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28677A - 滚动轴承、凸轮轴装置以及凸轮轴支承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滚动轴承、凸轮轴装置以及凸轮轴支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28677A
CN101128677A CNA2006800057268A CN200680005726A CN101128677A CN 101128677 A CN101128677 A CN 101128677A CN A2006800057268 A CNA2006800057268 A CN A2006800057268A CN 200680005726 A CN200680005726 A CN 200680005726A CN 101128677 A CN101128677 A CN 1011286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olling bearing
camshaft
outer r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572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72760C (zh
Inventor
上野弘
山川和芳
服部智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286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86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7276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7276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Gears, Ca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可有效地进行向滚道面的供油的滚动轴承的凸轮轴装置。其具备轴(1);可旋转地支承该轴(1)滚动轴承(3);外嵌状地安装于该轴(1)的凸轮(2)。在滚动轴承(3)的外圈(5)的外周面形成有周向的槽、和从该周向的槽内向外圈(5)的侧面开口的轴向的槽。

Description

滚动轴承、凸轮轴装置以及凸轮轴支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滚动轴承、使用了该滚动轴承的凸轮轴装置以及支承用于使发动机的进排气门进行开闭动作的凸轮轴的凸轮轴支承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等车辆所使用的发动机,具有用于使发动机的进排气门进行开闭动作的凸轮轴。该凸轮轴是在轴向排列有多个凸轮的轴体,并被配置于由发动机的气缸盖和气缸盖罩围绕的气门室内。凸轮轴利用凸轮轴支承装置,被相对上述气缸盖可旋转地支承,该凸轮轴支承装置具有在轴向以规定的间隔配置了多个的滑动轴承。
然而,该凸轮轴支承装置的滑动轴承,在发动机的转速较低的状态下存在摩擦阻力比较高而使转矩增大的情况,其成为使发动机的燃料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于是,为了提高发动机的燃料效率,采用如日本专利实开平6-8704号公报、特开平4-12102号公报所示的利用滚动轴承支承凸轮轴的结构。由此,试图通过减小摩擦阻力来使其转矩降低。
因此,以往为了可旋转地支承气缸盖内的凸轮轴,存在如日本专利特开平8-218817号公报所示的使用滑动轴承的情况;和如日本专利实开平5-6104号公报所示的使用滚动轴承的情况。在使用滑动轴承的情况下,从形成于气缸盖的供油用的孔向滑动轴承的外周面侧供给润滑油,该润滑油经过形成在滑动轴承上的径向的通孔,被供给到轴的外周面与滑动轴承的内周面(轴颈表面)之间。然而,即便如此供油,滑动轴承与轴之间的摩擦阻力也大于滚动轴承的情况。
从而,为了进一步减小摩擦阻力,优选使用滚动轴承。
上述以往例子的凸轮轴支承装置的滚动轴承,是利用在发动机内循环的润滑油进行了润滑。在该发动机内循环的润滑油中,含有由燃烧气体所生成的碳淤渣、或由发动机内部的金属摩擦所产生的摩擦粉末等杂质。当利用含有这种杂质的润滑油对滚动轴承进行润滑时,这些杂质会侵入到上述滚动轴承的内部,而发生震动或噪音或发生异常磨损而引发出使该凸轮轴支承装置的寿命降低那样的问题。
另外,在为了减小轴承与凸轮轴之间的摩擦阻力,而采用了滚动轴承的情况下,从气缸盖侧向滚动轴承的滚道面的供油变得困难。即,在滑动轴承的情况下,即便在滑动轴承的内周面开设供油孔也不会在性能上存在问题,但在滚动轴承的情况下,当在其滚道面上开设供油孔时,则存在滚动体经过该孔,而发生震动、噪音并使寿命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为了实现低转矩而使用滚动轴承也能够抑制震动或噪音的发生以及寿命降低的凸轮轴支承装置。另外,本发明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可进行向滚道面的供油而不会影响滚动体的滚动的滚动轴承、以及使用了该滚动轴承的凸轮轴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在外圈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槽,并形成有从该槽内向上述外圈的内周面中没有与滚动体接触的面贯通的供油孔。
据此,能够将被供给到形成于外圈的外周面上的槽内的润滑油,经过贯通外圈的供油孔而供给到外圈的内周面。由于供油孔向与滚动体没有接触的面开口,所以不会对滚动体的滚动造成影响。润滑油被供给到没有与滚动体接触的面即滚道面以外的部分,但该润滑油沿着外圈的内周面流向滚道面侧而可向滚道面供油。
另外,本发明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在外圈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周向的槽、和从该周向的槽内向上述外圈的侧面开口的轴向的槽。
据此,能够将被供给到形成于外圈的外周面上的槽内的润滑油,经过轴向的槽而供给到外圈的侧面。而且,被供给到外圈的侧面的润滑油沿着外圈的侧面以及外圈的内周面迂回地流动,而可向滚道面供油。
另外,优选地,上述周向的槽在上述外圈的外周面上形成于轴向中央部,上述轴向的槽以直线状地贯通上述外圈的两侧面的方式形成于上述周向的槽的轴向两侧。由此,可以均等地向滚动轴承的轴向两侧供给润滑油。在滚动轴承的左右两侧的环境(例如周边构件的形状)相同的情况下有效。
另外,优选地,上述周向的槽在上述外圈的外周面上形成于轴向中央部,上述轴向的槽以相互在周向错开位置地分别形成于上述周向的槽的轴向两侧。据此,在因滚动轴承的左右两侧的环境的不同而使润滑油的易流动性在左右不同的情况下有效。
另外,优选地,上述轴向的槽在上述外圈的外周面上以相对与中心轴平行的直线倾斜的方式形成。据此,被供给到周向的槽内的润滑油,可以容易地向外圈的侧面迂回。
再者,本发明的凸轮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滚动轴承;由该滚动轴承可自由旋转地支承的轴;与该轴分体并具有通孔且被外嵌状地安装于该轴的凸轮,上述滚动轴承具有由环状的整体物构成的滚道圈,并被外嵌状地安装于上述轴。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利用滚动轴承来支承轴,能够减小轴承上的摩擦阻力并减少旋转时的摩擦损失。特别是在旋转开始时,能够减小低速旋转时的摩擦阻力。再者,通过凸轮与轴分体地形成,而在将凸轮安装于轴之前,能够先将滚动轴承以从轴的端部插入轴的状态移动到规定位置并安装。从而,不需要将滚动轴承的滚道圈形成为单元结构,而不会在滚道圈上产生连接点。而且,如果将滚道圈形成为单元结构而在滚道圈上产生连接点的话,则滚动体通过该连接点之时发生震动或噪音,导致降低轴承的寿命。再者,能够将凸轮以从轴的端部插入轴的状态下移动,并安装于规定位置。
本发明的凸轮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滚动轴承,其配置于由发动机的气缸盖和气缸盖罩围绕的气门室内,且相对上述气缸盖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凸轮轴,并且在内部封入有润滑脂;遮蔽机构,其进行遮蔽以防止发动机的润滑油侵入到上述多个滚动轴承内部。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凸轮轴支承装置,由于具有上述遮蔽机构,所以能够防止发动机的润滑油侵入到上述一对滚动轴承内部的情况。据此,能够抑制包含在发动机的润滑油中的碳淤渣或金属粉末等杂质侵入到该滚动轴承的内部,并且这些滚动轴承通过被封入于其内部的润滑脂可靠地被润滑。
优选地,在上述凸轮轴支承装置中,上述多个滚动轴承仅对上述凸轮轴的两端进行支承。
此时,与例如使用更多的轴承来支承上述凸轮轴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上述凸轮轴周边的气缸盖等的构成。另外,由于上述凸轮轴没有用该滚动轴承以外的轴承来支承,所以与用更多的轴承来支承上述凸轮轴的情况相比,能够更进一步降低该凸轮轴的转矩。
优选地,在上述凸轮轴支承装置中,上述遮蔽机构是遮蔽板,该遮蔽板形成于上述气缸盖以及气缸盖罩中至少一者,并且通过隔开上述气门室内来遮蔽发动机的润滑油的侵入,并且在上述气门室内形成配置上述多个滚动轴承的轴承室。
此时,由于在气缸盖以及气缸盖罩中至少一者上设有形成上述轴承室的上述遮蔽板,所以能够容易地对上述多个滚动轴承遮蔽来自发动机的润滑油,而不用特别安装用于遮蔽发动机的润滑油的其他构件。
另外,本发明的凸轮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一对滚动轴承,该一对滚动轴承配置于由发动机的气缸盖和气缸盖罩围绕的气门室的外部,且安装于以从上述气缸盖或气缸盖罩突出了两端部的状态穿过气门室内的凸轮轴的两端部,并相对上述气缸盖可自由旋转地支承上述凸轮轴。
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凸轮轴支承装置,由于上述一对滚动轴承配置于气门室的外部,所以发动机的润滑油不会流入到其内部。因而,能够防止发动机的润滑油中所包含的杂质等侵入到这些滚动轴承的内部的情况。
优选地,在上述凸轮轴支承装置中,上述一对滚动轴承中的至少一者是球轴承。
此时,可以利用该球轴承来支承作用于上述凸轮轴的轴向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凸轮轴装置的一部分剖面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滚动轴承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滚动轴承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4是从轴向看到的外圈的外周缘部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滚动轴承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滚动轴承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滚动轴承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凸轮轴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一部分剖面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装有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凸轮轴支承装置的四循环发动机上部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II-II剖视图。
图11是表示装有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凸轮轴支承装置的四循环发动机上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发明,对如图1所示的可使具有凸轮2的轴1旋转的凸轮轴装置进行说明。该凸轮轴装置是使汽车用发动机的进排气门进行动作的装置。
下面,对凸轮轴装置的整体进行说明。该凸轮轴装置被容纳于由铝制块体构成的外壳H(气缸盖),且具备:直线状的轴1;与该轴1分体并被外嵌状地安装于轴1的多个近似卵形的凸轮2;可旋转地支承轴1的多个滚动轴承3。而且,在轴1上,凸轮2以及滚动轴承3被配设于轴1的轴向的规定位置。另外,在以一对成组的凸轮2之间设有一个滚动轴承3。
滚动轴承3采用深沟球轴承,且外嵌状地被安装于轴1,并可旋转地支承轴1。如图2所示,该滚动轴承3具有内圈4和被设于内圈4的径向外侧的外圈5,在内圈4的滚道面(滚道槽)6与外圈5的滚道面(滚道槽)12之间夹设有由多个滚珠7构成的滚动体。这些滚珠7被保持架13保持。
而且,将内圈4外嵌于轴1的外周面1a而固定,将外圈5嵌入于外壳H的容纳室内面,从而固定滚动轴承3。
另外,图8是表示凸轮轴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一部分剖面的侧视图。该装置具备的滚动轴承3,在凸轮轴1的外周面1a上形成有滚动轴承3的内圈滚道面6。即,省略图1的凸轮轴装置中的内圈4,将凸轮轴1设为内圈。由此,既可以消减零件数量,又可以增大承载能力。
图2是表示滚动轴承3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该滚动轴承3在外圈5的外周面5a上形成有周向的槽31(以下称为周向槽31),并且形成有从该周向槽31内向外圈5的外周面5b贯通的供油孔33。周向槽31是在径向没有贯通外圈5的凹槽,并且在周向连续地形成。
而且,供油孔33是以在外圈5的内周面5b中与作为滚动体的滚珠7没有接触的面上形成开口的方式形成的。具体说明,供油孔33在外圈5的内周面5b上,向除以规定的曲率半径形成的滚道面12以外的面,即比滚道面12靠近轴向侧方且与中心轴C平行的方向的直线状的非滚道面34开口。由此,供油孔33不会影响滚珠7的滚动。
供油孔33至少形成一条即可,为了向多个部位同时供油,优选在周向等间隔地设置多条。供油孔33在包括剖面为矩形的周向槽31的底面的位置上开口,在图2中是在周向槽31的底面与侧面之间的拐角部开口的。由此,润滑油易于滞留在拐角部,可向供油孔33供给该润滑油,从而可防止润滑油的滞留。
再者,周向槽31在外圈5的外周面5a上形成于轴向中央部,供油孔33形成为直线状,且其从该周向槽31既向轴向侧方又向径向内侧延伸。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也可以将周向槽31在外周面5a上形成于轴向的缘部(侧方),也可以将供油孔33形成为从该周向槽31既向轴向中央(轴向中央的滚道面12)又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直线状。
根据该滚动轴承3,润滑油经过形成于外壳H的润滑油用的孔35被供给到滚动轴承3的外圈5的周向槽31内,该润滑油经过供油孔33被供给到外圈5的内周面5b中非滚道面34。另外,被供给到非滚道面34的润滑油,沿着外圈5的内周面5b流向滚道面12侧,从而可向滚道面12供油。
图3是表示滚动轴承3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该滚动轴承3在外圈5的外周面5b上形成有周向的槽31(以下称为周向槽31)、和从该周向槽31内向外圈5的侧面5c开口的轴向的槽32(以下称为轴向槽32)。周向槽31为在径向没有贯通外圈5的凹槽,并且在周向连续地形成。周向槽31在外圈5的外周面5a上形成于轴向中央部。即周向槽31形成于将外圈5的外周面5a在轴向平分的周向上连续的假设中心线上。
轴向槽32形成为横切周向槽31并直线状地贯通外圈5的两侧面5c。即,轴向槽32以在周向槽31的轴向两侧(左右两侧)并排的方式分别形成,该两侧的轴向槽32形成为夹隔周向槽31并在轴向呈直线状的连续的槽。另外,在周向至少形成一条轴向槽32即可,如图3所示,优选在周向等间隔地形成多条。另外,图4是从轴向看到的外圈5的外周缘部的一部分的图。轴向槽32和周向槽31形成为相同的深度。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是以周向槽31为中心左右对称地形成有轴向槽32,所以可从轴向两侧均等地供给润滑油。
图5是表示滚动轴承3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侧视图。该滚动轴承3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外圈5的外周面5a上形成有周向槽21和轴向槽32。周向槽31在外圈5的外周面5a上形成于轴向中央部。
轴向槽32分别形成于周向槽21的轴向两侧(左右两侧),但左右的轴向槽32以相互在周向的错开位置(相位不同)的方式分别形成。从而,该轴向槽32与第二实施方式(图3)不同,其不是直线状地贯通外圈5的两侧面5c的槽。
另外,分别在周向槽31的两侧,在周向至少形成一条轴向槽32即可,如图5所示,优选在周向等间隔地形成多条。关于其他构成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根据该第三实施方式,因在滚动轴承3的左右两侧中的外壳H的形状等的不同,润滑油的易于流动性在左右不同的情况下为有效。
图6是表示滚动轴承3的第四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滚动轴承3的第五实施方式的侧视图。这些滚动轴承3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外圈5的外周面5a上形成有周向槽21和轴向槽32,周向槽31在外圈5的外周面5a上形成于轴向中央部。另外,轴向槽32形成为在外圈5的外周面5a上,相对与滚动轴承3的中心轴C平行的直线(以下称为基准线e)以规定倾斜角度θ倾斜。
图6中,夹隔周向槽31而相邻的两轴向槽32,形成为各自的中心线相互交叉的朝向。另一方面,图7中,将夹隔周向槽31而相邻的两轴向槽32,以中心线相互平行的方式形成。根据图6和图7,通过润滑油自身的重量,润滑油可以在轴向槽32内朝向下方移动。存在这样的被设为润滑油能够向外圈的侧面5c侧移动的朝向的轴向槽32,被供给到周向槽31内的润滑油易于向外圈5的侧面5c迂回。
图6和图7中,左右的轴向槽32被夹隔周向槽31而并排配置,虽未图示,但是也可以是在周向左右错开位置的槽,或也可以在周向形成多个倾斜角θ不同的轴向槽32。
这样,根据第二~第五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3,从形成于外壳H上的孔35向周向槽31内供给润滑油,该润滑油经过轴向槽32被供给到外圈5的轴向两侧面5c、5c。另外,被供给到外圈5的侧面5c的润滑油,沿着外圈5的侧面5c以及外圈5的内周面5b迂回地流动,而可向滚道部供油。
再者,各个实施方式的滚动轴承3的滚道圈,不是单元结构而是由环状的整体物(单体结构)构成的。即,在图1中,内圈4与外圈5是分别由环状的整体物构成的,在图8中外圈5是由环状的整体物构成的。由此,在滚道面上不会产生连接点。该滚动轴承3以从轴1的端部插入于轴1的方式沿着轴1在轴向移动,并被安装于轴1的轴向规定的位置(滚动轴承安装部15)。
该凸轮轴装置如图1或图8所示,是由将轴1和凸轮2分别分体地制造后组装而形成凸轮轴的组装结构形成的。即,轴1是直线状构件,在凸轮2上形成有用于将凸轮2外嵌于轴1的通孔10。由此,该凸轮2可从轴1的端部外嵌且沿着轴1在轴向移动,并被安装于轴1的轴向的规定的位置(凸轮安装部14)。可以将轴1和凸轮2以及滚动轴承3构成为一个凸轮轴组合件,可以将预先构成为该组合件的构件组装在外壳H上。
在轴1的一端部(左侧)上安装有轴构件26,该轴构件26以与轴1同心状地被固定。在轴构件26上安装有用于使轴1旋转的皮带轮9;和支承皮带轮9附近的圆筒滚子轴承11。在皮带轮9上作用有径向的较大的皮带载荷,但是通过使用承载能力较大的圆筒滚子轴承11,能够稳定地支承轴构件26以及轴1。而且,虽然未图示,但是在该圆筒滚子轴承11的外圈上,同样地形成有上述供油孔33、周向槽31、轴向槽32。
将进一步对被安装于该轴1上的凸轮2进行说明。凸轮2也可以以使用没有图示的键构件等与轴1一体旋转的方式构成,优选地在凸轮2的通孔10中相对轴1具有过盈量地嵌合并固定。从而,例如利用热压配合将凸轮2安装于轴1即可。由此,凸轮2的安装简单并且坚固,不需要其他的固定构件,可以减少零件数量。
将进一步对轴1进行说明。轴1构成为直线状,该形状可将凸轮2以及滚动轴承3通过从端部侧向轴向移动而分别安装于规定位置。即,为了使凸轮2以及滚动轴承3从轴1的端部在轴向分别移动到规定位置,凸轮安装部14和滚动轴承安装部15采用相同外径,并且在这些部分上以具有成为最大外径的圆形剖面的方式构成轴1。另外,在图8中,在滚动轴承安装部15上形成有滚道面6,滚动轴承安装部15的外径为肩部上的直径。由此,可以对轴1的凸轮安装部14以及滚动轴承安装部15进行无心加工(无心研磨),简单且成本低,并可制造高精度的轴1。
另外,轴1也可以是在全长范围内为同一直径且在轴向成为均匀的圆形的剖面(即,在全长范围内在外周面1a上没有阶差)的直线状的。另外,还可以将采用相同外径的全部的凸轮安装部14和全部的滚动轴承安装部15形成为最大直径,在其他的部分上具有较其略小的直径的部分而形成带小台阶的直线状。
根据以上的构成,能够使润滑油有效地供给到轴承滚道部,能够得到具有优良润滑性能的滚动轴承3的凸轮轴装置。由此,具备轴1和凸轮2以及滚动轴承3的凸轮轴组合件,能够防止发生断油,能够顺利地工作。
再者,支承轴1的全部轴承通过采用滚动轴承3(深沟球轴承以及圆筒滚子轴承11),尤其在旋转开始时,能够降低低速旋转时的摩擦阻力,轴装置整体中能够大幅减少旋转时的摩擦损失。从而,在汽车发动机的进排气门动作用的凸轮轴装置中,通过使用该轴装置,有助于提高发动机的燃料效率。
另外,通过将在凸轮2附近支承轴1的滚动轴承3使用深沟球轴承,能够起到下述作用效果。在轴1上设有多个凸轮2,在发动机的进排气用阀的动作之时,负荷作用于这些凸轮2,轴1发生周期性的波动(震动)。然而,根据深沟球轴承,通过呈曲面的滚道面以及与其接触的滚珠7,而能够避让由轴1的波动引起的位移。再者,可以利用滚动轴承3承受作用于轴1的轴向载荷,能够限制轴1的轴向的位移。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向滚动轴承的滚道面供给润滑油,而不会影响滚动体的滚动。
另外,本发明的轴装置不限于图示的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可以是其他的方式,在图1和图8中,凸轮2为八个,而滚动轴承3为四个,其配置、数量并不限于此,可以自由变化。
下面,对本发明的凸轮轴支承装置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组装有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凸轮轴支承装置的四循环发动机上部的剖视图。
图9中,凸轮轴支承装置51配置于气门室E内,其由四循环发动机上部的气缸盖52和用于覆盖该气缸盖52的上部的气缸盖罩53围绕。凸轮轴支承装置51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凸轮轴54,其用于使该气缸盖52所具备的没有图示的进排气门进行开闭动作。
凸轮轴54的一端部从形成于气缸盖52以及气缸盖罩53上的连通气门室E的内外的孔P向气缸盖罩53的外部突出。在向其外部突出的前端,安装有用于使凸轮轴54与没有图示的曲轴同步旋转的带齿皮带轮54a。另外,凸轮轴54具有:轴主体54b;用于使没有图示的进排气门开闭的气门机构进行动作的多个凸轮54c;用于定位这些凸轮54c的轴向间隔的圆筒状的多个衬套54d。该凸轮轴54是通过将凸轮54c以及衬套54d以规定的排列压入并嵌合于轴主体54b而构成的。
凸轮轴支承装置51具有:被安装于凸轮轴54的皮带轮54a侧即一端部的第一滚动轴承55;被安装于另一端部的第二滚动轴承56;通过隔开气门室E内部而在气闷室E内形成有配置第一以及第二滚动轴承的轴承室E1的遮蔽板S。该第一以及第二滚动轴承55、56在凸轮轴54的两端上,将该凸轮轴54相对气缸盖52可自由旋转地支承。
第一滚动轴承55具备内圈55a、外圈55b、和配置于这些内外圈之间的多个圆筒滚子55c,并且构成利用密封件在内外圈55a、55b之间封入了润滑脂的润滑脂封入型的圆筒滚子轴承。在第一滚动轴承55的内圈55a内周侧上,以压入状态插入有凸轮轴54的轴主体54b。而且,第一滚动轴承55利用衬套54d被定位于凸轮轴54的一端部侧上的规定位置。另外,第一滚动轴承55通过在气缸盖52上形成的托架52b和盖52c来夹持外圈55b外周面,并被固定于气缸盖52侧。
第二滚动轴承56具备内圈56a、外圈56b、和配置于这些内外圈之间的多个圆筒滚子56c,并且构成利用密封件在内外圈56a、56b之间封入了润滑脂的润滑脂封入型的球轴承。在第二滚动轴承56的内圈56a内周侧上,以压入状态插入有凸轮轴54的轴主体54b。而且,第一滚动轴承55利用衬套54d被定位于凸轮轴54的另一端部侧上的规定位置。另外,第二滚动轴承56通过在气缸盖52上形成的托架52d和盖52e来夹持其外周面,并被固定于气缸盖52侧。
这样通过第二滚动轴承56使用球轴承,可以利用该第二滚动轴承56来支承发动机运转时作用于凸轮轴54的轴向负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第一以及第二滚动轴承55、56且仅靠其两端部来支承凸轮轴54,所以例如与靠更多的轴承来支承凸轮轴54的情况相比,可以简化凸轮轴54周边的气缸盖52等的构成。再者,与靠更多的轴承来支承凸轮轴54的情况相比,可以降低轴承的转矩,因此有利于凸轮轴54的低转矩化。
遮蔽板S具有:形成于气缸盖53的内侧的上部遮蔽板S1和形成于气缸盖52的下部遮蔽板S2。图10是图9中II-II剖视图。如图所示,上部以及下部遮蔽板S1、S2,在为了覆盖气缸盖52的上面而将气缸盖罩53安装于气缸盖52之时,上部以及下部遮蔽板S1、S2的端面一致。另外,在上部以及下部遮蔽板S1、S2上,分别形成有半圆形的切口部S1a、S2a。利用该切口部S1a、S2a,在使上部以及下部遮蔽板S1、S2的端面一致时,构成相互组合而插通凸轮轴54的孔S3。该孔S3的直径被设定为,相对于凸轮轴54的外周直径,具有发动机的润滑油无法容易通过的程度的间隙。
返回到图9,这样的遮蔽板S,通过隔开气门室E内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而在气门室E内形成有配置第一以及第二滚动轴承55、56的轴承室E1、和配置凸轮54或没有图示的气门机构的凸轮室E2。在凸轮室E2内,为了润滑凸轮54或没有图示的气门机构,而供给发动机的润滑油。另一方面,轴承室E1形成为利用遮蔽板S使发动机的润滑油不易侵入。由此,凸轮室E2内的发动机的润滑油,不会侵袭第一以及第二滚动轴承55、56,从而防止发动机的润滑油侵入第一以及第二滚动轴承55、56的内部的情况。即,遮蔽板S构成遮蔽发动机的润滑油侵入第一以及第二滚动轴承55、56内部的遮蔽机构。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凸轮轴支承装置51,由于具有对第一以及第二滚动轴承55、56遮蔽气门室E内的发动机的润滑油的遮蔽板S,所以可防止发动机的润滑油流入第一以及第二滚动轴承55、56的内部的情况。由此,抑制包含在发动机的润滑油中的碳淤渣或金属粉末等杂质侵入第一以及第二滚动轴承55、56的内部的情况,并且第一以及第二滚动轴承55、56利用被封入其内部的润滑脂被可靠地润滑。从而,即便为了实现该凸轮轴支承装置51的低转矩化而用第一以及第二滚动轴承55、56来支承凸轮轴54,也能够抑制起因于上述杂质等的这些滚动轴承55、56的震动或噪音的发生以及寿命的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气缸盖52以及气缸盖罩53上设有遮蔽板S,所以能够容易地对第一以及第二滚动轴承55、56遮蔽来自发动机的润滑油,而不用特别安装用于遮蔽发动机的润滑油的其他构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用第一以及第二滚动轴承55、56仅对凸轮轴54的两端进行支承,但在支承多气缸的较长尺寸的凸轮轴等的情况下,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多个凸轮54之间配置滑动轴承等。
图11是表示装有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凸轮轴支承装置的四循环发动机上部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点在于:第一以及第二滚动轴承55、56配置于气门室E的外部,并且支承穿过气门室E内且从气缸盖52以及气缸盖罩53突出有两端的凸轮轴54的两端部;在气缸盖52以及气缸盖罩53上没有形成遮蔽板S;第一滚动轴承55使用球轴承。其他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故省略说明。
图11中,在气缸盖52以及气缸盖罩53的发动机长度方向侧面形成有连通气门室E的内外的孔P、Q。凸轮轴54被配置为,通过插通这些孔P、Q,其两端部在从气缸盖52以及气缸盖罩53突出的状态下穿过气门室E内。
支承凸轮轴54的第一以及第二滚动轴承55、56,分别利用形成于气缸盖52的气门室E外部的托架52b、52d和盖52c、52e来夹持外周而被固定于气缸盖52侧。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凸轮轴支承装置51,由于第一以及第二滚动轴承55、56配置于气门室E的外部,所以发动机的润滑油不会流入第一以及第二滚动轴承55、56的内部,能够防止发动机的润滑油中所包含的杂质等侵入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起因于上述杂质等的第一以及第二滚动轴承55、56的震动或噪音的发生以及寿命的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以及第二滚动轴承55、56配置于气门室E的外部,所以与配置于气门室E内部的相比,能够更进一步抑制这些滚动轴承55、56的周围温度。从而,可以封入更低粘度的润滑脂,能够更进一步降低凸轮轴54的转矩。另外,通过抑制这些滚动轴承55、56的周围温度,提高这些滚动轴承55、56的密封的材质或润滑脂封入方式的自由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以及第二滚动轴承55、56使用了球轴承,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也可以只是任意一者为球轴承,此时,如上所述在发动机运转时可以通过球轴承来支承作用于凸轮轴54的轴向负荷。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形成为仅对凸轮轴54的两端部进行支承,但在支承多气缸的较长尺寸的凸轮轴等的情况下,根据需要也可以在多个凸轮54c之间配置滑动轴承等。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在气门室E的两端设置轴承室E1的方式在气缸盖52以及气缸盖罩53上形成有遮蔽板S,但遮蔽板S也可以由其他构件构成,也可以用箱体覆盖该滚动轴承来遮蔽润滑油。并且,例如在对配置于凸轮轴54的中央附近的滚动轴承进行遮蔽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该滚动轴承的两侧设置遮蔽板S来设置轴承室。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凸轮轴54使用了装配有凸轮54c和轴主体54b以及衬套54d的轴,但也可以使用凸轮以及轴一体形成的凸轮轴。另外,支承该凸轮轴54的第一以及第二滚动轴承使用了具有内外圈的滚动轴承,但也可以使用在凸轮轴54的外周面上形成滚道,并舍弃内圈的滚动轴承。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凸轮轴支承装置,即便为了实现低转矩化而使用了滚动轴承,也由于能够抑制包含于发动机的润滑油中的杂质等侵入到该滚动轴承内部的情况,所以能够抑制该滚动轴承的震动或噪音的发生以及寿命降低。

Claims (12)

1.一种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在外圈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槽,并形成有从该槽内向上述外圈的内周面中没有与滚动体接触的面贯通的供油孔。
2.一种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在外圈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周向的槽、和从该周向的槽内向上述外圈的侧面开口的轴向的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上述周向的槽在上述外圈的外周面上形成于轴向中央部,上述轴向的槽以直线状地贯通上述外圈的两侧面的方式形成于上述周向的槽的轴向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上述周向的槽在上述外圈的外周面上形成于轴向中央部,上述轴向的槽以相互在周向错开位置的方式分别形成于上述周向的槽的轴向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上述轴向的槽在上述外圈的外周面上以相对与中心轴平行的直线倾斜的方式形成。
6.一种凸轮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滚动轴承;由该滚动轴承可自由旋转地支承的轴;与该轴分体并具有通孔且被外嵌状地安装于该轴的凸轮,上述滚动轴承具有由环状的整体物构成的滚道圈,并被外嵌状地安装于上述轴。
7.一种凸轮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滚动轴承,其配置于由发动机的气缸盖和气缸盖罩围绕的气门室内,且相对上述气缸盖可自由旋转地支承凸轮轴,并且在内部封入有润滑脂;
遮蔽机构,其进行遮蔽以防止发动机的润滑油侵入到上述多个滚动轴承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凸轮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滚动轴承仅对上述凸轮轴的两端进行支承。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凸轮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遮蔽机构是遮蔽板,该遮蔽板形成于上述气缸盖以及气缸盖罩中至少一者,并且通过隔开上述气门室内来遮蔽发动机的润滑油的侵入,并且在上述气门室内形成配置上述多个滚动轴承的轴承室。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凸轮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滚动轴承中的至少一者是球轴承。
11.一种凸轮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一对滚动轴承,该滚动轴承配置于由发动机的气缸盖和气缸盖罩围绕的气门室的外部,且安装于以从上述气缸盖或气缸盖罩突出了两端部的状态穿过气门室内的凸轮轴的两端部,并相对上述气缸盖可自由旋转地支承上述凸轮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凸轮轴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滚动轴承中的至少一者是球轴承。
CNB2006800057268A 2005-03-11 2006-03-08 凸轮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276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68864A JP4929605B2 (ja) 2005-03-11 2005-03-11 転がり軸受及びカムシャフト装置
JP068866/2005 2005-03-11
JP068864/2005 2005-03-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8677A true CN101128677A (zh) 2008-02-20
CN100572760C CN100572760C (zh) 2009-12-23

Family

ID=37090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8000572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72760C (zh) 2005-03-11 2006-03-08 凸轮轴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929605B2 (zh)
CN (1) CN100572760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1384A (zh) * 2010-04-28 2011-11-30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滚动轴承装置
CN102762337A (zh) * 2009-12-24 2012-10-31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装配轴罩模块的装配装置和方法
CN104121053A (zh) * 2013-04-25 2014-10-29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轴承架或汽缸前盖
CN107208507A (zh) * 2015-01-29 2017-09-26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技术中心股份公司 用于在模块体中组装凸轮轴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48302B2 (ja) * 2007-07-20 2012-06-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動弁機構に適用される給油装置
JP5488296B2 (ja) 2010-07-26 2014-05-14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転がり軸受とカムシャフト装置
US9033581B2 (en) * 2011-10-10 2015-05-1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ynamically-lubricated bearing and method of dynamically lubricating a bearing
JP2012141064A (ja) * 2012-04-20 2012-07-26 Nsk Ltd 玉軸受及び支持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16123A (ja) * 1984-11-09 1986-06-03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軸受
JP3489847B2 (ja) * 1993-02-08 2004-01-2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軸受装置
JP2003176830A (ja) * 2001-12-12 2003-06-27 Nsk Ltd グリース補給装置及びスピンドル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2337A (zh) * 2009-12-24 2012-10-31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装配轴罩模块的装配装置和方法
CN102762337B (zh) * 2009-12-24 2015-01-21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装配轴罩模块的装配装置和方法
CN102261384A (zh) * 2010-04-28 2011-11-30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滚动轴承装置
CN104121053A (zh) * 2013-04-25 2014-10-29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轴承架或汽缸前盖
CN104121053B (zh) * 2013-04-25 2018-06-26 马勒国际有限公司 轴承架或汽缸前盖及包含其的内燃机和组装凸轮轴的方法
CN107208507A (zh) * 2015-01-29 2017-09-26 蒂森克虏伯普利斯坦技术中心股份公司 用于在模块体中组装凸轮轴的方法
US10711665B2 (en) 2015-01-29 2020-07-14 Thyssenkrupp Presta Teccenter Ag Method for assembling a camshaft in a module bod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250268A (ja) 2006-09-21
JP4929605B2 (ja) 2012-05-09
CN100572760C (zh) 2009-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2760C (zh) 凸轮轴装置
US7707983B2 (en) Rolling bearing, cam shaft assembly and cam shaft supporting apparatus
CN104220706B (zh) 涡轮增压器的轴承单元
WO2013175922A1 (ja) ころ軸受、およびシャフト支持構造
JP2002235812A (ja) ころ軸受及びころ軸受を組み込んだローラチェーン
KR101389164B1 (ko) 래디얼 니들 베어링용 스페이서
EP1837537A2 (en) Split roller bearing device
WO2011055630A1 (ja) カムシャフト装置
JPWO2003071142A1 (ja) コンプレッサ用プーリの回転支持装置
KR20180037027A (ko) 각 접촉 롤러 베어링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1178099B (zh) 可分离式皮带轮装置
TWI600849B (zh) 齒輪傳動裝置
JP2011033113A (ja) 鉄道車両駆動ユニット
JP3595063B2 (ja) 玉軸受
JPH04331820A (ja) エンジン用ころ軸受
JP2006250062A (ja) カムシャフト支持装置
CN103573829B (zh) 具有密封挡圈的轴承
JP2011047474A (ja) 軸受用保持器および軸受
JP2005214259A (ja) 玉軸受及びオルタネータ用玉軸受
JP2009174611A (ja) 転がり軸受
JP2008008458A (ja) 建設機械用走行減速機のスプロケット支持装置
JP4935447B2 (ja) 転がり軸受
JPH08200375A (ja) ころ軸受用保持器
JP2002303326A (ja) 転がり軸受用保持器及び転がり軸受
JP2011033042A (ja) 転がり軸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23

Termination date: 201503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