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41148A - 车辆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辆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41148A
CN101141148A CNA2007101487109A CN200710148710A CN101141148A CN 101141148 A CN101141148 A CN 101141148A CN A2007101487109 A CNA2007101487109 A CN A2007101487109A CN 200710148710 A CN200710148710 A CN 200710148710A CN 101141148 A CN101141148 A CN 1011411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channel
radio signal
vehicle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487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141148B (zh
Inventor
冈田则昭
加藤大典
内藤博道
松本宗范
杉浦正博
大塚贡
田口明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41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11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1411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411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32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 H01Q1/3208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wherein the antenna is used
    • H01Q1/3233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wherein the antenna is used particular used as part of a sensor or in a security system, e.g. for automotive radar, navigation systems
    • H01Q1/3241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road or rail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application wherein the antenna is used particular used as part of a sensor or in a security system, e.g. for automotive radar, navigation systems particular used in keyless entry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1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actuating a signalling device
    • B60R25/102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actuating a signalling device a signal being sent to a remote location, e.g. a radio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 a police station, a security company or the ow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60R25/2072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jamming or interference of a remote switch control sign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20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 B60R25/24Means to switch the anti-theft system on or off using electronic identifiers containing a code not memorised by the us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9/00Electric permutation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 Mechanical aspects of electronic locks; 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182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with unidirectional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ata carrier and lock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roups G07C9/00 - G07C9/38
    • G07C2209/6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roups G07C9/00174 - G07C9/00944
    • G07C2209/61Signal comprising different frequencies, e.g. frequency hop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Superheterodyne Receivers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当获取从TPMS发射机(3)发送的在Ch1中的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时,控制IC(38)控制从PLL电路(36)输入到混频器(28)的信号的频率以便把TPMS无线电信号转换成特定频率的中频信号的频率。当获取从便携式单元(2)通过两个频道(Ch2,Ch3)发送的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时,控制IC从Ch2和Ch3之间确定其通信状态是有利的频道,以及控制用于转换的信号频率为用于把在所确定的频道中的无钥匙无线电信号转换成中频信号的频率。

Description

车辆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无钥匙进入系统和车辆条件监视系统的车辆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在车辆控制领域中,诸如无钥匙进入系统和车辆条件监视系统(例如,条件监视系统)那样的各种电子控制系统使用无线电通信技术。
无钥匙进入系统,例如在JP 2002-129794A中公开的,包括被安装在车辆中的车辆内单元或由车辆的用户携带的便携式单元。在这个系统中,当携带便携式单元的用户到达在离车辆(车辆内单元)的预定的范围内的检测区域时,便携式单元和车辆内单元自动执行互相之间的无线电通信。当便携式单元被鉴权为授权的单元时,自动执行预定的操作(例如,上锁/开锁、启动/关闭引擎、等等)。
诸如轮胎压力监视系统(TPMS)那样的轮胎条件监视系统,例如在US 5,602,524(JP-T-7-507513)中公开的,包括在车辆的每个轮胎中提供的轮胎传感器。轮胎传感器周期地检测轮胎的空气压力、温度、等等和发送检测结果以及用于通过无线电识别轮胎的识别信息。被安装在车辆内的车辆内单元接收检测的结果,并把轮胎的状态通知车辆用户或执行其它类似的操作。
当无钥匙进入系统和TPMS被安装在同一个车辆时,需要每个系统使用不同的频段来实行无线电通信,避免系统之间的无线电干扰。因此需要根据逐个系统提供不同的无线电通信电路。然而,这样的根据逐个系统的不同的通信电路引起系统结构的尺寸和成本的增加。如果无线电电信号包括噪声,则在每个系统中不能正常进行无线电通信。特别是,如果在无钥匙进入系统中不能正常进行无线电通信,则自动上锁或开锁,或启动或关闭引擎变为不可能的。
发明内容
所以,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抑制包括无钥匙进入系统和车辆条件监视系统的车辆控制系统的尺寸和成本的增加,以及保证在无钥匙进入系统中的可靠的无线电通信。
车辆控制系统包括便携式单元、车辆条件检测器、和车辆内接收机。便携式单元由车辆的用户携带,它发送无线电信号作为用于无钥匙进入系统的第一无线电信号,以便遥控操作车辆内设备。便携式单元通过频率不同的多个频道来发送第一无线电信号。车辆条件检测器被安装在车辆中,它发送无线电信号作为用于车辆条件监视系统的第二无线电信号。车辆内接收机被安装在车辆中,它接收第一无线电信号和第二无线电信号。
车辆内接收机包括接收天线、频道确定电路、频率转换电路、解调电路和控制电路。接收天线接收第一无线电信号和第二无线电信号。频道确定电路确定在多个频道间处于最有利的频道的最佳频道。可替换地,频率转换电路从由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中选择在多个频道的任何频道上的第一无线电信号或第二无线电信号,并把信号转换成特定频率的中频信号。解调电路解调从频率转换电路输出的中频信号。控制电路当它从解调电路获取第二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时使得频率转换电路选择第二无线电信号。控制电路当它从解调电路获取第一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时还使得频率转换电路选择在由频道确定电路确定的最佳频道上的第一无线电信号。
在这个车辆控制系统中,车辆内接收机的频率转换电路选择在多个频道的任何频道上的第一无线电信号或第二无线电信号,并把信号转换成中频信号。所以,无论接收到第一无线电信号还是第二无线电信号,可以保证所接收的无线电信号被转换成中频,并从频率转换电路输出到解调电路。为此,不需要单独地为第一无线电信号和为第二无线电信号提供频率转换电路。仅仅频率转换电路可被使用于两种信号。接收天线和解调电路也可以被使用于两种信号。所以,有可能抑制车辆内接收机和最终系统结构的尺寸和成本的增加。
当控制单元获取第一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时,它使得频率转换电路选择在频道确定电路所确定的最佳频道上的第一无线电信号。这个最佳频道是其通信状态为最有利的频道,换句话说,是在其上第一无线电信号的失真被最大地减小的频道。因此,在最佳频道上第一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中不太容易产生错误。为此,从便携式单元发送的数据可以在车辆内接收机中被正确地接收。结果,有可能保证在便携式单元与车辆内接收机之间更可靠地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作出的以下的详细说明,将更明白本发明的以上的和其它的目的、特性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2是显示由控制IC实行的接收频道设置处理过程(噪声电平测量)的流程图;
图3是显示在遥控无钥匙进入系统的通信中由控制IC实行的第一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4是显示由控制IC实行的接收频道改变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5是显示为了执行智能进入系统的通信,由控制IC实行的第一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显示由控制IC实行的接收频道设置处理过程(RSSI电平测量)的流程图;
图7是第一无线电信号的示意图;
图8是显示在遥控无钥匙进入系统的通信中由控制IC实行的第二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9是显示为了执行智能进入系统的通信,由控制IC实行的第二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0是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车辆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1是显示在遥控无钥匙进入系统的通信中由控制IC实行的第三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2是显示在智能进入系统的通信中由控制IC实行的第三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3是按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车辆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4是按照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车辆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5A和15B是在第四实施例中第一无线电信号的第一说明图;
图16是显示由控制IC实行的第一译码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7是显示由控制IC实行的第二译码处理过程的流程图;以及
图18是在第四实施例中第一无线电信号的第二说明图。
优选实施例方式
(第一实施例)
首先参照图1,车辆控制系统是遥控无钥匙进入(RKE)系统、智能进入系统、和轮胎压力监视系统(TPMS)的组合。它包括由车辆的用户携带的智能便携式单元2;适配于车辆的每个轮子的TPMS发射机3;被安装在车辆内的集成调谐器4;智能检验ECU5;以及天线6。
遥控无钥匙进入系统使得用户有可能通过操作在智能便携式单元2上的按钮式上锁开关12a或按钮式开锁开关12b而在远离车辆的位置处上锁或开锁。智能进入系统实施以下功能,例如:当携带智能便携式单元2的车辆用户接近车辆和触摸门把手时,门被开锁。TPMS被这样构建,以使得它检测车辆的每个轮胎中的空气压力,以及如果空气压力有任何异常,则它告知用户。
TPMS发射机3检测相应的轮胎的轮胎压力。然后,每个TPMS发射机3周期地发送具有使得信号不重叠的时序的TPMS无线电信号。TPMS无线电信号包含与检测结果有关的轮胎压力数据以及表示数据与哪个轮胎的轮子有关的轮子识别信息。TPMS无线电信号的频段被表示为频道(Ch)1。
智能便携式单元2包括:集成电路(IC)14,用于控制智能便携式单元2的功能;天线18,用于发送无线电信号到集成调谐器4;发送模块16,把无线电信号提供到天线18;按钮式上锁开关12a,被按压来命令锁住车辆门;按钮式开锁开关12b,被按压来命令把车辆门开锁;以及天线10,用于接收从被安装在车辆上的天线6发送的信号。
发送模块16包括:载波生成电路16a,16b,生成和输出具有各个预定的载波频率的正弦波,它变为用于无线电信号的载波;以及放大器(AMP)16c。载波生成电路16a,16b生成其频率互不相同的正弦波。发送模块16用从控制IC输出的数字信号(例如,通过幅度或用频率)来调制在载波生成电路16a,16b处生成的载波。而且,它把调制的信号输入到AMP 16c,放大该信号,并把它们提供到天线18。因此,调制的信号从天线18作为无线电信号发送。
发送模块16被构建成使得它根据来自控制IC 14的命令来如下切换用从控制IC 14输出的数字信号调制的载波:它在由载波生成电路16a生成的载波与由载波生成电路16b生成的载波之间切换载波。由载波生成电路16a生成的载波的频段被表示为Ch2;以及由载波生成电路1ba生成的载波的频段被表示为Ch3。Ch2和Ch3在频段上都是与以上的Ch1不同的。在本实施例中,例如,Ch1是314.98MHz;Ch2是312.15MHz;和Ch3是314.35MHz。
集成调谐器4包括:天线20,用于接收TPMS无线电信号、在Ch2中的无线电信号(第一发送无线电波)、和在Ch3中的无线电信号(第二发送无线电波);带通滤波器(BPF)24,用于允许通过在天线20处接收的TPMS无线电信号、第一发送无线电波、第二发送无线电波,和去除其它不想要的信号;放大器电路(AMP)26,放大通过BPF 14的信号;混频器28,把具有从PLL电路36输入的本地频率的信号与来自AMP 26的接收的信号进行混频,由此把接收的信号转换成具有特定频率的中频信号;振荡器34,生成具有某个频率的参考信号;PLL电路36,根据从控制IC 38输入的信号来相除或相乘从振荡器34输出的参考信号的频率,该控制IC 38控制集成调谐器4的功能,并且由此生成具有想要的本地频率的信号,并把它输入到混频器28;带通滤波器(BPF)30,选择地使由混频器28生成的具有特定频率的中频信号通过;以及解调电路32,它解调通过BPF 30的具有特定频率的中频信号。AMP 26、混频器28、解调电路32、和PLL电路36构成接收机IC4a。即,接收机IC 4a是一个封装。这是与以后描述的接收机IC4b相同的。
控制IC 38检测来自接收机IC 4a的第一传输无线电波的解调信号(RDA)和第二传输无线电波的解调信号。控制IC 38还从解调信号检测所检测的解调信号的信号强度(电压电平)。当第一传输无线电波、第二传输无线电波、或第二无线电信号没有被天线20接收时,没有解调信号从解调电路22输出。在这种情形下,检测噪声电平。用于TPMS的电子控制单元(ECU)(未示出)在随后的级检测TPMS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
遥控无钥匙进入系统、智能进入系统、和TPMS运行如下:
当检测到用户例如触摸门把手,但车辆的点火开关(未示出)处在关断状态而不是接通状态时,智能检验ECU 5从被安装在车辆上的天线6发送请求信号到智能便携式单元2。当智能便携式单元2通过天线10接收这个请求信号时,它执行以下操作:智能便携式单元2通过天线18发送通过调制Ch2和Ch3中的载波而得到的无线电信号,所述载波是用包含智能进入系统的代码(智能码)的数字信号来调制的。智能码是对于智能便携式单元2所使用于的车辆唯一的代码。
当点火开关处在关断状态时,Ch2或Ch3被设置为集成调谐器4的接收频道。从智能便携式单元2发送的在Ch2或Ch3中的无线电信号被解调。智能检验ECU 5(或控制IC 38)用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来检验被包含在解调信号中的智能码。当确定这两个代码互相一致时,它实行处理,打开车辆门。
通过把点火开关接通到接通状态,Ch1被设置为集成调谐器4的接收频道,如在后面描述的,以及TPMS起作用。当检测到用户例如触摸门把手时,以上的智能进入系统优先于TPMS,并起作用。
在遥控无钥匙进入系统中,当智能便携式单元2的上锁开关12a被用户按压,但车辆的点火开关处在关断时,智能便携式单元2执行以下操作:它通过天线18发送通过调制Ch2或Ch3中的载波而得到的无线电信号,所述载波是用包含用于命令应当把门锁上的上锁命令代码的数字信号来调制的。当智能便携式单元2的开锁开关12b被用户按压时,智能便携式单元2执行以下操作:它通过天线18发送通过调制Ch2或Ch3中的载波而得到的无线电信号,所述载波是用包含用于命令应当把门开锁的开锁命令代码的数字信号来调制的。上锁命令代码和开锁命令代码是对于智能便携式单元2所使用于的车辆唯一的代码。
类似于智能进入系统的情形,Ch2或Ch3被设置为集成调谐器4的接收频道,以及从智能便携式单元2发送的在Ch2或Ch3中的无线电信号被解调。智能检验ECU 5(或控制IC 38)用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来检验被包含在解调信号中的上锁代码和开锁代码。当这两个代码互相一致时,它实行处理,把车辆门上锁或开锁。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码、上锁代码和开锁代码通过预定的编码方法(例如,曼彻斯特(Manchester)编码)被转换成数字信号,以及用这些数字信号来调制在Ch2或Ch3中的载波。在曼彻斯特编码中,比特1被转换成在一个比特周期的中心处下降的信号,以及比特0被转换成在一个比特周期的中心处上升的信号。
TPMS无线电信号从每个TPMS发射机3被周期地发送。当车辆的点火开关处在接通状态时,Ch1被设置为集成调谐器4的接收频道。在集成调谐器4中,从TPMS发射机3发送的TPMS无线电信号被解调。
TPMS无线电信号被集成调谐器4的天线20接收,并通过BPF24。此后,该信号在AMP 26中被放大,并被输入到混频器28。控制IC 38控制PLL电路36的输出信号,以使得具有用于TPMS无线电信号的本地频率(本例中的304.28MHz)的信号从PLL电路36输出到混频器28。304.28MHz的这个信号从PLL电路36输出到混频器28。
混频器28把来自PLL电路36的具有本地频率(304.28MHz)的信号与来自AMP 26的接收信号(314.98MHz)进行混频。由此,混频器把接收信号转换成10.7MHz频段的中频信号(即,314.98-304.28=10.7)。
从混频器28输出的中频信号通过BPF 30,该BPF 30只允许通过10.7MHz频段中的信号,或相应于想要波的信号。然后,信号被输入到解调电路32,并被解调电路32解调。
遥控无钥匙进入系统和智能进入系统通过执行显示接收频道设置处理过程的图2的流程图而如下地运行。这个处理过程由在遥控无钥匙进入系统和智能进入系统中的控制IC 38实行。这个处理过程是用于设置Ch2或Ch3作为接收频道,以及例如当车辆的点火开关处在关断状态时被周期地实行。
在图2所示的接收频道设置处理过程中,首先在步骤110,测量Ch2的噪声电平NL2。具体地,根据从接收机IC 4a--更具体地从处于不存在无线电波状态下的解调电路32---检测的信号的电压电平来测量噪声电平NL2,在所述不存在无线电波状态中,集成调谐器4没有接收到第一传输无线电波。
控制IC 38然后执行步骤120,以测量Ch3的噪声电平NL3。在步骤130,把Ch2的噪声电平NL2与Ch3的噪声电平NL3互相进行比较,以确定Ch2的噪声电平是否等于或大于Ch3的噪声电平。当确定Ch2的噪声电平不等于或大于Ch3的噪声电平时,即,Ch2的噪声电平低于Ch3的噪声电平,控制IC 38执行步骤140。在这个步骤,控制IC 38把Ch2设置为接收频道。当在步骤130确定Ch2的噪声电平等于或大于Ch3的噪声电平时,控制IC 38执行步骤150,把Ch3设置为接收频道。
当在步骤140控制IC 38把Ch2设置为接收频道时,它控制加到PLL电路36的输入信号,以使得由PLL电路36生成具有301.15MHz的本地频率的信号。即,控制IC 38保证实施以下步骤:由混频器28把在Ch2中的第一传输无线电波(312.15MHz)与具有301.15MHz的本地频率的信号进行混频,并把它转换成10.7MHz频段中的中频信号。当在Ch3中的第二传输无线电波(314.35MHz)在这时被接收时,由混频器28把这个第二传输无线电波与具有301.15MHz的本地频率的信号进行混频,并把它转换成12.9MHz的信号。只有通过转换第一传输无线电波而产生的10.7MHz的中频信号才能通过BPF 30,并被输入到解调电路32。通过转换第二传输无线电波而产生的12.9MHz的信号被BPF 30去除。
另外,一个命令被输出到智能检验ECU 5,该命令用于发送表示被设置为接收频道的Ch2的信号。按照这个发送命令,智能检验ECU 5从天线6发送一个表示Ch2的信号到智能便携式单元2。这个处理过程作为频道通知装置运行。在这种情形下,智能便携式单元2在通知的频道上发送无线电信号。
当在步骤150,Ch3被设置为接收频道时,控制IC 38控制加到PLL电路36的输入信号,以使得由PLL电路36生成具有303.65MHz的本地频率的信号。即,控制IC 38保证实施以下步骤:由混频器28把在Ch3中的第二传输无线电波(314.35MHz)与具有303.65MHz的本地频率的信号进行混频,把它转换成10.7MHz频段中的中频信号。当在Ch2中的第一传输无线电波(312.15MHz)在这时被接收时,由混频器28把这个第一传输无线电波与具有303.65MHz的本地频率的信号进行混频,把它转换成8.5MHz的信号。只有通过转换第二传输无线电波而产生的10.7MHz的中频信号才能通过BPF 30,并被输入到解调电路32。通过转换第一传输无线电波而产生的8.5MHz的信号被BPF 30去除。
接收频道这样提前被设置,并且通过Ch2或Ch3发送的无线电信号无论哪个的噪声电平更低,都被解调。因此,在解调的信号中产生错误的概率被减小。
当TPMS无线电信号从TPMS发射机3被发送而同时正在接收第一传输无线电波(接收频道是Ch2)时,采取以下措施:遥控无钥匙进入系统或智能进入系统的功能取为优先的;以及TPMS无线电信号(314.98MHz)由混频器28被转换成13.53MHz(即,314.98-301.45=13.53)的信号,因此被BPF 30去除。对于TPMS无线电信号从TPMS发射机3被发送而同时正在接收第二传输无线电波(接收频道是Ch3)时的情形,这是相同的。这个TPMS无线电信号(314.98MHz)由混频器28被转换成11.33MHz(即,314.98-303.65=11.33)的信号,因此被BPF 30去除。
在与遥控无钥匙进入系统通信时,控制IC 38还执行图3所示的处理过程。
在图3的处理过程中,首先,在步骤210,用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来检验被包含在解调的信号中的上锁代码或开锁代码,确定它们是否互相一致,即,这两个代码是否相同。当确定它们是互相一致时,把表示这一点的信号输入到智能检验ECU 5,并且图3的处理过程结束。根据输入信号,当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与上锁代码一致时,智能检验ECU 5把车辆门上锁,以及当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与开锁代码一致时,智能检验ECU 5把车辆门开锁。
当在步骤210,确定被包含在解调的信号中的上锁代码或开锁代码与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不一致时,控制IC 38执行步骤220,并实行改变接收频道的处理过程。具体地,它实行图4所示的接收频道改变过程。
在图4的接收频道改变过程中,首先,在步骤310,确定被设置为接收频道的频道是否为Ch2。当确定被设置为接收频道的频道不是Ch2时,控制IC 38确定被设置为接收频道的频道是Ch3,以及执行步骤320。然后,它设置Ch2为接收频道。此后,图4的处理过程结束。
当在步骤310确定被设置为接收频道的频道是Ch2时,控制IC 38执行步骤330,并通过从Ch2改变到Ch3而设置Ch3为接收频道。此后,图4的处理过程结束。
在步骤220实行这个接收频道改变过程后,控制IC 38执行步骤230。在步骤230,它用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来检验被包含在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中的代码,该无线电信号是通过作为步骤220的接收频道改变过程的结果而设置的频道来发送的。此后,图3的处理过程结束。当作为检验的结果,这两个代码互相一致时,把表示这一点的信号输入到智能检验ECU 5,以及实行预定的车辆控制。当这两个代码互相不一致时,结果是通信错误。
在智能进入系统的通信中,控制IC 38还执行图5的处理过程。
在图5的处理过程中,首先在步骤410,用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来检验被包含在解调信号中的智能码,以确定它们是否互相一致。当确定它们是互相一致时,把表示代码一致的信号输入到智能检验ECU 5,以及图5的处理过程结束。根据输入的信号,智能检验ECU 5确定智能码与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一致,并将门开锁。
当在步骤410确定被包含在解调的信号中的智能码与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不一致时,控制IC 38执行步骤420,以及实行与步骤410相同的处理过程。当作为检验的结果,确定这两个代码互相一致时,把表示这一点的信号输入到智能检验ECU 5,以及这个处理过程结束。
当在步骤420确定被包含在解调的信号中的智能码与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不一致时,控制IC 38执行步骤430,以及实行改变接收频道的处理过程。具体地,它实行图4以上所示的接收频道改变过程。
控制IC 38然后在步骤440用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来检验被包含在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中的智能码,该无线电信号是通过作为步骤430的接收频道改变过程的结果设置的频道发送的。此后,图5的处理过程结束。当作为检验的结果,智能码与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互相一致时,把表示这一点的信号输入到智能检验ECU 5,以及将门开锁。当这两个代码互相不一致时,结果是通信错误。
在本实施例的车辆控制系统1中,如上所述,控制IC 38按逐个情形地如下地操作。当从TPMS发射机3发送的TPMS信号的解调信号被获取时,控制IC 38执行以下操作:它控制从PLL电路36输入到混频器28的信号的频率成为用于把TPMS无线电信号转换成中频信号的频率。当从便携式单元2发送的第一传输无线电波(Ch2)或第二传输无线电波(Ch3)的解调信号被获取时,控制IC 38执行以下操作:它实行图2的操作,以便从Ch2和Ch3间确定其噪声电平是较低的那个频道(其通信状态是有利的那个频道);当Ch2的噪声电平是较低时,它控制从PLL电路36输入到混频器28的信号的频率成为用于把第一传输无线电波转换成中频信号的频率;以及当Ch3的噪声电平是较低时,它控制从PLL电路36输入到混频器28的信号的频率成为用于把第二传输无线电波转换成中频信号的频率。
为此,电路等等(天线20、接收机IC 4a等等)可被使用来接收TPMS无线电信号和接收从智能便携式单元2发送的无线电信号。所以,有可能抑制集成调谐器4和最终整个系统的结构的尺寸和成本的增加。
当从便携式单元2发送的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被获取时,噪声电平较低的那个频道的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被获取。所以,从便携式单元发送的数据(智能码、上锁代码、或开锁代码)可以被正确地接收的概率得到增强。因此,可以更可靠地进行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遥控无钥匙进入系统和智能进入系统被用作为无钥匙进入系统;图2的步骤110到130的处理过程是频道确定装置,具体地,步骤120和步骤130的处理过程是噪声电平检测装置;混频器28、PLL电路36和控制IC 38形成频率转换装置;以及步骤220的处理过程和步骤430的处理过程是最佳频道改变装置。
实施例可被构建成使得图2到图5的处理过程可以通过在控制IC 38与智能检验ECU 5之间的合作被实行。例如,实施例可被构建成使得图2的步骤110到130的处理过程可以由智能检验ECU 5被实行。在这种情形下,在不存在无线电波的状态下由控制IC 38从接收机IC 4a检测的信号被输入到智能检验ECU 5。根据输入的信号,智能检验ECU 5测量Ch2和Ch3的噪声电平(步骤110,120),并且还互相比较这两个噪声电平(步骤130)。然后,它把这个比较的结果(步骤130处的是或否)输入到控制IC 38。根据输入的比较结果,控制IC 38实行步骤140或150的处理过程。
对于图3到图5的处理过程,实施例可被构建成使得检验处理过程(210,230,410,420,440)由智能检验ECU 5实行。
在这种情形下,实施例可被构建成使得控制IC 38把解调信号输入到智能检验ECU 5。根据输入的解调信号,智能检验ECU 5互相检验这两个代码,以确定它们是否互相一致(步骤210,410,420),以及把该确定结果输入到控制IC 38。按照输入的确定结果,控制IC 38执行以下操作:当两个代码互相不一致时,它实行改变接收频道的处理过程(图4的步骤220,430),和输入在接收频道被改变到智能检验ECU 5后产生的解调信号。根据输入的解调信号,智能检验ECU 5互相检验这两个代码(步骤230,440)。
(第一修改例)
作为第一修改例,可以执行以下的操作:接收在Ch2中的第一传输无线电波和在Ch3中的第二传输无线电波;以及测量每个信号的信号强度,并把信号强度较高的频道设置为接收频道。
在第一修改例中,在遥控无钥匙进入系统和智能进入系统中执行以下操作:通过由智能检验ECU 5实行的处理过程(未示出),从天线6周期地发送询问信号到智能便携式单元2。通过Ch2和Ch3从接收这个询问信号的智能便携式单元2发送确认信号,以及这个确认信号在集成调谐器4处作为应答信号被接收。控制IC38在询问信号发送时实行图6的处理过程,而不是实行图2的处理过程。
在图6的处理过程中,首先在步骤160,测量Ch2中的第一传输无线电波的信号强度SI2。具体地,测量由天线20接收的第一传输无线电波的解调信号的电压电平。同样地,在步骤170,测量Ch3中的第二传输无线电波的信号强度SI3。
控制IC 38执行步骤180,和确定测量第一传输无线电波的信号强度SI2是否等于或大于第二传输无线电波的信号强度SI3。当确定第一传输无线电波的信号强度等于或大于第二传输无线电波的信号强度时,控制IC 38执行步骤140,把Ch2设置为接收频道。当确定第一传输无线电波的信号强度不等于或大于第二传输无线电波的信号强度时,控制IC 38执行步骤150,把Ch3设置为接收频道。
第一修改例被构建成使得在步骤140和150的处理过程中,控制IC 38使智能检验ECU 5通过天线6发送一个命令应当改变信号强度的信号到智能便携式单元2。例如,当信号强度是低时,命令应当增加信号强度的信号被发送到智能便携式单元2。当天线状态是有利的并且信号强度可以减小时或者当希望抑制噪声分量时,发送命令应当减小信号强度的信号。这个处理过程是改变命令通知装置。这个信号在智能进入系统中当它被发送时可以叠加在询问信号或请求信号上。
当命令应当改变信号强度的信号被天线10接收时,在智能便携式单元2中的控制IC 14根据该信号来控制在发送模块中的放大电平,以改变信号强度。控制IC 38控制接收机IC 4a的增益(放大电平)以及信号强度改变。
另外,在第一修改例中,通过信号强度的测量,从Ch2和Ch3间确定通信状态是更有利的频道。然后,获取在所确定的频道上的解调信号。为此,可以保证,可以更可靠地实行通信。控制从智能便携式单元2发送的无线电信号的信号强度和接收机IC 4a的增益使得有可能精确地发送和接收数据。
在第一修改例中图6的步骤160到180的处理过程是频道确定装置,以及特别地,步骤160和170的处理过程是信号强度检测装置。
第一修改例可被构建成使得图6的步骤160到180的处理过程由智能检验ECU 5实行。在这种情形下,控制IC 38把从接收机IC 4a输入的信号(表示解调的信号的电压电平的信号)输入到智能检验ECU 5。根据输入的信号,智能检验ECU 5测量在Ch2和Ch3中的信号强度(步骤160,170)和互相比较信号强度(步骤180)。然后,它把这个比较结果(步骤180中的是或否)输入到控制IC 38。根据输入的比较结果,控制IC 38实行步骤140或150的处理过程。
这个修改例被构建成使得由智能检验ECU 5实行用于信号强度改变的处理过程(步骤140和150)。而且,用于控制接收机IC 4a的增益的处理过程可以由智能检验ECU 5实行。
(第二修改例)
作为第二修改例,如图7所示,智能便携式单元2以它们不重叠的时序来连续地发送第一传输无线电波和第二传输无线电波。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一个块由N帧组成。每个帧包含表示代码(智能码、上锁命令码、或开锁命令码)的信号。
在集成调谐器4中,通过天线20接收在Ch2中的第一传输无线电波和在Ch3中的第二传输无线电波。在被预置为接收频道的任一个频道中的无线电信号被解调,以及用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来检验由解调的信号表示的代码(智能码、上锁命令码、或开锁命令码)。当这两个代码不一致时,改变接收频道。
在这个修改例中,实行图8和图9的处理过程。在这种情形下,可以首先实行图2或图6的处理过程以设置接收频道,或可以预置缺省接收频道。在这个修改例中,假设Ch2通过缺省被设置为接收频道。在这种情形下,通过天线20接收的在Ch2中的第一传输无线电波被解调。
在图8的处理过程中,首先,控制IC 38实行步骤510,以检验被包含在第一传输无线电波的解调信号中的上锁代码或开锁代码是否与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一致。当确定它们互相一致时,表示这一点的信号被输入到智能检验ECU 5,以及图8的处理过程结束。
当在步骤510确定上锁代码或开锁代码与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不一致时,控制IC 38执行步骤520以及把接收频道改变为Ch3。
然后,它执行步骤530并用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来检验被包含在第二传输无线电波的解调信号中的上锁代码或开锁代码。此后,图8的处理过程结束。当作为检验的结果,上锁代码或开锁代码与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一致时,表示这一点的信号被输入到智能检验ECU 5,以及门被上锁或开锁。当上锁代码或开锁代码与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不一致时,结果是通信错误。
在智能进入系统通信时控制IC 38执行如图9所示的处理过程。类似于以上说明,假设Ch2被预置为接收频道。
首先,在步骤610实行以下的处理过程:检验被包含在解调的信号中的智能码与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确定它们是否互相一致。当确定它们互相一致时,表示这一点的信号被输入到智能检验ECU 5,以及图9的处理过程结束。
当在步骤610确定被包含在解调的信号中的智能码与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不一致时,控制IC 38执行步骤620以及实行与步骤610相同的处理过程。当作为检验的结果,来确定它们互相一致时,表示这一点的信号被输入到智能检验ECU 5,以及图9的处理过程结束。当在步骤620确定被包含在解调的信号中的智能码与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不一致时,控制IC 38执行步骤630以及把接收频道改变为Ch3。
然后,它执行步骤640,再次用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来检验被包含在第二传输无线电波的解调信号中的智能码。此后,图9的处理过程结束。当作为检验的结果,智能码与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一致时,表示这一点的信号被输入到智能检验ECU 5,以及门被开锁。当智能码与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不一致时,结果是通信错误。
在第二修改例中,第一传输无线电波和第二传输无线电波都是从智能便携式单元2发送的。然后,确定被包含在预置的接收频道中的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中的代码(智能码、上锁命令码、或开锁命令码)与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是否互相一致。当它们互相不一致时,改变接收频道,以及被包含在作为频道改变的结果被设置的频道中的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中的代码(智能码、上锁命令码、或开锁命令码)与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互相一致。为此,检验被成功地实行,即,完成通信,除非第一传输无线电波的解调信号或第二传输无线电波的解调信号出现错误。
这个第二修改例可被构建成使得图8和图9的检验处理过程(步骤510,530,610,620,640)与智能检验ECU 5实行。在这种情形下,解调信号只需要从控制IC 38输入到智能检验ECU 5。
(第二实施例)
在图10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在Ch2中的第一传输无线电波和在Ch3中的第二传输无线电波同时从智能便携式单元2被发送,它们都在集成调谐器4中被解调。此后,只给出与第一实施例的车辆控制系统(图1)的差别的说明。
智能便携式单元2的发送模块16包括合成电路16d。合成电路16d合成通过用来自控制IC 14的数字信号调制在载波生成电路16a处生成的载波而产生的信号和通过用来自控制IC 14的数字信号调制在载波生成电路16b处生成的载波而产生的信号。在合成电路16d处合成的信号通过AMP 16c被提供到天线18。
集成调谐器4在BPF 24与AMP 26之间具有一个配电电路25,用于把通过天线20接收的无线电信号配电到两条路径。由配电电路25配电的一个信号被输入到接收机IC 4a,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
除了接收机IC 4a以外,集成调谐器4还包括接收机IC 4b。接收机IC 4b还包括:放大器电路(AMP)46,放大由配电电路25配电的另一个信号;振荡器电路54,生成具有某个本地频率(在本例中是303.65MHz)的信号;混频器48,把从振荡器电路54输入的信号混频到来自AMP 46的接收的信号中,由此把接收的信号转换成特定频率的中频信号;带通滤波器(BPF)50,有选择地让由混频器48生成的特定频率的中频信号通过;解调电路52,解调通过BPF 50的特定频率的中频信号。控制IC 38检测从接收机IC 4b--更具体地从解调电路52--输出的解调信号。在本实施例中,信号强度或噪声电平可以如第一实施例中那样被检测。
在集成调谐器4中,控制IC 38在与遥控无钥匙进入系统的通信中执行图11的处理过程。
当在Ch2中的第一传输无线电波和在Ch3中的第二传输无线电波被接收时,首先在步骤710,控制IC 38实行用于解调第一传输无线电波和第二传输无线电波的处理过程。具体地,它控制加到PLL电路36的输入信号,以使得具有预定本地频率(在本例中是301.45MHz)的信号被输入到混频器28。
在接收机IC 4a中,在Ch2中的第一传输无线电波(312.15MHz)和在Ch3中的第二传输无线电波(314.35MHz)通过混频器28与具有本地频率(301.45MHz)的信号进行混频。因此,它们分别被转换成10.7MHz和12.9MHz的中频信号。只有10.7MHz的中频信号通过BPF 30,并被输入到解调电路32。因此,在接收机IC 4a中,在Ch2中的第一传输无线电波被转换成中频信号并在解调电路32处被解调。
在接收机IC 4b中,用于生成输入到接收机IC 4b的混频器48的信号的振荡器电路54以某个本地频率(303.65MHz)振荡。
因此,在接收机IC 4b中,在Ch2中的第一传输无线电波(312.15MHz)和在Ch3中的第二传输无线电波(314.35MHz)通过混频器48与具有本地频率(303.65MHz)的信号进行混频。因此,它们分别被转换成8.5MHz和10.7MHz的中频信号。只有10.7MHz的中频信号通过BPF 50,并被输入到解调电路52。因此,在接收机IC 4b中,在Ch3中的第二传输无线电波被转换成中频信号并在解调电路32处被解调。
随后,在步骤720,确定在Ch2中的解调信号(RDA)是否正常。具体地,确定解调的信号是否按照预定的编码方法(例如,曼彻斯特编码)。在曼彻斯特编码中,例如,比特1被转换成在一个比特周期的中心处下降(从高到低)的信号,以及比特0被转换成在一个比特周期的中心处上升(从低到高)的信号。所以,高电平或低电平不会持续长于一个比特周期的时间间隔。为此,如果高电平或低电平持续了长于一个比特周期的时间间隔,则可以确定在解调的信号中存在错误,即,解调的信号不正常。当检测到解调的信号部分丢失或在解调的信号中包含不想要的信号分量时,确定在解调的信号中存在错误。当解调的信号中没有丢失的部分或没有包含任何不想要的信号分量时,确定解调的信号是正常的。
当在步骤720确定在Ch2中的解调信号是正常时,控制IC 38执行步骤730,以及把Ch2中的解调信号输出到智能检验ECU 5。此后,图11的处理过程结束。当在步骤720确定在Ch2中的解调信号是不正常时,控制IC 38把Ch3中的解调信号输出到智能检验ECU 5。此后,图11的处理过程结束。当解调的信号是正常时,可以假设通信的状态是有利的。步骤710到740的处理过程因此通过确定解调的信号是否正常来确定频道状态对于通信是否为有利的。
智能检验ECU 5用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来检验被包含在输入的解调信号中的上锁命令码和开锁命令码。当确定它们互相一致时,门被上锁或开锁。本实施例也可以被构建成使得由控制IC 38实行代码(智能码、上锁命令码、或开锁命令码)的检验。在这种情形下,表示一致或不一致的信号从控制IC 38被输入到智能检验ECU 5。根据这个输入信号,智能检验ECU 5实行车辆控制。
控制IC 38在智能进入系统的通信中执行图12所示的处理过程。在第二实施例中,从智能便携式单元2发送不同的两种信号:响应于通过控制IC 38或智能检验ECU 5的处理从天线6发送的请求信号,而在时间上短的确认信号(短于10毫秒);以及例如在这个确认信号发送后所发送的在时间上长的信号(10毫秒或更长的)。
在这个处理过程中,首先在步骤810,确定从智能便携式单元2发送的信号在时间上是否是短的(短于10毫秒)。
当确定信号是短的确认信号时,控制IC 38执行步骤820,实行图5的处理过程。当确定信号不是短的确认信号时,即,信号是长的信号,控制IC 38执行步骤830,实行图11的处理过程。
在第二实施例中,可替换地,在接收机IC 4a中可以选择和解调TPMS无线电信号或第一传输无线电波。也就是,电路等等(天线20、接收机IC 4a等等)可被用来接收TPMS无线电信号和接收第一传输无线电波。为此,有可能抑制集成调谐器4和最终整个系统的结构的尺寸和成本的增加。
在第一传输无线电波的解调信号和第二传输无线电波的解调信号中,检验一个正常的解调信号(按照编码方法的解调信号)。所以,可以增强成功地实行检验的概率。结果,可以保证,可以更可靠地实行通信。
第二实施例可被修改成使得保证810的处理过程由智能检验ECU 5实行。在这种情形下,步骤810的确定处理过程的结果从智能检验ECU 5输入到控制IC 38,以及控制IC 38实行步骤820的处理过程(图5)或步骤830的处理过程(图11)。
(第三实施例)
在如图13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智能便携式单元2的发送模块16通过合成电路16d合成在Ch2中的信号和Ch3中的信号,以及被合成的信号被提供到天线18。如在第二实施例中那样,在Ch2中的第一传输无线电波和在Ch3中的第二传输无线电波同时从天线18被发送。
在点火开关处在关断状态时,控制IC 38周期地实行图2的处理过程,并事先设置接收频道。它在遥控无钥匙进入系统的通信时实行图3和图4的处理过程和在智能进入系统的通信时实行图4和图5的处理过程。接收频道可以通过图6所示的处理过程被设置。
在第三实施例中,电路等等(天线20、接收机IC 4a等等)可被用来接收TPMS无线电信号和接收从智能便携式单元2发送的无线电信号。所以,有可能抑制集成调谐器4和最终整个系统的结构的尺寸和成本的增加。
当获取从智能便携式单元2发送的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时,噪声电平较低的频道(或表示所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的RSSI电平较高的频道)上的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被获取。所以,从智能便携式单元2发送的数据(智能码、上锁命令码、或开锁命令码)可被精确地接收的概率得以增强。结果,可以保证,可以更可靠地实行通信。
(第三修改例)
作为第三修改例,第三实施例可被修改成使得控制IC 38在遥控无钥匙进入系统的通信时实行图8所示的处理过程和在智能进入系统的通信时实行图9的处理过程,以代替图2到图6的处理过程。在这种情形下,图2或图6的处理过程可被实行以事先设置接收频道。接收频道可以缺省地设置。
在第三修改例中,确定被包含在预置的接收频道中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中的代码(智能码、上锁命令码、或开锁命令码)是否与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一致。当它们互相不一致时,接收频道被改变。然后,用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来检验被包含在作为接收频道改变的结果所设置的频道中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中的代码(智能码、上锁命令码、或开锁命令码)。为此,只要第一传输无线电波的解调信号或第二传输无线电波的解调信号没有错误,就成功地实行检验,即,完成通信。
(第四修改例)
作为第四修改例,控制IC 38在遥控无钥匙进入系统的通信时实行图11所示的处理过程和在智能进入系统的通信时实行图12的处理过程,以代替图3到图5的处理过程
在第四修改例中,检验第一传输无线电波的解调信号与第二传输无线电波的解调信号中的正常的解调信号(按照编码方法的解调信号)。所以,成功地实行检验的概率得以增加。结果,可以保证,可以更可靠地实行通信。
(第四实施例)
在如图14所示的第四实施例中,车辆控制系统1包括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的智能便携式单元2和具有与第二实施例相同的结构的集成调谐器4。
智能便携式单元2通过在遥控无钥匙进入系统和智能进入系统中使用相同的方法来生成无线电信号。这里假设要被发送的代码(智能码、上锁命令码、或开锁命令码),例如是“10110010”。
控制IC 14控制发送模块16以使得按照代码的每个比特的逻辑值实施以下的操作:在逻辑“1”的情形下,在相应的一个比特周期期间通过Ch2发送无线电信号;以及在逻辑“0”的情形下,在相应的一个比特周期期间通过Ch3发送无线电信号。在每个无线电信号上叠加下一个比特的逻辑值数据。
正如图15A更具体地显示的,控制IC 14把要被发送的代码(10110010)转换成曼彻斯特码。也就是,在数据中的逻辑“1”被转换成在相应的一个比特周期的中心处下降(从高到低)的信号,以及逻辑“0”被转换成在一个比特周期的中心处上升(从低到高)的信号。
然后,根据每个比特的逻辑值和曼彻斯特编码来生成无线电信号。由于第一比特是逻辑“1”,控制IC 14把用于Ch2的设置命令输入到发送模块16。由于第二比特是逻辑“0”,控制IC 14把代表从低到高上升的逻辑“0”的数字信号输入到发送模块16。
正如图15B示意地显示的,因此,由发送模块16生成以下无线电信号:通过用代表逻辑“0”的数字信号调制由载波生成电路16a生成的载波(Ch2)而产生的无线电信号。这样生成的信号被提供到天线18,并从天线18发射。
由于第二比特是逻辑“0”,控制IC 14随后把对于Ch3的设置命令输入到发送模块16。由于第三比特是逻辑“1”,控制IC 14把代表从高到低到下降的逻辑“1”的数字信号输入到发送模块16。
在发送模块16中,因此,生成以下无线电信号:通过用代表逻辑“1”的数字信号调制由载波生成电路16b生成的载波(Ch3)而产生的无线电信号。这样生成的信号被提供到天线18,并从天线18发射。
此后,无线电信号被顺序地生成和发送。对于第八比特,控制IC 14不输出数字信号,因为下一个比特不存在。由于第八比特是逻辑“0”,在Ch3中的载波被发送而不用在其上叠加任何信号(图15B)。
在集成调谐器4中,控制IC 38实行图16和17所示的处理过程。图16的处理过程以便携式单元2的确认信号时开始,它是响应于从车辆内的天线6发送的请求信号。
控制IC 38在每一个比特周期内重复实行步骤920到步骤1000的处理过程。它由此识别被包含在从智能便携式单元2发送的无线电信号中的逻辑值数据,以便译码整个代码。
在图16的处理过程中,在步骤910,在预定的存储区域中存储被包含在无线电信号中的逻辑值数据还没有被固定(确认)。这个逻辑值数据是下一个比特的逻辑值数据,并被定义为“nextdat”。
控制IC 38执行步骤920,和实行用于解调在Ch2中的无线电信号的处理过程和用于识别由它的解调信号代表的逻辑值数据的处理过程。具体地,它实行图17的处理过程。假设在Ch2中的无线电信号被接收,以及它的解调信号被输入到控制IC 38。
在步骤1110,首先,控制IC 38确定解调的信号是否为代表“1”的信号(从高电平过渡到低电平的信号)。当确定解调的信号是代表“1”的信号时,控制IC 38确定它可以识别由解调的信号代表的逻辑值数据。然后,它执行步骤1120,并设置一个表示逻辑“1”对于Ch2已被固定(确认)的标志。而且,它把“1”(在步骤1110确定的)存储在预定的存储区域中作为被包含在Ch2的解调信号中的逻辑值数据(Ch2dat)。此后,图17的处理过程结束。
当在步骤1110确定解调的信号不是代表“1”的信号时,控制IC 38执行步骤1130。然后,它确定解调的信号是否为代表“0”的信号(从低电平过渡到高电平的信号)。当确定解调的信号是代表“0”的信号时,控制IC 38确定它可以识别由解调的信号代表的逻辑值数据。然后,它执行步骤1140,并设置一个表示逻辑“0”对于Ch2已被固定的确认标志。而且,它把“0”(在步骤1130确定的)存储在预定的存储区域中作为被包含在Ch2的解调信号中的逻辑值数据(Ch2dat)。此后,图17的处理过程结束。
当在步骤1130确定解调的信号也不是代表“0”的信号时,控制IC 38执行步骤1150,并设置一个表示逻辑“0”对于Ch2还没有被固定的标志。此后,图17的处理过程结束。
当接收的无线电信号是在Ch3中的无线电信号时,在步骤1110和1130,作出否定的确定,以及在步骤1150,设置一个表示对于Ch2的“未固定”的标志。
在步骤920实行图17的处理过程后,控制IC 38执行步骤930,以及实行用于解调在Ch3中的无线电信号的处理过程和用于识别由它的解调信号代表的逻辑值数据的处理过程。具体地,对于Ch3实行与图17相同的处理过程。控制IC 38然后执行步骤940,以及确定对于Ch2和Ch3的标志是否都是未固定的。当作出否定的确定时,控制IC 38执行步骤950。在步骤950,确定对于Ch2和Ch3的标志是否都是固定的。当作出否定的确定时,控制IC 38执行步骤960。
在步骤960,控制IC 38确定对于Ch2的标志是否是固定的。当确定该标志是固定时,控制IC 38执行步骤970,并把逻辑“1”存储在预定的存储区域。而且,它读出Ch2dat作为紧跟当前比特(逻辑“1”的比特)之后的比特的逻辑值数据(nextdat),并把它存储在预定的存储区域。Ch2dat或者是在步骤1120存储的“1”,或者是在图17的步骤1140存储的“0”。
当在步骤960确定对于Ch2的标志没有被固定时,即,对于Ch2的标志是未固定的,控制IC 38确定对于Ch3的标记是固定的并执行步骤980。在步骤980,它把逻辑“0”存储在预定的存储区域。而且,它读出Ch3dat作为紧跟当前比特(逻辑“0”的比特)之后的比特的逻辑值数据(nextdat),并把它存储在预定的存储区域。Ch3dat或者是在步骤1120存储的“1”,或者是在图17的步骤1140存储的“0”。
当在步骤940确定对于Ch2的标志和对于Ch3的标志都是未确认的标志,或在步骤950确定对于Ch2和Ch3的标志都是固定时,控制IC 38执行步骤990。
在步骤990,确定nextdat是否是未固定的,换句话说,确定作为nextdat的数据(Ch2dat或Ch3dat)是否被存储在预定的存储区域。当确定nextdat不是未固定的(Ch2dat或Ch3dat被存储)时,控制IC 38执行步骤1000。它获取这个nextdat作为逻辑值数据,并把它存储在预定的存储区域。例如,当nextdat是“1”时它获取逻辑“1”,当nextdat是“0”时它获取逻辑“0”,并把它存储在预定的存储区域。
当在步骤990确定nextdat是未固定时,控制IC 38执行步骤920,以及分析下一个无线电信号。当在步骤990确定nextdat是未固定时,获取与紧接在前面的比特的逻辑值数据相同的数据。
具体地,逻辑值数据不能被固定的比特的逻辑值,当紧接在前面的比特是逻辑“1”时变为“1”,以及当紧接在前面的比特是逻辑“0”时变为“0”。
对于在本例中的第八比特,无线电信号不包含下一个比特的比特数据。所以,在步骤1110和步骤1130将作出否定的确定,因此未固定的标志在步骤1150被设置。在图17的处理过程中,对于第七比特,在这种情形下,在步骤1110作出否定的确定,和在步骤1130作出肯定的确定。在步骤1140,Ch2dat=0被存储,以及在图16的步骤970,nextdat=Ch2dat(=0)被存储。所以,在对于第八比特的步骤1000,第八比特的数据被识别为nextdat,即,“0”。
在第四实施例中,图16的处理过程可以由与预定数目的比特相等价的量来实行,然后结束,或在预置的时间内实行,然后结束。
因此,控制IC 38根据无线电信号来识别被包含在从智能便携式单元2发送的无线电信号中的逻辑值数据,并将它们译码。
信号被译码成的代码被输入到智能检验ECU 5。智能检验ECU5用对于车辆唯一的代码来检验输入的代码。当它们互相一致时,它实行预定的车辆控制。当它们互相不一致时,结果是通信错误。
如上所述,在第四实施例中的车辆控制系统1被构建成使得通过使用频道种类和无线电信号的数据信号来代表要被发送的代码的每个比特的逻辑值数据。当前比特的逻辑值数据和下一个比特的逻辑值数据可以由在一个比特周期内的无线电信号代表。为此,即使在特定的比特周期内的无线电信号由于噪声等等而不能被接收时,该特定的比特的逻辑值数据也可以从数据信号--即,在以前的比特周期中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被恢复。所以,信号可以被正确地译码的概率得到增强。因此,可以保证,可以更可靠地进行通信。
被包括在无线电信号中的逻辑值数据可以是在当前比特之前的比特的逻辑值数据。要被发送的数据可以是多值的(例如,三元的,四元的)。在这种情形下,只需要增加频道数目(到三个或更多的)。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920到1150的处理过程相应于鉴权代码恢复装置。
(第五修改例)
作为第五修改例,第四实施例可被修改为如图18所示。在第五修改例中,每个比特在相应的一个比特周期的结束处被提供以一个段,而不管比特的逻辑值的表示。这个段被称为暂停(halt)间隔。等价于暂停间隔的时间段被分配给在发送模块16中的频道改变操作。为此,逻辑值数据可以可靠地被包括在无线电信号中。结果,可以保证,要被发送的代码被精确地发送。暂停间隔可被包括在一个比特周期的开始。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可以作出许多其它修改例。
例如,频道数目可以是三个或更多。在这样的情形下,有可能两个或更多个频道不是在接收机IC 4a的掌管下。在这种情形下,控制系统1可被构建成使得接收机IC 4b选择在两个或更多个频道中任何的无线电信号,并解调它。可替换地,它可被构建成使得接收IC按逐个频道地被提供。
用于检测解调信号的信号强度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电路可被分开地提供。在这种情形下,通过RSSI电路检测的信号强度可被输入到控制IC 38。
无钥匙进入系统不需要具有遥控无钥匙进入系统和智能进入系统的功能。智能进入系统可以周期地发送请求信号。TPMS和无钥匙进入系统系统不需要互相合并,车辆控制系统可被构建成使得它只具有无钥匙进入系统。在点火开关被关断以停止引擎时,可存储通过接收频道设置处理过程被设置的接收频道(图2和图6),以及当点火开关此后被接通时,第一无线电信号可以通过所存储的接收频道被接收。在这种情形下,当在点火开关被接通后经过预定的时间时,可以实行接收频道设置处理过程。

Claims (22)

1.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包括:
由车辆的用户携带的便携式单元(2),用于发送用于无钥匙进入系统的第一无线电信号,以便遥控操作车辆的设备;
被安装在车辆中的车辆条件检测器(3),用于发送用于车辆条件监视系统的第二无线电信号;以及
被安装在车辆中的车辆内接收机(4到6),用于接收第一无线电信号和第二无线电信号,其特征在于
便携式单元(2)通过频率不同的多个频道来发送第一无线电信号,以及
车辆内接收机(4到6)包括:
接收天线(20),用于接收第一无线电信号和第二无线电信号;
频道确定装置(110到130,160到180),用于确定在多个频道间处于最有利通信状态的频道的最佳频道;
频率转换装置(28,36),从由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中间,选择在多个频道的任何频道上的第一无线电信号或第二无线电信号,并把信号转换成特定频率的中频信号;
解调装置(32),用于解调从频率转换电路输出的中频信号;以及
控制装置(38),用于当要从解调装置获取第二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时使得频率转换装置选择第二无线电信号,和当要从解调装置获取第一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时使得频率转换装置选择在由频道确定装置确定的最佳频道上的第一无线电信号。
2.权利要求1的车辆控制系统,其中:
频率转换装置(28,36)包括混频器(28),用于混频由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与用于转换的信号,并把第一无线电信号或第二无线电信号转换成特定频率的中频信号,和用于生成用于转换的信号的电路(36);以及
频率转换装置(28,36)把用于转换的信号的频率转换成在多个频道的任何频道上的第一无线电信号的频率或转换成要由混频器转换成特定频率的中频信号的第二无线电信号的频率。
3.权利要求1的车辆控制系统,其中:
车辆内接收机(4到6)包括频道通知装置(5),用于向便携式单元通知由频道确定装置确定的最佳频道;
便携式单元(2)发送在由频道通知装置通知的最佳频道中的第一无线电信号。
4.权利要求3的车辆控制系统,其中:
便携式单元(2)包括用于生成频率不同的多个载波的电路(14,16);以及
便携式单元(2)用包含要发送的数据的数据信号来调制在多个载波间具有最佳频道的频率的载波,以及发送调制的信号作为第一无线电信号。
5.权利要求1到4的任一项的车辆控制系统,其中:
频道确定装置(110到130,160到180)包括噪声电平检测装置(120,130),用于对多个频道的每个频道检测由天线接收的接收信号的噪声电平,以及根据由噪声电平检测装置检测的结果,来确定处于最低噪声电平的频道作为最佳频道。
6.权利要求1到4的任一项的车辆控制系统,其中:
频道确定装置(110到130,160到180)包括信号强度检测装置(160到180),用于对多个频道的每个频道检测由天线接收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根据由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检测的结果,来确定处于最高信号强度的频道作为最佳频道。
7.权利要求1到4的任一项的车辆控制系统,其中:
频道确定装置(720)包括一致性确定装置(720),用于对于多个频道的每个频道确定由天线接收的第一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是否按照编码方法,以及对于由一致性确定装置确定为最佳频道的解调信号来确定与预定的编码方法一致的频道。
8.权利要求1到4的任一项的车辆控制系统,其中:
车辆内接收机(4到6)包括最佳频道改变装置(220,430,520,630),用于用对于车辆唯一的鉴权代码来检验被包含在第一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中的鉴权代码,以及用于当这些代码互相不一致时改变由频道确定装置确定的最佳频道。
9.权利要求1到4的任一项的车辆控制系统,其中:
车辆内接收机(4到6)包括改变命令通知装置(5),用于向便携式单元通知用于第一无线电信号的信号强度的改变命令;以及
便携式单元(2)按照由改变命令通知装置通知的用于信号强度的改变命令来改变第一无线电信号的信号强度。
10.权利要求1到4的任一项的车辆控制系统,其中:
车辆条件检测器(3)包括适配于车辆轮子的轮胎空气压力检测器(3),用于发送用于轮胎监视系统的第二无线电信号。
11.一种车辆控制系统,包括:
由车辆的用户携带的便携式单元(2),用于发送用于无钥匙进入系统的第一无线电信号,以便遥控操作车辆的设备;
被安装在车辆中的车辆条件检测器(3),用于发送用于车辆条件监视系统的第二无线电信号;以及
被安装在车辆中的车辆内接收机(4到6),用于接收第一无线电信号和第二无线电信号,
其特征在于
便携式单元(2)通过频率不同的多个频道来发送第一无线电信号,以及
车辆内接收机(4到6)包括:
接收天线(20),用于接收第一无线电信号和第二无线电信号;
第一频率转换装置(28,36),用于从由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中选择在多个频道的任何频道中的第一无线电信号或选择第二无线电信号,并把信号转换成特定频率的中频信号;
第二频率转换装置(48,54),用于把不在第一频率转换电路的控制下的频道中的第一无线电信号转换成特定频率的中频信号;
第一解调装置(32),用于解调从第一频率转换装置输出的中频信号;以及
第二解调装置(52),用于解调从第二频率转换装置输出的中频信号。
12.权利要求11的车辆控制系统,其中:
第一频率转换装置(28,36)包括用于混频由接收天线接收的信号与用于转换的信号,和把在多个频道的任何频道中的第一无线电信号或在接收的信号间的第二无线电信号转换成特定频率的中频信号的混频器(28),和用于生成用于转换的信号的电路(36);以及
第一频率转换装置(28,36)把用于转换的信号的频率转换成在多个频道的任何频道上的第一无线电信号的频率或转换成要由混频器转换成特定频率的中频信号的第二无线电信号的频率。
13.权利要求11的车辆控制系统,其中:
便携式单元(2)包括用于生成频率不同的多个载波的电路(14,16);以及
便携式单元(2)用包含要发送的数据的数据信号分别调制由电路生成的多个载波,以及合成和同时发送调制的信号。
14.权利要求11到13的任一项的车辆控制系统,其中:
车辆内接收机(4到6)包括频道确定装置(720),用于确定在多个频道间处于最有利通信状态的最佳频道,和控制装置(38);
当要获取第二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时,控制电路(38)使得第一频率转换装置选择第二无线电信号和获取从第一解调装置输出的解调信号;
当要获取第一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时,如果由频道确定装置确定的最佳频道是在第一频率转换装置的控制下,则控制电路(38)使得第一频率转换装置选择在最佳频道上的第一无线电信号和获取从第一解调装置输出的解调信号;以及
当要获取第一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时,如果由频道确定装置确定的最佳频道是在第二频率转换装置的控制下,则控制电路(38)获取从第二解调装置输出的解调信号。
15.权利要求14的车辆控制系统,其中:
频道确定装置(720)包括噪声电平检测装置(120,130),用于对多个频道的每个频道检测由天线接收的接收信号的噪声电平,以及根据由噪声电平检测装置检测的结果,来确定处于最低噪声电平的频道作为最佳频道。
16.权利要求14的车辆控制系统,其中:
频道确定装置(720)包括信号强度检测装置(160到180),用于对多个频道的每个频道检测由天线接收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以及根据由信号强度检测装置检测的结果,来确定处于最高信号强度的频道作为最佳频道。
17.权利要求14的车辆控制系统,其中:
频道确定装置(720)包括一致性确定装置(720),用于对于多个频道的每个频道确定由天线接收的第一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是否符合编码方法,以及对于由一致性确定装置确定为最佳频道的解调信号来确定与预定的编码方法一致的频道。
18.权利要求14的车辆控制系统,其中:
车辆内接收机(4到6)包括最佳频道改变装置(220,430,520,630),用于用对于车辆唯一的鉴权代码来检验被包含在第一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中的鉴权代码,以及用于当这些代码互相不一致时改变由频道确定装置确定的最佳频道。
19.权利要求11的车辆控制系统,其中:
便携式单元(2)通过频率不同的第一和第二频道发送第一无线电信号,和根据要发送的数据的每个比特的逻辑值,来在每个比特周期内发送第一无线电信号,当比特是逻辑1时,第一无线电信号是处在第一频道并包含紧跟该比特之后的比特的逻辑值数据,以及当比特是逻辑0时,第一无线电信号是处在第二频道并包含紧跟该比特之后的比特的逻辑值数据;以及
车辆内接收机(3,4)包括数据恢复装置(920到1150),用于当被包含在第一频道的第一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中的逻辑值被识别时通过设置当前的逻辑值为1;当被包含在第二频道的第一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中的逻辑值被识别时通过设置当前的逻辑值为0;以及当对于第一和第二频道,两个逻辑值被识别或都没有被识别时,通过把对于在之前刚接收的第一无线电信号的解调信号所识别的逻辑值取为当前的逻辑值,来恢复从便携式单元发送的数据。
20.权利要求19的车辆控制系统,其中:
在每个比特周期的开始或结束或这两个时候向被包含在第一无线电信号中的数据信号提供一个段,而不管该比特的逻辑值的表示。
21.权利要求11到13,19和20的任一项的车辆控制系统,其中:
车辆内接收机(4到6)包括改变命令通知装置(5),用于向便携式单元通知用于第一无线电信号的信号强度的改变命令;以及
便携式单元(2)按照由改变命令通知装置通知的用于信号强度的改变命令来改变第一无线电信号的信号强度。
22.权利要求11到13,19和20的任一项的车辆控制系统,其中:
车辆条件检测器(3)包括适配于车辆轮子的轮胎空气压力检测器(3),用于发送用于轮胎监视系统的第二无线电信号。
CN2007101487109A 2006-09-06 2007-09-06 车辆控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11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41581 2006-09-06
JP2006241581 2006-09-06
JP2006241581A JP4670777B2 (ja) 2006-09-06 2006-09-06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41148A true CN101141148A (zh) 2008-03-12
CN101141148B CN101141148B (zh) 2012-10-10

Family

ID=39105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4871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141148B (zh) 2006-09-06 2007-09-06 车辆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102241B2 (zh)
JP (1) JP4670777B2 (zh)
KR (1) KR100908776B1 (zh)
CN (1) CN101141148B (zh)
DE (1) DE102007039599B4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2510A (zh) * 2009-01-23 2011-12-21 株式会社电装 车内设备控制系统
CN102292509A (zh) * 2009-01-23 2011-12-21 株式会社电装 车内设备控制系统
CN102682504A (zh) * 2011-03-04 2012-09-1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扩大远程车辆控制功能的系统和方法
CN102881063A (zh) * 2012-09-28 2013-01-16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接收分时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21435A (zh) * 2011-11-18 2013-05-2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车辆通信和进入
CN103457632A (zh) * 2013-07-01 2013-12-18 江苏安智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跳频通讯系统
CN106411342A (zh) * 2016-11-17 2017-02-15 合肥晟泰克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车用扫频接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7187421A (zh) * 2016-03-15 2017-09-22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无钥匙进入和起动系统
CN108173553A (zh) * 2018-03-01 2018-06-15 宁波琻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低频解码集成电路及tpms发射器
CN108303913A (zh) * 2017-01-13 2018-07-20 法雷奥汽车内部控制(深圳)有限公司 车辆控制系统
CN110662661A (zh) * 2017-05-23 2020-01-07 法国大陆汽车公司 用于通过与机动车辆的车轮中的一个相关联来识别至少一个用于监测所述机动车辆的轮胎压力的发射器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12324B (zh) 2007-07-03 2016-01-27 欧陆汽车系统美国有限公司 通用轮胎压力监测传感器
JP2009107530A (ja) * 2007-10-31 2009-05-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車載受信装置
FR2938991B1 (fr) * 2008-11-21 2012-04-13 Valeo Securite Habitacle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US8659412B2 (en) 2009-12-10 2014-02-25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8841881B2 (en) 2010-06-02 2014-09-23 Bryan Marc Failing Energy transfer with vehicles
FR2965772A1 (fr) * 2010-10-07 2012-04-13 Valeo Securite Habitacle Systeme de communication radiofrequence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DE102010062469A1 (de) * 2010-12-06 2012-06-06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verschlüsselten Funk-Übertragung von Daten
US8751092B2 (en) 2011-01-13 2014-06-10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Protocol protection
JP5666966B2 (ja) * 2011-04-08 2015-02-1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統合チューナ
JP5798398B2 (ja) * 2011-07-25 2015-10-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受信機並びに通信方法
RU2570245C2 (ru) 2011-08-09 2015-12-10 Континенталь Отомоутив Системз, Инк.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контроля давления в шине
EP2741929B1 (en) 2011-08-09 2015-11-18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Protocol arrangement in a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US9676238B2 (en) 2011-08-09 2017-06-13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Tire pressure monitor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RU2572990C2 (ru) 2011-08-09 2016-01-20 Континенталь Отомоутив Системз, Инк.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активации процесса локализации для устройства контроля давления в шине
US8502655B2 (en) 2011-08-09 2013-08-06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Protocol misinterpretation avoidanc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KR101269999B1 (ko) * 2012-01-26 2013-05-31 주식회사 스마트온커뮤니케이션 자동차 제어용 무선 신호 중계 장치 및 방법
JP6045113B2 (ja) * 2013-11-12 2016-12-1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システム
US9963002B2 (en) * 2013-12-18 2018-05-08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ressure module, transceiver module, control module,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related to a tire pressure
US9446636B2 (en) 2014-02-26 2016-09-20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Pressure check tool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103872758B (zh) * 2014-03-25 2016-02-17 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 供电动力环路控制监控系统
US9517664B2 (en) 2015-02-20 2016-12-13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RF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
CN104835226A (zh) * 2015-05-05 2015-08-12 马夸特开关(上海)有限公司 汽车无钥匙系统
DE102016213290A1 (de) 2015-08-03 2017-02-09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Vorrichtung,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Konfigurieren eines Reifeninformationssensors mit einem Übertragungsprotokoll auf der Basis von Fahrzeugtriggerkenngrößen
JP6358210B2 (ja) 2015-09-16 2018-07-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マートキーシステム
FR3041459B1 (fr) * 2015-09-18 2017-10-13 Valeo Comfort & Driving Assistance Procede de determination d'une distance entre un vehicule et un identifiant
DE102016200060A1 (de) 2016-01-06 2017-07-06 Volkswagen Ag Verfahren, Computerprogramm und Vorrichtung zum Reduzieren einer Störung von zeitlichen Kommunikationsressourcen, die für eine drahtlose Kommunikation zwischen einem Fahrzeugschlüssel und einem Fahrzeug genutzt werden
CN107481434A (zh) * 2017-06-30 2017-12-15 柳州贵族酒业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取放的快递收发装置
JP6897745B2 (ja) * 2019-10-29 2021-07-07 住友ベークライト株式会社 光学シートおよび光学部品
US11458781B1 (en) 2020-11-09 2022-10-04 Marc Tobias System for vehicle monitoring utilizing tire pressure senso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15681A (ja) 1991-04-12 1992-11-06 Smk Corp 通信システム
JPH04345328A (ja) * 1991-05-23 1992-12-01 Fujitsu Ltd 回線切替え制御回路
DE4205911A1 (de) * 1992-02-26 1993-09-02 Uwatec Ag Kontrollvorrichtung fuer den luftdruck von luftbereiften fahrzeugraedern
JP3277187B2 (ja) * 1993-09-16 2002-04-2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SE503893C2 (sv) * 1994-07-15 1996-09-3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för frekvenshoppning i ett radiokommunikationssystem
JPH09144404A (ja) 1995-11-21 1997-06-03 Tokai Rika Co Ltd 車両用送受信システム、受信機及び送受信システム
US5844517A (en) * 1996-02-02 1998-12-01 Trw Inc. Portable transceiver for keyless vehicle entry system having phase delay
DE19610116C2 (de) 1996-03-14 1999-09-02 Siemens Ag Diebstahlschutz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2000022614A (ja) 1998-06-29 2000-01-21 Omron Corp 受信機、送信機及び単方向通信システム
KR20000014443A (ko) * 1998-08-21 2000-03-15 김영환 키리스-엔트리 주파수 수신대역을 공용화한 차량용 라디오수신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6760579B1 (en) * 1998-11-27 2004-07-06 Fujitsu Ten Limited Receiving system having a plurality of frequency converters for use with a vehicle
US6127740A (en) * 1999-05-28 2000-10-03 Lear Corporatio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signal strength in a remote transmitter
US6801134B1 (en) * 2000-03-02 2004-10-05 Trw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function operation with controlled distance communication having vehicle-based frequency selection
JP2002129794A (ja) 2000-10-25 2002-05-09 Denso Corp 遠隔操作用車載装置
US6420967B1 (en) * 2001-01-31 2002-07-16 Lear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ared vehicle 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remote keyless entry, and vehicle immobilization
KR20030026725A (ko) * 2001-09-28 2003-04-0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통합 제어 장치
FR2839801B1 (fr) 2002-05-17 2006-07-14 Valeo Electronique Commande d'un systeme d'acces et/ou de demarrage d'un vehicule automobile dans une zone de perturbation de frequences
DE10226294A1 (de) 2002-06-13 2003-12-24 Kostal Leopold Gmbh & Co Kg Hochfrequenzfunksystem für Kraftfahrzeuge
DE10304081B4 (de) 2002-10-24 2007-09-13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Van Buren Zugangs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301146B4 (de) * 2003-01-14 2014-07-10 Robert Bosch Gmbh Ein Sicherheitssystem
CN1519147A (zh) * 2003-01-23 2004-08-11 敦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防盗器系统
JP2005236556A (ja) * 2004-02-18 2005-09-02 Denso Corp 受信機及び電子機器
JP2005299305A (ja) 2004-04-15 2005-10-27 Calsonic Kansei Corp 携帯機、車載機および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ー装置
US7209030B2 (en) * 2004-04-23 2007-04-24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Noise alarm timer function for three-axis low frequency transponder
DE102004038836A1 (de) 2004-08-10 2006-02-23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Entfernungsmessung in einem drahtlosen Trägerfrequenz-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Trägerfrequenz-Kommunikationssystem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JP2006211151A (ja) * 2005-01-26 2006-08-10 Denso Corp 車載受信装置
JP2006213289A (ja) 2005-02-07 2006-08-17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車載受信機
JP2006214240A (ja) * 2005-02-07 2006-08-17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車載受信機
US8922339B2 (en) * 2005-08-23 2014-12-30 Lear Corporation Multiple-channel receiver system and method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2510B (zh) * 2009-01-23 2014-05-21 株式会社电装 车内设备控制系统
CN102292509A (zh) * 2009-01-23 2011-12-21 株式会社电装 车内设备控制系统
CN102292509B (zh) * 2009-01-23 2016-01-20 株式会社电装 车内设备控制系统
CN102292510A (zh) * 2009-01-23 2011-12-21 株式会社电装 车内设备控制系统
CN102682504A (zh) * 2011-03-04 2012-09-1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扩大远程车辆控制功能的系统和方法
CN103121435B (zh) * 2011-11-18 2015-10-2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车辆通信和进入
CN103121435A (zh) * 2011-11-18 2013-05-29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车辆通信和进入
CN102881063B (zh) * 2012-09-28 2015-07-08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接收分时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2881063A (zh) * 2012-09-28 2013-01-16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接收分时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3457632A (zh) * 2013-07-01 2013-12-18 江苏安智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跳频通讯系统
CN107187421A (zh) * 2016-03-15 2017-09-22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无钥匙进入和起动系统
CN107187421B (zh) * 2016-03-15 2019-08-16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无钥匙进入和起动系统
CN106411342A (zh) * 2016-11-17 2017-02-15 合肥晟泰克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车用扫频接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03913A (zh) * 2017-01-13 2018-07-20 法雷奥汽车内部控制(深圳)有限公司 车辆控制系统
CN110662661A (zh) * 2017-05-23 2020-01-07 法国大陆汽车公司 用于通过与机动车辆的车轮中的一个相关联来识别至少一个用于监测所述机动车辆的轮胎压力的发射器的方法
CN110662661B (zh) * 2017-05-23 2021-12-21 法国大陆汽车公司 用于通过与机动车辆的车轮中的一个相关联来识别至少一个用于监测所述机动车辆的轮胎压力的发射器的方法
CN108173553A (zh) * 2018-03-01 2018-06-15 宁波琻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低频解码集成电路及tpms发射器
CN108173553B (zh) * 2018-03-01 2023-10-13 南京英锐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低频解码集成电路及tpms发射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055042A1 (en) 2008-03-06
KR20080022517A (ko) 2008-03-11
JP2008066964A (ja) 2008-03-21
KR100908776B1 (ko) 2009-07-22
DE102007039599B4 (de) 2013-03-07
DE102007039599A1 (de) 2008-03-27
JP4670777B2 (ja) 2011-04-13
CN101141148B (zh) 2012-10-10
US8102241B2 (en) 2012-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1148B (zh) 车辆控制系统
KR100890487B1 (ko) 차량 제어 시스템
US7647031B2 (en) Vehicle receiver system in which a single receiver circuit is controlled to receive signals transmitted from a plurality of remote devices having respectively different transmission frequencies
US7436289B2 (en) Remote keyless entry system with two modes of demodulation
US20060273887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080169898A1 (en) Vehicl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and component devices
US20140203907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050083175A1 (en) Keyless entry receiver
US9473879B2 (en) Portable device and vehicle control system
CN108367733A (zh) 车载器、便携设备以及车辆用无线通信系统
JP2006211151A (ja) 車載受信装置
KR101366475B1 (ko) 송신 장치 및 송신 방법
JP2006132229A (ja) 遠隔操作用車載装置
WO2005098177A1 (ja) 車載無線装置
CN106411341B (zh) 车用自适应接收解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8172573A (ja) 送受信システム、送信機、受信機、及び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システム
JP6116513B2 (ja) 携帯機、制御装置、および車両用制御システム
JP2008141473A (ja) 通信システム、送信機及び受信機
US20070205913A1 (en) Receiving circuit and receiving method
JP2006213289A (ja) 車載受信機
CN206164517U (zh) 车用自适应接收解调装置
JP4807588B2 (ja) ノイズ除去装置
JP2008187293A (ja) 自動車用無線機及び自動車用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4807586B2 (ja) 無線受信装置
JP2006214240A (ja) 車載受信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