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86192B - 门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门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86192B
CN101086192B CN2007101105867A CN200710110586A CN101086192B CN 101086192 B CN101086192 B CN 101086192B CN 2007101105867 A CN2007101105867 A CN 2007101105867A CN 200710110586 A CN200710110586 A CN 200710110586A CN 101086192 B CN101086192 B CN 1010861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lever
handle
operating
op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101105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086192A (zh
Inventor
野泽秀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86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61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0861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861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22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 E05B77/24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preventing use of an inner door handle, sill button, lock knob or the like
    • E05B77/26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preventing use of an inner door handle, sill button, lock knob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 safety
    • E05B77/265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preventing use of an inner door handle, sill button, lock knob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 safety hand actuated, e.g. by a lever at the edge of the do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0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actuators used
    • E05B81/04Electrical
    • E05B81/06Electrical using rotary mot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16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operating on locking elements for locking or unlocking a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12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 E05B81/2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function or purpose of the powered actuators for assisting final closing or for initiating open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64Monitoring or sensing, e.g. by using switches or sens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36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36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 E05B83/40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for sliding d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5/00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 E05B65/08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for sliding wing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S292/23Vehicle door latch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44Multiple head
    • Y10T292/104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47Clo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7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82Mo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57Operators with knobs or hand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使组装作业简单化的门开闭装置。本发明的门开闭装置,通过内侧把手杠杆轴(102)将门操作杠杆(110)配置在底座(101)上,该门操作杠杆(110)向一个方向旋转时使关门锁单元解除动作,向另一个方向旋转时,使开门锁单元解除动作,并且以与该门操作杠杆相卡合的状态在内侧把手上形成操作输出部(311),由此,在内侧把手进行开门操作或者关门操作时,分别通过将操作输出部抵接在门操作杠杆(110)上,而使门操作杠杆(110)向所希望的方向旋转。进一步地,在门开闭装置中,通过内侧把手杠杆轴将下开门杠杆(160)配置在底座上,该下开门杠杆(160)用于将门操作杠杆向另一个方向的旋转动作传递给开门锁单元。

Description

门开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门开闭装置,在操作内侧把手进行开门时,通过解除关门保持构件的动作而允许车门相对于车辆主体进行开启移动,另一方面,在操作内侧把手进行关门时,通过解除开门保持构件的动作而允许车门相对于车辆主体进行关闭移动。
背景技术
在适用滑动车门的车辆上,通常在车辆主体与滑动车门之间设有关门保持构件与开门保持构件。关门保持构件相对于车辆主体将滑动车门保持在关闭状态,另一方面,开门保持构件相对于车辆主体将滑动车门保持在开启状态。
作为用于这种车辆的门开闭装置一般包括:开门操作杠杆,其通过由内侧把手的开门操作而进行的旋转动作,来进行解除关门保持构件的动作;以及关门操作杠杆,其通过由内侧把手的关门操作而进行的旋转动作,来进行解除开门保持构件的动作。即,在滑动车门处于关闭状态时,如果操作内侧把手进行开门,则通过开门操作杠杆的旋转动作来使关门保持构件执行解除动作,因此,可以使滑动车门开启移动。另一方面,在滑动车门处于开启状态时,如果操作内侧把手进行关门,则通过关门操作杠杆的旋转动作使开门保持构件执行解除动作,因此,可以使滑动车门关闭移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上述的门开闭装置,由于是将内侧把手与开门操作杠杆以及关门操作杠杆作为一体的单元构成的,所以在安装到车辆上时,不需要对它们进行单独安装,从而可以实现安装作业的简单化。但是,在内侧把手与开门操作杠杆以及关门操作杠杆之间,必须要配置应使动力分别进行传递的连杆或者钢丝绳,这样门开闭装置本身的组装作业极为繁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824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组装作业简单化的门开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门开闭装置,在操作内侧把手进行开门时,通过解除关门保持构件的动作,从而允许车门相对于车辆主体进行开门移动,另一方面,当操作内侧把手进行关门时,通过解除开门保持构件的动作,从而允许车门相对于车辆主体进行关门移动,其特征在于,通过旋转轴部件将门操作杠杆配置在底座上,该门操作杠杆向一个方向旋转时使关门保持构件进行解除动作,而向另一个方向旋转时,使开门保持构件进行解除动作,并在内侧把手上以与该门操作杠杆相卡合的状态形成操作输出部,由此,当内侧把手进行开门操作或者关门操作时,通过将操作输出部分别抵接在门操作杠杆上,而使该门操作杠杆向所希望的方向旋转,进一步地,通过上述旋转轴部件将中间杠杆配置在底座上,该中间杠杆用于将门操作杠杆向另一个方向的旋转动作传递给开门保持构件。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形成于内侧把手上的操作输出部直接抵接在门操作杠杆上,从而进行他们之间的动力传递,因此不需要内侧把手与操作杠杆之间的连接作业,从而可以使组装作业简单进行。并且,由于利用一个门操作杠杆有选择地使开门保持构件与关门保持构件执行解除动作,所以所需部件数量减少,从而可以实现组装作业的简单化。另外,由于通过旋转轴部件将门操作杠杆和中间杠杆配置在底座上,所以不需要通过连杆将门操作杆向另一个方向的旋转动作传递给开门保持构件。因此,由于没必要设置传递门操作杠杆向另一个方向的旋转动作的连杆,所以所需部件数量减少,从而可以实现组装作业的简单化。
附图说明
图1为适用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门开闭装置的滑动车门的立体图。
图2为具有图1所示的滑动车门的四轮汽车的侧视图。
图3为从车辆室内一侧观察图1所示的门开闭装置的控制单元的图。
图4为从车辆室内一侧观察图3所示的控制单元的详细构成的图。
图5为从车辆室外一侧观察图3所示的控制单元的详细构成的图。
图6为从车辆室内一侧观察适用于图3所示的控制单元的底座的图。
图7为从车辆室内一侧观察适用于图3所示的控制单元的门杠杆的图。
图8为从车辆室内一侧观察适用于图3所示的控制单元的连杆杠杆的图。
图9为从车辆室内一侧观察适用于图3所示的控制单元的儿童锁杠杆的图。
图10为从车辆室内一侧观察适用于图3所示的控制单元的开门杠杆的图。
图11为从车辆室内一侧观察适用于图3所示的控制单元的开门副杠杆的图。
图12为从车辆室内一侧观察适用于图3所示的控制单元的下开门杠杆的图。
图13为从车辆室内一侧观察适用于图3所示的控制单元的开门把手杠杆的图。
图14为从车辆室内一侧观察适用于图3所示的控制单元的锁定杠杆的图。
图15为适用于图1所示的门开闭装置的内侧把手的剖面侧视图。
图16为表示图15所示的内侧把手处于开门操作状态的横剖面图。
图17为表示图15所示的内侧把手处于关门操作状态的横剖面图。
图18为表示图3所示的控制单元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19为表示在图3所示的控制单元中使内侧把手进行了开门操作的状态示意图。
图20为表示在图3所示的控制单元中使内侧把手进行了关门操作的状态示意图。
图21为表示在图3所示的控制单元中操作了外侧把手的状态示意图。
图22为表示图3所示的控制单元的锁定状态的示意图。
图23为表示在图3所示的控制单元处于锁定状态时,内侧把手进行了开门操作的状态示意图。
图24为表示在图3所示的控制单元处于锁定状态时,操作外侧把手的状态示意图。
图25为表示图3所示的控制单元的儿童锁锁定状态示意图。
图26为表示在图3所示的控制单元处于儿童锁锁定状态时,使内侧把手进行了开门操作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    底座
102    内侧把手杠杆轴(旋转轴部件)
110    门操作杠杆
120    连杆杠杆
130    儿童锁杠杆
140    开门杠杆
150    开门副杠杆
160    下开门杠杆(中间杠杆)
170    开门把手杠杆
180    锁定杠杆
190    锁定作动器
300    把手基座部件
310    操作把手部件
311    操作输出部
320    操作轴部件
340    锁钮
CR     关门锁单元
D      滑动车门
DO     乘车口
IH     内侧把手
OH     外侧把手
OR     开门锁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门开闭装置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门开闭装置的示意图。在这里例举的门开闭装置在操作内侧把手IH时,或者在操作外侧把手OH时,分别使控制单元100进行适当的动作,如图2所示,用于控制设置在四轮汽车主体B与滑动车门D之间的关门锁单元CR以及/或者开门锁单元OR的动作。
作为门开闭装置的适用对象的滑动车门D,通过沿着车辆主体B的侧方进行前后滑动,而对乘车口DO进行开闭。另外,以下对于将配置在车辆主体B的右侧的滑动门D(在右方向盘车中配置在驾驶座的后方一侧的门)作为适用对象的门开闭装置依次进行说明。对于设置在车辆主体B的左侧的滑动车门,可以构成为与下述的对称。
关门锁单元CR构成关门保持构件,使滑动车门D相对于车辆主体B保持在关闭状态,其设置在滑动车门D的后边缘部与车辆主体B之间,并设置在滑动车门D的前边缘部与车辆主体B之间。设置在滑动车门D的后边缘部与车辆主体B之间的关门锁单元CR,适用了具有关闭器装置CL(closer)的部件。该关闭器装置CL是一种内置有未图示的联动机构的作动器,其发挥如下的功能,即,在关门锁单元CR处于半锁紧状态时,联动机构处于连接状态的条件下,使关门锁单元移动到全锁紧状态。其构成为,即使在从半锁紧状态向全锁紧状态的移动途中,如果联动机构从连接状态变为断开状态,则立即中断其移动动作。
开门锁单元OR构成开门保持构件,使滑动车门D相对于车辆主体B保持在开门状态,其设置在滑动车门D上设置的承载构架SF与车辆主体B之间。承载构架SF作为使滑动车门D相对于车辆主体B进行滑动时的引导部分。这样的承载构架SF从车门内板IP的前方下端部向车辆内侧突出设置。
虽然图中没有明示,但是这些关门锁单元CR以及开门锁单元OR都与现有的构件具有同样的结构,例如构成为具有,与设于车辆主体B上的锁扣相啮合的棘轮以及控制该棘轮移动的棘爪。
图3至图14为本实施方式中适用的控制单元100的构成图。这里例举的控制单元100,通过底座101安装在滑动车门D的车门内侧面板IP的位于车辆室内侧的外表面上方部,在底座101上具有作为旋转轴部件的内侧把手杠杆轴102,并且在该内侧把手杠杆轴102上设有门操作杠杆110、下开门杠杆(中间杠杆)160以及连杆杠杆120,同时,在底座101中,在内侧把手杠杆轴102的周围的部位具有儿童锁杠杆130。
如图5所示,门操作杠杆110在底座101的内表面侧(车辆外侧)以绕着内侧把手杠杆轴102的轴心旋转的形式,配设在内侧把手杠杆轴102的顶端部,如图7所示,在构成为圆板状的操作杠杆基部111的周围,具有连杆卡合部112、内侧把手卡合部113以及第1弹簧卡合部115。
连杆卡合部112是从位于操作杠杆基部111的车辆前方侧的部分向车辆前方侧伸出的部分。
内侧把手卡合部113从位于操作杠杆基部111的下方侧的部分大致向下方伸出,并且使伸出端部向车辆后方侧较宽地形成。该内侧把手卡合部113构成为,其长度比连杆卡合部112大很多,在位于车辆前方侧的侧边缘部具有开门操作检测部116,并且在较宽的伸出端部上具有输出部卡合孔117以及关门操作检测部118。
开门操作检测部116向车辆前方侧并向下方倾斜延伸后,向车辆后方侧并向下方倾斜地延伸。该开门操作检测部116,在内侧把手卡合部113处于向下方伸出的状态时,离开设在底座101上的第1门操作检测传感器S1,另一方面,当门操作杠杆110沿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其抵接在第1门操作检测传感器S1上,使其进行ON操作。输出部卡合孔117形成在内侧把手卡合部113的伸出端部,并在位于车辆前方侧的部位具有前方侧抵接面117a,在位于车辆后方侧的部位构成后方侧抵接面117b。如图4所示,在内侧把手卡合部113上形成输出部卡合孔117的部分,通过底座101上所形成的贯穿窗孔101a而露出于表面侧(车辆内侧)。关门操作检测部118是从内侧把手卡合部113的顶端向内侧把手操作杆轴102直径外方向突出的部分。在内侧把手卡合部113处于向下方伸出的状态时,该关门操作检测部118离开设在底座101上的第2门操作检测传感器S2,另一方面,当门操作杠杆110沿着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该关门操作检测部118抵接在第2门操作检测传感器S2上,使其进行ON操作。
第1弹簧卡合部115是从位于操作杠杆基部111的上方侧的部分向上方伸出的部分。在该第1弹簧卡合部115上,在其与设在底座101上的弹簧卡合基部101b之间卡合有复位蜗簧103。复位蜗簧103用于将门操作杠杆110保持在内侧把手卡合部113向下方伸出的常态位置。
如图5所示,下开门杠杆160在底座101的内表面侧位于底座101与门操作杠杆110之间,以可以绕着内侧把手杠杆轴102的轴心旋转的状态设置在内侧把手杠杆轴102上。如图12所示,在形成为圆板状的下开门杠杆基部161的周围,具有门操作杠杆连接部162以及第3钢丝绳连接部163。
门操作杠杆连接部162是从位于下开门杠杆基部161的车辆前方侧的部分向上方伸出的部分,具有卡合凸部162a。卡合凸部162a是从沿着门操作杠杆连接部162上端的边缘部向车辆外侧弯曲伸出的部分,其位于车辆后方侧的部分与门操作杠杆110的位于第1弹簧卡合部115的车辆前方侧的部分抵接卡合。该门操作杠杆连接部162的向车辆外侧弯曲伸出部分的顶端部和第2螺旋弹簧164连接。第2螺旋弹簧164插入在该门操作控制杆连接部162与底座101之间,始终以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对下开门杠杆160施力。
第3钢丝绳连接部163是从下开门杠杆基部161的位于车辆后方侧的部分向车辆后方侧伸出的部分。该第3钢丝绳连接部163与第3钢丝绳WC3的一端相连接。第3钢丝绳WC3的另一端连接在开门锁单元OR上,在拉伸操作时使开门锁单元OR解除动作。
如图5所示,连杆杠杆120在底座101的内表面侧位于底座101与下开门杠杆160之间,以可以绕着内侧把手杠杆轴102的轴心旋转的状态设置在内侧把手杠杆轴102上,如图8所示,在形成为圆板状的的连杆杠杆基部121的周围具有销滑动部122、连杆滑动连接部123、以及第2弹簧卡合部124。
销滑动部122是从连杆杠杆基部121的位于车辆前方侧的部分向车辆前方侧伸出的部分,以比门操作杠杆110的连杆卡合部112大得多的长度而形成。在该销滑动部122上,以对于内侧手柄杠杆轴102的轴心向直径方向伸出的状态设置销滑动槽122a。
连杆滑动连接部123从位于连杆杠杆基部121的下方侧的部分向车辆后方侧并向下方倾斜伸出之后,向车辆前方侧弯曲伸出。在该向车辆前方侧伸出的部分上具有滑动槽孔123a。滑动槽孔123a是以圆弧状而形成的宽度较窄的切口,其圆弧状是以内侧把手杠杆轴102的轴心为中心的。连接连杆L2的一个端部以使连接销LP2贯穿滑动槽孔123a的状态和该连杆滑动连接部123连接。
当销滑动部122沿着门操作杠杆110的连杆卡合部112伸出时,第2弹簧卡合部124从位于连杆杠杆基部121的上方侧的部分沿着门操作杠杆110的第1弹簧卡合部115向上方伸出。与门操作杠杆110的第1弹簧卡合部115相卡合的复位蜗簧103卡合在该第2弹簧卡合部124上。相对于连杆杠杆120,复位蜗簧103具有以下功能,即,将销滑动部122保持在沿着门操作杠杆110的连杆卡合部112而伸出的常态位置。
如图4所示,在底座101的表面侧,儿童锁杠杆130通过儿童锁杠杆轴131可旋转地配置在比内侧把手杠杆轴102更靠近车辆前方侧的部位,如图9所示,还具有销作用部132以及切换操作部133。
销作用部132从儿童锁杠杆轴131朝向与连杆杠杆120的销作用部122相交叉的方向伸出,具有销作用槽132a。销作用槽132a沿着销作用部132的长度方向伸出,在其内部具有卡合销134。卡合销134配置成可沿着销作用槽132a的长度方向滑动,其位于车辆外侧的端部经由底座101的销贯穿孔101c向内表面一侧突出,并卡合在上述的连杆杠杆120的销滑动槽122a中。
切换操作部133用于使儿童锁杠杆130在非锁定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进行切换操作,其以从底座101的前端边缘突出的状态,从儿童锁杠杆轴131向车辆前方侧伸出。该儿童锁杠杆130具有如下功能,即,当其处于非锁定位置时,使卡合销134在连杆杠杆120的销滑动部122上处于门操作杠杆110的连杆卡合部112的旋转移动区域,另一方面,当其处于锁定位置时,使卡合销134在连杆杠杆120的销滑动部122上处于门操作杠杆110的连杆卡合部112的旋转移动区域以外。
如图4所示,上述的控制单元100在底座101上,在比内侧把手杠杆轴102更靠车辆后方侧的部位,具有作为第2旋转轴部件的杠杆轴104,并在比该杠杆轴104更加靠车辆后方侧的部位,具有作为第3旋转轴部件的锁定杠杆轴105。在上述的杠杆轴104上配置有开门杠杆140、开门副杠杆150以及开门把手杠杆170。这些开门杠杆140、开门副杠杆150以及开门把手杠杆170都设置在共同的杠杆轴104上,它们可以分别绕着杠杆轴104的轴心进行旋转。另外,在锁定杠杆轴105上设置有锁定杠杆180。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开门杠杆140在底座101的表面侧,以绕着杠杆轴104的轴心旋转的状态配置在内侧把手杠杆轴102上。如图10所示,具有副杠杆卡合部141以及钢丝绳连接部142。
副杠杆卡合部141是从杠杆轴104向上方伸出的部分,具有锁定销滑动槽141a以及卡合凸部141b。锁定销滑动槽141a是以相对于杠杆轴104的轴心沿着直径方向延伸的状态而形成的直线状的槽。卡合凸部141b是从沿着副杠杆卡合部141的车辆后方侧的边缘部向底座101弯曲伸出的部分,并经由设置在底座101上杠杆贯穿孔101d向底座101的内表面侧突出。
钢丝绳连接部142是从杠杆轴104向下方并稍向车辆后方侧倾斜伸出的部分。如图3所示,在该钢丝绳连接部142上分别连接有第1钢丝绳WC1的一端部以及第2钢丝绳WC2的一端部。第1钢丝绳WC1的另一端部连接在滑动车门D的后边缘部的关门锁单元CR上,在拉伸操作时使该关门锁单元CR进行解除动作,并且,可以将该关门锁单元CR所具有的关闭器装置CL的联动机构从连接状态切换成断开状态。第2钢丝绳WC2的另一端部连接在滑动车门D的前边缘部的关门锁单元CR上,在拉伸操作时使该关门锁单元CR进行解除动作。
如图4所示,开门副杠杆150在底座101的内表面侧以绕着杠杆轴104的轴心旋转的状态设置在内侧把手杠杆轴102上,如图11所示,其具有开门杠杆卡合部151、第2连杆连接部152以及锁定销卡合部153。
开门杠杆卡合部151是从杠杆轴104向上方并稍向车辆后方侧倾斜伸出的部分,通过其车辆前方侧的侧面而抵接卡合在开门杠杆140的卡合凸部141b上。第1螺旋弹簧155的一端部通过螺旋弹簧连接部154连接在该开门杠杆卡合部151上。第一螺旋弹簧155介于打开副控制杆150与底座101之间,始终以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对开门副杠杆150施力。
第2连杆连接部152是从杠杆轴104向下方并稍向车辆后方侧倾斜伸出的部分。连接连杆L2的另一端部连接在该第2连杆连接部152上。
当开门杠杆卡合部151通过卡合凸部141b抵接卡合在开门杠杆140的副杠杆卡合部141上时,锁定销卡合部153在其与开门杠杆卡合部151之间以确保卡合凹部153a与锁定销滑动槽141a相重合的状态,沿着副杠杆卡合部141伸出。该锁定销卡合部153与开门杠杆140的锁定销滑动槽141a相比非常短。另外,在锁定销卡合部153上设有把手杠杆卡合部156。把手杠杆卡合部156是从锁定销卡合部153的伸出端部向车辆外侧弯曲的部分。
如图5所示,开门把手杠杆170在底座101的内表面侧设置在杠杆轴104的最靠近车辆外侧的部位,如图13所示,在构成为圆板状的把手杠杆基部171的周围具有第1杠杆卡合部172、第2杠杆卡合部173、钢丝绳滑动连接部174、钢丝绳连接部175以及第3门操作检测部176。
第1杠杆卡合部172是从把手杠杆基部171的位于车辆前方侧的部位向车辆前方侧伸出的部分,具有突出销172a。突出销172a从开门把手杠杆170的内表面侧向车辆外侧突出地设置在第1杠杆卡合部172的位于顶端侧的部位。如图5所示,该突出销172a的上端部抵接在上述下开门杠杆160的第3钢丝绳连接部163的下端部。
第2杠杆卡合部173从把手杠杆基部171的位于上方侧的部分向车辆前方侧并向上方倾斜伸出,通过其朝上方侧的侧面,和开门副杠杆150的把手杠杆卡合部156的位于车辆前方侧的端面相抵接。
钢丝绳滑动连接部174从把手杠杆基部171的位于车辆后方侧的部分向车辆后方侧伸出。如图5所示,第4钢丝绳WC4的一端部通过钢丝绳连接槽孔174a,以可滑动的状态连接在该钢丝绳滑动连接部174上。钢丝绳连接槽孔174a是以杠杆轴104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宽度较窄的切口。第4钢丝绳WC4的另一端部通过未图示的曲柄(BellCrank)连接在图1所示的外侧把手OH上。通常在第4钢丝绳WC4上不产生张力,但是在操作外侧把手OH时,通过该操作使第4钢丝绳WC4产生张力,通过其张力使开门把手杠杆170沿着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摇动。
如图5以及图13所示,钢丝绳连接部175从钢丝绳滑动连接部174的顶端上部向杠杆轴104的直径外方向突出。第5钢丝绳WC5的一端部通过钢丝绳连接孔175a连接在该钢丝绳连接部175上。如图5所示,第5钢丝绳WC5的另一端部连接在离合作动器RA(Release Actuator)的输出杠杆179上,通常输出杠杆179的顶端是处于车辆前方侧的状态,不产生张力。当从该状态例如将第1门操作检测传感器S1、S2的ON状态作为触发器,而驱动离合作动器RA时,输出杠杆179的顶端向图5中的下方摇动,通过该摇动在第5钢丝绳WC5上产生张力,从而使开门把手杠杆170沿着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摇动。
第3门操作检测部176从钢丝绳滑动连接部174的顶端下部向杠杆轴104的直径外方向突出。当钢丝绳滑动连接部174处于从把手杠杆基部171向车辆后方侧伸出的状态时,该第3门操作检测部176从设在底座101上的第3门操作检测传感器S3离开,另一方面,当开门把手杠杆170沿着图5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时,与第3门操作检测传感器抵接,并使其进行ON操作。
如图3以及图4所示,锁定杠杆180设在底座101的表面侧,如图14所示,其具有锁定销保持部181以及作动器卡合部182。
锁定销保持部181是从锁定杠杆轴105向车辆前方侧伸出的部分。锁定部件200设置在该锁定销保持部181的伸出端部。锁定部件200通过基端部可旋转地支撑在锁定销保持部181上,在其顶端部具有锁定销201。锁定销201是从锁定部件200的顶端部向底座101突出的圆柱状部件,其突出端部贯穿开门杠杆140的锁定销滑动槽141a,进一步贯穿设置在底座101上的杠杆贯穿孔101d,并可以与设置在开门副杠杆150的开门杠杆卡合部151和锁定销卡合部153之间的卡合凹部153a相卡合。
作动器卡合部182从锁定杠杆轴105向车辆后方侧伸出,其顶端部分叉成两股,通过该分叉部分与锁定作动器190连接。
如图3至图5所示,锁定作动器190安装在底座101的最靠车辆后方侧的部位,在车辆前方侧的部位具有锁定输出杠杆191。锁定输出杠杆191处于沿着底座101的表面的状态,以输出杠杆轴190a为中心进行转动,并使设在其顶端部的卡合突起192与作动器卡合部182的分叉部分相卡合。
该锁定作动器190具有以下功能,即,当锁定输出杠杆191在图4中以输出杠杆轴190a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动作到极限时,通过作动器卡合部182使锁定销保持部181向下移动,在开门杠杆140的锁定销滑动槽141a中,通过使锁定销201处于锁定销卡合部153的旋转移动区域,从而使控制单元100处于非锁定状态,另一方面,当锁定输出杠杆191以输出杠杆轴190a为中心沿着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动作到极限时,通过作动器卡合部182使锁定销保持部182向上移动,在开门杠杆140的锁定销滑动槽141a中,通过使锁定销201处于锁定销卡合部153的旋转移动区域以外,从而使控制单元100处于锁定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15至图17所示,上述门开闭装置具有内侧把手IH。内侧把手IH的构成为,具有把手基座部件300与操作把手部件310。把手基座部件300与操作把手部件310通过沿着把手基座部件300的长度方向的操作轴部件320相互连接,可以使操作把手部件310绕着操作轴部件320的轴心进行相对于把手基座部件300的偏斜。
在操作把手部件310上唯一设置操作输出部311。操作输出部311在以操作轴部件320为中心时,朝向与操作把手部件310相反的方向伸出,并通过设置在把手基座部件300上的切口突出到达内表面侧的部位。操作输出部311的横截面形成为其大小可以插入上述门操作杠杆110的输出部卡合孔117。
内侧把手IH在通过设置在其与底座101之间的未图示的定位构件来进行相对定位时,例如将设置于一方的定位销插入设置在另一方的定位孔中时,其处于如下的临时组装状态,即,以操作轴部件320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操作把手部件310的操作输出部311通过底座101的贯穿窗孔101a插入门操作杠杆110的输出部卡合孔117中。在该临时组装状态下,如果将安装螺钉插入设置在图3所示的把手基座部件300上的安装螺钉贯穿孔300a以及设置在图4所示的底座101上的螺钉贯穿孔101f进行连接,则可以将门开闭装置安装在滑动车门D的车门内板IP上。这种情况下,完全不需要使内侧把手IH与门操作杠杆110之间进行连接的作业,从而可以简单地进行安装作业。
另外,图3中的标记340是通过连杆341连接在锁定输出杠杆191的锁钮。在手动操作该锁钮340时,不需要锁定作动器190的动作,就可以将控制单元100在锁定状态与非所定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图18至图26是表示控制单元100动作时的各构成要素的状态的示意图。以下参照这些图对控制单元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上述的控制单元100,以内侧把手IH的操作把手部件310露出在车辆室内一侧的状态安装在车门内板IP上,可由乘客进行适当的操作。
在控制单元100处于初始状态时,操作把手部件310处于中立位置,如图18所示,操作输出部311贯穿在保持常态位置上的门操作杠杆110的输出部卡合孔117中。在图18所示的初始状态下,通过复位蜗簧103的弹力将连杆杠杆120的销滑动部122保持在沿着门操作杠杆110的连杆卡合部112伸出的常态位置,并且通过第1螺旋弹簧155的弹力使开门副杠杆150、开门杠杆140以及开门把手杠杆170处于向图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动作到极限的状态,进一步地,通过第2螺旋弹簧164的弹力使下开门杠杆160处于向图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动作到极限的状态。另外,在如图18所示的初始状态下,为了方便,使儿童锁杠杆130处于非锁定位置,并且使控制单元100处于非锁定状态。
如图16所示,在该初始状态下,如果使内侧把手IH的操作把手部件310向车辆后方侧偏斜(内侧把手IH的开门操作)的话,则操作输出部311抵接在输出部卡合孔117的前方侧抵接面117a上,并且如图19所示那样,使门操作杠杆110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如果门操作杠杆110顺时针旋转,则该旋转通过连杆卡合部112以及卡合销134传递给连杆杠杆120,连杆杠杆120按顺时针旋转。
如果连杆杠杆120旋转,则通过连接连杆L2使开门副杠杆150顺时针旋转,进一步地,开门副杠杆150的旋转通过锁定销卡合部153以及锁定销201传递给开门杠杆140,使开门杠杆140顺时针旋转,因此,第1钢丝绳WC1以及第2钢丝绳WC2分别被拉伸。
第1钢丝绳WC1被拉伸操作时,滑动车门D的后边缘部的关门锁单元CR进行解除动作,第2钢丝绳WC2被拉伸时,滑动车门D的前边缘部的关门锁单元CR进行解除动作,因此,例如即使在滑动车门D处于关门状态时,通过使内侧把手IH向车辆后方侧的偏斜操作,可以使其进行开门移动。另外,第1钢丝绳WC1被拉伸时,滑动车门D的后边缘部的关门锁单元CR具有的关闭器装置CL的联动机构处于断开状态,因此,例如即使在关闭器装置CL在动作的状态下,如果使内侧把手IH向车辆后方侧进行偏斜操作,则可以中断从半锁定状态向全锁定状态的移动动作。
另外,如果门操作杠杆110沿着图19的顺时针旋转,则开门操作检测部116使第1门操作检测传感器S1进行ON操作,因此,根据该第1门操作检测传感器S1的检测结果,可以检测出操作把手部件310向车辆后方侧的偏斜操作。
接着,如图17所示,如果在初始状态使内侧把手IH的操作把手部件310向车辆前方侧偏斜(内侧把手IH的关门操作),则操作输出部311抵接在输出部卡合孔117的后方侧抵接面117b上,并使门操作杠杆110如图20所示那样逆时针方向旋转动作。门操作杠杆110沿着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该旋转通过第1弹簧卡合部115被传递给下开门杠杆160,从而使下开门杠杆160逆时针旋转。
下开门杠杆160逆时针旋转时,第3钢丝绳WC3被拉伸操作,开门锁单元OR进行解除动作。其结果,例如即使滑动车门D处于开门状态,如果操作内侧把手IH向车辆前方侧偏斜,则可以使其进行关门移动。
另外,当门操作杠杆110逆时针旋转时,关门操作检测部118使第2门操作检测传感器S2进行ON操作,因此,根据该第2门操作检测传感器S2的检测结果,可以检测出操作把手部件310向车辆前方侧的偏斜操作。
接着,当在初始状态操作外侧把手OH时,在第4钢丝绳WC4产生张力,如图21所示,根据该张力,使开门把手杠杆170顺时针旋转。开门把手杠杆170的旋转通过第1杠杆卡合部172的突出销172a被传递到下开门杠杆160,下开门杠杆160逆时针旋转,并且,通过第2杠杆卡合部173被传递给开门副杠杆150,从而使开门副杠杆150顺时针旋转。
当下开门杠杆160逆时针旋转时,第3钢丝绳WC3被拉伸,开门锁单元OR进行解除动作。其结果,例如即使滑动车门D处于开门状态时,如果操作外侧门把手,就可以使滑动车门D进行关门移动。
另一方面,当开门副杠杆150顺时针旋转时,通过锁定销卡合部153以及锁定销201传递给开门杠杆140,通过开门杠杆140顺时针旋转,第1钢丝绳WC1以及第2钢丝绳WC2分别进行拉伸操作。其结果,例如即使是滑动车门D处于关门状态时,通过外侧把手OH的操作,可以使其进行开门移动,另外,例如即使关闭器装置CL在动作状态下,如果操作外侧把手OH,就可以中断从半锁紧状态到全锁紧状态的移动动作。
在上述动作中,通过开门把手杠杆170的旋转而使下开门杠杆160旋转时,相抵接的下开门杠杆160的门操作杠杆连接部162与门操作杠杆110的第1弹簧卡合部115相分离,通过下开门杠杆160逆时针的旋转不会使门操作杠杆110动作。进一步地,在通过开门把手杠杆170的旋转而使开门副杠杆150旋转时,连接连杆L2的一端部在连杆杠杆120的滑动槽孔123a中进行适当的移动,因此,开门副杠杆150顺时针的旋转不会使连杆杠杆120动作。
另外,当开门把手杠杆170顺时针旋转时,第3门操作检测部176使第3门操作检测传感器S3进行ON操作,因此,根据该第3门操作检测传感器S3的检测结果可以检测出外侧把手OH的操作。
如果从上述的初始状态将控制单元100切换至锁定状态,则如图2所示,在开门杠杆140的锁定销滑动槽141a中锁定销201处于锁定销卡合部153的旋转移动区域以外。从而,当从该锁定状态使内侧把手IH向车辆后方侧偏斜时,如图23所示,门操作杠杆110的顺时针旋转通过连杆杠杆120以及连接连杆L2传递给开门副杠杆150,但是该开门副杠杆15的旋转不会传递给开门杠杆140。其结果,关门锁单元CR不会进行解除动作,例如在滑动车门D为关门状态时,就不能使其进行开门移动。但是即使在锁定状态,通过门操作杠杆110的旋转,开门操作检测部116使第1门操作检测传感器S1进行ON操作,因此,根据该第1门操作检测传感器S1的检测结果可以检测出内侧把手IH向车辆后方侧的偏斜操作。另外,例如当滑动车门D处于开门状态时,如果从锁定状态使内侧把手IH向车辆前方侧偏斜,则通过门操作杠杆110的逆时针旋转,而使下开门杠杆160逆时针旋转,由此,开门锁单元OR可以进行解除动作。换言之,例如当滑动车门D处于开门状态,并且处于锁定状态时,通过内侧把手IH偏斜操作,可以使滑动车门D进行关门移动。
另外,当从如图22所示的锁定状态操作外侧把手OH时,如图24所示,伴随开门把手杠杆170旋转的开门副杠杆150的旋转,不会传递给开门杠杆140。其结果,关门锁单元CR不会进行解除动作,例如,当滑动车门D处于关门状态时,就不能使其进行开门移动。但是,即使在锁定状态,开门打手杠杆170的旋转通过突出销172a传递给下开门杠杆160,从而第3钢丝绳WC3被拉伸,因此,当例如滑动车门D处于开门状态时,通过外侧把手OH的操作可以使其进行关门移动。另外,即使在锁定状态,通过开门把手杠杆170的旋转,第3门操作检测部176使第3门操作传感器S3进行ON操作,因此,根据该3门操作检测传感器S3的检测结果,可以检测出外侧把手OH的操作。
另一方面,如果从上述的初始状态将儿童锁杠杆130切换至锁定位置,则如图25所示,在连杆杠杆120的销滑动部122上,卡合销134处于门操作杠杆110上的连杆卡合部112的旋转移动区域以外。从而,即使从该状态使内侧把手IH向车辆后方侧偏斜,如图26所示,门操作杠杆110的旋转也不会传递给连杆杠杆120,就是说连接卡合部112不抵接在卡合销134上,因此连接杠杆120不会旋转,从而关门锁单元CR也不会进行解除动作。另外,通过门操作杠杆110的旋转,开门操作检测部116使第1门操作检测传感器S1进行ON操作,因此根据该第1门操作检测传感器S1的检测结果,可以检测出内侧把手IH向车辆后方侧的偏斜操作。但是即使在这种状态下,如果控制单元100处于非所锁定状态,通过外侧把手OH的操作使下开门杠杆160以及开门副杠杆150分别顺时针旋转,因此,可以使滑动车门D进行开闭移动。
如上所述,根据上述门开闭装置,通过使形成在内侧把手IH上的操作输出部311直接抵接在门操作杠杆110上,来进行他们之间的动力传递,因此不需要对内侧把手IH与门操作杠杆110之间进行连接的作业,可以使组装作业简单进行。并且,由于通过一个门操作杠杆110而使开门锁单元OR以及关门锁单元CR进行有选择的解除动作,因此,由于所需部件数量减少,可以实现组装作业简单化。并且,通过作为共同的旋转轴部件的内侧把手杠杆轴102,而将作为中间杠杆的下开门杠杆160与门操作杠杆110配置在底座101上,因此没必要通过连杆将门操作杠杆110的旋转传递给开门锁单元OR。从而,没必要设置连杆,因此由于所需部件数量的减少而可以实现组装作业的简单化。

Claims (1)

1.一种门开闭装置,在对内侧把手进行开门操作时,通过解除关门保持构件的动作,允许车门进行相对于车辆主体的开启移动,而当对内侧把手进行关门操作时,通过解除开门保持构件的动作,允许车门进行相对于车辆主体的关闭移动,其特征在于,
通过旋转轴部件,将门操作杠杆配置在底座上,该门操作杠杆在向一个方向旋转时,进行解除关门保持构件的动作,而向另一个方向旋转时,进行解除开门保持构件的动作,并且以与该门操作杠杆相卡合的状态,在内侧把手上形成操作输出部,
由此,在内侧把手进行开门操作或者关门操作时,分别通过将操作输出部抵接在门操作杠杆上,而使该门操作杠杆向所希望的方向旋转,
进一步地,通过上述旋转轴部件将中间杠杆配置在底座上,该中间杠杆用于将门操作杠杆向另一个方向的旋转动作传递给开门保持构件,
内侧把手具有把手基座部件和操作把手部件,把手基座部件与操作把手部件由以下的方式而构成,所述把手基座部件与操作把手部件通过沿着把手基座部件的长度方向的操作轴部件而相互连接,并使操作把手部件绕着操作轴部件的轴心进行相对于把手基座部件的偏斜,
在操作把手部件上唯一设置所述操作输出部,操作输出部在以操作轴部件为中心时,朝向与操作把手部件相反的方向伸出,并通过设置在把手基座部件上的切口突出到达内表面侧的部位,
以操作轴部件沿着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操作输出部通过底座的贯穿窗孔插入到门操作杠杆的输出部卡合孔中,内侧把手的操作把手部件设置在操作轴部件上。
CN2007101105867A 2006-06-07 2007-06-04 门开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861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159078 2006-06-07
JP2006159078A JP4695549B2 (ja) 2006-06-07 2006-06-07 ドア開閉装置
JP2006-159078 2006-06-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6192A CN101086192A (zh) 2007-12-12
CN101086192B true CN101086192B (zh) 2011-11-02

Family

ID=38198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1011058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86192B (zh) 2006-06-07 2007-06-04 门开闭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591493B2 (zh)
JP (1) JP4695549B2 (zh)
KR (1) KR100886896B1 (zh)
CN (1) CN101086192B (zh)
DE (1) DE102007025701B4 (zh)
GB (1) GB24389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35856B2 (ja) * 2004-11-26 2010-09-01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ドア開閉装置
JP4659602B2 (ja) * 2005-11-30 2011-03-30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の操作装置
JP4695554B2 (ja) * 2006-06-30 2011-06-08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ドア開閉装置
JP4542166B2 (ja) * 2008-03-26 2010-09-08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4802347B2 (ja) * 2009-07-16 2011-10-26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の操作装置
US8132844B2 (en) * 2010-02-25 2012-03-13 Trimark Corporation Intuitive control system for power assisted vehicle doors
KR101244643B1 (ko) 2010-04-30 2013-03-18 주식회사 리한도어 엑추에이터 어셈블리
KR20120000913A (ko) * 2010-06-28 2012-01-0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슬라이딩 도어의 록킹 컨트롤러 구조
KR101247189B1 (ko) * 2010-07-23 2013-03-25 주식회사 리한도어 슬라이딩 도어용 리모트 컨트롤러
JP5524781B2 (ja) * 2010-09-15 2014-06-18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クローザ装置
KR101154300B1 (ko) * 2010-09-29 2012-06-13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슬라이딩 도어의 록킹 컨트롤러
DE102011012656A1 (de) * 2011-02-28 2012-08-30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CN103089092A (zh) * 2011-10-31 2013-05-08 昆山麦格纳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滑移门用限位锁
JP6017907B2 (ja) * 2012-09-26 2016-11-0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WO2014050617A1 (ja) 2012-09-26 2014-04-03 アイシン精機 株式会社 車両用リモート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CN103835612B (zh) * 2012-11-27 2016-08-17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门开闭装置
KR101371257B1 (ko) * 2013-02-04 2014-03-26 주식회사 리한도어 차량의 슬라이딩 도어용 잠금장치
KR101371255B1 (ko) * 2013-02-04 2014-03-10 주식회사 리한도어 차량의 슬라이딩 도어용 잠금장치
KR101481352B1 (ko) * 2013-12-19 2015-01-1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도어 아웃사이드핸들
CN104005609A (zh) * 2013-12-20 2014-08-27 江苏博万丰通用设备有限公司 中门锁卡紧装置
JP6299017B2 (ja) * 2014-04-03 2018-03-28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の操作装置
US9434337B2 (en) * 2014-04-18 2016-09-0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door engagement detection
JP6483353B2 (ja) * 2014-05-29 2019-03-13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JP6318421B2 (ja) * 2014-07-10 2018-05-09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DE102015002452A1 (de) * 2015-02-25 2016-08-25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schloss
DE102015002451A1 (de) * 2015-02-25 2016-08-25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73880B2 (ja) 1994-04-22 2000-08-07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スライドドアの閉扉装置
JP2983443B2 (ja) 1995-03-03 1999-11-29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自動車用ロック装置
KR100452806B1 (ko) 1996-12-27 2005-02-28 가부시끼가이샤 안세이 도어잠금장치
JPH10196179A (ja) * 1996-12-27 1998-07-28 Ansei:Kk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3364113B2 (ja) * 1997-05-19 2003-01-0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ドアのロック装置
US6135513A (en) * 1997-09-05 2000-10-24 Mitsui Kinzo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Operational apparatus for vehicle slide door
JP3586159B2 (ja) 1999-12-22 2004-11-10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JP3892649B2 (ja) * 2000-07-13 2007-03-14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スライドドアのロックコントロール装置
KR100373242B1 (ko) 2000-11-14 2003-02-25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슬라이딩 도어의 록킹콘트롤러
JP2004251106A (ja) 2003-01-30 2004-09-09 Aisin Seiki Co Ltd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4150655B2 (ja) * 2003-11-06 2008-09-17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ドア開閉装置
JP4072115B2 (ja) * 2003-11-11 2008-04-09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ドア開閉装置
EP1635018A1 (en) * 2004-09-08 2006-03-15 Arvin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tems (UK) Ltd Latch Release Mechanism
JP4535856B2 (ja) * 2004-11-26 2010-09-01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ドア開閉装置
KR100828820B1 (ko) * 2005-12-10 2008-05-09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슬라이딩 도어의 홀드 오픈 로크구조
JP4536032B2 (ja) * 2006-05-12 2010-09-01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ドア開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86192A (zh) 2007-12-12
GB0708605D0 (en) 2007-06-13
JP4695549B2 (ja) 2011-06-08
US7591493B2 (en) 2009-09-22
GB2438940A (en) 2007-12-12
KR20070117460A (ko) 2007-12-12
KR100886896B1 (ko) 2009-03-05
DE102007025701B4 (de) 2019-07-25
GB2438940B (en) 2010-07-07
DE102007025701A1 (de) 2007-12-20
JP2007327238A (ja) 2007-12-20
US20070284892A1 (en) 2007-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86192B (zh) 门开闭装置
US7488014B2 (en) Door opening/closing device
EP2314812B1 (en) Lock device for sliding door
JP4196617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AU2006200582B2 (en) Door lock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CN102108813A (zh) 用于车辆的门开闭设备
CN101158257B (zh) 门锁装置
WO2006054761A1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US7341290B2 (en) Lock for vehicle doors or lids
CN102011527A (zh) 机动车辆的门锁闭系统
CN102149889A (zh) 车门开闭装置
US7438331B2 (en) Apparatu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door
CN109750915A (zh) 车辆用门锁
US20120266639A1 (en) Door lock apparatus
EP2871310B1 (en) Latch release device for vehicle door
JP5007479B2 (ja) 車両用インサイドハンドル装置
JP4165176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CN201963080U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1144348B (zh) 作动装置
CN107250474A (zh) 门锁装置
KR100956483B1 (ko) 자동차용 글로브박스의 개폐장치
JP4282525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CN109072641A (zh) 门关闭装置
JP2004124687A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KR100880909B1 (ko) 자동차용 글로브박스의 개폐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ITSUI KINZOKU ACT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6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TOKYO, JAPAN TO: KANAGAWA, JAP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610

Address after: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after: Mitsui Kinzoku Act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itsui Mining & Smelting Co.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2

Termination date: 202006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