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22711A - 背光器件、光源器件、透镜、电子设备和光导板 - Google Patents

背光器件、光源器件、透镜、电子设备和光导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22711A
CN101122711A CNA2007101371992A CN200710137199A CN101122711A CN 101122711 A CN101122711 A CN 101122711A CN A2007101371992 A CNA2007101371992 A CN A2007101371992A CN 200710137199 A CN200710137199 A CN 200710137199A CN 101122711 A CN101122711 A CN 1011227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ncidence
lens
optical plate
outgo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371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85467C (zh
Inventor
新井健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22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22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854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8546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1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16Grooves, prisms, gratings, scattering particles or rough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02B6/003Lens or lenticular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02B6/0031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8Arrangements of plural sources, e.g. multi-colour light sou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器件。该器件包括:发光元件;透镜,其具有入射表面和出射表面,由发光元件发射的光入射在入射表面上,出射表面具有会聚光的能力并且入射在入射表面上的光从出射表面出射;光导板,其具有光入射面,并且通过入射面引入从出射表面出射的光,以实现表面发光;和反射构件,其可工作以将从透镜的出射表面出射的光的一部分朝向光导板的入射面反射。

Description

背光器件、光源器件、透镜、电子设备和光导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例如根据基于光的透射产生的亮度来显示图象的显示器中产生光的背光器件、用于该背光器件的透镜、光源器件、电子设备和光导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安装在液晶显示器中的背光,已经提出了使用LED(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背光,并将其嵌入在产品中。在广色域LED背光中,使用分别用于R(红色)、G(绿色)和B(蓝色)色彩的LED,从而实现具有100%或更高的NTSC(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制式)的色彩重现。现在,期望具有这种LED背光的显示器以PC(个人计算机)、娱乐装备或者车内使用的形式而投入商用。
在从约7至17英寸范围的中等尺寸背光的情况下,减小背光的厚度是关键性的。这里,在所谓直接下挂型背光中,LED布置在液晶面板的显示表面的后侧上,并沿着显示表面布置。大部分大尺寸背光包括直接下挂型背光。但是,为了实现上述薄型背光,不可缺少的是涉及所谓边缘光型(侧边缘型)背光,其中从光导板的边缘发射光。作为边缘光型背光的示例,在日本专利早期公开No.Hei 11-212479(此后称作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实现保持发光表面均匀的背光技术。
专利文献1中所属的发明的目的不在于减小厚度,而在于即使在大尺寸显示器中,也能去除亮度的不规则并实现减轻的重量(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的段落[0016]、[0017]等,以及图1和图3)。具体而言,如专利文献1的图1所示,设置四个光源(3)以确保预定亮度,并在光导板(9)、(10)之间设置间隙(11),以实现减轻的重量。此外,如专利文献1的图3所示,柱面透镜(12)沿着间隙(11)的两个端部布置,从而从光源(3)发射的光被会聚,并均匀地散布在光导板(9)、(10)的从端部到中部范围的区域中。顺便提及,如专利文献1的说明书的段落[0002]所述,光源(3)由热阴极管或冷阴极管组成。
作为将LED用作光源的背光,以及提出了一种减小亮度不规则的背光(例如,参考日本专利早期公开No.2005-196989(此后称作专利文献2))。在此背光中,RGB LED的光强分布被控制到预定范围,从而减小色彩和照度中的不规则(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的段落[0058])。
发明内容
在其中LED基本布置为域光导板紧密接触的情况下,如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边缘光型背光的结构中,即使LED的间隔较小,也大量发生诸如所谓球形显现(bulb appearing)现象之类的色度或亮度的不规则,尤其是在光导板的入射部分处。
因此,存在对能够抑制亮度或色度中的不规则的技术的需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器件。该器件包括:发光元件;透镜,其具有入射表面和出射表面,由所述发光元件发射的光入射在所述入射表面上,所述出射表面具有会聚光的能力并且入射在所述入射表面上的光从所述出射表面出射;和光导板,其具有光入射面,并且通过所述入射面引入从所述出射表面出射的光,以实现表面发光。该器件还包括反射构件,其可工作以将从所述透镜的所述出射表面出射的光的一部分朝向所述光导板的所述入射面反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透镜包括具有会聚能力的出射表面,由此入射在入射表面上的光可以被尽可能多地聚集,并且可以使聚集的光朝向光导板出射。此外,通过用于反射从透镜的出射表面出射的光的反射构件,从出射表面出射并且没有直接行进到光导板的光也可以被引入到光导板中。这使得可以增大引入到光导板中光线的量,并抑制亮度中的不规则。此外,可以增强亮度本身。
在上述背光器件中,优选地,所述出射表面具有第一主表面(主面),其具有所述会聚能力;和侧表面,其设置在所述第一主表面的侧部处;并且所述背光器件还包括反射部分,其被设置成面对所述侧表面并使得从所述侧表面出射的光再次入射在所述侧表面上并通过所述第一主表面出射。如果不存在反射部分,则从侧表面出射的光将不会引入到光导板中。反射部分的存在确保了使从侧表面出射的光还入射在透镜上并被利用,从而增大了引入到光导板中光线的量,并可以获得均匀的光。此外,这可以增大光使用效率并增强亮度。
在上述背光器件中,优选地,所述出射表面具有第一主表面,其具有所述会聚能力;和侧表面,其设置在所述第一主表面的侧部处;并且所述反射构件具有第一反射表面,其可工作以将从所述透镜的所述出射表面出射的光的一部分朝向所述光导板的所述入射面反射;和第二反射表面,其被设置成面对所述侧表面并反射从所述侧表面出射的光使得从该光再次入射在所述侧表面上并通过所述第一主表面出射。如果不存在第二反射表面,则从侧表面出射的光是将不会引入到光导板中的光。第二反射表面的存在确保了使从侧表面出射的光还入射在透镜上并被利用,从而增大了引入到光导板中光线的量,并可以获得均匀的光。此外,因为单个反射构件具有第一和第二反射表面两者的功能,所以可以实现背光器件尺寸或厚度的减小。
在上述背光器件中,优选地,所述反射构件包括基部,其具有所述第二反射表面;和楔部,其具有所述第一反射表面,并且其在所述光导板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随着从所述基部朝向所述光导板而逐渐减小。反射构件还被用作用于定位透镜的构件。不需要单独提供透镜固定构件等,由此可以实现背光器件尺寸或厚度的减小,并且可以在结构上简化背光器件。
在上述背光器件中,优选地,所述入射表面包括第二主表面,其具有会聚能力;和突出表面,其设置在所述第二主表面的端部处并从所述第二主表面突出。这确保了例如即使当产生从发光元件广泛散射到外部的光时,也可以通过突出表面有效地将光聚集到透镜中。第一主表面的会聚能力和第二主表面的会聚能力可以不同或相同。
在上述背光器件中,优选地,所述入射表面具有散射光的能力。这确保了即使当光在入射表面处散射时,也可以通过第一主表面将光会聚,并且从侧表面出射的光可以被反射部分和第二反射表面反射,由此可以增大光使用效率。
在上述背光器件中,优选地,所述透镜是将柱面作为所述出射表面或所述第一主表面的透镜,或者是将超环面作为所述出射表面的透镜。相同情况可以应用于第二主表面。
在上述背光器件中,优选地,所述透镜具有反射表面,其设置在所述出射表面的侧部处并对入射在所述入射表面并经过所述透镜的光进行反射。虽然在上述构造中由反射部分或第二反射表面反射光,但是此构造中的透镜具有包括反射功能的反射表面。
在上述背光器件中,优选地,所述发光元件是发射多种色彩的光的元件。该透镜还被构造成可以取入尽可能多的以各种角度从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线。因此,促进了多种色彩的光线的混合,并且可以在光导板的入射面处产生不具有色度或亮度中的不规则的混合色彩光。
在上述背光器件中,优选地,所述光导板具有设置在所述入射面处的透镜部或棱镜部。根据透镜的出射表面的形状,光在光导板的面中的散布可以相对较小或者可以相对较大。在此构造中,可以合适地控制光的散布的程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器件。该器件包括:发光元件;和透镜,其具有入射表面、出射表面和侧表面,由所述发光元件发射的光入射在所述入射表面上,所述出射表面具有会聚光的能力并且入射在所述入射表面上的光从所述出射表面出射,所述侧表面设置在所述出射表面的侧部处。该器件还包括:光导板,其具有光入射面,并且通过所述入射面引入从所述出射表面出射的光,以实现表面发光;和反射部分,其被设置成面对所述侧表面并使得从所述侧表面出射的光再次入射在所述侧表面上并通过所述出射表面出射。
根据此构造,从透镜的侧表面出射的光被反射部分反射,以再次通过侧表面引入到透镜中,从而增大了引入到光导板中光线的量,可以获得均匀的表面发光,并可以抑制亮度中的不规则。此外,增强了光使用效率,并可以增强亮度本身。
因此,根据基于本发明的背光技术等,可以抑制亮度或色度中的不规则。此外,可以实现成本降低和结构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器件的立体图利用本发明的系统的方框图;
图2是以放大形式示出如图1所示的背光器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背光器件的一部分沿着水平面所取的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线A-A所取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其中RGB色彩在光源块中排列的顺序的修改示例;
图6示出了透镜的设计值;
图7是示出指明透镜的第一和第二主表面的形状的设计值;
图8示出了从例如三种光源块产生的光线通过透镜和光导板传播的方式;
图9示出了在X-Z平面上观察是图8中的光线传播的方式;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示例的光源器件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指明透镜的主表面和入射表面的形状的设计值的表格;
图12示出了当三种光源器件工作以发光时光线的状况;
图13示出了表示在三种光源器件中,光导板的入射面附近光强分布特定的图;
图14示出了在三种光源器件中,光导板中亮度和色度的状况;
图15A至图15H示出了透镜的各种修改示例;
图16A至16E示出了光导板的各种修改示例,其示出了入射面的切割模式的不同;并且
图17是示出装备有使用根据本发明的以上实施例的背光器件的显示器的膝上型PC的一部分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器件的立体图。图2是以放大形式示出如图1所示的背光器件10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背光器件10的一部分的平面图。背光器件10是主要布置在液晶面板(未示出)的背侧上的器件,所述液晶面板具有例如液晶元件作为用于对光的透射进行调制的元件。背光器件10包括光源器件1、光导板2和光学片3、4。图3是背光器件10的一部分的沿着水平面所取的剖视图,图4是沿着图3的线A-A所取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光源器件1具有例如多个光源块5、用于将由光源块5产生的光引导至光导板2的透镜6、以及反射从透镜6引导的光的反射构件7。光源块5包括例如作为发光元件的LED 8。如图4所示,在此实施例的光源块5中,安装由用于红色(R)、绿色(G)和蓝色(B)这三种主要色彩的LED芯片,并且LED 8嵌在透明树脂9中。透明树脂9理想地具有100%的光透射率,但是,自然地,尽管透明树脂9是“透明”的,仍然会在其中发生一些光的吸收。如图3所示,光源块5沿着光导板2的入射面2a排列为一排,使得在各个光源块5中,LED 8以从图中的左侧起R、G和B的顺序排列。但是,如图5所示,光源块5可以是在布置方向(Y方向)上交替相反地布置,使得LED以RGB、BGR、RGB、...的色彩顺序布置,或者光源块5可以布置为随机安排色彩顺序。
光源块5的形式不限于上述情况。例如,可以在每个光源块中安装用于一种色彩的LED,或者可以在每个光源块中安装用于两种色彩的LED。或者,一个光源块可以包括用于四种或更多种不同色彩的LED或者用于相同色彩的LED。LED的色彩不限于R、G和B三种;例如,可以构思诸到采用如黄色、橙色和祖母绿色之类各种色彩。换言之,由背光器件10产生的色彩(光导板进行表面发光的色彩)不限于白色,而可以是上述色彩的单个(单色)或组合使用中的任一种。或者,可以将包括白色LED的光源块用作光源块。在每个光源块包括用于一种色彩的LED的情况下,分别用于R、G和B色彩的光源块可以按顺序布置,或者可以布置成使得R、G和B色彩随机布置。光源块的数量不受限制,并且该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在光源块的数量是一或小数量时,期望使用大功率LED。光源块的数量还取决于液晶面板的尺寸。
光导板2和光学片3、4可以是各种已知的光导板和光学片的任一种。布置在光导板2的前表面2b那侧(布置有液晶面板的那一侧)的光学片3的示例包括棱镜片和漫射片。布置在光导板2的后表面2c那侧上的光学片4的示例包括反射片。此外,极性片可以包括在光学片3、4中。棱镜片可以是普通棱镜片或者反向棱镜片。但是,光学片的构造和布局不限于上述构造和布局,而可以如上所述使用各种已知的情况。
透镜6与光导板2的入射片面2a相对地布置,使得其沿着入射面2a延伸,并在形状上为长形(见图3)。透镜6例如在光导板2的厚度方向(Z方向)上夹在两个反射构件7之间。反射构件7形成为在Y方向上较长,并可以在Y方向上分为两个或更多部分。透镜6还可以是单个长形的一个透镜,或者可以在Y方向上分为两个或更多部分,类似于反射构件7。
如图4所示,反射构件7具有基部7a和楔部7b,并且光源块5和透镜6与基部7a接触。楔部7b具有锥形,使得其厚度随着远离基部7a而减小。楔部7b具有第一反射表面17,用于将从透镜6的出射表面6a出射的光的一部分朝向光导板2反射。可以合适地设定第一反射表面17的角度(例如,相对于光轴,即x轴的角度)。另一方面,基部7a具有第二反射表面27,其面对透镜6的侧表面36,并且反射从侧表面36出射的光,使得该光再次入射在侧表面36上。这样再次入射在侧表面36上的光通过透镜6的出射表面6a出射,以入射在光导板2的入射面2a上,其将在下文描述。通过例如汽相沉积、溅射、涂覆等方法形成具有高光反射性的膜,来形成第一反射表面17或第二反射表面27。或者,反射构件7自身的材料可以是具有这种高反射性的材料。
光源器件1和光导板2等通过诸如框架(未示出)之类的合适构件进行定位而被固定。光源块5、透镜6和反射构件7可以通过使用粘接材料或类似固定方法相对定位并固定,或者它们可以不需要直接互相接触,但可以通过合适的固定方法固定。
如图4所示,透镜6具有从光源块5发射的光入射在其上的入射表面6b,以及光通过其出射的出射表面6a。出射表面6a具有第一主表面16和设置在第一主表面16的侧部处的侧表面36,第一主表面16具有会聚光的能力,即,是凸形的。如上所述,透镜6的侧表面36面对并接触反射构件7的基部7a的第二反射表面27。入射表面6b具有第二主表面26和设置在第二主表面26的上下端部处并从第二主表面26突出的突出表面46,第二主表面26具有会聚光的能力。突出表面46每个被设置成与光源块5的封装表面11形成最优角度。该最优角度例如是确保来自光源块5的光尽可能多地入射在透镜6上的角度。
第一主表面16是例如超环面或柱面。第二主表面26也是超环面或柱面。第一主表面16和第二主表面26的组合可以是超环面的第一主表面16和柱面的第二主表面26,或可以是柱面的第一主表面16和超环面的第二主表面26。或者,主表面16和26两者可以都是超环面或可以都是柱面。侧表面36不限于平面,而可以是曲面。类似于侧表面36,突出表面46可以是曲面。
透镜6的材料的非限制性示例包括聚碳酸酯、烯烃树脂和玻璃材料。这些材料每种都确保抗热性。
图6示出了透镜6的设计值。如图6所示,透镜6的高度h1、透镜6的厚度a1、透镜6在光轴处的厚度b1例如被设定为h1=2.94mm、a1=2.23mm、b1=2.10mm。透镜6在纵向(即,在图光源块5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即Y方向)上的长度是43.34mm。光源块5中LED芯片是约0.3mm正方。这些值仅作为示例给出,它们可以被合适地修改。
图反射构件7是示出指明透镜6的第一主表面16和第二主表面26的形状的设计值的表格。在此示例中,第一主表面16和第二主表面26两者都是非球面(非柱面),例如超环面。在以主表面16和26每个的顶点作为原点并以光轴方向作为x轴的直角坐标系中,以每个主表面的顶点处的曲率为c、二次曲线常数为k、并且第四阶、第六阶和第八阶非球面系数为α2、α3和α4,则非球表面变形量ΔH(h),即非球表面可以由以下方程(1)表达。由于此直角坐标系,从光轴起沿图中z方向的高度方向被取为y轴。
ΔH(h)=
(cy2/[1+{1-(1+k)c2y2}1/2])+α2y4+α3y6+α4y8...(1)
现在,将参考图4描述背光器件10的工作。
在从每个LED8产生的光线中,由于相对于封装表面11和第二主表面26的临界角度的影响,在预定角度范围内的光线透射通过透明树脂9。以X轴方向作为0度的角度在X-Y平面中观察时,透射通过透明树脂9的光线基本上被散布到大致90度。在此实施例中的透镜6也可以将这样散布的光线引导至光导板2。
在透射通过透明树脂9的光线中,与透镜6的光轴(X轴)具有相对小角度的那些光线入射在第二主表面26上。入射在第二主表面26上的光线被折射,经过透镜6,通过第一主表面16出射,并被引入光导板2的入射面2a。另一方面,在透射通过透明树脂9的光线中,与光轴具有相对大角度的那些光线入射在突出表面46上。入射在突出表面46上的光线被折射,通过透镜6的侧表面36出射,然后被反射构件7的第二反射表面27反射,并再次入射在6的侧表面36上。入射在侧表面36上的光线通过第一主表面16出射,然后被反射构件7的17反射,并被引入光导板2的入射面2a。
图8示出了例如从光源块5发射的光线通过透镜6和光导板2传播的方式。图9示出了从X-Z平面观察的该方式。从图8可以看到,光线在透镜6中也在Y方向上(即,在透镜6的纵向上)散布。因此,透镜6中光的传播不仅发生在光轴方向上,而且还发生在交叉方向和倾斜方向上,其参与了反复发生的多重反射,从而促进了由光源块5发射的光的RGB色彩的混合,并可以产生期望的白色。在经历反复多重反射的同时传播通过透镜6的光中,约65%被引导至光导板2。
因此,根据此实施例中的光源器件1,透镜6包括具有会聚能力的第一主表面16,由此可以尽可能多的聚集入射在入射表面6b上的光,并使聚集的光朝向光导板2出射。此外,从第一主表面16出射并且没有直接行进到光导板2的光线也可以通过反射构件7的第一反射表面17被引入光导板2。这确保了引入光导板2的光线量的增大,可以获得均匀的表面发光,并可以已知亮度的不均匀。此外,可以增强亮度本身。
根据此实施例中的透镜6,如上所述促进了由光源块5发射的光的RGB色彩的混合,由此可以在光导板2的入射面2a处产生不存在色度或亮度上的不规则的白色。
如果不存在反射构件7的第二反射表面27,则从透镜6的侧表面36出射的光线将不会被引入到光导板2中。但是,实际上,存在第二反射表面27,因此从侧表面36出射的光线再次入射在透镜6上并可以被利用;结果,增大了引入到光导板2中的光线量,从而可以获得均匀的光。此外,这经一步促进了色彩的混合,从而实现了上述效果。
此外,因为反射构件7每个都具有第一反射表面17和第二反射表面27两者的功能,所以可以实现背光器件10的尺寸或厚度的减小。此外,反射构件7还具有用于定位光源块5和透镜6的构件的功能。因此,不需要为固定光源块5和透镜6单独准备一个或多个构件,其还可以实现背光器件10的尺寸或厚度的减小。
根据此实施例中的透镜6,因为设置了突出表面46,所以即使产生了从光源块5广泛散布到外部的光线,也可以通过突出表面46将这些光线有效地聚集到透镜6中。
同时,一般而言,考虑到发光量,所安装的LED芯片数量随着是将大功率型LED还是将普通LED用作构成背光的LED而不同。以例如大约十倍于普通LED的电流值(约数百毫安)来驱动大功率型LED。在使用大功率型LED的情况下,考虑到所安装的LED数量和应对热的手段,难以使RGB芯片互相靠近。因此,芯片间距变大,其在有限空间中通过混合RGB光线来获得白光时是不利的。在使用大功率型LED的情况下,如果能够确保足够的光路,将几乎不会产生问题,但是由于用于背光的框架的空间问题以及由于为了减小系统厚度而对厚度的限制的问题,难以获得足够的光路。着眼于此,在现有技术背光的一些情况下,通过利用分色镜来主动地进行到白光的会聚;但是,即使在这些情况下,光学系统的尺寸仍然会引起与厚度和框架宽度减小相关的问题。
另一方面,利用普通的小功率LED使得可以实现RGB LED芯片之间极小的间距,这在实现厚度和框架(边框)宽度减小方面是有利的。但是,如上所述,在LED基本布置为与光导板紧密接触的情况下,如专利文献2中所述的边缘光型背光结构,即使芯片间距较小也将产生亮度和/或色度的不规则。
此外,在普通LED的情况下,对分色镜的利用伴随着使镜自身更薄的需要,这带来了与强度有关的问题。此外,因为光学部件在尺寸上较小,形成反射膜等的成本提高将导致成本的较大提高。在利用分色镜的情况下,透镜紧接着插在LED之后,使得来自光源的光线平行,此构造也伴随着实现小孔径的限制。此实施例中的光源器件1能够降低成本并能够减小尺寸或厚度。此外,简单结构的实现使得可以减小支撑光源器件1的框架(边框)的宽度w(例如,如图17所示)。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光源器件的剖视图。这里,对于与根据图光源器件1至4所示的实施例的背光器件10相同的构件和功能,将简化或省略说明,并且以下说明将集中于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在如图10所示的光源器件51中,透镜12的形状不同于如图4所示的光源器件1的透镜6。类似于透镜6,透镜12面对光导板2的入射面2a,并在沿着入射面2a的方向的Y轴上是长形的。透镜12包括入射表面12b和出射表面12a,出射表面12a具有主表面22和设置在主表面22的侧部处的侧表面32。透镜12的高度h2和透镜12在光轴处的厚度a2被设定为h2=2.94mm和a2=2.23mm。透镜的纵向或Y方向的长度是43.34mm。这些值可以适当地修改。
图11是示出用于指明透镜12的主表面22和入射表面12b的设计值的表格。主表面22的形状由上述方程(1)指明,在此示例中,主表面22是超环面,入射表面12b是平(平坦的)面。透镜12相对于光源块5和反射构件7定位,使得构成透镜12的出射表面12a的一部分的侧表面32面对反射构件7的第二反射表面37,并且透镜12的入射表面12b面对用于光源块5的封装表面11。
利用光源器件51的构造,也可以有效地聚集从光源块5发射的光线并抑制光导板2中色度和亮度的不规则。
图12示出了从三种光源器件发射的光线的状况。从图12的左侧起按顺序示出了具有反射构件7但不具有透镜的光源器件、如图10所示的光源器件51和如图4所示的光源器件1的情况。上侧的图对应于50束光线的情况,而下侧的图对应于300束光线的情况。特别在光源器件51和光源器件1中,透镜12和6中光线的数量较多,这表明促进了色彩的混合。
图13示出了在各个上述三种光源器件中光导板2的入射面2a附近光强分布特性。从图13的上侧起按顺序示出了仅具有反射构件但不具有透镜的光源器件、如图10所示的光源器件51和如图4所示的光源器件1的情况。入射光通量(单位:流明(lm))分别是265.7、255.1和233.8。在光强分布特性图中,实线示出了在图4或10的X-Y平面中观察的状况(此后称作“平面光强”)。在此情况下,圆的径向表示光强(光亮)(单位:坎德拉(cd)),从圆的中心起的竖直方向(角度:0度)是光轴方向(X轴方向),并且左右方向(±90度)是透镜的纵向(Y轴方向)。此外,虚线示出了在图4或10的X-Z平面中观察的状况(此后称作“竖直平面光强分布”)。在此情况下,0度的角度方向是光轴方向(X轴方向),±90度的角度方向是竖直方向(Z轴方向)。
在不具有透镜的光源器件中,不存在透镜确保了引入光导板2中的光量较大,并且光使用效率较高。但是,对于平面光强分布,在从-45度到+45度的角度范围内,在±27度附近出现强峰值。此外,在平面光强分布中,由于光源块5中RGB LED 8的布局,决大多数的光被分为左右部分。例如,负侧上的光主要由于绿色LED,正侧上的光主要由于蓝色LED。此外,0度附近的光主要由于红色LED。对于竖直平面光强分布,也存在角度散布现象。因为竖直平面光强分布的角度更小,所以是更有利的,并且光被更接近垂直地引导到光导板2的入射面2a。因此,在不具有透镜的光源器件中,在光导板2的入射面2a处产生色度和亮度的不规则。
在光源器件51中,与不具有透镜的光源器件相比,光量减少了约4%。但是,对RGB色彩的混合效果是有利的。对于平面光强分布,虽然在从-45度到+45度的角度范围内存在一些小峰值,但是该分布是有利的。对于竖直平面光强分布,因为小的角度散布,该分布也是有利的。
在光源器件1中,与不具有透镜的光源器件相比,光量减少了约12%。但是,RGB色彩的混合效果是最好的。对于平面光强分布,在从-45度到+45度的角度范围内不存在陡峰值。对于竖直平面光强分布,因为小的角度散布,该分布也是有利的。
图14示出了在各个上述三种光源器件中,光导板2中的亮度和色度分布的状况。从图14的左侧起按顺序示出了仅具有反射构件但不具有透镜的光源器件、如图10所示的光源器件51和如图4所示的光源器件1的情况。对于不具有透镜的光源器件中光导板2的亮度,在上侧上(光导板2中入射面2a的附近)色彩较浅的部分表示光的密集,示出了亮度中不规则的产生。关于这一点,在光源器件51和光源器件1中抑制了亮度不规则。
在另一方面,对于色度图,对于各个光源器件,左侧表示y轴(在从蓝色到绿色的范围内产生的不规则),而右侧表示x轴(在从蓝色到红色的范围中产生的不规则)。虽然通过图14中的单色图难以确认,但是与其他光源器件1和51相比,不具有透镜的光源器件在色度上产生了更严重的不规则。
图15A至15H示出了透镜的各种修改示例。图15E、15F、15G和15H中示出的透镜是在入射表面处具有散射能力的透镜,即具有凹入射表面的透镜。来自光导板2的光通量增大的状况根据光导板2的厚度、形状或系统而不同,因此,透镜的形状也需要如图15A至15H所示进行改变。此外,图中标号的含义如下:
f:平面
c1:凸柱面
c2:凹柱面
t1:凸超环面
t2:凹超环面
图16A至16E示出了光导板的各种修改示例。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入射面2a是平面,但是这里示出了不同切割模式的入射面。如图16A所示的光导板的入射面具有棱镜部p;如图16B所示的光导板的入射面具有凸棱镜部p1;如图16C所示的入射面具有凹棱镜部p2;如图16D所示的入射面具有凸柱面透镜部e1;如图16E所示的入射面具有凹柱面透镜部e2。在包括凸柱面透镜部e1的透镜部的情况下,光可以在光导板中会聚。在凹柱面透镜部e2的情况下,光可以在光导板中散射。此外,柱面可以被超环面或其他非球面代替。
在如图16A至16E所示的各个入射面中,棱镜或透镜的间距可以是固定、变化或随机设定的。或者,在如图16A至16E所示的入射面中,棱镜或透镜的高度(X轴方向上的高度)可以是固定、变化或随机设定的。
此外,在图16D和16E所示的情况下,如果透镜部处的能力不足,则虽然未示出,但是入射面可以形成为在X-Z平面上观察时具有曲率。在该情况下曲表面的形状可以是柱面、环面或其他非球面。
在由平面组成入射面的情况下,如果入射面处的折射能力不足,则如图16A至16E所示的光导板中任一种的使用都可以增大折射能力,这是非常有效的。
图17是示出膝上型PC的一部分的部分剖视图,其中安装了使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背光器件10的显示器。PC100包括主体55和显示器45。显示器45具有液晶面板44,并且根据上述实施例之一的光源器件1等布置在下边缘部41处。光源器件1除了布置在下边缘部41之外还可以布置在上边缘部42处,或者可以仅布置上边缘部42处。或者,光源器件1可以布置在左右边缘部处。
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应被解释为限制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可以用其他各种实施例来实现。
例如,虽然液晶面板被描述作为用于调制光的透射的元件的示例,但是,可以采用任何通过例如静电作用、磁作用等工作的微元件来作为用于调制光的透射的元件。
反射构件7的第一反射表面17或第二反射表面27可以是曲面,而不是平面。曲面的示例包括各种形状。在反射构件7中,第二反射表面27已经被描述为设置在基部7a处。但是,第二反射表面27可以形成在透镜6的每个侧表面36处。在该情况下,具有高光反射性的膜可以通过汽相沉积、溅射、涂覆等方法形成在侧表面36上,或者反射片(未示出)等可以粘接到侧表面36。
在以上说明中,反射构件7具有包括基部7a和楔部7b的结构。但是反射构件7可以设置作为分离元件的基部7a和楔部7b。此外,在以上说明中,反射构件7具有楔部7b的宽度随着远离基部7a而逐渐减小的结构。但是,反射构件7可以简单地具有基本恒定的厚度,来代替楔状形状。
作为上述实施例中的背光器件10,可以采用例如不具有光导板2并且从透镜6出射的光释放到空气中的背光器件。
例如,在光导板2的结构中,光导板2的主表面(应用光学片3、4的表面)可以是棱镜状形状。或者,光导板2的厚度可以随着远离光源器件1而逐渐增大,即,光导板2可以具有楔状形状。这使得可以经一步抑制亮度和色度的不规则。
虽然已经描述了PC100作为如图17所示的电子设备的示例,但是本发明可应用于电视和其他各种显示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换,它们仍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方案的范围内。
本发明包含与2006年8月9日递交于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6-216803相关的主题,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Claims (17)

1.一种背光器件,包括:
发光元件;
透镜,其具有入射表面和出射表面,由所述发光元件发射的光入射在所述入射表面上,所述出射表面具有会聚光的能力并且入射在所述入射表面上的光从所述出射表面出射;
光导板,其具有光入射面,并且通过所述入射面引入从所述出射表面出射的光,以实现表面发光;以及
反射构件,其可工作以将从所述透镜的所述出射表面出射的光的一部分朝向所述光导板的所述入射面反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器件,
其中所述出射表面具有
第一主表面,其具有所述会聚能力,以及
侧表面,其设置在所述第一主表面的侧部;并且
所述背光器件还包括
反射部分,其被设置成面对所述侧表面,且其使得从所述侧表面出射的光再次入射在所述侧表面上并通过所述第一主表面出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器件,
其中所述出射表面具有
第一主表面,其具有所述会聚能力,以及
侧表面,其设置在所述第一主表面的侧部;并且
所述反射构件具有
第一反射表面,其可工作以将从所述透镜的所述出射表面出射的光的一部分朝向所述光导板的所述入射面反射,以及
第二反射表面,其被设置成面对所述侧表面,且其反射从所述侧表面出射的光以使得从该光再次入射在所述侧表面上并通过所述第一主表面出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器件,
其中所述反射构件包括
基部,其具有所述第二反射表面,和
楔部,其具有所述第一反射表面,并且其具有在所述光导板的厚度方向上随着从所述基部朝向所述光导板而逐渐减小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器件,
其中所述入射表面包括
第二主表面,其具有会聚能力,和
突出表面,其设置在所述第二主表面的端部并从所述第二主表面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器件,
其中所述入射表面具有散射光的能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器件,
其中所述透镜是将柱面作为所述出射表面的透镜,或者是将超环面作为所述出射表面的透镜。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器件,
其中所述透镜是将柱面作为所述第二主表面的透镜,或者是将超环面作为所述出射表面的透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器件,
其中所述透镜具有
反射表面,其设置在所述出射表面的侧部,且其对入射在所述入射表面并穿过所述透镜的光进行反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器件,
其中所述发光元件是发射多种色彩的光的元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器件,
其中所述光导板具有设置于所述入射面处的透镜部或棱镜部。
12.一种背光器件,包括:
发光元件;
透镜,其具有入射表面、出射表面以及侧表面,由所述发光元件发射的光入射在所述入射表面上,所述出射表面具有会聚光的能力并且入射在所述入射表面上的光从所述出射表面出射,所述侧表面设置在所述出射表面的侧部;
光导板,其具有光入射面,并且通过所述入射面引入从所述出射表面出射的光,以实现表面发光;以及
反射部分,其被设置成面对所述侧表面,且其使得从所述侧表面出射的光再次入射在所述侧表面上并通过所述出射表面出射。
13.一种光源器件,用于使光照射实现表面发光的光导板的入射面,所述光源器件包括:
发光元件;
透镜,其具有入射表面和出射表面,由所述发光元件发射的光入射在所述入射表面上,所述出射表面具有会聚光的能力并且入射在所述入射表面上的光从所述出射表面出射;以及
反射构件,其可工作以将从所述透镜的所述出射表面出射的光的一部分朝向所述光导板的所述入射面反射。
14.一种透镜,用于将从发光元件发射的光引导至实现表面发光的光导板的入射面,所述透镜包括:
入射表面,由所述发光元件发射的光入射在所述入射表面上;以及
出射表面,其具有会聚光的能力并且入射在所述入射表面上的光的一部分从所述出射表面朝向反射构件出射,所述反射构件可工作以将光朝向所述光导板的所述入射面反射。
15.一种透镜,用于将从发光元件发射的光引导至实现表面发光的光导板的入射面,所述透镜包括:
入射表面,其具有主表面和突出表面,所述主表面具有会聚光的能力,所述突出表面设置在所述主表面的端部并从所述主表面突出,由所述发光元件发射的光入射在所述入射表面上;以及
出射表面,其具有会聚光的能力并且入射在所述入射表面上的光从所述出射表面出射。
16.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发光元件;
透镜,其具有入射表面和出射表面,由所述发光元件发射的光入射在所述入射表面上,所述出射表面具有会聚光的能力并且入射在所述入射表面上的光从所述出射表面出射;
光导板,其具有光入射面,并且通过所述入射面引入从所述出射表面出射的光,以实现表面发光;
反射构件,其可工作以将从所述透镜的所述出射表面出射的光的一部分朝向所述光导板的所述入射面反射;以及
透射调制元件,其具有多个像素,并可工作以像素为基础来对由所述光导板发射的光的透射进行调制。
17.一种光导板,包括:
入射面,由发光元件发射的光通过所述入射面被引入;以及
透镜部或棱镜部,其设置在所述入射面处。
CN200710137199A 2006-08-09 2007-08-09 背光器件、光源器件、透镜、电子设备和光导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546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16803 2006-08-09
JP2006216803A JP4245014B2 (ja) 2006-08-09 2006-08-09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光源装置、レンズ、電子機器及び導光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22711A true CN101122711A (zh) 2008-02-13
CN100585467C CN100585467C (zh) 2010-01-27

Family

ID=39085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371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5467C (zh) 2006-08-09 2007-08-09 背光器件、光源器件、透镜、电子设备和光导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8272771B2 (zh)
JP (1) JP4245014B2 (zh)
CN (1) CN100585467C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0102A (zh) * 2009-03-16 2010-09-22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照明装置
TWI396905B (zh) * 2009-09-15 2013-05-21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Corp 背光模組
CN103471005A (zh) * 2013-09-09 2013-12-25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CN104854649A (zh) * 2012-12-18 2015-08-19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具有由光导提供的发光表面的产品
CN105937141A (zh) * 2016-06-27 2016-09-14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洗衣机的控制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洗衣机
CN106444051A (zh) * 2016-11-11 2017-02-22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透镜以及线光源系统
WO2017113251A1 (zh) * 2015-12-30 2017-07-06 周肇梅 一种超薄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8387955A (zh) * 2018-03-27 2018-08-10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窥透镜、防窥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8701742A (zh) * 2016-03-31 2018-10-23 索尼公司 发光单元、显示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CN110388624A (zh) * 2018-06-24 2019-10-29 刘世芬 一种防止眩光的准直透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90977B2 (ja) * 2004-08-18 2010-12-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JP4172455B2 (ja) * 2004-10-08 2008-10-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用光源ユニット、液晶表示用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透過型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
JP4670315B2 (ja) * 2004-11-09 2011-04-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4245014B2 (ja) 2006-08-09 2009-03-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光源装置、レンズ、電子機器及び導光板
JP4479805B2 (ja) 2008-02-15 2010-06-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光源ユニット、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WO2009120600A2 (en) 2008-03-25 2009-10-01 The Curator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Method and system for non-invasive blood glucose detection utilizing spectral data of one or more components other than glucose
DE102008020817A1 (de) * 2008-04-25 2009-10-29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mbh Leuchteinheit
EP3222216B1 (en) 2008-05-22 2019-07-17 St. Louis Medical Devic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non-invasive optical blood glucose detection utilizing spectral data analysis
US8552359B2 (en) * 2009-04-01 2013-10-08 The Curators of the Univesity of Missouri Optical spectroscopy device for non-invasive blood glucose detection and associated method of use
KR101602960B1 (ko) * 2009-04-21 2016-03-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546741B1 (ko) * 2009-05-13 2015-08-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 출사 모듈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US8956034B1 (en) * 2009-08-27 2015-02-17 Rockwell Collin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tailored angular distribution of light from a display
WO2011025724A1 (en) 2009-08-27 2011-03-03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Optical mixing and shaping system for display backlights and display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9341766B2 (en) * 2010-06-15 2016-05-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TWI485480B (zh) * 2010-07-14 2015-05-21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背光模組
CZ306888B6 (cs) 2010-08-06 2017-08-30 Varroc Lighting Systems, s.r.o. Světlovodicí modul
WO2012039330A1 (ja) * 2010-09-21 2012-03-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JP2012089341A (ja) * 2010-10-19 2012-05-10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103420A (ja) * 2010-11-09 2012-05-31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20170128A1 (en) * 2010-12-31 2012-07-05 Global Lighting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panel
JP2012195165A (ja) * 2011-03-16 2012-10-11 Toshiba Corp 導光板、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5835803B2 (ja) * 2012-01-31 2015-12-24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面状ライトユニット
US8616749B2 (en) * 2011-03-30 2013-12-31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Planar light-emitting device
US8845171B2 (en) * 2011-05-19 2014-09-30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ED light-source structure and backlight module
KR20120131360A (ko) * 2011-05-25 2012-1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면조명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5719691B2 (ja) * 2011-05-26 2015-05-20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JP5889065B2 (ja) * 2011-10-28 2016-03-22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束制御部材、発光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US9279561B1 (en) * 2011-12-06 2016-03-08 Cooper Technologies Company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roviding an LED-based linear fluorescent replacement lamp
US9442240B2 (en) * 2012-03-16 2016-09-13 Radiant Opt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Light guide plate and light source module
TWI481915B (zh) * 2013-08-20 2015-04-21 Radiant Opto Electronics Corp 具多向性結構之導光板
JP2013214449A (ja) * 2012-04-03 2013-10-17 Yuichi Suzuki トロイダルレンズおよび照明装置
KR200476639Y1 (ko) 2012-10-09 2015-03-20 김경식 엘이디 조명등
CA2849135A1 (en) * 2013-04-23 2014-10-23 Yihao Cheng Ligh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urface lighting using leds
CN103277742B (zh) * 2013-05-03 2015-09-09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SI24434A (sl) 2013-07-17 2015-01-30 Connet D.O.O. Sistem podeljevanja spletnih pečatov zaupanja z detekcijo napadov s preusmeritvijo IP naslova
KR102236710B1 (ko) * 2014-04-10 2021-04-0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광학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CN103982821B (zh) * 2014-05-19 2017-02-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US20160011362A1 (en) * 2014-07-11 2016-01-14 Chien-Chung Jeng Traffic direction lights
TW201606398A (zh) * 2014-08-14 2016-02-16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反射罩以及使用該反射罩的照明裝置及背光裝置
US10872790B2 (en) 2014-10-20 2020-12-22 Applied Materials, Inc. Optical system
JP2016151893A (ja) * 2015-02-17 2016-08-22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処理装置、物品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16213051A (ja) * 2015-05-08 2016-12-15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面光源装置
TWI563326B (en) * 2015-12-04 2016-12-21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TWI563325B (en) * 2015-12-04 2016-12-21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Light source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102534197B1 (ko) * 2016-08-09 2023-05-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101801812B1 (ko) * 2017-03-08 2017-11-28 (주)메이리 천장용 조명장치
US10704767B2 (en) * 2018-04-05 2020-07-07 Rebo Lighting & Electronics, Llc Color mixing illumination device
JP6947989B2 (ja) * 2019-03-28 2021-10-13 日亜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線状光源及び面状発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17650B2 (ja) 1986-06-30 1998-02-18 日本写真印刷 株式会社 照明用板
JP2542900B2 (ja) * 1988-04-08 1996-10-0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線状光源及び棒状レンズ
JPH03208087A (ja) 1990-01-09 1991-09-11 Nissha Printing Co Ltd 面発光装置用パネ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面発光装置
US5093765A (en) * 1990-02-16 1992-03-03 Tosoh Corporation Back lighting device for a panel
JPH06301034A (ja) 1992-04-30 1994-10-28 Riyoosan:Kk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その組立て方法
GB2267378B (en) * 1992-05-22 1996-07-10 Nokia Mobile Phones Uk Illuminated LCD apparatus
JP3187280B2 (ja) * 1995-05-23 2001-07-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面照明装置
JP3064224B2 (ja) 1995-11-27 2000-07-12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JPH11212479A (ja) 1998-01-29 1999-08-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KR100297764B1 (ko) * 1998-04-27 2001-08-07 윤종용 고밀도 기록/재생 가능한 광픽업장치
JP2001222242A (ja) 2000-02-10 2001-08-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発光ダイオード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
JP2002025326A (ja) * 2000-07-13 2002-01-25 Seiko Epson Corp 光源装置、照明装置、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6481130B1 (en) * 2000-08-11 2002-11-19 Leotek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Light emitting diode linear array with lens stripe for illuminated signs
JP2002109936A (ja) 2000-09-28 2002-04-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2131743A (ja) 2000-10-19 2002-05-09 Fujitsu Kiden Ltd 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
EP1392998A1 (en) * 2001-05-08 2004-03-03 Lumileds Lighting the Netherlands B.V.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display device
JP3828402B2 (ja) * 2001-11-08 2006-10-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背面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の照明方法
JP3782015B2 (ja) * 2002-01-22 2006-06-0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
WO2003088195A1 (fr) 2002-04-17 2003-10-23 Kabushiki Kaisha Box Dispositif electroluminescent de surface
KR100628264B1 (ko) 2002-09-26 2006-09-27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의 백라이트 유닛
JP2004191490A (ja) 2002-12-09 2004-07-08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4199532B2 (ja) 2002-12-13 2008-12-17 Hoya株式会社 Led光源
EP1574780B1 (en) 2002-12-18 2008-05-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ght guide plate, illuminating device using same, area light source and display
JP2004287226A (ja) 2003-03-24 2004-10-14 Tama Electric Co Ltd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311353A (ja) 2003-04-10 2004-11-04 Advanced Display Inc 面状光源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TW200424674A (en) * 2003-05-09 2004-11-16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unit having changing lamps therein conveniently
JP2004355992A (ja) 2003-05-30 2004-12-16 Shigemasa Kitajima 発光ユニット
KR100995640B1 (ko) * 2003-07-07 2010-11-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모듈
JP4093476B2 (ja) 2003-07-25 2008-06-04 株式会社ナナオ 面光源装置、液晶表示装置用バックライ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117023A (ja) 2003-09-19 2005-04-28 Sony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6963085B2 (en) 2003-11-18 2005-11-08 Au Optronics Corporation Solid-state display with improved color-mixing
JP2005228623A (ja) 2004-02-13 2005-08-25 Okaya Electric Ind Co Ltd 発光素子用レンズ
JP4489423B2 (ja) 2003-12-26 2010-06-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327682A (ja) 2004-05-17 2005-11-24 Sony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590977B2 (ja) * 2004-08-18 2010-12-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JP4172455B2 (ja) * 2004-10-08 2008-10-2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用光源ユニット、液晶表示用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透過型カラー液晶表示装置
JP4670315B2 (ja) * 2004-11-09 2011-04-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4652836B2 (ja) * 2005-02-03 2011-03-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撮影装置
US20090168419A1 (en) * 2005-02-24 2009-07-02 Sueyoshi Daimon Light Emission Device and Light Emitter Using the Same
JP4245014B2 (ja) 2006-08-09 2009-03-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光源装置、レンズ、電子機器及び導光板
JP4479805B2 (ja) 2008-02-15 2010-06-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光源ユニット、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0102A (zh) * 2009-03-16 2010-09-22 三垦电气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照明装置
TWI396905B (zh) * 2009-09-15 2013-05-21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Corp 背光模組
US8449163B2 (en) 2009-09-15 2013-05-28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Backlight module
CN104854649B (zh) * 2012-12-18 2018-03-06 飞利浦灯具控股公司 具有由光导提供的发光表面的产品
CN104854649A (zh) * 2012-12-18 2015-08-19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具有由光导提供的发光表面的产品
CN103471005A (zh) * 2013-09-09 2013-12-25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CN103471005B (zh) * 2013-09-09 2016-09-14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WO2017113251A1 (zh) * 2015-12-30 2017-07-06 周肇梅 一种超薄直下式背光模组
CN108701742A (zh) * 2016-03-31 2018-10-23 索尼公司 发光单元、显示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CN105937141A (zh) * 2016-06-27 2016-09-14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洗衣机的控制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洗衣机
CN105937141B (zh) * 2016-06-27 2018-11-06 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洗衣机的控制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洗衣机
CN106444051A (zh) * 2016-11-11 2017-02-22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透镜以及线光源系统
CN108387955A (zh) * 2018-03-27 2018-08-10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窥透镜、防窥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08387955B (zh) * 2018-03-27 2024-02-27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防窥透镜、防窥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10388624A (zh) * 2018-06-24 2019-10-29 刘世芬 一种防止眩光的准直透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45014B2 (ja) 2009-03-25
US20140112002A1 (en) 2014-04-24
US9574736B2 (en) 2017-02-21
US20130010494A1 (en) 2013-01-10
JP2008041528A (ja) 2008-02-21
US8272771B2 (en) 2012-09-25
US20080055928A1 (en) 2008-03-06
CN100585467C (zh) 2010-01-27
US8690411B2 (en) 2014-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5467C (zh) 背光器件、光源器件、透镜、电子设备和光导板
TWI474082B (zh) 背光裝置及液晶顯示裝置
US8506148B2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JP5033545B2 (ja) 映像表示装置
JP3931070B2 (ja) 面状光源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KR101396658B1 (ko) 광원 큐브 및 이를 이용한 평면 광원 장치 및 액정 표시장치
US8107036B2 (en) Backlight devic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light deflecting sheet
US8246235B2 (en) Illumination system for luminaires and display device
US7097339B2 (en) Light source of back light module
US7543965B2 (en) Side light-emitting device, backlight unit having the side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backlight unit
CN100430797C (zh) 直射型背光组件以及应用它的无滤色器液晶显示装置
JP2020504897A (ja) 蛍光マルチビーム要素を利用するマルチビューバックライティング
US20070263409A1 (en) Light guide plate with reflective light mixing
US20140153286A1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7154799A1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KR101509372B1 (ko) 면 광원 장치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1842739A (zh) 反射/透射型液晶显示设备
CN101295040B (zh) 背光模组及其光学板
CN101295042A (zh) 背光模组及其光学板
CN104570483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0462477A (zh) 背光体、多视图显示器和使用锥形准直器的方法
TW201222098A (en) Surface light source and LCD
JP2009543286A (ja) Ledをベースとする周辺光のための二重層光ガイド構造体
US11442204B2 (en) Optical film
CN104100876A (zh) 发光装置以及背光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7

Termination date: 202008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