述支承臂上,第1和第2臂构成实质上平行的连杆;液压缸,该液压缸使上述第1或第2臂旋转,升降驱动上述升降平台;前侧车停止板,该前侧车停止板可起伏地与上述升降平台的前缘连接;后侧车停止板,该后侧车停止板可起伏地与上述平台保持架的后端连接,在上述升降平台相对上述平台保持架位于前进界限位置时,上述后侧车停止板被锁定在立起状态。
也可在上述的升降装置中,在上述升降平台的后端部枢接有操作滚轮,上述后侧车停止板通过弹簧向立起方向偏置,在上述后侧车停止板的侧部,形成与上述操作滚轮接触的被操作面,上述被操作面具有朝向上述后侧车停止板的前端增高的倾斜面,另外,与上述被操作面的末端部面对的防护部形成于上述后侧车停止板的侧部,在上述升降平台相对上述平台保持架位于前进界限位置时,上述操作滚轮进入上述防护部和上述被操作面之间,将上述后侧车停止板保持在立起状态。
在上述升降装置中,还可包括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在上述平台保持架位于上述车体地板面上的上升界限位置,并且上述升降平台相对上述平台保持架位于撤回界限位置时,将上述升降平台锁定在上述撤回界限位置。
也可在上述升降装置中,相对上述前侧车停止板设置操作连杆机构,上述操作连杆机构包括操作杆,该操作杆按照可从锁定位置摆动到锁定解除位置的方式,枢接于上述升降平台侧;连杆,该连杆将上述前侧车停止板的末端部和上述操作杆连接,在上述锁定位置,相对将上述连接操作杆的枢接中心C1、向上述前侧车停止板的末端部连接的上述连杆的枢接中心C2的连接的直线,向上述操作杆连接的上述连杆的枢接中心C3位于下方,即使在施加使上述前侧车停止板卧倒的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在上述操作杆上仍作用保持锁定位置的状态的方向的力,状态没有改变。
按照本发明的升降装置,车停止板的锁定操作、锁定解除操作简单,操作性可提高,并且可谋求安全性的提高。另外,可实现轮椅、台车等的顺利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作为本发明的升降装置的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的升降平台位于上升界限位置时的侧视图;
图2为同上的平台保持架处于着地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3为表示沿前后方向驱动升降平台的机构部分的侧视图;
图4为表示通过平台保持架,按照可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升降平台的结构部分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5(A)、图5(B)为主要表示升降平台的前侧车停止装置的放大侧视图;
图6为同上的放大俯视图;
图7为主要表示后侧车停止装置的放大侧视图;
图8为表示后侧车停止板的侧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9为表示后侧车停止板的安装结构和锁定机构的俯视图;
图10为锁定机构的放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作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的升降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和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的整体结构,图3为沿前后驱动升降平台的机构部分,图4为表示平台保持架的升降平台的支承机构部分,图5(A)、图5(B)和图6表示前侧车停止装置,图7和图8表示后侧车停止装置,图9和图10表示将升降平台保持在撤回界限位置的锁定机构。
在图1和图2的整体结构中,标号1表示箱型车(箱形车辆),在接近该箱型车中的后面开口的后部地板面1a上立设而固定有主体架2。在该主体架2上枢接(可旋转地安装)实质上构成平行连杆的主臂3和辅助臂4。即,主臂3的一端通过销3a、辅助臂4的一端通过销4a分别枢接于主架2上。在主臂3、辅助臂4的另一端上,通过销3b、4b而枢接支承支承臂5,在支承臂5的底端固定有平台保持架10。另外,在销4a和销3b之间连接有升降驱动用双驱动油压缸20。于是,在双驱动油压缸20进行收缩动作时,平台保持架10位于图1的上升位置,在双驱动油压缸20进行伸出动作时,平台保持架10位于图2的下降位置。
在上述平台保持架10上,升降平台30按照可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可滑动)的方式安装。该平台保持架10为支承升降平台30的两侧面的结构,由两侧的侧面部件10a(还在图9示出),与连接左右的侧面部件10a的底部的连接部10b构成,像图1~图4所示的那样,在侧面部件10a上枢接支承(可旋转地支承)有分别与升降平台30的两侧面面对的多个滚轮11,与这些滚轮11卡合的截面基本呈コ字状轨31构成平台30的两侧的侧面部。
另外,平台30的前后驱动像图3那样,通过下述方式进行,该方式为:两端固定于平台30的前后的带有齿的皮带(同步带)32卷挂于通过电动机12旋转驱动的驱动带轮13上。电动机12固定于平台保持架10上,在驱动带轮13的前后,从动带轮14、15枢接支承于平台保持架10上。
像表示升降平台30接纳到撤回界限位置(后退最终位置)的状态的图1(P)和图4所示的那样,在平台30的后端部底面侧,通过托架34枢接有行驶用滚轮35。该行驶用滚轮35在平台30拉入到箱型车1的车室内时,在固定于地板1a上的拉入用轨36(与主体架2形成一体)上行驶,进行平台30的顺利的拉入、存放动作。
像图5(A)、图5(B)和图6所示的那样,前侧车停止装置40包括前侧车停止板41,该前侧车停止板41可起伏地连接于升降平台30的前缘(在这里,图1的右侧为平台的前侧);弹簧42,该弹簧42使前侧车停止板41在平时向立起方向偏置;操作连杆机构70。即,在平台30的前缘,前侧车停止板41通过具有销44的铰链45,可起伏地被连接,弹簧42为环箍状弹簧等,设置于平台30的底端底部和前侧车停止板41的底面卡合部之间。设置弹簧42,以便减轻前侧车停止板41的立起操作力。
上述操作连杆机构70包括操作杆71,该操作杆71按照可从锁定位置(=在使前侧车停止板41立起的位置,图5(A)的状态),摆动到锁定解除位置(=在使前侧车停止板41卧倒的位置,图5(B)的状态)的方式枢接于平台30的前端部一侧;小连杆72,该小连杆72将前侧车停止板41的末端部和操作杆71连接。相对固定于平台30的顶面上的托架46,操作杆71通过构成旋转支点的销73可旋转地被安装。在操作杆71的两端,按照容易进行脚踏操作的方式安装端部圆筒部件74、75,其在平台侧与固定的缓冲部件(缓冲橡胶)76、77接触,由此,限制操作杆71的摆动范围。
在图5(A)的上述锁定位置,相对下述直线,即将连接操作杆71的枢接中心C1、向前侧车停止板41的末端部连接的小连杆72的枢接中心C2连接的直线,向操作杆71连接的小连杆72的枢接中心C3位于下方,即使在施加使前侧车停止板41卧倒的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在操作杆71上,仍作用保持锁定位置的状态的方向的力,状态没有改变。
如果通过脚踏等方式,将操作杆71从上述锁定位置摆动到图5(B)的锁定解除位置,则前侧车停止板41可从立起状态旋转到卧倒状态,前侧车停止板41的前端可因自重而着地。另外,可通过踩下安装于操作杆71的端部的端部圆筒部件74,使操作杆71右旋转,像图5(A)那样,将前侧车停止板41返回到立起状态。另外,由于通过弹簧42的弹力,前侧车停止板41向立起方向偏置(弹力没有达到强制立起的弹力的程度),故可减轻使操作杆71右旋转、将前侧车停止板41恢复到立起状态用的操作力。如果操作杆71恢复到上述锁定位置,上述前侧车停止板41立起,则自动施加锁定。
像图7~图9那样,后侧车停止装置80包括后侧车停止板50,该后侧车停止板50通过销51,可起伏地与平台保持架10的侧面部件10a的后端连接;弹簧59(环箍状弹簧等),该弹簧59使后侧车停止板50向立起方向偏置;操作滚轮81(与行驶用滚轮35同轴),该操作滚轮81通过托架34枢接于升降平台30的后端部底面侧上;被操作面52和防护部53,该被操作面52与形成于后侧车停止板50的侧部的操作滚轮81接触,该防护部53与被操作面52的末端部面对。被操作面52具有朝向后侧车停止板50的前端而增高的倾斜面52a。弹簧59设置于平台保持架10和后侧车停止板50内面的卡合部之间,具有可使后侧车停止板50强制地立起的弹力。
在该后侧车停止装置80中,在升降平台30相对平台保持架10位于前进界限位置(在前进最前位置,可升降驱动平台保持架10的状态)时,像图7(R)和图8那样,平台侧的操作滚轮81进入后侧车停止板侧的防护部53和被操作面52之间,将后侧车停止板50保持(锁定)在立起状态。由此,由于即使在施加使后侧车停止板50卧倒的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操作滚轮81仍位于防护部53的底侧,故后侧车停止板50可保持立起状态。
另外,升降平台30相对平台保持架10的前进界限位置通过下述方式规定,该方式为:像图7那样,安装于平台30的后端部的止动件90与平台保持架10侧的滚轮11(左端位置的滚轮)接触。
在将平台保持架10上拉到车体地板面1a上的上升界限位置,进行升降平台30的拉入动作的场合,图7的平台30沿向左方向而移动,但是,伴随该移动,操作滚轮81也向左方向移动,在从图7(R)的锁定状态,像(S)、(T)那样,操作滚轮81在倾斜面52a上移动时,通过操作滚轮81将被操作面52下压,其结果是,后侧车停止板50处于不对平台30的拉入造成妨碍的卧倒状态。
图9和图10表示在平台保持架10位于车体地板面1a上的上升界限位置,并且升降平台30相对平台保持架10,位于撤回界限位置时,将升降平台30锁定于撤回界限位置的锁定机构100。该锁定机构100包括贯穿拉入用轨36的轴体101;与平台30的后端部底面侧的托架34卡合的钩102(锁定部件);臂103;锁定解除油压缸104。在轴体101的一端固定有钩102,在轴体101的另一端固定有臂103,通过设置于轴体101上的螺旋弹簧105使臂103朝向与锁定解除油压缸104接触的方向偏置。油压缸104在拉入用轨36侧固定于固定的安装板110上。
另外,在将升降平台30相对平台保持架,向拉入方向移动时,钩102像图10那样可进行左转,由此,可移动到撤回界限位置,在撤回界限位置,钩102可与托架34的卡合部34a卡合,阻止而锁定升降平台30的前进。
锁定机构100的锁定解除可通过下述方式进行,该方式为:通过锁定解除油压缸104的杆104a,按压而左旋转图10的实线状态的臂103(位于假想线位置),可在该锁定解除中,使升降平台30前进。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整体动作进行说明。
像图1那样,在升降驱动用双驱动油压缸20处于收缩动作状态时,平台保持架10位于拉入到箱型车1的车室内的上升位置,另外,平台30为图1(P)的撤回界限位置,由此,还可将平台30拉入到车室内部。平台30的拉入动作可通过下述方式进行,该方式为:通过图3的电动机12左旋转驱动带轮13,使带齿的皮带32沿向左方向运动。另外,可在撤回界限位置,通过锁定机构100锁定平台30。
反之,在锁定机构100的锁定解除状态,通过右旋转操作驱动带轮13,可将图1(P)的撤回界限位置的平台30移动到图1(Q)的前进界限位置(可升降位置)。在图1(Q)的前进位置,设定将与平台30的前缘连接的前侧车停止板41立起的锁定状态(图5(A)的状态))。另外,对于与平台保持架10的后缘连接的后侧车停止板50,由于通过弹簧59强制地提供立起方向的驱动力,故伴随操作滚轮81的图7(T)、(S)、(R)的顺序的右移而立起,并且操作滚轮81进入后侧车停止板侧的防护部53和被操作面52之间,这样,自动地被锁定。
通过从图1(Q)的平台30的前进状态,使油压缸20进行伸出动作,实质上构成平行连杆的主臂3和辅助臂4旋转,像图2那样,平台保持架10着地。即,平台30实质上保持水平而下降。最好,在着地时,按照平台30的前端侧处于稍稍下降的状态的方式,设定由主臂3和辅助臂4形成的2个连杆。
在图2中,在将轮椅60放置于平台30上的场合,将升降平台的车停止装置40的操作杆71摆动操作到图5(B)的锁定解除位置(左旋转操作),使前侧车停止板41处于卧倒状态,将轮椅60移动到平台30上。然后,将操作杆71摆动操作到图5(A)的锁定位置(右旋操作),由此,前侧车停止板41立起,并且操作杆71恢复到图5(A)的锁定位置,自动锁定。于是,前侧车停止板41通过轮椅60按压,即使在该情况下,前侧车停止板41仍维持立起状态。另外,由于相对平台保持架10,平台30位于前进界限位置,故后侧车停止板50也锁定在图7(R)的立起状态。
此外,在使油压缸20进行收缩动作,使主臂3和辅助臂4旋转,使平台保持架10和平台30上升,由此,可使轮椅60移动到图1(Q)的上升界限位置,进而移动到图1(P)的平台30的撤回界限位置。在拉入动作时,像图7中所描述的那样,安装于平台保持架10的后端的后侧车停止板50的锁定自动地解除,后侧车停止板50处于卧倒状态,这样,可顺利地实现平台30的拉入。另外,在撤回界限位置,通过锁定机构100将平台30锁定。
按照本实施方式,可获得下述的效果。
(1)本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不仅使升降平台30升降,而且可拉入到车体的内部,轮椅、台车等的使用者的操作性良好,实现轮椅、台车等的顺利使用,可谋求安全性的提高。即,在车体外部,位于上升位置时的平台上的轮椅操作是不需要的,不对轮椅使用者造成不安感。
(2)由于通过后侧车停止装置80,在升降平台30相对平台保持架10位于前进界限位置时,后侧车停止板50自动地锁定在立起状态,故操作性良好,并且安全性也较高。
(3)可通过锁定机构100,将平台30锁定在撤回界限位置,可防止车辆行驶时的晃动。
(4)前侧车停止装置40通过操作连杆机构70,对可起伏地与平台30的前缘连接的前侧车停止板41进行操作,但是,由于操作连杆机构70本身具有锁定功能,故不必单独设置锁定机构,使结构简化,并且操作性也良好。即,操作杆71的锁定位置也位于使前侧车停止板41立起的位置,在该锁定位置,相对下述直线,即将操作杆71的枢接中心C1、向前侧车停止板41的末端部连接的小连杆72的枢接中心C2连接的直线,向操作杆71连接的小连杆72的枢接中心C3位于下方,即使在施加使前侧车停止板41卧倒的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在操作杆71上仍作用保持锁定位置的状态的方向的力,状态未改变。即,可将前侧车停止板4 1锁定在立起状态。
(5)如果为了使前侧车停止板41处于卧倒状态,将操作杆71从上述锁定位置摆动到锁定解除位置,则上述C1、C2、C3的关系解除,上述前侧车停止板41可从立起状态旋转到卧倒状态。另外,沿相反方向对操作杆71进行摆动操作,由此,前侧车停止板41可恢复到立起状态,并且操作杆71也恢复到上述锁定位置,自动被锁定。于是,不会忘记锁定,可谋求安全性的提高。
以上对本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然,可在权利要求的记载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Claims (5)

1.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升降装置包括:
升降平台;
平台保持架,该平台保持架按照可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上述升降平台;
在车体地板面上和着地状态之间升降驱动上述平台保持架的机构;
前侧车停止板,该前侧车停止板可起伏地与上述升降平台的前缘连接;
后侧车停止板,该后侧车停止板可起伏地与上述平台保持架的后端连接;
在上述升降平台相对上述平台保持架,位于前进界限位置时,上述后侧车停止板被锁定在立起状态。
2.一种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升降装置包括:
升降平台;
平台保持架,该平台保持架按照可沿前后方向移动的方式保持上述升降平台;
支承臂,在该支承臂的底端部安装上述平台保持架;
主体架,该主体架固定于车体地板面上;
第1和第2臂,该第1和第2臂中的一端枢接于上述主体架上,其另一端枢接于上述支承臂上,第1和第2臂构成实质上平行的连杆;
液压缸,该液压缸使上述第1或第2臂旋转,升降驱动上述升降平台;
前侧车停止板,该前侧车停止板可起伏地与上述升降平台的前缘连接;
后侧车停止板,该后侧车停止板可起伏地与上述平台保持架的后端连接;
在上述升降平台相对上述平台保持架位于前进界限位置时,上述后侧车停止板被锁定在立起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升降平台的后端部枢接有操作滚轮;
上述后侧车停止板通过弹簧向立起方向偏置;
在上述后侧车停止板的侧部,形成与上述操作滚轮接触的被操作面,上述被操作面具有朝向上述后侧车停止板的前端增高的倾斜面;
另外,与上述被操作面的末端部面对的防护部形成于上述后侧车停止板的侧部;
在上述升降平台相对上述平台保持架位于前进界限位置时,上述操作滚轮进入上述防护部和上述被操作面之间,将上述后侧车停止板保持在立起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在上述平台保持架位于上述车体地板面上的上升界限位置,并且上述升降平台相对上述平台保持架位于撤回界限位置时,将上述升降平台锁定在上述撤回界限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对上述前侧车停止板设置操作连杆机构;
上述操作连杆机构包括操作杆,该操作杆按照可从锁定位置摆动到锁定解除位置的方式,枢接于上述升降平台侧;连杆,该连杆将上述前侧车停止板的末端部和上述操作杆连接;
在上述锁定位置,相对将上述连接操作杆的枢接中心(C1)、向上述前侧车停止板的末端部连接的连杆的枢接中心(C2)连接的直线,向上述操作杆连接的上述连杆的枢接中心(C3)位于下方,即使在施加使上述前侧车停止板卧倒的方向的外力的情况下,在上述操作杆上仍作用保持锁定位置的状态的方向的力,状态没有改变。
CN2007101882080A 2006-11-14 2007-11-09 升降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18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08201 2006-11-14
JP2006308201A JP4982157B2 (ja) 2006-11-14 2006-11-14 昇降装置
JP2006-308201 2006-11-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81884A true CN101181884A (zh) 2008-05-21
CN101181884B CN101181884B (zh) 2011-07-06

Family

ID=39447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8820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81884B (zh) 2006-11-14 2007-11-09 升降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982157B2 (zh)
CN (1) CN101181884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0600A (zh) * 2010-05-25 2013-05-01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电动滑动装置
CN103228483A (zh) * 2010-12-06 2013-07-31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车辆的升降装置
CN103635172A (zh) * 2011-06-29 2014-03-12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轮椅固定装置
CN103735372A (zh) * 2014-01-14 2014-04-23 深圳市汇利堡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升降装置及其可折叠平台机构、可折叠组件和设计方法
CN108821071A (zh) * 2018-08-17 2018-11-16 欧阳生 一种能够自动打开平台踏板的残疾人电梯
CN115300250A (zh) * 2021-05-06 2022-11-08 广东博方众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
CN108340841B (zh) * 2018-05-16 2023-06-30 安庆师范大学 一种轮椅自动装卸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21888B2 (ja) * 2009-11-07 2014-02-19 三菱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貨物運搬車両の可動荷受け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44272Y2 (zh) * 1984-11-19 1988-11-17
JPH0736833Y2 (ja) * 1989-08-19 1995-08-23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用リフタのロック機構
JP3047747B2 (ja) * 1994-08-23 2000-06-05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用昇降装置
JP2951579B2 (ja) * 1995-10-31 1999-09-20 日本リフト株式会社 昇降装置
JP2002307999A (ja) * 2001-04-18 2002-10-23 Kayaba Ind Co Ltd リフト
JP4212454B2 (ja) * 2003-11-14 2009-01-21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用昇降装置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0600A (zh) * 2010-05-25 2013-05-01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电动滑动装置
CN103080600B (zh) * 2010-05-25 2016-01-20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福利车辆的轮椅升降机结构
CN103228483A (zh) * 2010-12-06 2013-07-31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车辆的升降装置
CN103228483B (zh) * 2010-12-06 2016-01-20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车辆的升降装置
CN103635172A (zh) * 2011-06-29 2014-03-12 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轮椅固定装置
CN103735372A (zh) * 2014-01-14 2014-04-23 深圳市汇利堡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升降装置及其可折叠平台机构、可折叠组件和设计方法
CN103735372B (zh) * 2014-01-14 2016-08-24 深圳市汇利堡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升降装置及其可折叠平台机构、可折叠组件和设计方法
CN108340841B (zh) * 2018-05-16 2023-06-30 安庆师范大学 一种轮椅自动装卸装置
CN108821071A (zh) * 2018-08-17 2018-11-16 欧阳生 一种能够自动打开平台踏板的残疾人电梯
CN108821071B (zh) * 2018-08-17 2020-08-04 温州海蓝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自动打开平台踏板的残疾人电梯
CN115300250A (zh) * 2021-05-06 2022-11-08 广东博方众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8120300A (ja) 2008-05-29
JP4982157B2 (ja) 2012-07-25
CN101181884B (zh) 2011-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1884B (zh) 升降装置
US4573854A (en) Apparatus for loading a wheelchair or similar object
US4579503A (en) Sideloader elevator platform
EP1798131A1 (en) Carrying apparatus with lifting carried object support table
US4299528A (en) Combination wheelchair lift and steps for vehicle doorways
US6932372B2 (en) Detachable gooseneck trailer hitch
BE1008971A3 (nl) Laadinrichting voor voertuigen en voertuigen hiermee uitgerust.
US2900099A (en) Cargo lift for a truck body
JP4837551B2 (ja) 貨物自動車用荷台昇降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貨物自動車
JP5543759B2 (ja) 貨物自動車用荷台支持脚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貨物自動車
TW200410894A (en) Vehicle lifting platform used in maintenance
EP0025322B1 (en) Vehicle for transporting containers
JP4293760B2 (ja) 車両用昇降装置
CN220884187U (zh) 一种平板清障车
JP3608181B2 (ja) 車両用昇降機のフラッパー装置
GB2136365A (en) A car-carrying vehicle
JP4290949B2 (ja) 車輌運搬車における歩み板作動機構
JP3216009B2 (ja) 車両用昇降装置における手摺杆の自動起伏およびプラットホームの自動展開・起立ロック装置。
KR200269889Y1 (ko) 차량운반용 트럭
JP2008110699A (ja) 昇降プラットホームの車止め装置及び昇降装置
KR960000606Y1 (ko) 360도 방향전환이 가능한 적재물 하차장치
TW202327916A (zh) 貨車尾門之翻轉控制裝置
JPH0412829Y2 (zh)
JPS59253Y2 (ja) 昇降装置
JP2002274244A (ja) 低床式トレー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06

Termination date: 201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