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19682A - 内窥镜用处置器械及内窥镜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内窥镜用处置器械及内窥镜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19682A
CN101119682A CNA2006800051755A CN200680005175A CN101119682A CN 101119682 A CN101119682 A CN 101119682A CN A2006800051755 A CNA2006800051755 A CN A2006800051755A CN 200680005175 A CN200680005175 A CN 200680005175A CN 101119682 A CN101119682 A CN 101119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oscope
bending
flexible pipe
control assembly
direct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0517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63583C (zh
Inventor
冈田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lympu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19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19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358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358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016Endoscopic cutting instruments, e.g. arthroscopes, resecto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2Surgical cutting instruments
    • A61B17/3205Excision instruments
    • A61B17/32056Surgical snare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B1/018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for receiving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0029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ounted on or guided by flexible, e.g. catheter-like, means
    • A61B2017/003Steer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2018/1405Electrodes having a specific shape
    • A61B2018/1407Loop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A61B2018/1405Electrodes having a specific shape
    • A61B2018/144Wi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内窥镜用处置器械及内窥镜系统。移动体(16)进退自如地贯穿于挠性管(12)的内部,该挠性管(12)可贯穿于内窥镜的通道中。处置部(18)通过移动体(16)可相对于挠性管(12)的远位端突出或进入,并且该处置部(18)具有方向性,通过设置于内窥镜的通道中的处置器械抬起装置使所述挠性管(12)抬起而抬起。此时,处置器械抬起装置使方向控制部件(44)与挠性管一起抬起,来调整处置部(18)的朝向。

Description

内窥镜用处置器械及内窥镜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内窥镜组合来使用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及内窥镜系统。
背景技术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2-51974号公报、美国专利第5897554号说明书以及德国实用新型第7715649号说明书中,公开了可以限制和调整处置部的朝向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这些内窥镜用处置器械是插入体腔内来切除体腔内的息肉或粘膜等组织的高频圈套器(snare)或匙形手术刀(ヘラ型ナイフ)等。这些内窥镜用处置器械具有圈套环(loop)或匙形电极作为处置部。这些圈套环或匙形电极具有因朝向不同进行处置的方向不同的方向性。因此,在使用这种处置部时,必须使该处置部朝向特定方向。从而,需要进行使在体腔内的处置器械相对于对象部位朝向适当方向的调整作业。
在日本特开2002-51974号公报中公开了高频圈套器所涉及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在该处置器械上设有转动限制部。因此,能够防止具有环形的圈套器线和操作该圈套器线的操作线相对于挠性管转动。
在美国专利第5897554号说明书中公开了带有环形电极的切除导管所涉及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该导管通过对与设置于环形电极的基端的扁平线连接的操作线进行操作,能够使所述环形电极向两方向偏向。
在德国实用新型第7715649号说明书中公开了所谓的圈套环引导器械所涉及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该引导器械通过胃用内窥镜的通道插入到胃内。该处置器械配置在圈套环导向件(护套)内。与圈套环的基端连接的牵引线的前端附近形成为平带形状。当利用胃用内窥镜使圈套环导向件向息肉的方向弯曲时,在该圈套环导向件上形成有成为扁平的部分。使该成为扁平的部分对平带形状的部分进行导向,从而调整圈套环的朝向。
日本特开2002-51974号公报所公开的高频圈套器对应于挠性管的管腔确定圈套器线的截面形状,来限制圈套器线的朝向。因此,在将该高频圈套器贯穿于内窥镜的通道的状态下使用时,当要相对于内窥镜改变圈套器线的朝向时,必须在近前侧使挠性管自身旋转来进行操作,该朝向的调节作业很麻烦。
美国专利第5897554号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切除导管不通过内窥镜而经过皮肤单独地插入心脏部内。因此,难以使环形电极朝向目标部位。
在德国实用新型第7715649号说明书所公开的圈套环引导器械中,通过弯曲胃用内窥镜以使护套自身弯曲,从而在护套自身上形成扁平的护套部分。而且,使平带形状部分对应于该扁平的护套部分的管腔形状穿过,由此调节圈套环的朝向。因此,在不能使胃用内窥镜的插入部弯曲的情况下,当然不能调节圈套环的朝向,在调节圈套环的朝向时,必须使护套的扁平部分和平带形状部分比较紧密地吻合。从而,调节圈套环的朝向的操作很麻烦。并且,容易对内窥镜的观察造成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用处置器械及内窥镜系统,该内窥镜用处置器械在贯穿于内窥镜的通道中进行使用时,不会对内窥镜的观察产生大的障碍,不会给内窥镜插入部的弯曲带来影响,且能够使处置部朝向期望的方向。
本发明一个方式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具有挠性管、操作手柄、移动体、处置部以及方向控制部件。并且,挠性管具有前端部和基端部,在内部具有连通这些前端部和基端部的管腔,且可贯穿于处置器械贯穿通道中,所述处置器械贯穿通道沿着具有处置器械抬起装置的内窥镜的插入部进行设置。操作手柄具有固定在挠性管的基端部上的基部,以及相对于该基部可动的可动部件。移动体具有远位端、通过所述可动部件可移动地连接的近位端和长轴,该移动体贯穿于所述挠性管的所述管腔中,通过所述可动部件的移动在所述管腔的内部沿所述挠性管的轴向移动。处置部设于所述移动体的远位端,可相对于所述挠性管的前端部突出及进入,并且具有方向性。方向控制部件设于所述移动体的远位端,可向与所述长轴正交的第1弯曲方向以及与所述移动体的所述长轴和所述第1弯曲方向正交的第2弯曲方向弯曲,所述第2弯曲方向需要比向所述第1弯曲方向弯曲的弯曲力量大的弯曲力量。
本发明一个方式的内窥镜系统具有内窥镜和内窥镜用处置器械。内窥镜具有:细长的插入部,其具有前端、基端以及设置在这些前端和基端之间的弯曲部;操作部,其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基端部上,可对所述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以及处置器械贯穿通道,其被设置成贯穿于所述插入部中的状态,在该处置器械贯穿通道的前端部上具有处置器械抬起装置。内窥镜用处置器械具有挠性管、操作手柄、移动体、处置部以及方向控制部件。挠性管具有前端部和基端部,在内部具有连通这些前端部和基端部的管腔,该挠性管可贯穿于所述处置器械贯穿通道中。操作手柄设置在所述挠性管的基端部上。移动体具有远位端、与所述操作手柄连接的近位端以及长轴,该移动体贯穿于所述挠性管的所述管腔中,通过所述操作手柄在所述管腔的内部沿所述挠性管的轴向移动。处置部设于所述移动体的前端部,可相对于所述挠性管的前端突出及进入,并且具有方向性。方向控制部件设于所述移动体的远位端,易于向与所述长轴正交的预定方向弯曲,而难以向其他方向弯曲。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的整体的示意图。
图2A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的前端部,是沿图2B中的IIA-IIA线的示意纵剖面图。
图2B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的前端部,是沿图2A中的IIB-IIB线的示意纵剖面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的沿图2A中的III-III线的示意横剖面图。
图4A是表示将第1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与内窥镜组合起来使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B是表示将第1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与内窥镜组合起来使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C是表示将第1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与内窥镜组合起来使用的状态的示意图的变形例。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的挠性管和板部件的变形例的示意横剖面图。
图6A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的前端部,是沿图6B中的VIA-VIA线的示意纵剖面图。
图6B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的前端部,是沿图6A中的VIB-VIB线的示意纵剖面图。
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的沿图6A中的VII-VII线的示意横剖面图。
图8A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的前端部,是沿图8B中的VIIIA-VIIIA线的示意纵剖面图。
图8B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的前端部,是沿图8A中的VIIIB-VIIIB线的示意纵剖面图。
图9是第3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的沿图8A中的IX-IX线的示意横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将第3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与内窥镜组合起来使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的前端部的示意纵剖面图。
图12是第4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的沿图11中的XII-XII线的示意横剖面图。
图13A是表示将第4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与内窥镜组合起来使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3B是表示将第4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与内窥镜组合起来使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5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的整体的示意图。
图15A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的前端部,是沿图15B中的XVA-XVA线的示意纵剖面图。
图15B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的前端部,是沿图15A中的XVB-XVB线的示意纵剖面图。
图16是表示将第5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与内窥镜组合起来使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7A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的前端部,是沿图17B中的XVIIA-XVIIA线的示意纵剖面图。
图17B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的前端部,是沿图17A中的XVIIB-XVIIB线的示意纵剖面图。
图18是第6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的沿图17A中的XVIII-XVIII线的示意横剖面图。
图19是第6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的变形例的沿图17A中的XVIII-XVIII线的示意横剖面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的高频刀的整体的示意图。
图21A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高频刀的前端部,是沿图21B中的XXIA-XXIA线的示意纵剖面图。
图21B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高频刀的前端部,是沿图21A中的XXIB-XXIB线的示意纵剖面图。
图22A是表示将第7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与内窥镜组合起来使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2B是表示将第7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与内窥镜组合起来使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3是表示将第7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与内窥镜组合来切开粘膜下组织层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
首先,利用图1~图5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高频切开切除器械。
图1~图3所示的高频切开切除器械即高频圈套器10a在多数情况下与内窥镜60组合来使用。即,由高频圈套器10a和内窥镜60来形成内窥镜系统。
该高频圈套器10a具有挠性管(挠性护套)12、操作手柄14、移动体16以及处置部18。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在处置部18上配设有切开线的情况。
挠性管12由具有挠性的绝缘体形成为细长的管状。该挠性管12可贯穿于图4A~图4C所示的内窥镜60的插入部62的处置器械贯穿通道64中。在该挠性管12的基端部上配设有操作手柄14。
图1所示的操作手柄14由例如塑料材料等的硬质的绝缘体形成。该操作手柄14具有基部22和滑动器(可动部件)24。
基部22沿挠性管12的轴向例如大致笔直地形成。挠性管12的基端连接在该基部22的前端。在这里,在基部22的前端还配设有用于防止挠性管12的基端部压曲的防折部件26。另一方面,在基部22的基端一体地形成有供手术者的拇指等伸入的环状部28。在基部22的前端部和基端部之间具有滑动器支承部30,该滑动器支承部30沿挠性管12的轴向形成为厚度大致恒定的大致矩形状。滑动器24可滑动地配设在该滑动器支承部30上。在该滑动器24上一体地形成有用于放置食指和中指等的环状部24a、24b。移动体16的基端连接在该滑动器24上。因此,当使滑动器24沿基部22的滑动器支承部30滑动时,移动体16在挠性管12的内部(管腔的内部)沿轴向移动。
虽然没有图示,但移动体16的基端部连接在滑动器24上。因此,通过使滑动器24在基部22的滑动器支承部30上滑动,从而移动体16在挠性管12的内部移动。
另外,在该滑动器24上配设有电极34。该电极34在滑动器24的内部与移动体16电连接。该电极34经由未图示的软线相对于未图示的高频电源可以装卸。
如图2A和图2B所示,移动体16具有操作线42和带状的板部件(方向控制部件)44。这些操作线42和板部件44具有导电性。
操作线42由多个细纲丝扭转成螺旋状而形成。该操作线42的前端和板部件44的基端通过具有导电性的第1连接接头(连接部)46a固定。该第1连接接头(チツプ)46a在使操作线42的前端与板部件44的基端对顶的状态下被铆接,由此来连接两者。因此,操作线42和板部件44通过第1连接接头46a电连接。当操作线42被操作时,该板部件44可沿挠性管12的轴向移动,并可绕轴旋转。
进而,在该板部件44的前端部连接有切开线18。该板部件44的前端与切开线18通过具有导电性的第2连接接头46b固定。该第2连接接头46b在使板部件44的前端与切开线18的基端对顶的状态下被铆接,由此来连接两者。因此,板部件44和切开线18通过第1连接接头46a电连接。当操作线42被操作时,该切开线18可与板部件44一起沿挠性管12的轴向移动,并可绕轴旋转。
特别是切开线18的两端通过第2连接接头46b固定在板部件44的前端。因此,该切开线18形成圈套环18a。在该切开线18上预先带有处于呈环状打开的状态的特点。即,该切开线18具有要维持环状的弹性的作用力。当将该切开线18相对于挠性管12的前端向内部拉进时,该切开线18产生弹性变形,被挤压成细长状。即,切开线18成为2个线状部件并列设置的状态。另一方面,当使切开线18相对于挠性管12的前端突出时,该切开线18借助于弹性的作用力打开,成为环状。
此时,如图2A~图4A所示,切开线18的圈套环18a形成在1个平面P(参照图4A)内。即,切开线18在防止产生扭转的状态下,配设在板部件44的前端部。
因此,圈套环18a具有由切开线18包围的环面18b。由于该环面18b能够防止在切开线18上产生扭转,所以如平面状那样具有方向性。该环面18b配设成与板部件44的平面部44a、44b平行的状态或大致平行的状态。
如图2B和图3所示,板部件44形成为扁平带状。板部件44具有第1和第2平面部44a、44b。该板部件44能够向与第1和第2平面部44a、44b垂直的第1弯曲方向(第1和第2平面部44a、44b的法线方向)、以及与第1弯曲方向不同的第2弯曲方向弯曲。当将板部件44向第2弯曲方向弯曲时,需要比向第1弯曲方向弯曲大的力量。第2弯曲方向例如是与第1弯曲方向垂直的方向。
如图4A和图4B所示,内窥镜60的插入部62从前端侧向基端侧具有前端硬质部62a、弯曲部62b以及挠性管部62c。因此,处置器械贯穿通道64形成为贯穿构成插入部62的挠性管部62c、弯曲部62b以及前端硬质部62a的状态。在该处置器械贯穿通道64的前端配设有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该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用于使贯穿于通道64内的处置器械(本实施方式中的高频圈套器10a的挠性管12和操作线42)等向期望的方向弯曲。通过插入部62的基端部的未图示的操作部来操作该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另外,通过插入部62的基端部的操作部(未图示)的操作,使插入部62的弯曲部62b向期望的方向弯曲。
使高频圈套器10a的挠性管12贯穿于内窥镜60的处置器械贯穿通道64中,使挠性管12的前端从通道64的前端突出,进而使切开线18从挠性管12的前端突出。此时,高频圈套器10a的板部件44的基端配置于插入部62的前端硬质部62a的区域内。即,高频圈套器10a的挠性管12和操作线42的长度和配置等被规定成,与内窥镜60的处置器械贯穿通道64的关系成为以上这种状态。因此,高频圈套器10a的板部件44避开内窥镜60的插入部62的弯曲部62b进行配置,能够防止板部件44与弯曲部62b发生干涉。
接着,对将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10a与内窥镜60组合使用来切除体腔内的息肉L时的作用进行说明。
将在内窥镜60的插入部62的前端附近具有通道64的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的插入部62插入体腔内。使高频圈套器10a的挠性管12贯穿于该插入部62的通道64中。因此,高频圈套器10a的挠性管12被插入到体腔内。此时,高频圈套器10a的切开线18处于被拉进挠性管12的内部的状态。
使高频圈套器10a的挠性管12相对于插入部62的前端突出。即,使高频圈套器10a的挠性管12的前端突出到体腔内。而且,使操作手柄14中的滑动器24相对于基部22前进。操作线42相对于挠性管12向前方移动。因此,切开线18通过板部件44向前方移动。于是,如图2A和图4A所示,高频圈套器10a的切开线18相对于挠性管12的前端突出。这样,从挠性管12的前端突出的切开线18借助于其弹力自动打开,形成圈套环18a。
接着,如图4B所示,操作内窥镜60的操作部(未图示),使设于插入部62的通道64的前端的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抬起。于是,高频圈套器10a的挠性管12的前端部被该抬起装置66推压而弯曲。
这里,当挠性管12的前端部弯曲时,配设在其内部的板部件44伴随挠性管12的弯曲而弯曲。此时,与向第2弯曲方向弯曲相比,板部件44以更小的力向第1弯曲方向弯曲。因此,板部件44在挠性管12的内部以向第1弯曲方向弯曲的方式转动。即,板部件44的平面部44a、44b的一方绕其长度方向的轴转动,直到变为与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的抬起方向一致的朝向。
从而,伴随该板部件44的转动,操作线42的前端以及切开线18转动。即,伴随板部件44对应于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的抬起操作的转动,切开线18的圈套环18a的环面18b旋转,直到与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的抬起方向一致。
因此,如图4B所示,包含切开线18的环面18b的面P的法线N朝向息肉L的隆起方向。即,息肉L的隆起方向成为与环面18b交叉的朝向。这样,不管切开线18的圈套环18a在突出时朝向什么方向,通过使用抬起装置66,都能够使切开线18的圈套环18a相对于内窥镜60的插入部62朝向预定的方向。这种操作能够通过内窥镜60一边观察切开线18的圈套环18a和息肉L一边进行。
这样,能够将切开线18的圈套环18a的朝向调节为易于套在息肉L上的朝向。因此,能够使切开线18整体朝向息肉L。从而,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切开线18的圈套环18a套在息肉L的基部(颈部)。
在该状态下,使高频圈套器10a的滑动器24相对于基部22后退。于是,切开线18被相对于挠性管12的前端拉进。即,圈套环18a的直径逐渐变小。因此,息肉L的基部被切开线18勒紧。在该状态下,使高频电流从高频电源向高频圈套器10a的操作手柄14的电极34流动。于是,高频电流从该电极34经由操作线42、板部件44流到切开线18。因此,息肉L被切除。切除息肉L后,停止供给高频电流。
切除其他息肉(未图示)时进行同样的操作,切除结束时在将切开线18拉到挠性管12的内部的状态下,从通道64中拔出该挠性管12。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一般,即使使切开线18从挠性管12的前端突出以打开圈套环18a,也不能确定其环面18b的朝向。如果该环面18b的法线方向N(参照图4A和图4B)不朝向息肉L的方向,则难以使圈套环18a套在息肉L上。例如,如图4A所示,在包含圈套环18a的面P的法线方向N不朝向息肉L的方向时,在该姿势下,难以使圈套环18a套在息肉L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使内窥镜60的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抬起时,挠性管12的前端部弯曲。于是,伴随该抬起装置66的抬起,板部件44的平面部44a或44b绕其长度方向的轴旋转,直到成为与抬起装置66的抬起方向一致的朝向。即,板部件44对应于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的抬起而旋转,直到圈套环18a的环面18b与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的抬起方向一致。因此,如图4B所示,包含圈套环18a的面P的法线N始终朝向预定的方向。
这样,不管切开线18的圈套环18a在突出时朝向什么方向,都能够将切开线18的圈套环18a的朝向调节为容易套在息肉L上的朝向。因此,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将切开线18套在息肉L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板部件44的前端侧部分从内窥镜60的插入部62的前端突出的状态下,该板部件44的基端部配置于内窥镜60的插入部62的前端硬质部62a的区域内。因此,进行切开线18的方向控制的板部件(方向控制部件)44为如下长度:不配置于前端硬质部62a的基端部的弯曲部62b的区域,可防止板部件44与弯曲部62b的弯曲产生干涉。因此,在通过抬起装置66调整板部件44的朝向时,能够防止受到弯曲部62b的弯曲形状的影响。即,能够仅由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来控制板部件44的方向。
另外,也可以配置成,板部件44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能够通过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使挠性管12的前端部弯曲的可弯曲范围R(参照图4A)内。这里,可弯曲范围是指如下部分的集合,即,位于挠性管12的前端侧,且在使挠性管12以任意的适当长度从内窥镜60的通道64的前端开口部突出时通过使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抬起而弯曲的部分的集合。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将内窥镜60的插入部62的弯曲形状对板部件44和切开线18的影响抑制在最小限度。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板部件44的基端部配设成位于前端硬质部62a的区域内,但是,只要是不影响由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进行的弯曲的程度,则板部件44的基端部也可以位于弯曲部62b的区域内。在该情况下,如图4C所示,板部件44优选具有延伸部44c,该延伸部44c的基端部形成为比其前端部的宽度窄或细。于是,板部件44的延伸部44c具有与操作线42同样的作用,因此,能够尽可能地防止在抬起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时,内窥镜60的弯曲部62b的弯曲对板部件44产生影响。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挠性管12的截面为圆环状的情况,但如图5所示,挠性管12的截面也可以预先为椭圆形状。即,该挠性管12也可以为扁平形状。在该情况下,利用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使挠性管12弯曲时,能够使挠性管12自身绕其轴与板部件44一起旋转,朝向预定方向。因此,能够减小利用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使挠性管12抬起(弯曲)时的力量。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6A~图9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高频切开切除器械。本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或具有相同作用的部件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10a具有以下结构。
如图6A和图6B所示,移动体16的操作线42的前端和切开线18的基端通过连接接头46铆接固定。进而,板部件44的基端与操作线42以及切开线18一起被铆接固定在该连接接头46的前端。
如图6A所示,在板部件44的前端部形成有相对于基端部侧稍微弯曲的弯曲部72。如图6A~图7所示,在弯曲部72上形成有贯通孔72a。因此,在图6A和图7中,在板部件44的基端部侧的下侧配设切开线18,切开线18穿过板部件44的前端部的弯曲部72的贯通孔72a延伸到前端侧。即,切开线18的基端部配置成与板部件44的板面方向平行。
高频圈套器10a的除此以外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并且,作用也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对它们的说明。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构成为使用连接接头46连接切开线18和操作线42的连接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比,能够减少1个连接部位。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的将连接接头46a、46b(参照图2A和图2B)加起来的硬质部分的长度相比,能够将硬质部分的长度形成得较短。
并且,在切除息肉L时,能够使施加给切开线18的捆紧时的牵引力不经由板部件44而直接传递给切开线18。因此,能够尽可能地防止大的载荷施加到板部件44上。
切开线18或操作线42并列设置在板部件44上。因此,能够尽可能地防止大的载荷过度施加到板部件44上而使板部件44塑性变形。
并且,仅在板部件44的基端固定操作线42,在另一端没有固定操作线42。即,板部件44的基端相对于操作线42是固定端,而板部件44的前端相对于操作线42是自由端。因此,在板部件44弯曲时,切开线18相对于板部件44的前端的弯曲部72的贯通孔72a移动。从而,能够防止板部件44难以向第1弯曲方向弯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A~图7所示,说明了在板部件44的基端固定切开线18和操作线42的情况。除此之外,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如图8A~图9所示,在板部件44的前端固定切开线18和操作线42也可以。
即,如图8A和图8B所示,移动体16的操作线42的前端和切开线18的基端通过连接接头46铆接固定。进而,板部件44的前端与操作线42以及切开线18一起被铆接固定在该连接接头46的基端。
如图8A所示,在板部件44的基端部形成有相对于前端部侧稍微弯曲的弯曲部74。如图8A~图9所示,在弯曲部74上形成有贯通孔74a。因此,在图8A和图9中,在板部件44的前端部侧的下侧配设切开线18,切开线18穿过板部件44的基端部的弯曲部74的贯通孔74a固定在基端侧。即,板部件44的前端相对于操作线42是固定端,而板部件44的基端相对于操作线42是自由端。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情况下,在操作线42的中途没有硬性的连接部,在前端部与切开线18连接,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操作线42的动作。
(第3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0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高频切开切除器械。本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或具有相同作用的部件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图10表示作为高频切开切除器械的高频圈套器10a的使用例。
该高频圈套器10a仅是板部件44的长度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板部件44不同。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板部件44形成为比第1实施方式的板部件44长。使高频圈套器10a的挠性管12贯穿于内窥镜60的处置器械贯穿通道64中,使挠性管12的前端从通道64的前端突出,进而使切开线18从挠性管12的前端突出。此时,板部件44的基端部配置于内窥镜60的弯曲部62b的区域内。即,高频圈套器10a的挠性管12和操作线42的长度和配置等被规定成,与内窥镜60的处置器械贯穿通道64的关系成为以上这种状态。
因此,在使内窥镜60的插入部62的弯曲部62b向与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的抬起方向相同的方向弯曲时,能够更可靠地进行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的抬起控制。并且,通过使内窥镜60的插入部62的弯曲部62b向与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的抬起方向相同的方向弯曲,从而即使不操作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控制板部件44的朝向。
(第4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1~图13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高频切开切除器械。本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或具有相同作用的部件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11所示,在板部件44的前端形成有突出部78,该突出部78越过第2连接接头46b,向切开线18的圈套环18a的面向体内组织的对置面即环面18b内突出。如图12所示,该突出部78的突出部平面78a与圈套环18a的环面18b平行。如图11所示,该突出部78的突出长度优选为,在切开线18的圈套环18a配置为自然状态时,是其长度的1/3左右。该突出长度是大幅减小圈套环18a的宽度时与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发生干涉的长度。
下面,说明将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10a与内窥镜60组合使用来切除体腔内的息肉L时的作用。
如图13A所示,将圈套环18a套在息肉L上。在该状态下,使高频圈套器10a的滑动器24相对于基部22后退。于是,如图13B所示,切开线18被相对于挠性管12的前端拉进。
此时,即使第2连接接头46b被拉到比内窥镜60的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的位置更靠内部,由于突出部78(参照图11)被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推压,所以也能与板部件44同样地进行方向控制。因此,即使第2连接接头46b被拉到比内窥镜60的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的位置更靠内部,也能够防止切开线18的圈套环18a的方向变化。
(第5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4~图16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高频切开切除器械。本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或具有相同作用的部件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10a的以下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10a的挠性管12的基端部,在防折部26的位置上形成有筒状的突设部26a。把手部82可在预定范围内相对于突设部26a移动地配设在该突设部26a上。该把手部82固定在后述的线88的基端。
如图15B所示,在挠性管12上形成有沿其长轴方向分别偏心的第1内孔12a和第2内孔12b。在第1内孔12a中贯穿有与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构相同的切开线18以及具有板部件44和操作线42的移动体16。
多个缺口部86以贯通第2内孔12b的方式形成在挠性管12的前端部。这些缺口部86在与第2内孔12b的长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沿长轴方向以预定的间隔形成。
在第2内孔12b中贯穿有1根线88。该线88的前端形成为球状。该线88的球状的前端卡定或固定在挠性管12的前端。该线88穿过第2内孔12b延伸到操作手柄14。该线88的基端固定在上述把手部82上。因此,当操作把手部82时,线88在第2内孔12b的内部滑动。此时,由于线88的前端的移动被限制,所以当使该把手部82向前方滑动时,线88松弛。于是,挠性管12的前端部的形成缺口部86的部分向打开该缺口部86之间的朝向弯曲。另一方面,当使把手部82向后方滑动时,线88被牵引。因此,形成缺口部86的部分向关闭该缺口部86之间的朝向弯曲。
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挠性管12的前端部设置这种抬起辅助机构(缺口部86),从而如图16所示,能够利用内窥镜60的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使在抬起方向上朝向环面18b的切开线18的圈套环18a进一步在抬起方向上动作。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将圈套环18a套在息肉L上。
(第6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7A~图19说明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高频切开切除器械。本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或具有相同作用的部件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圈套器10a具有以下结构。
如图17A和图17B所示,切开线18在基端部具有延伸部18c,该延伸部18c形成为比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切开线18的基端部长。在切开线18的延伸部18c并列设置有细长的芯部件92。特别是如图18所示,该芯部件92夹在切开线18的延伸部18c之间。因此,切开线18的基端部通过该延伸部18c和芯部件92形成为宽度较宽。该芯部件92形成为比切开线18的硬度高。因此,芯部件92能够用于加强切开线18的基端部。该芯部件92例如由单线形成。另外,该芯部件92形成为与切开线18的直径大致相同。这样,由芯部件92和切开线18的延伸部18c构成方向控制部件94,该方向控制部件94绕其长度方向的轴转动,来控制切开线18的方向。即,该方向控制部件94如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板部件44那样,通过被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推压,而绕其长度方向的轴转动,来控制切开线18的方向。
图17A所示的切开线18的延伸部18c和芯部件92的前端例如通过钎焊等的固定材料96固定。如图17A所示,切开线18的延伸部18c的基端和芯部件92的基端通过连接接头46固定于操作线42的前端。
除此之外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并且,本实施方式的作用也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本实施方式通过这种结构,除了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结论以外,还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在圈套环18a上没有设置第2连接接头46b。因此,方向控制部件94与圈套环18a之间不产生阶梯差。从而,能够防止在使圈套环18a相对于挠性管12的前端突出或拉进时,圈套环18a挂在内窥镜60的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上。于是,能够顺畅地进行处置操作。
并且,如图19所示,也可以代替芯部件92(参照图17A和图18)而利用宽度较窄的板部件98来构成方向控制部件94。在该情况下,板部件98相对于切开线18的延伸部18c的直径,板厚较薄,板宽大致相等。
(第7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20~图23说明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高频切开切除器械。本实施方式是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与第1实施方式中使用的部件相同的部件或具有相同作用的部件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使用高频刀10b作为高频切开切除器械的例子。
高频刀10b具有挠性管12、操作手柄14以及处置部18。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在处置部18上配设有L字形电极的情况。
如图21A和图21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刀10b在板部件44的前端,经由梢(チツプ)状的第2连接接头46b连接有L字形电极18。并且,在挠性管12的前端部的内周面上固定有具有通孔13b的止挡13a。通孔13b允许L字形电极18的后述的直线部19a的移动,但是,具有不能将曲折部19b配设在挠性管12的内部的直径。
如图21A和图21B所示,L字形电极18具有:与操作线42的中心轴同轴地配设的直线部19a;以及以相对于直线部19a折弯成直角的方式形成在该直线部19a的前端的曲折部19b。直线部19a可以在止挡13a的通孔13b内移动。曲折部19b向与板部件44的平面部44a、44b垂直的方向延伸出来。即,曲折部19b相对于直线部19a折弯成直角,通孔13b的直径形成为比曲折部19b的长度小。因此,曲折部19b不能通过止挡13a的通孔13b。
并且,第2连接接头46b形成为比通孔13b大。第2连接接头46b配设在挠性管12的内部。因此,不能通过通孔13b。从而,第2连接接头46b与止挡13a抵接,L字形电极18相对于挠性管12的前端的突出长度被限制。从而,L字形电极18相对于通孔13b可移动曲折部19b与连接接头46b的前端之间的长度。
除此之外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22A和图22B所示,在内窥镜60的通道64的前端配设有筒状的摆动式抬起座68。该摆动式抬起座68能够左右旋转,以向左右的任一朝向抬起。
下面,说明将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刀10b与内窥镜60组合使用来切除体腔内的粘膜下组织层T(参照图23)时的作用。
将在通道64的前端附近具有摆动式抬起座68的内窥镜60的插入部62插入体腔内。使高频刀10b的挠性管12贯穿于该插入部62的通道64中。此时,使高频刀10b的挠性管12穿过处置器械抬起座68相对于挠性管12的前端突出。因此,高频刀10b的挠性管12被插入体腔内。此时,高频刀10b的L字形电极18处于被拉到挠性管12的内部的状态。
使高频刀10b的挠性管12相对于插入部62的前端突出。即,使高频刀10b的挠性管12的前端突出到体腔内。而且使操作手柄14中的滑动器24相对于基部22前进。因此,操作线42相对于挠性管12向前方移动。于是,L字形电极18经由板部件44向前方移动。此时,高频刀10b的L字形电极18相对于挠性管12的前端突出,并且第2连接接头46b与止挡13a抵接。
在使L字形电极18从挠性管12的前端突出时,有时L字形电极18的曲折部19b不朝向组织层T的要切开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摆动式抬起座68使挠性管12的前端部抬起。于是,如图22B所示,位于L字形电极18的基端的板部件44在挠性管12内绕其轴转动,以使该板部件44的平面部44a、44b与摆动式抬起座68的抬起方向一致。从而,L字形电极18也转动,以使曲折部19b与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的抬起方向一致。此时,使插入部62绕其轴转动,使曲折部19b朝向抬起方向,即朝向粘膜下组织层T的切开方向。因此,能够容易地操作L字形电极18。
如图23所示,将L字形电极18的曲折部19b挂在粘膜下组织层T上。然后,使高频电流从操作手柄14的滑动器24的电极34流到L字形电极18,同时使L字形电极18相对于该组织层T移动。因此,该组织层T被切开/剥离。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内窥镜用处置器械及内窥镜系统,该内窥镜用处置器械通过限制方向控制部件的朝向,能够使处置部在体腔内朝向期望的方向,而与内窥镜的弯曲形状无关。

Claims (23)

1.一种内窥镜用处置器械(10a、10b),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用处置器械(10a、10b)具有:
挠性管(12),其具有前端部和基端部,在内部具有连通这些前端部和基端部的管腔,并且该挠性管(12)可贯穿于处置器械贯穿通道(64)中,该处置器械贯穿通道(64)沿着具有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68)的内窥镜(60)的插入部(62)进行设置;
操作手柄(14),其具有固定在所述挠性管的基端部上的基部(22)以及相对于该基部可动的可动部件(24);
移动体(16),其具有远位端、通过所述可动部件可移动地连接的近位端以及长轴,该移动体(16)贯穿于所述挠性管的所述管腔中,通过所述可动部件的移动在所述管腔的内部沿所述挠性管的轴向移动;
处置部(18),其设于所述移动体的远位端,可相对于所述挠性管的前端部突出及进入,并且具有方向性;以及
方向控制部件(44、94),其设于所述移动体的远位端,可向与所述长轴正交的第1弯曲方向以及与所述移动体的所述长轴和所述第1弯曲方向正交的第2弯曲方向弯曲,所述第2弯曲方向需要比向所述第1弯曲方向弯曲的弯曲力量大的弯曲力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10a、10b),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置部(18)具有对置面(18b),该对置面(18b)面向体内组织(L、T),在与所述方向控制部件(44、94)的所述第1弯曲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具有法线方向(N)。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10a、10b),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窥镜(60)在所述插入部(62)中具有弯曲部(62b),
当所述挠性管(12)贯穿于所述处置器械通道(64)中进行处置时,所述处置部(18)相对于所述挠性管的前端突出,此时,所述方向控制部件(44、94)具有:
可配置在比所述内窥镜(60)的所述插入部(62)的前端更靠近远位侧的前端;和
可配置在比所述内窥镜的弯曲部(62b)的基端更靠近远位侧的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10a、10b),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体(16)具有:所述方向控制部件(44、94);和操作线(42),其近位端配设在所述可动部件(24)上,并且该操作线(42)伴随所述可动部件的移动而动作,
所述方向控制部件配设在所述处置部与所述操作线的远位端之间,以使所述处置部(18)伴随所述操作线的动作而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10a、10b),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向控制部件(44)具有板部件,该板部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处置部(1 8)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操作线(42)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10a、10b),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向控制部件(94)具有:
一根芯材(92);以及
排成一排配置在该芯材(92)两侧且比所述芯材的硬度低的线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10a、10b),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向控制部件(94)具有并列设置在所述处置部(18)的基端部的加强部件(92)。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10a、10b),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体(16)具有:所述方向控制部件(44、94);和操作线(42),其近位端配设在所述可动部件(24)上,并且该操作线(42)与所述处置部连接,伴随所述可动部件的移动而动作,
所述方向控制部件和所述操作线相互并列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10a、10b),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向控制部件(44、94)仅在一端与所述处置部(18)的基端部和所述操作线的前端部固定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10a、10b),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向控制部件(44)具有:
固定在所述操作线的远位端和所述处置部的基端部上的基端部;以及
具有弯曲部(72)的前端部,所述弯曲部(72)具有供所述处置部贯穿的贯通孔(72a)。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10a、10b),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体(16)具有:所述方向控制部件(44、94);和操作线(42),其近位端配设在所述可动部件(24)上,并且该操作线(42)与所述处置部连接,伴随所述可动部件的移动而动作,
所述方向控制部件和所述处置部(18)相互并列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10a、10b),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向控制部件(44、94)仅在一端与所述处置部(18)的基端部和所述操作线的前端部固定在一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10a、10b),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向控制部件(44)具有:
固定在所述操作线的远位端和所述处置部的基端部上的前端部;和
具有弯曲部(74)的基端部,所述弯曲部(74)具有供所述处置部贯穿的贯通孔(74a)。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10a、10b),其特征在于,
所述挠性管(12)具有弯曲机构(12b、86、88),该弯曲机构(12b、86、88)通过在其基端部的操作,使前端部向预定方向弯曲,
在利用所述处置部(18)进行处置时,所述方向控制部件(44、94)配置在所述挠性管的所述弯曲机构的范围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10a、10b),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机构具有:
弯曲机构用管腔(12b),其设置在所述挠性管(12)中;
缺口部(86),所述缺口部(86)在所述挠性管(12)的前端部,设置在所述弯曲机构用管腔上;以及
线(88),所述线(88)在其前端穿过所述缺口部的状态下被所述弯曲机构用管腔支承,可沿所述弯曲机构用管腔的轴向操作所述线(88)的基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10a、10b),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置部(18)具有对置面(18b),该对置面(18b)面向体内组织(L、T),具有与所述方向控制部件(44、94)的所述第1弯曲方向相同方向的法线方向(N),
所述方向控制部件具有突出部(78),该突出部(78)的前端延伸到所述处置部的所述对置面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10a、10b),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向控制部件(44、94)的截面具有扁平形状。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10a、10b),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所述处置部(18)进行处置时,所述方向控制部件(44、94)在所述插入部(62)的弯曲部(62b)的内部具有基端部,
在所述方向控制部件的基端部上设置有相对于前端部形成得较细的延伸部(44c)。
19.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10a、10b),其特征在于,
所述挠性管(12)的横截面与所述方向控制部件(44、94)对应地形成为扁平状。
20.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10a),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置部(18)具备具有圈套环(18a)的圈套器,
所述方向控制部件(44、94)的较宽的面与由所述圈套环形成的环面(18b)平行。
21.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10b),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置部(18)具有:
直线部(19a),其配设在所述方向控制部件(44、94)的前端;以及
曲折部(19b),其配设在所述直线部的前端,相对于该前端折弯,
所述方向控制部件具有与由所述直线部和所述曲折部形成的面平行的面(44a、44b)。
22.一种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内窥镜系统具有内窥镜(60)以及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处置器械(10a、10b),
该内窥镜(60)具有:
细长的插入部(62),其具有前端、基端以及设置在这些前端和基端之间的弯曲部(62b);
操作部,其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基端部上,可对所述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以及
处置器械贯穿通道(64),其被设置为贯穿于所述插入部中的状态,在该处置器械贯穿通道(64)的前端部具有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68)。
23.一种内窥镜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内窥镜系统具有内窥镜(60)以及内窥镜用处置器械(10a、10b),
所述内窥镜(60)具有:
细长的插入部(62),其具有前端、基端以及设置在这些前端和基端之间的弯曲部(62b);
操作部,其设置在所述插入部的基端部上,可对所述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以及
处置器械贯穿通道(64),其被设置成贯穿于所述插入部中的状态,在该处置器械贯穿通道(64)的前端部具有处置器械抬起装置(66、68),
所述内窥镜用处置器械(10a、10b)具有:
挠性管(12),其具有前端部和基端部,在内部具有连通这些前端部和基端部的管腔,并且该挠性管(12)可贯穿于所述处置器械贯穿通道中;
操作手柄(14),其设置在所述挠性管的基端部上;
移动体(16),其具有远位端、与所述操作手柄连接的近位端以及长轴,该移动体(16)贯穿于所述挠性管的所述管腔中,通过所述操作手柄在所述管腔的内部沿所述挠性管的轴向移动;
处置部(18),其设于所述移动体的前端部,可相对于所述挠性管的前端突出及进入,并且具有方向性;以及
方向控制部件(44、94),其设于所述移动体的远位端,易于向与所述长轴正交的预定方向弯曲,而难以向其他方向弯曲。
CNB2006800051755A 2005-02-18 2006-02-17 内窥镜用处置器械及内窥镜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358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42241A JP4763307B2 (ja) 2005-02-18 2005-02-18 内視鏡用処置具
JP042241/2005 2005-02-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19682A true CN101119682A (zh) 2008-02-06
CN100563583C CN100563583C (zh) 2009-12-02

Family

ID=36916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8000517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3583C (zh) 2005-02-18 2006-02-17 内窥镜用处置器械及内窥镜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293874A1 (zh)
EP (1) EP1849419B1 (zh)
JP (1) JP4763307B2 (zh)
CN (1) CN100563583C (zh)
WO (1) WO2006088148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50881A (zh) * 2014-02-14 2014-04-30 胡兵 一种冷热一体的圈套器
CN105286991A (zh) * 2015-10-13 2016-02-03 南方医科大学 一种电圈套器
CN105530878A (zh) * 2013-10-17 2016-04-2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处理器具的制造方法及处理器具
CN106455962A (zh) * 2014-10-15 2017-02-2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插入设备的清洗器具
CN106535802A (zh) * 2014-11-21 2017-03-2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高频处置器具和高频处置系统
CN107106226A (zh) * 2014-09-05 2017-08-29 博为医疗公司 电外科勒除器装置
CN108778150A (zh) * 2016-01-21 2018-11-09 克利夫兰临床基金会 用于协助粘膜下剥离的系统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25830A (ja) * 2006-06-09 2007-12-20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内視鏡用処置具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CN101621967A (zh) * 2007-03-30 2010-01-06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处置器械
JP5122894B2 (ja) 2007-09-18 2013-01-16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処置具
US8216247B2 (en) 2007-10-25 2012-07-10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Endoscopic instru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US20170348017A1 (en) * 2012-01-06 2017-12-07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Open loop polypectomy system
US11112594B2 (en) * 2012-05-10 2021-09-07 Cornell University Dual mode microendoscope concentrating light emission into ring area
WO2014116877A2 (en) * 2013-01-23 2014-07-31 Endochoice, Inc. Surgical snare device
US9572591B2 (en) * 2013-09-03 2017-02-21 United States Endoscopy Group, Inc. Endoscopic snare device
JP2015134098A (ja) * 2014-01-17 2015-07-27 国立大学法人山口大学 内視鏡用スネア
US10888349B2 (en) * 2016-07-27 2021-01-12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Medical device handles and related methods
AU2021289207A1 (en) * 2020-06-11 2023-01-05 Boston Scientific Limited Medical systems, devices, and related method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07273A (en) * 1981-02-25 1983-10-04 Kabushiki Kaisha Medos Kenkyusho Raising means for guiding an implement of an endoscope
JPH0783749B2 (ja) * 1986-11-06 1995-09-13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処置具
US5163938A (en) * 1990-07-19 1992-11-1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High-frequency surgical treating device for use with endoscope
JP3233953B2 (ja) * 1991-08-07 2001-12-04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カテーテル装置
US5460168A (en) * 1992-12-25 1995-10-2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ndoscope cover assembly and cover-system endoscope
US5766184A (en) * 1994-11-02 1998-06-1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ndoscopic treatment tool
JP3793251B2 (ja) * 1995-06-14 2006-07-05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処置具
US5897554A (en) * 1997-03-01 1999-04-27 Irvine Biomedical, Inc. Steerable catheter having a loop electrode
JP3810177B2 (ja) * 1997-03-25 2006-08-1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システム
JPH114804A (ja) * 1997-06-17 1999-01-1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US6179776B1 (en) * 1999-03-12 2001-01-30 Scimed Life Systems, Inc. Controllable endoscopic sheath apparatus and related method of use
CA2377430A1 (en) * 1999-06-15 2000-12-21 Cryocath Technologies Inc. Deflection structure
US7637905B2 (en) * 2003-01-15 2009-12-29 Usgi Medical, Inc. Endoluminal tool deployment system
JP4716594B2 (ja) * 2000-04-17 2011-07-0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2002051974A (ja) * 2000-08-14 2002-02-19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処置具
JP2002224136A (ja) * 2001-02-01 2002-08-13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用処置具
JP2002272675A (ja) * 2001-03-16 2002-09-2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カテーテル
US6814739B2 (en) * 2001-05-18 2004-11-09 U.S. Endoscopy Group, Inc. Retrieval device
JP2004188013A (ja) * 2002-12-12 2004-07-08 Olympus Corp 高周波処置具
JP2004337442A (ja) * 2003-05-16 2004-12-02 Olympus Corp 医療用検査装置
US20050267488A1 (en) * 2004-05-13 2005-12-01 Omnisonics Medical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ing an ultrasonic medical device to treat urolithiasis
JP4025753B2 (ja) * 2004-06-28 2007-12-2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側視型内視鏡
US8206401B2 (en) * 2005-07-15 2012-06-26 Granit Medical Innovation Llc Endoscope cutting and retrieving snare instrument
CN108781264B (zh) * 2016-03-30 2022-04-12 株式会社尼康 拍摄元件、拍摄装置以及半导体存储器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30878A (zh) * 2013-10-17 2016-04-2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处理器具的制造方法及处理器具
CN103750881A (zh) * 2014-02-14 2014-04-30 胡兵 一种冷热一体的圈套器
CN103750881B (zh) * 2014-02-14 2016-01-20 胡兵 一种冷热一体的圈套器
CN107106226A (zh) * 2014-09-05 2017-08-29 博为医疗公司 电外科勒除器装置
CN107106226B (zh) * 2014-09-05 2019-09-24 埃派克斯医疗公司 电外科勒除器装置
CN106455962A (zh) * 2014-10-15 2017-02-2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插入设备的清洗器具
CN106455962B (zh) * 2014-10-15 2018-12-2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插入设备的清洗器具
CN106535802A (zh) * 2014-11-21 2017-03-22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高频处置器具和高频处置系统
CN105286991A (zh) * 2015-10-13 2016-02-03 南方医科大学 一种电圈套器
CN108778150A (zh) * 2016-01-21 2018-11-09 克利夫兰临床基金会 用于协助粘膜下剥离的系统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293874A1 (en) 2007-12-20
EP1849419A1 (en) 2007-10-31
JP2006223640A (ja) 2006-08-31
EP1849419B1 (en) 2016-09-07
EP1849419A4 (en) 2013-11-20
JP4763307B2 (ja) 2011-08-31
CN100563583C (zh) 2009-12-02
WO2006088148A1 (ja) 200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19682A (zh) 内窥镜用处置器械及内窥镜系统
JP5771755B2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JP4980777B2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EP1503678B1 (en) Organ retractor
US10441143B2 (en) Insertion assisting tool for endoscope
JP4471125B2 (ja) 高周波処置具
WO2006004053A1 (ja) 内視鏡
JP2000033071A (ja) 内視鏡治療装置
WO2019172318A1 (ja) 処置具、内視鏡装置、内視鏡システム及び処置方法
CN105748121A (zh) 腔镜戳孔缝合器
JP2014171629A (ja) 内視鏡装置用補助具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内視鏡装置
JP5787244B2 (ja) 内視鏡用補助具
JP5820757B2 (ja) 内視鏡
JP4024517B2 (ja) 内視鏡用鉗子
JP2010042084A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WO2007004441A1 (ja) 内視鏡装置
JPH08286123A (ja) 内視鏡のアングル操作装置
US20240050319A1 (en) Medical device with integrated instrument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220354515A1 (en) Endoscopic side snare tools and methods for use
KR102372004B1 (ko) 내시경 시술용 절개 보조 장치
CN212661878U (zh) 一种改进型圈套器
US20210113231A1 (en) Endoscopic tools with soft tip and method
JP4349703B2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JP6923755B2 (ja) 粘膜拳上器具
JP2004180996A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