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9978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9978A
CN101109978A CNA2007101386470A CN200710138647A CN101109978A CN 101109978 A CN101109978 A CN 101109978A CN A2007101386470 A CNA2007101386470 A CN A2007101386470A CN 200710138647 A CN200710138647 A CN 200710138647A CN 101109978 A CN101109978 A CN 1011099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board
housing
placement section
portable computer
wal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386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岛雄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109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99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3/00Casings
    • H01H2223/002Casings sealed
    • H01H2223/004Evacuation of penetrating liqui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1/00Applications
    • H01H2231/042Briefcase; Note-boo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根据一个实施例,电子设备配备有壳体(6)、键盘(17)和键盘放置部(14),壳体(6)具有顶壁(7)和从顶壁(7)的边缘延伸出来的壁部侧部(8b,8c),在键盘放置部(14)上放置键盘(17),该键盘放置部(14)具有设置在顶壁(7)中的底面(25)。至少一部底面(25)延伸至壳体(6)的壁部侧部(8b,8c)。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包含其上放置键盘的键盘放置部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诸如便携式计算机的电子设备在壳体的顶壁配有键盘放置部。一般而言,键盘放置部以凹形形状被放置于壳体的顶壁之上。因而,如果诸如咖啡或水的液体被意外地泼在电子设备上,液体可能保持在键盘放置部。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公报2003-122454号专利申请中公开了配有放置了排水装置的键盘放置部的电脑。该电脑具有形成于键盘基座的第一排水孔。配有第二排水孔的引导通道被放置在第一排水孔的下面。进一步,对电脑外部开放的第三排水孔被放置在第二排水孔的下面。
排水装置含有多个被形成在壳体中的排水孔。由于排水孔遍布壳体的内部,液体可能从排水孔渗透到壳体内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改进的防液体电子设备。
为了实现上面的目的,依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键盘和键盘放置部,其中壳体具有顶壁和从顶壁的边缘延伸出来的壁部侧部,在键盘放置部上放置键盘,该键盘放置部具有设置在壳体顶壁中的底面,至少一部底面延伸至壳体的壁部侧部。
依照上面的结构,泼在键盘上的液体被排出而不需要流经壳体,因此电子设备拥有改进的防液体性能。
本发明其它目的和优势将在后续说明中陈述,通过说明,部目的和优势将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践得以了解。可以通过下文具体给出的手段和组合来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优势。
附图说明
与说明书结合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的附图对本发明各实施例进行了图解,与上面给出的概要说明和下面给出的对各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一起用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示例性立体图;
图2是依照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示例性分解立体图;
图3是依照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另一个示例性分解立体图;
图4是依照第一实施例的构件的示例性立体图;
图5是包含依照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一部的截面的示例性平面图;
图6是依照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示例性侧视图;
图7是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沿图5中的F7-F7线截取的示例性截面图;
图8是依照第一实施例的另外的构件的示例性立体图;
图9是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沿图1的F9-F9线截取的示例性截面图;
图10是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沿图1的F10-F10线截取的示例性截面图;
图11是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沿图1的F11-F11线截取的示例性截面图;
图12是依照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操作的示例性示意图;
图13是依照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示例性截面图;
图14是依照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调整的示例性截面图;
图15是依照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另一个调整的示例性截面图;
图16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构件的示例性立体图;
图17是依照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示例性平面图,包含便携式计算机的一部的截面图;
图18是依照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示例性立体图;
图19是依照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示例性截面图;
图20是依照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调整的示例性截面图;
图21是依照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另一个调整的示例性截面图;
图22是依照第三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另一个调整的示例性截面图;
图23是依照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示例性立体图;
图24依照第四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示例性的部分解立体图;
图25是依照第五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一部的示例性立体图;
图26是依照第五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一部的示例性截面图,包含触摸垫放置部;
图27是依照第五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一部的示例性截面图,包含掌托部件;
图28是依照第五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调整的示例性截面图;
图29是依照第五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另一个调整的示例性截面图;
图30是依照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示例性侧景;
图31是依照第六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示例性平面图,包含便携式计算机的一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结合参考附图对本发明应用于便携式计算机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到13提出了作为依照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便携式计算机1。如图1中所示,便携式计算机1配备主体2和显示单元3。
主体2具有壳体基座4和壳体盖子5。壳体盖子5被从上面与壳体基座4结合。主体具有由壳体基座4与壳体盖子5结合形成的盒状壳体6。壳体6具有顶壁7,外围壁8和底壁9。外围壁8具有从顶壁7的前面边缘延伸的前壁部侧部8a,从顶壁7的左边缘延伸的左壁部侧部8b,由顶壁7的右边缘延伸的右壁部侧部8c,和从顶壁7的后边缘延伸的后壁部侧部8d。也就是,四个壁部侧部8a,8b,8c,8d从顶壁7的不同边缘延伸。
前壁部侧部8a,左壁部侧部8b,右壁部侧部8c,后壁部侧部8d是本发明的壁部侧部的例子。壁部侧部可能没有平坦表面。例如,壁部侧部可能是弯曲的。
显示单元3具有显示壳体10,和包含在显示壳体10中的液晶显示面板11。液晶显示面板11具有显示屏11a。显示屏通过形成于显示壳体10的前表面的开口部10a向壳体6的外部显露。
显示单元3通过一对铰链部(12a,12b)被壳体6的后端部可旋转地支架。因而,显示单元3可以在显示单元3被放下以从上面盖住顶部壁的关闭位置,与显示单元3竖立以显露顶壁7的打开位置之间转动。
如图2所示,壳体6的顶壁7从后端侧面依次配备突出部13,键盘放置部14,触摸垫部15和一对掌托部16a和16b。键盘放置部14从下面支架键盘17。
键盘17具有基座21,装在基座21上的多个键22,与例如,柔性扁平电缆(FFC)23具电学连接的电线部件(未在图中显示)。基座21的实例包括片状金属元件,和被重叠于片状金属元件之上的平板元件,并且键22的支架装置被提供给该平板元件。
首先,参考图2对键盘放置部14进行具体说明。键盘放置部14以从壳体6的顶壁7的左侧边缘延伸到右侧边缘的方式被放置。键盘放置部14具有放置在顶壁7之上的底面25。底面25从顶壁7的中心部延伸到壳体6的左壁部侧部8b,并且延伸到壳体6的右壁部侧部8c。明确而言,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以从壳体6的顶壁7的左侧边缘延伸到右侧边缘的方式被形成。换言之,底面25在键盘放置部14的纵向末端部延伸到壳体6的壁部侧部8b和8c。
如图2所示,键盘放置部14具有第一区域14a和第二区域14b。第一区域14a形成于键盘放置部14的中心部。第一部14a放置键盘17,并且与键盘17的下表面相对。第二区域14b在第一区域14a与壳体6的左壁部侧部8b之间,以及第一区域14a与壳体6的右壁部侧部8c之间形成。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具有位于第一区域14a的底面25a和位于相应的第二区域14b的底面25b。
如图7所示,在第一实施例的键盘放置部14中,第二区域14b的底面25b与第一区域14a的底面25a位于相同的平面。明确而言,第二区域14b的底面25b的高度与第一区域14a的底面25a的高度相同。换言之,第二区域14b的底面25b的高度低于位于第一区域14a的键盘17的基座21的顶面21a的高度。本专利申请中的“高度”指的是从诸如桌面的放置表面F(便携式计算机1被放置其上)开始的高度。
如图2所示,多个第一接合部31被形成于第二区域14b。第一接合部31是,例如,从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向上凸出的圆柱形凸出物。在每个第一接合部31中都形成向壳体6的内部打开的第一接合孔31a。
如图2所示,触摸垫部15和掌托部16a和16b被形成于键盘放置部14的前面。触摸垫部15被放置于壳体6的纵向中心部。如图9所示,触摸垫部15具有触摸垫放置部32,触摸垫单元33和触摸垫盖子34。
触摸垫放置部32被形成于壳体6的顶壁7。触摸垫单元33被设置在触摸垫放置部32。触摸垫盖子34被连接于触摸垫放置部32并且盖住触摸垫单元33。触摸垫单元33通过触摸垫盖子34的开口部34a向外部显露。
如图2所示,掌托部16a和16b被放置于触摸垫部15的左侧和右侧以支架触摸垫部15。第一实施例的掌托部16a和16b与壳体6的顶壁7形成一体。掌托部16a和16b被从壳体6向上升起并高于键盘放置部14。
第一支架部36被放置于键盘放置部14和掌托部16a和16b之间。第一支架部36沿壳体6的纵向方向延伸。第一支架部36被从掌托部16a和16b向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倾斜。多个第二接合部37被放置于第一支架部36。在每个第二接合部37中都形成向壳体6内部打开的第二接合孔37a。
如图3所示,左、右框架构件41a和41 b以及键盘支架43被连接于壳体6的顶壁7。左、右框架构件41a和41b具有几乎相同的形状。因而,在实施例1中只对左框架构件41a进行说明,并且通过采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指示右框架构件41b中与左框架构件41a具有相同功能的组成元件,从而省略对右框架构件41b的说明。
如图4所示,左框架构件41a(在下文中被简称为“框架构件41a”)具有在相互垂直的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一部45和第二部46。第一部45是本发明中的构件的主体零件的实例。第二部46是支架键盘17的支架部的实例。
如图3所示,当框架构件41a被连接于壳体6的顶壁7时,第一部45被放置于键盘放置部14的一个第二区域14b中,并且第二部46被放置于第一支架放置部36。第一部45几乎与键盘放置部14的区域14b具有相同的外部形状。第二部几乎与第一支架放置部36具有相同的外部形状。
如图4所示,第一部45具有顶壁部51,第一壁部侧部52和第二壁部侧部53。如图7所示,框架构件41a被连接于壳体6的顶壁7,顶壁部51从上面与第二区域14b相对,并且在顶壁部51和第二区域14b的底面25b之间形成间隙。第一壁部侧部52从面对键盘17的顶壁部51的边缘部向壳体6延伸,并且接近第二区域14b的底面25b。
如图4到图7所示,第一壁部侧部52包括多个分隔部52a。分隔部52a把第一壁部侧部52分隔为凹形形状。当框架构件41a被连接于壳体6的顶壁7时,在各个分隔部52a和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之间形成间隙。如图5所示,第一壁部侧部52的分隔部52a被形成于例如,与键盘17的相邻的键22之间的间隙相对的位置。然而,分隔部52a不必要被形成于与相邻键22之间的间隙相对的位置。
第二壁部侧部52具有多个分隔部53a。分隔部53a把第二壁部侧部53分隔为凹形形状。当框架构件41a被连接于壳体6的顶壁7时,在各个分隔部53a和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之间形成间隙。如图5和7所示,键盘放置部14通过第一壁部侧部52的分隔部52a和第二壁部侧部53的分隔部53a与壳体6的侧面导通。因而,可以说键盘放置部14的第二区域14b具有延伸到壳体6的左壁部侧部8b,并且保持其高度与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的高度相等的液体引导部。
如图5所示,第二壁部侧部53的分隔53a在从与第一壁部侧部52的分隔部52a相对的区域移位的区域中形成。明确而言,第二壁部侧部53的分隔部53a在偏离于第一壁部侧部52的分隔部52a的位置形成。
如图4所示,大量接合突起55从构件44a的第一部45的顶壁部51向下突出。如图7所示,接合突起55被插进放置在第二区域14b的第一接合部31的第一接合孔31a。插进第一接合孔31a的接合突起55的远侧末端在壳体6内部被焊接于壳体6。因而,第一部45被固定于壳体6。
第二部46相对于第一部45倾斜延伸,从而可以沿着倾斜延伸的第一支架部36延伸。多个接合突起56从第二部46向下突出。如图10所示,接合突起56被插进被放置在第一支架部36的第二接合孔37a。插进第二接合孔37a的接合突起56的远距离的末端在壳体6的内部被焊接于壳体6。因而,第二部46被固定于壳体6。
如图2和图10所示,多个凹进部58被形成在键盘放置部14的与第一支架放置部36邻近的边缘部。键盘17的前面末端部具有放置在对应于第一凹进部58的位置的第一钩部59。如图10所示,第一钩部59通过使用第一凹进部58被插入到壳体6的顶壁7和框架构件41a和41b的第二部46之间。框架构件41a和41b的第二部46把键盘17的第一钩部59控制在键盘放置部14。框架构件41a和41b的第二部46是本发明的第一支架部的实例。
图8显示右框架构件41b。右框架构件41b与左框架构件41a相同,也具有第一部45和第二部46。因而可以说便携式计算机1也具有在键盘放置部件的右侧末端部延伸到壳体6的右壁部侧部8c,并保持与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高度相同的液体引导部。
尽管第一部45和第二部46作为整体在第一实施例的左、右框架构件41a和41b中被形成,第一部45和第二部46可以被单独的形成。当第一部45和第二部46作为整体在第一实施例的左、右框架构件41a和41b中被形成时,便携式计算机1的装置性能被改进。
如图6所示,气体出口在壳体6的左壁部侧部被打开。气体出口61被放置在形成于第二壁部侧部53的分隔部53a的下面。如图7所示,气体入口62在壳体6的底壁9被打开。进一步,壳体6包含冷却风扇63。冷却风扇63具有吸入壳体6中的气体吸入口63a,和排放吸入的气体排放口63b。冷却风扇63的气体排放口63b与形成在壳体6的气体出口61相对。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凸出部13被形成在壳体6的顶壁7的后端部。从壳体6的顶壁7向上凸出部13与显示单元3相对。凸出部13沿着壳体6的纵向方向延伸。凸出部13具有一对凹部65a和65b。凹部65a和65b切断凸出部13。
如图1所示,一对凹部65a和65b从显示壳体10的较低的末端部向壳体6凸出。支腿部66a和66b分别是铰链部12a和12b的一部。支腿部66a和66b分别被连接于形成在凸出部13的第一凹部65a和65b。放置铰链装置67使其在壳体6的凸出部13和显示单元3的支腿部66a和66b之间延伸,并且显示单元3被连接到壳体6并可进行旋转。
如图2所示,第二支架放置部71在键盘放置部14与凸出部13之间被形成。第二支架放置部71被上升为高于键盘放置部14。第二支架放置部71具有多个第二凹进部72和多个第三连接部件73。第二凹进部72从第二支架放置部71向壳体6的后面凹进。
第二钩部74被形成在键盘17的后端部与第二凹进部72相对的部。通过在第二凹进部72装入第二钩部74,键盘17被放置在键盘放置部14中。如图10所示,键盘支架43具有与第二支架放置部71的顶面相对的顶壁部76,从顶壁部76的一个边缘朝键盘放置部14延伸的竖立壁部77,和与第三连接部件73相连接的接合突起78(图3)。
当键盘支架部43被放置在第二支架放置部71中时,键盘支架部43的竖立壁部77的下端从上面支架键盘17的第二钩部74。因而,键盘支架部43朝键盘放置部14压制键盘17的后端部。键盘支架43是本发明的第二支架部的实例。如上面所述,通过左右框架构件41a和41b及键盘支架部43,键盘17被保持在键盘放置部14。
如图2所示,第二支架部71在邻近于第一凹部65a和65b的对应区域分别具有第二凹部81a和81b。第二凹部81a和81b切断第二支架放置部71。如图11所示,壳体盖子5被连接于壳体基座4的铰链帽82被连接于位于铰链部件12a和12b下面的壳体6的后端部。铰链帽82从下面与壳体盖子5的末端部重叠,并且形成壳体6的顶壁的一部。
如图2所示,顶壁7配备由第一凹部65a和65b形成的后端凹部84a和84b,第二凹部81a和81b,由铰链帽82形成的顶壁7的一部。图5显示形成在壳体6的左端部的后端凹部84a的典型实例。右后端凹部84b具有与左后端凹部84a相同的结构。
后端凹部84a和84b具有底面86,以及从底面86的外围边缘竖立的竖立壁87。后端凹部84a和84b的邻近键盘放置部14的各部打开。因而,后端凹部84a和84b的底面86与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连接。后端凹部84a和84b的底面86与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沿着垂直于键盘放置部14的纵向方向进行连通。进一步,各后端凹部84a和84b具有切断面向位于壳体6的后方的竖立壁87的一部的分隔部87a。
如图11所示,后端凹部84a和84b的各底面86具有从键盘放置部14的后面边缘延伸的第一底面区域86a,位于铰链部12a和12b前面部的下面的第二底面区域86b,和由铰链帽82形成的第三底面区域86c。如图5所示,第一底面区域86a的一部延伸进入键盘放置部14。如图11所示,第一底面区域86a的位置稍微低于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
第二底面区域86b低于第一底面区域86a,第三底面区域86c低于第二底面区域86b。明确而言,后端凹部84a和84b的底面86低于放置在键盘放置部14的键盘17的基座21的顶面21a。后端凹部84a和84b的底面86的后面边缘延伸到壳体6的后面壁部侧部8d。支架88从后端凹进部84a和84b的分隔部87a的侧面边缘向壳体6的后面壁部侧部8d延伸。
如图3和图7所示,键盘支架43在对应于后端凹部84a和84b的区域具有分隔部43a。当键盘支架43被连接于第二支架放置部71时,分隔部43a与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形成间隙。如图11所示,键盘放置部14通过键盘支架43的分隔部43a和后端凹部84a和84b与壳体6的一侧(更明确地讲,后侧是其中一侧)进行连通。因而,可以说后端凹部84a和84b形成从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向壳体6的后面壁部侧部8d扩展的液体引导部。
如图2所示,键盘放置部14具有向壳体6的内部打开的第一和第二开口部。如图9所示。触摸垫单元33的FFC94通过第一开口部91扩展进入壳体6。壳体6包含主体印刷电路板95。FFC94被电连接于主体印刷电路板95。第一开口部91被第一盖子96盖住。第一盖子96的实例是片状金属元件。
密封元件97被插入第一盖子96和壳体6之间。密封元件97的实例是双面粘带和海绵状橡皮。密封元件97形成环绕第一开口部91的闭合环。密封元件97密封环绕第一开口部91的一部使其不渗透液体。密封元件9可以被配备于在FFC94和第一盖子96之间,或壳体6与FFC94之间。进一步,密封元件97可以被配备于FC94上方或下方。
如图2所示,第二开口部92被第二盖子98盖住。第二盖子98的实例是片状金属元件。尽管没有具体显示,键盘17的FFC23经由第二开口部92延伸进入壳体6,并且被电连接于主印刷电路板95。被形成闭合环的密封元件97密封环绕第二开口部92的一部使其不渗透液体。
接下来,便携式计算机1的装配被解释。
首先,左、右框架构件41a和41b被连接于壳体6的顶壁7。明确而言,在左、右框架构件41a和41b的第一部45的连接凸出物55经由第一接合部31的接合孔31a被插入,第二部46的接合突起56插进第二接合部37的接合孔37。在连接凸出物55和56被分别插进31a和37a之后,连接凸出物55和56被焊接在壳体6的内部。因而,框架构件41a和41b被连接于壳体6。
触摸垫15在框架构件41a和41b被连接于壳体6之前或之后被装配。明确而言,触摸垫单元33的FFC94通过第一开口部91被插入壳体6,之后第一开口部91被第一盖子96盖住。由于密封元件97被插入第一盖子96和壳体6之间,环绕第一开口部91的部不会渗漏液体。
在框架构件41a和41b被连接于壳体6之后,键盘17被放置在键盘放置部14。明确而言,键盘17的FFC23通过第二开口部92被插入壳体6,之后第二开口部92被第二盖子98盖住。由于密封元件97被插在第二盖子和壳体6之间,环绕第二开口部的部不会渗漏液体。此后,键盘17的第一钩部59被钩入第一凹进部58,因而第一钩部59被插在顶壁7的框架构件41a和41b之间。因而,键盘17的前端部被框架构件41a和41b从上面支架。
在第一钩部59被插在框架构件41a和41b下面之后,键盘17被放置在键盘放置部14,通过第二钩部74插入第二凹进部72。在键盘17被放置在键盘放置部14之后,键盘支架43被连接于第二支架放置部71。因而,键盘17的后端部被键盘支架43的竖立壁77从上面支架。通过上面的步骤,键盘17被固定于键盘放置部14。
接下来,便携式计算机1的操作被解释。
图12是依照第一个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1的操作的示意图。例如,如果像咖啡、水这样的液体被意外地泼在便携式计算机1上面时,被泼出的液体落在键盘17上面。如图13所示,键盘17上面的液体在键盘17的基座21上流动。
在键盘17的基座21上流动的液体中的一部流出键盘17并流入键盘放置部14的第二区域14b。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扩展到壳体6的左侧和右侧边缘。进一步,左、右框架构件41a和41b与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形成间隙,该间隙发挥通道的功能。流入第二部14b的液体经由形成在左、右框架构件41a和41b被清除到壳体6的侧面。
如图12所示,在键盘17的基座21上流动的液体经由键盘支架43的分隔部43a流入后端凹部84a和84b。流入后端凹部84a和84b的液体被竖立壁87和后端凹部84a和84b的支架88引导,并且经由后端凹部84a和84b的底面86与枢纽部12a和12b之间对应的间隙被排除到壳体6的后面。
具有上述结构的便携式计算机的防水功能被改进。明确而言,因为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延伸到壁部侧部8b和8c,泼在键盘17上的液体不再保持在键盘放置部14,而是从顶壁7的边缘被清除到壳体6的侧面。明确而言,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不需要放置从键盘放置部经由壳体延伸到壳体底部的排水管输送管。泼在键盘放置部14上的液体被从顶壁7的边缘被清除到壳体6的侧面,而不经过壳体6的侧面。由于液体渗透到壳体6的内部的可能性非常小,因而便携式计算机1的防水功能得到改进。
进一步,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不必要放置诸如排水管的排水装置,因此壳体6内部的空间可以被有效利用,从而有助于减小便携式计算机1的尺寸和提高设计灵活性。进一步,由于不必要放置诸如排水管的排水装置,壳体6的结构被简化。从而有助于减小便携式计算机1的制造成本。
因为键盘放置部14的第二区域低于键盘17的基座的顶面21a,泼在基座21上的液体被自然地清除到壳体6的侧面。明确而言,泼出的液体很难保持在键盘放置部14,液体容易在短时间内被清除。这缩短了便携式计算机1变干所需要的时间。因此,被弄湿的便携式计算机1可以在短时间内变得再次可用。
在框架构件41a和41b被连接于第二区域14b时,可以统一由键盘17形成的主体2的顶面的高度,掌托部16a和16b的高度,触摸垫部15的高度和框架构件41a和41b的高度。这改进了便携式计算机1的外观。明确而言,便携式计算机1的外观通过连接框架构件41a和41b被改进,框架构件41a和41b还发挥装饰元件的功能。
框架构件41a和41b与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形成间隙,该间隙发挥具有通道功能。因而,即使当框架构件41a和41b被连接于键盘放置部14时,在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上流动的液体经由上面的间隙到达壳体6的侧面。框架构件41a和41b几乎不破坏便携式计算机1的排水功能。
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至少可以延伸到壁部侧部8a,8b,8c,8d中的一个。依照第一实施例的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向对应于键盘放置部14的纵向末端部延伸到左、右壁部侧部8b和8c延伸。由于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从键盘放置部14的中心部延伸到两个壁部侧部8b和8c或更多的壁部侧部(如第一实施例所述),泼出的液体经由多种路径被清除,并且便携式计算机1的排水能力被进一步改进。
因为存在与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连通,并且沿着垂直于键盘放置部14纵向方向的方向延伸的另一个底面86,进一步增加泼出液体的排除路径,明确而言,在第一实施例中,液体可以在三个方向被排除,即,向键盘的左侧,向键盘的右侧,向键盘的后面。因而,排水性能被进一步改进。
进一步,因为底面86的高度等于或低于键盘17的基座21的顶面21a的高度。泼在基座21上的液体自然地被清除到壳体6的侧面,因此排水功能被进一步改进。
依照第一实施例的底面86被形成在其上连接铰链部12a和12b的凹部65a和65b。凹部65a和65b被下压以放置铰链部12a和12b。通过使用凹部,底面86的高度容易被设置为等于或低于键盘17的基座21的顶面21a的高度,而不需要在突出部13专门提供分隔部或凹槽。
最近的便携式计算机一般具有气体入口,以在壳体的底壁把外部气体吸入壳体。例如,如果保持在键盘放置部的液体经由排水管或类似物被在壳体下面清除,被在壳体下面清除的液体可能由冷却风扇经由气体入口与气体一起再次进入壳体。
另外一个方面,在依照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1中,保持在键盘放置部14的液体被清除到壳体6的侧面。因而,液体由放置在壳体6的底壁9的气体入口进入壳体6的可能性很小。这有助于改进便携式计算机1的排水性能。
因为气体出口61被形成在壳体6的壁部侧部8b,从冷却风扇63发出的气体经由气体出口61被清除到壳体6的外部。如图13所示,将被清除到壳体6的侧面的液体被由气体出口61清除的气体扇走,并且从壳体6清除出去。这进一步减小液体经由气体出口61或形成于壳体的气体出口62进入壳体6的可能性。
因为键盘17的前端和后端部通过框架构件41a和41b和键盘支架43被固定于壳体6,可以省略固定键盘17的左右侧边缘部。明确而言,不必要在键盘17的左右侧边缘部提供接合孔或凹进部以固定键盘17。当该种接合孔被省略时,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被做得更平滑,并且排水能力被进一步改进。
因为左、右框架构件41a和41b的第一壁部侧部52的分隔部52a与键盘17的键22之间各自的间隙相对,液体排放功能被改进。明确而言,泼在键盘17上的液体通过毛细管作用在键22之间流动。因而,因为分隔部52a被形成在与相邻的键22之间的间隙相对的位置,由键22之间到达左、右框架构件41a和41b的液体经由分隔部52a在左、右框架构件41a和41b下面流动,从而改进了便携式计算机的排水能力。
因为左、右框架构件41a和41b的第一边壁部52的分隔部52a被从第二边壁部53的分隔部53a移动,当使用者观察壳体6的侧面时,键盘17不会进入使用者的视野,从而有助于改进便携式计算机1的外观。因为分隔部52a和分隔部53a被放置在左、右框架构件41a和41b的较低末端部,当主体2被从上面观察时,分隔部52a和53a不显眼,从而便携式计算机1的外观被改进。
例如,因为支架88被放置在后端凹部84a和84b,在后端凹部84a和84b中流动的液体在特定的方向被引导。如图5所示,如果功能性元件99被放置在壳体6的后边壁部8d,支架88引导在后端凹部84a和84b流动的液体在避开功能元件99的方向进行流动,从而有助于改进便携式计算机1的防水排水性能。功能元件99的实例是连接器。
图14显示依照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1的调整。如图14所示,键盘放置部14的第二区域14b的底面25b与放置在第一区域14a的键盘17的基座21的顶面21a等高。明确而言,第二区域14b的底面25b被设置为比第一区域14a的底面25a高,并且高出的值为键盘17的基座21的厚度。由于泼在键盘17上的液体在基座21的顶面21a流动,只要第二区域14的高度不高于基座21的顶面21a,泼出的液体从基座21的顶面流入第二区域14b,并且自然地被清除到壳体6的侧面,从而该调整也有很好的液体排放能力。
明确而言,即使当键盘放置部14的第二区域14b的底面25b与放置在第一区域14a的键盘17的基座21的顶面21a等高,仍然可以充分实现液体排放效力。如果第二区域14b的底面25b的高度低于基座21的顶面21a,液体排放能力容易被改进。在下面描述的所有实施例中,第二区域14b的底面25b的高度等于放置在第一区域14a的键盘17的基座21的顶面21a。只要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延伸到壳体的壁部侧部8b和8c中的至少一个,即使当第二区域14b的底面25b高于键盘17的基座21的顶面21a时,仍然可以获得一定的液体排放能力。
以同样的方法,后端凹部84a和84b的底面86可以具有与键盘17的基座21的顶面21a相同的高度(图15)。明确而言,即使当后端凹部84a和84b的底面86高于第一区域14a的底面25b,且高出高度为键盘17的基座21的厚度时,后端凹部84a和84b可以呈现足够的排水效力。尽管第一实施例的后端凹部84a和84b具有三个高度不同的底面区域86a,86b和86c,后端凹部84a和84b可以平展延伸到壳体6的侧面。其中形成后端凹部84a和84b的区域可以不同于铰链部12a和12b下方的区域。例如,框架构件41a和41b可以被省略。即使没有框架构件41a和41b,便携式计算机1可以实现防液体能力。
接下来参考图16和17对依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便携式计算机101进行说明。与依照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计算机1的组成元件有相同功能的元件被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指示,并且在此省略重复的说明。便携式计算机101具有不同于依照实施例1的便携式计算机1的构件102。便携式计算机101除了上面这一点外,都有便携式计算机1相同。
图16显示了依照第二实施例的构件102。图16显示了左构件,因为右构件几乎与左构件有相同的结构,解释在此被省略。
构件102具有第一部45和第二部46。第一部45具有顶壁部51和多个支腿部103。顶壁部51在构件102与第二区域14b的底面25b之间形成间隙。支腿部103从顶壁部51向壳体6凸出。换言之,构件102具有形成在相邻的支腿部103之间的凹槽部。
当构件102被连接于壳体6的顶壁7时,支腿部103的远端邻近第二区域14b的底面25b。如图17所示,当构件102被连接于壳体6的顶壁7时,凹槽部104在凹槽104与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之间形成相应的间隙。键盘放置部14通过凹槽部104与壳体6的侧面连通。构件103的凹槽部104在与键盘17相邻的键22之间的对应间隙相对的位置形成。
具有以上结构的便携式电脑101的防液体性能得到改进。具体来说,因为键盘放置部14延伸至壁部侧部8b和8c,溅到键盘17上的液体会从顶壁7的边缘排流至壳体6的侧面,而不会残留在键盘放置部14中。因此,在壳体6中不可能有液体泄漏,因而便携式电脑101的防液体性能得以提高。
因为框架组件102连接于第二区域14b,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原因相同,便携式电脑101的外观得到改进。即使当框架组件102连接于键盘放置部14,流经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的液体会通过空隙部104到达壳体6的侧面。具体来说,框架组件102几乎不会使便携式电脑101的液体排流能力变差。
因为框架组件102的空隙部104正对于键盘17的相邻键22之间的空隙,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原因相同,液体排流能力得以改进。
只要不阻断从键盘17流向顶壁7边缘的液体,左右框架组件的结构和形状并不仅限于特定的结构和形状。例如,通过举起并支架具有由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突出的凸起构成的碟状外形的框架组件,可以在框架组件和键盘放置部的底面之间形成空隙。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18和19对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便携式电脑111进行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1具有相同功能的组件由相同的数字标示,其释义不再赘述。便携式电脑111具有与壳体6连为一体的框架部112,取代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框架组件41a和41b。便携式电脑111除以上不同点外与便携式电脑1完全相同。
键盘放置部113具有位于壳体6的顶壁7的底面113a。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键盘放置部113不与顶壁7的左端或右端相抵。如图18和19所示,框架部112在键盘放置部113和壳体6的壁部侧部8b之间向上竖立,且位于键盘放置部113和壳体6的右8c之间。框架部112与壳体6的顶壁7连为一体。框架部112具有沿例如,键盘放置部113的底面113a的延伸方向排列的多个孔114。
如图19所示,孔114沿键盘放置部113的底面113a的延伸方向排列。孔114的内表面的下端114a的高度的实例为低于键盘放置部113的键盘17的基座21的顶面21a的高度。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孔114的下端114a与键盘放置部113的底面113a高度相等,但低于放置于键盘放置部113上的基座21的顶面21a。框架部112的孔114的位置分别正对键盘17的相邻键22之间的空隙。如图19所示,正对冷却扇63的排气口61位于壳体6的壁部侧部8b上。
图20描述了便携式电脑111的调整。如图20所示,孔114的下端114a的高度可与放置于键盘放置部113上的基座21的顶面21a的高度相等。后端凹部84a和84b的底面86的高度可与键盘17的基座21的顶面21a的高度相等或低于后者。
具有以上结构的便携式电脑111的防水性能得到改进。具体来说,因为框架部112具有孔114,溅到键盘17上的液体会通过框架部112的孔114排流至壳体6的侧面。因此,在壳体6内部不可能发生液体的泄漏,因而使便携式电脑111的防液体性能得以提高。
因为具有框架部112,由键盘17构成的主体2的顶面,搁板部16a和16b,便携式电脑15及框架部112,几乎相等。由此改进了便携式电脑111的外观。
因为孔114的内表面的下端114a低于键盘17的基座21的顶面21a,溅到键盘17上的液体会自动排流至壳体6的侧面。如图21所示,孔114的下端114a可低于键盘放置部113的底面113a。如图22所示,孔114可朝壳体6的外部渐降倾斜。根据图21和22所描述的孔114,液体排流能力得以改进。
然而,即使孔114的下端114a比基座21的顶面21a略高,只要孔114位于框架部112上,就具有一定的液体排流能力。
因为框架部112的孔114正对键盘17的相邻键22之间的空隙,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1原理相同,排液能力有所改进。因为正对冷却扇63的排气口位于壳体6的壁部侧部8b上,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1相同的原理,使防水性能得到改进。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23和24对作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电脑121进行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1具有相同功能的组件由相同的数字标示,其释义不再赘述。便携式电脑121不具有左右框架框架构件41a和41b。
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键盘122的纵向尺寸与壳体6的顶壁7的纵向尺寸几乎相同。具体来说,当键盘122放置于便携式电脑14上时,键盘122的边缘分别抵住壳体6的左右壁部侧部8b和8c。
具有以上结构的便携式电脑121的防液体性能得到改进。具体来说,因为便携式电脑14延伸至壁部侧部8b和8c,溅到键盘17上的液体会通过顶壁7的边缘排流至壳体6的侧面,而不会残留在便携式电脑14中。
因为键盘122的边缘与壳体6的壁部侧部8b和8c相抵,有必要提供框架框架构件41a和41b或框架部112,且因此壳体6的形状得以简化。这一点有利于减少便携式电脑121的制造成本。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25到27对作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电脑131进行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1具有相同功能的组件由相同的数字标示,其释义不再赘述。
触摸垫放置部132具有位于壳体6的顶壁7上的底面132a。如图25和26所示,触摸垫放置部132的底面132a连接于便携式电脑14的底面25,且与便携式电脑14的底面25放置于同一个平面上。具体来说,触摸垫放置部132的底面132a的高度低于键盘17的基座21的顶面21a的高度。
如图28中所示的调整,触摸垫放置部132的底面132a的高度可能与放置于便携式电脑14上的键盘17的基座21的顶面21a高度相同。
因为触摸垫放置部132的底面132a与放置于便携式电脑14上的键盘17的基座21的顶面21a高度相同或者比后者更低,便携式电脑131具有改进的防液体性能。
触摸垫放置部132的底面132a从便携式电脑14的前端延伸至壳体6的前壁部侧部8b。多个肋条133从触摸垫放置部132的底面132a朝上排列。肋条133沿从便携式电脑14向壳体6的壁部侧部8a延伸。
如图26所示,触摸垫单元33放置于肋条133上。触摸垫单元33具有作为指示装置的触摸垫134,及其上放置有点击开关的开关板部135。触摸垫盖136连接于触摸垫放置部132上以覆盖触摸垫单元33。触摸垫盖136具有正对开关板部135的按钮137。
如图25和26所示,触摸垫盖136具有位于后端的第一壁部侧部52,及位于前端的第一壁部侧部53。分隔部52a位于第一壁部侧部52上。分隔部53a位于第一壁部侧部53上。由此,当触摸垫盖136连接于触摸垫放置部132时,在触摸垫盖136和触摸垫放置部132的底面132a之间会形成沟道功能。
如图25和27所示,掌托构件141从壳体6形成独立体。壳体6的顶壁7具有掌托放置部142的底面142a。掌托放置部142的底面142a与便携式电脑14的底面25相连,并与便携式电脑14的底面25放置于同一平面。具体来说,掌托放置部142的底面142a的高度低于便携式电脑14的键盘17的基座21的顶面21a的高度。
如图29中所示的一个修改,掌托放置部142的底面142a的高度可能与放置于便携式电脑14上的键盘17的基座21的顶面21a高度相同。
因为掌托放置部142的底面142a与放置于便携式电脑14上的键盘17的基座21的顶面21a高度相同或者比后者更低,便携式电脑131具有更好的防液体性能。掌托放置部142的底面142a从便携式电脑14的前端向壳体6的前壁部侧部8a延伸。
如图27所示,掌托构件141放置于掌托放置部142上。每个掌托构件141都具有位于后端部的第一壁部侧部52,及位于前端部的第一壁部侧部53。分隔部52a位于第一壁部侧部52上。分隔部53a位于第一壁部侧部53上。由此,当掌托构件141分别放置于掌托放置部142上时,在掌托构件141和掌托放置部142的底面142a之间形成了沟道功能。触摸垫盖136的分隔部52a及分隔部53a和掌托构件141的分隔部52a及分隔部53a分别形成于正对键盘17的键22的空隙的位置。
便携式电脑131的实例以当便携式电脑131放置于放置表面F上时便于使主体2的前端部低于其后端部的方式形成。具体来说,当便携式电脑131放置于放置表面F上时,底面25,底面132a和底面142a从便携式电脑14向触摸垫放置部132和掌托放置部142逐渐向下倾斜。
具有以上结构的便携式电脑131的防水性能得到改进。具体来说,因为便携式电脑14延伸至壁部侧部8b和8c,溅至键盘17上的液体会从顶壁7的边缘排流至壳体6的侧面,而不会残留在便携式电脑14中。
因此,液体几乎不可能在壳体6中渗漏,由此便携式电脑131的防水性能得到改进。
并且,因为触摸垫放置部132的底面132a和掌托放置部142的底面142a与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相连,并延伸至壳体6的壁部侧部8a,溅至键盘17的液体会通过触摸垫放置部132和掌托放置部142排流至壳体6的侧面(更具体地说,作为侧面之一的前侧面)。由此提供了各种液体排流途径并改进了液体排流能力。
并且,因为触摸垫盖136和掌托构件141具有分隔部52a和分隔部53a,即使当触摸垫盖136和掌托构件141连接于壳体6的顶壁7之上时,便携式电脑131的液体排流能力也不会变得太差。
例如,在具有朝前倾斜的便携式电脑14的便携式电脑131中,通过将便携式电脑14的底面25与位于便携式电脑14之前的触摸垫放置部132的底面132a和掌托放置部142的底面142a相连,液体排流能力得以大大提高。
仅触摸垫放置部132与掌托放置部142之一形成通道。并且,便携式电脑131并不一定要向下向前倾斜。具有位于触摸垫放置部132或掌托放置部142上的沟道,便携式电脑131会具有各种排流途径将溅至其上的液体排流,并因此具有改进的液体排流能力。
接下来,将参照附图30和31对作为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电脑151进行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脑1具有相同功能的组件由相同的数字标示,其释义不再赘述。
如图30所示,便携式电脑151设计为当便携式电脑151放置于放置表面F上时,便于使主体2的前端部低于其后端部。具体来说,当便携式电脑151放置于放置表面F上时,便携式电脑151被倾斜以使便携式电脑14的前端部低于其后端部。
如图31所示,分隔部152和153位于正对便携式电脑14的前端部的左右框架构件41a和41b的区域。分隔部152和153比位于左右框架构件41a和41b上的分隔部52a和分隔部53a大。
具有以上结构的便携式电脑151的防水性能得到改进。具体来说,因为便携式电脑14延伸至壁部侧部8b和8c,溅到键盘17上的液体会从顶壁7的边缘排流至壳体6的侧面,不会残留于便携式电脑14中。因此,液体几乎不可能在壳体6中渗漏,由此便携式电脑131的防液体性能得以改进。
例如,在具有便携式电脑14向下向前倾斜的便携式电脑151中,溅到键盘17上的液体流入便携式电脑14的前端,并可能残留于便携式电脑14的前端。因为分隔部152和153位于相应于便携式电脑14前端部的区域内,聚集于便携式电脑14前端部的液体会高效地排流至壳体6的侧面。由此提高了液体排流能力,并提高了便携式电脑151的防液体性能。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根据以上第一到第六实施例所述的便携式电脑1,101,111,121,131和151。根据第一到第六实施例的组件可根据需要以各种组合方式使用。
在本发明中所列技术之上的其他优点和修改可轻易实现。因此,本发明更广泛的应用并不局限于此处所出示并描述的具体细节和代表性的实施例。因此,可以在不背离由附后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内容定义的本发明的主要创新概念的精神或范畴的基础上对这里描述的方法和系统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12)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6),壳体(6)具有顶壁(7)和从顶壁(7)的边缘延伸出来的壁部侧部(8b,8c);
键盘(17);以及
键盘放置部(14),在键盘放置部(14)上放置键盘(17),键盘放置部(14)具有设置在顶壁(7)中的底面(25),至少一部底面(25)延伸至壳体(6)的壁部侧部(8b,8c)。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键盘(17)具有多个键(22)和基座(21),在基座(21)上放置键(22),键盘放置部(14)具有第一区域(14a)和第二区域(14b),在第一区域(14a)上放置键盘(17),第二区域(14b)形成在第一区域(14a)和壳体(6)的壁部侧部(8b,8c)之间,且第二区域(14b)的底面(25b)的高度等于或小于放置在第一区域(14a)上的键盘(17)的基座(21)的顶面(21a)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放置在键盘放置部(14)的第二区域(14b)上的框架构件(41a,41b),至少一部框架构件(41a,41b)在框架构件(41a,41b)和第二区域(14b)的底面(25b)之间形成空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壳体(6)具有从顶壁(7)相互不同的边缘延伸出来的两个所述壁部侧部(8b,8c),且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延伸至壳体(6)的壁部侧部(8b,8c)。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顶壁(7)具有与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相连接的另一底面(86),另一底面(86)从键盘放置部(14)的边缘延伸至壳体(6)的另一个壁部侧部(8d),且另一底面(86)的高度等于或小于放置在键盘放置部(14)上的键盘(17)的基座(21)的顶面(21a)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示单元(3);以及
可旋转地连接显示单元(3)与壳体(6)的铰链部(12a,12b),
其中,壳体(6)的顶壁(7)具有与显示单元(3)相对的突起部(13),以及形成在突起部(13)上并附接有铰链部(12a,12b)的凹部(65a,65b),另一底面(86)形成在凹部(65a,65b)中。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容纳在壳体(6)中的冷却风扇(63),
其中,与冷却风扇(63)相对的排气口(61)形成在壳体(6)的一个壁部侧部(8b)中,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延伸至壳体(6)的壁部侧部(8b)。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附接到壳体(6)的顶壁(7)上并将键盘(17)的一端部压向键盘放置部(14)的第一支架(46);及
附接到壳体(6)的顶壁(7)上并将键盘(17)的另一端部压向键盘放置部(14)的第二支架(43)。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框架构件(41a,41b)具有在框架构件和第二区域(14b)的底面(25b)之间形成所述空隙的分隔部(52a),且分隔部(52a)形成在与键盘(17)的键(22)之间的空隙相对的位置上。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触摸垫单元(33);以及
形成在壳体(6)上且附接有触摸垫单元(33)的触摸垫放置部(132),
其中,触摸垫放置部(132)具有与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相连接的底面(132a),触摸垫放置部(132)的底面(132a)从键盘放置部(14)的边缘延伸至壳体(6)的另一壁部侧部(8a),且触摸垫放置部(132)的底面(132a)的高度等于或小于放置在键盘放置部(14)的键盘(17)的基座(21)的顶面(21a)的高度。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壳体(6)独立形成的掌托构件(141);及
形成在壳体(6)上且附接有掌托构件(141)的掌托放置部(142),
其中,掌托放置部(142)具有与键盘放置部(14)的底面(25)相连接的底面(142a),掌托放置部(142)的底面(142a)从键盘放置部(14)的边缘延伸至壳体(6)的另一壁部侧部(8a),且掌托放置部(142)的底面(142a)的高度等于或小于放置在键盘放置部(14)上的键盘(17)的基座(21)的顶面(21a)的高度。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键盘(17)的边缘到达壳体(6)的壁部侧部(8b,8c)。
CNA2007101386470A 2006-07-20 2007-07-20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11099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98284A JP4177862B2 (ja) 2006-07-20 2006-07-20 電子機器
JP2006198284 2006-07-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9978A true CN101109978A (zh) 2008-01-23

Family

ID=38971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386470A Pending CN101109978A (zh) 2006-07-20 2007-07-20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7990693B2 (zh)
JP (1) JP4177862B2 (zh)
CN (1) CN10110997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7529A (zh) * 2016-03-18 2016-08-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TWI555455B (zh) * 2013-12-06 2016-10-2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42944B2 (ja) * 2005-04-28 2010-09-15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JP4177862B2 (ja) * 2006-07-20 2008-11-05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JP4551949B2 (ja) 2008-05-30 2010-09-29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JP4950966B2 (ja) * 2008-08-25 2012-06-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排水装置
JP2010086279A (ja) * 2008-09-30 2010-04-15 Fujitsu Ltd キーボードアダプタ、キーボード取付けシステム及び電子装置
US20100177045A1 (en) * 2009-01-09 2010-07-15 Limo Lu Fixing Structure for Rackmount Keyboard Drawer
TWM366696U (en) * 2009-04-30 2009-10-11 Wistron Corp Fixing mechanism with rotary fixtures and related portable computer
US8437125B2 (en) * 2009-08-24 2013-05-07 Nokia Corporation Housing for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8218301B2 (en) * 2009-08-26 2012-07-10 Sunrex Technology Corporation Keyboard
JP2009289279A (ja) * 2009-08-31 2009-12-10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GB201009952D0 (en) * 2010-05-11 2010-07-21 Hu Do Ltd Hinge development
US8372495B2 (en) * 2010-05-26 2013-02-12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enclosure using sandwich construction
TWI394029B (zh) * 2010-06-11 2013-04-21 Elitegroup Computer Sys Co Ltd 可拆卸式電子裝置
JP4982590B2 (ja) * 2010-06-18 2012-07-25 株式会社東芝 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2028842A (ja) * 2010-07-20 2012-02-09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携帯端末装置
JP4922444B2 (ja) * 2010-08-31 2012-04-25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US8953313B2 (en) * 2010-09-24 2015-02-10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cooling of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surfaces
TW201222604A (en) * 2010-11-17 2012-06-01 Inventec Corp Electronic device
JP5375854B2 (ja) * 2011-02-22 2013-12-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TWI435353B (zh) * 2011-08-24 2014-04-21 Wistron Corp 具有液體排出功能之鍵盤裝置及其電子模組
US8665220B2 (en) 2011-09-27 2014-03-04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for securing a keypad to a housing
EP2595017B1 (en) * 2011-11-15 2016-01-2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Control device for providing a reconfigurable operator interface
CN103186176A (zh) * 2011-12-29 2013-07-0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键盘固定装置
US8693176B2 (en) * 2012-02-28 2014-04-08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Smart drain hole
JP2013200677A (ja) * 2012-03-23 2013-10-03 Fujitsu Ltd 電子機器
JP6047902B2 (ja) * 2012-03-27 2016-12-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5066294B2 (ja) * 2012-04-13 2012-11-07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JP5337279B1 (ja) * 2012-05-21 2013-11-06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US8971026B2 (en) 2012-07-16 2015-03-03 Goog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housing and assembly method
US9069527B2 (en) * 2012-07-26 2015-06-30 Brydge Llc Tablet support apparatus
US8995125B2 (en) * 2012-08-08 2015-03-31 Goog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housing and assembly method
TWI489249B (zh) * 2012-08-08 2015-06-21 Wistron Corp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殼體結構
US9218025B2 (en) * 2012-09-11 2015-12-22 Logitech Europe S.A. Protective cover for a tablet computer
JP5978942B2 (ja) * 2012-11-16 2016-08-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TWM451651U (zh) * 2012-11-27 2013-04-21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可攜式輸入裝置
US9086852B2 (en) * 2012-12-21 2015-07-21 Intel Corporation Fastening techniqu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8811003B1 (en) * 2013-09-30 2014-08-19 Google Inc. Keyboard support member for a computing device
US8861191B1 (en) 2013-09-30 2014-10-14 Google Inc. Apparatus related to a structure of a base portion of a computing device
US9513672B2 (en) 2015-05-05 2016-12-06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ynamic hinge gap cover
EP3579079B1 (en) 2015-05-05 2023-10-11 Apple Inc. Mandrel flex circuit routing
US10275000B2 (en) * 2016-09-06 2019-04-30 Google Llc Thermally conductive cables
USD813859S1 (en) * 2016-09-16 2018-03-27 Intel Corporation Notebook computer
JP2019149520A (ja) * 2018-02-28 2019-09-05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D888714S1 (en) * 2018-07-10 2020-06-30 Geta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Keyboard base for portable computer
USD962922S1 (en) * 2019-03-04 2022-09-06 Geta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US11914428B1 (en) * 2022-12-14 2024-02-27 Dell Products L.P. Portable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keyboard assembly having separable palm rest
US11832069B1 (en) 2022-12-14 2023-11-28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speaker with dampened speaker signal interfa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50417A (ja) 1986-08-19 1988-03-03 Toshiba Corp レ−ザ熱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899012B2 (ja) 1989-06-20 1999-06-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文字処理装置及び方法
US5335141A (en) * 1989-06-23 1994-08-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a removable keyboard secured to a housing by screws protruding through the bottom wall of the housing
JPH0323496U (zh) 1989-07-17 1991-03-12
JPH0389907A (ja) 1989-08-31 1991-04-15 Kobe Steel Ltd 固液分離装置
JPH0389907U (zh) 1989-12-28 1991-09-12
JP2535739Y2 (ja) 1990-01-29 1997-05-14 日本ピラー工業 株式会社 水中ポンプ用メカニカルシ−ル
JP2795579B2 (ja) 1992-04-08 1998-09-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JP3089907B2 (ja) 1993-08-31 2000-09-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のアイドル回転数制御装置
JP3408336B2 (ja) 1994-09-06 2003-05-19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情報機器
JP3023496B2 (ja) 1994-10-03 2000-03-21 タカラスタンダード株式会社 抗菌防カビ琺瑯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製品
US5510953A (en) * 1994-11-21 1996-04-23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Concealed locking assembly for a removable portable computer keyboard
KR100190844B1 (ko) * 1996-07-31 1999-06-01 윤종용 휴대용 컴퓨터의 키보드장착장치
JPH11175186A (ja) 1997-12-17 1999-07-02 Toshiba Corp 取り外し可能なキーボードを有する携帯形情報機器
DE19811871C2 (de) 1998-03-18 2002-01-31 Fujitsu Siemens Computers Gmbh Notebook-Rechner
JPH11345041A (ja) 1998-06-01 1999-12-14 Nec Corp ノート型パソコン
CN2438156Y (zh) 2000-06-09 2001-07-04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的防水装置
US6480373B1 (en) * 2001-07-24 2002-11-12 Compaq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Group, L.P. Multifunctional foldable computer
KR100539811B1 (ko) 2001-09-22 2006-01-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노트북 컴퓨터
US7038598B2 (en) * 2002-05-29 2006-05-02 Alan K. Uke Keyboard assemblies
JP3098371U (ja) 2003-06-06 2004-02-26 志合電脳股▼分▲有限公司 ポータブルコンピュータの音声出力機構
JP2005302384A (ja) 2004-04-07 2005-10-27 Elcom:Kk 防水キーボード
JP4256310B2 (ja) 2004-06-30 2009-04-22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JP2006099550A (ja) 2004-09-30 2006-04-13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JP4653449B2 (ja) 2004-09-30 2011-03-16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JP4177862B2 (ja) * 2006-07-20 2008-11-05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US20080174927A1 (en) * 2007-01-22 2008-07-24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Esd protection scheme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dummy pads
US20080174957A1 (en) * 2007-01-23 2008-07-24 Lev Jeffrey A Electronic device cooling system
CN101295197A (zh) 2007-04-28 2008-10-29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具有排水结构的便携式电脑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5455B (zh) * 2013-12-06 2016-10-21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N105867529A (zh) * 2016-03-18 2016-08-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5867529B (zh) * 2016-03-18 2019-07-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990693B2 (en) 2011-08-02
US20080019085A1 (en) 2008-01-24
US20080304214A1 (en) 2008-12-11
JP4177862B2 (ja) 2008-11-05
US20080285217A1 (en) 2008-11-20
JP2008027137A (ja) 2008-02-07
US7723624B2 (en) 2010-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09978A (zh) 电子设备
JP4768543B2 (ja) 電子機器
CA2403281C (en) Spill resistant keyboard
CN100397290C (zh) 带有键盘的电子装置
US7710716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070119447A1 (en) Gas combustion apparatus
JP4653586B2 (ja) 電子機器
CN106444985A (zh) 移动终端
JP4599437B2 (ja) 電子機器
CN207604912U (zh) 具有开关防水结构的吸尘器
CN104791976A (zh) 出雾结构及加湿器
CN212394474U (zh) 一种喷嘴展示装置
JP4691143B2 (ja) 電子機器
JPH0637464Y2 (ja) キーボード装置の防滴構造
JP2016186979A (ja) 電子機器の蓋部材及び電子機器の筐体
CN214536600U (zh) 面板组件及冷风扇
TWI829591B (zh) 防水結構
CN219229863U (zh) 一种臂式一体血压计
JP3109499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3830440B2 (ja) 合掌カーポートの水処理構造
CN217591339U (zh) 可视化导播一体机
CN213878550U (zh) 一种插座防水结构及防水插座
CN218209746U (zh) 一种集成灶吸油烟组件
JP4520076B2 (ja) 屋根の平棟部構造
CN101335428B (zh) 开关柜人机界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