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28483A - 车辆的升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升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28483A
CN103228483A CN2011800571661A CN201180057166A CN103228483A CN 103228483 A CN103228483 A CN 103228483A CN 2011800571661 A CN2011800571661 A CN 2011800571661A CN 201180057166 A CN201180057166 A CN 201180057166A CN 103228483 A CN103228483 A CN 103228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shifting board
slave end
drive side
sh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716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28483B (zh
Inventor
稻熊幸雄
堀口贤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ta Auto Bod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228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84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284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284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1/00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 B60P1/44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having a loading platform thereon raising the load to the level of the load-transporting element
    • B60P1/4414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having a loading platform thereon raising the load to the level of the load-transporting element and keeping the loading platform parallel to the ground when raising the load
    • B60P1/4442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having a loading platform thereon raising the load to the level of the load-transporting element and keeping the loading platform parallel to the ground when raising the load the raising device, when not in use, being stored inside the load-transporting compart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3/00Ambulance aspects of vehicles; Vehicles with special provisions for transpor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r their personal conveyances, e.g. for facilitating access of, or for loading, wheelchairs
    • A61G3/02Loading or unloading personal conveyances; Facilitating access of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to, or exit from, vehicles
    • A61G3/06Transfer using ramps, lifts or the like
    • A61G3/062Transfer using ramps, lifts or the like using lifts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7/00Lifting frames, e.g. for lifting vehicles; Platform lifts
    • B66F7/28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end stops, pivoting supporting members, sliding runners adjustable to load dimen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用的轮椅升降装置,若利用手动操作使安装在平台上的电动式的活动挡板旋转,以往存在因手动操作力而使电动马达及减速齿轮组旋转会产生高频噪音等不适噪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通过手动操作而使电动式活动挡板旋转时不会产生不适噪声。具有能在将以电动马达为动力源的活动挡板驱动装置(20)的动力系统连接的动力连接状态和将动力切断的动力切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结构。活动挡板(11)的手动操作由于在横向移动后的动力切断状态下进行,因此,能防止电动马达等产生不适的噪声。

Description

车辆的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车辆的例如后开口部上的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例如用于轮椅的上下车或货物的升降。
背景技术
这种升降装置包括:平板形状的平台,该平台具有能装载例如轮椅的面积;以及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使上述平台经由车辆后开口部在车室内与车室外的路面上之间保持水平姿势地升降,在通常的平台的后部安装有带板形状的活动挡板(日文:フラッパ)。这种活动挡板沿着平台的后部被支承成能上下转动,通过将活动挡板保持在朝上方立起的收纳位置,而起到在平台升降时及在车室内限制轮椅移动的限位壁部的作用,在使平台朝车室外下降的状态下,活动挡板从平台的后部朝后方转动到基本水平伸出的取出位置,来吸收平台与路面间的高度差,从而起到用于使轮椅在路面与平台间的移动变轻松的斜坡的作用。
关于这种活动挡板的现有技术公开在下述专利文献中。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的活动挡板,在护理者的手动操作下,将该活动挡板收纳在立起位置或取出至大致水平的位置。在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坐在轮椅上的乘坐者自己能操作杆来取出、收纳的活动挡板。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如下结构的活动挡板,该活动挡板能通过护理者踩下踏脚板的操作而进行取出、收纳。
除了如上所述现有的通过护理者直接手动操作而上下转动、或是通过乘坐者等的杆操作而上下转动来收纳、取出这种形式的活动挡板之外,通过电动而上下转动来收纳、取出的电动活动挡板也是公知的。通过这种电动活动挡板,乘坐者或护理者只要通过开关操作,就能轻松地将活动挡板收纳、取出,因此,能进一步提高该活动挡板及升降装置的使用方便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31657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1-9585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2-30799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2-3079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关于上述电动活动挡板,有时也需要通过手动操作来进行收纳、取出,在这种情况下,若护理者等通过手动操作使活动挡板上下转动,则电动马达及减速用齿轮组随之在外力下而旋转,其结果是,存在产生高频刺耳的噪声的情况,在这点上需要改进操作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使用电动马达作为驱动源进行收纳、取出的电动式活动挡板中,能提高通过手动操作将活动挡板收纳、取出时的操作性。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上述技术问题能通过以下发明得以解决。
第一发明是一种升降装置,其包括:平台,该平台能装载升降物;以及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使所述平台在车辆开口部与路面之间进行升降。该升降装置包括:活动挡板,该活动挡板支承成能在沿着平台的后部朝上方立起的收纳位置与朝向后方伸出的取出位置之间转动;以及活动挡板驱动装置,该活动挡板驱动装置以电动马达作为动力源,来使上述活动挡板在收纳位置与取出位置之间转动。上述活动挡板驱动装置具有能在动力连接状态和动力切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结构,其中,在上述动力连接状态下,能利用以电动马达的旋转输出作为动力源的动力系统来使活动挡板转动,上述动力切断状态是与动力系统分离而与电动马达无关的马达自由状态,能利用手动操作使活动挡板转动。
根据第一发明,通过在活动挡板驱动装置中切换为动力切断状态,来与电动马达分离而能利用手动操作使活动挡板转动,因此,能在不产生现有那样的电动马达或减速齿轮组的高频噪音等不适噪声的情况下,将活动挡板收纳、取出,在这点上,能提高该活动挡板的操作性。
第二发明是在第一发明的基础上,活动挡板支承成能沿着其旋转轴线方向横向移动操作,通过将该活动挡板朝旋转轴线方向横向移动操作,就可在动力连接状态与动力切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根据第二发明,能以简单的操作来切换为动力切断状态,在这点上,能进一步提高该活动挡板的操作性。
第三发明是在第二发明的基础上,活动挡板随着朝旋转轴线方向的横向移动而被朝动力连接一侧施力。根据第三发明,在平时能利用电动将活动挡板轻松地收纳、取出。在从动力连接状态切换为动力切断状态的情况下,只要使活动挡板克服施力进行横向移动这样简单的操作就足够了,在这点上,能提高该活动挡板的操作性。
第四发明是在第二发明或第三发明的基础上,在使活动挡板朝横向移动后的状态下朝取出位置侧旋转5°后,能将该活动挡板保持成上述动力切断状态。
根据第四发明,由于只要在使活动挡板在横向移动后使其朝取出位置侧旋转5°,就能将该活动挡板保持为动力切断状态,因此,随后能解除横向移动操作来使活动挡板转动到取出位置,在这点上能提高动力切断状态下的活动挡板的操作性。
第五发明是在第一发明至第四发明中任一发明的基础上,活动挡板驱动装置包括:被电动马达驱动旋转的驱动侧凸轮板部;支承成能在轴线方向上相对于上述驱动侧凸轮板部接近、分离的从动侧凸轮板部;以及通过与上述从动侧凸轮板部卡合限制其旋转来将活动挡板锁定在收纳位置上的锁定杆,通过使从动侧凸轮板部与驱动侧凸轮板部靠近,使上述驱动侧凸轮板部和上述从动侧凸轮板部随着绕轴线旋转而一体化,来形成为动力连接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使从动侧凸轮板部在轴线方向上与驱动侧凸轮板部分离,使上述驱动侧凸轮板部和上述从动侧凸轮板部彼此能相对旋转,来形成为动力切断状态,在前者的动力连接状态下,通过使驱动侧凸轮板部相对于从动侧凸轮板部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相对旋转,能解除锁定杆的锁定状态。
根据第五发明,通过使从动侧凸轮板部相对于驱动侧凸轮板部在轴线方向上变位,就能在动力连接状态和动力切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前者的动力连接状态下,驱动侧凸轮板部设置成能相对于从动侧凸轮板部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相对旋转,利用上述相对旋转能自动使锁定杆解除锁定。在驱动侧凸轮板部相对于从动侧凸轮板部相对旋转一定角度范围之后,上述驱动侧凸轮板部和从动侧凸轮板部随着旋转而一体化,从而能利用电动将活动挡板从收纳位置取出至取出位置。这样,在使从动侧凸轮板部接近驱动侧凸轮板部的动力连接状态下,当使活动挡板从收纳位置转动到取出位置时,通过使驱动侧凸轮板部相对于从动侧凸轮板部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相对旋转,就能自动解除活动挡板在收纳位置处的锁定状态。因此,轮椅的乘坐者或其护理者等不需要用手动进行锁定杆的解除锁定操作,在这点上,以简单的结构来实现更高的操作性。
第六发明是在第五发明的基础上,在驱动侧凸轮板部和从动侧凸轮板部中的一方上设置有卡合凸部,在另一方上设置有供卡合凸部嵌入的卡合凹部,通过使从动侧凸轮板部靠近驱动侧凸轮板部,来使卡合凸部进入卡合凹部内,驱动侧凸轮板部和从动侧凸轮板部能随着旋转而一体化,从而形成为动力连接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使从动侧凸轮板部与驱动侧凸轮板部分离来使卡合凸部从卡合凹部内脱离,驱动侧凸轮板部和从动侧凸轮板部内随着旋转而分离,从而形成为动力切断状态。
根据第六发明,通过在驱动侧凸轮板部和从动侧凸轮板部彼此的相对面的一个上设置卡合凸部,在另一个上设置卡合凹部这样简单的结构,就能在随着两个凸轮板部的旋转而一体化的动力连接状态和随着两个凸轮板部的旋转而分离的动力切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的车辆后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II)部放大图,其是活动挡板驱动装置的左视图。
图3是活动挡板驱动装置的纵剖视图。本图示出了动力连接状态。
图4是活动挡板驱动装置的纵剖视图。本图示出了动力切断状态。
图5是活动挡板驱动装置的左视图,其是表示驱动侧凸轮板部与从动侧凸轮板部间的位置关系的图。本图示出了活动挡板被锁定在收纳位置后的状态。
图6是活动挡板驱动装置的左视图,其是表示驱动侧凸轮板部与从动侧凸轮板部间的位置关系的图。本图示出了在动力连接状态下利用电动解除活动挡板在收纳位置上的锁定状态的状态。
图7是活动挡板驱动装置的左视图,其是表示驱动侧凸轮板部与从动侧凸轮板部间的位置关系的图。本图示出了在动力连接状态下利用电动将活动挡板取出至取出位置后的状态。
图8是活动挡板驱动装置的左视图,其是表示驱动侧凸轮板部与从动侧凸轮板部间的位置关系的图。本图示出了在动力切断状态下通过手动操作将活动挡板取出至取出位置后的状态。
图9是活动挡板驱动装置的左视图,其是表示驱动侧凸轮板部与从动侧凸轮板部间的位置关系的图。本图示出了利用电动使在动力切断状态下通过手动操作取出后的活动挡板回到收纳位置一侧的情况下,驱动侧凸轮板部开始相对于从动侧凸轮板部空转的状态。
图10是活动挡板驱动装置的左视图,其是表示驱动侧凸轮板部与从动侧凸轮板部间的位置关系的图。本图示出了利用电动使在动力切断状态下通过手动操作取出后的活动挡板回到收纳位置一侧的情况下,驱动侧凸轮板部的卡合凸部与从动侧凸轮板部的卡合凹部卡合之前的状态。
图11是活动挡板驱动装置的左视图,其是表示驱动侧凸轮板部与从动侧凸轮板部间的位置关系的图。本图示出了利用电动使在动力切断状态下通过手动操作取出后的活动挡板回到收纳位置一侧的情况下,驱动侧凸轮板部与从动侧凸轮板部开始一体旋转来使活动挡板开始转动之前的状态。
图1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活动挡板驱动装置的左视图。本图就在锁定杆上设置有动力系统切断臂这点与图2不同。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图1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下面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升降装置1。该升降装置1安装在车辆2的后开口部3上。上述升降装置1包括:平板形状的平台10,该平板形状的平台10具有能装载作为升降物的轮椅4的面积;以及升降机构5,该升降机构5使上述平台10经由后开口部3在车室内与车室外的路面上之间以保持水平姿势的状态进行升降。若使设于车辆2后部的后车门3a朝上方跳起,则后开口部3敞开。升降机构5具有将以设置在车室板2a上的左右一对四连杆机构作为主体的升降臂5a、5a的前端侧分别与设置于平台10的左右侧部的滑动机构5b结合的结构。利用上述升降机构5,就能使平台10以水平姿势上下平行地移动且能沿着车室板2a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
如图1所示,在取出至路面上的平台10上装载有轮椅4的状态下,左右的升降臂5a、5a朝上升侧动作,而使平台10上升到车室板2a的高度,然后,或者是在上述途中的适当时刻,通过使左右的滑动机构5b、5b朝前滑动侧动作,来使平台10朝前侧(车室内侧)水平移动,从而收纳至沿着车室板2a的位置处。在将平台10从车室内取出至路面上的情况下,首先,使左右的滑动机构5b、5b朝后滑动侧动作,而使平台10朝后方水平移动,然后,或者是在滑动途中的适当时刻,使左右的升降臂5a、5a朝下降侧动作,从而将平台10落至路面上。
在平台10的后部设置有活动挡板11,该活动挡板11主要用于使轮椅4在该平台10与路面间容易移动。因此,活动挡板11主要是在将平台10落至路面上的状态下使用。上述活动挡板11具有带板形状,并被支承成能绕沿着平台10后部的轴线转动,且设置成能在朝上方立起的收纳位置与从平台10的后部朝后方伸出的取出位置之间上下转动。上述活动挡板11是电动式的,其在活动挡板驱动装置20的驱动下而上下转动,并且在与活动挡板驱动装置20的动力系统之间被切断时,利用手动操作也能上下转动。
图2示出了活动挡板驱动装置20的详细情况。上述活动挡板驱动装置20设置在平台10的后端左侧部。上述活动挡板驱动装置20包括:底座21,该底座21安装在平台10的后端左侧部;以及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22,该电动马达22安装在上述底座21上。安装在电动马达22的输出轴上的小齿轮23与直径更大的惰轮24啮合。惰轮24被设置在底座21上的支轴24a支承成能旋转。惰轮24与被动齿轮25啮合。如图3及图4所示,上述被动齿轮25被设置在底座21上的具有台阶形状的支承轴套部26支承成能旋转。一旦电动马达22启动,则小齿轮23与惰轮24啮合,从而使被动齿轮25旋转。
在支承轴套部26上,同轴且一体地设置有直径较大的大径支轴部26a和比大径支轴部26a直径小的小径支轴部26b。在大径支轴部26a上,被动齿轮25经由轴承26c而被支承成能旋转。
在被动齿轮25上,一体地设置有驱动侧凸轮板部27。如图5所示,在上述驱动侧凸轮板部27的周面27b上,设置有一个解除锁定凸轮部27a。此外,在驱动侧凸轮板部27的侧面上设置有一个卡合凸部28。
如图3及图4所示,在支承轴套部26的小径支轴部26b上,安装于活动挡板11的活动挡板左支架30被支承成能旋转。活动挡板左支架30包括支架部31、支轴部32和从动侧凸轮板部33。支架部31沿着活动挡板11的左侧部固定。在支架部31的下部,支轴部32设置成朝侧方突出的状态。在上述支轴部32的内周孔32a内,支承轴套部26的小径支轴部26b经由轴承26d插入并被支承成能相对旋转且能沿轴向相对变位的状态。在支轴部32的左端部一体地设置有从动侧凸轮板部33。如图5所示,在上述从动侧凸轮板部33的周面33b上,设置有一个限位凹部33a。通过将锁定杆36的锁定爪部36a嵌入限位凹部33a内,就可对该从动侧凸轮板部33及活动挡板11的旋转进行锁定。限位凹部33a的周向位置设定为能将活动挡板11锁定在朝上方立起的收纳位置上。从动侧凸轮板部33的周面33b与驱动侧凸轮板部27的周面27b形成为基本相同的直径。因此,如图5所示,沿侧面观察时,两个周面33b、27b处于基本一致的状态。
如图2所示,锁定杆36经由支轴36b在底座21上被支承成能在前后方向上倾动操作。在上述锁定杆36与底座21之间装设有拉伸弹簧37。利用上述拉伸弹簧37,将锁定杆36朝使其锁定爪部36a插入从动侧凸轮板部33的限位凹部33a内的锁定侧(朝后方倾动的方向)施力。当锁定杆36克服上述拉伸弹簧37而如图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朝图示左侧的解除锁定侧转动时,锁定杆36的锁定爪部36a从限位凹部33a拔出,而使从动侧凸轮板部33能绕轴线J旋转,因此,能使活动挡板11朝下方的取出位置侧旋转。
如图3及图4所示,锁定杆36的锁定爪部36a具有能跨越驱动侧凸轮板部27与从动侧凸轮板部33的两个周面27b、33b这两者的板厚尺寸。因此,关于驱动侧凸轮板部27和从动侧凸轮板部33的旋转方向的相对位置,如图5所示,只有在驱动侧凸轮板部27的解除锁定凸轮部27a和从动侧凸轮板部33的限位凹部33a处于在旋转方向上一致的状态下,锁定爪部36a才进入限位凹部33a内,从而将活动挡板11锁定在朝上方立起的收纳位置。
如图2所示,关于锁定杆36的倾动位置,设定有将活动挡板11锁定在收纳位置上的锁定位置、解除活动挡板11在收纳位置上的锁定的解除锁定位置、仅对活动挡板11朝后方的转动进行锁定的中间锁定位置。在图2中,处于锁定位置的锁定杆36用实线表示,并标注符号(LC),处于解除锁定位置的锁定杆36用双点划线表示,并标注符号(UL)。此外,位于锁定位置与解除锁定位置的大致中间位置的中间锁定位置的锁定杆36同样地用双点划线表示,并标注符号(ML)。
在锁定杆36位于锁定位置(LC)的状态下,锁定爪部36a处于以基本紧贴的状态进入从动侧凸轮板部33的限位凹部33a内的状态,从而形成使活动挡板11朝后方及前方的倾动完全受到限制的立起位置锁定状态。在锁定杆36经过中间锁定位置(ML)而倾动到解除锁定位置(UL)时,锁定杆36的锁定爪部36a处于完全脱离限制凹部33a内的状态,从而形成允许活动挡板11朝后方转动的解除锁定状态。
在操作锁定杆36使其倾动到中间锁定位置(ML)时,锁定杆36的锁定爪部36a稍许离开限位凹部33a的后部而产生缝隙,从而形成允许活动挡板11朝前方倾动相当于上述缝隙的稍许角度、但朝后方的倾动与在锁定位置(LC)时同样受到限制的状态。上述中间锁定位置(ML)仅在平台10收纳在车室内侧的状态下使用。在平台10被收纳在车室内的状态且该平台10通过滑动机构5b、5b而朝前侧滑动的状态下,如图2中双点划线所示,滑动机构5b的滑动辊5c位于平台10的后部并位于锁定杆36附近。另一方面,在锁定杆36的后部,以伸出至滑动辊5c的后方的状态设置有限位杆36c。在使锁定杆36倾动到中间锁定位置(ML)时,限位杆36c与滑动辊5c抵接,而限制该锁定杆36朝解除锁定位置(UL)倾动。因此,在平台10被收纳在车室内的状态下,能利用锁定杆36限制活动挡板11朝后方的转动,另一方面,通过操作上述锁定杆36使其倾动至中间锁定位置(ML),能使活动挡板11朝前侧倾动稍许角度。通过在车室内将活动挡板11保持在朝前侧倾动稍许角度的前倾位置,就能更可靠地限制轮椅4从平台10上的后退动作。拉伸弹簧37的作用力经由锁定爪部36a而朝使驱动侧凸轮板部27绕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活动挡板11的前倾方向)旋转的方向施力,藉此来对活动挡板11的前倾位置进行保持。
在从动侧凸轮板部33的侧面上设置有一个卡合凹部35。上述卡合凹部35形成为沿着以从动侧凸轮板部33的旋转轴线为中心的圆弧的长槽孔形状,其宽度设定为能供被动齿轮25侧的驱动侧凸轮板部27的卡合凸部28插入的尺寸。被动齿轮25一侧的驱动侧凸轮板部27与活动挡板左支架30一侧的从动侧凸轮板部33以能相对旋转的状态彼此相对或抵接。如图3所示,在驱动侧凸轮板部27与从动侧凸轮板部33彼此抵接的状态下,成为驱动侧凸轮板部27的卡合凸部28进入从动侧凸轮板部33的卡合凹部35内的状态。在这种进入状态下,驱动侧凸轮板部27和从动侧凸轮板部33彼此处于能仅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卡合凸部28在卡合凹部35内能移动的角度范围)内相对旋转的状态。
如图3所示,在卡合凸部28进入卡合凹部35内的状态下,因驱动侧凸轮板部27相对于从动侧凸轮板部33相对旋转,而形成使该卡合凸部28与卡合凹部35的前端部(取出侧端部35a)或后端部(收纳侧端部35b)抵接的状态,仅在这种状态下,处于被动齿轮25一侧的旋转动力传递至活动挡板左支架30一侧及活动挡板11一侧的动力系统的传递状态。
此外,如图5所示,在卡合凸部28与后者的收纳侧端部35b抵接的状态下,解除锁定凸轮部27a与限位凹部33a一致,而允许锁定爪部36a进入限位凹部33a内,从而将活动挡板11锁定在收纳位置上。与此相对的是,若如图6所示,驱动侧凸轮板部27从图5所示的位置相对于从动侧凸轮板部33朝图示顺时针方向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相对旋转,而形成使卡合凸部28与卡合凹部35的前端部(取出侧端部35a)抵接的状态,则解除锁定凸轮部27a相对于限位凹部33a朝旋转方向相对变位,其结果是,锁定爪部36a被解除锁定凸轮部27a的侧部从限位凹部33a内压出,从而能使锁定杆36朝解除锁定侧转动。从限位凹部33内压出的锁定爪部36a跨过驱动侧凸轮板部27的周面27b和从动侧凸轮板部33的周面33b两者被按压,来将该锁定杆36保持在解除锁定一侧。
在驱动侧凸轮板部27和从动侧凸轮板部33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相对旋转之后,形成随着旋转而成为一体化后的动力系统的传递状态,因而,能经由被动齿轮25将活动挡板驱动装置20的驱动力传递至从动侧凸轮板部33,从而使活动挡板11电动地上下转动。
如图3及图4所示,在活动挡板11的后端右侧部安装有活动挡板右支架40。该活动挡板右支架40包括支架部41和支轴部42。支架部41沿着活动挡板11的右侧部固定。在支架部41的下部,支轴部42设置成朝侧方突出的状态。上述活动挡板左支架30的支轴部32与该活动挡板右支架40的支轴部42在轴线J上彼此同轴设置。
活动挡板右支架40的支轴部42穿过两个轴承42a、42a而以能旋转且能沿轴向相对变位的状态插入支承在安装于平台10的后端右侧部的圆筒形的支承轴套部45的内周孔45a中。在支承轴套部45的周围、活动挡板右支架40的支架部41与支承轴套部45的凸缘部45b之间装设有压缩弹簧44。利用压缩弹簧44,沿使活动挡板11朝左侧变位的方向施力,即朝使活动挡板左支架30一侧的从动侧凸轮板部33与被动齿轮25一侧的驱动侧凸轮板部27相互抵接的方向施力。
这样,活动挡板11便经由活动挡板左支架30的支轴部32和活动挡板右支架40的支轴部42而以能绕轴线J旋转的状态支承在平台10的后部。而且,活动挡板11被支承成能克服压缩弹簧44而朝右侧横向移动些许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大约6mm左右)。活动挡板11的横向移动能通过轮椅的乘坐者或护理者的手动操作来进行。
如图4所示,一旦活动挡板11克服压缩弹簧44朝右侧横向移动,则活动挡板左支架30的从动侧凸轮板部33与被动齿轮25一侧的驱动侧凸轮板部27分离,而使卡合凸部28从卡合凹部35内脱离,藉此,活动挡板左支架30随着被动齿轮25的旋转动作而脱离,从而成为活动挡板11与活动挡板驱动装置20的动力系统分离而能上下转动的“动力切断状态”。
与此相对的是,如图3所示,在没有使活动挡板11克服压缩弹簧44而朝右侧横向移动的状态下,活动挡板11被压缩弹簧44朝左侧按压,使得活动挡板左支架30的从动侧凸轮板部33被按压到被动齿轮25一侧的驱动侧凸轮板部27,其结果是,形成卡合凸部28插入卡合凹部35内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被动齿轮25一侧的驱动侧凸轮板部27和活动挡板左支架30一侧的从动侧凸轮板部33处于在一定的角度范围之外能一体旋转的状态,因此,能形成利用活动挡板驱动装置20通过电动将活动挡板11收纳、取出的“动力连接状态”。
首先,对处于后者的动力连接状态下的活动挡板驱动装置20的动作进行说明。利用活动挡板驱动装置20的动作来将活动挡板11收纳、取出的操作仅在平台10被取出到车室外的路面高度的状态下进行。
在图5中,示出了活动挡板11被锁定在朝上方立起的收纳位置的收纳锁定状态下的活动挡板驱动装置20。在活动挡板11的收纳锁定状态下,锁定杆36的锁定爪部36a处于嵌入驱动侧凸轮板部27的解除锁定凸轮部27a内和从动侧凸轮板部33的限位凹部33a内这两者中的状态。因此,在上述状态下,如图所示,驱动侧凸轮板部27的卡合凸部28处于与从动侧凸轮板部33的卡合凹部35的收纳侧端部35b抵接的状态。此外,在上述收纳锁定状态下,活动挡板11返回图3所示的左侧的位置,藉此,从动侧凸轮板部33被按压到驱动侧凸轮板部27,而成为卡合凸部28进入卡合凹部35内的动力连接状态。
在图5所示的收纳锁定状态下,当操作接通未图示的操作面板的活动挡板取出开关来启动活动挡板驱动装置20而处于取出模式时,如图6所示,在电动马达22的旋转输出下,被动齿轮25旋转而使驱动侧凸轮板部27朝图中的空心箭头所示的取出侧旋转,从而使卡合凸部28从与卡合凹部35的收纳侧端部35b抵接的位置在该卡合凹部35内朝前侧变位,并与上述取出侧端部35a抵接。在此期间,驱动侧凸轮板部27相对于从动侧凸轮板部33空转。由于驱动侧凸轮板部27朝图示顺时针方向的取出侧空转,因此,解除锁定凸轮部27a相对于限位凹部33a朝顺时针方向变位,从而使锁定杆36的锁定爪部36a被解除锁定凸轮部27a的侧部推起而从限位凹部33a内压出,藉此,锁定杆36克服拉伸弹簧37而朝解除锁定侧转动,能自动解除活动挡板11在收纳位置处的锁定状态。
这样,通过驱动侧凸轮板部27相对于从动侧凸轮板部33的空转,来解除锁定杆36的锁定,并且通过卡合凸部28与卡合凹部35的取出侧端部35a抵接,使得该驱动侧凸轮板部27和从动侧凸轮板部33随着取出侧的旋转而一体化。因此,当解除了活动挡板11在收纳位置处的锁定状态之后,如图7所示,继续利用电动马达22的旋转输出,使驱动侧凸轮板27和从动侧凸轮板33一体地旋转,从而使活动挡板11绕轴线J朝取出侧旋转,最终从平台10的后部朝后方大致水平地伸出,而取出至与路面接地的取出位置。在此期间,锁定杆36的锁定爪部36a保持在横跨驱动侧凸轮板部27的周面27b和从动侧凸轮板部33的周面33b这两者被按压的状态。
这样,在经过图5→图6→图7所示的阶段,活动挡板11被取出至使其前端侧与路面接地的取出位置后,检测出对电动马达22施加有过载荷,并停止该电动马达22。以上,便完成了利用活动挡板驱动装置20进行的一系列的活动挡板取出动作。
在对取出的活动挡板11进行收纳时,操作接通操作面板的活动挡板收纳开关,来启动活动挡板驱动装置20进入收纳模式。一旦活动挡板驱动装置20启动而进入收纳模式,则电动马达22反转,使驱动侧凸轮板部27相对于从动侧凸轮板部33朝图7中逆时针方向的收纳侧空转一定角度,藉此,卡合凸部28回到与卡合凹部35的收纳侧端部35b抵接的状态。这样,通过驱动侧凸轮板部27相对于从动侧凸轮板部33的空转,能消除解除锁定凸轮部27a相对于限位凹部33a的位置偏差,从而处于基本一致的状态,藉此,回到锁定杆36的锁定爪部36a能进入限位凹部33a内的状态。
在驱动侧凸轮板部27从图7所示的取出状态朝收纳侧空转,而成为卡合凸部28与卡合凹部35的收纳侧端部35b抵接的状态之后,继续通过电动马达22的旋转输出,使两个凸轮板部27、33一体地朝收纳侧旋转,藉此,使活动挡板11开始朝收纳侧(立起方向)转动。锁定爪部36a与两个凸轮板部27、33的周面27b、33b滑动接触,而将锁定杆36保持在解除锁定位置。在两个凸轮板部27、33一体地朝收纳侧旋转,而使活动挡板11到达收纳位置后,利用作用在锁定杆36上的拉伸弹簧37的作用力,使锁定爪部36a嵌入限位凹部33a内,从而将活动挡板11锁定在收纳位置。在活动挡板11被锁定在收纳位置的阶段,检测出对电动马达22施加有过载荷,并停止该电动马达22。以上,活动挡板11回到图5所示的收纳锁定状态,完成了利用活动挡板驱动装置20进行的一系列的活动挡板收纳动作。
如上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活动挡板11除了能利用以电动马达22为驱动源的活动挡板驱动装置20电动地取出、收纳之外,还能通过如下说明的手动操作来取出、收纳。另外,与电动的情况相同地,仅在将平台10取出到车室外的路面上的状态下能进行活动挡板11的手动操作。
在利用手动操作将收纳锁定状态下的活动挡板11取出时,利用手动操作使锁定杆36倾动到解除锁定位置(UL)。上述解除锁定操作是克服拉伸弹簧37的作用力进行的。在对锁定杆36进行解除锁定操作时,将上述锁定爪部36a从从动侧凸轮板部33的限位凹部33a内拔出。但是,在上述阶段中,由于处于驱动侧凸轮板部27的卡合凸部28进入从动侧凸轮板部33的卡合凹部35内的动力连接状态,因此,一旦在这种情况下使活动挡板11朝取出侧旋转,则电动马达21及减速齿轮组便会产生高频噪音等。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通过使活动挡板11朝右侧移动,使从动侧凸轮板部33沿轴线J方向与驱动侧凸轮板部27分离,从而成为动力切断状态。活动挡板11朝右侧的移动操作是在克服压缩弹簧44的情况下进行。
在上述动力切断状态下,活动挡板11处于通过左侧的支承轴套部26的小径支轴部26b和右侧的支承轴套部45而能上下自由旋转的状态,因此,能在与活动挡板驱动装置20的动力系统脱离的马达自由状态下将活动挡板11取出至取出位置。如图8所示,在使活动挡板11旋转到取出位置之后,即便解除锁定杆36的解除锁定操作,锁定杆36的锁定爪部36a也会与从动侧凸轮板部33的周面33b滑动接触,从而将该锁定杆36保持在解除锁定位置。此外,由于活动挡板11在动力切断状态下旋转到取出位置,因此,驱动侧凸轮板部27的卡合凸部28会从从动侧凸轮板部33的卡合凹部35内脱离。卡合凸部28在压缩弹簧44的作用力下被相对地压到从动侧凸轮板部33的侧面上,从而保持从动侧凸轮板部33与驱动侧凸轮板部27分离的分离状态。这样,由于卡合凸部28与从动侧凸轮板部33的侧面滑动接触,而维持动力切断状态,因此,在从活动挡板11的收纳位置朝后方转动一定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大约5°)的时候不需要进行活动挡板11朝右侧的横向移动操作,即便解除上述横向移动操作,也能在此后将活动挡板11维持在动力切断状态。由于活动挡板11在这种动力切断状态下旋转到取出位置,因此,在使卡合凸部28与从动侧凸轮板部33的侧面滑动接触的状态下,该从动侧凸轮板部33与活动挡板11一体旋转。
这样通过手动操作取出到取出位置的活动挡板11除了手动操作之外,还能利用活动挡板驱动装置20通过电动返回至收纳位置。一旦操作接通操作面板上的活动挡板收纳开关,则活动挡板驱动装置20启动并进入收纳模式,驱动侧凸轮板部27如图9及图10所示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在此阶段中,驱动侧凸轮板部27的卡合凸部28与从动侧凸轮板部33的侧面滑动接触,因此,能维持两个凸轮板部27、33的分离状态,因而,驱动侧凸轮板部27相对于从动侧凸轮板部33空转。该卡合凸部28的位置及大小设定成在这种空转过程中的阶段,卡合凸部28能始终与从动侧凸轮板部33的侧面滑动接触,此外,能避免卡合凸部28嵌入限位凹部33a内。
若这样驱动侧凸轮板部27朝图示逆时针方向空转,则如图11所示,卡合凸部28嵌入从动侧凸轮板部33的卡合凹部35内,然后,在空转一定角度后,卡合凸部28与卡合凹部35内的收纳侧端部35b抵接,此时,两个凸轮板部27、33随着旋转而一体化。因此,通过电动马达22的旋转输出而使驱动侧凸轮板部27和从动侧凸轮板部33在图11中绕逆时针方向一体旋转,藉此,活动挡板11能朝立起方向转动而返回收纳位置。在活动挡板11返回收纳位置后,锁定杆36的爪部36a在拉伸弹簧37的作用力下而嵌入限位凹部33a内,藉此,返回到活动挡板11被锁定在收纳位置的收纳锁定状态(图5所示的状态)。
如图8所示,当利用手动操作使在动力切断状态下通过手动取出的活动挡板返回至收纳位置时,在驱动侧凸轮板部27停止的状态下,从动侧凸轮板部33与活动挡板11一体地朝图示逆时针方向(活动挡板立起方向)转动,然后,如图5所示,在卡合凸部28嵌入卡合凹部35内的时候,活动挡板11返回收纳位置,从而锁定爪部36a嵌入限位凹部33a内,而回到该活动挡板11被锁定在收纳位置的收纳锁定状态。
根据包括如上所述构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活动挡板驱动装置20的升降装置1,通过将活动挡板驱动装置20切换到使活动挡板11横向移动而动力切断的状态,来与电动马达22分离,从而能利用手动操作使活动挡板11转动,因此,能在不产生现有那样的电动马达或减速齿轮组的高频噪音等不适噪声的情况下,将活动挡板11收纳、取出,在这点上,能提高该活动挡板11的操作性。
此外,通过使活动挡板11克服压缩弹簧44横向移动这样简单的操作,就能切换为动力切断状态,在这点上能进一步提高该活动挡板11的操作性。
另外,由于活动挡板11在压缩弹簧44的作用下始终保持为动力连接状态,因此,能提高处于使用频率高的动力连接状态下的电动操作时的操作性。
此外,在动力连接状态中,通过使驱动侧凸轮板部27相对于从动侧凸轮板部33相对旋转一定的角度范围,锁定杆36能自动倾动至解除锁定位置,从而能自动解除活动挡板11在收纳位置上的锁定状态。因此,轮椅4的乘坐者或其护理者等不需要用手动进行锁定杆36的解除锁定操作,在这点上,能进一步实现活动挡板11的良好的操作性。
另外,关于活动挡板11的取出操作,在从动力连接状态切换为手动操作状态时,由于需要锁定杆36的解除锁定操作和使活动挡板11朝右侧横向移动这两个操作,因此,能将乘坐者或护理者不经意的操作防范于未然。
能在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各种改变。例如,例示了通过利用手动操作使活动挡板11朝右侧横向移动,来使从动侧凸轮板部33与驱动侧凸轮板部27分离而切换为动力切断状态的结构,但例如也能形成为如下结构:如图12所示,在锁定杆36的下部设置动力系统切断臂部50,若利用手动操作使锁定杆36穿过解除锁定位置(UL)朝前侧大幅倾动到动力系统切断位置(SL),则如上所述在锁定爪部36a与限位凹部33a脱离而解除活动挡板11的收纳锁定状态之后,接着,上述动力系统切断臂部50进入驱动侧凸轮板部27与从动侧凸轮板部33之间,而使从动侧凸轮板部33与驱动侧凸轮板部27分离,藉此,活动挡板11朝右侧横向移动而切换到图4所示的动力切断状态。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活动挡板驱动装置,在利用手动操作取出活动挡板11时,一旦将锁定杆36倾动操作至最前侧的动力系统切断位置(SL),则能连续进行活动挡板11的收纳锁定状态的解除操作和动力系统切断操作,在这点上能进一步提高该活动挡板驱动装置20的操作性。
另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动力连接状态下,锁定杆36倾动到解除锁定位置(UL),而不倾动到上述动力系统切断位置(SL),因此,动力系统切断臂50不会进入到驱动侧凸轮板部27与从动侧凸轮板部33之间,因此,能维持动力连接状态。
能对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改变。例如,例示了在平台10的左侧后部具有活动挡板驱动装置20的结构,但也可以应用于在平台10的右侧后部具有活动挡板驱动装置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形成为使活动挡板朝左侧横向移动而切换为动力切断状态的结构即可。
此外,尽管构成为通过在驱动侧凸轮板部27和从动侧凸轮板部33彼此的相对面上设置的卡合凸部28与卡合凹部35的卡合脱离状态,来在两个凸轮板部27、33随着旋转而一体化的动力连接状态和随着两个凸轮板部27、33的旋转而分离的动力切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但例如也可以在驱动侧凸轮板部和从动侧凸轮板部彼此的相对面上设置面齿轮,来代替卡合凸部28和卡合凹部35,并通过从动侧凸轮板部沿轴线J方向的移动来使上述面齿轮彼此啮合或解除啮合,从而进行动力连接状态与倾动系统切断状态的切换。
另外,也可以在驱动侧凸轮板部和从动侧凸轮板部中的一方设置花键轴,在另一方设置与该花键轴卡合、脱离的花键孔,从而利用从动侧凸轮板部沿轴线J方向的移动来在动力连接状态与动力切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此外,尽管例示了在使活动挡板11横向移动并朝取出侧旋转大约5°左右的角度后,驱动侧凸轮板部27的卡合凸部28与从动侧凸轮板部33的侧面滑动接触而将该活动挡板11保持为动力切断状态,随后解除横向移动操作来使活动挡板11旋转到下方的取出位置的结构,但上述5°的角度能因卡合凸部28或卡合凹部35的周向上的长度等发生了改变而变为更小的角度或者变为更大的角度。
另外,将轮椅4例示作为装载在平台10上的升降物,但在用于将例如纸箱等一般的货物装载在平台10上使其升降的升降装置中,也能应用例示的活动挡板11及活动挡板装置20。

Claims (6)

1.一种升降装置,包括:平台,该平台能装载升降物;以及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使所述平台在车辆开口部与路面之间进行升降,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活动挡板,该活动挡板支承成能在沿着所述平台的后部朝上方立起的收纳位置与朝向后方伸出的取出位置之间转动;以及活动挡板驱动装置,该活动挡板驱动装置以电动马达作为动力源来使所述活动挡板在所述收纳位置与所述取出位置之间转动,
所述活动挡板驱动装置具有能在动力连接状态和动力切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结构,其中,在所述动力连接状态下,能利用以所述电动马达的旋转输出作为动力源的动力系统来使所述活动挡板转动,所述动力切断状态是与所述动力系统分离的马达自由状态,能利用手动操作使所述活动挡板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挡板支承成能沿着其旋转轴线方向横向移动操作,通过将该活动挡板朝所述旋转轴线方向横向移动操作,能在所述动力连接状态与所述动力切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挡板随着朝所述旋转轴线方向的横向移动而被朝所述动力连接一侧施力。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活动挡板在横向移动后的状态下朝取出位置侧旋转5°后,能将所述活动挡板保持成所述动力切断状态。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挡板驱动装置包括:被所述电动马达驱动而旋转的驱动侧凸轮板部;支承成能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相对于所述驱动侧凸轮板部接近、分离的从动侧凸轮板部;以及通过与所述从动侧凸轮板部卡合限制其旋转来将所述活动挡板锁定在所述收纳位置上的锁定杆,
通过使所述从动侧凸轮板部靠近所述驱动侧凸轮板部,使所述驱动侧凸轮板部和所述从动侧凸轮板部随着绕所述轴线旋转而一体化,从而能形成为所述动力连接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使所述从动侧凸轮板部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与所述驱动侧凸轮板部分离,使所述驱动侧凸轮板部和所述从动侧凸轮板部彼此能相对旋转,从而能形成为动力切断状态,在所述动力连接状态下,通过使所述驱动侧凸轮板部相对于所述从动侧凸轮板部相对旋转,能解除所述锁定杆的锁定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驱动侧凸轮板部和所述从动侧凸轮板部中的一方上设置有卡合凸部,在另一方上设置有供所述卡合凸部嵌入的卡合凹部,通过使所述从动侧凸轮板部靠近所述驱动侧凸轮板部,来使所述卡合凸部进入所述卡合凹部内,从而使所述驱动侧凸轮板部和所述从动侧凸轮板部随着旋转而一体化,藉此形成为所述动力连接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使所述从动侧凸轮板部与所述驱动侧凸轮板部分离,来使所述卡合凸部从所述卡合凹部内脱离,从而使所述驱动侧凸轮板部和所述从动侧凸轮板部随着旋转而分离,藉此形成为所述动力切断状态。
CN201180057166.1A 2010-12-06 2011-11-15 车辆的升降装置 Active CN1032284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71416 2010-12-06
JP2010271416A JP5459193B2 (ja) 2010-12-06 2010-12-06 車両のリフト装置
PCT/JP2011/076259 WO2012077467A1 (ja) 2010-12-06 2011-11-15 車両のリフト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28483A true CN103228483A (zh) 2013-07-31
CN103228483B CN103228483B (zh) 2016-01-20

Family

ID=46206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7166.1A Active CN103228483B (zh) 2010-12-06 2011-11-15 车辆的升降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459193B2 (zh)
CN (1) CN103228483B (zh)
WO (1) WO201207746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6381A (zh) * 2020-01-21 2020-05-22 江苏大学 一种有助于残疾人乘车的辅助装置及其辅助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17458U1 (de) * 2020-04-01 2022-05-15 Sulz Msc Clemens Hubladeplattform
CN113830211B (zh) * 2021-10-09 2022-04-12 江苏鸿迅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装卸货物的电动三轮车车厢结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95851A (ja) * 1999-09-30 2001-04-10 Autech Japan Inc フラップ開閉装置
JP3364919B2 (ja) * 1998-09-28 2003-01-08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用リフタ
CN2860941Y (zh) * 2005-12-27 2007-01-24 常州市敏孚机械配件厂 无障碍车轮椅升降系统
CN2910679Y (zh) * 2006-05-22 2007-06-13 常州市敏孚机械配件厂 半自动升降机构
CN101181884A (zh) * 2006-11-14 2008-05-21 日本升降机株式会社 升降装置
CN201309443Y (zh) * 2008-10-28 2009-09-16 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 乘用车侧拉门轮椅升降装置
JP4527263B2 (ja) * 2000-10-24 2010-08-18 株式会社オーテックジャパン 車両用昇降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08982B2 (ja) * 1998-12-25 2005-01-12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車両用昇降装置
JP4527262B2 (ja) * 2000-10-24 2010-08-18 株式会社オーテックジャパン 車両用昇降装置
JP4015805B2 (ja) * 2000-11-17 2007-11-28 新明和リビテック株式会社 救急車両におけるストレッチャの移載装置
JP5640718B2 (ja) * 2010-12-15 2014-12-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半導体集積回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64919B2 (ja) * 1998-09-28 2003-01-08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用リフタ
JP2001095851A (ja) * 1999-09-30 2001-04-10 Autech Japan Inc フラップ開閉装置
JP4527263B2 (ja) * 2000-10-24 2010-08-18 株式会社オーテックジャパン 車両用昇降装置
CN2860941Y (zh) * 2005-12-27 2007-01-24 常州市敏孚机械配件厂 无障碍车轮椅升降系统
CN2910679Y (zh) * 2006-05-22 2007-06-13 常州市敏孚机械配件厂 半自动升降机构
CN101181884A (zh) * 2006-11-14 2008-05-21 日本升降机株式会社 升降装置
CN201309443Y (zh) * 2008-10-28 2009-09-16 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 乘用车侧拉门轮椅升降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6381A (zh) * 2020-01-21 2020-05-22 江苏大学 一种有助于残疾人乘车的辅助装置及其辅助方法
CN111186381B (zh) * 2020-01-21 2022-12-16 江苏大学 一种有助于残疾人乘车的辅助装置及其辅助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59193B2 (ja) 2014-04-02
CN103228483B (zh) 2016-01-20
WO2012077467A1 (ja) 2012-06-14
JP2012121354A (ja) 201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2002B (zh) 车辆座椅
US7399035B2 (en) Seat for vehicle
CN101610934B (zh) 车辆用座椅
CN101961976B (zh) 用于车辆的敞开车顶结构
CN103879357B (zh) 用于车辆的手套箱
CN108725268A (zh) 具有向内旋转座椅的车辆
CN102548793B (zh) 机动车辆座椅和用于将椅背从使用位置转变到收起位置的方法
CN103958945A (zh) 变速器紧急解锁装置
CN1660625A (zh) 用于车辆的座椅滑动装置
CN103228483A (zh) 车辆的升降装置
CN101549658A (zh) 座椅的倾斜装置
CN102826131A (zh) 车辆燃料门的启闭装置
CN101153530A (zh) 自动打开的行李舱盖
CN102370549B (zh) 轮椅
JP5731626B2 (ja) 転換式ベビーカー
CN102712271A (zh) 用于交通工具座椅的靠背翻转机构
CN204340737U (zh) 汽车座椅
CN204547850U (zh) 车辆用座椅装置
EP2786893A2 (en) Electric release manual seat
CN203557983U (zh) 一种座椅解锁机构及汽车座椅
KR20080054526A (ko) 팁업 타입의 워크인 슬라이딩 시트
JP4049096B2 (ja) 車椅子
JP2004050868A (ja) ウォークインシート
CN209738966U (zh) 一种具有延伸结构的车用显示屏翻转机构
CN105764745B (zh) 用于车辆的可收起式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