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94566A - 部件结合结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部件结合结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94566A
CN101094566A CNA2007101264952A CN200710126495A CN101094566A CN 101094566 A CN101094566 A CN 101094566A CN A2007101264952 A CNA2007101264952 A CN A2007101264952A CN 200710126495 A CN200710126495 A CN 200710126495A CN 101094566 A CN101094566 A CN 1010945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uberance
breakthrough part
parts
introducing port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2649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重信直哉
和田光平
铃木康之
三浦洋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94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945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G06F1/1698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the I/O peripheral being a sending/receiving arrangement to establish a cordless communication link, e.g. radio or infrared link, integrated cellular phon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9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locking or maintaining the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in a fixed position, e.g. latching mechanism at the edge of the display in a laptop or for the screen protective cover of a PD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部件结合结构设置有具有热塑突出部(29,63)的第一部件(24,25)和具有插入突出部(29,63)的贯通部(45,71)的第二部件(14)。通过热压从贯通部(45,71)突出的突出部(29,63)的末端,第一部件(24,25)与第二部件(14)结合。第二部件(14)的贯通部(45,71)包括在第二部件(14)的外围边缘开口的导入口(50,72)。导入口(50,72)具有允许突出部(29,63)插入的开口宽度。

Description

部件结合结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结合如合成树脂部件和金属部件的结构。特别地,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例如具有被合成树脂盖覆盖的金属壳体(housing)的便携式计算机。
近来,具有用于无线电通讯的天线元件的电子设备可以使用在不同的类型中,该天线元件被容纳在壳体中。在这种电子设备中,必须消除扰乱从天线元件发射的电磁场的因素,用于稳定无线电通讯。
因此,在具有容纳天线元件的金属壳体的电子设备中,在壳体中相对于天线元件的位置形成有开口。壳体的开口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天线盖覆盖。日本专利申请公开(KOKAI)文本第10-93255号揭示了用于固定例如天线盖的合成树脂部件到例如壳体的金属部件的方法的实例。
根据上面的专利申请,金属部件具有通孔。树脂部件具有与通孔相应的热塑销钉。通过将销钉插入通孔并且热压从通孔突出的销钉的末端,树脂部件被固定到金属部件。
在这种传统的构造中,插入销钉的通孔是在厚度方向上穿透金属部件的简单的圆孔。因此,当将树脂部件固定到金属部件时,必须在轴向方向上把销钉插入通孔。结果,大大地限制了将树脂部件固定到金属部件的方向。因此,将树脂部件固定到金属部件要求时间和劳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部件结合结构,它能够提高将第一部件固定到第二部件的可操作性(workability)。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中能够容易的把盖子固定到壳体,并且可使用性被提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部件结合结构,包括具有热塑突出部的第一部件和具有插入突出部的贯通部,通过热压从贯通部突出的突出部的末端,第二部件与第一部件结合,其中第二部件的贯通部包括在第二部件的外围边缘打开的导入口,并且导入口具有允许突出部插入的开口宽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具有贯通部的壳体和具有热塑突出部的盖,突出部穿透壳体的贯通部,通过热压从贯通部突出的突出部的末端,盖被固定到壳体,其中壳体的贯通部包括在壳体的外围边缘上打开的导入口,并且导入口具有允许突出部插入的开口宽度。
根据本发明,第一部件的突出部也能够从第二部件的外围边缘的方向导入贯通部。因此,能够减小第一部件到第二部件的安装方向上的限制。
在接下来的描述中将提出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以及部分在描述中是明显的,或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通过在下文中特别地指出的手段和结合,可以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
附图说明
合并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其中一部分的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上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的实施例的详细的描述,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示范的便携式计算机的透视图;
图2是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从后侧观察具有显示单元的便携式计算机的示范性透视图;
图3是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指示第二壳体、液晶显示面板和书写板的位置关系的显示单元的示范性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线F4-F4看的示范性剖视图;
图5是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显示液晶显示面板和书写板安装在显示器盖中的状态的示范性顶视平面图(top plan view);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盖的示范性平面图;
图7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显示器盖、第一天线盖和第二天线盖的位置关系的示范性透视图;
图8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显示器盖和第一天线盖的位置关系的示范性透视图;
图9是图8中F9部分的示范性放大透视图;
图10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天线盖固定到显示器盖的状态的示范性透视图;
图11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天线盖固定到显示器盖的状态的示范性平面图;
图12是沿着图11的线F12-F12看的示范性剖视图;
图13是沿着图11的线F13-F13看的示范性剖视图;
图14是沿着图F11的线F14-F14看的示范性剖视图;
图15是显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热压第二突出部的状态的示范性剖视图;
图16是显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热压该第二突出部的状态的示范性剖视图;
图17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熔融的树脂被填充在贯通部的状态的示范性剖视图;
图18是显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显示器盖和第二天线盖的位置关系的示范性透视图;
图19是显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显示器盖、第一天线盖和第二天线盖的位置关系的示范性透视图;
图20是显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显示器盖和第二天线盖的位置关系的示范性透视图;
图21是显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天线盖和第二天线盖暂时固定到显示器盖的状态的示范性透视图;
图22是显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天线盖暂时固定到显示器盖的状态的示范性透视图;
图23是显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天线盖的第二突出部插入到显示器盖的贯通部的状态的示范性透视图;
图24是显示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天线盖的第二突出部插入到显示器盖的贯通部的状态的示范性平面图;
图25是沿着图22的F25-F25线看的示范性剖视图;
图26是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熔融的树脂填充在贯通部的状态的示范性剖视图;
图27是显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熔融的树脂填充在贯通部的状态的示范性剖视图;
图28是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熔融的树脂填充在贯通部的状态的示范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到图26,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1和图2显示了作为电子设备的实例的便携式计算机1。便携式计算机1具有主体单元2和显示单元3。
主体单元2具有第一壳体4。第一壳体4是如具有顶面4a的扁平盒的形状。第一壳体4容纳主要构成单元,例如具有CPU的印刷电路板和硬盘驱动器。第一壳体4的顶面4a支撑键盘5。
显示单元3具有第二壳体6、液晶显示面板7和书写板8。第二壳体6是具有如第一壳体4完全相同的尺寸的扁平盒的形状。如在图3中所示,第二壳体6容纳液晶显示面板7和书写板8。书写板8通过调节垫(spacer)9放在液晶显示面板7上。书写板8具有同样用作输入表面的显示表面8a。通过形成在第二壳体6的前侧上的开口10,显示表面8a暴露在显示单元3的外侧。
通过铰链机构12,在主体单元2的后端部支撑显示单元3。如在图1中所示,铰链机构12具有第一旋转轴R1和第二旋转轴R2。第一旋转轴R1在主体单元2的宽度方向上水平地延伸。第二旋转轴R2垂直于第一旋转轴R1。
显示单元3围绕第一旋转轴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是可旋转的。在关闭位置,显示单元3放在主体单元2上以致从上面覆盖键盘5。在打开位置,显示单元3从主体单元2的后端部抬起从而露出键盘5。
进一步,在旋转地移动到打开位置的状态,显示单元3在第一反转位置和第二反转位置之间绕第二旋转轴R2是可逆的。在第一反转位置,显示单元3的显示表面8a面对操作键盘5的操作者,如在图1中所示。在第二反转位置,显示单元3的显示表面8a反转180°,第二壳体6的后侧面对操作者。
当显示单元3从第一反转位置翻转到第二反转位置然后从打开位置旋转地移动到关闭位置时,显示单元3在显示表面8a面向上的位置放在主体单元2上。
因此,便携式计算机1切换到手写输入模式,通过使用铁笔(没有显示)能够把信息输入到显示表面8a。
如在图1到图3中所示,第二壳体6具有显示器盖14和显示器护罩(display mask)15。显示器盖14由例如镁合金的金属材料制成。如在图5和图6中所示,显示器盖14具有支撑壁16、左右侧壁17a和17b、顶壁18和底壁19。
支撑壁16支撑液晶显示面板7和书写板8,并且当显示单元3旋转地移动到打开位置时支撑壁16从主体单元2抬起。侧壁17a定位在支撑壁16的左侧边缘。侧壁17b定位在支撑壁16的右侧边缘。当显示单元3旋转地移动到打开位置时,顶壁18定位在支撑壁16的上部边缘上。当显示单元3旋转地移动到打开位置时,底壁19定位在支撑壁16的下部边缘。顶壁18和底壁19在显示单元3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显示器护罩15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显示器护罩15具有开口10,并且可移除地悬挂在侧壁17a/17b和顶/底壁18/19上。因此,显示器护罩15围绕书写板8和液晶显示面板7。
如在图6中所示,第二壳体6容纳天线元件21a、21b、21c、21d和21e。天线元件21a、21b、21c、21d和21e被支撑在显示器盖14的支撑壁16的外围上,他们中至少有一些定位在支撑壁16和液晶显示面板7之间。
根据本实施例,三个天线元件21a、21b和21c靠近显示器盖14的顶壁18,并且在第二壳体6的宽度方向上并排间隔排列。另外两个天线元件21d和21e靠近显示器盖14的右侧壁17b,并且在第二壳体6的高度方向上并列间隔排列。
如在图7中所示,金属显示器盖14具有第一和第二开口22和23,不去扰乱从天线元件21a、21b、21c、21d和21e发射的电磁场。
第一开口22定位在由显示器盖14的支撑壁16和顶壁18定义的角落处。第一开口22在第二壳体6的宽度方向上延伸,正相应于三个天线元件21a、21b和21c。
第一开口22具有第一到第三开口边部22a、22b和22c。第一开口边部22a定位在支撑壁16上,并且在显示器盖14的宽度方向上线性延伸。第二开口边部22b从第一开口边部22a的一端延伸到顶壁18,穿过支撑壁16。第三开口边部22c从第一开口边部22a的另一端延伸到顶壁18,穿过支撑壁16。
第二开口23定位在由显示器盖14的支撑壁16和右侧壁17b定义的角落处。第二开口23在第二壳体6的高度方向上延伸,正相应于两个天线元件21d和21e。
第二开口23具有第一到第三开口边部23a、23b和23c。第一开口边部23a定位在支撑壁16上,并且在显示器盖14的高度方向上线性延伸。第二开口边部23b从第一开口边部23a的一端延伸到侧壁17b,穿过支撑壁16。第三开口边部23c从第一开口边部23a的另一端延伸到侧壁17b,穿过支撑壁16。
第一开口22由第一天线盖24覆盖。类似,第二开口23由第二天线盖覆盖。例如,第一和第二天线盖24和25是第一部件的实例,并且由热塑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第一和第二天线盖24和25单独地固定到显示器盖14上。
如在图7和图8中所示,第一天线盖24是像在第二壳体6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薄板的形状。第一天线盖24具有第一到第四开口边部27a、27b、27c和27d。第一天线盖24的第一到第三开口边部27a、27b和27c抵靠第一开口22的第一到第三开口边部23a、23b和23c。第一天线盖24的第四开口边部27d抵靠显示器护罩15。
第一天线盖24具有一对第一突出部28、两个或更多的第二突出部29和两个或更多的第一锁片(lock lug)30、以及第二锁片31a和第三锁片31b。
如在图9和图19中所示,每个第一突出部28是从第一天线盖24的内侧突出的类似于盘的形状。一个第一突出部28定位在沿着第一天线盖24的纵向方向的一端,并且靠近第一天线盖24的第二边部27b。另一个第一突出部28定位在沿着第一天线盖24的纵向方向的另一端,并且靠近第一天线盖24的第三边部27c。
每个第二突出部29为从第一天线盖24的内侧突出的类似于中空圆柱的形状。第二突出部29邻近第一天线盖24的第一边部27a,并且沿第一天线盖24的纵向方向在一条直线上间隔排列。
每个第一锁片30从第一天线盖24的第一边部27a突出到显示器盖14的支撑壁16。第一锁片30沿第一天线盖24的纵向方向在一条直线上间隔排列。每个第一锁片30定位在相邻的两个突出部29之间。
在第一锁片30中,定位在沿着第一天线盖24的纵向方向的一端的第一锁片30a和定位在沿着第一天线盖24的纵向方向的另一端的第一锁片30b具有如图14中所示的凹槽32。凹槽32形成在第一锁片30a和30b的外侧上,并且在垂直于第一锁片30a和30b的突出方向上延伸。
如在图9中所示,第二锁片31a向第一天线盖24的第二边部27b侧向突出。如在图19中所示,第三锁片31b向第一天线盖24的第三边部27c侧向突出。
如在图8中所示,闩锁容纳部(latch housing portion)34形成在第一天线盖24中。闩锁容纳部34定位在沿着第一天线盖24的纵向方向上的中间。闩锁容纳部34具有从第一天线盖24的内侧升起的分隔壁35。分隔壁35沿着第一天线盖24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狭缝36形成在分隔壁35的下端。
如在图7中所示的闩锁37容纳在闩锁容纳部34中。闩锁37可移除地配合到形成在第一壳体4的前端部的凹槽38中。然后,显示单元3保持在关闭位置。
如在图3、图4和图8中所示,一对螺钉保持座39形成在第一天线盖24的内侧。螺钉保持座39为类似中空圆柱的形状,并且沿着第一天线盖24的纵向方向定位在中间。闩锁容纳部34定位在螺钉保持座39之间。
螺钉保持座39从第一天线盖24的内侧突出到显示器护罩15。通孔40形成在螺钉保持座39的突出端。通孔40朝着显示器护罩15开口。一对螺钉保持座39的通孔40与形成在显示器护罩15中的一对螺钉插入孔41相一致。
显示器盖14是第二部件的实例。显示器盖14具有作为一部分的第一盖支座43,如图7到图11中所示。第一盖支座43定位在第一开口22的第一开口边部22a上,并且像法兰一样从此处突出到第一开口22的内侧。第一盖支座43具有暴露到第一开口22的前端边43a。前端边43a与形成显示器盖14的轮廓的外围边一致。
第一盖支座43具有一对舌片44、两个或更多的贯通部45和两个或更多的槽口46。如在图9和图19中所示,舌片44定位在沿着第一开口22的纵向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上。每个舌片44具有形成在其末端的狭缝47。狭缝47对应于第一天线盖24的第一突出部28,并且具有允许第一突出部28插入的开口宽度。
在显示器盖14的宽度方向上直线间隔设置贯通部45从而对应于第一天线盖24的第二突出部29。如在图11和图17中所示,每个贯通部45具有导入口50和终端51。导入口50形成在第一盖支座43的前端边缘43a,并且具有在径向方向上允许第二突出部29插入的开口宽度L1。终端51连接到导入口50。
换句话说,每个贯通部45是类似槽的形状,该槽通过切除第一盖支座43得到,从而在第一盖支座43的前端边缘43a开口。因此,第一天线盖24的第二突出部29能够从第二突出部29的轴向或者从径向上插入贯通部45。
如在图9和图17中所示,每个贯通部45的终端51包括一对槽52a和52b。槽52a和52b从终端51的位置沿着终端51的宽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线性延伸。因此,槽52a和52b径向地形成到贯通部45的终端51。在对应于槽52a和52b的部件中,终端51被形成宽于导入口50。终端51的开口宽度L2大于导入口50的开口宽度L1。
在显示器盖14的宽度方向上直线间隔的设置槽口46,从而对应于第一天线盖24的第一锁片30。每个槽口46具有允许第一锁片30插入的开口宽度L3。
如在图9、图14和图19中所示,一对锁突出部53形成在显示器盖14的支撑壁16中。锁突出部53对应于定位在沿着显示器盖14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上的槽口46。锁突出部53从支撑壁16的内侧突出,正好面对槽口46,并且在显示器盖14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进一步,此实施例的第一盖支座43具有翼片54和一对凸台55。如在图8中所示,翼片54从第一盖支座43的前端边43a延伸到第一开口22的内侧,从而对应于第一天线盖24的狭缝36。
如在图3和图8中所示,凸台55从前端边缘43a突出,从而对应于第一天线盖24的螺钉保持座39。每个凸台55具有螺钉孔56。当第一开口22被第一天线盖24覆盖时,螺钉孔56与螺钉保持座39的通孔40一致。
如在图9中所示,第一天线盖24从显示器盖14的顶壁18的方向插入第一开口22。然后,第一天线盖24的第一突出部28插入到舌片44的狭缝47,并且第二突出部29通过导入口50安装在贯通部45的终端51中。
第一天线盖24的第一锁片30配合到槽口46中。第一锁片30叠在第一开口边部22a上,并且放置在支撑壁16的内侧上。同时,显示器盖14的第一盖支座43被放在第一天线盖24的内侧。
位于第一天线盖24的一端和另一端上的第一锁片30a和30b具有凹槽32。凹槽32跟随第一天线盖24的插入而靠在从支撑壁16的内侧突出的锁突出部53上。
当第一天线盖24插入第一开口22时,第一天线盖24的第一边部27a到达第一开口22的第一开口边部22a正前的位置,第一天线盖24的第二和第三锁片31a和31b跨过显示器盖14的第二和第三开口边部22b和22c,并且弹性地靠在顶壁18上。进一步,第一盖支座43的翼片54悬在第一天线盖24的狭缝36中。然后,显示器盖14保持沿着第一天线盖24的纵向方向的中间部分。
结果,如在图10中所示,通过第一到第三锁片30、31a和31b和翼片54,第一天线盖24暂时锁在显示器盖14上。因此,第一天线盖24保持在显示器盖14的固定位置,并且防止第一天线盖24从显示器盖14的移置或摇摆。
进一步,第一突出部28保持在被插入狭缝47的状态,并且第一突出部28靠着狭缝47的位置被固定。相似地,第二突出部29保持在被插入贯通部45的状态,并且第二突出部29靠着贯通部45的位置被固定。
在第一天线盖24暂时固定到显示器盖14的状态下,将显示器盖14安装在加热单元上(没有显示)。加热单元具有相应于第一和第二突出部28和29的加热头。加热头接触从狭缝47突出的第一突出部28的末端和从贯通部45突出的第二突出部29的末端。因而,第一和第二突出部28和29被熔化并且被热压。
详细描述,当第一突出部28被加热时,熔融的树脂被涂在舌片44上,并且填充在狭缝47中。相似地,当第二突出部29被加热时,熔融的树脂被涂在第一盖支座43上,并且填充在贯通部45中,如在图15到图17中所示。
显著地,当每个第二突出部29是类似中空圆柱的形状时,当加热头压在上面时它均匀地并且迅速地变软。因此,熔融的树脂29a容易地流入贯通部45,并且提高了熔化第二突出部29的可使用性。当熔融的树脂29a在贯通部45中硬化时,在阻塞第一开口22的状态第一天线盖24固定到显示器盖14。
在第一天线盖24固定到显示器盖14后,显示器护罩15安装到显示器盖14。如在图3和图4中所示,在显示器护罩15安装到显示器盖14状态下,显示器护罩15的螺钉插入孔41与螺钉保持座39的通孔40一致。
固定螺钉59插入到显示器护罩15的螺钉插入孔41中。固定螺钉59被旋入凸台55的螺钉孔56中,通过螺钉保持座39的通孔40。因此,固定螺钉59把沿着第一天线盖24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件固定到显示器盖14和显示器护罩15。
另一方面,第二天线盖25是在显示器盖14的高度(深度)方向上延伸的类似薄板的形状。如在图7和图18中所示,第二天线盖25具有第一到第四边部61a、61b、61c和61d。第二天线盖25的第一到第三边部61a、61b和61c抵靠第二开口23的第一到第三开口边部23a、23b和23c。第二天线盖25的第四边部61d抵靠显示器护罩15。
如在图18到图20中所示,第二天线盖25具有一对第一突出部62、第二突出部63、两个或更多第一锁片64以及第二锁片65a和第三锁片65b。
每个第一突出部62是从第二天线盖25的内侧突出的类似盘的形状。一个第一突出部62定位在沿着第二天线盖25的纵向方向的一端,并且靠近第二天线盖25的第二边部61b。另一个第一突出部62定位在沿着第二天线盖25的纵向方向的另一端,并且靠近第二天线盖25的第三边部61c。
第二突出部63定位在沿着第二天线盖25的纵向方向的中部。第二突出部63从第二天线盖25的内侧突出,并且具有如图23和图24中所示的H形横截面。第二突出部63靠近第二天线盖25的第一边部61a。
第一锁片64从第二天线盖25的第一边部61a突出到显示器盖14的支撑壁16。第一锁片64在第二天线盖25的纵向方向上在一直线上间隔排列。在第一锁片64中,定位在沿着第二天线盖25的纵向方向的一端的第一锁片64a和定位在沿着第二天线盖25的纵向方向的另一端的第一锁片64b具有凹槽66。如在图25中所示,每个凹槽66形成在第一锁片64a和64b的外侧上,并且在垂直于第一锁片64a和64b的突出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如在图19中所示,第二锁片65a定位在沿着第二天线盖25的纵向方向的一端。第二锁片65a向第二天线盖25的第二边部61b侧向突出。
如在图20中所示,第三锁片65b定位在沿着第二天线盖25的纵向方向的另一端。第三锁片65b向第二天线盖25的第三边部51c外侧突出。
如在图18中所示,显示器盖14的支撑壁16具有作为一个部件的第二盖支座67。第二盖支座67定位在第二开口23的第一开口边部23a上,并且从其突出到第二开口23的内侧,类似法兰。
第二盖支座67具有第一到第三舌片68a、68b和68c。如在图19中所示,第一舌片68a从沿着第一开口边部23a的一端延伸到第二开口23。如在图20中所示,第二舌片68b从沿着第一开口边部23a的纵向方向的另一端延伸到第二开口23。第三舌片68c从沿着第一开口边部23a的纵向方向的中部延伸到第二开口23。因此,第一到第三舌片68a、68b和68c的末端边缘暴露到第二开口23a,并且同样用作形成显示器盖14的轮廓的外围边缘。
第一和第二舌片68a和68b具有在其末端边缘开口的狭缝69。每个狭缝69对应于第二天线盖25的第一突出部62,并且具有允许第一突出部62插入的开口宽度。
如在图18、图23和图24中所示,第三舌片68c具有贯通部71。贯通部71对应于第二天线盖25的第二突出部63,并且具有导入口72和终端73。导入口72在第三舌片68c的末端边缘开口,并且具有允许第二突出部63插入的开口宽度L4。终端73连接到导入口72。进一步,终端73是在第二开口23的第一开口边部23a的方向上延伸的类似椭圆的形状。终端73的开口宽度L5比导入口72的开口宽度L4宽。
换句话说,贯通部71是类似槽的形状,该槽通过切除第三舌片68c得到,从而终端73比导入口72宽。因此,第二天线盖25的第二突出部63能够从贯通部71的轴向或者从穿过轴向的方向插入贯通部71。
第二盖支座67具有槽口75。槽口75在显示器盖14的高度方向上一直线间隔排列,从而对应于第二天线盖25的第一锁片64。每个槽口75具有允许第一锁片64插入的开口宽度。
如在图19和图20中所示,一对锁突出部76形成在显示器盖14的支撑壁16中。锁突出部76对应于定位在沿着显示器盖14的高度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上的槽口75。锁突出部76从支撑壁16的内侧突出,正好面对槽口75,并且在显示器盖14的高度方向上延伸。
第二天线盖25从显示器盖14的右侧壁17b的方向插入到第二开口23中。然后,第二天线盖25的第一突出部62安装在第一和第二舌片68a和68b的狭缝69中,并且第二突出部63通过导入口72安装在贯通部71的终端73中。
进一步,第二天线盖25的第一锁片64安装进槽口75。第一锁片64掠过第一开口边部23a,并且放在支撑壁16的内侧上。同时,显示器盖14的第二盖支座67放在第二天线盖25上。
位于第二天线盖25的一端和另一端上的第一锁片64a和64b具有凹槽66。凹槽66靠在从支撑壁16的内侧突出的锁突出部76上,跟随第二天线盖25的插入。
当第二天线盖25的第一边部61a到达第二开口23的第一开口边部23a正前的位置时,第二天线盖25的第二和第三锁片65a和65b压制显示器盖14的第二和第三开口边部23b和23c,并且弹性地靠着侧壁17b。
结果,通过第一到第三锁片64、65a和65b,第二天线盖25暂时锁在显示器盖14上。因此,第二天线盖25保持在显示器盖14的固定位置,并且第二天线盖25被防止从显示器盖14移置。
进一步,第一突出部62保持在插入狭缝69的状态,并且第一突出部62靠着狭缝69的位置被固定。相似地,第二突出部63保持在插入贯通部71的状态,并且靠着贯通部71的第二突出部63的位置被固定。
在第二天线盖25暂时固定到显示器盖14的状态下,把加热单元的加热头压到从狭缝69突出的第一突出部62的末端和从贯通部71突出的第二突出部63的末端。然后,第一和第二突出部62和63被熔化并且热压。
当第一突出部62被加热时,熔融的树脂被涂在第一和第二舌片68a和68b上,并且填充在狭缝69中。相似地,当第二突出部63被加热时,熔融的树脂被涂在第三舌片68c上,并且填充在贯通部71中,如在图26中所示。当熔融的树脂在贯通部71中硬化时,第二天线盖25在阻碍第二开口23的状态固定到显示器盖14。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用于插入第一天线盖24的第一突出部28的狭缝47形成在舌片44的末端边缘,并且具有允许第一突出部28插入的开口宽度。用于插入第一天线盖24的第二突出部29的贯通部45具有形成在第一盖支座43的前端边缘43a上的导入口50。导入口50具有允许第二突出部29插入的开口宽度L1。
因此,第一突出部28能够从显示器盖14的侧面插入狭缝47。相似地,第二突出部29能够从显示器盖14的侧面插入贯通部45。
此外,当狭缝47穿过舌片44时,第一突出部28能够从轴向上插入狭缝47。当贯通部45穿过显示器盖14的第一盖支座43时,第二突出部29能够从轴向上插入贯通部45。结果,第一天线盖24能够从两个方向上安装在显示器盖14中。
同样,用于插入第二天线盖25的第一突出部62的狭缝69形成在第一和第二舌片68a和68b的末端边缘,并且具有允许第一突出部62插入的开口宽度。用于插入第二天线盖25的第二突出部63的贯通部71具有形成在第三舌片68c的末端边缘68c上的导入口72。导入口72具有允许第二突出部63插入的开口宽度L4。
因此,第一突出部62能够从显示器盖14的侧面插入狭缝69。相似地,第二突出部63能够从显示器盖14的侧面插入贯通部71。
此外,当狭缝69穿过第一和第二舌片68a和68b时,第一突出部62能够从轴向上插入狭缝69。当贯通部71穿过第三舌片68c时,第二突出部63能够从轴向上插入贯通部71。结果,第二天线盖25能够从两个方向上安装在显示器盖14中。
因此,减小了对第一和第二天线盖24和25的安装方向的限制,并且提高了装配显示单元3的可加工性。
根据第一实施例,用于插入第一天线盖24的第二突出部29的贯通部45具有在终端51中垂直于第二突出部29的插入方向上延伸的槽52a和52b。通过这些槽52a和52b,终端51的开口宽度L2大于导入口50的开口宽度L1。
因此,当加热头压到第二突出部29时,熔化的树脂29a流入槽52a/52b和导入口50的开口端,并且同时凝结在那里,如在图15到17中所示。
即使把朝着导入口50移动第二突出部29的力施加到第一天线盖24,凝结在槽52a/52b和贯通部45中的树脂29a抵抗上述力。
因此,通过热压第二突出部29的末端,能够限制在第二突出部29的轴向和径向上的第一天线盖24的移动。因此,能够牢固地把第一天线盖24固定到显示器盖14。
在用于插入第二天线盖25的第二突出部63的贯通部71中,终端73的开口宽度L5大于导入口72的开口宽度L4。因此,当第二突出部63被引导到终端73时,在第二突出部63的外围和终端73的开口边缘之间产生间隙。
结果,当加热头被压到第二突出部63时,熔化的树脂63a流到第二突出部63和终端73之间,并且流进导入口72的开口端,同时在此凝结。
即使向导入口72移动第二突出部63的力被施加到第二天线盖25上,凝结在第二突出部63和终端73之间的树脂63a阻止上述力。
因此,通过热压第二突出部63的末端,能够限制在第二突出部63的轴向和径向方向上第二天线盖25的移动。因此,第二天线盖25能够被牢固的固定到显示器盖14。
另外,通过热压第一和第二突出部62和63第二天线盖25被固定到显示器盖14。因此,通过第二天线盖25从显示器盖14侧插入第二开口23的结构,能够从固定第二天线盖25的部件排除金属螺钉。
因此,在天线元件21d和21e附近不存在金属螺钉,能够避免对天线特性的不良影响。
根据第一实施例,通过将第一至第三锁片30,31a和31b靠在显示器盖14上,在盖住第一开口22的状态下,第一天线盖24暂时的固定到显示器盖14上。
同样地,通过将第一至第三锁片64,65a和65b靠在显示器盖14上,在盖住第二开口23的状态下,第二天线盖25暂时的固定到显示器盖14上。
因此,当第二突出部28和63被热压时,第一和第二天线盖24和25被阻止从显示器盖14的固定位置移置。结果,在显示器盖14和第一天线盖24之间的边界区域内,和在显示器盖14和第二天线盖25之间的边界区域内,难以产生节距或间隙。因此,改善了便携式计算机1的外观。
进一步,用于第一天线盖24的第二突出部29的插入的贯通部45在第一盖支座43的前端边43a被打开。因此,与每个贯通部是简单的孔的情况相比,结合第二突出部29和贯通部45的部件能够被移置到显示器盖14的外围方向上。
换言之,第一开口22的形状被形成的尽可能小,并且使得第一天线盖24紧凑。因此,第一天线盖24变得不显眼,并且有利于便携式计算机1的外观。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本发明也可在没有偏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其它修改例中体现。
例如,图27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二实施例中,形成在贯通部45的终端51中的槽52a和52b从终端51的位置向导入口50的相对侧延伸,该位置处槽52a和52b相对。导入口当它们从导入口50被移走时,槽52a和52b在互相分离的方向上倾斜。
即使在此结构中,当加热头被压向第二突出部29时,熔化的树脂29a流入槽52a/52b和导入口50的开口端,同时在此凝结,如图27所示。因此,阻止第二突出部29离开贯通部45的导入口50。
图28显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的贯通部45具有连接导入口50和终端51的一对开口侧边部分81a和81b。终端51的开口宽度L2宽于导入口50的开口宽度L1。开口侧边部分81a和81b被倾斜以在从终端51到导入口50的方向上互相靠近。通过该倾斜结构,使得贯通部45在从导入口50到终端51的方向上较宽。
在上述构造中,当加热头被压向第二突出部29时,熔化的树脂29a流入第二突出部29和贯通部45之间的间隙,同时在此凝结,如图28所示。当贯通部45的开口侧边部分81a和81b在插入第二突出部29的方向上倾斜时,凝结的树脂靠在开口侧端边81a和81b上。因此,阻止第二突出部29离开贯通部45的导入口50。
在此前描述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二突出部的任何一个的直径可比导入口的开口宽度大一点。在此构造中,当第二突出部的外部边缘通过与贯通部的边缘接触被切除时,第二突出部被插入贯通部。因此,通过贯通部和第二突出部之间的接触部件产生的摩擦阻力,阻止第一天线盖贯通发出咔嗒声(rattling),并且能够容易地安装第一天线盖。
另外,本发明不指定第一和第二天线盖被固定到显示器盖上的结构。例如,本发明可被应用到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具有红外线部件的前盖被固定到由金属制成的第一壳体上的结构。
第一和第二部件的材料不限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例如,第一和第二部件都可由热塑合成树脂或金属材料形成。当具有突出部的第一部件由金属材料制成时,最好是铝合金,或者至少突出部的末端最好是焊接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不特定为便携式计算机。本发明可用于其它电子设备,例如便携式信息终端装置。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发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因此,在更广泛的方面的本发明不限于此处显示和描述的具体的细节和各个实施例。因此,在不偏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和其相等条款定义的全面的发明的概念的精神或者范围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Claims (12)

1.一种部件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部件(24,25),该第一部件(24,25)具有热塑性的突出部(29,63);和第二部件(14),该第二部件(14)具有插入所述突出部(29,63)的贯通部(45,71),通过热压从所述贯通部(45,71)突出的所述突出部(29,63)的末端,所述第二部件(14)与所述第一部件(24,25)结合,
其中,所述第二部件(14)的所述贯通部(45,71)包括在所述第二部件(14)的外围边缘开口的导入口(50,72),并且所述导入口(50,72)具有允许所述突出部(29,63)插入的开口宽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29,63)被从所述导入口(50,72)引导到所述贯通部(45,7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部(45,71)具有延伸到所述导入口(50,72)的终端(51,73),并且所述终端(51,73)被做成比所述导入口(50,72)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部(45,71)具有延伸到所述导入口(50,72)的终端(51,73),并且被制成在从所述导入口(50,72)到所述终端(51,73)的方向上较宽。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部件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突出部(29,63)的末端被加热并且被热压时,熔化的材料填入所述贯通部(45,71)中。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部件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突出部(29,63)的末端被加热并且被热压时,熔化的材料填入所述贯通部(45,71)中。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部件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部(45)的末端(51)包括槽(52a,52b),该槽(52a,52b)在与从所述导入口(50)插入的所述突出部(29)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当所述突出部(29)的末端被加热并且被热压时,熔化的材料填入所述槽(52a,52b)中。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24,25)具有向所述第二部件(14)突出的锁片(30,31a,31b,64,65a,65b),当所述突出部(29,63)被从所述导入口(50,72)引导到所述终端(51,73)时,所述锁片(30,31a,31b,64,65a,65b)通过挂在所述第二部件(14)上而定义所述第一部件(24,25)与所述第二部件(14)的相对位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结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24,25)由热塑性树脂制成,所述第二部件(14)由金属制成。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贯通部(45,71)的壳体(6);和
具有热塑性的突出部(29,63)的盖(14),所述突出部(29,63)穿透所述壳体(6)的贯通部(45,71),通过热压从所述贯通部(45,71)突出的所述突出部(29,63)的末端,所述盖(14)固定到所述壳体(6)上,其中所述壳体(6)的贯通部(45,71)包括在所述壳体(6)的外围边缘上开口的导入口(50,72),并且所述导入口(50,72)具有允许所述突出部(29,63)插入的开口宽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29,63)被从所述导入口(50,72)引导到所述贯通部(45,71)。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部(45,71)包括延伸到所述导入(50,72)的终端(51,73),并且所述终端(51,73)被做成比所述导入口(50,72)宽,当所述突出部(29,63)的末端被热压时,熔化的材料填入所述贯通部(45,71)中。
CNA2007101264952A 2006-06-20 2007-06-20 部件结合结构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10945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70443 2006-06-20
JP2006170443A JP2008003714A (ja) 2006-06-20 2006-06-20 部品結合構造およ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94566A true CN101094566A (zh) 2007-12-26

Family

ID=38862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264952A Pending CN101094566A (zh) 2006-06-20 2007-06-20 部件结合结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630199B2 (zh)
JP (1) JP2008003714A (zh)
CN (1) CN10109456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3148B (zh) * 2008-12-22 2012-06-27 索尼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和制造电子设备的方法
CN107427131A (zh) * 2015-03-13 2017-12-01 德沃特奥金有限公司 家具驱动装置、家具驱动装置的部件的壳体及该类型壳体的安装方法
CN108153016A (zh) * 2016-12-06 2018-06-1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05361B2 (ja) * 2008-01-11 2012-12-26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
JP5051648B2 (ja) * 2008-01-11 2012-10-17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の筐体構造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573008B (zh) * 2008-04-28 2012-05-16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73009A (zh) * 2008-04-28 2009-11-04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78020B (zh) * 2008-05-09 2012-03-14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TWI411378B (zh) * 2008-05-30 2013-10-01 Foxconn Tech Co Ltd 殼體及其製造方法
JP2010282493A (ja) * 2009-06-05 2010-12-16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JP2011022769A (ja) * 2009-07-15 2011-02-03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
JP4776722B2 (ja) 2009-12-25 2011-09-21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US8345410B2 (en) * 2010-01-06 2013-01-01 Apple Inc. Handheld computing device
US8432678B2 (en) 2010-01-06 2013-04-30 Apple Inc. Component assembly
CN102215646A (zh) * 2010-04-06 2011-10-12 铂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装饰用外覆膜的塑质薄壳件及其制法
JP5121897B2 (ja) * 2010-08-11 2013-01-16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CN102573347A (zh) * 2010-12-20 2012-07-11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壳体的制造方法
CN102573348B (zh) * 2010-12-20 2015-04-15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JP5002713B1 (ja) * 2011-02-14 2012-08-15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JP5117594B2 (ja) * 2011-04-27 2013-01-16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電子機器および筐体構造
JP5349623B2 (ja) * 2012-01-06 2013-11-20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JP6094329B2 (ja) * 2013-03-29 2017-03-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および電子装置用部品
CN104216469A (zh) * 2013-06-04 2014-12-1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3732018B (zh) * 2013-11-30 2017-04-05 海安润德服装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壳体
JP6010595B2 (ja) 2014-11-18 2016-10-19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結合構造、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6077024B2 (ja) 2015-01-23 2017-02-08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筐体用材料、電子機器及び筐体用材料の製造方法
WO2018155364A1 (ja) * 2017-02-24 2018-08-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7033702B2 (ja) * 2017-02-24 2022-03-1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D898021S1 (en) * 2018-05-14 2020-10-06 Compal Electronics, Inc. Notebook computer with air tunnel cover
JP6512360B1 (ja) * 2018-11-14 2019-05-15 富士通クライアント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株式会社 筐体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519706B1 (ja) * 2018-11-30 2019-05-29 富士通クライアント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株式会社 筐体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1301003B2 (en) * 2019-09-24 2022-04-12 Getac Technology Corporation Eletronic device with anti-shock func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34549B2 (ja) * 1988-08-30 1998-03-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カセットリール
JP2825554B2 (ja) * 1989-10-16 1998-11-18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塗料用樹脂組成物
JPH1093255A (ja) 1996-09-13 1998-04-10 Sharp Corp 部品取付装置
JP2002032150A (ja) * 2000-05-09 2002-01-31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
JP2002134960A (ja) * 2000-10-20 2002-05-10 Sony Corp 体裁部品の取り付け構造
JP3854217B2 (ja) 2002-10-08 2006-12-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携帯機
JP4344639B2 (ja) * 2003-04-11 2009-10-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押圧操作型スイッチユニット
US7787245B2 (en) * 2004-08-27 2010-08-31 Fujitsu Limited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program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63148B (zh) * 2008-12-22 2012-06-27 索尼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和制造电子设备的方法
CN107427131A (zh) * 2015-03-13 2017-12-01 德沃特奥金有限公司 家具驱动装置、家具驱动装置的部件的壳体及该类型壳体的安装方法
CN107427131B (zh) * 2015-03-13 2021-02-09 德沃特奥金有限公司 家具驱动装置、家具驱动装置的部件的壳体及该类型壳体的安装方法
CN108153016A (zh) * 2016-12-06 2018-06-12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和制造显示装置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630199B2 (en) 2009-12-08
JP2008003714A (ja) 2008-01-10
US20070293005A1 (en) 2007-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4566A (zh) 部件结合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00525595C (zh) 电路板的容纳外壳
CN102224473B (zh) 便携计算机的统一顶壳
CN1205563C (zh) 具有够及方便的主板的计算机
CN1222892C (zh) 具有模块化部件的计算机
JP2727060B2 (ja) 遊技機の制御基板収容ケースの製造方法
EP3442317B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02435730U (zh) 电子设备的超薄刚性外壳
JP2011092222A (ja) 遊技機の基板ケース、及び遊技機
DE69331135T2 (de) Erweiterungskartenschlitz
JP2017183670A (ja) 電子機器
CN1058834C (zh) 电路板支撑系统
JP2003305257A (ja) 遊技機用基板ボックス
JP5057559B2 (ja) 基板ケース
JP4756420B2 (ja) 基板ケース
JP4999057B2 (ja) 遊技機
JPH1157168A (ja) 遊技機用基盤ボックス
CN201153352Y (zh) 多媒体播放装置
KR100509046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디스플레이부 장착구조
CN202171949U (zh) 光盘驱动器固定及退出装置
CN1211763C (zh) 自动售货机
JP2008079902A (ja) 基板ケースの不正開放防止機構
CN2636590Y (zh) 电子装置的机壳
CN2374903Y (zh) 散热装置扣具
JP6409404B2 (ja) 伝熱板の製造方法及び伝熱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71226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