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7916A - 貨車尾門之翻轉控制裝置 - Google Patents

貨車尾門之翻轉控制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7916A
TW202327916A TW111101566A TW111101566A TW202327916A TW 202327916 A TW202327916 A TW 202327916A TW 111101566 A TW111101566 A TW 111101566A TW 111101566 A TW111101566 A TW 111101566A TW 202327916 A TW202327916 A TW 20232791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ailgate
rods
pivot
pivot joints
truc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15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84868B (zh
Inventor
謝龍昌
邱俊瑋
Original Assignee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filed Critical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Priority to TW1111015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84868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48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486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27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7916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Loading Or Unloading Of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包括一車架、一尾門、二連桿組件、一動力源及一連桿制動組件。二連桿組件架設於車架與尾門之間,動力源樞接於車架與連桿組件之間;連桿制動組件樞設於連桿組件與尾門之間。當連桿制動組件位於一開鎖位置,車架可與連桿組件相對轉動,且連桿組件可轉動,動力源可透過連桿組件帶動尾門於一下降位置與一上升位置間變換。當連桿制動組件位於上鎖位置,車架可與連桿組件相對轉動,但連桿組件及尾門固定,動力源可透過連桿組件帶動尾門於下降位置與一關門位置間翻轉變換。本案兼具以電動缸控制升降與翻轉構造簡單且成本低,及升降動作與翻轉動作完全分開提高安全性等優點。。

Description

貨車尾門之翻轉控制裝置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貨車尾門之翻轉控制裝置,尤指一種兼具以電動缸控制升降與翻轉構造簡單且成本低,及升降動作與翻轉動作完全分開提高安全性之貨車尾門之翻轉控制裝置。
公知貨車尾門之升降與翻轉動作之控制裝置,至少包括單油壓缸驅動、雙油壓缸驅動與凸輪接觸控制等三種。 以單油壓缸驅動為例,可具有下列幾種設計: 1.利用同一支油壓缸驅動升降與翻轉。以台灣新型專利第M243513號之可自動鎖閉與升降之貨車尾門為例,其動作原理為翻轉時搖動一連桿使之接觸貨車尾門裝置,使機構從2個自由度變成1個自由度,此時利用同一支油壓缸驅動尾門進行翻轉。 2.利用尾門接頭之形狀限制,使用單一油壓缸驅動。以台灣新型專利第M425533號之貨車尾門升降機構為例,其動作原理為:(1)貨車尾門先上升再進行翻轉(關閉);(2)貨車尾門先翻轉(至水平位置)再進行下降動作。 而雙油壓缸驅動則至少有台灣新型專利第M301159號之貨車尾門之自動升降裝置,以及台灣新型專利第M376454號之貨車尾門面板可調水平之構造等兩例。 至於凸輪接觸控制則為市面上使用最多的貨車尾門升降與翻轉裝置,其利用凸輪之接觸與否控制升降或翻轉運動: 1.當凸輪不與貨車尾門發生接觸(凸輪對不作用)時,因重力的因素,此時貨車尾門進行升降運動。 2.當凸輪與貨車尾門發生接觸(凸輪對發生作用)時,機構從2個自由度變為1個自由度,此時貨車尾門上升至2/3高度時,因凸輪對的作用進行翻轉運動。 總括前述公知裝置產生下列缺點: [1] 結構複雜且操作麻煩。公知裝置產生結構複雜,油壓裝置體積太大,且操作麻煩。 [2] 油壓驅動系統成本太高。油壓驅動之力臂太小,須使用相當大的驅動油壓,除成本太外,也易因漏油而產生危險。 [3] 尾門可能反轉而發生意外。貨車尾門必須具備兩種動作,一個是垂直升降,另一個是尾門翻轉。當貨車尾門進行升降運動時,當凸輪對位於觸發位置且驅動器還在驅動上升,而使用者並不知情時,此時尾門升降至一定高度會發生反轉現象,可能意外造成人員之損傷,甚至導致死亡。 有鑑於此,必須研發出可解決上述習用缺點之技術。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貨車尾門之翻轉控制裝置,其兼具以電動缸控制升降與翻轉構造簡單且成本低,及升降動作與翻轉動作完全分開提高安全性等優點。特別是,本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係在於公知貨車尾門之結構複雜且操作麻煩、油壓驅動系統成本太高,及尾門可能反轉而發生意外等問題。 解決上述問題之技術手段係提供一種貨車尾門之翻轉控制裝置,其包括: 一貨車車斗,係包括一車架及一尾門;該車架係具有二第一樞接部、至少一第二樞接部、至少一頂抵部及一車架後緣部;該至少一第二樞接部係位於該二第一樞接部之間,該至少一頂抵部係位於該二第一樞接部下方,該尾門係具有二尾門桿、二第一尾門樞接部及二第二尾門樞接部,該二第一尾門樞接部係對應該二第一樞接部,而位於該二尾門桿之間;該二第二尾門樞接部係分別位於該二尾門桿上; 二連桿組件,係分別樞設於該貨車車斗,該二連桿組件中的每一連桿組件係具有一第一桿、一第二桿、一第三桿、一第一樞接點及一第二樞接點;該二第一桿分別以其一端樞設於該二第一樞接部,且該二第一桿分別以其另端樞設於該二第一尾門樞接部,又,該二第一桿皆係具有一第一桿樞接點位;該二第一樞接點皆係位於該車架,且分別與該二第一樞接部同軸,該二第二桿分別以其一端樞設於該二第一樞接點,該二第二樞接點係分別樞接相對應之該二第二桿之另端,及該二第三桿之一端,該二第二尾門樞接部係分別樞接相對應之該二第三桿之另端,及該二尾門桿;進而由相對應之該二第一桿、該二第二桿、該二第三桿及該二尾門桿,構成二個四連桿機構,使得該二個四連桿機構分別架設於該車架與該尾門之間; 至少一動力源,係設於該貨車車斗與該二個連桿組件之間;該至少一動力源係具有一固定部及一活動部,該固定部係供該至少一動力源樞接於該至少一第二樞接部,該活動部係供該至少一動力源樞接於該二第一桿樞接點位之間,且,該活動部至少可於一收回位置與一伸出位置間變換;及 至少一連桿制動組件,係設於該尾門與相對應之該第一桿之間,且該至少一連桿制動組件並具有一開鎖位置及一上鎖位置; 藉此,該貨車尾門之翻轉控制裝置具有下列兩種動作模式: 升降模式:當該至少一連桿制動組件位於該開鎖位置,相對應之該二第一尾門樞接部與該二第一桿之間,以及相對應之該二第二尾門樞接部與該二第三桿之間,皆係可相對轉動;該活動部係位於該收回位置,且該尾門位於一下降位置時。控制該活動部從該收回位置變換至該伸出位置的過程,因重力使該二個四連桿機構中之該二第二樞接點保持抵靠於該至少一頂抵部,進而透過二個四連桿機構帶動該尾門從該下降位置,經一上升中位置,變換至一上升位置; 翻轉模式:當該至少一連桿制動組件位於該上鎖位置,相對應之該二第一尾門樞接部與該二第一桿之間,以及相對應之該二第二尾門樞接部與該二第三桿之間,皆係相對固定;該活動部係位於該收回位置,且該尾門位於該下降位置時,控制該活動部從該收回位置變換至該伸出位置的過程,係可透過該二個四連桿機構帶動該尾門從該下降位置,經一翻轉中位置變換至一關門位置。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與優點,不難從下述所選用實施例之詳細說明與附圖中,獲得深入瞭解。 茲以下列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於後:
參閱第1、第2A、第2B、第3A、第3B、第4A、第4B、第5A、第5B、第5C、第6A、第6B、第7A、第7B、第8A、第8B、第8C、第9A、第9B、第10A、第10B、第11A、第11B、第12A及第12B圖,本發明係為一貨車尾門之翻轉控制裝置,其包括: 一貨車車斗10,係包括一車架11及一尾門12。該車架11係具有二第一樞接部111、至少一第二樞接部112、至少一頂抵部113及一車架後緣部114;該至少一第二樞接部112係位於該二第一樞接部111之間,且偏向下方;該至少一頂抵部113係位於該二第一樞接部111下方。該尾門12係具有二尾門桿121、二第一尾門樞接部C1及二第二尾門樞接部C2,該二第一尾門樞接部C1係對應該二第一樞接部111,而位於該二尾門桿121之間;該二第二尾門樞接部C2係分別位於該二尾門桿121上。 二連桿組件20,係分別樞設於該貨車車斗10,該二連桿組件20中的每一連桿組件20係具有一第一桿21、一第二桿22、一第三桿23、一第一樞接點24及一第二樞接點25。該二第一桿21分別以其一端樞設於該二第一樞接部111,且該二第一桿21分別以其另端樞設於該二第一尾門樞接部C1,又,該二第一桿21皆係具有一第一桿樞接點位211。該二第一樞接點24皆係位於該車架11,且分別與該二第一樞接部111同軸,該二第二桿22分別以其一端樞設於該二第一樞接點24,該二第二樞接點25係分別樞接相對應之該二第二桿22之另端,及該二第三桿23之一端,該二第二尾門樞接部C2係分別樞接相對應之該二第三桿23之另端,及該二尾門桿121;進而由相對應之該二第一桿21、該二第二桿22、該二第三桿23及該二尾門桿121,構成二個四連桿機構,使得該二個四連桿機構分別架設於該車架11與該尾門12之間。 至少一動力源30,係設於該貨車車斗10與該二個連桿組件20之間。該至少一動力源30係具有一固定部31及一活動部32,該固定部31係供該至少一動力源30樞接於該至少一第二樞接部112,該活動部32係供該至少一動力源30樞接於該二第一桿樞接點位211之間,且,該活動部32至少可於一收回位置P1與一伸出位置P2間變換。 至少一連桿制動組件40,係設於該尾門12與相對應之該第一桿21之間,且該至少一連桿制動組件40並具有一開鎖位置PA(如第7A圖所示)及一上鎖位置PB(如第7B圖所示)。 藉此,該貨車尾門之翻轉控制裝置具有下列兩種動作模式: [a] 升降模式:當該至少一連桿制動組件40位於該開鎖位置PA,相對應之該二第一尾門樞接部C1與該二第一桿21之間,以及相對應之該二第二尾門樞接部C2與該二第三桿23之間,皆係可相對轉動。該活動部22係位於該收回位置P1,且該尾門12位於一下降位置M時。控制該活動部22從該收回位置P1變換至該伸出位置P2的過程,因重力使該二個四連桿機構中之該二第二樞接點25保持抵靠於該至少一頂抵部113(參考第5A、第5B至第5C圖)。進而透過二個四連桿機構帶動該尾門12從該下降位置M(參閱第2B及第5A圖),經一上升中位置M11(參閱第3B及第5B圖),變換至一上升位置M12(參閱第4B及第5C圖),至於反向操作則不予贅述。 [b] 翻轉模式:當該至少一連桿制動組件40位於該上鎖位置PB,相對應之該二第一尾門樞接部C1與該二第一桿21之間,以及相對應之該二第二尾門樞接部C2與該二第三桿23之間,皆係相對固定。該活動部22係位於該收回位置P1,且該尾門12位於該下降位置M時。控制該活動部22從該收回位置P1變換至該伸出位置P2的過程,係可透過該二個四連桿機構帶動該尾門12從該下降位置M(參閱第2B及第5A圖),經一翻轉中位置M21(參閱第9B及第11A圖),變換至一關門位置M22(參閱第10B及第11B圖),至於反向操作則不予贅述。 實務上,該貨車車斗10可再包括複數車輪及車頭(公知貨車基本架構,圖面未示,合先陳明)。 該至少一頂抵部113可為長板(條)結構(如第1圖所示,本案即為此例),而同時供該二第二樞接點25保持抵靠,亦可為二個獨立結構(分別位於該二第一樞接部111之相對外側),而分別供該二第二樞接點25保持抵靠。 該尾門12之長度可為80mm。 該二第一桿21之長度均可為480mm。 該二第二桿22之長度均可為77mm。 該二第三桿23之長度均可為477.5mm。 藉由前述規格,可達到不論是控制該尾門12進行升降動作或是翻轉動作,該二第一桿21都能同樣以相對應之該第一樞接部111為軸心轉動一工作角度θ(例如第6A及第6B圖所示的升降動作,或是例如第12A及第12B圖所示的翻轉動作),該工作角度θ可為93.6度。 該至少一動力源30可為電動缸。 參閱第7A、第7B、第8A、第8B及第8C圖,該至少一連桿制動組件40可對應該二第一桿21,而為二組,該二連桿制動組件40中的每一連桿制動組件40可包括一制動座V1、一鎖孔V2及一鎖銷V3。 該制動座V1係固定於該第一桿21、該尾門12其中一者上。 該鎖孔V2係位於該第一桿21、該尾門12其中之另者上。 該鎖銷V3係可活動的設於該制動座V1上,並當拉出該鎖孔V2時,係位於該開鎖位置PA,且當插入該鎖孔V2時,係位於該上鎖位置PB。 當然,簡單的位置、結構變換,仍可達到開鎖與上鎖功能之裝置,不脫本案保護之範疇。 關於本案之兩種動作模式,敘述如下: [a] 升降模式:參閱第2A圖,舉例來講,當該尾門12位於該下降位置M(如第2B圖所示),且該鎖銷V3拉出該鎖孔V2而位於該開鎖位置PA(如第7A圖所示),相當於該二個四連桿機構(實際上包含相對應之該二連桿組件20及該二尾門桿121)均呈可轉動狀態,並該活動部32位於該收回位置P1(如第5A圖所示)時。此時只要控制該活動部32從該收回位置P1變換至該伸出位置P2,即可於變換過程中,因重力迫使該二個四連桿機構中之該二第二樞接點25皆保持抵靠於該至少一頂抵部113,進而透過該二連桿組件20及該二尾門桿121,將該尾門12以近呈水平的狀態,從該下降位置M(如第5A圖所示),經該上升中位置M11(如第3A、第3B及第5B圖所示),變換至該上升位置M12(如第4A、第4B、第5C、第6A及第6B圖所示),此時該尾門12大體鄰近(可能相當接近、或是接觸)該車架後緣部114。當然,下降只要反向操作即可,恕不贅述。 貨車尾門之升降動作,主要是便於將重物從地面(或是低處)抬升至該貨車車斗10上(或是高處),此為相關業界所知悉,恕不贅述。 [b] 翻轉模式:參閱第2A圖,同樣的,當該尾門12位於該下降位置M(如第2B圖所示),且該鎖銷V3插入該鎖孔V2而位於該上鎖位置PB(如第7B圖所示,並可參考第8A、第8B至第8C圖之該鎖銷V3移動上鎖過程,唯第8A、第8B及第8C圖中,該鎖孔V2省略未示,合先陳明),相當於該二個四連桿機構(實際上包含相對應之該二連桿組件20及該二尾門桿121)均呈被固定而不可轉動狀態,但是,該二個四連桿機構可以該二第一樞接部111及該二第一樞接點24,分別與該車架11相對轉動,並該活動部32位於該收回位置P1時。此時只要控制該活動部32從該收回位置P1變換至該伸出位置P2,即可於變換過程中,透過被固定的該二連桿組件20及該二尾門桿121,將該尾門12從該下降位置M(如第5A圖所示),經該翻轉中位置M21(如第9A、第9B及第11A圖所示),變換至該關門位置M22(如第10A、第10B、第11B、第12A及第12B圖所示),此時該尾門12關閉該貨車車斗10,亦算是相當接近(可能只剩下一小條縫隙,或甚至是接觸)該車架後緣部114。同理,開啟該尾門12只要反向操作即可,恕不贅述。 公知貨車尾門之翻轉動作,主要是用於關閉或是開啟該貨車車斗10。裝貨完畢或是行車前要關閉,欲上貨或是下貨則是開啟,此為相關業界所知悉,恕不贅述。 本發明之優點及功效可歸納如下: [1] 以電動缸控制升降與翻轉構造簡單且成本低。本案設置單一動力源(電動缸),即可控制尾門升降與翻轉,電動缸構造簡單,且成本較公知油壓驅動裝置低。故,以電動缸控制升降與翻轉構造簡單且成本低。 [2] 升降動作與翻轉動作完全分開提高安全性。就本案之設計而言,不論是控制尾門升降或是翻轉,一律都從下降位置開始動作(唯本案說明書中所提之反向動作例外),升降就是單純的上升與下降(可依需求往復操作),翻轉就是單純的翻轉與關門(可依需求往復操作),兩種動作不合併;可有效避免公知的貨車尾門在載貨(以上升或是下降之動作進行為例)時,凸輪不小心在接觸位置而發生尾門直接翻轉(公知缺失,恕不贅述)的風險。故,升降動作與翻轉動作完全分開提高安全性。 以上僅是藉由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明,對於該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與變化,皆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
10貨車車斗                      11車架 111第一樞接部                   112第二樞接部 113頂抵部                                               114車架後緣部 12尾門                                                     121尾門桿 20連桿組件                                              21第一桿 211第一桿樞接點位                                 22第二桿 23第三桿                                                  24第一樞接點 25第二樞接點                                           30動力源 31固定部                                                   32活動部 40連桿制動組件                                        C1第一尾門樞接部 C2第二尾門樞接部                                    V1制動座 V2鎖孔                                                       V3鎖銷 P1收回位置                                                P2伸出位置 PA開鎖位置                                               PB上鎖位置 M下降位置                                                M11上升中位置 M12上升位置                                            M21翻轉中位置 M22關門位置                                             θ工作角度
第1圖係本發明之示意圖 第2A圖係本發明之升降動作之一之示意圖 第2B圖係第2A圖之其他角度之示意圖 第3A圖係本發明之升降動作之二之示意圖 第3B圖係第3A圖之其他角度之示意圖 第4A圖係本發明之升降動作之三之示意圖 第4B圖係第4A圖之其他角度之示意圖 第5A、第5B與第5C圖係分別為第2B、第3B與第4B之機構之示意圖 第6A圖係本發明之升降角度之示意圖 第6B圖係第6A圖之機構之示意圖 第7A圖係本發明之連桿制動組件位於開鎖位置之與貨車車斗及連桿組件之對應關係之示意圖 第7B圖係本發明之連桿制動組件位於上鎖位置之與貨車車斗及連桿組件之對應關係之示意圖 第8A、第8B與第8C圖係分別為本發明之連桿制動組件之對應開鎖位置、上鎖中位置與上鎖位置之示意圖 第9A圖係本發明之翻轉動作之一之示意圖 第9B圖係第9A圖之其他角度之示意圖 第10A圖係本發明之翻轉動作之二之示意圖 第10B圖係第10A圖之其他角度之示意圖 第11A與第11B圖係分別為第9B與第10B之機構之示意圖 第12A圖係本發明之翻轉角度之示意圖 第12B圖係第11A圖之機構之示意圖
10:貨車車斗
11:車架
111:第一樞接部
112:第二樞接部
113:頂抵部
114:車架後緣部
12:尾門
121:尾門桿
20:連桿組件
21:第一桿
211:第一桿樞接點位
22:第二桿
23:第三桿
24:第一樞接點
25:第二樞接點
30:動力源
31:固定部
32:活動部
C1:第一尾門樞接部
C2:第二尾門樞接部
P2:伸出位置
M12:上升位置

Claims (3)

  1. 一種貨車尾門之翻轉控制裝置,係包括: 一貨車車斗,係包括一車架及一尾門;該車架係具有二第一樞接部、至少一第二樞接部、至少一頂抵部及一車架後緣部;該至少一第二樞接部係位於該二第一樞接部之間,該至少一頂抵部係位於該二第一樞接部下方,該尾門係具有二尾門桿、二第一尾門樞接部及二第二尾門樞接部,該二第一尾門樞接部係對應該二第一樞接部,而位於該二尾門桿之間;該二第二尾門樞接部係分別位於該二尾門桿上; 二連桿組件,係分別樞設於該貨車車斗,該二連桿組件中的每一連桿組件係具有一第一桿、一第二桿、一第三桿、一第一樞接點及一第二樞接點;該二第一桿分別以其一端樞設於該二第一樞接部,且該二第一桿分別以其另端樞設於該二第一尾門樞接部,又,該二第一桿皆係具有一第一桿樞接點位;該二第一樞接點皆係位於該車架,且分別與該二第一樞接部同軸,該二第二桿分別以其一端樞設於該二第一樞接點,該二第二樞接點係分別樞接相對應之該二第二桿之另端,及該二第三桿之一端,該二第二尾門樞接部係分別樞接相對應之該二第三桿之另端,及該二尾門桿;進而由相對應之該二第一桿、該二第二桿、該二第三桿及該二尾門桿,構成二個四連桿機構,使得該二個四連桿機構分別架設於該車架與該尾門之間; 至少一動力源,係設於該貨車車斗與該二個連桿組件之間;該至少一動力源係具有一固定部及一活動部,該固定部係供該至少一動力源樞接於該至少一第二樞接部,該活動部係供該至少一動力源樞接於該二第一桿樞接點位之間,且,該活動部至少可於一收回位置與一伸出位置間變換;及 至少一連桿制動組件,係設於該尾門與相對應之該第一桿之間,且該至少一連桿制動組件並具有一開鎖位置及一上鎖位置; 藉此,該貨車尾門之翻轉控制裝置具有下列兩種動作模式: 升降模式:當該至少一連桿制動組件位於該開鎖位置,相對應之該二第一尾門樞接部與該二第一桿之間,以及相對應之該二第二尾門樞接部與該二第三桿之間,皆係可相對轉動;該活動部係位於該收回位置,且該尾門位於一下降位置時,控制該活動部從該收回位置變換至該伸出位置的過程,因重力使該二個四連桿機構中之該二第二樞接點保持抵靠於該至少一頂抵部,進而透過二個四連桿機構帶動該尾門從該下降位置,經一上升中位置,變換至一上升位置; 翻轉模式:當該至少一連桿制動組件位於該上鎖位置,相對應之該二第一尾門樞接部與該二第一桿之間,以及相對應之該二第二尾門樞接部與該二第三桿之間,皆係相對固定;該活動部係位於該收回位置,且該尾門位於該下降位置時,控制該活動部從該收回位置變換至該伸出位置的過程,係可透過該二個四連桿機構帶動該尾門從該下降位置,經一翻轉中位置變換至一關門位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貨車尾門之翻轉控制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動力源係為電動缸。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貨車尾門之翻轉控制裝置,其中: 該至少一連桿制動組件係對應該二第一桿,而為二組,該二連桿制動組件中的每一連桿制動組件係包括一制動座、一鎖孔及一鎖銷; 該制動座係固定於該第一桿、該尾門其中一者上; 該鎖孔係位於該第一桿、該尾門其中之另者上;及 該鎖銷係可活動的設於該制動座上,並當拉出該鎖孔時,係位於該開鎖位置,且當插入該鎖孔時,係位於該上鎖位置。
TW111101566A 2022-01-13 2022-01-13 貨車尾門之翻轉控制裝置 TWI7848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1566A TWI784868B (zh) 2022-01-13 2022-01-13 貨車尾門之翻轉控制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01566A TWI784868B (zh) 2022-01-13 2022-01-13 貨車尾門之翻轉控制裝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4868B TWI784868B (zh) 2022-11-21
TW202327916A true TW202327916A (zh) 2023-07-16

Family

ID=85794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1566A TWI784868B (zh) 2022-01-13 2022-01-13 貨車尾門之翻轉控制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8486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65973Y (zh) * 2001-02-26 2001-12-19 赵芳章 升降载物装置
US7111884B2 (en) * 2002-08-28 2006-09-26 S.A. Robotics Truck storage and work surface tailgate
DE102011120836A1 (de) * 2011-12-13 2013-06-13 Mbb Palfinger Gmbh Hubladebühne
TWM447848U (zh) * 2012-09-07 2013-03-01 Jin-Fu Huang 車輛之具有定位效果的升降機構
TWI728679B (zh) * 2020-02-04 2021-05-21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曲柄搖臂驅動之貨車尾門升降裝置
TWM627060U (zh) * 2022-01-13 2022-05-11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貨車尾門之翻轉控制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4868B (zh) 2022-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1884B (zh) 升降装置
US3602381A (en) Load-lifting tailgate
TWM627060U (zh) 貨車尾門之翻轉控制裝置
CN101746305A (zh) 一种自卸车
US5197782A (en) Apparatus including a vehicle and a container for use in hauling and dumping material
TWI784868B (zh) 貨車尾門之翻轉控制裝置
CN103158597B (zh) 自卸车举升装置的六杆机构
US4755102A (en) Fork-lift truck
US4299528A (en) Combination wheelchair lift and steps for vehicle doorways
US4371208A (en) Gate panel operator for side dumping vehicles
US2102110A (en) Vehicle body
KR200355124Y1 (ko) 화물차의 적재함 도어 판넬을 이용한 화물적재용 리프트장치
CN212124950U (zh) 侧翻半挂车多连杆自动开合装置
CN217147114U (zh) 一种便于卸货的集装箱
CN113320459A (zh) 一种侧翻式自卸半挂车
CN213974208U (zh) 一种半挂车车厢开关装置
CN106744504A (zh) 一种隧道用模板翻转固定架及模板转运车
CN209351296U (zh) 一种自卸车摆臂式金属顶盖装置
CN109484271B (zh) 一种自卸车的后厢门锁紧装置
EP0738649B1 (de) Seitenwand für Fahrzeuge
CN206466935U (zh) 一种隧道用模板翻转固定架及模板转运车
CN218616403U (zh) 双开门垂直升降尾板
CN208085557U (zh) 一种中翻自卸车厢
US3065868A (en) Anti-bounce lock
CN216331663U (zh) 一种自卸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